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发展的作用8篇

时间:2023-07-19 09:28:34

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1

关键词:扩大农业用地;意义;途径;保护土地资源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世界上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土地总面积约9.3亿hm2,地跨温、热、寒3带,绝大部分地区处于温带,气候条件多种多样。我国地形错综复杂,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尚未纳入农业生产的土地资源还很多。从其潜力很大,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渔业多种生产来说,这是我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较少,而且土地资源后备数量不足,这些情况又为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条件。这就决定了我国土地利用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尽力扩大农业用地,把全国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都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起来。

1 扩大农业用地的意义

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之一就要有计划地开垦荒地,变宜垦地为耕地,提高土地垦殖率。这对我国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人口众多,耕地不足的国家。不仅远远低于世界上土地辽阔、人口较少的国家,而且低于某些人口稠密的国家和世界平均数。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工交占地的增多,这种矛盾还将日益尖锐。因此,必须根据需要与可能,逐步地把一切可以用作耕地的荒地资源都利用起来;我国已耕地大部分集中在东南半部,广大的西部、北部的已耕地很少,但尚有大量宜垦荒地。开垦这些荒地,将十分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国防、繁荣少数民族经济、支援大工业的均衡分布等。

2 扩大农业用地的途径

垦荒是改造大自然、利用大自然的斗争,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荒原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植被和动物等各种因子综合构成的生态系统,长期处于自然平衡。垦荒,特别是短期内大面积垦荒,就要打破已有的平衡,引起上述各种因子的变化。如果垦荒符合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就会促成有益的新的平衡,提高荒原的生产能力;否则,便宜会导致大范围自然环境的恶化。因此,要严禁乱开荒山荒坡,防止造成水土流失。要严禁毁林开荒,滥开草原,盲目围湖围海,防止破坏林、牧、渔业生产,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任何地方垦荒,都要对荒地资源进行综合性考察和深入研究,然后科学地确定利用方向和分期分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开荒既要考虑农作物的需要,又要考虑林、牧、副、渔业发展的需要,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选择最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同时,新垦区的生产建设,要因地制宜做到农、林、牧、副、渔合理布局,山、水、田、林、路、村综合规划,切实注意保持水土和保护森林、草原以及水产等自然资源,力争收到全面的经济效益。

讲求开荒投资的经济效果,对于多快好省地开垦荒地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各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开荒所需要的基本建设费用也有多有少,这就必须考虑开荒投资与可能取得的产量和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而影响这个比例的因素,除了开荒的基本建设投资量的多少外,还和各地区的自然条件、新垦荒地的合理利用、作物的合理布局等有很大关系。因此,开荒以前的勘察规划设计工作与开荒后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投入生产后的经营管理工作等,都是提高开荒投资经济效果的很重要环节。

扩大农业用地,并不只是开垦荒地,把荒地变成耕地,它还包括把荒地改造成各种各样的其他农业用地。总之,绝不应把开荒种地看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唯一途径,必须因地制宜地来确定向农业的广度进军的方式和方法。在这个问题上,要十分注意讲求经济效果,注意农、林、牧的正确结合。

3 防止水土流失

在扩大农业用地时,还要必须十分重视保护土地,防止水土流失。如果不抓紧对我国水土流失的治理,将会大大影响我国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防止水土流失,必须贯彻“以土为首”,土、水、林综合治理,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在扩大农业用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任务中,改造沙漠占有重要地位。改造沙漠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工作量大、时间长,必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普遍治理与重点治理相结合,改造沙漠与利用沙漠相结合,生物措施(植树、种草)与工程措施(水利工程、防沙墙等)相结合。小片沙漠依靠群众改造,大面积沙漠的改造实行国家与群众相结合。

4 节约用地保护土地资源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2

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农业快速发展的根本,而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设施农业经过30多年的长效发展,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人才辈出。如今,设施农业已发展成为由多学科技术综合支持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以现代化农业设施为措施,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实现了农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在设施农业一线生产中,依然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

