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钳工工艺教案8篇

时间:2023-06-02 09:02:39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篇1

[关键词]中职学校 钳工课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18-01

王敏(1984-),男,安徽蚌埠人,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钳工。

随着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钳工是操作者手持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机器的装配、调试和设备维修等工作的一个机械技术工种。由此可见,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贯穿于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使用的全过程,是机械制造类工厂和使用机械设备的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我校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对于钳工这个工种,既要技术,又要体能,造成部分学生对钳工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钳工实训作为专业技能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强度,效果显著。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指导

钳工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削、锉削、錾削、钻孔、扩孔、攻套丝、研磨和抛光等,其中的锯削和锉削又是重中之重。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操作技能。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基本功的姿势和动作并不复杂,但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实训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从而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一)适用于综合项目操作训练

对于从事钳工工种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操作基本功,还要有娴熟的加工工艺知识。这样即可避免为了操作而操作,养成在加工前一道工序时,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的习惯。所以,在进行综合训练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编制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让学生要知道先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后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只有将实际操作、加工工艺等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二)适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从钳工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主线,灵活采取演示教学、项目驱动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教师在钳工教学中应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安排适当的讨论时间,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地训练。在休息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点时间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训车间,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紧密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实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并和钳工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最终取得钳工技能等级证书。

(二)项目法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教、学、做合一;教、学、练三结合;讲、看、做交叉;以具体项目为驱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实训实习中“手把手”,将讨论、启发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实训的教学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钳工操作技能。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钳工实训不辛苦,理论学习不乏味,带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学好这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周翔主编.钳工实训.科学出版社.

钳工工艺教案篇2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质量 训练方法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钳工实习训练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问题,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不少学生望钳工实习而却步,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值得钳工实习指导老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制订合理的实习训练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首先是要制订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方法有效的实习训练方案。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事先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特点,熟悉实习训练的内容以及现有的设备条件,并预测实习训练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求老师做到下面几点:

1、精选实习训练课题

教师应根据实习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找到自身的差距,体验钳工技能的神奇,从而提高实习训练的实效性。

2、明确实习训练目标

实习训练目标是要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又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应因人而异作目标分解,为每一课题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实习训练分目标,让学生明确每个课题必须达到的操作技能要求。

3、研究学生特点和心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及其学习心态的差异,研拟不同的实习训练方法,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力求在总体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4、循序渐进组织实习训练

⑴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图纸要求;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姿势操作每一项基本技能,了解每一项技能的操作技巧,学会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⑵基本工件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尺寸精度控制等能力,懂得在操作中使用基准的重要性,能编写简单的加工工艺并能按照加工工艺进行操作。

⑶镶配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能根据图纸要求编写较复杂的加工工艺,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的精度要求。

三、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

1、因材施教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可采取以下措施:(1)给技术好的学生增加工件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技术差的学生,则加强其基本技能训练。(2)教师要有意识地抽调尖子生操作表演或介绍经验,这些经验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技术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启发引导法。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及提出见解的机会,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加工工艺,学生照着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得怎样根据不同形状零件及精度要求来分析加工工艺和确定加工方法。如在做凹凸体锉配时,教学生分析:为何不能把凸块两角同时锯下?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因技能的个性差异,难免存在操作姿势变形或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有些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操作姿势不正确,导致尺寸超差,锯缝歪斜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锯的深,比较哪一个锯削尺寸控制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的印象就加深了。

4、讨论训练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体力,又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实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5、互动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训练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錾削操作姿势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先把正确的錾削姿势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请几位同学模仿姿势动作,再分别总结:这几位同学的錾削姿势动作是否正确?其错误在哪里?是握锤、握錾、站立姿势不对?还是挥锤方法不对?或是锤击速度控制不准确?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错误的姿势动作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重视,避免在操作时再次出错。

6、运用课件法。根据训练内容和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趣味课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技能演示,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姿势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操作的姿势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和具有重复性,减轻了认知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整个实习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训练方案,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指导,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寓知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钳工工艺教案篇3

关键词:技术等级考核 必要性 准备工作 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一、钳工技术等级考核的必要性

钳工技术知识是机械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其功底是一个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素质(对于钳工类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专业技术是工程技术类学生领会、巩固和应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技术问题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也是进一步发展综合能力的基础,更是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效提供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

