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班级劳动教育8篇

时间:2023-07-17 09:48:49

班级劳动教育

班级劳动教育篇1

关键词:大学生班主任;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功能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高校思想政治队伍的组成离不开最基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近年来,对辅导员的相关地位、角色、功能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对于大学生班主任角色认识的研究相对缺乏。为了厘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角色和职责的区别,保证专职辅导员和班主任各司其职,顺利且高效的完成各自的工作。因此要对大学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实现进行深入研究探讨。

1大学生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05意见)提出,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近年来,有些高校进行了一系列的班主任的角色探索,作为创新的出发点,若干高校让高年级的优秀学生作为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这些学校认为高年级的学生担任班主任会对低年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相当熟悉,会比较了解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也比较接近,沟通相对比较容易,思想工作的效果也会比较好。但是,随着这项工作的展开,其问题也凸显出来,首先是学生班主任的学生角色与班主任的角色协调问题,高年级的学生作为班主任,他们的精力必须放在学习上,他们面临着就业、考研等一系列的问题,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好班级各项工作,这肯定在完成学生管理工作中产生影响;其次是学生班主任管理的连续性问题,按照高校从大三优秀学生中挑选班主任这一制度,班主任在大四就要离校,这使得班主任通常任职期限为一到二年。当班主任离校后,其所管理的学生已经到高年级,原有已经相对熟悉和磨合的状态不再存在,需要学生重新去适应。同时,这对于下一任班主任老师来说,交接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使得接下来的学生工作不太有连续性。因此,学生班主任作为长期的制度化是不具有可能性的。《05意见》指出,班主任应从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中选聘,原则上应具备相关学科专业背景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因此,有些高校实施由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制度,主要是从所带班级专业教师中选择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责任心强、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作为班主任。首先,保证了在学生大学四年管理时效的连续性,不存在中间班主任更换的问题;其次,保证了班主任与学生思想沟通的深入性,这是由于青年专业教师作为他们所在班级的专业教师,在教学时与学生有专业亲切感,同时又在年龄上与他们接近,没有年龄疏远感;最后,由于青年专业教师的班主任负责范围仅限于一二个班级,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教学科研范围之外,有足够精力完成班主任工作。因此,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制度是目前最理想的。

2大学生班主任的功能失调

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很多高校没有聘用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仍然是由辅导员兼任班主任,即一个辅导员管理一个学院(系)整个年级的学生,同时也是整个年级每个班的班主任。学生人数众多,辅导员事很难对于一个班级情况全盘了解,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动态的把握;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压力,使他们的工作难以深入细致,只能疲于奔命的完成上级任务和整个年级的思想政治工作。另外,辅导员具体的班级事务,大到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各种琐事都需要去处理。学生会觉得辅导员并没有尽到一个班主任所应尽的义务,而对辅导员有生疏和排斥感,这样不但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难以深入进行,无法保证班主任的工作能够有效完成,使班主任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也使班主任并没有有效发挥其功能。2.1思想释疑解惑不及时。随着社会发展的多样化、复杂化和快速化,大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的难度增大,由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实践和认识的局限,制约着其对问题的准确判断和清晰认识,使困惑、迷茫和不解成为生活中常见现象。长期不解的思想疑惑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郁闷,进而影响学生积极的学习生活和处世态度。在高校环境中,作为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班主任应当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和培养,那么,首先,就要做好思想方面的释疑解惑的工作。然而,现有许多高校没有专职的班主任,更谈不上来履行这一重要功能,即使有些高校有专门的班主任老师,也不一定能及时做好学生思想方面的工作,实现其对学生思想的释疑解惑。2.2品行培养提升不到位。品行培养提升功能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具有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认知及其行为水平的作用。但是,矛盾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超出了其应有的张力,它就会从社会思想发展的动力转变为阻力。将社会成员的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矛盾控制在适度范围内,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班主任作为学生最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承担这一职责和使命。班主任承担着向学生宣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从而使学生可以交接、接受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与要求,并将之转化为自觉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学生的思想行为不断趋向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责任,也就是对学生品行培养的提升工作。然而在现实的高校中,班主任在对学生品行方面的培养做得并不到位,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该履行的这一功能。2.3科学文化教育不重视。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的班主任对学生科学文化的教育并不是都很重视,尤其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包括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质,科学价值观。科学文化教育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素质,科学价值观。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教育内容,同样需要班主任老师不断的进行教育和指导。因此,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有着最直接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是都能够有效实现这一功能。2.4劳动技能培养不充分。班主任在教育任务上,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素质,更要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意识,从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中获得最真实的感受,使学生深刻了解到,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是学生全面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然而在现实的高校中,班主任没有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该履行的培养学生劳动技能这一功能。2.5心理健康教育不积极。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健康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班主任应该尤为重视。在现实的高校中,班主任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不够积极主动,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仅限于说教,并没有解决学生如何能够自我教育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充分发挥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该履行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这一功能也未实现。

