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8篇

时间:2023-07-10 09:24:1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1

1.模板控制

1.1模板要保证工程结构、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 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 能可靠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1.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 但不能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抹灰和装修。安装模板支架时, 要设置临时支撑, 防止模板倾覆。模板拼缝要严密,不能漏浆, 拼缝小于2.5mm, 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小于2mm。

1.3跨度大于4m 的现浇钢筋砼梁板, 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1.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 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要保证安装准确牢固。浇筑砼前, 先浇水湿润模板, 但模板内不能留积水, 杂物要清除干净。拆除模板时, 侧模不能损坏砼构件的棱角, 底模应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除。

2.钢筋控制

2.1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 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和外观质量, 同时按国家现行规定, 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 试验结果合格的方可使用。

2.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

2.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2.4同一构件中, 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 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 受拉区不得超过25% , 受压区不得超过50%。

2.5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 箍筋配置设计无具体要求时, 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毫米, 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 且不应大于200毫米。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宜为50毫米。

2.6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 钢筋搭接处, 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

3.混凝土控制

3.1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砼, 对水灰比、砼所用材料要严格控制和计量。砼所用的水泥, 应有出厂合格证,且不得超过三个月, 超过三个月的, 应对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检验, 合格的方可用于施工。水泥进场后需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 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3.2按规定搅拌砼, 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杂物。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方便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前, 清除已硬化砼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软弱砼层, 充分湿润后铺一层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3梁板要整体浇筑, 浇筑完毕后, 12小时内浇水养护, 时间不小于7天。

3.4浇筑砼时, 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的, 应设串筒或溜槽, 构件高度过大的, 每隔2-3米留置一处浇灌孔。砼浇筑前, 按规定留用标准养护试块和自然养护试块。浇筑过程中, 防止产生离析现象。

4.砌体控制

4.1砌块应有出厂合格证, 砌块品种、强度、等级、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砌块进场要取样试验, 结果合格的才能使用。

4.2严格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对材料进行计量, 并充分搅拌, 搅拌后的稠度以5-7厘米为宜。

4.3墙体砌筑前, 应先在现场进行试排块, 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 /3, 若砌块长度小于等于300毫米, 其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1 /2, 搭接长度不足时, 应在灰缝中放置拉结钢筋。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2

1.模板控制

(1)模板要保证工程结构、构件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准确,要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自重、侧压力以及在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荷载。

(2)模板与砼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但不能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抹灰和装修。安装模板支架时,要设置临时支撑,防止模板倾覆。模板拼缝要严密,不能漏浆,拼缝小于2.5mm,相邻模板表面高低差小于2mm。

(3)跨度大于4m的现浇钢筋砼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1000-3/1000。

(4)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不得遗漏且要保证安装准确牢固。浇筑砼前,先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能留积水,杂物要清除干净。拆除模板时,侧模不能损坏砼构件的棱角,底模应在砼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拆除。

2.钢筋控制

(1)钢筋进场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并按炉批号及直径分批检验,检验内容包括查对标志和外观质量,同时按国家现行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试验,试验结果合格的方可使用。施工中所用的钢筋级别、种类和直径应按设计要求采用,需要代换时,应征得设计单位的同意。

(2)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表面应洁净、无损伤、无油渍。I级钢筋末端作180。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箍筋应作135。弯钩,平直部分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l0倍。

(3)钢筋接头应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钢筋焊接前须试焊,焊工要有相应的上岗证,焊接后的钢筋按规定取样试验。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要互相错开,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l0倍,且不能设置在钢筋的最大弯折处,梁端、柱端的箍筋加密区范围内不宜设置接头。

(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面积占总受力钢筋面积的百分率,受拉区不得超过25%,受压区不得超过50%。

(5)梁、柱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配置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受拉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毫米,受压搭接区段的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毫米。柱中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毫米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毫米内各设置两个箍筋,间距宜为50毫米。

(6)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扎牢,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移位,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梁和柱的箍筋,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

3.混凝土控制

(1)严格按配合比拌制砼,对水灰比、砼所用材料要严格控制和计量。砼所用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且不得超过三个月,超过三个月的,应对水泥进行物理性能检验,合格的方可用于施工。水泥进场后需取样进行物理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2)按规定搅拌砼,浇筑前应清除模板上的杂物。施工缝应留置在结构受力较小、方便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砼前,清除已硬化砼表面的水泥薄膜、松动的石子、软弱砼层,充分湿润后铺一层与砼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3)梁板要整体浇筑,浇筑完毕后,12小时内浇水养护,时间不小于7天。浇筑的砼柱,可缠塑料膜保持内部水分。砼振捣要密实,厚度小的构件用平板震动器振捣,柱、梁用震动棒振捣。

(4)浇筑砼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米的,应设串筒或溜槽,构件高度过大的,每隔2-3米留置一处浇灌孔。砼浇筑前,按规定留用标准养护试块和自然养护试块。浇筑过程中,防止产生离析现象。

4.砌体控制

(1)砌块应有出厂合格证,砌块品种、强度、等级、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砌块进场要取样试验,结果合格的才能使用。砌块应堆放平整、保持干净,堆放高度不宜超过2m,有防雨要求的要防止雨淋,并做好排水。

(2)严格按砂浆配合比通知单对材料进行计量,并充分搅拌,搅拌后的稠度以5-7厘米为宜。砌筑砂浆应随机取样做试验,现场砌筑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h和4h内用完,气温超过30~C时,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用完,如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再次拌合。

