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共享财务会计8篇

时间:2023-07-10 09:24:23

共享财务会计

共享财务会计篇1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应用;信息化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将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汇总,使得财务资源分享到各个部门中,依托于科学现代化管理信息,分析企业经营财务信息,以实现企业财务的统一分配和管理。企业管理会计服务于企业经济信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分析企业管理数据,通过收集到的数据判断和预测企业下一阶段的生产经营方向,进而为企业相关决策提供有效依据。也就是说,企业管理会计要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提高会计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和准确性,进而保证企业决策的正确性。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的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对管理会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标准化制度、集中办公以及低成本运作等措施,打破传统财务管理模式,摆脱记账和算账这一机械性事务,而是将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以及绩效评价中,使得企业管理会计工作重心从核算转化为管理决策,进而促进企业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化为会计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在未来会计发展中肩负着重要任务。在实际应用中,服务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和客户端分离,为了跨越这一距离障碍,使得服务端可以为客户端提供优质服务,就要依托于网络通信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加强ERP系统、网银系统以及银企互联系统等信息化工具的建设,通过信息系统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使得重复性财务业务得以简化,降低财务成本的同时,有效预防企业内部财务风险,进而提高管理效率[1]。

二、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结构

(一)引入新技术

在“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信息凸显无纸化、云端化以及自动化特征,具备多语言和多业务等财务服务能力,特别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新的信息技术与创新思潮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与管理会计的改革。一方面财务信息积累量越来越多,海量数据加以调用和分析,管理会计工作也从“存”转化为“用”,提高财务信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新技术的介入,财务服逐渐云化,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导向,实现财务业务、流程和信息服务的转变,提高财务的非财务化[2]。

(二)优化业务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实现会计流程的重组,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实现业务流程的彻底性设计,改善企业业绩。具体可表现为FSSC的构建,颠覆财务流程,在重组中必然存在人员和机构的变化,同时员工价值观、自我定位和工作定位、考核评价等方面也会随之变化,以实现企业管理会计的重大改革。在实际变革中,由于企业发展需要,常常会出现取消岗位或是合并部门等情况,继而出现员工抵触或是人事纠纷问题。这就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合理设计业务流程,调整机构,帮助财务会计人员职能的快速转型,以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

(三)完善标准体系

2010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颁布标志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特别是数据时代的来临,企业日常活动信息日益复杂,为了实现不同格式和版本的信息高效处理,FSSC和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要依靠现代化信息技术,并以信息化为主要支撑,支持统一数据格式,通过XBRL技术进行文件处理,彰显财务共享服务的优势,进而促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路径

(一)强化会计信息安全保护

在管理会计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托于大数据,借助信息技术,帮助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成本控制工作以及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开展,以完成价值创造目标。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数据储存在电子化介质,通过网络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的传输,这就凸显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为了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人员要从会计信息安全保护入手,一方面要明确数据访问权限,从企业经营管理的宏观角度上看,一些涉及到商业机密的数据不能在企业全范围内共享,相关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共享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提高会计信息的安全性[3]。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用户管理力度,实时监督用户行为,针对用户操作不当或是蓄意破坏而造成企业损失的行为,要及时遏制,做好用户技术培训工作,并加强对用户操作行为的监督,有效预防信息安全事故。除此之外,为了达到保护效果,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设备维护、网络通讯以及软件升级等多角度入手,进而为会计信息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二)促进原有信息系统结合

由于新建信息化平台建设成本较高,审视企业原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化程度,企业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财务会计服务辅助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并将新技术和原有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保证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效率的同时,最大限度的降低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成本,进而满足企业管理会计的运行需求。特别是大多数企业建设ERP系统,而新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通过ERP系统收集数据,获取业务支持,相互兼容,构建统一完善的信息系统。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会计信息化建设观念,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属于系统性工程,绝不仅仅是开发技术或是软硬件系统,要站在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上设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循序渐进,高层加大关注力度,部门主要负责,引导全员参与,进而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三)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从宏观角度上看,我国会计人才结构出现失衡趋势,传统核算型会计人才占有较大的比例,而真正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极为匮乏,制约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步伐。从另一个角度上看,采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以来,使得财务会计人才从核算型逐渐转化为管理型,降低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4]。为了应对这一变化,企业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地学校、政府以及国内外会计行业协会进行紧密合作,构建多维度协同培养体系,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根本需要,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实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在此过程中,要明确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规律,明辨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现状,掌握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所到达的阶段,进而完成信息化建设任务。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研究,得出:(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会计信息管理模式,促进管理会计的快速发展,并降低企业财务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二)新技术引进、业务流程和标准体系等构建了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应用结构,并要求企业要强化会计信息安全保护,促进原有信息系统结合,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实现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魏瑶琴.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5(20):211+334.

[2]许汉友,姜亚琳,张蓓.“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基于财务共享服务视角[J].新会计,2016(01):28-32.

[3]何云,彭丽坤.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J].商场现代化,2016(03):186-188.

共享财务会计篇2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是指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不同企业、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有效整合,将财务管理从纷繁、琐碎、重复的会计事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建立起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在国外企业间运用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转型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引领财务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近年来,中兴、海尔、万科等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由分散式、标准式或者集中式的信息化系统转变为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即将大量重复的、有规律可循的、标准化的会计处理和交易业务,放到一个专门的服务组织中进行独立、集中的业务处理。这将极大地缩短会计人员日常的会计核算时间,并使其工作转向企业决策、投资管理、风险和内控等方面。这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角色转变。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全面的统筹分析,对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和普通的核算型会计相差甚远,管理会计人才的工作很难被机器所取代,管理会计的优势逐步凸显。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有80%的会计人员要将精力放在应对会计记账、核算、审核等日常的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中,真正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上的时间不足20%。而且,会计人才偏重于会计核算能力,高端会计人才相对不足,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我国会计人员队伍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管理会计成为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究其原因,与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无相关。我国主要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均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一)学历教育以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为主

