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古建筑建筑设计8篇

时间:2023-06-22 09:13:16

古建筑建筑设计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1

【关键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现代建筑设计;意义

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幅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人们的思想意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改变。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现代建筑不仅要满足日常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还要进一步提升其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还要满足人们日益上升的居住要求或者工作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学习和继承,并将之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建筑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对人们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有效满足,提高现代建筑的舒适程度。

1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

1.1我国古典建筑在结构与形式上的特点

我国的古典建筑大多采用木材、砖头、泥巴、瓦片、石头等材料,一方面是因为这些材料在古代比较容易获取,可以节省建筑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承重效果。以木材为主的建筑外墙不仅可以抵挡强烈的阳光,还可以将建筑内外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使得建筑物内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古典建筑具有自身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由于取材大都直接来自大自然,因此给人一种古朴自然的感受,此外古典建筑的布局讲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强调居住者与大自然的和谐关系。

1.2古典建筑中对色彩的运用和思想

古典建筑中代表国家或者政府的建筑大都采取鲜明的色彩,一般皇家会选用明黄或者大红作为服饰颜色,而官家建筑大都选取颜色较深和红色或者黄色等,这一方面是为了达到醒目、引人注意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强调官家的威严。在所有的古典皇家建筑中,以北京的天坛、故宫等最具有代表性,这些建筑充分显示了建筑在简单的实际效用以外蕴含的深厚内涵。

1.3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古典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不仅对建筑本身进行全盘思考与设计,还要对建筑周边的环境进行考察,并结合建筑周围的环境来设计具体的建筑样式和材料等。为了使建筑物达到一个更好的使用效果,与周围环境融入无间,进而为居住者带来精神上、物质上的享受,古代建筑者会根据周围环境进行风水勘察。这个现象表明古代人们对自然环境存在一定的敬畏之心,在实施建设的时候力求将自身建筑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机融合,使得居住者可以感受到自然的美感,并促使大自然对居住者的性情、人格、情绪等多方面内容产生积极作用,促使居住者达到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居住状态。

1.4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人的关注占据核心地位

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最主要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以人为本,这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首先古典建筑内部对窗棂、大门、游廊、后院等地方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人的需要,窗棂大都采用网格或者扇形,这样不仅有利于通风换气,而且扇形的窗户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幅自然的美景。建筑内部不仅将各个具体的建筑物进行合理规划,进而达到一种疏密有致的效果,形成完美的层次感和纵深感,同时还会在建筑内根据需要种植多种花卉草木,使得建筑物内部在一年四季都不会枯燥单一。常见的种植物包括草本花卉、木本花卉、落叶乔木、四季常青的植物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植物的种植来填补建筑内部的空隙,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自然风味,还可以为居住者提供一些有用的食材或者其他材料。

2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意义

2.1现代建筑设计继承发展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现代建筑除了要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或者工作需求,还要强调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与共存,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发扬。这样一来,就可以将现代建筑中对居住者或者周围环境存在较大冲突的地方进行修改,保证现代建筑为人们提供一个宽敞的工作或者居住环境,还要避免对周边环境的大肆破坏,采用科学的建设方法充分保护建筑物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和建筑垃圾,促使现代建筑与自然环境形成一个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进而促使建筑物可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继续发挥自身作用。

2.2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对称思想

古典建筑不仅追求与周围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还对自身的构造、样式进行了科学设计,通过对建筑的整体布局和构思,使得建筑物在外观上形成一种特别的美感。古典建筑中运用的较为广泛的一种思想就是对称,对称体现在古典建筑的多个方面,最常见的包括门有两扇、窗户的对应、座椅、装饰等物品,在建筑的整体布局上,则体现在中轴线的设计,各种建筑物沿着中轴线对称分布,这样就使得古典建筑无论是从整体上看还是从局部来看都具有高度的对称美学,使得建筑物达到一种稳定、坚固的状态。现代建筑可以在对应部位开展对称设计和施工,有的建筑物可以在整体布局上充分考虑到对称效果,比如建立两栋互相对应的建筑,也可以在建筑的局部进行对称设计和施工,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用对称思想要充分考察周围环境和建筑使用要求,避免一味追求对称进而破坏了建筑的使用功效和外部美感。

2.3现代建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发展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风水观念

古典风水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但是其中也包含具有科学价值的内容,因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懂得区别运用,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内容,找出对建筑设计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和内容,并结合现代建筑的实际需要开展合理运用。一般来讲现代建筑在考察建筑物周边环境以及建筑的具体选址方面可以借鉴运用传统的风水思想内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建筑提供一个良好的位置,并满足建筑物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当代建筑设计者需要学习并加以运用的,通过对现代建筑的考察不难发现,众多的现代建筑大都存在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大幅破坏,这样的建筑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发挥出自身效用,但是很难维持一个长期的使用周期,因为无法与周围环境达成一个和谐共存的关系,就会对建筑自身产生不利影响,最终导致建筑物难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或者工作需要。

3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古典建筑设计理念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建筑思想以及建筑方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天人合一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各种建筑设立理念、美学观念、选材方式等都是在这两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展的。基于此,现代建筑设计者要根据自身的建筑需要,继承发扬传统建筑中的核心思想和内容。分析现代化建筑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如何灵活应用古典建筑设计手法、设计理念以及设计要素,从而在保留古典建筑设计精髓的同时满足现代化的建筑需求,最终促使建筑物不仅具有高度的实用性,同时还可以保持良好的神审美性与艺术性。现代化建筑设计要对古典建筑设计理念进行批判性的继承,剔除其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找出其中蕴含科学思想的内容和设计理念,并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与施工中来。

参考文献

[1]陈有强,杨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38):102-103.

[2]陈静.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4,(21):39-39,40.

