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8篇

时间:2023-06-09 10:02:18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1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内科护理;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98-01

伴随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对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的治疗逐步得到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原因较复杂,严重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为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我院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其中男患者72例,女患者50例,年龄60-78例,平均年龄60.5±10.5岁,所有患者的经过门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辅助检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为实验安全本文选取病例均为轻、中度高血压患者。

1.2 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2例,均采用内科保守治疗,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60例,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乙组患者62例,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进行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程度、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具备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进行10天的内科治疗及临床护理;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疾病是老年患者多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多种原因会导致脑出血的发生,但对于出血量较少的的患者,临床上较常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的方法。但是出血量多少为少量出血尚未明确一般按多田氏公式进行计算, 单个血肿体积或出血量在 30ml以内为少量出血[1]。高血压脑出血一般为急性发病、病情发展较快,如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及救治,会导致死亡的发生。所以,我院为提高患者的成功救治率,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活力措施,具体如下:

3.1 环境护理: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对于脑出血患者的常用药应在抢救室内按照次序,摆放好,对抢救药物进行每天检查,替换掉已经过期的药物,及时补充使用缺少的药物。抢救床要设有安全装置,并设有专人看护,防止患者躁动跌落床下。

3.2 急救护理: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时应,首先建立全面急救体系,所进行急救的医护人员应有专业的医疗技术,及对工作高度的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先辅助主治医生进行早期的诊断,采用监护仪,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详细的监护及观察,对重要的体征及发生异常的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及时的告知主治医生。在进行生命体征监护的同时,应快速给予患者吸氧及建立畅通的静脉通道,以便抢救药物的使用。

3.3 药物使用:在执行医生医嘱时应,反复的查对药物,要对药物的药理药性熟知,对抢救药物应快速注射应动作迅速准确的推注,对要求缓慢注射的药物应按照标准进行注射。

3.4 护理措施: 应注意保持患者呼吸道及静脉通道的通畅,在进行治疗机护理的过程中,保持患者的头偏向右侧,以便预防患者发生呕吐时导致误吸,阻塞呼吸道影响呼吸功能。如发生误吸情况应及时的进行处理,较常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同时采用吸痰器将误吸呕吐物或是痰液吸除干净。在发生患者出现高热时,应及时的给予降温处理。脑出血患者的头部应敷冰袋或是冰水袋,以便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降低脑细胞的耗氧量,降低和缓解脑水肿的发生和发展。

3.5 书写医疗文献:对抢救记录单及患者的个人信息应详细、准确的记录集书写。以便于对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同样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文献对我们解决纠纷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纠纷的解决也是有利的证据。

本文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优越于乙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华.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1,24(7):268

[2] 任霞英.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6):10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2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急诊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26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及治疗棘手等特点[1]。严密观察和护理、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急性胰腺炎病死率的关键措施,因此,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救治护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从入急诊抢救室至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转送期间的抢救方法及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急诊护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治疗的3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华医学会胰腺炎外科组2002年公布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3]。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36~68岁,平均年龄(49.16±12.89)岁。

1.2 急诊护理方法

1.2.1 监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生命体征 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呼吸等生命体征,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为抢救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1.2.2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进展情况 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急性胰腺炎患者饱餐或饮酒后突然发作,出现持续性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故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严密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腹痛的程度、部位及性质。疼痛剧烈时,因吗啡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而加重胰腺损伤而忌用吗啡,选用度冷丁止痛。若对疼痛判断尚未明确,则不轻易使用止痛剂,以免掩盖患者病情,不利于疾病的诊断。

1.2.3 观察急性胰腺炎患者恶心、呕吐情况 急性胰腺炎患者多数伴有恶心、呕吐。频繁、剧烈的呕吐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故应给予禁食,并行胃肠减压,以减少胰腺酶的分泌。此时,观察患者胃液的颜色和量,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有效的负压。如果患者出现大量咖啡色液体,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护理人员尽早进行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根据患者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尿量调整输液的速度和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为入院后的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1.2.4 低血容量休克 常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患者可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大理石样皮肤,斑状青紫,四肢发冷,脉搏快,血压下降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此时,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按医嘱给予药物,尽快补充血容量。

1.2.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意识状态是判断治疗效果的重要依据,随时观察患者血压和尿量的变化情况,记录24 h出入液体量,定时测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

1.2.6 做好急性胰腺炎患者检查与入院的护送 患者在急诊室时,医生为了早期诊断,常需要进行血、尿淀粉酶及生化的测定,必要时还要进行B超或CT检查,护理人员应尽早给予急性胰腺炎患者抽血化验,并协助取小便标本。在检查和入院途中要给予舒适的,并保持各种管道的通畅,保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安全转送。

2 结果

本研究所有患者全部收住院治疗,内科治疗17例,外科治疗20例。内科治疗中有2例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出现肺功能衰竭死亡,1例出现休克死亡。外科手术治疗中,有4例为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手术后2例患者死亡。

3 讨论

加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急诊护理,为进一步的住院治疗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可减少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及提高其生活质量[4-5]。

参考文献

[1] 韦惠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和护理若干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1(1):85-87.