1技含量的提高

设施农业属于农业的一种,源于传统农业,其生产者90%以上仍是传统农民,大多缺乏对农业生产技术的认知,仅凭传统经验操作农事,如此便出现了设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土壤连作障碍、农作物农药超标以及造成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给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合作社及企业等进行专业化培训或专业人才的输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软科技含量。此外,目前生产中机械化程度极低,主要以人工为主,设施农业若需长效发展,必须提高机械化程度,在提高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降低人工成本,以提高设施农业生产的硬科技含量。

2范化生产

设施农业生产的环境可人为控制,因此,合理的调控设施内环境及正确地进行田间管理对于作物丰产尤为关键。然而,目前生产中,往往存在传统经验式管理或是照搬他人,甚至是不同地区的生产方式,缺乏因地制宜的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设施农业的高效发展。对此,急需针对不同的生产区域、生产设施和作物等,制定出相应的生产标准,以供当地参考应用,提高生产效益。

3息闭塞

设施农业属于现代化农业的一种,其建设及初期生产中所需资金投入相对较多,因此,国家在政策、项目上给予支持的力度较大,以促进其发展。然而,很多的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户,对国家各级政策的了解甚少,很难及时掌握相关信息,故而错过了很多政策或项目支持的时机,只能自筹投入。长此以往,使很多农业生产商最终难以承受,甚至倒闭。此外,各地目前的作物生产呈跟风趋势,如此极易导致价格波动大、供大于求、严重亏本的状态。

4业链不完整

设施农业是一个关联多行业的产业,如种子培育及生产、肥料和基质的生产、设施设备生产、种苗培育等上游产业,以及农产品包装、冷藏运输、深加工、采摘观光等下游产业。目前的设施农业生产,很难在一个地区或片区实现多个产业的集聚或较好的衔接,以确保设施农业生产的高效性和最大化产值。

二、“新常态”下,农业协会在设施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新常态”下,针对中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重点问题,农业协会作为一种链接农业企业、合作社及农户与政府部门的桥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技术研发、示范推广及培训

农业协会成员不乏有高校院所、农技推广部门的专技人员,他们大多都掌握了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可根据协会成员单位或个人实际生产中所需的技术和问题,适时组织相关的技术培训活动。此外,也可将研发、引进的新技术、新模式及新品种等优先在协会成员单位进行示范应用,使其具备示范带头的能力,同时可向周边涉农企业及农户辐射推广。

2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设施农业生产

农业协会可根据设施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制定或修订相关的技术标准,优化标准体系,完善标准管理,以促进设施农业行业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健全,深化改革,提升设施农业生产的效益,激发市场活力,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5年2月1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了标准化改革问题,并提出:“鼓励学会、协会、商会和产业技术联盟等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选择部分领域开展试点,团体标准的制定和,在中国标准化发展史上是一种创新,对于改变中国目前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软”“乱”“低”现象必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此,农业协会更应响应国家号召,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3搭建农业信息咨询服务平台

农业协会可根据当地设施农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开展国内外市场调查,分析市场形势,开发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网络,为协会成员单位及个人提供最新的设施农业行业信息;并针对当地设施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给出先导性意见,以促进设施农业产业的优质、高效性。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3

近年来科技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农机机械信息化技术也有了明显的提高。本文讨论了农业机械在当前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旨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家,目前可以说正是处在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使其,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生产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农业机械;现代农业;作用

1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积极作用

1.1保障作用

农业机械可以说是当前农业生产工具,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里有着十分主要的适宜价值,并且开始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改变,从而为对于现代农业发展给予主要的保障。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力低下,生产过程受到天气的影响。为了对于剩余劳动力进行转移,有必要适宜农机自身的生产行使其代替一些人工生产的形式。在规模经济的基础上提高生产效率。在进行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汇总,适宜农机的时候,也能够非常好的对于环境给予保持,有效适宜农业的生产资源,其中涉及到了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促进作用

