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年护理需求8篇

时间:2023-06-21 08:45:15

老年护理需求

老年护理需求篇1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6.045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类通过计划免疫,改善营养和食品供应及有效地治疗疾病等手段,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也提高了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1]。据统计,截止2014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高达2.1242亿人,首次突破15%大关,占全国总人数的15.53%,预测到2049年时,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将达36.5%[2]。

作为社会重点人群之一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的转换、心理特征的变化等因素,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渐衰退,社会适应能力也在逐步降低,各种健康问题随之凸显,大部分老年人都存在亚健康和患病的现象。而以我国目前主流的养老模式来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是生活在社区里的。因此,积极开展社区老年护理,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和生存质量,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3]。

本文通过对我国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及需求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为进一步推进老年社区护理建设提供依据。

1 老年人社区护理需求分析

1.1 老年人健康问题突出

据2008年卫生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的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为43.2%(全国平均水平为18.9%),且随着年龄的增加,比例呈上升趋势[4]。同时,由于老年人器官退行性变,大多数老年人得病后所需治愈期较长,易伴发多种疾病。此外,老年人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在周心驰等[5]对900名老年居民的调查中显示,92.2%的老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前5种慢性病是高血压(55.6%)、骨关节疾病(12.9%)、糖尿病(12.1%)、慢性支气管炎(10.9%)、冠心病(10.7%)。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失能率、老年痴呆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的残疾率为16%,74岁为30%,到82岁该数据则上升为50%[6]。老年人口行走失能中长期卧病占4%、没人帮助不能走占2%、不能独自出门占8.2%,听力失能占29.3%,视力失能占30%[7]。人社部在2016年初的新闻会上表示,截止2014年,2.1亿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2011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数为800万,2040年将达到2200万,是所有发达国家老年痴呆症患者数的总和[8]。

而除了疾病、伤残等生理上的问题,由于社会角色地位的转换、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的减少、应激事件的发生、身体功能的衰退导致的失能等因素,老年人更容易产生失落、抑郁、焦虑、孤独等心理上的问题。据刘红卫[9]的调查显示,150名老年人中,45.3%有失落感,42.6%有抑郁感,50.6%有孤独感,1.3%身心衰老感,48.6%对生活失去兴趣,46.6%有性格上的改变。

可见,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不仅局限于身体上的护理,还需进行心理上的健康护理。调查显示,老年人对情感交流的护理需求最高(76.03%),此外,70.70%的老年人希望得到精神慰藉,59.57%的老年人希望得到心理健康指导[10]。

1.2 养老模式转换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加之计划生育的实行“四二一”家庭结构的普遍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此外,据国家卫计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可见,在当前发展趋势下,以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养老模式势必取代单纯的家庭养老模式成为既能顺应形势发展需要又能满足老年人现实需求的新型养老模式,而社区护理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1.3 健康及保健意识增强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观念逐步从“有病求医”向“无病预防”转换,对于健康及保健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需求量相应增长。张玮等[11]对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①健康指导,②体格检查,③家庭病床,④上门护理,⑤康复服务,⑥社区老年院)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的老年人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

随着老龄化的日益加剧,老年人健康需求的增长,养老服务模式的社区化发展,作为医院护理服务的延伸,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服务提供者,以辖区老年人为服务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了解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并制定护理措施,解决其实际需求的老年社区护理服务将成为主要的老年护理模式[12],并对缓解家庭负担,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 老年人社区护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老年人社区护理现状

2.1.1 健康档案 社区医务人员通过电话随访、上门随访、门诊检查等方式为辖区内老年人建立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详细的记录着包括健康状况、医疗记录、生活行为习惯、体检情况、健康评估等内容,便于医务人员全面掌握辖区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提供医疗护理服务。

2.1.2 健康教育 (1)由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定期在辖区内举办浅显易懂且实用的健康知识讲座(包括卫生保健、健康饮食、心理疏导等);(2)由社区医务工作人员在义诊或随访的时候,采取文字资料宣教及口头问答等形式,使老年人从中获益。

2.1.3 家庭病床 对需要连续治疗(在收治范围内且可在家庭进行治疗或康复的无危险病种),而无法自行就医的患者,依照规定在其家中设立病床,由社区医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一种形式。包括疾病治疗与护理、健康宣教与咨询、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发展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负担,解决了行动不便者就医问题。但由于诊疗是在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相对缺乏的家庭中进行,难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隐患,如静脉输液时出现过敏性,插胃管时引发呼吸骤停,灌肠时引发心源性猝死等[13]。

2.1.4 家庭签约 辖区居民与社区全科医生团队通过签约,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并由团队按国家政策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上海于2011年起率先开展试点工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逐渐由“粗而广”向“精而细”转变。在此基础上,浙江省宁波市于2015年5月起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以户籍家庭老年人为签约对象之一,签约后,可以享受涵盖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等十大优惠服务内容,包括优先提供家庭病床服务,签约年度内免费为签约居民中行动不便且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1次出诊服务,免费为患有慢性病的患者提供全程健康管理服务,免费每年一次出具健康诊断报告,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建议方案等,服务费人均150元/年,其中个人承担50元[14]。

2.2 老年人社区护理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 在我国社区护理模式起步较晚,发展速度迟缓,既没有如日本从法律上明确对社区老年护理进行规定,也没有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为“家庭与社区照护项目”设定专项拨款[15],加之区域差别、卫生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等原因,使社区护理工作难以持续、稳定发展。

2.2.2 老年人社区护理形式单一 现有的社区护理服务仅仅只是沿袭着医院的管理模式。我国社区义诊服务仍以病人为中心,工作局限在测血压、静脉输液、肌肉注射、送药、体检等方面,贺伦等[16]调查发现目前我国的社区义诊工作仍是以疾病护理为主,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涉及较少。

据有关报道,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根据本国特点开展了社区老年护理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卫生保健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及家庭护理机构等服务模式,建立了疾病护理、预防保健、生活照顾为一体的网络系统[17]。

2.2.3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才短缺 我国对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所学校培养专门的老年护理人才,有针对性的实践技能训练相当缺乏,所学的理论知识也比较浮于表面,而且多数在社区工作的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不扎实,沟通技巧掌握程度低等问题,加之缺乏系统的、专业的老年社区护理培训,很多护士对老年人的需求不了解,为老人所提供的护理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而不能体现对老人的全身心照顾与支持[18],服务不到位,同时,因为大多社区护理人员为临聘工,造成护理队伍的不稳定性,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造成一定困难。