[2] 韩庆海.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8-49.

[3] 徐有富.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28-29.

[4] 庞元龙,王细文.急性胰腺炎106例治疗体会[J].激光杂志,2011,32(4):75-76.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3

吉林省舒兰市法特镇中心卫生院 吉林省舒兰市 132619

【摘 要】目的: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4 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的52 例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等多个指标。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护理;效果分析

高血压属于世界性疾病,这类患者又多伴有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肾功能衰竭等等,因而高血压患者应适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通过国外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工作的效果非常显著[1]。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高血压护理的主要参与者为社区护士和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对高血压的防治工作实施至关重要。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2 年9 月~2014 年9 月间诊治106 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治的高血压患者,其中63 例为男性,43 例为女性;年龄在33~70 岁之间,平均为(54.23±2.3)岁;病程为1~26 年,平均为(11.2±2.1)年;将所选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信息,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1.2 高血压诊断标准通过台式血压计由专业的护士或者医生进行测量,每次测量中间间隔1 分钟,连续测量两次,每项高血压诊断数据和分级标准以指南为准,最终将收缩压不低于140mmHg,舒张压不低于90mmHg 作为诊断高血压的界限值。

1.3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高血压护理干预措施,具体为:

(1)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正确评估,进而制定相关的资料方法[2]。

(2)及时监测,定期随访。提升对患者血压监测的力度,对其进行积极预防和定期随访。在随访过程中,应向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的知识,鼓励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3)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宣传的知识,提升患者对本病的认识度,促进疾病的康复速度。

(4)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但要治疗身体所患的疾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对其实施心理指导,加快疾病的愈合。

(5)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

1.4 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经过一年治疗后的心理、血压下降、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率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运用spss15.0 系统软件,用均数± 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均数比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各项代谢指标以及生活行为改变等指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工作,有效的治疗和预防社区高血压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因而,要对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进行高血压患者护理力度并不好,具体表现为患者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也无法对近期的病情进行详细了解,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对较少,在实施检查的过程中内容比较局限等等,这不利于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和预防[4]。根据上述的问题,需要制定多项有针对性的措施:

(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根据情况制定多项规章制度,例如对医务人员进行评优活动,最大限度的促进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增进护患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其能够更好的对病情进行了解,进而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拓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规模,增加医务人员的水平,在此基础上还对就诊患者合理安排,掌握好治疗、诊断、会诊的时间,社区护理工作主要是针对疾病的保健和预防工作,因而要实施教育课程,但是社区中大部分人群为老年人,大部分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因而,其对日常生活中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不多,有些事情不注意也会加重病情。

(3)提升检查护理工作的完善性。高血压患者因长时间被疾病所困扰,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及时主动的与患者沟通,对其内心真实想法进行了解,消除其恐惧心理,根据疾病实施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保证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疾病做到可防可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高血压护理模式,能够更好的对血压及各项代谢指标进行控制,转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爽, 刘俊英, 张计兰. 基层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J]. 护理研究,2011,20(15):542-543

[2] 徐崇凯, 季建隆, 曹静.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体的高血压病管理模式的探索[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0(01):364-365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4

结果:196例昏迷患者内,急性脑血管疾病比例为34.7%、代谢性脑病比例为35.7%,急性中毒占比例为10.19%。这里面比较常见的病因是酒精中毒,外伤为12.2%,其余比例为7.2%。

结论:针对急性昏迷发病的患者,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及时分析判断病因,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37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23-01