3大学生班主任的功能实现

为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学校制订的各项教育要求和教育计划,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班主任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高校班主任应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实现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各项相关功能。3.1运用正确方法及时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对教育对象释疑解惑的职责,即承担着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破解教育对象思想中的疑点,排解教育对象认识上的困惑,帮助教育对象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认识社会现象的责任。从而充分实现对大学生德行培养提升的功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解惑功能做了集中阐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总书记从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解惑功能和职责。因此,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当中的一员,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更好的发挥帮助大学生进行解疑释惑这一功能。3.2引导学生在知信行过程中形成实践。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对大学生德行培养的教育功能。也就是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班主任在此过程中,可通过三个阶段完成。首先,向学生传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有意义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合乎人性的道德观,从而解决“知”的问题。这是一个教导的环节,帮助学生获取有益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班主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根据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论知识。外化为具体的行为,变成现实的存在。将这三个环节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一个从“知”到“信”再到“行”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实践的环节,在知-信-行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班主任通过这三个阶段使学生行为素质得到培养和提升,即正确且有效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3.3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担着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教育功能,班主任可具体通过传授学生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增强识别各种反科学、非科学、伪科学的能力,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牢固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敢于突破思维定式,不迷信权威,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敏锐性、辩证性、发散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4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培养和锻炼学生学习和掌握劳动技能。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包括劳动技术的教育和劳动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劳动技术是劳动者参与社会劳动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等。班主任必须培养学生的劳动技术,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完成劳动任务。劳动能力是劳动技术的基础,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除了学习和掌握劳动技术以外,还必须培养和锻炼自身应具有的劳动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加强劳动技能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班主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还要让他们通过学习劳动技能丰富和完善自身,实现全面发展。3.5通过自我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班主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和培养。首先,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点;其次,班主任要有根据理论认识及经验积累,客观判断出学生个体心理发展水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再次,班主任要有指导或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能力营造积极、健康、民主、安全的班级氛围,关注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能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方法,积极采取针对性措施,促进学生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自我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适应了构建和谐社会对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从而顺利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实际问题。

4结论

综上所述,班主任对一个班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高校在保证聘用青年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角色的同时,应该使班主任能够有效且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充分实现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相关功能。使高校大学生健康且顺利的完成大学生活,为不断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大学生做好必要准备。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Z].

[3]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01-03(2).

班级劳动教育篇2

关键词:自我教育;阅读;劳动;活动;自省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当前,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国家基础教育标准也写到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更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教育浅谈如下:

一、阅读,实现自我心灵与书本的对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路不仅是时空的距离,更是人生之路,心灵之路。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展的人。而书籍就是提供学生自我心灵对话的资源库,就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给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我所带班级,每周的班会课都特意设置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己事先挑好短小“美文”一到两篇(励志的散文、诗歌、人物小传等),印发人手一份,在班会阅读时间里静静地读、深深地思,融入文字之中,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和书本、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劳动,实现自我教育与身体力行的结合

劳动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智慧、天赋并确立了自己的信心,在劳动成果中发现自己的技能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作是最伟大的教育者。”

每一届高一年级带班,都会充分利用校园附近温室大棚、果园、生态农业基地、社区等现成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劳动中去。让其体会劳动之艰辛,艰辛中享受劳动过程的乐趣;让其品尝劳动成果,品尝中体会劳动的意义;通过这些劳动挖掘潜力,培养自我创造能力,磨砺坚韧的意志,展现学以致用的智慧,获得基本劳动技能。2008届带班之后,初次在班级设置“班级制作之角”,让我尝到了甜头。可喜的是,班级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获得了市科技创新三等奖,获奖后他们胜利的微笑,更加坚定了我在班级管理中让有意义的劳动融入学生自我教育形成之中的信念。

三、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与体验的和谐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只有当一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开始了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交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协作、互助、自我价值实现、成长。在交往中从他人的言行中发现美,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深省美的内涵,最终达到自我精神层面的提升。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班级发起“我为班级献爱心”的活动。具体方案简述如下:由全班同学民主推选出执行小组,在组内做详细的分工,搜集素材、记录、整理、责统计等,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每周“周明星”,每月评选“月明星”,学期最后筛出“学期贡献奖”。在学期结束时颁发荣誉称号,并作为班委竞选、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指标。具体实施后发现,活动中比、学、赶、超氛围浓郁,班级中形成了“班级无小事,事事我参与,参与无大小,只要我班好”的良好班风。

