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06-07 09:01:27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1

医学规定,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 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另外,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头围在33cm以下。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也应该归纳在早产儿一类,其各系统的器官发育的不够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病原体侵犯,容易合并颅内出血,生理性黄疸持续时间延长,各种情况比较复杂,我们在临床上要特别引起重视,应给予早产儿相应的特殊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一、维持呼吸道通畅

随时观察并清理早产儿的呼吸道,如果有阻塞,及时使用吸痰管吸出咽部及气管内的黏液,如出现青紫、呼吸困难者,应及时给予吸氧,婴儿太小,多采用面罩吸氧法,同时间断给氧,流量不宜过大,一般在1~2L/min。

二、放入暖箱保暖

早产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不完善,皮下脂肪较薄,四肢往往伸展,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使散热量增加,暖箱为早产儿主要的保温设备。根据早产儿情况和体重随时间调整暖箱的温度,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在36℃~37℃。另外,暖箱应避免放置在空气对流和近窗处或阳光直射处,也不宜放在取暖设备附近,以减少环境对暖箱控温的干扰。

三、重视喂养护理

早产儿除了消化和吸收能力不如足月新生儿以外,吸吮和吞咽能力也差,常常无力吃奶或不会吃奶。早产儿胃容量极小,有时多喂几口奶也会因漾奶呛入肺中而夺去微弱的生命。所以,早产儿的正常喂养是十分重要的。开始喂奶时间一般在生后6―12小时开始喂糖水,24小时开始喂奶,早产儿最好吃母乳,母乳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发生腹泻和消化不良等疾病。有吸奶能力、体重在1.5公斤以上的早产儿,如一般情况好,可以直接吃母乳。在给早产宝宝喂奶时一定要非常细致和耐心,抱起来喂奶,尽量避免呛奶和吐奶。喂奶后轻轻拍背观察数分钟,如有呕吐及时清理呕吐物。吸吮能力差、不能满足所需热量应静脉补液。早产儿的喂奶量应根据消化情况和体重增减而灵活掌握,体重在2000g者开始给予10~15ml,以后每日增加2ml。方法:奶瓶的孔不宜过大或过小,以免呛咳或吸吮费力影响奶量不能满足需要。有吞咽能力无吸吮能力采用滴管;无吞咽能力可用鼻饲法,选用早产儿胃管或8号尿管,管口不要涂油,用温水涂管湿润后即可直接插入,深度约等于前额发迹到剑突的长度。胃管喂饲时将空针之针心拔出,针筒接胃管,将针筒抬高或抬起来,利用重力的作用奶液可缓缓流入胃中,不可加压、过快的推入,以免引起呕吐。

四、早产儿预防感染及护理

早产儿通常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功能尚欠完善。另外新生儿尚未接触过子宫外环境的各种病原,也没有接触过食物蛋白等种类繁多的抗原性物质。同时,在孕期受到通过胎盘的母亲抗体的影响,使新生儿存在着生理性免疫低下。因此导致早产儿容易发生感染,临床上我们更要加强预防和护理。

1.合理营养

新生儿期营养需求量高,但消化代谢功能有限。因此,对营养既要求足够量来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又不能过量喂养,以免造成新生儿胃肠道的过重负担,适当掌握合理营养对增强体质和抵抗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每天摄取均衡的营养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及提高免疫力。蛋白质是构成免疫细胞和抗体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缺乏会造成免疫机能下降。维生素C能刺激身体制造干扰素,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可增加抗体,清除病毒和细菌,从而增强免疫力。其它如-胡萝卜素及营养素中的叶酸、维生素B12、烟碱酸、泛酸、铁、锌和酶等也都与免疫能力有关。

2.母乳喂养

母乳比代乳品含有更多的免疫活性物质,它可供给新生儿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尤其是母乳中含有抗感染的抗体(免疫球蛋白)及抗感染的活性白细胞、双歧因子、溶菌酶等,它们具有增强免疫功能,阻止有害菌的生长,可减少宝宝感染的机会。

3.预防接种

新生儿时期虽然从母体来的免疫球蛋白提供了一些抗体,但对于许多传染病仍是一个高度的易感者。预防接种是抵抗病菌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早期有效的预防接种来防止对新生儿危害最大的传染病的发生,如结核病、乙型肝炎等。

