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8篇

时间:2023-07-13 09:23:04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1

一、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理论界定标准

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因而,某一门双语课程的教学也包括教材、课堂讲课、作业和考试等四个环节。下面从课程教学四个环节入手,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

1.语义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从语义上说,如果某门课程教学的上述四个环节不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可称其为双语课程;而上述四个环节如果全是使用同一种语言,就不能称其为双语课程。也就是说,从教学语言角度,我国高校非语言课程可划分为纯汉语课程、双语课程与全英语课程;从语义角度,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是指课程教学的四个环节既涉及汉语又涉及英语;或者每一个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四个环节合并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或者某些环节仅涉及一种语言而另一些环节涉及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语义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十分宽泛。使用英语教材、作业和考试用英语完成、课堂讲课以英语为主进行教学的课程是双语课程;而只是使用英语教材、其他三个环节均完全使用汉语进行教学的课程也是双语课程。前者使用英语的比例极高,而后者使用汉语的比例较大。

2.语言地位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培养大学生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是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目标,因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是使大学生具备使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能力。由于我国大学生已能熟练使用母语――汉语,因此,要达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直接目标,在教学语言上就应突出英语的地位。如何才算突出了英语的地位呢?最起码的标准应是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使用汉语的比例,即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由于课堂讲课是课程教学四个环节的最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把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语言地位标准落实到课堂讲课这一教学环节上。也就是说,从语言地位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

语言地位视角界定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与教育部提出的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界定标准是相一致的。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规定,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用外语授课的课时占该课程总课时的50%以上的课程属于高校双语课程,这实际上是把“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50%”双语课程的语言地位理论界定标准具体化后的可操作性标准。

3.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理论界定标准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只开设英语语言课程,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教学结果是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而英语听说能力却大大低于英语读写能力。针对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的上述现状,在对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进行理论界定时,我们有必要更加突出高校双语课程中英语听说的成份,鉴于目前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我们取80%为“更加突出”的标准。也就是说,从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角度,只有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的课程才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这一理论界定标准应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

按照我国高校英语教学现状视角的高校双语课程理论界定标准,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的课程也是高校双语课程,并且可以推广为,在上述教学四个环节中全是使用英语的课程仍为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称其为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因为在课堂讲课中100%使用英语并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情况下,在作业和考试两个教学环节全部使用英语是很容易实现的。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已经开始了全英语高校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

二、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

由于教材是课程教学的源头,所以教育部要求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使用英语原版教材。在实践中,鉴于我国大学生具有基础的英语读写能力,绝大多数开展“双语教学”的高校在教材、作业和考试这三个环节都要求只能使用英文,因此我国高校双语课程的实践界定标准就参照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依据目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实践情况,从课堂讲课环节的中、英文使用时间情况来划分。

1.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校“双语教学”,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当规定最低限度的实践界定标准。鉴于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时数相当于总教学时数的20%,因此,“最低限度”就定为20%,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达到2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

符合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先用中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然后用英文多媒体课件把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讲一遍,一般是照着英文多媒体课件念一遍,用英文进行解释和说明的比例较少。从时间上看,这一教学形式的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会达到或超过20%。一般说来,最低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区间范围是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20% ~ 40%。

2.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我们以教育部高教司在其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双语课程定义为基础来形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50%左右(区间范围是40% ~ 6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满足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直接用英文多媒体课件讲课,解释和说明中文与英文并重,可能使用英文的比例高于使用中文的比例,也可能使用中文的比例高于使用英文的比例,但两者相差不大。

3.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前面谈到,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实质意义上的理论标准。以此理论标准为指导可以构成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超过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达到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的双语课程教学形式通常有:在课堂讲课中直接用英文讲授完整的教学内容,既包括概念或思想、原理或定理、步骤或方法、案例或例题,也包括对上述内容展开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对很少的直接用英文讲授很难理解的内容,采取先用英文讲授,再用中文讲述一遍的方式。

