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8篇

时间:2023-08-01 09:22:58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1

认识财富管理

财富管理是银行通过一系列财务规划程序,对个人或企业法人不同形式的财富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过程。其中,以个人高端客户为对象的财富管理是银行竞争的焦点,其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管理过程的阶段性。财富管理过程一般分为6个阶段:建立客户管理关系;收集客户相关资料并了解客户的理财目标;对客户财务状况进行深入科学分析;向客户提交财务规划建议书或其他可能的理财方案;按照客户选定的财务规划方案进行财富管理;对财务规划建议书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客户讨论是否修改财富管理方案。

财富品种的多样性。可以纳入财富管理的个人财富一般包括:现金、金融资产中的固定收益、股权性产品或衍生性金融工具及各种保险合同;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汽车、家具等动产;字画、古董等艺术品,以及信托、遗嘱法律合同等。

管理的科学化。商业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不仅要有高效的信息技术系统作为支撑,更要有一支认真、负责和理财能力高超的财富管理客户经理队伍,通过与高端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财富的科学化管理。

财富管理的长期性。从国外银行财富管理的经验看,高端客户不会单纯地需要存贷款业务,而是更希望进行多元化的投资,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商业银行如果只是通过网点柜台向客户推销基金和保险等产品,恐怕难以与客户建立持久的客户关系,因此也就不能创造更多的业绩。银行必须能够提供更为个性化、持久性的财富管理综合解决方案,让客户真正感觉到“这家银行是真正像朋友般地关心我的财富增值”,只有达到这样的相互信赖,才能实现长期的双赢关系。

客户的高端性。财富管理的对象就是富人,这是它与一般消费金融的较大差别。消费金融主要是银行面向一般消费者提供的存贷款、信托、保险、投资等金融产品和服务。财富管理则主要面向高端客户,通过对财富的科学化管理实现银行和客户财富市场价值最大化。全球财富管理的顶级机构就是私人银行,在国外,拥有100万美元以上可投资资产的富裕人士和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超级富豪常常是私人银行争夺的“金牌”客户。近年来一些国内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也将私人银行客户最低门槛设在了100万美元或1000万人民币。

需解决之问题

高端客户群体定位。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就是富人,少数的高端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远远大于一般客户群体的利润贡献。富裕阶层的主要特征是:1、高学历;2、服务业和新兴行业富裕人数较多;3、掌握和运用的资源较多;4、领导消费新潮流。未来10~20年是我国富有阶层形成的关键时期,有关专家估计将有数亿人进入这一行列。其中包括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里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计师等各类社会专业人员、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上述客户群体必然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争夺的焦点。

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偏好。根据瑞银华宝公司的调查,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其次避免过度纳税,以下依次为实现财富增值、为后代积累遗产、保障公司的生存等。基于以上目标,高端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注重投资股票市场。富有人士除了购买自用房产之外,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运用在投资房地产与其他金融商品上,其中流动资产的比例也会随着个人财富的增加而提高;2、更愿意将财产委托专家管理。富有人士经常把个人财产委托给高素质的信托公司或放在机构投资管理账户中。不同种类高端客户的投资风格见表1。

高端客户的准入标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国外商业银行一般将面向个人的银行业务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争夺普通客户的个人银行业务;二是面向收入高、手上已经有闲钱、希望进行一些投资的客户群,存款大概是100万美元以下,向其提供贵宾理财业务;三是存款已经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第二类属于一般高端客户,第三类一般被看作是超高端客户,针对这些客户开展私人银行服务。

高端客户基础资料库的建设。为了充分了解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贵宾资料及理财需求卡。贵宾理财需求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4个方面:(1)基本资料栏。如营业单位、顾客编号、身份证、出生时间、通讯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的情况、主要财富来源等;(2)负债栏,包含存款与投资情况。如客户在本行存款及投资标的的名称、金额、可动用日期、预期收入、投资回收情况、投资需求情况、已往来业务等;(3)资产栏或称信用栏。主要包含房贷、汽车贷款等各种贷款情况,以及投资、教育、度假等各种预期需求情况、资金需求情况等;(4)其他记载栏主要包括与客户联络的日期、联系方式、成交金额(列出主要产品即可)及摘要等。

高效的银行财富管理系统。目前,从国外许多商业银行网站,高端客户都可以了解财富管理的信息。网络渠道虽然不能完全取代私人银行,但可为客户提供实时化的便利性,例如,当客户资产发生变化,如汇率、利率、股价、基金净值波动较大时,财富管理系统可实时通知客户,自动发出电子邮件提供个人理财建议。客户可立刻通过网络银行确认账户余额,如果还有任何疑问,可通过网络与财富管理顾问交谈,这些服务都由财富管理系统提供。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组建控股集团的优势,开发交叉金融商品,使本银行的客户群延伸到集团内部的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并通过统一网络信息平台交叉销售彼此的产品,实现金融控股集团经营的协同效应。

开展业务的建议

制定财富管理战略规划。财富管理作为一种新的金融业务形式,在国内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为有效推进国内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需要从长远的、国际化的视角研究和制定科学的财富管理战略规划。在对国内银行现有和潜在高端客户群体的需求、战略重点指向、理财模式、拟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和服务、理财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品牌的影响力、财务实力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财富管理业务的分阶段目标、针对不同等级客户的策略重点、资源投入、系统支持、专家队伍扩充与提升、高端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和开发的方向等。

建立高效的财富管理组织和信息支持系统。银行现有系统主要服务于帐户交易,分散在客户不同帐户中的信息有待进一步整合,尤其要加强对理财经理与客户联系经验和客户投资偏好的记录。随着先进的信息系统平台正式运行,银行应进一步完善财富管理的咨询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形成财富管理的“全方位、全天候、全渠道”的系统网络,保证财富管理业务的正常运作。

进一步壮大理财专家队伍。国内银行应尽快组建一支规模更大的理财经理队伍。但是,高素质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虽然通过短期培训,理财经理可以学习到丰富的理财概念,但一般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财实际经验,难以针对市场情况、客户需求,提出不同的投资建议和全面的咨询服务,能否获得客户的信赖还需做出巨大努力。特别是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先进的作业程序或咨询模式,甚至需要在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情况引进一些先进财富管理辅助系统,规范出具有国内银行特色的理财模式,才能确保财富管理的专业素质。关于理财经理队伍的建设,还应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是将现有员工中有较大理财潜力的员工派到国内外先进金融机构学习、培训;二是在国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理财经理,充实国内银行理财队伍,这些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提高银行的理财能力,而且还可以带来很多高端客户,可谓“一举两得”。

加快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开发。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的战略武器是“高、精、尖”的金融产品,国外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产品是复杂金融工程技术的结晶,这种高收益、高流动性的金融产品中有银行强大的风险控制能力和交易技巧做支撑。国内银行在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型的过程中,应对客户进行合理的分层,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加快开发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和服务。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2

关键词:商业银行 高端客户 营销服务

过去三年间,高端人群及其私人财富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预计2011年中国高端人群数量将达到59万人,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将达到近20万亿元,但国内各商业银行公布的高端客户数据汇总仅有20万人。胡润百富调研显示,我国高端客户普遍处于事业上升期或巅峰期,注重企业和个人财富的持续积累和转移传承,倾向于接受包括个人财富管理、公司咨询、企业融资等在内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计划。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客户需求、梳理营销手段,帮助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掌握客户关系拓展的技能与策略,指导客户经理更好地开展客户营销和关系维护工作,建立一个能够持续维护和优化改进的营销机制。

一、高端客户需求分析

中国高净值人群即高端客户的财富增长迅速、分布集中。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大陆有五十多万名千万级富豪和五万余名亿级富豪。财富来源主要包括企业经营所得、工资或企业分红、房地产投资、资本市场投资等;投资方向通常首选房地产投资和股票投资(超过六成),基金和另类投资紧随其后,离岸资产配置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高端客户三大群体性需求

