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8篇

时间:2023-06-09 10:02:20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1

一、健全培训机制。

1、建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由教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对整个校本培训工作统一领导,整体设计,形成校长亲自抓,副校长、教务处、政教处分头实施的校本培训管理机构。

2、制订比较详细的可执行的校本培训计划。

校长室和教导处制订了暑期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严格执行教师校本培训点名制度。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更是每个教师的义务,全体教师按规定完成了相应的培训计划。

3、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8月22日,学校对校本培训第二阶段的活动进行了动员,对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进行了登记,对培训过程进行检查和督促,建立并健全了教师培训的业务档案,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和研究问题,确保培训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二、科学规划落实培训内容

1、加强了思想教育和师德培训。

德为教之本,不德无以立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培训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因此,在校本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将政策法规、思想政治和教师职业道德放在首位,先后学习了“省教育厅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会的会议精神”,学习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预防与处理条例》,组织学习了“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等一系列内容。极大地提高我校教职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和法律法规意识;

2、加强了教师的业务进修

(1)参加了各级业务培训

*市开展学程导航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效率的提高,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技术,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了新的挑战。近日,*省又出台了“五严规定”。所以在这种形势下,靠抢时间,多留作业,多上课来提高学生成绩显然是不再可行了,我们只有在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在暑期中,我们组织了生物、历史、地理、英语学科的教师参加了*市学科教师培训班,以此来提高了教师的业务素质。8月21日,组织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学科的学科组长参加了市局的关于学程导航推进的培训,8月22日,由各学科组长对组内的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通过培训,我们全校教师统一了认识,以学程导航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导,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进行了读书活动和中考科目试卷的质量分析。

暑期是我们教师静下心来进行学习、开展阅读的大好时光,今年暑期,我们以学科组为单位,认真学习了有关“师生有效沟通”方面的文章及案例。所有的学科都能认真组织,每一位老师学习以后,都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文综组、理综组的老师感想深刻,既有对以前教学的反思,又有对今后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沟通的自己的想法。这次活动促进了大家的思考,有利于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

中考科目的教师认真进行了09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制定了双向细目表,并针对今年的试卷,了今后在学科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学科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听取了专家的学术报告

8月22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指挥家关于音乐欣赏的讲座,提升了教师的品位,陶冶了教师的情操;8月24日在高中部*楼,听取了*督学关于“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与提升”的讲座,*用他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实例,向我们阐述了如何确定教师的身份,如何对待学生,以及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使大家深受启发,*老师“我手里究竟拿着什么”就是对成督学讲座的深入思考。

(4)撰写了暑期读书笔记

暑期,很多教师进行了专业知识的阅读,有的教师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有的教师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等41位老师撰写了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文章。

3、建立并完善了各种计划

新的学期,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暑期校本培训中,我们针对新的学期,制定了一系列的计划,为新学期的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1)制定了校本培训三年规划

8月12召开了全体学科负责人会议,落实*市*中学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的制定工作,8月16日完成了初稿,8月25日,在学科组内进行了统一讨论和整合,形成了*市*中学各学科校本培训三年规划稿,下一阶段,我们将以这三年规划稿为指引,展开校内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

(2)各教师制定了本学期社团活动计划

社团活动在我校已成功开设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年市局要求我们在社团活动的数量上和质量上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要求我们教师个个承担社团活动课题,学生人人参与社团活动。为此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富有创意的社团活动课程活动方案。初一语文社团活动计划详细、有系统,历史组老师的*和中国近代史研究,能结合我们家乡的实际,化学组老师的化学小实验,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另外物理、生物、计算机、数学等学科都了各自的社团活动的方案。学校根据各位老师的方案,最后确定今年学生社团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3)制定了新学期的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

以前,各种计划的制定都是在开学第一周,由于开学工作比较繁忙,就比较难以保证计划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备课组计划和学科组计划应该属于集体讨论的结果,所以,本学期我们将这项工作作为暑期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25日,我们全体教师分组集中在一起,认真讨论了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研活动项目,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备课组和教研组工作计划,为新学期开了一个好头。

