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8篇

时间:2023-07-19 09:28:43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1

为认真落实县2014年农民培训工作的会议精神,扎实抓好我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特别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着力推进有思想、有文化、有技能、会经营的“三有一会”新型农民,切实完成县下达给我镇的农民培训任务,现就孙端镇2014年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

根据上级文件、会议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积极探索“送教到农村、培训进农户”的办学新路,培育现代新型农民,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为我镇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保障,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目标

实用人才培训400人;沿塘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农技培训400人;双证制高中培训60人;其它项目培训140人,全年合计培训1000人。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的领导,经研究,决定成立“孙端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成立“孙端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考试领导小组,现将组成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2、认真组织,积极实施。

各村和镇农办负责做好培训转移的发动、报名、组织工作;镇劳保所联系用工单位,用工信息和农民转移工作;成教中心负责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根据本地实际,以围绕提升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为目标,重点抓好农民综合技术开发培训、创业培训、富余劳动力培训、被征地农民培训和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组织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重点对象是村干部和青年农民,使受训农民既获得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又可取得成人高中学历证书。

3、落实措施,提高成效。

(1)政府积极推动,落实培训措施。做到四个落实:责任有落实、培训有基地、工作有网络、培训有计划。

(2)突出质量意识,提升农民教育。做到四个结合:把我镇农民素质提升培训工作与党委政府的工作主题结合起来;与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结合起来;与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

(3)突出思想教育,创新农民培训。做好四心教育:结合农民培训项目,有机开展社会公德的“爱心”教育、职业道德的“诚心”教育、家庭美德的“孝心”教育、个人品德的“责任心”教育。

(4)利用服务,突破农民教育。利用四个平台:充分利用孙端镇“大家乐”公共文体服务中心、农民工文化家园、企业职工培训学院、老年大学等平台,使我镇农民教育内容延伸、对象拓展,教育面扩大,受益面增加。

4、健全机制,加强保障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2

一、用适当的与主题相关的生活化话题交流,将高端人物拉向低端,拉近观众

高端人物的“高端”二字决定了主持人所面对的访谈对象,是普通观众日常所不可能接触到的一个群体。观众对访谈对象的距离感相当强,因此,一期高端人物访谈节目能否成功、如何解决高端人物与观众的距离问题,无疑是主持人首先要考虑的。

录制《中部崛起电视高端论坛》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任主嘉宾这期节目时,徐光春刚刚到河南走马上任半年,对于河南人来说,徐光春这个省委书记还是个陌生人。在节目一开始,杨澜首先完成的就是使徐光春这样一个高端访谈对象低端化,将他还原成一个活生生的“生活中的人”。杨澜并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由徐光春书记的走马上任谈起,引导徐光春谈起了以下几个细节:1.在到河南之初,徐是抱着吃苦的态度来的。徐的夫人还建议徐多穿些衣服,因为“那边风沙很大”。结果“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河南是“风平浪静”。2.徐光春自己的身世。父亲当初从农村出来到杭州做工,徐因此也就到了城市,因此徐“也是农民工的儿子”。这些生活性细节,在节目中所占的比重很少,但却收到了极佳的效果,吸引了现场700名观众,有效地拉近了徐书记与观众的距离,徐书记的谈话也随着观众一次次的掌声兴致渐高。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高端人物与观众的距离感是双方面的,不仅仅是观众有距离感,高端人物坐在演播室中央,其本身也和主持人以及观众有距离感。因此,无论是从观众收看的角度还是访谈对象情绪的调动等方面考虑,生活化问题的首先切入,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需要强调的是,生活化的问题,一定要与主题有密切关系。徐光春任主嘉宾的这期节目的主题是“中部崛起的河南方位”,对河南方位的理解和认识,以及河南农业、农民工的问题,是节目中必须涉及的。

二、访谈主体内容“高成低就”

观众在收看《中部崛起电视高端论坛》时,一个很强烈的印象就是杨澜在与嘉宾讨论高端话题时的灵活自如。细心研究后会发现,在节目中杨澜与嘉宾的思想状态,构成了一个相对立体的结构。

第一个层面:与访谈对象在同一层面上交流。在与徐书记讨论文化建设时,杨澜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经济的最后的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以前我们说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现在文化也要唱戏”。这种知识积累、思考积累、见解积累,是作为高端访谈主持人必不可少的基础。换句话说,主持人在与访谈对象沟通时,能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与对方形成讨论态势,或者互补态势。这恐怕也是观众对高端访谈主持人的一个期望。

事实上,主持人和访谈对象总体而言,是不可能同在一个层面上的,而我们的节目又需要这种同一层面的交流,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交流中,找出能够在同一层面交流的内容,然后把这一内容做细节放大,在尽可能地充分展示访谈对象见解观点的同时,也把主持人的观点和见解有效地展示出来,节目就会显得“热闹”起来。当然,主持人的观点和见解不能抢了访谈对象的主置。

第二个层面:主持人以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出现。我们不可能要求主持人和访谈嘉宾始终保持在同一思想高度,如果主持人达到这样的高度,节目又始终是在一个层面上交流,很可能就会使节目“高高在上”,让观众不知云里雾里。主持人更多地是要发问,而这种发问,必须有一个思考的前提。即主持人在高端话题讨论过程中提给访谈对象的问题,是要有“思考含量”的。在《中部崛起电视高端论坛》中,杨澜访谈国家农业部市场规划司司长的这期节目,就是以一个思考者的角色出现的。司长是国内农业问题的研究专家,而农业问题是杨澜以往很少触及的内容,主持人想要达到与访谈对象同层面交流的效果,这种情况下,肯定是班门弄斧,会引起观众的反感。这个时候,杨澜采取了先听后想再问的处理方式,先按一般性的问题逻辑向嘉宾发问,然后去理解嘉宾的回答,提出自己的不解,再交由嘉宾回答。

