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辩论入门知识8篇

时间:2023-07-02 08:24:06

辩论入门知识

辩论入门知识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7-0215-02

一、辩论式教学的基本原理

辩论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和艺术。至少在4 000年前,人类就开始辩论话动。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000年,埃及的王子们就在法老法庭上辩论农业政策。亚里士多德的《辩术》一书奠定了辩论的基础,至今仍有影响。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提问式教学法是辩论式教学法的里程碑。苏格拉底总结出“教育应在交谈中揭示真理,通过交流使人信服”的教学方法论。苏格拉底善于采用谈话、论辩的方式,通过诘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无知,逐渐修正思想。他认为,思维矛盾的揭露以及对立意见的冲突是发现真理的最好办法,他自豪地称自己为“知识的助产士”,并用这种方法“帮助已经包藏于每一个人意识中的思想出世”。苏格拉底在与学生谈话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苏格拉底提问式教学法作为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在教学中开展辩论活动提供了启示。

古希腊的柏拉图,也是采用辩论式教学的典范,他把辩论式的教学提到空前的高度。在他的“学园”里,师生之间可以互相辩论,由此掌握辩论之术,开启智慧之门。在柏拉图对话集《克力同篇》中记载,当苏格拉底受到雅典法庭不公正的审判,学生们奉劝他越狱而逃时,苏格拉底以雅典法律的名义与克力同展开了论争。在这一段对话中,苏格拉底以假设性的提问和深刻的分析、辩驳,表明了他忠于法律、誓死捍卫法律的观点。据柏拉图记载,古希腊的德谟斯忒斯原先患有口吃的毛病,后来发愤苦练,竟至于把石块含在嘴里练习发音,最终成为古希腊的第一雄辩家。当时智者派哲学家的代表人物普鲁泰哥拉和伟大的政治家伯里克利居然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来辩论:究竟是标枪还是扔标枪的运动员、还是主持竞技会的人应该对不幸被标枪刺死的人负责。古希腊人的这种辩论的热情尤其表观在苏格拉底的身上,这位自诩为“雅典的牛蛇”的哲学家整天蓬头赤足,到处找人辩论,柏拉图的三十多篇脍炙人口的对话记录了苏格拉底辉煌的辩论业绩。在苏格拉底以及柏拉图的对话集中,还有许多充满哲理和智慧的精彩对话,充分展示了辩论式教学方法的优越。

中世纪时期,辩论之风盛行,辩论被列为七门大学文科中的一门。任教于巴黎大学的托马斯・阿奎仅在1256年春至1259年春,第一次在巴黎大学执教3年,就主持了对253个问题的正式辩论,这些辩论被记录在一本叫《论真理》的书中。除了教授们组织的正式辩论,还有“四旬斋”和“降临竹”的即兴经院辩论,前者40天,后者十几天,这也就是说,巴黎大学有60多天的专门辩论时间,供师生在一起即兴辩论。

辩论式教学由来已久,公元前1122到前255年,中国周朝的学者们则进行过重要的辩论。教育家孔子、孟子都运用了辩论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树国之栋梁。通过辩论来阐明道理,既可使教师受到教育,也能帮助学生接受教育。

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大批辩士应运而生,辩论在古代的学府中盛行开来。中国有句俗话说:“理越辩越明”,理论是在争辩中发展的。中国哲学史上义利、理气、天人等争论,都在双方的唇枪舌剑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认识升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辩思潮”,虽有诡辩之嫌疑,但他们长于论辩,乐于论辩,揭示出了概念内部确定中的不确定,揭示了思维表面和谐之中的深刻矛盾,他们提出的有些命题至今还是人们争论的聚焦点,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另外,还有很多古代教育家都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如朱熹。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

由于所处的特定时代的特点,形成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鲜明而独立的心理定势和思维特点。第一,自主性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主观的注入式教学,克服那种“我打你通”的简单教学法,而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参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第二,逆反心理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防止过早地下结论,给学生一种非接受不可和毫无商量余地的感觉。而应变换一种角度,让学生“进入角色”,主动思考,自我教育。第三,思想复杂、价值多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安排上,针对学生思想的热点、疑点和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特别要注重教学方法。第四,学习积极性差。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差、兴趣不高的问题。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就必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其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辩论课型更新颖,更能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竞争的主动性,因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

三、高职院校开展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一)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教师口若悬河,学生缄默无语。学生总是被动的,教师在教学中很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学生也很难表现出自己的能动性。而辩论式教学方法能迫使学生思考:老师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我又应该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老师又会怎样辩驳?这迫使学生主动阅读、查找资料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深入思考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积极发言以表现或锻炼自己的口才。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质问、辩论会出现高潮,形成热烈的气氛,刺激学生对一些问题刨根问底。同时,通过阅读、思考也容易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的兴趣,才有可能实现某一学术领域的创新与突破。

(二)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形成创新思维品质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思维是创新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薄弱,而辩论对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锻炼思维能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非常明显的作用。“辩论型”教学模式,以其真实案例的现实性、感染性,以课堂讨论、激烈争辩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的有机结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更快捷、更灵话,独创性更强,从崇拜权威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发展过程中,迸发创造火花,培养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养成创造性思维品质。

(三)辩论式教学能提高学生分析、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及多向思维能力

由于辩论双方的观点都以确凿的事实材料为依据,方能站稳脚跟,这就促使学生从搜集的大量资料中提取信息,去粗存精,深入理解为我所用,这样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对资料的综合和归纳能力。学生要想在辩论中取胜,必须养成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要懂得“东方不亮西方亮”的道理,这个角度攻不进,换个角度攻;这个角度不好驳,换个角度驳。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发散性的趋向,同学们各抒己见,探新求异,增强学生周密全面看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辩论式教学将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教学和课后的总结、辅导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强调的是课堂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般并不要求预习或复习,学生往往是在考试前突击复习备考。高职院校辩论式教学方法中,课前的阅读、查找资料等准备环节是课堂教学顺利展开的前提,它不同于一般的课前预习,它要求学生大量阅读相关书目,主动查找相关信息,结合现实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课堂的提问、辩论活动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是获取知识,拓展视野,锻炼口才、胆识,学习新的思维方式的过程;课后的总结、辅导是深化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进一步理清思路,整理论证要点,归纳结论,积累经验,汲取教训的过程。在高职院校专业课的教学中,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对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五)辩论式教学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地去探索未知的知识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应着眼于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辩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教学能够营造竞争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探究学习,真正达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同时,思辨性活动为学生智能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活动中所获的信息比一本教科书和一个教师的信息大大增加,有助于学生了解学科动态,加深学生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锻炼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知识。

辩论入门知识篇2

【英文摘要】in the struggle against marhism,lenin definitely criticized relativity and  focused on the illustration of the objectiveness absoluteness and definiten ess of truth.however,lenin did not hold a negative view on relativity,instead,he not only reflected the natu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ityand idealism but also analyzed objectively the inseparable connectionsbetween relativity and dialectics,and illustrated the role and position ofrelativity in cognition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analysis,which fullyshows his material and dialectical way of thinking.

