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西方茶文化8篇

时间:2023-07-21 09:15:16

中西方茶文化

篇1

由于历史背景及社会发展情况的不同,中西方茶文化存在着显著差异。中西茶文化比较对于培养英语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应该充分利用中西茶文化中差异元素,对中西茶文化进行全方位对比,以多元文化充实英语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当代大学生西方文化适应能力,养成跨文化交际意识。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比较;大学英语

在当前茶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加频繁,这不仅引起了当代社会对跨文化交际的重视,更对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但是当前很多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语境中以中国思维理解、判断西方茶文化现象,出现很多文化误解和矛盾。鉴于此,如何以中西茶文化对比充实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如何以茶文化对比为基点,吸引英语学习者跨文化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中西茶文化内涵比较

1.1中西方茶文化物质内涵对比

物质文化是异质文化进行比较最直观、最客观的外在形式,而在中西茶文化的物质形态方面,中西方在茶叶选择、茶具选择等各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首先,茶叶选择的差异。中国作为典型茶叶出产国,茶叶种类繁多,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白茶、黑茶、黄茶都深受我国社会青睐,尤其绿茶更是在我国茶文化中以其自然、未发酵的特点,自古以来受到一致好评和推崇。然而西方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受制于海洋气候,无法产茶,在茶叶选择上更青睐发酵性、易储藏的红茶。其次,茶具选择的差异。我国茶文化在茶具上受到儒家、道家哲学思想影响,崇尚自然淳朴,以瓷器为主。同时无论茶壶、茶托、茶盅、还是水方等辅茶具都讲究“雅趣”二字。而西方茶文化中茶具多以西方宫廷贵族元素为特点,尽显奢华和高贵。无论茶杯、茶碟还是糖罐或点心盘都凸显物质品味及贵族气质。

1.2中西方茶文化行为内涵对比

中西方在茶叶饮用中饮茶习惯、礼仪等方面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首先,饮茶习惯的差异。中国茶文化受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重视饮茶中对茶叶自然味道的保持,注重茶味的单纯,提倡“清饮”的饮用方式。而西方茶叶消费者崇尚口感与个性,在茶叶饮用中掺杂各种材料,如:牛奶、糖等,推崇“混饮”的多重生理感受。其次,饮茶时间差异。我国茶文化中没有饮茶时间的固定要求,而西方茶叶消费者根据其生活习惯形成了“早茶、午茶、下午茶”的社交和饮用习惯。除此之外,中西方在饮茶上存在很多行为差异,但是都讲究饮茶的礼仪,只是因为社交礼仪的不同认识,在礼仪表现上两者略有不同。

1.3中西方茶文化精神内涵对比

茶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经历了数千年发展,已经将我国传统哲学思想融于其中,可以说茶文化在我国已经升华为更高的价值观层面的思想内容。其中儒家、道家哲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天人合一、中庸、自然”观念让茶饮超越了物质层面,让饮茶者在茶俗及茶事中获得更高的精神领悟或道德感受。相比之下,西方茶文化因时间较短,与西方传统价值观及哲学思想发展不同步,导致在精神层面上西方茶文化更倾向于物质文化方向,茶被视作解决消费者生理需求的物质象征。西方文化中,茶具有典型的实用主义色彩,茶、茶具、茶俗成为代表财富和修养的重要内容,茶饮活动也更多被赋予社交意蕴。

1.4中西方茶文化语言应用对比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出不同的文化内涵,而中西方茶文化在语言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方面,语言含义不同。我国茶文化中语言多立足茶俗及茶相关活动,含义质朴简单,指向性较强。而西方茶文化中语言的含义被极大的拓展,多具有隐喻性和暗示性社会含义。例如,英国茶语中出现了大量“隐喻、转义”的词汇,将茶的词性和词摆脱了中国茶文化的底蕴,形成了个性化语言结构。例如“Blacktea”(红茶)与中国茶文化中的“黑茶”完全不同。另一方面,西方茶文化中语言交际范围较窄。据统计,西方常用茶语如“teaparty、teafight”等仅有不到200个,与我国茶文化中茶语言的词汇数量难以同日而语。

2中西茶文化比较对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影响

对中西茶文化内涵进行比较,正确理解中西茶文化差异,能为当代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视角或教学资源,可以极大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的文化性,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2.1培养大学生西方文化思维

中西方茶文化的比较可以让大学生在英语课程中形成对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思维,尤其在跨文化交际方面让学生能以西方思维审视西方人群的行为选择,进而在语言应用中注重自身语言习惯的规范和实用性。例如通过中英茶文化对比,学生可以认识到英语的印欧语系本质,在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方面与我国汉语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在茶文化的引导下,大学生可以西方文化视角和内涵理解西方茶俗、礼仪及其他行为,形成英语思维和英语行为习惯。

2.2丰富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内容

通过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比较,学生和英语教师都能充实西方文化认知,例如可以对中西方茶叶历史、饮茶习惯、饮茶风俗中涉及的物质文化、语言文化元素形成直观认识。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对中西茶文化的比较,丰富了跨文化教材的教学内容,让课堂跨文化案例更加形象具体,有助于学习形成对西方文化的辩证性认识。大学生可以在中西方茶文化元素的冲突和矛盾中,正确认识、理解英语国家文化选择,将英语语言内容与文化内容结合在一起,提高自己对文化现象的理解力和接受能力。

2.3创新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方法

茶文化蕴含丰富的趣味性文化元素,能以形象、生动、具体的案例吸引大学生对文化实践及语言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茶文化比较让大学跨文化教学摆脱了传统的书本教学模式,形成了较为现代的体验式教学方法,以文化体验、参与激发大学生对中西方文化、语言的感受和判断积极性。同时这种文化比较解决了纯文化灌输的枯燥性弊端,大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得以解放。同时中西茶文化中很多文化元素相较传统书本知识,更容易和多媒体、互动教学、任务式教学模式结合,提高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兴趣及实践能力。

3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与茶文化比较的接轨

大学英语要想将中西茶文化对比纳入日常跨文化教学,就必须从培养大学生交际能力出发,开发茶文化与大学英语结合的校本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现大学英语与中西茶文化的接轨,提高跨文化教学的质量。

3.1开发中西茶文化跨文化校本教材

当前,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应该将茶文化、茶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以中西茶文化为基础的校本跨文化交际教材。首先,学校应组织跨文化专家、茶文化专家、英语教师共同编写相关教材,教材的茶文化比较内容既要符合跨文化理论,又要满足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需求。其次,校本教材不仅要介绍中西方茶叶文化的理论知识,更要组织丰富对比性元素全方位展示西方文化与我国文化的区别和相似之处。最后,校本教材必须立足真实的、实用的文化语境,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与学生日常英语应用形成呼应。如茶叶名称英、汉区别对比、茶叶饮用习惯对比,应该予以重视。

3.2构建茶文化主题的英语跨文化教学活动

中西茶文化差异性元素为教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英语教师应该根据中西茶文化对比选取代表性内容,进行案例教学、任务式教学、情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例如:英语跨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中西茶文化中“Darktea”的含义区别,采取案例教学,让学生分组讨论“黑茶”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含义,进而归纳中西茶文化在语言、历史文化、社会认知心理上的差异,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对比能力。另外,教师可以根据茶文化设置情景,例如“西方茶饮礼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异域文化体验中,将英语语言、西方礼仪和茶俗知识结合在一起,在文化体验中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3.3形成茶文化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

大学跨文化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中西方茶文化中丰富的比较资源,以将其与多媒体结合在一起,直观生动的吸引学生在英语环境内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增加跨文化交际的感性认知和娱乐性,为培养跨文化意识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可根据西方“早茶、午茶、下午茶”过程中不同茶、茶点、茶室的图片、视频,甚至电影让学生在直观的音像世界中感受茶的魅力及西方文化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制作中西茶文化对比的PPT动画情景展示,让学生了解茶词汇、茶饮礼仪及用具的差别,了解特定茶叶词语意义及文化特殊性。例如通过“taketeawithsomebody”一词的PPT情景展示,学生直观了解到其真正含义表述“与某人发生冲突”。可以说,视频、图片、PPT可以让中西方茶文化生动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在英语氛围下了解西方文化的特定内涵。

4结语

中西茶文化在物质、行为、精神、语言层面的差异,为我国大学英语开展跨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有益的文化元素,对当代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大学英语教学应从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识高度,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将中西茶文化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密切结合,让茶文化比较真正融于跨文化教学体系中,培养大学生英语跨文化的应用能力。

作者:肖少华 王立宾 单位: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丽娟.中国与英美茶文化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福建茶叶,2016(2):255-256.