1.首选需求是“私人财富的持续积累”,现阶段大多数高端客户普遍处于事业的上升期或仍在事业巅峰,注重经济上的安全感和财富创造过程中的成就感。

2.第二大需求是“追求高品质生活”,主要表现为拥有可观的消费能力、关注子女教育和个人健康、追求由富及贵的生活格调和讲究品牌等。

3.第三大需求是“社会认可”,大多数客户希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关注慈善事业来回报社会并提升自身形象,另有一部分客户希望通过参加活动来拓展自身人际网络。

(二)高端客户对商业银行金融服务的期望分析

1.高端客户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要求个人信息绝对的隐私和安全,需要商业银行客户经理正直、诚实、专业和严谨。

2.高端客户一般富有但缺乏时间,因此商业银行便捷的一站式服务非常重要。

3.高端客户希望得到专业的金融综合服务方案,注重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希望得到“量身定做”的专享服务。

(三)高端客户的分类

按照财富来源划分,高端客户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独立性富人:其财富一般源于继承、赠予或补偿。该类客户背景多种多样,需求各异;通常有较多时间来管理他们的资产,对咨询服务有明确的要求。

2.企业家:通常是第一代财富创造者,增长潜力最大。客户之间需求差异巨大,往往取决于他们的所在行业和事业发展阶段。一般考虑组合规划,倾向于以商业银行专属投资顾问作为替代型投资渠道。

3.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士:财富规模相对较小,教育水平较高,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工作。其主要特点是自身工作繁忙,但对理财产品较为了解,一般依靠商业银行专业投资顾问和客户经理提供投资建议或财务规划,要求高品质的服务。

4.专业投资者:占比较少,主要通过投资房地产、股票等积累财富。通常要求较高的产品收益率回报,自身积极跟踪市场走势,往往相信自己的判断,期望通过商业银行高端服务获得市场信息和复杂型产品。

(四)高端客户主要需求内容

高端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渠道、服务和产品三方面:

1.服务导向型客户:主要是处于事业平稳期的企业家、专业人士及为家人理财的独立型富人。该类客户重视高档、私密的服务环境和氛围,偏好专业、综合的银行咨询服务及高端增值服务,追求中期收益,并倾向于将资产交由一家主要银行打理,忠诚度较高。该类客户一般不需要复杂和高度创新的产品,具备较高的风险意识,反感产品推销。针对该类客户应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深挖其钱包份额。

2.产品导向型的客户:主要是事业处于顶峰的企业家和专业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并拥有良好的金融市场知识,有时间及兴趣去主动管理财富。该类客户追求复杂的投资产品或专属定制产品,旨在获取高额回报,因相信自身判断,一般不重视银行的咨询服务,并倾向于在多家银行平均分配资产,从而多渠道获得市场信息。该类客户忠诚度较低,维护成本较高,应主要以产品销售为导向进行营销,并通过产品创新加以维护。

3.渠道导向型客户:主要是处于业务扩张期的企业家。该群体依赖物理渠道,注重渠道便利性和流程简化性,但较少使用网上银行,因此希望在所有网点均获得最高级别的优先优惠待遇,并愿意与银行和客户经理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相对基本。银行维护此类客户的成本较低,且客户群较大,因此这类客户是商业银行营销拓展的重点。

二、高端客户营销重点

商业银行一般应将客户拓展和产品销售工作的重点放在与客户风险接受程度和财务目标相适应的产品上。低风险承受度、注重保值的客户,资产主要配置于储蓄、信用评级较高的债券、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高风险承受度、注重增值的客户可购买QDII产品及商业银行代销的券商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结构化资金信托计划、股权投资产品、基金“一对多”专户及阳光私募产品。

三、高端客户营销手段

(一)客户升级:从商业银行现有的金融资产在一定区间的客户中,挖掘高端潜在客户。经筛选与核对后,商业银行专业客户经理及时启动数据库营销,主动联系客户,并落实具体的营销措施,促进客户资产升级。

(二)客户推荐:高端客户在选择哪家银行这个问题上,朋友的口碑和推荐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现有客户的满意度,并通过积分奖励、营销活动、增值服务等方式,可有效促进其推荐朋友、家族和同事,使获得新客户的渠道大为拓宽。

(三)内部联动推荐:通过商业银行内的协同效应获得新客户。负责个人客户拓展的部门要加强与公司业务部门的业务联动,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将公司高管、中小企业主纳入个人高端客户的营销重点。

(四)外部客户拓展平台:加强与地方商会和行业协会的合作,寻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甚至通过政治活动积极营销客户。

四、高端客户营销流程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3

我们为什么关注酒类

信托?

2011年以来,受宏观经济环境的拖累和政策影响,股市、基金、楼市表现低迷,而在高端理财市场,信托产品却展现了一枝独秀的姿态。2011年所有信托产品的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9.11%,成为高端理财领域最大的赢家。尽管多数信托产品的门槛高达百万元以上,但购买的人却有增无减。

酒类作为起步较早的另类投资品,其投资价值早已得到了认可。所谓酒类信托,就是以酒为标的物的信托产品。与其他另类投资品信托相比,酒类信托收益率稳定,运作也较为成熟。对于投资者来说,和自己投资实物酒相比,省去了储运、管理、销售等诸多环节的麻烦。其标的酒是由厂家专业管理,质量不用自己担心,还有诸多中间环节监控管理,省心省时省力,化解了不必要的风险担心。

酒类信托从交易结构和交易模式来讲和艺术品信托差不多,但是艺术品信托到期了,不可能让你把艺术品拿走一部分,而酒类信托可以选择提取实物。

艺术品、瓷器、酒类、奢侈品之类的信托投资理财产品,都是面向高端客户群的,投资这类理财产品,一方面可以保值增值,一方面高净值人群在一起不仅可以沟通交流产品收益,还会有其他一些交流,诸如子女教育、税收筹划等,附加值比较高。

酒价下跌还能投资吗?

去年,中国市场上的高端红酒价格出现了下滑。作为高端红酒价格上涨领军品牌的拉菲,也在飞涨8年后出现了价格下滑,最高跌幅达到了40%左右。龙年春节过后,茅台酒也终于结束了近十年的涨价历史,价格首次下跌。这样的情况难免令许多投资者感到焦虑。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仍然看好酒类投资的前景,把去年红酒价格下跌部分归咎于全球经济情况下滑以及欧债危机。拉菲等高端红酒出现价格调整,也表现出了中国红酒消费人群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中国消费者对酒庄的认识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来自酒商的反馈印证,原来很多买拉菲的顾客开始改买别的品牌了,人们甚至已经开始热烈猜想哪个品牌会成为下一个“酒王”。

而茅台等高端白酒的价格回落除市场消费需求逐渐冷却,销售进入淡季外,还有就是近两年来高端白酒终端售价过度上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而如今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下降促使这些经销商纷纷出售囤积货品,供求关系有所改善。同时,政府严格控制“三公”消费,影响高端酒的政务商务销售渠道,一定程度上也推动高端白酒的价格下降。而我们注意到,高端白酒的出厂价并没有下降,只是终端零售价下降,稀缺的高端白酒仍然具有投资价值。

红酒信托,是投资也是

享受

红酒目前在信托市场中显得比较稳健,这主要是因为红酒期货源于国外的红酒文化,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红酒信托产品年化收益率5%~8%左右,一般只针对私人银行VIP客户内部销售,往往发行之初就被抢购。从银行方面来说,希望首先为私人银行扩大产品线,满足高净值客户多样化资产配置需求。