4、开展了新教师和班主任培训活动

(1)青蓝结对工程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我校今年引进了一大批新教师,如果使这批新教师尽快适应初中的教学,在今年暑期,学校开展了“青蓝结对”工程,充分发挥我校的优质资源,将部分优秀、有经验的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做成师徒,并在26日进行了师徒结对仪式,并明确了师徒的责职和权利与义务,26日起正常开展活动。

针对初一年级新教师多的状况,暑期我们加大了对新教师的培训力度,25日初一各备课组进行对序言课的集体备课,并由备课组长在组内进行了说课示范,27日所有的新教师在组内进行了说课,各位老师进行了点评和指导,通过这次活动,使新教师对初中的教学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上好第一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进行了初一班主任工作的培训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2

关键词:校本培训 教师 专业发展

一、校本培训的背景

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议题。开展“校本研训”是转变教师观念的需要,是时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校本培训的内涵和操作模式

(一)校本培训的内涵

校本培训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二)校本培训的操作模式

1.培训内容

(1)每年暑期结束之前,学校都要组织教师进行师德教育,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如期开展,每位教师都按要求撰写心得体会。

(2)学校的校本培训实行分层进行。如对老教师开设《多媒体投影仪的规范使用》讲座,对中青年教师开设《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讲座,对初三教师开设《新课程中考复习方式》的讲座等。

(3)学校的校本培训实行分类进行。有每个月班主任例会上的班主任培训;有信息技术培训,如《多媒体投影仪的规范使用》;有师生心理健康培训等。

2.培训形式

(1)聘请专家讲座

2010学年我校聘请师大专家及外地专家来校讲学,邀请市教研室的全体初中教研员来校调研,邀请团中央《知心姐姐》杂志社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巡回报告讲师团韩丽老师作“为人父母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报告会,邀请家庭教育成功的历届学生家长来校为家长作现场说法等。

(2)实施全员培训

心理健康培训,学洋思、学杜郎口中学先进教学经验等都是全员参与的培训。还有暑期的师德培训,我校按照区教育分局的要求,也进行了全员培训。

(3)建立网络培训

学校2010学年在原有校园网的基础上,建设了“无线上网系统”,教学楼、行政楼、实验楼等地随处可以上网学习,为校本培训营造良好环境和条件。网络资源开发室开发的资源能够很方便地传递给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暑假期间,随着金华教育互动平台的创建,网络培训就显得更为快捷,教科室要传递的信息只要在平台上挂出,大多数教师能够及时收到。

(4)实行定期培训

深入开展新课程理念培训。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程度直接影响课改实验的成效。为此,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培训的重点任务来抓。重点学习“新课程标准”,加强通识培训。主要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的:掌握新理念、实践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为全面课改打实基础。二是确保培训时间: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三是形成培训系列:重点围绕说课、上课、评课开展教研组活动,在一个个案例中实践、体验新的课程理念。四是加强合作交流:派教师外出学习、观摩,要求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及时向教研组传达先进思想理念,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展现代教学手段技术的培训,在校内形成了现代教育手段学习应用的浓厚氛围。本学期进行长达一个月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根据现代教育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要求,开展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以点带面抓好骨干教师培训工作。重视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想方设法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学习。关注新教师开展有效培训。对全体新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的专项训练和辅导,加强关注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并作出适时的指导。抓准平时常规研究,教研组定期活动,以分组教研的内容为主,鼓励教研创新。教研组经常安排教研公开课,进行案例分析,使评课过程成为教学研究过程。案例分析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5)校际培训联动

利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学校每年均有许多教师参与支教。学校充分挖掘资源,教师进行传帮带成了我们校际交流的新平台。

(6)构建特色培训

第一,指导式即以老带新的培训模式。对新教师的培养,扩展师徒带教的内容,赋予这传统的形式以新的校本培训内容,且拜师是相互的,能者为师。在课堂教学方面,老教师是师傅;在课件制作或网络等方面,青年教师可以是师傅。在教科研培训中,师徒可以共同承担同一科研课题,在研究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受益与提高。

