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8篇

时间:2023-07-27 09:28:42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1

##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调查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 基地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年度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__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调整种养结构,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该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深挖农业内部潜力,不断提高农业效益。近年来,该市重点发展了以奶牛、猪、鸡为重点的养殖业,以葡萄为重点的林果业,以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业,以小麦良种、优质小麦和无公害蔬菜为主的种植业等优势产业,形成了支撑##特色农业的五大主导产业,建成了诸葛高科技示范园等3个农业高效园区和城关银条、翟镇小麦良种、邙岭黄杨、缑氏葡萄、佃庄春茄、李村花卉、首阳山奶牛、邙岭养猪、杨庄养鸡等18个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的种植养殖基地;目前全市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常年稳定在8万余亩,每年繁育小麦良种3500万公斤,可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蔬菜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其中日光温室大棚、中拱棚达7850多个;##特产银条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20__年4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验收,成为“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鲜食葡萄种植1.8万亩,其中缑氏葡萄被商户誉为“冰糖葡萄”,缑氏镇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20__年11月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鲜食葡萄集散市场;花卉苗木总面积达到2.76万亩,其中邙岭被誉为“中国黄杨之乡”,黄杨种植面积达1.3万亩,成为豫西地区最大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无公害农(畜)产品基地达到6个,无公害农产品1个,20__年又申报无公害农(畜)产品生产基地8个、无公害农产品2个“文秘站”版权所有。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2

一、开展调研的考虑和目的

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途径及渠道。而实际之中传统农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优化农业产业,转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狮子街道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乡镇,暴露出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之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此次调研主要为了摸清狮子街道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农民收入组成、涉农收入比例、农业设施建设及成本投入等情况;农业产业类型,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基本情况。在调研过程之中我们对相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示范户进行了访谈,通过实地调查、座谈、参观等形式摸清底细,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狮子街道目前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为狮子街道以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街道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狮子街道地处柴桑区西郊,辖区面积51平方公里左右,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5440余户,22099人,耕地面积16293余亩,林地面积3.63万余亩,主要耕种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农作物。近年来,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指导要求下,街道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试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及有益尝试,争取街道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带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街道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18年底,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 15752  元,各类作物总产量  6238.3 吨,农业产出占比在街道经济建设中占有较大比重。

1、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得到进一步壮大。全街道现有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26家,涉及到到油茶、中草药、蔬菜、花卉种植等方面,街道范围内的肉牛、山羊、土鸡养殖等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高品质的狮子产农产品已在周边取得良好的口碑,重大时节有些农产品已一货难求。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带动下,街道农业产业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规模得到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街道优质粮、油茶、中草药、牛羊养殖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489 亩,油茶种植面积 800 亩,中草药种植220亩,油菜种植  3976 亩;各类养殖专业户、合作社建设也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已成为狮子农业产业发展的标配。

3、农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近几年,街道范围内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产业经营模式得到一定改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经营者的重视。如诚舟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其油茶及衍生产品注册了“风情恋”商标,对产品的生产销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品牌在周边的影响力得到认可;中草药吴茱萸种植依靠农户加合作社模式,再加上上游中草药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品牌推广,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狮子好山好水众多,辖区内小二型以上水库就有八座,周边山势秀美、绿意葱葱,是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的绝佳地方。目前已发展建设起来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三个,其中龙湖山庄位于狮子雨淋水库旁边,取得了发改委项目立项,正朝着休闲观光、特色旅游方面发展。这些项目的建设发展不但能提升狮子的知名度,更能方便周边老百姓就近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街道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狮子街道农业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传统农业生产依然占据主导,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更是让农民增收成为一道难题,正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愿有产业萎缩,土地抛荒现象突出。近几年,街道部分原有农业产业正逐步萎缩。如:棉花,前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近几年受棉花市场放开、价格等方面影响却一滑到底,现在基本已没人进行种植;另受地域及农产品生产的周期长、收益低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出外打工谋生,村庄里基本都是“九九”、“六一”人员留守,空心化问题相当突出,导致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突出。

