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8篇

时间:2023-06-19 09:24:48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1

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历程,不仅记录着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规范化、系统化管理的轨迹,而且反映着企业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信息化的进程。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2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三、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兵器工业第五设计研究院召开了cad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技术宣讲演示会。⑤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计算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3

一、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 会计 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 分析 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①;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 现代 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 内容 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 影响 ,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 文献 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 研究 ,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 目前 ,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 方法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 理论 产生根本影响。  

三、 电子 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 问题 。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②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③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 科学 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④1998年8月18日-20日,在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

关于什么是 电子 文件,美国联邦管理法规对其解释为“电子文件包括数字的、图形的及文本的信息。它可以记录在 计算 机能够阅读的任何一种介质上,并且符合文件的定义。”⑥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是一种通过数字电脑进行操作、传输或处理的文件。⑦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 网络 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 发展 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 应用 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⑧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⑨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 企业 管理和 科技 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 研究 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 方法 ,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 影响 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 现代 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 文献 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管理;阶段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

根据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环节、功能及运作的不同,可以把其划分为以下三大阶段:

1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分别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源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立,什么是MIS,解释不一。虽然各自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有两点内涵是共同的,即其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是依托于企业管理职能系统,并为之服务。它一般都先从会计核算电算化开始,应用商品化的会计软件管理帐务、应收和应付帐款及固定资产核算。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完成财务管理电算化,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财务分析和编制财务计划。随后,把计算机技术扩展到采购、销售、库存及人事管理。运用计算机实现财务管理及这些管理在数据上的一体化处理,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最后,再把计算机技术运用于生产管理,实现生产计划编制和生产指挥调度的计算机化;其二,管理信息系统的职能主要是对正在形成的现行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及处理。

现行文件应用计算机技术是现代企业加强各项管理所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运用计算机技术的直接体现和必然结果。

档案管理应用计算机技术主要是用于档案整编、检索、统计及借阅等业务职能。主要包括:其一,用计算机编制档案检索工具。以著录项目组成档案机读目录数据库,然后按不同的要求,利用库内数据自动编制案卷目录、专题目录、分类目录等;其二,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按照档案著录项目中所标识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检索出符合不同利用者要求的档案目录及其原件;其三,用计算机对档案管理中形成的各种数据或情况,包括入库与出库数量、库存空间占有率,档案调阅、归还等进行登记与统计。

总之,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企业管理之初,现行文件和档案是各自分别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原由手工操作的各项文件管理工作。

2 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阶段

由于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是具有承继联系的密不可分的两个阶段,所以任何一阶段应用计算机技术不仅会对另一阶段的工作带来影响,而且其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受制于另一阶段的工作状况。因此,为了实现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不同阶段文献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减少数据的重复输入,规范各系统的数据接口,就需要加强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的研究,开发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目前,一些企业已经自行开发或购买了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进行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的综合化管理。

第二阶段不同于第一阶段的特点和难点在于,现行文件和档案自动化管理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现在各企业应用的文档管理一体化系统软件在其结构设计和功能上不尽相同。

不管企业应用的现行文件和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结构与功能有怎样的差异,但它们基本上都是遵循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和方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仅是使原有手工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及效率化,并未对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产生根本影响。

3 电子文件阶段

电子文件这一概念的出现是近10年的事。1996年12月,国家科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CAD应用工程工作会议,会上宋健主任指示:这件工作要请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档案局参加。国家档案局很重视电子文件的管理问题。1996年9月成立了“电子文件管理、归档研究领导小组”。1998年1月9日,王刚同志在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的讲话上也指出:要在1997年研究制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电子文件应用光盘存储、归档及管理要求》试行稿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在35个企事业单位进行试点,为实现我国电子文件管理规范化和现代化探索办法和积累经验。1998年8月11日-13日,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召开了电子文件管理研究专家研讨会。该会的中心议题是对《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概论》和《办公自动化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方法》、《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两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补充及完善。1998年8月23日,国家档案局科学技术研究所和外事办又联合承办了“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可见,有关电子文件及其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关于什么是电子文件,我国《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GB/T17678-1999把电子文件解释为能被计算机系统识别、处理,按一定格式存储在磁带、磁盘或光盘等介质上,并可在网络上传送的数字代码序列。为了全面、准确地把握电子文件的概念,不妨从与其最临近的概念--机读文件入手。

机读文件仅指计算机识别的文件最早产生于本世纪40-50年代。这一概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演变,至90年代逐渐被电子文件所代之。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不仅仅是概念叫法的变化,而是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件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弄清这两个阶段的差异,有助于深入认识电子文件的形成和管理特点。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四方面:

其一,生成环境。机读文件中的关键词是“机读”,即“能够由计算机输入装置读出的”文件。所谓“读”包括两层含义:第一,通常指信息从一个存储区读到另一个存储区;第二,从某一形式的记录媒体,如磁带读出信息。可见,复制和识别是机读文件的主要特点。在这一阶段,计算机读出的文件不是由计算机制成的,它源于纸质文件的输入。与机读文件不同,电子文件则包括在计算机上直接生成的文件。它是企业管理和科技开发信息化的产物,是研究和应用CIMS的必然结果。

其二,管理模式。机读文件的管理模式是模拟现行文件和档案手工管理的程序与方法,因此对原有现行文件和档案管理体系的影响是非本质性的。而电子文件的管理模式不是建立在独立的现行文件和档案的管理体系基础上,它是建立在管理手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的基础上。它要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科技开发及生产的要求重组管理体系,根据电子文件形成和作用的特点划分管理程序与方法。

其三,存在形式。机读文件的存在形式一般为磁带、磁盘及光盘等有形介质。而电子文件的存在形式则不仅包括有形介质,还可以是网络上传递的代码序列。

其四,管理者的构成。在机读文件阶段,纸质文件管理者是文献信息管理者构成的主体,而且文献信息管理者是独立的群体。而在电子文件阶段,电子文件信息管理、开发人员和载体维护人员将是文献信息管理者的构成主体,但文献信息管理者将不再是独立的群体,文献信息管理者已不能独立承担起文献信息管理职能。文献信息管理系统功能的发挥将取决于文献信息管理者、企业管理及技术开发人员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努力。

4 结语

综上可见,从机读文件到电子文件概念的发展演变,体现着管理信息和科技信息、现行信息和历史信息、动态信息和固态信息的高度集合。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科技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企业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管理问题的迫切需要,将使得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各类作业过程成为必然与可能。

参考文献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5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管理;企业文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06-0087-01

为实现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将历史性的文件进行有效地的研究,真正将内部的文献进行良性管理,使自己的建设事项能够在计算机的整体控制下能够被整合起来,使企业内部文件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不断提升。

一、整体的技术分析研究

1.企业文件管理技术分析。企业文件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始于管理信息系统(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MIS)在企业内部的建立。这一系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1)这个管理信息系统得以建立,要依托在企业职能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MIS的建立,一般来说,先要选取较为优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运用,把握其中的重点事项进行有效地研究,使建设性的管理系统能够不断强化,在进行会计事项的正确流程演绎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其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有效地关注,把握在原始凭证、票据中的数据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在进行整体性的数据输入过程中,一定要将整体性的数据库建立起来,把握对其中较为优良的建设环境的完善,真正将会计电算化内部的整体环节进行完善巩固。

(2)真正将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筹资事项、投资建设与建设中造价事项进行综合施用,使其中的建设能够不断进行强化,把握对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各个重要的事项能够在网络化的信息建立过程中不断完善。

2.计算机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加强档案管理的具体实施原则,将内部的人力资源、经济业务的档案数据进行有效研究分析,使其数据能够在渗透过程中,保持一致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写。这项工作首先要按照著录项目构建存储数据库,将数据库进行完善的建立,但是一定要注意各项数据都是真实的、完善的,在进行提取施用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目录进行有效提取,使其能够为今后的经济、人力资源发展方向提供条件。

(2)借助计算机开展档案检索。对原件进行提取检索过程中,要利用计算机中的各个细节进行利用和掌握,真正将内部的信息进行有效建立与提升。在此过程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操作。

(3)借助计算机完成档案管理中的各种数据与情况的管理与统计,在进行统筹管理过程中,将入库与出库的各个数据事项能够建立起来,把握较为精准的统计、审核的状态,进行自行建立,使其中的数据进行有效排列组合,并且不断进行自我的完善强化,为今后企业的发展提供较为优良的建设条件。

二、两者联合施用的技术分析

企业文件和档案管理在不同阶段与时期对文献资源的信息共享与信息交换,减少重复输入数据的操作,同时规范各个子系统的数据接口,要求企业加强对现行文件与档案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研究,致力于开发出一套执行一体化管理的软件系统。现如今,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自主开发或购买而配备了一体化的文档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对企业文件与档案的综合性管理。此阶段与第一阶段主要区别就是在档案管理子系统上建立了一个端口,把握较为优良的管理办法,在进行管理过程中,使计算机能够建立完善有效的系统数据库,使真正能够使数据提升的建设事项不断强化,真正将企业内部的建设理念进行渗透,使其数据能够不断完善地进行渗透建设。

