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8篇

时间:2023-07-30 08:52:26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将农村合作社发展列入重要内容。农村合作社是现阶段组织农民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的最好途径。农村合作社不仅能顺利解决我国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同时为农民提供了更加优质与精细化的服务,是农业经济大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腾飞的必然选择。阐述农村合作社建设对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并探索出推动农村合作社建设的可行性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合作社;农业经济;大发展;优势;策略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1]。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腾飞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农村合作社之于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

1.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迎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1.2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增高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发展

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1.4实现农民稳定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这也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2建设农村合作社,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的策略

2.1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

融资难是目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纵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将失去生命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可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可基于合作社发展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或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资金扶持相关制度。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2.2强化领导,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指引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各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行政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力量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最后,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

2.3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

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为农村经济腾飞贡献力量。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人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管理层面,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因此,要全面提升合作社人员综合素质。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4基于农村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拿来使用。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善于基于自身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最后,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

3结语

农村合作社基于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迎合了农民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秦愚.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13(6):19-29,110.

[2]徐庆,张乐乐.新中国农村合作社发展的两条路线探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4(12):15-17.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2

 

我国的农村合作社是为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改造,在自然乡村范围内,将由其各自所有的生产资料(土地、较大型农具、耕畜)投入集体所有,农民进行集体劳动,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经济组织。我国的农村合作社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它既不同于企业法人,又不同于社会团体,也不同于行政机关,自有其独特的政治性质和法律性质。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人民公社,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在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发展壮大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农村合作社对于发展壮大农业经济的优势

 

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和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地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符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

 

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有农民自发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农村组织形式,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并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2.不断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解决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3.农副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和推动经济发展 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4.实现了农民稳定收入和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二、建设农村合作社和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策略

 

1.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 资金不足问题是当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虽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缺乏发展动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一是政府根据合作社的发展特点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二是各级政府要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也可以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三是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建立资金扶持相关长效机制,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比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2.有效加强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引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和意见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推进。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正确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再次,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农村合作社要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 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从以下两个途径强化自身建设: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社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层面管理,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4.要因地制宜地兴办多种类型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借鉴。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根据自身发展实况和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再次,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

 

三、结语

 

农村合作社对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农民群众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为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普哇措 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6年6期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3

关键词:农村合作社;农业经济;大发展;优势;策略

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到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再到如今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洋溢着朝气蓬勃,但又隐藏着危机与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低级的农业合作组织逐渐被更高级的其他形式所取代,现阶段,现代农业合作社的应运而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腾飞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彰显着必然性[1]。农村合作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其在促进农民增收、确保农村稳定以及腾飞农村经济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农村合作社之于农业经济大发展的优势

1.1合作社具有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天然优势

农村合作社为了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使其成为农民喜闻乐见一种经济发展组织形式,它获得农民认可,极大调动农民经营生产的积极性,迎合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发展规律,能真正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2]。农村合作社是基于农村特色资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种天然独特的资源优势奠定了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基础,且给予合作社农民更多的自由话语权,在无形中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改善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效果。

1.2推动了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增高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促使了农业生产、经营、加工与销售的一体化,实现了产、加、销的有机链接。这不仅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强化资源整合与利益互补,也能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的深层次问题,循序渐进地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1.3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升,推动经济发展

合作社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有力载体,其为农产品质量保驾护航。建立农村合作社可将农村闲散农户集结起来进行统一组织生产,统一的经营生产标准、统一的经营操作流程、统一标准的农资供应,为打造农村优质品牌,推动农村绿色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近年来,随着农村合作社的广泛普及,农产品具有越来越高的市场竞争力,这对农村经济大发展无疑具有推动作用。

1.4实现农民稳定收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

农村合作社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农村部分分散农户农产品的市场销售问题,这也是推动农业增产增收,实现农民稳定收入的重要途径。农村合作社中的购销大户具有较强的市场敏锐性和稳定宽广的供销渠道,便于引导合作社农民及时调整生产结构、改善经营策略,秉承“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原则,推动经济效益的提升。农民的稳定收入是农村经济大发展的重要标志,农民加入农村合作社后,人均收入将实现大幅增长。