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强化财务会计,注重会计核算能力培养。随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部门的结构、人员能力需求必定发生转变,企业更倾向于既掌握会计核算技术又有着较强财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管理会计师。截至2017年3月,仅有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六所国内知名高校正式获得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课程认证,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开发。管理会计相关研究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达不到合格标准。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中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解答考试题的技巧上,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融会贯通。

(二)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欠缺管理会计内容

根据会计职业从事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目前我国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然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中,缺乏考核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具体标准,管理会计知识并不是我国各项职业资格考试考核的重点。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然而各项职业资格考试主要从会计基础及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会计的内容上予以考核,不论是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应用,抑或是管理会计的综合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均无法得以体现。对于要求较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涉及管理会计知识的部分也相对不足,不能完整地体现管理会计人才的胜任能力,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满足企业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转型规划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会发生流程再创造、财务重分类、会计再分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分离。会计人员的手工核算量减少,优秀的会计人员将从基础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多支持经营决策的分析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数量可削减1/3至2/3,会计人才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标准将面临重新洗牌,会计人员必然面临分流或者转型。目前提出的向传统的管理岗、财务专家型或“业务财务人员”和“销售财务人员”等综合型人才发展转型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亟待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项变革,具备管理会计能力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缺失,国家自2010年起相继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管理会计培训,并向国外学习管理会计先进经验。2016年,财政部相继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2017年,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并力争在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将管理会计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界协同创新合作,在学习、培训、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壮大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一)高校开发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为了满足当前的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实现教育与实践要求的匹配对接,需要参照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多维性创新思考,研究并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本科阶段,根据学校特点,适当开发管理会计相应课程,加大管理会计课程比重,打下管理会计基础,深化管理会计认识,鼓励学生进行管理类学科的学习辅修,成为跨学科专业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方向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实践管理会计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会计硕士(MPAcc),则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方向的具体案例学习和实践学习,使其成为管理会计储备人才。

(二)改革职业资格考试内容

一方面,考虑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在我国已运行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应改革现行考试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应增加管理会计知识考核重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的会计人员需要对成本会计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中间层次的会计人员至少需要了解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以应对日常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高层次会计人员则应加强对战略管理决策能力等管理会计综合能力的考核。注册会计师应发挥其独立性,准确把握管理会计咨询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重点,实现人才分流,培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合格会计人才,尽快达到培养一批具备管理会计能力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行专门研究,借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国外管理会计考试制度,发展我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选拔奠定科学基础,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推动财务会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的。首先,企业要将管理会计培训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之内,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结合自身需求,组织专题探讨,加强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与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外训,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其次,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人员转型理论研究,推动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会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企业应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全面促进会计人员转型。

(四)探索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必须多元化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培训机会,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为企业提供大量潜在的管理会计人才,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双赢。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利用政府影响力,创建管理会计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与行业间其他企业交流合作,学习先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该模式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培养适合企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需要不断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参加国外管理会计实习培训,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管理会计先进工作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可行的方法。宣传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踊跃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开展国际间管理会计合作,有助于实现“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12).

[2]左占卫.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研究[J].商业会计,2016,(03).

共享财务会计篇3

关键词:财务共享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是指依托信息技术,通过不同企业、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有效整合,将财务管理从纷繁、琐碎、重复的会计事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自上世纪80年代福特公司建立起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在国外企业间运用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转型发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引领财务变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风向标。近年来,中兴、海尔、万科等企业纷纷开始尝试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的财务管理逐步由分散式、标准式或者集中式的信息化系统转变为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即将大量重复的、有规律可循的、标准化的会计处理和交易业务,放到一个专门的服务组织中进行独立、集中的业务处理。这将极大地缩短会计人员日常的会计核算时间,并使其工作转向企业决策、投资管理、风险和内控等方面。这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报表编制等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角色转变。管理会计的工作需要全面的统筹分析,对商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要求极高,和普通的核算型会计相差甚远,管理会计人才的工作很难被机器所取代,管理会计的优势逐步凸显。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现状

目前,有80%的会计人员要将精力放在应对会计记账、核算、审核等日常的企业会计业务处理中,真正用于企业经营决策上的时间不足20%。而且,会计人才偏重于会计核算能力,高端会计人才相对不足,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信息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匮乏。我国会计人员队伍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大量需求,管理会计成为行业急需的紧缺人才。究其原因,与我国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无相关。我国主要从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考试和在职培训三个层面进行会计人才培养,均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一)学历教育以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为主

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大多强化财务会计,注重会计核算能力培养。随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不断推进,企业财务部门的结构、人员能力需求必定发生转变,企业更倾向于既掌握会计核算技术又有着较强财务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即管理会计师。截至2017年3月,仅有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六所国内知名高校正式获得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管理会计课程认证,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开发。管理会计相关研究薄弱,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培养出的管理会计人才达不到合格标准。另一方面,目前高校中对财务会计知识的培养主要集中在解答考试题的技巧上,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缺乏对财务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灵活运用及融会贯通。

(二)相关职业资格考试欠缺管理会计内容

根据会计职业从事人员的不同层次需求,目前我国设置了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然而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尚在建设完善中,缺乏考核管理会计人才能力的具体标准,管理会计知识并不是我国各项职业资格考试考核的重点。不同层级的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有所不同,然而各项职业资格考试主要从会计基础及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财务会计的内容上予以考核,不论是管理会计的工具方法应用,抑或是管理会计的综合知识、咨询服务知识,均无法得以体现。对于要求较高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涉及管理会计知识的部分也相对不足,不能完整地体现管理会计人才的胜任能力,无法培养出大批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以满足企业的迫切需要。

(三)企业缺乏对会计人员的转型规划

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会发生流程再创造、财务重分类、会计再分工,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相互分离。会计人员的手工核算量减少,优秀的会计人员将从基础的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投入到更多支持经营决策的分析管理工作中。会计人员数量可削减1/3至2/3,会计人才的价值和竞争力的标准将面临重新洗牌,会计人员必然面临分流或者转型。目前提出的向传统的管理岗、财务专家型或“业务财务人员”和“销售财务人员”等综合型人才发展转型还处于不断探索阶段,对于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亟待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