第二层面与第一层面显然不同。第一层面,主持人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二层面,提出的是自己的“不解”。事实上,提出“不解”才是高端访谈节目的基本构成要素。要知道,大部分观众和主持人是一样的,对于高端话题知之不多,主持人在节目中由“不解”到“一知半解”,再到“了解”,到最后能发表“见解”的过程,恰恰也是观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个层面:做一个认真听讲的聆听者。这是一般主持人必备的素养,这里就不多说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主持人在一期高端访谈节目中,几个层面的把握是需要交替进行的,需要把握时机,灵活运用。正因为层面立体,观众的感受也会立体起来。正是因为这样,才能展现一个主持人真正的功底。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3

关键词: 农业经济;绿色;市场

0 引言

不久前,央视《致富经》里的一栏节目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湖南省农民刘凤秋用5000地养10只鸡做实验,通过给鸡进行天然绿色养殖,对鸡完全放养,培养出一批肉质紧凑、肉感鲜美的鸡,并且将该种方法养殖策略的鸡定价为168元/斤,在惠州、广州等地繁华地段设专卖店出售,生意居然也不错[1]。这则栏目引起很多人关注,一只鸡以这样的定价,要卖到400元左右,这无疑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由此引起人们对绿色高端农业市场的关注。

1 传统农业的营销思想和定位模式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农民“靠天吃饭”、“以土为本”的思想也由来已久,在某些地区的人群中甚至根深蒂固。因而会出现报道中的扎堆种植同一种作物或水果的现象,导致在当地产品供大于求,结果出售价格甚至抵不过成本,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传统农业的落后和影响力主要表现以下方面:

1.1 思想观念上依然固守小农经济模式,缺乏现代营销观念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不仅经济落后,思想观念小农经济思想依然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是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在新农村建设中只顾眼前利益,缺乏全局观念和长远打算;二是生产项目的多样,如既种粮食,又种经济作物,生产、生活方面的需要基本上靠自给自足,使他们较少与别的生产者发生交换关系,产生出“万事不求人”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农民形成了“以土为本”过分依附土地的思想;四是小富即安,满足于现状,得温饱便不思进取,缺乏改变现状的冲动和欲望。

1.2 知识的欠缺导致眼光的狭窄,农民整体素质函待提高

与城市高度发达的信息和知识获得的便利性相比,农村的教育资源有限,表现在校舍、教学设施等硬件设施差,资源的逐利性导致城市和农村之间在教育的各项资源上的差异越来越大。新的知识、新的信息、新的产品总是在城市广泛传播后到了中后期才进入农村市场。这样也造成了城乡获取市场机会的不同。

1.3 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近年来,由于化肥、饲料等的成本不断增加,导致农民在种植业、养殖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加之农业耕作期限较长,中间要不断投入人力劳作,所以农业成本费用近年来不断得以攀升。但是国家源于社会稳定的需要,一方面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另一方面对农产品终端价格又要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想要大幅增加农产品的终端价格以提高农民种植、养殖的积极性这一策略不可行。加之供求关系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农副业产品(如瓜果、蔬菜等种植)会出现某段时间集中上市,销路不畅,产品销售价格不理想,甚至保不住成本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价格的不稳定因素都严重地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2 绿色高端农业市场呈现出勃勃商机

随着新观念在农村的涌现,高端农业市场开始呈现出勃勃生机。无公害产品、绿色养殖、生态种植、循环模式、网络营销等等新形式已开始悄悄步入农民生活,改变了人们对传统农业的认识。这表现在:

2.1 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增加,导致对农业绿色产品的需求量加大,因而能够承认绿色产品成本加大的事实,并且从差异化的价格中获得满足感。

2.2 农业礼品市场的开拓。“高档农产品”+“精美礼品”这两者概念的融合,开辟了高端农产品销售的新局面。

2.3 随着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新一代受教育的农村青年更加注意农产品供求信息的收集,而互联网为信息收集提供了便利条件。

2.4 农业产业链条的延展,使上游的农产品供应者开始考虑根据下游需要,进行定制性产品生产和服务,甚至将农业与其他产业进行交叉,如农业与旅游业结合产生的旅游生态农业等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寻求特色生存和经营方式。

3 发展绿色高端农业市场的策略和措施

高端农业是农业价值链的顶层,既是时尚精品农业,也是绿色高效农业。农业高端市场在国外的出现就更早一些。近年来我国东南部地区对高端农业市场出现的商机就率先予以重视,如江苏省就率先投资加紧建设农业标准、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形成现代化高端农业生产区,进行了农业高端市场的大胆尝试,并由于农业高端市场的价格吸引,使农民尝到了甜头。那么,发展绿色高端农业市场应采取哪些策略和措施呢?