第二,案例培训模式。从典型案例中获得启迪、寻求解决问题思路的方式。使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果较好。学校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教学资源,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听课评课。通过研讨,引导教师运用新课改的理念,对课例进行分析、模仿、借鉴,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好的培训效果。

第三,自主学习模式。由教师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然后制定自培计划,并实施计划,以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的方式。课题来自教师的实践,在研究中,教师不断遇到新问题,需要不断获取新的理论指导,来解决自己的问题。教师为了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任务,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动机,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我校的师徒结队活动抓的实、抓得稳,积极做好教师的“传、帮、带”工作,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的作用。

第四,伙伴结对模式。以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为师傅,其他教师为徒弟,要求师傅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等方面给予徒弟悉心指导。

三、校本培训的效能

(1)通过校本培训学校教风端正,每位教师恪守师德规范,自觉抵制有偿家教,没有任何教师因为师德问题受到家长、社会的举报。

(2)通过校本培训课题研究成果累累。2010年度我校李君玉老师的课题《初中科学优质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获得金华市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课题《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优化设计的实践探索》成为金华市教科规立项项目,课题《初中科学探究性教学案例实践研究》成为浙江师范大学第二期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项目,李君玉老师参与科技部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研究项目。

(3)通过校本培训有效地促进了各层面教师专业的快速发展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在校本培训中的教师主体作用得到发挥,学校中学高级教师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我校在职具备中高职称的教师已经达到109位,占71%。

(4)通过校本培训涌现出特级教师、省教坛新秀、省新生代课堂教学比武第一名等优秀学科教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卢正芝.校长视域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7.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3

本学期,我县仍围绕“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开展新一轮的教师培训工作。突出对农村教师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加大了对校本培训管理和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现将本学期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农村教师培训

本学期,我们围绕“新农村,新师资”这一主题,侧重对农村教师进行了培训。

1、送教上门

本学期,我们对农村初中、小学各组织了一次送教下乡活动,培训人数大约60人。送教学科中小学均为数学、语文、英语,采取的送教方式是先由名师上引领课,再进行教学反思,然后教者、教研员、听课教师互动交流,最后教研员再进行有针对性地讲座,送教学校的教师们一直感到这样的培训更注重实效性,特受欢迎。

2、落实了对口帮教计划

这半年,宾县第四中学、宾县二小学、胜利中心小学三所中小学对永和中学、糖坊一中、松江铜业学校、平坊中心小学实行了对口帮教,四所援助学校已培训中小学教师51人,初中三个学科,小学四个学科,受援学校教师通过听课,听名师做教育教学经验介绍,参与研讨互动等方式切实提高了帮教学校教师的实际本领。

3、农村教师免费培训跟踪问效

我县有118名中小学农村骨干教师到阿城参加了十七个学科的新课程培训,今年,我们已将此项工作纳入了检查评估内容,不仅对各校参训教师跟踪问效的内容进行了逐项检查,而且和学校领导及教师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面再大一些就好了,这是农村教师接受高层次培训的最有效途径。

二、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二十四所小学的900名学生进行了师德问卷调查。从调查情况看,我县绝大多数教师均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学生对教师的满意率能达到98%以上。同时,我们也检查了各基层学校的师德培训情况,各校都能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如:师德经验交流会、爱的奉献主题论坛、我的教育故事等。

三、骨干教师培训

十二月份,完成了2006年即将认定的县级80名骨干教师培训。本次培训采取专题讲座、观看光碟、学科示范教学、互动交流研讨等形式,完成50学时的培训任务。

四、新教师培训

继上学期对新教师集中培训后,本学期,又完成了30学时的学科培训和60学时的分散培训。十月份,我们检查了各校对新教师跟踪培训情况,各校领导一致认为,新教师通过培训后,教育教学能力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教师岗位培训

开学初,初中数学、语文、外语、历史、物理、化学共6个学科300余人,小学数学、语文、外语、自然、思品、音乐、美术共7个学科500余人,进行了20学时的新教材教法培训。培训中对新教材的特点、使用原则、应采用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还观摩了新教材的教学光盘,进行了深层次的研讨交流,使广大教师对新教材有了深刻的感悟,从操作层面上整体把握了新教材的体系和教学要求。

