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7-14 09:43:46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归纳小结 重要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固然重要,设计得巧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恰如“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如果能加上好的结尾就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归纳小结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其作用与效果远超过导入、过渡,有时甚至不亚于讲解、演练,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小结。归纳小结既有每道例题的小结,每次练习后的小结,更有一节课后的总结。它的内容包括每节课的内容、每个单元、每个章节的小结,既包括知识点的梳理,又包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总结。下面我结合近三年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小结的个人见解。

一、过程性小结

就是在教学的某个过程中及时小结,比如在教学新知这个环节中,可能讲的是一个公理、定理、法则或是一个例题。在探究完新知识后,如果能够及时小结,则效果更佳。

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而新知识又为以后学习做铺垫。但实际学习时,由于时间关系,往往只能就所学内容进行讲解,对本课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讲解得较少。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往往死记硬背,或者虽然暂时记住了,却难以长时间记忆。因此,每节课结束前花一些时间适当进行小结,把本节课所学内容与前后的知识进行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灵活、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并通过归纳小结,把相关知识融会贯通,为新课做好铺垫。

二、激励性小结

激励性小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和动机,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提高自身素质的价值判断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意学习好的学生,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不能公正地评价学生。在教学时要对症下药,特别是学困生,要先让他们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并及时恰当地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可以利用课堂中的巩固练习这个环节加以体现。比如同一道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题方法、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会有很多学生犯相同的错误,待学生解题完后,老师应及时指出错误的原因及需要纠正的地方,而不能简单地说“对”或“错”。因为评价一个人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要寻找学生的“闪光点”,找出其值得他人学习的地方,其次才找需要改正的地方。教师必须关爱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激励导向功能,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①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兴趣、情感是否得到培养,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②关注学生是否从自己实际出发,在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上达到“人尽其才”的效果。③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能否从不同角度灵活解决问题。④在掌握双基的方式时是否省时高效扎实。从以上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合理、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而使不同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三、终结性小结

课堂小结起到梳理思路,整理知识,总结方法,深化提高的作用。准确的、系统的、科学的小结对于学生巩固新知识有较大的帮助。因为一堂课下来,学生头脑中涌入大量的信息。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尚缺乏抽象、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对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辨别不清,运用起来感到困难重重,所以最后的归纳小结是不可或缺的。小结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常用的有以下几种:趣味性小结,知识梳理性小结,思想方法小结,互动性小结,悬念性小结,等等。

(一)趣味性小结

所谓趣味性小结是指在课堂小结时,把所学的重点内容归纳整理成几句有韵律的词语或富有诗意的短句,使学生感到富有兴趣,又简洁好记。

(二)思想方法小结

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数学知识,使学生掌握必备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更好地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一定的数学意识。方法的掌握,思想的形成,将使学生受益终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三)悬念性小结

设置悬念在教学的各环节中都可以使用,但在最后阶段,能精心设计一个小小的悬念,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为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会主动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说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个整体,课堂中归纳小结是其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归纳小结,充分发挥归纳小结的作用,其方式方法必须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让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就是好的归纳小结。

参考文献:

[1]刘希仁.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模式的探究[J].学周刊,2011(31).

[2]李军祥.高效课堂的建设[J].科学教育,2011(05).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2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活动;概念的生成;思维能力培养

什么是探究?探究即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本求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

课堂探究性教学的内涵:通过动手尝试、实践与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与综合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性的规律,掌握问题解决的策略、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和发展的空间,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目标进行观察、实验、思考、验证等探究活动,组织好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探索活动。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擦出灵感的火花,从而体验“探究”的乐趣,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概念的生成

教学案例1:《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菱形》

课前叫同学们准备好一张矩形纸和小剪刀或小刀。开课伊始,我叫同学们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再对折,然后沿着图中虚线剪下,打开后,叫同学们观察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然后根据操作结果来探究菱形的特征。

评注:《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概括出菱形的特征,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让已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体验成为科学的结论,进而理解菱形的概念并从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形成探究创新的意识。

二、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案例2:《日历中的规律》

探究性活动1:课前探究

问题①:日历的由来、日历的作用;问题②:月历表中的数字规律。

探究性活动2:学生探究成果交流

下图是2011年8月的月历:

问题①:日历中数字的排列方式中每一横行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每一竖列中各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②:在这个月历表中,十字框出5个数,这5个数之间有哪些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十字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5个数的和能是45吗?能是54吗?若5个数的和是50则十字框中是哪5个数?