四、自省,提升自我教育内化的实效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如阅读了名人传记后,学生就会自觉地用书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尺,在比较中自省,在自省中内化,在内化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实效,最终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以提高。带了好几届高三,每带一届,都在班级开展“每日自省贴”活动,即每个同学在每一天即将结束时给予自己少许时间进行自我反省,问自己:“今天收获了什么?今天虚度了光阴没有?今天向既定目标迈进了吗?今天我为班集体做了什么?”……通过自我的反思、自省,将反省的结果用简洁的言语简单概括成一到两句话写在便笺纸黏贴在课桌的醒目位置,起到时刻警醒、自我监督的作用,以求从反面将自我教育向积极的自我认识深处推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践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而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任何努力都是苍白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一直期盼能够寻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春天,我将一直求索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班级劳动教育篇3

一、养成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1. 认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加强班级管理工作的认识,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抓劳动教育是落实德育纲要的需要,是全面育人的需要。它不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也是学校管理的组成部分,系德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让学生唱小蜜蜂采蜜歌,结合课文内容及具体劳动进行教育。重视劳动光荣的教育,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

2. 管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劳动中我处处起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一视同仁。教育要求我们从爱出发,用爱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用爱去缩短师生的距离,用爱去增进师生的感情,用对学生的爱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敬,形成共鸣,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了它能战胜一切困难,做好工作。

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引导,班级管理获得明显成效,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了,以卫生管理为突破口,也促进了班级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教学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3. 方法到位,工作才能到位。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班级,如果说班主任是总指挥,那么小干部就是四梁八柱;让他们在具体实践的各项任务中分兵把口,以身示范,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十分重要,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

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伴一生。教育无小事,让我们把养成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教育,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增强学生“劳动美”的意识

1. 把劳动美的种子植于孩子的心田。劳动是一种美德。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通过辛勤的劳动,缔造出智慧、文明的结晶,开辟了崭新的时代。走进新世纪的这一代孩子,仍需要继承祖先德行,从小养成爱劳动、奉献付出、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发现美、感受美。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班级卫生管理这项重要的工作应当如何完成?为了帮助孩子们转变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习劳知感恩的道理,理解父母的辛苦。我告诉学生讲卫生,爱劳动是一种美德,不讲卫生、不爱劳动可耻;同时,把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课文中获取知识技能,在班级卫生值日当中付诸行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结合中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内心愉悦感。

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事例与亲身的体验,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劳动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并不是苦差事。为别人付出的人是美丽的,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人乐于自觉参加班级大扫除,积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从中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可爱,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 把劳动美的意识变成孩子的能力。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之后,班级卫生工作初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改变了,不再像往常一样喊苦喊累了。这时,孩子们不太会打扫卫生这个问题冒了出来,针对这个现象,我开始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

每学期初,我在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将班级卫生工作进行详尽的安排。每次劳动前,布置任务明确清晰,细到每个人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劳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对待,还有如何注意安全等等。渐渐地,每个学生不仅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干才能干得又好又快。如此一来,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各个摩拳擦掌,认真完成任务,班级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低年(下转 72页)(上接 78页)级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教学生劳动方法的过程中,我一边指导,给学生做动作示范,一边和他们一起劳动,逐渐形成了“我做给你看、你和我一起干、你来自己试着干、我们一起大扫除”的局面。

3. 把劳动美的能力强化成孩子的习惯。知易行难,培养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督促和鼓励,常抓不懈,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每天学生值日完,卫生负责人对今天情况进行小结,每次学校大扫除结束,都要认真进行劳动总结,对学生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优良品德、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错误的思想行为进行评议(组织自评,互评),引导学生反思:这样做是否合适?使学生分清善恶,识别美丑。

班级劳动教育篇4

1.管理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劳动中我处处起带头作用,脏活累活抢着干,一视同仁。教育要求我们从爱出发,用爱去沟通师生的心灵,用爱去缩短师生的距离,用爱去增进师生的感情,用对学生的爱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敬,形成共鸣,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有了它能战胜一切困难,做好工作。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引导,班级管理获得明显成效,学生劳动能力提升了,以卫生管理为突破口,也促进了班级其他各方面的管理工作,教学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2.方法到位,工作才能到位。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充分发挥小干部的作用,不可忽视。一个班级,如果说班主任是总指挥,那么小干部就是四梁八柱;让他们在具体实践的各项任务中分兵把口,以身示范,发挥纽带桥梁作用十分重要,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领导组织能力。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习惯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也不是短期行为,它一旦形成,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常常会与人相伴一生。教育无小事,让我们把养成教育成为一种常态教育,真正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增强学生“劳动美”的意识