(3)填充墙用的空心砖、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加气砼砌块砌筑前,应向砌筑面适量浇水。轻骨料砼小型空心砌块或蒸压加气砼砌块砌墙时,墙底部可砌烧结普通砖或多孔砖、砼小型空心砌块,其高度不宜小于20厘米。

(4)墙体砌筑前,应先在现场进行试排块,原则是上下错缝。砌块搭接长度不宜小于砌块长度的1/3,若砌块长度小于等于300毫米,其搭接长度不小于块长的1/2,搭接长度不足时,应在灰缝中放置拉结钢筋。皮数杆应立于房屋四角及内外墙交接处,间距以10-15米为宜,砌块应按皮数杆拉线砌筑。

(5)砌块的垂直灰缝厚度以l5毫米为宜,不得大于20毫米,水平灰缝厚度可根据墙体与砌块高度确定,一般为15毫米,灰缝要求横平竖直,砂浆饱满。设计规定的洞口、沟槽、通管和预埋件应随砌随留或预埋,不能后凿。

(6)纵横墙整体咬槎砌筑,应先清理基面,浇水湿润,铺浆接砌,灰缝饱满。因施工需要留置的临时洞口,每隔两皮砌体设置2 拉筋,拉筋两端分别深入先砌筑墙体及后墙洞砌体各700毫米。框架柱、构造柱上的拉结筋,要安放准确牢固,外露部分不得任意弯折。墙上埋设电管时,只能垂直埋设,不得水平镂槽,开竖缝时不得锤斧剔凿,电管直径不宜大于25毫米。

5.抹灰控制

(1)抹灰用的砂应过筛,不能有杂物,石灰膏应满足规范要求。抹灰用的砂浆品种,应按设计要求选用,砂浆的配合比和稠度应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砂浆中掺用外加剂时,掺入量应由试验确定。

(2)抹灰砂浆及掺有水泥或石灰膏拌制的砂浆,应控制在初凝前用完。木结构与砖石结构、砼结构等相接处基体表面的抹灰,应先铺钉金属网,绷紧牢固,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毫米。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3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前言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整个高层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严格把关主体结构施工的各个环节,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不断提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水平,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类型,阐述了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筒体结构是在高层建筑的结构和内部

(1)筒体结构采用密柱框架或剪力墙,形成封闭式筒体,其有利于对建筑空间进行自由分割,集中设置剪力墙。在筒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现浇法,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完成竖向承重结构施工,采用大模板和组合模板施工。

(2)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是当前高层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构类型,主要采用滑模或大模板施工工艺,特别是在现浇剪力墙施工过程中,大模板施工非常广泛。剪力墙结构施工可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整个结构比较完整,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

(3)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现浇法对柱、板、梁进行施工,由于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比较成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应用比较广泛。但是框架结构施工需使用大量模板,工作量较大。在框架结构施工中,可采用将现浇柱模板和框架梁模板结合施工,尽量采用木模板。

3.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

3.1施工测量

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之前,应做好施工测量,特别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标高线、垂直度和轴线。首先,严格控制标高线,在每个楼层设置多于四个的预留孔,准确定位标高线,做好引测,并且根据其它楼层标高,使用水准仪进行复核。其次,确保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垂直度,根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实际施工设计要求,准确定位,设置主体结构边角柱,在施工测量中使用激光仪和加重锤做好双重检测。最后,加强轴线控制,工作人员要注意准确复核,标注预埋钢板的控制点,结合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求,使用激光经纬仪做好引测。

3.2混凝土工程施工

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混凝土施工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体积大、配筋多,并且施工工艺要求较高,为了保障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应严格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加强施工材料质量管理,做好混凝土的养护、振捣、浇筑、运输、配置等环节控制,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由于混凝土具有水硬性特点,为了避免产生裂缝,应做好养护管理,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水分大量流失,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在养护过程中,可适当添加一些养护剂,利用养护剂将混凝土表面和空气有效隔离开来,控制水泥水化热反应。同时,还应考虑温度、天气等因素的变化,养护时间尽量大于14d,如果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过快或者天气比较炎热,可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布袋或者塑料薄膜[1]。

3.3预应力工程施工

预应力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施工序,预应力就是建筑结构的组成构件还没有承受外载荷时,将拉应力预加给模块中受拉力的钢筋,使构件的刚度提高,裂缝延缓出现,各构件的耐久性增加。在机械角度分析,它就是提前产生应力,主要优点是可以使构件的刚性增强,振动使减少,避免变形。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原构件的抗性,改善其强度和硬度。

3.4模板工程施工

模板工程是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的重要工序,施工工期较长、劳动量较大、施工造价占整个主体结构施工用工量的40%以上[2]。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对于整个高层建筑主体结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结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环境等情况,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模板支架必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刚度、强度。然后,根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板材料,一方面要求模板材料质量必须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另一方面应注意模板工程拆除和安装的方便快捷以及经济效益,尽量采用可回收利用的模板材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最后,严格把关模板搭设质量控制,根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轴线位置,合理调整模板尺寸,使其符合施工设计要求,并且在拆除模板之前,应全面了解混凝土凝固情况,拆除时注意把握楼板荷载、拆模强度等。

