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互联网经济论文8篇

时间:2022-05-18 23:46:58

互联网经济论文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1

网络时代,引发产业革命的是互联网技术,互联网应用已经渗透至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现在已经取得成果看,互联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聚合了人、人际关系、数据、信息、知识,形成了和实体空间平行的网络空间,各种组织、机构的运营方式都要变革——都必须采取“双空间”模式。

以产业为例,在十年左右时间里,PC、手机、音乐、出版、影视、物流、零售、金融、电信等行业等都发生了剧烈变革。有的企业“双空间”经营战略顺利,实现了华丽转身;有的企业“画虎不成却成猫”,被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冲击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传统企业失败的原因在哪里?专家们往往会提到一个关键词“互联网基因”。

以电信行业为例,微信正在边缘化电信运营商,虽然运营商奋起应战,开发了很多互联网产品,但却战绩惨淡。从财力、员工的能力、国家政策支持的层面看,传统的电信公司都有优势,但是缺乏互联网基因,从而导致竞争处于劣势。

一、从硅谷基因到互联网基因

世界上一些著名500强公司,也正在迎接互联网的挑战。他们都在采取一个统一措施,在硅谷或附近区域开设分支机构,目的就是在当前的企业文化中注入来自硅谷的独一无二的基因,基本上是互联网基因的变种。这批企业中有Target这样的连锁零售商,也有通用电器和福特汽车这样的工业巨头。毕竟传统机构在如今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中,需要来自硅谷的冒险精神、开放态度、创新意识以及一念之间定成败的超级竞争概念。

1.失败者们的教训

AOL、摩托罗拉和朗讯科技是这个时代的失败者。朗讯最终于2006年和其法国对手阿尔卡特合并成为了现在的Alcatel-Lucent SA,虽然新公司运营得不错,回首其前身Lucent的硅谷故事时,都令人惋惜异常。已被Google收购的摩托罗拉移动则表示,其最近成立的先进科技及产品部门是它10年硅谷旅途中的关键一步。AOL公司最近对开放网络和科技标准的欢迎态度,让人看到了积极的希望。这三家公司虽然开展了“西进运动”,但过于封闭的专利标准和陈旧的想法阻碍它们“开放文化”——互联网文化的基石。

Barnes & Noble是一个投入硅谷怀抱没有吸收硅谷精神的典型。当Barnes & Noble在2009来到硅谷并开发了电子阅读器Nook时,这家公司极不情愿开放Nook的app以及丰富的图书资源,他们把整个Nook生态封闭起来而不是试图让他们兼容别的平台。这么一来,资源提供者们的客户就只有Nook用户这一微不足道的群体。B&N对开放系统的认识也暴露无遗。作为结果,当时的CEO William Lynch因为设备销量不足而下台,Nook在后来也终于向其它平台开放。

2.成功者们的经验

沃尔玛于2011年收购了初创公司Kosmix——其电子零售部门研发主力@WalmartLabs的前身。自此之后的一系列收购使得这个传统零售巨头迅速掌握了在数据、移动技术、搜索和社交科技方面的开发和使用方法。这些东西促成了Walmart.com的新搜索引擎,这个引擎为沃尔玛带来额外20%的实际购买量。

福特把它的硅谷办公室视为一个和整个组织有机结合的成分。资深技术管理人员K. Venkatesh Prasad大部分时间都在福特密歇根总部和硅谷办公室之间穿梭,他说:“硅谷办公室是福特全球研发部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是一个团队,一起工作。我们有一系列共同合作的研发项目。”这些项目中包括利用3D打印,内嵌式电子设备和软件技术的6周快速建模和一些跨地区的合作计划。

这些企业带着开放和融合精神投入硅谷怀抱,获得迅速的正面回报,像由电子商务带来的销售增长、进入新兴市场和更短的产品开发周期等。

3.硅谷基因的直接嫁接

除了设立研发机构之外,这些硅谷移民还通过和大型公司建立伙伴关系来获得利益。宝马和苹果的合作就是个很好的例子。15年前,宝马第一次来到旧金山,和苹果首次将iPod集成到了宝马车中。帮助宝马制造了i3电动车型的Darren Liccardo表示,如果没有亲自来到硅谷,这种合作根本不会实现。“我们在整个组织内普及并推广新的想法”,Liccardo如是说。加州的研发人员通常要在慕尼黑工作上2-3年,而德国的高管们也会定期访问宝马的硅谷部门。

传统公司和硅谷之间的合作是双赢的互惠关系。前者得到了技术,后者得到发展需要的资金。2013年4月,通用电气以1.05亿美元购得了初创公司Pivotal 10%的股份。通用将会用Pivotal的技术帮助其软件部门开发更符合其未来远景的应用程序。GE全球软件中心的副主管Bill Ruh的评价还是那句老话:“如果你没有亲自来到硅谷,这一切是不会实现的。”

正如内裤外穿不能使你获得超人的能力那样,在硅谷开个分公司之类也不代表着你就真正地融入到这个文化体中了。既有宝马和苹果早期在车载娱乐系统上的甜蜜合作,也有Barnes & Noble这样的落寞者。聪明的合作者往往懂得谨慎且批判地从硅谷的独特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巧妙地使其和本身文化融合;在与伙伴的合作过程中,他们也是步步为营地各取所需。