3.1 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农户自主进行高端农业产业化能力较差,只有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下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才能顺利展开。总结各地成功的经验分析,政府在企业化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1 搭建桥梁 政府有必要根据当地的农业资源状况、产业基础及市场需求状况,确定该区域农业的龙头企业和主导产品,在公司和农户之间搭建桥梁,为高端农业的企业化经营创造条件。

转贴于

3.1.2 财政支持 政府应通过财政信贷、直接投入等方式,加大在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保证企业化经营所须的资金投入,为产业化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3.1.3 各地政府部门应因势利导,做好预测和分析,帮助当地农民分析市场需求。各地农业的资源条件不尽相同,发展的农业种植、养殖品种不尽相同,所以要深入研究本地特色,带领当地农民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农业高端市场。

3.2 积极研究市场需求,不仅创造市场需求同时创造出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不仅产品差异化、服务差异化,理念也差异化,所以要善于发现需求的变化,捕捉稍瞬即逝的商机。

同时,要提升高端农产品的品牌效应。高端品牌不仅有助于农产品销售量的提高,更可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3.2.1 甄选特色农产品品种,充分挖掘其资源优势,以已注册商标为前提,稳步推进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化进程;

3.2.2 强化农业科技支持,积极开展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工作。如:HACCP GMP等绿色认证体系;

3.2.3 培育壮大特色品牌农产品龙头企业;

3.2.4 加强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3.3 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培养人们的消费理念 现代零售渠道,如卖场、超市、便利店等,由于门槛较高,进场费、促销费甚至拖欠款,对许多农产品来说并不是有效的促销渠道。

事实上在北京、上海的一些大城市,已经出现了销售高档农产品的专业零售终端,如乐活城、禾心有机等,通过他们分销是比较有效的途径,因为主要的高端人群也集中在这些地区。

根据产品线的结构,或者和区域内的其他农场品企业联合起来,自建终端,开设专营连锁店,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模式,这样可以借助专卖店网络销售特色的农产品等。

而对一些高端的农产品,我们不妨选择酒店、商务会所、俱乐部、机场、饭店、美容院登高段场所进行深度推广。

3.4 走规模化、企业化经营之路 规模化经营是高端农业模式的基础。规模化经营是在种养、加工、包装、储存、运输、营销等环节上达到相当的规模,节约生产成本,以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不仅有利于市场的开拓,也有利于高端技术的使用,有利于高端技术人才的聚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3.5 加强技术培训 开办农民技校,让农民走进培训班,由农业技师、营销人员讲述相关知识,比如高档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技术、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方法等,培训农民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收集和使用手段,以便掌握市场行情,有的放矢的进行加工和生产。

3.6 加大产业链条的连接,使生产、销售环节畅通,开展个性化生产和定制项目 改变长期以来农产品供需脱节的现象,让农民走出来,了解下一环节的运作过程,有利于开发农民思维,找准市场定位。通过将供需环节有效衔接,就可以从产业链条上为高端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良机。

必须指出,所有行动的改变都源于思想的进一步解放。解放农民思想,从小农意识中走出来,这可能才是关键。所以对农民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了。

4 结语

绿色农业高端市场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次思想解放和行为方式的转变。高端农业市场必定蕴育无穷的商机。通过政府的引导、市场供求杠杆的推动、农民营销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一市场将会呈现出的巨大商机和潜力。

[1]刘凤秋.5000亩地养10只鸡的财富真相,农村创业致富商机网[EB/OL]2010/7/12.

童香娟.“一村一品”:开创富民强村之路[J].西安:西部大开发,2009.5.

杜景灿,张宗玟,周北文.对非“以土为本”移民安置模式的一些认识[N].中国经济时报,2008-8-11.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4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培训的重要意义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落实县委扩大会议精神,打造新型农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需要。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眼界宽、思路宽、致富途径宽的“三宽型”农技人员队伍。举办这次培训班,就是为了帮助大家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更新知识,抢抓机遇,寻求发展,带领广大农民共同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进步的新型农技人员。

举办这次培训班,是加速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农技队伍综合素质的需要。农村基层农技人员是农业系统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农技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党的各项农业农村政策的实施效果和政府决策的落实。在今后多年内,大家要担负着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加强基层农技组织建设的重任。能不能得到上级的信任、农民的认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汗水、具备更高的素质。

二、端正态度、严明纪律,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效

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对大家来说,这次培训机会难得,一定要好好珍惜,以端正的态度投入培训,以严明的纪律维护学风,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一是要端正态度,提高学习效果。这次培训班是经过精心筹备后才举办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培训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政策理论、又有工作实务,既有专家领导讲解、又安排学员相互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大家平时工作较忙,在一起集中起来认真学习的机会很少。要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大家一定要静下心来,集中精力,专心听讲,认真记录,力求学得更多一点、更实一些。力争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自己在思想、业务和工作能力上都有所提高,掌握更多的理论和业务知识,用以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努力推动我县农业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二是要严守培训纪律,妥善处理好工学矛盾。作为培训班的学员,一切活动都必须服从于学习,学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培训班的各项纪律。县农业局要加强对培训班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肃考勤纪律,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培训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是要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本乡镇的工作实际,有目的、有重点地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取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同志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广大农技人员担负着重任,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我县农技服务工作的新局面。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5

在意识到后一种管理模式在发展之中显露出来的弊端之后,我国正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确保管理模式的先进性。而改革的内容也主要是围绕以上的两大不确定性展开的,这种对症下药的方式目的性、针对性强,效果也十分明显。对于水利工程权属、责任不明确,运行、维护缺乏协调这一问题,需不断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从而摸索出了一条分工、责任明确的道路。从初期靠乡镇基层政府包括以劳动积累工、以工折资等政策实施,到引发税费改革后推行的“一事一议”、村民自治,再到随着村组织权力真空、农民原子化后推行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如“谁投资谁受益”、“末级渠系改造”“中低产田改造”“病险库加固”“终端水价改革”等。这些都是立足于实际,不断进行探索的成果。而当前“三位一体”式的变革思路的推出对于鼓励农民进行自主建设,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的产权变革和终端水价改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农业用水水价难统一、灌溉缺乏管理等现象,应该提出相应的措施,以规范我国的灌溉制度。在这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将政府的权力下放到了基层,比如农民用水户协会,这一举措的实施,大大的体现了民主性,激发了农民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和发挥自主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协会直接参与灌溉管理,有助于建立透明的水费收缴渠道,减轻农民负担。在水价指定这一方面,其在充分考虑农民承受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促进农业灌溉方式的转变,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灌溉改革原则主要包括4个方面:

2.1高层政府主导原则高层政府作为关键的决策者,在灌溉管理中发挥的仍然是主心骨、核心的作用,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保证制度方向的正确性,而且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也可以有理论作为依据。总而言之,高层政府是管理体制实施的领头羊,做好高层政府的主导工作,把握灌溉管理方向,有利于农田灌溉管理工作的开展。

2.2基层政府主动参与原则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上一级政府对当地的灌溉设备投入的经费也越来越多,农民用水会协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上一级政府的资金投入状况,因此,在这一刺激下,当地政府为了争取到更好的经济效益,应该更加重视协会的发展,主动参与到农业灌溉管理的中去,这样才能够在源头上控制灌溉漏洞现象。

2.3以村委会作为协会的权力核心原则村委会作为基层组织,强有力地发挥管理这一功能,而又由于村、镇这一级设置的机构有限,权力大都集中到村委会的手中,因此农民用水会协会的权力核心往往被村委会所主导,这样才能有效的将水资源利用于民。

2.4农民作为终端用水户原则农民作为终端用水户,他们更关心的是水费,水费收缴应该减少中间环节,方便实行“一价到户”的终端水价制度,这就意味着,农民是终端用水户,并为其水费买单。另外,农民也是水利工程设施维护其中的一个主体,并承担者一定的责任。

3改革基本策略

农田灌溉管理机制的各项改革措施存在形式十分复杂,跨越多个领域与部门。出于令农田灌溉用水管理和相应的运转系统以更为科学、有效、持久发展考虑,相关管理机构应该提高自身综合意识,整体兼顾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进程、农耕产业构成、水利灌溉体系的运转流程、当地农民个人综合素质等多项因素,进行统一的规划、兼顾全局、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最终决定应用的管理机制与相应运行办法充分符合当地农田灌溉管理需求。将水利工程参与进市场竞争环境的每一环节都推向科学管理轨道,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的长久发展。

3.1改革指导思想改革指导思想主要包括:①改革思想应以充分适应社会主义当代市场经济体质为基本方向,根据国家水利部门党组织决定的相应改革要求,充分落实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实现农田灌溉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改革。②考虑到社会主义当代市场经济变化规律与当地固有的自然条件,确立因地制宜的相关改革方针与相应办法。③调整原有的水资源供求关系,将固有的供水化资源分配,改为需水化资源分配。④从根本上确定水资源管理单位的相关性质,将其由事业型过度到企业型单位,并对该单位管理、经营与发展关系进行一系列调整与规范。⑤组织相关研究,总结出对当地灌溉区域管理、运行机制的改革方案与相应实行策略,提升其管理水平。⑥提高改革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水利市场。⑦确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应用费用管理体系。⑧扩大投资空间,改革投资机制,丰富市场多元化投资模式。

3.2改革措施具体措施有4个方面:

3.2.1加强角色转化效率,改进政府职能在受到计划经济制度固有影响的基础上,我国现阶段灌溉区域管理机制还存在着分工不清、政企不分的矛盾。在进行水资源管理体系的深入改革过程中,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将改革重点放在实践调研、制定相应政策并实施宏观调控,正确解读并实行国家相应政策方针,在原有法律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状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灵活管理。在宏观调控的同时,不可直接干预其所属单位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其留有管理自由空间,促进其发挥自身能动性,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3.2.2明确各类产权、用水权理论,加强灌溉体制改革水利灌溉资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生产的基础产业,肩负着整个社会生产的原始动力。以最快速度构建出水权市场业已成为发展水利资源的首要工作,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水利改革的持续深入,从客观方面为水利市场的构建于发展奠定了极其有利的发展基础。然而,想要实现水资源市场的建成并优化、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相关领域配套项目的建设,将市场经济当中的供求关系、定价标准、竞争规律按需运用到农田灌溉管理体系当中,从而综合提高我国农田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我国农田灌溉体制高速持续发展。

3.2.3实施水价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水价系统水价的改革和相关单位体制的改革息息相关,因而,水价与相关体制的改革应该同步进行。从某些方面而言,水利工程具有一定公益性,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的存在性质并不够明确,单看其价格就不足以反映客观事实。因而,唯有明确其管理单位性质,同时明确其单位各项客观属性,才能最终制定出客观合理的水价,进而从宏观政策方面减轻农民灌溉负担。研究出台水价改革相应政策的前提,即是要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谁家管理系统。首先要制定客观、统一、科学、合理的相关规则,从而加强最终出台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多种水费征收模式,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同时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例如,承包经营、民间相关协会代收、组织买断经营(个体单位进行总额承包,自负盈亏)等。

4结语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6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适应农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提升现代农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推进我镇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建设水平,结合我镇实际,就加快设施农业发展制定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设施农业重要性的认识

(一)发展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设施农业通过各类大棚、温室等现代农业装备的综合利用,使传统农业摆脱自然气候的束缚,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要求控制最佳生长环境,具有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特点,能够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生态化、产业化,具有现代农业的典型特征,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