【关 键 词】相对主义/客观真理/辩证法/relativity/objective truth/the dialectics

【 正 文】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这部著作中,以独特的视角对真理的绝对性、客 观性和确定性作了集中而深入的阐释,并且立场坚定、褒贬鲜明地批判了相对主义。但 是列宁并没有简单地否定相对主义,而是在对相对主义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既揭示 了相对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必然联系,又客观地分析了相对主义同辩证法不可分割的密切 联系,阐明了相对主义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体现了辩证而又唯物的思维方式, 给人以深刻的思维启示。

一、相对主义为辩证法打开了大门

关于相对主义,列宁的解释是:“相对主义的原理,即我们知识的相对性的原理。”[ 1](p211)不难看出,列宁是将“相对主义”视为同“我们知识的相对性”相等的概念。 而将其称之为是相对主义的“原理”或“原则”,表明对相对主义的重视程度——视其 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

关于知识的相对性问题,恩格斯早在批判杜林的所谓“终极的真理”时就指出:“认 识就其本性而言,或者对漫长的世代系列来说是相对的而且必然是逐步趋于完善的,或 者就像在天体演化学、地质学和人类历史中一样,由于历史材料不足,甚至永远是有缺 陷的和不完善的,而谁要以真正的、不变的、最后的终极的真理的标准来衡量它,那么 ,他只是证明他自己的无知和荒谬”[2](p431)。列宁继承了这一相对性的思想,他说 :“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认为,日益发展的人类科学在认识自然界上的这一切里程碑都具 有暂时的、相对的、近似的性质。”[1](p193)“辩证唯物主义坚持认为:任何关于物 质构造及其特性的科学原理都具有近似的、相对的性质;自然界中没有绝对的界限;运 动着的物质会从一种状态转化为在我们看来似乎和它不可调和的另一种状态;等等。” [1](p192)在列宁看来,一切关于自然界的理论知识都是相对的,都是对辩证唯物主义 的证实。

列宁很重视对知识相对性的认识。在他看来,如果能认识到知识的相对性(即相对主义 的原理),就接近了辩证法。在谈到杜恒费了莫大的力气,从物理学史上引用了许多在 马赫的书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那种有趣的、有价值的例子来证明“物理学的一切规律都是 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他们是近似的”时,列宁说:“马克思主义者在读到关于这个问 题的冗长议论时会这样想:这个人在敲着敞开的大门!但是杜恒、斯塔洛、马赫和彭加 勒的不幸就在于他们没有看见大门已经被辩证唯物主义打开了。”[1](p213)

相对主义不仅被辩证唯物主义打开了大门,而且是辩证法不可缺少的内容:“辩证法 ,正如黑格尔早已说明的那样,包含着相对主义、否定、怀疑论的因素”[1](p97)。一 般的辩证法包含着相对主义的因素,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否包含着相对主义的因素呢 ?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 1](p97)。列宁抓住了相对主义这一辩证法的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唯物主义认识 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的相对性原理,并以相对和绝对的辩证关系为纲,展开了对认识辩 证法的阐述:

其一,提出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是相对的观点。列宁在批驳马赫主义者对唯物主义物 质概念攻击时,坚决捍卫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特别 说明:“当然,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 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1](p108-109)。这一提 法,不仅有力地冲击了旧唯物主义将物质和意识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观点,也为指 导人们辩证地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指明了方向。

其二,提出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区别是相对的观点。真理问题是认识论的核心问 题。在真理总是上,列宁一方面批判否认真理客观性的唯心主义,另一方面又批判旧唯 物主义的“终极真理”。而旧唯物主义把一切科学原理都看成是终极真理的原则,是由 于他们不理解真理的相对性。列宁在说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内涵的同时,还特别指 出,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之间的区别也具有相对性。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相对真理和 绝对真理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区分正是这样‘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 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死的凝固不变的东西”[1](p96),这里说的“不确定”性, 就是指相对性。

其三,提出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观点。列宁在阐明“生活、实践的观 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1](p103)的同时,又强调:“这个标准也 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让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 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1](p103)

在列宁看来,认识论中,如果没有相对性的思想,后果是严重的,会使科学变为“恶 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化的凝固不变的”的东西,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的等等 ,只有引入相对主义原理,才可以克服以上种种弊端。

对以上几个问题的重要结论,是列宁对恩格斯关于真理的相对性结论的继承和发展。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所谓“终极真理”的过程中,就深入地阐述了真理的相对性和不确 定性,他说:“真理和谬误,正如一切在两极对立中运动的逻辑范畴一样,只是在非常 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只要我们在上面指出的狭窄的领域之外应用真理和 谬误的对立,这种对立就变成相对的”[2](p431)。恩格斯对相对性原理的应用,为建 立认识辩证法体系奠定了基础;列宁则在批判了马赫之流的相对主义谬论中,从新的角 度,科学地阐述了认识论中包含着相对主义的几个重要问题,为建立认识辩证法体系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辩证法与相对主义的明确界限

列宁在说明辩证法以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辩证法都无疑地包含着相对主义的因素 时,同时又特别强调辩证法“并不归结为相对主义”[1](p97)。就是说唯物辩证法中虽 然不能缺少相对主义的因素,但二者之间又是有着明确界限的,不可将其混为一谈,否 则会陷入唯心主义哲学中。列宁对二者界限的区分,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界限之一,是否能准确地说明知识的相对性原理。相对主义的错误不在于承认知识的 相对性,而在于将我们的知识相对性的原理片面夸大。如,“物理学”唯心主义最重视 的是我们知识的相对性,而忽视了知识的其他特性;又如,以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 础,结果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再如,从 赤裸裸的相对主义观点出发,可以证明任何诡辩证都是正确的;等等。列宁后来在他的 《哲学笔记》中,深刻揭示了哲学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 某一方面、某一侧面,片面地、夸大地、无限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 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3](p311)。而相对主义则正是将知识的相对性这一认识过程 的特点片面夸大的,这种片面的夸大,带来的后果是唯心主义的产生。与相对主义相反 ,唯物辩证法则要求“正确地阐明相对主义”,准确说明相对主义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

界限之二,是否在承认客观真理的意义上承认知识的相对性。列宁在说明唯物主义辩 证法之所以不归结为相对主义时说:“它不是在否定客观真理的意义上,而是在我们的 知识向客观真理接近的界限受历史条件制约的意义上,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1](p97)就是说唯物辩证法承认一切知识的相对性是有条件的,是以承认真理内容的客 观性为前提的。而相对主义,特别是作为认识论基础的相对主义,“否定任何为我们的 相对认识所逐渐接近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观的准绳或模特儿”[1](p97)。这 正是列宁所要特别强调的:“正是绝对地无条件地承认自然界存在于人的意识感觉之外 这一点,才把辩证唯物主义同相对主义的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区别开来。”[1](p193-1 94)