1.把劳动美的种子植于孩子的心田。

劳动是一种美德。五千年来,炎黄子孙通过辛勤的劳动,缔造出智慧、文明的结晶,开辟了崭新的时代。走进新世纪的这一代孩子,仍需要继承祖先德行,从小养成爱劳动、奉献付出、热爱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发现美、感受美。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呢?班级卫生管理这项重要的工作应当如何完成?为了帮助孩子们转变思想,针对这些问题,我对学生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体会习劳知感恩的道理,理解父母的辛苦。我告诉学生讲卫生,爱劳动是一种美德,不讲卫生、不爱劳动可耻;同时,把劳动教育与教学、实践结合,让学生在课文中获取知识技能,在班级卫生值日当中付诸行动,让学生们在学习和实践的结合中体会“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内心愉悦感。此外,我还经常给学生讲一些具体的事例与亲身的体验,引导学生明白劳动的重要性,告诉孩子们劳动是一件有乐趣的事,并不是苦差事。为别人付出的人是美丽的,提高学生劳动的积极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让人人乐于自觉参加班级大扫除,积极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从中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可爱,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把劳动美的意识变成孩子的能力。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提高认识、达成共识之后,班级卫生工作初步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学生对劳动的态度改变了,不再像往常一样喊苦喊累了。这时,孩子们不太会打扫卫生这个问题冒了出来,针对这个现象,我开始教学生打扫卫生的方法。每学期初,我在做好班级各项工作的同时,将班级卫生工作进行详尽的安排。每次劳动前,布置任务明确清晰,细到每个人具体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劳动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如何对待,还有如何注意安全等等。渐渐地,每个学生不仅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而且知道怎样干才能干得又好又快。如此一来,学生的劳动积极性非常高,各个摩拳擦掌,认真完成任务,班级的卫生工作得到了学校的肯定。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是低年级学生模仿的对象。在教学生劳动方法的过程中,我一边指导,给学生做动作示范,一边和他们一起劳动,逐渐形成了“我做给你看、你和我一起干、你来自己试着干、我们一起大扫除”的局面。

3.把劳动美的能力强化成孩子的习惯。

班级劳动教育篇5

主持人提示:德育自始至终都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课的德育功能,可以克服目前普遍存在的德育空洞说教、被动灌输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感悟道德境界,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主动遵从道德规范。

四川省成都市二十中校长胡铃冬:劳动教育课的开设,使学校课程更加丰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对学生意识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德育处规定:各年级劳动教育课程,高一40课时,高二30课时,高三15课时。从劳动教育课开设初始,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简明教材,经过不断完善,成为校本教材《劳动技能》。该教材曾在2014年省级高中课改校本教材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内容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清扫的主要技能、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校园责任区的划分、劳动效果的评价等。学校还专门为劳动班级制作了工作服装,先为灰色大褂,不久就改为了沿用至今的绿背心。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深入,劳动教育课又逐渐整合了礼仪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了清扫校园维护校园整洁外,劳动轮值班级还承担了每日的升降旗仪式、课间礼仪执勤、考场执勤等教育活动。随着劳动课的开展,学校对学生打扫清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推垃圾车不能用倾倒方式,要把垃圾袋在垃圾房一袋一袋地放好,以便清洁工人进来收拾;给垃圾桶换垃圾袋,袋口覆盖要达到8厘米,追求整齐美观。学校希望通过这样要求,指导学生做好身边事、细小事,教给学生智慧的做事方式,务实的工作态度。

江苏省海门市证大小学校长仇丽君:由学校德育部门协同少先队大队委,对各项劳动进行评估,配以相应数额的星光币。完成该项劳动就获得相应数值的星光币,如果不能完成或者不能完全完成,要扣除一定数额的币值。各个班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在学期初进行一次性的劳动项目公布,也可中途每隔一两月进行一次更替,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要求每一位学生至少参加一项以上班级劳动,一项校级劳动,这是期末评选“星光学生”和“十佳星光学生”的必备条件。每月最后一天,学生可以把一个月积攒的星光币存到星光银行,星光银行进行登记并赋予一定比例的利率。学生获得的星光币,可以购买学校图书馆的折旧图书,可以参加校园贸易节的拍卖活动。每学期学校都要举行淘宝拍拍乐贸易节,也可以使用星光币购买贸易节的各种物品。《星光币劳动创业》德育课程体系,是以学校公共福利为主要特征的劳动教育,通过对班级、校园内涉及的各项劳动进行梳理和整合,采用自由开放的认领形式,让全体学生都积极投入到各项劳动中。而通过发行校园星光币,把劳动教育与创业教育结合起来,从小培养学生“有劳动就有收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积极创业思想。通过星光银行的开设,让学生初步感受货币流通,渗透理财理念。

