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际贸易市场8篇

时间:2023-07-13 09:23:18

国际贸易市场

国际贸易市场篇1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贸易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是这个数据共享信息快速传播并且文化多元的时代,使得跨国性质的经济贸易活动成为可能。而就经济社会活动的发展来看,经济繁荣依赖于市场,而同时经济的繁荣发展又为人类社会再次提高生活质量水平提供可能,为市场带来新的生机。随着人们的思想进步,以及跨区域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也将商贸活动搬到了更大的平台上,让多人甚至跨区域跨国的商贸活动的实现成为可能,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国际局势大融合的背景下国际商贸活动的开展存在于更大的国际商贸市场上,这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可能性的同时也携带了巨大的风险,故需要审时度势,结合现代化下商贸经济活动开展平台的特点,以及时展下的新局势,对市场营销战略提出更新的要求。

1国际贸易

1.1国际贸易内涵。国际贸易,就其字面来看指的就是在国际大平台上开展经济贸易活动。其经营活动同传统的贸易活动相比,经营范围由单独的有限制的区域扩展到了世界大平台上,能够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看到,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相当于拥有了更多的顾客,拥有了更多的被世界各地人所了解的可能性。就其贸易内容来看,国际贸易产生于时展多文化融合的背景之下,故其内容被赋予更多形式变化的可能性,可以是实在的货物交易也可以是虚拟的文化、科学信息技术的交易,这一切的内容及形式的丰富性变化也是国际贸易发展下的新体现。1.2国际贸易特点。只有对国际贸易的特点有了详细地了解,才能根据国际贸易以及市场因素的不同性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市场营销战略,故接下来将具体探讨国际贸易的现状环境并分析出其特点。1.2.1复杂性。从国际贸易活动开展的平台及环境来看,经济贸易活动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将会受到众多的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而随着商贸经济活动开始走向国际化舞台,该商贸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将接触到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从商贸对象来看,经济贸易负责对象众多,比如一个商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将经历市场调研、采样、采购、做样品、试用,最后才到最终的大批量投入产出,而在商品制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下的负责人都是商贸活动所要负责的对象,因此就贸易活动过程中所接触的对象的多样性来看也增加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国际贸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实现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也难免会遇到由经济利益所引发的冲突,因各个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同而导致商贸活动的复杂化,这在交易频繁的国际贸易平台上更为常见。同时,国际贸易更多的是进行跨国的往来交易,而不同的国家之间存在不可忽视的文化、习俗的差异,这也要求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时需要考虑交易对象其国家习俗理解文化差异性特点,避免因企业文化冲突导致的经济利益损失后果。1.2.2干扰性。国际贸易本身所具有的跨国多元化因素,就决定了该贸易在实际经营活动开展中受国家多方面因素影响制约,国际贸易的经济活动具有跨区域、跨时间、跨文化等特点,而作为影响国家重大决策走向的政治性因素,对贸易经济活动的开展起着严格的控制作用,因为一个好的可持续性发展的贸易活动必然要依靠于国家政治的支持,没有什么商业活动可以真正独立于国家进行,故政治性因素对于跨国进行的国际贸易活动起到强烈的干扰性作用,两国的政治性关系决定了两国的贸易往来,这在中美贸易中也有很好的体现。同时国际贸易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必须考虑到商贸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的稳定性因素,以及贸易展开过程中与此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影响,并且自然环境中一些不可抗拒的力量也会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干扰。1.2.3周期长。国际贸易还具有周期性长的特点,这和国际贸易跨国交易拉大了时间以及空间上的跨度有关,从空间维度上来看,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因为存在于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故需要企业在跨区域市场之间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经济贸易协商的目的,因此国际贸易活动在扩大贸易空间平台的同时,必将耗费更多的交流沟通成本,从而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从市场进入准则来看,国际贸易是指进入到不同的国际市场所开展的一系列的经济贸易活动,而国际贸易在开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国家之间差异化的市场准则所引起的矛盾,并且不同区域、国家对于贸易经济所指定的流程也有所不同,每个国家也具有属于自己的贸易经济法,国际贸易在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不得不经历繁杂多样的审批程序和商贸流程,这也大大降低了国际贸易的效率,同时延长了国际贸易的周期性。

2国际市场营销

2.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Marketing),又称作市场学、市场行销或行销学,MBA、EMBA等经典商管课程均将市场营销作为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和教育的重要模块包含在内。市场营销是在创造、沟通、传播和交换产品中,为顾客、客户、合作伙伴以及整个社会带来经济价值的活动、过程和体系。主要是指营销人员针对市场开展经营活动、销售行为的过程。国际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国内营销和国际营销定义的唯一区别在于国际营销活动是在一个以上国家进行的。“在一个以上国家”,表面上看差别很小,却说明了国际营销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2对国际市场营销优势的分析阐述。相较于国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覆盖范围更广,且具有更为显著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市场营销具有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国际市场营销可以帮助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在某个国家中,当一个行业发展到接近饱和,意味着其提升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这意味着只有走出国门,对国际市场进行拓展才能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而且在有些情况下,国外能够为产品生产提供更加优质的条件。如很多国际企业都愿意到政治稳定、人力成本低且消费能力强的国家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市场营销可以依托全球市场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如此一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能够获得快速增长。其次,国际市场营销有利于先进技术和外资的引进。在国际市场营销中,产品外销可以换取外汇,利用外汇则可以从发达国家引入行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和工具。再次,国际市场营销可以推动企业生产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相较而言,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的竞争压力要远远高于国内,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企业在国际营销中必然需要将国际标准引入到企业中,不断提高产品生产质量和效率,同时对经营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最后,国际市场营销有助于外销市场的保护,并保障原材料的充分供应。有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通常会对进口产品征收较高的关税并设置限额。而若是选择在该国境内建厂,这样不仅方便获得原材料,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护现有的外销市场,为市场的拓展奠定基础。

