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老人日常护理8篇

时间:2023-07-04 09:27:34

老人日常护理

老人日常护理篇1

以支持老年人自立为理念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日本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和措施,特别是2000年开始实施的护理保险制度,改变了过多依赖政府的传统,通过政府、社会保险和个人共同承担费用,将护理制度从社会福利制度转变为社会保险制度。

该制度规定年满40岁的公民必须加入并缴纳护理保险费,以解决年老后的看护问题。

参保对象分为第一号参保人与第二号参保人,第一号参保人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二号参保人为40~65岁者。享受护理保险服务须等到65岁以后。但对于不满65岁且加入护理保险的中老年人,如患有早期痴呆、脑血管疾患、肌肉萎缩性硬化症等15种疾病,可享受护理保险服务。

当参保人希望得到社会护理时,首先要向所在市町村提出书面申请,在主治医生意见的基础上,调查员会前往参保人家中了解健康状况,然后将调查结果提交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30个工作日内判定意见和护理等级会以书面形式通过市町村转告申请人。在得到认定之后,会有护理援助专业人员根据老人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对不同认定级别的参保人提供不同的服务。对认定有护理必要的参保人,以护理保险给付的形式服务,接受服务的老年人只需负担1成,而另外9成由保险负担。

几种护理服务类型

目前,日本对老年人有以下几种护理服务类型。

一是上门护理,也有人称作“访问护理”。着重针对那些医疗护理需求量相对较少、主要需要身体护理的老人。由相关福利提供机构派出家庭护理员上门为老人提供洗浴、如厕、进食等日常生活方面的基本护理服务。如果老人家中无洗浴设施,流动的沐浴车会上门为家中的老人提供入浴服务。其他的一些项目还包括配餐及提供饮食服务,协助更衣,帮助从事打扫居室、洗涤以及购物等家务。

二是日间照护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主要针对65岁以上行动不便、具有某种身体障碍或者精神障碍、难以进行日常生活的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多建在市民生活区,配备可升降轮椅的汽车,早上将老人从家中接来,接受日常的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及护理预防服务,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康复训练,傍晚再送回去。

富山县一家日间照护中心开创了一种将老年人、残障人士、自闭症儿童和残障儿童等各种需要帮助的群体在一个空间进行服务的模式。老人们白天来机构里聊天、看电视,接受洗澡、剪指甲、按摩等护理,天气好的时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出去散步、晒太阳。一些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还会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劳作。这家日间照护中心因为有孩子的加入而避免了全都是老人的沉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心情愉快,孩子也能受到老年人的关照。这种洋溢着家庭般轻松、和谐氛围的日间照护中心模式正在日本被推广。

三是短期入住型机构,以三个月为限,指老人家庭因紧急事件或出去旅游度假,而在短期内无法照顾的老人,可以暂时将老人托付给能够提供短期护理服务的养老机构。同时,老人的家庭成员也能有一段休息和放松心情的时间。

四是长期入住的养老护理机构,包括特别养护老人院、老人康复医院、养护老年公寓、老年痴呆症患者共同生活护理设施等。其对象为一些因常年体弱生病而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家人又不能长期进行照顾的老人。为老人提供3个月以上的日常生活起居、心理健康辅导、日常生活护理等多方面的服务。笔者参观了几家养护老年公寓,居住者都是患痴呆症的老年人。为了让老人记住自己的房间,门上画了各种颜色的花,房间的名字就是以花的名字命名的。客厅、厨房、餐厅的墙壁涂有不同的颜色,非常活泼。

在熟悉的社区里接受护理

近年来,一种将居家、社区与机构养老结合在一起的社区小规模多功能养老设施受到民众的欢迎,即将上门护理、日间照护与短期入住设施的“短托”组合和一起,大都建在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圈内,有些是由普通民宅改造而成。

日本的养老护理机构,有的是市场化运营,也有的是政府委托运营。一般来讲,企业性质的机构收费较高。目前,社会福利法人运营的养老护理机构占据相当比例。一些条件好、收费合理、服务上乘的机构也是一床难求。

目前,从事护理工作的以中年女性为主,一些养老护理机构的创立者、机构负责人都是女性。她们中大多数以前曾在医疗机构或福利机构从事过护理相关的工作,或是在家中有过护理老年人的经验。像“互助佐贺”的创始人西田京子曾从事志愿者活动20多年,参与过对智障者的支援活动,在她50岁那年,认识到现行福利制度存在诸多问题,于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社会福利。在“福利不仅仅是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事,还关系到社会每个人”的想法下开始创业。“大家来此集合吧”的负责人佳代子也曾有多年的福利工作经验。她在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时,感受到民众对护理的印象大都是冷漠、阴暗、病痛、悲伤、无奈,她也时常听到一些老人感叹“希望能死在自己家的榻榻米上”。于是她立志要开办一家有笑声的、明亮的、温暖的养老护理机构。这一养老机构20多年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她一步步的追梦之路。

在参观访问日本护理机构时,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些深爱养老事业的经营者。他们有着明确的护理理念,并将自己的想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使机构护理越来越人性化。他们在服务上精益求精。有一家护理机构为了让机构内空气保持清新,除了开窗换气外,规定老人换下的尿不湿、排泄物要放置在朝向院子的门外的垃圾桶并及时清理走,不允许通过室内或走廊。

老人日常护理篇2

早在1963年,日本就制定了《老人福祉法》,阐明了老年人享有的福利,规定要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福利。此后,日本在1982年制定了《老人保健法》,在1997年出台了《护理保险法》。多年来,日本建立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包括可以利用“护理保险”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和“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以及民间运营的“收费老人院”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等各不相同。

“收费老人院”是提供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服务、机能训练和开展集体文娱活动的民间养老设施,需要终身护理的老人和健康老人都可以入住。入住“收费老人院”要支付一次性的赞助费,大部分从数百万日元(100日元约合6.3元人民币)到数千万日元不等,有些甚至达到1亿日元以上。

对一个人生活感到不安或者需要护理的老年人,也可以选择入住“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这种设施可以利用“护理保险”,对于面积、设施、无障碍结构等都有明确标准,有护理师和护工常驻,提供24小时巡回访问服务。

与“收费老人院”不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要签署租赁合同,不用缴纳入住时的赞助费,但是需要缴纳押金和礼金。护理程度较低的老人多选择这种老年人住宅。

此外,还有以所在地的市町村居民为服务对象的“集体住宅”,供患有认知症的老年人结成5至9人的小组共同生活。这种住宅既有自己独居的空间,也有集体活动的空间,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入住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承担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工作,最大特征是能够享受家庭团圆般的乐趣,收费也比“收费老人院”要便宜。

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因没有亲属、或者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而难以与家人一起生活,尽管不需要护理,但是身体功能下降,独立生活有困难,还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补贴,以较低价格入住“低收费老人之家”。

