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血压治疗综述8篇

时间:2023-06-16 09:27:50

高血压治疗综述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1

方法: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2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于102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而不进行其它任何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102例干预组患者积极采用防治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如饮食、吸烟、不良生活习惯、锻炼身体,健康教育等,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血压新况以及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结果:经过积极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血压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干预效果明显,对于疾病的控制预防,提升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中心 全科医生 高血压患者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084-01

与先天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相比较,心脑血管病因比较透彻[1,2]。现阶段,高血压已经成为了我国心脑血管类疾病常见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积极的进行针对性的干预防治能够起到较好的控制效果。这区全科医生可以最广泛、最早、最多的接触到高血压疾病患者。相关研究资料证实,社区医生积极开展的围绕危险因素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干预防治措施,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有着积极促进作用[3]。为了进一步研究分析全科医生团队对社区高血压病的综合干预效果。笔者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20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本社区医院所服务的社区居住人员为研究对象,并且建立相关的居民健康档案。总计1017人口,204例高血压患者,约占19.7%。其中,132例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102例干预组患者,年龄在30.5-91岁之间,平均年龄(49.6±5.2岁);102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30.2-90岁之间,平均年龄(49.2±5.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体重以及血压水平等相关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于102例对照组患者只给予抗高血压药物而不进行其它任何干预措施的实施,对于102例干预组患者积极采用防治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高血压新况以及患者血压变化情况。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高血压情况比较。干预前,干预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之间无显著差异;经过积极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2.2 两组患者新发生高血压情况分析。2年内102例干预组患者知晓率100%,治疗率98%,控制率78%,无新发高血压并发症患者出现,80例原发高血压病人其血压逐渐控制到正常水平。102例对照组患者知晓率31%,治疗率25%,控制率15%,共有4例患者新发高血压,只有26例原发高血压病人其血压逐渐控制到正常水平。干预组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来高血压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逐年年轻化。这种疾病的致残率比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开展疾病的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疾病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干预队伍,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有效预防和控制社区居民发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①宣传教育,社区全科医生积极通过社区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比如说,在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疾病广播宣传栏目以及画报、宣传报,板报画廊等形式张贴、更新高血压疾病的宣传教育材料。②定期访视,也就是指社区医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定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访视,及时检测患者的高血压水平,掌握患者健康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咨询。教育患者以及家属合理摄入食盐、糖分,戒除不良嗜好等等。

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培训:众所周知,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长期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选择在家中进行长期治疗。但是,因为患者很难控制不良生活习惯,自身的自律意识比较差,导致治疗疾病的效果也比较差,进一步引发疾病的加重、扩展或出现新的并发症。那么,就可以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保健培训。社区全科医生对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统一的技能指导和专业培训,全体家庭成员树立统一的认识与思想,共同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患者的积极治疗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社区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下,达到疾病预防和控制的目的,全面改善患者的疾病状况,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健康档案的建立:在对社区居民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建立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档案以及高危人群的基本情况与健康档案。其中,包括患者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治疗情况以及家庭情况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对现阶段的疾病治疗进行积极的了解、跟踪,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危险性因素,及时给予合理的治疗。另外,还需要对建立健康档案的患者进行及时、全面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宣传,将新知识、新概念、新治疗方式积极的向患者普及。

加强“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的同时,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时的心理治疗[4],树立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与勇气,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发放健康处方。保证所有患者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疾病预防知识。有效改善患者疾病状况,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全面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医风医德以及专业技能水平的培训,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社区医务工作者需要规范化管理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教育宣传与随访工作,并提供咨询服务与个别指导。全面掌握、控制患者病情,积极促进综合干预工作的开展。

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推荐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对于原发性单纯高血压,建议进行小剂量、长效降压药物[5],比如,氨氯地平、依那普利等,并指导用药剂量。对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积极进行血糖控制,在这基础上进行血压控制。对于高危患者来说,大都存在脂类异常代谢,比如说,总胆固醇偏高等等,需要针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控制与干预。