3国际市场营销策略实施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贸易全球化的加强,国际市场已被大面积开拓,各国经济贸易活动也开始不再仅限于国内,贸易活动的走出去是时展下的总趋势,也是各国有效开展经贸活动的必然选择。因此,制定同时展变化相联系、适合国际市场生存,有利于经贸活动开展的市场营销战略,积极展开战略研讨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本国企业的对外贸易水平,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经济贸易的开展。

4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的营销策略

4.1采取有针对性的营销战略手段。根据国际市场的复杂多变性,以及跨国交易所涉及的地域、人文、法规的差异性,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时,根据不同区域国家的差异化特定,制定出针对性强的营销战略手段,已满足区域国家的需求。根据现有的市场营销战略进行分析,制定出精准的战略方案,需要采用“STP市场营销战略”,“STP”中的“S”指的是划分市场,“T”指的是确立目标市场,“P”指的是精准的定位市场。采取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战略,可以快速找到目标细分市场,根据国家差异性需求找到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商品,从而为本企业的跨国营销获取最大的利润。4.2掌握国际贸易实时动态。国际贸易的跨区域大型交易活动,从根本上来说涉及区域广泛,时间周期更长,而不同国家每天都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政治性、社会性问题,或者是由于自然因素导致的市场环境的变动,故跨国贸易的顺利展开,需要实时监控国际贸易动态走向,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需求,做好贸易活动的前期准备,构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贸易实务结构,以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活动的开展。4.3不断提高商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最主要关注的还是商品的核心价值,质量以及服务。故要求国际贸易活动开展时更加注重提高商品本身质量,而不是靠一味地广告宣传,采用严格的国家标准规范对商品质量的合格性进行把关,同时,需要加强企业的售后服务,一个好的商品其背后必然有一套好的服务支撑,故要求企业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做好商品的售前、售中、售后一条龙服务,以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从而为本企业打下国际品牌好的口碑,促进本企业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市场篇2

关键词: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研究;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深入,国际间的交流和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两者相辅相成,国际贸易为市场营销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而市场营销反过来为经济贸易提供更加坚实的贸易保障。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和轨迹。两者都是围绕着国际市场这个核心的概念来发展和相互影响的。当然,国际经济贸易涉及的范围和深度比国际市场营销更加广泛。国际贸易不仅仅是简单的商品交易,同时还包含了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而市场营销更多的是表现在商品的销售行为上。

1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国际间的经济贸易还是为促进交易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从本质上来说,市场营销活动以及营销策略的制定,其目的都是对已经存在的市场活动进行市场分析和挖掘。在营销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其营销策略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潜在客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营销的手段,国际经济市场营销主要体现的是企业作为一个国际化市场上的个体为了发挥自身的价值而开展的一系列的促进商品交易活动的过程,具有市场经济体制的开放性和公平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在国际经济贸易的过程中,每一个国家对于贸易的规定不尽相同,国家作为国际贸易的主体,这也决定了国际贸易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经济制度发展的整体形象,同时国际贸易中往往也伴随着一个国家的政治色彩,这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和市场营销之间的一个主要的区别。企业希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具备更加明显的竞争优势,维持自身发展的核心价值,并获得更多的利润和价值回报,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树立全球化的国际视野,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树立全球化竞争的市场营销观念,国际贸易为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市场营销就是在这个平台上推进发展和壮大的有效助推器,使得国际间的资源得到更好地分配,在客户需求和企业发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意义,同时也利于促进和提高国家的对外贸易服务水平。

2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无论是国内的商品市场还是国际间的贸易,市场营销活动都是企业获取利润的一种常用的手段,尤其是在开放的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市场的占有率,进行市场营销活动是企业开发和扩大市场的必然选择,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有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产品和市场。以物流企业为例,企业为了更好地发展,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来制定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实际的市场活动中,企业只有将产品和市场以及营销策略,三者之间合理地配合,企业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环境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首先是按定制化生产的要求突出,消费者需求更加趋向于个性化

个性化的生产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市场发展的主流方向,积极的发展带来的是世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在商品化生产时代,社会化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商品的稀缺性变得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彰显个性化和定制化的生产需求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消费者也愿意为自己的个性化需求支付更多的费用。从未来的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服务将呈现出更加广阔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趋向于能否快速响应消费者的临时性定制化的要求。

2.2电子商务贸易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比例不断增加

信息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跨越式的改变,当前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颠覆了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同时对于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带来全新的视角。随着电子商务等虚拟贸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虚拟贸易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电子商务在国际间的贸易,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买卖双方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带来的贸易障碍,这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透明的交易平台,买方在虚拟的购物平台上具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卖方也具备更多的发掘潜在客户需求的机会。这是国际市场经济发展中,企业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竞争实力的良好机遇,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平台。

2.3无形价值和软实力在市场营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和作用

相比较于传统的市场营销策略,在国际市场经济贸易中,产品本身的质量已经不能完全吸引消费者的眼光,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于舶来产品的质量和口碑了解并不清楚,而且产品本身的质量是可以通过流程的优化和设备的更新而实现升级。但是在国际贸易中,无形的企业价值,尤其是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更加明显的战略意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多的被聚焦到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之上。