农业机械不仅可以在农业发展进程现代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可以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主要用于促进农业科研成果和新科研成果的发展。最新农业科学研究的应用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为了尽快普及应用农业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通常需要以农机为载体,运用经济,智能,功能多样化的农业机械实践农业科学研究。例如,农业合成化学技术和植物的营养学技术,以及育种技术还有灌溉技术,以及良种技术还有农药的使用技术以及化肥的施用技术等。在农业机械种植和种植作物方面,根据农业生产要求,合理控制播种距离,种植深度,确保播种次数准确,距离准确,还可以利用农机完成种植沟渠工作,播种工作,施肥工作,套管工作和镇压工作。实践证明,与人造土地准备相比,使用农机可以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并确保出苗率达到要求,最重要的是减少施肥量,确保满足市场生产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农机的应用也可以加速现代农业发展进程的商业化。传统农业属于生产活动,农产品的生产结构和形式比较简单,而在现代农业中,需要确保农业产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活动实现紧密结合。农业机械在促进产前活动,生产活动和产后活动相结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主要表明,高品质,高速,大型农机的应用可以统一选拔,种植,种植,灌溉,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作,可以促进农产品销售过程实现专业和社会管理。其主要作用是:

1.2.1农业机械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每个人都看到了表面存在的差异。然而,生产率和商品利率之间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机械的广泛应用,使我国的土地开发更加广泛,种植面积更大。与以前的人畜生产不同,机械生产是其生产力的一百倍甚至一千倍。想象一下,我国农作物的广大土地,如果只是依赖于人和动物的力量,这是多么重的一份工作啊。可以说大机械只能在收获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其自身的使用也非常的快速并且高效,方便快捷的运输是人类和动物力量不能匹敌。显着提高生产力,农业机械也大大提高了商品率。经济作物的人民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运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商品转化率。我们可以想想,一年的果实如果在家里积累水果,没有机械帮助他们转运,农民一年辛辛苦苦可一年那么其自身的劳动不就浪费了吗?尤其是奶农挤出来的主要是鲜牛奶,保质期可以说十分短的,假如不在最短的时间去转运出现,那么久会很快的超出了自身的保质期的。

1.2.2.农业机械对于土地出产率和资源使用率的获得提升

古代传统农业往往依赖于自然的环境。一年下来,人民的艰苦工作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多种自然的灾害,人为的因素严重限制了农业的快速发展,并且对农民的收获产生影响。如古代旱灾,就会使得很多难民死亡,严重甚至颠覆权力。现代农业由于引进高新技术,大型机械,可大大降低自然灾害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所以土地的生产可以做到农民的一切收入。一方面提高了土地的生产率;另外,机械选种和机械施肥等简便快捷的操作能够极大的提升农作物本身的品质,令土地本身能够有更多的出产率,可以说是省市有非常的高效。

1.2.3农机推动了农业等行业的共同发展

农业机械化,现代农业不需要太多的人力物力。农村许多年轻人选择在这个城市工作。在工厂,商场等领域工作,促进了许多非农业的发展。非农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技术和机制,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简而言之,农业机械在农业中的使用,大大降低了现代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为其他非农业提供了劳动力。其他非农产业将其工业的成果事业在农业,使得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加快

2农业机械推进生物产业技术的快速普及

上世纪下半叶,生物科技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种育种技术,混合技术,克隆技术等。科技突破性发展改变了人们对农业的了解,慢慢开始接受跨作物,克隆作物。优秀的基因种子要将原作品替代为普通百姓的家园,当然需要机械作为推动者,播种在每一寸土地上的种子。其实只有大型机械才有这样的能力。另一方面,在生物技术革新之后,优质种子或栽培苗将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也需要收获和运输机械才能最大限度地获益。农业机械在实践中对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技术在实践中成熟的同时,必将培育新技术,改革原有的农业结构。