三、企业文件的电子文件管理事项研究

对于电子文件的理解有许多种解释,在进行有效地认识过程中,应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系统,使电子文件能够在生成过程中,将内部的各项数据进行完善地体现,并且要真正认识电子文件的特点,就必须弄清其与机读文件的差别,两者间的主要区别见下:

1.生成的环境不同。机读文件指能被计算机的输入装置读取的文件。机读文件的读取通常分为两种,其一,指信息从某个存储区读至另一个存储区;其二,指计算机系统从某一类型的记录媒体,比如磁盘,读取信息。因此,识别与复制是机读文件主要的特点。

2.管理模式不同。对机读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是对企业文件与档案手工管理程序与方法的模拟,没有本质变化,而对电子文件进行管理的模式则是基于管理方法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高度整合的基础。

3.存在的具体形式不一样。电子文件就是依据网络技术中的高科技技术进行系统连接,在进行远程传输过程中,能够不断进行自我的强化,并且电子文件的时效性、准确性都是较高的,是能够体现完整性与真实性的属性的。

4.管理者构成不一样。原有文件管理事项中,主要就是由管理人员进行数据的管理,把企业内部的档案及原有的各项零散数据进行整合,在控制过程中,由独立的管理人群进行建立分析;但是目前的电子文件主要就是以计算机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设,真正将企业的数据建设事项进行了有效地统计,使整体性的数据能够不断进行提升。

四、结语

正文对三个阶段进行的划分,并不是简单的依次替代,而是依据类型进行的区分。因为,在现代企业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并未完全到位的背景下,这三个不同的阶段倾向于长期并存。对计算机技术进行全面的提升,真正将创新的技术进行有效利用,在进行企业公司内部的自主创新事项进行研究,把握经济市场中的有效元素,使计算机能够进行对企业内部的整体事项都进行有效地渗透。

参考文献:

[1]张力.档案管理的跨越——计算机技术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变化[J].科技档案,2006,3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6

【关键词】 工程文件;文档资料;档案管理

一、施工单位在建设工程档案管理中的主要职责

1、实行技术负责人负责制,逐级建立健全施工文件管理岗位责任制。配备专职档案管理员,负责施工资料的管理工作。工程项目的施工文件应设专门的部门(专人)负责收集和管理。2、建设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收集、汇总各分包单位形成的工程档案,各分包单位应将本单位形成的工程文件整理、立卷后及时移交总承包单位。3、可以按照施工合同的约定,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进行工程档案的组织和编制工作。4、按要求在竣工前将施工文件整理汇总完毕,再移交建设单位进行工程竣工验收。5、负责编制的施工文件的套数不得少于地方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但应有完整的施工文件移交建设单位及自行保存。

二、施工文件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施工文件档案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竣工图四大部分。

(一)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中的真实记录,是施工各阶段客观产生的施工技术文件。主要内容包括:

1、图纸会审记录文件2、工程开工报告相关资料(开工报告表、开工报告)3、技术、安全交底记录文件4、施工组织设计(项目管理规划)文件5、施工日志记录文件6、设计变更文件7、工程洽商记录文件8、工程测量记录文件9、施工记录文件10、工程质量事故记录文件11、工程竣工文件

(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全面反映工程质量控制和保证的依据性证明资料。应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器具及设备等的质量证明、合格证明、进场材料试验报告,施工试验记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等。

(三)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是建设工程施工全过程中按照国家现行工程质量检验标准,对施工项目进行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及检验批的划分,再由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逐级对工程质量做出综合评定的工程质量验收资料。但是,由于各行业、各部门的专业特点不同,各类工程的检验评定均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工程质量验收资料的建立均应按相关的技术标准办理。

(四)竣工图:竣工图是指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它是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和记录各种地下和地上建筑物、构筑物等详细情况的技术文件,是工程竣工验收、投产或交付使用后进行维修、扩建、改建的依据,是生产(使用)单位必须长期妥善保存和进行备案的重要工程档案资料。竣工图的编制整理、审核盖章、交接验收按国家对竣工图的要求办理。承包人应根据施工合同约定,提交合格的竣工图。

三、施工文件的立卷

立卷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将有保存价值的文件分门别类整理成案卷。

(一)立卷的基本原则:施工文件档案的立卷应遵循工程文件 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卷内工程前期文件、施工技术文件和竣工图之间的有机联系,便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