3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从当前的国际贸易角度出发,国际市场占据了市场营销的重点。但是国际贸易所面临和针对的对象却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在国际贸易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的经济体,或者不同的经济制度,要制定出与其相适应的贸易规则。在开展营销活动时,需要采取不同类型的营销方式,从而确保贸易顺畅。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国目前国际贸易的现状,当务之急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当前国际贸易的深入了解,从而量身定制出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市场营销策略。

3.1确立当前国际市场营销理念

只有制定出符合当前发展的营销理念,才能确保企业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局势指导实际开展的贸易行为,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从全局出发,对整个企业的运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这就需要国内的物流企业发挥出自身的关键性作用。由于早期国内的经济贸易形势较好,因此这些企业的重点就放在国内贸易的扩展。但是随着当前国际化的步伐加快,因此就要改变以往的固有思想,从而扩大企业对市场的定位,树立全新的市场营销理念。需要以世界市场为目标,从而不断地推动企业的综合发展,实现企业能够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地对自身的资源进行优化处置。

3.2政府合理引导推动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引导下,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角色,也需要政府宏观调控的推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中,需要多国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政府需要适当给出指令,及时对当前的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调整。当企业在与外方贸易往来中出现问题时,政府能够及时伸出援手,保障企业能够渡过难关。一旦企业与国际贸易市场有所冲突,政府也能及时地对其进行协调。每个企业都具有自身的竞争优势,因此需要将不同的企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创建高质量的营销方针,来加大国内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政府进行综合考虑,对其帮助、扶持,从而确保企业彼此之间达成共识,来共同促进国际市场的扩建。这对于提升整个中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当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为国内的企业不断地创造对外合作的机会,同时构建出和谐稳定的贸易环境。

3.3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建立

当前需要不断地加大国际贸易市场,从而不断地提升营销观念,通过实践贸易实务来提升我国贸易市场地位。由于我国的国际市场起步较晚,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与西方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际营销理念相比,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市场规模较小,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国内的企业都是主要根据当前国际贸易市场的需求来引导贸易活动的开展。但是这种方式已经逐渐不再能够满足当前时代的需求,因此就需要不断地创建新型理念,发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动地位,积极地引领需求,适当地做出调整,并且结合国际市场发展,制定与时俱进的市场营销策略。

3.4增强品牌效应

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品牌效应是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较高的品牌知名度,才能促使企业在国际贸易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物流行业为例,客户对物流的速度、运转方式和服务等尤为重视,因此需要具体完善细节化处理,从而不断地在国际贸易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公司不断地关注自身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才能在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品牌效应。这也是物流行业中最隐形的服务品牌效应。在国际贸易中,口碑较佳的企业,更容易开展贸易往来,因此服务质量的好坏成了企业得到认可的关键性因素。不管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际市场中,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手段,来扩大消费群体,从而不断地完善细节工作,走好品牌战略这条路,将其看作是市场营销的一个重要环节。

4结语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通过开展对外贸易,互相学习,可以不断地促进当前我国国内经济发展。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例如法律、贸易纠纷等,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强人才培养方针,从各方面提升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总体实力。企业与政府之间相互合作,企业之间互利互赢,从而不断地加强国际贸易实务建设,促进我国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对国际贸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晓巍,吴鹏飞.外贸增长方式的路径依赖及对策探讨[J].当代经济,2008(1):178-179.

[2]陈梅.浅谈文化环境对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7(1):32-33.

[3]杜玉平.从国际营销视角探讨中国外贸出口型企业发展[J].国际经贸探索,2005(5):110-113.

国际贸易市场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营销关系影响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相互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为一定时期世界贸易的总和。国际市场营销是指超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这里的市场营销活动,主要是指企业为向国际市场销售适销对路的商品和劳务而进行的产品规划与开发、产品订价、产品分销、产品促销以及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等。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联系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之间所从事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由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所构成,是一定时期世界各国和地区联系的主要形式。国际市场营销是指企业超越国界从事商品经营与市场营销活动,这里的市场营销活动,与国内的营销不同,要注重国内外不可控环境因素、自身资源等。菲利普科特勒在其《国际市场营销》一书中指出:“国际市场营销是指对商品和劳务流入一个以上国家的消费者或用户手中的过程进行计划、定价、促销和引导,以便获取利润的活动。”

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共同性是两者都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都是以获取商业利润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跨越一国国界的经济活动,而且这两种经济活动经常是如影随形,密不可分。国际贸易必然要借助于一整套完善、科学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才能卓有成效地实现各国选定的国际贸易任务和目标。例如,两者都是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的,国际市场是联系国际贸易和国际营销的重要纽带。

它们的共性有以下5个方面:

其一,二者都是超越一国国界的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它们面临着相同复杂的国际环境,如经济发达状况、人口数目、城市化进程、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竞争环境。

其二,二者都是以获取正常合法的企业经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国际性商业活动。

其三,二者都是以商品和劳务为交换内容,经营活动的末端都是全世界市场的消费者或用户。

其四,二者的理论基础都是来源于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弗农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和波特的“国家竞争理论”等。

其五,二者都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物,都是企业从事国际商业活动、参与国际竞争、瓜分国际市场的主要工具和主要形式。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都是以获得利润收入为目的而进行的超越国界的经济活动。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营销的区别

尽管二者存在着某些共同点和相通性,但也有着许多重要区别,存在着差异性:

(一) 交易形式的不同

既然国际贸易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而每一国家的对外贸易又都有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因此,国际贸易包括购进与输出两个主要方面。而国际市场营销则仅强调售出这一个方面,(而且,这里的售出也不一定是出口),即通过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向国际市场销售适销对路的产品或劳务,从而获得收入。当然,国际市场营销也不是毫不涉及购进。