2、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与农户联系不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狮子街道目前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投入较大,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占据主导,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合作社性质农业组织,由于土地流转不畅、产业品种不佳,产出效益低等原因,表现出来的依然是大一点的散户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

3、农业投入、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人、财、物的投入是农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要素,狮子大多数农业产业发展都是家庭散户式操作模式,在生产经营中缺乏投入的决心、经营的信心,另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农业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导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多,这在很大一方面造成了狮子农业生产逐年滑坡现象的发生。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的支持及引导力度不够。近年来因为农业在我们街道的发展之中所占有的比例并不突出,加上农业产业发展我们街道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造成农业产业发展在街道的经济工作之中没有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重视农业生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个人服务意识不强。本人2019年6月接手分管农业工作以来,因其他工作也比较繁琐,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到街道农业工作之中,对街道农业产业发展底细了解的不清,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及不足认识不够,尤其今年特大旱情的发生才知道街道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及设施建设不科学不全面问题十分严重。

五、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研究制定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政府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土地承包户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散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为农户在小额涉农信贷、品种选择、农技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2、加大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培植力度。通过政府支持,鼓励本地能人或引入相关企业建立农产品产出、加工、销售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给予重点农业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要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链条中三方在生产经营中因地制宜稳定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3

##农业基础较好,发展较快。是国家优质专用粮生产基地、小麦良种重要繁育基地、河南省粮食生产基地县(市)和全国小麦高产、稳产、优质、低成本栽培技术的发源地,小麦常年总产量平均在1.8亿公斤左右,单产居全国领先水平。全市现有耕地面积80万亩,其中旱涝保收田45.7万亩,水利条件较好,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为全国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21世纪万亩小麦超高产样板田”、世行贷款加强灌溉农业项目和国家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等项目的相继实施,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近年来,##市以科技为依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不断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小麦良种和优质小麦、无公害蔬菜、鲜食葡萄、花卉苗木、奶牛养殖等五大优势产业,粮经饲之比达6∶3∶1。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农业特产银条、春茄、葡萄等独具特色,养牛、养猪、养鸡远近闻名,是全省养殖大县;催生了豫良木业公司、盛隆公司、市种子公司、春秋园公司、肖氏香料公司、豫西农作物品展中心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扶持引导,创造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一是出台政策。近年来,该市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每年都出台《##市农业产业化工作意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政策措施,从资金投放、授予荣誉等多方面,引导和支持全市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工作。二是明确责任。该市采取签订《目标责任书》等形式,通过实施乡镇长农业工程、招商引资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加强督查。该市成立了由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和农业局组成的督查小组,逐月加强对各乡镇和部门农业产业化发展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适时予以通报,推动工作开展。保证年度农业产业化各项任务按时、圆满完成。四是严格考核。每年年底,该市都严格按照《##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考核奖励办法》,对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发展农业产业化情况进行考核,并以此作为年底评先的依据。五是兑现奖惩。从2003年开始,该市每年都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表彰奖励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由市财政拿出专项资金(每年在50万元左右),对上一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生产中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奖励,激励全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并扎实搞好农业产业化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重农、为农、兴农的浓厚氛围,有力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4

县镇位于最北端,距县城23公里,与区、区、区和三台县交界,地处两市五县(区)八镇交汇之地,是北部重镇,素有“北大门”之称。全镇幅员面积81.88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0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户数15492户,总人口39901人,非农业人口4665人。全镇有耕地面积39901亩,其中:水田18300亩、旱地21601亩。

二、发展优势

交通:

水源:

区位:一是地处八镇交汇之地,近邻百万人口城市,流动人口对比常住人口成倍增加。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乡村休闲旅游消费需求和需求量更加突出。

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带,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农业生产条件好。

三、农业产业现状

我镇按照“山上林果药、田里稻鱼虾”的生态农业模式,依靠科技进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持模式,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特种水产、生猪和蚕桑养殖、多经产业四大产业。