“特别养护老人院”则是社会福利法人和地方政府等运营的公立的老年人居住设施,以日常生活护理、机能训练、娱乐等为主,与“收费老人院”相比费用很低,但只有需护理程度较高时才能入住。出于经济原因难以在家里护理的老人可以优先入住,但很多设施常常有两三百位老人排队等待。

如果有就医住院的老人在病情稳定后对出院回家感到不安,可以利用“护理老人保健设施”,这也是适用“护理保险”的设施之一,发挥了医院和家之间的过渡作用。与“特别养护老人院”相比,这里的医疗护理更加充分,有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士。

老人由于遭受虐待、身心存在障碍以及经济原因,无法在家养老时,可以向市町村申请入住“养护老人院”。与“特别养护老人院”不同,这里不能利用“护理保险”,要向市町村政府申请才能入住,一般给老人提供3个月至6个月的庇护。

老人日常护理篇3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3(c)-079-0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疾病谱的转变,老年病人在病人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患慢性病及同时患有几种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高。据统计,85%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一种慢性病,50%的老年人患两种或更多种慢性病[1],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较正常人群也更严重,不仅持续时间长,解决起来也较困难。作者通过对临床收治的老年人的观察和了解,对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主要心理问题

1.1 孤独

老年人因身体日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着生理和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减低。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常是因为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而产生,特别是老年丧偶。同时,寂寞的程度因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形态是否和谐幸福而不一。

1.2 抑郁

老年人中最多见的情绪障碍和心理失调是易焦虑和抑郁。随着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严重时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因慢性疾病的侵扰及死亡的威胁,产生恐惧、抑郁心理;同时他们社会交往减少,住院后子女不在身边或忙于生活工作不能经常探望,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造成心情忧郁苦闷,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3 健忘

老年人由于增龄衰老,引起智力水平逐渐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因此老年患者经常忘记服药及医嘱。由于老年人近期记忆衰退明显,故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的往事,留恋过去,对新鲜事物却不感兴趣,难以接受。

2 心理护理

2.1 孤独的护理

2.1.1 维持与社会的接触老年患者由于退休、疾病退出社会,社会疏远老人,使他们产生孤独心理,所以当老年人住院时,护士应给予特别的关心并经常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帮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例如,介绍同病室的其他患者相互认识,一起谈话、娱乐和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他们就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1.2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将越幸福。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适应。当老年人住院时,医护工作者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医风,诚挚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疏导、解释、安慰和暗示,更应与其家庭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人密切配合,多关心、探望老人,做好安慰开导工作。必要时尽可能允许家属子女陪护、医护人员特护,保持患者心胸开阔,乐观向上,减少孤独心理。

2.2 抑郁的护理

2.2.1 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的不同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

2.2.2 帮助老年患者调整情绪。护理人员对老年患者应给予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精神刺激。除了用语言交流外,还应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例如:搀扶老人走路,轻抚老人,帮助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等,有助于同老年人的交流,调整抑郁情绪。

2.2.3 帮助老年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护理人员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可以使老年患者增加信心。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与康复锻炼等情况,帮助老人正确认识疾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2.2.4 鼓励老年患者积极参加活动。由于机体衰老,老年人的活动减少,尤其在患病后更加明显,因此,护士应考虑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人参加适当的活动,例如,下棋、听音乐、唱歌、打太极拳、练气功、自我按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整,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看到自身的价值。

2.2.5 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经常指导老年患者保持开朗、平静、乐观的情绪,培养其生活情趣,教给老人调节生活的方法,如情绪宣泄、转移话题、幽默、知足常乐等心理调适,使老人摆脱抑郁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保持乐观、开朗、健康的心境。

2.2.6 做好躯体疾病的护理。

2.2.7 确保安全,重点护理有消极言行的老人,以防意外。

2.3 健忘的护理

2.3.1 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易健忘,因此应指导患者有规律地安放日常生活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制定日常安排,以便于老人加深记忆。例如,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活动。

2.3.2 加强健康教育及护理护士应教育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要过分担心。同时,应提醒患者,减少因健忘所带来的麻烦和影响。例如在服药时间,帮助患者取好所需药物的剂量,让患者按时服药,以保证治疗。患者出院回家时,一方面将有关注意事项告诉患者家属,另一方面可写好一份详细的出院指导交给患者或患者家属,以保证患者出院后护理工作的延续。

2.3.3 加强健脑锻炼健忘虽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但老人们仍不应放弃健脑锻炼,护士应教育和鼓励老年患者经常做加强记忆的思维活动锻炼,如背诵诗词、英文单词,学习计算机、经常下棋等。

[参考资料]

老人日常护理篇4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满意度

脑梗死也被称为脑血栓,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人数也越来越多[1]。优质护理服务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增强基础护理效果,并显著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有研究指出[2-3],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江西抚州第五医院2014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组与优质护理组,每组46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28例,女18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5.8±9.2)岁,病程1.6h-2年,平均病程(1.7±1.4)年;优质护理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7.2±9.1)岁,病程1.7h-3年,平均病程(1.9±1.5)年;排除伴有意识障碍、瘫痪肢体肌力达到Ⅳ级以上的患者。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指标对比,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常规护理组46例常规护理组患者均应用老年病科神经专科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

1.2.2优质护理组46例优质护理组患者主要实施优质护理,主要在病房环境、患者心理、康复训练、健康宣教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方面实施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病房环境护理。为老年梗塞患者建立温馨、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适宜控制病房内的温度、湿度、光线等适宜性,确保通风条件良好;保持地面平坦,无障碍物,避免患者出现跌倒、摔伤等意外,有序、合理的摆放病房内物品;为患者播放其喜欢的音乐,进而有效放松身心,提高患者舒适度;给患者建立良好、舒适的环境,有利于使患者和患者家属保持舒畅、愉悦的心情,更加积极的接受治疗,进而大大降低并发症率与复发率。

(2)心理护理。由于脑梗死疾病具有发病急的特点,患者机体器官功能会逐渐减退,逐渐出现言语、吞咽功能、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等;医院内,直接与患者接触的人员为护理人员,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大多数患者不同程度伴有悲观、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和患者加强沟通、交流,嘱咐患者家属常常鼓励、陪伴患者,提高患者治疗自信心和信任度。

(3)康复训练。主要指导患者进行被动锻炼和主动锻炼。其中,被动锻炼:如患者卧床不起,为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患者家属要按摩患者瘫痪肢体,指导患者对大、小关节进行弯伸手指、屈肘、屈伸膝等功能锻炼;主动锻炼:如患者活动能力较强,护理人员则可协助患者坐到凳椅上,协助其进行扶物站立、伸膝、提腿等动作;如脑梗死患者能够自立行走,则要逐渐加大运动量,加强锻炼,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快速恢复。