3 老年人社区护理发展对策

3.1 加大政府重视力度

政府部门、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对老年人社区护理的支持力度,充分认识到加快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发展进程是大势所趋,做好引导工作,推进老年人社区护理的建设,建立和完善社区护理相关制度、人才培养及考评制度,明确各项操作流程规范和服务收费标准,出台相应的社区管理法律、法规、标准,建立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政府补偿机制,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让服务双方能有法可依、有理可寻,居民能公平享有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增强社区护理人员的执行力度、工作责任感,提高工作积极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减轻老年人的医疗费用负担,同时保障老年人健康需求。

3.2 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

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护理模式及成功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及实际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根据生理、心理特点,在现有的服务基础上建立老年人社区整体护理模式,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的老年社区护理,(1)在现有的健康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健康促进活动,让老年人学会和掌握自我调解与疏泄情感的方法,保持身心健康,掌握科学的饮食,提高生活质量[19]。(2)积极开展老年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老年临终关怀事业起步较晚,但其对社区护理的作用不容小觑,老年临终关怀是为了让治愈无望的临终老人减轻痛苦、维护尊严的一种人性化关怀事业(包括身体、心理、道义关怀)[20],是人口老龄化的需求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将在老年社区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3.3 加强老年人社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老年护理需求篇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402―02

《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称,2010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2.93个百分点。预计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占三成,达31%。老年人是社区的特殊人群,因年龄、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对护理需求量很大。绝大多数老年人惯用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因此,开展社区老年人护理,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维持老年人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将成为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重点。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定远县城内60―70周岁,无痴呆及精神病史,能正确回答问题的部分老年人。

1.2调查方法

利用方便抽样,采取现场问卷调查及询问的形式,根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逐项向老年人询问、填写、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36份,回收率为100.0%。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个人基本情况、健康状况、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包括;1.健康指导,2.体格检查,3.家庭病床4.上门护理5.康复服务.6.社区老年院。

2 结果

通过对我县几个社区的136名年龄在60-70周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的护理需求都十分强烈,在6项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中,平均每人需求3.2项服务,其中92.08%需要健康指导,69.79%需要体格检查,46.28%的老年人需要家庭病床及上门护理和康复服务,还有90.28%的老年人需要走进社区老年院。老龄人对社区护理需求与现有社区护理项目的低利用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应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力量。

3 对社区老年人护理工作的认识

3.1 转变观念,鼓励全民参与

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一对夫妻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的家庭格局日益成为主流,家庭负担极为沉重。中国老人赡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赡养,应向社会赡养过渡,动员全民参与养老保险。

3.2 完善和规范社区护理机构

国家应加强对社区医疗领域的投入力度和管理,逐步形成“医院-社区护理机构-家庭护理机构”一条龙服务。提供连续的疾病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精神护理、日常照护、健康指导,高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

3.3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养老机构

政府部门要完善养老金制度、保险制度,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由政府投资或鼓励投资者建立私立养老院及社区老年院。

3.4 多元化服务模式发展

社区老年人护理不仅要做好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还要对老人进行疾病护理、心理护理。加强老年院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3.5 培养社区专业护士

制订培训计划和内容。重视专业人才培养。改善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高社区老年人照护的专业水平,同时重视基层护工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照护服务需求,提供规范有效的老年人照护服务。

4 社区老年人护理评价

4.1 社区老年人护理的内容和形式不全面

目前我国社区老年人的护理还主要以老年人护理医院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为主,其他的护理内容以及护理形式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能充分发挥它们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的作用,有待规范化、专业化。

4.2 老年人社区护理人员不足、人才短缺

社区护士工作的满负荷程度高、有效工时数低、社区护士数量不足以及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即使在上海――我国最早步入老龄化的城市,通过调查发现,其社区护理人员也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低、职称不高以及护士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4.3 评价体系不健全

目前社区护理的管理基本都是秉承医院护理管理的模式,而缺乏一套符合社区护理服务要求和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出现社区护理管理中组织结构不合理、服务目标不明确、规章制度不建全、质量管理不到位等现象,影响了社区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快速发展。

5 面临的挑战以及对策

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使人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人口的老龄化必将使社会患病人群的需求与医院有限床位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疗模式的转变,健康内涵的扩展,必然带来医疗保健模式的改变。以个人和疾病为中心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转变为以个人、家庭和社区为基础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这已经是全球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适应变化,一是选派骨干外出参观,进修或学习。二是应有计划地安排学习班,让护士了解国际、国内的社区老年人护理发展的现状,为实践打好基本的理论基础。

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正在逐步发展之中,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速,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将成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工作重点之一。在我国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刚刚起步阶段,就未来社区护理的工作重点之一的社区老年人的护理,在加强护理管理方面进行规范,形成一定的工作程序,进而形成制度化,对提高我国初级卫生保健的水平,增强人们身体健康,特别是提高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老年护理需求篇3

根据联合国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这个国家就?儆谌丝诶狭浠?国家。

2000年11月底,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1.3亿 ,占总人口的10.6%,65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占人口总数的6.96%,2002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06% ,按国际标准,2000-2002年,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2.2182亿,占人口总数的16.15%,65岁以上老人1.4373亿,占人口总数的10.47%。据预测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2.84亿,占人口总数的19.3 %。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增加到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4.48 % ,进入老龄化高峰期[1]。2015年,我省60岁及以上人口529.47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4.45%,65岁及以上人口333.43万,占人口总数的9.10%。大同朔州地区(以下简称同朔地区)2015年人口总数516.3万,按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山西省老年人口比例推算,2015年同朔地区60岁以上人口可达83.38万,65岁以上老人可达54.06万。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失能老人的增加,老年人预防保健、疾病护理、生活照料需求不断增加,但我国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发展更加缓慢。在国家最新的中高职专业目录中,也没有设置老年护理专业,只在护理专业下增设了一个老年护理方向,没有明确的教学标准和完整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处于摸索阶段。为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2015年,我校护理专业开设了养老护理方向班,但人才培养方案极不成熟。2016年,有幸将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作为一个课题,成功申报山西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因此有了这次调研活动。希望通过调研为我校乃至全省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工作提供第一手资料。