[3]王雪峰.浅议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对现代居住景观设计的启示[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4):3251.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2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概念;特点;基本样式;思路

1.仿古建筑的概念和特点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建筑文化历史悠远,形成独特,建筑物造型优美,结构严谨,宏伟中不失细腻,庄严中不失优雅。“仿古建筑”与古建筑几乎相同,但它已经完全脱离了具体型式的案臼,如果仅停留在型式上的理解,那么对传统建筑的因袭照搬就在所难免,也是对仿古建筑形式的偏见。所以说对“仿古建筑”一词全面和准确的表述是模仿古建筑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体现在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并保持构架制原则。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鉴于木结构的耐火性很差且使用周期短,在现今建筑中已经不提倡使用;而构架制的结构形式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极为相似:传力途径明确,主体的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分开。这就说明框架结构是最能体现古建筑精髓的结构形式。这也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但彩画制度这一形式在现今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也只能通过外贴或喷绘等装修手段才能达到。

2.仿古建筑的基本样式

建筑的外部形态是在满足了功能和结构前提下的美化。西南地区穿斗式木构民居的平面布局是以“间”为构成单位而组建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现代人对居住空间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但结构多样,功能的划分也愈加丰富,这是传统民居的“间”所不能满足的。因此,仿古建筑要为今所用,就不得不作出改变。今天的“仿”主要是对古建筑的外观造型、装饰部件和建筑色彩的仿,对建造工艺仿的较少,柱、枋、?、斗拱等主要构件在仿造中被钢筋水泥替代,纯粹成为了体现“古”的装饰元素。“古色古香”是现代人对古老的东西最直白的感叹,因为色的搭配能引发人们对古的感受,中国古建筑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色彩搭配体系,在重庆的仿古建筑中则主要体现了原木色的柱与枋,青色板瓦、白墙。

3..工程案例概况

近期所内通过几个项目对仿古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很好地实践。如下文提到的项目为东海半边山五彩渔镇项目,位于东海半边山旅游度假区的新鹤片区,北临居民点,东至新鹤沙滩,西、南接四季渔村。项目基地周边比邻欢乐海洋、品尚度假等主要项目。五彩渔镇项目由三块用地组成,总用地面积约18.31万平方,计容建筑面约16.14万平方米。其中本次报建项目为其中一块标编号ZX01-09地块,用地面积15.53万平方米,容积率1.0,计容建筑面积约15.53万平方米。

4.仿古建筑的做法

在仿古建筑设计实践中,新老工艺结合运用常见三种形式。其一是基本继承传统古建筑的木、砖、石构造做法,局部隐蔽部位采用新工艺以弥补传统工艺做法的不足。如在建筑的基础采用现代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予以处理,使古建筑中常出现的基础沉降现象得到改善;在建筑屋面系统隐蔽部位增设现代材料的防水层,有效延长了仿古建筑屋面系统的使用寿命。第二种是主体构造框架应用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并通过古建筑传统装修方法如天花、藻井、走马板、油饰彩画等,使其构造框架处于隐蔽部位。其他细部构件采用传统工艺做法。这种结合方式既能较好体现古建筑的神韵,降低建筑成本,对建筑的主体构造也起到加强作用。第三种则是基本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施工工艺去完成对古建筑形体的塑造,通过装修装饰的手法去体现古建筑的特点。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大量应用了现代建筑技术,但复杂且精细的装饰构件通过混凝土来实现是对施工工艺的考验。

如何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实现古建筑中的各个节点和构件?接下来我们通过下文来阐述仿古建筑的设计的几个要点。

(一)合适的柱网开间

仿古建筑有较为规整的开间模数, 考虑到一扇木门的宽度在500mm到600mm之间,一般在3.6米到4.5米之间,每开间做四门或者六门。

(二)合适的层高比例

仿古民居一般做两层,较低楼层层高高,较高楼层层高矮。为适应现代建筑的功能布局,一般首层可控制在3.3米左右,二层2.8米左右。

(三)准确的轴线定位(结构轴线、木构轴线)

仿古建筑的主体结构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有一套柱网体系。但仿古建筑仿的是木结构,故另需要一套反映木构装饰的轴网体系。两套轴网在大部分情况下基本一致,但在一些入口变化的地方,为保证外在的木结构开间的一致,刚劲混凝土柱位需要往里退。

(四)多样的墙身的做法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总结出仿古建筑的几种立面,反映到构造上就是几种墙身的做法。

4.结语

仿古建筑的兴起既有历史的缘由,又符合现实的需要。它虽是现代机械化的产品,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体系中承载的文化记忆,简单地把中国古典元素同西方建筑理念组合起来,难免会落于俗套,给人留下索然无味的感触。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复兴兼顾发展的今天,文化不应该成为发展经济的垫脚石或装饰品,更不能将仿古建筑作为表现文化的唯一手段,因为历史与社会总是在发展,人类的建筑文明始终该有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邹德侬,戴路,张向炜.中国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3

关键词仿古建筑;设计;轴线;园林

中图分类号TU98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99-01

中国具有悠久且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以土、木为主要结构材质的中国传统建筑不论结构方式还是整体造型与西方都有着巨大差异,现代建筑起源于西方,于是中国在迅猛的城市化进程中逐渐丧失了自己的建筑特色,当你置身于上海、北京、香港时,但从建筑物来看,你几乎不知道这些地方和纽约、东京有何区别。随着近年国学热的出现,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古代各个方面的思想和理论再一次对现代生活形成了巨大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仿古建筑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得到了人们的重新审视,仿古建筑不单单是使得我们建筑形式多样化,更重要的是能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所以仿古建筑设计逐渐成为了当下整个建筑领域关注和研究的热点。

仿古建筑的设计并没有一个严格而系统的规定,因为它本身只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是一种单独分类的建筑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基本还是遵循普通设计的基本理论,并结合仿古建筑的自身特点,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整体设计

建筑布局是仿古建筑整体设计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可以采取轴线布局和园林布局两种方式。

1)轴线布局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准设计形式――轴线对称,在建筑物的中间用道路或是建筑形成一条中轴线,在轴线周围依次布置相关建筑。这是仿古建筑中最常见的一种布局形式,故宫、十三陵、太庙等诸多建筑都是采用了这一布局形式,上海世博的一轴四馆也是借鉴了这种设计理念,而新圆明园、大观园、横店影视城等现代仿古建筑区都是采用的轴线布局设计,游客置身其中,有很强的返古感。