(4)健康宣教。采取应用科普手册、录像或者电视等形式,对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知识,这样一方面能够巩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积极性,积极配合治疗;另外,加大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脑梗死疾病知识的宣传,可采取发放科普手册、录像以及电视等形式,巩固患者对该疾病的认知,提高治疗积极性;患者出院后,可应用打电话、短信或者上门等随访形式,监督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并规范其生活习惯,促进疾病快速恢复。

(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主要包括洗脸、穿衣、进食、排便、洗澡以及家务劳动等。其中,洗脸:洗脸时用键侧手进行洗脸、漱口、梳头等,此后可逐渐转为应用患侧手协助键侧手;穿衣:患者衣服以宽大柔软、样式简单的为主,穿衣服时,按照先患侧、后键侧的顺序;脱衣服时按照先键侧、后患侧的顺序;进食:早期应用喂食法,此后逐渐训练为自行进食,患者康复后,饮食逐渐以半流质饮食转变为正常饮食;排便:起初主要指导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尽量鼓励患者自行排便,如患者伴有便秘、尿潴留或者大小便失禁等现象,则护理人员严格遵循医嘱处理;洗澡:可应用盆浴或者淋浴的方式,注意合理控制洗澡时间,不宜过长,起初患者家属要协助患者洗澡,此后,即可指导患者自主洗浴;在保证患者能够自理生活后,家属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轻松的家务劳动。

1.3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其中,运用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应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评定分值越高,那么表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恢复就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前提下,老年慢性疾病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老年性脑梗死属于其中一种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5-6]。为有效提高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在实施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还要对其实施全面性优质护理服务[7-8]。本组研究中,对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表明,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显著增强患者的运功功能恢复,并有效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水平。综上所述,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功功能的恢复,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苗红侠.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中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5,1(12):82.

[2]苏欣.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10(3):435-436.

[3]杨琳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3.

[4]林阿荣,何丽蓉.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5):161.

[5]杨丽梅,吴红恩.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农村卫生,2014,10(zz):244.

[6]陈桂华,刘惠茹,付小芹,等.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91-192.

[7]成巧梅,宋葆云,李玮.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老人日常护理篇5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居家养老服务;护理保险制度;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458(2013)04-0060-07

日韩两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事业。在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不断弱化,而单纯的机构养老由于运行成本高等因素难以满足不同老年群体多方面的养老需求的情况之下,日韩两国大力发展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

一、日韩两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社会背景

日韩两国随着人口老龄化,老龄人口迅猛增加,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激增。目前,在两国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服务非常受欢迎。居家养老服务带有综合的养老服务功能,它向社区老年人提供日托、就餐、洗衣、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学习等各种服务,同时对行动不便和有特殊需求的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日韩两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背景呈现出相同的特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 养老护理服务趋长期化、多样化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人口发展的一般趋势。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进程最快、老龄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1970年日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2年版的《高龄社会白皮书》显示,截至2011年10月1日,日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975万人,占总人口的23.3%①,继续居世界首位。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的推测,2055年,日本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40.5%②。与此同时,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口数量也不断增加。根据2010年的调查,在日本接受护理的人当中,65岁及以上的人占96.6%,其中70%是老年女性。这与女性的寿命比男性寿命长有着密切的关系③。由于老年空巢家庭的增多和女性就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家庭难以承受对老年人的养老护理负担。

韩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人口转变的国家。2000年韩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2%,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韩国比日本晚3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则快于日本。2010年韩国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为11%,并且其高龄化不断加速。2005年,韩国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率为1.4%,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1.3%;而到2050年其比率将增加到14.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9.4%①。与此同时,需要护理的老年人数量也不断增加。2003年患有老年痴呆、中风的长期患者大约有83万人,2010年增加到110万人,预计2020年将增加为158万人。70%的老年人需要各种形式的养老护理服务②。

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平均寿命也得到延长。日本是世界最大的长寿国。2007年,日本男性的平均寿命为79.19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5.99岁,预计到2055年,男性的平均寿命为83.67岁,女性的平均寿命为90.34岁。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接受护理的时间也在延长。据厚生科学审议会的报告,日本男性接受护理的平均时间为9.22年,女性为12.77年,对老年人的护理逐渐成为10年以上的持久战。1970年韩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58.7岁、女性为65.6岁,2009年已分别增加到77岁和83岁,超过了OECD的平均值③。

平均寿命的延长,尤其是85岁以上超老龄人口的增加,使得老年人需要护理的期限也不断延长,对以疗养为主的医疗服务、社会服务等的需求也将急剧增加。

2. 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功能的弱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养老功能急剧弱化,而且机构养老发展不足,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女性就业者激增,使家庭的扶养功能进一步降低,使得一向依赖儿媳妇、女儿照顾老年人的传统逐渐动摇,对老年人的护理不得不求助于社会福利机构。老年人与孩子同住的家庭减少,单身老年人及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的家庭增加。并且失业率的激增也严重影响到年轻人的经济收入,贫困阶层增加。日本的失业人口数量从2008年10月的255万人增加到2009年9月的363万人,失业率达到了5.5%④。而社会护理机构的欠缺使许多老年患者在结束治疗后仍长期住在医院,导致老年医疗费剧增。日本政府为了有效利用有限的护理费用,尽量抑制资金投入相对大的设施养老服务,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韩国家庭与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比例不断下降。随着女性参与工作人数和工作机会的增加,她们越来越不能也不愿意在家庭中充当业余老年护工这一传统角色。机构养老设施,一方面存在数量有限、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另一方面,每月150~250万韩元的高额费用,普通的公司职员很难承担。国家对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福利服务设施未能及时摆脱陈旧简陋的局面。养老院和养老床位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

3. 社会保障制度上的欠缺

人口结构高龄化、长寿化导致医疗费用的高涨。日本的医疗赤字由来已久,除了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患病率高、治疗时间长等因素之外,日本的医疗保险制度也存在很多问题。日本自1973年根据《老年福利法》开始推行老人医疗免费制度。政府推行该政策目的是让老年人在晚年得到良好的待遇,但却助长了老年人经常光顾医院、出现了医院的大部分床位被老年人占用的情况(60%以上为老人病床)[1]147。制度的设计偏重于医疗,而忽视预防、保健,出现了严重财政问题。许多老年人以入住医院代替入住养老院,带来了社会性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982年日本政府实施了《老人保健法》,提出了40岁保健、70岁医疗的原则。该保健法主要强调老人疾病的预防保健应从中年开始,并且规定凡年满40岁以上的国民都可免费享受疾病的预防诊断、检查、保健治疗等体检服务,使疾病早发现、早治疗。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以医疗为主,规定7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支付必要的医疗费用之外,原则上享受免费医疗,实现了医疗和保健的相对分割。但是,70岁以上老年人看病,无论实际花费多少,个人每次只交530日元,而且在一个月内如果缴纳过4次,之后无论看几次病都可以免费[1]147。仅此一项,国家就需要支付大量的医疗费用。