4.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处于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初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与高级的实践界定标准之间的范围就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即在课堂讲课中使用英语的时间比例为60% ~ 80%是我国高校双语课程中级的实践界定标准。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2

关键词:语文 大班额 有效课堂

一、大班额课堂的概念

大班额是指班级人数超过教育部规定的班级人数,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超过50人的班级就是大班额,60人以上的班级就是超大班额。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对于子女的教育重视,许多的人把孩子送到城市里学习,现在学生上学也不受地域的限制,农村子女也可以到城市来上学,因此好多的农村子女到城市来学习,造成学校的学生人数不断增多,每个班级的人数也增多,形成大班额的学习环境。

二、有效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有效教学产生的定义

有效教学产生于上世纪的西方国家,是人们在特定的价值观下想要实现的一种教学愿望,学生们在课堂上可以很有效的接受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教师也能充分的利用课堂,达到理想的课堂效果。关于有效课堂的定义,学界还没有一个很同意的看法,但是中心思想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而采用的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它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耗费较小的精力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课堂的教学理念

有效课堂是遵循的是新课堂的教育理念,首先有效课堂采用的是全新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好的进步及有效的实现课堂效果为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有效课堂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下,只是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及价值观,这样对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有效课堂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发展为综合素质较高的综合人才。最后,有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提高教育效果,每堂课都要准备充分,不仅按时完成教学计划,也要让学生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不能只敢进度不顾学生,也不能过分的迁就学生而忽视课堂进度。

三、大班额环境下有效课堂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语文在初中的学习中占着很大的比重,语文知识比较零碎,需要长期的积累,学生在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惰性,需要教师的督促指。大班额让教师很难照顾所有的学生,在课堂是只能是简单的抽查,因此有效课堂的实施在大班额的语文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

(一)正视问题,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大多数的教师认为有效课堂对于课堂效率有促进作用,但是落实到实践中就感觉困难重重,尤其是大班额的班级,本来班级的人数及比较多难以管理,并且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很难全面兼顾,往往会形成顾头不顾尾的现象,在谈到创建有效课堂,教师们会认为是不现实的,有的老师反映,班级人数这么多,能都维持好教学秩序就不错了,还怎么有效的开展别的工作。其实有效课堂的开展与班级容量没有太大的关系,作为教师要清楚的认识这一问题,要树立信心,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大班额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等教学方式,可能教师花费的精力要更多一点,在分组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合理的分配,要求教师更加全面的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展应有的作用。对于语文的学习,大班额的更能促进学习氛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学生越多才更能集思广益,总结出正确的观点。

(二)合理安排课堂结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新课改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照顾每个学生的特点,合理的安排课堂结构,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大班额的班级人数较多,这对于教师更是一个挑战,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多发言、多动手,把课堂坏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占大多数,只会单独的提问某几个同学,不能掌握大多数的情况,教师也是通过少数学生的表现来判断课堂效果。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很不利的,初中语文课本中需要背诵的内容较多,文言文、诗词都要求全部记住,如果每个学生都单独提问肯定影响课堂效果,时间也不允许,在检查背诵时,我采用小组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之间相互检查,然后再抽查,这样既可以掌握所有同学的情况,也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

(三)组织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们的课堂大多数是单一的,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安静的在讲台下听,时间久了学生会感觉乏味无趣。因此我们要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语文有组织课堂活动的便利条件,精彩的文章、优美的诗词、深蕴的古文,可以让我们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大班额的班级更容易组织这样的活动,在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将其中的内容编成小品变现出来,初中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多数腼腆的,都不好意思报名,有几个活泼的同学参加了,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学们很收鼓舞,等再学类似的文章时,同学们都积极参加,增强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扩大视野

语文的知识有很大的一部分是从课外书籍中获取的,多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扩宽学生们的视野,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在班级建立起读书角,让同学们把自己认为有意义的课外书拿到学校中来,大家一起阅读,并时不时的组织学生们一起阅读,并写出自己的感想,大班额的班级筹集的课外书籍越多,更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每个学期末让学生把自己的书籍拿回去,新的开学在带来新书,这样学生们可以共享资源,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改为我们指出了教学的方向,有效课堂的构建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有利的,当时在实施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大班额的环境,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当时我们积极的找出应对措施,克服困难,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丽林.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A].2015年10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实践