1、一个建设工程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时,工程文件按单位工程立卷。2、施工文件资料应根据工程资料的分类和“专业工程分类编码参考表”进行立卷。3、卷内资料排列顺序要依据卷内的资料构成而定,一般顺序为封面、目录、文件部分、备考表、封底。组成的案卷力求美观、整齐。4、卷内资料若有多种资料时,同类资料按日期顺序排列,不同资料之间的排列顺序应按资料的编号顺序排列。

(二)立卷的具体要求

1、施工文件可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专业、阶段等组卷,竣工验收文件按单位工程、专业组卷。2、竣工图可按单位工程、专业等进行组卷,每一专业根据图纸多少组成一卷或多卷。3、立卷过程中宜遵循下列要求:案卷不宜过厚,一般不宜超过40mm,案卷内不应有重份文件,不同载体的文件一般应分别组卷。

(三)卷内文件的排列:文字材料按事项、专业顺序排列。同一事项的请示与批复、同一文件的印本与定稿、主件与附件不能分开,并按批复在前,请示在后,印本在前、定稿在后,主件在前、附件在后的顺序排列。图纸按专业排列,同专业图纸按图号顺序排列。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文字材料排前,图纸在后。

(四)案卷的装订:案卷可采用装订与不装订两种形式。文字材料必须装订。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纸的案卷应装订。不同幅面的工程图纸应按《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统一折叠成A4幅面,图标栏外露在外面。

四、施工文件的归档

归档指文件形成单位 完成其工作任务后,将形成的文件整理立卷后,按规定移交相关管理机构。

(一)施工文件的归档范围:对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文件,均应收集齐全,整理立卷后归档。

(二)归档文件的质量要求:1、归档的文件应为原件。2、工程文件的内容及其深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标准和规程。3、工程文件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工程实际相符合。4、工程文件应采用耐久性强的书写材料,如碳素墨水、蓝黑墨水,不得使用易褪色的书写材料,如红色墨水、纯蓝墨水、圆珠笔、复写纸、铅笔等。5、工程文件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6、工程文件的纸张应采用能够长期保存的韧力大、耐久性强的纸张。图纸一般采用蓝晒图,竣工图应是新蓝图。7、所有竣工图均应加盖竣工图章。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7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为乡镇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企业法》,结合乡镇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主要适用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中小型企业。大型乡镇企业,参照《国营企业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第三条

乡镇企业档案是乡镇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乡镇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乡镇企业档案属企业所有,由企业管理。企业安全保管条件暂不具备、档案安

全无保障的,可由乡镇档案部门或县、市档案馆代管。

第五条

乡镇企业档案工作是乡镇企业档案工作管理和档案管理的总称,是乡镇企业管理基础工作的组成部分。乡镇企业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将其列入企业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切实解决档案库房、设备等实际问题,保障档案工作与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第六条乡镇企业档案工作在企业内实行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

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七条档案工作所需经费纳入企业财务预算和计划,并予以保障。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八条根据企业规模和需要,建立档案机构,配备档案人员。档案工作由一名企业负

责人分工领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应建立企业档案馆。

企业档案机构主管全企业的档案工作,对企业内各部门的档案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统一管理本企业的档案及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形成企业档案信息中心。

企业各部门应开展档案工作,配备档案人员,形成企业档案工作管理网络。

第九条

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好,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乡镇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参照国家有关规定评定专业技术职务,享受和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

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危害档案安全的行为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一条乡镇企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工作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文件材料

三、企业产权文件材料

四、劳动人事文件材料

五、经营管理文件材料

六、生产技术管理文件材料

七、产品文件材料

八、科学技术研究文件材料

九、基本建设工程文件材料

十、设备仪器文件材料

十一、会计核算文件材料(详见附件)

第十二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

保存。

第十三条归档时间

1、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

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2、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

单位,由项目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3、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4、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

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四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

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五条

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六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

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向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七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

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八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

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九条

乡镇企业档案分类,依据文件材料形成情况,参照国档发(1991)20号《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试行规则》进行。档案形成数量少的,可将有关类目适当合并;归档的案卷质量要符合国家标准。

第二十条进行档案收集、管理、利用、鉴定、销毁等情况的统计。

第二十一条

根据国家及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档案保管期限分永久、长期、短期三种。确定保管期限的基本原则是:对企业有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应永久保存;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有利用价值的档案分别为长期或短期保存;凡是介于两种保管期限之间的档案其保管期限一律从长。