韩国在严峻的老龄化面前非常重视老龄立法工作。韩国1981年就颁布了《老年福利法》,1988年颁布了《国民养老金法》,并在1995年和1999年分别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纳入保险对象,实现了国民年金制。国民年金属于韩国基础层次的公共养老金。韩国相关法律规定18~60岁的韩国公民必须参加国民年金体系。2005年制定了《老年社会基本法》,成为21世纪韩国应对老龄社会的一个根本大法。但是,韩国的医疗保险对老年人没有特殊的优惠措施。

老年人医药费用的不断上升也促使韩国政府实行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2009年,65岁以上老年人所使用的医药费占全体医药费的30.5%。而1999年这一比例仅为17.0%,10年间增长了13.5%①。韩国医疗费用的高涨很严重。而且公共医保包括医院提供的服务,却不包括长期护理机构的服务,因此韩国老人经常病愈后还要想方设法住在医院,由此所致的医疗费用的上涨问题日趋严重。

可以看出,日韩两国在人口老龄化加剧、家庭养老功能和机构养老功能减弱的情况下,才积极推行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与公共机构养老相比,在保障资金相同的情况下,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相对更高一些。居家养老对保持代际交换和代际互助,以及保持家庭稳定和谐与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护理保险支持下的日韩居家养老服务

日韩两国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老年福利支出多、社会负担加重以及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经济情况存在差异等诸多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为了促进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发展,积极采取有关对策。两国分别在2000年4月和2008年7月实施了老年护理保险制度,以此建立和完善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

1. 日韩《护理保险制度》及居家养老服务

日本于2000年4月1日起实施以1997年《护理保险法》为基础的《护理保险制度》,这是在世界上首推的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成为养老、医疗、失业等传统保险制度之外的一项专门应对超老龄社会的一大举措。韩国借鉴日本的经验,于2007年4月通过了《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该法于2008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韩国的养老模式将实现由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的转变。韩国成为继日本、新加坡之后,通过立法形式引进长期护理制度的第三个亚洲国家。

日本的护理保险是以市町村为主进行运作、全社会共同承担与互助的保险制度。“脱离医院,让老人回归社区,回归家庭”是这项保险的目的[2]。该制度规定,凡年满40周岁以上的国民均须参加护理保险,其中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对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国民每年缴纳一定的保险金额就可以在65岁以后享受这项保险提供的服务,卧床不起无法自理或者患有痴呆的老年人可以在家接受护理。目前,以护理保险制度为支柱的居家养老支援中心等机构已经遍布日本全国各地,这意味着日本城乡社会养老保险从机会均等向结果均等的过渡。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实行10年来,惠及人群非常大,护理业市场迅速扩张。2000年,其市场规模大约为3.7万亿日元,2010年增加至7.5万亿日元②。接受护理保险服务的人也从2000年4月的149万人增加至2010年4月的403万人③,2012年已达到500万人,其中97%的受护理人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年龄82.5岁④。《护理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

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所需费用由税金和保险金两部分组成,各占一半。其中税金由国家、都道府县、市町村等三级政府按比例支付,保险金由政府固定财政基金和个人从养老金或额外缴付的保险金支付⑤。使用者负担其护理服务总费用的10%,剩余部分由公费和保险费各负担50%。日本《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的服务按两个系列进行,一个是对居家老人的服务;另一个是对养老院老人的服务。居家服务指的是加入保险的老年人大部分时间可以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各种服务。这一制度实施的目的之一,就是减轻家庭负担,强化家庭关系,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和精神上的服务。能够提高福利和医疗是日本护理保险的主要特征。

老年人需要《护理保险制度》提供的服务时,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及需要,向有关部门申请相关服务。市町村接到被保险者申请后,派调查人员上门对其进行全国统一的护理认定调查。调查涉及直接生活护理、间接生活护理、问题行为、机能训练相关行为、医疗相关行为等5个领域的79个项目[3]。护理认定审查委员会根据调查结果和主治医生诊断意见判定护理等级。具体费用根据护理保险的规定,按护理程度的7个等级所规定的保险金额支付。护理认定的标准全国统一,而且是客观执行。

韩国启动讨论护理保险之际,与2000年日本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时有着类似的社会背景。其实,韩国从1999年已经开始议论护理保险制度问题,此时韩国的老龄化比率为6.8%。而日本开始议论护理保险制度是老龄化比率已达到14%的1994年①。韩国是老龄化率相对低的时候已经开始议论护理保险制度的问题。韩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较短,老年福利制度尚未成熟,政府希望通过建立护理保险制度来解决老年护理所需的资金,推进护理服务体系建设,这也是韩国在老龄化程度较低阶段强力推行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原因。

韩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主要采用长期护理保险与国民医疗保险相捆绑的形式,即国民医疗保险的投保人自然是长期护理保险的投保人。按照法规,韩国的全体国民都必须参加健康保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老人长期护理保险,但是未满65岁的人只有患有老年性疾病的时候才能得到护理服务。目的在于让更多人享受护理保险服务。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财政的来源主要包括保险金(60%)、国家和自治体(20%)、自负(20%)等。在养老护理保障制度上,韩国设立强制性公共养老保障计划,强调养老护理保险的社会属性和公平原则,建立社会安全网,以此缓解老年人的贫困问题。

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认定程序与日本相似。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由市町村掌管,而韩国的地方自治还未成熟,所以由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负责。被保险人向国民健康保险公团提出申请,具备社会福利师或者护理师资格证的公团人员对其需要护理的情况进行调查。当需要接受长期护理服务时,先向保险机构提出赔付申请,公团工作人员直接访问每户家庭,对身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对被保险人是否处于需要长期护理状态及需要何种护理进行认定,并按照实际调查情况写出“调查结果报告书”。得到国民健康保险公团认定后,最终选择权在于使用者本人或家庭成员。韩国不像日本那样完全依赖制度,而是优先考虑减轻家庭护理负担或支援居家养老。

韩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虽然实现了老年人护理从家庭向社会的转移,74.8%的人表示满意②,但一些低收入家庭仍难以负担个人所承担的金额。一些独居老人因身体原因很难自己去进行等级认定手续,容易错过接受护理的机会。韩国的护理保险制度仍在不断地完善和调整之中。