(二)发展设施农业是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途径。设施农业打破传统农业的季节性,实现农产品的反季上市、全年上市,满足了多元化、多层次消费的要求。同时,设施农业以集约化生产方式,优化配置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推进资源优势向质量优势和效益优势转变,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发展设施农业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的现实选择。设施农业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装备,有效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力生产率,提升了农业竞争力。目前,我镇设施栽培面积600余亩,在全市处于落后状态,但收入十分可观,冬暖棚亩均收入2-3万元,大拱棚亩均收入达到1-2万元。实践证明,设施农业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中效益较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四)发展设施农业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内在要求。面向高端消费市场、发掘资源特色优势、生产优质绿色产品,凸现品牌独特魅力是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的主要内涵。设施农业通过调控生产环境,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保证了农产品的高品质和农产品品牌的美誉度,是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立足镇农业生产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打造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有效载体,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以冬暖式大棚建设为重点,大中小拱棚相结合,大力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落实农业基础,培育地域特色,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整体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发挥政府的引导指导作用,集成政策优势,整合各方资源,做好财政扶持、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指导等系列化服务,为设施农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要积极发动农民、依靠农民,使农民成为发展设施农业的主体。

2、坚持集中布局、突出重点。本着集中布局,连片发展,多点推进的原则,全镇各村都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综合土壤、交通、水电供应、是否便于管理等条件,确定出适合本村设施农业发展的适宜地块,出台政策、深入工作,帮助农户做好发展户与不发展户之间的土地置换与流通,积极促进本村设施农业集中发展。倡导邻村之间集中发展,以形成规模优势,体现产业特色。

3、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从本村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农民的生产能力出发,科学谋划设施农业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发展种类。建设标准要坚持经济适用,效益优先,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标准生产、品牌推进。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要求,建立健全设施农业发展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要选择市场前景好的品种,从品牌建设入手,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高品质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三、任务目标

立足高端、特色、品牌的目标定位,利用三年的时间集中发展镇设施农业,各村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村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设施农业发展规划,分年逐步实施。

年为全镇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期,镇政府成立专门班子,出台奖励政策,推动工作开展。各村也要采取多种措施对群众进行发动引导,营造浓厚氛围。每个工作区要突出1-2个村庄进行试点,对群众热情较高的村庄要重点突破,争取年内建成规模小区。

要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实现设施农业的区域布局,规模发展和专业经营。适宜我镇发展的设施农业品种有蔬菜、瓜果等多个产业。蔬菜以西红柿、樱桃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七彩椒、芸豆、甘蓝、食用菌等为主;瓜果以葡萄、油桃、草莓、西瓜、甜瓜等为主。

四、强化措施,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镇长孙秀泽任组长,各工作区区长为副组长,农业办、农业服务中心、经管统计审计中心主要负责人等为成员的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设施农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调度协调、土地流转、金融支持、科技指导等系列化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各项工作的落实,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体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

(二)加大财政对设施农业建设扶持力度。年,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对新建的成方连片(大棚总数20个以上或棚内实种面积达30亩以上)的标准化冬暖式大棚(长度不低于60米,宽度不低于7米,后墙高度不低于3米)和大拱棚(长度不低于60米,宽度不低于10米,高度不低于2.2米)采取贷款贴息、财政补助、风险补偿、为设施小区配套等方式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方式和标准以《年市设施农业发展补贴办法》为准)。

(三)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确保设施农业健康发展,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各村或村与村之间要依托产业特色成立相应的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信息、物资、营销等资源的共享,着力办好农民个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切实解除农民群众的后顾之忧。

(四)加强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是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镇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将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的形式强化这一环节,统一组织协调,分步进行培训,聘请设施农业发达镇处有经验的专家来我镇传授设施棚建设、种植管理技术和产品销售方面的经验,提高农民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素质和能力,帮助村庄搞好建棚物资、农药、化肥、种子的供应和服务工作。同时积极探索设施农业保险机制,提高设施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

(五)严格考核督查。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7

“三农”问题使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在中国一直被赋予极为重要的历史使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普遍认识到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管理农业生产高效益,“管理产生效益”这个理念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基本状况是:规模偏小,人才缺乏,素质偏低。因此,急需培养高素质、高水平、懂业务的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高职院校开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十分必要也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实用技术,具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处理现实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在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方面,以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然,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已经由过去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调整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高端的职业资格证书。新的提法中用“高端”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定义,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有高素质,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高端技能,特别要培养学生的专门领域技能。培养目标提法的改变,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可以说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普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层次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征。

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应该通过产学研结合,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实用、实际、实践”的专业建设思想理念,通过开设实用的课程、组织校外实习接触实际工作、开展社会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训,以及强化学生“算盘子、嘴巴子、笔杆子”的训练等,培养学生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运用所学经济管理知识分析实际的农业经济问题,并能提出自己的合理化建议。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强化学生科学思维方法、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该专业教学以培养能力为主线,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通过课程考试、撰写毕业论文、国家职业技能认证考试,将获得大专毕业文凭和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从而达到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毕业生适合在各类农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工作。

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系统化、工学结合、内外互动”的思路,探索和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服务“三农”、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调“基础实、能力强、口径宽、后劲足”,以经济调查、经营管理、经济核算、营销策划及管理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开设多方位的选修课,实行“行校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突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农村、农业企业密切合作,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实训活动。推行“多证制”培养方略,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可取得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农产品经纪人、助理营销师和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中的一个或多个证书。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应该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产业和教学相结合、学历教育和认证教育相结合”的办学理念,按照“素质+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培养构想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一个狠抓、两相结合、三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一个狠抓

即狠抓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建立以经济管理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强化实际操作技能。通过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

2.两相结合

即实行学历教育与认证教育相结合,在狠抓学历教育的同时,强化对学生的认证教育,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学生毕业时既能获得学历文凭,同时至少获得一个权威的职业资格认证。并且以通过国家有关认证考试作为考核标准,客观评价和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