四、下步产业发展重点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方案》等“1+24+1”工作方案和市、县农业发展规划,立足镇粮油+水产特色产业实际,实施产业基地提升工程。推动“12316”工程(1指“1个镇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园区”,2指“建设片以产业大道为主线的产业核心区,青市片以花岩村为主的稻鱼综合种养产业核心区”,3指“优质粮油2.5万亩、特种水产8000亩和优质牧草10000亩”三大主导产业,16指“16个行政村,每个村着重建设一个‘一村一品’产村相融示范片”)打造“一村一品”“一乡一业”,连片建设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基地。把县众合粮食发展中心建设成全省首家功能齐全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基地,把正大龙泊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成为川北特种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建设.“凤凰熊猫草”科研示范基地,为把省委1+24乡村特色产业试点镇建设落到实处作出努力。

五、存在的困难

1、资金不足:无工业无税收收入,运转靠财政转移支付。敢想无钱干事。无法跳出看未来的发展和定位,无法高起点做出特色农业小镇全域产业和发展规划。

2、建设用地困难:可用建设用地和一般耕地太少,完全不利农旅融合发展。

3、水库不能合理利用。农旅融合休闲旅游缺乏亮点。

六、对策和建议

1、规划先行。以区域性特种水产小镇、对外窗口和后花园定位,请专业机构高起点量身定制规划。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5

我市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家,其中部级***家,省级***家、市级***家、县级***家,重点产业有木业加工、面粉加工、茶叶生产及加工、食用菌种植及加工等,拥有大亚圣象、花王园艺***家主板上市公司(均为部级农业龙头企业)。2018年农业龙头企业职工总数***万人,固定资产总额***亿元,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上交税金***亿元,出口创汇***万美元。丹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为我市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快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我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普遍注重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新品开发,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促进了产品的优化升级。2018年我市***家农业龙头企业共投入研发经费***亿元,同比增加***%,在***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中,都建有自己的研发中心。

二是推进企业品牌建设。

全市各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认证的“三品”总数达***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个、绿色食品***个、有机食品***个。在品牌建设上,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多家龙头企业先后制定农业标准或操作规程***多个,建立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个。拥有XX地板、XX面粉、XX香醋等***个中国名牌产品,XX面粉、XX面粉、XX面粉、XXX等***个名牌产品。***家企业通过ISO9000、ISO2000、HACCP、GAP等质量标准体系认证。

三是完善与农户的链接机制。

在不断强化自身建设的同时,各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和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股份合作、二次分配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实现了农户和龙头企业的双赢。目前,全市***家农业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参与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省内外农户达***万户比2017年增加***万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余元。联结、带动省内外各类基地工***万亩,比2017年增加***万亩,其中由企业自建或共建的示范基地达***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家农业龙头企业中,资产过亿的只有***家,固定资产过亿元的只有***家,销售过亿元的有***家,其中销售在5-10亿元的有***家,销售超10亿元的仅***家。

2.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仅限于简单的初级加工,平均销售利润率仅***%。

3.产品档次低。具有较高档次的加工农产品较少,大多数加工产品仍为粗、浅加工的“大路货”,能在国内、省内打响的品牌不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有的还处于家族式管理,基本未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企业融资困难。根据对部分农业龙头企业的初步调查,目前预计需求资金***亿元左右。目前承诺对农业企业扶持的金融机构较多,但实际操作时很困难,要求高,资金难落实。农业企业普遍存在固定资产少、流动资金需求多、效益低等特点,希望金融部门降低门槛,简化手续,提高效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面粉加工、稻米加工、木业加工等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通过举办稻米节、茶叶节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美丽乡村建设推进为载体,打造HL山村、JL村、ZL村、XF村等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大力发展“三产”体验农业、观光农业。