体现校本课程特色

主持人提示:学校劳动教育要建立多元课程体系,形成“课程超市”,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性化课程和选修课程等,以供学生自主选择。

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德爱学校校长陈二泉:我校的劳动教育,是从和学生生活最紧密的“吃”开始的。从一年级就开设厨艺课,请厨艺大师给他们上课,从包饺子到做寿司、从炒菜到煲汤,学生按程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然后享受自己的劳动果实。周末回家偶尔还能在父母面前展示一下,不但极大地增强了自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爱惜粮食,也懂得了相互配合和尊重学校厨师等。学校还开设了手工课、泥塑课,每个学生每学期还要认领一盆花或一盆草,自己精心照顾和养护,每学期定期开展“美丽的班级我的家”活动,整个教室的布置和美化全部由学生完成,低年级则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通过微信展示,并展开拉票活动。班级打破了以班长及各种委员为干部的组织结构,学校打破了以学生会等常规的学生组织,全部以小志愿者组成的各种组织机构,校园卫生、食堂管理、宿舍看管,完全是自发、自动、自觉、自愿。通过每个人亲身参与,提升了他们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享受到校园因我而改变,感受到自己的水平和力量,真正唤醒了自己、发现了自己,从而带动自己各方面不断提升。

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副校长朱燕红:在重庆市南岸区区域幸福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我校始终将“让动手成为一种习惯”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行动指南。学校组织了“播种在春天”的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种植蔬菜和花草,见证蔬菜等农作物的成长过程。在种植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耐心与责任意识,而且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了美,感受了植物生长过程的魅力,进而塑造了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精神。同时,我校借助开展“左手游戏,右手生活――培养鼓娃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德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必要的生活小技能,让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手工零钱袋、水果拼盘等生活用品,发现自己的创造力,在劳动中体验幸福。

江苏省淮安市复兴镇中心小学校长王志洋:学校融合国家和省级课程,开辟校本劳动养成课程,编写了《学会生活》教育读本,按照“自理习惯、家证服务、生产劳动、社区服务、实践活动、生存技能”六个板块来设计。每个年级各板块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形成六年一贯制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处和教务处通力合作,制定出全校学年度技能竞赛计划,并以此来规范各年级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学期初在家长会上将竞赛项目布置给家长,各班级在学期中进行班级海选,学校择优在家长会上进行技能展示竞赛。上学期各年级预设的习惯类竞赛项目为:一年级“我会系红领巾”,二年级“我会系鞋带”,三年级“我会装书皮”,四年级“我会整理书包”,五年级“我会擦桌椅”,六年级“我会清扫地面”。这样做,让每一个孩子在小学六年中都能学到生活技能的教育。此外,争取地方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劳动教育硬件,添置“四维一体机”“标本室”“探究室”“劳技室”等教学设备,为学校劳动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设有专门的劳动试验田,加之集镇周边工厂商铺较多,这些都是劳动教育的宝贵资源。

挖掘其他学科蕴含的劳技内容

主持人提示: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也或多或少蕴含着一些劳动教育内容,因此,“在其他学科教学和相关教育活动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成为新的着力点。

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张艳红:学校提出办“有灵魂的教育”,教会学生以劳动获取幸福体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幸福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校在一周一课时的基础上,发动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发掘所在学科蕴含的劳技教育内容,不失时机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技教育,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比如:通过挖掘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课文,告诉学生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之中。有的老师甚至将数学课开在了食堂,孩子们在食堂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包饺子。利用这一主题先学厨艺,在“劳动”之后,老师才开始教学生进行数学的“统计”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学校还专门开辟了种植园,园里有大片的竹林和丁香、桂花、海棠等观赏植物60余棵,还有石榴、樱桃、枇杷等果树100多棵。学生亲身体验选种、播种、浇水、施肥、收获等环节,教师让孩子们观察树木、花草、麦苗以及蔬菜的生长过程。在阳光的照耀下,孩子们同大自然的植物一起长大。