学校在进行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前,应制定《操作技术等级考核管理条例》(条例内容另研订),规定机械类学生未取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者,不发毕业证书,只发结业证书,待取得钳工技术等级证书(普通技工班四级证书、高级技工班三级证书),再换发毕业证书。从而进一步规范培养目标,使实践操作技能真正成为培养目标合格标准之一,使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成为重要的教学任务。这样,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

二、钳工等级考核的准备工作

钳工技术等级考核前的准备工作可分为两部分。对每位学生的准备工作:首先,要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及综合操作的运用能力。所以,我们要探讨结合等级考核的钳工教学;其次,通过各种方式的教育,使学生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这也是一种必要准备。而对学校来说的准备工作,则是要检查好学生操作中使用的设备和工、量、夹具等的性能是否正常,能否进行适应性操作。

总之,以上三方面的准备都是不可缺少的。平时的刻苦训练,过硬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钻研技术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考核成绩的前提;稳定、自信的心理状态是正常发挥应有技术水平的重要保障;设备和工、量、夹具良好的可运行状态也同样十分重要。

三、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组织

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钳工技术等级考核与一般工人的钳工技术等级考核有所不同,不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等级标准,还要使他们了解生产是怎样进行的,高级工有时还要参与处理生产技术及管理中的问题。技能是由练习而获得的自由化了的活动结果。这种能力是在反复操练过程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逐渐内化的。由于,学生的技能训练是受办学条件和环境的限制,不可能像工厂工人长期反复训练,训练只能结合教学进程实行定期强化训练,因此,能否考出钳工技术等级证书,在教学计划中的合理安排与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应采取以下的措施来组织钳工教学:

首先,规范培养目标,全面修订教学计划。在课时安排方面,适当增加有效实训教学时间。如我校2008级模具钳工专业(三年制)的教学计划就是一个较好的教学计划,利于学生的钳工等级考核。其钳工工艺课时与钳工实习课时之比为1:2.04,钳工实习课时占总课时的10.2%。也可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钳工实训教学时数有所倾斜。

其次,基本功训练与综合锻练相结合。基本功训练可结合教学顺序分散进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综合锻练是由单一技能过渡到综合技能,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生操作能力及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这要在技术等级考核前集中一段时间结合教学进行。

再者,开放实习工厂,增加学生实训时间。开放实习工厂,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寒暑假期间进行实践锻炼,这对学生熟练技能,提高操作水平大有益处。

四、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方法

技工学校学生的钳工技能是为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服务的,是衡量其工作能力的标志之一,旨在充分锻炼其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与未来职业之间的距离。但学生技能训练的时间相对较短,所以学生要达到原劳动部颁发的《工人技术等级标准》考核要求,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探究。

我们应采取下列措施进行钳工等级考核的教学:

首先,强化工艺能力训练,提高工艺思维技能。思维是人脑对事物进行思考的过程。通过思维形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钳工技术等级考核不仅是考核操作能力,其中工艺的规范编排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要求指导老师着重辅导学生如何进行工艺编排,传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比较各种工艺方案的优劣,并选择最佳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工艺思维技能。也应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各自的工艺方案,并加以实施加工、检验、总结、提高。

钳工工艺教案篇4

关键词: 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 问题 技能训练对策

自2008年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方式改革以来,技能不但在总分中的比重增加,占总分百分之三十,而且有一定的淘汰率,考生必须首先通过技能的考试才能有参加文化科目考试的机会。这使得相关中职学校和考生明显加大了技能训练的力度,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考生应考能力显著提高。以下笔者就近两年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监考和评分工作的心得体会谈几点体会。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08年和2009年江苏省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钳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08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而

2009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二、技能考试的突出问题

从2009年考试题型看,第五道操作题(如上图所示)明显难度偏高,从现场反馈的信息看,抽到第五题的考生明显准备不足,不少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比较困难,具体表现在:

1.工艺方案不合理。

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先加工完两个R6的圆弧组成的12±0.1键槽部分,再加工12±0.1直槽,这样的工艺方案依赖钻床完成两个?准12孔加工才可以进行其他部分的操作。很多考生在处理好基准,以及划线之后,就站在那里排队等待钻孔,等到钻孔完成,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仔细分析该试题,从加工对象的形状上看,考生结合所掌握的锯削技能,完全有更适宜于考试的工艺方案,比如在无法钻孔的情况下,可用斜缝锯削的方法先去除直槽部分的余料,将直槽加工完毕,这时考场上的钻床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了(考试后半场时间钻床基本无人使用),考生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加工其余腰孔部分。很多考生在应考前工艺方案的考虑上比较单一,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2.测量手段有较大认识误区。

