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价值观调研8篇

时间:2023-07-20 09:21:22

价值观调研

价值观调研篇1

Abstract: Sports values is related to adolescent health concepts and sporting behavior. Through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is issue analyzes sports valu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Lianyun Distri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p three specific indicators of values is goog body without exercise, harmful effects on health, more unsafety; the degree of awareness of the physiological level is high in the overall indicators of values, followed by leisur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levels.

关键词: 体育价值观;初中生

Key words: sports values;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8-0244-02

1 研究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肩负着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国建设的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青少年的健康、体质与发展如何,将影响一代社会接班人。2011年9月公布的《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开始得到遏制,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肥胖发生率和视力不良率继续上升。面对不容乐观的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学校体育不断反思。这难道只与学校教育有关吗?更广泛的社会主体又应发挥怎样作用?

中学生体育价值观对将来是否终生参与体育有直接影响,影响学生走向社会以后能否坚持体育锻炼的关键因素。中学生体育价值观研究,关于江苏和连云港的研究内容更少。体育价值观研究更多的是理论分析。研究对象上偏重大学生而忽视中学生,方法上侧重于调查研究而忽视实地研究。此外,体育价值观研究内容相对松散,未能清晰界定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指标的构成。就地区而言,连云港地区学生的研究更少。因此,本课题对体育价值观界定和操作化的前提下,以连云港市连云区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展开分析和实证调研。

2 研究方法

采取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在阅读文献和参照有关问

卷基础上,设计了有关中学生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问卷。

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系数为0.84,说明可信度很高。

在遵守抽样原理的基础上抽取了4所中学的调查对象360人并于2012年10月实施问卷调查。这4所中学来自2郊区的板桥中学、连云中学和2城区的西苑中学、东港中学。问卷收回352份,回收率达到97.8%。同时对部分学生进行个案访谈。总样本352人,男生190人,比例为54%,女生162人,比例46%;初二318人,比例90.3%。

3 研究结论

3.1 体育价值观的具体指标分析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本研究设计了初中生体育价值观调查表,共设计了16个陈述,以测量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的现状,内容包括了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调节心理、加强人际交往、保持健美体型、娱乐等。按照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说不清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各分值相加除以人数得到一个初中生体育价值观平均等级得分。本文以初中生体育价值观的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为主进行分析。

从表1看出,初中生的体育价值观具体指标的前十位分别是:身体好不需锻炼、有损健康、不很安全、对体育投资、消磨时光、表现自我、娱乐、健美、适应未来发展、促进学习。强身健体、提高自信心、令人心情舒畅三指标得分较低。

①对体育持否定态度。从排列的前三位来看,初中生对体育价值观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是14岁左右的青少年,身体正在发育,器官健康,充满活力,能量无限;他们觉得自己身体很棒不需锻炼。尽管55%以上的同学喜欢体育,但他们人为体育运动有损健康,不安全。这是与他们的体育认知密切相关,也需要相关主体加强宣传、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体育观念。②对体育价值认识消极。体育有积极和消极两面性。从前10位排名看,消极部分占了一半。这种状况出现原因很复杂,有学生自身原因,也离不开学校教育的氛围,也与父母责任密切相关,更受整个社会风气的熏陶和渲染。③体育的生理价值未得到充分认识。体育最基本的是通过身体运动进行,因而体育的健身性、健康意义是最基本和最直接的。表现自我、交往、娱乐、促进学习等方面是基于体育的生理价值之上的。有研究显示,运动不仅对控制当下的青少年肥胖有显著效果,还对大脑发育、感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体育价值观的总体指标分析 我们把16个体育价值观指标概括为4个层面:生理、心理、社会、休闲。统计情况见表2。

价值观调研篇2

关键词:浙江价值观 适应性 对策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内改革的深入,国际形势的变化,科技革命的进展,使传统的主导价值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价值观建设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在人们思想观念空前活跃的同时,也出现了价值失范、目标阙失等现象。人们普遍出现逐利倾向,掀起了经商潮、下海热等。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即以个人主义为核心,逐渐充斥着人们趋利赴势的观念,物欲就像脱缰的野马四处奔腾也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和无序.为社会的价值观导向和价值观整合带来了困难.甚至诱发了许多违法犯罪活动。所有这些都要求社会主导性价值观承担起新的社会统摄与驱动的职能,以保证社会既充满生机和活力,叉不致失范而无序。

二、调查目的及意义

2.1.目的

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提出的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价值观,是建设现代浙江的现实需要,它来源于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精神,树立和践行浙江价值观,是浙江“更强、更富、更和谐”的本质要求,引领着浙江人民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贯穿并渗透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伟大实践之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在深化“创业富民、创新强省”实践中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写下壮丽诗篇!