“人们常常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我们的教育亦是如此。在书包越来越重、学生越来越厌学、教师疲于奔命、学生劳累不堪的情况下,以“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为核心理念,“五步三查”为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由“苦学”“厌学”向“乐学”“创学”转变的高效课堂。

一个多月的教学尝试,使我感受到了诸多变化:课堂的灵动,学生的活跃,小组的凝聚,教师的轻松……如今的数学课堂不再呆板得死气沉沉,而是充满了向上的活力。尽管远没有达到李炳亭先生口中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但亦绽放出了生命的异彩。

学生已是受尊重的鲜活个体,课堂不再是教师的讲堂、优生的展堂,多数潜能生被充分的带动起来参与其中,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这些油锅里被捞出的孩子们身上共有的潜能和爆发力,让我看到了数学教学的希望。

一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教师们是收获与困惑并存,激情与矛盾并存:(1)45分钟的数学课,运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节节压堂,多数时候尽管压堂仍不能完成教学任务;(2)45分钟的数学课,课堂容量的广度和教学内容的深度无法兼顾,知识生成高度望其项背;(3)数学优生较少的班级,五步环节中的“对学”实施困难;(4)数学导学案的编写,填空式还是问题式采取有争议;(5)五步三查中的学生大展示,是应该针对自研自探环节中的板块内容还是针对其他另设的拔高内容有分歧;(6)展示评价环节学生的点评没有深度;(7)当学生讲解不透彻时,教师讲还是不讲意见纷呈......

扪心自问:我们为什么要课改?课改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曰:解放学生解放教师。那么,这种45分钟的课外成为课内延伸的教学,是解放了学生和教师,还是加重了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打着高效旗号穿新鞋走老路的伪课改,充其量就是继续让教育失却“人性”,让教学失却“情感”。它既违背了教育教学规律,也违背了打造高效课堂的初衷。

“教育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如今的我们已经走进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下一步我们该研究的就是这个教学模式,甚至要超越这个教学模式。应根据我们的校情学生的学情,踏踏实实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真正的向课堂45分钟要效益,让高效课堂发挥出真正实效。“课前零预习,课后零作业”,应将是今后我们在教学上努力达成的终极目标。关于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种种,我认为可解决如下:

问题(1)、(2):解决的关键之处在于导学案。李炳亭《高效课堂操作的“五个一”》中指出:导学案的功能不是为了“学会”,而是为了会学和能学,它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导学案必须能够生成能力,前提是它首先要让知识之间具有必要的联系,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所以,我认为设计合理的导学案,可采取小步子,低起点,大胆的重组教材(可以两课时合并成一课时,一课时拆分成两课时),让每节课的内容不贪多,不繁杂,利于学生探究知识有深度,知识生成有高度。教学内容设计循序渐进、有梯度的螺旋上升,能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发展。如七年级下初中数学教材6.2立方根,与平方根的知识相类似,可类比学习,那么两课时就可以合并成一课时。

问题(3):五步三查的几个步骤可适当进行删减,对于优生少的班级,省略对学环节,直接进入互助环节。如:我所教的两个班级,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偏低,每一个小组所占数学优生的数目不超过两个,潜能生却占有4-5个。那些潜能生独学都困难重重,对学更是废话连篇,交流内容离题万里。因此教学中我省略对学环节,独学后直接进行互助。有小组长的带领及约束,课堂上他们多多少少有所收获。

问题(4):学生展示独学中的板块内容还是其他,应视班级总体学情而定。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数学素质普遍偏高,那么自研自探环节中的内容大可通过小组交流来完成,展示单元则可以展示一些有深度的提升题;如果班级学生的数学素质普遍偏低,那么就展示自研自探中的版块内容,让学生在展示中夯实基础,在同学间的质疑、释疑及经验总结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问题(5):运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教师在模仿,学生也在模仿,故学生点评没有深度定是意料之中。点评什么,如何点评,这需要教师提前为小组长进行培训。组长会点评了,就可以以点带面,辐射全班。

