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8篇

时间:2023-08-03 09:20:05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1

【关键词】绿色金融;环境保护 

一、引言 

当前,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要有效治理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绿色产业,以改变目前污染型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据初步估计:我国未来每年至少需要2万亿元至4万亿元的绿色投资,而财政资金最多只能提供其中的15%,而85%以上的绿色投资必须来自于社会资本。这就要求我国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体系,来动员和激励大量社会资金投资于绿色产业。特别是2015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明确了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战略。 

二、绿色金融的含义 

绿色金融是在最近几年才在我国兴起的,其又经常被人们称为环境金融或者是可持续性融资。绿色金融在世界范围中发展的20多年里相关的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十分广泛的研究,通过对其研究将绿色金融的概念分为四种情况。下面我将对这四种不同内容的概念进行一一阐述。 

首先一种概念是在《美国传统词典》中描述的,在这个词典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绿色金融进行了如下的定义:绿色金融是环境经济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其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保护环境的方式进行研究,并且在保护环境的时候使用金融工具来进行,从而使生物的多样性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 

绿色金融的第二种概念是针对金融业来进行规定的,在这个规定中相关的研究人员指出金融业对贷款政策以及贷款对象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地方政策如果想要企业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就应该将绿色产业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项目,并且在信贷投放、投量等方面对其进行支持。 

绿色金融的第三个概念是说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基本准则,利用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发展绿色产业就能够使企业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确定合理的绿色产业发展目标通过发展绿色产业带动企业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最后一个概念是将绿色金融作为一种资本市场手段进行发展的。对于这个定义,相关的研究人员结合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就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基本含义就是政府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时,应该要从环境与金融两个方面入手,在发展金融的过程中引入生态观念,并且在发展的时候使用金融手段对企业的投资方向进行引导,使企业的发展方式能够因此得到改变,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目标。 

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研究者对绿色金融概念的表述上虽然都各不相同,但从本质上看都有一个核心观点,那就是绿色金融是一种为环境保护以及社会责任融通资金的活动,它要求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将环境变化视为一种营运风险,在投资决策时考虑投资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把这种影响所带来的相关成本、风险及报酬融入到考核项目的体系中。 

三、我国绿色金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我国的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所依据的法律体系不是十分的完善 

尽管绿色金融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其中对绿色金融发展影响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其在实行的过程中所依据的体系不是十分的完善,除此之外,我国也没有建立起能够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一个比较好的环境以及政策。对于我国的法制建设,我国主要存在的问题就是相关部门忽略了对投资以及监管的法律体系的建立,尽管在我国的制度中存在一些与绿色金融有关的制度,但是其建立的并不是十分的完善,很难适应我国当前的国情。因此,在我国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这种不完善的体系就会使实施的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对于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我国针对绿色金融实行的政策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出现与政策不相符的情况。绿色金融存在的这个问题体现的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些企业在进行高碳与低碳的转换之后,企业运行的成本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影响,进而使企业的盈利减少,从而使部分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积极性明显降低。 

2.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内部的驱动力 

尽管在当今的时代中,我国相关部门已经认识到绿色金融对企业发展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也很愿意在企业中实施绿色金融,但是相关的企业及金融机构在实施绿色金融的时候还要需要相关的政府对其进行推动,并且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还缺少企业自身及金融机构产生的驱动力。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早已经习惯了高消耗、高利润的发展能力,因此要想使企业完全接受这种能够对环境的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是所获得的利润比较少的发展模式还是十分的困难的。尽管绿色金融在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潜能,但是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时间并不是很长,绝大多数企业对绿色金融存在的潜能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因此即使在企业中开展了绿色金融业务,但由于其具有的专业能力十分有限,达到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因此,企业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时候就缺乏一定的主动性,针对这个现象相关的政府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就应该对其进行一定的驱动。 

3.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战略准备并不是十分的充足 

我们之所以说绿色金融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做出的准备不是十分的充足,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时候还局限在行业信贷的短期目标之上,对绿色金融长远的发展的管理还不是十分的完整。除此之外,一些已经在其内部实施了绿色金融的企业对其进行刮泥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比较长远的管理目标以及规划,对企业的文化以及组织的保证也十分的欠缺。二是一些金融机构对绿色金融的学习以及宣传的力度并不是很大,这种行为就会使企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对绿色金融的了解不足,所以对企业进行管理的时候环保意识就很容易被高利润的诱惑所打压,进而使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三是相关的单位进行绿色金融的时候需要对金融业、环保以及法律等多个专业的相关内容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因此实施绿色金融的工作人员需要具有一个比较强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这种全面型的人才并不是很多,所以说绿色金融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制约。 4.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以及市场缺少创新 

我国的绿色金融还存在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对产品的创新能力不够。尽管相关的金融机构针对绿色金融推出了很多对节能减排具有一定支持作用的产品,但是将这些产品与国外的相关产品进行比较就能够知道其还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前我国的相关工作人员对金融产品进行研究的时候还停留在绿色信贷这一个十分浅显的层次之上,并且在研究的过程中产品涉足的领域也都是一些中下游环节的产品,这些产品具有的水平都比较低,获得的利润相比于其他的产品来说也比较小。除此之外,我国的绿色金融产品还存着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绿色金融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十分的完善。在当今世界中,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在发展产品的过程中,仍然主要是对绿色信贷进行融资的,这就导致参与的单位中很少有非银行性质的单位,因此,在金融市场中绿色证券的发展就不是十分的完善。 

5.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信息经常会出现不对称的现象 

众所周知,要想使我国的绿色金融获得比较长久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对金融系统进行格外的关注,并且还应该要保证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与环保部门以及企业进行协调,如果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就应该要进行及时的沟通,避免问题越演越烈。然而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相关的单位并没有对绿色金融的发展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环境评估的标准,对相关信息的披露以及共享机制的建立也不是十分的完善。对于环保问题很多的企业对自身的情况进行了隐瞒,进而使信息出现了不对称的现象,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四、解决我国绿色金融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对相关的制度进行创新,完善绿色金融的基本制度 

要想使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的问题得到解决,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从环境保护以及生态文明出发,使制度的制度能够真正的实行。另外,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对政策支持进行一定的努力。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在制定支持政策的时候应该要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外部环境,使其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一个具有激励意义的机制,从而使相关的企业能够积极的参与到绿色金融的建设当中。 