2建设农村合作社,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的策略

2.1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

融资难是目前农村合作社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棘手问题,纵然合作社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独特优势,但缺乏资金保障的农村合作社将失去生命力。鉴于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资金支持,可做到以下几点:政府可基于合作社发展建立专项基金,这些专项基金将有力推动合作社的建设与发展;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定期进行财政拨款以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或在贷款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对于合作社建设项目申报与申请资金支持应适当放宽条件,给予倾斜,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建立资金扶持相关制度。如农村合作社发展的贷款条件与贷款手续办理适当放松,如建立健全完善的金融担保制度。

2.2强化领导,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

农村合作社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党和国家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农村合作社发展应高度贯彻党和国家关于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建议,在党和国家的领导和指引下实现健康、和谐与稳定发展。首先,各农村应根据本地经济发展实况建立合作社。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工作任务,并及时解决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出现的一切问题,推动合作社工作有序进行。其次,应完善农村合作社组织管理,高效处理合作管理问题。要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行政管理机构作用,为合作社发展给予引导与支持;要强化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力量规范组织管理,实现优质发展。最后,强化合作社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全面推动农村合作社发展。

2.3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

国家的领导、政策的支持是促进农村合作社发展的外在因素,要想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推动农村经济大发展,单靠外力是不行的。因此,农村合作社应多途径强化自身建设,为农村经济腾飞贡献力量。主要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合作社人员队伍。人才是支撑合作社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无论是合作社的管理层面,还是生产经营、实践操作层面,都需要具有娴熟工作经验与高超工作技能人才来支撑。特别是管理层面,专业管理知识、实践管理技能及综合文化素质必可不缺。因此,要全面提升合作社人员综合素质。第二,合作社应实行科学规范化管理,不断拓展经营与服务领域,以优质的管理与服务占领市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2.4基于农村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

农村合作社类型繁多,一切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社类型都可拿来使用。不同省份、不同地域的农村应不拘泥于单一合作社建设,要善于基于自身发展实况兴办多类型合作社。首先,可建立综合合作社。其次,可建立专业合作社,如购买供应合作社、营销合作社、供销服务合作社是其主要类型,多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为农村经济专业化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最后,可以建立服务性合作社。这种类型的合作社主要有信贷合作社、医疗保险合作社、住房合作社等,可有效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十分必要。

3结语

农村合作社基于农业经济大发展具有巨大的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社优势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农村合作社,将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动农业经济大发展。建设农村合作社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发展规律,迎合了农民的主观诉求,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将来势必会以崭新的姿态引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生活水平。

作者:于继华 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服务站

参考文献

[1]秦愚.中国农业合作社股份合作化发展道路的反思[J].农业经济问题,2013(6):19-29,110.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4

[关键词] 农业水利 基础设施 经济发展 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 S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4-01

一、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有效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然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整体,其具有长期性以及滞后性。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到农业增产的目的。兴建和运用各类农村水利设施来改善地域土质的水利条件,使得农田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力增加,使得生态环境和谐可持续地发展,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农业产量的大幅增加。农业水利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农村经济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农业产量的多少,而农业产量的多少又取决于农业水利发展的成败。建设好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自然灾害导致的农产品损失。所以我们说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的。

虽然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部分山区农村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状况差距相当大,总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令人堪忧。

二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分析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并保障农业生产有条不紊地运行,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能有效地减缓三农问题。基础设施的建设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但在许多发展比较落后,生产力低下的偏远山区农村等地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相当不完善。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生产力低下,进一步导致经济发展落后,经济发展落后又阻碍了基础设施的完善脚步,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许多偏远山区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停留在早些年计划经济时期,相对应的设施设备比较落后,跟不上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发展脚步。有些农村地区正在进行修建的水利基础设施存在着明显的问题,没有经过实地考察没有经过全面的综合分析就盲目地跟风进行建设,非但没有促进经济发展给农民带来利益反而给村民带来了负担。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导致生产技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需求,基础设施的建设缺乏相对的科学性很难使得生产技术得以创新以及灵活运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管理方法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管理方式也比较滞后,特别是在偏远的山区,这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相应的麻烦,同时会对村民的生命以及财产带来威胁。