(二)交易的主体不同

国际贸易是国际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国际贸易中商品和劳务的买主、卖生都是国家,换言之,国际贸易的组织者是国家。而国际市场营销则是企业产品和劳务与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断适应过程,产品和劳务的卖主是企业(或其海外子公司),买主则可能是国家,也可能是这个国家的企业或个人,还可能是本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换言之,国际市场营销一般是由企业组织的。当然,国家的经济状况、政府体制、法律制度等,对国际市场营销也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

(三)是否超越国界

就国际贸易而言,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必须是超越国界的交换,即参加交换的产品和劳务必须真正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而国际市场营销,作为超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是指这些活动超越国界,而不厂进行整体规划与协调,制订各自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策略。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这一差异性,反映到统计数据上,就表现为:国际市场营销额往往大于国际贸易额。

(四)涉及范围不同

国际贸易只涉及部分市场营销活动,如产品购销、实体分销、产品汀价等,而不进行产品分销渠道的管理,一般也不进行市场调研、产品开发、销售促进等市场营销活动。而国际市场营销则涉及上述所有活动。从国际贸易与国际市场营销的上述差异性看,国际市场营销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国际贸易具有更多的优势。

三、国际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营销的任务,从总体上说,是研究国际市场环境及引起环境变化的诸因素。认识、发掘和开拓潜在的目标市场,选择和决定进入市场的方式,制定合适的经营战略和策略,使企业对产品、价格、分销、促销等可控制因素的运用符合市场的需要,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良好的效益。企业国际营销工作的好与坏,不仅仅关系到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而且关系到一国的国际贸易水平和一国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均卷入国际市场竞争的洪流,哪家公司能树立起国际营销观念,正确选择目标市场,并针对各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哪家公司就能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以及高额的市场回报。国际市场营销对于一个企业的国际贸易水平至关重要,它是连接客户需求与企业反应的中间环节,是企业参与国际分工深度和广度的重要影响力,也是一个企业开展国际贸易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

国际营销对于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水平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一个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归根结底,是一个国家所有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总和,从宏观角度讲,国际市场营销对于适时适地,以适当的价格把产品从一个国家传递到另一个国家,促使国家消费大市场的形成,起着重大的作用。

四、结语

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当今世界,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又互为因果。它们两者之间有以盈利为目的的超国界的经济活动的共性。但是国际营销与国际贸易又有差异,随着国际营销的深入开展,必将带来国际贸易水平的提高,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化,也必然要求国际营销水平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杨晨.我国企业国际市场营销发展探讨[J]. 经营管理者, 2009,(01) .

国际贸易市场篇4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收益非浅。

行使业务流程:

1、解市场概况。一个敏感的市场人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就必须能够迅速把握市场动态,了解最新市场供需情况。因此在我刚把自己定位为出口商的第一时间马上就市场信息栏中了解商品信息。在需求栏中我对比发现进口商对服饰的需求很大,有很大市场。进而到供应商信息栏看,不少供应商生产各类服饰,由于竞争较为激烈,因此有些供应商为了吸引顾客提供了优惠的价格。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我决定自己的第一笔生意从服饰着手。锁定了目标市场,接下来就是寻找交易对象。

2、同业务伙伴建立业务关系。 在各个出售服饰的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中,我认真比较其品质与价格,以及其商品在进口商市场中的需求度,我把目标缩小到我的服装有限公司中的中国男式睡衣。而进口商方面我则开展广铺网,多联系的原则,给很多个进口公司都通过邮件传去本公司的产品介绍单及本公司的合作意向。这样做的结果使我迎来了很多生意伙伴,收到多份询盘以及发盘。

3、询盘、发盘、还盘、接收。 锁定了交易的供应商,我马上给对方伐#from 最新公务员、大学生国贸,表明了自己的购买意向,以及询问对方的存货情况和真正的交易价格,希望他们向我公司报价。很快就收到明氏服装有限公司回复,列明商品相关情况,明氏有限公司向我公司的报价是每件男式睡衣19元人民币。并请求我公司正式向他公司发盘。时间就是利益,我马上给他公司发出一分正式的发盘,列明我需要的商品规格及数量。这一次交易磋商双方的意见比较一致,因此我的服装有限公司很快就接受了我们发盘。

双方对价格条款和数量条款都确定,并已经接受了发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着手准备订立内销合同。内销合同由出口公司起草同,随后双方签字,达成合意。我随后通过银行把钱汇给对方,出口商很快就把商品注入我公司,这样我有了库存,有了可以和进口商交易的商品。前面也提到进口商对服装的需求较大,因此我的几份针对进口商的询盘很快使我赢来了好几份发盘,所需的数量比我预料中要好,这样我的库存是供不应求,所以在与进口商进行生意的同时我也在着手与供应商再联系补充库存。

国际贸易市场篇5

【关键词】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风险研究

一、我国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一)我国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产生

在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在经济隔绝的状态下生存,尤其是在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下,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各个方面,例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水平等,都与国际金融市场的贸易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市场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的客观存在,二是一个国家内部产生了过剩的产品和服务。剩余产品只有在一个国家社会生产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可能会出现,而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是需要国际的分工与合作的。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流日趋平凡,国际分工与合作只可能在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和建立起来,因此,国际贸易便在国与国之间产生,国际贸易的产生扩大了国家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是,国际贸易间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会对本国国内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要谨慎应对我国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贸易风险,抓住国际贸易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二)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发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对外贸易增长速度也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这对我国国内经济能够实现平稳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贸易顺差也逐年加大。2002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的进口、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平稳的水平。伴随着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对外贸易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直到2010年才出现好转,外贸增长的速度才出现稳速增长。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我国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贸易往来也日趋频繁。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际贸易都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要发挥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加入WTO使我国进出口贸易得到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使中国经济对国际金融市场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自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让中国清醒地意识到外贸风险的存在和潜在威胁。面对当前的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一系列冲击,我们应该认识到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隐患和突出问题。