4.新生儿按摩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早产儿; 呼吸暂停; 护理措施分析

早产儿由于胎龄不足,体重较正常婴儿低,呼吸暂停作为早产儿的常见临床表现之一,发病率为20%~30%,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并且可导致死亡[1]。如果抢救不及时,长时间缺氧会引起患儿的大脑损伤,对患儿的日后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并造成永久性或不可逆转的功能障碍。通过护理干预使发病率下降,死亡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提高抢救的成功率。笔者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治疗期间进行护理干预,并与同期进行常规治疗的33例患者进行对比,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8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其中男婴60例,女婴40例。将10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婴33例,女婴17例,年龄28~37周,平均(32.4±3.5)周;对照组中男婴27例,女婴23例,年龄29~37周,平均(33.5±4.1)周。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治疗前护理 将患儿置于恒温箱中保证患儿的正常体温,并根据胎龄、体重的差异调节恒温箱中的温度。导致阻塞性呼吸暂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早产儿喉部呼吸道容易塌陷,如头部和颈部位置扭曲不正会加重呼吸道阻塞,保持患儿的呼吸通畅将其头部放置于中线位置, 颈部姿势自然,由于早产儿的胃肠发育 不健全在喂奶时要防止呼吸阻塞,采用加强监管患儿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血气、血钙等,一旦发现患儿出现身体青紫、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症状立即实施抢救治疗。

1.2.2 治疗中护理 辅助清除呼吸道内异物;由于患儿神经敏感,用手按压足底,增加神经冲动,可增加患儿的呼吸道扩张;手术用具经消毒保持无菌,空气经消毒,在治疗过程中要保持患儿镇静以免发生意外,室温一定要保持在28~30 ℃,医用水要保证在37 ℃[1]。

1.2.3 治疗后护理 由于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因此,在治疗后要注意婴儿使用物品的消毒,防止患儿交叉感染;对腹部进行按摩促进患儿消化;保证患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增强患儿免疫力;减少对患儿的移动和不良刺激;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若排便不畅应立即进行处理。

1.2.4 加强体温监测 设置中性温度环境,使患儿处于24~26 ℃的温度,维持体温在36~37 ℃,以此来减少患儿呼吸暂停的发作。使患儿的周围湿度保持在50%~60%,确保患儿体温的恒定,使体温波动在±0.5 ℃,针对患儿的各项治疗与护理都应尽量集中在温箱内进行。

1.2.5 药物护理 按照医嘱给予早产儿抗感染治疗。严格遵守用法、用量、时间、浓度,保持药物疗效。在应用镇静药时,要做到静脉推入慢,剂量严格按医嘱执行。本组早产儿中,有2例在静推安定过程中出现呼吸暂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患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脑膜炎2例,败血症2例,肠炎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且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死亡率降低;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脑膜炎4例,败血症5例,肠炎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经过治疗病情均有所改善,但死亡率几乎无变化。见表1。

3 讨论

早产儿的体质较弱,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如神经、免疫、消化等系统都还不完善。主要由于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引起呼吸调节障碍。早产儿呼吸暂停还可由缺氧、体温变化等引起。呼吸暂停是一种短时间内无呼吸运动,即呼吸停止2O s或更长[2],在治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防护,护理措施得当比应急性治疗有更好的效果。

早产儿呼吸暂停主要临床表现有青紫、肌张力低下、心率变慢、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降低[1];其主要并发症有呼吸窘迫综合征、脑膜炎、败血症、肠炎等。早产儿体温调节系统障碍,因此,给予保温箱,辅助婴儿自身进行体温调节,防止不良刺激引发呼吸暂停;合理喂养,由于早产儿体内各种消化酶不足,其消化能力差。对于病情稳定的患儿,已具有吸吮与吞咽能力,可通过口滴位法取2 ml母乳贴在婴儿口角缓慢滴喂,每2~3小时滴入一次。同时观察呼吸频率,抚摸腹部促进消化,避免患儿胃食管反流而引起反射性呼吸暂停[3];由于引起呼吸暂停的原因很多,在护理要保证用具的清洁,防止患儿感染而引发呼吸暂停或引发其他疾病[4-5];若此时发生呼吸暂停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加以适当治疗可减轻呼吸暂停中血氧饱和度下降、肌张力下降等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率[6-7]。

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面物质缺乏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青紫、心率增速等症状,可引发呼吸暂停,护理得当可使发病频率减少。本研究中,治疗组50例患儿与对照组50例患儿对比,护理措施得当可减少并发症,减少呼吸暂停发病频率,减少死亡率。

当早产儿出现短暂呼吸暂停时,应该对早产儿做出及时抢救治疗。要做到以下几点:(1)皮肤物理刺激。出现暂停呼吸时,给予弹足底、托背、睡水垫等机械运动,使患儿恢复自主呼吸[8-9]。(2)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患儿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尽量轻柔,每次时间要少于15 s,避免损伤患儿的呼吸道黏膜,产生感染灶。(3)当患儿严重发作时,进行复苏囊加压给氧,并予氨茶碱、纳络酮等药物治疗[10-11]。

综上所述,加强对患儿的监护,针对患儿各个系统的不足面进行加强观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能降低治疗中的风险,对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通过对早产儿的密切观察和护理技术的应用,结合早产儿发育尚未成熟的特点,做出针对性的治疗,使早产儿的生存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并减轻患儿家人的痛苦,使患儿存活后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春红.46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治疗[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7(1):114.