我校是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老年护理方向的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本次调研只涉及机构从业人员数量与质量状况,不涉及家庭养老领域。

2 调研对象与方法

2.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选择了同朔地区二级以上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养老机构,发放问卷21份,回收有效问卷19份,有效回收率90.47%,其中包括4家医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家养老机构。调研对象为医院老年病区护理部主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主要管理人员。

2.2 调研方法

调研采用问卷调研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问卷由研究者自行设计,主要包括六部分:(1)医院的等级、养老机构的性质等。(2)目前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数量、学历、性别、年龄、来源、人员稳定率等信息及对新招聘从业人员在数量、学历、性别、年龄等方面的要求。(3)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依据《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咨询护理专家并查阅大量文献[2-3],将养老护理工作任务列出,按照“每天做、经常做、偶尔做、几乎不做”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工作任务按分数高低排序。(4)对老年护理人才主要知识能力需求。根据工作领域与学习领域转换的原理,列出主要知识和能力,每个条目分为“掌握、了解、基本不需要”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按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5)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核心能力按照“非常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 分4个等级,每个等级按4、3、2、1计分,统计时计算平均分,将核心能力按分数高低排序。(6)制约养老护理机构发展的主要原因。这部分采用访谈形式,设置开放式问题,由被调查对象自由作答。

对参与调查者进行培训,在调查前,向调查对象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中充分解释,确保调查对象能充分理解调查内容。

3 调研结果

3.1 当前老年护理从业人员基本状况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学历层次低,大量的从业人员都没有学历,以女性为主,而且年龄偏大,流动性较大;医院学历层次最高,其中本科67.2%,专科20.5%,稳定性最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学历层次适中,稳定性较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老年护理人员性别比例基本平衡。

3.2 老年护理人才需求状况

所有调查对象在未来两年希望招聘222人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其中4家医院需要13名,10家社区卫生机构需要172名,5家养老服务机构需要37人。

在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仅大同市城乡就有290多家申报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按现有日照中心每家平均30张床位、护理人员与老人3:1计算,我市两年内就需要近3000名具有康养一体护理能力的从业人员,这些人员中如果按50%为中职学历,那么就需1500名。中职学校老年护理专业大有可为。

3.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

表3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员主要工作任务统计表

老年护理主要工作任务为生活照料、安全护理、老年人健康状况观察,老年人健康教育、常见病护理、给药及药物治疗等医疗护理也是老年护理人员重要的工作任务。

3.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知识技能需求

表4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常用知识技能需求统计表(前14位)

除上述内容外,老年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还包括压疮预防与护理、热水袋及冰袋的使用方法、常用物品消毒隔离、肌肉注射等共计57项知识与技能。

3.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

?o理核心能力指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在实践中的有机结合[4]。

表5 同朔地区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需求统计表

在老年护理工作中,危急重症病人的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老年人安全隐患防范及管理能力、与老年人沟通能力、老年人心理护理能力、老年常见病观察与护理等非常关键,被视为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4 调研结果讨论

4.1 根据需求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各类老年护理机构对人才需求层次不同,社会应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对中专层次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康养一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比为48.3%;医院老年护理以医疗护理为主,工作技术含量高,待遇也高,工作稳定,所以要求的学历层次最高;养老机构工作主要围绕生活照料、基础护理,工作辛苦、技术含量低、待遇低,要求的学历层次也最低。因此,各级涉医类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培养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人才,以满足不同工作场所对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

4.2 强化职业思想,稳定从业队伍

老年护理人员社会认可度低,工作强度大、工资待遇偏低,是造成人员流失的主要原因。加之,我国养老事业刚刚起步,目前,年轻学生对这个行业发展前景信心不足,也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在人才培养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职业情感态度培养,稳定专业思想,稳定老年护理从业队伍,提高老年护理服务水平。

老年护理需求篇4

关 键 词:人口老龄化;护理服务需求;评估;预测;保险政策

中图分类号:F8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6-0067-05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高龄人口增多,因慢性病、意外损伤、衰老等原因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量也会不断增加,加之现在青年人外移、家庭结构小型化等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快速增长。护理服务需求和护理保障问题已经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率和老龄化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 河北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074万,占人口总数的14.7%,高于全国平均老龄化率,老年人护理问题更为突出。[1-4]

创新老年人护理保险政策、 服务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前提是对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客观估计,但目前尚无针对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的评估和预测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人护理相关政策的创新。本文基于宏微观数据和科学的预测模型,对河北省2014~2050年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人口规模和货币化规模进行了评估和预测,以期为河北省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发展和护理产业政策创新提供决策依据。

二、预测方法、路径与数据

本文综合利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2008~2011年)、 中国老年家庭与养老服务全面调查数据(河北部分,2015年),基于马尔科夫多状态转移方法(不同年度老年人不同健康状态转换的比例矩阵)、人口精算法、人口结构调整等方法,评估、预测河北省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

测算思路参考了国内外部分研究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路径和方法与作者团队之前预测中国整体失能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思路一致,具体公式说明不再赘述,总的研究思路包括如下四个步骤。[5-9] 第一,基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年龄移算法,通过对生育率、死亡率、性别比等参数的合理设定,得到新生人口数和生存人口数,继而得到未来我国2015~2050年的全国人口发展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迁移率的基础上,采用人口结构调整思路和方法,根据2010年河北省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充分考虑迁移率、出生率、死亡率变动, 拟合河北省占全国人口的结构比例变动趋势,结合全国人口预测结果,推算获得河北省2015~2050年的人口发展变化趋势。 第二, 基于CLHLS的2008~2011年纵贯数据,运用马尔科夫链方法建立健康状态转移概率矩阵,估算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 健康状态转移矩阵的估算是不同护理状态老年人规模预测的关键(Karlsson,M,Mayhew,L and Rickayzen,B,2007)。[10]在老年健康状态转换概率预测结果方面,研究采用了胡宏伟(2015)的预测方法,主要是在马尔科夫多状态转移计算过程当中, 综合运用了二元Logit、 多元Logit模型,计算相应条件分布概率,具体转化概率结果也与胡宏伟(2015)的研究基本一致。[5] 第三,结合河北省人口预测结果和老年健康状态转移概率,估算、预测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数量规模。第四,结合全国养老服务调查数据,估算和预测2015~2050年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需求量和货币化结果(CPI调整后的实际货币规模), 并结合支付能力估算有效需求规模。上述步骤中的两个关键分别是不同护理状态老年人的规模预测和最终不同需求的规模预测。综合比较已有的关于老年护理失能预测的方法和路径,本研究的设计是较为合理、可行的。