篇2

关键词:西方茶文化;英语文学作品;内涵影响;创作理念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其创作到形成独立的风格体系,都与其所依附的文化体系有很大关系。客观的讲,文化造就了文学作品。当然,想要创作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必须对其文学作品创作的根源进行有效融入。西方茶文化是在茶及饮茶逐渐融入西方生活之后所形成的文化体系,无论是其内涵,还是价值理念,都充分反映了社会生活与大众理念的体系化融合。而在西方茶文化形成过程中,其文化内涵也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1西方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分析

文化是一种意识理念,其形成基础是物质元素,任何文化形态都是基于一定社会元素所形成的,西方茶文化也是如此。通过对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全面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容纳了丰富的文化理念,而其从特点来看,主要分为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而这两者共同特点都是以英语作为自身发展语言的文化体系,因此可以说,西方茶文化实际上就是以英美文化为载体的茶文化。西方茶文化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尽管西方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一种,但是该茶文化与我国茶文化之间有着重要差别。虽然两种茶文化都是以茶和饮茶生活为基础所产生的文化体系。但是从根本上看,茶文化都是茶与其基础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文化体系,因此其差异来自于其文化根源。1848年,英国人罗伯特来到我国,将茶树种子带到印度,而印度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为茶叶生产种植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空间,从此在印度形成了庞大规模的茶园。这就为英国茶文化体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茶叶在很早就已经进入欧洲大陆,但是欧洲大陆人对茶叶太多欢迎。直到茶叶传入英国之后,其与英国文化便形成了体系化的文化融合,正是英国人对茶叶的热爱和推崇,加上饮茶习惯和风气不断成熟,从而形成了具有英国文化特色的茶文化体系。而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茶与茶文化也流传到美国。但是客观的看,英国茶文化与美国茶文化之间是有一定区别的。在整个英国茶文化体系中,正是其形成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其整体资源比较丰富,茶文化中更多融入了享受、物质元素,整个茶文化极其讲究,充满贵族元素。而对于美国茶文化来说,其形成与美国独立之后,此时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整个茶文化中融入更多的是效益与效率,因此,在美国茶文化体系中,我们更可以看到美国茶文化恰恰是袋装茶的发源地。在美国独立战争历史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其重要的导火索,而这无疑证实了茶叶在美国的地位。英美两国作为当前世界上物质元素最为丰富的国家,其文化影响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因此以英美茶文化为核心的西方茶文化就成为极具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体系。整个文化内涵不仅影响了社会生活,同时更是对其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2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认知

研究西方茶文化时,通过研究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就能形成体系化全面认知,尤其是英国茶文化,其实际上就是整个西方茶文化体系的内核。根据相关统计表明,在整个英国人的生活中,饮茶所占的时间超过了三分之一,尤其是红茶,更是以英国红茶享誉全世界。西方茶文化作为饮茶习惯与传统文化的体系化融合,研究该文化体系,必然能够为我们全面了解茶文化内涵提供重要基础。

2.1西方茶文化的相关内容阐述

西方茶文化的内容主要表现在茶与饮食习惯的有效融合。因此,在整个西方茶文化内容中,茶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生活习惯中的重要内容。比如,对于英国人来说,早晨醒来之时,要饮早茶。其对早茶的精心准备程度,就知道茶叶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式早茶的调制过程中,不仅要精选阿萨姆红茶,同时更要经过对浓度和色泽的把关,从而是其满足早茶的需要。而在工作时间,其在工作间隙中,也会使用上午茶作为调节工作气氛的主要方式,当然上午茶是整个饮茶过程中最简单的环节。而在英国人饮茶生活中,最复杂的则是下午茶,可以说,下午茶就是英国茶文化的核心,正宗的英国下午茶,不仅讲究,而且其中充分融入了相关礼仪内涵,在英国下午茶文化体系中,其与社交活动相融合,成为西方社交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媒介。而美国茶文化则更倾向于便捷和生活化,在美国饮茶过程中,袋装茶就成为其茶文化体系中重要的符号之一。

2.2西方茶文化体系中的具体内涵分析

通过对西方茶文化体系进行全面认知,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内涵主要包括:首先,其应用属性从药用、生活饮用到一种文化符号。茶叶在传入西方初期,其更多是作为一种药物来使用,在其看来,饮茶能够帮助人们形成清醒的心情,同时也能对很多疾病形成有效治疗方法。而随着其对茶叶的功能价值属性认知日益成熟,其贵族上层开始品茶,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展现异国文化及生活理念的一种行为方式。而随着全球交往日益便捷,茶叶正式进入西方大众生活,其不仅实现了饮茶方式和饮茶文化的本土化,同时也成为社会大众的重要生活习惯。其次,在整个西方茶文化体系内,包含了极显贵族生活特点,内容丰富精致的文化内涵。在西方,饮茶习惯从出现到形成,更多是在近代时期,此时,无论是社会生产力,还是物质基础,都实现了极大丰富,因此在饮茶过程中,其应用元素更加丰富。而饮茶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惯,而是一种融入了丰富审美价值和生活价值元素的生活方式。下午茶文化的出现和形成,不仅标志了该茶文化体系中的文化属性,同时其对整个西方文化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认知西方茶文化,就必须对其下午茶形成有效认知。最后,在西方茶文化体系内,社会习惯与社会大众意识形成了全面融合。因此,整个茶文化就是对社会生活形成全面了解的基础。在西方茶文化体系中,其不仅对饮茶内容和品质有着较高要求,同时其对茶文化体系中的理解和认知也超越了任何一种价值理念。在西方茶文化体系中,其将现代社会的节奏要求与整个文化相融合,而这正是与我国传统文化所不同的行为阐述和理念表现。

3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的具体影响

文学作品创作实际上是对文化意识的有效阐述和全面呈现。如果想要对传统茶文化形成全面认知和了解,就需要充分借助文学作品这一创作进行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体系的核心是英国茶文化和美国茶文化,而这两者实际上都是英语语言下的文化体系。在西方国家中,除了英国外,美国等西方国家也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茶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体系内涵,其以茶物质元素为基础,融入了丰富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同时形成了一大批与茶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创作实际上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无论是其价值理念,还是对创作灵感的激发,都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来源。虽然西方茶文化与我国传统茶文化一样,都是以茶为主要创作元素的茶文化体系,而且都是社会文化与饮茶习惯的体系化融合。但是从根本上看,两者并不一致。我国传统茶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文化内涵,其根源是传统文化。而西方茶文化形成与近代时期,其根源是近代文明,同时其价值理念中更多是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诠释和变革。从文学创作背景来看,任何一种良好的文学作品,其都只植根于一定文化体系之内,因此想要研究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创作的具体影响,就必须完善探究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当然,体系化研究其具体内涵,也能够帮助我们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和英语文学作品的内容,进而实现对西方茶文化的有效传承。西方茶文化对英语文学作品的影响,表现在诗歌创作过程中。在很多英语诗句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有关喝茶场景的有效描述,诗人拜伦更是将茶成为泪水,其将茶作为阐述和表达一定情感的载体和基础。正是很多描述茶的英语文学作品让我们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其次,是该茶文化体系对散文创作的影响。散文写作有着独特特点,比如在整个散文创作过程中,其尤为重视价值情感的诠释和表达。想要创作出经典的散文作品,就必须结合能够有效激发人们价值情感的创作元素,而西方茶文化正是为英语文学作品的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小说创作也是整个英语文学作品创作中的重要内容。西方茶文化不仅为英语文学作品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为其文学作品内涵立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在英语文学作品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多关于西方茶文化情节的有效描述和表达,特别是整个小说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作品,正是与其融入了文化理念有直接关联。

4结语

茶叶最早进入欧洲大陆时,其并未能得到欧洲大陆人们的广泛认可。而在18世纪时,茶叶进入英国,此时英国恰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高速发达的社会生产力、极度富裕的物质生产资料,使得茶叶在英国实现了成熟发展,而在英国人逐渐形成品茶习惯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茶文化体系。英国人对茶叶的推崇和喜爱发挥到了极致,因此英国茶文化就成为西方茶文化的领军者。随着茶文化发展日益成熟,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词汇和生活元素。而这些内容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就形成了对英国文学体系的有效影响。

参考文献

[1]赖月珍.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管窥西方文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2):125-128.

[2]朱锦锐.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海外英语,2014(17):17-22.

[3]王旭华.透视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J].科技信息,2015(12):126-131.

[4]林晓娟.探析英语文学作品对英国茶文化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5):115-118.