2)园林布局。园林布局是仿古建筑中另一重要设计形式,中国传统建筑对山水有很强的依赖性,园林布局有绕山绕水和穿山穿水两种。绕山绕水是将山水作为建筑布局设计的中心,建筑物环绕在山水的周围,这种设计的典型便是颐和园,这种设计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整个建筑群依靠山和水得到有机联系,游人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眺望到景观的中心,南充著名的北湖公园便是采用了这种仿古形式,建成以来得到了很好的口碑(图1)。

图1南充北湖公园

2细部设计

在建筑基本布局完成之后便要开始建筑的细部设计,细部设计是仿古设计的灵魂,可以让整个建筑形象丰满,一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形式设计。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分类十分明显,主要有塔、亭、殿、院等,建筑形式设计步骤主要便是参照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来进行仿古建筑的细部构造设计,其核心便是将各种传统设计元素有机整合,确立一种主要设计形式,再在当中加载其他元素。例如,我们可以确定以“四合院”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设计中就将以院落作为建筑的构成子单元,而在各个子单元中加入殿、亭等其他元素,这样的设计使我们的建筑既显得丰富,又有一个核心。如四川某市根据民间传说修建的玉香楼便是采用了这一模式(图2)。整个设计明显地分为两个四合院落,而在各个院落中设计布置了大殿、牌坊、亭台等元素,整个设计方案显示十分大气而又不散乱。

图2玉香楼设计示意图

2)加强仿古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仿古建筑毕竟不是古代建筑,古代建筑在现代使用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现在很多的仿古建筑实际是在现代建筑中加载仿古元素,北京西站便是这方面的例子。北京西站完全是现代建筑,但是去独具匠心的对建筑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的琉璃瓦和亭台处理,于是使得北京西站成为了现代元素和仿古元素完美融合的典型事例(图3)。

图3雄伟的北京西站

与此同时,也可以在装饰装修中加入仿古元素,采用雕花、镂空、厅堂布局等形式来体现仿古形式,同时又具备了现代装饰的奢华,视觉效果十分震撼。

3)仿古建筑材料设计。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砖木结构,这使得中国传统建筑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耐火耐腐能力差,使用年限不长,安全隐患大。另一方面,现代木材资源紧张,大规模地使用木料既不经济也不环保,所以材料的设计也是仿古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可以用现浇混凝土做柱,其外包裹木工板,再打磨上漆,这样既满足了木柱的视觉效果,又节约了木材,增强了强度。而大型塔式、殿式仿古建筑则完全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来形成建筑物主体,其外采用清水混凝土勾缝或是采用仿古砖贴面(图5)来实现古色古香的视觉效果。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室内细节来加强仿古设计,这主要是对牌匾、厅廊、中式家具等古代元素的运用,在设计中可以按照传统建筑中厅、堂、房的格局来拜访深具传统意味的细节家具和装饰,这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仿古建筑的细节效果(图6)。

图6古色古香的传统装饰

仿古建筑是建筑形式的一个重要分类,虽然难度较大,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总结和发散传统建筑设计的精华,同时运用现代技术和材料加以表现,那么我们的仿古设计能力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叶小明.仿古元素在现代建筑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7.

[2]程宜康.仿古建筑的探索及思考[J].筑韵,2006,9.

[3]管平.仿古建筑漫谈[J].建筑世界,2009,10.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4

关键词:古建筑;设计;现代建筑;比较;融合

一、古典建筑设计概述

古典建筑设计方式非常多样,且每一种设计理念都蕴含着一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很多的古典建筑还体现了很多的哲学思想,同时建筑的建造工艺和技法也非常的精湛,将这些优点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来,可以提升现代建筑的设计魅力,同时提高建筑与环境的融合程度。在实际的应用中,很多建筑设计师还是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获得了非常完美的建筑设计效果,同时也为人类的建筑史增添了亮丽的风景。古典建筑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技术手段、富于哲理的审美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着实影响着园林整体美观。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可以充分借鉴古代建筑设计的手法和建造理念,并运用现代的材料与科技,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审美理念、同时又可以体现古典风韵的建筑来。

二、中国现代建筑的设计

1、把握本质,演化出更多更有创意的东西。很多人认为东西方的建筑理念是相同的,设计是无国界的,但是如果具体到一个项目,传统的文脉必须要尊重,特别是居住建筑与人的生活习俗、地方气候条件、居住模式等决定因素要在设计方案里得到很好的反映,就不能够随便引入一些外国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讲它又是有国界的。

2、形式对功能的服从。在功能化的时代中,我们使用电梯使楼层越建越高,自动火灾系统、电子防盗使我们更安全; 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此方便的功能却将我们的生活同一化,本该多变的建筑形式被圈框起来。“形式服从功能”使建筑师的思想被条款限制,这些功能使建筑师看不清自己本国的传统文化,建筑周围的客观环境等等,从而产生出一些没有特征的建筑。

二、现代仿古建筑设计风格

仿古建筑是仿造古代建筑的形式,提取古代建筑的某些有特征的、能表现历史风貌的元素进行设计。不是单纯的仿造,而是抓住古代建筑那些元素结合现代的装饰工艺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华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深厚,这很有利于设计师的创作。现代仿古建筑风格受到几个方面的影响。首先,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建筑师对中国传统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西式建筑的基础上附加上中式传统建筑形式。然后,改革开放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建筑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思想影响世界,大量的传统建筑被摧毁。对西式建筑的盲目崇拜,风格的模式化使得城市变得单调。专家和民众开始反思现有的建筑,要如何既体现了当地的特色,又起到保护传统的作用。