界限之三,是否承认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区别的确定性。列宁在阐述绝对真理和相对 真理区分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关系时,一方面指出,这种区分正是这样的“ 不确定”,以便阻止科学变为恶劣的教条,变为某种僵化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另一方面 又特别指出这种区分“同时它又是这样‘确定’,以便最坚决果断地同信仰主义和不可 知论划清界限,同哲学唯心主义以及休谟和康德的信徒们的诡辩划清界限。这里是有你 们所没有看到的界限,而且由于你们没有看到这个界限,你们滚入了反动哲学的泥坑。 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界限”[1](p96)。

界限之四,是否承认相对之中有绝对。列宁在《哲学笔记》中进一步发展了上述思想 ,“主观主义(怀疑论和诡辩论等等)和辩证法的区别在于:在(客观)辩证法中,相对和 绝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对于客观辩证法说来,相对中有绝对。对于主观主义和诡辩论 说来,相对只是相对,因而排斥绝对”[3](p306)。

正是由于辩证法与相对主义有着明确的界限,所以辩证法不能归结为相对主义。如果 不能明确二者之间的界限,就难以避免经由相对主义而滚入唯心主义的泥坑。

三、从相对主义滚到唯心主义的条件

在列宁看来,自然科学自发地是唯物主义,他把从自然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中自发产生 的唯物主义称作“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他甚至认为:“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它正 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1](p216)但是有一些现代物理学家们却很不幸,他们没有看 见大门已经被辩证唯物主义打开了,却从相对主义滚入唯心主义。列宁将它们看作是分 娩时必然会产生出的一些死东西,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的废物。自然科学家为什么会产 生唯心主义呢?列宁深刻地剖析了物理学唯心主义产生、泛滥的两个认识上的原因,其 中一个原因是与相对主义直接相关的。

列宁说:“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主义的原理,即我们知识 的相对性的原理。这个原理在旧理论急剧崩溃的时期以特殊力量强使物理学家接受;在 不懂得辩证法的情况下,这个原理必然导致唯心主义。”[1](p211)列宁多处反复强调 ,不懂得辩证法,就会经过相对主义而陷入唯心主义。因此,理解列宁所说的“不懂得 辩证法”的内涵,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列宁在批评莱伊时说:“莱伊像一切欧洲实证论者一样,不懂得马克思的辩证法。他 仅仅在唯心主义哲学思辨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这个词。因此,虽然他感觉到新物理学在 相对主义上失足,可是他仍然绝望地挣扎着,企图把相对主义区分为适度的和过分的。 ”[1](p211)看来,列宁所说的不懂得辩证法,不是指一般的辩证法,而是指唯物辩证 法,所以他特别强调:“关于相对主义总是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 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指出来的,所以不懂得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必然会从相对主义走到 哲学唯心主义。”[1](p211)而不懂得唯物辩证法的马赫主义和“物理学”唯心主义却 只承认相对真理,在他们看来:“任何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真理是不会有的”,甚至无 法理解对于所有研究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人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绝对真理是由 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 反映;这些反映愈来愈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 分”[1](p212)。这段不为马赫主义和“物理学”唯心主义所理解的论断,即阐述了绝 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又强调了真理(包括相对真理)是客观的重要特性。而在 “物理学”唯心论看来,既然物理学的一切旧真理都是相对的,那么,任何不依赖人类 的客观真理就是不能有的,承认真理是相对的,就不能承认真理是客观的,将真理的客 观性与真理的相对性完全对立起来。

马赫主义者对辩证法的不了解,还突出地表现在不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内核上。“物 理学”唯心主义极力攻击原子论——机械论的自然观,认为这种自然观是有局限性的, 许多概念是僵化的等等。列宁赞成这种对旧唯物主义的批评,他说,旧唯物主义这种缺 点是不容怀疑的;不了解一切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不懂得辩证法,夸大机械论的观点— —这也是恩格斯责备旧唯物主义者的地方。“但是恩格斯能够(与斯塔洛不同)抛弃黑格 尔的唯心主义,并且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天才的真理的内核。恩格斯是为了辩证唯物主 义,而不是为了那陷入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而屏弃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1](p2 13)而物理学唯心主义则相反,既丢掉了唯物主义,又不懂得黑格尔辩证法天才的真理 内核。就是说,他们连唯心主义的辩证法也不真正懂得。所以列宁特别强调:“他不了 解唯物主义辩证法,因而常常经过相对主义滚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1](p213)“ 总之,今天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正如昨天的‘生理学’唯心主义一样,不过是意味 着自然科学一个门类里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由于没有能够直接地和立即地从形而上 学的唯物主义上升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滚入了反动的哲学。”[1](p215)就是说,那些被 称作“自然科学唯物主义”者的科学工作者,只有自觉地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才可能 使他们的科学研究的道路更为平坦,才能在哲学上将唯物主义坚持到底。否则,也会产 生唯心主义。

列宁对相对主义的分析,给我们重要的思想启迪:对于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即使是非 常错误的哲学思想,也应给于客观而辩证的分析,并划出认识论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 否定。正如列宁所说:“从粗陋的、简单的、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 心主义不过是胡说。相反地,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来……哲学唯心主义是经过人的 无限复杂的(辩证的)认识的一个成分而通向僧侣主义的道路。”“直线性和片面性,死 板和僵化,主观主义和主观盲目性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3](p311)。这一论断 同样适用于相对主义,相对主义无疑是夸大了认识过程中的相对性的成分,从而成为滚 向唯心主义的桥梁。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这样一个重要的思路,即相对主义无疑也是一 朵“无实花”,然而却是“生长在活生生的、结果实的、真实的、强大的、全能的、客 观的、绝对的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3](p311)。所以,我们也应认真对 待它,并从中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辩论入门知识篇3

1.突出主体地位。“辩”的主体是学生,主动权在学生手里,学生有什么想法,能说出什么见解,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全部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只是在其中起着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辩”让教师找准了师生的角色定位,有效地处理好了教与学的关系。

2.悟得更加透彻。“悟”即理解、明白、觉醒。从错误到正确,从懵懂到明白,从失败到成功都需要一个“悟”的过程。就数学学习而言,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方法、思维训练、活动经验,绝不仅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正如习武一样,拳师只能把招式传给你,而不能把他的功夫传给你。因此,教与学的过程就是教师如何组织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去“悟”的过程,最终学生悟得真理、悟得真知、悟得能力。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学生“悟”的能力也各不相同。那么如何让悟的层次有差异的学生缩小差距,让悟得不同的学生能达成一致,让悟得不明的学生豁然开朗呢?“辩”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辩论有助于让不同层次、不同想法、不同视角的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语言的交锋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去深刻领悟。