问题③:问在这个月历表中,用长方形框出9个数,这 9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对其他方框成立吗? 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月历都成立吗?如果九个数之和是90,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中的9个数吗?

探究性活动3:应用反思、拓展创新

将上述月历表改成将自然数1~1001按如图的方式排列成一个长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9个数,这9个数之和能否等于:①2008 ②2025 ③2016 ④2034?若可能,求出框中最中间的数,若不可能,说明理由。

探究性活动4:课后探究

日历当中还有许多规律,等待着同学们课后去继续发现。如:(1)今天是12月6号,星期三,请问:①再过8天是星期几?②再过20天是星期几?③2012年12月31日是星期几?

(2)除闰年之外,公历年中的每年第一天总是同最后一天的星期数相同。

(3)只要公历不是闰年,1月1日是星期几;10月1日也是星期几;4月1日与7月1日、9月1日与12月1日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世纪的第一天都不会是星期三、五或星期天;每隔28年公历中的月、日、星期的日子就会重复一次。

......

评注:日历表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图表,日历的由来、日历表中数字规律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话题,为此执教者设计了一条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可行性的“任务链”,完成了“课前自主研究学习――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课后自主拓展学习”这一系列步骤。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形式共享资源,互助合作,从做中学,在学中用。重视学习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参与和在交流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教学活动从封闭式的知识型变成开放式的智能型。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

三、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下述两条那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其一是合理联系;其二是实质联系。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要从新知识产生的过程设计问题,突出新概念的形成过程;从学生原有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问题,而不是将公式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猜想等探究性活动得出结论,再对所得出的结论进行论证。

探究1:依次连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128活动3)

探究2:依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3:依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4:依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探究5: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

探究6: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

探究7:依次连结什么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中点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充分掌握四边形这一章所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强化沟通常见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判定定理、三角形中位线等。使学生感悟出: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这种归纳不是概念、性质的重复和罗列,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它是通过对许多知识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学生亲历探究才能进行概括,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教学案例5 :如图1,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方形,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 。探索S 1,S 2,S 3之间的关系。

探究2:如图2,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边作正三角形,这三个正三角形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探究3:如图3,在ΔABC中,∠C=90°。在ΔABC外,分别以AB、BC、CA为直径作半圆,这三个半圆的面积分别记为S 1,S 2,S 3。探索S 1,S 2,S 3 之间的关系。