二、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特点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我国进出口贸易得到快速发展,贸易顺差也逐年加大。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弥补资源短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②利用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③促进我国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

(一)弥补资源短缺,满足国民经济发展

世界上的不同国家,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存在差异。比如说中东地区盛产石油,热带雨林地区盛产橡胶、中国盛产茶叶和丝绸等,这些因地域不同而导致资源的差异,往往对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各国科技水平的不同,也会影响对外贸易,比如一些工业水平较低的国家可以通过对外贸易,获得一些先进技术产品。而中国作为世界上的超级制造大国,中国的制造水平处在全球前列。尤其是中国的高铁技术,太阳能电池板技术,中国钢铁技术等,通过国际贸易,不仅为别的国家带来技术支持,也带动了我国经济发展,增加了外汇的储备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二)利用国际分工,发挥比较优势

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因各国的生产力的不同、经济结构的差异等,使得有些国家对某些商品生产成本存在差异。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生产满足自己本国所需的所有产品,与此同时也不可能消耗掉自己所生产的一切物品。因此,这就需要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实现商品的相互交换来加以解决。从而节约社会劳动时间,促进本国经济增长。而中国恰恰是利用了这种国际的分工与合作,一方面满足国内人民的生活物质需求,另一方面使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享誉全球。在现代的经济模式下,科学技术其本质也相当于一种特殊的商品,也必须通过市场与贸易,用一种等价的方式获得。因此,各个国家通过国际贸易来进行技术贸易,比如造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导弹技术等,进而提高自己国家的生产技术水平。

(三)促进我国增加财政收入和就业

国际贸易能够显著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一方面我国企业从事进出口贸易上缴的各种税收以及政府所征收的关税,都能够增加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中国作为一个进出口大国,国际贸易带来的财政收入特别的明显。另一方面从事国际贸易能够加强国际分工与合作,降低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节约材料,创造价值,进而能够间接增加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我国内部的建设,也能促进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于目前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失业或就业不足,这就造成劳动资源的浪费。而对外贸易为各国解决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对外贸易可以扩大出口,能够增加一部分就业,使闲置的劳动力得到安置,增加就业率,进而增加国民收入。从我国多年来的对外贸易数据来看,国际贸易对解决劳动就业的作用十分显著。

三、我国在国际金融市雒骋椎南执嫖侍

对外贸易给我国带来了诸多的好处,同时也使我国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与金融贸易与日俱增,这极大促进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加之金融投资工具的不断创新,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国际间贸易也面临着风险。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贸易的现存问题主要包括:①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加大;②国际贸易的难度和风险大于国内贸易;③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调查将增加。

(一)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加大

自从牙买加体系以来,国际贸易更为频繁,但是接踵而来的是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因素持续加大。而对于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则直接影响着我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贸易。与此同时,随着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国际间资本的流动使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扩大。当代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当美国经济开始衰退时,我国经济虽然表现出强劲势头,但是也难免受到经济全球化这样的大背景下,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是服务于本国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因此,国际贸易也会因不同的经济形势、不同的政治变化而改变。从这些方面来看,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因素加大,而我国所要面临的挑战增加。

(二)国际贸易的难度和风险大于国内贸易

在国际间进行贸易合作,会遇到语言、习俗、各国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自然条件,都会使国际贸易的难度加大。在多种货币流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会因为汇率、货币制度的不同,而影响当事国的经济贸易。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上开展交易过程中,有许多的中间环节,比如运输、保险、海关等都需要严格的审查和把关,一旦任何的一个中间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影响交易的正常进行。国际贸易是跨国家和地区,一般在国际贸易中的交易量大、金额多,而且还需要长途运输,这就增加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国际金融市场上也存在信用、汇兑等风险,而且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都会使国际贸易的难度和风险加大。

(三)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反倾销调查将增加

随着欧洲债务危机的加剧,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加深,这就致使欧盟各国增加出口而减少进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保持持续的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欧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使得欧盟采取措施来遏制中国,保护同盟国的利益,于是中国对外贸易就多次遭遇反倾销调查。而随着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对外贸易的增加,以及中国的低劳动成本力给我国带来的比较优势,都会使我国受到更多的反倾销调查和贸易壁垒。与此同时,美国的金融危机致使许多的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进口商品的减少和经济的不断萎靡,全球的经济形式也不乐观,而中国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和历史背景下,对外贸易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

四、我国应对国际贸易的新对策

国际贸易便在国与国之间产生,国际贸易的产生扩大了国家层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体现。但是,国际贸易间的贸易顺差或逆差会对本国国内经济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更要谨慎应对我国所面临的国际金融市场贸易风险,抓住国际贸易的机遇,发展本国经济,进而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我国应对国际贸易的新对策主要有:①加强政府职能;②成立促进出口的服务机构;③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④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一)加强政府职能

对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国际贸易都对国民经济有着深远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强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提高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更要发挥好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非常的注重对外出口,增加出口顺差,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首先。政府应制定科学的贸易政策,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世界经济发展规律,通过双边和多边的谈判为本国出口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准入条件。其次,积极参加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和贸易组织,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地区性的经济贸易集团,例如亚太经合组织、亚投行等。最后,签订双边和多边的贸易协定与协议,参加各种商品协定与生产国组织,为国际贸易保驾护航,维护和发展贸易利益。与此同时,积极协调和解决各种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成立促进出口的服务机构