很多学校事先准备有针对性的成型样板,寄希望于用样板配做试件,达到测量成型部分的目的。实质上机电专业的考生操作技能定位在初级技能,而锉配试题所示形状的工件是需要达到中级钳工技能才可以顺利完成的操作,而且这样的配做依靠样板的精度,精度难以保证。很多考生都依赖样板,忽视了游标卡尺、万能角尺这些精度高的量具的使用,导致很多加工部分精度不足。

3.刀具准备工作不足。

很多考生对考试所用刀具如麻花钻、铰刀等未作刃磨,导致刀具各个切削角度不合理,现场经常可见考生钻孔困难、尺寸超差等现象,个别的还出现铰刀崩刃、丝锥折断等严重影响考试的情况。

4.切削用量选择不当。

准10的铰刀铰孔,造成底孔孔壁比较粗糙,钻孔刀痕较深,很难通过铰孔消除。

三、技能训练对策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巩固,在规范的基础上力求扎实。

按照钳工工种的技能特点组织好基本功的练习。首先从各单项技能开始,入门环节先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教育与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然后依次进行划线、锉削、锯割等手工技能实训,力求动作规范熟练,在此基础上用测量手段控制加工对象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以衡量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最后逐次进行钻孔、扩孔、铰孔、螺纹加工等与钻床相关的练习。在这一练习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孔加工工艺意识,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基本技能熟练以后即可以进入综合作业的练习阶段。

2.提高使用常规量具测量的精度。

从了解量具种类,以及各量具结构、原理、测量范围入手,明确各种量具、量仪的使用范围,并安排相应的测量练习。比如指导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沟槽、外径、深度等对象,使学生明确万能角尺0°―320°内四种测量范围的区分和相应的配件的组合情况。

3.加强工艺能力,能制定合适的工艺。

平时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工艺安排,在每一课题的入门指导中切忌包办一切。教师在给出指导性工艺之前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方案,与教师的方案比较异同,确定合理的方案,逐步养成独立制定工艺方案的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能逐步养成综合衡量工艺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前精心准备工量具,如量具校正,刀具刃磨。

考前工量具应进行认真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削刀具要进行修磨,比如麻花钻,新购的钻头存在外缘与中心前角差距大、主切削刃过长、定心不稳等缺点,必须加以刃磨方可使用;铰刀也应进行研磨,等等。刀具修磨完毕后应进行试切,确认达到加工要求后方可作为待用刀具收起备用。考前量具应进行校正和合格验收,清角锉刀要修磨棱边,用于锯割内腔的锯条应在砂轮上磨成窄条。

5.考前针对性训练。

在考试样题已公布的前提下,考试内容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这时训练的针对性就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考前训练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1)工艺方案的灵活性。考场上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钻床的数目有限。考前方案应充分考虑到一旦孔加工不能顺利进行时的替代方案,这样的替代方案应在考前有意识地加以练习。

(2)合理分配加工时间。各加工部分应加以合理分配,练习中宁紧勿松,这样在紧张的考试中才会有一定的时间裕度,不至于手忙脚乱,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3)整个训练环节严格按考试现场要求进行,尤其是安全文明等现场规范要求。机电类专业钳工操作150分里有50分的现场文明操作分,有些考生在现场过于紧张,出现工具掉落、戴手套操作等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钳工工艺教案篇5

关键词: 钳工实习教学 改革探索 主观能动性 学习兴趣

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是使用钳工工具或设备,按技术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的工种。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主要应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便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且工作范围广、灵活性强、技术要求高,操作者技能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好坏。钳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级以上水平的钳工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成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素质较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实习教学承担着极为重大的使命。

在传统的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虽对成型后的工件很感兴趣,但因基础较差,对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和弯形、铆接、刮削、研磨、装配与拆卸等基本技能和工艺关系难以形成系统认识,总感觉内容枯燥乏味,难以提起兴趣深入学习。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作了如下几点改革探索。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创新是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因此,激发创造性思维,增加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钳工实习教学中的重点所在。