3.5钢筋工程施工

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是一项重点项目,直接关系着整个主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因此应严格把关钢筋的安装、存放、加工、采购等各个环节,加强钢筋施工质量管理和控制,优化和改进施工工艺,保障施工质量。首先,相关工作人员在采购钢筋材料时,应仔细审查钢筋材料的出厂证明、合格证明等,在钢筋材料到达高层建筑施工现场后,技术人员应对钢筋材料进行抽样检测,严格检查钢筋材料的强度、型号、合格证等,将不符合主体结构施工要求或质量不合格的钢筋材料清理出施工现场,将质量合格的钢筋材料入库,整齐的排放在合适位置,并且做好有效的防潮、防锈蚀措施。其次,按照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设计图纸,进行钢筋加工制作,结合主体结构的类型和形状,提高钢筋加工精度,合理存放各种钢筋配件。在连接钢筋材料时,对自下而上的荷载构件,在跨中上铁,在支座下铁,使接头位置的受力钢筋交错布置,并且注意绑扎板钢和梁柱。最后,加强钢筋安装施工管理,在施工现场准备好齐全的施工工具,安排专业的施工人员,结合钢筋施工设计要求,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明确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钢筋安装的难点、重点以及重点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强化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严格按照钢筋工程的施工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安装施工。例如,在高层建筑的柱、梁交叉位置,钢筋数量较多或者钢筋交错纵横,为了避免混淆,应注意对不同钢筋进行编号,并且使用钢管支架将形状各异或斜向的柱进行固定,使用机械设备连接管径大于20mm的钢筋材料,施工过程中,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问距、长度、数量、规格、级别等都必须符合施工设计要求。

4.结束语

建筑主体结构是建筑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能够承受上部结构荷载和传递上部结构荷载,并且能够有效的维持上部结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体系。因此,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就必须要加大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而通过本文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详细阐述,相信读者对其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充分把握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并且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和相关标准进行施工,从而才能够确保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效率。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施工技术必定会更加完善成熟,从而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4

【关键词】:建筑主体工程;通病;解决方法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建设需求的日益增多,我国建筑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相关的建筑施工技术及施工工艺也取得了进一步的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建筑主体工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主要的核心部分,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品质,更是建筑结构安全稳定性的有力保障。

1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分析

1.1设计方面

合理的建筑工程设计是预防工程出现质量通病的关键出发点。如果设计单位没有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加之设计人员的工作疏忽或责任心不强等,将会给建筑工程整体留下严重的质量通病隐患。另外,对于一些建筑工程的设计,如果没有按照实际的工况选择建筑的构配件或者不合理的结构设计,也是引发工程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

1.2施工方面

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阶段,其涉及面广、范围大、因素影响多,为建筑工程质量防治的重中之重。在施工过程中,如工程的地质、地形、气象、水文、施工工艺、材料、施工机械、操作方法以及技术措施等,都会对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

1.3质量管理方面

建筑工程中的大部分施工操作仍然依靠人工操作,而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同时需要操作的专业工程的种类多样化,其中涉及到的建筑构配件及其使用材料的品种和规格也比较繁杂。

2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通病

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一旦出现通病,即会增加建筑工程的施工负担,导致建筑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障。建筑主体工程施工比较常见的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2.1钢筋施工通病

钢筋是建筑主体工程中主要的承载支撑,必须达到质量性能的安全标准。钢筋施工中很容易出现通病问题,无法保障主体工程的安全施工。例如:振捣工艺对钢筋的影响,振捣的幅度过大,碰撞到主体工程中预先安排好的钢筋结构,导致部分钢筋偏离了正常的位置,引发钢筋偏位的通病问题,钢筋明显偏位后,不符合主体工程的设计要求,需要重新检测后再安排钢筋施工。

2.2主体结构施工通病

建筑主体工程结构包括梁、柱以及剪力墙等。工程结构对建筑主体的影响非常大,直接干预了建筑主体的稳定性。例如建筑主体工程中的剪力墙结构,未达到标准的强度要求,由此不能配合梁、板等结构的要求,导致剪力墙低于建筑主体工程的安全需要。

2.3混凝土施工通病

混凝土是建筑主体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混凝土施工也是主体工程中的关键部分。由混凝土引起的施工通病表现较多,不仅是缺乏施工控制,还有涉及到防治不足的问题,对整个建筑主体工程都存在很大的干扰,特别是与混凝土施工直接相关的施工,表现出大范围干预的缺陷。

3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常见通病的解决方法

建筑主体工程中,需要重点解决施工中常见的通病问题,以此来强化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同时保障主体工程的稳定性,根据主体工程施工中常见的通病,规划可行的解决方法,如下:

3.1钢筋施工通病的解决方法

针对主体工程中钢筋施工通病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目的是提升钢筋施工的水平,维护其在主体工程中性能。分析钢筋施工通病的解决方法,如:(1)防止钢筋偏位,浇筑工艺时全面检查钢筋的位置是否准确,采用固定措施加强钢筋的稳定度,将其固定在正确的位置,预防振捣碰触,浇筑的过程中应不断调整钢筋的位置,完善钢筋施工;(2)加强钢筋设计尺寸的控制,避免钢筋尺寸不符合实际需求,检查钢筋的设计尺寸,如果发现有尺寸问题的钢筋,立即进行尺寸校验,保障钢筋尺寸的准确性;(3)合理设计钢筋长度,严格处理钢筋弯曲、锚固的问题。