三、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项变革,具备管理会计能力的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管理会计人才的严重缺失,国家自2010年起相继了一系列文件,要求并鼓励财务管理人员积极参加管理会计培训,并向国外学习管理会计先进经验。2016年,财政部相继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2017年,财政部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22项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加强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并力争在2020年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将管理会计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因此,在全面贯彻实施国家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需要高校、企业、政府等各界协同创新合作,在学习、培训、实践中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不断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全面壮大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一)高校开发课程培养体系

高校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为了满足当前的管理会计人才需求,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积极响应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实现教育与实践要求的匹配对接,需要参照国内外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多维性创新思考,研究并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一方面,在本科阶段,根据学校特点,适当开发管理会计相应课程,加大管理会计课程比重,打下管理会计基础,深化管理会计认识,鼓励学生进行管理类学科的学习辅修,成为跨学科专业管理人才,更好地适应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企业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理论方向的研究,加强管理会计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实践管理会计提供理论基础。对于会计硕士(MPAcc),则可以加强对管理会计实务方向的具体案例学习和实践学习,使其成为管理会计储备人才。

(二)改革职业资格考试内容

一方面,考虑到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在我国已运行多年,相对比较成熟,应改革现行考试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会计人员,相应增加管理会计知识考核重点。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的会计人员需要对成本会计等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中间层次的会计人员至少需要了解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应用,以应对日常的会计信息系统操作,高层次会计人员则应加强对战略管理决策能力等管理会计综合能力的考核。注册会计师应发挥其独立性,准确把握管理会计咨询服务。通过不同层次的考试重点,实现人才分流,培养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合格会计人才,尽快达到培养一批具备管理会计能力人才的目的。另一方面,对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进行专门研究,借鉴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等国外管理会计考试制度,发展我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建立健全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与评价体系,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和选拔奠定科学基础,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企业推动财务会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的。首先,企业要将管理会计培训纳入企业人才培养计划之内,对于大中型企业而言,可以考虑结合自身需求,组织专题探讨,加强对管理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还可以通过与专业的培训机构合作组织外训,促进企业价值的持续提升。其次,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会计人员转型理论研究,推动传统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开展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人员可以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部分会计人员需要向业务前端转型,企业应设置对应的管理会计岗位,全面促进会计人员转型。

(四)探索校企合作、政企合作、企企合作

作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必须多元化发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立管理会计人才实践培训基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培训机会,以满足企业实际需要,为企业提供大量潜在的管理会计人才,帮助企业提升管理会计工作水平,实现管理会计人才供需双赢。加强政府与企业合作,利用政府影响力,创建管理会计人才良好的成长环境。积极与行业间其他企业交流合作,学习先进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该模式为企业带来的便利,培养适合企业、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管理会计人才。

(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需要不断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国外对于管理会计相关知识体系的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与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参加国外管理会计实习培训,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管理会计先进工作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可行的方法。宣传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踊跃拓展对外交流平台,开展国际间管理会计合作,有助于实现“走出去”战略。

参考文献:

[1]李红艳.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7,(12).

共享财务会计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保险企业

1引言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应强化业财融合的深度,创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工作机制,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增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业财融合方式、人才队伍的支持,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推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增强了管理会计的服务工作水平,为增强各行各业领域中的管理会计工作水平提供基础保障,保险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应依托于财务共享服务,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力度,形成业财融合发展的基础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财务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的业财融合模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也开始广泛运用,成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将其应用在保险企业的工作领域中,不断完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效性,满足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内在需求,使得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借助管理会计将业务与财务工作相互融合,开发更多新的产品结构与业务结构,增强转型发展的效果,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在内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完善预测功能、规划功能、考核功能、决策功能和控制功能,真正意义上增强管理会计的工作效果,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

3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措施

3.1完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通常情况下,保险企业的工作中涉及很多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存在较高程度的差异性,如果单纯应用某种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模式将会导致出现不适应、不合理的问题,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本身的经营与发展特征,创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支撑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3.1.1健全基础数据信息的核算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工作中统一相应的基础数据信息核算工作标准规则,明确日常管理会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分摊规则与处理要求,使得基础数据清晰的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基础数据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议保险企业积极分析其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性、成熟性经验措施,创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全面设置其中的财务分析指标、业绩预算与风险指标等,按照自身的状况编制完善的战略规划内容,开发具有一定的决策功能、导向功能的财务分析体系,为企业的管理层面、操作层面与决策层面提供准确的工作依据。

3.1.2创建信息化、智能化的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创建具有一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积极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自身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首先,智能化建设的工作中积极运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新时期的大数据时代下,增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其次,保险企业需结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整体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利用财务共享服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升级目的,在先进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创建较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财务共享升级、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都能得到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保障作用。

3.1.3建设财务共享的大数据系统

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多数保险企业都开始建设集中化程度不同的财务共享中心,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使得财务共享系统向着采购共享方面、税务共享方面、商旅共享方面延伸发展,不仅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经营相互打通,还能形成风险控制的支持作用、内外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但是,要想在财务共享服务下有效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就必须重点关注相关的财务共享大数据系统与平台的升级发展,严格升级处理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执行、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应注意在建设大数据系统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会计大数据、保险企业业务大数据、预算大数据、税务大数据、绩效大数据、风险大数据的有效处理与整合,尤其是风险方面应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问题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有效控制、事后的归纳总结,确保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2强化业财融合的力度

财务共享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重视业财融合,将管理会计工作深入融合到保险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将业务流程当作基础部分,采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等,有效增强财务工作在业务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从系统层面、人员层面、组织架构层面不断提高业财之间的融合效果。