六、新课程校本培训检查评估

十月份,我们对全县35所初中和24所小学进行了新课程校本培训情况检查。绝大多数学校培训管理机制健全,培训过程扎实、真实。多数学校能结合本校教师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活动。如:青阳中学的分层教学,异步达标培训活动,宾安二中的情感激励教育活动,胜利二中的骨干教师多媒体展示活动,糖坊二中的教师学科外延,拓展学科培训等,都能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校本培训模式,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培训效果。

七、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十月下旬,根据市教研院的统一安排,我县举办了第二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全县有25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在短短的六天培训中,许多教师都拿出了相当优秀的作品,并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应用。

八、完成了2006年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学时学分注册工作

九、完成了2006年市级骨干教师通识培训的辅导工作

十、完成了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换证工作

虽然我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领导对培训工作还不够重视,重教研轻培训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使培训工作只停留在业务学习和基本的教研活动,特别是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二是远程培训还有一定的难度,使网络资源的运用还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效果。三是对农村教师培训还需要加大力度,尤其要在实效性培训上下功夫。

下步工作打算

1、召开农村学校校本培训工作现场会

2、开展“爱的教育”师德报告演讲活动

3、县级骨干教师培训

4、送教下乡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4

2002培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培训部的工作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加强对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力求观念创新,探索以教师为本的开放式、校本式全员教师培训模式”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调控力度,引导各校主管领导带头学习,体验学习,立足自主培训,带领本校教师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层学校继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召开骨干教师“带头辐射作用”经验交流会。这是继骨干教师“四个一”经验交流会的又一次会议。会上于颖、杨晓民、周云英、杨红英、南丽华老师,分别从教育科研、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等几个侧面介绍了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的带头辐射作用,他们的发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骨干教师一年多来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5

关键词 双证制;初中学校;两后生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24-0137-02

“双证制”教育培训原本是促进中学毕业生就业的一条举措,但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或实际执行的不当,其效果往往不佳。以武汉地区的几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其“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展开跟踪调查研究,终于发现其中的存在的几点问题。

1 武汉地区中等学校“双证制”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教学思想滞后于硬件环境的发展 在当前的信息技术大环境下,学校的教学硬件设施已经有了长足进步,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乃至网络教学都已走向普及。这本应对教学的效率实现极大的提升,但由于管理者和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原地,还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书本为主线,忽略了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中所最需要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模式也还是老一套的“满堂灌”,没有任何的自主创新环节和互动。这不得不说是对“双证制”教育执行不利的一个主要因素。

师资的不足 在调查的几所中学中,均没有专门设置“双证制”培训教师。在岗的“双证制”培训人员多为数理化外等专业教师兼任,而他们的知识结构与技能水平往往并不适合,也并不足以完成培训的任务。因而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读教材,而没有任何操作与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即使有也达不到与社会要求接轨的专业化水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双证制”教育培训已经退化成为一种简单、落后的文本宣讲。尽管其课程名称可能看起来很丰富,比如法律、计算机、汽修、电气维修等,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师资力量的不足。

课程安排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几乎所有中学在培训中都有法律、维权、计算机操作、就业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却没有更实用的普通工种及三产业岗位技能、制造业技能培训的课程。已有的课程安排也缺乏系统性和就业的针对性,没有实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证”两者的相互融合。这种安排扭曲了“双证制”培训的真正内涵,课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学生需要,甚至会干扰学生职业技能的发展。

“双证制”培训定位的局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双证制”培训的对象是初、高中升学困难的学生,称为“两后生”。其中一部“两后生”按劳动法规定,尚未到达法定就业年龄,用人单位不允许录用。针对这一现状,目前在初中毕业生中试行的“双证制”培训,仅属于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而非“职业资格证”培训,因而在初中开展“双证制”培训势必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同时,我国的初中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是向高中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这种定位决定了初中教学是以“升学”为主。对初中毕业班学生开展的“双证制”教育,并不会引起学校、教师足够的重视,自然也无法引起参训学生的重视。而对于高中毕业生,升学仍然是其第一选择,即使不能顺利升入大专院校,他们也会选择职校或培训机构来完成职前技能的训练和储备,并不会对“双证制”教育培训寄予厚望。这都会导致中学内的“双证制”培训流于形式。