总之,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和韩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是一种靠全社会的力量去分担老人养老护理重任的制度,在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覆盖面高,给付对象范围广,国家的财政负担相对较高;而韩国护理保险制度主要表现为参保对象扩大到全体国民,给付对象限定在65岁以上并且护理等级在中度以上的人。这与日本相比,国家财政负担和个人缴费水平相对较低。但是,韩国是后发展该制度,也具有一些优势。韩国通过吸收其他发达国家社会养老保障改革的成功经验,并借鉴其教训,避免了养老金制度改革陷入泥沼的情况。

比起日本,韩国政府干预养老护理问题的力度更大。日本的护理保险制度是基层自治体的市町村来运营,而韩国首先是保健福利部为中心,中央政府强有力的影响之下,由国民健康保险公团来运营。护理保险金额是根据“老人长期疗养委员会”的审议,并作为“总统令”而规定。韩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比日本晚30年,护理保险制度在护理问题还未成为社会问题时就已开始议论,具有很大的前瞻性,属于未雨绸缪。

2. 日韩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

日韩两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心理慰藉等方面的内容,其种类比较多。日韩又积极培养养老护理人才,保障对老年人的养老服务。

日本的护理给付分为预防给付和护理给付。护理服务的种类为居家养老服务和设施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种类多,比较细致。其服务种类大致有:上门护理(家庭服务员)、上门洗浴护理、上门帮助康复训练、日托护理、居家疗养指导、短期入住生活护理、痴呆老人生活护理以及福利用具的租借和住宅改建等13种服务。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过程中,日本非常重视发挥社区的作用。2006年,日本建立了“社区贴紧型服务”,即夜间应对型上门护理、痴呆症应对型日托护理、小规模多功能型居家护理等6种立足于社区的服务。主要打造“30分钟养老护理社区”,即在距离大概30分钟车程为半径的社区内,建设配备小型养老护理服务设施的新型服务社区,推行小规模多功能型自家养老护理和上门护理服务。如果调查发现某个地区有许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日本便在该地区建一个针对老年痴呆症的社区服务体系。

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不仅重视生活照顾,同时重视心理呵护。一些城市的“老龄福利课”为了排解老年人的寂寞,设立了“友爱访问员派遣制度”。友爱访问员一般都是社区内的志愿者,每人平均负责一位老年人,每周去老年人家里三次。而这些志愿访问员本人平均年龄往往超过了70岁,而受访者大都是80岁左右的老年人[4]。这种让健康老人与比自己年长的老人交流的方式,给他们带去心理上的安慰,也使高龄者的友爱访问员们体会到了自身的价值。日本的居家养老服务的心理呵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防日益严重的老年人“孤独死”现象。

日本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一方面扮演福利资金主要供给者的角色,另一方面扮演规制与监督者的角色。日本政府不断地修订各种有关居家养老的制度。2011年3月,内阁会议通过了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内阁面向2012年的护理保险制度改革提出的《护理保险法》修改案①。主要是为了给居家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抑制保险费的增加,各级政府全面启动24小时居家访问的新服务。该项服务的对象是需要重度护理的居家老人,服务内容有护士和护理员定期巡回访问、夜间紧急时的通报等。另外,按照旧的《护理保险法》规定,“引痰”和“外管营养摄取”属于医疗行为,只有医师和护士可以从事这个行为。但新修正的《护理保险法》指出只要护理员接受研修,就可以实施操作。

韩国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由于受传统孝道的影响,韩国人普遍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在养老设施养老终身。为了鼓励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居家养老服务”,帮助家庭减轻养老负担,韩国政府于1992年制定了优惠税制政策。比如,抚养老人5年以上的三代同居家庭,减少财产继承税;对抚养65岁以上老年人的纳税者,减少其所得税。韩国政府又从2000年设立了日间护理机构、短期护理机构、家庭护理员派遣机构等,提供各种有利于居家养老的服务。

韩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法》的给付内容包括居家服务、设施服务和特别现金给付等三个部分。居家服务包括上门护理、上门看护、上门洗浴、昼夜护理、 短期护理、租赁福利用具等6种服务。设施服务包括老年人疗养设施和小规模形态之老年人疗养共同生活设施。特别现金给付包含着家庭疗养费、特例疗养费及疗养医院护理费。农村边远地区或没有疗养设施的地方,因设施极度欠缺和自然条件限制,不得不依靠亲友提供护理。按照护理保险制度,对这些群体实行现金给付,以鼓励承担家庭护理的人。这是与日本不同之处(日本的护理给付只限定现物给付),只是现金给付的金额与居家养老服务的额度相比非常低。与日本不同的是,韩国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主要局限于洗衣、扫除、陪聊、信件等日常生活服务,缺少医疗护理方面的内容,其护理人员也缺乏专业性。

在韩国,对居家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主要机构有老年福利馆和社会福利馆。这种设施的一部分是由政府直接运营,但大部分是由基督教、佛教等宗教团体或民间的非盈利团体来营运,这些部门主要受政府的委托从事福利事业。

可以看出,日韩两国的养老制度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家庭成员的关爱和赡养是日韩居家养老的重要内容。从提供服务的种类和水平来看,与韩国相比,日本给付的服务种类比较多、给付标准高,且给付对象范围广。在日本,病情严重的老年人也能得到相应的护理,主要针对失能、痴呆老年人及高龄老年人。另一方面,国家和地方财政负担及个人缴费水平也相对较高。面对护理保险费用的持续增长,日本将制度转向预防重视型,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起到了抑制护理费用增长的作用。日本护理预防的经验值得各国借鉴。

3. 日韩两国积极培养护理人才

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是发展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关键。日本政府为了确保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制定了严格的护理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制度,需先取得资格后才能上岗。日本从事老年护理保险服务的人员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福利护理员,第二类称为访问护理员。福利护理员需要进行两年的正规学习,并通过国家统一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取得上岗资格,他们一般在护理设施内就职,从事技术性较强的护理服务。“福利护理师”资格是1987年制定的《护理福利师及社会福利师法》中规定的国家资格,而获得该资格的条件较高。访问护理员分为高级、中级、初级等3个级别,分别从事管理、护理、家政等工作。

日本社会护理人员的人数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日本为了解决护理人员短缺问题,准备接受更多的外国人来从事养老护理工作。但是,让国外护理人员照顾老年人,在语言、文化、宗教、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非常不方便。但日本政府目前已与菲律宾、印尼等国家签订协议,将从这些国家引进一些护理人员,前提是要通过日文的“介护考试”,从实际情况看,其通过率非常低①。

韩国大力培养养老护理人员。韩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法》中规定,护理人员配置标准是给不同福利设施分配不同人数和等级的护理人员。根据该标准,老人养老设施给每2.5名患者分配1名护理人员,共同生活家庭给每3名患者分配1名护理人员。经营老年福利设施的人有义务在老年福利设施内配置能够履行专业职能的养老护理师,为老年人的身体运动和家务活动提供服务。韩国的护理人员通过理论学习和实习最终得到认证书,认证书分为两个等级,持有一级认证书证明的护理人员可以给老人提供身体活动方面的服务,持有二级认证书证明的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服务。在考取护理人员证书方面,没有学历和年龄的限制。