探究4:你认为所作的图形具备什么特征时, S 1,S 2,S 3均有这样的关系。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3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进入试点实验阶段,对于正在实行课程方案的广大非实验区的一线教师,不能坐等新课程体系的到来,应该利用现行教材,研究摸索出适合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 的新形式是关系到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败,也是学校的常规教学顺利走向新课程的关键。走进新课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是不能改变的,但是与以前不同的是它不再是教师唯一的或常规的角色,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学生也不是电视电影面前无可奈何的观众,更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一种活生生的力量,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角。   我们把《做功和内能的改变》一节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实验,以实验为载体展开教学。人民出版社教材: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内放一小团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有什么结果。参考书针对实验难度大特意加了三点说明。1。密封性要好……:2。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3。所有棉花的燃点要低,实验要用硝化棉。硝化棉的制作: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2……。同一实验,97年出版的京教本写到:在一个厚玻璃筒里放一块浸过乙醚的棉花。先行高一课本185页也有这个实验“…把浸有乙醚的一小块棉花……。这是一个所有的初高中教师不知教过多少遍的难以成功的实验,一些教师为使这个验证性实验顺利进行,课下苦心准备硝化棉和乙醚,另有一些教师干脆在黑板上讲实验,让学生记结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使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我们把课堂教学分为三步:一、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   按照课本“照方抓药”在学生睁大眼睛等待棉花燃烧时,看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白烟”换用力气大的同学重做一遍,筒内棉花还是不能燃烧。教师则岩石急于弥补这一失误又不知所措的样子,以鼓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这就巧妙地把学生引向对教学内容的探究 ,要目的明确,忌随心所欲。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新课导入的重要方法之一。实验具有生动、直观、新奇的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如能充分发挥实验的趣味性、奇异性、多变性,就能创造出生动的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演示实验是用来配合教学的,应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要求,选择用合适的实验,合理地进行实验,以便让学生清楚地认清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在讲授"平抛运动"这一节的内容时,我们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如抛出的粉笔头、桌上滚落的玻璃球、水流的喷射、平抛运动演示仪、闪光照相等。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这一规律。我们利用演示实验都应清楚地显示出演示内容的本质特征。当然实验时要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再比如,讲"摩擦力"这一节,我们可以用引导提示法指出我们要实验的问题和目的。如"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调整吊盘上的重物的重量,使木块在桌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绳子对木块的拉力就等于木块与桌面间的滑动摩檫力。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重物,增大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这时发现,必须增加吊盘上的重物,使拉力增大,木块才能做匀速运动。可见增大木块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滑动摩檫力也增大。学生就很自然地得出"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檫力f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之间的压力N大小成正比"的结论,即f=μN。然后进一步得出动摩擦因素与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和它们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整个实验目的性明确,环环紧扣,步步深入,学生必定会有很强的感性认识,很清楚的认知思路,从而轻松地掌握这节的内容。演示实验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演示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为的是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老师为什么做实验,不知道实验演示了什么规律,更谈不上自己去发现与探讨规律了。对老师而言,这样的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二、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精心设计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力求实验与思维有机结合,层层递进,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中。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这物体指的是(筒内气体)而不是(棉花)。燃烧必须满足的两个条件是A与空气或氧气直接接触。B温度达到燃点。与空气直接接触可采用的办法是:用活塞将棉花送进筒底的过程即是将旧气排出换新气的过程再重复一次即可。   温度到达燃点的办法是:降低燃点,换用硝化棉或用乙醚浸过的棉花,增加压缩气体的内能,使之达到普通棉花的燃点。筒内气体体积一定,内能的增量有限,不足以点燃一小团棉花,。减少棉花的用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同学们热烈讨论 ,C为最佳方案。