三、评估与预测结果

(一)河北省老年失能人口规模评估与预测

预测结果如表1所示。 河北省失能老年人规模庞大、增长迅速。河北省处于失能状态的老年人口将从2014年的437万人增加到2050年的1160万人;同时,广义失能老人占总体老年人的比重将从2014年的58.84%上升至2050年的68.33%,失能老年人口超过了总体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其中,常规意义上的失能老年人(即中度与重度失能老年人)占比将从2014年的21.24%上升到2050年的30.19%,而重度失能老人占比将从2014年的7.12%上升至2050年的11.65%,这也是老年长期护理服务所主要面对的群体。

需要强调的是,以往学者失能人口预测,大多是仅考虑重度失能老年人,这实际上是并不充分的。[11-12] 事实上,即使轻度失能也会产生护理服务需求,部分轻度失能老人,也是需要做周期性护理、治疗或康复训练的。如果不将轻度失能、中度失能老人计入失能老年人规模, 中国失能老人将被低估,特别是护理需求市场将被低估,不利于老龄护理产业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家把握未来市场规模和发展。所以,综合来看,本研究的老年人失能状态估算分别估算了不同失能状态老年人的规模和趋势,能够更为结构化地全面反映我国老年人人口结构和规模,更为科学、合理。

(二)河北省老年护理潜在需求与有效需求人口规模预测

服务需求实际上可以分为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两类,潜在需求即是有需要,不论其是否具有购买力,而有效需求则是有需要同时也有购买能力,下文将全面估算和预测老年人服务的潜在需求和有效需求。对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见表2。2014~2050年,河北省老年人各项长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人口规模均将存在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有助餐、仪表修饰、特殊关怀等。排在常规失能老年人(中度失能与重度失能) 潜在需求规模前三位的长期护理服务是健康咨询与管理、助餐、用药服务。另外,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陪同就医服务潜在需求人口规模也较大。

进一步预测河北省失能老人护理服务有效需求(有需要且有支付能力)的变动趋势,结果见表3。2014~2050年,失能老人对各项护理服务的有效需求规模增幅均较大,上升幅度均超过了100%。其中,助餐、健康咨询与管理、用药服务、陪同就医以及临终关怀等项目的有效需求规模大、 增速快,表明这些服务是提供有偿护理服务的重点项目。

(三)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需求货币化规模预测

分别加总潜在需求人数与有效需求人数,分别得到了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的潜在需求人数总规模与有效需求人数总规模,再与调研所得的加权护理服务单价相乘,得出总体需求的货币化规模。考虑到价格变动,以收入增长速度预测以后具体年份护理服务单价,并扣除CPI因素影响,估算具体护理服务项目在未来特定年份的贴现实际价格。河北省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状态需求总费用预测结果见表4。

在潜在需求规模的货币化方面,从表中可以发现,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助餐服务的费用增长较快,费用最高,在2050年将达到692.66亿元, 其次是协助更衣服务,在2050年将达到98.73亿元; 在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方面, 康复理疗和用药服务的费用增长都较快,费用也较高,在2050年将分别达到395.16亿元和207.15亿元; 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了临终关怀的费用变化情况,费用增长也较快,在2014~2050年期间,总费用将从45.70亿元上涨到646.01亿元。老年护理服务潜在需求总规模将从163.77亿元(2014年)上涨到2262.85亿元(2050年),增速迅猛。

关于河北省所有失能老人长期护理服务有效需求的货币化规模,结果显示,在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方面,主要是助餐服务的费用增长较快,费用最高,在2050年将达到400.17亿元;在医疗保健护理服务方面,康复理疗和用药服务的费用增长都较快,费用也较高,在2050年将分别达到113.09亿元和54.20亿元;在精神慰藉服务方面,主要体现了临终关怀的费用变化情况,费用增长也较快,在2014~2050年期间,将从14.48亿元上涨到193.67亿元。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有效需求总规模将从62.14亿元(2014年)上涨到848.98亿元(2050年)。

进一步将河北省老年人潜在护理需求总人次、有效护理需求总人次、潜在护理需求货币规模、有效护理需求货币规模预测结果趋势汇总,结果见图1。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老年护理需求人数将快速增长。河北省广义失能老年人口将从2014年的437万人,上升至2050年的1160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比例将从58.84%升至68.33%;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数也将从2014年的53万人上升到2050年的198万人,相应占比也将从7.12%上升至11.65%,这部分人群也是老年长期护理的主要服务对象。

2. 老年护理服务市场需求规模庞大、增速迅猛。河北省老年护理服务潜在总需求将从2014年的163.77亿元, 上升至2050年的2262.85亿元, 有效需求总规模将从2014年的62.14亿元,上升至2050年的848.98亿元,老年护理服务市场应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视。同时,各护理子市场规模发育、发展迅速,政府、市场应充分重视,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市场服务供给都应不断满足人口变动所衍生的相应需求。

(二)政策建议

1. 鼓励发展商业护理保险, 建立老年护理保险体系,为老年护理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支持是老年护理服务消费的直接基础, 如果没有包括护理保险在内的一系列金融支持,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的实际需求和购买需要都将受到抑制。为了应对不断膨胀的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要,应尽早着手构建包括商业护理保险和社会护理保险在内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体系。[13-15] 一方面,应当大力鼓励商业护理保险发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规范商业护理保险公司的经营行为。同时,建立老年人基本护理保险制度体系,以社会护理保险形式满足老年人最为基本的护理需求,部分服务以公共品和准公共品集成的基本公共服务包形式面向全体老人提供,并确保低收入等弱势老年群体被充分覆盖和保障。在社会长期护理保险的构建和发展方面,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在制度构建、 政策创新方面要积极参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例如可以借鉴山东省青岛市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基于现有医疗保险体系,构建具有一定医疗特色的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河北省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释放和购买能力扩展奠定金融基础。