[2]郑美真.32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分析及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7,6(2):22-23.

[3]黄米霞.231 例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1,24(2):675-676.

[4]岳呈娟.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处理与护理[J].健康必读:下半月,2011,6(4):204-205.

[5]蔡荣英,陈秀捞,洪瑜玲.苏雁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医院,2007,6(2):71-72.

[6]杨宝琴.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2,7(2):88-89.

[7]徐淑岩,牛菲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与护理[J].新乡医学院学报,2008,5(2):207-208.

[8]钟萍.护理干预对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影响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12(10):39-40.

[9]陈红雨.早产儿呼吸暂停的观察和护理[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11(1):123-124.

[10]莫碧娴.预防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护理措施[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3(5):628-629.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早产儿;舒适护理;新进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76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490-01

早产儿也被人们称之为“体弱儿”,早产儿胎龄一般在30周左右,他们的身体都有各种缺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造成早产儿生存率低下的因素主要有:错误的摆位和触摸、环境改变、医疗护理干预措施等。据统计,在我们国家早产儿出生率占新生儿中的4%。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环境改变,会增强早产儿的不舒适感,导致早产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各种身心上的问题,使早产儿未来的生活质量在不断下降[1]。

1 舒适护理的具体涵义

舒适护理具有整体性、个体性以及创造性等,全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魂上达到最高的境界,从而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生活质量[2]。

2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

早产儿不舒适的因素,具体如下①由于新生儿刚从母亲子宫中娩出,外界的声音、光源、温度、疼痛等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早生儿的心理状态,他们会一时适应不过来。虽然新生儿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会用表情或者不吃东西等行为来传达心理的不舒适。②早产儿出生后,不能时刻在母亲的怀抱里,没有得到及时的护理和治疗措施。他们生理各方面难免会出现各种疼痛和不舒适感,比如:不舒适、喂养不舒适以及手术不舒适等。③胎儿在子宫里面,被温暖的羊水、胎盘以及子宫组织所包围。出生以后,被放置在暖箱或者在床上,四肢有时候没有完全包裹好,特别是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四肢,所以早产儿会失去安全感和舒适感。同时,他们由于长时间仰卧位,导致其畸形的可能性也比较大。④在喂养方面,为了保证早产儿拥有更足够的营养成分,需要母乳喂养。可是他们的身体素质比较差,甚至没有力气吸吮母乳。由于采取胃肠道外营养措施,所以早产儿的母乳喂养会延后[3]。⑤胎儿在子宫内的环境比较舒适,光线和声音的刺激不大,有母亲的心跳陪伴。所以胎儿在子宫内会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但是新生儿病房环境中,声音嘈杂、光线刺眼,会带给他们极大的不舒适。

3 早产儿舒适护理的新进展

3.1 “鸟巢”护理 “鸟巢”护理在全球早产儿发展性照顾中得到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因为“鸟巢”为早产儿营造了一个类似宫内的舒适环境,其中的温度适中、光线柔和、感觉柔软,使早产儿的体温维持正常范围。特别是“鸟巢”会给予早产儿全身按摩和抚触,会让他们适应脱离母体后的环境,也拥有充分的安全感。医学界的报道中,对120例早产儿进行舒适护理,发现接受舒适护理的患儿在进奶量和体质增长方面都胜于没有接受护理措施的婴儿,体温没有出现异常、皮肤也没有遭到伤害、并且住院天数缩短很多。

3.2 环境护理 根据医学报道,环境护理有利于早产儿的身心发展,保证喂养效果、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减少了辅助呼吸、减少住院时间等[4]。环境护理具体如下①减少噪音影响:在医院中暖箱、报警器、电话及工作人员所发出来的声音,都会影响到患儿的舒适感。有专家提出,应该安装噪音评估系统,同时声音的限制应维持在58dB左右,特别是暖箱内的噪音。不但需要控制噪音,还需要使所有医护人员充分认识控制噪音的重要性,并且从自身方面来降低噪音水平。②调节周期变化的光线:有文献报道,为80名住院的低出生体重儿提供周期变化的光线措施[5]。在两周后观察,发现接受护理措施的患儿体质量以及血氧饱和度都得到全面提高,同时心率有所下降。另一方面,接受了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治疗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星期,白天的活动比夜间活动多。而没有接受周期变化光线护理的对照组早产儿在出院后的一个月白天的活动率才达到治疗组刚出院时的水平,治疗组患儿的白天的活动率明显高于夜间活动率。这充分证明,周期变化的光线可以科学调整早产儿生物节律。我们可以通过遮盖暖箱或睡床的调节方式,为提供给早产儿适度的光线。