正如卡文迪许所说:用最平常的仪器,做出最好的成果,才算是真本事。我们把教材中的一小团棉花改用几十根棉絮,让一个女同学走上讲台,成功地完成实验。在我们的预料之外的是,一个男同学走上讲台顺手从课本上撕下一小纸屑,放入厚玻璃筒内活塞压下去,小纸屑燃着了!这一独特的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让教室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是极其宝贵的,如果教师在演示中出现失误和差错,不仅会殆误时间,而且会引起对所得结论的怀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必须确保成功。   成功的演示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首要条件是掌握实验原理,它是设计和改进实验的依据。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准确的抓住关键,成功的进行演示。例如,静电实验我们一般认为比较难做,其实关键在于静电电压高而电量少。因其电压高,通常所说的绝缘体在高压下变成了导电体;因其电量少,电荷容易漏。从原理上进行分析,我们就可以找到改进静电演示实验的关键--解决绝缘问题。只要对仪器进行简单的改进就行了。  其次,要注意环境条件。有些实验的成败与环境等外界条件很有关系。例如,空气的湿度对静电实验很有影响,某些电学实验跟电源电压的稳定性有关。因此,教师在课前要选择好所需的仪器和材料,仔细地进行检查,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精确程度,估计实验时间,观察教室里即将演示的环境等。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提高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定,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及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实验失败不可简单地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能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应当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申明下次再做。这种负责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必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演示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变抽象为形象。但它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观察启发思维,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发展能力,培养兴趣。因此,在设计和编制演示程序时,必须在启发性上下功夫。    演示中的启发性,首先在于以趣激疑。当生动的演示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认知的矛盾将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静电植绒实验中,当启动手摇感应起电机时,下极板上的小纸屑不断地飞舞,粘附在涂有胶水的上极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案。而对这一美妙神气的现象,学生的问题必将油然而生。    运用演示引发问题,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仍需有教师不断的引导。例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在学生不断的探讨、思索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这样的实验就成为了推进思维的向导。    演示实验一般情况可采用这样的几步:提出问题,通过实验建立初步表象;再做实验,又提出问题进行探讨,找出规律;应用规律来说明问题,并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过程体现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认知规律。演示实验切忌难易不分,草草了事。有些新教师做实验,常常以能显示实验现象为满足,急急表演,匆匆收场。这样的实验必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忽视了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上升过程,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可能达到实验所需的目的。总之,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演示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用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又用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演示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三、学到的探究方法再用于实践   本节实验2,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也是一个难以成功的实验,气体对塞子做功时,瓶内应该有雾出现,可是按课本装置却看不见雾,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所谓正确结果“有雾,是因为你们离的远没看清”而抹煞学生的“求真”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性成分白白流失。经引导学生能分析出实验失败的原因:气体对塞子做功较少,需要液化的水蒸汽太多,造成雾的浓度小。雾的浓度由  内能的变化量/气体总量的比值决定。按数学知识,这问题很简单,增大分子减少分母即可。方法是:增大内能变化量,即是增加气体对塞子做的功,改正的办法是。打气筒接在侧壁上,以免塞子负重跳不高。                                  减少气体总量,用带有支管的试管代替小瓶。将图2-11中课本实验的打气筒接到右图试管的支管上。改进后的实验,雾很浓,持续时间也较长,教师里最后排的同学也看得清清楚楚。                                   本节课每用精湛引言的导入,而用课本上不成功的实验,激发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把学僧巧妙地引向“主动、探究、合作”之路。由师生的共同探究活动不仅解决来历困惑多年的两个实验难题,而且又升华到学生 压燃纸屑。这一开放性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发自内在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的主体性,独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翻转课堂;探究式学习;积分制测评;课堂组织管理