三、水利基础设施存在问题的原因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虽然大部分地区有一定的基础设施但其设备也相对比较落后比较陈旧,长时间维护工作没有做好也没有进行翻修更换。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村民们自发组织筹集资金来进行修建的,像这类设施质量难以达到标准,修建技术也没有科学地指导,各项因素从而使得水利基础设施质量低、经济效益不达标、无法高效运作。有的地区水利局也有拨款资助修建水利基础设施,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了,但是建设完成后的后期管理工作没能有效的进行。

本身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工作就比较麻烦,琐事比较多,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到位使得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没能有效地进行。与此同时,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管理方面责任承担者不明确,使得管理工作一旦出现漏洞连相关负责人都找不到,管理工作没有保障使得基础设施无法正常运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形同虚设。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管理人员也没能及时发现并阻止,这导致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费用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支,特别是农业灌溉所需要的水费以及耗电费导致不同程度的增加从而加大的农民的负担,这也违背了经济发展的最初目的。

一般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所利用的水资源都是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所以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也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和谐的基础是上的。只有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才能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从而保障水利设施的正常运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特别是偏远农村地区为了一味的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不管不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大力兴建化工企业以及重工业,废水废气随意排放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使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到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有效的解决方法

要从根本上搞好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工作,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首先必须从政府做起,必须从思想上来提高农民对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积极主动地参加到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当中去,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首要工作来看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当大,它能有效帮助农作物抵挡自然灾害的侵袭,有效提高农田产量,依此可见,把农业水利建设工程放在首要位置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基础设施完善后其能否发挥它应有的效果就取决于管理人员能否让它有条不紊地运行下去。为了把管理工作有效地落实好,相关的各级工作人员与领导都要相互监管与督促,从根本上建立起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必须要用发展以及创新的眼光来看待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五、小结

从各方面来看,重视水利建设工作是对粮食供应安全的保障,是对农村经济发展铺平道路,是实现农村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翟浩辉.坚持不懈地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J].?水利经济,2004,01:1-2+7.

[2]宋红杰,王慧荣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科技致富向导,2012,18:305-306.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5

三、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普遍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我国幅员辽阔,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很多地处偏远山区的农村缺乏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这已经成为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一个瓶颈问题。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体现在管理方法上、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闭塞而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农村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就降低。

2.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就目前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农业经济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国家领导、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都十分重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并相继出台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来提升农业经济的发展速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国身处基层的一些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和认识上缺乏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理解,忽视了农业经济管理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不能与时俱进的思想认识导致在农业经济管理中无法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很多原来可以避免的漏洞也会因为工作的疏忽而显现出来。

3.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有待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状。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中,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较高,他们基本能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和掌握国家的新政策,帮助广大农民尽快发展当地农业经济。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的省份,农业经济管理人员的个人素质还有待提升,具体的表现为:有的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责任心、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去探究新型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模式、自身的知识结构单一。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已经无法再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四、加强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有效策略与建议1.与时俱进,全面推进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同时,信息化的过程使得先进的农业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特别是在指导农业生产、保证农业的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大提升了农业经济管理效率和水平。2.转变观念,加强对农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为了更好地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就必须要求基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尽快转变观念,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如:农业经济管理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农业发展理念;逐渐完善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关注农产品的深加工,以此来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保证农产品的安全。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6

关键词:新常态;农业;农村经济;措施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尤其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我国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展现出中国的经济实力。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自然能源矛盾的不断加大,当前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复杂化,竞争较为激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放缓,我国已经进入了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时期。针对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中共中央明确指出了在新常态下,应当以稳定经济发展、巩固经济建设为目标,不断改善经济结构,通过拉动内需来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在新时期下,我国仍然要注重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经济水平的提升。

一、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

(一)供求关系倾向于卖方市场

随着交通以及经济渠道建设的不断完善,使得农村与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这也使得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传统经济时代中,农产品主要以买方市场为主,然而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社会农业的整体性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供求关系更加倾向于卖方市场,这使得我国农业产量和新品种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

(二)经营方式实现多层次

我国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家庭承包责任制是最为重要的经营模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到了新常态时期,为了更加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同时也满足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在经营方式方面已经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态势,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产生的家庭农产、合作组织等都极大程度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三)专业分工布局不断完善