3.2.1强化系统的融合力度

系统融合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存在直接联系,保险企业在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的,就应借助信息技术从系统层面将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保险企业的业务管理工作、销售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税务筹划工作、风险防控工作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创建一体化的业财融合平台,横向性地将各种工作相互连通,纵向性地使得各个部分之间集中控制,为财务人员获得决策分析数据信息、预测规划数据信息等提供基础性的支持,以此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3.2.2增强人员的融合效果

首先,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积极并全面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将其作为基础将业务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财务工作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的数据信息为依托,针对各种数据中的业务问题严格分析与探索,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基本性的帮助。其次,保险企业的业务工作者也应该进入财务领域中,对财务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挖掘业财融合的潜力,提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效果与资源整合效率[1]。

3.2.3组织架构方面的整合

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创建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服务相互融合的工作模式,在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与信息系统,借助先进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措施,为业务部门提供预测数据、决策数据、规划数据、考核数据等,便于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按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战略机制与决策体系,与此同时,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传统财务职能工作的集中化处理,将其和其他的共享系统模块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智能化的衔接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保险企业的运营工作效率,还能提高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水平,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3打造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背景下,要想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就应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性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确保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在自身的工作领域中积极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性地完成任务。首先,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形成正确的管理会计观念,给予一定重视的同时将管理会计融入事前的预测工作、事中的控制任务与事后的评价活动中,为财务工作提供相应的空间,将管理会计的创造价值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管理支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有关的财务工作者也应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掌握先进技能,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制定与业务方案制定等工作领域,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争取增强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的有效性。最后,为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保险企业应重点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使得管理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先进的技能与专业知识,可以在自身工作领域中增强管理会计应用的专业化程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利用效果。另外,还需编制责任机制和制度,明确每位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职责标准,如果在责任范围之内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要惩罚负责人,增强其专业性工作的积极度[2]。

4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难点与对策

目前虽然多数保险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还存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难点、搭接的难点等,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良好发展。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保险企业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应用难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控制,确保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主要难点和应对措施如下。

4.1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应对

当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采用管理会计所建设的工作体系,经常会存在潜在风险问题,尤其是最初阶段,建设相关体系框架,中间阶段体系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预防和预测风险问题,将会导致体系的建设有效性降低,与此同时,体系的建设缺乏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数据信息的来源缺少一定的可靠性,再加上数据信息的内容非常复杂,如果不能严格地进行考察与控制,很容易引发虚假数据的问题,对相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危害。因此,保险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此类难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优化处理,确保有关体系的高效建设、有效发展。主要的难点应对措施如下。

4.1.1预防体系建设的风险问题

保险企业建设有关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有效预防风险问题,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隐藏的风险隐患。首先,体系建设工作中重点设置操控项服务的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与内控工作的体系等,健全服务中心框架模式,由于不同保险企业所在的地区税收制度与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按照当地区域的税收政策特点与各项法律制度要求等完善体系的建设标准。其次,为预防出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问题,应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运营人员科学化地配置,所有人员的专业素质都需要与标准要求相符,提升人员职责设置与分配的清晰度和合理性,及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从多个层面和维度预测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会计工作潜在风险,在建设体系的环节中有效规避风险问题,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4.1.2提高体系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有关工作体系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因此,建议企业根据目前体系建设的标准化难点,积极借鉴各行各业的体系,建设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体系建设的阶段,将保险企业本身的业财融合情况管理会计工作情况等作为基础,利用其他企业优秀成功的经验创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体系,增强体系与企业之间工作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业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状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体系建设的作业标准,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发挥不同技术与模式的作用价值[3]。

4.1.3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基础信息来源不合理、不可靠属于目前多数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并建设相应体系的难点,因此,保险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合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重点研究分析各类复杂烦琐的数据信息内容,所有人员都需认真负责分析数据真实性,保证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度,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应考虑到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人员缺乏一定的数据信息分析、宏观控制、深度挖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期间,需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经过培训与学习,增强数据分析、控制、挖掘等技能,确保所有基础数据信息都可以满足相应的工作标准[4]。

4.2相关体系搭接的难点和控制

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搭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借助财务共享服务提升了各个部门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经常会出现各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和问题,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应结合体系搭接的需求有效进行应对。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工作中,结合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问题,强化领导和管理力度,切实按照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体系内容相互之间进行搭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真正意义上将业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有机整合,形成整体性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健全统筹考核制度、内控制度与责任分工制度等形式,增强各部门之间体系的搭接水平[5]。

5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积极应用管理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保险企业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特点和需求,积极建设相应的工作体系,增强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所有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对目前存在的体系建设难点和搭接难点,从根本层面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佳琦.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4(4):91-92.

【2】祝丽娟.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45(9):158-159.

【3】刘颖.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21,15(3):96-97.

【4】刘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实施分析[J].中国民商,2021,45(1):139-140.

共享财务会计篇5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

一、财务共享服务与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实质就是以多个地点为媒介,并把一些关键性元素整合起来,并将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中的财务业务融入到共享中心当中,并进行合理的处理,从而形成财务共享服务。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可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提高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管理会计信息化

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质就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将管理和会计相融合,将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融入到会计管理当中,改善会计的管理质量和工作质量以及效率,此外管理会计化的实现也对企业的决策和规划也起到一定的影响。西方国家管理会计起步较早、发展比较成熟,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管理会计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并不是很理想,管理会计在国内没有大范围的推广和实施,许多行业并没有涉及管理会计。管理会计信息化就是将管理会计和信息化相结合,根据比较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进行合理的管理,比如通过信息技术对数据进行传输、获取以及处理,会计数据处理更加的高质、高效。目前国内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

二、财务共享服务对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意义

(一) 促进管理会计水平的有效提升

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统一了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相关的人员进行整合和分配,同时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给企业提供了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程序,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加大企业管理的投入有利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实现。