2.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的对其进行创新 

绿色金融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其发展的情况影响的最为严重的就是相关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的时候应该要树立一个绿色金融的理念,并且还应该对绿色金融与时展的意义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使相关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将绿色金融充分的应用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另外,为了能够使绿色金融受到更多的人的了解,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对绿色金融的优势进行宣传,使社会大众与相关的企业都能够接受绿色金融的发展方式。还有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做绿色金融的实践者,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发展的机遇,是我国的产业结构能够得到很大的优化,企业的能力也能够因此得到很大的提高。 

3.对监管的体制进行创新,对于实行绿色金融出现的风险进行及时防范 

要相对监管体制进行创新,相关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对相应的环保信息进行完善,并且在完善的过程中应该要与相应的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环保的标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因此相关的环保单位在制定环保标准的时候应该要与时代的发展进行结。另外,相关的银行机构在进行环保的过程中纳入的信息应该要全面,如果相关的银行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使环保的意识被社会大众所了解。如果绿色金融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避免出现的风险对企业的运行产生太大的影响。还有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对风险进行一定的防范措施,尽量避免风险的产生。 

4.对绿色金融产品进行创新,使其工作的效率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 

要想使绿色金融在我国的企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要对相应的金融产品进行创新,并且在创新的过程中应该要将绿色环保的理念引入到产品当中。除此之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大力的推行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产品,通过对这些产品的支持来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使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环境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还有最后一点就是相关的工作人员应该要加强对相关工具的创新,积极地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取长补短。 

5.对相应的市场体系进行创新,使市场能够实现多元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在绿色金融方面的市场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果相关的工作人员不能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改进,绿色金融的发展就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个现象,要想使绿色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得到改善,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应该要对相关的参与主体进行扩大,并且还应该要调动其他企业的积极性,使更多的企业能够实现绿色金融。另外,相关的工作人员还应该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绿色金融管理机构,进而使企业在实施绿色金融的时候能够实现有据可依,绿色金融对企业所起到的作用也会得到很大的高,绿色金融就能够由此深入到企业的运转当中。 

五、结束语 

从上面文章中描述的内容我们就能够知道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趋势,相关企业通过发展绿色金融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的共同发展,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尽管绿色金融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相关研究人员对其并没有足够的重视。我国很多大型企业也没有真正的实现绿色金融,针对这个内容,我国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国外先进的经验进行积极地借鉴,并且选择性的将其实施在我国的企业当中,使我国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霖.河南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2012(24).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 绿色物流 绿色金融 可持续发展 运营环境 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今天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重要内容的背景下,研究绿色经济的相关内容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家、学者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对于我国而言,在当前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指引下,对其相关层面内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种种问题,比如说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日益严重等。就物流行业而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物流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将同样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绿色物流”理念的提出,为物流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指明了方向。

更为值得注意的是,在物流实体经济中的角色转换需要“绿色化”的同时,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金融环境的绿色化发展同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绿色物流提供金融支持,为该行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开展物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国家贸易的现实层面来说,实现物流企业金融绿色化,对于规避发达国家对我国的“绿色壁垒”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

“绿色物流金融”的理论意义

在经济学上,金融运营环境有如下定义:通过组织内部成员和外部环境之间的行为交互和利益交换形成的特殊动态平衡系统。在本文中所引用的绿色物流金融环境的内涵为:“客观经济环境下,物流金融利益主体和外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整体”。结合两者不难看出,绿色金融环境实际上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并通过两者之间的协作来实现对环境的调节。内部环境主要是指涵盖了市场内所有机构和组织,而外部环境是从宏观经济角度来说的,通常情况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都是从内部角度进行的。

从“绿色物流金融”这一名词中就可以看出,该名词同时兼具金融、物流、绿色三个主要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同时也表明了其具体特征,其特征可归结如下:

绿色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持续性发展,绿色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种种特性,是人类社会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和自然之间所形成的主动的、和谐的关系的集中体现,而在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则是要求人们要将物流金融的优势运用到物流行业中,从而为物流行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根植性特点在绿色物流金融环境中有明显的表现。正如美国知名社会经济学家Polanyi在其论文中所写到的:“经济发展的实质表现在各种非经济类型的关系上,同样也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种种影响,包括正面的以及负面的”。这种说法从客观上说明了绿色物流的发展实际上是受到社会经济环境所左右,也可以说,政府政策行为对于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受到特殊的时空的巨大影响与所属地的客观经济属性两者之间形成了密不可分的联系。这就要求必须从当地的客观经济条件出发来发展绿色物流金融。

资金流是物流行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物流行业健康发展的绝对前提,在这一过程中,循环性特征表现明显。

我国“绿色物流金融”的内外部运营环境分析

(一)从“绿色物流金融”环境的内部层面分析其运营状况

物流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内部问题,而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中这一问题同样突出。实际上,由于市场的逐利性特征,各个金融机构在非发达地区的投资总是受到一定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非积极态度,这就导致各地金融产业的发展极度不平衡,尤其是中小城市的物流金融体系构建,可谓困难重重。在当前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的流动受市场自发性影响明显,政府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限所产生的诸多问题,更是导致绿色物流金融在中小城市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客观上来说,当前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融资难,在实际融资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整体情况堪忧等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绿色物流金融发展的重要阻碍因素之一。特别是衍生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欠开发、“绿色物流银行”、“绿色融通仓”等现代运作模式没有得到很好的拓展。这些不同层面出现的诸多问题,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该行业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举步维艰,就此笔者在表1中对具体的内部原因做了总结。

(二)从“绿色物流金融”环境的外部层面分析其运营状况

从根本上讲,影响绿色物流金融的外部环境因素同样重要,其产生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当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讨论。

金融危机对于经济格局的总体影响。目前来说,支柱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核心方向,尤其是以房地产为代表的金融产业更是获得了空前的解放。而从短期收益水平上来说,绿色物流行业整体收益水平相对较低,这就导致其发展必然受到其他金融经济体的排斥,发展缓慢、融资困难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结果。

政府主导的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物流企业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基本上都是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所制定的政策指导下实现的,就金融监管而言,国内各种金融产品的整体监管水平较为落后,自由度也较低,更是对物流行业的融资行为制造了人为阻碍。这就导致绿色物流产业这种短时间内很难看到回报的行业因为监管制度的缺失而发展制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这一特点,相关金融部门已经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尽可能的少涉及该行业。同时,缺乏政府政策方面的支持同样是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不理想的重要因素。