2. 大力完善老年产业政策,培育老年产业市场。面对严峻的老年护理形势,一方面,应不断完善老年护理产业发展支持政策,适当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发挥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进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推动整个产业高速发展。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完善县区级居家养老指导中心、乡镇(街道)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三级网络;还应加快社区设施改造力度,提升社区满足老年人公共服务需求的能力。同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营造平等参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业,提供方便可及、价格合理的各类老年护理服务和产品,满足老年护理服务的多样化、多层次需求。[16] 此外,还应当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到老年护理服务中来,并结合自身优势,在服务承接、非营利护理服务供给、慈善等具体领域发挥作用。

3. 打造京津冀养老产业集群与产业承接基地。河北省应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环京津地区城市群在区位、成本、政策等方面的优势,承接养老产业转移,打造区域产业基地。应鼓励建设一批功能突出、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老年护理服务基地和产业群,打造区域乃至全国性的老年护理与服务品牌,引导和培育老年护理产业链,扶持河北省老年服务产业企业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经营发展模式。

4.重视养老机构建设、改革和发展。一方面,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应根据城乡规划布局要求,统筹考虑建设各类养老机构,在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进一步降低门槛,简化手续、规范管理,为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提供便捷服务。鼓励投资养老服务业,鼓励个人兴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兴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应加大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试点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尝试公办养老机构改变性质、转变治理结构、改变运营方式等,加强服务项目和设施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最后,应加强公办养老机构的托底作用,重点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和扶养能力)老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 护理服务,逐步形成公办养老机构托底、 社会养老机构唱主角的格局,逐步改变目前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的局面。

5. 重视老年护理人才体系队伍建设。河北省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此外,还应依托院校和养老机构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加强老年护理人员专业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参加养老护理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从业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关补贴,在养老机构和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从事养老服务。

6. 重视农村老年护理体系建设。由于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农村地区的实际老龄化比例较高,而农村家庭护理服务供给能力下降,社会护理服务供给机构在农村尚未开始发展,农村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更为严重,应当予以重视。一方面,鼓励农村兴办养老机构,继续加大财政对河北省农村幸福院的支持力度,并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互助幸福院尝试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还应当进一步提升河北省低保、五保标准,提升农村五保机构的供养护理能力。

参考文献:

[1]杜鹏,武超. 中国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状况与变化[J]. 人口研究,2006(1):50-56.

[2]顾大男,曾毅. 1992-2002年中国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变化研究[J]. 人口与经济,2006(4):9-13.

[3]韩丽. 中国老年人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来自CLHLS数据的实证[J]. 社会保障研究,2015(01):45-51.

[4]孙正成. 老年长期护理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以浙江省17个县市为样本[J]. 社会保障研究,2013(2):16-22.

[5]胡宏伟,李延宇,张澜. 中国老年长期护理服务需求评估与预测[J]. 中国人口科学,2015(3):79-89.

[6]蒋承,赵晓军. 中国老年照料的机会成本研究[J]. 管理世界,2009(10):80-87.

[7]曾毅,陈华帅,王正联. 21世纪上半叶老年家庭照料需求成本变动趋势分析[J]. 经济研究,2012(10):134-149.

[8]Peng R,Ling L,He Q. Self-rated health status transition and long-term care need,of the oldest Chinese[J]. Health Policy,2010,97(2-3):259-266.

[9]Gu D,Dupre M E,Warner D F,et al. Changing health status and health expectancies among older adults in China: Gender differences from 1992 to 2002[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9,68(12):2170-2179.

[10]Karlsson M,Mayhew L,Rickayzen B. Long term care financing in four OECD countries: Fiscal burden and distributive effects[J]. Health Policy,2007,80(1):107-134.

[11]黄枫,吴纯杰. 基于转移概率模型的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预测分析[J]. 经济研究,2012(S2):119-130.

[12]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课题组. 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J]. 残疾人研究,2011(2):11-16.

[13]曾毅. 中国人口老化、退休金缺口与农村养老保障[J]. 经济学(季刊),2005(3):1043-1066.

[14]田香兰. 日本的消费税调整与医疗护理体制改革[J]. 社会保障研究,2015(2):76-82.

老年护理需求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保险;因素研究

在社会保障领域内,长期护理一直属于健康保险的范畴,一般是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医疗服务和社会生活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是指老年人在无法自理时产生护理费用的一种补偿性的保险制度。按照发达国家已经实行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来看,可以分为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社会强制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我国的商业保险公司也曾出台过一些商业性质的长期护理保险,但是就其覆盖面和影响力来讲,都无法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的需求。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推出过长期护理保险。随着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不断增多,国外也针对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

Chernew曾指出收入是影响是否参加长期护理保险最重要的因素,而且其结论解释说,收入处于社会总体收入中上等的人群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的积极性最高,同时他还认为不同性别的保费的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参保的可能性。

二、家庭成员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

Lakdawalla指出长期护理可以根据提供者的不同分成两类:一类是专业长期护理,另一类是非专业长期护理。其中专业长期护理多为养老机构、专业人士提供的;而非专业长期护理是由家庭成员,如配偶或子女提供的。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增加,夫妻婚姻期相应增长,由配偶提供的非专业长期护理就会减少对专业长期护理的需要。Mellor曾指出拥有子女,尤其是女性成年子女会让老人对未来的老年生活更有信心。进一步讲,子女的照顾会减少对于老年护理的需求。

三、风险认知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

Tian Zhou-Richter和Mark J.Browne和Helmut Grundle认为虽然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让老年人和成年子女承受很多经济风险,但是它是势在必行的一项保险制度。人们不参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因为他们对长期护理的风险预知还不准确,一旦人们对护理风险有了一定认知,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积极参加长期护理保险。Richer还首次分析子女对长期护理风险的认知对其父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其结论为:子女对长期护理的重视程度和风险意识与父母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成正相关关系。

四、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

Cohen提出年龄、教育水平对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产生影响。Erin却认为虽然有一些因素影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是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因素体系来解释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Meier还提出,个人会把对身体健康情况的了解作为参保影响因素之一,也就是说一个人退休前失去自理能力会增加其参保的需求。Erin(2001)却认为虽然有一些因素影响购买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但是仍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因素体系来解释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

近些年,随着我国对老年护理需求关注的增多,很多学者也发文研究影响我国老年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苏素琼在其硕士论文探讨我国护理保险需求和供给研究时提到影响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对商业保险需求等四个方面。苏永莉通过定性分析人口因素、观念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其他机制的代替等因素对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荆涛曾提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规模的缩小,老年人对护理保险的需求成倍增长。朱铭来、贾清显依据我国人口趋势预测、并参照美、德、日三国标准预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需求量。与1994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相比,我国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明显提高,并预测到2050年将有3331万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6倍。