3.三不断线

即技能培养不断线、职业素质培养不断线、人文素质培养不断线,以此培养既有文化基础,又有职业技能,同时具备较高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农业经济管理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院校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制为三年,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应突出“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建立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力求使学生掌握较为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体系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的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设置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操作技能。此外,应设置教学实习、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为学生毕业后的尽快顶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专业教学改革进程

本专业应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改革。

1.创设情景教学———变“枯燥”教学为“有趣”教学

教师们应结合企业实际项目、典型案例等,创设情景式教学环境,创立情景模拟教学,组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自觉、自愿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快乐,营造轻松、有序、高效的学习氛围。

2.改革考试方法———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

应根据农业经济管理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反馈,改革考试方式,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进行反映岗位综合能力的综合性考试。能从事什么岗位,思想、技术、文化要达到什么要求,都要学以致用,考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竞争能力。

3.变革教学手段———让知识有声有色

“粉笔型”讲授已经不能跟上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要鼓励教师自编教学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教师能够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4.创新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操作技能

长期以来,如何有效提升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各高职院校不断探究的难题。据此需求,ERP沙盘模拟实训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惑。ERP沙盘模拟通过搭建一个仿真的企业平台,模拟企业经营,体验过程,反思结果,在实战中培养管理人才。ERP沙盘模拟是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综合实训课程。它通过教具将企业资源浓缩物化在沙盘上,把企业运营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抽象为一系列规则,模拟了生产运作、市场营销、财务核算、战略规划等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该课程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体验式”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更有利于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不仅创新教学手段,而且突破教学瓶颈,成为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实践教学模式。

5.重视毕业论文———提升专业综合能力

毕业论文撰写是学生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资料检索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等的关键环节。答辩则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举措。

五、专业建设思路构想

1.调整课程设置

在调研的基础上,应按照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把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纳入行业的技能系列标准,使以技能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与行业的岗位能力体系相吻合,使教学有依据;以岗位为目标,突出就业的导向性。突显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时数中的比例,找到高职与农业经济管理行业衔接的接口。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和调整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用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必修课中,设置实用性强的课程。在选修课中,丰富可选课程的设置,对扩大和丰富学生的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作用。讲技能、讲方法、讲要点,使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在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取舍,增加课题性讨论。

2.注重通识教育

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是未来农业经济管理人才适应岗位要求的必要条件。要让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掌握领悟前沿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成为“通用型”人才。

3.强调专业教育

在本专业课程设置中,应加大专业课程的比重,使专业课程具有涉及面广、实用性强的特点。专业课程的教学与研究方法应呈现出多样化和较大的灵活性。既有讲座,又有专题讨论,而且较多地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即边理论学习、边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小组中展开讨论,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故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由于条件的限制,加之专业的特殊性,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凸显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

5.规范教学管理

规范的教学管理方式能够使教学有条不紊地运作,提高工作效率,进而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强化教学管理的高效、有序、平稳,以确保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

高端农业发展的思考篇8

关键词:高端农业;内涵;品牌;流通渠道;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23-6305-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23.074

Abstract: Based on summarizing studi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nd agriculture home and abroad, the high-end agriculture and its basic properties were generally defined. Aiming at the weakness in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tion channel innovation of the high-end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the brand construction and circulation channel innovation of high-end agricultur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high-end agriculture; connotation; brand; circulation channel;innovation

2014年底,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新常态下,要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过去,中国农业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吃饱,是数量问题,新常态下,解决的主要矛盾不是吃饱,而是吃好、吃健康。高端精品农业正是在新常态下解决吃好、吃健康问题的有效选择,因而成为目前中国农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之一。高端农业的内涵、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建设高端农业品牌,如何创新高端农产品流通渠道,目前国内学术界还没有清晰的共识。因此,本研究拟在梳理国内外关于高端农业内涵、基本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高端农业的一般定义和基本特征,并针对中国高端农业发展在品牌建设和流通渠道创新方面的短板,提出了高端农业品牌建设和流通渠道创新的策略和方法。

1 高端农业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1.1 高端农业的内涵

国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精品农业的概念和精品农业的实践探索。最早在2003年就有学者提出了精品农业的定义;2008年以后又出现了高端农业的概念,是由李士梅在研究高端产业时延伸提出来的。不同学者先后对精品农业、高端农业提出了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点的定义。从本质上来看,高端农业和精品农业说的是同一个问题。不同学者对二者给出定义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高端农业的实现手段以及主要特征上,但大多数定义在两点上是共通的,那就是要实现的高附加值(或高效益)和高消费群体这一市场目标。

在国外,使用比较多的是“高价值农业(High Value Agriculture)”,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生产比传统农产品价值更高的产品,面向高消费群体的农业。是从生产者角度进行的定义,更多强调通过农业生产实现资源增值的过程[1]。笔者认为,国外流行的“高价值农业“概念,虽然看起来简单,却最直接反映了高端农业的本质内涵和特征。实际上,正如高端农业最初提出时所暗示的含义,“高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国内学者所论述的高端农业,不论定义如何变化,都脱离不了“高端”是一个相对概念这一范畴,即它是相对于“普通农业”而言的。在总结国内外关于高端农业、精品农业的定义和特征的不同论述的基础上(表1),提出了高端农业的一般定义和基本特征。