(二)有效推动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信息化是会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管理会计信息化已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各部门之间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时,若想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服务就需要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作媒介,作为财务共享中心和各部门之间的桥梁,目前大多数的企业无论是财务的管理还是处理等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才能达到高质、高效。目前国内信息化体系主要网上银行系统、企业互联系统以及报账系统和会计核算系统等等。管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帮助,比如财务报账的工作中,利用信息系统可以将报账工作各个环节覆盖,通过信息技术使报账工作更加的高效、快捷,使得财务工作更加标准化系统化,降低企业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三、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策略

(一)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安全

财务共享服务以大数据为基础,通过信息技术对企业的成本和资金预算以及收入效益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对企业内部资金流动的管理,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利用率和合理的对企业内部各个项目的资金调动的管理,加强企业会计数据的管理,为企业获取更多的效益。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许多的数据,这些数据的存储和传递都是通过电子媒介,当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的传递和共享时,会存在数据信息泄露的可能,给财务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为了促使管理会计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财务数据安全的管理。要提高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需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设置企业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对于企业财务数据一般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传递和使用,但是企业内部也有一些机密的财务数据信息,这些信息只能是相关人员才能查看,因此,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就必须设置访问权限,防止信息的泄露,保证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其次,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力度,虽然数据设置了访问权限,但是一些相关人员获取数据以后也有可能造成数据的泄露,因此需要加大对使用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减少信息的泄露和篡改,降低企业的损失,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安全性,降低财务信息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率。

(二)注重管理会计和已有会计信息之间的结合使用

当今,国内一些比较先进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而财务共享服务的推进和构建不能对企业原先的会计信息系统全盘否定,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和企业已有的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优良部分相结合,从而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和构建,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比如,ERP系统,如今许多企业都在使用这个系统,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和ERP系统的结合,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各个项目经营的整合,这种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许多企业的支持。

(三)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人才进行创新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才已经出现严重失衡的状态,传统的会计数据核算人员已经占据会计人员的大部分,新型的会计信息化人才很少,使得我国许多企业的高层会计管理人才严重缺失,这将严重影响企业财务业务处理的能力和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各个重大决策,影响了企业的效率,因此要加强管理会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以后,会计工作的人员的职能也随之发生改变,已经由原先的会计核算人员逐步向管理会计人员转变,企业内部会计核算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减少,而管理会计型人才的需求量将逐渐增加,企业未来发展如果想要适应这一新变化就必须加大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加强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提高企业的人才储备量和学校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准确性,把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使学校培养的会计人才满足企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量。

(四)拓展管理会计的服务领域和范畴

企业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涉及大量的数据,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企业内部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可能会外包给其他机构。因此为了提高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的质量,国家应当鼓励和支持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提供相应的硬件、软件设施,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加大技术的提供力度,为企业管理会计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开发提供技术和环境,从而达到构成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目的。

(五)支持会计软件开发、中介机构开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市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避免不了外包的情况出现,因此为了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力度,国家应当加大管理会计信息化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的软件开发和推进中介机构构建和开发,促进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六)加强云计算在财务共享中的应用

云计算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相关的服务以及交付模式,传统的计算是在计算机上计算或者在手持式终端上进行计算,这样不仅数据量大,而且对于终端和超级计算机也带来许多计算的困难,对于设备运行有一定的影响。云计算不仅仅降低了终端运行的困难,将大多的数据计算都在云端中进行,大大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将云计算和财务共享服务相结合有以下几大优点:首先,云计算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数据处理成本,主要是云计算的运用可以减少硬件的购置,企业在使用云计算时只需要购买相应的云计算服务,其他的将由供应商在后台维护,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其次,云计算促进了企业各个部门的合作,云计算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使财务数据共享,减少数据的传递流程,使的相关的财务数据更加的流动化,企业各个业务项目的运行更加的有效。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技术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企业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大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和引进云计算技术,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普及的脚步加快,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财务数据处理能力,保证财务数据处理高质、高效。

四、总结

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想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强会计的管理,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可以大大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质量以及数据信息的流通,减少数据信息不畅通的情况产生,更加有利于企业项目实施的决策,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13(10):59-66.

共享财务会计篇6

【关键词】 大数据; 云会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货币资金管理; 集团企业

【中图分类号】 F232;C9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4-0129-04

一、引言

随着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云会计[ 1 ]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模式产生了较大变化。财务共享是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将不同企业(或其内部独立会计单元)、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如人员、技术和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将企业从纷繁、琐碎、重复的财务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集团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同时,越来越重视财务数据价值的挖掘与应用。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它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当于人体中的血液[ 2 ],云会计、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用,有利于建立规范的货币资金管理流程,降低货币资金运营成本。

货币资金作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陆文菁[ 3 ]在分析货币资金对企业的重要性和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存在漏洞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应根据货币资金业务的特点,从控制环境入手,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实际,建立并完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解决方案。薛婧[ 4 ]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结合到财务流程再造中,重点研究了财务会计流程和资金管理流程的再造,并针对财务流程再造,分析了如何利用这种管理模式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汪亚君[ 5 ]认为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及核算环境下,货币资金正面临着欠费追缴困难、集中支付金额大、自动处理程度高等特点,如何做好货币资金管控是财务共享核算模式下的新课题,同时结合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及电信公司财务共享运营的实践,分析了货币资金管控存在的难点,并以实际应用为基础提出了货币资金管控的建议。

综观现有研究发现,这些文献大多从货币资金管控的内部控制制度、流程规范角度介入,其研究成果还无法有效应对目前大数据背景下随着集团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财务管理过程中货币资金业务由于金额大、种类多等特点导致的货币资金管理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实际上,大数据时代利用云会计和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能够实现集团企业分布在全球的分子公司货币资金的集中管理,通过建设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货币资金管控流程,能够降低货币资金运营成本和风险,从而实现集团价值最大化。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管理框架模型

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风险控制要求最高的资产,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货币资金的收付。近年来,伴随着日益扩大的企业规模和不断延长的产业链,财务流程越来越复杂,财务风险也不断加剧。大数据、云会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实现集团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管理的流程再造与转型。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在对分子公司的货币资金业务实施有效控制的措施方面,资金集中管理在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比较科学、有效的方法,而财务共享则为集团企业的货币资金集中、有效管理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基于这样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大数据和云会计的技术特征,本文构建了一个大数据时代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管理框架模型,如图1所示。