建立贸易中心,同时也举办贸易博览会,因为贸易中心是永久固定性的设施,可以为出口商或进口商提供办公地点和服务咨询等。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促进我国出口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成立专门的促进出口的服务机构,我国要促进出口的同时在海外应设立商情网,为一些跨过企业或公司提供商业信息和资料。为了发展我国的对为贸易,我国应经常组织贸易代表团出访,增加对外贸易的机会,扩大对贸易的途径。

(三)充分发挥经济特区优势

经济特区在各国的经济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特区更开放、更灵活,能够很大幅度引进外资和外国先进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国际贸易。经济特区的经营范围包括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在中国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经济体制,同时对前来投资的外商能给与特殊的优惠和方便,以便吸引较多外资。中国更应该充分发挥经济特区的优势,扩大本国的对外贸易,引进更多的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能够形成新的产业结构,对全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辐射作用。

(四)利用技术进步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技术进步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应加强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因为利用技术进步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和开辟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应积极鼓励和l展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大型的跨国公司发挥着比较优势,不仅拥有雄厚的技术优势,还有强大的开发创新能力。同时,我国应该由一个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只有突破技术的壁垒,才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伟,矫萍.国际贸易[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8

国际贸易市场篇6

一、国际贸易与市场营销的关联性

1.两者的联系

所谓的国际贸易主要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国家与国家之间进行的贸易交易,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贸易的总体趋势和规格。而国际市场营销是在各个国家的范围内进行的贸易活动,但无论是国家贸易,还是市场营销,都是在具有相似的国际环境中开展的,且以劳动交换和商品交换为前提而进行的一种活动,且都是在时展下的经济产物。营销市场相较于国际贸易而言,从范围上来说比较小,但是其营销方式和发展规模直接对国际贸易产生重要的影响,两者都面向于国际市场,注重经济利益。国际贸易和营销市场这两者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经济形式而存在的,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和商机,并促进了我国产品的积极创新。

2.两者的区别

从本质上来说,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这两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市场营销是针对于售出而言,其面对对象是国际市场和市场需求而进行的劳务和商品输出,并据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在国家范围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国际贸易是一个双向发展的活动,不仅针对于售出,而且还针对于购进,可以说国际贸易的进出动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从经营策略和战略规划上来说,市场营销都有一套属于自身的方法,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情况而不断地调整、创新和发展,同时市场营销还需要深入地了解当前的国际市场实际环境,它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只有根据国际市场的的发展情况,才能形成一套机符合本国国情发展又符合国际市场发展的营销策略。

3.市场营销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市场营销的国际环境下,对于我国贸易活动的开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市场营销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及发展变化趋势,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测和规划,并据此展开经济活动,从而获得比较理想的经济利益。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贸易活动不断地深化,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产品的营销策略、营销理念、营销平台都为国际市场贸易活动的开展产生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想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就需要树立科学的品牌意识,对于市场的发展有一个充分地掌握,善于占有市场空间,利用各种手段和途径吸引大量的客户群体,从而对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活跃国际贸易的氛围。

二、当前国际贸易中市场营销环境发展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对营销活动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法律方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对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进行了限制。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入市场营销环境的时候,必然受到各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法律内容主要包括有各种不同环节中的法律,对国际营销活动的积极开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条件。

2.经济环境

从经济方面上来说,主要包括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经济发展时期。国际市场营销会受到各种经济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需求等。站在消费品市场角度而言,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对于市场产品的性能、款式、特色这三个方面存在着价格竞争和品质竞争的压力;其次,市场规模。企业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时候,必须对国际市场的规模进行关注,深入分析商品服务的质量高低和购买力的强弱,换句话说就是市场规模的大小直接由人口和收入决定;再次,消费结构。市场营销活动的开展需要以国际市场中各个消费因素分析为基础,以此保证市场消费的情况以良好的状态呈现出来。

3.文化环境营销

文化环境涉及的方面比较宽广,包括有知识、法律、艺术、信仰、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包括有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其他方面的习惯和能力的总和。而文化内容能够彻底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的过程之中,国际市场营销的主体便是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环境能够对市场营销进行评判,并且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善于合理运用文化的差异性积极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以及制定营销策略。

三、国际贸易下我国市场营销对策

1.深入调研,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

从本质上来讲,国际营销与国内营销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即营销环境的区别。在制定国际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国际市场的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在进行市场调研的时候,不仅需要进行微观方面的调查,而且还需要考察宏观环境。我国市场效营销与国际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必须要充分掌握国际贸易市场发展。首先,从社会发展环境方面来说,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习惯、文化习惯、认知习惯等,因此需要正确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存在,并根据这种差异性不断对营销策略进行调整;其次,从经济环境上来说,在每个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对市场营销的利润和规模都都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只有在了解市场发展的整体因素以及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才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一套市场营销策略。