昏迷患者是出现了脑功能衰竭,这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病症,患者死亡率为20%,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心脑血管意外、中毒、外伤等。由于该病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知识面也比较广,但是患者也无法提供相关病史及检查,给诊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也给医务工作者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病史,施行正确的抢救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针对近两年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昏迷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抢救措施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选自我院急诊科2011-07~2013-06间,急诊科抢救室记录昏迷患者196例。本资料的病例按照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确诊昏迷程度。G lasgow法是根据病人的肢体运动、语言及睁眼诸反应来评分,评分标准:正常15分;轻度昏迷14~14分;重度昏迷9~12分;重度昏迷8~4分;脑死亡低于3分,评分为3~8分者入组作为研究对象,排除了合并精神疾病、癔症、假性昏迷的患者。

1.2 初步诊断方法。首先判断昏迷程度。首先通过仔细询问送诊人员,第一时间了解昏迷患者的病史,和本次诱发疾病的直接原因。接下来对患者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检需要注意生命体征、瞳孔、皮肤黏膜、气味、体位及脑膜刺激等。对既往有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既往有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者的昏迷患者,立刻进行血压、脉搏、心电图、心肌酶、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的检查;对不明原因中毒者,及时将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等进行检测,准备进行洗胃。以上所有检查,必须与抢救措施同时进行,以保证患者在最短的时间里确诊,并得到有效救治。

1.3 紧急抢救措施。进行初步的急救处理。包括:迅速清理呼吸道、保持气道通畅;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给予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如为外伤大出血患者,应迅速控制出血并保护重要脏器,必要时,立即输血;处理脑水肿、保护脑功能;控制抽搐、预防感染、控制高热;对药物中毒或疑似中毒者,先进行彻底洗胃(对中毒物不清时采用生理盐水)、导泻,辨清中毒物成分后,及时应用特效解毒剂等。对于躁动不安的病人要给予并加固和床档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床,自伤等意外伤害。

1.4 针对病因的抢救。

1.4.1 脑部疾病所致的昏迷: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意识:意识障碍的程度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预后关系非常密切。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昏迷程度,对各种刺激的反应。②瞳孔:正常瞳孔2~6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对于颅脑损伤患者应严密观察,如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同时伴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常提示颅内血肿。如瞳孔一过性缩小,很快一侧瞳孔进行性扩大,伴意识障碍加重,提示有脑疝。③生命体征:生命体征的变化意味着病情的变化。如患者出现血压升高、脉搏减慢、呼吸深慢,呕吐躁动不安提示有颅内压增高;呼吸有鼾声、叹息及抽泣样呼吸提示病危。治疗:对于脑出血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立即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的功能和处理,如果CT或MR明确是脑出血,除了脱水降低颅内压外,还要适当的头部温和降温。对于脑出血量>30mL或者是脑肿瘤已经出现明显的压迫症状或脑水肿进一步加重的患者应当及时采取手术治疗的方法。此外,对其他伴随症状给予对症处理。颅内肿瘤通过头颅CT或MR可确诊,并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中线是否已经移位,是否已经产生严重的压迫症状,出现颅内高压症状等。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尽快行急诊手术治疗。出现脑疝者给予人工呼吸机控制呼吸。

1.4.2 中毒患者的抢救:对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给予及时有效的洗胃,以排除胃中毒物,防止毒物吸收。对于毒物不明的中毒我们常用的洗胃液为温开水,因为它安全可靠。洗胃越早,毒物吸收越少。使用特效解毒剂:阿片类使用纳洛酮,有机磷中毒者使用阿托品,解磷定,抢救过程中要及时达到阿托品化,出现循环衰竭出现休克者给予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多巴胺及阿拉明进行升压治疗。因皮肤污染引起的中毒,应脱去污染衣物,用肥皂及大量清水洗净皮肤、毛发;眼内污染物应用流动水冲洗;蛇、蝎、蜈蚣等咬伤,应在伤口近端结扎止血带,吸出毒液后,吸出毒液后,再行解毒及全身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给予高浓度吸氧,及时脱水,保护脑细胞,并立即进行高压氧治疗。

1.4.3 心源性昏迷患者检查心电图;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并立即给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其中多巴胺剂量随血压情况调整,补充血容量后,给予硝酸甘油入5%葡萄糖液中持续静滴,对有肺水肿者同时应用硝普钠.心率失常给予西地兰.利多卡因.阿托品等对症处理。

1.4.4 对高渗透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患者大量补液,及早使用胰岛素(先静脉注射小剂量胰岛素);对低血糖昏迷患者,立即经脉注射50%的葡萄糖。严密检测血糖。

1.4.5 对于肝病患者,需要使用醋酸保留灌肠,并采用降低血氨药物;如果是肺性病的话,先进性抗感染治疗,及时纠正酸碱平衡,并且使用呼吸机来进行呼吸。

2 结果

见表1。

表1 昏迷患者病因构成情况以及治疗(例)