篇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呈现出包容性发展的趋势,西方茶文化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迅速传播到中国,中国的茶文化也随着世界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趋势迅速走向世界,影响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在中西茶文化碰撞、交汇、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中西方茶文化各自的深刻内涵以及相互差异,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并直接对茶文化的翻译问题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在现阶段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进行科学分析,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并将非常有助于中国茶文化影响力的继续扩大、提升。

关键词:

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翻译

中国是茶叶大国,是茶叶的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茶叶长途跋涉传播到西方国家后,通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西方也逐渐形成了与中国茶文化截然不同、独具特色的茶文化内涵与体系,并主要通过饮茶习惯、饮茶方式、饮茶礼仪等表现出来,让茶叶这一古老的中国饮品在西方土地上焕发出异域风情。本文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中西方茶文化的客观现状,对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茶文化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希望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

1中西方茶文化的内涵分析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茶文化生根发芽的地方,有着深厚的茶文化积淀,茶文化也显著地影响着由古至今的中国人的行为礼仪、性格品质,可以说,中国茶文化是中国人的一个鲜明标签和深刻烙印。西方虽然接触茶叶、茶文化的时间和中国相比少得多,但近代以来,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和中国乃至东方国家有显著区分的茶文化体系。早在十六世纪的时候,英国在强大的生产力、军事实力的支撑下,战胜了西班牙战队进而获得了海上霸权,走上了向外扩张的历史征程。从那时开始,英国和世界范围内其他国家的物质、经济往来日益频繁,也是在这一时期,官方色彩鲜明的东印度公司首次将东方茶叶带入了英国,并作为商品销售。这种珍贵的东方树叶,当时由于在英国数量稀缺而价值不菲,主要作为药品和养生饮品而存在,流传于英国皇家贵族当中,并很快获得了越来越多英国人的喜爱。因此,英国的茶叶供应量逐渐增加,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到英国的中下层人民,获得了广泛的民间人士的喜爱,成为英国人休闲、社交中使用到的重要饮品。随后,随着英国的不断扩张,英国的茶叶供应量越来越多,逐渐在英国人当中得以普及,英国人和茶叶产生了不可分割的情感,这种英国茶文化也开始逐渐渗透到西方世界的其他国家当中,产生越来越深刻的文化基础。由于西方国家和中国在文化差异、民族背景、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西方国家逐渐形成了显著区别于中国的茶文化内涵,并逐渐形成完善的西方茶文化体系。茶文化在西方国家从萌芽逐渐走向成熟,散发出强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和中国的农耕文明不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领域中,茶文化更多扮演的是一种开放的、优雅的角色。西方人对于茶叶饮品的感受,不仅在于味觉,更在于品茶过程中的自我精神实现和与他人的精神交流,茶文化在西方国家的内涵变得非常集中而深刻,这和西方国家商业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也表现出西方人对茶叶的深刻喜爱和情有独钟。在此基础上,西方茶文化的内涵逐渐扩散而细化,英国形成了喝下午茶的习惯,饮茶这一极具文化氛围的活动已经成为了英国人乃至西方人生活、工作、社交、休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说英国的茶文化专注于文化“点”魅力的绽放,那么中国茶文化则更加倾向于从千年历史中缓缓走来的极具民族文化积淀的茶文化普遍影响及成熟形式的展现。中国的茶文化经历了千年历史的塑造,已经和中国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完美融合,极具中华文化魅力与特色,成为中国的标志性文化载体与文化形式。在中国人眼中,茶文化的内涵是广泛而深刻的,涉及到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饮用、茶具选择、茶室布置、茶服搭配、茶事活动等与茶叶相关的方方面面,并完全上升到精神层面。茶文化的内涵之于中国人,兼具了形式美、内容美、精神美,在饮茶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上,中国人都乐在其中,并自觉实现了肢体活动和精神活动的交融。中国茶文化的内涵之庞大、含义之深刻、形式之优美、影响之深远,是只言片语难以描述的,它已经深入到中国的文化当中,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当中。

2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建议

中西方茶文化相连相通,又显著区别,基于这一基本现状,在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茶文化方面认知的异同,依据基本的翻译工作原则,采取灵活性的、生动性的翻译策略,使中国人和西方人都可以更好地通过译文感受到对方茶文化的魅力,产生对对方茶文化的科学认知。在此主要探讨中国茶文化的英译问题。

2.1茶名的翻译策略

在茶文化翻译中,茶叶名字的翻译,可以说是茶文化翻译的基础工作,是重中之重的内容。一直以来,茶名的翻译所面临的问题是准确性和联系性的问题,即在中国茶文化中相关关联的茶名,经过英文翻译后,完全看不出其联系性。在长期的茶名英译实践当中,发现采取音译、意译灵活结合的方式,所取得的翻译效果是最佳的。对于一些独立性较强、特征鲜明的茶叶品种,其名称可以采用普通话直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即直接应用普通话的拼音进行翻译,当然某些茶叶采用方言音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取得的效果也比较好。如龙井茶直译的结果就是longjingtea,采用的是普通话直译的方式,而白毫茶、乌龙茶则采用方言直译的方式,翻译的结果分别是pekoe、oolong。对于一些茶名形象性强的茶叶品种,其名称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进行翻译,可以使外国友人产生更加直观、深刻的印象,如红茶的意译结果为blacktea,中国珠茶的意译结果为gunpowertea,这样的翻译方式可以使外国友人在初次接触茶名时即产生形象性的记忆。此外,不少茶叶名称也采取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如祁门红茶的翻译结果为qimenblacktea,乌龙粗茶的翻译结果为oolongcrudetea,红枣龙眼茶的翻译结果为reddateslongantea,音译和意译结合并灵活使用的翻译策略,使得中国种类繁多的茶名的翻译方式更加立体化、丰富化,更加容易被西方人所接受。

2.2专业术语的翻译策略

在中国茶文化中,与茶相关的各个方面的专业术语不胜枚举,如何对茶文化专业术语进行科学、准确翻译,使外国友人通过对茶文化术语翻译结果的听、读,可以了解茶文化术语的内涵,是一大难题,也是茶文化专业术语翻译效果好坏的一个直观评价标准。对于茶文化专业术语的英译,必须坚持专业性、准确性、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既尊重中国茶文化中专业术语的完整内涵,又最大限度地降低西方人的理解压力。对于专业术语的翻译,采用的方式更加偏向于英语的表达方式,较少应用音译,如采茶的英译结果是plucking,杀青的英译结果是firing,茶毫的英译结果是tippy,这样的翻译方式显得更加正式、专业,更加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体现出对中国茶文化专业术语英译的严谨性与准确性。对于茶文化中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术语的翻译,尤其要注意展现中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避免翻译的生涩、乏味,如对茶具“脱胎填白”的翻译,采用““sweet-white”eggshellchi-na”更加合理,更加能体现出瓷器茶具薄而脆的器质特征,并隐约传达出其中蕴含的中国瓷器文化之美。

2.3中国茶文化之美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翻译过程中茶文化美学和魅力的体现,一直是翻译工作者研究的一大课题,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方式中,完整或者尽可能传达中国茶文化之美,着实是一件困难而需要不断摸索的事情。在茶文化英译过程中体现中国茶文化之美学意蕴,必须采取科学的策略,将中国茶文化之美植入到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当中,最终中国茶文化之美“英语化”,更好地传达给对中国茶文化不了解的西方人。具体来说,茶文化英译过程中中国茶文化之美的体现,重点在于文字的通联与语境的塑造。何为文字的通联,即用英语单词、英语短语描绘中国茶文化术语,通过对翻译技巧的运用和对翻译结果的筛选,结合西方人的语感方式,实现中国茶文化术语的文字之美与英语单词之美的联通,将中国茶文化中唯美的描绘方式更加完善而不失原味地用英语表述出来。如“成窑五彩小盖钟”的英译为alittlecoveredteacupofChengHuaenamelldeporcelain,这一英译结果完美地将原词中的“五彩”、“小”等元素表现了出来,并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不失为一个非常好的英译案例。何为语境的塑造,即在通篇的翻译过程中,采用自始至终的表现美学的翻译手法,将中国茶文化之美严丝合缝地植入进入,创造一种以英文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美学氛围和美学基调,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国友人对中国茶文化以及特殊茶文化内涵的理解,将更加容易,更加水到渠成。