红酒信托的预期年化收益和一些高风险投资相比并不算高,但超过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不失为较好投资选择。也有一些红酒信托类似俱乐部形式,参与者更注重的是能买到正宗的名酒,在享受的同时获得资本增值。其操作方式往往是:买入两箱,持有至价格翻番后卖掉一箱,然后免费享用另一箱。

国内第一款红酒信托产品是2008年7月,中国工商银行联手中海信托、中粮集团在京推出的“君顶酒庄红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该信托计划买入君顶酒庄持有干红葡萄酒2006年份期酒的收益权,投资期限为18个月,面向工行的私人银行客户和优质个人、法人客户发行。

投资者认购该款产品后,有如下两种方式实现理财收益:一是葡萄酒装瓶后,客户可向工行提出红酒消费申请,除了消费掉的红酒外,剩余部分将获得约8%的年化收益率。第二种方式是在理财产品到期时,投资者选择以现金方式分配理财收益,君顶酒庄将回购红酒,投资者取得约8%的年化收益率,中粮集团旗下的中粮酒业将为该回购行为提供担保。此外,投资者购买工行该款理财产品后,还将享受到君顶酒庄提供的增值服务、如成为中粮君顶俱乐部会员、免费前往酒庄参加认藏仪式,免费酒庄游、免费地下储酒等。

目前推出的红酒信托产品,其模式基本与“君顶酒庄红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类似,如2011年8月,张裕集团携手中国银行、中海信托,共同推出国内首款历史主题的葡萄酒理财产品“张裕百年酒窖1912品重醴泉干红葡萄酒系列理财产品”,包括一款收益权集合信托产品和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其中信托产品认购起点108万元一组,仅面向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发售,投资期限为18个月。三个月后,购买的客户拥有年收益率7%的现金兑付或提取红酒实物的双重选择,而另外一款银行理财产品则将销售起点金额降至10.8万元。

此系列产品是为了纪念2012年张裕成立120周年、孙中山批准成立中国银行100周年以及孙中山先生题赠张裕公司“品重醴泉”一百周年,集首个历史题材红酒理财产品的独特概念、百年酒窖顶级品质保障、百年地下大酒窖储藏的中国唯一收藏级葡萄酒等众多卖点于一身,每年限产6万瓶,且酒瓶颈标上标示有每瓶酒的收藏编号。

白酒信托,追逐更高收益

近两年,随着国内高端白酒品牌价格一路上涨,白酒类信托产品逐渐成为信托投资品种的新亮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市场上已发行的白酒类信托产品接近20只。其中,2008年和2009年各一款,2010年5款,2011年至今10余款。据了解,2011年之前推出的白酒类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8%左右,2011年上半年推出的白酒信托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10%。

预期收益最高的白酒信托出自四川信托。2011年11月发行的固定收益型信托产品“茅台红钻酒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产品投资期限为18至24个月,募集金额为1亿元。这款产品最低投资门槛是10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分为两个档次,投资金额在300万元以下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1%,投资信托金额在300万元(含)以上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12%。

截至目前,四川信托是发行白酒信托最多的信托公司,四川信托一位内部人士透露:“四川信托之所以做白酒信托,主要在于其承担风险的能力,以及转移风险的渠道做得都比较好。”

无独有偶,新华信托在去年4月也发行了一款“茅台红钻 酒收益权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上述两家信托公司都情有独钟的茅台红钻酒,是茅台集团2010年新推出的子品牌,主打奢侈品概念,只通过定制方式,在特定的私密渠道定向发行,市面无售。

今年2月,四川沱牌舍得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告称,拟通过中国工商银行发行“舍得30年年份酒(天工绝版酒)收益权信托理财产品第2期”,拟发行人民币2亿元,投资期限为1年,于2012年3月1日至3月7日开始认购。

值得注意的是,沱牌舍得酒业此前于2011年3月发行了该款产品第1期,单坛酒价格合1万元。与第1期的2亿元认购2万坛酒相比,第2期的2亿元只能认购1.6万坛酒,这意味着第一期信托产品实物酒已经增值25%。

根据发行规则,如果进行实物交割,不仅可以获得升值潜力巨大的实物酒,未来还可获得6.7%的高额利息收益(不进行产品交割的客户利息收益仅4.7%)。鉴于对该酒未来升值的预判,很多投资者选择了提取实物酒,以期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

红酒目前在信托市场中显得比较稳健,这主要是因为红酒期货源于国外的红酒文化,已经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关于信托产品的一些事实

信托理财产品是一种高端理财产品。投资起点一般100万元以上,也有一些小额信托理财产品,一般最少的起点也在30万以上;期限一年及以上;平均年化收益率在9%左右。

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自2006年以来保持了60%以上的增长速度,2011年年末已经达到4.8万亿元。

信托公司与银行一样,一般都是大型国企背景,受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领导、监管,发行信托产品要经银监会审批、备案。

信托产品的投资非常多样,资金信托类和财产信托类两大类信托产品中又可以细分为证券投资信托、房地产信托、融资租赁信托、基础设施信托等等,因此,信托可以投资于实业而不仅仅是资本市场。

信托产品和银行产品一样不承诺保本保息,但信托产品属于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有本息“刚性兑付”的要求。目前优秀信托公司的已到期产品都是100%按预期收益兑付。

投资同一种信托产品,投资额一般会分为几个等级,等级越高,对应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越高。

普通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发行的与信托计划挂钩的理财产品参与信托理财,其门槛最低仅为5万元。有的银行规定,只要在该行购买理财产品的总额超过5万元,也可以以1万元作为起点购买信托类理财产品。此类产品一年期收益率在4%~6.5%左右。

符合直投信托条件的投资者包括:1.投资一个信托计划的最低金额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自然人、法人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组织;2.个人或家庭金融资产总计在其认购时超过10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财产证明的自然人;3.个人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人民币或者夫妻双方合计收入在最近三年内每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民币,且能提供相关收入证明的自然人。

购买酒类信托产品,你需要注意

酒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风险,投资者应具有一定的鉴别能力,什么年份、什么档次最好自己要清楚。

不少信托理财产品的计划书上会有“不承诺保本和最低收益”、“在信托计划存续期间或信托计划到期时收益可能为负数”之类的风险提示,投资者需仔细阅读。

信托理财产品流动性差,投资者如果预计未来一年内现金需求比较大,则可以选择投资一年期限的信托产品,而如果这笔资金在未来的若干年内变现需求不大,就可以选择投资期限在3~5年的品种,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在企业财产和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的背景下,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不断发展。尤其是2012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逐步放松了证券、基金、保险等行业在投资范围、投资门槛等方面的管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也相继开展了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其流动性风险是指作为特殊目的载体(SPV)的各类资产管理产品,因现金流中断而无法兑付的现象。在当前刚性兑付前提下,一旦资产管理产品未达到预期收益水平,为确保投资者实现预期收益率,受托金融机构不得不使用自有资金或从金融市场、其他金融机构借入资金,来弥补收益缺口,由此就可能将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引到金融机构自身。如果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相互关联,这种流动性风险就会在链条上传导。 资管产品“野蛮生长”

截至2015年3月末,各类金融机构受托管理总资产规模达到61.3万亿元,已经超过了同期全国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总额。即使剔除受托资产中互相持有的重复部分,目前国内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总规模也达到35万亿-40万亿元。

金融资产管理产业链上各类型金融机构具有不同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商业银行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强大的资金募集能力,以及庞大的融资客户群体,但投资方式相对单一,能够直接为客户提供财富管理的方式相对有限。信托公司虽然是唯一能够综合运用债权、股权以及组合等多种方式,实现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实体领域投资的金融机构,但客户资源和销售渠道较为狭窄,目前主要还是依靠银行和第三方理财进行销售。保险公司具有成本低、期限长的优势,但是,资金的运用能力和投资经验相对有限,在资产配置上需要借助其他金融机构的优势。券商和基金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投资经验丰富,对实业领域投资和风险管理的经验相对缺乏。