二、互联网基因的三个维度

互联网是一种工具,但运营互联网却是一种思维方式。会用互联网、能评互联网与真做互联网,三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别。这不是经验的差别,而是思维方式的差别,甚至是思维惯性的问题。这种差别就是互联网基因,它有下面三个维度。

1.平等文化

真正的互联网人是蔑视权威的,无论财富权力多高,是平视看待周围一切的,不会仰视也不会俯视,这是骨子里的基因。不是因为高傲,而是因为大家更相信平等与公平带来的自尊和自信能带来更大的创新创造力!高智商的工程师普遍具有理想主义情怀,每天面对着电脑写程序,必须严谨细致。同时又耳濡目染乔布斯、扎克伯格、施密特的创业故事和不羁的创新精神,往往心思活跃,天马行空。

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中,首先,上下级的观念必须淡化,同时工作关系要越简单越好,这样能给予创新产品以基本的土壤。在工作沟通时不会认为感觉到职级的差异,便于激发基层员工的创新精神。其次,企业内部必须有鼓励产品创新的氛围。在激励体制和组织架构上,必须以产品为中心,以市场成败来论英雄。

这种企业文化是和中国传统的国有文化是背离的,如果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司要下水做互联网,那么就先反思自身是否具备了淡化的行政色彩、允许适度自由和鼓励创新、以产品成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2.产品为王

互联网行业产品为王,用户体验至上。谁的产品能体贴入微地解决用户的需求,谁就能生存下来。在依靠一种核心产品吸引用户之后,可以建立排他性的产品优势。在此基础上扩充产品功能,逐步搭建平台,创造直接伸往用户终端的渠道。

首先,互联网文化是一种解决社会底层群众最迫切需求的文化,产品创新的同时,用户体验要非常好。例如,360公司的安全卫士从困扰小白用户的杀毒功能开始做起,慢慢延伸至桌面管理、系统维护、软件下载等领域,逐步搭建了一个桌面平台,牢牢抓住了用户的终端入口。

其次,产品的基础功能必须免费。这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基本共识。只有当产品取得了绝对的市场占有率,并且因此搭建了一体式平台之后,才能开始考虑盈利问题。谁考虑对基础用户收费,谁家产品就会失去最庞大的用户群体。由于互联网行业不存在准入门槛,用户也是极其挑剔,在同类产品中的迁移成本很低,因此在面临竞争时,必须时刻注意用户的使用体验反馈,快速迭代版本,敏捷开发。在上一个功能没有取得用户的绝对认可之前,不能冒险开发下一个功能。

那种抱着推出产品第一个版本就涵盖了大而全的功能的想法,已经证明了是一种失败的策略。如果有一天产品停止了更新,新版本不再具备新功能,那么用户流失就开始变成现实。在快速的版本迭代中新开发出来一个接一个的新功能,不断地加强用户的体验,才能牢牢抓住用户的心。

如果一家公司在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对用户的需求不敏感,停止了反映用户的诉求的版本迭代,那么它会面临强烈的挑战。如果公司内部开发流程或者沟通成本很高,产品的前景同样不容乐观。恰好有一种开发模式都符合这两个缺点,那就是产品开发外包。我们在后续会聊到具体的案例。

3.模式创

新互联网上的创业者们发明了许多全新的商业模式,这些商业模式完全依赖于现有的和新兴的技术。利用技术,企业们可以以最小的代价,接触到更多的消费者。通过模式创新,互联网公司悄悄地腐蚀着传统产业巨头的地盘,当这些巨头觉醒时,生死已定。

每一次商业模式的革新都能给公司带来一定时间内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改变,公司必须不断地重新思考它的商业设计。随着(消费者的)价值取向从一个行业转移到另一个行业,公司必须不断改变它们的商业模式。一个公司的成败最终取决于它的商业设计是否符合了消费者的优先需求。随着时代的进步,商业模式也变得越来越精巧。

互联网公司常常使用“饵与钩(Baitand Hook)”模式,也称为“剃刀与刀片”(Razor and Blades)模式,或是“搭售”(TiedProducts)模式。在这种模式里,基本产品的出售价格极低,通常处于亏损状态;而与之相关的消耗品或是服务的价格则十分昂贵。比如说,剃须刀(饵)和刀片(钩),手机(饵)和通话时间(钩),打印机(饵)和墨盒(钩),相机(饵)和照片(钩),等等。这个模式还有一个很有趣的变形:软件开发者们免费发放他们的文本阅读器,但是对其文本编辑器的定价却高达几百美金。其中有三个诀窍:

(1)用付费产品来补贴免费产品。招徕顾客的廉价品是做生意的幌子,例如通过价格不菲的爆米花来补贴不赚钱的电影,或是通过餐厅里昂贵的红酒来补贴便宜的饭菜。免费还会以更多的形式出现,某种商品不仅仅是打折出售,而且是完全免费赠送。“内有免费礼物”或是更常见的免费样品就属于这种推销手段。这种免费的商业模式很久之前就存在了,我们很熟悉,而且它的表现形式也很直接,因此我们就不赘述了。