2.1农业机械推进了产业的社会化与商品化发展

以上详细描述了农业机械的农业生产,收割,运输等巨大的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民群众将有能力通过大型机械实现生产,供销,农业实现社会化生产,并能进入商业生产。农业机械的综合应用使农民作物多样化,符合社会各界的各种需要。应用机械多样化,可以保护农产品的新鲜度,种类,销售质量,促进农业专业发展。农业机械推动农业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社会化和商业化,提高农业竞争力和产业特色,使得农业不再是国民经济的疲弱经济。希望能够吸收比较多的资金和相关人才,真正的达成农业一体化的发展。

2.2农业机械化是推进农民增收的科学方式

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进生产力和主要因素。农业机械化能够极大的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可以使得够很多的农村劳动力在重体力劳动里被真正的解放出来,使得农村劳动力能够获得快速的转移。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机械化可以说是当前农业产业化生产的核心手段,是进行先进的农艺技术以及水产养殖技术,还有想加工技术密集的桥梁以及纽带,同时还是当前农业生产朝着专业化以及商业化还有现代化的物质保证。农业机械化发展,农民收入增加。例如:每年为农户开展农业跨越业务,产生的利润达到了亿元。

2.3农业机械化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主要支撑

农业机械化发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机械化发展进步不仅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农村生产力发展;也可以促进农业工人提高文化素质,创造新农民,为更好地把握农机经营,使用,维护等农技,农民必须有一定的科技素质和种植能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进步,也可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持续效益,加快农村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农民差距。

3新形势下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有关措施

3.1设置相关的示范基地

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工人选择比较先进适合的农业机械,使其能够是的农业劳动生产率获得提升,减少生产的成本,提升农产品自身的竞争力,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3.2调整农业结构配套的农业机械

及时调整优化农业发展结构和布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当是当地条件,注重效能,突出地方特色,突出产业优势,促进产业发展的产业化,逐步形成区域优势。推进农业机械化从主要粮食作物大经济作物的发展,从种植转为森林和畜牧,还有养殖以及渔业的发展,是的农村经济能够获得飞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脚步。

3.3大力加强农机行业社会化

通过有效利用市场上的农业资源,克服了农机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拓宽了农业机械化服务领域,实现了农机规模和农机市场化服务水平的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

3.4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大型农机成本高昂,农业机械作为服务农业经营的风险很大。中央文件1和农业机械化促进法,与农业机械化发展密切相关,制定了优化政策环境和增加农机支持的法律政策。积极利用WTO“绿箱”和“黄盒”政策,加大农业部门先进农机机械和新机械的研究开发示范推广力度,新技术投入,增加先进设备购置农民补贴,加快推进推广新型农业技术。

3.5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水平

增加对农业社会服务机构的投资。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农机化;开展农机中心和农机管理服务重点站建设竞赛活动,推动农机示范园成功经验;加强农业技术和质量监督,维护用户权益。

3.6发挥农业机械作用的策略

为了可以科学的发挥出农业机械自身的作用,我们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分析。首先要注意做农机购置补贴。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推进农机的基本先决条件是农民可以主动采购机械,提高农民购买农机的积极性,农民有购买能力的能力农机生产工作时,要注意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在实施采购补贴工作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农民选择是否购买农机,及时保证资金以及机构能够合理到位,保证补贴有效发挥自身的推进作用的农机效应。

4结语

总而言之,农业发展可以影响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要重视利用有效的策略摆脱小农经济地位的发展,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推动使用现代农业机械。为了使农机能有效发挥维护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要注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推动和运用农机,必要的材料支持。另外,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明确限制农机进一步普及的具体原因,避免盲目追求生产和效率的发展过程,使现代农业能够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佳丽,佟童,王丽娟,等.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重要性与前景[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4(07):3.