问题(6):教师的作用是什么?是激励,是点燃,所以当学生讲解问题不透彻时,教师应抑制住自己讲解的欲望,化“讲解”为“点拨”,让学生在恍然大悟中体验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学习乐趣。

教育学者郭元祥说:“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慢,需要平静和平和;慢,需要细致和细腻;慢,更需要耐心和耐性……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高频率、快节奏、大梯度,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蓦然回首,曾经的我们,是多么紧跟现时代快节奏的步伐。45分钟的课堂,我们唯恐所教知识有遗漏,唯恐学生所学知识有缺漏,于是我们的教学设计面面俱到。45分钟的课上下来教师累得气喘吁吁,学生跟得踉踉跄跄。终日里我们行色匆匆在教学流水线上,根本无暇顾及学生的感受:是否能够跟上教师的步伐?跟上的学生又会有多少?结果呢,就是我们的数学课变成了少数学生的天堂,多数学生的难堂。而今的高效课堂,讲求的就是慢的艺术,我们的教学不再机械,我们的脚步变得轻盈,我们懂得了观察,学会了倾听。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4

数据分析(见表格)

初一年级:

1、 学科间较为平衡

2、 班级间较为平衡。

3、 前十名分数比较接近。

与第一次课堂练习比较,班级间的差距略有扩大。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数学均分比较接近,英语超过12.1,总均分超过15.4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数英均分都高于常乐初中,总均分高于常乐13.63

初二年级:

1、学科间总体较为平衡,个别学科略有差距

2、班级间较为平衡。

3、前十名的分数相当接近,非常有竞争力。

与上一次课堂练习比较,班级差距有所缩小。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物理均分基本持平,数学低于6.8,英语超过6.8分。总均分基本持平。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数英物均分都高于常乐,总均分高于常乐12.55

初三年级:

1、 学科间总体平衡,个别学科略有差距

2、 班级间非常平衡,几乎持平。

3、 前十名分差较大,缺乏竞争力。

与上一次课堂练习比较,学科间差距有所缩小,班级间差距明显缩小。

与瑞祥初中比较,语文数学均分基本持平,英语超过8.5分,物理化学政史均分都有一定的差距。总均分低于12.47分。

与常乐初中比较,语文化学历史都比他们略低,数学、英语、物理、政治都略高于常乐,总均分基本持平。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才刚刚开始,我们的行政管理人员要反思在教学管理上的得与失,班主任要反思班级管理上的利与弊。$2老师要反思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成与败。

我想用三句话作为后阶段工作的建议:

第一句话就是何局长经常强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5

促进综合素质发展,顺便提升学习成绩

学生发现,有了“任务单”,他们自己能学会知识。在课堂上,他们协作评价、协作探究,梳理并展示协作探究成果,提出质疑,做出阐释,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渐次提升,不仅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在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学生毕业之后,有可能告别“山寨”,走向创新。

而且,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了良好的成就感体验,激发起持续的学习兴趣。这为他们健康地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翻转课堂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对提升学习成绩也很有成效。

苏州新草桥中学化学教师俞叶于2013年秋开始翻转课堂,她任教的三个班级中,两个班一直保持年级第一、第二的成绩,还有一个原来排名第八的班级,翻转课堂以后,马上上升到第五。此后,俞老师一直坚持翻转课堂,任教班级的成绩稳超同等水平的常规教学班。

苏州工业园区星港学校初中语文教师董劲翻转课堂前,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在语文总均分、基础知识均分、作文均分、语文均分,语文合格率、基础知识合格率和优秀率,作文合格率和优秀率等详细统计中,没有一项居于前两位(共四个平行班)。翻转课堂之后,成绩立即开始提升。到期末的时候,在上述所有数据中,除了一项最好数据为原来处于领先的班级保持之外,其他最好数据都到了她任教的班级。