(2)用日后付费来补贴当前免费。赠送手机但必须使用移动通讯商两年以上的服务就是一个经典的长期交叉补贴案例。这种营销手段把手机服务从追求某个时间节点的收入延伸到更长的时间段。如果你使用了这种服务,那么就是未来的你在给现在的你提供交叉补贴。使用这种服务的人不会去多想每年要付的手机费,而是会因为今天刚拿到的免费手机而沾沾自喜。

(3)付费人群来给不付费人群提供补贴。类似的例子有俱乐部男士买门票而女士免票,“孩子免费入场”,富人多付税、穷人少付税(有时候不付税)的累进税制。把市场根据人们愿意付费的诚意和能力划分为不同的人群,是一种传统的定价理论。在这种情形下,免费以非常极端的形式出现,商家希望免费得到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消费群体能够掏腰包。商家寄希望于不用掏钱的消费者能够吸引到掏钱的消费者(俱乐部女性的例子),或是可以带来会掏钱的消费者(小孩的例子),而且不用掏钱的消费者中日后有一部分人也会慷慨解囊。当你在美国赌城拉斯维加斯徜徉并欣赏建筑物奢华的装饰时,你确实不用掏钱,但是这些大楼的老板们希望你能够停下来去赌一把,或是去商场血拼购物(如果你既去赌钱又去购物,他们会笑不拢嘴的)。

三、组织转型的六个策略

我国面临着很多迫切的互联网转型任务,其中既有掌握千亿市场份额的国有企业,也有各种教育、医疗、军事等组织,都需要“双空间”运行。如何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来应对互联网运营方式的冲击,如何用互联网基因来变革传统方式,如何有效调合两种运行方式,下面6个策略,值得参考:

1.两个团队平行运作

在一些重要的传统组织中,要进行互联网的变革,一定要两条线。传统运营模式与互联网基因会产生冲突,不能把两种思路两条线放在一个团队里去干。

2.衍生新的商业模式

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变得很重要,成为提供优质服务和衍生新商业模式的基础。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完成新的布局。携程网是个典型,2002年时,发现商旅客户不去五星级酒店而选择价位适中的酒店时,就合资成立了如家。近几年发现,自助游客户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寻找特色客栈度假时,则投资了中国古镇网等一系列新业务。

3.一线进行决策

由于客户行为成为研究重点,用户体验是关键,所以一线人员具有最多的发言权。通过现有客户资源的深度挖掘,以提升重复购买率。通过大数据分析模型,了解客户的爱好,可以提高推荐成功率高,线上的所有设计都是为了拿到客户的行为数据,以最终达成线下更高的准确率。总之,现在是谁有数据谁有发言权。

4.恰当时机的融合

什么时候整合线上和线下两个团队,必须在线下与后台系统做深度结合以后。完成线上线下的明确定位,让线上线下的业务形成的服务闭环,才能真正实现业务的全面转型。

5.发展合作伙伴

定位自己的核心能力,开放平台,引入合作伙伴来完善服务,建立整合资源和产品包的营销能力。中国企业现在大多面临着由以前的提供产品到提供服务的转型过程,尤其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千亿级企业,服务转型对于企业来说,就是由资源独占到资源共享的过程,然后基于这种数据或资源的架构进行自由选择和组合,提供按需服务。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2

1.1网络技术对会展经济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开始出现,并改变了人们传统的商务模式和消费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电子商务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迅速占领了诸多行业和主要经济领域。同时电子商务也对展览行业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会展经济以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能够实现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首先,多数的会展本身存在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促进企业、行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商品在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条件下的流通,从这个角度讲,会展本身就是一种商务活动,网络会展就是另一种形式下的电子商务。其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企业盈利,基本手段是传播企业信息和商品信息,这与电子商务不谋而合,也是电子商务重要的特点和优点。因此,展览业可以作为电子商务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会展经济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经济成分,网络技术对会展经济的重要影响就是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提升会展经济运营的效率和水平,网络会展不断结合电子商务的优势、基础平台也成为今后网络技术下会展经济的重要发展方向。

1.2网络会展的基本特点

会展的本质仍然是企业和商品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技术条件的变化只会改变会展的功能实现,不会改变会展的本质特点。现在会展行业大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加入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重视信息在其中的价值和作用,新的经济条件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会展企业必须注意整体技术环境的变化,将新的技术资源与企业会展活动有效结合。首先,网络会展的首要特点就是打破了传统会展空间、时间限制。建立了企业与客户长久的往来关系,使双方在更深层次上增加了彼此的了解,提高了相互贸易和相互合作的概率。网络会展通过建立系统化、流程化的运作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人为管理和人为操作的传统模式,为企业提供了更加经济、自由、安全的保证体系。其次,网络会展在传统商品流通和商业贸易基础上缔结和延伸了新的价值链,推动了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纵深化、多元化发展,为传统的实物展览方式增加了许多增值的、人性化的服务内容。也增加了人们参与会展的角度和元素,是传统会展的重要补充,极大地提升了会展的影响力,为诸多企业增加商品交易和市场货品利用活动提供了重要的机遇。随着网络技术在会展中应用水平的不断成熟,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不断完善,网络会展产生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对经济增产的实效作用会越来越突出。