1.2 高端农业的基本特征

高端农业是指为实现增加农民收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以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以独特的高新和传统生产、加工技术为手段,为高端消费群体生产、提供具有高附加值的高端农产品、加工品以及相关的体验、服务,以实现整体农业产业链最大效益的现代农业模式。高端农业是涵盖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内的交叉产业,既可提供高端初级农产品、高端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又可提供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等与农业有关的高端精神体验产品。其基本特征如下。

1)“高端”是指产品高端,即高端农业必须首先是所提供的最终产品高端。如果只是技术、过程、手段高端,而最终的产品并不高端,不能称作高端农业。如精准农业、精细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智慧农业等模式,虽然科技含量、技术手段、生产理念等很高端,但如果提供的最终产品不是高端产品,而是普通农产品,则不属于高端农业的范畴。产品高端指产品品质、新奇特程度、市场卖点以及任何使该产品具有高端性质的优势点。

2)“高端”是指产品附加值高,即提供的农产品或相关的体验、服务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不同于普通农产品。这是高端农业区别于普通农业最本质、最核心的特征,也是从高端农业生产者角度看应具有的特征之一。

3)“高端”是指产品销售市场高端,即消费群体高端。高端农业针对和瞄准的消费对象是高端消费群体,如果离开了高端消费群体,高端农业就失去了实现高附加值的市场保障,不能取得持续发展。

4)“高端”是指生产过程采用的现代科技或传统技术手段以及产品的科技含量高端,这是保障高端农产品实现其高附加值的技术保障,也是保障高端农产品差异性和长期占领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他优势点和市场卖点可以成就高端农产品的高附加值,但不一定能长期做到这一点,只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是高端农产品真正高端的法宝之一。

5)“高端”是指生产、管理、经营、销售等全产业链效率的高端,即高端农业必须在效率上高于普通农业。在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板”挤压下,单纯依靠高投入、高成本、高价格的策略,路子必定越走越窄。高端必须要高效,没有高效率的高端农业是没有实质内涵,是不可持续的。高端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盯住高端市场,采用高效率的生产和流通方式,实现高附加值和高效益,这也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之一。

除上述基本特征外,高端农业应该是现代农业金字塔的塔尖部分,是现代农业的最高层次。高端农业的表现形式包括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精品农业、精致农业、都市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高端设施农业、高端种苗产业等。上述表现形式有些并不完全属于高端农业范畴,但它们的某些部分或侧面具有高端农业的性质和特点。同时,高端农业并不局限于上述表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从天上到地下,任何形式的农产品,只要其高品质能赢得高端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实现其高附加值和高效益,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就是高端农业。如具有明显窄生态适应性的宁夏盐池滩羊,由于其独特的风味以及其他地区无法复制等特点,使盐池滩羊肉被各地消费者所认可,成为高端农产品。

2 高端农业品牌建设和流通渠道创新策略

高端农业不同于普通农业的最核心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高附加值。根据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理论[19],高端农业的高附加值不是来源于“微笑曲线”的中部即产中环节,而是主要来源于“微笑曲线”的两端,即产前的种质、技术创新和产后的品牌运作、流通渠道创新。它们是带动高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双有力的翅膀,没有“微笑曲线”的两端带动,高端农业的发展将无从谈起。目前,许多企业在高端农产品种质、科技创新方面已取得较大进展,已可以生产出许多特色鲜明、品质高、品相好、安全、功能强的高端农产品,但存在的短板是缺乏品牌运作和流通渠道创新,即“微笑曲线”的右端比较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在高端农业品牌和流通渠道创新方面取得突破。

2.1 高端农业品牌建设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高附加值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就是高价格。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高端农产品在价格上比普通农产品高出许多。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高端农产品的团购和单位福利市场流失,高端农产品的销售一度受到较大挫折。这说明,高端农产品的价格存在虚高的现象。因此,在高端农产品的定价策略上要特别谨慎,不可贸然高价,也不可走普通农产品价格竞争的路子,而必须稳扎稳打,走质、价相符,名副其实的高质高价的路子。

消费者在购买普通农产品时做出选择的影响因素中价格占据重要位置,但在购买高端农产品时价格往往不是首先考虑的因素,首先考虑的往往是能满足其高层次、个性化情感体验需求的品牌因素。品牌是高端农产品进行差异化竞争和赢得消费者忠诚的最有效载体,品牌溢价是高端农产品高附加值的重要来源。高价要以高端品牌为基础和载体,不可随意定高价。品牌建设要与技术研发、流通渠道创新同步推进,不可冒进,也不可消极等待。以宁夏为例,许多高端农产品既有区域品牌,又有企业品牌。由于区域品牌具有公益性和外部性,许多企业不愿积极投入,消极等待政府在区域品牌方面造势,想坐享其成,不利于整体品牌的推广和提升。企业品牌和区域品牌要齐头并进,互相支撑、互相推动,政府与企业共同发力,稳扎稳打,方能取得成功。

从宏观上说,高端农业发展要在品牌的引领下,有计划稳步推进。要根据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选定具有一定基础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推进高端农业的发展,不可一哄而上。要O置一定的准入门槛,以保证高端农产品的真正品质;要强化市场监管,维护高端农产品市场秩序,杜绝假冒伪劣高端农产品在市场上流通;要从总体上谋划高端农业的发展,合理布局农业产业结构,使粮食、蔬菜、肉禽蛋奶等普通农业和名、特、优、新以及有机、绿色、休闲、创意农业等高端农业结构合理,发展协调,互相促进,以高端带普通,以普通衬托高端,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高端农业发展格局。对同一个企业而言,高端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也要合理搭配,以普通农产品占有市场份额,薄利多销,高端农产品优质高价,提升品牌影响力并赚取更多利润,互相衬托、支撑,实现协调发展。