正是上述各类机构在制度优势和资源禀赋上的差异,使得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呈现出资金来源多元化、资金运用跨市场和业务交叠度不断加大的趋势。 产品关联风险较高

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之间的合作,体现在资金来源和投资范围的交叠渗透上,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无关联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此类产品的特点是,资金由金融机构主动募集,委托人主要是个人和机构投资者,所募集资金主要配置在某一类型金融资产上。比较典型的产品有:部分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部分融资类资金信托、公募基金、券商和基金公司的部分定向金融资产管理计划。

无关联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的流动性风险隐患主要在于,产品自身作为独立的SPV,可能存在着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现象。为提高盈利水平,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在设计与运作过程中普遍加大了资金运用端与资金来源端的期限错配,强化了主动性、短期性资金来源运作。以理财产品为例,为了追逐超额利润,金融机构往往在资金来源端通过滚动发行短期产品募集低成本资金,而在资金运用端配置流动性较差的高收益长期资产。这类产品运作的前提是短期资金持续供给的可能性。如果这种可能性因受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变化、资金持有机构或个人风险偏好调整等因素影响,而发生中断或者逆转,出现诸如投资者集中减少购买或退出理财产品等现象,就有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根据资金来源端和资金运用端的构成,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串联式资产管理产品。在这个链条上,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购买单一信托计划,后者购买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再去购买基金子公司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后者投资于某个建设项目。

二是并联式资产管理产品。具体包括三种类型:

“多对一”式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资金来源端多元化,而资金运用端配置相对单一,主要投向某一类型金融资产。比较典型的产品有:某些投资于单项金融资产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券商和基金公司以及基金子公司的集合资产管理计划。

“一对多”产品。这种产品的特点是:资金来源端相对单一,资产运用端则是囊括多种资产在内的一篮子金融工具。比较典型的产品有:部分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财富管理类信托产品等。

“多对多”产品。这种产品可以看作是前两类产品的组合。但是,由于资金运用端与资金来源端都是组合模式,交易结构更为复杂,导致此类产品管理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三)通道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通道业务可以视作一种特殊的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或银行集团内各附属机构作为委托人,以理财、委托贷款等资金或者利用自有资金,借助证券公司、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银行集团内部或者外部第三方受托人作为通道,设立一层或多层金融资产管理计划、信托产品等投资产品,从而为委托人的目标客户进行融资或对其他资产进行投资的交易安排。通道业务借助于各类型金融机构在金融资产管理业务上的监管成本“比较优势”,在实现了资金向实体经济的流动与输入的同时,也拉长了金融中介的链条,增强了流动性风险的传导效应。

在上述三类业务中,交叠式产品由于涉及较多的金融机构,更有可能传导流动性风险,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形成更大影响。 流动性风险易传导

隐蔽性较强。交叠式金融资产管理产品涉及多家不同类型金融机构,交易结构设计较为复杂。在复杂的交易模式和多重资金链条下,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状况可能被掩盖,金融管理部门可能无法全面掌握跨市场交易结构全貌。例如,商业银行从同业市场拆入资金,投资于某个资产管理计划,在季末、年末考核时点将其转让给理财资金或是其他资产管理产品持有,考核时点过后再由商业银行购回。这种行为不但使金融统计数据无法准确反映流动性风险程度,还可能加大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季节性波动。

期限结构错配相对普遍。目前,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理财产品的模式是,先建立理财产品资产池(包括标准化资产、非标准资产),然后再从资产池中为理财资金配置资产。由于非标准资产主要是期限为一年以上中长期项目融资,而通过发行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大多在一年以内,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往往通过滚动发行理财产品的方式来对接非标准资产融资,这就导致了期限结构错配。一旦持续滚动发行出现困难,这种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将会明显上升。

商业银行负债稳定性降低。在利率市场化和存款脱媒过程中,资金的逐利性增强、稳定性降低。存款资金一直是商业银行赖以存在的根基和传统优势,在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存款产品相比于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及其他资产管理产品,在收益率上处于劣势,因此,商业银行存款资金越来越面临着来自高收益的资产管理产品竞争。而资产管理产品普遍实行的刚性兑付制度,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竞争。存款流失将导致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流动性补给渠道出现部分阻塞。

货币市场流动性需求趋于复杂。近年来,随着金融资产管理业务的迅猛发展,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管计划等产品都逐步进入货币市场。同时,在同业拆借、债券回购交易中的占比亦逐渐提升。参与主体的增加,使得流动性需求更为多元化。同时,部分资产管理产品为博取更高收益率,从货币市场融入短期低成本资金作为配资,形成杠杆。这类资产管理产品对货币市场高度依赖,为保证实现刚性兑付,有可能以高出Shibor较多的报价从货币市场融资,并可能形成流动性需求冲击。

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面临市场波动风险。商业银行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主要有几种情形:理财资金购买以资本市场为投资标的的信托计划、定向或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理财资金购买以新股认购为标的的资产管理产品;理财资金为结构化产品提供优先级配资或所谓的伞型信托产品等。目前,这类以优先级配资方式存在的理财资金较为普遍,而且其中不乏以短博长的期限错配型安排。资本市场瞬息万变,一旦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行,某个环节或某个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风险,将会迅速波及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金融体系整体流动性风险的上升。

流动性风险上游传导与下游传导并存。从资金来源端看,理财产品、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和基金公司专户产品都可以发挥筹集资金的作用,而且这些资产管理产品可能以串联或并联方式存在。例如,理财资金购买信托计划,后者再购买基金公司专户产品。这种环环相扣的资金安排,一旦某环节出现流动性风险,势必影响其他产品。这种资金来源端的传导可以称为上游传导,直接影响到该产品投资人的资金流动性安排,如果一环环扣得比较紧,将引发大面积的流动性紧张甚至恐慌,而且,由于涉及金融机构较多,一旦产品流动性出现问题,容易对货币市场资金交易的数量、价格产生影响,改变货币市场流动性预期。

从资金运用端看,资产管理产品的复制性、同质性较强,很多资产管理产品在资金配置结构和方式上存在相似甚至相同之处。一旦某类产品出现流动性问题,“物伤其类”,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变现能力也可能遭遇困境。这种资金运用端的风险传导,可以称为下游传导。 如何治理流动性风险传导

一是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应回归代客理财的本位。本位是指金融资产管理业务应遵循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原则以及由此形成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风险相对隔离的状态。回归本位,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就不应存在预期收益率和刚性兑付,这将抑制金融资产管理产品流动性风险向外部传导。

二是充分披露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交易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隐蔽性。应要求金融机构定期披露每项资产管理产品的交易结构、资金来源、投资标的以及投资经理的专业能力和业绩。对于交叠式资产管理产品,受托金融机构必须公开跨市场业务合作的具体方式,以及遵循金融管理部门有关跨市场业务相应规定的具体情况。对于通道式资产管理产品,作为通道的受托金融机构必须向投资者披露实际承担资产运营和风险控制责任的主体。后者应向投资者公开交易结构、投资过程和风险。现存的以规避信贷管理、降低资本消耗为目的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应逐步消化,归入授信业务,并且不允许发生新业务。

三是严格限制期限结构错配类资产管理产品。应要求金融机构根据资产管理产品投资标的的流动性状况,分别设定短期负债占长期资产的比例上限。投资标的的流动性越强,该比例可以越高,反之亦然。但是,该比例最高不得超过25%。最高比例只适合投资投标的为国债或金融债券的金融资产管理产品。