3.3 袋鼠护理 袋鼠护理是指早产儿的母亲以类似袋鼠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与患儿的皮肤直接接触,将早产儿直立式贴在母亲的胸口,使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安全。袋鼠护理的照护方式的优势在于保持温度平衡和婴儿的心理平衡、减少哭闹次数、提高婴儿体质量,另外减少暖箱噪音给早产儿带来的影响等。观察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发现袋鼠护理的婴儿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安然入睡,心率非常平稳。

3.4 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 在早产儿的治疗当中,首先需要综合考虑患儿的肠胃的新陈代谢功能,这样才能为他们供应充足的营养成分,促进肠胃的正常发育。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吮吸和吞咽功能、消化功能都比较弱,所以喂养期间也会出现一些困难。可见在喂养的过程中,就是要从出生体质量开始抓起,从早期的少量开始喂养,这是一个需要精力的过程。李英姿等人对90例早产儿实现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的方法[6]:婴儿出生1天后就开始进行持续喂养,每天向他们灌输微量的奶液和营养物质。每两个半小时就从胃管的注入8mk/kg的奶量,并且了解婴儿的实际情况,每次都适当地增减,当婴儿可以适应18mk/kg的奶量,就将之前两个半小时改为三个半小时一次。经过观察,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进行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非常符合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生理特征,利用提高患儿的肠胃吸收能力,维持他们的正常生长,减少静脉营养和住院的时间,患儿病发病少等,安全有效,值得推广[7]。

3.5 小结 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出生时身体非常虚弱,各种疾病繁多,喂养非常困难,各方面的身体功能非常低下,它们的体重都没有超过1500克。早产儿属于高危儿,所以更需要舒适的护理措施,为他们提供类似母亲子宫的环境。所以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必须尽力他们营造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促进早产儿的良好发育[8]。但是我们国家早产儿的舒适护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地创新医疗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采取各种科学措施,拓展舒适护理研究以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有效缩短早产儿住院时间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早产儿护理开辟更广阔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时富芝.新生儿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探讨[J].职业与健康,2012,21(02):309-312.

[2] 廖红辉.拓展舒适护理研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黑龙江护理杂志,2009,07(15):40-41.

[3] 王岐英.新生儿心理反应及行为表现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1(12B):40-41.

[4]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2(10):493-500.

[5] 郑惠珍.生儿的心理护理指导[J].职业与健康,2010,21(12):2084-2085.

[6] 彭娘慧.探讨光线照度对早产儿生理指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0,15(03):333-43.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共103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平均自吮奶时间少于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综合护理;早产儿;低体重儿 作者单位:473132 河南省南阳油田总医院 早产儿是指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多数早产儿出生时体重偏低,常<2500 g,身长常不足47 cm。早产儿出生时各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生理功能尚不成熟,因此出生后体质常较虚弱,对外在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侵袭,产生多种合并症,致使早产儿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升高。我院对早产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出生的早产儿共103例,其中男53例,女50例。胎龄在28~37周之间,平均胎龄328周。出生时体重在1200~2500 g,平均体重2032 g。随机将所有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平均胎龄331周,平均体重1937 g。观察组51例,其中男27例,女24例,平均胎龄329周,平均体重1943 g。两组患儿在胎龄、体重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实施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包括:①评估建档:建立患儿的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儿的性别、年龄、胎龄、出生时体重、出生情况、父母性别、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针对早产儿的特点做出整体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计划。②喂养指导: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由护士直接指导新生儿父母掌握正确的喂奶姿势,对吸吮能力较差的早产儿采取胃管口饲和吸吮交替进行,以保证早产儿的营养并锻炼其吸吮能力。③复温:体重小于2000 g的患儿主张在暖箱内保暖。复温时宜采取逐步复温法,先将暖箱预热,待温度达到32℃时将患儿放入,每小时升高05℃直至34℃,暖箱内要维持一定的湿度,以55%~65%最佳[1]。每小时监测患儿体温,体温恒定后改为每4 h一次。体重大于2000 g的早产儿可不用暖箱保暖,但要保持室温在22~24℃,湿度在65%左右,冬天要避免使用热水袋以防烫伤。④预防感染:早产儿的器官发育不完善,生理功能不健全,容易发生感染。因此要加强护理,尤其注意脐部的护理。每天用3%的双氧水擦拭脐部,并用一次性脐贴贴覆脐部[2]。定时检查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给患儿穿宽松衣服,及时更换尿布,防止尿路感染。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温箱内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⑤抚触护理:早产儿抚触有助于增加胃肠蠕动、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抚触部位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包括头部,腹部,四肢和背部。护理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抚触方法,抚触过程中还应加强与患儿的交流,使患儿在抚触过程中感受到关爱,从而提高患儿的感知能力,促进感觉和神经功能的发育。⑥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的护理。若患儿出现面色青紫、烦躁不安、呼吸困难等要及时通知医生,积极治疗。⑦家长教育:对家长进行指导,对患儿实施早期干预。早期干预的内容包括视觉刺激(用鲜艳的颜色引逗患儿,避免强光刺激)、听觉刺激(宜选用轻快的音乐,音量宜逐步调节)、触觉刺激(抚触要温柔,给患儿经常翻身拍背)、前庭运动刺激四方面[3]。要向家长宣传早产儿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方法,同时给予家属心理指导,缓解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2 结果