苏州市阳山实验初级中学物理教师唐建华在翻转课堂前,所教班级的成绩一直在教研组长所教班级之下,翻转课堂之后,这种局面开始被打破,出现多次超越教研组长所教班级的情况,双方呈现交替领先之势。

苏州市景范中学数学教师冯伟开始翻转课堂之后,发现所教班级在年级中的成绩开始变化。他在期中考试前两周开始翻转课堂,期中考试成绩处于平行班排名第三的位置,与成绩最高班相差1.77分,与成绩最低班相差0.15。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虽然排名没有变化,但是,与成绩最高班相差0.46――缩小了差距,与成绩最低班相差1.06――扩大了差距。显然,学习卓有成效。

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地理教师马莉莉实验翻转课堂之后,所教四个普通班的地理平均成绩中,最低的为80.71,而另外四个常规教学班中,平均成绩最高为80.70,低于翻转课堂四个班中成绩最低的班级。她所教的两个培东班,成绩高出另外两个培东班(常规教学)的幅度更加明显。值得一提的是,马老师翻转课堂布置的课堂作业量(翻转课堂倡导学习知识在课外,内化知识、拓展能力在课堂),只有传统教学班级课外作业量的四分之一。孰优孰劣不辩自明。

上述情况,是教师们用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的实效,也是躲在实践之外的“冷思考”者想不明白的。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6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有效性

分层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分层教学的中心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然而学生是有差异的,分层教学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分层不分班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是一种在班级授课条件下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课堂教学策略,它着眼于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从而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为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对待和公平教育,学校不能打着“分层教学”的名义,按学生考试或测验成绩重新编班,“分班教学”在本质上是与“分层教学”思想相违背的。数学教师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有效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而不能人为地代替学生未来接受教育的选择。

二、教学对象分层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前提

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了然于胸,在教学中老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如召开不同形式的学生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重点家访以及向班主任和原来的任教老师了解所任教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家庭情况、作业是否主动完成、责任心以及班级中和谁的关系比较好等等。然后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层,即成绩优秀层为A层、中等成绩层B层和学困层为C层。接下来就编好小组,选好组长,起组名,确定学习目标、口号。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都制定了赶超的小组,每个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近期目标、一学期目标和赶超的对象。这样既形成了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竞争、同一层次学生的竞争,也增强了小组的团结互助。

三、备课分层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基石

分层备课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基石。数学教师领悟课标精神,吃透教材、教参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分层次教学的全过程。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应有具体的要求,如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能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的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他们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要简单些,梯度缓一点,能掌握主要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方法,培养基本的能力。

四、授课分层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关键

授课分层是课堂教学中弹性最大、最难掌控的部分,也是最考验老师创造性的部分。因为老师很难预料课堂上会发生什么。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教师的作用就是如何使每一个学生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因此,为了鼓励C层学生也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数学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做些处理。同一个知识点,设计问题有梯度,从简单的提问入手,给C层的学生更多的发言机会。难度适中的问题让B层学生回答。这样,每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参与课堂活动,便于激活课堂。不管哪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时,教师可以允许同一组的同学帮忙。如果这一组都回答不出来,教师要会及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他组的同学抢答,如果答对给这个组记以一定的奖励分。C层的同学上课回答问题老师还给他们设定了特别的奖励分。同样,在课堂练习上我也实现了分层练习。这样操作后,课堂比原来活跃多了,很多组的同学会主动督促鼓励他们组C层的同学上课多回答问题。

五、作业分层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手段

数学老师要想知道课堂学生是否是学有所获,就应深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所掌握知识的情况,而反映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分层作业是核心环节。在作业的设计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题量、不同难度的作业,供学生选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要先完成基础作业。这样做,使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调动各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作业批改上,对C层学生尽可能面改,发现问题及时订正,集中的问题利用上小课时组织讲评,反复训练,真正掌握。其余两个层次的学生作业批改后采用组内交流订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和其他组讨论解决。