综上所述,通过社区为中心,积极建立以全科医生团队为中心的高血压疾病的综合治疗干预队伍,是进行疾病治疗、控制、预防的有效措施,干预效果明显,对于疾病的控制预防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晓勤,吴丽萍,尹俊.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三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5(13):255-256

[2] 张晓婧.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踝血管指数影响因素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12):502-503

[3] 成静.不同季节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药物的选择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09):266-267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2

关键词 高压氧 葛根素 突发性耳聋

我科2006年5月~2010年11月应用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44例,与同期应用葛根素为主综合治疗的52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为单侧),诊断符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于2005年济南会议制定的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1]。选取发病48小时内入院并且能够全程遵从医嘱的患者。符合要求病人96例,男37例,女59例,平均年龄42.1±9.8岁。严重糖尿病、高血压有使用激素禁忌证,未入选。96例以入院当天单双日分为两组: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组为观察组,男18例,女26例,年龄24~65岁,平均43.0±9.3岁;对照组是以葛根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组,男20例,女32例,年龄32~60岁,平均43.1±8.6岁;两组间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耳聋程度、伴随疾病、伴随症状的分布均衡性,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观察组从住院开始使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静滴,1次/日,共20天。另外还常规使用地塞米松10mg静滴,1次/日,3天后改为5mg继续使用,3天停药;同时使用5%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200U,1次/日,共20天;维生素B1 100mg、维生素B12 500μg肌注,1次/日,共15天;伴眩晕者口服盐酸氟桂嗪每晚10mg,治疗20天。自住院第2日开始应用高压氧治疗,前5天2次/日,之后1次/日,连续治疗20天。高压氧治疗采用空气加压舱,治疗压力2.2ATA,升压20分钟,稳压期间吸氧25分钟,共3次,期间休息2次各5分钟,减压20分钟。对照组除不用高压氧治疗之外,所用药物同观察组。两组患者于治疗第21天进行纯音听阈测定,并与治疗前对比分析。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250~4000Hz各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

统计学方法:两组间计数资料差别采用X2检验。

结 果

观察组显效率(痊愈+显效)56.8%,对照组显效率36.5%,两组间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X23.948,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见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比较,见表2。

讨 论

多数学者认为突发性耳聋因内耳供血障碍和病毒感染引起,病毒对听神经和内耳血管中的红细胞有较强的亲和力,可使听神经水肿,可使红细胞发生亲和凝集成团,阻塞内耳血管,导致突聋的发生。引起血液黏滞度升高的因素也降低红细胞膜弹性和促进血小板黏附和聚集,导致红细胞变形能力较差[2]。上述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螺旋神经、耳蜗内神经元及毛细胞的供血障碍、营养缺乏,引起感音功能减退。因此降低血液黏稠度和血小板聚集,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是治疗突发性聋的主要途径之一。葛根素有扩张血管、保护红细胞变形能力、抗血小板聚集、增强纤溶性、降低血液黏滞度的作用。目前许多临床报道及实践证明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有效[3]。高压氧能提高血氧分压,增加血氧有效弥散距离,改善内耳供氧,防止耳蜗毛细胞变性和坏死;能使椎动脉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改善内耳的供血;能增加红细胞的脆性,促进溶血,解除内耳血管阻塞,恢复血液循环。因此,可迅速纠正组织缺氧。大量临床资料显示:目前广泛应用的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良好的效果。

我们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氧联合葛根素为主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其疗效明显优于以葛根素为主的药物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突发性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41:569.

2 李俞晓,吴红,韩丽惠等.高压氧辅助治疗突发性聋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2008,6:145.