3.学得更加有趣。我们总是希望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因为有趣,孩子们才更容易被吸引,才能更加主动积极去思考。君不见在有学生辩论的课堂上,孩子们小手举得高高,小脸争得通红,神经绷得紧紧,双目炯炯有神地注视着辩论的选手吗?这种趣是数学思维本身的趣,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人的趣,是由学生强烈的表现欲诱发的,也是由学生对身边最亲近的小伙伴的强烈的关注所决定的。其实,课堂辩论每节课都存在,教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组织引导、讲解纠正不就是为了让学生接受你的观点,在和学生辩论吗?但那是师生之间的辩论,而且更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我们这里所提的则是生生之间的辩论,更平等、更有趣、更有利于激发不同思维的辩论。

4.培养思维品质。辩论其实就是辩驳争论,说明自己的观点需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驳斥对方的观点需要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课中有“辩”对提升学生的四种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如,三年级下册“求平均数”一课有这样一道题目:“池塘平均水深110厘米,我身高145厘米,下水游泳会不会有危险?”这题学生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数学的因素,也要思考到淤泥、水草、水流等现实因素,让学生去辩一辩,将更有助于学生去体会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到底如何组织学生去进行课堂辩论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辩在关键处。不是所有问题都需要去辩论,有的问题结论一目了然,再去为辩而辩,只能是走过场,玩花样,实际收效甚微,为此有效辩论需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可以是在旧知向新知迁移的过程中,如,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是在一、二、五年级学习的方向位置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用方向、角度、距离更加准确地进行位置确定。在课一开始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出示索马里海盗抢劫中国货轮的相关新闻视频。谈话:听说过索马里海盗吗?他们是一群专门在海上抢劫船只的犯罪者。在去年的11月,我国的一艘货轮就不幸被他们劫持,一起来看一段视频,具体看看事发地的位置。教师提问:如果以中国护航编队为观测点,你能用一句话向护航编队的队长汇报被劫持船只的正确位置吗?在孩子们经过讨论、汇报,辩论后,让学生发现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要想准确确定位置就必须知道方向(角度)、距离等要素,从而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选择切入点也可以是在知识形成过程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选择辩一辩的方式让学生辩个明白,来实现知识的自主构建。如,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认识了“二分之一”后,教师可以抛出“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一份一定是它的1/2吗?”让学生分成正反两方来辩论。通过思维的碰撞,最终认识到:这句话错就错在“一定”上,如果一定是1/2的话,前面应该加上“平均”这个词。这样的辩论不仅仅是对一句话的判断,在动手演示、唇枪舌剑之后学生所体悟到的其实是对分数本质意义的认识。

合适的切入点还可以是在知识的实际运用阶段,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用辩论的方式有助于让悟得不深不透的同学在辩论中梳理知识,形成正确认识。

2.做足功夫,发挥引领作用。为什么要提出做足功夫呢?教师如果不在课前做足功夫,充分预设,那么辩论起来将不连贯、不系统、不深入,甚至滑向不可控制的方向,辩论赛的主席是不好当的。要想做好课堂辩论赛的主席,教师就要在课前去认真充分地备教材、备学生、备生成。备教材就是要备内容、备目标、备重难点、备知识体系;备学生就是要备年龄特点、备认知水平、备学习习惯、备经验积累;备生成就是要根据前两“备”去充分考虑学生在辩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辩论观点、生成性资源、论点论据等,在辩得不深、辩得不透时还要思考如何去“推”一把将辩论引向深入。

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学生们在经过讨论探究以后,明白了分数、比、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师在此基础上抛出了一个“百分数是不是一个分数”的问题。

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其实就是把一个普通分数变成了分母是100的分数,所以百分数是一个分数。”其他同学对他的回答都表示赞同没有任何不同意见。但教师并不满足于此,因为这种回答还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解释,缺少深层次多角度的分析。于是,教师接着抛出第二个问题“那么分母是100的分数是百分数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议论纷纷。经过了解,有三种不同的意见:是;不是;可能是也可能不是。接下来教师让三方代表各自表述自己的观点,展开激烈的争论,最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成共识。在这一教学片断中,教师抛出的第一个问题不仅是为了判断,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能运用已学的分数与百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来做出解释,但教学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教师及时抛出第二个问题,让学生在辩论区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了对百分数、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3.组织好学生辩论,功在平时。学生辩论需要教师蹲下身子,平时要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若老师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缺乏宽容之心,学生就会紧张,这种氛围下是辨不出什么效果来的。组织好学生辩论还需要教师学会倾听,注意总结,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呈现自己的思维。不会倾听的教师将错过学生精彩的辩词,不注意总结鼓励将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辩论更需要教师的课堂机智,课堂中的生成不是做足功夫就一定可以预见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生成教师要有能力引导学生辩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年月日”一课,在学生经过探索、讨论、争辩之后逐步发现闰年是一个偶数且每四年一闰后,教师让学生去找到判断闰年的方法。有学生指出“只要给我一个年历表我就能找到哪些年份是闰年?”立即有学生站起来反驳“如果你的身边没有年历表怎么办?”“没有年历表我也能知道哪些年份是闰年?”接下来好几个学生报了1988、2004、1986等年份,这个学生都迅速做出了回答,教师心中暗暗窃喜,以为这个学生肯定发现了判断的窍门,于是,教师问道:“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呢?说给大家听听。”这个学生说:“通过年历表我知道2000年是闰年,既然是闰年是一个偶数又4年一闰,我就先看是不是偶数,如果是偶数,比2000大的我就加4,比2000小的我就减4,自然就能判断他们说的年份了?”其他同学都向他投去敬佩的眼光。这个想法不可谓不好,有其思维独特性,但与真正的窍门还有一段距离。教师灵机一动提出“1086年是闰年吗?”这下这个同学傻了眼,这要减到什么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就1086年联系年历表来讨论判断,不一会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发现既然通过减4可以得到闰年,那么把闰年一直减4肯定能减成0,就说明闰年都是4的倍数,所以用闰年除以4就可以判断是不是闰年?”真是晴天霹雳,让教师欣喜若狂,尽管他说完班级只有少数同学明白了他说的意思,更多的人还是云里雾里,但这已经足够,他能从第一级运算减法中悟得第二级运算除法,我们还能奢求什么,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加法是四则运算的根本,从没有想过用减法去解释除法,可今天他做到了,这是意料之外的收获。通过这次教学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开始尝试判断闰年时孩子们从年历表中获得的信息还远不能支撑所有的孩子都想到用除法去进行判断,更多的可能还是一种类比想象,或者是从第一级运算去尝试判断,要找出真正的窍门是一个渐悟的过程,在渐悟中的突然省悟,悟得方法,孩子们收获的何止是那一点点的知识。