2.积极推介农业产业化成果。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相关的展示展销活动,帮助企业提高产品知名度。做大“XXX”茶叶、“XXX”大米、“XXX”配方面粉、“XXX”香醋等农产品品牌,充分利用了我市历史、文化、旅游的资源,把地方特色注入到品牌建设之中,既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又扩大农产品加工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3.加快推进省级平台建设。依托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省级出口农产品(粮食加工)示范园区以及L、K两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和高效农业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管理水平,推进我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6

西部大开发以来,我们以发展精品、珍品、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为重点,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措施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基本情况

(一)优势产业初步形成,产业基地不断扩大。

围绕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通过信息引导、技术服务、联系订单、宣传促销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现已形成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西甜瓜、优质土豆、优质大葱、优质林果、优良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20xx年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4.7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9974亩,经济作物面积37722亩。一是洋葱产业逐年强大。20xx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10800亩,产量8.1万吨,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1500元。20xx年完成播种面积2.1万亩,农民人均从洋葱产业中获纯收入2030元,今年完成洋葱播种面积2.3万亩。二是精细蔬菜产业稳步发展。全市现有日光温室2163座,每年生产反季节蔬菜730万公斤,同时大田蔬菜面积和质量也在逐年提高。三是制种产业稳步推进。建成了文殊、新城两大制种基地,并由制种玉米向花卉、蔬菜等特色制种转变,效益逐年提高。四是畜牧产业快速发展。全市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4.17万头(只),其中猪1.9万头、羊4.76万只、禽类7.07万只、牛0.46万头。

(二)龙头企业日益壮大,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在充分发挥市种子公司带动制种业发展的同时,不断优化投资环境,落实优惠政策,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建成了集农业科技推广开发、各类蔬菜保鲜、脱水蔬菜加工等运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金汇果蔬基地,该基地总投资2560万元,建成3000吨蔬菜保鲜库1座,年保鲜蔬菜能力15万吨以上,建成脱水蔬菜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脱水蔬菜20xx吨。建成了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和友谊特禽养殖场,鸿翔蓝孔雀养殖场建成高标准暖棚养殖禽舍6座,引进大型全自动电脑孵化机1台,具备年繁育20xx只蓝孔雀、年生产工艺孔雀标本500个的能力。友谊特禽养殖场,建成封闭式禽舍1600m2,孵化室、育雏室3000m2,购置年孵化30万枚种蛋的孵化设备一套,每年可提供特禽种蛋150万枚、孵化种雏能力达到1000万只。文殊胚胎移植繁育基地,建成标准化羊舍2500平方米,办公楼1栋,共引进陶赛特、萨福克种羊46只,现存栏羊218只,已完成胚胎移植手术168例。同时万头肉牛养殖加工厂和万吨棉籽油加工厂正在建设之中。龙头企业的日益壮大,有力地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三)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快

一是积极建设和培育农村各类专业市场,现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1个,集贸市场3个。二是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加强与农产品经销商和龙头企业的联系,落实农业订单,近年来洋葱、制种等大宗农产品的订单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85%以上,从而化解了市场风险,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先后举办了西甜瓜、土豆、大葱、精细蔬菜、名贵花卉、优质果品和牛羊新品种评审、推介、展示会,一大批精品农产品在市场上亮相,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了农产品的销售。四是多渠道农产品销售信息。先后在中国农产品信息网等媒体上洋葱、西甜瓜等优质农产品信息,并每年派人到东北、华北、东南沿海等地,帮助农民推销洋葱等农产品,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五是积极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市农林局成立了农产品促销协调领导小组,三镇分别成立了经济工作办公室和农产品运销公司,同时成立了由镇经委、村干部、农技部门和个体运销大户牵头的专业协会,全市共有洋葱、土豆、精细蔬菜、林木种苗等专业协会40个。同时在洋葱和玉米种子销售、发运季节,成立洋葱协调调运办公室,积极与铁路部门协调车皮,确保了洋葱等农产品的及时发运。