3 于晶,李予鲁,孙婷婷.葛根素治疗突发性耳聋45例临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22(3):16-16.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X23.948,P<0.05)。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3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灸疗法;综述;指导性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82-01

1990年严季澜对建国40年来原发性高血压的针灸推拿治疗概况进行了详细总结,佘延芬等对1991~2000年10年间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刘锦等报道了2001~2007年间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但以上文献均未归纳国内外应用针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方面的研究成果。鉴于此,笔者结合近10年来国内外针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研究进展,着重总结国内外针刺对该病的降压疗效的研究进展。

一、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和远期

降压疗效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针刺降压疗效评价目前仍存在分歧。自1975年Tam K C等发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的小型临床报道以来,大量文献报道支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确切(其疗效优于或相当于药物疗法),但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远期降压疗效不确切(其疗效低于药物疗法)。

(一)针刺近期降压疗效优于药物疗法Tam KC等采用针刺疗法治疗2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0 d,疗程之间间隔3~5 d。分别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期间、治疗疗程之间以及治疗后1个星期的血压。结果显示,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高血压相关症状消失,平均收缩压降低30 mmHg,平均舒张压降低10 mmHg。

陈邦国等取双侧风池穴,用指切法进针,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约0.8~1寸,进针得气后捻转法行针1~3 min,留针30 min,每隔10 min捻针1次。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并与口服西药倍他乐克相比较,结果针刺和口服倍他乐克均可降低患者的血压,但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 ,明显高于西药组的总有效率(67%)。卫彦等报道针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选取人迎穴(在平喉结旁开1.5寸,胸锁乳突肌前缘动脉搏动处),并与口服卡托普利组比较,结果:针刺组有效率为86.84%,优于西药组的64.10%。万文俊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和口服西药尼卡地平组。电针组取双侧曲池,针尖与局部皮肤呈90°角直刺入25~30 mm,得气后连接在治疗仪上,刺激强度12 mA,频率20 Hz,留针10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15 d。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但在降低舒张压方面,电针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

(二)针刺近期降压疗效相当于药物疗法亦有文献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针刺治疗近期降压疗效相当于药物疗法。吴远华等将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太冲组、曲池组与口服卡托普利组,太冲组和曲池组分别针刺曲池(右侧)、太冲(右侧),采用平补平泻手法,5 d为1个疗程。结果后曲池组和口服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优于太冲组,但曲池组和口服卡托普利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针刺曲池降压疗效与口服卡托普利组相当。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4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综合护理干预;生存质量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而引起头晕、头痛、烦躁、失眠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18.8%1]。它直接危害人们身心健康,因此,做好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在我科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我疗区收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 例。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纳入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65.3岁;高血压分级:Ⅰ级高血压10例,Ⅱ级高血压15例,Ⅲ级高血压5例;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1岁,平均年龄62.8岁,高血压分级:Ⅰ级高血压11例,Ⅱ级高血压17例,Ⅲ级高血压2例。其中两组间年龄、性别、入选时血压分级及降压药物应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

1.2.1 心理护理 不良情绪可对血压产生较明显的影响。因此,根据患者不同的性格给以指导,使患者保持心态平和、轻松、稳定,从而使患者由配合治疗改为主动参与治疗,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效果3]。

1.2.2 饮食指导 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量应该<6 g,戒烟酒,注意补充钙质,增加钾盐,粗细粮搭配,还应尽量避免食用猪油和动物内脏等高脂肪食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1.2.3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必须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改药、停药,并告诉患者抗高血压药物应终生服药,病情稳定时逐渐减少用药量,不能认为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可停药4],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1.2.4 运动原则 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当运动,运动时要做到有度、有恒,以有氧运动为主,可选择慢跑、打太极拳、练气功等。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肥胖。

1.2.5 穴位按摩 在内关穴、足三里、涌泉穴,以大拇指对准穴位,微用力连续按揉,每次连续按揉3 min。然后左右手交换,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侧相同的穴位,早晚各进行一次。按摩时,应以轻柔平缓的力度进行,以局部热酸痛感为度。高血压重症患者,忌用按摩疗法。