3.2主体结构施工通病的解决方法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在建筑工程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对主体结构施工通病提出几点控制措施,如:(1)加强主体结构整体性控制的力度,施工人员实施每一项结构工艺时,都要考虑工程的整体性需求,如安排构件工程时,先要考虑模板与构件的关系,排除模板对构件施工的影响后再安排施工工作;(2)主体结构的性能控制,遵循主体结构施工的性能要求,确保主体结构中的每项工艺都能达到高性能标准,通过性能控制还能解决剪力墙的强度问题,促使剪力墙符合主体结构的强度需求;(3)细化主体结构中的参数控制,防止出现结构偏差,尤其是梁、柱连接时的尺寸控制,防止出现过大的偏差,进而确保主体工程的结构稳定。

3.3混凝土施工通病的解决方法

建筑主体工程采取系统性的维护方法,提高混凝土施工通病的防治能力。首先该工程企业重点解决混凝土裂缝通病,严格控制浇筑、振捣施工时的温度,在混凝土底板部分加设测温管,避开高温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加强混凝土的整体性能;然后每天都要安排混凝土检测,主要是检测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消除混凝土内外的温度差,预防混凝土变形;最后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保护,排除外界环境因素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优化混凝土中的钢筋施工,促使建筑主体达到安全的标准。

4建筑主体工程施工通病的预防措施

施工通病破坏了建筑主体工程的稳定性,结合施工通病的解决方法,提出几点预防措施,用于改善建筑主体工程的施工环境,规范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以免引发施工通病。

4.1强化主体工程的施工监督

施工监督在主体工程中起到通病预防的作用,建筑主体工程企业在安排施工工作时,应该成立监督小组,全面监督主体工程的施工,积极预防主体工程施工中的通病。

4.2积极推进新技术的应用

新技术能够弥补建筑主体工程施工中的缺陷,是预防质量通病的有效途径。我国建筑行业非常关注新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主体工程的施工现状,适当引进新技术并应用到主体工程施工中,规避潜在的通病隐患。

4.3完善主体工程的质量管理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5

关键词:框架结构;墙压筋;提前预留;施工技术;工程分析

由于框架结构在具体的施工中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这种结构的施工来说,施工人员的主要做法就是从施工主体入手,然后进行二次结构的施工。一般情况下被人们称为先主体后砌体。现如今,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会在框架结构的底部预埋墙压筋。墙压筋的长度和直径都需要按照建筑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来确定。一般来说,每个500mm的长度都会设置一道墙压筋。

1 墙压筋的概述

1.1 墙、柱上预留贴模筋

在对框架结构墙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墙压筋的设计和施工主要应该按照设计图纸来进行,然后在框架结构墙的相应位置按照科学的施工规范来进行预埋。在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将模板结构进行拆除,在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施工要点为依据:

(1)施工工艺。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人员首先应该对框架柱进行绑扎,然后设置剪力墙的钢筋结构,然后按照墙压筋的特点和对施工的要求来做好安放和预埋工作。在完成这一施工环节之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然后对整体结构的施工效果和质量进行验收,然后对墙压筋结构进行剔凿。最后将墙压筋进行拉直并且做好保管工作,并且对墙体的其他位置进行砌筑。

(2)施工的优、缺点分析。采用这种施工方式不仅施工方式比较便利,而且施工工艺也相对比较简单。在具体的应用中不需要更多地采用其他的设施就可以完成施工工程。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施工人员对相关的施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采用的施工方式不科学都会严重地影响到施工的高效性。具体来说,墙压筋的预留部位会出现不科学性,因此,在模板拆模之后就对混凝土结构本身造成严重地影响。这样一来所需要的施工工作量就会明显增加。另外,如果墙压筋的固定措施不科学,也会严重地影响到混凝土的振捣环节。其中振捣棒是比较常见的工具类型,但是却很难保证振捣的均匀性。可见,墙压筋预留施工技术还有待完善。

1.2 植筋胶植筋

这中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多地是在建筑主体结构已经成型之后进行。需要砌筑在剪力墙结构的墙边,或者是框架柱结构的柱边位置。首先施工人员需要应用到电钻的形式来进行钻孔,然后将一些化学试剂应用到其中,然后将墙压筋插入到孔洞内部。这种施工方式比较典型,在实际的施工应用中也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全面地分析,才能够保证施工的稳定性:(1)施工工艺分析。从以上的介绍中可以看出,施工人员最先对建筑主体进行施工,然后进行结构的验收,在验收结果达到标准之后,工作人员再进行二次结构的防线。然后做好打孔和清孔工作,最终进行注胶和植筋。在完成这些施工环节之后,施工人员需要进行的就是整个墙体的砌筑工作。(2)优、缺点分析。这种植筋胶植筋的方式在具体的应用中不仅施工方式比较灵活,而且应用也比较便利。不仅如此,工作效率高也是这种施工方式的优势所在。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有效的缩短工期,因此,工程造价就可以得到保证。对于这种施工方式的缺点来说也包含着几点。其中由于柱筋的设置是的打孔工程的精准度明显较低,而且操作不当夜壶严重地影响到墙柱的柱筋构造。另外,在打孔之后,可能会受到灰尘和砂石的影响,孔洞内部的深度达不到标准。或者是在注胶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配比以及时间因素的影响,胶体的粘结程度会受到严重地影响。