法制环境与政策有很大的关联性,法律法规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覆盖该领域。从法律层面讲,金融政策的制定必然附带金融法规的出台。这种情况下,银行作为金融主体,对于投资回报率的高要求和投资风险的考虑,在绿色物流金融行业中短期收益率不明朗的情况下,很少有商业银行乐于开展此项业务,即使有所开展,也设立了较高的贷款门槛,这就对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信用环境是一切金融业务开展的最重要的基础,没有足够的信用作支持,金融市场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前信贷环境的整体恶化,直接导致了银行贷款门槛的加高,这一方面导致了绿色物流行业的融资困难,另一方面也把该行业推向了民间融资。其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环境优化的针对性措施

(一)从优化内部环境角度进行分析

内部环境的优化实际上要求从金融主体的客观行为入手,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金融服务创新以及金融组织创新两个主要部分。

金融服务创新。绿色物流金融服务的创新客观上要求金融机构和物流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交流合作机制,通过两者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求物流企业必须通过自身业务上的创新来提升自身的信用水平;而金融机构方面,则是需要进行绿色物流金融创新,积极主动的研发各种绿色物流既金融产品,为该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金融组织形式创新。作为管理学中的重要内容,组织形式一直是我们所研究的重点,绩效水平和组织管理形式之间存在的关系,对于每一个管理者来说都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包括银行、信托、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各种混合形式等的组织管理形式的研究在我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但是不得不说目前为止,针对绿色物流金融方面的组织形式的研究还较为少见。基于这种情况,有学者从农村绿色物流金融角度提出了“现代农村物流金融中心与农村物流金融非股权组织”。通过这种方式,物流企业能够通过联盟的形式从政府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中获取相应的资金,从而为其长期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客观上来说,这种组织形式的创新对于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组织形式的灵活性也能够有效的规避我国法律中针对物流行业的种种限制。因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值得我们关注。

(二)从外部环境优化角度进行分析

对于绿色物流金融的外部环境整体优化而言,这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必须有相应的监管机构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驾护航。这就要求政府对该行业的发展实施引导,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并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提升该行业的整体规范程度。构建绿色物流金融运营的信用体系,这对于提升中小型物流企业绿色金融环境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这在客观上要求绿色物流企业和相关金融机构之间形成有效的合作和交流。政府政策倾斜是该行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外部影响因素,政府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为优越的激励政策来鼓励绿色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通过行业本身、政府以及各金融机构的通力协作来促进我国绿色物流金融行业的发展。

结论

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绿色物流金融对于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必须重视的是,作为一种新型的事物,其发展方向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针对绿色物流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政府和相关金融机构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其提供科学的引导和扶持,而行业本身也应充分把握机遇,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愈,许红莲.现代农产品绿色物流金融的发展及其方向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5)

2.胡愈,柳思维.现代农村物流金融生态环境营造[J].湖南社会科学,2008(1)

3.何德旭,张雪兰.对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若干问题的思考[J].上海金融,2007(12)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3

3月20日,深圳证券信息公司、卢森堡证券交易所、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联合宣布,推出首只在中国和欧洲两地同步行情的中国绿色债券指数――“中财-国证绿色债券指数”。目前,该指数已经开始通过深交所旗下“国证指数网”与卢森堡交易所网站同步展示,境内外投资者可通过线上浏览,实时掌握中国绿色债券相关行情。

“本次指数研发坚持单一的中国标准,其标志着由中国机构编制的绿色金融‘价值标准’,首次被境外资本市场交易机构采纳。”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债券通”等新政策、新通道的红利作用下,该指数将作为国内与国际市场同时参考的重要指标,真正作用于资本市场决策与行动中,提升中国绿色金融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胡浩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16年进出口银行、农行、工行、浦发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积极参与绿色债券的发行。截至去年末,我国在境内、境外发行的绿色债券已经达到2200亿元人民币,占到全球同期绿色债券发行量的42%,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经成为我国发行绿色金融债的主力军。

“去年对中国和全球来说都可称为绿色金融的元年。”中国人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表示,中国了全面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各类绿色金融创新大量涌现。从全球来看,G20首次形成推动绿色金融的全球共识,许多全球金融中心争相成为绿色融资中心。2017年,中国将在绿色基金、绿色再贷款、碳市场、环境压力测试等多个领域取得突破,全球许多国家已开始推出发展绿色金融的激励政策,势头十分好。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4

[关键词]绿色金融;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1-0107-03

[作者简介]于岩熙(198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政策;王吉恒(1964-),男,山东沾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财政与金融。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社科项目“基于金融模块化构建黑龙江省金融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4B074。目前,从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倡导节能减排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在此背景下,绿色金融应运而生。绿色金融来源于绿色文明(王军华,2000)。自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以来,绿色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思考,国内外专家、学者经过深入研究形成共识:绿色金融是推动低碳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绿色金融是国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中国化。

一、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绿色金融

1概念及内涵

绿色金融(green finance),也称为环境金融(environmental finance),这一概念最早源于《金融业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UNEPFI,1997),引申为低碳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自己的一项政策,通过金融业务活动与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化节能减排有机结合起来,以确保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金融营运战略(高建良,2009)。绿色金融运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以及生态保险的方式,为合理利用能源、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服务,是实现节能、减排、降耗的金融业务,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为目的(王顺庆,2010)。

2功能与特点

绿色金融具有融资服务、中介的基本功能;具有合理配置资源的核心功能和调节经济结构、规避风险的市场功能;具有风险交易、信息传达、消费引导、区域协调、财富分配的金融衍生功能。绿色金融的特点是注重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利益,将生态因素纳入金融业的核算和决算体系;关注环保产业、生态产业等长远利益。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其核心思想是以牺牲最小的环境为代价来换取最大的经济发展(马传栋,2002)。

2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大会,会上提出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1987年,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制定了2000年乃至下半个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1992年,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

3可持续发展理论在金融业的实践

可持续发展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包括经济、生态、自然、环境、资源和生产等方面,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

国外对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业银行自身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强调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倡导银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国外金融业将企业竞争力和改善环境联系在一起。1992年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联合国环境署发表了《银行界关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有100个机构和团体签了字,由此创立了金融自律组织(UNEPFI),该组织从实践和理论上不断探讨金融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国际金融公司联合荷兰银行于2002年10月在伦敦召开“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会议,花旗银行、巴克莱银行及西德意志银行等九家银行参会。会议制定了“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即赤道原则),规定金融机构有义务对融资项目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进行审核调查。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前,要求项目发起人提交对社会和环境负责任的证明。全球已有60多家金融机构实行了“赤道原则”,其业务范围扩展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在全球项目融资市场上的份额达到85%以上。