参考以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影响我国老年护理保险需求的因素可分为两大类:购买欲望因素和支付能力因素。而购买欲望因素细分为:健康因素、社会因素和观念因素;支付能力因素可以理解为经济因素。

一、健康因素

要考虑老年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健康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老年人患病几率也逐渐增大,尤其是老年人患慢性疾病且需要长期护理的情况日益增多。与此同时,身体的衰老会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变化,而对死亡的恐惧又是老年人心理障碍的主要变现。如何为老年人提供体面的护理服务,延长其生命,会有利于安享晚年。所以笔者认为健康因素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这两种健康都对老年护理产生需求。

二、社会因素

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会结束其职业生涯,同时开始晚年生活。同时,老年护理保险对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社会化的需求,它是基于目前现实状态的一种判断。笔者认为在老年护理保险需求的社会因素可以分为社会认知和养老社会服务。在社会认知中可以体现老年人对整个社会趋势的判断,在养老社会服务中可以体现老年人对目前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的满意程度。通过这两个子因素可以比较全面的分析社会因素对老年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

三、观念因素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生活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它是具有主观性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经历形成相应的观念。正确的观念将会有利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近些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观念都得以重新定义,人们也与时俱进着各自的观念。在老年护理方面,很多老年人已经抛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开始认同购买服务的理念。同时,老年人也逐渐开始具备风险管理意识,认同通过保险的形式分摊未来的经济风险。所以保险观念因素和老年护理观念会对老年护理保险需求产生影响。

四、经济因素

支付能力因素及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影响力。任何需求都需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来实现。中国人有长期储蓄以备不时之需的习惯,就是希望在年老时有足够的积蓄可以购买相应的医疗或生活保障。同时在我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深入人心,子女的经济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也影响老年护理保险需求。

目前,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老年慢性发病率逐渐升高,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已经迫在眉睫。我国可以深入分析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立足我国国情,建立符合我国老年人特征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这过程中,笔者认为深入的研究长期护理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是建立这项保险制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搭建需求框架,从而有针对性的满足老年人在长期护理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荆涛.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对外经贸大学博士论文,2005(4).

老年护理需求篇6

【关键词】住院老年患者 聊天护理 需求 调查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6-363-03

聊天护理是指和老年患者拉家常,寓健康教育于谈天,在闲聊中指导老年患者治疗。根据规划,上海85%常见病、多发病和诊断明确的慢性病门诊就医,将下沉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我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住院老年患者中就有90%是患有各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他们普遍感到焦虑和寂寞。为此我们想通过“聊天护理”与老年患者多沟通,了解老年患者的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 疏导,给老年患者更好的照顾和更大的心理支持,消除老年患者焦虑状态,促进健康[2,3]。本次研究主要是调查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的需求,为开展“聊天护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9年在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的老年患者112例,其中男51例,女61例;年龄71岁~102岁,平均年龄(84±2.8)岁。入院诊断:冠心病43例;脑血管意外30例;急、慢性肺病7例;糖尿病20例;高血压9例;其它3例。文化程度:初中64例,占57%;高中(中专)10例,占8.9%;小学及以下30例,占26.7%;大专及以上6例,占5.4%。生活自理方面:部分不能自理58例,占51.9%;生活能自理26例,占23.1%;完全不能自理28例,占25.0% 。

1.2 方法 自制调查表,对112位住院老年患者进行聊天需求的调查,内容包括:

(1)住院老年患者对聊天护理服务的认识。包括是否希望有人聊天、期望的聊天对象、聊天时间、聊天地点等问题。

(2)住院老年患者通过聊天需要获取的信息。包括在入院初期、中期、出院前夕最想聊的话题,通过聊天想要获取的信息方面等问题。

(3)对护士素质的要求。包括喜欢怎样的护士跟您聊天?希望通过反复聊天来提高哪方面遵医的依从性?如何看待护士与老年患者的聊天等。

2 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需求[见表1]

3 讨论

3.1 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 本次调查显示,老年患者普遍希望得到关注和沟通,他们把和护理工作者的沟通看得较重,希望通过聊天、拉家常的方式使护理工作者对其更加关注。分析原因可能为:(1)在临床工作中,老龄老年患者在不断增多,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疾病增多,又因心理脆弱,认知能力下降,心理需求不断增强;(2)随着社会的进步,上海老年人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3)老年患者住院与外界隔离,缺乏与人的沟通,子女工作忙,没有太多时间到医院探望;(4)老年人医学保健知识少,希望通过与护理人员的聊天来认识自己的疾病。

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一切应“以人为本”,如何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理解、关心、尊重老年患者,如何强化聊天意识,提高聊天质量,重视维护老年患者的权力,已成了当务之急,但是由于老年患者来自不同层次,护士要通过与老年患者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文化程度、生活习惯、对疾病的认识和内心的困扰及痛苦,以便更好的为期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3.2 老年患者住院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 调查显示:老年患者在“入院初期”最希望了解疾病的发病缘由及治疗方案;在“住院期间”希望了解疾病的治疗措施及治疗效果;在“出院前夕”希望了解疾病的预防和养生保健。由此提示:(1)护士要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认真倾听老年患者主诉,及早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护士要根据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进行护理,同时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医学科学知识、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及护理基础、护理专业知识,并不断钻研业务,掌握现代护理学的新概念、新理论及新技术,并将这些新理论、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不断丰富充实聊天内容。(3)随着医学模式由简单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的重点也逐渐由治疗疾病的遵医嘱而转移到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上来。对于老年住院患者,护理人员应该在疾病防治、养身保健等方面给与适当的科普宣传和指导[4],或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使老年患者出院后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病意识相应提高。

3.3 护士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说明:(1)老年患者更希望与资深的有更多临床经验的护理工作者沟通。而现在的护士都很年轻,生活阅历不够,怎么和老年患者交流、沟通,怎样对老年患者进行关怀等方面的知识尚欠缺。针对这一现状,应加大对护理人员人文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力度,多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以便在实际操作中更加成熟稳重地与老年患者沟通,给人以信赖感和安全感。(2)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学习意识。在聊天护理中护士要给老年患者作疾病知识和健康教育宣教,需要全面掌握疾病的基础知识、社会知识、心理学和营养学等知识[5,6]。(3)对老人的照顾者进行健康教育。目前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仍然是家庭养老,老伴、子女等承担了老人主要的照顾任务[7],对他们进行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我国大多数老年人均由家中亲属照顾,因而根据知识层次、个人修养的不同及年老体弱、生活不能自理,健康教育就扩大到老年患者陪伴、家属,以保证老年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得到延续。