2 新技术的应用

在框架或框剪结构中,填充墙砌体的墙压筋在主体施工时提前预留施工技术,是在主体柱、剪力墙施工时,在模板上提前打孔,采用m6圆钢插入主体内,要求外露长度为不小于8cm,并将其固定的技术措施。该技术措施具有以下优点:

2.1 墙压筋插筋与主体同时施工,固定牢固,有效的增加了二次结构与主体结构的相互协作性,提高了抗震能力。

2.2 该技术不破坏主体结构,不影响主体观感,能有效保证主体主筋不被锈蚀或损伤。

2.3 不影响模板重复使用,可节约材料。

2.4 操作简单,施工方便,降低劳动强度。

3 新技术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3.1 新技术工艺流程

墙柱模板安装50线抄平立皮数杆墙压筋定位打孔插墙压筋墙压筋固定浇筑混凝土拆模墙压筋焊接砌体砌筑。

3.2 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现场加工18cm拍钢筋,按50个一捆码放整齐;做皮数杆若干,要求刻出墙压筋的准确定位位置;外直径为8mm的丁基胶塞瓶塞盖若干袋,具体根据袋装数量确定。(2)机具准备。墨斗、线坠若干;手提电钻五把,钻头若干;小型电焊机三台。(3)技术准备。认真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墙体的尺寸、位置;根据图纸统计墙压筋的根数,种类;编制砌体工程施工专项方案,组织管理人员认真学习;针对专项方案由施工员、技术员、质量员编制详细的有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并组织工人学习。

3.3 质量控制措施

(1)墙压筋插筋下料长度必须准确,如遇剪力墙墙边或框架柱柱边是小于20cm的门垛时,插筋下料长度必须满足门垛尺寸要求,且留出末端弯钩尺寸。(2)墙压筋与插筋焊接时,严禁在墙、柱根部直接焊接,对焊工操作人员必须保证持证上岗,且进入施工现场必须进行培训或再教育。(3)项目部下发的技术交底,施工员须组织操作工人集中学习,交底内容包括:墙压筋、插筋不同规格的下料长度,该技术详细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质量标准及注意事项,安全要求等。

结束语

在现代的建筑工程中,通常会应用到框架结构墙压筋技术,而为了确保墙压筋的质量和性能,就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对其进行施工,从而才能够使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达到人们的要求。本文通过框架结构墙压筋几种施工方法的比较,阐述了框架(剪)结构墙压筋提前预留施工技术的工艺特点及具体施工措施结合施工案例对该技术做了具体分析,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通病,提出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赵克.浅谈建筑工程中模板的施工技术问题[J].河南科技,2014(12).

[2]丁兵勇,杨忠良,唐瑜莲,陈守开,安晓伟.水电站厂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分析与防裂措施[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5(2).

[3]杨志荟.探讨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6

关键词:大型体育场馆 钢结构 技术重点

大型体育场馆一般具有跨度大、精度高、钢结构十分复杂等综合特点,所以其施工难度很大,对其施工需要经过严密充分的准备过程,并在施工中加大技术支持、人员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大型体育馆对扩大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的巨大作用,一般来说,由于技术和施工环境的限制,使工程在施工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问题和挑战,本文选取国家体育馆、大连体育馆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这两个大型体育场馆工程的施工状况和施工的重点难点,简要介绍体育馆主场馆钢结构屋架安装工程的施工情况。从工程建设的过程和实施的结果来综合监测工程的钢结构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并科学进行。

一、国家体育馆钢结构技术的施工状况

国家体育馆是奥运会手球、体操等项目的进行地点,是北京奥运中心区的三大主场馆之一,作为一座具有国际先进的大型体育馆,为了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俭的奥运东道主精神,在充分满足建筑功能和外观造型的前提下,做到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并更好的考虑体育馆内部的安全问题。建成后将成为目前世界同类结构中跨度最大的双向张弦桁架结构,国家体育馆的钢屋盖结构形式为单曲面双向张弦桁架结构,上弦为正交正放平面桁架,下弦预应力张拉索,穿过钢撑杆下端的双向索夹节点,形成了双向的空间张拉索网。

体育馆的总体结构由比赛区、热身区、附属房、地下车库组成。在体育馆的结构体系当中,比赛区屋盖结构的下弦每跨横向和一些部分的纵向地点布置了钢索,中间的撑杆与上层网格结构形成有一定竖向刚度和自身承载能力的结构形式,这样便构成了体育馆屋盖的整体空间结构。在受力方面,工程双向张弦桁架兼具双向交叉桁架与预应力结构的双重特征,桁架四边支承,属于典型的空间双向传力系统,在内力分布上,板跨中弯矩大,支座处弯矩小,短边横向传力大,长边纵向传力小,角部及附近支座受到整体结构的影响使其一直处于受拉状况。钢索预应力的数值从中央部分向两边递减,索截面及预应力值分布与正交正放桁架结构的内力分布相互一致。张弦索对桁架整体结构对整体的体育馆钢结构的结构性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结构角部支座拉力降低,其张拉过程索力十分且安全性能高。在屋盖结构上,其下弦横向由9~22轴14榀和纵向E~M轴8榀来进行钢索的布置,纵索在采用单索,横索在下用双索结构。纵向侧边5榀桁架不布索、横向侧边2榀不布索。圆管撑杆上端与桁架结构的下弦用万向球铰节点进行连接,下端与索采用夹板节点连接,索端与钢结构相连处设计为铸钢节点。