四是应将部分证券公司作为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对象。自2012年以来,证券公司被批准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而且部分证券公司开始发行短期融资券、公司债。这些都是证券公司的负债业务。除用于支持融资融券业务、股票质押融资业务之外,有一部分负债与证券公司的结构化分级型资产管理产品的配资相关。应该看到,作为建立了负债体系的较大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对货币市场的流动性已经产生影响。当个别大型证券公司因资产负债管理失当出现兑付风险时,必然需要从货币市场上以高出Shibor较多的价格从货币市场融资,从而可能对货币市场流动性形成冲击。当前,人民银行已经以SLF和MLF等短期流动性工具对法人商业银行开展流动性支持,并建立了“利率走廊”,稳定了法人商业银行对货币市场资金价格的预期。随着证券公司负债业务的扩大,越来越有必要将证券公司作为短期流动性工具的操作对象。

五是严格规范理财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商业银行理财资金一般通过投资信托计划、资产管理计划等方式,间接进入资本市场。应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穿透”原则,定期披露理财资金的投资标的。对于所筹集资金最终投向资本市场的理财产品余额,应以法人商业银行为考核对象,要求其占全部理财产品余额不得超过10%。

六是严格限制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串联和并联的数量,防范流动性风险上游和下游传导。各类金融资产管理产品串联和并联的数量越多,交易结构越复杂,产品风险透明度越低,流动性风险传导越远,系统性风险越重。应要求金融机构披露所筹集资金的最终投资标的,以及由初始筹集到投资标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中间环节,中间环节总数不得超过两个;同时要求无论是资金来源端,还是资金运用端,并联的资产管理产品不得超过两个。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5

关键词:高端客户 营销与维护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银行业传统的以利差为生的业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宏观来看,当前中国融资杠杆攀升造成信用风险增大,去杠杆压力较大。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走向深入,存贷差受到挤压。微观来说,互联网金融兴起、外资银行进入都在蚕食有限的市场“蛋糕”。而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却是一座潜力巨大尚未完全开发的“金矿”。2015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超一千万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规模就已超过100万人,全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112万亿元。未来商业银行必须牢牢掌握住高端客户资源,不断优化高端客户服务能力,持续建设拓展高端客户服务平台,为客户提供可信赖、优质的专业化投资理财和综合金融服务,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

一、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现状

(一)私人财富市场发展前景。从2013开始,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进入发展“新常态”,但是中国的私人财富市场却保持了快速的增长,其中可投资资产总量和高净值人群数量增幅明显。著名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了《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报告指出:“在资本市场回暖、新兴投资产品不断涌现的拉动下,2014年末中国个人总体可投资资产达到112万亿人民币,相较2012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2014年末,中国高净值人群规模突破100万人,相较2012年增长了33万人,而相较2010年年底已经翻番。”由此可见,中国私人财富市场的增长潜力和市场价值是巨大的。

(二)私人财富市场客户构成分析。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互联网信息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创新型行业的快速发展。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新富人群”,从他们的职业构成来看,主要是以一代企业家为主,利用新兴行业兴起自主创业致富;另外还有一部分是职业经理人或企业高管。近80%的新富人群是50岁以下的年轻高净值人士。

(三)私人财富市场投资趋势分析。近来年,我国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随著居民理财意识的逐渐提升和市场上财富产品和资产管理服务的不断涌现,高净值人士对于将私人财富交由专业的财富管理机构管理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业务的渗透率也在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指出:“受访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业务渗透率从2009年的不到30%上升到今年的65%。”这一结果说明高净值人士已习惯于将大部分财富交给专业财富管理机构打理。

二、国内商业银行营销和维护高端客户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合理。目前各商业银行对于高端客户的区分标准还是简单的以存款或资产达到一定数额为标准。这种划分方法没有考虑到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缺乏对个人高端客户市场的进一步细分。事实上,越是高端的客户群体,其金融投资的价值取向和金融服务产品的个性化需求就越高。不同的客户对于财富的态度、投资理财的行为、风险的认识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客户的定位仅笼统地划分为高端、中端、低端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进行细致的分析和分类。

(二)创新能力不足。目前国内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的金融服务和高端客户平台建设上往往只重视提供专人配备、专属场所、优先服务等的硬件建设,在提供的财产保护、财富积累和财产传承服务的产品种类和数量等软件上还存在理财服务项目比较单一,同业间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往往是上级行制定什么政策有什么产品,基层一线就推什么,无法满足高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三)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高端客户金融服务不光是综合性的财务规划服务,往往还涉及税收、法律、金融等多方领域,对从业者的要求要高于一般的银行业务经理。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经理大多由基层行或者单独的业务部门经理组成,在专业知识全面性上还和市场需求有一定差距,较缺乏这类专业人才。另一方面,私人财富管理业务必须与高端客户直接打交道,高端客户的受教育程度、从事行业各不相同,也就对客户经理的专业技术水平、沟通交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高端客户营销和维护策略

(一)对高端客户进行系统的分类。首先应该从政策层面对客户按照细致的标准进行分类,这种分类不是按照单一标准进行的,而是由多个细分标准决定的,计算高端客户贡献度, 考虑的因素包括: 存款贡献、贷款贡献、中间业务贡献、其他贡献, 客户成本以及客户带来的坏账等多种标准对客户加以区分。对不同客户进行深入的了解,综合评价分析,并对其贡献度按照业务种类进行结构分析, 了解能够帮助客户为银行创造效益的业务产品,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根据客户贡献度对高端客户进行评级, 根据高端客户的不同级别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只有有针对性的客户细分, 才能使银行高端客户管理模式更加完善, 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增强银行的竞争力。

(二)创新高端客户金融产品与服务。对各个网点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经营结构的调整, 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不同层次高端客户的需求形成不同类型、不同定位的营业网点网络。对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必须结合客户市场发展,通过细分客户群体并有针对性的确定定位。通过量本利的分析评价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资源配置效率与综合业绩;通过对个人金融产品的成本核算, 确定发展区域和规模;通过客户贡献度的分析, 争取高端客户资源,运用低成本渠道逐步分流普通客户;通过对个人金融系统性的成本核算, 限制和消除个人金融经营中的低效或无效环节, 加强资源的集约化配置和有效利用。

(三)要加强个人高端客户专属产品发行的风险控制。首先,要严格按总行有关要求,注意授权、流程等风险控制措施。事先要切实做好市场调研,充分了解个人高端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充分的成本效益与市场风险分析。财富管理中心要积极与机构业务部、投资银行部进行沟通,及时反馈个人高端客户个性化需求信息,协助把好产品需求关。财富中心在自行引进行外产品时,要注意产品外购的^选、审核、授权、备案等相关流程,严格控制外购产品的风险。要根据签约客户的需求特性对多家三方机构产品进行^选,对产品基础资产构成、基础资产运作方式、参与主体、风险收益进行初步分析。如符合专属产品相关要求则报省行产品创新委员会和法律合规部进行审核。省行产品创新委员会对外购产品的收益情况和风险度进行研判。法律合规部对外购产品相关合同文本、协议书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对产品的相关法律风险和把控措施进行审查。如省行产品创新委员会和法律合规部审查通过,则报总行财富管理与私人银行部最终审批备案。总行审批通过则由我行专属产品领导小组授权省行财富管理中心正式向我行签约客户发售。要密切关注产品基础资产的运行情况,如出现浮亏要及时与第三方联系,及时为客户提供说明。要高度重视客户咨询投诉,并落实首问负责制,及时高效解决客户疑问,坚决杜绝大规模客户投诉事件。最后,要加强对专属产品销售的检查监督。尤其对于结构复杂、风险较大的产品要组织监控整个销售过程,着重检查理财投资建议是否存在误导客户的情况,避免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任务对客户进行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

(四)加强高端专业客户经理队伍建设。高端客户的营销和维护, 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更确切的说是通过银行专业的高端客户经理来完成的。建设一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工作严谨、训练有素、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的客户经理团队,是商业银行能否发掘更多高端客户资源、创造更多利润的关键点。在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高端客户经理培训管理制度,将所有涉及个人金融渠道的业务及产品的培训纳入统一管理,同时要求客户经理必须经过相应培训获得资质,持证上岗,抓好客户经理培养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客户经理的考核, 通过依托组织整合建立客户经理综合业绩评价体系, 用客户经理综合贡献度来对客户经理进行业绩考核。