六、分层评价是有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保证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7

[关键词]初中生;厌学;师生关系;矫治

[中图分类号]G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5-0081-04[作者简介]韩晓霞(1989―),女,山东章丘人,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保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上的不良表现方式。[1]具体来说,初中生厌学的外在表征体现为兴趣的缺失与偏移,情绪的消极与低迷和行为的抵制与对抗。初中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影响因素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作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在学生厌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职责。

一、初中生厌学的归因分析

(一)教师授课“无趣”

1.文本使用不当

目前,教师在教科书的使用上存在两个问题。其一,教师仍然在“教”教科书,一心按照课堂预设来忠实地执行文本,忽视教科书以外的来自生活的鲜活的教学素材,忽略课堂生成性因素。初中生的知识性兴趣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二,教师在“用”教科书教的时候超越了文本,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处理文本和超越文本的关系。重视了“教”,冷落了“用”,对文本的利用不够,走进了“资源越多越好”的误区,为了“超越”而“超越”。课外资源开发有余,却利用不足。学生对课外资源刚刚提起了兴趣,教师就浅尝辄止,学生的兴趣也戛然而止。

2.教师角色定位不清

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是掌控师生对话内容、氛围、时间的首席角色。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首席使命的发挥必须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必须协调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作为对话首席的使命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有两种情况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其一,教师强调学生的独特体验,忽视对文本的尊重;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忽视教师的价值导引;强调对学生的赏识,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这样的课堂,是很热闹的课堂,可是有温度,却无深度。在这样的课堂里,教师究竟有没有在专心地听学生的发言,有没有在认真体味过学生的想法之后再予以评价?有多少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2]学生获得发言的机会,却没有人专心听他的想法,他没有办法和别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发言仅仅成为营造课堂气氛的工具。其二,教师是唯一的主体,忠实地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对课堂的“突发状况”做简单处理,或者是置之不理。如果有学生提出了超出教师“计划”的问题,则会被教师冷漠对待。这样的课堂控制性强,灵活性差。从完成教学任务、掌握基础知识方面来讲,这样的课堂是高效的;但是,从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考虑,又必然是低效的。

(二)师生关系失谐

研究表明,师生关系和学习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3]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在师生关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信任感和获得支持的程度都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感知到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他们对学业进一步关注并在课堂学习中表现出合理的情感和行为。相反,以冲突性为特征的师生关系往往使学生对学业失去兴趣,容易被同伴拒绝,并产生厌学情绪。[4]同时,师生关系的特征也与教师教学策略的效果存在显著相关。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策略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通常情况下,教师温和、关爱的态度、积极的反馈和卓越的领导力会对师生关系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达成与学生的合作,受到学生的认可;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师生关系,而这正是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因素。[4]

师生关系的“失谐”是导致初中生厌学的重要因素。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由于教师处理问题不当,导致师生关系“失谐”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具体来讲,教师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师对待学生态度“不公”。教师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放在成绩好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身上,对成绩平平,表现平平,又安分守己的学生关注不够。较少受到关注的学生,会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而主动减少与教师的沟通和交流,看到教师和学习好的学生频繁交往,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无形之中把自己划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人际圈子之外。其二,教师的管理方式僵硬。教师认同权威主义,对学生缺少人文关怀,管理形式单一、模式僵化。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民主型的教师,对专制、命令式的教师表面上尊敬,实际上在心理上已经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形成一种隔阂。但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受中考“指挥棒”的影响,许多教师在管理班级时奉行“分数主义”,实行“分数管理”,形成了一种狭隘的“分数文化”,以至于班级的教学、育人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利益驱动代替了事业追求。[5]教师只关注升学率,以分数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不惯于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这种压抑的班级环境下,师生关系不会融洽。