辩论入门知识篇4

(1.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2.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辩论赛教学法”的目的与意义,以及实施过程,希望能丰富现有的教学方法,并与同行商榷。

关键词 :旅游管理专业;辩论赛教学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200-02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课程设置时,不但要设计一些如旅行社经营管理、酒店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旅游文化概论、旅游信息系统等理论课程,还要开展诸如:旅行社模拟训练、导游模拟训练等操作性较强的实践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然而笔者在高教执教的多年经验中发现,学生理论课课堂没有活力,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并严重影响到实践环节的操作。为了增加学生的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从而做到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效衔接,笔者摸索出“辩论赛教学法”,并逐步在课堂上实践。现把思路和过程作以简要描述,供与同仁商榷。

一、何谓“辩论赛教学法”

所谓的“辩论赛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灵感来源于欧洲学者费奥和博迈森提出的学习立体模型。该模型把学习分成三个维度,即实践性,交往性,和自主性。学生越能把所学知识与实践联系,学习内容越具体说明实践性越强;学生越能和同学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说明交往性越强;学生越能主动地去搜寻资料,充分利用网络或图书馆,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说明自主性越强。传统上的教学方式是老师讲,同学专心听,或不听,做笔记或不记,自己学自己的,课后把书本一丢,期末突击复习,以考试及格作为终极目的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在这三个维度上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设计的“辩论赛教学”方法试图从上面三个维度培养学生能力。

“辩论赛教学法”就是教师抛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改教师是课堂主体为学生是课堂主题。通过教师布置某一个教学环节涉及的问题作为辩题,让学生通过分组,查找资料准备,以及课堂辩论的形似,深入了解所要掌握的该辩题范围的知识。

二、目的与意义

首先,旅游管理的专业特点决定学生在校期间要培养多种能力。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在旅游企业就业,而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要外向,善谈,学会微笑服务,掌握不同岗位的服务技能,以及知道如何解决突发问题等。这是初入旅游职场需要掌握的,经过在职场的磨练,优秀的员工会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或在二线工作,这就需要学生在校内学习并具备团队精神,知道如何领导并管理团队,具备一定的管理艺术。当然在校期间还要经常和企业接触,了解企业的经营与运作,在业余时间到企业去调研、实践,增加对企业的了解,做到毕业实习及择业的无缝衔接。

其次“辩论赛教学法”有助于上述能力的培养。从教师分组之后,这一个组就要各有分工地进行搜集资料,有的上网查找,有的图书馆查阅文献,有的去企业拿到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正是学生的主动搜寻资料的过程给与了他们无穷的搜寻知识的乐趣,以及改变了传统课堂死板教学的无学习生气的状态,又丰富了年轻的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使这种不一样的上课模式成为他们离校后回味大学生活的美好记忆。再者,学生在搜寻资料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弄不懂的问题他们会咨询教师或旅游企业的权威人士,从而使知识学习与实践衔接。

三、“辩论赛教学法”的实例简述

1、辩论赛安排

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的安排中,有一章是旅行社的信息技术管理。针对这节课教师做入下安排:

(1)辩题是: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影响是利大于弊/信息技术对旅行社的影响是弊大于利。(2)两个班的同学分成4个对,一班的单号为一队,双号为一队,二班同理。(3)辩论时一班的两队辩论,决出胜者一队,二班的两队辩论,决出胜者一队,两胜者再辩论。决出最终胜者。(4)比赛规则。实行减分制。每组100分,为了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实行按照辩论结束后不发言同学的个数扣去相应分数,对方提问不回答或答非所问扣1分,教师有在综合评定的基础上给表现突出队加5分的权力,在一班辩论的过程中另外一般观看,并在辩论结束后给表现不好对扣分,有几人举手扣几分。(5)比赛时间根据正常的上课时间90分钟计算,设置为每场20分钟。(6)为了鼓动大家的积极参与性,有言在先,凡是最终获胜一组平时成绩满分。

2、辩论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

(1)搭便车现象。辩论的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学生有搭便车现象,即坐到辩论的队伍中,但是不发言,或是和另外一个没有辩论的班级坐在一起而没有参加辩论,这个现象在第一组有,但由于教师把这个问题考虑在先,没有回答就减分,所以一班的正方因此被减掉8分,二班在辩论的时候这种现象就减少了一些。(2)突出发言现象。在辩论的过程中,有些非常优秀的同学准备的很充分,多次发言,甚至该组的其他同学想发言都被他打断,这种突出表现自己的意识不利于团队的合作意识培养,当然在评分时应该注意到了这一点。(3)双方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时候较多,提出问题发问对方以及回答对方提问的较少,因此,不利于某一个小问题的深入探讨。(4)由于辩论的速度较快,因此教师不能很清除地记载没有回答或答非所问的扣分情况。(5)在答辩完毕时需要另外一班的投票表决时,由于害怕伤害同学感情,不愿行使否决权,或由于同学之间的关系所在投票可能会有失公平。(6)在宣布辩论成绩时,辩输的一组情绪低落,或可能与对方有语言攻击。

四、“辩论赛教学法”的改革及展望

9年前曾经初步尝试了“辩论赛教学法”,也是在《旅行社经营管理》这门课程当中,但由于当时没有做出分组,以及详细的评分标准,所以导致整个课堂也就是几个有准备的同学在一直发言,今年(2014)年,经过改良后的“辩论赛教学法”虽然和以前相比显得优化了一些,但还存在以上几个问题,如何让学生对问题的剖析更深入以及提高更多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更科学的评分标准仍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笔者也曾用该方法让学生辩论“凤凰古城应该免票” /“凤凰古城不应该免票”,不但结合当下的热点问题,而且使旅游经济学理论活学活用,受到较好效果。笔者设想(1)其他课程如旅游文化概论以及饭店管理、景区管理课程中,可以这对焦点问题及热点问题开展类似辩论课程。(2)在同一门课程中适当增加辩论课程比重,可结合笔者之前提到的“作业教学法”,适当降低传统课堂讲授方式。