安徽省芜湖市棠梅小学校长沈鸿:学校十分重视对孩子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德育乃至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把学生劳动实践纳入德育系统中。学校利用班队课和手工社团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劳动教育。此外,在学校每学年的“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系列活动中,会专门举行两次主题劳动教育活动:5月“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11月,结合素质教育开放周开展的“劳动大比拼”专场比赛。今年5月开展的“我劳动我快乐”主题活动,体现了学科整合、全员育人的特点: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在班级展示了劳动作品――“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的绘画作品,有描绘交警指挥交通的,有描绘清洁工扫马路的,有描绘园丁修剪树枝的……每个同学的作品都栩栩如生,以学生向往的方式拉开了劳动的序幕;班主任组织一次室内大扫除和校外劳动实践教育,大扫除活动,包干到人,分工劳动,清扫绿化带、洗擦宣传栏等;音乐教师教唱《劳动最光荣》等劳动歌曲。通过“画、做、唱”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学会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实验学校副校长孙怡:学生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揭开技术的神秘面纱,我们可以看到,劳动与技术教育综合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同时也融合了经济、法律、环保等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实践课是国家课程,是劳动技术课实施的主渠道。学校从学情入手,设计了“衣食起居的劳动习惯、社会生存与生活技能、信息技术与应用”三个综合实践课主题,分三个年段,板块推进,实施国家课程,很好地体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一面;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生物与种植、化学与生活、物理与维修等,把劳动技能有机地植入学科中,体现了校本课程生活化的一面;另外,学校还倡导特色教师开发个性课程,例如军模设计课、光与电的探究课、保险与营销课……鼓励教师以生为本,各尽其才。

离不开家长的配合

主持人提示:言教不如身教。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中小学生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更离不开父母及家庭成员的模范作用。

江西省安远县三百山中心小学校长卢红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学校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我校通过组织开展“今日我当家”主题活动,激发小学生做家务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生活,促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联系。活动内容有洗杯子、倒垃圾、扫地等,并让孩子们互相分享自己的家务劳动成果,让孩子们产生浓厚的劳动兴趣,形成一种带动、交流的效果。通过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促进了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沟通,将学生的学习与教育置于真实的自然、社会、生活中,促进人的发展,在锻炼多种劳动技能的基础上,获得一技之长。

班级劳动教育篇6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教特色班级管理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与日俱增,时代进步要求知识快速更新,从中央到地方,都对职业教育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顺应时代潮流,各职业学校都力争创办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职校。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使我认识到,职业教育特色要从班级开始抓起,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特色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在自己负责的班级中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培养模式,并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实行,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校内外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本文试从班级管理民主化、养成教育经常化、成人成才帮扶化、业余活动专业化、劳动实践主动化等方面与同行分享。

一、班级管理民主化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每届新生入学,我要求学生注册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出自己的简历及特长。在第一次班会上,通过学生自我推荐,由全体同学民主推选,组建班委会,任期一月。并由学生自己提出班训、班规,就班级同学的生活学习,由学生自己编制规章制度,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班主任,我只是在政策方向、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加以引导,将具体管理实施的权利下放到班委会,由学生管理自己。然后通过“心声周记”和每一位学生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充分交换意见,发现心理有负担或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同学单独进行面谈。在班级中定期组织座谈会,师生敞开心扉探讨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班委会换届选举由学生自己组织,我只作为一个旁听者,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这种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同学们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大部分同学都能以班级为家,逐步形成“班级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民主自治局面。这样以来,学生充分感受到被尊重,被赏识,长大成人的自豪感。逐步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自控能力,这是步入成年的基本要求。同时锻炼了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全班学生都大胆参与班级管理,极力维护班级荣誉。因为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准备步入社会的技术人才,而不是应试教育的学生,所以我们应该从责任担当上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

二、养成教育经常化

众所周知,较之普通学校的学生,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行为习惯也参差不齐。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新的尝试,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入手,培养学生习惯养成和市场需求接轨,不同专业要求不同,比如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求同学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领导之间、学生与客人之间见面和日常交流中只使用敬语,不使用职务称谓,如见面只说“您好”,不说“老师好”、“领导好”等;进入教室、老师办公室不喊“报告”,只敲门。全体同学约定每月第一周为“文明礼貌周”,根据班级管理相关规定,相互监督,利用班会时间共同声讨不文明行为,在班级同学中严禁使用粗话、脏话,对长期有不文明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扶改正。养成教育要从点点滴滴做起,时刻提醒学生从自我做起,利用主题班会让进步比较大,感触比较深的同学现身说法,感召和帮助其他同学共同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活动,班级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了,同学之间相互关爱,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共同成长。