随着翻转课堂逐渐被熟悉和了解,国内外知名大学均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推出了慕课和微课视频,为翻转课堂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对于地方院校而言,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需要制作视频,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外知名院校的慕课和微课视频资源。即使需要制作视频,思路和内容与传统课堂教学也大致相同,大多数教师都能胜任。但是通过视频学习只是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知识内化的过程还必须由教师亲自来完成。因此,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在翻转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织讨论,如何激发学生各种能力,如何激励和评价学生,而不是如何制作视频。翻转课堂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直接决定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思考,要更多履行学生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1],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本课程特点对翻转课堂提前进行组织管理研究。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都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下,组织和管理难分彼此,相互交织。让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进行习题练习达到知识内化的方法,仅适用于如数学等课程[2],对于旅游学科的大多数课程而言,并没有大量的习题提供给学生;学生提问、组织讨论等方法又过度依赖学生和教师的个人能力[3,4],因此需要一种有效的课堂组织方式,有相对固定和成熟的教学程序,易于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执行。否则,翻转后的课堂很容易变成自习课和作业课,达不到翻转课堂的教学目的。本文在“旅游地理学”课程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以探究式教学作为翻转课堂的一种组织管理方式,并进行了实践研究。

一、探究式教学及其教学流程

探究式教学是仿照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学习,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学习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观点并交流、检验,从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理解、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5]。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6]。笔者讲授的“旅游地理学”使用了探究式教学,并总结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流程[7](如图1),包括成立兴趣小组、文献阅读、制定研究方案、制定调研方案、实地调研、调研结果分析、撰写报告、成果汇报等多个环节,师生共同参与每一个环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联系,完成一个科学研究过程,达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探究式教学有相对固定的程序,具体包括:(1)成立兴趣小组。兴趣小组是探究学习的基本工作单元,由3~5人组成。根据兴趣选择课题,课题由教师提供。(2)文献阅读。通过教师课堂讲授以及阅读文献,掌握兴趣课题的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研究方法、所需数据等内容。(3)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的内容包括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所需数据、数据处理方法等。(4)制定调查方案。根据研究方案的内容,具体说明如何进行数据获取。包括数据获取时间、地点、方法等。(5)实地调研。根据调查方案,准备调查所需的问卷、访谈提纲等,并进行实地调研。(6)调查结果分析。将实地调研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7)撰写调查报告。将以上工作内容进行整理,撰写报告。(8)课上汇报。根据调查报告,制作幻灯片,并在课上进行汇报。此外,检查答疑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时间主要集中在课下,因为课堂时间需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所以,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小组汇报外,其它探究式教学环节都需要在课下完成,教师和学生的工作量都比较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大量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帮助解决,学生的探究兴趣逐渐被压力代替,探究效果较差。

二、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研究及其效果

(一)翻转课堂中探究式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知识内化,发展学生应用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探究式教学方法的目的不谋而合。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探究式教学,教学环节基本不变,但翻转课堂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充分的课堂时间,因此教学流程安排会有所变化(如图2)。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探究流程相比,最重要的变化是,课堂翻转后,学生通过自学视频完成知识传递的过程,腾出宝贵的课堂时间,师生可以就探究式教学的关键环节进行充分的讨论,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可以及时帮助解决,维持学生探究兴趣;其次,探究式教学的文献阅读环节与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可以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成为课前学习的三大内容:观看视频、完成习题、阅读相关文献;最后,课上汇报环节可以增加阶段性内容的汇报,督促学生学习,提高探究质量。探究式教学的其它环节仍然要在课下完成。探究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结合,能够相互促进,有助于达到知识内化的教学目标(表1)。

(二)翻转课堂应用探究教学的优势

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第一,可以充实翻转课堂,为整个探究过程提供讨论的内容和主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检查探究进度,回答探究疑问,学生可以对探究成果进行汇报;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相比,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不会成为作业课和自习课[8];第二,可以使翻转课堂有计划,教师根据探究流程制定翻转课堂教学计划,有助于学生明确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第三,可以使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阶段性结果进行展示,具体在“旅游地理学”教学过程中,会根据进度,请各兴趣小组讨论并宣读研究方案、调查方案等,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教师本人或邀请其他教师、业界人士在课堂上参与各小组的讨论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探究过程;第四,“课题”驱动的探究任务使得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提问,使翻转课堂成为师生交流的空间。