2.4中国茶文化之规范性的体现

中国茶文化是极具规范性的,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茶文化的规范性都确定无疑,因而在茶文化的英译过程中,必须尊重中国茶文化的规范性,以规范而严谨的方式进行翻译,以免在茶文化英译的过程中使中国茶文化失真,甚至使西方人对中国茶文化产生误解、曲解。在英译过程中遵循中国茶文化的规范性,尤其要注意中国茶文化定名字、特定概念表述的一直性,这就需要翻译行业内部形成较为完善的茶文化翻译标准,翻译工作者都按照这一标准对相关的词语、概念、术语进行翻译,避免表述不一造成茶文化英译失准、失真。此外,在茶学科技论文中,更加需要重视中国茶文化之规范性,采用高度严谨、规范的翻译策略,一方面,茶学科技论文的标题应当避免使用缩略词,容易造成跨专业读者的理解困难和概念表述的偏差,与论文标题的严谨性形成冲突;另一方面,茶学科技论文的正文在茶文化的表述中更加重视表述的准确性、正式性,而非茶文化美学意蕴的传达,这一点和普通的茶文化英译有显著差别。

3结语

中西方在文化背景、民族性格、历史进程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再加上中西方茶文化萌芽和发展的时期不同,导致了中西方茶文化的显著差异。基于此,对中西方茶文化内涵的科学理解、正确认识,是做好中西方茶文化互译尤其是中国茶文化英译的前提。在这一基本前提下,唯有尊重原意、尊重美学、尊重不同语种表达方式的翻译策略,才是最佳的,才是最能被人们所接受的,相关的翻译工作者在茶文化翻译的过程中,也应当朝着这一方向努力。

作者:董理 单位:河南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杨静.中西“茶”文化的内涵及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6(1):51-53+55.

[2]王静,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2013(2):316-318.

[3]施由明.论中国茶文化在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J].农业考古,2007(2):15-21.

[4]杜大干.明清时期茶文化海外传播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篇4

我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属于宝贵的文化资源,与西方茶文化在起源、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别。茶文化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纽带,要想对茶文化进行准确翻译难度较大,需要翻译者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内涵,在积累互文知识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翻译技巧。

关键词:

中西茶文化;内涵;翻译

茶是中西方国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尤其是英国人将饮茶作为一种仪式,长期发展中就形成了风俗习惯。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强调品茶人对茶的感悟,而西方国家则将饮茶看作阶级的象征与风俗。茶文化的发展,对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不仅是从语言文字层面进行翻译,也需要深入了解不同源语言的文化背景与内涵。我国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在对茶文化进行外语翻译时,应该以互文理论为基础,在深入了解源语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展现茶文化的韵味,提高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

1中西茶文化的由来

1.1我国茶文化的由来

茶可谓是我国的“国饮”,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期发展中也具备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茶文化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文化表意功能得到不断扩展。唐代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农业、商业相对发达,各类传统制品远销海外,也促进了茶叶的销售与茶文化的传播。唐代的陆羽被称为“茶圣”,他在对茶道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著书立说的方式将茶文化传扬后世,留下了《茶经》等佳作。封建社会对儒家、道家的信仰,以及诗词歌赋的发展,使得茶文化与儒家、道家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拥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我国历代文人雅士咏茶的诗文不胜枚举,他们将饮茶会友看作人生雅事,对于茶的品种、色泽、香味等也十分讲究。

1.2西方茶文化的由来

十六世纪中期茶叶传入英国,在这之前英国人并不了解茶叶,并且无论王公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将咖啡、酒作为主要饮品。我国的茶叶在传入英国后,最早作为药用,并非作为饮品。后在英国王室的推动下,茶叶逐渐在英国贵族中盛行开来。由于早期茶仅为王公贵族消费的物品,人们一度将茶叶打上奢侈品的标签[1]。这是因为由于当时从东方运往英国的茶叶有限,无法被大面积推广。此后随着航海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茶叶被大量运往西方国家,才使得茶叶进入寻常人家,并在发展中成为人们喜爱的饮品。研究表明,英国最早将茶作为餐前餐后饮品,之后才形成特定的茶文化。

1.3茶叶贸易对茶文化的传播

十八世纪以前,西方国家对华贸易还处于初级阶段,在茶叶进口方面数量相对较少。进入十八世纪后,西方国家为满足人们对茶叶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加了茶叶的进口数量,使得茶叶的进口量迅速增加,并且一度超过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丝绸等商品的数量。在西方国家进口货品总价值中,茶叶长期居于首要位置。十九世纪西方国家进口茶叶的数量略有增加,在茶叶受到西方国家欢迎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而西方国家在长期饮茶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居特色的茶文化。摩文•琼斯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中,对西方国家饮茶的精神进行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它指出英国人无论在何种场合,茶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英国人眼中,喝茶并非一种消费,而是一种投资,每天喝茶具有独特的意义。

2中西茶文化的内涵解析

2.1我国茶文化的内涵

我国古代长期以来一直以农耕文化为主,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重农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而茶作为自然界的产物,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我国是最早发现茶树的国家,并且对茶树的药用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春秋时期,人们采摘茶树的新鲜叶子作为食材,这也是“茶”可以食用的开端。西汉时期开始流行饮茶,此后茶叶的烹饪方法不断发生变化。人们在长期饮茶中,更加讲究茶的色、形、香、味,也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在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中,儒家、道家对茶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儒家长期作为封建王朝的治国之本,赋予了茶文化独特的思想内涵,也成为文人墨客的重要精神寄托。道家追求“自然、纯粹”,强调依据自然规律行事。道家对茶文化的诠释,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

2.2西方茶文化的内涵

西方国家不同阶层都受到茶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英国更是将饮茶作为每日必备的程序。与中国人饮茶追求意境不同,英国人崇尚有规律、格调的饮茶方式。英国人有喝早茶与下午茶的习惯,并且会根据不同的场合挑选不同的茶饮品,如早餐选择加入柠檬、牛奶精心调制的早餐茶,不仅具有茶的清香,也有浓浓的奶香,美味可口。英国也提倡“以茶会友”,无论在日常交际中,还是在接待贵宾等重要场合,茶都成为交流沟通的工具。英语中的“tea”由我国东部地区与茶相关的方言音译而来,属于汉语借词。“tea”在传入西方国家后,在不断扩展中形成与汉语中茶不同的文化意义。

2.3由“tea”构成常见词语的意义

英语中由“tea”构成的词组较多,常见的英语词组有teaparty、teaspoon等。茶叶自引入英国以来,受到不同阶层的欢迎与喜爱,也逐渐成为英国的一项文化习俗。英国长期保持着喝下午茶(afternoontea)的习惯,也是英国人会友谈心、增进感情的有效方式。美国人发明了teabags(袋茶),即将茶叶放入采用过滤纸或者过滤布制成的小袋子中,并且放置于茶杯中冲泡,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喝到茶渣,也让饮茶变得更加便利。而icedtea(冰茶)即将冰块放入冲泡好的茶水中,节约了饮茶者的时间,也是西方国家十分受欢迎的饮茶方式。

3中西茶文化相关内容的翻译方法

3.1与茶相关词汇的翻译

我国茶叶种类繁多,很多茶叶品种的茶名具备独特的含义。翻译者要将中国茶叶名称翻译成英语,可以采用音译、意译以及音译+意译三种方式。例如,龙井茶可以采用拼音翻译的方法,翻译成:longjingtea;祁门红茶则可以采用音译加意译的方式,称作qimenblacktea。与茶相关的词汇在英语中的应用,若参与构成英语短语或句子,在翻译成汉语过程中,可以采用扩展引申义的方式,如teabas-ket可以翻译成午餐食品;teacake可以翻译成小甜饼。对于单独使用的英语词汇,可采用保留原义的翻译方式,如teapot翻译为茶壶,tearoom翻译为茶室等。英语中由“tea”构成的成语,在翻译时不可直译,而应该采用意译的方式,例如“teaandsympathy”,则翻译为“心烦时给予好意的安慰”。

3.2文学作品中茶文化的翻译

我国文学作品中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较多,对深入理解茶文化具有重要作用。例如,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关于“茶”的描述较多,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展现了茶之美。阅读《红楼梦》,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的儿女情长,也能够感受浓浓的茶文化。该书中对茶的诠释细致生动,无论是从茶的品种、色泽、烹饪方式,以及茶具的使用,都有详尽的描写,通过饮茶也能看出不同人物的身份与地位。要想对书中关于茶的描述进行准确翻译,就需要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对不同的茶名进行异化翻译,并且注重对描绘语言的合理转换。例如,对《红楼梦》中常见茶名“千红一窟”的翻译,若直接从字面进行翻译很难表现汉语词汇独特的美感。而采用异化翻译的方法变为“Maiden'sTears(少女之泪)”,不仅契合书本表现的主题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原词汇本身的韵味。