2.2 意义

近几年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这一切,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强烈不满。然而要实现社会的长期和谐发展,必须形成能够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价值观。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方面,利益格局和组织形式不断分化,价值冲突日益广泛和复杂;另一方面,中与西、传统与现代、进步与落后,各种价值观相互交织,竞相纷呈。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也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提升。

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巨大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需要独特的社会政治条件,也需要包括道德精神在内的文化道德资源。而追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关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关注社会个体道德修养,明确现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建构与社会发展相应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为浙江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动力。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个别交谈、小组讨论、文献检索

四、调查对象

浙江省金华市洋埠镇居民,金华市市民,及在校大学生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调查共向金华市市民及在校大学生共发放问卷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27份。为确保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与专业性,调研组借助SPSS19.0专业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一)公民对浙江价值观的了解程度

(二)公民践行浙江价值观的方式

由图表二可知,影响个人践行浙江价值观的最大因素是家庭教育,其次是朋友圈子,然后是学校教育,可见家庭教育在影响一个人的价值观方面作用很大,虽然学校教育的影响靠后,但我们不能忽视其在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从图表三中可以知道大部分公民希望大众传媒在宣传浙江价值观方面加以正面引导,并且开设专门栏目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浙江价值观。

由图表四知政府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尤其是建立图书馆、文化宫等公益设施,开展地方特色活动以及文化演出等方式,来宣传浙江价值观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三)总结分析目前现状及建议

在我国,对价值观的全面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与价值观相关的一系列核心范畴,如主导价值观、主流价值观、价值导向、价值取向、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标准等等已经成为从学术研究、到人们的日常用语、直到官方的正式文件都大量使用的概念。而浙江省出台的浙江价值观历时4个多月,在“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中,收到5万多份建议稿,23万余次的价值观词条,全省11个市人民热情参与,总结出“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八字内涵。

六.结束语

本次研究针对浙江价值观分析与影响,采用问卷数据以及文献搜索等方法探究浙江价值观的现状,经过小组讨论得到解决方案。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巨大的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需要独特的社会政治条件,也需要包括道德精神在内的文化道德资源。而追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的价值观,就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多关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关注社会个体道德修养,明确现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建构与社会发展相应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为浙江进一步发展指明正确方向,提供支持和动力。(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荣国,仇小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价值观冲突的控制[J] .广东: 广东商学院, 2009.

[2] 史瑞杰.价值观建设与大学的社会责任[J] .2011.

[3] 姬翠梅,张桂梅.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研分析[J] .山西: 山西大同大学, 2011.

[4] 北京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 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J].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2002,(01) [5] 梅荣政,王炳权.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7,(06).

[6] 杨芳,梅荣政.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1,(10).

[7] 戴木才,田海舰.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J].1006-0391(2007)02-0036-4.

[8] 鲁宽民,杨尚勤.网络时代边缘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侵蚀[J].西安:西北工业大学,1003—3637(2012)02—0212—04.

价值观调研篇3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取向及特点。方法:运用修订后的萨帕职业价值观量表对复旦大学药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生职业价值观更多受到宏观社会文化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药学专业特点。结论:药学教育应积极倡导良好的职业价值观,为医药行业和社会发展服务。

    价值观是人类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感情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对个人的行为及其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价值观(work values)是个人追求与职业有关的目标,以及在从事工作时所追求的职业特质或属性。黄希庭等〔i7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职业价值观既表现在人们的择业观上,也表现在具体的工作态度上。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职业价值观与个体职业选择、工作满意度和道德判断均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影响到工作绩效。因此,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组织,了解其职业价值观,并尽可能保证职业价值观与工作的匹配,将有利于个体和组织的良好发展。本研究旨在探讨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取向和特点,以便为药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塑造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上海市复旦大学药学院2007届本科毕业生问卷调查。共发放职业价值观量表78份,回收67份,回收率85. 90%。有效问卷67份,有彭率100 %。应用excel软件将问卷表数据录人,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宁维卫修订过的萨巾〔( super)职业价值观量表[’〕( work  values inventory简称wvi),修订后的量表既适用于在职人员,也适用于学生。萨帕将职业价值观分成3个维度,即内在价值(与职业本身性质有关的因素)、外在价值(与职业本身性质无关的因素)和外在报酬(在职业活动中能获得某种满足的因素),每个维度下又组分为若干个价值尺度,共有巧个。它们的含义分另l是:“生活方式”指希望工作能带来消遣、休息或享受的生活方式;“经济报酬”指希望通过工作获得优厚的报酬;“成就”指不断完成自己的目标;“工作环境”指希望有优越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指希望与同事的相处感到愉快;“独立性”指工作时不受他人的干扰;“变动性”指希望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利他主义”指希望工作能为大众谋利;“创造性”指希望工作能不断产生新想法和新东西;“声誉”指希望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监督关系”指希望与上级容易相处;“安全性”指希望工作稳定;“美感”指希望工作能追求美的东西,得到美的享受;“智力激发”指希望工作中充满困难和挑战;“管理”指希望通过工作能获得对人、事的支配权。每个价值尺度都通过四个问题来测量,共60题。测量采用五级评分法,分别为“很重要”分、“较重要”4分、“不能确定”3分、“不重要”2分、“极不重要”1分。

    2结果与分析

    2.1药学生职业价值尺度得分的总体情况67份有效问卷中,男生34人,占51%,女生33人占49 %;上海学生29人,占57%,外地学生38人,占43 %。按照平均分排序,药学生最为看重的工作价值是生活方式、经济报酬和成就等,各价值尺度的重视程度如表1所示。按价值维度打分,内在价值平均得分14. 89分,外在价值15. 36分,外在报酬15. 61分。

    由表1看出,在得分排序最高的5项价值尺度中,除“成就”属于内在价值外,“生活方式”、“经济报酬”、“工作环境”、“同事关系”均属于外在价值或外在报酬。说明药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外在价值和外在报酬高于内在价值。