2 疗效观察

2.1 疗效标准

2.1.1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的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且下降至正常范围;或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 Hg。有效: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 Hg,但已降至正常;或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19 mm 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或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 Hg。无效:治疗后血压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2.1.2 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新药(中药)治疗老年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指定的标准。主要症状包括头晕、头痛、心悸、耳鸣、失眠、烦躁、腰膝酸软等。显效:上述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减轻。无效:上述症状无变化。

2.2 治疗结果

2.2.1 降压疗效 观察组30例,显效18例(60.00%),有效11例(36.67%),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30例,显效15例(50.00%),有效9例(30.00%),无效6例(20.00%),总有效率80.00%。结果显示两组血压均有改变,但观察组的改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2.2 临床症状疗效 观察组30例,显效19例(63.33%),有效10例(33.33%),无效1例(3.33%),总有效率96.66%;对照组30例,显效14例(46.67%),有效9例(30.00%),无效7例(23.33%),总有效率76.67%。结果示两组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已普遍存在。因此对于高血压患者给予规范、全面的护理干预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药物指导、运动干预、穴位按摩等一系列综合护理措施的指导,有助于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健康认识,改进生活方式,有利于患者长期控制血压、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尽早回归社会。

参 考 文 献

[1] 王社芬,矫向前.常见病种环节护理模式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00.

[2]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20.

[3] 张宜,田晓芳,苏芳.出院指导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全科护理,2009,1(7):228.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5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高血压脑出血;高危因素;临床分析

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 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1],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2], 为了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以及脑出血的临床特点, 本次研究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在大理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取得了十分良好的效果, 现在就将分析探讨的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本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有男性患者为110例, 女性患者为108例, 年龄跨度为20~65岁, 平均年龄为(54±4.3)岁, 其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病理诊断为高血压脑出血。而且对诊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对本次研究结果不存在影响。

1. 2 方法 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在本院于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这段时间诊治的总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和比较分析, 将所有患者的肥胖率、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饮酒、饮食起居及体育锻炼)、并发基础疾病情况及高血压危害知晓率、治疗遵从情况进行统计[4], 然后将患者的上述统计指标进行比较, 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高危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用( x-±s)表示, P

2 结果

临床统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例59例(27.06%),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中占据较大比例(P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 患者主要以老年人为主, 主要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 该种疾病具有发病迅速、病情发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点[3],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偏瘫、失语等[4]。高血压脑出血在脑出血中占有重要比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患者主要死亡原因有以下几种:①脑水肿和颅内压力较大引起的脑疝。②脑干由于颅内压力过大出现移位现象而导致的缺血性损害。③血肿对于患者周围脑组织的压迫而对于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对于患者的血肿进行及时的清理、对于受压迫的周围脑组织进行解除、降低患者颅内的压力。本次研究临床统计2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其中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例59例(27.06%), 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在出血性脑卒中病例中占据较大比例。综上所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控制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对抑制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显著意义, 对我国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立芳,李博,李仓霞,等.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脑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分析.海南医学, 2013, 24(10): 1535-1537.

[2] 张永明,张健,曹金华,等.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脑出血误诊1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1): 115-116.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中心城区共4个区的26个街道中选择7个街道作为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试点社区,并另选2个街道作为对照社区,上述9个街道中各随机抽取1个社区,再在抽取的社区中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为研究样本。

1.2 方法

1.2.1 综合防治方法 ①社区动员,全人群干预:开展全人群健康教育,通过举办专题培训、开会动员、印发资料、提供咨询服务等形式,广为宣传高血压防治的基本知识,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和防治的认识。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建立35岁以上首诊测血压制度,开展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高危人群筛查等,通过上述工作及早检出高血压病人,及早治疗。③随访管理:对各种形式检出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建立重点病人健康档案,进行随访管理,开展个体化的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行为干预和病情监测等,根据血压分级确定随访频度,并作好相应记录。