2.2 高端农产品流通渠道创新

2.2.1 重视流通渠道创新 在高端农业发展的初期,企业、合作社、农户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技术和生产方面,努力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而往往忽视了流通渠道的开拓和布局,造成产品的滞销。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农业,是“为卖而产、为赚而卖”的农业;而高端农业正是为了赚的更多、更好、更持久,是开拓市场、实现农业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有效农业模式。因此,要克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树立“以销定产”、“以效益为核心”的意识。高端农产品各项优势中,赢得市场才是真正的优势。只有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高端农产品的高附加值才能真正实现。因此,高端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以及政府有关部门,都要将流通渠道创新放在重要位置。

2.2.2 通过流通渠道创新使消费者接受高端农产品的高价格 高端农业是人类的真实需求和现实与农业生产力相妥协,或者说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现实购买力相妥协的一种农业模式,是一种过渡性质的农业模式。未来,普通农业或多或少、或快或慢都要过渡到高端农业。因为高端农产品及其相关的精神体验产品,不但是人类的真实需求,而且是一种更高级的需求。目前,由于资源条件和购买力的限制,人们对安全、健康、功能强、口感、品相优良的农产品以及相关的精神体验产品的需求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而只是其中一部分高端消费群体首先得到满足。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端消费群体的规模只会增加,不会减少。对高端农产品的总体需求也只会增加,不会减少。目前,高端消费群体由于首先得到满足,他们必须要为此支付较高的价格,这是合理的。因此,高端农产品价格高于普通农产品,不论从生产成本角度还是消费市场角度讲,都是合情合理的。由于资源约束的存在和购买能力的限制,高端农业与普通农业必然长期共存,价格差异也将长期并存。应该通过流通渠道创新,使消费者明白并接受这一观念,只有这样的流通渠道创新,才能算是成功的。因此,高端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创新,应在渠道定位、渠道方式选择、渠道布局、渠道密度、渠道品牌推广、渠道延伸等方面体现高端特点,重视渠道创新与品牌建设的相互支撑,注重渠道的高端体验营销价值,做到与高端消费群体的无限贴近、渗透和融入。

2.2.3 高端农业的开发规模应与流通渠道的开拓进度保持一致 高端农业是现代农业新常态下的一种全新农业发展模式,它不应再以追求数量为主,而应以追求质量、效益为主,不应再以“薄利多销”取胜,而应以高品质、品味、品相、安全、健康征服消费者,以差异化、个性化体验取胜。因此,高端农业不能盲目扩大规模,走上数量、价格竞争的老路,生产发展应以市场开拓的进程为前提。当高端消费者群体被征服,其消费潜能被激发出来,更多的人不断加入高消费群体之际,就是高端农业加速发展之时。

2.2.4 高端农产品流通渠道布局应传统渠道与电商渠道并重 高端农产品与普通农产品不同,后者在任何人口密集的地方都存在市场,而高端农产品的市场主要存在于高消费群体密集的地区,因而与产品生产地存在一定的空间距离和信息不对称。缩小空间距离和信息不对称的最有效方法是利用当今最便捷的互联网。因此,高端农产品流通渠道布局,从一开始,就要线上线下并重,探索适宜不同高端产品的各种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及其推广、建设方式,使高端农产品找到最佳的流通渠道。

2.2.5 高端农产品电商渠道开拓应走高端、高效之路 目前,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成功之处是以成本和价格优势为依托对传统贸易方式进行替代和革新。农产品电子商务某种程度上也走在这条路上。但高端农产品电子商务却不能走这条路。网络销售带来的成本优势应流入企业的利润,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不是用来降价促销。高端农产品电商应走线上线下结合、体验营销、高质高价的高端之路。网上高端农产品的定价应与提供的产品品质、体验效果和品牌溢价水平相一致,并随着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购买信心的变化对价格进行相应的调整。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捕捉高端农产品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及其变化,以保持生产与市场销售的动态协调,避免被逼入“降价促销”的陷阱。

参考文献:

[1] 龚 晶,刘 娟,刘月仙.高端农业的内涵・实践及对北京市农业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7559-7560.

[2] 军.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全面提高农产品竞争力[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17(1):15-17.

[3] 潘秋祥.加快精品农业开发促进我国农业跨越式发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3(4):8-9.

[4] 金国峰.发展精品农业增强农产品竞争力[J].农场经济管理,2005(1):27-29.

[5] 童 帅.精品农业何以“精”?[J].宁波经济,2005,17(9):34-36.

[6] 张道航.精品农业是最高收益的现代农业[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7(4):34-35.

[7] 窦宗君.大农业要走高端特色之路[N].农民日报,2007-08-25(3).

[8] 李士梅.发展高端产业的战略思路[J].政策t望,2008(9):36-37.

[9] 梁兴辉,吴秀青.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高端农业模式[J].经济纵横,2008(12):55-57.

[10] 史先虎.发展精品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J].浙江经济,2009(22):30-31.

[11] 袁 伟.河南产业发展的高端化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6):27-30.

[12] 王 中,卢 昆.高端特色品牌农业的基本内涵及其经验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9,30(12):42-46.

[13] 刘 杰.都市高端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世界农业,2010(1):65-68.

[14] 覃多贵,刘 顺,潘 鸿,等.高端农业视角下县域特色农产品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南省石门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 40(7):4314-4316.

[15] 张云刚.发展高端农业的必要性及展望[J].农业展望,2013,9(7):45-47.

[16] 毕慧芳.精而不贵的精品农业[J].新农业,2013(6):18-19.

[17] 张治华.高端精品农业发展路径探讨[J].农业经济,2015(2):7-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