档案鉴定工作,由企业领导、专业人员和档案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负责进行,逐卷、逐件鉴定档案的价值,并形成鉴定报告。该销毁的档案,编造销毁清册,提出销毁报告,经企业领导审核批准后销毁,并由档案鉴定小组人员监销。

第二十二条

逐步改善档案保管条件,档案库房有防火、防盗、防光、防尘、防有害生物、防潮、防高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档案的保管状况,对破损或褪变的档案进行修复,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保护知识产权;严格执行国家和本企业的保密制度。

第二十四条档案管理现代化应纳入企业现代化管理的统筹规划中,逐步采用先进技术

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管理档案。

企业档案文件管理篇8

关键词:档案资源构成核心档案资源多元化策略现代企业

“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从档案的形成特点和价值特点两方面定义了国家档案的本质属性,为认识国家档案及各领域的档案提供了基本依据。档案的形成特点—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揭示了档案的自然属性,对此人们的认识比较统一。而档案的价值特点—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由于反映了档案的客观属性,人们的认识见仁见智。

在国有制情况下,国有企业没有自身利益可言,国家需要的档案就是企业应该保存的,国家认定的档案价值就是企业档案的价值依据。在非国有企业成为我国企业主体的今天,现代企业的利益诉求日益明确,对其档案的价值取向必然发生变化。档案价值是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的动力,决定着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策略,是档案界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前提:现代企业的档案价值观

档案是企业信息资源的基本形式,工业时代保存企业档案能够垄断档案中沉淀的知识和经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知识老化加剧、信息传播便捷,现在拥有企业档案已经难以垄断其中的知识,而且一味地垄断档案,将阻断档案信息的交流,使企业失去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降低企业的竞争力。

档案的价值是其内在价值因素与外在客观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虽然企业档案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其价值因素及价值量,必然根据企业档案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企业是以提供商品获取利润的社会组织,获得最大利润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初创期的企业,其体现为尽快生产产品,完成资本积累;稳定期的企业成进入了市场竞争者的行列,产品品牌与知名度提升,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成熟期的企业处于市场领导者的地位,产品生产达到一定规模,需通过精细化管理与科技创新,进一步发掘利润空间。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获取最大利润的方式不同,档案需求不同,对档案价值的认识也不同。

处于稳定期或成熟期的现代企业,对档案资源的客观需求已经不仅限于指导产品生产,更加注重它在企业科学管理中的标志与辅助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现代企业档案的价值。而且,现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企业对资金流、物流的管理都要依靠信息流的带动,强化了企业管理对档案信息的依赖性。而知识经济的生产方式,将档案提升为现代企业重要的资源与财富。

实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是“产权明晰”,明确档案价值标准、界定企业档案的范围,是“产权明晰”的重要内容,涉及现代企业的根本利益。现代企业必然要根据自身需要,立足于保护企业自身利益、满足企业的成长与发展,自主确定企业档案的价值标准。

二、保障:现代企业档案资源的构成

档案资源是现代企业竞争力的信息保障,是现代企业规避信息风险、获取更大利润的战略资源。档案资源构成完整是档案价值的前提,探究档案资源构成,全面掌握档案资源,是企业档案价值实现的保证。

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实践,为研究现代企业档案资源构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通过企业职能分析,揭示相关档案文件的价值与联系,能够具体确定企业档案的范围,以便在它们形成之时,按照档案管理的要求实进全程监控,有效地保证了档案的质量。我国企业档案管理的这些成功经验,是目前国际档案界推崇的档案管理方法。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局(ARMA)在有关档案资源的政策中,提倡采用“文件系统分析方法”,即“了解联邦机构实际是怎样形成、利用、保管和处置现代办公室的信息和文件的。仔细考察其具体的工作过程和产生的文件,利用可查到的资料(如机构出版物、网站)编制一系列演示被访机构工作过程的流程图”,围绕“相关机构进行‘文件系统分析’确定实际管理的文件。”②

根据职能活动及工作流程分析,现代企业档案资源构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构成指一个单位档案资源的种类构成;微观构成则指一套档案必备的档案文件构成。只有两种构成都齐备,企业档案资源的价值才可能实现。

(一)宏观档案资源建设应重在完善基本职能活动的档案类别

现代企业档案资源的宏观构成必须覆盖企业全部职能活动,才能提供现代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依据现代企业的基本职能,其档案宏观构成应包括以下类别:

1、企业资产档案,包括有形资产如基本建设、设备仪器和无形资产的档案;2、资本运作档案,包括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上市”以及企业战略等重大决策等档案;3、经营管理档案,包括招投标文件、各类合同、原材料等档案;4、企业文化建设档案,包括社团活动、企业仪式、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其他社会职责等档案;5、创新研发档案,包括新产品开发、工艺改革、环境保护与治理、科技奖励等档案;6、产品生产档案,包括产品设计、试制与鉴定、验收、制造等档案;7、市场与客户档案,包括市场分析、销售与售后服务、客户与合作伙伴、竞争对象等档案;8、行政管理档案,包括党委、综合或企划部、人力资源、财务、审计、质量、安全、统计等档案;9、其它管理档案,如典型团队或人物、涉外活动、重要纪念活动、突发事件及处理、工业遗产等档案。

企业职能分为基本职能与辅助职能,就档案资源建设而言,目前企业档案宏观构成中反映辅助职能活动的档案类别比较齐全,而反映企业基本职能的档案类别较薄弱,特别是反映现代企业新职能与经营特色的档案类别少、档案内容过于概括。例如,许多单位的企业上市及资本运作档案、董事会与股东大会文件没有作为档案管理;各职能活动档案多为原则性依据文件,缺少细节和操作性内容。而这些正是具有现代企业特色的档案内容,是企业活动最典型的反映,也是社会共享性最强的企业档案资源。

(二)微观档案资源建设应着力充实反映关键过程的文件

根据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特点,微观档案分为横向运作与纵向运作两种形成方式。横向方式主要体现在管理决策活动档案的形成。例如,一项投资决策首先要由研发部门提出的建议与研究报告,然后经过财务部门、技术部门、营销部门进一步分析论证,最终由决策人员“拍板定案”。这类档案一般由各职能部门的文件组合而成。如,生产管理档案一般由生产计划、财务、研发、材料供应等部门的文件组成;经营管理档案一般包括:生产调度、计量与检验、营销、财务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报告、计划、合同、协议及内部核算等文件构成。

纵向形成方式主要体现于产品研发、生产等活动档案的形成,这类活动呈现出相对独立、循序渐进地运作态势。以新产品开发项目为例,其档案微观构成应包括项目运作全过程的主要文件。如项目建议书、意向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合同或协议,以及项目研究、设计、制造、验收、使用等专业活动形成的主要文件。这些文件虽然来自不同领域和单位,但是它们之间的基础性和延续性显而易见,一般以前一阶段的档案文件为基础,形成后续的档案文件,只有囊括了项目运作全过程的主要文件,档案才能客观地记录与再现相关活动,成为技术推广应用的依据。

目前企业微观档案资源建设的现状是,某些类别档案基础较好,但整体质量不理想;重要依据和结果档案较全,中间性、操作性的档案文件很差。如,制造企业产品设计档案较全,工艺档案和检验档案不完整;化工企业设备档案中随机文件较全,日常使用维修记录和生产原始纪录不完整;企业基建项目的竣工图齐全,维修、改扩建文件支离破碎;一些企业的行业监管业务档案较规范,而其他档案质量较差……。微观档案建设的这种“短板”,已经为日后档案的利用留下隐患,“亡羊补牢”已刻不容缓。

三、关键:掌握现代企业的核心档案资源

企业档案是一种海量的信息资源,一概实行档案专业化管理,不仅生成高额的管理成本,而管理效益也值得研究。因此,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管好核心档案资源。现代企业核心档案资源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创新的软实力,必须要在企业决策者的参与下,明晰其对象,界定其内容。

企业核心档案资源指现代企业运营必备的档案文件,即那些一旦失去企业将无法恢复重建、正常运转或蒙受重大损失的档案资源。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企业遭遇毁灭性破坏,只要档案在就能恢复重建。这里说的“档案”当然是核心档案资源。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资源尤其脆弱,一旦信息系统或信息设施出问题,电子档案将瞬间消失,势必危及企业的生存。“911”事件使企业决策者开始关注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管理,催生了一系列对核心信息资源实施重点保护的核心文件保护计划。

如何界定核心档案资源?ARMA认为应该从“①对本现代企业继续运转最为关键的那些职责;②各职责对文件保管的要求;③对每项职能至关重要的具体文件。”③的角度加以识别。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则明确提出“极重要档案资源”的概念,即“所记录的是各政府职能部门在紧急情况或灾难时及其后,赖以持续和有效地运作所必须要的资料。”④这两种定义同一方式,都以保证职能活动的延续为依据。