1.2.2 效果评价 现场调查: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干预前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前资料。干预2年后,在7个纳入干预的街道中,再次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干预后资料;并在未纳入干预的2个街道中分阶段随机抽取35~74岁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作为对照资料。问卷调查由经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担任,面对面询问,并作必要的体检。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1],高血压诊断标准:以收缩压(SBP)≥140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或正在服用抗高血压药物者,确诊为高血压。

高血压知晓的定义为调查对象知道以前被卫生专业人员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治疗的定义为目前正在服用降压药;高血压控制的定义为通过治疗,血压降到收缩压(SBP)<140mmHg且舒张压(DBP)<90mmHg。

1.2.3 统计分析 用EPIData 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专业人员对原始数据进行核对和清洗。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对被调查人群进行的高血压知晓、治疗、控制率等统计分析均以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为标准进行标准化处理,即先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和3组样本人群(干预前组、对照组、干预后组)的性别年龄构成,计算出“标化系数",然后以“标化系数"作为权重加权,在SPSS中统计出标化率,再进行χ2检验比较各组率的差异。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社区基线调查6 558人,干预后调查5 890人,未纳入干预的社区调查2 013人;3组人群男女性别比分别为0.82:1、0.70:1和0.78:1;年龄均值分别为(52.7±10.67)岁、(55.1±10.85)岁和(54.9±10.85)岁。

2.2 高血压患病率

被调查人群高血压标准化患病率,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人群分别为23.37%、23.99%、24.56%。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性别年龄合计,干预前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1.94%、54.22%、26.16%,干预后分别为85.88%、77.73%、53.99%。而同期对照组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77.26%、69.49%、39.89%。干预后与干预前及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高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

分性别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男女性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男性组均高于后者,且差异有显著性,但女性组差异无显著性(表1)。

分年龄组分析,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各年龄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但仅35~44岁、45~54岁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高血压控制率干预后高于干预前,且各年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表2)。

表1被调查人群分性别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

表2被调查人群分年龄组高血压标准化知晓率(%)

3 讨论

高血压及其带来的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越来越成为威胁居民生命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社区为平台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及其并发症危害是有效和经济的对策。本研究通过对部分城市居民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试点,了解人群干预2年后高血压知晓、治疗和控制率的改善情况,评价高血压综合防治的效果。

研究显示,对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不管是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还是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提高,说明社区综合防治对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提高有明显效果。进一步分析干预后与对照组的比较发现,干预对女性组的效果不如男性组,对高年龄组的效果不如低年龄组。随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深化,尽管未纳入试点的社区没有开展试点所要求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工作,但各地开展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也涉及了高血压预防控制的内容,而妇女和老年人是易受益的人群(他们往往是社区卫生服务关注的重点人群),这可能是出现上述结果的因素。

本研究发现,本地城市居民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与那开宪、刘明春[3、4]等研究有相似之处,可能与本地较早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有一定的工作基础。总之,本研究开展的城市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各项措施,对提高社区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应扩大覆盖范围。

4 参考文献

[1]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试行本)[J]. 高血压杂志,2000,8(1):94-102.

[2]李立明,饶克勤,孔灵芝,等. 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7):478-484.

[3]那开宪,黄中红,杨洪江,等.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估[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3(6):379-380.

[4]刘明春. 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4,11(9):27-28.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7

[关键词] 顽固性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_816X(201 1)04_0288_03