     2. 2职业价值取向受社会宏观文化的强大影响本研究与杨慧[2〕对华中科技大学201位本科生的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进行了比较(见表2),表明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具有一致性。重视“生活方式”、“经济报酬”、“成就”、“同事关系”等价值。这说明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社会宏观文化具有强大的整合同化能力,其他影响职业价值观的因素只在有限范围内产生作用。

3讨论

3.1大学生正处在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期,其职业价值观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尽管药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主要受宏观社会文化的影响,但是,专业教育亦有不可忽略的影响。郑伦仁等〔’〕曾对全国14所高校1 044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后发现,文科生和理科生职业价值观尺度的重要性顺序显著相关,但在某些尺度上具有显著差异,如文科生对美感和成就的评价高于理科生,理工科大学生对变动性的评定高于文科大学生。孟续铎〔4〕2006年对北京地区25所大学425名应届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调查发现,不同专业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的某些因素上有显著差异,如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看重工作的自由性和经济报酬,法哲类大学生则对社会声望与地位特别看重。

3. 2药学生职业价值观呈现外在价值高于内在价值的倾向,可能与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有关现实生活表明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对职业行为具有不同影响,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有外在动机倾向的个体在工作雇佣期有如下表现:偶然性习得比较粗糙、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降低;得到的知识比较粗糙;比较急躁、刻板;需要打破工作定势时的固化思想较高;在变化的工作中创造力较低。此外,有外在动机倾向的人,经常是服从权威的,或想得到奖赏的;而有内在动机倾向的人,经常是独立的,不迷信特权的,自信的。曹娟i进行的教师的职业需要与教学成效的相关研究发现,优秀教师比一般教师更注重职业的内在价值。因此,帮助药学生发掘职业的内在价值,将职业与兴趣、能力相结合,将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潜力。

3. 3通用职业价值观量表可能无法满足药学生核

心职业价值观的测量尽管在重要价值尺度的排序上,药学生与普通大学生表现出了较大的一致性,但在一些具体价值尺度的评分上两者仍表现出一定差异。如药学生对“生活方式”、“经济报酬”、“工作环境”、“变动性”、“安全性”的评价较普通大学生高,而对“利他主义”、“声誉”、“美感”、“管理”的评价较普通大学生低。由于本研究的样本较小,范围有限,可能存在某些偏差。此外,目前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大多是在不同院校开展,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也可能是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因此,药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仍需更多的对照研究来帮助判断,或设计专门的药学生职业价值观量表。

价值观调研篇4

1.1调查工具

职业态度包括对专业热爱、压力应对、科研技能、病人利益等方面的看法;职业行为包括课堂学习情况、实践情况、规章制度遵守情况、医务工作者形象维护情况,人文关怀落实情况等内容。各维度包括10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正向陈述按其程度分别赋予5分(非常同意)、4分(同意)、3分(一般)、2分(不同意)、1分(极不同意),负向陈述则反向计分;③塞普洋职业价值观量表:由宁维卫修订。量表共包括60道题目,考察15个因素,各因素设4道题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得分范围为4~20分。此15个因素又可归入外在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报酬3大指标,内在价值包括智力激发、利他主义、独立性、美感、成就、管理、创造性等7个因素;外在价值包括变动性、同事关系、监督关系、工作环境等4个因素;外在报酬包括经济报酬、声誉、安全性、生活方式等4个因素。

1.2施测

问卷由统一培训的专职人员进行发放,采用统一指导语,发放前向被调查者讲明调查的意义,以不记名方式自填量表,采取邮寄和现场发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3统计处理数据双人录入,手工检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间比较采用描述性统计、单因素t检验,以P<0.05或P<O.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医学生职业道德观的总体情况①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总体平均分4.18分,各维度平均分均高于40分,各维度平均分40分表示在各个维度上同意正确的职业道德现象;②职业道德观3大维度均值比较: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在性别变量上,女生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高于男生(t=-2.951,-2.937,-3.590;P<0.01);在年级变量上,低年级职业认知、职业态度、职业行为3项指标的平均分高于高年级(t=3.285,2.637,3.143;P<0.01);在学历变量上,本科生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指标平均分高于研究生(t=1.395,3.043,3.251;P<0.01)。

2.2职业价值观总体情况

2.2.1职业价值观各因素排序临床医学生职业价值观15个因素排序中,位于前5位的因素分别为利他主义、生活方式、成就、同事关系、声誉,排在后5位的因素分别为工作环境、经济报酬、安全性、变动性、管理。

2.2.23大指标在不同变量上的比较临床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学历变量上,研究生外在报酬指标的平均分高于本科生(t=-2.114,P<0.05),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指标上无差异;在年龄、性别、年级变量上,内在价值、外在价值、外在报酬3个维度均无差异。

3讨论

3.1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总体较好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总体平均分高于4分,且各维度平均分均高于40分,说明临床医学生职业道德水平较高,而且能够较好的理解或遵守其中的项目。

3.2女生比男生更加注重职业道德男生与女生的职业道德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生得分低于女生。性别虽然是生理属性,但将其视为与心理发展有关系的社会文化变量可能更合适。德国柏林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女医生在同病人谈话时强调治疗的良好效果,尽量鼓励病人,培养乐观的心情,并亲自向病人提供很多信息和建议。她们比男医生更经常向病人介绍一些疾病预防的知识;男医生则更多的把自己的职业当作一份“修理工”,修复已经出现问题的“损坏处”而很少告诉病人今后可能遇到的麻烦。男女医学生作为未来的男女医生,在职业道德上女生很多方面比男生更加重视,并且做得更好。