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实际,以下档案在维系现代企业职能方面具有重要依据作用,是现代企业核心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其一、企业资产、资金及技术资源凭证,如企业营业执照、董事会记录、党委会决议、资产凭证、债权债务凭证、专利文件、特许证书以及其他维护自身利益与生产经营权的依据文件等。其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必须的依据性文件,如主要产品的设计文件、技术操作规程或工艺文件、企业标准、重要检验数据指标、主要产品的销售市场、关键设备及设施的档案等。其三、本企业运营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制度与重要规定、关键岗位技术骨干的资料等。为保证核心档案价值的实现,它们“必须具备内容、结构和脉络资料,包括副本、大纲、摘要,任何种类资讯的存贮载体及其检索工具”并且作为“档案资源保管系统的一部分”⑤实行档案专业化管理。

四、重点:企业档案资源建设不可忽视的内容

我国现代企业档案资源是在传统企业档案资源的基础建设起来的,受计划经济的局限,反映市场经济活动与现代化管理的档案信息缺失。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应该关注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贸易需要的档案文件。

(一)企业活动的原始纪录。如,设备运行记录、各批次原材料与产品的测试、化验、检验记录等。原始纪录的现实作用虽然得到公认,由于其数量巨大、更新快、时效性强,许多企业并没有它们作为档案。原始记录不仅能够实时地提供丰富、客观的细节信息,还是准确印证相关活动、反映其规律的可靠凭证,而且也是国际贸易经常要求追溯的凭证性文件。浙江新昌皮尔轴承有限公司为应诉美国商务部的反倾销调查,短期内提供了包含130万个数据的应诉材料。内容涉及公司的组织结构、财务制度、出口和国内销售的详细交易记录、468个产品型号的钢材消耗、工时消耗、电力消耗、包装、废品回收五个生产要素的生产成本记录。⑥如果没有平时原始记录的积累,及时提供如此详细、准确的反倾销证据是绝对不可能的。为了保障现代企业在国际市场或国际竞争中的利益,企业必须重视原始记录的科学管理。

(二)市场分析研究文件。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操胜卷,现代企业必须知己知彼,此信息需求使“竞争情报”变得炙手可热。有种观点认为,竞争情报必须来自企业外部,果真如此吗?情报界权威Kahaner认为“信息是事实性的,……竞争情报则是经过过滤、蒸馏和分析的信息片段的集合。”⑦强调竞争情报与一般信息的区别,在于信息分析与加工的程度。

竞争情报依据的信息分析对象,自然是企业及其对手竞争,在特定产品的开发、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在现代企业的职能活动,尤其是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活动中已经大量形成。如市场需求、产品市场占有率等分析报告,不仅是企业营销活动的重要记录,也是竞争情报可靠的信息源。决不能因为它们反映了大量的企业的外部信息,而忽视了它们企业档案的本质。

(三)企业合同文件,即企业形成的对合同双方具有约束作用的法律文件。如购货合同、供货合同、销售合同、服务合同、用工合同等等。合同是市场经济基本的法律凭证,由于它具有一次性,一旦履行对合同双方不再具有约束力,被认为失去了保存价值,因而许多企业没有将它纳入档案的范围。市场经济的发展激发了合同拥有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鉴证企业信用等功能,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经常需要查阅的原始凭证,特别是在反倾销活动中举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代企业应该从长计议,把重要的合同文件纳入档案范围。

(四)客户信用管理文件。“信用是承诺在将来某一确定时间付款而获取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⑧企业客户管理主要是客户销售(赊销)信用的管理,在外国称为风险管理。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发达商品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现代企业与国际贸易接轨的重要形式。

客户信用管理即“:企业通过制定信用政策,指导和协调与信用销售有关的部门,以完成对信用销售中客户信息收集和评估、信用额度的授予、债权保障到回收应收账款各交易环节的管理。”⑨可见,客户信用管理的基础是信息,信用信息是否准确、全面、及时,直接影响企业对客户的判断和选择。这些信息既有企业内部生成的信息,也有从外部收集的信息。企业外部信息主要是银行或其他信用机构的信用评估,企业的内部信息指企业在与客户长期的交易中,形成的交易记录和还款情况记录等。

目前,现代企业已经开始形成客户档案,但其内容及管理方法存在较大偏差。在内容上,目前客户档案多为客户名单,缺乏对客户赊销状况的连续记录;而客户档案的管理就更加随意,无法形成相关信用信息的关联,更不能及时提供客户信用能力的可靠凭证,应该按照档案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强化客户档案管理。