(三)同伴关系疏离

超级课堂初中数学篇8

关键词 几何画板;初中数学;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0-0036-03

1 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在实际的教学中,几何画板的运用状况并不乐观,很多教师认可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但没有在数学教学中广泛运用,数学教师对几何画板是又爱又怕。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湖北省黄冈市5所城镇初中的70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从教师的视角来反映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积累过程性研究资料,为几何画板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过程

调查对象 本文的调查以黄冈市黄州城区5所初中的数学教师为调查对象,分别是黄冈市外国语学校、黄州中学、启黄中学、宝塔中学、实验中学,一共70位初中数学教师。

调查工具与方法 问卷调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师基本情况调查,主要调查教师的性别、任教年级、职称以及教学年限等情况。

第二部分是教师主体情况调查,主要涉及的调查内容有:教师对几何画板软件的使用情况;教师对几何画板教学的认同程度;教师对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看法;几何画板未能深入课堂教学的原因分析。

数据处理 本次发出问卷70份,回收69份,有效问卷98.57%。这5所初中是黄冈市规模较大、生源最多的学校,以此作为调查对象,更具有代表性,能够客观放映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现状。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第一部分:教师基本情况调查 在对黄冈市市内5所初中数学教师的调查后可得:5所初中的男女教师比例大致为6:4,说明初中男女教师比例比较合理;教师分布在初一至初三岗位上的比例大致是1:1:1,比例均衡;从教师职称结构上看,有超过半数的教师取得了中学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的职称,只有极少数的教师尚未转正,属于新教师;有75.36%的教师工作10年以上,说明初中数学教师大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

第二部分:教师主体情况调查

1)几何画板的使用情况。如表1所示,1~4题,反映的是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情况,都是单选题。从调查结果来看,只有9名数学教师表明对几何画板软件非常熟悉,大概87%的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处于基本了解甚至不了解状态;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知识不易掌握;虽然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过多媒体教学,但是能够熟练运用几何画板教学或是制作数学教学课件的教师还是寥寥无几。

另外,在4个单选题中有4个问题选B的人数超过了50%,这一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情况处于一个了解的层面。

2)对几何画板的认同程度。如表2所示,5~7题,主要调查教师对几何画板的认同程度。在是否有必要使用几何画板的问题中,近9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在涉及几何画板作用的选项中,有42.03%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7.54%教师则认为是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另外30.43%的教师认为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几何的本质。这个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几何画板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清楚。在数学课件类型的选项中,超过半数的教师使用的是演示型课件,约三分之一的教师采用交互型课件。这表明教师对几何画板的认同程度以及选择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以教师为主,少有让学生自主使用几何画板进行学习。

3)对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看法。如表3所示,8~12题是针对教师对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的看法调查。

在第8题中,有52.18%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会提高教学效率,这是从课堂效率来考虑的;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会带来教学方法的改变,这是从教师个人角度考虑的;还有17.39%的教师认为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是从学生的角度考虑的。从这3个百分比可以看出,教师对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看法最重视的是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第9题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喜欢几何画板教学形式,再次肯定了几何画板的作用。

10~12题的数据统计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优势,也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几何画板知识,对几何画板辅助教学能够降低教学难度持肯定态度,虽然在技术操作上大多数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制作上还存在问题。

4)几何画板未能深入课堂教学的原因分析。如表4所示,最后两题主要是调查教师未使用几何画板的原因。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大约90%的教师将影响几何画板进行教学的原因归结为不熟悉几何画板以及课件制作难以实现,此外“平时工作较繁忙”“课件开发需要大量时间”也是几何画板未能在课堂上得以使用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去相关学校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很多数学教师是班主任,平时的时间基本上放在讲课和班级管理上,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几何画板,也没有学习的平台,这是他们未能在课堂上使用几何画板的最主要的原因。

4 小结

本次问卷调查中,集中反映了教师对“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看法。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教师对几何画板辅助教学的作用持肯定的态度,但对其作用的认识不够深入;教师对几何画板的使用只是停留在课件演示的层面,用其制作课件的教师寥寥无几;绝大多数教师愿意学习几何画板知识,但缺乏学习的时间和平台。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