3.3低年级比高年级更重视职业道德不同年级职业道德存在显著差异,且一年级平均分高于三年级。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模型,我们认为低年级的学生仍处在道德发展的第2或第3阶段,即“朴素的工具性享乐主义”和“维持良好关系、受他人赞扬的好孩子的道德”阶段,而高年级学生的行为意图及整体道德判断基本已处在科尔伯格所描述的“契约的、个人权利的和民主的接受法律的道德”阶段,这说明大学及专业教育对提高道德判断有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现在紧张的医患关系及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医学生的职业道德逐渐变得越来越现实。因此,随着专业年级的上升,知识和技能在提升,高年级职业道德水平却低于低年级。

3.4本科生比研究生更加重视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在职业认知方面,本科生和硕士生无显著性差异;而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本科生平均分高于研究生。原因可能在于:研究生虽然教育层次高于本科生,但是由于其受到的社会因素影响大及对于临床各种现象的接触多等原因,使得原本的职业道德逐渐受到社会和临床中不良风气的冲击,因而在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方面低于本科生,但是在职业认知水平上却没有差异。

3.5临床医学生更注重内在价值的实现因素排序前5位中,有2位属于内在价值,分别是利他主义(第1位)和成就(第3位)。利他主义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中的重要成分,是人生意义的重要体现;而成就期望高是创业者或管理者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他们工作的目的和价值体现在不断创新,不断取得成就,不断得到社会、领导同事的赞赏,不断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说明临床医学生注重从帮助他人中体现自我价值,希望职业能提供发展平台,成就事业,这反应了其对自我潜能的发挥、自我价值实现的关注。

3.6临床医学生更注重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问卷结构中,关于职业生活中要处理的人际关系包括3个,即监督关系、管理和同事关系。其中“监督”指和领导的关系,“管理”指对他人领导的关系。临床医学生把“同事关系”排在第4位,把“监督关系”排在第10位,“管理”排在第15位。可以看出比之权力关系,更注重同事间人际关系。

3.7研究生比本科生更重视外在报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维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外在报酬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硕士生的平均分高于本科生,说明硕士生对于外在报酬的重视程度高于本科生。这一结果可用一致性理论或同一性理论或认知失调理论来解释,这些理论从不同视角探讨了人们对公平感、一致性的追求及对失调感的厌恶。对于硕士生,由于学历方面优势,对外在报酬或工资待遇要求就相对要高,这样才能获得公平感,以此来保证自己的认知协调。

价值观调研篇5

一、 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方法

1.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沧州的中学抽取初一至高三,六个年级被试300名进行施测,回收有效问卷共259份,其中:男生111人,女生148人;初中152人,高中107人;城镇70人,农村189人;独生子女90人,非独生子女169人。

2.研究工具

采用西南大学覃江霞编制的《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现状调查问卷》,该量表分为锐意进取、物质享受、自我关注、良好心态、益人利他、社会责任六个维度,共27个项目,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五个不同的程度采用五点记分法。研究显示该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克伦巴赫系数为0.814。

3.程序

被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采用统一指导语,并统一回收问卷,筛选有效问卷,然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 中学生价值观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价值观的总体状况是比较积极的

中学生对六个价值取向维度的重要程度的选择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锐意进取、自我关注、社会责任、益人利他、物质享受、良好心态(平均分依次为4.562,4.141,3.984,3.904,3.806,3.578)

锐意进取、社会责任、益人利他都排在物质享受之前,表明中学生价值观总体上是比较健康积极的。中学阶段青少年自我意识正在发展高峰期,自我意识比较强烈,个性不够成熟,还没能很大程度地“去自我中心”,所以自我关注排在第二位就不难理解了。不过,目前中国家庭教育中仍存在溺爱的现象,视孩子为小太阳,围着孩子转,这样的成长环境也可能是中学生“自我关注”这一思想观念比较深重的原因之一。良好心态被排在最后,说明相比较而言,中学生更重视锐意进取、自我关注、责任、利他、物质享受,良好心态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可能原因,一方面,中学生处在青年早期阶段,敢闯敢干,积极入世、锐意进取本身就是他们这阶段的心理特征;另一方面,当前中学生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和学校环境中,比较重视锐意进取,在升学、就业等竞争中获胜,达到父母和老师的要求,获得自我认同,得到优势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年轻人奋发图强,生活经历简单,还没能意识到良好心态在人生中的重要性。

2.城乡中学生的价值观是比较一致的

对城乡中学生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在六个维度上城乡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1.692,0.528,-0.387,-1.296,1.290,0.633;p值分别为0.092,0.598,0.669,0.196,0.198,0.527)。本研究结果认为城乡中学生的价值观念是比较一致的。但以往许多研究认为城乡之间差异显著[3]。这可能是因为以往的研究所处的时代造成的。以前我国城乡差距还比较大,但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不断缩小甚至消除城乡差别,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造成城乡中学生现实生活环境上更加接近。另外,汽车、电视、手机、网络等交通、通讯、传媒工具及设施的普及,使城乡中学生能接受大量普遍的信息,受到程度相当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价值观无显著差异