3 讨论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5

[关键词] 院前急救;高血压脑出血;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1(a)-0049-02

[Key words] Pre-hospital first-aid; Hyperten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omplication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及时的现场抢救、安全的转送,不但能够阻止病情的恶化,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还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本文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救治的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急诊科收治2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CT确诊,符合其诊断标准[1]。其中,男98例,女112例;年龄31~66岁,平均56.8岁。发病时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呕吐、失语及偏瘫,其中头痛52例,呕吐134例,抽搐15例,清醒伴失语35例,嗜睡14例,昏迷74例,心跳、呼吸停止4例,血压升高167例。发病至就诊时间在1 h内者63例,1~3 h内者78例,大于3 h者69例。根据接诊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院前急救组(11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35~66岁,平均41.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1 h;院前急救组患者男55例,女55例,年龄34~68岁,平均43.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平均3.4 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急救方法

院前急救组由我院“120”急救车接入院,医护人员在接回过程中对患者均采取了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为未经院前急救者,所有患者均由家属护送或背入医院就诊,未采取院前急救措施,入院后由相关科室进行急救处理,行常规的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并予以抽血以进行生化检查等。院前急救组具体的院前急救主要措施:

1.2.1 对患者的初步急救 根据国际标准急救法中的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2]的急救原则,院前急救措施为吸氧、静脉留置针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快速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颅内压;呕吐者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理呕吐物,躁动者予适量安定以镇静,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就地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血压、呼吸、脉搏变化,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1.2.2 转送至医院途中的急救 经现场救护后患者病情平稳后便可转送入院。搬运时,至少4人在头、胸、臀、下肢固定,同时用力平行搬运至担架上,运送途中使患者头朝向前方,注意防震。继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处理各种可能出现的意外。

1.2.3 入院后的急救 在运送途中即用电话联系相关的检查科室及神经内外专科,开通急救绿色通道,继续保持呼吸道和静脉输液的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并予以抽血以进行生化检查,征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直接送入影像室进行MRI等的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患者有效的救治争取更多宝贵时间。随访0.5~1.5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在发病后到达急诊科时间(t1)、急诊科接诊后进行初步处理时间(t2)、送达相关科室进行特殊检查时间(t3)、送达相关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时间(t4)、发病后送达科室并得到确切治疗的总时间(t5);患者有效率、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疗效标准

具有独立的日常生活能力,且不受身体的影响为基本痊愈;日常生活需人照料,稍有不便为好转;不能独立或即使有人照顾下也不能完全恢复为无效;经治疗生命体征全部消失超过2 h为死亡。基本痊愈和好转为有效。高血压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参见文献[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8.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后两组急救反应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院前急救组t1、t2、t5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干预后两组效果的比较

两组在血压控制率及基本痊愈率、无效率、有效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见表2。

2.3 干预后两组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院前急救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干预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院前急救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4。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在高血压伴脑内动脉变性的基础上,由于血压骤然上升的动脉破裂所致,是临床急救的常见多发病,起病急,病情危重,预后较差。积极的院前急救是抢救的关键。

院前急救指医护人员或第一救援者到达现场采取救援措施开始至救护车将患者送达医院急救前的紧急医疗救治活动,对抢救突发疾病患者的生命安全较为重要,主要包括对患者的初步急救、转送至医院途中的监护及入院后治疗前的急救。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院前急救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近期预后,为抢救患者生命安全争取尽可能多的时机[4-6]。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院前急救组t1、t2、t5及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对照组(P < 0.05或 P < 0.01),血压控制率、有效率、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与文献报道[7-10]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抢救有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6.

[2] 王庸静.急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3] 王文,姚崇华.高血压社区防治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7.

[4] 郑江丽.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临床分析[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2):72.

[5] 张丽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8,10(5):684.

[6] 张国庆.1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J].中国护理杂志,2007,4(11):98-99.

[7] 刘漫香.院前急救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2):285-286.

[8] 黄杰红.“院前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救治绿色通道的意义[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9):103-105.