在传统钳工实习教学中,学生的技能训练基本都是按老师制定的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进行的,学生形成了一种依赖心理,也不敢另辟蹊径,抑制了自主思维,不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针对这一弊端,我们设定实习课题,由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课题的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然后各组间相互对比,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得出一种最佳方案,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做虽然表面上看来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是学生在这段讨论总结的过程中不仅能牢牢掌握操作要领和工艺方案,而且能理解为什么要注意这些操作要领、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工艺方案,这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教学节省更多的时间,事半功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并逐渐调动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二、提高教学的方法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钳工操作基本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过程较为枯燥。因此,只有教师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深入其中,乐此不疲。以钳工的基本功之一锯割为例,学生在学习伊始挺感兴趣,但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酸痛,再看着自己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毫无成就感,就会丧失信心,兴趣也会随之减少。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提前制定好教学方法,运用一定的技巧,巧妙地增加教学趣味性。

1.多利用直观教学法。在学生练习之前可以用多媒体将课题的操作过程演示一遍,老师在关键处应具体示范一遍,使学生了解过程并看到正确的结果,树立目标,从而激发他们实现自我的愿望。

2.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融入竞赛意识。在教授学生操作知识,让学生动手练习时,可以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利用学生都想取得胜利、证明自己能力的积极心理来激发其动手学习的兴趣。

3.设计有趣课件。在保证不脱离钳工基本技能训练的前提下设计一些有意思的课件让学生练习,并由学生参与选出都比较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制作篮球架、小推车、简易书架、钥匙挂件等。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我们设计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独轮小推车制作的课题,以四人为一组在规定课时内进行练习比赛。我们先将该课题所涉及的知识要点进行详略得当的讲解,然后学生分组制作,自由发挥。小推车的结构较复杂,其制作过程涉及锯、錾、划线、锉、钻孔、弯曲、铆接等基本操作,并需要对做好的零件进行装配、修饰、喷漆。学生兴趣浓厚,利用课上时间和课余时间积极投入,练习的过程既紧张又充满乐趣。在制作过程中我们注意观察,现场指导,各小组完成后我们进行现场点评,指出各组的特色和不足,使学生相互学习优点,注意制作中的不足之处。此课题全面体现了钳工的加工特点,分组竞赛练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认识到协作意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学生也从中意识到钳工并不像是表面上看到的属于“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体力劳动,而是需要很高的专业素养并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高技能劳动”。

教师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并可以此为平台引领学生逐步走进自行设计、创新开发的门槛,这将使教学质量有更大的飞跃。

钳工专业历久不衰,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它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钳工专业教师要将这门技术更好地传承下去,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带着方法去教,从而使学生能带着兴趣来学。

参考文献:

钳工工艺教案篇6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 模具钳工 教学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就是以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引导教育和教学。目前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处于尴尬境地,造成高职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与就业市场需求的错位,没有真正在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和课程建设中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下面仅以五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钳工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为例,提出解决办法。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1.就业市场需求

通过对模具专业钳工技能市场需求的调研后发现,随着大量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模具产品的零件加工已经基本脱离了传统的手工加工模式,而且零件的加工精度也远远高于传统手工加工。现阶段,企业对模具钳工的主要工作需求就是模具装配调整、维护修理等。

虽然零件的加工制造精度高,但是装配后的模具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使用要求,这就要求模具钳工根据生产要求对模具进行装配调整、试模、修模,直至符合生产要求。所以模具钳工的锯削、锉削、孔加工等基本操作技能仍然是不可忽视的,而对模具的装配调整、试模、修模的能力培养更是钳工技能训练课中的重点学习内容。

2.模具专业钳工技能教学现状

目前,大多数模具专业的钳工技能教学仍然局限于传统钳工技能,并没有能够与模具专业的市场需求相适应,造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脱钩,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后不能迅速适应企业的用工。并且,学生在钳工技能训练中没有够感受到钳工技能训练对他们在模具专业实践中的具体作用,从而对实训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技能训练的质量。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

面对就业市场需求和模具专业钳工技能教学的现状,我们在五年制高职模具专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钳工技能教学改革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模具钳工教学指导方案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企业生产一线,其主要业务范围是:金属材料、塑料等制品的成型工艺规程编制,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冲压与塑料成型机械的安装、调试和维护,解决生产现场模具制造工艺及装备的技术问题,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模具生产中技术性操作工作等。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就业市场需求,确立模具钳工技能教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模具装配、调试、检验及维修的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建立模具制造钳工的框架,达到国家模具钳工中级工的考核要求。