2 对“双证制”教育工作改革的建议

注重现实性,转变培训观念 为了全面落实中学“双证制”培训的质量,必须加快教学思想转变,全面提高对“双证制”培训的重视程度。1)注重学历知识与职业技能统筹并重发展;2)加强对初中学生培训优惠政策、就业观教育的宣传,积极动员“两后生”参加培训,同时扩大学生开放范围,将“双证制”教育向“两后生”之外的其他生源倾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向职业院校输入更多优质生源;3)加大职业技能和能力素质培训的力度、强度、精度,调动更多的“两后生”及非“两后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技能,促使各初中学校充分认识“双证制”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切实调动全方位力量的积极性。

加快课程的个性化建设 1)以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辅以法律、职业道德与礼仪、权益保护等相关知识;2)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设置培训课程,将技能培训与企业实习相结合。学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情况,拟定好所开课程。

完善课时安排 现行的“双证制”教育培训时间多安排在每个学年的下半学期(通常是每年3月份以后),而这个时间段是毕业生复习准备升学的关键时期。学校、教师、学生关注的焦点都在“升学”上,在这个时间开展的“双证制”培训注定不会受到重视。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尽快将教学计划落到实处,将学校教育的本质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可将“双证制”教育培训实施的时间提早,从每年九月份就开始实施,缓解与毕业生升学考试时间上的冲突。

改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效率 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应改“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注重课程实践教学,鼓励教学者优化理论课程与就业技能实践课程设置,做好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衔接,注重引导更多的学生做好对就业技能实践课程的学习。鼓励教学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师资能力,加快教师队伍建设 1)扩大授课教师来源:可聘请中职学校专业教师、企业高级技工以及其他社会专业人士等作为兼职教师。2)授课教师队伍专业化:委派社会经验丰富、授课效果好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稳定其队伍。3)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以校内教师为主体,吸收社会相关专业人员,组建骨干课程讲师团,资源共享,送教下校,为学生提供较高质量的培训课程。4)强化教研活动:目前,“双证制”培训教学工作主要由任课教师单独承担、单独完成,教学研究活动相对来说极其有限,因此需建立健全相应教研活动机制,促进多方资源的交流,帮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3 结论

推进“两后生”“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教育权利平等的重要组成,是普及现代文明的渠道,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与改革离不开“双证制”教育培训的优化与推进。以武汉市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探究、分析“双证制”教育培训中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其他地区的相关工作也起到一定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对双证制教育培训教材《现代文阅读》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6).

[2]时小侬.基于就业准入制度的“双证制”教育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6

2002培训部上半年工作总结

本学期培训部的工作围绕教育现代化的主题,,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为重点,加强对培训观念的理性思考,确立了“力求观念创新,探索以教师为本的开放式、校本式全员教师培训模式”的培训策略,加大培训调控力度,引导各校主管领导带头学习,体验学习,立足自主培训,带领本校教师参与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发挥了基层学校继续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全中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有了新突破。