[2]王金武,李智.农业机械化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贡献[J].农机化研究,2012(1):9-11.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4

【关键词】农业机械;农业发展;作用;安全生产;重要性

1农业机械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1有效的提升了农业生产的能力

根据非常多的实例证明,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并且有效地提升了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与农作物生产的效率。具体来说,传统的农业作业方式在进行耕地、播种、收割等工作时会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但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在有百分之七十农业工作可以交于机械设备去完成,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解放了大量的人力资源,缩减了种植的成本[1]。另外通过机械化种植手段,农户们可以深松土地,改进土壤的质量,这就使得作物在生长时能够汲取更加丰富的养分,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降低作物的患病风险,保障农户们的根本收益,进而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

随着我国农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未来的农业生产活动劳动强度以及在生产活动中所使用的工艺水平已经远远不是只依靠人力就能完成的了。所以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是我国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改善了我国农民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同时为农业副产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另外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普通民众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为了满足民众们的需求,就需要对原有的农业技术即农业理念进行创新,加速普及农业机械设备的进度,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建设与发展[2]。

1.3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

由于化学农药的使用以及土地的频繁耕种,所以这就使土壤的肥力不断下降,进而导致农作物不能从土地中正常的汲取养分,降低了种植户的生产效益。所以为了提高土壤的肥力,提高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借助现代农业机械的帮助。具体来说可以使用秸秆还田机械把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秸秆打碎,然后再把打碎的秸秆均匀的抛洒在田地上,最后在通过人工或机械的方式对土壤翻耕,使其在土层中被微生物分解,成为作物生长的养料。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秸秆焚烧对农田造成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缩减了农户种植的成本,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3]。

2农机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农业的机械设备走进了人们的生产工作中,影响着生产作业中的各个环节,并在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生产的效率,降低了人力物力的消耗。但是虽然说农业机械的普及推进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也要清晰的认识到使用农用机械式所产生的一些隐藏的安全问题。因此,这就需要加强对于农业机械的管理,进而保障农户们的生命安全。

2.1农机安全生产有利于形成农机使用的安全文化

农机使用的安全文化是保障使用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具体来说,农机使用的安全文化是安全价值与安全行为的有机结合,其也是使用者综合素质、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所以说农机安全文化对于农机安全生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另外农机安全文化中所倡导的内容对于未来农机的安全生产活动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操作人员的意识和行为,进而避免了机械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提高生产的效率。农机安全生产促进了这种文化的形成,并在其领域中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价值取向体系,从而确保农业安全生产工作能够顺利的进行[4]。

2.2农机安全生产有利于提升农业机械使用者的安全意识

从根本来说,农业机械直接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作业的重要保障。而相应的农机生产会会通过各种渠道去提升农机使用者的安全意识,例如在很多地区的农机生产会上主办方会印制并向人们分发一些相关的科普材料,还会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向人们讲解不同农机在使用时的一些常见问题,另外还会用一些比较有针对性的案例对人们说明农业机械安全隐患的危害,这样在思想上就提高了人们对于农机安全使用的重视程度,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人们对于农机操作水平,规范了他们的日常操作流程,进而避免了农机事故的发生。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5

关键词:农业政策性金融;农业经济;作用;影响

农业政策性金融属于政策性金融。我国政府为实现农业高水准的发展目标,在农业生产、贸易等方面使用的金融支持政策。根据政府介入的程度和形式,可将农业政策性金融分为政府、半官半民、民间合作以及政策性金融性质。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

1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1.1支持农业发展的目标

农业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资金流不足,严重限制了进步的速度。因此,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作可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大量资金,进而确保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面临巨大的粮食问题,因此,农业平稳、健康发展才可保障我国社会及国家的稳定。现阶段,我国商业性金融资金流失过多,为防止该现象的不断恶化。农业政策性金融作为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必不可少。农业政策性金融可有效缓解资金不足的现象,从而协助我国农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

1.2支持农业发展的工具

从农业政策性金融定位及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状况出发,国家应加强使用宏观调控方法,增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政策性担保,利息补贴等。由于农业金融存在效率低、信用不佳等劣势,以及自身无法吸收资金注入。因此,提高农业政策性担保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高农业借贷项目的顺利完成。