(五)完善高端客户的售后服务体系。开拓和维系好高端客户资源不能光靠前期的开发与管理,后期良好的后续拓展服务也是加强高端客户企业忠诚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利用银行自身各种资源,为高端客户建立一整套售后服务系统, 针对客户个人的兴趣爱好,开展例如品酒会、高尔夫球会、插花、茶道交流会等促进客户与银行关系的各类活动。在节假日和客户生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客户、走访客户,都是维系客户感情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贝恩公司 《2015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6

(一)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大个金”经营格局,形成资源整合、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加快推进零售业务“专业化经营、系统化管理”改革,扩大二级分行、特别是大城市行的改革覆盖面,并向一级分行层面延伸。通过“两化”改革,有效改变部门分割、分散经营的局面,建立统一客户视图下的分层次客户服务体系、集中统一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体系以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改进零售银行业务的评价考核机制,在行长目标考核中适当加大考核比重。完善按客户、产品、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业绩价值贡献为基础的零售业务考核体系,为第一零售银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加快个人客户经理队伍建设,明年专职客户经理必须达到3万人,三年突破5万人,保证中高端客户的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

(二)加强网点建设,打造中国最好最大的零售银行业务服务平台。总行计划每年拨出10亿元专项资金,按照“客户分层,网点分类,功能分区,业务分流”的原则,统一规划建设标准,统一设计视觉形象,力争三年建成200家财富管理中心,在对现有的1000家理财中心进行规范和升级的基础上,再建成2000家功能隔离分区的理财中心。实现理财金客户服务全面升级,达到专属服务渠道、专供理财产品、专职客户经理、专享优质优惠服务的标准。把拥有20万以上资产的理财金客户从一般客户中分离出来,加强关系维护,提升产品与服务质量,满足其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各分行也要安排专门资金,力争三年完成6000家主要服务于中端客户的理财网点建设。进一步调整网点布局,通过迁建、购置等方式,加快在新兴商业区、高档住宅区和中高端客户聚集区的布点。网点建设和改造必须兼顾对私和对公业务发展和对外服务的需要。

继续完善一般理财网点的分区服务,合理控制金融便利店的数量,规范和美化普通网点的服务环境。扩大自助设备投放,计划每年新增2000台ATM,不断改善大众化和标准化的金融服务。改造和优化网点标识系统,实行网点橱窗亮灯工程和内部布局的标准化,争取明年使有条件的综合化网点全部亮起来,成为宣传工商银行自身形象和业务产品的重要窗口,切实把网点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三)开发适应中高端客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丰富个人金融产品体系。在进一步做大基金、国债、保险等传统产品的同时,重点从本外币衍生类产品组合、保险定投、基金投资理财计划等银行类理财产品开发方面取得突破。加快账户管理业务的开发,进一步把个人客户理财、基金、国债、保险、黄金等各种资产的管理整合到理财金账户,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质押贷款、投资管理等新的服务,通过更为完整的产品链和合一的资产账户管理,形成客户资金在我行内部的循环回流,从各个金融服务环节获取收益。适应海外华人高端客户群体回国投资理财需求,加快开发新的业务渠道和产品,积极提供包括资金汇入、结汇、投资等在内的一揽子服务。加强境内外个人账户对接研究,尽快实现境内外账户全面挂接和统一管理,联动开发个人金融业务市场。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富管理 ;战略选择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05-0063-05

近年来,随着居民财富的大幅度增长,中国社会财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大力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已成为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发展的战略选择。笔者结合中信银行财富管理的实践,对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策略谈几点看法。

一、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财富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财富管理业务实际上就是通过一系列财务规划程序,对个人财富进行科学化管理的过程。财富管理所涵盖的领域不仅包括零售银行、保险、基金、个人信用服务、信托、按揭,还包括客户的医疗以及子女教育。在美国有一个广告:士兵在奔赴伊拉克战场时,还要郑重地通知理财师:“我的资产就全权托付给你了。”实际上,他托付给理财师的不仅仅是资产,还有家庭未来的生活。

概括地讲,财富管理的业务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资产管理服务。根据客户的参与程度,又可以分为委托资产组合管理和自主资产组合管理。从资产组合的投资对象看,除传统的债券、股票之外,还包括共同基金、管理基金、单位信托、限定资产基金、指数基金、承诺回报基金、雨伞基金、保值基金等新型金融产品。特定目标投资则包括融资租赁、联属公司、私人权益投资、风险投资和杠杆兼并等;奢侈品投资则投资于绘画、瓷器、雕刻、珍贵画像、乐器、珠宝、古式汽车和马车等。(2)保险服务。如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般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险产品。(3)信托服务。客户委托银行按照信托人的要求代为经营和管理财产。(4)税务咨询和规划。为跨境移民拟订移民前税务规划;与投资无关的税务咨询和税务规划;准信托服务,包括妥善填写纳税申报单;税务法律和程序援助;与投资管理相关的税务咨询和计划,如所得税、公司股息、印花税、资本利得,税收法律对资产组合管理的影响等。(5)遗产咨询和规划。拟订遗嘱及遗产合同,执行遗嘱,已故者遗产的清算。(6)房地产咨询。针对房地产问题的研究、房地产购买、房地产融资、审查合同、房地产清算等。(7)其他服务。如购买门票、宠物服务等。 2.社会财富结构变化对财富管理业务提出迫切需求

近年来,中国社会财富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整体上讲就是居民财富占比上升,财富集中化趋势明显,居民投资理财意识不断上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居民可支配收入在迅速提高。

商业银行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必要条件是居民拥有巨大的财富存量或可投资资产可委托给商业银行管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财富和个人财富快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截至2007年底,我国GDP达到人民币24.6万亿元,折合美元约3.5万亿,人均约2 600美元。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12个省(直辖市、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 000亿美元,16个省(直辖市、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 000美元。从国内居民的财富积累看,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已从1978年的343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13 785.8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978年的211亿元上升到2007年底的17.3万亿元。而随着股市等金融市场的繁荣,居民投资理财热情高涨,到2007年底,沪深股市投资者开户数已经超过1.4亿户。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财富管理服务。

(2)高端富裕阶层在迅速崛起。

中国居民财富的高集中度,为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有关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金融资产出现了向高收入家庭集中的趋势。按照调查样本户金融资产由低到高五等分排序,户均储蓄存款最多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为64%和88%,而户均金融资产最少的20%家庭拥有城市人民币和外币储蓄存款总值的比例分别仅为1.3%和0.3%。美林2008年《世界财富报告》显示,2007年世界高净值财富个人(HNWIs1)的资产在新兴经济体的市场资本值增长驱动下增加了9.4%,达到40.7万亿美元。2007年世界高净值财富人数增加了6%,达到1 010万人。中国拥有可支配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人数已经达到41.5万人,是世界上最大的绝对数量,平均资产值首次超过400万美元。中国富裕阶层的迅速崛起,为金融机构财富管理业务的创造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3)居民财富的地区集中化趋势更加明显。

从不同地区居民金融资产分布看,储蓄存款最多的五个省市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北京,占全国储蓄存款的40%左右,其中广东占全国储蓄的15%左右;储蓄存款最少的五个省份,分别是、青海、宁夏、海南和贵州,只占全国储蓄的2%左右。除了几个主要城市以外,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财富在各地区的不平衡分布现实,要求金融机构必须在不同的地区实行差异化的财富管理策略。