二、大连体育馆钢结构技术的施工状况

大连体育馆是全国运动会的主要场馆,大连体育馆在施工上的难点首先在其受力方面,其各构件的受力状况与设计受力状况不同,需在计算后进行施工;其次,吊装只能在场外进行,难度高,构件稳定性差;最后,其预应力钢索较多、拉力小且相互影响,加大了施工的难度。所以在施工上,大连体育馆在吊装设备的选择上选用了两台250t加强型履带吊机来进行构件的吊装任务,在进行钢环梁的安装时,首先将其进行分段,然后将其直接吊装到位,进行整体合拢调整后进行焊接。进行主桁架的安装时,采用分段吊装、高空拼接成型的施工方法首先通过设置临时钢支撑,将主桁架分段。并用大型履带吊机将各段吊运到钢支撑上空间拼接。并通过设计了专用调节结构将每一段主桁架吊装到位,在精确到位后进行焊接固定,确保了主桁架安装的顺利进行。

三、体育馆钢结构的特点和施工要点

体育馆属于大跨度建筑物,其自身的外形、功能、用途、使用条件等因素决定了其结构方案可以采用梁式、框架式、球形网架以及悬挂—悬索式等内外部造型,体育馆的建筑采用高强度钢材,外形结构一般极具个性,并在施工中注意其屋架、吊天棚等建筑部分的施工问题。所以,体育馆在施工上,钢结构在进行临时支撑体系的安装时,一般经常采用搭设满堂式脚手架的手段,但是在体育馆之类的跨度较大的钢结构施工工程当中,却一般采用两圈贝雷架作为支撑的手段,这在满足体育馆功能的同时,并为后续钢构件的安装以及预应力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了利用满堂式脚手架支撑方法的问题。

在分层分级分批张拉实施方案上,首先需要确定分层张拉顺序,选择先张拉外层钢索后张拉内层钢索的方法或先张拉内层钢索后张拉外层钢索的方法,在此技术中,力的传导方向为屋架内层结构外层结构结构梁柱基础的方向,并且内层支承点在外层的上弦钢梁顶部、内层预应力的施加对外层结构未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在预应力施加上,一般先使外层得到刚度,然后张拉内层钢索;在确定分级张拉时,一般考虑施加预应力的误差数值和分级张拉对钢屋架整体外貌和造型的作用和影响;分批张拉确定时,应保证每批钢索在张拉时其张拉力能够对称布置,最后需确定张拉相互影响程度,在确定过程中,需要采用ANSYS软件首先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相应的分析,主要是对分层分级分批同步对称张拉过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内外层钢索张拉情况下各钢索索力及钢屋架起拱值等理论数据,并结合工程实际,将其投入达到具体的工程设计当中。施工监测是工程施工控制的基础,是确保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安全并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体育馆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建立完善的施工监测系统也是施工技术的重要要义之一。施工监测的主要包括变形监测、应力监测、温度量测等监督手段,变形监测一般是指采用测距仪、水准仪等工具对钢结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相应的控制观测。应力监测指的是采用钢弦式传感器或者高科技的光纤光栅传感技术实现远距离监测;温度量测指的是利用辐射测温法、电阻温度计测温法、热电偶测温法等方法进行长距离监测的活动。

总之,随着许多大型体育活动在我国的举行,国家对于大型体育馆的钢结构工程越来越重视,大跨度钢结构的体育场馆面临着技术等问题上的种种考验,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家体育馆和大连体育馆的钢结构施工特征,并结合钢结构施工自身的特点对体育馆类大跨度钢结构的施工技术特征等问题进行讨论,希望对钢结构施工等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顾国荣.广州体育馆屋盖钢结构的安装施工[J].施工技术,2001(6).

[2]张世翔,张军峰.钢结构设计和施工问题探讨[J].科技资讯,2011(6).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7

【关键词】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高层建筑的发展迅猛,房屋建筑逐渐向复杂且功能多样的综合性体形发展,使得对应的复杂多样的结构形式出现。该类房屋建筑具有高度大、层数多、体形复杂、结构类型多样等多种特点,与一般多层建筑相比,其受力特点及设计依据都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存在,具有较高的结构安全度要求,对提升工程结构的施工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

一、高层建筑常见的主体结构

1.框架结构

该结构体系是通过结合点将梁、柱构件进行连接而形成的结构类型,具有较好的建筑整体性能以及灵活的平面布置,形成了较大的空间结构。但也有一定的缺点存在,例如:施工现场具有较大的作业量、严重的模板磨损等现象。其次,由于该结构属于柔性结构,因此具有较差的抗水平荷载及抗震性能。作为多层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框架结构在高层建筑中也发挥着基本结构单元的作用。为了使刚度及强度要求得到满足,容易出现肥梁胖柱的现象,不仅对主体外观造成影响,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效益。在楼盖模板施工过程中,可运用木模板、钢模板或滑模施工的方式进行操作。

2.剪力墙结构

运用建筑物的内墙或外墙作为承重骨架,从而产生剪力墙结构体系,通常采用的施工工艺为大模板和滑模施工。在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中,大模板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结构存在施工速度快、施工工艺简单、抗震性能强、结构整体性能好以及机械化程度高的优势。滑模施工的应用存在施工速度快、整体结构性能良好等优点。由于该体系具有较大的侧向刚度,因此能够对较大水平及竖向荷载进行承受。该结构体系的缺点是平面会被分割成小开间状。其次,框剪结构是框架和剪力墙相结合形成的结构体系,在相同时期内具有灵活的平面布置、良好的水平荷载的承受作用以及抗震性能,因此通常情况下在15~30层内进行应用。