[9] 姚钝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院前急救的治疗措施[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0):92-9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6

关键词:开放性腹部外伤;整体护理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外科常见的急症,病情危重变化多端,常因不能准确判断病情而延误救治,甚至危及生命[1]。因此,精心护理和密切观察是救治的重要方法。我们对比研究了不同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总结出了一些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女21例,男31例;年龄在17~48岁,平均(29.1±2.4)岁;交通事故伤41例,锐器扎伤15例,爆炸伤5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受伤原因等方面进行比较,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配血,行抽血检查,建立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准备等。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措施,要求护士在护理诊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病情,针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实施目的性的护理。比如血氧饱和度过低时要预防性保持呼吸道畅通,血压降低时要密切注意引流液的变化等。具体如下:

1.2.1急救原则 不同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救治原则。如果患者为单纯性腹部外伤,应积极处理外伤伤口;如果患者为不明确的内脏破损,则要进行观察并积极做出诊断,在诊断明确后进行相应治疗;如果患者是高度怀疑或诊断明确的腹部脏器破损,则要及时进行手术救治,探查受伤部位,实施有效措施进行修补治疗;如果患者腹部积液过多,则要采用引流的方法清除腹部积液。在治疗过程中应积极注意预防发生休克,特别是失液性和失血性休克,保持患者体内酸碱平衡,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1.2.2急救措施 根据患者病情实施相应急救措施,患者有多种脏器损伤时要分清轻重缓急,首先对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特别是窒息、大出血和心搏骤停者。已经发生休克的患者,应积极补液、输血,同时保持患者血液循环系统通畅,防止再次发生大出血。补液和输血的患者,应尽量进行上肢静脉补充,以免补充液体发生渗漏[2]。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及尿量进行补液,对于血压急剧降低或休克的患者,一般腹部外伤患者补液要迅速,1h内补液量要超过1000ml,如果患者比较严重且休克时间较长,则要加大补液量和速度。腹部积液的患者,一般情况下行腹部穿刺取一些腹部积液来进行化验,对病情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诊断明确的情况下,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2]。

1.2.3心理护理 因腹部外伤患者多为突发性疾病,病情严重,危及生命,患者一般情况下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容易造成焦虑和心理恐慌。表现为紧张急躁,此时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及家属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恐惧,促进医患关系,使患者诊断疾病和紧张急救井然有序地进行。

1.2.4术前护理 手术前应积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主要为血压、呼吸频率、心率等,观察患者意识,防止发生休克。对其进行定期腹部体征检查,特别是腹膜刺激征的检查,明确范围与程度。叮嘱患者禁饮食,以免病情加重,可给予胃肠减压,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适当补充水和营养,避免由于长时间禁食而发生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术前各项准备工作要顺利进行,确定患者血型,准备充足血液,防止术中大出血,术前应留置胃管和导尿管。

1.2.5术后护理 患者术后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持续胃肠道减压和禁食,患者意识清楚时采用半坐卧位,以便腹部积液的引流,并观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质。患者恢复胃肠道蠕动后,可逐渐增加饮食。在护理期间特别是急诊观察期间,应尽量减少移动或搬动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适量镇静剂,防止因检查需要而过于频繁移动患者。

1.3观察指标 比较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及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果。疗效判断:治愈:伤口完全愈合、症状消失;好转:伤口没有完全愈合,或伴有感染,一般情况改善;未愈:术后伤口未愈合,合并有血肿继发感染、出血、胆瘘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 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27 P

3讨论

开放性腹部外伤是最常见的急症,经常发生多器官联合损伤,病情危重、变化多端[3]。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变化,及时做出报告,是治疗成功的关键[4]。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多端,急救治疗腹部外伤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有较强的现场应变能力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腹部外伤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腹部创伤严重,在急救现场时,诊断开放性腹部外伤并不困难,救治时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循环血量,必要时抬高伤员的双下肢以增加静脉回心量。另外患者伤口处若有大网膜及肠管脱出,脱出的内脏要先用无菌纱布盖好,不要急于归纳,防止发生感染 [5]。并及时与院前急救120进行联系,做好院内抢救准备工作。急诊科接诊后,应及时做好治疗准备工作,并观察病情变化。术后如果血压降低,则要重点观察患者瞳孔、神志及引流液的变化等;若术后血氧饱和度低于95%,则应保持呼吸道畅通,面对腹部外伤复杂的患者应做到临阵不慌,严谨地进行各项操作,采取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确保救治的可靠性。术前和术后应采取心理护理干预,避免因患者配合度较差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以及治疗效果。采取积极、鼓励、同情和细心的护理态度进行有效沟通,使医患关系得以良好建立。

综上所述,开放性腹部外伤患者救治过程时,护理人员应冷静沉着,全程实施预见性综合护理,有利于配合医生救治,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锡候,赵景明.交通伤中腹内脏器损伤的危险因素[J].中华创伤杂志,2010,23(3):899.