二、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商业银行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特殊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提供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相关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具有调节经济的特殊功能:通过信用中介活动来调节社会不同行业的资金流动。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作为资金融通的枢纽,在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下,促进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社会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行绿色金融,重视环境问题,为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发展机遇。商业银行通过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可减少有害物资的排放,从而减少商业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商业银行推行绿色金融,承担社会责任,对影响环保的项目不予贷款,能够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环境风险为商业银行扩大了产品经营范围,减排费用、环境友好技术的投资需求等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融资机会;通过提供绿色投资产品,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在资金融通、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第一家交通银行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兴起,实现了由单一银行垄断体制向以中央银行、四大国有银行为主体,股份制商业银行、城乡信用社等多种金融体制的过渡。四大国有银行通过完成股份制改革,已形成了全方位的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一)我国商业银行对“赤道原则”的践行

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我国商业银行用具体行动来践行绿色金融宗旨。2007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5家大型银行共发放支持节能减排重点项目贷款10634亿元,支持节能减排技术创新贷款3878亿元,节能减排技改贷款20941亿元,收回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相关政策的企业贷款3934亿元。中国工商银行提出了《关于推进绿色信贷建议的意见》,建立了信贷的“环保一票否决制”;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赤道原则”研究团队,推进信贷政策与国际行业“赤道原则”接轨;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以CDM机制项下“经核证的减排量”收入为质押的节能减排融资;浦东发展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综合服务方案》;深圳发展银行和中国银行开展了挂钩海外碳排放权期货价格的金融理财产品服务;兴业银行在经营理念、运行效率及公司治理方面显示出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成为我国唯一的“赤道银行”。

(二)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作为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传统的金融活动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而忽略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加上商业银行内部对绿色金融的规律和知识掌握不足,绿色金融服务工具和人才相对缺乏;绿色金融具有公共品属性,绿色金融创新性强,风险相对比较高;政府有关部门政策扶植和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致使长期以来商业银行对资源、环境、生态因素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是没有形成完善的绿色信贷激励机制。在金融产品创新及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较高的风险,影响了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主动性;二是缺乏有效的绿色信贷信息供享机制。缺少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合作交流机制,主要表现为相关环保部门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沟通交流渠道不畅通;金融制度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同步,风险防范能力有限;三是创新能力不足。由于开发绿色信贷产品创新能力有限,对于科技含量较高、建设周期较长、风险较大的项目,传统的金融产品无法满足其有效的需求。

四、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政府相关政策和机制

绿色金融具有政策金融性质,需要政策引导,因此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商业银行只有依据国家有关发展绿

色经济的政策和制度,才能有效地制订自身的绿色金融服务操作规程和工作细则;建立政府监管机制,政府部门通过绿色金融对企业实施监管,使绿色金融成为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约束力量;建立企业信息平台、环保信用信息数据库及银行和企业的借贷信用体系,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项目投融资专家评估系统,绿色金融项目目前处于探索和创新阶段,风险管理难度较大,通过评估系统来规避投资风险。

(二)建立建全银行内部治理机制

一是商业银行在建立内部治理机制中,融入绿色金融的理念,将绿色金融作为考核投资项目的重要指标。不仅在资金供给上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而且要实现资源配置的社会效应;二是商业银行应当在“赤道原则”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项目,在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活动中,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确保在融资过程中资金的安全。

(三)大力建设低碳银行

商业银行应遵循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将绿色金融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特殊运作方式,将社会责任与银行核心业务高度契合,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碳金融为商业银行促进经营转型带来巨大商机,包括低碳产业项目的投融资,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等。要加强“低碳银行”的基本建设,从人才培养入手,借鉴国外环境风险评估和管理经验,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团队;科学设置机构,完善系统配置和网络建设等。浦发银行2011年率先提出打造中国金融业“低碳银行”的目标,倡导环保经营方式,号召全员将节能环保理念融入工作中去,探索低碳银行建设经营模式转型路径,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参考文献]

[1]杜莉,张鑫绿色金融、社会责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行为选择[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5)

[2]朱惠低碳经济发展与商业银行绿色金融支持[J] 现代金融,2010(9)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5

一个特区的新平台已经铺就:前海绿色低碳循环产业平台,正为深圳科学发展带来重要的新动力。

30年前的昨天,深圳,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序幕。

30年后的今天,前海,深圳再次起飞的新画卷将从这里展开。

前海,一个伟大的蓝图从这里起步。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为能源发展构思新未来,为中国经济转型注入新动力,为未来的国际竞争提供新思路。

前海,一个强大动力的引擎澎湃启动。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外化科学发展张力、内涵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

激情成就梦想,创新铸造未来。以低碳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高灵能源为龙头,引领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凝聚有志企业精铸产业链,高度融合海内外精英低碳技术,为中国绿色低碳产业提供强劲的动力。

低碳创新发展,绿色创造文明。前海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成为深圳建设低碳型城市的重要载体,成为自主创新城市的首选平台,成为绿色中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典范。

30年前,中国看深圳。

20年前,中国看上海。

10年前,中国看滨海。

未来,前海绿色低碳集群将立足深圳,以生态文明的宏大抱负引领世界新能源新经济步伐,实现中国绿色低碳产业的整体腾飞。

前海,低碳产业和金融结合释放出新的能量,催生数万亿能源金融产业,一个世界绿色金融中心在中国悄然升起,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引擎!

前海,创造绿色低碳的崭新价值体系,创造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理念,将迎接全球瞩目与美好追求!

站在前海的滩地上,我们能近距离望到毗邻的香港。前海因其位于深圳西部、珠江口东岸,与港澳毗邻,是深圳难得的战略性发展空间。这片得天独厚“黄金宝地”,也引起中央高层的重视,2010年,国家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前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是迄今为止国家批准的地域面积最小的区域规划。2012年12月,第一次外出视察,就选择了这一片神奇而充满广阔前景的土地。

中国绿色发展、能源独立应从节能开始,即以区域整体节蓄能为核心,从设计、技术、金融创新到新材料、新能源的产业链条,配合科研、交易平台,依托于前海的高端服务配套与国家扶植政策,发挥聚合效应,打造依托市场的可持续成长绿色低碳产业有机体。