1.3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

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在技术手段、展出场所、内容、时间期限、费用等方面各有特点。网络会展相对于实物会展在成本、效率、市场空间、规模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在法规制定、信息完整性、信息统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网络会展与传统实物会展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对传统会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传统会展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和新的技术条件下其规模有所萎缩,传统的实物会展数量趋于下滑。第二,网络会展虽然在发展前景上有非常美好的前途,但是并不会彻底替代实物会展,网络会展和实物会展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没有必须替代的必要。另外,由于网络会展的一些缺陷以及消费者的心理特点、消费思维使得网络会展也不可能替代实物会展。基于这个角度,网络会展必须在发展过程中与实物会展寻找合作共存的结合点,实现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因为实物会展的重要影响仍然是网络会展存在的基本前提,网络会展在某些方面必须依靠实物会展形成的重要基础,两者在信息传播、商务交流、发展空间、技术应用等方面有着合作共存的必要。

2网络会展操作模式的相关分析

2.1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系统组成

网络会展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众多的网络技术,探讨网络会展操作的计算机组成对网络会展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各种大型的交易博览会、产品展览会都应用了许多的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但大都停留在场面渲染和界面包装的层面,还有的仅仅采用了一般的网页构建,没有应用发挥作用的虚拟现实技术,还有的虽然应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但是没有和真实的展览场景有机结合起来,其效果仍然有限。真正的网络会展系统必须包含虚拟现实技术、超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构架一个真正的网络和软件结合的应用平台,为展览的组织、位置导航等内容服务。目前比较成熟的网络会展系统主要由用于展览的网络平台、展览的信息管理系统、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商务信息系统等组成,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使整个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功能集合体。

2.2网络会展操作在会展经济中的应用原则

网络会展在进行操作时必须遵循以下几种原则:第一,必须以用户为工作核心,同时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第二,充分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提高用户的经济效益。第三,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综合以上原则,用户在使用网络会展形式进行相关的业务操作时,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结合会展的实际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和特点,将这两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实现网络会展对企业发展和经济效益提升的重要作用。

3互联网技术下的会展经济发展趋势

网络会展的兴起和发展是信息技术的产物,是对传统展览模式的技术突破,给会展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尽管网络会展的实际发展和应用水平不是很高,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来说,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网络信息平台,那些经营业绩比较好、企业信用度良好、管理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企业会获得较大的优势,可以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新的竞争潜力。为了与广阔的发展前景相结合,本文在这里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第一,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上要重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为网络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市场环境和基础条件,借此进一步降低企业网络营销的有关费用,提高网络会展的实际效益和质量水平;加大相关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重视企业利益的维护。第二,政府要加强网络会展的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措施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和相关的授权认证机构,维护网络会展的正常秩序。第三,企业也要重视网络营销的发展和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为网络会展和会展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证。

4结语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3

众筹融资网站,相当于微型的风险投资项目交流平台,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创业设计在网上,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募集支持创意和创业计划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创意项目和创业设计的主体必须公布资金的目标筹资金额和时间,如果发起者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筹资目标,则项目成功,项目的发起者可以获得所筹集的资金,反之则视为项目失败。这种网络融资模式,是现代创业融资的一种网络变形,对金融业本身而言意义并不深刻,但是其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理念是极为先进的,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2.1市场信息虚拟化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资金和货币的信息化和虚拟化,在市场经济活动的早期,人类的交易行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资金和货币都是现实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因为现代信息网络的应用,交易的金额和交易双方的空间距离往往较大,以现实的货币进行交易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交易的本质是资金或者货币所有权的交易,互联网金融活动使用的实体资金都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储,但是其所有权却随着交易活动发生了变化,这是货币实体和其使用功能的一种剥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2交易信息对称性

当前较为严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本身获取企业主体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对资金需求主体信息的获取上。同样是获取资金需求企业的信息,大型企业的信息相对完整,金融机构获取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小微企业因为刚起步,金融机构获取其信息的成本就会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金融主体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热情不高。同时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较小金融机构获利较低,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借助广域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和个人均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其他主体的信息,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解决了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时“入不敷出”的问题。

2.3经济运行高效化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因为技术、信息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实现单笔交易所需的时间较长,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进行金融活动,金融活动的形式更加便捷,自动化水平更高,客观上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金融领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经济运行的节奏,为社会经济活动增添了活力。

3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不完善

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都与互联网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网上金融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其功能性的实现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的不适应,很多金融服务都缺乏有效的互联网技术支持,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部分功能无法有效实现。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因为牵扯到大量的资金往来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但是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性需求的满足度一直较低。

3.2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乏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种结合了金融和互联网技术两种复杂学科的综合性产业,其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着精英人才缺乏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观原因是:当前我国金融类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过于宽泛,没有切实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3]。

3.3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货币监管政策存在问题。我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遵循统一和标准化的货币监管原则,对现实交易的货币和网络虚拟交易的货币一视同仁,这种管理政策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单一的货币监管原则开始出现对互联网金融的限制问题,因此,提高监管的灵活性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分重要。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金融机构与软件公司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并未针对虚拟信息安全问题出台隐私保护法律,所以很多客户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而排斥互联网金融服务,这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极为不利的[4]。

4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完善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

当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为了解决互联网金融业的网络支付安全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网上支付清算的需求,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建立一种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商业银行异地支付等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境内外币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使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各大中型城市间的金融领域信息传输的问题。这一系统的构建可以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重要的技术难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