3.3茶文化内涵的翻译难点

不同的语言形态对应不同的文化背景,汉语作为具有独特意境的语言文化,本身存在复杂性,很难通过英语准确表达深层意义。我国茶文化内涵丰富,在进行英语翻译过程中,若不了解其背后的文化知识,很容易出现翻译不准确等问题。无论是与茶文化相关的词语、句子,或者与茶文化相关的成语、名言等,都需要翻译者采用互文的方式进行翻译。对于中西方茶文化的翻译,需要考虑多重互文之间的关联,不可麻痹大意。他们不仅需要理解字面意思,也需要在中英文转换中,深入理解中西方茶文化的历史渊源,结合民族文化与语言知识结构,综合多方面因素进行互文翻译。我国与茶相关的词汇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很难采用英语准确进行表达。若盲目进行翻译,不仅导致翻译的词汇毫无美感可言,也丧失了相关词汇的本来意义。由于我国与茶文化相关的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与理念,如何采用准确、生动的英语词汇进行翻译,这是展示茶文化内涵的难点所在。翻译者需要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采用互文关联的方式避免产生文化冲突,进而达到满意的效果。例如,我国与茶相关的别称“离乡草”,通过英语进行翻译后就很难保留原词的韵味。

4结语

中西方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茶文化翻译中不能将关注重点放在表面词汇上,而应该放在研究茶文化内涵上,注重不同语言环境下文化的交流融合。对我国茶文化的英语翻译,不仅仅是简单英语知识的应用,也应该是翻译者、文化、风俗习惯与思维理念的交融。无论是翻译茶文化相关词汇,还是翻译与茶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翻译者都应该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与文化背景,提高互文翻译能力,进而保持茶文化独特的韵味。

作者:孙慧敏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王静,卜小伟.茶文化在中西文化中的差异[J].农业考古,2013(2):316-318.

[2]张立力.互文视阈下的茶文化内涵翻译[J].福建茶叶,2016(1):211-212.

篇5

关键词:茶艺英语;中西文化;问题;思维方式;情感;差异性;翻译策略

茶艺英语翻译由来已久,它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输出。随着中国入世,中华茶文化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也日渐频繁,国家对茶文化的教育培育与宣传也更加重视,基于茶文化交流的茶艺翻译逐渐兴盛,使得中国茶艺文化为更多人所关注。

1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分析

中西文化差异显著,从茶艺英语翻译的角度来看,这种差异化表现就更为突出,它对茶艺英语翻译所带来的影响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来看。

1.1生活观念差异

语言源的差异性主要来自于人们的生活观念,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生活观念,他们对于语言的塑造能力及方向也不尽相同,因此,迥异的生活观念就造成了各色文化差异,茶艺英语就是其中之一。茶艺源于东方社会,而它与英语的融合即是与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东西方文化的直接碰撞必然会带来诸多差异性。从生活及东西方人性格习惯来看,东方人含蓄内敛,生活观念略显拘束,所以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更加注重意译。而西方人性格直白,情感热烈,对东方茶文化永远保有一份神秘感,所以西方人的茶艺翻译更加倾向于直译。举例来说,中国人会说“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儿倒不出”,它用来讽刺那些口齿不灵,反应木纳的人。而在西方,以英语为母语语言的英国属于岛屿国家,地处偏僻但商业文明发达,语言文化历史深厚,所以它在表达茶文化语言环境时则更加直白,比如“ateahound”就是专门用来讽刺某些在舞会、茶话会以及各种公共社交场合中公开对女士大献殷勤的花花公子。这其中英国人直接用到了“hound”(猎犬)这个词,它也表示卑劣的、不断侵扰他人的人,可见英语对茶艺英语的表达非常直截了当。

1.2历史文化差异

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可以说深入骨髓,他们不但饮茶,还会研究茶文化和一切与茶有关的历史故事,可以说在中国的每一品茗茶背后都有它的传奇历史典故,常常人们在品茶之余也能徜徉于悠远历史之中,回味无穷。就比如说“西湖龙井”,它的典故就出自于乾隆年间某一品茶治好了太后的久病,因此,它也被称为“贡茶”,从此名扬天下。这些奇妙有趣的故事也让茶艺英语翻译变得更加复杂,因为西方人很难理解这些茗茶背后的历史典故,所以他们的翻译可能就难以形神兼备。在英语国家中,最有名的典故就是“afternoontea”(下午茶)。在17世纪的英国皇室,下午茶文化传遍欧洲,它还衍生了“teabreak”等等习惯用语,这些茶艺英语历史典故让人们理解了更多的中西方茶文化内涵,使茶艺英语翻译文化发展更加兴盛。

1.3风俗习惯差异

风俗习惯与语言源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能代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礼仪、风尚与习俗,它们也都是在历史发展中逐渐沉淀的,且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群产生了一种约束力,促成集体习惯的最终形成。在中国文化中,茶文化多将儒教、道教与佛教文化相互衔接,讲究静心养性,所以中国人多喜欢品茗清茶,中国人也愿意在品茶、闲谈交流之余来增进情感,所以,就有了“茶余饭后”这一成语。相比于中国饮茶语言文化的悠闲,英国饮茶语言文化则更趋向于精致细腻,例如teacaddy(茶叶罐)、teatray(茶盘)、teaparty(茶话会)等等。而在英语中更有teawagon(用茶车)这一名词,它是指那种可以推到客厅或户外,供客人集体享用的移动茶几,这也体现出了茶艺英语在西方地域中所体现出的小资文化情调。

1.4思维方式差异

思维方式也决定了语言源的发展进程,中西文化存在地域差异影响,因此,他们在茶艺英语翻译方面也存在思维方式角度差异,这种思维方式角度不同来自于地域差异,也来自于文化背景差异。在茶艺英语中,单词与字符能够根据语言的思维习惯来或自由、或固定组合起来,形成人们常见的语言语态形式,就这一点来看,中文与英语在茶艺语言表现方面就有较大不同,它主要体现在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表达形式上。比如说,我国就非常崇尚由整体扩散到局部,由大及小的思维方式。在进行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应该通过中文习惯来确定整体句法结构展开细节局部处理,再根据西方英语思维中所奉行的个体主义来反其道而行之,即由小及大来将茶艺英语翻译出来。它的翻译流程主要从点着手,再逐渐延伸到整体,实现茶艺英语的整体翻译过程。可以见得,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下,他们的思维方式与角度也都是镜像相反的,不同的中西方文化习俗差异为茶艺英语翻译带来不同影响,但他们殊途同归,都能达到最终的翻译目的[1]。

2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茶艺英语属于专业术语翻译范畴,它的翻译不仅仅要体现多种语言的规范性,也要注重翻译的有效性。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切实影响,现实茶艺英语翻译是存在许多阻碍的,例如以意译变形为主的茶艺专业术语信息缺失问题,也存在某些翻译信息的严重不对称,这些都极大影响了茶文化在中西方文化领域与茶艺领域的传播过程。

2.1茶艺专业术语严重缺失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艺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许多茶叶的命名都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与典故,极具底蕴。不过在英语茶艺翻译过程中,就由于中国语言文化内涵的过于深厚而暴露出英语翻译术语的严重缺失感,许多茗茶名称不得不以拼音代替命名,比如西湖龙井茶就被翻译为“Xi-huLongjingTea”,普洱茶被翻译为“Pu‘erTea”。这种翻译完全不能体现出这些茗茶背后的精彩典故,更不能体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文化寓意表达上相当欠火候,不能词情达意。

2.2东方意蕴表达困难

在铁观音的茶艺表演过程中,就有投茶环节,它在中文中被称之为“乌龙入宫”(铁观音属于乌龙茶中的一种),它的英语茶艺翻译为“Oolongcomingintothepalace”。而铁观音在其泡茶表演过程中被称之为“高山流水,春风拂面”,这其中高山流水暗指提茶壶高处冲水,体现茶艺表演者技艺精湛;春风拂面则是用壶盖刮去茶汤表面的泡沫,让茶水更加清澈剔透。但在英语茶艺翻译中,它被翻译为“Flushinghighandpurringlow,andthewindblowingface.”从上述两句中英文茶艺翻译对比也可以看出哪一种在意蕴表达上更加迎合茶文化格调,显然英语在翻译方面缺乏凝练,无法体现茶道中那种清新高雅的意蕴[2]。