辩论入门知识篇5

经研究发现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说明他的思维越活跃,那么他在提问和思考中记忆和积累的知识就越多,要想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记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巧妙的创设问题,引发学生主动思索。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适时的提炼出教学重点内容巧妙创设问题,将设置的疑问抛给学生去思考和解决,这有助于学生发挥其创造性思维。例如:七年级思想品德《法律保护我成长》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案例及问题:【案例】浙江绍兴市于2002年6月至8月间展开“春苗”行动,此次行动有关部门类解救童工89名,护送回原籍,这些孩子多来自于贫困偏远的农村,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认为读书没用,不如赚钱养家,因此他们自愿被雇佣做童工,违法用工企业没有认真履行用人审查制度,存在非法用工现象。【问题】既然童工是自愿被雇佣的,有关部门为什么还要解救他们?为什么我国法律规定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是你遇到违法雇佣童工这样的事情,你该怎么办?一连串的问题抛出为学生设置了悬念,学生们竞相对以上问题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同学生的在相互回答和彼此质疑中,一条条本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就这样从这个案例的创设与讨论中提炼出来了。通过课堂创设问题,不仅易于提炼重点知识,更使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探究和互动,自己找到了学习的兴奋点,学习有了乐趣,学生便会更主动自觉地投入学习。实践证明,课堂上的问题创设在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激烈辩论,调节课堂教学氛围

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课堂,它的魅力之处在于通过调节课堂教学氛围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思想品德课知识面广泛、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很容易能引起学生的讨论与互动。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发表自己观点和相互间辩论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辩论赛的形式使自己的观点尽情抒发,通过激烈的辩论引爆学生的求知欲,将课堂教学带入高潮。在辩论前,教师要帮助学生设置有助于突出本节课重点的辩题,并提倡和鼓励学生尽情“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天马行空”,以达到激烈辩论的效果。通过激烈辩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运用知识、组织语言、发挥创造性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主动探索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因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度的设置辩论环节,将课堂教学氛围引入高潮,使学生在高昂的课堂氛围中活跃起来,推动课堂的高效建设。

三、当堂小结,加强课堂教学记忆

辩论入门知识篇6

[关键词]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模式改革;辩论赛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4-0072-02

一 引言

近些年,辩论式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因为文科具有不明确答案的学科特点,便于应用辩论式教学模式,因此辩论式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在文科的教学领域。例如,历史课上以“辛亥革命是否成功了”作为辩题展开讨论,政治课上提出“小悦悦事件折射的是法律的不完善还是还是人性的丑陋”这一辩题等。然而在理科的教学领域,辩论式教学在近些年也已被提出,但多为伪开放性的辩题,即答案仍然唯一确定,而让学生在未了解答案前进行辩论。除此之外,辩论式教学模式在理科教学领域的应用与其在文科教学领域的应用相比,也还是相对少见的,而将辩论赛引入到理科教学当中至今还未见报道。

二 理科教学引入辩论式教学的意义

在我国传统的理科教学模式下,老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固定答案的知识,而学生不需要独立的思考和一定程度的理解,接受的是明确答案的培养,也就是传统的应试教育。传统教育模式实施已久,虽有标准化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在2015年7月的第56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获得了4金2银的好成绩,其实自我国1985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以来,比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位冠亚之列。然而,直至27年后的2012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30年后的2015年才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为何标准化的竞赛成绩如此之好,而创新研究性的诺贝尔奖来的却如此之晚?这样的结果值得我们深思。原因很简单,奥林匹克竞赛是有标准的,有唯一明确的答案,而诺贝尔奖却是开创思考,发散性的。中国人所欠缺的正是创新性和开放性的思维。当今社会需要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择业更是要面临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所以对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同时,加强对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也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而将辩论式教学模式引入理科教学当中就是培养大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方式之一。

三 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数字信号处理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高速发展而迅速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数字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控制工程等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当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强改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主要是研究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课程本身理论性较强,涉及的数学公式推导较多,概念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适当的数学分析处理,把课程的重点放在数学分析、公式推导和案例分析部分,以此来展示这些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便于学生理解复杂的理论和抽象的概念,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但是,这种教学方式由于答案的确定性导致知识系统刚性边界,为培养学生发散创新性思维,故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

1 主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前,老师给出一个开放式课题作为辩题,没有标准答案,学生按照前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以及平时的知识储备做出判断,选择持方。在比赛的前期准备阶段,学生需要完成的是课外的自学过程。整个辩论过程自由而开放,只有在这样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环境下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因此此项活动可以实现对学生发散创新思维的培养,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2 次要辅助作用

辩论赛这种特殊的形式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也可以在许多方面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使学生的思维更具逻辑性,语言表达更具艺术性,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等。同时,通过辩论赛的方式,老师可以间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让学生产生误解的地方,因此将辩论赛引入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可以增进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更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教学成果的方式。

四 实践效果

此次对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电子电气专业正在学习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在老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后,向大家提出了M行学术辩论赛的想法,同学们对此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参与的热情也是格外高涨。本次比赛的辩题为“模拟技术是否会被淘汰?”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持方,其中正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终将被淘汰;反方四人,观点是模拟技术永远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学术辩论赛,所以会在经典辩论赛形式和流程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辩论双方各由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四人组成,组成环节为一辩陈词、双方攻辩、一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观众提问六个环节。

辩论赛有两周的前期准备时间,在此期间,同学们上网搜索了大量与此相关的资料,例如:模拟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优势及缺陷;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应用领域;模拟技术及数字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况,等等,从中摘选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做好充分的准备。

比赛当天,担任评委的为两位研究模拟技术的老师、两位研究数字技术的老师以及一位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老师,辩手双方各4人,主席1人,工作人员3人,观众(在读学生)30余人。比赛进行过程中,双方辩手几乎完全脱离了事先准备好的纸质材料,展现出自己十足的热情和信心,根据自己理解和体会,整理思路,组织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并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最为精彩的当属自由辩论环节了,双方辩手各执己见,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可谓是一方攻守兼备,一方滴水不漏。精彩的自由辩论也将比赛推向了白热化阶段。双方四辩总结陈词后,观众们也参与其中,对刚刚比赛中辩手们的观点及论证提出问题,辩手针对观众的提问予以解答。至此,此次学术辩论赛的辩论部分就告一段落了,评委老师根据双方团队在比赛中的表现(陈词、攻辨、攻辨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回答观众提问)和综合印象(语言风度、团体配合、临场反应)给出团体分,根据辩手的表现(语言表达、整体意识、辩驳能力、美感风度、综合印象)给出辩手个人得分,以此判定获胜团队及各队最佳辩手。最终,正方以他们完善的知识储备以及完美的团队配合获得了辩论赛的胜利。赛后,评委老师们对本场辩论赛以及此次的教学模式改革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也在比赛当中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堂上不曾展现出的专注和热情,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此类活动。

五 学生反馈及改进方向

几位辩手表示,学术辩论赛的举办非常的新颖,具有趣味性和创新性,本身内容复杂难度高的课程,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快速掌握好课程的基本知识,并且带有思考目的性地阅读大量文献资料也帮助自己获取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相关知识。这样的活动可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赛场心态、表达能力和思维组织能力,是一项极佳的思维发散型创新活动。

并且几位同学还认为,如果可以同时开办多场,或将更多同学分配进两队,适当调整比赛架构和流程,可以更好地增进交流和学习,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地得到锻炼。

观众们则表示希望自己也可以得到这样的机会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这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综合几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此次帮助同学们开创发散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模式改革很成功,一方面帮助同学们通过查阅文献并独立思考、赛场上互相反驳找出问题并寻求解决办法的方式,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外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增加对于知识理解的思维广度和思考深度,起到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的作用。另一方面,该活动更可以培养同学们知识以外的个人综合素质,如赛场心态、速想速记、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在汲取了老师及同学们的建议之后,我们将设法用更好的比赛架构和流程及相关规划,争取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多学习并思考相关内容,以达到我们帮助同学们培养发散创新思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春荣. “辩论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

[2]孙爱明. 辩论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0).