[2]夏晴.多发性腹部外伤伴休克并发腹内高压的早期监测及护理[J].当代护士 2011 7(9)3020.

[3]粱少颖.3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J]援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 43(3):78.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7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急救;预后

重型颅脑损伤是急诊科常见的颅脑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其病残率及病死率较高,急救第一现场的及时诊断、对病情变化的准确判断、及时抢救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现将我院急诊科2004 年1 月~2008 年

1 月抢救的148 例重型颅脑损伤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48例中男99 例, 女49例; 年龄16~79 岁, 平均44.6岁。其中急诊120出诊137 例, 接回127 例,院前死亡10 例, 患者家属护送前来就医11例。

1. 2致伤时间

发病在30 min以内105 例, 30 min~1 h 30 例,超过1 h 13 例(4% )。

1.3受伤原因

损伤类型:车祸伤115例,坠落伤15例,暴力伤18例。137 例患者进行急诊头颅CT,证实:广泛性颅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97例,单纯硬膜外血肿22例,局部脑挫裂伤13例,脑干损伤6例,颅底骨折78例。

1. 3症状体征

伤后立即昏迷89例,伤后昏迷―清醒―再昏迷21例。嗜睡35例。头痛、恶心、呕吐89例。 瞳孔:120接诊后单侧瞳孔32 例, 瞳孔缩小10 例,瞳孔不规则及忽大忽小9例。神经体征:一侧肢体偏瘫45例,四肢强直22例,抽搐32 例。

1.4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

院前急救患者即行评分,并每15分钟动态评分1次。首次GCS评分3~5分26例,其中6~8分44例,9~11分68例。动态评分中,首次5~8分44例患者,评分降低者11例,评分稳定32例,评分逐渐上升1例。首次9~11分患者,降低者13例,评分稳定46例,评分逐渐上升9例。

1.5气管插管

现场呼吸不规则、 浅慢或浅快进行气管插管31 例, 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11 例。

1.6院前诊断

患者致伤原因及机制;伤后意识情况;现场格拉斯哥评分并动态检测;偏瘫症状;体格检查。

1. 7抢救程序

一般常规处理(生命体征观察, 心电监护, 吸氧或镇静)急诊快速脱水降脑压立即进行呼吸道管理(吸痰并清除口腔内异物)格拉斯哥评分并行动态检测呼吸不规则患者使用呼吸兴奋剂、 气管插管, 呼吸骤停患者气管插管后, 院前则使用简易气囊或简易呼吸机维持呼吸, 迅速转运回急诊科抢救头颅CT 检查, 无呼吸骤停患者转入神经外科。呼吸骤停患者行急诊室抢救。

2结果

120 出诊137 例, 其中现场气管插管25 例, 10 例抢救无效死亡, 127 例安全转送回急诊科。途中转运最近 0.5 km , 最远7 km , 转运途中无死亡。患者家属护送来我急诊科就医11 例, 其中气管插管1例。

11例患者因呼吸骤停进行气管插管, 呼吸机控制呼吸转入急诊ICU 抢救。

格拉斯哥评分动态检测中首次GCS评分3~5分患者中10例发生呼吸骤停,48 h 内心跳骤停死亡,GCS评分6~11分评分降低者1例发生呼吸骤停,经抢救后自主呼吸呼吸恢复,急诊行开颅探查术。

其余患者127例转入神经外科治疗。

3讨论

颅脑损伤病理损害严重,病情进展迅速,倘若抢救不及时或因各种原因延误手术时机,则常导致死亡。国内外文献报道伤后 1 h内是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及所谓的“黄金 1小时”。若在伤后 5 min内实施救命措施,伤后 30 min内给予医疗急救 ,则可挽救 18 %~25 %患者的生命或避免致残 [1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伤后 1 h内接受救治者,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随着接受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死率逐渐增高。 早期准确地诊断和及时有效地治疗,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公认建立、 采用一套创伤急救系统是降低颅脑损伤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院外急救总的任务是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术,使伤员尽快得到救治和专科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为医院抢救打好基础,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2 ]。