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学生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结果二者在价值观的六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0.741,0.402,-0.209,0.670,0.359,-1.596; p值分别为0.459,0.688,0.835,0.504,0.720,0.112)。这与以往人们思想中认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思想观念会有不同的观点不太符合,比如,可能认为独生子女更加自私、得到更多的溺爱从而导致进取心不强等想法。但本研究结果与之不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价值观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原因是独生子女在我国已经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学生自己没有什么特殊感受,而且现在许多非独生子女家庭,多是自由职业者,家境相对比较宽裕才考虑生养更多的孩子,所以多子女家庭也会给每个孩子提供比较充裕的教育机会。不管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对于孩子如何为人处世以及如何适应社会等各方面的教育都比较相当。

4.男女中学生的价值观存在差异

价值观调研篇6

【关键词】汉中;景观文化;育人价值

地方景观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之所在,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本课题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背景,与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相呼应,以各地兴起的文化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为契机,以地方景观文化为研究方向,这符合时代的需求。同时,这对探讨当地文化景观对人的影响具有很高的价值,重新思索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积极作用。同时我们将以此为基点,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化,了解人文景观文化的内涵及其教育作用,重视景观文化的文化传承、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重视景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着眼点,同时也为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影响力的扩大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及切实可行的参考建议。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采用实地考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展开,对汉中两汉两汉三国景观文化景点里的400名游客实行抽样调查。

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的是一份科学的关于“景观文化对环境育人价值”的调查问卷,该问卷设计了两部分的相关内容,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成长环境(城市或农村)、文化程度。第二部分的为问卷正文内容,题目有:①调查人们对两汉三国景观文化的认识的题目有:你最关心本地区的什么;您认为景观属于文化的范畴吗;您对本地两汉三国景观文化的了解程度为多少;您及您的家人或朋友是否经常来游玩这些景观吗。②检测人们对汉中两汉三国文化的功能的认识的题目有:您认为景观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作用吗;您认为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对文化的传承作用有多大。③检测人们对景观文化的育人价值的题目有:您认为两汉三国景观文化有育人作用吗;您认为当地的景观文化对您有哪些影响。④检测对汉中两汉三国景观文化保护的题目有: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过程景观文化有必要保护和发展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吗;政府对文化文化景观的保护程度有多大。

3.施测:采用匿名式展开调查问卷,数据收集于2012年8月21日完成,数据统计于2012年9月中旬完成。

二、汉中景观文化育人价值发挥的现状

(一)汉中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区提供了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这里雨量丰沛,气候湿润,形成与关中、陕北完全不同的气候气象及资源环境。它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江滋养的丰饶盆地,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誉。汉中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形成了独特的地质地貌,还孕育出了独特的山水风光,以部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朱自然保护区等驰名中外。南湖、南沙河、紫柏山、天台山等七处省级风景名胜区,风光旖旎,美不胜收。有黎坪国家森林公园、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和紫柏山国家森林公园四处国家森林公园,尤其是以盛产“秦岭四宝”的佛坪、长青二处部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国范围内更是独一无二。实为“中华聚宝盆”。

除此之外,汉中与两汉三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年,刘邦凭借汉中休养生息,自此发迹,一统江山,成就汉室。两汉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曾上演一幕幕辉煌的史诗。身处汉中景观文化中,一边欣赏着美景,呼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品尝着历史给我们留下的厚重文化,怡然自得。

以天荡山古战场为例。经过调查我们发现,每天都会有大批的人们到天荡山上休闲放松。经调查显示有超过5成的人很了解附近的两汉三国景观文化,而有近8成的附近居民会经常光顾天荡山。通过我们当时的笔录发现,他们喜欢到天荡山游玩是因为山上空气清新,环境安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繁华,而且这里适合人们爬山锻炼身体。山清水秀、景色瑰丽,登高临远,这里确实是陶冶情操的好地方。

类似于天荡山这种有着厚重历史底蕴的自然风光景观文化在汉中随处可见,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拥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1个,国家自然保护区6个,国家水利风区3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陕西南线旅游的主要组成部分早在2002年被国家确定为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这些自然风光景观文化独特秀丽,质朴,自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

(二)汉中两汉三国景观文化的历史教育意义

汉中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部级历史文化名城。刘邦曾以汉中为基地,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逐鹿中原,完成统一大业,兴建了汉王朝。韩信被拜将于汉江之滨;张良功成名退于紫柏山。三国时期汉中是魏蜀两国兵戎相见的主战场,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诸葛亮屯兵汉中,六出祁山,成败皆在汉中,死后归葬在汉中的定军山下。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张骞的故里和东汉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葬地均在这里。汉中境内有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张骞的墓地、蔡伦的墓地,还有“天下第一武侯祠”的武侯祠,以及褒斜古栈道和被誉为“国之瑰宝”的“汉魏石门十三品”摩崖石刻等众多的历史人文遗址。中国历史一路走来,在汉中留下了不少遗迹。两汉三国历史中所建的纪念性建筑物以及当代旅游发展中所创立的景点不仅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还具有很深远的教育意义。

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汉中类似这样的景点有很多,我们又以汉中勉县的两汉三国景观文化为例,如表一勉县景观文化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些景观背后悠远的历史渊源,当我们站在这些景观的旁边时,我们会穿越到一个时代,经历历史的洗礼,感受古人睿智的光辉。