3.筒体结构

筒体结构是指由一个或几个筒体共同构成的承重结构建筑。为了使建筑物的整体性得到保障,运用现浇工艺作为筒体结构的竖向承重,采用组合模板、大模板和滑动模板在工程中进行使用。在筒体结构体系内,在基础上固定的一个封闭的空心悬臂梁的应用,不仅能够将较大弯矩进行抵抗,而且还能使扭矩得到抵消,作为较为有效的抗侧力体系进行应用。

二、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的基本功能

作为一种系统体系,主体结构在地基的基础上发挥着对工程上部荷载的接受、承担及传递的作用,另外主体结构还能有效地维持上部结构的稳定。在整个建筑工程中,主体结构作为一项重要的环节得到应用,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其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主体结构自身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整体,能够对工作进行有效地协调,对主体结构部件自身荷载的相互传递进行承受,产生主体框架支撑的功能。

2.在体系表面附着的所有维护结构、相关设备重量、装饰面层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活荷载、设计范围内规定的自然力通过主体结构体系进行承担,例如:风载、雪载、尘载、地震荷载等,促使建筑工程能够将各部分的使用功能得到正常发挥。

3.和地基基础存在可靠的联系,能够系统地、稳定地且有效地将自身荷载及承受荷载向地基基础结构体系进行传递,从而和地基基础结构形成协调工作的整体结构体系,通过和谐的工作,促使工程建设的施工安全及使用安全得到保障。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流程

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逐渐加快,在城市建设中,建筑的规模及数量也产生了较大发展。主体结构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逐渐趋于广泛,使得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得以形成。要求建筑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运用流水施工方式实施主体结构施工。控制流水方向,使其为垂直的横向,即自下而上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与不同结构施工相结合,应根据其特点实施建筑施工。例如:整体的工程建设趋势。一般建筑工程施工流程主要包括:测量定位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混凝土浇筑柱拆模柱混凝土养护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预应力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预应力钢筋张拉拆模板。最后进行逐层应用。在现阶段的建筑物工程量中,存在较多的混凝土、模板及钢筋的使用量,所以应严格对上述三部分的施工进行要求。

1.钢筋工程的施工

(1)钢筋的制作及运输

在加工钢筋之前,应结合相关规定实施验收及送检工作,当验收合格之后,应通过甲方及监理部门确认之后,即可进行开料。材料入仓时应采用分类挂牌的方式,使其进行整齐堆放,实施必要的保护处理,避免在储存钢筋时有质量问题出现。严格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对钢筋加工的形状及尺寸进行控制,确保钢筋表面处于洁净、无油渍。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将加工好的钢筋根据规格、品种实施分类挂牌堆放。

(2)绑扎及安装钢筋

在安装钢筋之前,应对必要的施工用具进行配备,与施工条件进行了解,实施合理的技术交底,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能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进行掌握。在钢筋绑扎时应对工作台实施搭设,其次,运用防倾覆的临时固定措施对纵向钢筋进行设置。

2.模板工程的施工工艺

对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则是模板工程。为了确保模板工程施工工能够实现按规定完成,应运用合理有效的模板施工方案进行操作。在选择模板施工方案时,应充分分析模板的安全可靠及成本是否合理的问题,且在模板使用周期内,是否能够对规定任务进行完成。在材料选用的过程中,应对材料的循环使用、维护以及普遍存在等特征进行考虑。在选择结构类型时,应对内部结构、受力状况等进行了解。只有在模板施工之前对必要的准备工作进行做好,才能时模板工程的施工效率及质量得到提升,进一步实现工程主体结构的合理化施工。

3.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

由于混凝土施工存在体形大、结构厚、混凝土数量多、钢筋密、施工技术要求高以及工程条件复杂等特点,因此在混凝土施工时,应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进行考虑。运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内外温差进行控制,使混凝土内外由于温度差而产生的温度应力得到减小。在混凝土施工之前应对各项施工准备进行做好,结合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对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设定。在浇筑过程中,应采用人工的方式对混凝土的状况进行随时检查,避免有离析等问题形成。当混凝土浇筑满足设计标高之后,应由专业的抹面人员实施收面找平。在混凝土浇筑中,混凝土养护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浇筑混凝土时,由于水泥凝结过程中会有大量水化热产生,因此容易出现较大的内外温差。当温差超过25℃时,混凝土则会容易有温度裂缝出现。

四、结语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占据了较大的比重,作为建筑施工中的一项主要施工部分,主体结构的质量好坏与建筑物的使用质量产生直接影响。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的如何改进成为施工人员目前所关注的重点。然而受到各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有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和国外主体结构施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存在。所以,应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促使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得到有效完善。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房屋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J]门窗.2014(10).