3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客观讲,中西方文化差异是无法消除的,那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就应该强调更多技术表现及情感表达元素的发挥,用它们来弥补中西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鸿沟,实现中西方之于茶艺文化的顺畅交流。

3.1基于技术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3.1.1强调对专业术语的有效研究首先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必须明确对一切茶文化用语的有效规范,应该从茶叶的名称方面来细致划分翻译技巧。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如果从翻译皮毛来理解并运用茶艺英语,就很可能失去对文化传播的初衷。还以普洱茶为例,我国普洱茶分为“普通陈年普洱”和“31年陈年普洱”,在翻译过程中就要加以区分,例如“普通陈年普洱”就要翻译成“AgedPu’erTea”,而“31年陈年普洱”则要翻译为“31-YearPu’erTea”。再比如说针对台湾阿里山的普通乌龙茶与冻顶乌龙茶,在英语中它们都被统译为“OolongTea”,但是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它就应该被翻译为“TaiWanAlishanOolongTea”、“DongdingOolongTea”更为合理。3.1.2强调直译与意译的相互衔接考虑到中西文化是存在固定文化模式的,所以他们在语言信息的表达与传递上无法达到精准无误,体现在茶艺英语翻译中就存在了严重的不平衡状态问题,即两种语言之间的互相干扰。为了在茶艺英语翻译中维护中国语言文化特色,可以将“明前茶”意译为“Theprecedingdragonwelltea”,这就表明“明前茶”必须要在清明前采摘,且暗示气候条件影响对所采摘茶叶的品质影响相当巨大。另外,茶艺英语翻译中也应该意译的将红茶翻译为“blacktea”而并非“redtea”,这是因为红茶在加工过程中颜色会逐渐变深为深红色,趋于黑色,所以它才被称之为“blacktea”。综上所述,英语茶艺翻译中应当将意译与直译融合起来,根据茶叶的文化历史来形成有效翻译衔接,其目的也是为了传情达意,让东西方文化及人群都能接受并深刻了解茶文化。

3.2基于情感表现的茶艺英语翻译策略

对茶艺英语翻译的策略释出也要基于情感表现来阐述,比如说在茶艺表演语言翻译中,形容茶的味道应该选择那些含有丰富感情与韵味的词汇。举例说,在形容茶汤味道浓厚时要用的词汇应该是body,而形容茶汤明亮时所要运用到的词汇就应该为bright,形容茶汤爽口时可以用到point,这些词汇虽然普通,但是在英语表达中却拥有它们异于表面的其它层次意味。比如“point”,在英语表面直译意味中,它就表示“点”,但它在英语中也有爽口的意味,比如说它可以形容茶为“afewpoint”,表示这茶喝起来有些爽口。通过这些普通的词汇来表达丰富的情感,这也是茶艺英语翻译文化中对情感及韵味的细腻独到表现[3]。

4结语

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但茶艺文化翻译却要尽量消除这些差异,形成相互之间的流畅文化交流沟通。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在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它可能基于翻译技巧,也可能基于情感表达,但无论如何,它们都搭起了茶艺英语翻译过程中中西方语言文化交流直译与意译的桥梁,让茶文化知识拥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参考文献

[1]张杨.中西文化差异对茶艺英语翻译的影响[J].福建茶叶,2016(7):117-118.

[2]陈敏.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中西茶文化比较[J].福建茶叶,2016(8):368-369.

篇6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陕西经济文化的蓬勃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陕西,这一古老而又具有现代化的城市,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必将把关注点放在城市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努力打造西北地区敞开对外的国际开放门户,介入全球化竞争与全球交流合作,实现陕西综合影响力在国际方面的进一步提升。

作为陕西地方特色文化之一,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研究具有浓厚的文化属地性。弘扬丝绸之路的地方特色文化,开展陕西茯茶文化资源以及茯茶特色旅游文本对外推介的翻译研究,有利于扩大陕西地方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带动陕西地方特色文化走向世界,对陕西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研究拟转变传统的文化理论研究模式,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查询,搜集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的文本资料,尝试为陕西茯茶企业建设提供宣传平台,对外推介陕西茯茶文化品牌,提升陕西茯茶文化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陕西茯茶文化的影响力。

2  研究现状

2.1 国内相关研究

陕西茯茶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茯茶名字起源研究;茯茶发展历史;茯茶工艺和成分研究;陕西茯茶的历史意义与地位。

茯茶名字起源研究主要集中在官茶音变之说和附会茯苓之说。持官茶音变之说的研究者们引经溯源,认为茯茶是“附茶”“副茶”“福茶”的音变,取义“官茶之附属”,或者因其保健功能而取义“福乐安康之茶”。另一些学者则认为,由于茯茶含有类似茯苓的成分而得名(韩健畅,2015)。

研究茯茶发展历史的学者从自然条件、物质基础等方面分析了陕西茯茶文化的形成过程,即在千余年前的茶马互市贸易中,由于咸阳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经济枢纽作用等原因,陕西形成了独特的茯茶文化(韩星海,2012;侯凯东,2013;张家琪,2016;李通,2016)。在历史上,陕西茯茶文化随着茶马交易的发展而久盛不衰。

茯茶工艺和成分研究的主力军是食品专家、微生物研究专家和茶叶成分研究者,他们从茯茶的制作过程,尤其是“金花”——冠突散囊菌的产生而带来的独特功效,以及成品化学成分分析、贮存时间与方法对“金花”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与研究(彭晓赟,等,2011;梁艳,2011;李适,2016)。

陕西茯茶的历史意义与地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茯茶在历史上的经济作用——是茶马贸易的主要物资与交易对象;茯茶的独特的政治作用——成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改变了少数民族的人口结构并缔造了少数民族城镇,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边疆治理途径(段继业,2010)。

这些研究从理论角度和工艺角度对陕西茯茶进行了分析,但是对于如何建立立体化的茯茶文化,以及如何从新的角度对外宣传茯茶文化、促进茯茶产业发展的研究未曾提及。因此,该研究汇集整合陕西茯茶文化的各种文本资料,结合外宣翻译和宣传网页对外推介陕西茯茶文化。

2.2 项目研究的基礎条件

首先,作为咸阳师范学院“陕西丝路文化旅游资源对外推介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指导老师在翻译实践和教学中积累了宝贵的材料与经验,对地方文化研究也颇有见地,有助于该项目的开展。

其次,项目负责人具有组织领导能力,非常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对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严格要求,善于总结、归纳、整理信息。成员们学习了英语翻译必修的基础课程,对翻译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例如专业课程《英语翻译教程》系统地讲解了英语翻译方法、步骤等理论知识,对汉英翻译实践很大的帮助。尤其重要的是,成员们对所研究对象有浓厚的兴趣,具备基本的创新研究能力,非常愿意在这方面进行一些大胆的摸索和创新。

最后,项目组成员就此项目做了一定的前期准备,收集了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文本部分资料,对已有的网络资料进行前期整理,为按时、高质量地完成该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项目组成员对该项目所用理论都很熟悉;具体的任务分配、实施步骤及恰当的研究方法的运用可以完全保证该研究的顺利开展。项目组成员将会发挥高校智库作用,开展陕西茯茶文化资源以及茯茶特色旅游文本对外推介的翻译,宣传中华灿烂悠久的丝路文化中的关中特色茶文化,培养精通地方文化的翻译人才,积极促进地方的经济、文化建设。

3  项目研究的意义

陕西茯茶文化的研究及其对外推介文本材料英译,将进一步促进陕西地区茯茶产业、茯茶文化的发展。茯茶文化带来的特色旅游及其所衍生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对陕西经济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旅游效益。

陕西茯茶文化研究资料主要来源于陕西地区茯茶企业外宣文本、茯茶小镇特色旅游文本、茯茶文化研究文章、政府和茶叶协会的相关活动、研讨会公告等。高质量的翻译文本可提高茯茶文化的宣传效果,加深国外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提升陕西旅游文化品牌,扩大旅游特色文化景区的知名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2)企业效益。

据统计,目前咸阳市共有茯茶生产企业40余家,销售企业53家,从事生产、研发、销售从业人员1万余人。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的研究与实践,使地方特色企业与高校科研创新力量相结合。地方特色企业得益于高校科研团队的助力将迅速发展,尤其是其品牌知名度的扩大以及出口贸易的发展。

此外,该研究团队将联系陕西茯茶企业,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队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陕西经济建设。这些对于陕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且对增强高校自身的科技创新实力也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  项目实施方案

4.1 项目研究内容

(1)对近10年关于陕西茯茶及茯茶文化方面的文章逐一梳理,收集陕西茯茶文化的起源、陕西茯茶文化的发展历史与特点、茯茶文化的历史嬗变过程等文本资料,形成较为完整的陕西茯茶文化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1份。