4 结论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是被需求的,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关注老人此种需求,在日常护理服务中增加与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提高老年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病情状态、治疗方法及康复的认识,使老年患者及其家属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徐筱莉, 陈继根, 贺蓓蓓等. 住院老年患者聊天护理服务内容的探讨[J]. 上海护理, 2005,5(6): 52-54

[2]朱彦.让抑郁远离老人. 中国心理咨询网,粤ICP-05005750号

[3]王淑莹. 城市老年群体生活需求和社区满足能力的现状与问题的调查分析[J]. 中国科学出版社, 2001,2(4): 51.

[4]厉伟彩. 老年住院患者主要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 中国医药导报, 2007, 3(9): 1673-7210.

[5]段丽雅, 刘红, 王元英. 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 2005, 13(12): 706.

[6]孙小雅, 赵智. 现代护理发展趋势[J]. 中华护理杂志, 1998,33(5): 297.

老年护理需求篇7

关键词:老人照护 心理抚慰 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进一步加快的趋势,老龄人口已接近1.5亿。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和独生子女养老的困境等,都对社会养老机构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养老服务研究、养老照护管理、老年人心理保健、和社会稳定等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老年人长期照护中的心理问题

近些年来,笔者针对部分老年人情绪消沉、好发牢骚、不善交际、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等现象,对大庆油田一些社区和养老院里的部分老年人做了观察与调查,发现在老年人群体中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有50.04%的老人认为自己对目前的生活缺少比较强的幸福感受,4.2%的老人认为自己每天不快乐,2.5%的老人对自己子女不满意,74%的老人对自己原来的企业的态度发生了变化,8.2%的老人有不满情绪和失落感。

(二)有22.8%的老人认为自己与其他老人关系一般,1.7%的老人认为自己与其他老人关系比较差。

(三)有17.91%的老人有较为严重的失眠。

(四)有一些老年人不同程度的抱有逆反心理,其中3.1%的老人较为强烈。

(五)有13.55%存在消极负面情绪,有34.45%的老人对集体活动缺乏兴趣。

(六)有9.48%的老人存在孤独和抑郁心理。

(七)有11.59%的老人时常感到空虚和无聊。

(八)有7.19%的老人有沮丧和无助的感受。

二、老年人长期照护中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生命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无论是家庭、还是养老机构、还是老年人原来工作的企业,照护关心老年人、特别是久病不愈的老年人,都是一项需要长期投入耐心、热心、诚心、不断探索、努力实践、舍得奉献的爱心事业。但是,在照护的过程中,如果缺少物质条件、缺乏研究探索、缺少周到服务等,就可能会使部分老年人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

(一)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非优化的社会环境因素会使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发生变化,有可能造成个体挫折的感受,从而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卫生和心理障碍问题,老年人也不例外。

(二)观念转换滞后带来的影响

一些人在退休后并没有改变对原工作单位和企业的依赖思想,他们认为自己过去为单位和企业工作,即便是退休了,单位和企业还应当继续负责照护自己。于是要求企业组织健康体检、外出旅游、发放慰问品等福利方面的要求。虽然企业在每年的劳动节、重阳节、国庆节、元旦、春节等节日尽量给老同志发放慰问金、慰问品。但是一些老同志仍然不满意,到处发牢骚。在当前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风险是很大的,只能尽其所能承担部分关心、服务的义务,很难在长期照护方面有所作为。

(三)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所带来的影响

政府主管部门对个人办托养老院、所缺乏规范化的管理,致使个人办托老院、所的环境条件等问题长时间不能有效改善,使得那里的老年人无法在阳光、温馨、快乐、健康的环境里安度晚年。

(四)养老机构不足所带来的影响

地区养老院、所,在数量上、布局上、质量上不能适应目前老龄人口快速增长的需要,可能会给需求倾向的老年人造成心理压力。

三、老年人长期照护中的心理问题解决的办法与措施

老龄群体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但由于群体庞大其稳定与否对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不容忽视。如今,老年人在物质上比较丰足,所需要的是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使全社会动员起来,关心帮助老龄群体,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热心抚慰。

(一)强化老年人长期照护中的心理抚慰意识

意识影响行为,强化老年人长期照护中心理抚慰的关键是观念的转变与意识的强化。强化抚慰意识就必须认识到针对老年人心理抚慰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创新方法、努力实践;就是要以为老龄群体心理抚慰服务为根本,用发展的价值思维和发展的改变能力去实现老年人心理抚慰的目标。

强化老年人长期照护中心理抚慰意识,需要管理者不断的学习、认识、研究、实践、总结、提炼、提高。就是要通过学习来扩展意识的视野,通过认识去为今后的工作确定目标,通过研究去挖掘老年人心理抚慰的本质内涵,通过实践去检验工作计划的正确性,通过总结去提炼好的经验和方法,从而使老年人心理抚慰通过科学的实践达到新的高度。

(二)加强养老机构建设与管理

老年人的照护应当是以居家为主,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一是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尽量设置在社区附近;二是鼓励医院办养老机构,使老年人即有利于“养”、又有利于“医”;三是倡导居家照护和鼓励个人办养老机构;四是加强对养老机构环境建设的检查、监督和管理力度。

(三)强化对照护人员的管理与培训

一是制定养老机构管理规范,强化对照护人员的有序管理;二是制定照护人员定期培训计划,内容应包括医护、礼仪、心理学、营养学等;三是培训应全员参加、持证上岗;四是施行政府主管部门培训与养老机构自行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组织培训与个人自主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培训与请进来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五是政府主管部门定期对养老机构管理照护人员进行考核,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责令定期整改;五是加大对养老机构、特别是个人办养老机构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

(四)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抚慰

一是管理部门定期对老年人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二是管理部门定期召开老年人心理状况分析座谈会,针对问题制定措施;三是在养老机构设立心理咨询室,随时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四是照护人员要把心理抚慰作为每天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倾听、安慰的办法,帮助老人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五是邀请心理专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六是鼓励社会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家庭和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服务;七是是建立老年人心理档案。