(三)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

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其境,汉水不仅浇灌出了汉中秀丽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汉中古老的文明,例如栈道文化:汉中栈道自古就是连接秦蜀、沟通陇鄂的必经之地,特别是始于春秋,兴盛于汉唐的秦巴栈道,更是我国古人翻越秦巴山脉、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汉中境内的七条栈道:褒斜道、金牛道、陈仓道、傥骆道、子午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绵延千里通川达关,其数量之多,年代之久,世之无双,令人叫绝。每条栈道都曾演绎过或轰轰烈烈的历史话剧,或缠绵悱恻的爱情佳话,或文人墨客的感慨抱负等。其中广为人知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都发生于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汉中又受到了秦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的影响,因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融合文化,这在人们的生活习俗、民居宅地、饮食习惯、宗教文化等方面都有所体现。汉中地区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共同构成了汉中的文化,让她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熏陶了一批批游客,壮大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汉中两汉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区不仅提供了一个自然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人们提供了历史教育场所以及制造了一个浓郁的人文文化氛围,这都是其发挥着强大的育人价值功能。但是根据我们我的调研发现,有超过9成的人们认为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对历史文化的传承起到重大作用,并且认为有必要保护和发展两汉三国景观文化,但是当今其育人价值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原因主要有这些方面:商业气息过于浓厚;政府宣传力度不够;当地人们不引起足够重视;交通不够便利等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调研组经过反复研究,并综合接受访问的群众的意见,提出我们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汉中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充分发挥出其育人价值的作用贡献一点力量。

三、建议

1.政府方面,应该加强对两汉三国景观文化的保护力度,重在宣传两汉三国景观文化的丰富内涵,把传统文化的精髓呈献给游客,提高传统历史文化景观的质量。汉中两汉三国的景观文化不纯粹是自然风光,而是在每一个自然景观的背后都蕴藏着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政府在打造两汉三国景观文化形象的时候应该进行深挖掘,广发现,例如开发一些民俗艺术节、收集历史文化故事、编著更为详细的地方志等等,让其充分体现出历史教育价值。

2.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加强管理,侧重宣传。正如上文所述,两汉三国景观文化蕴藏着浓郁的人文文化如栈道文化、古战场文化、历史人物的传统民族精神和智慧等,这些文化赋予了景观文化更深层次的意义。旅游景点管理部门应该着重揭开这些景点背后神秘文化的面纱,而不是做些表面的、庸俗旅游的噱头的工作。

3.当地的学校应该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学习先贤们遗留下的优秀的文化,学生要了解历史,注重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景观文化的育人价值中的人指的群众,但更倾向于青少年。我国的青少年是中国未来的一代,如果不学习我们先贤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那又如何能够承载历史的使命,更谈不上宣传中国的文化了。所以当地学校应该注重组织学生参观这些自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景观文化,让学生了解历史,继承历史文化遗产,真正让景观文化发挥育人作用。

4、地方政府应加大财政的倾斜力度。一方面,汉中盆地是一个地形复杂的地区,很多地方交通还不是很便利,要想扩大汉中景观文化的育人作用,首先就要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到汉中地区,而便利的交通起到一个关键作用。因此,地方政府要想真正落实景观文化的育人价值,必须要让财政倾斜交通。另一方面,部分遗址遭到破坏或者年久失修,政府需要把一部分财政倾斜到对历史文化景点的修缮和保护上。

价值观调研篇7

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研究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从而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地一样,并没有失去青少年浪漫的天性,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的理想观有如下特点:

1、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建立事业,追求知识、财富、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涉及,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有庸俗低级的人生追求。这与开放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2、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往往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薄。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不少糊涂观念。他们更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满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但如果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相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

(二)公私观

公与私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体现。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向和讲求个人实际的特点。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1、传统的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明显让位于先公后私,尤其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2、公私兼顾的观念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3、在公私兼顾这个天平上,开放区青少年学生明显把砝码加在个人利益一头。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区学生对公私并重和先私后公选择均比内地高,而先公后私却远比内地低。

4、先私后公、有私无公的观点也露出苗头。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变化的特点和趋向,说明当前学生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方面已由只重社会价值向寻求二者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影响在学生道德意识观念中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公私兼顾的思想中缺乏那种为祖国为人民献身,只讲贡献,不求索取的忘我型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德育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值得开放区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三)苦乐观

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感受,通常是通过“苦”与“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与个体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因此苦乐观可以反映出价值观的特点。

1、强调自我发展,以自我理想的实现为乐。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幻想年龄中构思自己的未来,以自己的理想未来的实现为乐。如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然而他们的这种理想追求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讲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缺乏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精神。

2、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淡薄。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把苦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如学习相联系,认为条件困难,学习不如意就是苦,而对于“以苦为乐”的看法则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苦乐观是以实际的体验为标准,缺乏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与开放区青少年讲求实效的价值观相联系的。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已经不再追崇那种精神式的苦乐观,取而代之的是实际体验式的苦乐观,因而对于体力劳动有着鄙视感,吃苦精神不够,在挫折面前有进取心,但缺乏顽强的毅力。

3、在自身理想追求的同时,重视享受,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享乐主义。

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开放区的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消极“享乐”主义观念,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享乐”,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钱,把金钱看成是享乐的前提,这种思想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了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心态,不可忽视。

二、影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同时,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开放区,受到影响最深刻,人们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等等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讲求经济价值、经济利益的意识观念,形成一股“经商热潮”,促进人们竞争意识、自我 意识的发展和私有观念的滋展,从而直接、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以家庭和小团伙影响最为主要。一些家庭成员的意识观念、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如出现“一切向钱看”思想和讲排场、摆阔气现象,以及学校、社会小团伙的意识观念,都给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以一定的影响。学校德育并没有完全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不足,造成一定的失误。