2.加强品牌推广,提升品牌竞争力

品牌不仅是开展国际营销的根本动力,而且还是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想要实现长远发展的目标,就需要自创品牌,形成自主的品牌优势,只有通过自创的自主品牌才能打入国际市场,牢牢抓住产品营销的有利时机。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和价值。从销售能力和生产能力这两个方面作为入手点,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产品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得到有利的竞争条件。尤其是在当下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品牌营销的效率和速度直接影响着消费习惯、消费方向,在开展市场营销过程中,企业需要善于利用品牌优势从最大程度上吸引消费群体,以优质的服务占领品牌的销售市场。除此之外,还需要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销售能力和生产能力,从而形成自主创新的竞争模式,带动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3.完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想要规范我国的市场营销环境,捍卫我国在世界市场竞争中的各种合法权益,就需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一旦遇到贸易问题,就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进行解决,以此避免各种贸易纠纷和贸易争端的出现。对于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我国企业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和了解,具备高度的经济敏感对市场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观察和了解。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各种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建立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积极扩宽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除此之外,还要严厉阻止国际贸易中不公平现象的出现,坚决维护我国的市场权益,利用各种手段和各种途径,提高我国企业应对竞争和风险的能力,以此才能够在市场营销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4.加强政府引导,整合优势

企业在市场环境的发展中是一个重要的主体,政府的宏观调控对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于国际贸易的实际情况,政府会据此制定相应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尽力帮助企业解决各个国际贸易问题。企业想要制定出合理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策略,就需要利用政府的支持。企业与企业主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独立的,同时每个企业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时单个企业在当前贸易环境下,若想要完成国际市场营销的工作和任务,具有很大的困难。如若将企业进行优势整合,不仅能够建立一支质量较高的营销队伍,而且还能在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所以,在制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需要对政府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只有充分发挥出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优势,促使企业之间达成一致的认识,才能创建出一条良好的合作之路,优化国际市场竞争的贸易环境。

四、结束语

国际贸易市场篇7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商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国际直接投资则表现为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循环。按照蒙代尔的理论,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完全替代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就不会发生。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并且3种资本形式还要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也体现在社会总资本的循环中,从世界经济的范围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上述3种形式才能保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结构理论来自于产业组织经济学,按照该理论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大类型,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3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产品差异性、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卖方集中度。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具有同质性,进入和退出壁垒小以及卖方集中度低,而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相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提供的产品有差异、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具有规模经济及由此产生的卖方集中度。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新贸易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之初就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融合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先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发源于15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开始,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标志。这两种理论有各自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统1的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结合,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流动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但是统1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直接投资理论,并指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基础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福利影响,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都具有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动机,加之这些厂商生产的是有差异的同种产品,产业内贸易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具备贸易壁垒和资本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厂商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

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按照市场结构划分前3种可以归纳为1类,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古典贸易理论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1般均衡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对偶理论,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现代贸易理论则以要素禀赋论为代表,该理论体系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源自于成本差异,成本差异产生于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主要理论包括要素禀赋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萨缪尔森—斯托尔帕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等。

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些前提假定包括: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是自由移动的,而在国家间是不能移动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双方的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国际收支平衡;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没有要素密集度转变的情况,生产同1商品时各国的生产技术1样,生产函数相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不存在规模经济递增。从上述的前提条件可以看出该理论体系将国际直接投资排除在外,首先国家之间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资;其次国家之间没有要素流动的可能性。总之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留下任何成长空间。

要素禀赋论创立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掌握了1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该国的对外贸易走向。然而里昂惕夫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用于修正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如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生产要素异质说以及人力资本说等等。前提中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作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解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它的创建是建立在两个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之上:即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均是国家进行专业化和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而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它更强调的是非比较贸易优势。同时为强调规模经济作为贸易的原因作了3个基本创新:将产业组织引入贸易理论,将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模式的不现实中解脱出来;摒弃了传统的2维假定和凸性生产可能性曲线,新贸易理论发展了1种“层级结构”的方法来解释贸易和要素流向,即产业间贸易仍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来决定,而某产业内部具有类似要素比例的产品之间却相互分工和贸易,后者在产业间贸易的格局中表现为净贸易量;区分了技术溢出的外部经济和市场规模作用的外部经济。

把新贸易理论看作和古典贸易理论完全对立是不确切的,新贸易理论只是补充了后者在自身假设框架下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新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而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它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海默则认为,要解释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必须摒弃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对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有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拥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平等权利,这样就不会有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因为它不会使企业拥有高于当地对手的优势。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予以利用。

金德尔伯格将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进入市场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后来学者在海默的理论框架下进1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论述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2是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3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企业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3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特定优势类似于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即1国企业拥有的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只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而通过内部化将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市场不完全的含义近似于不完全竞争,邓宁认为市场不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知识性市场不完全。企业利用市场不完全通过内部化建立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性越明显。内部化优势还不能充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出口照样可以发挥优势。区位优势可以更充分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为区位优势属东道国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予以适应和利用。只有国外区位相对国内区位具有更大优势时企业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

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地理区域上呈现高度的1致性,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1致,2战前以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品为主,2战后传统的工业品贸易下降,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贸易量上升,究其原因在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战后国际资本更多地流入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国际直接投资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格局,最初国际贸易更多表现为产业间贸易,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在增加。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实现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企业贸易量在不断扩大。第4,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协调机制统1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实现。

国际贸易市场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市场结构

国际贸易理论与市场结构理论分析框架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商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国际直接投资则表现为货币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和循环。按照蒙代尔的理论,商品资本的国际流动可以完全替代货币资本的国际流动,国际投资就不会发生。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产业资本的循环依次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形式,并且3种资本形式还要保持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单个产业资本循环的特点也体现在社会总资本的循环中,从世界经济的范围分析,产业资本循环经过上述3种形式才能保持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市场结构理论来自于产业组织经济学,按照该理论市场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两大类型,不完全竞争市场又分为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3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差别主要体现为产品差异性、进入和退出壁垒以及卖方集中度。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产品具有同质性,进入和退出壁垒小以及卖方集中度低,而不完全竞争市场则相反。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提供的产品有差异、行业的进入壁垒较大,具有规模经济及由此产生的卖方集中度。古典贸易理论和现代贸易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新贸易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之初就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世界经济活动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有融合趋势。