[3]唐F岚. 高中英语课堂运用“辩论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6(11).

[4]李o. 历史课堂辩论式学习初探[J].历史教学,2001(4).

[5]殷艳玉. 辩论式教学法理论与实践初探――以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6(2).

[6]许波, 陈晓平, 姬伟, 等.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1).

[7]刘艳.中学生物学辩论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12(2).

辩论入门知识篇7

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大学新的一个学期就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了。这一个学期的纪检工作也已经完满结束。在这个学期,我们谨记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怀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信心,认真地完成了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学院老师的帮助,各班各部门同学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以及本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纪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肯定。

现在就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部门内的交接工作

1. 通过半年的工作参与,各试用委员对部门的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在本学期初,部门进行了换届工作,选出了一批正式委员与新的部长,为部门这个学期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优势条件。

二、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

1. 在开学初,对上学期各班同学绩点和操行分进行统计。

2. 每周收集各班课堂考勤表,统计、整理考勤情况,及时公布考勤情况和通知缺勤的同学补上假条;与各班学委做好沟通工作。

3. 一如既往地做好每天早上的院检和每周一次的校检,期间(第七至八周)对大一的进行了改革,在三饭进行院早检一周。后来收集和整理各班同学对早检制度的意见后,根据民意对我院的早检制度进行了修改。

4. 本学期部门定期组织大一学生到指定的草坪进行常规性草坪劳动,在蝴蝶湖进行了一次义务草坪劳动。提高同学们爱护绿地的积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学们劳动认真积极,活动进展顺利

5. 部门负责了本学期院学生会每一次例会的考勤,工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1.在三月底,我们分别与航海学院、信息学院和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场辩论队友谊赛。我院辩论队在三场友谊赛之后,经过充分的总结,为“海大杯”辩论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部门经过友谊辩论赛之后,不仅增进了与各学院之间的感情,还发现和总结了从筹备活动到举行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举办同类活动提供了经验。

2.在四月中旬,我们举办了“海大杯”辩论赛,我院辩论队不敌寸金学院,无缘往后的比赛。这场辩论赛中,我们与寸金学院共同准备这场比赛,在过程中向他们学习与借鉴了不少经验。

3.在五月中旬,举办了我院第二届主题为“MY IDOL”的英语演讲比赛。这场比赛从准备到举行经过了重重障碍,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比赛。王晓彤赢得了这场比赛的第一名并代表了我院参加了校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优秀奖的成绩。在这场比赛之后,部门内从活动的各个阶段,现场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总结。

4.在五月底,“海大杯”辩论赛落下帷幕不久,我们举办了一场xx风采辩论赛。邀请了众多学院辩论队领队到场作为评委,共同切磋辩论的精粹。这场辩论赛吸取了过去众多辩论赛总结的经验,因此,从筹备到结束都十分顺利的进行。尤其是沟通方面,这场辩论赛,我们部门与辩论队做了十分充分的沟通,因此出现的误解歧义大大减少。

5.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部门举行了政治与行政学院第三节草坪标语牌设计大赛。参与比赛的各个队伍都比较热情,水准较高,令这次比赛的水平获得评委的一致赞同。创新了比赛形式,设置了现场最佳人气奖;专业的评委也选出了令大家信服的获奖作品。

四、协助各兄弟部门工作,服务xx同学

1.协助体育部举行的“师生杯”乒乓球赛和第一届羽毛球赛和班际杯乒乓球赛,在比赛中主要负责记分计时等工作。

2.协助勤工监管部的征文评比活动。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我们将会对过去的全部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完善我们部门日后的工作,为部门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还会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分工的精神;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扬长避短,积极面临新学期的挑战,努力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休息环境!

学生会纪检部下半年工作计划

不知不觉中,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一个学期过去了,新学年新学期即将到来。在总结过本学期的工作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经验与教训。希望在新的一个学期,我们政治与行政学院学纪部能够吸取过去的经验、克服各种困难,继续把学校和学院安排的工作做好,配合各班各部门的工作,继续服务好xx的学生。

在XX-XX学年第一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协助xx团委学生会的工作

1. 迎新工作。在新的学年里,我们即将迎来XX届的新生。他们是我们政治与行政学院最新鲜最充满活力的群体。因此,在下学期初,我们部门将会在学院团委学生会的带领之下,参与迎接新生的工作,并且协助其举办新生见面会。

2. 协助学院第五届“华图杯”模拟大赛。

3. 学生会招新工作。在新学年里,我们将会招揽一批新的同学加入到团委学生会这个大家庭中来。除此之外,还有我院辩论队的招新工作。

二、 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

1. 在开学初,我们会完成10-11第二学期的操行分与绩点统计,进行学年的综合测评工作。

2. 每周按时收集各班课堂考勤表,统计、整理考勤情况,及时公布考勤情况和通知缺勤的同学补上假条;与各班学委做好沟通工作,监督课堂考勤情况。

3. 继续进行每天的院检工作,在过程中仍然会逐渐完善制度上的不足,并且克服各方面的阻力。加强监督工作,认真、公正的进行早检工作。

4. 根据校方安排,做好草坪劳动等工作。认真组织好我院的同学参加草坪劳动。在过程中,希望可以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并争取在评比中获得好的成绩。除此之外,我们也会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进行至少一次义务草坪劳动。

5. 部门仍会负责本学期院学生会每一次例会的考勤,在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三、继续开展各项学术活动,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1. 在十月初计划举行“新生杯”班际辩论赛。在迎新活动与学生会第一轮面试之后,我们会着手准备新一届“新生杯”班际辩论赛。一方面有利于班级之间的认识与交流,另一方面也为辩论队招新打下基础。

2. 辩论队招新工作。在举办过11届班际辩论赛之后,辩论队的招新工作就会进行。有了之前班际辩论赛的活动准备,相信辩论队可以选出优秀的辩手,为辩论队注入新鲜的元素。

3. 举行我院中文演讲比赛。这次演讲比赛,一方面是为了给我院学生一个展现才能,提高自身演讲才能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为了选出优秀的选手代表我院参加校级中文演讲比赛。