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要点篇8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构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房屋建筑技术从社会发展之初就开始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房屋技术也不断地提高。我国目前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全国的房屋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也带动了房屋技术工程技术的发展。因此对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能总结过去技术的发展经验,为未来技术的发展提高参考。

2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重点技术的简析

房屋建筑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建筑工程,房屋建筑过程受到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同时影响施工技术的因素也很多,经过研究发现,目前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研究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钢结构安装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以及防水材料选取这几个方面。

1.1 房屋基础工程的施工技术

通常情况下,房屋建筑工程基础的施工技术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桩基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除此之外,还有地下连续墙体技术、土钉墙技术以及逆作施工技术等,不过本章节主要是对桩基技术和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探讨。

目前来看,桩基技术和以前的技术相比有了比较新的发展:通过预埋的注浆管,将水泥压入桩底与桩侧,以减少柱桩的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根据现在的施工形势来看,深基坑工程的施工事故经常发生,而且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非常严重,追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及施工方案的安全预控措施做得不够好而造成的。

根据我国相关法规的要求规定,深基坑工程在施工方面必须编制监理细则,来明确深基坑工程技术的要求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要点。比如:在深基坑施工前必须做好解决由地下水位引起的问题,一般所采用的方法有经型井点抽水措施,使得地下水位要降到基坑底1 米以下,而且必须有专门的人负责24 小时监控、抽水,并且要做好抽水的相关记录;如果是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施工期间不能间断排水,如果建筑构件还没有抗浮功能的话,不可以停止排水等。

1.2 钢结构安装技术

钢结构安装技术的重点主要包括:定位测量、立柱安装、吊车安装、屋面梁安装和附件安装补漆等。

由于立柱安装在整个过程中涉及的问题相对来说更加复杂,所以在本章节中主要介绍立柱安装技术。

立柱安装。为了消除立柱在制造过程中长度的误差对立柱整体标高所产生的影响,在吊装前,一般是从牛腿的上平面向下1 米作为理论的标高截面,最好做出明显的标记,用来充当调整立柱的标高基准。一般在立柱底板上表面用十字交叉线标出通过立柱中心的横纵轴线或点,用来当作安装和定位立柱的基准。

安装时,必须使立柱与基准十字交叉线重合,再用水平仪将立柱上理论标高处的标记做为正立柱的标高。

1.3体外预应力技术

预应力技术一般是指通过改变建筑预应结构来改变或分散建筑的受力结构的。所谓预应结构是指在建筑构件中外荷载承受之前,对受拉构件中的钢筋施加预压应力,以提高构件的刚度,延长其寿命,增加建筑构件的耐久性。

体外预应力主要是属于后张预应力体系的一个重要分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优点很多,如:预应力对所需要的预应力筋套管的布置要求比较简单,而且调整起来比较容易,操作程序简单,可以大幅度的缩短施工周期;由于预应力筋主要是布置在腹板的外面的,所以使得浇注方便;预应力筋的使用,使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摩擦减少,而减少了损失。在目前,我国对这领域的研究非常少,对建筑体外预应力筋的受力情况和性能的研究并不多。

总体来说,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体外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筋主要是在混凝土建筑结构的外部,主要用于结构相连出的锚固,据此而言,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应力性能主要是由结构整体可承受的形变程度所决定的;但在体内有粘结的预应力结构的建筑构件中,预应力筋主要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是与结构完全的粘结在一起的。

一般来说,体内预应力筋不应被看作一个单独构件的。而且体外预应力筋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外面,成为一个相对于独立的建筑结构构件。与体外预应力结构相比,预应力内筋更加重要。

所以在设计体外预应力结构的动力荷载时,必须要考虑体外筋和建筑结构的独立振动情况,尽量防止他们产生共振。根据实际情况发现,当建筑结构的体外预应力筋在车辆等动力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共振时,容易使锚具产生疲劳破坏或者建筑构件转向处的预应力筋产生弯折疲劳而受到破坏。

如果要在地震区,设计时还应该考虑所采取的相应地震防范措施,以提高建筑体体外预应力,使其具备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1.4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

钢筋混凝土施工所涉及的步骤非常的多,以下主要针对浇注过程和施工缝处理方面进行了介绍。

浇注过程。在浇注过程中,所使用的振捣器应该尽量的避免与模板、钢筋、预埋构件等建筑内部构件发生碰撞,各施工环节应该须有专人为施工环节负责,以保证质量,施工人员应该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埋构件等建筑部分的稳定情况。

如果发现有形变或者移位时,应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在已浇的混凝土初凝之前修正好,最好在钢筋处要设有专门的来人扶筋,扶正在混凝土初凝前产生移位的钢筋。

一般情况下,在混凝土浇注时要求均匀的振捣,应该避免过量振捣或者漏振。当采用插入式振捣时,振捣间距一般为400 到500mm,在分层浇注时,每层的厚度一般为400mm。

在振捣时,振捣器一般要插入到下层混凝土的50mm,而在振捣时间上,主要以当石子下沉以及表面出现浮浆时为最佳。在做门窗洞口侧面的混凝土振捣时,最好同时从两侧振捣,应该避免单侧振捣,使混凝土侧的窗洞口产生移位。

施工缝处理。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在浇注之前必须清除在那些混凝土上附着的松动的石子、浮浆、软弱混凝土层,并将已经浇注好的建筑构件凿毛,并加以充分的湿润和冲洗,以保持干净和不积水,所以在浇注之前应该在施工的缝处铺上一层水泥浆或者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进行震捣时,应该进行比较均匀的搅拌,使得新老混凝土能紧密结合。

3 结语

总而言之,房屋建筑施工涉及面广,过程复杂,质量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对施工技术的重视才能提高工程的质量,一个好的施工项目要有好的设计,也要有出色的施工技术作保证,以保证工程质量。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技术发展的经济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施工技术的应用程度。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