2.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模具钳工校本教材

目前,钳工教材很多,但是能与学生实际相切合、与本地企业需求相切合的却寥寥无几。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和市场对学生的技能需求,开发出合适的校本教材。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钳工技能训练课程的教学计划,设计校本教材的内容主要包括钳工基础训练、钳工锉配训练、单一冲裁模制作与装配以及塑料模的装配四个项目。通过前两个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在训练中掌握钳工的划线、锯、锉、钻铰孔、攻丝、套丝等基本技能,掌握开放式镶配、封闭式镶配的技能,为后续的模具制作与装配的项目打下技术基础。

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教师要贯彻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想,引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贴近职业实践的工作任务,将项目教学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教学方法,把“适度”、“够用”的理论知识按照工作过程来梳理、编排。在校本教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参考,也有必要参考更多的、优秀的资料。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拿来主义”,不能做简单的 “搬运工”。教师要思考“搬什么”、“怎么搬”的问题。

3.模拟企业工作情境,实施项目教学

通过校企合作,深入分析论证,提炼模具钳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创设学习单元;参照模具钳工中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导向,以企业典型实际案例为载体;尊重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由易到难、单一到综合,重组、序化教学内容。采取项目导向教学模式,灵活运用视频教学、演示教学等教学方法,学以致用,教、学、做一体,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重在引导,以培养模具钳工技能为根本出发点,实现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与岗位工作过程一致性;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

钳工工艺教案篇7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质量;训练方法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钳工实习训练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问题,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不少学生望钳工实习而却步,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值得钳工实习指导老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制订合理的实习训练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首先是要制订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方法有效的实习训练方案。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事先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特点,熟悉实习训练的内容以及现有的设备条件,并预测实习训练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求老师做到下面几点:

1、精选实习训练课题。

教师应根据实习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找到自身的差距,体验钳工技能的神奇,从而提高实习训练的实效性。

2、明确实习训练目标。

实习训练目标是要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又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应因人而异作目标分解,为每一课题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实习训练分目标,让学生明确每个课题必须达到的操作技能要求。

3、研究学生特点和心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及其学习心态的差异,研拟不同的实习训练方法,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力求在总体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4、循序渐进组织实习训练。

⑴、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图纸要求;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姿势操作每一项基本技能,了解每一项技能的操作技巧,学会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⑵、基本工件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尺寸精度控制等能力,懂得在操作中使用基准的重要性,能编写简单的加工工艺并能按照加工工艺进行操作。

⑶、镶配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能根据图纸要求编写较复杂的加工工艺,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的精度要求。三、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

1、因材施教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可采取以下措施:(1)给技术好的学生增加工件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技术差的学生,则加强其基本技能训练。(2)教师要有意识地抽调尖子生操作表演或介绍经验,这些经验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技术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启发引导法。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及提出见解的机会,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加工工艺,学生照着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得怎样根据不同形状零件及精度要求来分析加工工艺和确定加工方法。如在做凹凸体锉配时,教学生分析:为何不能把凸块两角同时锯下?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因技能的个性差异,难免存在操作姿势变形或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有些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操作姿势不正确,导致尺寸超差,锯缝歪斜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锯的深,比较哪一个锯削尺寸控制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的印象就加深了。

4、讨论训练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体力,又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实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加工与测量的特殊技巧让学生讨论,如:是否要用“V形块”划线和测量?是否要用“芯棒”测量特殊角度?如何精确保证孔距?如何控制具有对称度要求的工件转位互换精度?镶配件的精密配合间隙又是如何修锉的?等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际技能得到提高。

5、互动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训练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錾削操作姿势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先把正确的錾削姿势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请几位同学模仿姿势动作,再分别总结:这几位同学的錾削姿势动作是否正确?其错误在哪里?是握锤、握錾、站立姿势不对?还是挥锤方法不对?或是锤击速度控制不准确?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错误的姿势动作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重视,避免在操作时再次出错。

6、运用课件法。根据训练内容和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趣味课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技能演示,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姿势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操作的姿势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和具有重复性,减轻了认知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整个实习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训练方案,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指导,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寓知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钳工工艺教案篇8

【关键词】钳工 教学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19-01

金工实习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实践环节,是一门技能性实践基础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体会到金属零件的加工制作过程。在金工实习的诸多工种中钳工是最具技巧性的一门工种,它以手工操作为主,使用各种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通过钳工的实习可以使大学生学会各种工具的使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初步激发了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钳工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当前钳工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有教学条件不足、教学内容单一和教学对象复杂性等问题出发,寻求解决钳工教学问题的途径,并对未来钳工教育进行了展望。