首先,学校德育目标单一,忽视了“双差生”的思想教育。传统观念认为德育就是讲求步调一致,讲求单一思想,忽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对于“双差生”,往往按优秀生的统一要求来教育,结果使得学校德育失去针对性,在学生中出现思想断层。

其次,德育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现实实际。许多教师为搞好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升学率,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工作中空谈教条理论,空喊政策口号,不能就社会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具体的生活实际偏差太远,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社会理想、政治思想薄弱。

第三,德育的方式方法形式化,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内层。很多德育工作者往往是追求形式上的目的,在方法上,认为“政治教育就是灌输”,把德育与教学割裂开,造成学生的品德游离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前面三个因素对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开放的影响是客观的因素,而学校德育则是主导因素。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是当今开放地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

三、教育对策。

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特点进行教育呢?这里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问题来探讨。

(一)德育的微观建设

德育的微观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德育自身内部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问题。前面分析过,由于“左倾”思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德育长期处于目标单一化、方法形式化、内容抽象化的现象,与开放的局势不相适应。学校德育必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1、学校德育目标层次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网络结构体系。同时,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又是多元化、两极化,因此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层次化。

第一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倡和树立“大公无私”、“勇于献身”、“艰苦奋斗”的崇高价值观念。这是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广大学生特别是党团员、少先队员、先进分子必须以此作为最高行为目标和准则,不断进取和奋斗。

第二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观,提倡和树立“先公后私”,在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发展的价值观。这是一般性的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以这种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三层次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就是消除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思想,培养青少年以自我的行动、才能为社会贡献的思想品质。

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加以教育,而不是片面地降低德育标准。应根据三层次步步提高,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或停滞不前。

2、德育内容系统化。

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价值观的成熟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富有针对性,形成系列化。具体说,青少年阶段德育内容应形成循环,分成多层次来进行教育。

现阶段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以社会理想、集体主义、党的革命传统等为主,但内容的要求不同。少年时期主要强调学生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化为行动,解决“是什么,怎么做”问题,而青年阶段则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两个阶段在具体环境中可分成多层次进行教育。这样,环环紧扣,层次递进,循环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内容系列。

3、德育方法灵活多样化。

为了解决青少年学生品德游离现象,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学校德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把德育与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如主题班会、夏令营、演讲、革命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介绍、影视教育等,各种具体方法如情境陶冶法、心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等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集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实践的锻炼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二)德育的宏观建设

德育的宏观建设是指把德育当作一个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学校德育的改革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升华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必须把中小学的德育看成一个整体、多个层次,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必须注意衔接,避免成为“三不管”地带,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加强横向交流。首先必须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增强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超前可控性和免疫力,建设一个适合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还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收优秀的教育经验,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价值观调研篇8

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他们的价值观在传统影响的基础上,面临着新的挑战,表现出自己独特的地方。研究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特别是中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加强学校德育建设,从而树立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培养创新意识和献身精神,以适应开放和改革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对外开放地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新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研究开放区青少年的价值观问题。

(一)理想观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与内地一样,并没有失去青少年浪漫的天性,他们对人生、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和希望。他们的理想观有如下特点:

1、人生目标取向多元化。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当问及“最重要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时,回答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建立事业,追求知识、财富、爱情、服务社会,成立家室和献身祖国等等都有涉及,与内地学生相比,在目标取向方面存在差异,表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既有高尚的人生追求,也有庸俗低级的人生追求。这与开放地区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思潮多种并存相联系。

2、社会理想层次较低,往往与个人利益相联系。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虽然对生活充满信心,但对于社会理想则比较淡薄。有的人对政治不感兴趣,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存在不少糊涂观念。他们更重视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的追求,把个人利益与社会理想联系在一起,希望在满足自己的兴趣、才能的前提下,服务社会,热爱祖国。但如果把开放区的青少年学生与香港相比,开放区学生的社会理想则更浓些。这反映出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对学生思想的不同影响。

(二)公私观

公与私是一对辩证统一的矛盾范畴。公私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体现。目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在公私观方面表现出多元的选择趋向和讲求个人实际的特点。

从以下四点中,我们可以看出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的特点。

1、传统的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趋于淡化,明显让位于先公后私,尤其是公私并重的道德观。

2、公私兼顾的观念已成为学生公私观的主流。

3、在公私兼顾这个天平上,开放区青少年学生明显把砝码加在个人利益一头。从中可以看出开放区学生对公私并重和先私后公选择均比内地高,而先公后私却远比内地低。

4、先私后公、有私无公的观点也露出苗头。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公私观变化的特点和趋向,说明当前学生在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关系方面已由只重社会价值向寻求二者统一的方向发展,这是初级阶段商品经济的影响在学生道德意识观念中的反映。但是学生在公私兼顾的思想中缺乏那种为祖国为人民献身,只讲贡献,不求索取的忘我型思想。这与社会主义德育目标是不相符合的,值得开放区教育界的普遍重视。

(三)苦乐观

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感受,通常是通过“苦”与“乐”的感受表现出来。什么是苦,什么是乐,这里有一个衡量标准,这个标准是与个体自身内在的价值体系相联系的。因此苦乐观可以反映出价值观的特点。