在现场急救和运输过程中,应只局限于解救、气道处理出血控制和脊柱、 四肢固定等,迅速而果断地处理直接威胁患者生命的伤情或症状,不要花费过多时间在现场,应以最快的方式、 最捷径的路线转运患者。 将伤员脱离危险场所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急救过程中所采取的首要措施,对促进恢复和预后有重要作用,呼吸道不通畅者,应予吸痰、吸氧、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维持呼吸道通畅。 最可靠的人工通气方法是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误吸,改善通气换气功能,使机体血有足够的氧供。 必须迅速控制外出血,头皮活动性出血者,应先缝合、 包扎。对伤口内较大的异物,一般暂不作处理,待准备充分后再取出,以防止大出血。对开放性脑伤 ,外露的脑组织应予以保护。如有颅内压增高危象并脑疝者,立即予足量 20 %甘露醇或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迅速转运患者,尽早手术,解除脑疝,挽救患者生命[3 ]。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早期诊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4]。根据病人的意识状态、 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快速判断伤情(有无颅脑损伤、 损伤程度及类型、 有无严重颅内高压及脑疝GCS评分及动态监测)。 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行 CT检查,准确确定脑损伤的病理类型,决定治疗方案。大量颅内出血常使颅内压在 20~30 min内接近血压,此时脑血流逐渐减慢,数分钟内血液凝固而出血停止。 由于颅内容积的代偿作用,颅内压可稍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如能在血肿未继续扩大前手术清除血肿,其疗效较好。 颅内血肿达 50 ml 左右则可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处理颅内血肿是非常紧急的措施之一。有较大的颅内血肿及严重脑挫裂伤、脑水肿、CT显示有明显的脑室受压中线结构移位、环池不清者,应立即开颅清除血肿或行减压手术。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行颅脑清创术,争取在 6 h内,使之变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彻底清除伤道内血凝块、 碎裂脑组织及头发等异物,争取修补硬脑膜,减少颅内感染及癫痫的发生。合理使用利尿脱水药物,对严重颅内压增高已有脑疝征像患者,应立即予强有力的脱水措施 (足量的20%甘露醇快速滴注 ,同时予速尿 40 mg静脉推注),有效降低颅内压,暂时缓解脑疝,赢得手术时间,是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有手术指征者,应争分夺秒,积极协调各科关系,树立急救的整体观,各司其职,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对脑疝严重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甚至可在急救室内行微创锥颅穿刺血肿,降低颅内压后,再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以挽救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雷鹏,暴连喜,孙文海.交通事故所致特重型和重型颅脑创伤的特点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1993 ,9 (2) :91.

[2]江基尧,朱诚,罗其中.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M]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3.11.

[3]吴景文,章翔,费舟,等.弥漫性脑损伤的诊断与救治[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142.

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诊断及措施篇8

【关键词】 门诊; 真空静脉采血; 护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0151-02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向前发展,促使护理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然而,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在门诊真空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就存在着护理的问题[1]。本文主要围绕真空静脉采血的现状、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所面临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展开积极地讨论。

1 真空静脉采血的现状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采集血液标本的技术操作是静脉采血。而当前较为先进的采血技术就是真空采血技术,它受到了医务界的推崇和欢迎。一次性的真空静脉采血针是由软管、集血针、穿刺针组成的双向无菌针[2-3]。其在采血方面具有众多优点,比如:可以为患者减少痛苦、操作起来简单快捷、采血量不受限制、工作效率高,同时也有利于保护操作者和减少环境污染等,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

2 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所面临的护理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2.1 晕针

这是因为受检者在采血时心理过于紧张和恐惧,进而导致迷走神经的兴奋,引起内脏的血管扩张,最终因为脑血管供血不足而晕针。除此之外,也可能是空腹采血致使的疼痛、体质虚弱、饥饿等诱发的晕针。晕针常常发生在采血的过程中或者是采血之后的几分钟以内。晕针的主要表现是,面色苍白、眼前发黑、视线模糊、头昏、呕吐、恶心、胸闷、冷汗、抽搐、惊厥或是意识丧失等[4-5]。一般情况下发病只是一过性,晕针者在5~10 min内可以自行缓解。

解决措施:面对患者焦虑、恐慌的心理,护理人员应该运用主动、沟通、解释的方法,也就是说,当患者来采血时,护士要热情主动的上前询问,和患者积极地沟通、交谈,进而使患者紧张的情绪能够放松。除此之外,还要把静脉采血的操作方法和静脉采血对身体健康有无影响简单明了的告诉患者,使患者熟悉采血的相关知识,进而有相应的心理准备,情绪也更加稳定。