两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吸吮能力及合并症的发生率见表1。两组患者经有效护理均未出现死亡。3 讨论

早产儿由于器官发育不成熟,生理功能不完善,因此其生活能力低下,容易出现肺炎、硬肿、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各种合并症,直接影响了早产儿的成活率[4]。传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远远不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我院开展早产儿综合护理措施已由数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护理是以早产儿为中心,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由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通过综合护理措施早产儿的体重增长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护理,平均自吮奶时间少于传统护理,合并症发生率也较传统护理低。综合护理干预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提高了早产儿的抗病能力,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家庭负担。由此可以看出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十分重要,能够显著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综合护理干预不仅仅应在医院内部开展,还应延伸到家庭护理中去。有研究指出综合护理干预应持续至出院后6个月效果最佳。总之,只要护理人员和家长都提高认识,加强责任心,对早产儿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护理措施,就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的生命质量,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参 考 文 献[1] 李桂芹2例早产儿综合护理及病情观察的粗浅体会.中外健康文摘,2011,08(13):1213.[2] 卢惠卿.综合护理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当代护士,2009,(4):4647.[3] 花莉早产儿89例综合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08,14(9):7778.[4] 吴欣.早产儿的综合护理与病情观察.现代保健・医学创新研究,2007,4(26):3435.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护理干预;复温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1]。主要是因为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同时新生儿伴有拒乳、哭声弱、反应低下、四肢或全身冰冷等体征,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早产儿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原因,探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中,男婴12例,女婴16例,早产儿26例,占92.9%,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患儿3例,占5.1%,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患儿3例,占5。1%。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败血症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全部在出生后1h至1周内发病,其中生后2天内发病的患儿有22例,占78.6%。

1.2方法

1.2.1复温复温要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是治疗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手段。

1.2.2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

1.2.3保证足够的热量及体液的供给进行纠正微循环障碍和纠正酸中毒,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和复温的作用,但注意有心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1.2.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于休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等的患儿采取控制与治疗措施。2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3.6%;最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3护理措施

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①对于轻中度产热良好的患儿,用保温箱复温,患儿放置预热至30°的保温箱内,通过保温箱内的制动调节或人工调节箱温于30-24℃,使患儿6-12小时恢复体温,此组患者中43例轻度硬肿患儿均在时间内复温。②对于重症或产热衰竭的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在12-24小时内正常复温,此组患者重症中有10例患儿在24h内复温成功。必要时辅以恒温水疗法,(水温39-40℃,进行沐浴,沐浴后擦干防止保温箱内保温;或使用远红外线抢救台,进行快速复温,当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温箱中,运用恒温水疗与远红外线抢救台复温的患儿共46例。在复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体温变化,禁止过快进行调温,否则体表温度上升过快导致外周血管床增加,内脏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或肺部淤血、出血的综合症。

3.2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硬肿症的患儿开始按每天210Kj/kg,逐渐增加至419-502kj/kg。早产儿或伴有产热功能衰竭的患儿适当增加热量。对于患儿喂养时要耐心,提倡按需母乳喂养。尤其是对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硬肿症。对于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采取鼻饲、滴管等方式。

3.3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①病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以空气消毒。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禁探视人员,进入病室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并戴口罩,如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不得入内。③加强皮肤护理,穿着棉质松软服饰,注意查看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更换尿布。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包括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哭声、尿量、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定时详细记录,以便估计预后效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严禁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