(四)非农产业不断壮大,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

依托旅游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农民和社会各界发展以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为主的观光旅游业,先后建成了长城葡萄基地、峪泉餐饮一条街、河口度假村、石桥桥苑、石关峡文化旅游景区、新城草湖生态旅游景区等一大批项目,有力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发展壮大二、三产业。以项目建设为龙头,积极招商引资,深化企业改革,加强技术改造,炭黑、水泥、采沙、农产品加工等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商贸流通、中介服务、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正在兴起。围绕酒钢葡萄基地、工业园区、新旧国道以及南市区开发,引导农民积极投身建筑建材、交通运输、商贸服务、劳务输出,全市长期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达到2785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9.8%。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拓宽了农民的增 收渠道,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农业产业化建设顺利进行。农业产业化是一项涉及面广、任务繁重的社会系统工程,为确保其顺利进行。一是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计划、财政、农林、乡企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农林局。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化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规划制定等工作。二是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和《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下发了《嘉峪关市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决定》和《嘉峪关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同时将农业产业化经营列入各级领导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考核,有力的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制定优惠政策,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并出台了《嘉峪关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若干规定》,建立了嘉东、嘉北工业园区和双泉农业综合开发区,所有招商引资项目和进入园区的项目均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入驻园区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同时制定出台了《嘉峪关市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规定每年科技三项费的50%必须用于农业科技工作。

(三)注重项目建设,为农业产业化建设搭建平台。始终把项目建设抓在手上,紧抓不放,完成了嘉峪关市洋葱产业化基地建设、文殊种畜胚胎移植基地建设、金汇果蔬基地建设、蓝孔雀养殖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省上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资金扶持。与此同时,论证、筛选、储备了一批农业发展项目,编印了《嘉峪关市农业发展项目汇编》,以争取资金,招商引资。20xx年农村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1个,履约资金2675万元,启动民间资金349.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20.9万元。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深度和广度迈进。

(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业开发水平。一是深入开展技术培训。四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00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100名,培训农民2.6万人次,散发各类资料3.5万份,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二是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推行了干部“双下乡”服务体制改革,抽调122名行政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抓点服务,并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加强对农业和农村服务。三是积极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三年来共引进新品种62个,推广经济效益显著的33个,面积9.4万亩,其中金冠黄皮西瓜、日本蓝茄、七彩甜椒、农场主洋葱、木桐洋葱等成为我市新品种引进的亮点,尤其是洋葱,经过三年的努力,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四是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酒钢公司租赁峪泉镇嘉峪关村农民土地300亩,建起了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的高科技种植园,修建日光温室290座,连体温室4栋,并建起年生产能力3万头(只)的高科技养殖园,正在建设10万亩葡萄基地。积极招商引资,多方筹措资金,建起了文殊高科技示范园、蓝孔雀养殖园、种畜繁育基地、长城葡萄基地等科技示范园区。这些示范园区体现了我市农业的发展水平,带动了全市农业的快速发展。五是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成立了嘉峪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并积极向省上争取,将我市列入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同时制定了食用菌、蔬菜、畜禽等无公害农产品标准14项,并在生产和管理中推行,确保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了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基础建设,夯实农业产业化发展基础。大力开展以植树造林、渠道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三年来共完成植树造林4.06万亩,渠道建设180公里,中低产田改造8800亩,从而有效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产业基地发展、农牧业稳产高产、招商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省上的要求和兄弟省市工作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由于受地域限制,我市的农业产业化难以形成大的规模和效益。我市只有耕地4.77万亩,要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基地,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限制。

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小,势力弱,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

三是农民的组织程度化不高,还没有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完善、比较紧密的组织网络,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

五是农业科技发展资金缺乏,龙头企业、运销组织融资困难。所有这些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四、下一步打算

(一)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围绕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优质林果、优质大葱、优质畜禽等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以无公害为标准,以专业镇、专业村、专业户为发展方向,以高产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做大做强以上产业,在此基础上,积极探寻其它适合我市气候和土壤特点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通过引进、培育和示范、推广,不断将其培育成像洋葱一样的增收支柱产业,尤其要将精品、珍品农业作为突破口来抓,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做大做强产业总量,实现农业的规模化经营。