三、现代商业街仿古建筑方法

现在的商业街改造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对旧建筑整体拆除,然后重新定位风格年代重建。某商业步行街完全拆除了原来的老街道和旁边的建筑,以完全现代的风格重造商业街。商业步行街由二大核心街区组成,其中一条作为百年老街,沉淀了久远的历史情结,在整体的表现上,更多的突出古朴的元素;而另一条街是改造而成的。由于商业街新建筑的风格都是现代的,为了体现街道原来的历史,特地在商业街的东西两头设立牌坊以作纪念。这种把旧的建筑完全拆除的方法,从施工方和设计方的角度来说是节约时间和资金的。由于旧街道房屋被整体,设计者相当于从一张白纸上描绘新蓝图。不用为如何保护文物伤脑筋,新的商业街设计风格就更容易确定,从程序上、人力和物力上都简化了。这虽然支持了城市化进程,刺激了投资,繁荣了商贸。但是,对一个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没有好处,类似于中国朝代更替运动中,新建立的君王要把前朝统治者的宫殿烧毁的举动。这种设计方法,抹杀了人们对旧街道的记忆,剥夺了后代人感受传统建筑文化底蕴的权利。这个百年老街,是先人留下的物质遗产,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先人给后辈子孙们留下的财富,不是属于某一代人的。我们没有权利摧毁它。

第二种,在保留原建筑的基础上通过局部外观的改造和对旧街道整体进行景观的规划和形象的包装。一般旅游景点采取这种方法的比较多。

四、古建筑设计与现代建筑设计的融合

1、古建设计与现代的比较。从建筑材料来看,在我国古典建筑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现代我们的建筑都由更加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做框架,木材已经退出了建筑历史的大舞台。木结构确实有着很多问题,砍伐树木会导致森林减少,同时木房屋也存在防火,防虫,防潮等大量问题。材料的转变也带来了结构上的转变,钢筋混凝土在抗压抗拉能力上远远高于木材,所以建筑才可以越建越高,既节省空间又开创了一种建筑的新格局,同时在安全性上也得到了保证。中国建筑的形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古建的特点如前文所述,就空间上来说古建在平面上讲究围合,即房屋包围院子。房屋、墙垣等围合成院落,以院为中心。而现代中国建筑受西方建筑的影响,为了节省空间主要以楼房为主,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小区(即包含多个建筑),楼与楼之间配以绿化。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由平面展开向竖向延伸发展。

2、思想上的融合。“中国固有式”建筑的正式提法出自民国政府,具体而言它是指运用西方建筑技术手段,同时又具有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某些形式特征与视觉效果的中国近代建筑。这一阶段的建筑师们纷纷提出“依据旧式,采取新法”,即在思想上仍然禁锢在中国古建筑的设计思想上,但在材料和技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可以说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建筑师的思想开始有了转变。“民族形式”建筑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便使这一阶段的建筑设计思想充满了政治性和传统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形势与社会的不稳定使得建筑师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出现了以宫殿式大房顶来表现民族形式的建筑。设计师们抛开低矮的木式建筑,将古代中国式的屋顶架在砖与水泥的结合体上,以衬托“民族”特色。由横向发展变纵向发展,有人认为做到三层就已经不能算是中式建筑了,这种思想大大限制了中式建筑的发展空间。而部分项目把中式建筑的精华和理念应用于小高层、高层设计,取得了较好的市场效果。中国的传统住宅与西方的住宅在空间格局上的不同之处在庭院,西方是以起居室为核心来布置它的功能,而中国是以院子为核心的,生活的场景都在院子里面展开。因此,做好院子与房子的布局关系,也就做出了中式建筑的精髓。

结束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如何正确运用传统文化,使它披上时代的彩霞是每个设计师应该考虑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到减少资源浪费,做到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当然,作为"凝固的音乐"的建筑体系更需要把握好设计中的点点滴滴,在深入挖掘优秀建筑遗产精华的同时,更要大胆地学习一切可资借鉴的创作经验,以立新为轴心,广取博收古今中外建筑创作的精粹,让艺术素养溶入自己的血液,形成一种涵养,渗透在每件作品中,使它散发出灵性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王其钧.中国古建筑语言[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330.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5

【摘要】:古建筑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精神和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研究和鉴赏价值,但目前国内很多古建筑群的消防安全现状十分令人担忧,本文借用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方案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群的消防建设。

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久远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就是文化遗产的直接载体,是我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丰厚物质、精神和文化财富,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它具有不可再生性。然而很多因素却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火灾便是其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如被广大藏胞尊为神圣佛地的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拉卜楞寺大经堂,于1985年4月7日因灯烛引发大火,连同正在展出的1000多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经卷、珍宝等均被毁于一旦,供4060名僧众诵经的大经堂变成了废墟;2003年1月19日,有600多年历史的湖北省武当山遇真宫荷叶主殿共236平方米的建筑不到3小时便被大火烧毁;甘肃省的拉卜楞寺,兰州市的城隍庙戏楼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笔者有幸参与了湖南省古建文物消防保护方案设计,就上甘棠古建筑群消防规划和建设来共同探讨古建筑的消防建设。

古建筑存在的火灾危险隐患

1.平面布局的先天不足

上甘棠村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中聚族而居形成的村落,基本上毗连建造,庭院相连、建筑与建筑多为过廊相通,防火间距严重不足,现代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和通行。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扑救,极易造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2.古建筑耐火等级低,可燃物多

古建筑大多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为三、四级,耐火性能极差。木质结构历经几百甚至上千年的日晒风吹雨淋,造成建筑木质腐蚀、干燥、疏松,含水量远远低于一般自然干燥的含水量,木材的燃点逐渐降低,极易燃烧,有些古建筑及建筑构件表面还有大量的油漆和彩绘,大大增加了古建筑的火灾荷载。

3.灭火设施严重不足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古建筑很少考虑消防设施,后期为了保护古建筑原貌,不破坏建筑的完整性,很少在古建筑中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这就造成古建筑一般无消防水源、无消防车救火或有车无路、有水无设施的尴尬局面。

古建筑的消防设计

1.现场勘查

现场勘察内容包括:

建筑物、建筑群的外形尺寸及相互关系,与周围建筑群的关系;

建筑物的文物级别及建筑材料特性;

建筑物内常住人员和流动人员情况;

建筑物的出入口状况、疏散的方向和方便程度;

建筑物所在地区的地理、气象、环境等条件;

建筑物所在地及其周围的各种线路设置状况;

建筑物火灾历史和薄弱环节;

现场勘察方式:采用调查、访问、目测和仪测结合的方式进行,整理勘察记录形成报告,作为设计依据。

2.消防水源及消防水池

古建筑能够保持几百上千年,一般与其地理位置有着重要的联系,一般有山有水,山上树枝可生火做饭,人们生活更是离不开水。甘棠村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三面环山,另一侧为谢沐河,该河流常年不断流,水质较好,枯水位时能够满足消防水池补水要求。后山上较高处修建高位钢筋混凝土消防水池,水池有效容积为180m³,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灭火的需要。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2.0小时,扑灭一次火灾用水量为180m³。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超过48h。水泵采用水位控制自动启动,消防水池水位达到消防警戒水位时自动启泵,水位达到高水位时自动停泵。

3.消防给水系统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部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室内消火栓系统,势必破坏古建筑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

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须立足于自防自救。

从山上消防水池接2根DN150消防出水管,沿建筑群四周道路环状布置,管径为DN150。给水管上每隔60米设置消火栓,给水管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超过5 个。室内消火栓宜采用消火栓外置形式或设在门厅或门口,并设设置明显标志,且保证每一防火分区的水枪充实水柱能达到室内任何部位。

4. 灭火器配置

为有效的扑灭文物建筑初起火灾,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需合理配备建筑灭火器。古建筑群按A类火灾场所、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采用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不超过15米,并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得影响安全疏散,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设置在室外时,应具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虽然消防技术规范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火灾自动报警能够及时发现着火点,并通知灭火人员,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所以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对于古建筑群,因其占地面积广,报警时须对其进行分区。上甘棠村可共分为18个报警区域,报警回路采用闭环形式。当火灾发生时,同时通知着火报警区域及其邻近报警区域,便于人员赶至灭火。

原设计考虑到有线设备很容易对原建筑物产生结构性损坏,在所有建筑物内部的感温或感烟探测器,以及室外设置的手动报警按钮均加装无线探测器底座,北京文物专家审批时提出,无线探测器因其供电不稳定、设备电源维护困难,建议采用传统的有线敷设形式。

另设置了火灾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平时可在公共区域播放背景音乐,发生火灾时兼作火灾事故广播使用,用以在紧急状态下指挥、疏散人群。

6. 防雷措施

古建筑一般都是建在较高的台基之上,或人群聚集的地方,或崇山峻岭之上,建筑群屋体高大耸立,周围古木参天,接触点高,木质干燥,地处雷击多发区,极易引起雷电火灾。设计时需合理选择避雷针安装方式,计算保护范围,屋顶和屋檐四角应在保护范围之内。接地体应就近埋设,以减少防雷装置的反击电压,避免造成放电的危险。

7.设计和施工中的文物保护措施要求

文物建筑范围内进行的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均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和对文物本体尽量少干预的原则。

消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应不破坏文物建筑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不得造成文物建筑的安全隐患。

消防水池的位置选择必须符合文物建筑保护规划的要求。

管道的位置,应尽量选择空闲地,以不破坏文物建筑原状地面、基础或最少扰动文物建筑原状地面和基础为原则。

在文物建筑本体周围施工,必须对有损伤隐患的建筑部位进行封护、遮挡和隔离。

室外传输线路,应尽量采用多种线路合槽并网设计和施工。管线暗敷时,应尽量避开建筑基础,遇到必须经过文物建筑地面和基础时,应按文物维修要求,做好地面、基础的恢复。

通过墙体进入室内的管线,不得人工掏挖,必须使用钻孔方式。钻孔孔径以满足管线穿入为限,室内的金属管、金属槽不应直接固定在木构件上;杜绝管线、管槽固定在彩画和壁画上。

8. 自救消防措施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

上甘棠古建筑群远离城市,且交通路况不理想,离最近的县消防站需40分钟左右的车程,地方消防基础建设不完善,且周围村落人口比较密集,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需加强自防自救的措施,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因地制宜,宜小型、适用。

上甘棠村小型消防站设于村头交通通畅地段,和消防控制中心合建,建筑外貌与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一致。

消防器材装备立足古建筑群火灾扑救的实际,配备两轮消防摩托车、推车式灭火器、消防水枪、水带、抢险救援器材、消防人员防护器材、通信器材、训练器材等。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6

1历史背景

赏心亭最早为宋代丁晋公谓所建,《白下余谈》载有王元倬《凤凰台寻常心亭故址》一诗,并注云:“赏心亭,宋丁谓建,以帝所赐袁安卧雪图者,在下水门城上,即今水西门……”。后来亭子毁于战火,由南宋三任建康知府的马光祖重建,重建后的赏心亭更加壮观,被称为金陵第一胜迹。宋代及后世许多诗词大家都有登赏心亭之作。由此可见赏心亭在当时极为壮观精美。历史上该亭数度被毁又数度重建,现则是清朝被毁后的再次重建。鉴于西水关历史地位的重要性,秦淮区建设局于2009年3月16日在区政府大楼召开了西水关地区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利用的专家论证会(文史建筑专家),各位专家对该地区规划方案提出了宝贵意见,参照宋亭风格重建赏心亭是与会专家的共识。2009年3月,我院接受南京市秦淮区建设局(现秦淮区住房和建设局)设计委托,在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杜顺宝教授指导下,开始赏心亭建筑从方案至施工图设计。