(三)翻转课堂探究教学中的学生激励评价研究

翻转课堂探究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9],以及如何对学生进行测评。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多年的被动学习习惯,使得他们更愿意在课上安逸地听讲,而不愿意外出调查、思考、总结,也不重视阅读,懒于探究[10]。与此同时,学生要出色地完成教师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需要具备自学能力、自我约束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设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翻转课堂上,能力不同导致学生的差异化更加显现,如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提出了要求。因此,本研究借鉴了企业管理中“积分制”理念,对翻转课堂进行管理。1.积分制管理理念。积分制管理就是用积分(奖分和扣分)对人的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全方位的量化和考核,可结合软件记录和永久使用。企业应用积分制管理可以反映和考核员工的综合表现,把各种福利、待遇和积分挂钩,从而达到激励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积极性的目的。目前积分制管理被用于企业管理、党员管理、实习生管理等多个领域[11,12],在大学课堂管理中还较少应用[13]。2.翻转课堂实施积分制综合测评的意义。积分制综合测评应用于翻转课堂,一是使用鼓励的手段激励学生行动,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传统的“你不来上课我就扣分(平时分)”的惩罚性做法,用积分去鼓励有助于学生主动探究的每一个行为,例如主动回答问题、引导讨论等积极的行为都可以给积分。积分制综合测评可以帮助发现学生的优秀行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翻转课堂教学。二是帮助建立翻转课堂的学生评价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中,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要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考核成绩挂钩,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应用积分制综合测评,可以记录学生平时表现和行为,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甚至建立以平时成绩为主的成绩评价体系。总之,积分制综合测评有助于翻转课堂的管理,将学生评价从知识掌握评价为主走向综合素质评价为主,从结果评价为主走向结果和过程并重,从“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学生的整体评价逐步转向具有多元标准的个性化评价[14,15],使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符合教育改革的未来趋势。3.初步建立积分制综合测评系统。积分制综合测评关键在于积分制综合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课堂管理可以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等3个阶段,内容包括课前学习态度、学习进度、知识掌握程度、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程度、小组探究开展情况、探究成果等。在实施翻转课堂过程中,初步建立了“旅游地理学”课程的积分制综合测评系统(表2)。通过实施积分制测评,学生课堂纪律、参与讨论的程度都可以记录评价,降低了期末成绩的比重,学生重视平时作业和平时表现,学习主动性增强,对探究式教学应用于翻转课堂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该评测系统中,教师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还应逐步完善,尽可能用软件帮助教师进行评测。(四)探究式教学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在应用探究教学的翻转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承担小组的探究任务,探究报告质量明显提升,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以本课程的探究成果为基础,获得校级优秀论文,如《基于游客动机的长城工业园区工业旅游项目开发设计》《保定市农业生态园环境容量研究》等。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研究目的明确,研究内容具体,经过问卷调查或实地考察,给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或得出科学结论。通过论文也看出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研究思维和能力,达到了翻转探究课堂的重要教学目标。

三、总结和讨论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5

一、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构建探究性课堂的保障性工作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的教学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导致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从课堂的主导地位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要将应试教育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思想;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以,作为物理教师,要想构建具有探究性的物理课堂,就要将转变观念作为首要任务,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学生推向课堂的主体地位,才能确保探究性物理课堂的顺利实现,进而,也为物理课堂价值最大化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二、多方面渗透,做好探究性课堂价值的展示

众所周知,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我们一直采取的都是“一言堂”和“满堂灌”的模式,导致学生严重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本文就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物理课堂当中进行概述,以期能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也就是说,问题是探究的前提。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同时,这也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以确保探究性物理课堂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抛体运动的规律》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也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1)将粉笔从手里抛出去,请问,粉笔做什么运动?(2)思考:平抛运动的特点?(3)联想一下,一个粉笔从手中落下,竖直方向受什么力,有没有加速度,有没有初速度?(4)是否可以把平抛运动看成是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两个运动的合成,这两个方向上的运动各有什么特点。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而且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2.组织探究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物理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效地开展实验课不仅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探究性物理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要组织具有探究性的物理实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确保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教学《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我引导学生用重物、打点计时器以及纸带、复写纸片、电源、铁架台和铁夹、刻度尺、小夹子”等实验器材进行小组自主实验,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而且,也能确保物理学科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在探究性物理课堂中,作为教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探究课堂构建的重要性,要从行动上有效地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应用到各个环节,以确保在教师构建的具有自主性、探究性的物理课堂中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外实验;课堂研究性学习

生物学科具有极强的生活性,要求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以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和生物实验为基础框架。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高中生物教学也需要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为教学的目标,因此,高中生物要促进课堂研究性学习与课外实验的有机结合,要促使学生在学好生物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对课外实验的参与程度,提高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科学探究习惯的培养。