1.3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原则

农业政策性金融从产生至今,在各类农业生产目标、业务空间和运行方式的应用上不断发生变化,从而更好地贴合当下农业发展进度和模式。另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时间、区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出入。各地区的农业政策性金融的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策性金融的运作受到限制,无法自行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是隶属于国家政策性的独特金融方式,在运行过程中应明确定位,坚守保本、稳定等方针政策。

2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农业自身与信贷的矛盾

环境气候、生长周期等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另外,由于农贸市场自身价格弹性低,抗风险能力弱等劣势,导致农业投资回报不确定性较高。这也造成金融机构对我国农业信贷支持力度低,从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2.2金融支持资源总量不足

经过我国农业相关部门的详细测算发现,我国现阶段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规模远远低于预期。我国农村农业金融体系增速严重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金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导致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2.3金融工具单一

目前,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工具较为单一。在广大农村地区可供选择的金融项目大部分以存贷业务为主。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被广泛应用的债券、股票等金融工具尚未出现于农村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该现象不但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机构作用的发挥,而且对于农村农业经济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另外,由于我国农产品生产销售环节存在的影响因素较多,农村金融机构为规避信贷风险,从而降低信贷支持力度,造成最终农村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金融工具单一。

2.4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备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环境气候、自然灾害等对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因此,农产品存在风险高、收益低等特点。由于我国相关部门尚未制定完善的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因此,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概率较高。

2.5金融体系不完善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实施初期,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方式,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流。但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成熟,因此,导致农业政策性金融市场竞争力不足。农村信用合作社成为金融市场的垄断者,大多数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出。随着大量资金外流,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另外,虽然部分金融机构始终贯彻国家颁布实施的相关政策,但农户与机构间单纯的存贷业务无法充分发挥调控作用,对于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较为不利。

3解决对策

3.1增加新的金融业务

随着我国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发展银行,可通过增加新型金融业务,做好农业发展支持工作,保证其正常运转经营。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从传统的流通方面向新型生存方向转变。通过规划新型业务从而不断扩大农业政策性贷款范围,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增加基础建设业务,保证农业发展平衡,实现农业产业化。

3.2确保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

为增加新型金融业务,应不断拓展资金来源,保证多元化资金渠道。金融机构可通过选择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另外,还可选择新合作伙伴、拓宽境外渠道等筹集资金。

3.3构建并完善内部和外部的运行考核体系

我国政府部门应根据我国农业发展要求,建立完善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从而推动我国农业金融的不断创新和改革。完善内部信贷管理体系和外部监督考核体系,可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对于农业政策性借款,相关部门应构建完善的信用等级评估机制,从而实现内部信贷管理的标准化。另外,做好外部监督考核体系,增强审计透明度。构建追究金融风险的制度体系,逐步提高金融风险意识。

3.4健全农业保险体制

不健全的农业保险体制无法满足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根据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特点建立适合当地的农业保险体系,从而降低运营成本,为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另外,还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引入适合当地的农业保险险种,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优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4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4.1合理配置资源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实施可有效确保我国农业现代化不断发展。不断加强金融体系建设,不仅为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流,还可以有效促进农民生产收入,将农户闲散资金汇集,从而提高农业资源使用的合理性,为农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情况下,农业性金融必须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引导资金流向主要方面。另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应具有变动性,在农业支持过程后期中应及时撤出资金,并投入到其他农业项目中,从而提高其他项目的自身吸引投资的水平,提高农业政策性金融资金的再应用效率。

4.2完备金融服务

做好农业政策性金融服务可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通过借助金融体系,我国相关部门可实现对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有效整合,进而不断提升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4.3优化金融体系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6