2.2 皮下淤血

出现皮下淤血的原因,(1)护理人员按压的方位、方式不对。当采血结束时,护理人员本应该用棉签在患者血管的进针处进行按压,但是有一部分护理人员对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常常误以为在皮肤的进针处按压。还有就是按压的力度、时间把握不好,常常是力量过轻或是过重、时间过短。(2)护理人员缺乏实践练习,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技术不娴熟。尤其是在穿刺中有很大的认为差异,过浅或是过深都会造成针头斜面的一部分在血管外,一部分在血管内,从而致使患者的血液流向皮下。(3)有些患者较为肥胖,进而致使血管较为隐匿。还有些患者的血凝机制较差。

解决措施:护理人员应该先找准正确的血管穿刺位置,然后再进行穿刺,且下手时,要做到稳、准。在进行采血穿刺前,护理人员还应该先教给患者及其家属正确的按压方法。在按压时,棉签要顺着穿刺血管所延伸的方向,按压的位置是血管的进针处,时间应该在5 min以上[6-7]。如果遇到一些难以采血的患者,应该在采血前给患者在需要采血的部位实施局部热敷。加强患者身体的血液循环,从而方便进行穿刺。假如针头的斜面紧贴住了患者的血管壁,此时护理人员要转换针头,使针头的角度改变。

2.3 溶血

当进行真空静脉采血时,很可能会因标本处理不当或是采血技术存在问题而引起溶血。人为因素所导致的溶血:(1)进针时位置不精确,针尖在静脉中来回穿刺进而引发溶血。(2)采血量不足时,运用的添加剂的浓度过高,导致渗透压过高造成溶血。(3)从患者血肿的部位采血,血肿里的组织液致使红细胞破裂。(4)在颠倒混匀时因为混匀的次数过于频繁或者是过分的震荡,而致使溶血。

解决措施:医护人员在真空静脉采血的过程中,不能将小号针头与大号真空采血管进行搭配使用。采血应该仔细的检查,不能从血肿的部位采血。将采血管颠倒混匀时,动作应该轻柔,不能过分的震荡。除此之外,采血后必须上下颠倒采血管8~10次,让血样和添加剂能够充分混匀。不然,会致使标本的微量凝血或者是去抗凝效果,尤其是肝素管、EDTA,在较短的时间中就会凝血,必要时需重新采血[8-9]。

3 小结

在临床中,比较常用,并且得到普遍应用的采血方式就是静脉采血[10-11]。传统采血中所使用的无菌注射器,采血针头固定起来比较困难,在对针栓进行抽拉的过程中,如果速度太快,容易造成血标本发生溶血,这样会限制采血量,提升感染的几率。最近几年以来,真空静脉采血得到广泛使用,能使发生感染的概率得到有效的降低。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于门诊真空静脉采血过程中存在的晕针、皮下淤血、溶血等护理问题,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去积极地应对,加强细节管理,进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不断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在临床中,真空静脉采血的方式优点较多,但是不恰当的操作容易引发并发症,这会导致医疗纠纷[12-13]。所以,在进行门诊真空静脉采血期间,采血者要将护理的有关操作严格的规范,对真空静脉采血的主要原理做详细的了解,在进行采血期间,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进而减少并发生的发生。总而言之,对真空静脉采血操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能使成功穿刺的概率得到提高,同时也能使并发症得到减少,具有临床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领娣,崔改英,孙国城,等.临床应用2种真空静脉采血针采血效果比较[J].河北医药,2009,31(15):2014-2015.

[2]许江霞,许德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常见护理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9):155.

[3]鞠桂萍,焦林英,李萍,等.患儿静脉输液全程中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9,30(12):1132-1133.

[4]谢秋霞,王翠华,于杨,等.真空采血器静脉采血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44-2145.

[5]毛艳君,陈月媚,叶辉莉.影响门诊输液中心护患关系的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08,6(11):2884-2885.

[6]姜臻,苏朝艳,刘丽琴,等.临床应用真空负压管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5):1088-1089.

[7]王瑞铭,王淑华,柳雅君,等.目标管理方法在门诊采血中的应用探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1(5):363-365.

[8]彭秀晴,郭明珂,李雅静,等.应用循证护理解决静脉采血中的护理问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1):1417-1418.

[9]韩军,张竹丹.临床应用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护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07,8(7):10-12.

[10]韩素,夏征兵,王荣慧.输液巡视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手术学分册),2008,21(9):863-864.

[11]苑焕肖,钱争.门诊患者静脉采血后造成皮下淤血的原因及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6):1991-1992.

[12]张红,石桂红.双根止血带结扎法在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3):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