一、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物的课外实验突破了课堂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充分投入到课外实验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爱动、爱操作的本性,有利于充分发挥户外场地的广阔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也是立足于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科学的学习方式。其主要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教学材料往往是从课外或社会生活中的素材中取得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的重点是对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的探究。探究性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由重视教学结果转向重视教学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有利于促进创新型人才和探究性人才的培养。

二、促进高中生物课外实验与课堂研究学习相结合的有效对策

1.注重探究性实验方式,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课外实验在促进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但是课外实验也应当重视对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引入,不能单纯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忽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在进行课外实验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要让学生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步骤的确定,对整个实验过程负责,要重视实验过程中探究性学习思维的培养。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一节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探究树叶中色素的含量和种类,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过程的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出实验方案以进一步研究不同颜色的植物叶子中所含有的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菜市场和植物园找到几种不同颜色的叶子。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中准备器材。最后通过适当的分组,让学生根据制订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鼓励,学生的探究性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精心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引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生物实验教学往往受到地域性条件或时间性条件的限制,有些实验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实验结果。教师必须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实验准备,并提前制订实验计划,根据地域性和季节性的条件对实验过程做出调整。同时,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也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实验准备,教师必须仔细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要针对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者实验结果遭遇的失败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整。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学习基础知识、培养探究精神。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实验、反复操作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行为,保证学生实验的成功率,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发挥。

3.重视课外实验的可行性,提高探究性学习的实效

课外实验和探究性学习都强调教学过程的可行性分析,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找出符合生活、生产实际和科研需要的问题进行探究性分析,因此,生物课外实验和课堂探究性学习都要立足于实际社会生活制订研究课题。例如,面对不断严重的环境问题,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环境空气污染监控”研究;面对不断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研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影响”课题等。总之,生物课外实验与探究性学习都要以已知知识为基础,以实际生活问题为指导,注重实验对现实问题的解决。

高中生物教学通过课外实验强化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发展,同时要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课外实验有机结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7

《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指出,小学科学学科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小学科学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和实验,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究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和科学态度。科学课堂上我们要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规范操作、自主探究。教师既要对学生给予及时的、有效的指导,又不能对学生太多的干扰。所以,作为科学的“柔性课堂”,我觉得应该立足在“规范操作,长时探究”中,把时间还给学生,把操作、体验、探究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培养科学素养。

一、“规范操作、长时探究”在“柔性课堂”中的具体体现

1.精心的课堂准备:要提高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的准备上。没有准备好材料,学生能很好的进行操作探究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准备了充足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才能很好的进行操作探究,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作为“科学柔性课堂”,首先应该是实验材料的精心准备,大部分由老师准备,即使学生有准备,我们教师也应该把好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才能让学生的探究有效。如在六上《轮轴的秘密》一课,教师如果事先做好轮轴,并且挂好绳子,这样的话学生在课堂上实验就规范,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如果事先没准备好的话,这堂课时间就浪费在挂绳子和做轮轴上,使课堂变得有效。

2.规范的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规范化操作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实验时,通过规范化操作和准确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最典型,最真实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思维活动顺利地形成概念,总结出规律。因此,在“柔性课堂”中实验操作教师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的思维朝着科学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得出的结论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这就把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达到我们的预定目标。针对我们的每一堂实验课,老师在课前都必须规范操作一遍。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

3.有效的探究过程:“柔性课堂” 的长时探究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探究活动,让每位学生有时间自始至终参与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能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能够引导学生自主获取信息或知识,对于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有重要意义。

4.有序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是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学生自愿搭配成4到6人的合作小组,以“合作学习小组”为主要活动形式,将小组合作学习、个别指导有机结合,共同完成活动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其核心是采用小组合作以达到教学目标。