(二)围绕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一要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引导、扶持,使其不断发展壮大。二要积极招商引资,切实落实优惠政策,引进国内外、省内外客商来我市投资开发,建立龙头企业,积极启动民间资金,用于农业开发和龙头企业建设。三要切实注重项目建设,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尤其要抓好优质洋葱、精细蔬菜、特色制种、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工作。四要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协会+农户+基地的模式,解决农民分散经营与企业难以对接的问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真正把龙头企业和农户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共同体、共生体。

(三)围绕提高市场开拓能力,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一要着力突破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这一薄弱环节,加快发展各种类型的中介组织和专业协会,形成比较系统、比较完善、比较紧密的合作组织网络,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抵御风险。二要加强市场建设,在交通要道建立立足本市、辐射周边地区的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借船扬帆,做大做强我市农业产业。三要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通过网上推介、信函推介、外出推介,举办促销会、展示会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我市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其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7

一、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3.3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385家,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实现营业收入13171.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279.88亿元,税金总额583.66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27.57%、31.47%和29.77%,成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企业集群的形成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全省通过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服务质量等一系列措施,壮大和形成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覆盖全省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群体。截至2011年底,全省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875万户,年收入超亿元的企业有789个,全省农产品加工已发展到24个行业、23个门类,火腿肠、味精、面粉、方便面、挂面、汤圆等面制速冻食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全省17家企业的21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30家农业龙头企业的商标被国家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和增收。截至2011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共吸纳180.15万人就业,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的30.91%,全省各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人均年工资性收入近500元,占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0%左右。

二、主要特点

1.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目前,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各类龙头企业6300多家,其中部级重点龙头企业60家,省级562家。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789家,超10亿元66家,超30亿元13家,超50亿元5家,超100亿元的4家。

2.部分行业增长势头强劲

河南省100家规模以上蔬菜、水果及坚果加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09.69亿元,同比增长52.05%,高出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速15.7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4.62亿元,同比增长53.79%,高出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速25.03个百分点;上缴税金总额4.66亿元,同比增长36.62%,高出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平均增速11.52个百分点。2011年农产品加工业分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情况见图1。

3.农产品加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1%,但省辖市之间增速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有12个省辖市的增加值增幅高于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平均水平。其中,许昌市位居第一位,增幅26%;其次为鹤壁、平顶山、商丘、驻马店市,增幅分别为24.5%、23.5%、22.5%、22.4%。同时,有6个省辖市工业增加值增幅低于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幅平均水平,其中,郑州增幅仅为7%,与河南省平均水平相差12.1个百分点,济源市增幅为13.5%,与河南省平均水平相差5.6个百分点。2011年各省辖市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速情况见图2。

4.出口产品交货值增幅持续下滑

受国际金融环境影响,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增幅从4月份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下滑,截至12月底,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同比增长15.3%,比第一季度24.1%的增幅下降8.8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平均增幅16.6%下降1.3个百分点。

三、存在问题

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体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态势,但2011年的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各种因素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经济增幅逐季回落,稳增长压力大

在工业增速放缓、投资增幅回落、内需贡献乏力、外部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增速呈现前高后低发展态势。2011年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幅为36.33%,一至三季度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增幅为37.05%,全年增幅比前三季度分别回落0.72个百分点。据省统计局企业景气监测结果,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0,比三季度回落7.4点;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为73.6%,较上季度下降2.5个百分点。

2.成本上涨过快

2011年,河南省工业企业产品出厂价格总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8.0%,工业企业原料购进价格总指数上涨11.3%,劳动力成本同比上涨了10%以上,加之能源等多种要素价格同步趋涨,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涨较快,利润空间严重压缩,部分微利企业甚至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

3.较多企业遭遇资金困境

为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央行连续6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减少放贷资金,融资贷款难度加大,造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受金融政策调控影响,少数企业存在资金链断裂的困境,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原本贷款困难的小型微利企业更是雪上加霜,甚至面临停产的危机。