韩国教育科学部,2014年开始在庆南信息大学、庆北专门大学、东亚人才大学、首尔女子护理大学、 永镇专门大学、忠北保健大学校等6所大学设立4年制护理系,以此积极促进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培养②。

三、日韩居家养老服务的启示

日韩两国依托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内容、形式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其服务趋于立体化、多元化。进入21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5]。到本世纪中叶,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将占全国总人口的1/3,这是所有发达国家老龄人口的总和。另一个更加严峻的事实是,中国失能老年人口的规模将持续增长,2011年全国约有1695万,2030年则将达到3322万[6],妥善解决老年人养老需求成为中国目前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研究日韩两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对中国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1)日韩两国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鼓励社会参与,建立了由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构成的多形式、多层次的老年养老服务体系。

日韩两国又积极培育民间组织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并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政府部门发挥政策性主导作用,主要负责向生活困难的老人群体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承担起大部分的老年服务,加强养老服务的协调发展制度也使低收入阶层享受到应有的待遇,避免了机会不均等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养老问题主要依靠政府,但由于各种原因存在投入不足和投入效率不高情况。从长远来看,在养老问题上完全依赖政府大包大揽的做法行不通。借鉴日韩养老服务的经验,向市场和社会转移,推动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2)建立完善的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是使居家养老服务得以顺利推行的关键。日韩两国居家养老服务的费用大部分由护理保险支付,这对需要相应服务的老年人形成了极大的支持。日韩两国规定所有国民都应该加入国民年金,采用相同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费,而在待遇方面没有城乡和地区的差异。韩国主要参考日本的护理制度,并在老龄化程度还未严重时已经开始探讨养老护理保险制度,这在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中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还未建立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而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他们的养老问题更是当前迫切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立有关养老护理的保险制度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国的老龄化程度将在5年后超过10%,这已经是韩国推行护理保险制度时的老龄化水平①。中国可以从日韩护理保险中吸取经验,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护理保险制度。

(3) 加强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涉及到护理、医疗、预防、康复、心理及伦理等多学科内容,专业性较强。日韩两国的护理工作人员一般经过专业化培训、考试,取得资格证之后,才能从事护理服务工作。而中国目前严重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的护理人员,这已成为发展老年护理服务事业的一大瓶颈[7]。现有养老护理员大都是农民工或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而且文化水平低,持证上岗率也比较低,缺乏护理方面的专门知识,很难对老年人进行专业化服务。而且养老护理人员收入水平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发展空间不大等原因,使得护理员跳槽频繁,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中国应借鉴日韩的经验,加强在岗职业培训,尽快实现老年护理的专业化和职业化。

[参考文献]

[1] 崔万有. 日本社会保障研究[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47.

[2] 郭竞成.居家养老服务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 2010(1): 32.

[3] 谢保群. 德日韩三国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启示[J].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1(10): 47-49.

[4] 严运楼. 居家养老成世界养老新趋势[J]. 科学生活,2008(5):73.

[5] 李放. 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68-72.

[6] 吕爽,骆晓晙.“老年”中国向谁学[N]. 作家文摘,2013-01-01(4).

[7] 段世江,李薇. 我国农村老人居家安排影响因素研究[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89-93.

Comparison and Hint of Elderly Caring Service in Japan and Korea

DING Ying-shun

(Japan Research Institut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07)

老人日常护理篇6

1 本干休所全方位护理服务内容

完成治疗室日常静脉输液、肌内注射等护理工作;为行动不便老干部上门进行注射、换药, 更换胃管、导尿管;家庭病房每日上门护理查房、护理操作工作;开展心电图室、理疗室、氧疗室日常工作;陪送老干部体系医院就诊;参与老干部急救工作;协助保健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协助保健医生进行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参加门诊部日常值班等工作。

护理服务的工作形式由过去的单一化转变全方位护理服务, 既要完成干休所门诊部内的护理治疗工作, 又要深入老干部家庭开展护理服务, 特别是家庭病房和空巢老干部更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干休所现有老干部、配偶、遗属近500名, 按照干休所编制设置, 本干休所只有3名护士, 开展全方位护理服务难以落实。本处试行聘用地方护士充实护理工作, 缓解老干部的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和现有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的矛盾, 受到了一致好评。

2 应对策略

2. 1 规范化培训 聘用护士的实习医院不同, 护理知识、技能层次不同, 上岗前必须统一进行岗前培训, 由护士长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并实施, 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护理操作、医德医风、沟通技巧、护士礼仪培训、护理安全、职业防护、法律法规等。

2. 2 掌握急救操作技术和流程 干休所的老干部年龄已在80岁以上, 不同程度的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急救工作随时可能展开, 急救技术事关老干部宝贵的生命。由保健医生担任培训, 并不定期进行模拟抢救演练, 逐人逐项进行考核, 要求每位护士必须做到:牢记抢救应急预案流程;熟练完成徒手心肺复苏的操作;熟悉急救箱内药品的品种及应用;独立操作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简易呼吸机、气管盲插管。

2. 3 健康教育培训 将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知识, 合理用药常识、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健康危险因素, 季节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和预防知识编制成册, 保健医生轮流培训, 要求新护士全面掌握。她们与保健医生相互配合, 可以做到健康教育无缝隙, 促使老干部实现知一行一果的良性循环, 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2. 4 心理护理照料 目前在老年人群中广泛出现的“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等都是由于老年人心理自调不足、家庭温暖不够, 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 最终引发身体机能障碍。因此需要保健护士将在校所学老年心理知识应用于实践, 帮助老干部正确理解 “健康”的涵义, 利用走访、巡诊的时机及时发现不和谐因素的源头, 针对性的进行疏导化解。

2. 5 鼓励继续学习 护理工作的实践性较强, 护理人员必须接受终身培训, 才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适应新环境,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1]。除了护士长、老医生的传帮带, 请体系医院干部保健科的高年资护士来所授课, 防止知识老化, 提高整体保健水平。鼓励聘用护士参加在职继续教育。门诊部定期业务学习, 制定学习计划, 轮流讲课, 互相提问。一方面可以 提升业务知识, 一方面增加聘用护士的心理素质。

2. 6 明确的奖惩制度 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 责任到人, 定期请工休人员进行民主评议, 优秀护理工作者给予一定奖励并在全所公示。

老人日常护理篇7

所谓超老龄社会,指的是8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这样的社会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对于日本的超老龄社会,有这样的艺术描述――

在日本,最常见的色彩是什么?先不要回答粉红――樱花的颜色,如果你去那里旅游一趟,一定会被眼前一片亮银晃得头晕目眩。在东京,打上一辆出租车,司机是银发老人;入住酒店,拿箱子的侍应是银发老人;在餐厅里吃饭,端菜的服务员是银发老人。也许,当你像电影《非诚勿扰》里的葛优那样,被招牌上的4个美女吸引,信步进入一间小酒馆时,会发现迎接你的竟是4个搞怪的老太太!