在“柔性课堂”中体现小组合作的自主性。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自的体现有:一是自由组合:孩子们可根据学习的内容来选择学习的小伙伴,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要尊重学生自愿原则,不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进行搭配。小组内设小组长1人,观察员1人、实验员1人、记录员1人,汇报员1人等。因此,各小组的成员要相互协作、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这样学生的自主地位才能真正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在“柔性课堂”中培养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坚持对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习惯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勇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同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进行信息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已不同的观点,又能为其他学生提供参考,真正发挥团体合作精神。

二、“柔性课堂”的实施策略

1.认真选择操作探究内容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课题,并不是都适应操作探究的。有些课题目标很简洁,特别是那些总结性课题,就不适合长时间探究。如《维护生态平衡》、《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等。而那些目标指向明确,探究活动集中的课则适合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如《运动和摩擦力》、《空气占据空间吗》等。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活动很多,教师要认真选择内容,让学生进行了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活动,以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合理把握指导时机

规范操作和较长时间探究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但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特别注重教师适时的、必要的、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明确目标指向,并能不断提高和完善。教师、指导学生较长时间探究,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师要事先规范操作实验。

②教师要预先设计探究的进度。

③教师要确定学生自主探究的重点教师要明确如何指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

④教师要了解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提供背景资料或相关信息。

3.恰当组织长时探究活动

在小学阶段,组织学生较长时间探究活动要求不宜太高,必须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的过程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几个环节,也可是全过程。我个人认为一节课(以40分钟为例)里,必须保证学生有半节课(20分钟)进行探究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实验、记录、讨论、交流等,才能达到学生自主探究的目的。

在组织形式上,需要给学生留出时间让他们从不同组合方式(同桌、小组、全班等)去开展探究活动。重要的是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较长时间探究的机会,要注意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对探究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有所收获。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给予恰当、适时的指导,切不可采取“放羊式”探究。

4.及时评价,肯定成绩

课堂探究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开展课堂探究;基本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32-01

探究性教学是我们在新时期开展新的教学模式的形势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随着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开始不断地总结其在教学中的相关经验。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探究性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自身的思考过程,也更加关注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结合近年来的教学经验,针对我们的高中历史学科,有关探究性教学的一些基本技巧我们也做了一些全面的整理和总结。今天,我就来具体的谈一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促进学生开展课堂探究的基本技巧,希望可以给广大的同行们带去一点教学上的帮助,共同为教好我们的高中历史这门学科做出努力。

1.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精心设计一些课堂教学问题,并尽量将这些问题编制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跟随问题的步伐去思考,进而解决这些问题

问题是驱动教学的关键,因此,不论是我们的教师还是我们的学生本人,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勇于发问,积极地提出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以及学习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精心设计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这样才能顺利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在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都可以遵循一个规律进行讲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找准这些基本的规律,把握好其中的重要知识点,指导学生依照这些知识点进行课堂探究,进而掌握好所学知识。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深刻把握教材知识体系,再根据探究教学的要点,设计出合理的教学问题,进而将整个教学流程完整地设计出来。

2.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学习的任务和目标

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师的指导程度以及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水平层次,探究学习可以分为引导探究、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三种层次。针对我们的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其中的引导探究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按照教师预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式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要配合好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自身的学习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对比较差一些。因此,在我们的探究性教学中这种引导性探究教学是一种低水平的探究学习方式。合作探究学习在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结论。在我们的高中历史的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值得学生去讨论的,例如一些重大战争事件带给人们的启示,以及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应该借鉴的一些内容等,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品质。第三种自主探究学习,是最高层次的探究学习,它特别强调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生自行提问、自主选择探究材料和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性学习对学生的锻炼和能力的要求是最高的,也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我们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多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学习。

3.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梳理探究性学习的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成就,进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

任何时候教师的鼓励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认识到教师的重要性。针对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帮助学生梳理探究性学习的收获,让学生看到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成就,进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学生只有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进步,才会更加有信心去求知、求学,我们要把握好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及时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进而,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也可以为我们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做准备。

4.我们的高中历史教师在采用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握一些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技巧,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性学习的任务,掌握必要的知识内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做好准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