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8篇

时间:2023-08-06 09:01:00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1

小儿高热惊厥(febrile convulsion,FC)是儿童常见疾病,常因各种原因所引起机体的急性感染,使体温超过39.0℃以上,引起躯体不自主抽搐的临床表现【1】。相关研究表明,小儿在发生高热惊厥后,有25%~40%的患儿会再次出现惊厥现象,且长时间反复复发会对脑细胞造成损伤【2】。部分患儿还会遗留癫痫、智力低下、行为障碍等严重后遗症,是儿科常见的危急症。预见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PIO格式总结患儿现存及潜在的护理问题,并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3】。本研究通过对高热惊厥患儿实施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6例高热惊厥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符合全国小儿神经学术会议关于高热惊厥诊断和治疗的建议【4】。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0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年龄(4.4±0.9)岁,体温38.5~40.0℃,平均体温(39.2±0.3)℃,病种:上感28例,腹泻8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肺炎3例。干预组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2例,年龄6个月~8岁,平均年龄(4.7±0.7)岁,体温38.6~39.9℃,平均体温(39.3±0.2)℃,病种:上感26例,腹泻9例,化脓性扁桃体炎5例,肺炎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体温、病种等一般情况,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患儿常规高热护理措施,主要内容为治疗原发疾病、降温处理、饮食指导等。

1.2.2 干预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儿高热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2.2.1 病情观察 高热惊厥多见于6~36个月的小儿,此年龄段患儿的言语表达能力不佳,因此,对于病情变化需要护理人与和家属双方密切观察。尽早发现患儿发热先兆,及时处理,避免造成高热。部分患儿在发热前表现为精神萎靡、畏寒怕冷、四肢末端冰凉及食欲不振等;多数患儿则表现为面色潮红、莫名哭闹、呼吸急促、头颅发热等。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及时测量体温和脉搏,查看体温情况,并汇报医生做好相应退热措施。同时,告知患儿家属不能单凭触摸患儿额头温度来判断患儿是否发热,应教会患儿家属通过正确使用体温计以及脉搏的测量来判断疾病。患儿夜晚休息时,避免影响患儿休息,应减少体温测量次数,可告知家属通过测量患儿脉搏来初步判断。告知家属不同年龄段,患儿正常的脉搏范围,同时告知体温每上升1℃,脉搏就会增加15次/分以上。

1.2.2.2 发热处理 患儿发热时,做好发热护理是护理的重点。当体温未超过38.5℃,应采用物理降温,如多饮温开水、温水擦浴、酒精擦拭、化学冰袋冷敷等;体温超过38.5℃时,应遵医嘱给予药物退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等;对超高热患儿发生惊厥时,应立即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患儿衣领,从患儿上下臼齿处放入开口器,及时清理患儿的分泌物,以呼吸道保持通畅。必要时还需给予约束带适当约束患儿肢体。遵医嘱使用镇静解痉、脱水药、退热剂等并使用冰帽等器械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必要时,在患儿高热惊厥阶段可以预防性使用退热、抗惊厥药物,但必须密切监测病情变化。

1.2.2.3 健康指导:小儿高热惊厥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5】:1、加强患儿的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2、当体温超过38.5℃时,积极采取各种治疗手段控制体温,是预防高热惊厥反复发作的重要措施。因此,护理人员需指导患儿家属储备几种常用退热药物,并能正确掌握各种药物使用途径和计量。同时,患儿家属还需掌握惊厥的紧急处理方法,避免患儿发生高热惊厥时,家属慌张抱起患儿往医院求救等错误方法。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患儿大程度上的损伤,甚至还会给患儿带来生命危险。

1.4 观察内容

①观察两组患儿的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

②满意度调查【6】 通过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包括十分满意、满意及不满意三类,总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形式;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儿运用不同护理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时间间隔比较

干预组患儿运用预见性干预措施后,高热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复发频率少于对照组,复发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儿高热持续时间、复发频率及复发间隔时间比较(X±s)

2.2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3%vs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小儿大脑皮质功能发育未完善,弱小的刺激对小儿的体温中枢都能造成强烈的刺激,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机体不自主抽搐。张凤伟、王风玲【7-8】等人研究报道表明,单纯的高热惊厥对患儿发育无明显影响,但对近期记忆力能造成一过性失忆;高热惊厥反复发作,会对患儿的大脑发育带来严重损伤。因此,对高热惊厥的患儿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对控制小儿智能损伤有积极作用。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2

【关键词】 中医护理理念;儿科临床护理;运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26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04-02