1、强调自我发展,以自我理想的实现为乐。

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绝大部分都有自己追求的理想,自我意识强烈,他们在幻想年龄中构思自己的未来,以自己的理想未来的实现为乐。如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实现自己的理想或实现自己的某些愿望。然而他们的这种理想追求往往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讲求自我设计和自我实现,缺乏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高尚精神。

2、传统的艰苦奋斗精神淡薄。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把苦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如学习相联系,认为条件困难,学习不如意就是苦,而对于“以苦为乐”的看法则持反对意见。他们的苦乐观是以实际的体验为标准,缺乏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是与开放区青少年讲求实效的价值观相联系的。他们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化,国外社会思潮的影响,已经不再追崇那种精神式的苦乐观,取而代之的是实际体验式的苦乐观,因而对于体力劳动有着鄙视感,吃苦精神不够,在挫折面前有进取心,但缺乏顽强的毅力。

3、在自身理想追求的同时,重视享受,出现了某些消极的享乐主义。

由于受社会上某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开放区的部分青少年学生在思想上也出现了消极“享乐”主义观念,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在于“享乐”,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钱,把金钱看成是享乐的前提,这种思想虽然为数不多,但代表了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一种心态,不可忽视。

二、影响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变化的因素。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发展国民经济,同时,西方的一些文化思潮、生活方式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开放区,受到影响最深刻,人们的社会意识、生活方式等等都起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讲求经济价值、经济利益的意识观念,形成一股“经商热潮”,促进人们竞争意识、自我 意识的发展和私有观念的滋展,从而直接、间接地影响着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特别是以家庭和小团伙影响最为主要。一些家庭成员的意识观念、家庭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如出现“一切向钱看”思想和讲排场、摆阔气现象,以及学校、社会小团伙的意识观念,都给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以一定的影响。学校德育并没有完全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观念和工作上存在不足,造成一定的失误。

首先,学校德育目标单一,忽视了“双差生”的思想教育。传统观念认为德育就是讲求步调一致,讲求单一思想,忽视学生活跃的思想和独立的个性。特别是对于“双差生”,往往按优秀生的统一要求来教育,结果使得学校德育失去针对性,在学生中出现思想断层。

其次,德育内容空洞无物,脱离现实实际。许多教师为搞好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升学率,忽视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在工作中空谈教条理论,空喊政策口号,不能就社会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与具体的生活实际偏差太远,使得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国家大事漠不关心,社会理想、政治思想薄弱。

第三,德育的方式方法形式化,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内层。很多德育工作者往往是追求形式上的目的,在方法上,认为“政治教育就是灌输”,把德育与教学割裂开,造成学生的品德游离现象,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前面三个因素对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变化都起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开放的影响是客观的因素,而学校德育则是主导因素。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建设,是当今开放地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关键问题。

三、教育对策。

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如何针对这些新特点进行教育呢?这里主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问题来探讨。

(一)德育的微观建设

德育的微观建设主要是指学校德育自身内部的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的问题。前面分析过,由于“左倾”思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学校德育长期处于目标单一化、方法形式化、内容抽象化的现象,与开放的局势不相适应。学校德育必然针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

1、学校德育目标层次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德育目标应该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网络结构体系。同时,对外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又是多元化、两极化,因此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也应该是层次化。

第一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倡和树立“大公无私”、“勇于献身”、“艰苦奋斗”的崇高价值观念。这是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广大学生特别是党团员、少先队员、先进分子必须以此作为最高行为目标和准则,不断进取和奋斗。

第二层次要求青少年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观,提倡和树立“先公后私”,在服务社会,贡献祖国的前提下实现个人发展的价值观。这是一般性的要求,全体学生必须以这种价值观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第三层次是一种基本的要求,就是消除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反对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不择手段获取经济利益的思想,培养青少年以自我的行动、才能为社会贡献的思想品质。

多层次的德育目标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加以教育,而不是片面地降低德育标准。应根据三层次步步提高,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展或停滞不前。

2、德育内容系统化。

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阶段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价值观的成熟程度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因而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富有针对性,形成系列化。具体说,青少年阶段德育内容应形成循环,分成多层次来进行教育。

现阶段开放区青少年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应以社会理想、集体主义、党的革命传统等为主,但内容的要求不同。少年时期主要强调学生的认识,并引导他们化为行动,解决“是什么,怎么做”问题,而青年阶段则解决“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两个阶段在具体环境中可分成多层次进行教育。这样,环环紧扣,层次递进,循环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内容系列。

3、德育方法灵活多样化。

为了解决青少年学生品德游离现象,消除他们的逆反心理,学校德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要把德育与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如主题班会、夏令营、演讲、革命优良传统和先进事迹介绍、影视教育等,各种具体方法如情境陶冶法、心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等等,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在实际的集体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在实践的锻炼中实现知与行的统一。

(二)德育的宏观建设

德育的宏观建设是指把德育当作一个整体,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从宏观的角度来探讨学校德育的改革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升华的过程,具有阶段性和延续性。因此必须把中小学的德育看成一个整体、多个层次,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统筹安排。特别是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必须注意衔接,避免成为“三不管”地带,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不良的影响。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学校、社会、家庭之间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校德育必须加强横向交流。首先必须加强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联系,增强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超前可控性和免疫力,建设一个适合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优化的校园文化环境。此外,还要加强校际间的交流,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吸收优秀的教育经验,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