DOI:10.3969/j.issn.1009_816X.2011.04.15

伴代谢综合征的顽固性高血压(以下简称为伴MS的顽固性高血压),用常规剂量的血管紧张素 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利尿剂难以达到控制目标。为探索伴MS的顽固 性高血压的有效治疗,我们在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和/或非诺贝特,取得 了降压作用加强和血压控制目标率明显提高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7年12月至2011年3月在门诊收集依从性好的收缩压≥180或/和舒张压 ≥110mmHg的 高血压且伴MS的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共36例。其中教师6例,行政干部3例,商人6例,离退休 人员18例,农民3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40~72(58.94±9.31)岁。血压182~202/9 4~116mmHg。血清甘油三酯(TG)2.84~5.08mmol/L;腰围(WC)88~96cm。全部病例均系空 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即空腹血糖(FPG)6.1~6.9mmol/L,糖负荷(OGTT)后2小时血糖低于7 .8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正常(4%~6%)。男女之间的年龄、血压、TG、FPG 水平和WC大小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全部病例于治疗前后均无 肝肾心脑损害及电解质紊乱。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以《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 修订版)[2]为依据。血压控制目标值指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BP)<140/90mmHg [3]。顽固性高血压指使用三种以上合适剂量降压药联合治疗但血压仍未达到目标水平 [1]。MS采用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1.2 方法:FPG(葡萄糖氧化酶法)和TG均以患者空腹12小时以后的静脉血为准。血压的测 量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仪器型号ABPM_04,DC4.8~6V,匈牙利11a Meditech Ltd制造) 结果的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为准。选取收缩压≥180或/和舒张压≥110mmHg高血压患者均 给予每日1次 口服缬沙坦(商品名:代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胶囊80mg,硝苯地平控释片(商品 名:拜新同,德国Bayer HealthCare AG生产,北京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分装)30mg和 吲达帕胺片(商品名:伊特安,浙江昔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mg为基础治疗,8周后 血 压仍未达目标控制水平的36例顽固性高血压伴MS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12例,A组加服吡格列酮 片(商品名:瑞彤,浙江德源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mg+非诺贝特缓释片(商品名:利比非,上 海爱的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50mg,B组单加吡格列酮片15mg,C组单加非诺贝特缓释片250m g,均为每日1次共8周为加强治疗。于基础治疗前后分别监测并记录血压、TG、FPG和WC参 数。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版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F检验和q检验;计数资料采用R×C表的χ2检验和连续性校正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治疗和加强治疗前后血压、TG、FPG和WC水平下降情况的比较:见表2。

2.2 加强治疗后各组血压、TG和FPG水平情况的变化:见表3。

2.3 加强治疗后各组间血压控制目标达标率的比较:见表4。

3 讨论

MS的基本特征是胰岛素抵抗(IR)――在肥胖、TG升高、高血压与糖耐量减退四联症中最明 显。IR通过负反馈调节以血压升高和血脂代谢障碍为代价并成为顽固性高血压 的常见原因之一[1],故形成了IR_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恶性循环,易导致顽 固性高血压伴MS。显然,有效干预IR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可使得降压药物对顽固性高血压伴MS 提高降压疗效成为可能。

本文在基础治疗阶段对36例顽固性高血压伴MS患者联用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 8周后使血压显著下降(P<0.01),但无1例血压降至控制目标水平,且对FPG和TG无显 著影响(P>0.05),这可能与未干预IR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本文在上述三联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和/或非诺贝特缓释片后,36例患者的 血压进一步显著下降(P<0.01),并有效地降低了FPG和TG水平(P<0.01),呈 总收缩压和舒张压目标控制水平达标率分别为50%和66.67%,说明吡格列酮和/或非诺贝特 在纠正IR并降低FPG和TG的同时能显著提高上述三联降压药对顽固性高血压伴MS的降压疗效 。A组的血压达标率大于B组或C组(P<0.01),提示联合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促进上述 三联降压药降压的作用大于单加吡格列酮或非诺贝特。A组的血压、FPG和TG的下降幅度大 于B组或C组(P<0.01);A组与B组或C组之间的血压、FPG和TG的均数差额,以及B组与 C组之间FPG的均数差数均有显著差异(P<0.01),而B、C两组的血压、TG的均数差数 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见吡格列酮和非诺贝特联用对促进降压药的降压效能具有 显著的协同作用,且吡格列酮能同时降低FPG和TG,吡格列酮尚有与非诺贝特近似的降低TG 的效果。