(五)加强老年人长期照护中的心理问题的课题研究

针对老年人长期照护中心理问题的课题研究,绝不是写上几条理念、挂上几块牌子、发表几篇论文那么简单的事。课题研究是老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研究提高对老年文化建设的认知水平、创新的意识和孝心服务的质量,为创新老年文化建设提供最前沿、最有效、最实用的认识、理念、目标和方法。

加强课题研究,要在深入实际调查的过程中,通过听取、询问、观察和心理测评了解当前老年人心理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如,老年人的需求心理、人际关系、责任意识、服务管理、价值意识等。再从这些问题中归纳出对社会稳定、企业发展、老年文化建设有较大影响的,确定若干课题进行立项研究。有关部门应当为课题研究提供必要的经费、人员等支持。研究获得的方法、理论等成果应当进行推广,以使课题研究不断深入、不断提高。

(六)针对性的开展好各种康乐活动

养老机构、社区和企业要有计划的开展好丰富多彩的、适合老年人的康乐活动。事实证明,康乐活动有利于稳定老年人情绪;有利于激发老年人生活的信心和价值意识;有利于排除非健康心理、优化身心、保持健康;有利于增强老年人与照护人员间的亲和力;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

老年护理需求篇8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和教育需求,为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教育现状及教育需求量表对徐汇区5所老年护理医院的32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结论 老年护理在校课程需要调整课时,提高实践比例,岗位培训需要增加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

【关键词】老年护理 教育需求 现状调查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平均预期寿命普遍延长。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为全球老年人口的1/5[1] 。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益加剧,2009年沪籍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23.4%,65岁以上人口占17.1%,高于国际公认的老龄化标准;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年龄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居高不下[2]。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给社会、家庭、医疗保健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老年护理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徐汇区5家老年护理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教育现状及需求进行调查,为推进老年护理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上海市5所老年护理医院32名护理人员。

1.2 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问卷有效率100%。

1.3 调查内容

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护士一般资料、教育现状、教育需求。

1.4 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所用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和X2检验。α值取0.05作为检验水准,P值为双侧概率。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调查对象32名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8±10.7)岁,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59岁。职称:护士7人(21.9%),护师16人(50%),主管护师 9人(28.1%)。学历:中专12人(37.5%),大专15人(46.9%),本科5人(15.6%)。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年限:1-25年。

2.2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

2.2.1 在校教育情况:81.5%的调查对象在校期间学习过老年护理课程(包括职后学历教育),其中23.1%的是通过自学考试,76.9%的是参加函授或夜大。她们普遍认为在校教育对掌握老年护理知识理论及操作技能有帮助,但由于缺少实践的时间,因而知识理解不全面,掌握不牢固。

2.2.2 岗位培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其中77.3%的人员参加过区级及以上的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认为通过培训,对掌握老年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和老年护理专业操作技能有帮助,对培训的内容、方法均表示满意。但63.6%的人员认为培训时间太短,课程内容太多,针对性不强。

2.3 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的教育需求

表1显示了老年护理医院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中96.9%的人员认为对老年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很有必要。其中,对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有100%表示需要,对老年护理的先进理念与方法有96.9%的人员表示需要。93.8%的人员认为参加相关知识的培训是为了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和工作的需要,96.9%的人员愿意参加老年护理知识培训,并希望通过培训方式获取更多的老年护理知识最新的医疗信息。81.3%的人员希望培训方式是专题讲座。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现状,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学校作为培养医学人才的基地,应重视和加强老年医学教育,尤其是老年护理人才的教育,尽快为社会准备知识层次较高、理论较为系统的老年护理的人才[3]。

3 讨论

3.1 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老龄事业十分关注。中华护理学会倡导要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区老年护理。老年护理教育是老年护理发展的基础,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老年护理学陆续被全国多所护理高等院校列为必修课程,部分护理院校正酝酿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4]。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老年护理事业发展非常迅速。2003年,美国卡罗莱纳洲北方大学护理学院就开设了3年的老年护理课程。2007年,澳大利亚福林德斯大学护理学院与5个老人护理机构进行老年护理教育合作关系的课程研究[5]。

3.2 老年护理知识在校学历教育需得到重视

老年护理教育包括在校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两方面,而当今在校学习各层次护理专业教育中没有专门的老年护理教育,只在临床护理专业中开设了几十个学时的《老年护理学》课程[6]。本调查中,老年护理在校学历教育中接受过老年护理教育的占9.4%,毕业后参加继续教育接受过老年护理培训的占84.4%,其中62.5%是护理专业函授(夜大),她们所接受的教育是以课堂教育为主,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学习效果不明显。因此,建议在校学历教育中进一步重视老年护理知识的教育,老年护理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国内外经验,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老年护理发展之路,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加大老年护理师资培训,推进老年护理继续教育,加强我国护理人员老年护理能力的培养。

3.3 老年护理培训需进一步加强

关于老年护理在岗位培训方面,本调查中,68.8%的调查对象曾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岗位培训的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虽然岗位培训内容涉及范围较广,但是被调查者认为岗位培训次数太少,培训时间太短,而且方式单调,内容有限。随着老年护理工作的深入普及,护理人员认为,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满足老年护理工作的需求。本研究中调查对象对岗位培训的次数有更多需求,96.9%的调查对象希望参加老年护理岗位培训,而且希望培训形式多样化,如进行专题讲座后,组织参观学习、提供实践的机会等;希望培训内容增加心理护理的相关理论和技巧、常用的康复护理技术与方法、老年护理的科研方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相关理论、方法等技能。因此,在老年护理教育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制订出系统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及不同专题内容的岗位培训,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达到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水平的目的。

4 结论

为保证和提高老年护理服务的质量,满足老年患者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加速老年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单纯的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护理的需求。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老年护理的发展中,应重视在校学历教育,并有一定的实践课程安排。在岗位培训方面,应注重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保证老年护理的工作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杨杏英.新形势下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对策[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11):830-831.

[2]徐汇区居民健康分析.上海市徐汇区健康报告[R],2010,20.

[3]张雪霞,朱丹.北京地区养老院服务和管理现状[J].护理研究,2006,20(8):1985-1986.

[4]刘慧,沈军,何红燕.我国老年护理发展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8(16)221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