图1所示的框架模型主要基于云会计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它包括基础设施层、业务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用户层6个层次。

基础设施层主要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和安全设备的基础上为业务层的费用报销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货币资金管理系统提供运行环境保障,同时为数据层和应用层从企业外部采集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所需要的银行、融资自购等相关行业外部数据提供采集通道。

数据层是将从业务层采集到的与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相关的DBMS、HDFS、File NOSQL等ODS业务同步复制数据库的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经过ETL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并借助Hadoop、HPCC和Storm等大数据技术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以货币资金管理为核心主题的数据中心(数据仓库),主要包括费用报销数据、人力资源数据、文档管理数据、采购管理数据、仓储管理数据、生产管理数据、预算管理数据和销售管理数据等。

平台服务层通过数据处理、数据利用、应用整合、用户整理和基础服务等流程,采用文本分析和搜索、可视发现、商业智能和高级分析等决策支持技术,对来自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面向用户层的集团公司、分子公司和相关干系者,根据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需求,构建包括结算中心、内部银行和财务中心等多方面的货币资金管理应用服务,为集团企业的货币资金管理提供全面和科学的支撑。

基于云会计平台,集团企业通过与基础设施层中的智能终端、服务器、存储器、互联网等的连接,从企业内部机构、外部市场、银行、融资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等收集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所需要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由于企业财务数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和机构,并且存在的数据类型不同,因此需要借助云会计平台去实现这些分布式数据的采集和预处理。基础设施层采集的外部数据,与云会计业务层的费用报销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和货币资金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融合,然后通过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大数据挖掘与价值发现,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集团资金的统一调度、管理和运用,平衡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金融风险,解决集团企业内部各个分子公司以及母子公司间的资金闲置与缺乏问题,从而为企业货币资金管理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数据支撑。

三、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管理流程

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资金需求,企业必须保持适量的现金,但现金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这就使得现金业务的风险远远高于其他货币资金的风险,而其中现金支付业务的风险又是现金业务的主要风险。因此,本文重点阐述基于云会计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管理。

通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系统,各个分子公司可以根据资金支付需求,填写“资金支付申请单”,并通过云会计平台实时地传送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分子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分子公司财务部、分子公司总经理、财务共享财务处理中心、财务共享资金结算中心和财务共享档案管理中心等通过多主体业务协同实现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管理,现金、银行存款支付业务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根据图2所示流程,从资金支付申请、支付审批与结算和档案管理三个核心环节对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管理过程进行详细阐述。

(一)支付申请

集团企业要实现分子公司的货币资金管控,就要明确资金支付的要求。由于各个分子公司的运营情况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各个分子公司财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并结合自身情况,拟定资金支付业务管理制度。经总公司审核后,分子公司财务部再根据资金支付业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进一步提出资金支付的要求,并通过云平台上传至集团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个分子公司的业务部门根据公司制定的资金支付业务管理要求,提交资金支付申请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各个业务部门先要确定资金申请的类别。资金申请类别直接同费用预算项目进行关联,根据管控方式支持多种可配置的预算控制策略。业务部门填写“资金支付申请单”,分子公司的财务部对提交的“资金支付申请单”进行核实。“资金支付申请单”通过核实之后会将其相关的信息通过云平台上传进入货币资金业务管理系统。

(二)支付审批与结算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审核部分,与集团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和终点。因此,资金的支付审核显得尤为重要。分子公司总经理根据业务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对“资金支付申请单”进行审核之后会由任务管理智能分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处理中心工作池复审。基于云会计平台,分子公司的总经理不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即可连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会计平台,对分子公司业务部门人员的资金支付申请进行审批,其批量审批功能可以提高审批的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处理部门分配稽核给审核会计,然后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接收到的“资金支付申请单”进行统一分配和调度,根据业务的种类不同将任务分配到不同作业岗位的提取范围,并由审核会计进行处理。审核会计进行财务稽核时,由于分设了审核和复核两个职责,需要根据相互牵制的机制进行权限审批。

审核会计集中稽核通过后的资金支付申请业务,由财务处理中心生成支付凭证,并向资金结算中心发出付款申请,结算人员审核通过后,通过“银企直连”或者“银企互连”向与银行已经实现连接的资金管理系统发送付款指令,银行可以将资金直接打到分子公司报销人员的银行账户。现金支付业务则是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资金结算中心人员向分子公司财务部门发出现金付款指令,相关人员直接到其分子公司财务部门领取现金。

(三)档案管理

会计档案是一种在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具有一定保存价值的会计记录,各种会计记录都是经济活动的生动记录和客观写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货币资金业务相关档案管理涉及凭证和原始票据的管理。首先,打印审核后的凭证,并将记账单上的索引号和凭证上的索引号一一匹配后盖章。其次,需要将资金管理相关凭证保存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最后,归档的会计人员需要将实物单据与影像核对,整理归档,电子单据存入文档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程平,温艳好.基于云会计的AIS可信性层次结构模型[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4-31.

[2] 安宁.完善集团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基于财务集中管控视角[J].会计之友,2014(34):119-122.

[3] 陆文菁.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会计之友,2008(11):32-33.