4.2重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

在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这样一个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主体应该重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主要的途径为对现有员工的再培训。因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更新换代很快的技术,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员工技术要求有极强的实效性。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新形势,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研究,保证工作人员始终走在互联网金融变化发展的前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高效发展[5]。

4.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并不是为了遏制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而是为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加强监管的主要内容有放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伴随着我国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适时放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变得十分必要。首先,政府允许非银行机构开发电子货币,推动信息技术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货币产品,在监督方面,对非银行机构采取同银行一样的监管标准,以保证放宽发行主体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国家应该针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现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进行规范,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环境[6]。

5结语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4

由于传统的金融模式与当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以及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金融已经逐渐成为当前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且进一步改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以及质量,因此探究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学博士论文它能够指导经济发展并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本文就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一)竞争与垄断产生的负面影响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竞争尤为普遍,这种竞争不仅仅存在于产业模式之中,更是对金融实力的竞争,很多互联网金融模式在碰撞的过程当中,最终产生了竞争性垄断,而这会直接影响到社会融资模式以及投资模式的单一性,从而不利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结构的稳定。例如在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支付手段已经逐渐产生了竞争性垄断的局面,这有可能会使得互联网金融格局出现服务同质化的现象,并且有少数金融机构垄断大部分市场份额的现象也不利于市场稳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但随着竞争产生的负面影响十分广泛,例如很多金融机构利用网贷产品,在竞争的过程当中,加速了贷款公司的倒闭,而这种倒闭,由于受到服务同质化以及监管不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最终使得互联网金融发展出现竞争性垄断。   (二)资源重构过程中存款与贷款风险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对于资金的投放以及吸纳互联网资金的这一部分人群里也有存在对于金融风险意识相对较低的人,他们往往会在投资过程中产生一些非常不理性的行为,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性,这种现象涉及的人群数量较大,且会对社会产生十分不良的影响。很多贷款人群在对资金链条进行使用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一些银行无法获得小微企业或是个体工商户的融资,而一些传统商业银行在对资产以及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当中,由于这些用户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也无法较为顺利地完成最终的评估,因此互联网金融在对资金进行投放的过程当中,没有对客户的信息进行评估,这也会直接导致一些客户不能够正确使用资金,最终影响到互联网金融贷款偿还的及时性,不利于资金链条的运营。   因此,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进行放贷的过程当中并没有考虑各项因素,没有对经济周期进行探索,很有可能直接影响存贷款模式时期出现失效,进而影响到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稳定性。由此可见,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很多运营者都应当正确判断贷款风险,有目的的提高客户的黏性,从而有效规避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此同时,为了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这一行业的监管力度。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一)产业经济学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理论指导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当中,产品经济学理论无论是在范围经济还是规模经济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学在社会科学体系中是一门较为成熟且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重要学科,而产品经济学作为其中的重要部分,无论是理论思想还是发展趋势都与经济学趋于一致。产品经济学理论主要有以下两个元素构成,分别为需求方形成的规模经济以及供给方形成的规模经济,在规模经济逐渐形成的过程当中,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尤为重要,在经济与当下互联网金融进行融合的过程当中,完成了资本与劳动力这两者的转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知识要素以及技术要素也在不断增强,在成本呈现递减趋势的背景之下,该理论所创造的收益却呈现着递增趋势,这也说明在互联网金融逐渐发展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供给方规模经济的发展逐渐得到了突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盈利效益,提升了互联网经济的示范能力,因而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其次,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成本经济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凭借着成本优势,在大幅扩大产品种类的同时,也使得利基市场得到了开阔,这与范围经济有着相似之处,与此同时,这也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无法用理论解释的现象。由于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处于链条的长尾位置,因此也进一步衍生出了普惠金融这一类产品,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也凭借着这一形态在很多金融业务中获得了延伸,逐渐使得金融成本控制变为可能。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很多事物都可以通过信息复制来完成,这不仅仅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还能够吸引顾客进一步占领市场份额。   相关推荐:   经济学博士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和维度的论文研究   (二)金融中介理论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金融中介理论,金融中介理论与产业经济学一样,都是经济学理论中重要的部分,在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之中,金融中介理论也在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首先,金融中介理论在对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当中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信息具有繁杂、无序等一系列特征,这也不能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准确控制信息、完善信息对称等问题,因此很难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以及时应对这一问题。   金融中介理论不仅仅能够快速完成互联网金融主体的信息筛选、处理、判断,还能够运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为顾客在进行判断决策的过程当中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顾客在对信息选择以及决策过程中的准确性,提升了顾客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信任程度,进一步控制成本交易。通过对金融中介理论的规模经济以及范围经济两者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信息资源复制以及应用的影响,成本表现出了递减规律,因此想要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选出对顾客有用的信息,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中介理论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提升信息筛选质量,提高成本控制效率。   (三)信息经济学对互联网金融理论的影响   通过将信息经济学理论应用于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无疑对互联网金融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在应用信息经济学理论的过程当中,在搜索理论以及声誉理论的共同影响之下,互联网金融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出现了积极的影响效应,这种影响效应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进步,再者,信息不对称理论对互联网金融造成十分行深远的影响,例如如果在互联网金融进行活动的过程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这一情况,可能直接给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而通过应用信息经济学理论能够有效控制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从而帮助很多贷款公司规定了逆向选择风险,在稳定企业发展的同时,又能够提升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整体进程。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相关互联网金融的运营者以及监管者应当准确意识到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金融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应当加大其发展稳定性,通过把握互联网金融发展过程中的结构以及模式问题,进一步提高互联网金融的稳定性以及竞争性,因此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逐渐到来之前,传统的金融机构也应当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对经营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避免盲从金融时代的特点,从而提高自身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更多的经济学博士论文,可以到进行研究。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5