2建筑设计

2.1建筑风格

赏心亭建筑按仿宋建筑风格设计,该组建筑色彩以白墙、红柱、灰瓦为主色调,灰黑色亚光琉璃瓦屋面,鸱尾吻与叠瓦屋脊,檐下斗拱,外墙为白墙加腰串、心柱、地袱等,格子门窗,寻杖栏杆;主体3层八角重檐攒尖顶,建筑高度控制在23.85m;附属用房为3层歇山顶,建筑高度控制在9m之内。整组建筑竖向高耸挺拔,横向错落有致,是水西门城市节点重要的人文景观。

2.2建筑功能

功能设计满足观赏与使用价值并重;建筑主体临外秦淮河,以1层展览、楼上观景为主,四周视觉开阔,有良好的观赏效果;利用台基下面的高敞空间,在不影响建筑外部观瞻的同时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附属部分安排文化展示,地下室设停车库,供17辆左右小车内部使用。

2.3建筑主要特性和材料

建筑面积5041m2,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地面建筑(3层)二级,地下建筑(负1层)一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为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挡土墙,防水等级一级,设计抗渗等级S6。主楼1层外廊柱、梁、枋、檩、斗栱、附房斗栱、所有门窗均用柳桉,主楼与附房椽子杉木制,主楼栏杆为菠萝格。主楼与附房1层台基、柱础、台阶、踏步、石栏杆等均为优质花岗石,甲级斩细。主楼宝顶铜制。(1)油漆①地仗中一麻五灰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木结构的柱、梁、枋、檩、斗栱、栱眼壁板及木门窗裙板等部位。②单披灰地仗做法:用于外立面露明处钢筋混凝土仿木柱、梁、枋,木门窗除裙板外其他部位、望板、椽子,除椽头为彩画外的其余部位。③彩画:附房外立面与主楼1层内外彩画做法按彩画样品施工,主楼2层以上彩画按宋式传统彩画做法。附房外立面施彩画,内侧按传统广漆做法。主楼顶层内侧、暗层内侧均按传统广漆做法。

3规范要求与仿古建筑的矛盾

工程2009年时设计依据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等,按规范要求:(1)二级防火等级的建筑土木工程与装饰材料除吊顶可用难燃材料外,均应为不燃材料,但赏心亭为了能更好地体现仿宋建筑的韵味,外装饰须用木材。(2)消防水池与泵房、消防水箱、室内外消火栓等设施是消防的重要保证,赏心亭主体顶层若放入消防水箱,就影响了观景最佳处的使用;消防水池与泵房若建于水西门广场上,会对景观设计带来很多的不利因素;附建在地下室时,消防水池和泵房的安全疏散就得有至少1处能直接通往室外的封闭楼梯间。(3)按建筑适宜的比例和尺度,赏心亭主体建筑高度宜做到24m以上,由此牵涉到建筑的消防、栏杆安全高度、结构设计等等就需按高规设计。(4)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且门需朝疏散方向开启,但这么做很难满足建筑仿宋外形的需求。(5)建筑高度小于24m时,栏杆高度需达到1.050m高,从楼地面或屋面至栏杆扶手顶面垂直高度计算,若底部有宽度大于或等于0.22m,高度低于或等于0.45m的可踏部位,应从可踏部位顶面起计算,且传统栏杆纹样不能避免少儿攀爬的可能,栏杆芯子间净距离若做到小于110mm,栏杆高度1.050m,则难与建筑整体的比例、尺度吻合。(6)人员密集的场所台基高度超过0.70m并侧面临空时,需有防护设施,而仿宋建筑台基临空处不适宜做栏杆及其他构件。(7)节能、防水设计的要求使瓦材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厚度增大,由此带来按常规预留的围脊高度不够。(8)木格子门窗的物理性能按古建常规做法很难满足节能设计要求。

4仿古建筑的设计策略

4.1消防设计

赏心亭建筑设计高度控制在23.85m,使用功能:展览、观景,属人员密集场所,按重要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消防设计的目标是:加强消防管理,立足于自防自救,确保火灾发生时室内人员能及时疏散至室外安全场所,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火情,防止火灾蔓延,减少财产损失。4.1.1消防设施赏心亭总平面沿长、短两个方向布置有U型消防通道,附房1层临广场处设置消防控制室,完备火灾自动报警、消防联动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外消火栓、灭火器等。地下室结合车行坡道下部空间布置360m3的消防水池与消防泵房,10m长疏散通道连接消防泵房与封闭楼梯间,可直通室外;通过各专业反复协调、修改设计,将18m3的消防水箱布置在赏心亭主体重檐闷顶内,临时钢梯通过检修人孔可到达闷顶内,从事设备维护检修。4.1.2消防分隔赏心亭主体与附房地上部分建筑防火等级二级,地下负1层防火等级一级,除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之外,每层1.5m~2.5m的钢筋混凝土挑檐,可起到每层竖向防火隔离作用,井道与变形缝均做防火封堵。消防专项设计时要求所有木料均采用防火涂料、浸剂进行防火处理,耐火极限需达到1h,保温层采用A级聚氨酯保温板,且施工前材料需送相关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施工,尽最大可能赢得消防扑救时间。4.1.3安全疏散按规范要求,地下负1层建筑依据使用功能、防火分区面积和人流的大小分别于2个防火分区内设置了1部和2部封闭楼梯间,均可直接到达室外广场上;地面上建筑则各设1部封闭楼梯间在其防火分区内,当某一防火分区发生火灾时,可从火灾应急广播得到疏散指令,通过各层安全出口或从甲级防火门到达另一防火分区疏散。

4.2节能设计

4.2.1总平面设计赏心亭项目位处夏热冬冷地区,按50%的节能设计标准设计,主要针对3层主体与附房建筑进行节能设计。建筑坐北朝南,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夏季减少太阳直射室内,冬季能有适量的阳光照射,避开主导风向。4.2.2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外维护墙体材料用190mm厚水泥多孔空心砖,外保温体系。外墙与屋面分别是30mm与45mm厚A级聚氨脂保温板保温隔热。4.2.3门窗为建造南京城市重要人文景观,真实体现宋代建筑风格,根据传统工艺要求及专家指导意见,门窗按“宋式”木作门窗制作,节能措施有:玻璃采用5透明+12A+5透明,木门窗对开时做和合缝,所有风缝均用木饰条贴缝,从细节上提高传统木门窗的保温节能性能。