4. 在十二月,会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即将参加cet-4考试的同学举办一场模拟四级考试。为他们提供一个模拟考试的环境。

四、协助各兄弟部门工作,服务xx同学

辩论入门知识篇8

一、研究方法、对象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法,即选择某届毕业生,按照预定的答辩程序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随后进行毕业答辩成效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二)研究对象 

在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毕业生中选择人力资源管理专业42人、林业技术专业51人、园林工程专业55人、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57人,共205人,占两校当年毕业生人数3680人的5.57%。学生在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后进行答辩。 

(三)研究内容 

1.答辩准备。包括校方准备和答辩者准备。 

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审定答辩者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由各系部组织。其一,答辩者资格审查。主要审查答辩者学分是否达到毕业答辩要求;是否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有处分者是否已撤销;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形式审查,是否达到答辩要求;确定、公布答辩者名单。其二,组织成立各专业答辩委员会。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成员一般由3~5名教师组成,其中组长1人,由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或专家担任;成员2~4名,由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要求秘书提前1周将答辩者论文(设计)送达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成员对答辩者论文(设计)内容进行审阅,并拟定答辩时提问的1~2个问题。其三,拟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标准。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答辩成绩两部分,按照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性,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以及答辩时陈述、回答问题语言流畅性、科学性、准确性等评定成绩。其四,布置答辩现场。落实答辩的时间、地点,安排好答辩会场。 

答辩者准备主要包括知识性准备和事务性准备两方面。其一,知识性准备。主要是指为通过论文(设计)答辩就论文(设计)涉及的相关知识的准备。了解和掌握与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相关联的知识和材料,弄清文中哪些观点是继承或借鉴了他人的研究成果,哪些是作者的创新观点和方法,了解和掌握答辩的要领和艺术。重点是对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科学依据、基本原理、新颖之处、存在问题、可能的提问问题等进行梳理和准备。其二,事务性准备。主要是制作答辩陈述的PPT,陈述时间控制演练、回答问题演练等。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是报告陈述。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会上,毕业论文(设计)作者需要进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性汇报或陈述。用PPT进行陈述,陈述时间一般为5~8分钟。通过报告陈述,答辩教师了解作者对所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的思考过程,并考察作者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答辩报告陈述内容一般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创新之处、存在问题与继续研究的方向。要求在规定时间内陈述内容清楚、完整。 

二是质询。报告陈述完毕,答辩教师即开始对毕业论文(设计)作者进行质询,通常从三方面进行:首先,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质询,以考查答辩者对所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其次,针对毕业论文(设计)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进行质询,要求结合实际或专业知识技能进行讲(论)述,以考查答辩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再次,就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提出质询,考查答辩者对所学专业发展前景、热点问题的了解情况及专业发展潜在能力。 

三是现场答辩。答辩者针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辩。可以待质询者将问题全部说完后进行答辩,也可提出一个问题答辩一个问题。答辩者要注意如下几点:首先,必须注意答辩的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其次,对质询者提出的问题,可分三种情况处理:能明确回答的,要紧扣主题,言简意赅地回答;自己不知道的,要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诚恳,承认自己的不足,切忌不懂装懂,信口雌黄;对质询者误解的问题要进行阐述、辩解,坚持真理,维护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敢于阐发独到的新观点。再次,在答辩过程中尽量多地使用第一人称,以答为主,辩为辅,并可适当穿插图表等媒介,助以体态语辅助说明问题,如用目光与听众进行心灵的交流,力求深刻生动。把握答辩时间,以提高答辩成绩。 

3.答辩调查。设计一份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以了解教学成效。可设计8个问题,如表1所示。 

表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成效调查表 

项目 选择(请在选择项上打√)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积累知识的过程? A.是 B.不是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 C.没有提高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大增强 B.一般 C.没有增强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大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二、结果与分析 

笔者对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3届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林业技术专业、园林工程专业、木材加工技术(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的205名参加毕业论文(设计)参加答辩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答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发放调查表205份,回收205份,有效卷205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调查结果统计表 

调查项目 选A 选B 选C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人数(人) 比例(%) 

1.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重要吗? 

A.很重要 B.重要 C.不重要 188 91.71 17 8.29 

2.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 

A.是 B.不是 205 100 

3.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写作能力? 

A. 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90 43.90 101 49.27 12 5.85 

4.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 

A.大提高 B.一般提高 C.没有提高 190 92.68 15 7.32 

5.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增强了答辩者的自信心? 

A. 增强 B.一般增强 C.没有增强 56 27.32 70 34.12 79 38.54 

6.毕业论文(设计)专题讲座对你答辩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是否有帮助? 

A.非常有帮助 B.有帮助 C.没有帮助 23 11.22 182 88.78 

7.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向他人学习的好机会? 

A.是 B.不是 205 100 

8.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是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机会? 

A. 重要 B.一般重要 C.不重要 45 21.95 87 42.44 71 34.63 

从表2可以看出:其一,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在大学学习阶段很重要和重要的分别为91.71%和8.29%,表明高职高专的学生普遍认可、接受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这一教学方式,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认为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大学阶段很重要的学习方式。其二,所有学生都能正确地认识到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一个收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过程,也是学习知识、增长才干的很好方式。答辩者通过答辩前的积极准备、陈述和答辩,对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知识不仅熟知而且要熟记,所以这种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过程。此外,在答辩过程中,质询、答辩双方就某些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答辩者又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其三,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提高了答辩者的表达能力。首先提高了毕业论文(设计)的修改能力、毕业论文(设计)陈述报告的写作能力,即文字表达能力;其次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经过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学生的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从写作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92%,从表达能力看,大提高和一般提高的有100%。其四,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可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通过答辩,约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答辩成功是对自信心的正强化,但更重要的是为了答辩成功,必须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把答辩作为学习的动力,学到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强自信心。答辩是答辩者展示其勇气、风度、才能、智慧和口才的过程。答辩场面学生从未经历过,因此需要勇气;答辩会上要进行答辩报告陈述并进行答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除了需要勇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才能、风度、智慧和口才。其五,答辩是答辩者向质询者(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学习的好机会。质询者多为学识水平较高的教师和专家,所提问题通常是论文(设计)中涉及的学科范围内重要的基本问题,而答辩者又未能阐述清楚、分析详尽的问题,也就是论文(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和答辩者没有认识到的不足之处。通过提问和指点,答辩者可以了解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研究时参考。总之,答辩会上提出的问题,不论答辩者是否能当场作出正确、科学的回答,对答辩者都是一次很好的帮助和指导。其六,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答辩者学习、锻炼辩才的一次良机。64%以上的学生认可了这一观点。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能言善辩是竞争中重要才干,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就是学生学习、提高辩论技巧和辩论艺术的重要过程。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