新实体经济的成功应受到肯定

在今年1月初,总理就已经明确表示:“网店是新经济,但直接带动了实体工厂的销售;快递业作为新经济的代表,同样既拉动了消费也促进了生产。这些典型的新经济行业,实际上都是生产业,都是在为实体经济服务,也是实体经济的一部分。”他指出,要着力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改造提升互促共进的良性循环。两会前夕,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也曾对媒体指出,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要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个原则是不能变的”。

“两会”刚刚落幕,3月19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文章《浙江实体经济正质变》,点赞阿里巴巴,称“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文章指出,通过转型升级“组合拳”,浙江实体经济正实现“凤凰涅”:由“低小散”变为“高精尖”,以高质量的GDP取代高增速的GDP。

有关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经济所贡献的各类数据已经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应该说,《人民日报》的文章是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关系长期以来的争论的终结。从我国提出“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计划》以来,中国制造业在努力实现从“制造”到“智造”和“质造”的转型升级。

目前,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和实体经济升级,用新经济、新业态、新动能的力量推动传统产业更好适应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毋庸置疑,互联网所代表的新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掌握了云计算、物联网、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会给传统产业和新产业都带来更大的经济收益。阿里巴巴去年线上交易额达到3.7万亿人民币,这是实体经济的销售额,可以说,充分刺激了实体的生产和制造。这也是互联网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效应的显现。

IT生产率悖论&互联网技术

其实,董明珠和宗庆后们与互联网经济并不对立。他们所担忧的是互联网这把双刃剑用得不好,会伤人伤己。一些类似的争论,其实也是近年来对于“IT生产率悖论”的重新提及。这类观点认为互联网挤压而非推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提出了“IT生产率悖论”,意指企业的IT投资和投资回报率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IT产业无处不在,而它ι产率的推动作用却微乎其微”。如今,正是新技术兴起,而并未由此推动着实体经济进入新一轮的高歌猛进,反而有互联网企业对实体经济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确实令不少人又重新开始思考“IT生产力悖论”的问题。事实上,问题本质并非如此简单。

《社会科学报》近日刊发了东北师范大学刘力臻教授《如何看待“IT生产力悖论”? 》一文,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电商去中介化及信息对称的低成本运营,给商业实体店带来了巨大冲击,但这并不会打压实体经济,因为互联网几乎可以覆盖所有的实体产业,并使其在互联网化中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大量数据证实IT――互联网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收益,却没有数据能证明IT――互联网会降低劳动生产率。”文章认为,真正伤害实体经济的是恶性竞争和过度垄断。对于这一观点,笔者深以为然。

当前,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期,非公平的竞争和垄断产生负面效应。为了抢占市场而进行的各种“红包”“烧钱”搞促销、产品质量不过关、服务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频发,导致企业无利可图,真正的创新被挤压,追求眼前效益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些都成为打击实体经济的“帮凶”。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原因,如缺乏创新,尤其是技术的创新和理念的创新。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缺少核心技术,管理观念陈旧,没有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趋势,缺乏开拓的勇气和魄力。再如,相关监督引导机制还不够完善和成熟。尤其是对互联网运营的规范、监督,还存在不少问题,等等。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6