一、以新课程、新教材为重点的新一轮继续教育,本学期分三个阶段有序进行。第一阶段:3——6月中旬,以校本培训的方式进行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培训部采用学分制,抽检教师学习笔记的方式调控各校的新课程的学习。这个阶段,基层各校见缝插针,学习形式百花齐放,有专家报告,校长辅导,教师自学、汇报等。七校、一中等学校为每个老师买了一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要》,七校领导还用考试答卷的方式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实验小学的领导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研究确定了自己学校的培训理念,将新课程的信息资料、教育教学案例印发给每位教师,引导老师看了学习材料后,你怎么想,该怎么做。新课程的学习,以校本的形式开展,不仅扩大了培训面,更重要的是,培训的内容方式接近了老师们的需要。突破了以往专家报告,少部分教师代表受训的做法。第二阶段:6月下旬——7月中旬,组织培训者分期分批参加省、市的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小学、初中校长、教学校长、教导主任共50人参加了市级培训,另有17人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学科培训,为进步一开展新课程的全员培训准备了师资。第三阶段:七月中旬以后,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对小学、初中起始年段的各学科教师进行再培训,8月份进行有关新课改的考试。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我们从校长到教师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为新课程的实施做好思想上、观念上的准备。但是,也有的学校没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资料》和有关新课改的材料,组织安排教师学习,新课程的学习还存在死角。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全面铺开。培训了33名主讲教师,暑期前培训完454名学科教师。“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有效应用而设计的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目。培训过程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和项目的学习,培训目的是让学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以活动、参与为主,以信息化教学为重要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与新课程的培训目标一致的。为了使我们的培训“原汁原味”,产生“震撼”,避免走过场,我们的做法是二级培训,先搞主讲培训:1、请来长春市仅有的接受过两次英特尔公司培训的老师,给我们每所学校都培训了2名主讲教师,2、各校主讲都保证一名副校长或主任或优秀学科教师,3、为了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举行了开班式,中心、进修学校、培训部从不同角度宣讲“英特尔®未来教育”,使学员少走了弯路,做好了吃苦、痛苦的思想准备。4、成立班委会实行自主管理。5、学习结束,举行结业式。座谈学习感受,研讨下一步“英特尔®未来教育”校本培训的方法。学员们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吃了不少苦头,也尝到了甜头,正如学员们总结的那样:我们的学习经历了一个“难、苦、变、甜”的过程。另外从培训的组织形式上,学员们在座谈中也谈到体现了参与性、合作性、研究性,资源共享。总之这次培训让学员明白了怎样从学生的角度创设问题情境,体会了怎样探究性学习,为新教材的使用奠定了一定的观念基础。

三、骨干教师工作。重新考核上报市级骨干教师,经市教育局审核认定,全中心现有小学、初中市级骨干教师33名。并分3次组织他们通过了市继教办的“Frontpage”考试。

召开骨干教师“带头辐射作用”经验交流会。这是继骨干教师“四个一”经验交流会的又一次会议。会上于颖、杨晓民、周云英、杨红英、南丽华老师,分别从教育科研、日常教学、班主任工作、新课程标准学习与思考等几个侧面介绍了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的带头辐射作用,他们的发言,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体骨干教师一年多来艰辛探索取得的成果,同时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7

关键词:新课程;校长;角色;培训

一、新课程背景下校长角色的转换

1.校长首先是新课程的学习者、倡导者、教育者。校长对于新课程的认识和态度,直接影响新课程的推进,影响学校实施素质教育。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学习者,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表率。新课程是一个新事物,是新时代、新科技、新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和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结合。校长要以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校长应从三个方面加强新课程的学习:第一,积极参加新课程的培训,全面、深入地学习新课程的理念,明确新课程的内涵;第二,参加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新课程业务学习,掌握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原则、具体要求,了解地方实施新课程的进展、成绩和问题;第三,主动学习当地和外地中小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上取得成功的经验,借以推进本校实施新课程。以上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过程,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同时,新课程倡导终身学习观,校长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有利于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校长的可持续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

校长要成为新课程的倡导者,在学校中积极传播新课程的理念,大力倡导新课程。新课程对于学校的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全方位的,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无不受到新课程的影响。校长要在学校中大力营造实施新课程的氛围,从学校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实施新课程,使教学、德育、活动、评价与学校管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这也是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任务。

校长要成为教师学习新课程的教育者。学校全面推进新课程,不仅取决于校长,也取决于教师。教师对于新课程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形成的新课程理念,直接体现在教学教育过程,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校长作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组织者、领导者,要积极指导教师学习新课程,努力促进教师对新课程的学习,树立教师的新课程理念,介绍实施新课程的成功教学教育经验,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信心和自觉性。

2.校长要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改革者、实验者。新课程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学校管理的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成为校长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传统的学校管理需要改革,没有现成的管理模式可以参照,校长需要自己进行探索、实践。校长要以实施新课程为契机,全面推进学校管理的改革。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新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改革,仅限于某些方面的改革,而是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对于校长和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校长只有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管理理念,并用以影响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才能使新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没有坚实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的课程改革和学校管理,最终必然是流于形式。