(2)实地考察,深入茯茶企业、茯茶小镇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包括茯茶工艺、茯茶文化、陕西地区茯茶企业外宣资料、泾阳茯茶小镇旅游推介文本等对各种文本资料,建设性地提供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

(3)整合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尝试建设陕西茯茶宣传平台,把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促進茯茶贸易、实现产品价值,扩大陕西茯茶行业辐射力,推动陕西茯茶产业发展。

(4)研究茯茶文化推介文本英译时的翻译策略的制约因素,分别从文化因素、历史因素、地域因素、文本用途、语用意义等角度探析研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

4.2 项目组织实施

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通过网络等有效途径查阅语料库相关文献知识,并熟悉研究基本流程,为陕西茯茶文化的调查研究收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老师的严格指导下,项目负责人与全体组员通力合作,进行项目实施。负责人全力把持项目实施具体过程,并确保组员安全和实践调研的顺利进行。各组员认真负责,及时听取指导老师的建议。

(1)2018年5~7月:整理关于陕西茯茶文化的文献资料,分析陕西茯茶文化的特点与发展阶段等;阅读关于翻译策略的有关文献,确保项目组成员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2)2018年8~10月:初步设计好整体研究框架后,项目组成员对陕西的茯茶企业、茯茶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调研,并收集关于陕西茯茶的双语文字性介绍资料,获取茯茶文化研究的第一手真实资料与数据。

(3)2018年11至次年1月:整合陕西茯茶文化理论研究和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英译文本,尝试建设陕西茯茶宣传平台。

(4)2019年2~5月:项目组及时总结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过程中的经验,开展基于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的英译策略研究,以实现其应用价值;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向指导老师汇报项目进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

4.3 项目训练预期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搜集整理陕西茯茶文化的的文本资料,如历史起源、发展特点以及历史嬗变过程等,撰写研究报告1份。

(2)通过网络资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获取陕西茯茶推介相关汉英语料,汇编陕西茯茶文化对外推介文本小册子,其文本材料包括陕西茯茶企业外宣资料、泾阳茯茶小镇的旅游文本等。

篇7

关键词: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英语翻译

1中西方茶文化比较

中国是产茶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让茶成为一种流通于世界的商品。中国对茶有着独特的喜爱,在西方国家也是如此。茶自从流传到西方以后,就被当地人们所崇尚。不同地域的茶叶品种大不相同,这就形成了众多形式的茶文化。而将这种具有地域色彩的茶文化良好发展的英国茶文化最有发言权。茶叶想要保持在国际市场上流通,就需要进行翻译,这个过程涉及到的问题众多,需要一一进行解决。1.1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及内涵在春秋时期,“茶”就出现了人们身边,但古时的“茶”与现代的“茶”有所区别,那时的“茶”对人们来说就是味道比较苦涩的饮品。“茶”经过历史的不断变迁,愈来愈多的文人墨客喜欢描写茶、探究茶。在三国时期,这种关于茶的文献就相对较多,比如华佗的《食经》中就记载了茶可让人清新明思,茶特殊的药用价值慢慢被人们发现、挖掘、应用,拉近了茶与人们之间的关系。在中国文化史上,茶属于重要角色,唐代有本文献名叫《茶经》,是“茶圣”陆羽的传奇之作,文献中详细介绍了茶的类型、采摘方法、烹制过程、色泽对比等等,这本传奇之作大大提升了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同时开启了日本的茶道之门。一时间茶文化风靡全国,书法、绘画、诗作等等,大多数与文化有关的内容中都出现了茶,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大力支持茶在对外贸易上的发展,关于茶文化的文化节也相继在各个地方开展,增强了茶文化的时代性。提到中国的茶文化,就会想到儒家的“仁善明德”。道家的“天人合一”与佛家的“修身悟道”是茶文化的独特之道,致使茶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脱颖而出。茶成了人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饮品,人们对于茶的重视程度也随着综合国力增强而提高。人们在品茶、观赏茶的同时体会生活的道理,这就是所谓的茶道。茶道的操作流程分为烹茶、沏茶、赏茶、闻茶、品茶,在进行这些操作的同时达到修身养性、促进友谊、学习礼法的目的。1.2英国茶文化历史及内涵茶原产于中国,流通于世界。虽然中国是茶的故乡,但是西方人对茶的喜爱程度超乎人们的想象。这点在英国体现的尤为明显。英国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那里的人喜欢喝茶远近闻名,比较出名的当属英国的“下午茶”,这种茶余饭后的消遣,成为英国人主要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茶没有流入英国以前,英国人还不知道有这种神奇的饮品。之所以茶会在英国流行,还有一段比较传奇的历史,在这里就不详细说明了。由于茶叶是一种外来商品,英语没有与之对应的翻译单词,英国人结合闽南语,通过不断变形,从而将这种“中国叶子”翻译成了如今的“tea”。一时激起千层浪,这种简单通俗的翻译方式,很快被贵族们所接受并效仿开来,从此,喝茶的习惯在英国普及起来。现在社会,人们知道了茶具有众多神奇的功效以后,对于茶的追捧和喜爱不亚于任何一个国家。中国人喝茶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而在英国,则有明确的时间规定,并设定了专门的“茶休时间”,这是一种独有的生活习惯,同时,英国人饮茶需要有甜点相伴,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品茶的乐趣。英国的茶文化具有一定的西方特色,比如有些贵族小姐们,会在自家的花园中整齐的摆放好桌椅,精心的进行布置以后,要求宾客来家品茶,这种新颖的招待方式让她们结交了更多的朋友。由于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已经没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去慢慢品茶,这种生活方式对英国的茶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可是这并没有改变他们对茶的喜爱程度。在英国,就连走路都会看到端着茶杯的行人,就凭这点足以证明英国的茶文化对其影响之深,意义之重大。茶在英国人眼中,已经不单纯只是一种饮品,而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真正体会到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益处。美国从建国到发展成如今的强国,时间不过几百年而已。茶叶由于贸易自然会流经美国市场,而当时的美国人为了快速发展,并没有集中精力在茶文化上,所以,茶就像美国的咖啡、可乐一样,只是作为一种饮品出现,并没有过多实际的意义。由于处事态度和做事节奏的不同,英国和中国具有的良好茶文化并没有对美国产生影响。美国人喜欢喝冷饮,就产生了冰茶这种饮品。茶在美国成了“入乡随俗”的产物,这在美国的整体文化发展方面只能算是涓涓细流,并没有实质意义。