人类在几千年经济流动中,天生俱来式地阅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文明,一八世纪工业革命后,技术发明领惹人类度过了颜色斑澜数百年工业经济文明。上1世纪初,1场新的产业变革悄悄兴起,在北美与欧洲大陆漫延。二0世纪三0年代在新西兰任教的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A·G·B·Fisher)首次提出3次产业的划分理论,并用Tertiary Industry(第3次产业)范畴概括1种新的产业。[②] 这类以财富价值开发与增值层次区别的产业划分,后来被经济学吸收并在现实经济糊口中广泛运用。第3次产业迅猛发展期最初在服务行业,以致于当时绝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以“服务经济学”来概括新的产业。上世纪后半叶,计算机、信息工程、网络通信技术大发展,第3次产业终于找到了产业支持的科技基础。1时间,纷纭纭纭的“后工业社会”、“第3次浪潮”、“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期”等等说法,都慢慢融归为1种现代概念:网络经济(或谓互联网经济)。[③] 近二0年以来,基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起来的国际互联网,经由1次次技术立异累积以后在全世界的迅猛开展。全球亿万个终端同在1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换信息、运作种种事务,煞时间,史无前例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泉、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示,构成1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堪称石破天惊。因为计算机网络、光缆通信多种技术的不断立异,1切变患上日新月异。绝不夸大地说,几近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料到,它的呈现使患上世界经济发展如斯快捷提速。[④] 在一五世纪,全世界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一%,在尔后五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二0世纪下半叶接近三%,而去年在美国1年就上升二二%。事后美国经济学家才如梦初醒,所谓“克林登时代”的经济光辉,就是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时期的光辉,就是计算机网络时期的光辉!戴尔(Dell,硬件商朝表)、微软(Microsoft,软件商朝表)、思科(Cisco,网络商朝表)与雅虎(Yahoo,运营商朝表)几近都是在几年中就成百亿地积累。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1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一个国家、每一个区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1个千载适逢的挑战与机会。 但是,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不管从硬件仍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1个互联网络,给予了经济运行的电子商务平台,网络经济基此迅猛在全世界开展,并且日新月异地、延续地更新着其技术基础,但是经济学家几近尚无来患上及对于其进行那怕是粗浅地研讨! 咱们这样讲似乎有些言重,由于人们或者许还能够通过世界著名搜寻引擎雅虎(yahoo!)、google、excite,和国内知名搜寻引擎搜孤(sohu)、网易(一六三)、新浪(sina)等搜寻到大量的有关文论,也有1些以网络经济研讨与介绍为重点的的个人主页与经济类网站。但是,如果细究这些文论与网站的内容,从整体上说多属于对于网络经济进行1般性介绍,钻研水平目前仅限现象描写、1般介绍与个别探讨。 目前面临的最大弊病在于:计算机网络专家大多从技术角度、从信息传递与实现角度对于网络经济其进行探讨;而经济理论工作者多因不熟识互联网技术,不熟识网络运行的内在机理,诸多思考与阐述阔别互联网经济运行的实际。对于网络经济的系统深刻钻研,呼叫具备上述这两方面的知识、素养与实践的专家参与、介入。 §一.三 深刻研讨网络经济,在理论上与实践上都拥有价值 对于网络经济的钻研,在理论上拥有开辟价值:其1,咱们知道,基于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经济新机制,是1片在互联网技术与经济理念之间的“空白”地带,从经济理论长进行系统钻研与深刻探讨,在中国学术界几近尚无开展,在世界学术规模也应属启步阶段。对于1个人类未知知识领域进行探讨,其成果立异价值显而易见。其2,进1步讲,对于于迅速来到的网络经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与抽象,势必为这1发展提供理性指点思惟,同时,对于网络经济新现象进行系统分析,由此在理论上提出1整套范畴体系,也将为别人钻研与探讨提供1个理论参照系。其3,对于网络经济的理论探讨,还有1个中国特点问题,虽然网络无疆界、无差别,但不同管理体制下,不同文化违景下,其网络经济必然拥有本身特点。咱们坚信,深刻研讨网络经济现象,不但会为经济学理论增加时期新内容,而且可能会引发经济学钻研法子上、经济基本理论上的重大变革。 在实践上,其1,不但为中国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提供理论指点,而且尤其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1种斩新的战略新思路;其2,这1钻研尤其为中国西部大发展、中西部战略发展,对于如何在与世界同步的同1技术平台上,应用互联网这1丰厚资源的“信息矿”,提供可操作性方案;其3,这1探讨的理论成果,必然会引出政策建议成果,必然会为管理网络经济的法规制定提供根据;其4,从根本上说,终究会使患上经济学更拥有“经世致用”功能。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7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互联网经济论文篇8

然而,人们震惊地看到:科学家在短短的年代中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给予了世界一个因特网络,给予了网络经济的运作平台,网络经济如此迅猛地在全球展开,然而经济学家却还没有来得及对其进行那怕是粗浅的研讨!这便是我们选择这一课题的意义与初衷。

令人欣慰的是,在实证调研方面,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从1999年开始,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传播政策研究中心启动“全球互联网项目”(WorldInternetProject),旨在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自1997年起开展互联网调查,迄今已公布了14次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中心从1999年夏天开始准备加入“全球互联网项目”,于2000年底至2001年初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和长沙实施了问卷调查并于2001年5月向社会了研究成果。

全文共分一个前言与五部分内容,前言是对本研究成果的一些约定与说明;第一部分“世纪之交:互联网引致网络经济”;第二部分“石破天惊:互联网的革命性昭示”;第三部分“互联共享:认识网络经济新本质”;第四部分“论道经邦:点解网络经济面临的难题与对应措施”;第五部分“传承经典:网络经济对传统经济理论挑战探微”。

“互联网”、“网络”概念,无疑是世纪之交的第一关键词。迄今为止,互联网的普及率,是以往任何一种事件无法比拟的。它是空间拓展远远超越时间的一个典范。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跻身于世界第二网络大国。全世界亿万个终端同在一个互联网上传递交流信息、运作种种事务,刹时间,前所未有的网络企业、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网络教育、电子货币、网上资讯等核爆炸式地在互联网上展现,形成一种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壮观经济现象,真可谓石破天惊。网络如此快捷地结缘经济,新的网络经济现象如此快捷地在全球开展,新的理念、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经济机制如此快捷地被创造出来。在15世纪,全球人均收入年增长仅0.1%,在此后5个世纪中人均收入小有上升,在20世纪下半叶接近3%,而2000年美国在这一年就上升22%。这就是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时代的辉煌,就是计算机网络时代的辉煌!事实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计算机网络经济革命,这场革命给予了每个国家、每个区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一个千载难逢的挑战与机会。尽管经历了世纪之初网络经济的“寒夜”,但如今网络经济的辉煌再次闪耀。