4.3其他细部处理

(1)赏心亭主体建筑通过抬高栏杆地袱的标高,使栏杆实际使用高度满足1.050m,而外观则不到1m高,寻杖栏杆扶手与栏板间增加1道Φ100mm的圆钢管,油漆同栏杆;室内外漏空栏杆内侧加设1道Φ2@6×6钢筋网片,减少安全隐患。(2)1层对外立面有影响的安全门朝内开,门槛可拆卸,开放时间安全门保持打开状态。(3)无栏杆处台明高度控制在0.60m内。(4)因节能、防水要求,瓦件与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之间垫层厚度加大,因此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围脊高度加垫层厚度,否则就只有将围脊水平位置外移以满足围脊高度,但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

5结语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7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古国,同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为中华儿女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在这种厚重的积淀中,中国古典建筑文化遗留了许多璀璨的艺术精髓,至今令人回味无穷。通过梳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笔者发现,它的很多要素都是现当代包装设计的重要典范,只要加以简单处理,便可古为今用。当然在梳理过程中,笔者认为,在这些设计元素中,古典建筑一直以来都秉承着实用简约、以自然为师、最求美的意境等基本原则。

1.1简单实用

纵观国内遗留下的以及历史记载中的古典建筑,其设计最初第一要义即:实用、简单。虽然也有许多气势磅礴的古代宫殿建筑,以极尽奢华和精雕细琢为后人所称道,但这些设计都是在满足基本居住和便捷的基础上实现的。传统建筑中,以木或竹为主要原材料,整个建筑中的各个重要部分如:椽、梁、柱等内在关系都十分清晰、明了。同时,很多看似普通和简单的装饰和配饰也是必不可少的部件,对整体建筑具有重要作用。在传统建筑中的省替是古代建筑大师们长期实践经验的重要结晶,为建筑物的外立面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同时,由于木质和竹质结构经年累月容易腐坏,古代建筑工匠们更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物外处理,将室内吊顶放到屋外,既能够满足建筑的实用性,又能够使其看起来美观大方,起到装饰效果。从实用性的角度看,古典建筑的每个小部件都具有其独特作用,从设计师的角度来看,他们极少从美观的角度去设计专门的部件。另外,中国古典建筑设计突出以人为中心,以居住者的方便、快捷为设计初衷,在建筑格局上绝不为了装饰而去投机取巧,不一味追求高、大、上的东西,一旦不得不为之,也是以人为本,努力创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1.2以自然为尊

中国古典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传统文化一样,它追求建筑的自然性,把天人合一的理念作为建筑艺术创作的灵魂。中国古典建筑中楼阁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叠嶂的山峦或层层排列的岩石,具有很明显的仿山石的迹象。同时,古典建筑关注建筑中阴阳相生的自然法则,建筑开间和廊柱数的奇偶相合塑造出了一种和谐的节奏,非常合乎自然统一的韵律。

1.3创造意境

古典建筑设计非常注重营造出建筑本身的意境。从个体建筑来看,古典建筑惯于用开窗取景来营造建筑的意境,使得建筑与室内外环境自成一景。古典建筑群落更是与周围环境形成了一种或隐或显的顾盼之姿,周围环境实则建筑群落虚,建筑群落虚则周边环境势必要实,形成了鲜明的虚实呼应。

2现代包装设计在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中的主要问题

第一,从中国包装设计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很多包装设计师缺乏对古典建筑简约设计理念的应用,盲目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堆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从而丧失了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真正内涵。第二,当前的包装设计作品在借鉴古典建筑设计元素时,往往会忽略古典建筑设计元素对实用性的关注,仅仅是为了借用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外衣来增强包装的视觉冲击力,这样很容易使包装设计陷入华而不实的窘境。第三,在实际运用中,现当代包装设计不注重尊重自然,以大自然客观规律为要旨,不求甚解,没有运用大自然对建筑设计的启示和开悟。因此,这样设计的包装就很难有大自然的神韵和风采,不够自然而显得矫揉造作。

3现代包装运用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路径

3.1注重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传承

传承是对历史积淀最负责任的态度。因此,作为现当代的包装设计者,应该秉承对传统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敬畏和向往,学习它们的精华和灵魂,使其发扬光大。在此基础上的运用,才能深刻理解和运用,从而抓住其精髓和特点。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变成一种文化自觉,内化成为日常包装设计的思路和策略,从而设计出更多别出心裁的优秀作品。

3.2将古典建筑设计理念与现代包装融为一体

现代包装设计工作者在古典建筑设计元素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要将古典设计理念与现代包装设计融为一体,找出其内在形意关系,不断探索其中的内在本质。通常在某个古典建筑设计理念的使用过程中,首先要深刻体会其精髓,将其最重要的元素与包装设计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天然的契合意境,实现两者的和谐共生。以某个法律书籍的封面设计为例,包装设计者可以运用古典建筑中的梁作为其主要构成之一,意在说明法律是整个社会的支撑体系,为社会提供着行为准则和依据。这就将包装意境、实际用处和古典建筑意境巧妙的融为一体,实现精神上的高度统一。

3.3在包装设计中要树立全局观念

通常来说,在意境营造中,古典建筑具有良好的使用范例。在实际包装设计中,怎样将这种意境恰到好处地移植到设计作品中,需要设计者仔细观察和研究,努力寻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从而将传统建筑那种气势天成的伟岸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实现自然灵动的设计风格。在实际工作中,某个设计作品以传统建筑中的窗户为主题,不仅将产品很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还营造出精致的产品性质,同时配上具有古典韵味的字体,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当然,在营造气氛过程中,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注重将图和字相结合,体现出一种整体美。例如,可以设计出一种具有阴影的字体,使人们看起来就像流动的气韵,可以为包装设计加分,使人们对产品更加向往。在古典建筑中,现代包装设计者能够利用的元素虽然非常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要加以创新和提炼,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在全局观念的指导下,还应有更多自身的创新部分,提高整体作品的艺术设计水准。