作为绿色低碳产业国际潮流的领导者,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将以深圳前海为土壤高起点规划布局,大战略谋篇布阵,高标准项目建设的国际生态城典范亮相世界,成为中国转型发展关键时期战略布局中的最具爆发力的核心增长引擎。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以提升能源利用率为基础,以整体区域节能为载体,以国际科技水平为基准,打造具有高速发展功能和自主创新基因的可持续发展产业链。利用前海新区独特的综合影响力完成产业聚集,进而成为推动全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源泉。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在前海落地,要彻底改变目前整体节能市场组织松散、效率低下等问题。现状急需形成技术组合、资本组合、市场融合的有机体,从而集成具有规模化、层次化、系统化效应的绿色低碳系统服务机构。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的内容以绿色低碳技术和装备、高效节能产品、节能服务产业等三个领域为主导,其产业核心是一批我国区域整体节蓄能三联供能源供应的龙头企业。因其成熟的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卓越的市场组合能力,在区域低碳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他们在区域节能贡献中的权重(建筑能耗占到发达国家总能耗的30-50%)与产生的绿色价值和与其他产业链条各环节的紧密对接决定了它的领导者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内又涵盖了区域规划结合气候、环境、设计、材料、循环、生活模式的综合规划建筑设计企业;新材料、新能源的制造企业;综合监测,动态管理实现能源高效利用的信息结束管理服务商;自然能如电梯势能,人体活动动能的收集利用类企业;区域内结合气候地貌特点的立体绿化,无碳交通运营商。产业伴生企业还覆盖了研究机构、技术快速市场化、专利化、金融保险等高端专业服务配套;绿色低碳产业技术孵化、融资、交易平台;绿色低碳量化研究、区域低碳测评标准研究、符合我国产业升级和缓解不均衡发展状况的政策研究等绿色低碳智库;新一代绿色生态城市文化内涵,包括绿色建筑、绿色城市标准化体系建立和绿色生活的意识形态推广等文化企业。

中国绿色低碳产业集群是凝聚产业链精英企业总部共同生长的基石,主要包括产业平台:

(1)低碳能源规划研究院。利用现有顾问联盟与科研联盟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以研究院的名义设立平台。研究院将重点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深入开展战略方向研究、产业政策研究、新技术创新研究、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研究、低碳标准研究、实施监督办法研究等六个方面的研究。收集和掌握国内各部门、各行业的信息和资料,积极为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平台,积极发展与各级政府机构、科研教育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多方向合作。

以低碳绿色实用科学研究为主,配合产业发展进行委托技术开发,低碳绿色技术的产品转化,低碳绿色技术储备及升级,低碳绿色技术顾问服务,设计服务,及应用方案研究等。成为真正的绿色低碳技术转化中心,以产业发展方向为研究核心的科技机构,吸引相关院士在此设立及组建国家实验室,能够获得国家相关课题的基础上具备行业技术权威领导力。目前已启动的独立实验室有:分布式能源技术研发试验中心、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研究所、移峰填谷技术产业中心、蓄能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为核心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金融服务是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绿色金融服务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内容:第一个层面是业务层面,针对绿色低碳企业的绿色低碳业务提供金融创新产品,使业务能够快速推广与复制,占领市场,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个层面是企业金融服务层面,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心,低碳创新技术企业是金融服务行业比较青睐的对象,扶植并推动这些企业的资本化进程是产业发展壮大的巨大推动力。为此以中国绿色低碳产业基金等一系列基金和相关金融机构、银行相关产业部门为核心的绿色低碳金融服务集群会为产业聚集、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等区域经济的良性运行带来不可替代的推动力。确保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企业继续发展的步伐,为绿色技术企业提供高效畅通的融资渠道。

(3)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专利转让及交易中心。依托产业技术优势及技术联盟的信息共享平台,完成专利的收集整理,完善中国本土的绿色低碳专利产业链条,提供专利的转移、转化、咨询顾问等服务,并常年开设技术交易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交易交流平台。

(4)绿色低碳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及产业链聚集中心。

(5)国际展示及交流中心。作为具有国家形象展示要求的绿色产业聚集区,势必需要开发国际交流及会议展示区域,常设国际绿色低碳论坛等国际会议机构,协同高灵能源的协会组织资源开发绿色低碳高端会议,政府相关产业会议等,形成一个国际交流、政府与企业政策互动、协会等非盈利组织常设的行业自律管理平台,培育绿色低碳企业行业形象,形成国际间、政府与企业间、行业内的多重良性互动。此平台的运营利用市场手段,配合政府、行业协会的安排。保证良性运行。积极发展与国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关系,开展各种学术交流、国际论坛、配合研究院联合攻关等工作。

(6)碳权交易中心及相关衍生业务。碳权交易已经成为国际政治的一部分,作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其国际碳权的交易平台成为产业发展重点,相应的评估、鉴定、实验等顾问服务机构全部依附于其上,形成完整的碳权交易产业链,是国家在国际碳权交易中掌握主动权非常重要的工具。打造国际有影响力的碳权交易平台,制定我国适用的气体排放交易方案,通过对特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认定和监测,允许减排补贴进入市场,从而实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掌握碳主动权,并使国内企业从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取巨额利润,建立碳排放信用认证机制,并与国际碳交易接轨。积极开展与碳权相关的衍生业务,促进国家节能减排和全球减排。

(7)绿色低碳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在科技研究院的辐射下,积极推进科技技术的产业孵化,鼓励高科技人员创业,并以绿色低碳产业基金支持优秀技术落户并进行产品转化,滚动发展孵化器的孵化能力,形成产业集群自我培养与哺育。为下一阶段的绿色金融支撑体系介入做准备。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6

中图分类号:F124.5;F0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080-05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Based on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

SHAO Hanhua, LIU Yaob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from 2000 to 2014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carbon emis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inancial development generally is conducive to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however, the reduction effect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on carbon emission transitions smoothly between high and low regimes with the changes of the transition variables, such 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energy structure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Therefore, the results underscore the need of enhancing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green finance and structural reforms to play the leading role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 and promote regional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Key words:financial development; carbon emission; PSTR; nonlinear relationship

1 引言

伴随着过去三十余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环境承载能力已趋极限,环境污染产生的经济成本是十分巨大的。要实质性改善我国环境不仅仅要依靠更强有力的末端治理措施,还必须采用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手段改革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1]。在资源配置中,“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引导社会资金从“两高一低”行业退出,更多地投向绿色环保产业,促进绿色清洁生产。与现有大多数研究从经济结构、能源消费、城镇化和贸易开放等角度来考察我国碳排放影响因素不同,本文拟从绿色金融视角来研究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并在PSTR模型的非线性分析框架下,深入研究中国不同省际地区发展特征差异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在地区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为促进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 文献综述