从历史上看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先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早期的国际贸易理论从发源于15世纪欧洲原始积累时期的重商主义开始,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以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为标志。这两种理论有各自的分析框架,国际贸易理论的逻辑起点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则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统1的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逐步结合,商品、资本、技术和服务的流动日益密切,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呈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但是统1的理论框架还没有建立起来。本文从市场结构的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理论和直接投资理论,并指出新贸易理论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融合的基础在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下的新贸易理论解释了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福利影响,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使得垄断竞争厂商都具有向国外出口产品的动机,加之这些厂商生产的是有差异的同种产品,产业内贸易形成。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不完全竞争市场,如果具备贸易壁垒和资本自由流动,国际直接投资厂商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就能够实现对国际贸易的完全替代。

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经历了从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的发展过程。按照市场结构划分前3种可以归纳为1类,它们的理论基础都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古典贸易理论包括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李嘉图的相对优势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包括1般均衡理论、相互需求理论和对偶理论,这些理论都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假设下。现代贸易理论则以要素禀赋论为代表,该理论体系阐述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源自于成本差异,成本差异产生于生产要素的丰裕度。主要理论包括要素禀赋论、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萨缪尔森—斯托尔帕定理和罗伯津斯基定理等。

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分析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这些前提假定包括:生产要素在各国内部是自由移动的,而在国家间是不能移动的;国家之间实行自由贸易,不存在政府对贸易的干预或管制;生产和交换是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要素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贸易双方的出口价值等于进口价值,国际收支平衡;运输费用和其他交易费用为0;没有要素密集度转变的情况,生产同1商品时各国的生产技术1样,生产函数相同;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不存在规模经济递增。从上述的前提条件可以看出该理论体系将国际直接投资排除在外,首先国家之间没有多余的资金可以投资;其次国家之间没有要素流动的可能性。总之古典贸易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没有给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留下任何成长空间。

要素禀赋论创立后成为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掌握了1国的资源禀赋情况就可以推断出该国的对外贸易走向。然而里昂惕夫的实证分析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解释用于修正要素禀赋论的前提条件,如贸易壁垒说、自然资源稀缺说、生产要素异质说以及人力资本说等等。前提中完全竞争的假设在现实中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只能作为产品价格的接受者,他们提供的产品是同质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的许多现象无法用完全竞争的市场来解释,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它的创建是建立在两个相关学术领域的发展之上:即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该理论认为资源差异和规模经济均是国家进行专业化和贸易的原因,前者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不变条件下的产业间贸易,而后者是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的产业内贸易,它更强调的是非比较贸易优势。同时为强调规模经济作为贸易的原因作了3个基本创新:将产业组织引入贸易理论,将贸易理论从完全竞争模式的不现实中解脱出来;摒弃了传统的2维假定和凸性生产可能性曲线,新贸易理论发展了1种“层级结构”的方法来解释贸易和要素流向,即产业间贸易仍由要素禀赋的差异来决定,而某产业内部具有类似要素比例的产品之间却相互分工和贸易,后者在产业间贸易的格局中表现为净贸易量;区分了技术溢出的外部经济和市场规模作用的外部经济。

把新贸易理论看作和古典贸易理论完全对立是不确切的,新贸易理论只是补充了后者在自身假设框架下所难以解释的现象。新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而古典贸易理论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基础上。

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垄断优势理论,它由美国学者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传统的国际投资理论都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的。海默则认为,要解释战后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必须摒弃传统理论中关于完全竞争的假定,对不完全竞争进行研究。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不具有支配市场的力量,它们生产同类产品,拥有获得所有生产要素的平等权利,这样就不会有对外直接投资发生,因为它不会使企业拥有高于当地对手的优势。只有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才能获取垄断优势,并通过直接投资在国外予以利用。

金德尔伯格将垄断优势分为4类:来自于产品市场不完全的优势;来自生产要素市场不完全的优势;企业拥有的内外部规模经济;由于政府干预,特别是对进入市场以及产量的限制所造成的企业优势。后来学者在海默的理论框架下进1步发展了垄断优势理论,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1是论述跨国公司垄断优势的来源;2是跨国公司在出口、直接投资与许可证交易3种方式中选择直接投资的根据与条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国际生产折中理论认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由企业特定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3者共同作用的结果。企业特定优势类似于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即1国企业拥有的高于其他国家企业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只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非充分条件。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为避免市场不完全而通过内部化将企业的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市场不完全的含义近似于不完全竞争,邓宁认为市场不完全可以分为两类: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知识性市场不完全。企业利用市场不完全通过内部化建立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越大,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倾向性越明显。内部化优势还不能充分解释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出口照样可以发挥优势。区位优势可以更充分地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因为区位优势属东道国所有,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予以适应和利用。只有国外区位相对国内区位具有更大优势时企业才可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不完全竞争市场下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

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体现在以下方面:在地理区域上呈现高度的1致性,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还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发展中国家的规模在逐步扩大;国际直接投资的产业流向与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1致,2战前以发达国家的制成品和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品为主,2战后传统的工业品贸易下降,高科技含量的工业品贸易量上升,究其原因在资本的跨国界流动,战后国际资本更多地流入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国际直接投资改变了国际贸易的模式与格局,最初国际贸易更多表现为产业间贸易,随着跨国公司的发展产业内贸易和企业内贸易在增加。国际直接投资对贸易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实现的,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企业贸易量在不断扩大。第4,国际贸易与国际直接投资的融合协调机制统1在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内实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