(4)中国居民财富在各类金融资产上的分布。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居民资产结构调整速度将明显加快。以美国为例,截至2006年11月底,美国共同基金管理的资产高达10.28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的84%。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2006年有5490万个美国家庭,即全美48%的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在美国家庭的金融资产结构中,共同基金的占比只有47%,更大比例的金融资产在房子、股票、外币等资产上,其中美国人持有的海外金融资产高达9万亿美元。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居民金融资产结构也在加速多元化。2007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总储蓄率为25.1%,较2006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受经济和股市持续转热的影响,居民储蓄结构形成显著变化,其中居民股票价值在金融资产中比重大幅上升,由2006年8.1%增加到13.5%,储蓄存款比重由2006年末74.1%降为70.2%。尽管2008年以来由于股票市场波动加大,居民储蓄有所回流,但整体而言,居民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是大势所趋,财富管理业务将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时期。

3.发展财富管理是商业银行迎接利率市场化挑战的要求

利率市场化的结果使得企业和银行间的博弈越来越尖锐,许多优质大企业给银行的利率下浮,下浮到银行不能接受,不能接受企业就发股票,所以银行盈利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减少了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也为银行开展以财富管理业务为代表的低资本消耗型业务创造了条件。通过财富管理业务,银行可以为高端客户设计不同利率组合的投资理财“产品池”,在规避利率风险的同时,为客户获得高收入、为银行带来相应的高额利润。

4.财富管理业务将成为银行稳定的利润来源之一

国外同业的经验显示:财富管理业务对银行利润的贡献率很高,并且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大型银行都为众多的高端客户管理着巨大的财富存量。据统计,到2005年底,瑞银华宝管理的私人银行资产已经达到20 160亿美元,居全球第一位,巴克莱全球投资者集团的私人银行资产在15 130亿美元,居第二位。美国的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12%至15%,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由于银行存贷款竞争加剧,特别是直接融资市场的快速发展,使银行能够获得的利差在收窄。因此,通过发展财富管理等“低资本消耗型”产品和服务创造更多的利润就成为国内银行发展的必然要求。

5.金融综合经营推动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发展

综合经营已成为国内金融业的共识,在综合经营的环境下,商业银行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积聚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公司的综合营销和产品开发能力,向高端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个人金融服务,发挥混业经营的协同效应。据分析,花旗银行私人银行与信用卡、资产管理与消费者融资、私人银行与消费金融净利润的相关性在0.96―0.9995之间,资产管理与信用卡净利润的相关性也达到了0.58,财富管理作为一种综合金融服务形式,是实现金融业务协同效应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须有科学的战略指导

从国际先进银行财富管理的实践经验来看,发展财富管理业务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和相应的战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瞄准高端客户群体

财富管理的服务对象就是富人,少数的高端客户为银行创造的利润远远大于一般客户群体的利润贡献。富裕阶层的主要特征是:(1)高学历。(2)服务业和新兴行业富裕人数较多。(3)掌握和运用的资源较多。(4)领导消费新潮流。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未来20年是富有阶层形成的关键时期,估计将有数亿人进入这一行列。其中包括科技企业家、金融行业里的中高层管理者、会计师等各类社会专业人员、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上述客户群体必然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财富管理争夺的焦点。

2.把握高端客户的投资理财偏好

一般而言,富裕人士的投资行为受到财富来源、人口结构特征、超富裕人士的集中程度,以及与富裕人士的投资组合的地理分布程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从财富来源看,中国富裕人士的主要财富有62%来自经营企业,12%来自员工配股权,因此需要银行能够为保持企业财富的保值增值提供多元化选择。新兴富裕人士由于直接参与财富创造过程,知识层次一般也比较高,因此通常也会积极参与投资过程,并会寻找投资之外的财务建议。他们对于投机性投资、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商业房地产以及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勇于尝试,这是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财富管理战略和计划时应当要充分考虑的。根据瑞银华宝公司的调查,高端客户个人理财业务的首要目标是实现财富的保值,其次避免过度纳税,以下依次为实现财富增值、为后代积累遗产、保障公司的生存等。

3.科学设定高端客户的准入标准

在财富管理的实际经营过程中,国外商业银行一般将面向个人的银行业务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争夺普通客户的个人银行业务;二是面向收入高、手上已经有闲钱、希望进行一些投资的客户群,存款大概是100万美元以下,向其提供贵宾理财业务;三是存款已经超过100万美元以上的客户。第二类属于一般高端客户,第三类一般被看作是超高端客户,针对这些客户开展私人银行服务。但在中国,由于国民财富积累时间短、水平低,以及金融业分类经营与监管的政策环境,国内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从发展的规模、水平来看,还要从一般的财富管理起步。

4.重视高端客户基础资料库的建设

为了充分了解客户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贵宾资料及理财需求资料库,一般采用贵宾理财卡的形式。贵宾理财需求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基本资料栏。如营业单位、顾客编号、身份证、出生时间、通讯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的情况、主要财富来源等。(2)负债栏,包含存款与投资情况。如客户在本行存款及投资标的的名称、金额、可动用日期、预期收入、投资回收情况、投资需求情况、已往来业务等。(3)资产栏或称信用栏。主要包含房贷、汽车贷款等各种贷款情况,以及投资、教育、度假等各种预期需求情况、资金需求情况等。(4)其他记载栏主要包括与客户联络的日期、联系方式、成交金额(列出主要产品即可)及摘要等。

5.搭建高效的银行财富管理系统

从国外许多商业银行网站,高端客户都可以了解财富管理的信息。网络渠道虽然不能完全取代银行实体网点,但可为客户提供实时化的便利性,例如,当客户资产发生变化,如汇率、利率、股价、基金净值波动较大时,财富管理系统可实时通知客户,自动发出电子邮件提供个人理财建议。客户可立刻通过网络银行确认账户余额,如果还有任何疑问,可通过网络与财富管理顾问交谈,这些服务都由财富管理系统提供。商业银行还可以充分利用组建控股集团的优势,开发交叉金融商品,使本银行的客户群延伸到集团内部的其他金融服务领域,并通过统一网络信息平台交叉销售彼此的产品,实现金融控股集团经营的协同效应。

三、走具有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特色的财富管理之路

近年来,中信银行以零售银行战略为指导,加大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力度,形成了具有中信银行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初步形成了理财银行的雏型,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1.高度重视财富管理战略规划

中信银行围绕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需要,在对现有和潜在高端客户群体的需求、战略重点指向、理财模式、拟推出的各种理财产品和服务、理财人员素质、技术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和金融技术)、品牌的影响力、财务实力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财富管理业务的分阶段目标、针对不同等级客户的策略重点、资源投入、系统支持、专家队伍扩充与提升、高端产品开发的组织形式和开发的方向等。

2.建立高效的财富管理组织和信息支持系统

在财富管理的组织架构方面,中信银行一方面在总行层面基本完成了财富管理组织架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时在25家分行设立了分行贵宾理财部并明确了相应的职责;20家分行制定了贵宾理财客户经理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有7家分行设立了分行级贵宾理财中心;贵宾理财系统使用推广和分行贵宾增值服务体系建设也在稳步推进。

在财富管理的系统建设方面,中信银行进一步完善了财富管理的咨询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加强了对客户的细分工作,比如把富裕客户分为关键客户、成长客户和基本客户等几类,每类又进行再细分,形成财富管理的“全方位、全天候、全渠道”的系统网络,保证了财富管理业务的正常运作。

3.强化财富管理专家队伍的能力建设

首先,高度重视财富管理专家队伍能力的提升。为实现财富管理业务的稳定增长,中信银行没有复制一些银行开展财富管理的经验,而是走了一条客户积累、客户经营和客户价值提升“三个环节”并进的发展路径。我们一方面高度重视增加高端客户数,增加理财客户经理人数和提高考核目标;另一方面更为重视提升客户经理的素质和能力。截止到2008年上半年,中信银行贵宾客户数量已经达到8万多人,贵宾客户管理资产达到1 000多亿元,单个贵宾客户经理平均管理资产达到3 000万元,客户经理的产能在国内银行中处于竞争前列。