自从温室气体排放引发全球气候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焦点以来,学界围绕碳排放核算、碳排放权利分配以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中,在环境压力驱动影响因素的STIRPAT模型分析框架下,国内外学者实证检验了经济增长、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贸易开放和城市化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 [2~5]。近年来,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一方面,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缓解消费者和企业的融资约束,刺激消费投资增长,从而扩大经济规模和能源消耗,使得碳排放量显著增加。Sadorsky的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容易地获得信贷,从而刺激消费者购买汽车、空调和冰箱等耗能大件产品,增加碳排放[6]。同样,金融发展也可以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促进企业购置大型设备、新建生产线和扩大生产规模,这些必然会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7]。

另一方面,Shahbaz等认为金融发展可以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以及为环保产业项目和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应用提供资金支持等渠道,引导经??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低碳经济发展,从而实现碳排放可持续下降[8]。特别是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大背景下,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为企业节能减排项目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同时,企业也有很强动机通过清洁生产来提高社会责任形象,以便更好地融资。因此,从理论上看,金融发展既可以通过引致需求、扩大经济规模和能源消耗、产生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增加的规模效应,也可以通过调整结构、促进清洁生产、产生金融发展减少碳排放的结构效应,即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实证方面,一些学者利用时间序列模型或面板数据技术,对金砖四国、土耳其和南非等国研究发现,金融发展与碳排放在不同国家呈现出不同的影响,甚至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也表现出不一样的影响关系 [9~12],即两者之间关系十分复杂。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外实证研究大都使用线性模型研究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关系,对两者可能涉及到的非线性关系研究不够,所得出的结论也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特别地,现有研究使用的大都是时间序列数据,即使面板数据模型也是在线性分析框架建立的,没有考虑到地区差距视角下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复杂性。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禀赋结构存在较大异质性,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可能受到这些异质性影响,从而呈现出非线性效应。因此,本文将从省际间异质性视角出发,基于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能够根据地区属性差距进行内生分组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在实证分析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整体基础上,深入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不同省际特征差异对两者关系所产生的非线性影响,以更好地发挥金融发展在区域节能减排中的作用,促进区域绿色金融发展。

3 模型、变量及数据说明

3.1 模型设定

为了研究基于不同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地区差异下我国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采用González等提出的面板平滑转换PSTR模型 [13]进行实证分析。

式(1)中,yit和xit分别是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即碳排放和金融发展;转换函数g(qit;γ,c)是一个取值介于0和1之间的连续函数;qit、γ、c分别是转换变量、平滑参数和位置参数;m是位置参数的个数,通常取值为1和2。当m=1时,转换函数含有一个位置参数:

此时,模型(3)为三区制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转换函数关于(c1+c2)/2对称,并在该点取得极小值,处于中间区制状态。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PSTR模型估计之前需要检验模型是否存在非线性转换机制,常用的方法是在γ=0处进行泰勒展开构造辅助回归式:

因此,对PSTR模型的“非线性检验”相当于对式(4)中H*0:β1=…=βm=0作为原假设进行假设检验,然后可以通过构造如下统计量来检验:

如果“线性检验”拒绝原假设,则需要进一步检验是否存在一个或至少两个转换函数,即“剩余非线性检验”。类似于“线性检验”,同样通过泰勒展开构造辅助回归函数,利用LM、LMF和LRT进行检验,直至不能拒绝原假设H0:r=r*为止,此时r*就为PSTR模型转换函数最优个数。

3.2 数据变量说明

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选取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单元(西藏除外)作为研究对象,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相关变量选取计算情况如下:

(1)被解释变量:碳排放。以单位GDP二氧化碳(CO2)排放量表示。目前尚无权威机构关于省际层面CO2的数据,本文借鉴2006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专门委员会制定的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提供的参考方法,构建CO2的核算公式,为:

式(8)中,Ei表示各种化石能源消费量;CFi为低位发热量;CCi为单位热量的含碳水平;COFi为能源的氧化率水平;44/12是CO2分子与碳原子质量比。

(2)解?变量:金融发展。选取经典的金融相关比率,即用存贷款余额总量/GDP表示。此外用私人部门信贷总量与GDP比重,即金融效率,作为金融相关比率的补充指标,该指标被广泛应用于金融发展的衡量。由于我国金融机构尚未公布私人部门信贷数据,借鉴张军和金煜[14]做法,私人部门信贷为:[(1-国有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贷款余额。

(3)转换变量。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迥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禀赋结构和对外开放等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会使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在不同省份呈现出异质性差距。因此,结合现有研究,选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作为转换变量,检验不同经济特征差距对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产生的非线性关系。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的测度,分别用各地区人均GDP对数值、二产比重、煤炭份额和进出口贸易总额与GDP占比表示。

4 实证分析

4.1 非线性检验

在对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估计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在不同的转换变量影响下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由表1可知,除了模型E和H外,其他模型在10%显著性水平下都显著拒绝两者关系为线性关系的原假设,说明模型E和H是不含有异质性的线性模型,模型A至模型D、F和G存在明确的非线性特征;对模型A至模型D、F和G进一步进行非线性剩余检验,发现LM、LMF和LRT检验统计量在10%水平下均不能拒绝r=1的原假设,因此模型A至模型D、F和G均适合采用单个转换函数的PSTR模型。最后,通过AIC和BIC准则确定模型A至模型D、F和G转换函数的最优位置参数个数均为1。

4.2 估计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网格搜索法寻找平滑参数γ和位置参数c,通过求解相应回归模型残差平方和RSS最小时的参数值γ和c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相关估计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所有模型的回归系数在1%水平下均显著,其中线性部分系数β1显著为负,说明金融发展有利于降低碳排放。而非线性部分系数β11显著为正,说明金融减排效应随着转换变量增加而减少,地区经济的异质性,即转换变量的存在使得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系数被分成高、低不同区制,影响系数在区制间平滑转换,具体来说:

(1)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减排效应。模型A结果显示,β1和β11的系数分别为-0.574和0.240,位置参数c为10.016,说明当人均GDP对数值低于10.016时,模型趋向低区制,金融减排效应最大为-0.574,而当人均GDP对数值高于10.016,模型趋向高区制,金融减排效应通过平滑转换函数作用最终减弱至-0.334,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降低了金融减排效应。结合转换函数图1可知,大部分样本观测值处于高、低区制之间,分布在位置参数c两侧,金融减排效应从低区制下开始,以c为中心向高区制地区平滑转换减弱,转换速率为4.252。