随着农业商品化模式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于农产品的要求也逐渐升高,因而在专业分工方面也不断完善,主要表现产销模式逐渐脱离,在种植与加工过程中,专业分工更加清晰,以合作的方式提高了生产规模与效率,也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当前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更加广泛,其中以农产品的网络销售影响力最大,这也使得农村与市场的接触力度更强,使得农产品更加深入到消费市场中。

(四)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

发展农业是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渠道,农业发展程度与农民的收入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农业逐渐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这极大程度地平衡了我国城乡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政策上的倾斜也使得农民的增收来源更加广泛,农民不仅有补贴,同时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中,农民务工已经固化,这在很多地区,农业已经成为了农民的额外收入,农民的个人收入有了极大程度地改善。

二、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经济新常态下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面对更多的挑战,但是同时在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也有了更多有利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外部因素

在外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了政策因素和金融因素。在政策因素方面,我国始终以发展农业为建设国家经济的根本,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推出惠农政策,来助力于农业的发展。政策上的优势,使得农业在投入方面更加有保障,这也因此吸引了众多的投资人,使得农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金融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金融业对于农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这实际上是与政策影响因素相关的,我国注重在宏观经济方面的调整,注重以金融的定向调控来作为农业发展的基础,并不断降低农村商业银行的准备资金,在农业融资方面不断“亮绿灯”,使得社会资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运用空间不断加大,这也实现了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内部因素

在内部因素方面,主要表现在土地和科学技术方面。土地因素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我国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采用了土地流转的经营模式,包括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市场化建设等内容,促进了我国农业在面向市场,这也使得农民在农业发展中拥有了更多的权利,农民的利益得到了根本的保障,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良好发展。在科学技术方面,当前新型农业的发展尽管只占据了农业生产的一小部分,但是其所发挥的经济价值和作用却是无法被估量的,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使得农业的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不仅减少了农民的生产负担,减轻了劳动力支出,同时在农作物品质和管理上也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

三、新常态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分析

(一)推动农业科技体制改革

科学技术在推动农业与农产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力巨大,且十分明显和有效,面对与当前经济环境的复杂变化,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农产品的品质,提高农业的发展层次和科技含量,增加其附加值,才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永动力。因此,我国需要不断推动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不断加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研究模式,注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能够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从而来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科技助力;另一方面,需要注重形成产学研结合的体制结构,要基于政府的有效引导,不断加强和突破多方合作的新模式,注重发挥出产业、学院以及研究的优势,并以良好的管理进行辅助,从而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二)推动经营方式变革

当前的经营方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但是仍然难以避免大市场和小生产之间的固有矛盾,而针对于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加强在经营方式上的变革,从而来进一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实力的提升。在经营方面上,仍然要注重创新化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仍然具备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是需要融合新的发展理念,如当前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等形式,并注重管理上的不断完善,控制农业的兼业化发展趋势,应当注重充分考虑农民的个人意愿,注重因地制宜,从而来实现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推动融资体制变革

推动农业融资体制的变革也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金融方面的支持能够给农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尽管当前的政策明显,但是在农业融资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小微型企业的融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全面,担保力度较差,使得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得充足的融资。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当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资金池的方式,并注重鼓励在农业进行股权投资,从而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而助力。综上所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对着一定的挑战,但是也存在一定有利的影响因素,其中政策、金融、土地以及科学技术等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因此,在后续的发展中,我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制度改革,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注重推动经营方式的改革,做到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民的个人意愿,此外还需要在融资体制上进行改革,充分发挥出政府的作用,注重给小微型企业良好的融资条件,从而实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鹏程,庞晓波.探究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兼评《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研究2012》[J].农业技术经济,2016(04).

[2]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03).

[3]马国慧.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在新常态下深化农村改革的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15(05).