3.5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为防止新生儿出现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9%的生理盐水或2%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清洁后再涂甘油对口腔黏膜进行保护。由于早产的新生儿皮肤弹性较差,如在护理操作时不当会引起皮肤发生损伤,甚至发生感染,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因此要告知家属每次进行皮肤擦洗时一定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均使用棉被和尿布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于新生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涂抹红花油,注意尽量减少进行肌肉注射,以免由于药物的吸收不良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3.6预防控制感染感染可以使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血灌流量不足,因此会加重硬肿现象,或导致全身性的病情恶化。因此采用敏感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注意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3.7预防并发症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的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治疗,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静脉滴入止血药物治疗(维生素K治疗或止血敏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变化[3],如突然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肺部罗音加重,提示有肺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讨论

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8城市调查资料报道[4]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新生儿死因中居第6位。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各种保障措施逐渐完善,出现的硬肿症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急救复苏技术的不断加强,对于新生儿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因此表明重度硬肿症不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骨髓造血功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和感染仍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危险因素[5]。硬肿症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下降。

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生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出现窒息时好充分的急救复苏工作,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对于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对于产妇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效率,从而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尽早实施保暖及热能的供给措施,防止内环境紊乱,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2]薛纪香,王林.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7,13(93):1928.

[3]魏克伦,籍孝诚.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7,28(7):1834.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6

【关键词】 重组护理流程; 常规护理; 早产低体质量儿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17-0097-02

doi:10.14033/ki.cfmr.2015.17.054

早产低体质量儿因为其胃肠功能没有发育成熟,因此通常在喂养过程中不耐受,导致其营养补充滞后,生长发育速度较正常的新生儿落后[1]。如何通过护理干预促进早产低体质量儿的生长发育,弥补其先天不足,降低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危害,是医学界需研究的问题。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成功率,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3月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分组对照方法探讨重组护理流程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月2月-2014年11月收治的82例早产低体质量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39例;患儿出生体质量为1100~1900 g,平均(1521±376)g;胎龄为27~33周,平均(29±4)周;病程为2~7 h,平均(3±2)h;横产式35例,纵产式47例;排除合并先天性遗传疾病者、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者,根据护理措施的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儿的性别、胎龄、产式和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喂养护理,即采用普通胃管间歇喂养法实施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即在常规喂养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1)非营养性吸允护理;(2)微量泵尖端胃管喂养护理;(3)腹部抚摸护理;(4)护理。同时,两组患儿均配合以药物治疗和静脉营养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同时对比患儿在喂养过程中发生的腹胀、呕吐、呼吸暂停和胃残留等不耐受情况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不耐受发生率为14.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6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3.8836,P=0.0002),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儿鼻管留置时间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儿鼻管留置时间为(9.51±3.58)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5.96±3.81)d;对照组患儿鼻管留置时间为(17.84±7.25)d,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为(14.44±5.59)d。两组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低体质量儿指的是体质量不足2000 g、胎龄不足34周的早产婴儿。早产低体质量儿因为肠胃功能的发育不成熟,因此在喂养时很容易发生不耐受现象,对早产儿的生存质量、生长发育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如何给予早产低体质量儿有效护理干预,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促进其营养补充,加快其恢复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是医护人员需研究的问题。当前,伴随护理服务水平的不断的提高,重组护理流程在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护理中的广泛应用,国内早产低体质量儿生存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2]。

笔者所在医院在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其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非营养性吸允护理:即在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胃管喂养之前,给予患儿5~10 min的非营养性吸允;(2)微量泵尖端胃管喂养护理:即在对患儿喂养护理过程中,遵照医嘱,对需要实施胃管喂养护理的早产儿使用微量泵喂养,将食物按照一定量与速度匀速泵入,每泵60 min,停止120 min[3]。(3)护理:早产儿喂养后,帮助其保持俯卧位。可使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的早产儿专用卧垫,即一种可置放于保温箱中,让早产儿能够舒适而安全地俯卧或者仰卧其上的专用卧垫。护理人员在进行早产儿护理之前,要注意保持水囊垫中的水温度适宜,然后将水囊垫置放在专用卧垫底部的双层布套内,再将专用卧垫放在已经早产儿专用暖箱中,同时要保障暖箱的温度。按照早产儿身高,在占用卧垫上放置凹形小枕。早产儿喂养后需俯卧时,可将小枕的凹口转向卧垫外,并将早产儿头肩部垫高15°,使其俯卧60 min。如果早产儿需要仰卧的时候,可将小枕凹口转向卧垫的里面[4]。(4)腹部抚摸护理:在早产儿俯卧60 min后,需要进行再次喂养之前,护理人员要在早产儿腹部实施5 min掌心抚摸。在实施抚摸之前,护理人员需在手掌上涂抹婴儿润肤油,保持手掌。在实施抚摸时,护理人员要以早产儿的脐部作为中心,从内向外依照顺时针方向进行抚摸护理,且用力需柔和、均匀。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使用手指指腹,在早产儿左侧的小腹部位轻轻揉按8~10 min。护理人员在抚摸开始阶段,用力要轻柔,到后来可逐渐增加力度,同时要密切观察早产儿的反应,一旦早产儿出现肌张力升高、苦恼或者肤色发生反应等情况,要立即停止抚摸[5]。

综上所述,笔者所在医院本组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儿,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鼻管留置时间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喂养过程中不耐受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兰卫华,郑丹丹.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喂养效果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20-3621.