4小结

古建筑建筑设计篇8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筑物的实用性是建筑设计首要考虑的问题,“但建筑本身绝不仅仅是盖房造物、提供生活空间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筑设计在考虑实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考虑建设地块的文化氛围以及城市规划的整体性。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基本设施建设,大量的城中村规划成居民小区,城市中心老建筑被改造为城市新地标。在这一轮的旧城改造中,漂亮的西式别墅、雄伟的高层拔地而起。大多数城市的旧城改造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在保证实用性的基础上,外形主要由被拆迁地的居民、开发公司等业主决定,而业主对房屋外形的选择更多参照的往往是已有的商业化氛围厚重的商业小区以及当下受到人们欢迎的西式建筑,较少的涉及当地传统文化的因素以及整个城市规划的内容,由此也就产生了一些令人无法忽视的视觉错误:漂亮的西式别墅旁是民族风格突出的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是一幢雄伟的西式高层,看不到一个城市的历史积淀,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因素缺失到了令人震惊的地步。

一、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现状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国内建筑市场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首先传统的中国居住建筑,与现代住宅的功能要求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有比较大的矛盾。其次,其结构形式又是以木结构为主,在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上都有先天不足。另外,北方的四合院需要相当的占地面积,南方的天井围合院落在采光、通风等方面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要求。而主观原因则是由于国内的富人们对于传统建筑文化的不自信,没有如对中国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那样强烈的自信心。从中国各地城市建设情况看:在新建建筑的设计中缺乏考虑民俗和地方的建筑风格,基本上是西方建筑文化的复制品。长期下去,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建筑文化有丧失的危险。那么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到旅游景点上去了解中国经典的建筑文化的碎片了。城市建设现在基本上错走了一条全盘西化,千城一面的路子,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沉重打击。现代建筑除了全盘套用西方建筑形式与建筑风格的同时,也存在着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刻意的原版抄袭古建筑。特别是在一些景区或者城市的公共地带,我们都可以见到很多仿古的建筑体。这并不是对传统建筑风格的发扬与运用,而是误解了何为传统建筑风格,何为地方特色。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分析

文化符号在设计理念中的应用。文化是一种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往往是从最深层次的理念层面上的融合。首先,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是植根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的,因而造就了中国区域差异巨大的文化地理。我国作为一个纵跨亚寒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大陆,千差万别的地理 环境必然造成了五光十色的人文环境,因此各地的民居特色各不相同,这些都是现代建筑创作的丰富文化和历史渊源。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多样性必然影响了我国现代建筑理念的多样性,诸如北方的民居设计理念植根于北方文化的粗犷,而南方民居则体现精密和考究,这就源于南北方迥异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征所形成的文化风俗差异性。其次,传统文化符号在特定的空间环境中具有古典复归的特性,也就是怀旧复古的建筑设计理念。传统文化在其符合特征上在原始层面上具有“不可复制性”,即历史上只有一个滕王阁,但是现代社会可以通过仿古和复古型设计而重建一个滕王阁,而设计理念中大量运用了传统建筑风格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元素, 如当前比较流行的古建筑复原设计,很多都是依据古籍中所记载的或者是建筑的原始资料来复原建造甚至重新修建的,例如古代的帝陵建筑群的重建、寺庙建筑群的重建等等都是这种情况。不光是群体建筑复原,也有单体建筑的复原设计与重建的情况,如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完全采用了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形式,一如众多的文学、 绘画作品所描述的优美形象。当然也有拒绝复原的建筑,如颐和园。这就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理念上的又一应用原则,即以创新为目的来指导继承的尺度。中国传统文化符号虽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但更多的是一种柔性的、灵活掌握的理念形式,因而对传统的继承旨在进行更有深度的创新,如厦门集美大学的楼群,体现了中西合璧的风格,楼顶是中国传统风格,楼身是西式风格。这种华洋共存的创新设计,就是对中西方文化符号的活用,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兼容并蓄和独立自主特征的一种挖掘和开发。

三、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在我们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各个方面知识的媒介中,古建筑的发展有着其生命的印记,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观的物化,了解建筑的内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人的审美和思想、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这是一种精神特质的体现和升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可以体现一种精神本质,是一个不断发展和互动的过程,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融合和整合。我们通过对传统元素的理解、提炼并有机地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使建筑既简洁明朗、形式与功能高度统一,又具有真正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取其形,延其意,传其神”为原则,将这些传统设计元素加以提炼和简化,并得到提高和升华,创造出现代、简洁、舒适而又能体现中国主义精神和意境的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一种新的而又适合中国国情和民族审美心理的中式设计理念。

四、城市建筑设计应延续历史性和创新传统民居特色

城市的历史性建筑物可以作为城市的代名词,例如由中国的故宫人们便会联想到首都北京。城市的历史性建筑即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以其自身的特色为城市的 发展做出这积极的贡献。为此当代城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其对古建筑所产生的影响,要尽量避免现代建筑设计对古建筑所产生的影响。在我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新建筑物在设计上还有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习俗保持和谐,在此基础上寻求建筑设计的新突破,讲求文化品位。

五、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传统建筑在现代环境中如何得到妥善的保护。对传统建筑的保护问题,体现 的是传统文化建筑如何存留在现代环境中,即与周围现代建筑的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是在进行城市现代化建设别容易遇到的问题之一。如果在缓冲区内兴建现代建筑,其高度、体量、色调、风格也会受到严格控制。对于等级稍低的保护建筑,其缓冲带可用绿化带来代替,这样同样可以减少碰撞,且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而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就需要建筑设计师对层次的把握。这种追求,是对传统修养的灵活的掌握,也是设计理念创新的基础。

结束语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进行着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中国传统建筑携带着大量历史信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内涵深厚。要把这种无形的精髓融入到有形的建筑设计之中,了解建筑的内涵并在一定程度上把握住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