从教师管理来看,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及管理要求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校长对于教师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也要随之进行调整。校长要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着眼于教师的未来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校长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支持教师参加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其他有关的教师培训,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关于新课程教学的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从学生管理来看,“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校长必须在办学思想上、管理方式上体现学生本位,这是新课程的理念和内涵,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校长要带领教师努力创造师生平等、民主法制、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教学过程、思想道德教育、课外活动、规章制度、师生关系等方面真正体现“学生为本”,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新课程成为学生发展的新希望和新动力。

3.校长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实现课程领导。传统课程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只是课程执行者,组织教师把这些预先制定的课程付诸实施。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课程不再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校长不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而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校长对学校的管理也不仅是传统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还要实现过去所没有的课程领导。

校长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提供者,要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一方面,校长要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学设施的潜能,积极开发校内课程资源;另一方面,校长要积极争取社会对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支持,利用校外社会资源、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为实施新课程、开展素质教育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校长要加强现代课程理论、现代教学论的学习与研究,树立新课程理念,深入课堂、社会,调查分析当地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科技进步等,探索课程资源的开发,把课程资源的开发作为学校教改的前沿阵地,使校长和教师在研究、开发课程资源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行动

我院一直承担着湛江市初中校长的培训任务。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湛江市基础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对基础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不合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大班额”、学校危房改造以及教师编制和工资待遇问题突出等,致使湛江基础教育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甚至落后于同为欠发达地区。发展基础教育,校长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为适应新课程对校长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以引导校长正确认识、定位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角色为切入点,以提高校长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为基础,以促进校长的专业化为重点,以提高校长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为根本目标,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是我院近年来校长培训工作的着力点和创新点。

1.确定融进新课程理念的校长培训主题。培训主题是校长培训的基础,对校长培训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根据新课程对校长角色定位、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我们确定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基本主题是:学习―思考―交流―提高。(1)学习――全面、深入学习新课程的理念,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学校实施新课程的先进经验;(2)思考――积极思考学校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问题,思考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有效策略和科学方法;(3)交流――深入研讨新课程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现实问题,交流提高办学质量效益的成功经验;(4)提高――明确、适应新课程背景下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促进校长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我们在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这一基本主题。同时,根据校长的需要和具体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校长培训主题进行适当的调整。

2.制定明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校长培训目标。培训目标是校长培训所要达到的目的,体现校长培训的具体要求。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在校长培训目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要求,强调校长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工作,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基础教育的法规和政策,掌握处理学校突发事件和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校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动态,掌握素质教育基本理论和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识、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3)掌握现代学校管理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背景下科学管理学校的水平。(4)树立开放性终身学习观,增强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校长的专业化发展。校长学员说,目标就是动力。培训目标使校长参加培训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调动校长参与培训学习的积极性。

3.设计科学的符合新课程精神的校长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体现校长培训主题、实现校长培训目标的基本依据和保证。我们根据校长培训的有关精神,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等为重点培训内容,既开设校长培训指导性教学计划的规定专题,又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我们实际和校长需要开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加强有关新课程的专题。我们在校长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中开设有: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与宏观教育政策思路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质量管理专题、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专题、新课程评价与考试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教研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校长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化专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专题、学校组织实施新课程专题、新课程与素质教育专题、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题、新课程背景下依法治教专题等。校长学员对培训专题的开设比较满意,认为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联系实际,既能使校长比较全面了解新课程,又能帮助解决新课程实施和学校管理的不少问题。

4.遴选具有新课程研究与实践背景的校长培训师资。培训师资是顺利实施培训内容、确保实现培训目标的关键。我院努力组建校内校外结合、专职兼职结合、科学合理的校长培训师资队伍。一方面,我院由有关领导和骨干教师组成比较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担任校长培训的讲课教师。同时,根据校长培训的需要,几年来先后共聘请近百人次在基础教育改革、学校管理和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上有成就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高校领导、专家学者以及中学优秀校长和教师来讲学。科学合理的培训师资既加强培训专题的针对性、学术性,又提高了培训教学质量。校长们对培训师资的配置评价较高,认为校长培训师资集中了我市教育的权威人士,有政策和管理层面的、有理论和研究层面的、有中学和实践层面的,也体现了我院对校长培训工作的高度重视。