三、共同成才帮扶化

为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建议班委会将团员和非团员结对,让团员帮助非团员在思想上积极进步,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要重点帮扶,经常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要求每一位学生和党中央要求保持一致,坚决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坚决和组织划清界限,做一位志向高远的新时代的职校生,胸怀天下,以报效祖国为己任,踏踏实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时刻牢记:不利于国家、民族的事情不做,不利于集体发展的事情不做,不利于个人成长进步的事情不做;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后,班委会召开一次班委会和任课教师的座谈会,全面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召开民主班会,在文化课和专业课学习中成绩较好的同学和成绩较差的同学结成小组,互相取长补短,相互促进。通过这种帮扶互助活动的开展,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局面,每一位同学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兴趣日益增加。

四、课余活动专业化

课余生活是职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学生的业余生活既丰富多彩,又有利于日后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从入学伊始我就特别注意组织安排好全班学生的课余生活,组织第二课堂,使第二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必要补充。具体活动是如下开展的:指导班委会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安排与专业课有关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和实践。比如我带旅游专业的学生时,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第一组负责收集本省方言,第二组负责收集本省民族风俗习惯,第三组收集古代建筑风格,第四组收集各地饮食习惯,如点菜酒水等具体知识,每位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等资料搜集一段时间后,就利用自习课、班会时间进行交流。这不但扩展了每一位学生的知识面,还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锻炼了小组协作分工,完成任务的能力。每一次交流活动都在专注、争论、欢笑中进行,使学生享受学习,提升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学习记忆,升华了专业知识和社交能力,在每次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出总结,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总结教训,成功之处,总结经验,以利于日常运用,以文字的形式整理思路,完善思维发展。这种寓学于乐的第二课堂课余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还增长了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习目标,寻找奋斗方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五、劳动实践主动化

邓小平同志提出青少年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青年学生是我们祖国未来高素质的建设者和劳动者,对他们进行劳动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又是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是实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

鉴于劳动实践的重要性,我不断加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细微入手,要求学生在家从力所能及的家务做起,在班级从擦自己的课桌做起,全方位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所带的班级中不断开展专业技术方面的劳动,如烹饪专业的学生如何节省边角料,打扫操作间卫生;旅游专业的学生如何摆放装饰物件、布置房间,如何擦干净桌面、窗台以及卫生间等等。还积极培养学生的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等方面的劳动意识。专家研究表明,无偿劳动可以让参与者享受到劳动的光荣感和成就感。通过青年志愿者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清洁,照顾孤寡老人,义务家教等服务活动,用自己的知识服务基层,深入到一线进行社会实践,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在劳动中磨练意志。通过与工人农民共同劳动,亲眼目睹、亲身体验劳动人民为创造物质财富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受他们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勤以做工,俭以求学”, 一直是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为了解决部分特困生的生活问题,我们积极与学校相关部门联系,为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工作岗位,一方面用自己的劳动所得解决基本的生活来源,同时教育他们正确对待物质条件的匮乏,学习用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职校的学生即将跨入社会,走向服务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无论是实施民主化的班级管理,加强学生基本道德修养、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是加强社会实践,劳动素养的训练,都旨在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增强适应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良好的培养,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良好的开始,而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基础。打好基础,期待一个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楼锡锦,《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内容及实施途径》,《高等农业教育》2000(l)

班级劳动教育篇7

一、教师应为学生树立勤劳俭朴的榜样

讲勤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等;使学生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特别是可以通过一些名人注意节俭的事例来教育学生,这样会更有说服力。除了可以用名人的榜样力量教育学生,教师更要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教师衣着要朴素大方,节约水电,不讲究吃穿,不乱花钱,能和学生一起承担班级值日工作等。同时教师可以建议学生把用过的旧本子积攒起来卖废纸,为全班学生买书看。这些都会在学生身上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只要教师讲清道理,以身作则,给予具体指导,学生一定会逐渐培养成勤劳俭朴的好品德。

二、勤劳节俭应作为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在班级管理中,常常只见“雷声大、雨点小”,不注意勤劳节俭的现象随处可见:餐桌上,有的学生因为不爱吃鸡蛋,即便是不送给他人吃,也要亲手捏碎弃之;虽然学校教育学生吃小零食有危害,但是放学出了校门,飞奔到小食品店去“消费”的学生比比皆是;老一辈用旧报纸或是旧挂历来包书皮的时代早已过去,取而代之的是,用印有明星图案的专业书皮来装饰书,似乎也失去了包书皮为了保护书的意义。勤劳节俭教育不应是到了每年的雷锋活动日才想起搞活动,组织学生做好事,更不能将教育学生注意勤劳节俭教育挂在嘴上。节俭应从点滴小事做起。如,在对待零用钱的问题上,教师与家长应当教育学生把零花钱攒起来,把钱用在正当有益的事情上,如,买一些有益的书籍等,既可以增长知识,又可以陶冶情操。因此,勤劳节俭应作为常规教育从小事做起常抓不懈。