[2]郑丹丹,吴曙粤,汪莉,等.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1,25(6):524-525.

[3]张振华,黄义平,郑爱华,等.早期综合干预对早产低体质量儿运动及智能发育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5):488-490.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7

【关键词】重度子痫前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238-01

重度子痫前期(SPE)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种类型,为妊娠期特发和常见的并发症,可发生产后出血、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凝血功能障碍、脑水肿、肝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危害母婴健康,是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早发型SPE,由于发病孕周小,临床上多采取期待疗法,虽然改善了围产儿的结局,但同时也增加了母体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1]。在孕妇实施期待治疗过程中,护理上若能对SPE的早期症状及并发症进行预防、监测,及早提供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措施,对减少围产儿死亡,降低孕产妇并发症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于2011年1月―2011年6月对收治的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采取了预见性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48例,年龄17~37岁,初产妇34例,经产妇14例;孕周37周25例,孕周>42周8例;其中,并发产后出血14例,胎儿生长受限13例,胎儿宫内窘迫8例,围产儿死亡6例,胎盘早剥4例,凝血功能障碍3例,HELLP综合征2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48例患者中,32例BP≥160/110mmHg,16例BP 140-160/90-110mmHg,尿蛋白≥3g 24h,11例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血小板减少,视网膜小动脉痉挛,双下肢浮肿,4例腹部压痛症状,7例血清ALT或AST升高,伴有持续性上腹不适。

2 护理措施

2.1 加强护理意识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超前护理的预见性护理意识,针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把护理工作做在症状出现之前,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各项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及时进行。

2.2 做好抢救准备,制定抢救程序

由于患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必要时需要进行紧急手术,同时还要进行母婴抢救工作,因此,对母婴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均要提前做好抢救准备。床边备开口器、压舌板、舌钳等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提前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如:交叉配血、备皮、皮试、留置尿管等。同时做好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工作,如:氧气、吸痰器、气管插管用物和常用的抢救药品:1/10000的肾上腺素、碳酸氢钠等。科室制订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抢救流程悬挂于抢救室,使各位护士有章可循,以便尽快对病人实施救治,为抢救病人争取了时间。

2.3 及时评估病情,尽早发现各种并发症

严密监测孕妇心、肝、肾功能以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及时对病人进行评估,随时询问病人有无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如发现血压≥160/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140mmHg,或血压无明显变化但出现上述自觉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及时检查子宫底高度,宫壁的紧张度,子宫壁有无压痛,间歇期能否放松等,特别注意胎盘附着处有无压痛,尽早发现胎盘早剥。经常询问患者胎动情况,每班听胎心音,必要时进行持续胎心监护,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准确记录24h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如尿量

2.4 做好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多给孕妇心理上的支持,热情亲切,关心体贴,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避免一切不良刺激,防止精神紧张而影响血压的稳定,必要时留家人陪护,以增加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随时将病情好转情况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使其放心。

2.5 做好术后母婴护理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由于全身各脏器受损,并发胎盘早剥,凝血功能障碍等易发生产后出血,术后要密切观察产妇阴道流血情况,腹部切口有无渗血等, 对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同时要注意注射部位有无渗血及皮肤黏膜的出血点,加强生命体征监测,观察子宫复旧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病情稳定后指导、协助母乳喂养。本组1例患者手术当天腹部切口渗血严重,阴道流血多均被护士及时发现,即按医嘱予宫缩剂并及时输新鲜血,腹部切口加压包扎措施,出血停止。

3 结果

本组48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实施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无发生任何护理并发症。围产儿死亡6例。

4 讨论

4.1 正确的护理能提高护理质量

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病情复杂,变化快,并发症多,对母儿影响大,在临床上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护理,提前预防严重并发症,做到有的放矢,对提高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2]。预见性护理工作者运用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人不同的需求,针对不同问题,制定不同的预见性护理方案,从而及时准确地实施护理措施,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

在护理上严密观察及早发现重度子痫前期的症状,前瞻性评估病情,对潜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做到心中有数,采取有效的、预见性的、可行性的护理措施,是及时发现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措施。

4.3 预见性护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预见性护理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调动主动护理,提高产科护理水平和质量,是采取先预防后治疗的原则,早期实施、定期进行,使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持续性、有效性[3]。因此,预见性护理不仅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临床实践中的护理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15.