1.钳工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校钳工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1教学条件

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现代,机械加工特别是数控加工的出现,使钳工越来越被人们所忽视,误将钳工看作是一种低级的操作技能。所以对于钳工教学的投入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人员和设备两个方面。

1.1.1 教学人员

在金工实习的指导教师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墨守成规、不耐心等问题,容易抹杀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存在着教学人员不足的情况。钳工本应该是一个手把手传授技艺的过程,但随着大学生的不断增加,指导人员却依然如故。这就严重影响了钳工的教学,使得“技艺传授”沦为了大班上课的牺牲品。

教学人员的素质提升也经常被学校各部门所忽视,学校重视教学科研人员的提升,却长期忽视一线金工实习教学人员的提升问题,导致这部分人员自暴自弃。在职称、学历上没有得到重视。进一步削弱原本不强的金工实习教学队伍。

1.1.2 教学设备

钳工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工具种类繁多。由于重视程度的不足,却使得本应投入资金最少的钳工设备无法得到完善。钳工教学车间普遍存在着各种消耗性工具更新延迟,量具短缺等现象,导致某些针对特定零件的操作无法进行,例如,缺少V形块,就无法对圆形工件进行划线等操作。

1.2教学内容

传统的钳工教学内容单一,缺乏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长期以来,教学内容都是让学生制作一把鸭嘴榔头来完成钳工的实习任务。这就把一个本具创造性的教学限制于一把榔头中,无法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教学内容的独立性,也使得钳工成为众多学生的逃避对象。锤子的制作往往独立于其它的工种,使得钳工和其它工种脱钩,从而让金工实习成为一个多工种无序拼凑的课程。学生完成一次金工实习等同于完成几次被动式的任务。

缺乏案例的引入和分析,忽略讲授各种操作技能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钳工教学成为了专门制作锤子而存在的一门课程,与专业和生活脱钩。

1.3 教学对象

在大学校园中钳工教学中面对的是广大学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等特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同使得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部分学生提前完成任务,部分学生草草收尾的现象。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无法因材施教。

2.几点解决措施

针对上述提到的钳工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几点解决措施:

2.1改善教学条件

要改善教学条件,首先必须提高教学人员的素质。可通过定期培训方式改进指导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并引入学生监督方式来提高教学水平。其次,根据学生人数,增加钳工指导教师人数。只有具备充足的教学资源,才能实现钳工的点对点教学。最后,及时补充各种消耗品,完善各类工具,并建立一套完整的工具使用方案。

2.2丰富教学内容

为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可引入创新性教学,师生互动定制教学内容,让学生的钳工制作从设计开始。

传统鸭嘴榔头固然可以锻炼学生的钳工基本操作技能,但也可能抹杀他们对钳工的兴趣。应该使锤子的制作成为钳工课程中众多异形件的制作之一,而不是唯一。只有做想做的东西才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将整个金工实习变成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的课程,钳工不再单纯地独立于其它工种之外,不再是一项单纯的磨锤子任务。例如,将金工实习成为各种小车的制作课程,把小车的各个零件的加工分配到各工种之中,并最终在钳工车间进行装配和调试。这样可以使各工种有机结合,大大提高学生的制作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引进实际案例,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3 因材施教

面对个性繁多的教学对象,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钳工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菜单式教育法,教学人员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类难易程度不同的钳工实习内容,以菜单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亦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工件进行操作。

3.展望

在21世纪的今天如果钳工的教学不随时代的步伐而变革,只会自招人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冷落。未来的钳工应该是大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手段。在大学校园中,金工实习不是培养专业的技工人才,而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未来的钳工教学应具备如下几个特点:

(1)充足的教学人员和完善的教学设备,积极开展多媒体示教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将钳工的多样性展现出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丰富的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课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主动创新能力。将大学生工程训练竞赛的内容融入到钳工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和制作热情。

(3)因人施教,定制符合各类学生的教学方案。发挥出钳工“师傅带徒弟”的特色。

(4)师生互动,将产品的构思、设计与制作融入到金工实习的全过程中,使金工实习成为真正的主动式教学。

未来的钳工教学将是一个主动式探索学习的过程,学生可以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尽其所能,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造就一个自豪的工程师雏形。

参考文献:

[1]骆莉等.金工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