三、学生应该享受的劳动权力还给学生

曾看到某学校因后勤人员多,便安排了打扫各班级楼道的任务,保证了学生安全却使学生丧失了劳动机会;更看到学校教学楼周围被教师个人分成了自家的小片地,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要上校外去寻找。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他今天怎样对待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将来怎样对待工作、劳动和生活。因此,教师应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决不能忽视劳动教育。作为班主任教师,需要安排学生承担一些劳动任务,如,班级值日工作、打扫操场、拔草等一些公益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勤劳好品德所不能少的。同时教师要与家长沟通好,让家长有目的地安排、引导、教育学生从小干一点家务活,并在干活中间让他们有一点主动性,逐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四、协调各科教师系统性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单独进行“勤劳节俭”相关教育的内容。相关各年级都有勤劳节俭的教育内容,低年级主要是教给学生怎么做,中年级主要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更好,高年级则是教给学生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做。高年级重在理性教育,使学生认识勤劳节俭的好处,使学生在生活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养成勤劳节俭的良好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但单单靠这一学科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还是不够的,这需要学校行政部门牵头进行课程整合。即使学校没有进行课程整合,班主任如果认真翻看了三学年的各科教材也会对学生的教育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协同各个学科教师一起在学生中开展“勤俭节约从我做起”实践活动。数学从统计数据开始,语文从学习名人勤劳节俭开始,音乐从歌唱《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开始,科学从增强环保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开始……

班级劳动教育篇8

首先,教师对惩罚教育要有科学的认识。惩罚是对违纪者在心理或生理上施以不愉快的刺激,从而减退或遏止不良行为出现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行为。它与“奖励”相反相成,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教育”与“体罚”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一,出发点不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在学生身心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对学生问题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体罚是个别教育者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身心上的伤害。前者实行的基础是学校管理制度及班规班纪,是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的约定;后者则是教育者个人情绪化的行为,缺乏教育的依据。

其二,表现不同。前者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精神上和行为上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处罚,是惩前毖后;后者则是教师对学生身体的恶意侵犯,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对学生人格的随意侮辱。

其三,性质不同。惩罚是一种必要而合理的教育方法,惩罚教育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体罚是一种严重违规、应予禁止的有悖文明的教育方式。

其次,惩罚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不是班主任的信口开河,一个班级应该有一个班级的“班规”。班规应尽可能地针对班级一切可能出现的违纪情况,凡是班内出现了违纪现象,教师和同学都可以从中找到相应的惩罚措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违规后的惩戒不是来自教师的“铁腕”,而是班级的集体意志,教师或班干部只是执行者而已。

再者,在实施惩罚教育时,应该注意方法。一般来说惩罚可以分为:脑力惩罚和体力惩罚。对于脑力惩罚,我认为有时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不是简单机械的罚抄试卷、课文等。有个故事说约翰・詹姆士・劳德麦克在上小学的时候, 有一天, 他忽然想看看狗的内脏是怎么样的,于是和几个男孩偷偷地套住一只狗并宰杀了。不巧,狗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爱的狗,校长很生气,决定惩罚他。校长罚劳德麦克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人体血液循环图。劳德麦克也知道错了,接受处罚。他认真画好了两幅图交给老师,老师和校长看后都觉得很好,杀狗事件就这样了结了。劳德麦克后来成为有名的解剖学家,并研究出了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方法,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位校长用巧妙的处罚方法,促使了一个天才的诞生。

体育运动能改善人的体质,增强体魄。因此,运用学生可接受的、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给予适度惩罚,无疑是两全齐美的体力惩罚。如对一个经常上课讲闲话,经多次柔性教育仍不能改正的学生,可以惩罚他在课外时间到运动场上去跑几圈,让他体验被强迫接受的滋味,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但在一些学校,教师把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之一,如有班规规定:迟到早退,罚做值日生一周;考试最后三名,罚打扫班级卫生包干区一次;损坏公物,罚冲厕所三天……久而久之,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劳动成了“惩罚”的代名词,让学生对劳动有了看法,劳动一词在他们看来也产生了歧义。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