早产儿的护理措施篇8

凡胎龄满28周以上,不足37周,体重<2500g的新生儿,应称为早产儿。我国早产儿在活产儿中的发生率5%~10%,美国7.1%~17.9%,国内报道早产儿死亡率12.7%~20.8%。Kdrda认为75%的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且早产儿死亡率是足月儿的20倍。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常伴随其他疾病,所以早产儿的护理非常重要,使早产儿平稳安全地渡过体温关、呼吸关、喂养关、感染关等。现将对早产儿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200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投入使用以来,每年收治多例早产儿,除几例因愈后极差家长放弃治疗外,其余均痊愈出院。

基本护理措施

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

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维持患儿体温的适中温度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①体重<2000g 85例,尽早放入保温箱中保暖,并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使患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②体重≥2000g 38例,在箱外保暖,以降低氧耗量和散热量。③病情较重者,体温<35.5℃ 10例,在远红外线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抢救,床温控制在32~35℃,并将塑料保鲜膜罩在辐射床上,以减少对流散热和水分的丢失。每2小时监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及床温。床温传感器探头暴露在适当位置,避免遮盖及掉在地上,以免床温失控,造成患儿烤伤及脱水。

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故凡具有吸吮力的早产儿应坚持采用母乳喂养,若无母乳应专用早产儿配方奶为好。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一般在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前先试喂糖水1~2次,无呕吐给予牛奶喂服。

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常会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现象。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

预防感染:对早产儿实行保护性隔离,是护理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

护理新进展

加强环境管理:包括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减少噪音的刺激,减少光线的刺激,减少疼痛的刺激等。疼痛对新生儿,尤其是接受大量致痛性操作的早产儿和危重儿,可造成一系列的近期和远期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重视,并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护理时尽量减少操作;在执行侵入性治疗如打针、抽血或吸痰的操作时,应给予肢体支持(一手握住婴儿的双膝将双腿靠近躯体,另一手掌轻压上肢使其靠近前胸)使其形成屈曲;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捆绑;在祛除胶布、电极等黏贴物时应使用祛除剂以减轻不适感;抚触、非营养性吸吮(安慰奶嘴)也能减轻疼痛感;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促进智力及生长发育的护理:随着早产儿救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极低体重儿,治愈后其智力及生长发育较正常同龄儿低,生活质量可能有所下降。为早产儿提供近似子宫内环境的需求也逐步增长,现代概念的抚触术除了其医疗功能外,在早产儿更多地体现在通过对皮肤感官温和的刺激代替宫内温柔的相拥,促进婴儿智力及生长的健康发育。在患儿恢复期开展婴儿抚触,3次/日,每次15分钟,由上至下轻轻按摩,并将这一技术仔细传授给患儿家长,并坚持每个月随防1次。婴儿抚触在国内及国外均已被证实可以提高患儿的生长及智力发育,可减少后遗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并为提高患儿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

对父母的心理支持:父母往往认为早产儿易于出现各种健康问题,而产生较重的心理负担。医务工作者应该给早产儿母亲更多的支持,可以通过开设网上和电话咨询,定期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或制定宣传小册子等途径来为早产儿父母提供一些方便快捷的医疗资源,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另外,医务人员要在早产儿住院期间为他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如允许父母1~2次/日进入NICU参与护理他们的婴儿。这种护理方式在发达国家已广泛实施,而国内目前只允许病情危重的新生儿的父母入内探视。

促进亲子关系建立:婴儿在抚育过程中有被触摸、拥抱及关注的需要。亲子之间亲密的接触对于父母和婴儿都十分重要,尤其是出生后数周内亲子间互动,对于日后亲子关系建立有深远的影响。母子间的亲密感主要通过亲密行为表现出来,包括:触摸、亲吻、拥抱、面对面注视。护理人员必须了解亲子之间亲密感的重要性,并设法提供促进亲子关系建立的途径,鼓励亲密行为的表达。

出院指导

患儿出院前向其父母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体温监测,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监测体重,如何观察病情,预防感染措施,查体及疫苗接种,新生儿护理知识,神经精神发育指导,保证出院后小儿生存质量。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小时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早产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医务人员为其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全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2-193.

2 潘丽晖,张苏坚.早产儿护理探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5):407.

3 张家骧,魏克伦,薛兴东.新生儿急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4 张教花,张秀芹.极低体重儿的重症监护[J].护理研究,2004,18(3):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