中医护理理念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将临床辨证、现代管理、营养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进行保健与疾病防治的护理技能,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中医护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儿科与其他的科室相比而言,有着一定的特点,小儿机体处在不断发育的过程之中,在生理、形体与病理方面均有着独特之处,且患儿年龄越小,这种特点也就越加的显著,因此,中医护理理念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也具备一定的独特之处。

1 中医护理辩证施护观念

中医护理是我国医学领域为保护人类健康、防止疾病形成的一门专门性的学科,也是研究预防疾病以及中医预防保健的中医护理技术的学科。

中医护理精华是中医整体衡动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依据为中医的“病因、八纲、经络、气血、脏腑”,以“和阴阳、顺四时、均劳逸、慎起居、节饮食、勤锻炼、调情志”为辩证施护原则,并以疾病个性与共性为出发点,因时、因地、因人的开展护理,以达到护病求本、扶正驱邪、标本缓急的目的。

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辩证,即将望闻问切等资料、体征与症状收集,通过综合的分析理清疾病的性质、原因、部位以及邪正关系,并根据以上治疗确定好具体的护理方式,辩证理念是中医护理的精华,也是开展护理工作的原则,是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原则,即使为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发病阶段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护理理念重视人、病、证的三位一体,强调疾病与人体的共性和个性,并根据这些共性与个性制定出法、理、护一致的护理措施。

从中医理念而言,人与自然、人体自身均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不仅需要关注患者局部的病变,还需要将其他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进行有机联系。从这一层面而言,中医护理观念与现代护理观念中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类的健康观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1]。

基于以上的观点,在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之中,护理人员要进行仔细的观察,及时的掌握好患儿病情的变化情况,再根据辩证护理的原则制定出完善的护理措施。

以小儿发热为例,此类疾病是小儿群体中的常见疾病,很多家长不熟悉病因,往往比较紧张,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实际上,对于小儿发热,除了可以使用药物治疗之外,从中医的角度出发,还有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如酒精擦拭、冰袋降温、温水浴、饮食疗法、通便疗法等多种护理措施,当然,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必须要对症治疗,切忌病急乱投医,如果处理措施不当,反而会导致患儿疾病加重[2],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多种多样,因此,必须要采取辩证护理的原则进行治疗与护理,对于不同病症的处理措施如下。

表需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有汗、尤怕风、稍怕冷、或欲呕、或有喘,此类发热主要由外表受风引致,皮肤内外调和不均,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固表调和法进行辩证治疗。

表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周身不适,主要由外表受寒凉导致热量难以正常散去积聚在皮肤位置所引致,因此,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解表散寒法进行辩证治疗。

里实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大便不通,精神无异常或尤为充沛,或伴随腹胀、腹痛与手足潮热出汗,主要由于大便不通导致的内热。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宜选择通便泄热之法进行治疗。

里热证:此类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且热度较高,全身大汗,伴随口渴、口干或者乏力,主要由于无形之热过度散发,皮肤难以收敛,大量散热,加之内在阳气被消耗而导致,对于此类原因引起的发热,以选择冰袋降温法进行治疗。

以小儿腹泻为例,该种疾病也是儿科的常见疾病,会引起患儿营养不良、生长障碍甚至死亡的情况,对于此类患儿,可以采取以下的中医护理措施:

腹部穴位按摩:用拇指、中指、食指或无名指指腹按摩患儿丹田、中脘、肚角、脐部、天枢等穴位,每次选择2、3个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5min,80-200下,肚角以3-5下为宜,丹田则以50-100次为宜。按摩时用力要适当、手法要轻柔,以患儿舒适为佳,一般1次/d即可。

中药灌肠:在灌肠前对患儿即家属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取得患儿信任,灌肠时关好门窗,注意患儿的腹部保暖,灌肠完成后,开窗通风。

将以上两种护理措施相结合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效果,芦金萍等将120例腹泻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按摩加中药灌肠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与护理方式,护理结果,见表1。

可见,在治疗小儿腹泻方面,按摩加中药灌肠方式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该种方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与使用的。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3

【关键词】 森林脑炎;高热;护理

森林脑炎(简称森脑)是一种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其病原体即森林脑炎病毒,在我国东北其主要媒介为森林蜱(俗称草爬子)[1]。森林脑炎主要是蜱叮咬后经血、淋巴道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高热是森脑病人急性期最早的表现及共同的特征,也是主要症状之一,因此对森脑高热病人进行正确有效的护理至关重要。现将2005年4月~2008年7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业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56例森脑高热病人(体温≥41℃)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具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56例病人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2~70岁,平均年龄42岁。病人均有明确的蜱叮咬史,化验室检查森脑抗体均阳性。急性期体温均在41℃以上。经过护理人员正确精心地观察与护理,其中49例病人1周内体温降至38℃以下,热程明显缩短,疾病转归较快。