网络经济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其根源在于国际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那么它究竟给予我们何等昭示?第一,互联网络显示了前所未有的特征,它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一个虚拟而又真实的世界,一个崭新的统一的网络国际社会,大体可以从以下9个方面理解网络的神奇:无差别化,数字化,互联实时化,人本化或智本化,资源共享化,虚拟化,高速化,全球一体化,综合化。第二,基于这样的特征,它最终将成为带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引擎,它曾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而今经历了重新融合后的网络经济正在创造新的奇迹。第三,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国际互联网络及其网络经济,之所以说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重要的产业革命事件,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来透视它震撼全球的影响力:一是它的影响广度,它几乎布线于全世界各个角落;二是它的影响深度,它在微观上改变着人类行为各个方面,在宏观上改变着现行社会体制、结构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三是它的影响速度;四是它的影响长久度。第四,基于当代计算机、光缆通讯技术之上的网络经济,是工业革命以来最为伟大的产业革命,它事实上已经构成第三次产业的科技基础。几乎可以说,正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形成,使得自上个世纪初叶出现的三次产业分化真正完成。可以预料,扎根于新技术基础之上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前程似锦。第五,互联网产生的信息服务社会。如果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资本社会,那么互联网产生的则是信息服务社会,或者说是信息社会。

正是互联网产生的上述革命性意义,它给予了互联网络下的新经济获得新的本质,或者说发生着本质性嬗变。第一,一种崭新的网络企业诞生。所谓网络企业,是互联于因特网络中的各类企业,是由于网络经济拉动起来的企业系统。在网络经济中的企业,已经可以完全实现:“无论你在天涯海角,企业在你掌控之中”。第二,以网络企业为基础迅速形成网络经济,网络经济由于互联网的特征而有力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革命。大量网络企业的诞生,大量网上经济活动的涌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经济”现象。所谓网络经济,是指建立在由现代通讯网络、电子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信息网络基础之上的一切经济活动,即基于互联网基础上发生的经济行为以及网络的上游、下游经济活动。第三,比之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具有如下新的本质:它是人本经济,它是和谐经济,它是可持续经济,它是低成本经济,它是互惠经济,它是一体化经济。第四,在这个新兴的经济体系中,智慧资本、知识资本最终获得了自己的历史地位。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值因素、倍增因素的重点在于智慧劳动。第五,在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平台上,体现不出人们的社会差别(阶层、民族、区域、地位、性别、身份、年龄等等),它甚至跨越了时空界限,将劳动者之间的差别简化为人们能力的差别,简化为人们利用自己的知识在这个平台上创造价值、服务企业的差别。这便为劳动者平等地、自主地展示能力提供了无拘无束的时空,就是说,劳动者迈向自主劳动的路途坦荡。第六,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次上打造出新的经济机制,而且最终会形成一整套与新的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机制系统。

基于以上对互联网及其引致的网络经济的探讨,我们对网络经济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但是,目前网络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很多,处境也是十分困难的。本研究论文中,作者对其中最为紧要的几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应对策略或者政策建议。第一,作者告诫,网络经济发展到今天,如果想减少市场的盲目性带来的损失,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需也必须介入了。必须制定给网络经济基础产业中的每一块均衡发展的政策,也就是说,政府应该通过政策来调节网络经济丰厚利润与赶超利润的分配。第二,针对我国大批网络企业不能赢利的根源,作者强调,网络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关键,为此建议:对信息、网络产品要区别对待。软件、专用信息、经过研究加工过的信息,必须将其产品商品化。商品化的惟一出路是给出产品的边界,使其具有排它性、独有性。而对公众信息,不足以商品化的产品,要另起思路,不能勉强打包成品。目前成功的做法是,以公众信息为平台,提高点击率即赢得人气后,再以广告销售、网上产品销售为盈利点。第三,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各业的变革,因为必须明确认识到,发展网络经济必须发挥传统产业的作用,只有当网络经济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了,网络经济才找到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四,虽然网络经济是一种创新经济,但决不能忽视自身的创新,而且网络经济的生命就在于不断创新。第五,作者还对新近发表的“第1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若干重要数据进行了解读,并藉此给出了若干政策建议。比如,加快农村与西部互联网络的发展,政策要倾斜;对.CN域名的开发战略要再认识;要加强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提高对网络信息利用的深度;网络企业要以诚信取胜。

另外,作者对网络经济引发的对政治经济学重大理论问题的挑战,给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诠释与回应。面对网络经济,传统的经济学方法显得力所不逮,应当与时俱进地吸收西方经济学与其它科学的方法;知识、信息商品的出现,是对传统商品理论的补充与拓展;同时,也引起了对传统使用价值的补充与拓展;网络经济的出现,并没有否定劳动价值论,种种挑战都未能动摇这一理论的真理性;智慧资本、知识资本作为一种资本的新“品种”,丰富了资本理论;由于网络经济的调整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新机制的形成,已经构成对传统增长理论与经济周期理论的挑战,所以必须发展原有理论;在分配理论上,网络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为分配的多元化创造了经济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