(五)企业社会职责文件,如企业在安全、劳动保护与卫生条件、环境保护与治理活动中形成的重要文件等。它们体现了企业对职工权益的关注、对社会及环境责任的履行,反映了企业的文化与道德建设状况。当前,社会对企业社会职责的要求不断提高,70年代国际上兴起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量的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例如,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企业都要定期接受供应商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状况,如人权、劳工、环境等问题的评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估目前涉及无公害技术的使用、职工健康安全、预防人身伤亡事故和职业病防治等内容。有些企业社会职责已成形成如《职业安全卫生评价标准(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AssessmentSeries18001)》等国际指标,现代企业要走向世界,必须研究这些国际标准,防患于未然及时对相关文件实行档案管理。

五、多元化: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策略

随着企业与环境的发展,海量档案资源的管理手段与方式日益专业化,管理成本随之提高。精细化、多元化是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策略。

(一)多元化的企业档案鉴定标准与方法

档案质量直接影响档案资源建设的效益,海量档案管理凸现了鉴定在档案管理中的地位。传统企业档案鉴定比较保守、粗放,“重要”或“一般”是鉴定档案价值普遍运用的尺度,其结果是档案范围宽泛,保管期限偏长。例如,占企业档案数量相当比重的“科技档案”,以往鉴定结果基本是永久或长期保存,在档案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如果企业还可能接受的话,海量档案长期管理必将受到现代企业价值观的质疑。

档案价值是其内在价值与外在客观需求相互作用的结果,判断企业档案价值涉及各种复杂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又各自存在着变数,档案价值判断变得更加复杂。面对飞速增长的电子档案,企业档案鉴定的压力剧增,重建其价值指标体系,是细化与简化企业档案资源鉴定的出路。

根据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细化企业档案的价值指标,既要考虑档案作用的性质又要考虑其作用程度,既要顾及档案使用频率又要考察其使用周期,形成多元的档案价值指标体系,就能帮助我们比较明确、精细地辨别档案的价值量。

在鉴定方式上,在严格控制永久档案数量的前提下,适应企业档案价值变化快的特点,应加强档案价值的周期性鉴定。根据档案反映的相关技术与活动的更新状况,及时对档案实施鉴定,根据鉴定结论及时采取适当方式处置相关档案,严格控制企业档案资源的存量。

(二)多样化的档案实体

档案是信息及其载体的结合形式,传统档案实体已经十分丰富,信息化又创造出更多的档案实体形式,使企业档案实体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在重保管的档案管理阶段,人们曾一次次地试图统一档案的实体形式与保管方法,虽然消耗了大量的档案劳动,但管理效益却鲜有提高,统一电子档案实体更加困难重重。因此,应该摈弃“一刀切”的实体形式,针对不同档案实体,确定各自的保管方法。如,重要档案凭证应采用两种实体形式保管以强化其安全性;数量巨大、使用频繁的技术档案,从方便利用出发,逐步将纸质实体转化为磁性或胶片形式以缩小保管空间;海量的原始记录允许采用数据库形式留存;……。档案实体的多样化与适时调整档案实体形式,是优化档案管理、压缩档案保管空间,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三)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是档案工作的组织保证,一般指对档案实体及档案机构采用的集中、分散等组织管理形式。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必须与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相适应。当前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企业成为无主管组织,企业之间靠股权、产权关系维系,企业档案机构失去了行业归属。另一方面,企业内部采取职能分工与项目管理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单一的档案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现代企业的多元化特点,而且目前很难认定一种最适宜的档案管理体制,必须综合考虑现代企业的生产流程、档案价值、使用状况、实体形式等因素,分别确定各种档案最适宜的管理体制。如,核心档案资源设专人集中管理较为稳妥;对利用者相对稳定的档案采用单独管理较为合理;……。现代企业制多元化的档案管理体,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将多元管理整合成相对统一的档案资源网络,发挥多元化的优势,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现代企业档案资源建设关乎企业的根本利益,必须围绕自身需要,建立现代企业档案的价值体系,指导企业档案资源建设,提高档案资源对现代企业的贡献率,进而履行现代企业丰富国家档案资源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

②李音译:《知道公司的核心文件保存在哪里吗》,《外国档案资源工作动态》2003年第2期。

③贺真:《深圳香港两地档案资源意识管窥》,《北京档案》2003年第6期。

④《香港特别行政区档案管理守则》第七章。

⑤《香港特别行政区档案管理守则》第七章。

⑥张伟东:《用档案应诉国外反倾销》,《中国档案》2003年第4期。

⑦霍国庆:《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