在基础治疗和加强治疗前后36例患者的WC大小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 者的体重在短期内无明显变化。

文献报道RAS抑制剂ARB/ACEI联合CCB降低血压的作用优于β阻滞剂+利尿剂,且使总死亡、 心血管死亡和新发糖尿病明显减少[4],故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适用于顽固性高 血压伴MS的治疗。

本文用缬沙坦、硝苯地平控释片、吲达帕胺为基础加用吡格列酮纠正IR和非诺贝特缓释片降 脂取得了满意的血压达标、降低TG和改善IFG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纠正IR并降脂确能显著提 高降压药对顽固性高血压伴MS的降压疗效,其机理可能从根本上纠正顽固性高血压伴MS的病 理生理异常有关,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伴MS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53-26 2.

[2]陈文彬,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

高血压治疗综述篇8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西药房,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http://

关键词 ] 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原发性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118-02

[作者简介] 蔡金保(1982-),男,河南南阳市人,本科学士,职称:药师,研究方向:西药药理与临床。

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病,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导因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脑卒中、心力衰竭以及心肌梗死等等[1]。将患者血压控制在一个良好的范围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2]。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是首选,其主要是由厄贝沙坦和噻嗪类利尿剂氢氯噻嗪组成的一种复方药物,其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相比于厄贝沙坦或者噻嗪类利尿剂都更为有效[3]。为了进一步研究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比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研究资料结果总结示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患者年龄54~82岁,平均年龄(69.4±5.3)岁。患者病程1.2~7.9年,平均病程(4.7±1.6)年。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7.3±4.8)岁。患者病程1.5~7.8年,平均病程(4.7±1.9)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00513)150mg,1次/d,1片/次,晨服。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生产批号:国药准字H20057227)1次/d,1片/次,晨服。每天早晨8点~10点半之间采取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坐位血压2次,取平均值,连续服用药物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情况。

1.3 疗效评价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下降程度>10 mmHg,同时下降到正常水平或下降程度≥20 mmHg。有效: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下降<10 mmHg,同时降至正常水平或下降程度在10~19 mmHg之间,或者收缩压下降>30 mmHg。无效:上述所有指标均为达到。总有效=显效+有效[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高血压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没有出现轻微咳嗽患者,乏力、头晕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心肺功能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现象。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升高,人们生活和饮食方式也在不断改变,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5]。高血压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脑以及各个器官的损害,最终引发多种器官衰竭而致患者死亡。高血压严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选择有效的降血压药物是控制患者血压的重要措施[6]。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是由厄贝沙坦与氢氯噻嗪两者组合而成。厄贝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类药物,能够有效阻断AngⅡ与AT1受体的结合,从而能够抑制血管收缩以及醛固酮的释放,最终起到降血压的作用[7]。厄贝沙坦在降血压的同时能够有效保护心肾功能。氢氯噻嗪是噻嗪类利尿剂,其能够排钠利尿,进而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但是在降血压的过程中会使得机体排钾过多而导致患者出现低钾血症。然而氢氯噻嗪在与厄贝沙坦连用能够有效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从而逆转与利尿剂相关的钾的流失[8]。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采取厄贝沙坦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差异显著(P<0.05)。可见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http://

参考文献]

[1]王秀玲,兰超.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192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6):100-101.

[2]荆忱,李洁,傅涛,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4,9(3):303-305.

[3]王树青,吴钱红.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 1410-1412.

[4]Nakamura K, Shimizu J, Kataoka N ,et al. Altered nano/micro-order elasticity of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0,140(1):102-107.

[5]纪永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与厄贝沙坦片治疗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5):958-959.

[6]李小梅,李慧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制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4):489-490.

[7]丛晓荣,秦景梅,史孝玲.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7):911-912.

[8]李雷,杨荣礼,李丽燕,等.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对血管内皮功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33-1036.

(收稿日期:2014-07-20)

综述的写作格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