(2)经济结构与金融减排效应。模型B的结果显示,β1和β11的系数分别为-0.317和0.182,位置参数c为0.342,说明当二产比重低于0.342时,模型趋向低区制,金融减排效应最大为-0.317,而当二产比重高于0.342时,模型趋向高区制,金融减排效应通过平滑转换函数作用最终减弱至-0.135,意味着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的提高降低了金融减排效应。结合转换函数图2可知,大部分样本观测值都位于高区制,转换函数g的值近似等于1,金融深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下降0.135% ,金融减排效应相对于低区制的省份降低了0.182%。 2014年仅有北京和海南处于低区制,经济结构中工业比重最低,转换函数g的值近似等于0,金融发展降低碳排放的效应最大。当利用金融效率指标金融发展变量时,同样发现金融效率改善降低了碳排放,并且这种效应随着工业比重提高而弱化,但平滑速率有所降低(见模型E和图3)。

(3)能源结构与金融减排效应。模型C的结果显示,β1和β11的系数分别为-0.353和0.400,位置参数c为0.708,说明当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低于0.708时,模型趋向低区制,金融减排效应最大为-0.353,而当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高于0.708时,模型趋向高区制,金融减排效应通过平滑转换函数作用最终减弱至0.047,意味着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提高降低了金融减排效应。特别地,当地区煤炭比重到达高区制,金融深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会增加0.047%。这说明对于以煤为主的省份来说,金融发展不仅没有降低碳排放,反而增加了碳排放。结合转换函数图4可知,转换函数的数值基本处于0.15之上,说明模型基本处在一种高区制转换状态,其中450个样本观测值中已经有8.82%的样本位于高区制。当利用金融效率指标金融发展变量时,同样发现金融发展降低了碳排放,并且这种效应随着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提高而弱化、消失直至转变为金融效率提高1%,碳排放增加0.538%(见模型F和图5)。

(4)对外贸易与金融减排效应。模型D的结果显示,β1和β11的系数分别为-0.579和0.208,位置参数c为0.66,说明当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低于0.66时,模型趋向低区制,金融减排效应最大为-0.579,而当进出口贸易占GDP比重高于0.66时,模型趋向高区制,金融减排效应通过平滑转换函数作用最终减弱至-0.371,这意味着对外贸易弱化了金融减排效应。 根据“污染避难所”假说,发展中国家环境监管标准普遍较低,发达国家通过进出口贸易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国内一些研究发现我国贸易开放存在“污染避难所” [15]。因此,粗放型的外贸发展方式使得金融减排效应大打折扣。

结合转换函数(如图6)进一步发现,76.9%样本观测值都处于低区制,贸易比重要显著低于门槛值,转换函数g的值近似等于0,金融深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下降0.579%,金融减排效应最大。也就是说,对于我国大部分省份来说,当前贸易比重还没有能够显著降低金融减排效应。但是,也有59个样本观测值处于高区制,贸易比重高于门槛值,转换函数g的值近似等于1,金融深化率每提高1%,碳排放下降0.371%,金融?p排效应最弱。

5 结论性评述

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压力,积极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在绿色发展的引领作用是“十三五”时期发展绿色金融的题中之义。基于此,本文对我国金融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这种金融减排效应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贸易开放等转换变量,在高、低区制之间进行平滑转换,呈现出复杂的异质性特征。具体来说,上述转换变量的位置参数值分别为10.016、0.342(0.348)、0.708(0.677)和0.660,这些参数值将每个省(市)分为高、低区制,金融减排效应在低区制最大、在高区制最小,即在人均GDP水平较高、工业比重较高、能源结构中煤炭比重较高和贸易开放程度较高的省份,金融减排效应下降。特别地,当一个省份能源结构煤炭比重达到0.708时,金融发展不仅不能降低碳排放,反而会增加碳排放。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更好地发挥金融资源配置对绿色发展的正向激励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总体上有利于降低碳排放,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绿色金融体系,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政策框架,没有充分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绿色行业,金融体系支持绿色发展仍然存在很大改善空间。因此,要切实按照“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绿色金融”的要求,积极营造良好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强化绿色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发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多种方式的绿色金融产品,不断满足企业多元化绿色投融资需求,从而推动经济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7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金融 金融人才

2013年下半年,陆续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雾霾天气,全国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然而,雾霾只是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中的“冰山一角”,水污染、陆地污染和海洋污染等渐渐成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因素,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持功能。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政策,在投融资决策中要考虑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社会经济资源的引导,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伴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大一统”银行体系为起点的中国金融在经历了30余年的制度变迁和发展之后,已经发生了极为深刻的结构性变化,初步构建了一个市场化的金融体系。但根据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7.29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8.8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51.4%,再加上外币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等,使得间接融资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88.3%;而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只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1.7%。可见,我国金融市场以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为主,是一个较为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因此,发展绿色信贷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主体。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绿色信贷正式起步。2012年2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绿色信贷指引》,旨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发展绿色信贷,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提升履行社会责任的深度和广度。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于2013年6月28日公布的《2012年度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6%;其中绿色信贷余额6.1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9%。从增量上来看,2012年我国绿色信贷余额增长速度快于总体贷款余额的增长速度,显示出绿色信贷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总量上来看,2012年绿色信贷余额仅占各项贷款余额的9.12%,比重较低,显示出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尚处于初步阶段,绿色信贷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在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中的主体地位,还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内生动力不强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商业银行的主要动机是实现效益最大化,而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因此,除非能够得到足够的利益补偿,否则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供给往往是低于社会的最优水平。此外,众多的经济学家应用博弈论的思想论证了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在不加以干预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往往不愿意执行绿色信贷。因此,绿色信贷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政府干预,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等解决绿色信贷发展中正的外部性问题。

(二)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

绿色信贷需要考察信贷活动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多数银行对环境与社会风险缺乏相应的认知能力、管理能力和管理技术,归根结底便是相关金融人才储备不足。人力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最富创造力的资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不同于传统信贷的发展,需要我国银行业的相关金融人才发挥创造力,以创新推动绿色信贷的发展。同时,政府应该在相关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方面等方面给予支持,有效促进人才储备,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二、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发展绿色金融,核心在于如果解决绿色金融的正外部性问题。庇古税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外部性的方式,但著名经济学家科斯提出:财产权是解决外部性更好的方式。因此,相关人士便想把科斯定理应用于实际,并由此催生了碳金融。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总量控制配额交易系统(Cap-and-trade systems)、证书、定额和可交易财产权等基于市场的政策工具已经得到的实践的验证。

碳金融是一种创新的绿色金融,在推动我国碳金融的发展中,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显得尤为重要。以碳排放权为例,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程序复杂,交易大都涉及境外客户,交易期限较长,非专业性机构一般不具备项目的开发和执行能力。因此,相比于绿色信贷,我国碳金融的发展道路显得更加漫长。在碳金融方面,我国政府可以积极开展碳金融的国际合作,加快相关金融人才的储备。

三、总结

可见,发挥绿色金融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功能,需要充分发挥绿色信贷的主体作用,需要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在发展绿色金融中,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的经验,但绿色金融人才储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公民等各方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徐枫,陈昭豪.金融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3(08).