【关键词】生态农业;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作用

1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1.1优化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与农业经济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高度关注。尤其近几年来,在国家各项农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与此同时,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尤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农药、化肥、地膜等物品的滥用,使得土壤与水资源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相当一部分的土地和水源已经无法正常使用。而生态农业的核心是绿色生产,倡导的是资源的循环利用。也就是说,生态农业的推行有效提升了资源的利用效率,优化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1.2调整了农业经济的结构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以及有机食品等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生态农业的推行,可以使农业生产以及农村经济活动的组织更加合理,可以针对农业经济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可以在分析了当地所具有的产业特点以及地域优势后,加大主导产业的培育与扶持,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另外,生态农业的推行,还可以有效延长产业链、加环生物链,实施“农户+公司”的模式,构建以加工业为首、集产、加、销、贸于一体的格局。

1.3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首先,生态农业的推行主要是将农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了充分的结合,从而实现在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生态农业的推行,不再通过农药以及化肥的滥用来提升农产品产量,而是通过农作物种类的合理分配以及农作物种植数量的增加来提升农产品的产量,丰富农产品的种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由此可见,生态农业的推行即实现了对土地以及水源的合理利用,也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

首先,生态农业的推行丰富了农产品的种类,提升了农产品的质量,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多元化发展。而这也极大的促进了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提升。其次,生态农业的推行更加倡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少量、科学的使用有机肥料以及农药,力求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避免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最后,生态农业的推行更加强调农产品种植的科学化以及循环性,避免因为对土壤的不合理利用而降低土壤的营养,生态效益更高[1]。

2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策略

2.1进行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生态农业发展观的创新。首先,可以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将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与产业化理念、工业化理念进行结合,积极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农业生产,从而有效提升农业生产产量,丰富农产品种类。其次,加大大棚技术或者地膜技术的应用,从而打破农产品种植地域性的局限,丰富当地的农产品种类;通过科学的管理模式保证农产品产量,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例如,截止到2019年,山丹县的生态农业已经建成5个万亩的以马铃薯、枸杞、食葵、红花油以及药材为主的产业基地,建成11个千亩以高原夏菜、中药材为主的示范基地。同时还要对枸杞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确保全镇枸杞的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而在大棚技术方面,山丹县也已完成400余座高原夏菜蔬菜的大棚的修建,打造了2.5公里的绿色观光长廊以及1800m2的鸟巢观光园,促进了农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同时,以枸杞产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周边村庄的食葵、板蓝根、红花等特色经济作业,引入油桃、水晶杏等杂果的种植技术,加快了当地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

2.2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加大各方的支持力度。首先,国家要分析现阶段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措施,为生态农业的推行提供支持。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应当加强生态农业管理机制与监督体系的完善,为生态农业的推行提供制度保障。再次,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生态农业的宣传,激发人们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积极性。最后,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大生态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根据不同地域的生态农业发展情况,制定针对性地执法措施。

2.3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

为了加快生态农业的推行,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激发农民参与积极性。在生态农业推行过程中,基层农民是主力军。只要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得以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得以发挥,才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农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要想激发农民的参与积极性,需要地方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加大对生态农业推行的资金支持以及技术支持,对农民的经济利益形成强有力的保障。另外,政府部门还需要针对生态农业的推行组建专门的专家队伍,不断的进行生态农业推行过程中各种生产问题以及技术问题的解决,并以及新品种的研发[2]。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7

关键词: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在一直持续的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这一经济模式统称为传统农业经济,与之相对的是现代农业经济,我国的现代农业经济建设已经搞了50多年。信息化近些年已不再是高大上的概念,因为使用频率非常高,已经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在用作名词时通常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化有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农业信息化就是在农业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让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渗透到农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全过程,它具有网络化、综合化、全程化的特征。

1农业信息化表现在产前指导过程中的作用

没有充足的信息或缺乏可靠的信息,农业生产就失去了决策基础,通过建立可以提供政策、市场、资源、生活等的农业信息体系,使广大农户获取消费需求、产销变化、市场预测、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为调整生产结构、确立生产门路、合理生产布局等提供坚实的基础,更好地做到对物化投入的有效配置,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以销定产”“什么赚钱种什么”,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今春,任家堡村粮食种植大户通过观看cctv7获知我国玉米价格还会下跌,于是联系汾酒厂,将几十亩玉米田改种高粱,信息化在产前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凸显,避免了种粮损失。