其次,建立一套标准化的、先进的作业程序或咨询模式。在经营高端客户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套标准化、先进的作业程序和咨询模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员的训练,使财富管理经理能够熟练地掌握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为此,中信银行建立了一套全面的贵宾理财客户经理培训体系,这一体系在内容上包括一个核心模块即“个人理财规划”模块和四个专项模块“证券基金”、“保险”、“外汇”、“期货”等。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客户经理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持续提升,使培训体系贯穿客户经理整体的职业生涯。在培训方式上,中信银行一方面重视将现有员工中有较大理财潜力的员工派到国内外先进金融机构学习、培训;另一方面更加重视在国内外公开招聘高级理财经理,充实理财队伍,这些人才的引进不仅可以提高中信银行的理财能力,而且还可以带来很多高端客户,可谓“一举两得”。

4.加快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营销

财富管理业务竞争的战略武器是“高、精、尖”的金融产品,国内银行从事财富管理,必须向客户提供面向一生的完整客户理财计划,包括提供从最保守到中庸到最积极的商品。中信银行将在夯实财富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强理财产品研发和创新力度,保持在国内财富管理业务领域的竞争优势。理财产品开发设计以稳健为主调,采用“核心(稳健)+卫星(创新)”的配置思路。稳健类产品主要以拓宽产品线,丰富投资范围为主要思路,积极拓展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票据市场和信贷市场等投资方向;创新类产品重点研究中高端客户专属产品,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发行,在客户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加强产品的主动管理和资产配置,逐步由单一产品销售向不同资产配置的财富管理方案转变。

5.锻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理财品牌

品牌是银行的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也是财富管理的旗帜,它关系到国内银行能否吸引和留住更多高端客户。因此,在发展财富管理业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近年来,中信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建设力度空前,成效显著,仅在2008年上半年,在参加的10次大众媒体评奖中共获得16项大奖,尤其是2008年在《亚洲银行家》“亚太零售金融服务卓越大奖”评选中获得“最佳财富管理奖”,既是中信银行连续三年在这项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零售银行评选活动中荣获大奖,又是对“中信理财”品牌建设的一次重大推进。与此同时,中信银行还根据银行的理财能力,针对一些高利润客户群体进行“集群式”高增加值产品和服务的开发。总而言之,只要能够迎合客户的需求,让客户对银行的“贴心”和“忠心”服务上瘾,就能够实现银行与客户的长期双赢。

6.有效提升高端客户的忠诚度

在欧美成熟市场,一个客户可能收到7―8家金融企业对他的邀请,至少有2―3家银行同时跟他们发生业务关系,在中国这个数字更高。一个客人可能同时跟5―6家银行有业务关系,所以客人有很多渠道获得各种建议和主张。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关户,但会频繁地在账户之间划转。统计表明,忠诚客户的数目,每增加5%,从每个客户身上得到平均收益会增长25%―100%,获取新客户的成本是维护现有客户的5倍。客户与银行合作周期可以长也可以短,银行可以做到的是什么?就是极大地影响他的长度。每一次感觉不好的体验就可能缩短甚至结束合作周期,相反,持续的、良好的经验可以建立长期而深远的客户关系。近年来,中信银行通过工资、信用卡、理财产品、交叉销售和贵宾服务等渠道,以及落实服务品质管理考核等措施不断提升了客户对中信银行的忠诚度,为中信银行财富管理的下一步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夏斌,等.金融控股公司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 张春子.金融控股集团组建与运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郑先炳.解读花旗银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4] Harold Evensky.Wealth Managemeng:the Financial Advisor’s Guide to Investing and Managing Client Assets[M]. McGraw-Hill,1997.

[5] Richard H.Msyer&Donald R.levy.Financial Planning for High Net Worth Individuals,2004.

Wealth Management:A Strategic Option of Retail Banking Development

CAO Tong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Dalian Liaoning 116025,China)

Abstract:

高端投资理财方式篇8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产品也“喝”上了普洱茶。

继2009年国投信托联手云南龙润茶业集团、建设银行推出第一款普洱茶理财产品“茶立方壹号”后,最近,工商银行也推出了普洱茶投资理财产品――工银大益“黄金组合”。产品共发售500套,每套售价10万元,达到标准的私人银行客户每位最多购买一套(私人银行客户是指资产在800万以上的客户)。令投资者心跳的是,“黄金组合”产品说明上标注:“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7%”。虽然这款理财产品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杭州、重庆等地低调发行,但已引起了不小热议。

普洱茶成为理财产品,从这里面可以“嗅”到不少信息。第一,说明普洱茶的收藏价值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认可,普洱茶的收藏和投资显得更专业更理性。普洱茶银行理财产品的推出目的并不在于一味追求高收益,而是兼顾风险的情况实现较稳收益,不同于市场“捂货惜售”或“哄抬价格”。第二,表明普洱茶产业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已经逐步回暖,人们对普洱茶充满信心。第三,其他茶类还没有出现理财产品,普洱茶本身的独特性得到彰显,其价值是丰富的。还有,近期玉石、红酒、普洱茶等另类理财产品受到追捧,也是大环境使然:今年以来,股市熊途,系统性风险较大,导致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投资渠道收益日渐走低,“资金”自然会流向另类理财产品。

具体分析起来,工银大益“黄金组合”有不少亮点。一是投资标的物稀缺珍贵,“黄金组合”理财产品是首款集产品线中两大高端系列于一体的特制组合产品。工银大益“黄金组合”普洱茶的选料稀缺珍贵,加工工艺精纯(采用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益茶制茶技艺”加工而成),产品组合包括9公斤10年陈皇茶金瓜(生茶)、9饼500克6年陈臻品青饼(生茶)、9.9两16年陈皇茶级散茶(熟茶),每套产品具有国家质监中心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从大益普洱茶前期部分品牌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分析,高品质普洱茶具有市场价格持续稳定增长的特点。

二是收益方式灵活,若选择实物方式,理财产品到期时投资者可获得其认藏的工银大益“黄金组合”普洱茶。若选择现金方式,可获得的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7%。

三是投资者还可获得一系列增值服务,其中包括精英投资交流会、高尔夫球体验赛、普洱茶品鉴会、茶道知识讲座、古茶山体验游等内涵丰富的增值服务项目。

正因为如此,已有人出手认购“黄金组合”。而国投信托2009年推出首款普洱茶信托理财产品,投资期限为18个月,当时主要面向建行的机构客户和高端个人客户发行。该普洱茶信托理财产品的认购单位是“份”,每份的投资金额为50万元,总计3000万元的发行规模在产品推出前就被全部预售完。由此来看,普洱茶理财产品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消费基础相当坚实。

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理财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前面说到,普洱茶理财产品属于“另类理财产品”,它是区别于银行理财产品传统投资标的而言的。这类产品的投资对象并非以往的股票、基金、债券、票据等,通常会投资于红酒、艺术品和普洱茶等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财产的受益权,以及投资于“二氧化碳排放权”甚至“全球水资源指数”等标的。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像普洱茶这样的另类理财产品的风险可能会更高,投资者决定购买时一定要注意产品的市场风险。普洱茶被设计成为理财产品以后,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可能会直接与标的物市场表现有关。不少理财产品是锁定未来一段时间的价格区间,只有达到该价格区间以后,才能获得最高预期收益率。同时,还要规避企业的经营风险。投资者在购买普洱茶理财产品时,应详细考察产品生产、发行企业的经营情况。由于有的产品在到期以后由企业回购,所以一旦企业在产品未到期时经营困难,就有可能出现不能按约回购的风险。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