5.组织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切合的培训实践活动。校长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学习理论与分析研究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我们把专题讲座与讨论交流、参观考察结合起来,重视学习、研究本地和外地成功学校在新课程背景下开展教学改革,组织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校管理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先进经验。根据不同的专题,分别开展小组讨论,并组织“校长论坛”。我们要求校长以结业论文的形式体现学习成果,要在结业论文中突出新课程背景下的内容,着重研究新课程背景下进行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校长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有关问题。校长学员认为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即使校长学习到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又和不同学校交流思想经验、互相学习,为以后的互相合作创造基础。

6.开展与新课程实施与实践相关联的校长培训调研。教育改革要求校长培训要与时俱进,努力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校长培训模式,切实提高校长组织实施新课程和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校长培训的时代性和实效性。我们在每期培训工作开始前先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校长对培训的期望,需要解决的问题;培训结束时再进行校长培训的问卷调查,围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目标、内容、组织和管理等有关问题设计调查问卷,了解校长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开展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探索提供依据。校长学员了解校长培训调研的目的和重要性,对校长培训调研积极支持,认真提供信息。

自2003年起,我们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校长培训方案。我院开展初中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培训初中校长470余人次。参训校长在学结和调查问卷中充分肯定我院的培训方案和培训工作,普遍认为培训方案设计科学,师资力量结构合理、水平高,培训行动组织协调、高效;通过培训,对新课程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明确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努力方向、实施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要求。

三、进一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培训的思考

随着新课程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问题不断出现,需要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给予回答、解释。校长培训要立足于新课程,立足于动态的教育改革,立足于教育实践,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适应教育体制和现代科技要求的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规律、培训模式等。湛江作为经济欠发展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薄弱,基础教育发展条件的改善尚需较长时间。在这种背景下,采取超常规的策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校长队伍的建设,提高校长队伍的素质,促进教育的发展先行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索的选择。校长培训需要改革和理顺管理体制,使校长培训能服务于校长的提高、学校管理和校长队伍的建设;从校长管理体制和校长培训过程两方面调动校长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校长培训的效果;努力帮助农村初中校长解决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教学与评价、中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等问题。只有能够解决问题的培训,才是必要的、有效的培训。

参考文献:

初中校本培训课程篇8

一、指导思想

紧扣“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体目标,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效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有效学习内容”主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培训对象

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含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时间

(一)培训阶段

启动时间:2012年4月—6月。学习宣传《关于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训实施:2012年7月—2013年4月。其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

(二)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72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集中培训环节72学时,并进行1个月的校本研修(行动研究)。

四、培训目标

(一)师德教育

帮助新任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形成践行师德能力。帮助教师理解和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二)业务培训

1.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理解、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帮助全体教师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主动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2.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帮助在职教师树立现代知识观,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修订版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培训内容

(一)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中小学学生管理规范。

(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在职教师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

(四)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培训

聘请省内外知名教师来集中培训提高。

六、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城市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培训探索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

(一)集中培训

高、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分县区实施,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由各县区具体组织实施,原则上采用小班教学,紧缺特殊学科亦可合并集训。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着力技能提升和能力提高。

(二)远程培训

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互动研讨活动,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三)送培送教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

(四)校本研修

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探究式”培训和“讨论式”培训为主,进行学科教学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实践,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七、培训考核

考核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以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为考核重点。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参训教师培训档案(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教师培训档案袋”规定的各项考核全部合格,由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于2013年6月向参训教师所在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报送合格学员名册及档案袋有关材料,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由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高、初中教师由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市直学校教师培训名册及档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

市直及各县区培训名册均报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

八、培训管理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分级分层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和培训资源建设。市组建市级名师专家库和名师讲学团,并进行交流巡讲送教。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012年6月中旬,县区培训计划报市教育局审定、备案。

3.加强培训业务指导。围绕年度培训主题,市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实现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校本研修科学性、实操性。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