共享财务会计篇7

【关键词】财务共享 信息系统整合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源以来,财务共享的理念与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各行各业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目前,财富100强企业中,已有超过80%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我国也在应用财务共享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财务共享赋予管理会计更多更丰富的内容。

一、财务共享是管理理念和模式的变革

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其本质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来提升会计信息在管理活动中应用的广度和宽度。它是通过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实现财务共享的目的需要解决提高财务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财务管理成本两方面问题。

1、实现财务共享最重要的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全体员工自上而下的支持。

2、共享服务需要建立统一的系统来支持。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因此,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第一步。统一的ERP系统是保证共享服务平台顺利搭建的关键因素。建立一个好的平台很重要,需要有一个统一的IT标准和一个流程标准,这样整合可以更快。由于管理会计贯穿于单位运营全过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应重在适合单位需要,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单位整体信息化规划,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单位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要在单位长期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在理解单位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单位管理会计和信息化工作现状,优化单位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远景、战略、具体目标、所需功能等具体需求,系统指导单位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即使是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门,也需要一个内部结算体系。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向服务对象提供一个能为他们所接受的低成本服务,同时又需要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发挥较传统财务管理更加有效的管理模式。

二、整合信息系统,将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融入各业务子系统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得信息化不单纯是会计工作的工具,更是会计工作的环境,与组织架构、内部文化、业务领域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会计工作模式的发展变化。通过系统整合、改造或新建,形成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就是要利用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工具方法对企业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是信息技术在管理会计领域的集中体现。财务共享作为整合财务信息资源,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的重要手段。不能简单将管理会计系统建立在孤立的信息平台上,只有通过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延伸将企业管理的各个子系统建立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上。尤其是在一些集团化的企业中,财务信息共享更能充分发挥财务信息的整合以及规范财务流程的作用。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建立统一的标准,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从源头上防止出现“信息孤岛”。

三、完善共享流程,提高财务共享中心的成本效益

要实现财务共享需要建立的财务共享中心,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的再造。需要对原有的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改造,将日常的重复的业务进行梳理和规范,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在新的流程中。同时将原有的核算、结算、资金管理、税收管理等环节分离出来,进行新的岗位设计。并从服务的角度切实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以及财务成本效益。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行的服务实体,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发挥数据方便、快捷的优势,与整个企业的经营战略、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绩效评价等方面融为一体。提供更为高效的财务信息。

四、财务共享实施的建议

财务共享的实施需要通过组织财务共享中心来实现,除了前文提到的主要措施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财务共享中心的组织构架,财务共享中心的职能是从原有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的。在组织有关业务时,不仅要考虑业务流程的优化,更要考虑组织结构的偏平化,这样更有利于发挥成本效益的作用。

2、财务共享中心需要在管理层的支持下,完成顶层设计将整个公司各个层级的财务核算都纳入共享中心的业务范围内,从业务的前端到末端形成完整的业务循环,以确保财务共享信息的真实完整。

3、层层推进,分步实施。财务共享信息的整合以及规范需要一个过程,在完成顶层设计后需要逐步推进财务信息的共享,建立统一的标准。规范业务层的操作规范,逐步实施确保财务共享中心最终的财务信息实现共享。

4、完善信息技术手段,财务共享中心是基于信息技术的高效快捷。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与提高离不开企业其他信息系统的建设,在统一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上,不断推进各业务子系统的建设,为财务共享中心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支撑。

共享财务会计篇8

【关键词】 财务共享模式; 会计档案管理; 路径

财政部的一项研究(2006)勾勒出财务组织的未来:工作重心开始转向以股东价值创造为基础参与公司战略,财务变革呈现出以决策支持为导向、面向经营提供服务、优化财务组织降低成本等趋势,并最终构筑出一套高效精简的企业财务系统。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正是这些变化中的重要一环。

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体系、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变化,引导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变革。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基于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变化分析

一般认为,财务共享是成立专门内部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机构,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以下简称 “FSSC”),在企业内部提供标准化、高效率的财务服务――基于企业集中处理规模化交易的成本效应。吴一平(2009)进一步认为,除了提供基于规模成本效应的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外,财务共享所提供的服务内容还应包括以提高价值为主的专业建议,如税务、资金管理等。财务共享模式的运用具有广泛意义,其最基本的作用在于降低成本;除此以外,还可以使企业集团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系统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并强化核心能力等(张瑞君、陈虎、胡耀光、常艳,2008)。

2005年,由于急剧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国内大企业集团中兴通信等开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理念开始风行。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财务组织中的推行,为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带来重要变化。

1.从会计档案的管理体系上看,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往往导致财务管理体制重心从原来依赖经营实体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变迁到依赖FSSC构筑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在新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可能会对传统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特别是属地化会计档案管理体系形成冲击。

2.国内大部分FSSC建立的财务共享模式大多借鉴西方模式,即依赖建设影像系统远程提供的影像资料(电子会计档案)进行操作,纸质会计档案在形成影像资料后受重视程度降低,其收集、整理、保管方式及时间安排,以及与FSSC生成的记账凭证是否匹配装订等问题既受国内相关法规管理,也受企业建立共享模式后的成本预算约束。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在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受到考验。

3.从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上看,会计档案形成链条正在加长。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大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从横向的属地化财务管理体系过渡到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会计档案的形成从单纯在属地变成从属地一直延伸到FSSC,过程长、环节多、链条长,其间介入多种岗位角色如收集、影像化、审核、传递、稽核、归档、整理、成档等岗位增多,而各岗位和职责可能分别隶属于FSSC或属地主体,存在交叉现象,使原来基于属地主体的管理责任开始模糊,甚至随着财务变革和共享模式建立过程出现缺失。属地化管理可以轻易发现剔除的风险问题往往到会计档案归档或归档环节后才发现,甚或一直无法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和责任主体发生变化,FSSC作为会计档案质量控制的最终主体参与到会计档案形成过程中,并对会计档案质量承担整体责任,会计档案质量控制已经成为FSSC加强内部控制并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重要环节。

5.除纸质媒介外,会计档案的形成、保管、调阅环节还出现了电子媒介会计档案。生成电子会计档案可以为会计档案信息存储、利用等方面创造条件,但也产生了诸如新内控防范点设置、会计档案完全数据化(影像化)难度、电子文档存储利用合法合规性、大量自动或半自动生成的过多集成、系统、清账凭证等新问题。