老人成为低体力工作的主力,“活到老,干到老”,当然不是“养老天堂”的真实体现。

事实上,日本也并非一开始就是老人的天堂,日本的养老体系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建成的。同我国一样,在漫长的时间内,日本社会对老人的奉养,也更多地取决于家人心中“孝道”的多寡。甚至因为生活贫困,过去日本曾有“六十一过,糟蹋粮食货”的说法。在民间传说中,某些地方年过六十的老人会被儿子背到山里扔掉,时间长了,这座山便成了“弃老山”。后来,随着日本经济的腾飞,加速制定对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福利政策,日本的养老体系逐步完善,老人的生活则更加悠哉游哉。据报道,如今的日本,老年人是最为富有的一个群体,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人掌握了全日本50%的储蓄,这些都是年轻时积攒的结果。再加上优厚的退休金和年金,很多日本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相当滋润,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全球各个著名景点。

日本之所以成为世人眼中的“养老天堂”,我们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来认识。

介护保险

介护,翻译成中文就是“看护、护理”的意思。年老行动不便之后,就需要有人来照顾饮食起居,这一类服务就叫作“介护服务”,其涵盖面要小于我们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的养老服务。

在我们国内有“养老保险”,但这只是对退休后的基本生活给予的经济保障,所以“养老金”常被视作“退休工资”,而对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养”尚没有针对性的支持。在日本,则有一种特殊的养老保险――“介护保险”,专门为老年人在需要他人照顾的时候提供保障。

介护保险于2000年正式推出,属于基本社会险,和我们的“五险一金”一样,是预先从工资中扣除的,法律规定年满40周岁之后就要开始缴纳保费。介护保险不同于医疗保险,其保障的不是医治,而是照顾,是老了之后有人来帮助你。加入介护保险后,接受介护人员的上门服务或者住进养老院,都只需承担10%的费用。

所以在日本,老年生活是以国民年金(相当于我们的养老金)、医疗保险、介护保险这“三道关”来全面保障的。

提高看护数量与质量

日本的养老院中,看护人员比较多。比如有家养老院只有72个长期床位和9个临时短期床位,满员情况下也就81人而已。但工作人员却有55人,其中90%为“介护士”(即看护人员),他们轮班24小时负责老人的吃喝拉撒等生活杂务。

在日本,想成为一名介护士要接受专业培训,获取资格证书才能就业。介护士必修的科目有:人间尊严和自立、人际关系和交流、社会理解、生活支援技术、介护基本过程、认知症的理解、残障的理解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实习,最后通过各项理论和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取资格证书。

养老机构类型多样化

多年来,日本建立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养老设施,包括可以利用“护理保险”的“特别养护老人院”和“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以及民间运营的“收费老人院”和“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等,服务内容、居住目的、入住条件等各不相同。

1.收费老人院

这是提供护理服务、日常生活服务、机能训练和开展集体文娱活动的民间养老设施,需要终身护理的老人和健康老人都可以入住。入住“收费老人院”要支付一次性的赞助费。

2.带服务的老年人住宅

独居或者护理程度较低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入住这种设施,这里可以使用“护理保险”,有护理师和护工常驻,提供24小时巡回访问服务。入住这里要签署租赁合同,缴纳押金和礼金。

3.集体住宅

以所在地的居民为服务对象,供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年人结成5~9人的小组共同生活。这种住宅既有自己独居的空间,也有集体活动的空间,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入住者根据自己的能力,分别承担做饭和打扫卫生等工作,最大特征是能够享受家庭团圆般的乐趣。

4.低收费老人之家

60岁以上的老人如果因没有亲属、或者由于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而难以与家人一起生活,尽管不需要护理,但独立生活有困难,还可以获得地方政府的补贴,以较低价格入住“低收费老人之家”。

5.特别养护老人院

是社会福利法人和地方政府等运营的公立的老年人居住设施,以日常生活护理、机能训练、娱乐等为主,但只有需护理程度较高时才能入住。出于经济原因难以在家里护理的老人可以优先入住。

6.护理老人保健设施

如果有就医住院的老人在病情稳定后对出院回家感到不安,可以来“护理老人保健设施”。与“特别养护老人院”相比,这里的医疗护理更加充分,有护士、理疗师、营养师等各种专业人士。

7.养护老人院

老人由于遭受虐待、身心存在障碍以及经济原因,无法在家养老时,可以申请入住“养护老人院”。这里不能利用“护理保险”,要向当地政府申请才能入住,一般给老人提供3~6个月的庇护。

8.“托老所”

家人如果上班、或者出去旅游,都可以把老人托付在这里,回来后再接走,在一定程度上既不加重家庭的负担,又维系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目前,为了争夺客流,一些具有商业色彩的托老所还打出“特色服务”,例如,有些机构会强调他们主要“针对老年男性”,器械技能训练为主;有的会强调他们“针对失智老人”,有的日托所则强调自己的煲汤“有营养”。

焕发老人“第二春”

日本政府着力将一些老当益壮的人重新推向工作岗位,使他们焕发“第二春”。日本各地都设有“银色人才中心”,他们掌握着该地区老年人才的基本情况,向用人单位推荐并派出工作。对雇佣高龄者的企业或公司,政府会发给一笔“继续雇佣奖”。对于某些大部分员工是老年人的“老龄职工公司”,日本政府除了补贴,还会额外向这些企业及公司发放贷款。于是,许多老年人活跃在很多出租车、酒店、餐厅等服务行业,填补了日本年轻劳力匮乏带来的缺口,还减轻了老人的孤独感。

正如一些报道中,有日本的老年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的那样,其实自己有稳定的退休收入,儿女也不用操心,出来工作,主要是想使自己和社会保持密切联系”。

居家养老也能安心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并且能够进入养老院。对更多的人来说,居家养老更为实际可行。不过在日本,“空巢老人”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尤其在大城市,子女大多不跟父母同住,如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应对突发状况呢?