[4]李爱宗.新常态下农业产业化助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J].甘肃农业,2015(16).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7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不能脱离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只有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定位才能更准确、视野才能更开阔,提出的发展对策才能更有效。因此,本文对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

1.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物质支持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农村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基础上的,具有集约、高效、持续的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比较收益,也就具有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动力,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测土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生物肥料的应用、农药的科学施用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微生物农药的应用、适时揭膜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等,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中都体现着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作用。正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具备了技术可行性。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循环经济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服务支持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为农民提供培训、技术、资金、信息等等方面的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农民能够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农村循环经济得到发展的必备条件。

4.农民素质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能力支持

农民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农民思想观念的提高使农民认可、接受农村循环经济,并且具备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另一方面,从生活消费角度考虑,农民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和确立以及可持续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掌握,必将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农民收入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经济支持

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能力就逐步增强,农民就有经济实力购买相应的机械设备、建造相应的设施、采用相应的技术。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有意愿去尝试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生产技术,以期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就会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环境意识会逐渐增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1.农村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现代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虽然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而有效地改造了环境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却常常由于急功近利而破坏了农业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农村循环经济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使现代农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

2.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

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废弃物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使原有产业链中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变废弃物为资源,把原来的废弃物纳入到新的产业链中。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立体种养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农膜的回收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变废为宝。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农业产业链延长,而且新形成的产业链藕合到原有的产业链中,使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3.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及其生活质量提高

农村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创造新的收益,农民的收入势必因此而获得提高。农村循环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农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保护。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势必使农民收入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也势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

三、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

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在发展顺序上不存在先后的问题,而应该协同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农村循环经济只不过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没有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才是最优的选择,也才能真正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安: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12).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篇8

关键词:农村循环经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

发展农村循环经济不能脱离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只有在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定位才能更准确、视野才能更开阔,提出的发展对策才能更有效。因此,本文对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一、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

1.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物质支持

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即用现代工业来武装农业,实现机械化、水利化、电气化、化学化。农村循环经济是建立在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的基础上的,具有集约、高效、持续的特点。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农民能够从中获得比较收益,也就具有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动力,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即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在农业生产上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化学技术、耕作与栽培技术以及饲养技术等。测土施肥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生物肥料的应用、农药的科学施用技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微生物农药的应用、适时揭膜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等,在这些技术的应用中都体现着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对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作用。正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现代化使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具备了技术可行性。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村循环经济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

3.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服务支持

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农民,一头连着千变万化的市场,为农民提供培训、技术、资金、信息等等方面的服务。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农民能够在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过程中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是农村循环经济得到发展的必备条件。

4.农民素质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能力支持

农民素质的提高能够为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一方面,农民思想观念的提高使农民认可、接受农村循环经济,并且具备较强的现代市场意识。另一方面,从生活消费角度考虑,农民可持续消费的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和确立以及可持续消费知识和消费技能的掌握,必将对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5.农民收入提高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经济支持

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经济能力就逐步增强,农民就有经济实力购买相应的机械设备、建造相应的设施、采用相应的技术。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的抗风险能力也大大增强,有意愿去尝试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生产技术,以期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民就会更加关注生活的质量,环境意识会逐渐增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意识也会逐渐增强。

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1.农村循环经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传统农业劳动生产率极低,资源没有得到有效配置。现代农业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具有很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就是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现代农业虽然由于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生产力而有效地改造了环境从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但却常常由于急功近利而破坏了农业持续发展的资源条件。农村循环经济把可持续发展融入到了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使现代农业具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而成为更高层次的现代农业。

2.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业产业链延长

按照循环经济的观点,废弃物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使原有产业链中的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另一方面变废弃物为资源,把原来的废弃物纳入到新的产业链中。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化肥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立体种养达到资源的高效利用,保护资源、减少污染,通过农膜的回收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达到变废为宝。农业生产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农业产业链延长,而且新形成的产业链藕合到原有的产业链中,使农业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增强。

3.农村循环经济促进农民收入及其生活质量提高

农村循环经济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废弃物得到资源化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废弃物的资源化可以创造新的收益,农民的收入势必因此而获得提高。农村循环经济使农村的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资源、环境得到了保护,农业的持续生产能力也得到了保护。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化和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力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势必使农民收入长期持续稳定地提高;生态系统或生态环境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也势必使农民的生活质量长期持续稳定地改善。

三、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

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为农村循环经济提供强大的支持体系,而农村循环经济使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迈向更高层次,他们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农村循环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在发展顺序上不存在先后的问题,而应该协同推进。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农村循环经济只不过是以传统农业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没有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只有农村循环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的协同推进,才是最优的选择,也才能真正推动农村循环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长安:循环经济问题讨论综述[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4,(1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