2农业信息化表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农田灌溉工程中,顶部喷灌、潮汐灌溉等设施实现了时间、流量、反馈三种智能化控制,全部通过计算机自动传输,高效节水灌溉的喷灌和微灌设备都是自动控制系统。农产品储存设施内部环境的监测、调节完全使用计算机自动控制。牲畜圈舍生态环境的监测、调控、防疫全部通过系统遥控管理。温室大棚中的阳光自动反射系统、卷幕保温系统等环境调控系统可以将温度、湿度、光照等诸多因素综合协调到最佳状态,实现环境自动调控。二是农业生产技术的信息化。在生产技术的推广方面,通过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专业生产技术和最新的应用经验及时传递给种植户,提高科技素质,促进技术物化。在生产技术的应用方面,以温室大棚为例,在环境指示监测、控制设备工作等方面,都是通过综合运用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互联网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信息化生产;在进行环境调控时,通过科学合理地调节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气体等生态环境因素,以便更好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肥和杀虫剂的利用效率。

3农业信息化表现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作用

一是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化。按照市场供求趋势、价格升降趋势、对手的实力和应用策略,在市场消费信息的基础上确定农产品的包装、价格、销售渠道等营销策略。同时开发网上贸易,直接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的快速交易通道。我镇民昌农业园经纪人站在蔬菜大棚里,用手机给脚边的西红柿拍了张特写,然后把照片传上“农村淘宝”贸易网站,并通过“e-mail”将照片发至多个客户的电子邮箱。这只是一个场景,如今农产品市场交易已充分实现了信息化。二是农产品市场服务信息化。如今,消费者只要扫描二维码就能对买到的农产品进行全程追溯查询,这是通过软件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代传感技术对农产品从来源、生产、检测及物流等环节进行全程可视数字化管理实现的,做到了农产品市场服务的信息化。三是农业经济跨国竞争信息化。随着“地球村”进程的加快,农业已经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氛围中。信息化将全世界分散的农户和涉农部门联结起来,成为一个大系统、大市场。利用网络信息,农业生产者可以与不同产业结盟,共同打造品牌,可以将强优农业企业进行联合,形成跨国竞争的巨大优势。网上贸易和电子商务,为农产品和农业服务贸易快速交易通道的直接建立提供了条件,同时,世贸组织规则框架内“绿箱”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赋予了农业信息化新的定位,现代农业经济必然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4农业信息化表现在农业管理过程中的作用

农业发展的作用篇8

农业标准化是以农业为对象标准化的活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评价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目前,我国的农业产业化水平还很低,农业资源的开发和配置上还不尽合理,市场农业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农业标准化就是通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实践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消费各个环节,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对生产、加工、储藏、运输全过程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把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产业化,从而达到优质、高效的目的,取得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最佳效益。因此,实施农业标准化能够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发展转变。

2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创立农产品品牌,发挥地方特色

品牌化经营是把农产品质量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有效途径。实施品牌战略,应当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围绕市场导向和市场需求来发展。这不仅仅要在技术引用和开发上动脑,更要从高、精、优上下功夫,靠产品质量和特点开发特色产品,使农产品质量融入品牌价值。辽宁省黑山县是锦州地区的一个农业大县,花生的种植面积很大。但在传统的农业种植经营模式下,种植户和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都很一般。为了发展花生产业,当地政府在西部和北部适宜花生种植的地区建立了多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科学种植和管理。2007年“黑山花生”以品质好、粒形圆、含蛋白质高、无黄曲霉毒素而被国家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欧洲专业花生杂志专门介绍了黑山花生的优良特性,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黑山花生连续20年出口日本、欧盟市场,供不应求。可见,依据先进科学的农业技术标准组织生产,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促进农业产品升级,创出独特品牌,对地区农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3实施农业标准化有利于打破贸易壁垒,增强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