2茶叶翻译中的跨文化问题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存在差异,茶文化在各国的特色也别具一格,所以将茶叶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按照各地茶文化的特点进行翻译。现如今,茶叶翻译的状况百出,各种类型的茶叶翻译层出不穷,一系列的翻译问题堆积成山,例如:同一地方的茶叶翻译不同、在进行中西方茶叶翻译时不考虑文化差异只顾一味的翻译、错误使用翻译技巧和方法等等,这严重影响了茶叶翻译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所以要想正确的进行茶叶翻译,在翻译之前就要充分了解中西方所存在的文化差异,不然就会漏洞百出、贻笑大方。在进行茶叶翻译时,可从下面几点着手:2.1统一翻译标准如何能让读者对翻译内容一目了然是茶叶翻译的主要原则。在进行茶叶翻译时要个性突出、顺口悦耳、内涵深厚,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进而促使读者对茶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就目前的茶叶翻译现状来讲,翻译层出不穷、杂乱不堪,大多数国外读者在阅读茶叶翻译时无法从中了解茶叶的类型、特点等等。充分了解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者在翻译前的必修课,翻译者可按照茶的类别将茶叶区分开,茶的类型大致分为四种,分别是Non-fermented(不发酵茶)、Partiallyfermented(部分发酵茶)、Post-fermented(后发酵茶)、Completelyfermented(全发酵茶)。在不发酵茶中,GreenTea(绿茶)处于主要地位;在部分发酵茶中,WulongTea(乌龙茶)处于主要地位;在后发酵茶中,PuerTea(普洱茶)处于主要地位;在全发酵茶中,BlackTea(红茶)处于主要地位。如此将茶的类型仔细划分,可以达到让读者在读茶叶翻译时一目了然地了解茶的类别和独特之处的目的。2.2结合中西茶又化差异进行翻译茶文化在中西方国家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各地的茶文化的特色鲜明,在进行茶叶翻译时,应尽量考虑英国读者的语言翻译习惯,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合理的翻译技巧,巧妙地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达到与读者思维方式相结合的目的。在汉语中“茶”的概念仅限于“茶叶”、“茶树”等等,而英语中的“茶”——“tea”,并非指概括这些比较浅显易懂的意思,还具有下午五六点钟的下午茶意思。这种中西方的差异在“黑茶”中也有所体现,中国的翻译者一般将“黑茶”译为“DarkTea”,而“dark”在英文翻译中译为“暗”,具有“忧郁的”、“无知的”的特性,因此用“DarkTea”来代表“黑茶”,这无疑会受到西方人的排斥。由于黑茶是我国茶叶的特产,所以可以利用这点,直接采取拼音翻译法将“黑茶”翻译成”Blacktea”,这样不仅会引起西方人对茶叶的好奇心,也有利于茶文化的传播。中国人在品茶时比较注重茶水的颜色,用红茶泡出来的茶水呈现红色,所以中国人将其叫做红茶,而西方人在品茶时注重茶叶本身的颜色,认为红茶的颜色是黑色的,所以西方人将“红茶”翻译成“BlackTea”,所以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全面考虑中西方文化特色,从而符合西方人的认知习惯,进而传承茶文化。2.3采取合适的翻译技巧与万法翻译者在翻译时,要利用有效的翻译方法和合理的翻译技巧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根据以下几点来进行翻译:2.3.1直译法。在我国绝大多数茶叶都可利用直译的方法来进行翻译,例如:众所周知,武夷岩茶在山间的岩石上生长,由于“rock”一词带有动感和激励的意思,且能凸出其坚强的品格,所以将“武夷岩茶”翻译成“RockTea”可以很明确的了解“武夷岩茶”的特点。这种翻译方法简单、大方、浅显、易懂。2.3.2音译法。一些比较有知名度的茶叶在翻译时就可以利用音译的方法。例如:将“西湖龙井”翻译为“XihuLongjingTea”;“安溪铁观音”翻译为“AnxiTieguanyinTea”等等。此种方法可大大增加西方人对茶文化的兴趣。2.3.3意译法。利用这种方法翻译时,要注重文化差别以及原语与目的语受众认知的程度,所以翻译者要合理的利用一些有利手段,巧妙地将茶叶特性表现出来。

3结束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随着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茶文化的对外传播翻译策略,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由于茶文化在中西方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翻译时需充分了解其差异所在,利用合理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将茶叶翻译出来,从而体现出茶文化的魅力,进而有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刘进.对外文化传播翻译策略研究[J].学术界,2010(12):156-163+287.

[2]董书婷.《茶经》中的禅宗思想以及翻译补偿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3]贾玉坤.从翻译目的论视角看国产茶品说明书英译[D].海南大学,2014.

[4]甘露.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土家族民歌翻译初探———以《六口茶》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80-183.

[5]姜晓杰,姜怡.《茶经》里的中庸思想及其翻译策略探讨[J].语言教育,2014(3):61-66.

篇8

[关键词] 茶文化;礼仪;精神取向

【中图分类号】 TS9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30-1

一、西方国家茶文化的历史凝定

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也形成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日本茶道文化与英国下午茶文化。由于明治维新后,日本社会的和政治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很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将日本划入到西方国家的范围。虽然日本的茶道文化源出于中国佛教临济宗“茶禅一味”思想,但日本对茶道的理解和认知却与中国茶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同时,为了行文的便利,本文将日本茶道文化划入西方国家茶文化的范畴内。

茶传入到日本是在中国唐代,由于唐朝国力强盛、文化繁荣,日本曾先后十三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正是在两国的交流和往来中,大量的日本贵族和文人在唐朝了解、认识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伴随着他们一起回到日本的不仅有中国的政治制度,还有中国的茶文化和中国的佛教思想。早期的日本茶文化仅仅停留在统治者和贵族的范围内,未能取得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随着唐王朝的灭亡,中国茶文化在日本的传播陷入到了低谷。进入到十三世纪,随着中日两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逐渐步入正轨,部分日本人再次来到中国,在经历的长期的游历、学习、生活之后,他们再次将中国文化的先进成果带回到日本,从而掀起了中国茶文化在日本发展的第二个高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生活了近三十年的荣西和尚不仅深谙中国茶文化,在带回茶种和种茶之法的同时,由他本人执笔撰写的《吃茶养生记》直接引领了日本社会的饮茶之风的盛行,从而直接奠定了日本茶道文化的诞生。

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祖堂集》)

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命长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

日本茶道文化的思想源头是中国佛教临济宗“茶禅一味”,当禅宗僧侣追求禅定的过程中,为了帮助自己获得精神的振奋和肉体的兴奋,茶成为他们最重要的辅助工具之一。同时,“百丈僧规”的制定在保证寺庙获得稳定经济收入的同时,使得茶成为禅宗僧侣修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正是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日本文化最终凝定为具有日本本土色彩茶道文化体系。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西方的交流方式逐渐增多。自汉以来的丝绸之路逐渐不能满足中西方日益频繁的货物交换,而新大陆的发现更促使欧洲人去寻找属于马可波罗笔下的东方世界。当十六世纪的大英帝国在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获得海上霸权之后,英国人开始谋求通往神秘东方的道路。最早将茶叶引入英国的是具有浓厚官方色彩的东印度公司,他们将从中国获得的绿茶作为贵重的商品销售给英国上流社会。在历史的偶然和商业利益的共同作用之下,茶在英国社会的传播在早期仅仅限制在较为狭窄的贵族圈中,绿茶的昂贵使得普通民众与茶是绝缘的。发展到十七世纪,随着英国完全掌控印度次大陆、以及红茶在印度引种的成功,为英国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货源,从而开启了英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英国人对茶的理解和认知是英国社会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于中国、日本以农业文明作为经济的基础的文化形态,重视商业利益获得的英国人对红茶情有独钟。一方面,英国独特的气候条件使得的他们的社交活动往往限制在室内,贵族妇女往往借助文化沙龙和茶会结交各阶层的社会人士;另一方面,英国人对茶的理解并非为追去共同的精神境界,而是细细的品茗中追求自我的精神享受,这也符合以个人为中心的西方商业文明。

对比中西方各国茶文化的表现形式,笔者认识到茶对于饮用他们的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的人们而言,并非是一种生理层面的必需品,而是一种文化的媒介。正是借助于茶的桥梁作用,中国人从茶中获得了文人雅士的风度和“茶禅一味”的境界,日本人则从茶中收获的“茶道”的精神依归,英国人更是从“英式下午茶”中找寻到了现实生活的伴侣。

二、茶文化与礼仪

无论是在茶的故乡――中国,还是远渡重洋的日本、英国,茶都已经从单一化的物质享受中超越出来,成为了每一个饮用茶的民族人们的精神追求。作为他们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载体,茶不仅衍生出茶文化的庞大体系,也逐渐物化为可以触摸、可以感知的物质形式,这就是附着于中西方茶文化之上的茶礼仪。

茶叶的烹制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且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一方面,由于“茶禅一味”和茶道思想的影响,中日两国十分注重茶水的选择,他们希冀通过水的引领获得茶的最本质特征;另一方面,茶杯、茶夹、茶盘、闻香杯也是中日两国茶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构件。通过茶杯的选择,他们希望获得最好的茶汤;借助于茶夹,他们渴望隔绝人与茶之间的气息;而闻香杯的使用更是直接超越了满足物质诉求的饮茶模式。反观英国人对茶叶烹制的规定,则十分简单,他们往往是根据个人的经验选择某一品茶的红茶,在特指的骨质茶杯中慢慢品茗茶的清冽。

茶叶的器具是最能体现中西方各国对茶叶理解的物质媒介。“中国茶类丰富,各民族和地区的饮茶习俗也多样化,茶具的具体配备有差异。加上这里还包含有个人的爱好与品位也大都不一。先看主茶具,它有茶壶、茶船、小茶杯、杯托、茶盅、盖置、茶碗、大茶杯、盖碗、冲泡盅和冲泡器、水注。辅助用品有奉茶盘、茶巾、茶盘、泡茶巾、茶匙、渣匙、茶荷、茶针、茶著、计时器。备水器有煮水器、保温瓶、水盂、水方。备茶器有茶样罐和茶瓮。”日本人则习惯于使用陶制茶具,进而形成了本国对陶器的特殊喜好,他们往往是使用较为宽大的陶器来饮茶。英国人在使用骨质茶杯的同时,还在下午茶中加入了很多的新元素,比如茶点等。

参考文献:

[1]简伯华.茶与茶文化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5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