首先,介护保险提供上门服务。只要提出申请并通过认定,会有介护人员定期上门提供打扫、沐浴、保健等所需的服务,并且90%的费用由保险承担。

其次,各个地区还会提供一些特殊的老年人服务。比如,大阪市中央区给区内的老人分发了一种塑料密封瓶,瓶子里装进两张表格,一张是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家庭成员联系表,另一张是急救信息卡,上面有老人的健康保险号、血型、患有的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等重要的急救信息。这两张表格装进密封瓶子后,统一指定放在冰箱门上的储藏格位置,并在冰箱门外面贴上提示标志。独居老人一旦发生意外,只要还能拨打急救电话就行。急救人员上门后不需要过多询问,只要找到这个密封瓶子就可以了。

此外,一些地区的老龄健康福利部门还跟公共事业部门签约,抄表员、快递员、送报员等在日常作业时如果发现异常情况,比如报纸好多天没人取、白天也一直亮着灯等,必须向指定部门报告,以防独居老人遭遇意外不被及时发现的情况发生。

老老看护

“老老看护”是指老人在家中由同属老人的家庭成员照顾,比如六七十岁的老人照顾八九十岁的父母。与其他养老模式相比,“老老看护”有诸多优点。比如,看护者与被看护者长年生活在一起,熟悉彼此的生活习惯,便于照顾对方。

为了减轻老老看护的压力,日本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多项针对本地区内“老老看护”家庭的优惠政策,比如,岛根县出云市就对一些“老老看护”家庭发放生活支援服务利用券,可用来购买生活用品、聘请保洁人员等。

不溺爱老人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养老就是让老人安享晚年。但在日本,老人绝不会养尊处优。

在养老院,老人们除了要遵守规定的作息时间,还会被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拾房间、适当锻炼或学习使用电脑等。而在家中看护老人的介护士,会安排老人与自己一起做家务。比如,有的老人会被要求帮忙做饭,有的介护士还会带着老人去超市买东西。有时,介护士会邀请老人的亲戚朋友来做客,要求老人和自己一起招呼客人。一些因各种疾病导致手脚功能减弱的老人,介护士会鼓励其努力把掉落的餐具捡起来。出现记忆力衰退的老人,介护士就让其在看电视时自己找遥控器,并要求其记住上次遥控器摆放的位置和自己喜欢的节目播出的时间等。对于腿脚不灵活的老人,介护士则会鼓励老人自己一个人外出散步,给自家的小菜园施肥除虫等。

介护士的这种做法,广受欢迎。让老人既有机会锻炼身体,又能通过介护士的鼓励与赞扬,重拾自信,保持身心健康。

建立养老时间银行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日本时间银行的形成,是因为大环境的关系,1973年石油危机,日本政府没有预算,无法再提供民众公共服务,只好请民众互助。在养老问题上,时间银行便成为了“今天我照顾你,明天他照顾我”的循环养老服务模式。

独立自主获潇洒老年

日本人重视自立,不依靠别人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是人们普遍的观念。在日本,如果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或是一方确实离不开帮助,老人和年轻夫妇一般分居,即使住在同一幢房子里,楼层、厕所、厨房、电话甚至进出的大门都是各用各的,以免距离过近引起摩擦。当年轻夫妇有了孩子以后,照顾孩子理所当然的是他们自己的事情。老人的工作只是在年轻妈妈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一下忙,偶尔替她看一次孩子让她休息或者出去放松一下,老人绝对不是育儿的主力。

爱好广泛 生活丰富多彩

旅游

他们通常结伴去旅游,和自己的老伴或者朋友一起出行,朋友既可能是老友,也可能是有类似爱好的新伙伴。

做手工

去旅游要趁身体还好的时候,而且花费也大,想要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做点什么的时候,手工就很受日本老人的欢迎。动手时大脑会得到良好的刺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老年性痴呆发生的几率。

提高料理手艺

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料理教室,针对不同的人群,教给人们各种料理的制作方法。

爱运动

除了热爱登山、游泳、晨跑和“夕跑”的老人以外,高尔夫球、门球、网球等球技也很受青睐。

种花种菜

在中小型城市,一般人家都能住上一幢小房子,因此自己的院子就是一个很好的摆弄花草的小天地,院子漂亮与否就代表了这家的脸面。有地的人还可以自己种菜,无农药,百分百安心。

老人日常护理篇8

【摘要】: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多为慢性疾病,病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加上老年患者体质虚弱,救治困难,疗效欠佳。本文结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工作实践,阐述了如何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问题

1 前言

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一般多为慢性病,病情复杂多变,很容易出现意外状况,要是在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出现麻痹大意的话,就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说会导致医疗纠纷的出现,尤其是目前国内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一般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因此,如果可以早期发现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常见护理问题的隐患的话 一,就可以将不安全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以及可能带来的一系列负面的影响。本文就是针对以上问题,通过对本院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6O例的日常护理进行分析总结,从而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完善。

2 资料和方法

2.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8年3月—2O11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63岁—86岁,平均年龄69.1岁,以上患者均有慢性病史,伴有反复咳嗽、咳痰、气促、咯血、胸痛等。

2.2方法:主要是对此60例患者提供连续整体护理,通过对患者的平时进行详细记录,对其常见护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即可

3护理对策

提高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必须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及环境需求等方面来提供护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的工作,需要相关护理人员注意每一个护理细节,努力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维持及增强老年患者健康为目的,从而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的整体护理。

(1)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首先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护理过程中多与老年患者进行沟通。根据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在关注生理疾病的同时,加强对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帮助其建立自信,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2)用药安全的护理。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要对服药或输液进行监督,避免用药时出现错服或者漏服的现象。对于吞咽困难或不能进行吞咽的老年患者,应将药物溶于水中服用或者经胃管注入药物,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以及是否产生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通知值班医生,进行相应的处理。

(3)皮肤护理。除了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以及预防压疮措施外,进行皮肤清洁时所用水温不宜过高,减少使用刺激性的沐浴产品。保持患者床铺的整洁和干燥,并对患者和家属解释翻身和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要放置气圈、棉垫等,必要时使用气垫床预防压疮。

(4)饮食护理。针对不同疾病的老年患者,需制订合理的食谱,合理调配饮食,少吃多餐,增强食欲,满足老年患者身体需要。如对慢性咳嗽的患者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以及足够热量的食物。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进行口腔清洁,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每天饮水2000 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的湿润,有利于病变黏膜的修复和痰液排出。

(5)日常生活护理。不能让患者单独居住,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住院患者多参加一些日常娱乐活动,如聊天,听音乐等。定期对患者所住的病房进行消毒及通风处理。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时要做到三轻,操作轻、说话轻以及关门轻,以免影响患者正常休息。鼓励老年患者戒烟戒酒,以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治疗。对于易患感冒的患者,应鼓励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改善体质,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综上所述,采用连续的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对呼吸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必须对不同患者的生理、心理、精神以及环境需求进行分析,以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经常同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对治疗和康复的心理状态。同时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细节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促进老年患者身心愉悦、早日康复。

推荐期刊
  • 老年人
    刊号:43-1261/C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