[2]范达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分析[J].时代金融,2013(10).

国外绿色金融研究篇8

一、基于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背景

(一)福建绿色经济发展下对金融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绿色经济主要是以市场为参考,以科技和资源为依托,以经济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为目的的一种经济发展形式。随着绿色经济不断发展,加之福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入驻到福建,福建本土企业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性贸易。在这一背景之下,具有金融英语知识的人才是企业的需求。

(二)当前我校金融英语教学缺乏地域针对性

目前来看,我校金融英语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是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版本,其大致内容分成国际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与运作及金融函电三个部分。这些教材大都是宽泛地讲述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及其运作,缺乏实际应用特点,也不具有地域性质,学生学习起来由于脱离实际而导致了学习效果不佳。在这一背景下,结合福建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研发金融英语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

(三)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特色

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具有地域性、真实性、应用性等特点,结合这些特点来构建校本课程,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校本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模式、重视课堂评估等来配合校本研发。这一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学习金融英语的兴趣,全面提高英语技能水平。

二、基于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措施

在当今金融时代,经济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与金融相关的英语知识也是不断充实的。在整体灌注英语金融知识的基础上,笔者就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探究如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

(一)明确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

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够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取得较好的效果。明确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目标,要遵循以下原则:

1.客观性。

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要以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实际情况为基础,其考虑学生的英语基础、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情况及学习兴趣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合理拟定目标。

2.层次性。

不同的学生英语基础不同,这是受主观性质的影响。因此,在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成绩差异,注重分层次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3.专业性。

金融经济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依托金融经济来学习英语也会有其科目特点所在的专业性。无论是对金融科目特点的介绍,还是金融科目发展及金融知识的应用,都需要专业来与英语结合。

(二)拟定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内容

结合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目前拟定金融英语课程研发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了解福建绿色经济发展的相关英语知识。

绿色经济是未来的一种趋势,绿色经济指能够遵循“开发需求、降低成本、加大动力、协调一致、宏观有控”等五项准则,并且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从理论研究的层面来看,绿色经济不仅仅是一个微观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并受到国际各个国家重视的经济。福建地区具有较为明显的绿色旅游资源及相对发达的高科技水平,因此,在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资源特点和特色,且结合福建地区的实际情况,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例如,我们可以做成一个系列的福建不同地区绿色经济发展的英语专题,分别从地域介绍、地域特色、地域绿色经济发展情况、地域绿色经济发展展望等,通过鼓励高校学生用英语表达这些内容,来强化学生的金融英语知识。比如,对于福建长乐地区来说,当地人的民营集群企业纺织、轧钢、食品、建材与机电分布全国各地,其中最为出名的是纺织,被誉为福建“草根工业”的发源地。通过给出这样的一段话,让学生通过自己查阅知识来了解不同类型的发展经济。对于学生来说,长乐就是自己所生活的城市,用英文来表达长乐的经济发展,会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2.掌握与金融专业相关的英语知识。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为应用,在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中,将福建特色与金融英语结合,将具有福建绿色资源特色的金融企业所需要的金融电函内容、专业词汇表达等告知学生,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随着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福建地区可能遇到的金融危机是什么,如何降低危机风险或者是如何规避危机,这些问题都可以让学生来思考。这些金融专业知识不仅与英语词汇、句型等有很大的关系,更是可以通过金融英语校本的研发来提升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创新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及全面发展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在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福建某具体的企业为案例,假设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融资问题,那么准备什么样的融资材料,需要什么样的融资申请,如何解读不同的融资申请反馈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分别从英语口语、英语写作等进行模拟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用自己的英语知识来解答,久而久之,学生的金融英语知识得以积累,且通过仿真与模拟,有了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结合福建绿色经济发展组织探究活动。

传统教学所培养出的人才大都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弱的特点,针对这一传统教学弊端,在金融经济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合理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实践探究活动是包括小学中学在内的很多学校教材都有的教学内容。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在校本研发过程中,通过开设“我是小小金融师”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间到福建具体的企业进行走访,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金融问题,尤其是一些与外企有业务往来的涉外业务,如何用自己的英语专业知识进行解决或者用自己的英语口语来交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对金融专业英语有更系统的认知,为了强化实践的效果,鼓励学生以《某活动实践报告》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金融英语的应用能力,更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书写能力。

(三)开展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活动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生是一个好奇心强的群体,他们在日常的学习中对自己身边的或者主题性的活动更感兴趣。从学生的这一心理考虑,通过开展关于福建绿色经济发展下的金融英语知识的活动,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例如福建地区曾经推出了“绿色信贷”这一说法,福建银监局表示,福建银监局推动辖内银行业机构认真落实《绿色信贷指引》等文件政策,强化风险定价、信贷审批、激励约束等机制建设,把好信贷准入关、审批关和贷后管理关。那么,作为福建绿色经济发展的企业,在自身企业风险控制层面,应该如何做,在贷款方面,贷款的目的、流程及可能存在的问题等应该怎么处理。通过类似的题目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英语征文比赛,除了英语征文、演讲比赛、微电影拍摄活动、辩论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可以用来开展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活动。

(四)评估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于学生英语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估往往都是从每学期两次的英语测试来进行的。实际上,对于这种传统考试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评估效果并不客观。有的学生平时不正儿八经上课,到考试的时候,临阵磨枪,可能也会临时提高成绩。在开展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发的活动中,我们将评估贯穿于课堂始末、学习始末,确保随时了解学生金融英语的学习情况。首先,在每堂课设置了“课堂点评”的活动环节,让学生就教师所设计的教案内容、所讲课的质量对教师进行点评,教师就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等进行点评,学生对其他学生的配合情况进行点评。其次,开展“我来找茬”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对金融英语专业知识的理解,对教师或者其他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金融英语错误,或者金融知识的错误进行找茬。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加分奖励等。例如针对在学习商务英语谈判时候的一些问题,学生用英语来开展辩论,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不定期进行考评。传统英语考评一般是每学期两次。在基于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中,可以通过不定期评估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而不断学习金融英语专业知识。不定期考评也能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成绩,观察其动态变化,为后期改变工作思路或者完善工作方针提供资料参考。

三、基于福建绿色经济的发展研发金融英语校本课程的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