二、环境变迁条件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与内涵

(一)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发生的变迁,导致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1.从工作地点上看,由于财务共享模式建立是变横向的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为纵向的FSSC标准化流程管理体系,为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会计档案装订、完整性等要求,并满足企业基于共享模式下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行情况的内控要求,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会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完成其空间转移过程,无论其转移发生时间是会计档案发生当期还是以后各期。

2.从工作范围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从属地流向FSSC所在地的过程还伴随发生会计档案收集整理、数据化(影像化,扫描)、流转过程管理、质量管理、风险控制、成档等多项工作。会计档案管理的工作范围与从前局限在成档后的纸质会计档案管理相比,又向前延伸到会计档案成档前的多个环节;从以前仅仅局限于某属地,进一步延伸到FSSC提供财务共享服务的全范围。

3.从工作内容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不仅仅是事后收集整理,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标准制订和执行监督工作,还包括组织、协调会计档案流转各个环节对会计档案中可能体现、包含的各种风险进行甄别、处理、控制,包括会计档案信息的整合及多角度、全方位、长距离的充分、有效利用,包括会计档案存储保管模式、标准的研制与革新。

4.从政策条件配合上看,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对管理观念、归档手段、存储方式等的改革要求与现行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要一定时期的磨合;政策方面对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方式、范围、观念、要求等方面缺乏认识,短期内难以突破和创新。

5.会计档案介质从传统的纸质媒介为主转向纸质和电子媒介并重,从属地化纸质会计档案流转走向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流转并行且日趋分离。由于财务共享模式下工作的流程化、标准化,日趋分离的会计档案并行流转流程实际上成为会计稽核体系和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重构的客观条件。

(二)财务共字模式下,会计栏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根据对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环境变迁的认识,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笔者认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实质变化。财务共享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应该跳出传统会计档案管理观念,从会计档案的纵向流程和成档链条上的多环节、多岗位角度考虑,从风险控制、质量保证和会计档案基础服务三方面重新确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

1.财务共享模式下,原来属地财务管理体系下的会计稽核责任被取消并由FSSC取而代之,FSSC核算会计依赖影像系统会计资料进行局部会计稽核,进入FSSC的各种纸质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其与相关影像资料是否保持一致,是否遵循统一的法律法规或内部规定,对原来不相一致的业务处理和会计档案标准重新标准化等问题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需要面对的新的内控防范点,不加以防范可能会影响核算整体质量并造成支付风险。

因此,风险控制成为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一项,主要解决随会计档案流转进入FSSC的外部风险。

2.财务共享模式是基于流程化、标准化的基础业务规模化处理,以求节约成本。大量存在均衡性、标准化差异的会计档案进入FSSC进行处理,其处理结果和质量是否能保持基本一致、并且在对外输出时不影响核算质量及内控监管成为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质量保证就是希望通过标准化、专业化手段控制在FSSC内部流转的会计档案的加工处理质量,防止处理偏差,防范自身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风险,最终保证财务共享整体服务质量。

因此,质量保证是财务共享模式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内涵的第二项,主要解决FSSC内部会计档案处理质量瑕疵、失误或不一致性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共享模式下出现的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并存情形,使保证双方品质和一致性并得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认可成为日后推广以电子会计档案调阅为主、纸质会计档案调阅为补充的档案使用模式的基础。

3.剔除和控制会计档案外部风险和内部质量问题后需要考虑的是集中化管理会计档案服务质量和感知如何提升、延伸和革新会计档案基础和规范管理等问题,具体包括纸质和电子会计档案存储、备份、日常保管、调阅及远程调用、整合利用,以及原有存储模式革新和低碳化问题等。

会计档案基础服务属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工作范围,但结合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电子化、低碳化、远程调阅和决策支撑等行业变化新趋势,这项工作被赋予新的内涵。

究其实质,财务共享模式下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其实就是财务共享实施过程中各类会计档案信息的标准化、数字化及档案信息综合利用,是基于会计档案生成、流转等环节形成的会计稽核和内控系统。

三、未来之路:基于共享模式的判断

20世纪8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缓慢,为追求成本节约,福特汽车在欧洲设立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那时起,财务共享模式成为全球绝大多数跨国公司、500强企业节约成本的重要工具,经济全球化及网络经济推动了这一趋势不断增强。

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对节约企业成本、增强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力度等方面也有很大好处,但由于传统管理理念以及特殊的发票管理体制等原因,中国企业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同时也面对国家对会计基础工作、特别是会计档案工作更加严格的管理,构成了中国推行财务共享模式不可避免的成本。

既然不可避免,就要努力转化。可能路径有:

(一)扩大处理规模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模式下,进一步整合与会计档案各环节相关联的会计基础工作,在综合平衡寄送、存储、沟通的成本基础上,建设统一的会计档案标准化、数字化处理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平衡与会计档案处理工作相关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而在规模基础上的标准化形成国家及行业标准后,大型企业FSSC会计档案基础处理能力甚至可以考虑对外承接更多会计档案标准化、数据化处理工作,加快回收建设FSSC所投入的成本。

(二)增加处理事项

在财务共享的基本流程上,综合利用会计档案的生成、流转等环节增加提取或处理审计、风险控制、其它业务管理等部门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或事项并进行初步加工,作为上述部门日常管理和发现问题的数据来源,减少上述部门日常基础检查工作成本及频繁调用会计档案导致的成本。比如在档案形成后进行档案稽核,不仅可以检查以前环节会计基础工作质量和存在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统计手段和标准化方式提取、记录、整理会计档案中体现的、不同业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瑕疵或征兆,寻找业务风险点,并定期出具检查结果报告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共享。

在中国特定国情下推行的财务共享模式,企业会计档案管理工作从原来横向、属地化处理特征转化为纵向、流程化处理特征,并与纵向处理流程各环节进一步融合。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都已发生变化,需要以新的眼光审视和积极把握。在财务共享模式刚刚起步的今天,最需要的就是尽快探索并推出基于新环境、新内涵的会计档案基础工作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1]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为胜任的CFO

――中国CFO能力框架研究报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