4.肉类加工企业利润和增速下滑较为明显

由于饲料及人工成本上涨,加之生猪出栏数的减少,导致生猪收购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了近50%,而肉类加工企业的产成品出厂价格却与同期基本持平。截至2011年10月,河南省规模以上肉类加工实现营业收入1084.89亿元,同比增长27.37%,低于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速9.8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4.49亿元,同比下降1.21%,低于河南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增速29.97个百分点。据了解,由于利润空间的极度萎缩,规模以上的加工企业通过内部挖潜等措施,少有盈利,而中小企业的发展更为困难。

5.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增加

受欧债、美债危机影响,国际市场萎靡不振,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增添变数,今明两年的全球增长预期均向下调整,如果世界经济二次探底,风险将不可避免的从贸易、资本等市场传导至农产品加工企业,尤其是对出口型企业受国家贸易需求减少的影响,出口贸易交货值仍将存在持续下滑趋势。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1.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一是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结合河南省开展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重点引导支持10个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建设,在省已明确企业进入产业集聚区应享受各项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对进入农业产业化示范集聚区内的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省级龙头企业认定和推荐部级龙头企业方面,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二是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精深方面发展。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发新产品,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实现技术进步。大力发展节能型、减排型、成长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淘汰落后、粗放型的企业,最终走高端取向、集约发展的路子。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层次的科研合作,不断拉长产业链。积极争取农业部的工作支持,力争在河南省农产品加工业较为集中的区域继续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加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三是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工作。以调整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为目标,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地为依托,以驻马店市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为平台,以国内、外500强企业,亚洲、港澳华裔,沿海发达地区的知名食品企业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抓招商,围绕发展现代物流抓招商,围绕现有龙头企业、突出大项目招商,围绕观光农业、休闲食品抓招商。采取以专业小分队的招商,赴境外和沿海发达省份进行有针对性的招商,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2.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一是充分利用河南省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面制品、肉制品、乳制品、果蔬、饮料、冷链物流、休闲食品、调味品等生产企业,尽快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增加产品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依据目前在全省已初步形成的主导产业,力争 “培育一个龙头企业,建成一个生产基地,拉长一个产业链条,富裕一方群众”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理念。培育以商丘、新乡、漯河、南阳、周口、驻马店等市为主的粮油加工业;培育以郑州、商丘、三门峡、安阳、鹤壁等市为主的果蔬加工业;培育以郑州、焦作、商丘等市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业;培育以漯河、南阳、许昌、鹤壁为主的肉制品加工业。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工程。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制定科学的品牌发展规划,强化内生机制和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宣传,不断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三是推进行业十强的评比工作。对进入行业十强龙头企业,在推荐部级龙头企业,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方面,优先给予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十强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3.解决企业融资难和推进涉农企业上市

一是积极协调省内各家银行和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贷款担保。二是与省金融办、省证监局搞好合作与配合,积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摸清涉农上市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帮助协调解决,争取河南省更多的涉农企业上市。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篇8

我县是一个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优质粮油棉为主,畜禽和水产养殖也初具规模,农业资源优势明显,农副产品极为丰富。为充分发挥我县农业的资源优势,县委、县政府把加快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摆上位置,紧抓不放,大力实施。目前,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怎样做强做大,带着这个课题,近日,我们深入到农产品加工企业,走访了相关涉农单位,就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我县农业传统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有力地促进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到底,全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62家,主要集中在油脂、棉业和粮食加工行业,年产食用油20万吨、棉纺10万锭,年加工粮食1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15亿,带动就业2万人,经营范围覆盖全县所有农副产品,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县农副产品加工业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到底,在162家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45家,已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涌现出一批如大平集团、振花棉业、鹰皇麻油等一批部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通过近几年发展,我县油脂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共发展油脂加工企业41家,年产各类油脂5.7万吨,其中麻油销售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第三位,培育出大平、褒禅山、益和、鹰皇等一批部、省、市名牌产品,一个叫响全省乃至影响全国的油脂生产基地日渐形成,成为我县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3、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我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以水稻、油菜、棉花、茶叶等优势农产品为依托,共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14个,创建农产品品牌15个,其中:中国名牌1个,省级名牌7个,市级名牌7个,有8个农产品获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大平牌系列食用植物油被授予“国家免检产品”资格。

4、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通过创办领办农业协会和农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每年落实优质稻、优质油等生产订单近10万亩,带动农户4万多户。目前,全县共成立了46个农业专业协会,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通过走访,我县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摆脱家庭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基本上都以出售原料或初级加工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较低,利润空间薄。如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0多家,大部分棉花加工企业规模都很小,多数是三五个人合伙创办的小轧花企业,有不少是“家庭作坊”和“路边棉站”,技术水平落后。全县粮食加工企业近10家,除吴楚米业有一定规模外,其它都是小型的大米加工厂。

二是收购资金大,融资困难。资金需求量大和资金筹措困难的矛盾一直是制约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我县除少数几家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外,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业普遍缺少资金,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致使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银行贷款,手续繁杂,除了正常的调查论证之外,还存在一定的人为因素,所以在企业急需资金时,往往难以及时到位。

三是市场预测难,价格波动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受农产品价格影响较大,如何把握不好,会造成巨大损失。如棉花价格,最高价达3元多/斤,去年底,棉花价格跌2元左右/斤,如果企业在收购环节把握不好,将会给企业带动巨大亏损,甚至破产。

四是政策扶持少,发展环境不优。我县虽然制定了投资工业的八项规定,但其主要针对是招商引资企业。对本县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在资金、场地及生产经营等方面扶持政策很少。少数部分执法、执收部门,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乱收费、乱罚款、现象时有发生。

五企业人才缺,创新精神不足。由于各种原因,民营企业难以留住人才,人才不愿前往民营企业现象特出。如振花棉业去年招聘1名大学毕业生到企业任职,工资待遇也不低,但由于振花棉业地处运漕镇,文化娱乐活动落后,结果只干了几个月就走人了。另外,不少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创业精神不强,小富即安,小收即满,敢想、敢干、敢闯的精神不够,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节约开支,图个眼前利益,不愿花高薪聘请企业各类人才。同时,由于不少企业是由家庭式企业,在家庭式管理模式下,存在裙带之风,绩效评价不公平,压抑了家庭外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

三、对策和建议

(一)科学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做到有规划、有规模、有产品、有效益。如我县共有棉花加工企业40多家,年加工皮棉可达150万担,相当于全县年产棉花产量的10倍。由于僧多粥少,各企业为抢购棉花,相互竞争,价格混乱。对棉花产业,我们在规划时不能搞“小而全”,要搞“大而精”,建议以塔运路为轴,规划建设轻纺工业园,但要主动限制一些小轧花企业发展,只允许上一些符合国家棉花产业政策的企业。对油脂企业,要以巢宁路为主线,规划建设油脂产业带,以大平油脂、鹰皇麻油为龙头,以食品工业园为一极,集聚油脂企业发展。粮食加工企业以粮食产业园为基地,加快发展大米深加工龙头企业,改变我县是农业大县却无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现状。

(二)帮助解决企 业融资难。建议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为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要将阳光工程延伸到中小企业。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贷款主渠道作用,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市场营销等进行扶持。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简化贷款手续,及时满足需要。充分发挥县投资担保中心的作用,增加投资担保中心的融资力度,争取金融机构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

(三)扶持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有特色、有品牌、形象好、潜力大的企业,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支持大平集团加快年产10万吨米糠油及综合利用、年产12万吨双低菜籽油项目建设。扶持振花棉业新上400吨打包机,鼓励其发展棉纺加工等上游产品,处长产业链。做大粮食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加快年产10万吨优质精制大米及含油食品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使其成为我县粮食加工业的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发展创办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稳定和扩大油菜、粮食、棉花等基地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原料,减少风险、降低企业成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