2护理措施

2.1降温措施应用退热药物萘普生0.275 g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2次/d静点。每次用药后随即给予温酒精擦浴降温,并配合在病人足底使用热水袋。酒精温度最好在40℃~50℃之间。因为温酒精挥发快,又可刺激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加,使体温下降。温酒精略高于皮肤温度,不会因冷刺激引起病人不适。另外,足底加放热水袋,可避免酒精挥发过程中引起寒颤,病人易于接受。

2.2积极改善病室环境室内要通风,通风时应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人身上,病室要力求安静整洁,床距应在1.5 m以上,设床挡。因为森脑病人起病急,病情变化较快,有足够的空间才能为及时抢救安装所需的器械提供有利条件。室内定期消毒,保持卫生,防止用具污染及患者的交叉感染,这对气管切开的病人尤为重要。室温要适宜,控制在20℃~25℃之间,有利于高热病人降温要求。

2.3密切观察病情医护人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要随时掌握各项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的变化,严格记录出入量,液体、热量供给等情况,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必要、有效的措施。因森脑病人病情进展快,体温常突然升高,轻症患者很快可以发展成重症,故应严格按时测体温,至少1次/h。病情不稳定者,每1~2 h测1次。由于物理降温及意识的影响,最好测肛温比较可靠。

2.4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饮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进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发热期间,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清凉果汁和流质饮食,也可给予冰糕之类的冷饮。要注意热量、水分、盐、维生素的供给。大多数病人因体温升高,全身乏力、倦怠、不愿进食,护理人员应耐心劝慰,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的意识障碍病人可鼻饲饮食,但要注意总入量应有一定的限制,总入量应稍低于出量,一般约1 500~2 000 mL/d。

2.5皮肤护理皮肤清洁可使汗腺及皮脂腺的分泌物排泄通畅,促进血液循环[1]。患者多汗应经常擦洗。对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褥疮的预防与护理,要经常更换,局部受压处给予按摩,还可给予气圈、棉圈等柔软衬垫。

2.6口腔护理对清醒的病人要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可让病人多喝水,定期漱口。对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给予2次/d口腔护理。嘴唇干裂者应涂油。

2.7心理护理病人及家属因缺乏森脑疾病的有关知识,会产生紧张、恐惧心理,心理负担很重。对此,我们要用亲切、和蔼的态度与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使其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病人及家属能积极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4

    门诊导医护士是病人病情突变时最先到现场的医务人员,这就要求导医护士在医生未到之前做出相应的急救处理,为抢救争取时间和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情况。我院自2002年6月在门诊大厅设立了专职导医护士,门诊部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病人突发病情变化33例,经过导医的恰当及时处理,均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33例,其中男23例,女性10例,年龄20~75岁,其中过敏性休克4例,晕针3例, 室息 2例,心脏急性发作4例,急性呼吸困难2例,高热惊厥6例,癫痫发作5例,出血7例。

    2  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急救方法

    过敏性休克4例患者用药前做皮试均为阴性。2例于给药后2 min内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测不到。1例于给药10 min后出现症状,首起皮肤红疹、瘙痒,继之喉头水肿,出现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脉搏细弱,血压为0。急救措施:立即停药,

    取休克卧位,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给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10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作好病情动态观察记录,直至脱离危险期。

    晕针3例患者均处于饥饿状态,坐位方式输液。其中2例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发生,1例为初次输液病人。临床均表现为头昏甚至瞬间昏倒、意识丧失、心悸、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细弱、血压偏低。急救措施:改坐位为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

    高热惊厥6例患者均为3岁以下病儿,其中1例有既往高热惊厥史,5例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5 ℃以上。临床表现为突然头后仰、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固定、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急救措施:立即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遵医嘱给予解热剂、解痉镇静剂,使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去口咽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联合降温。5例均在处理后3~5 min症状缓解。

    癫痫 5例患者,因突然摔倒在门诊大厅,随后出现强直性抽搐,两眼上翻,经询问家人病人间断性出现过伸舌、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或血痰、全身肌肉抽搐,伴颜面青紫等症状。急救措施:让病人就地平卧,解开衣领、衣扣,头偏向一侧,尽快将手帕或衣角置于病人口腔中,防止咬伤舌和颊部,然后立即用手车护送病人到急救部做相应处理[1-2]。

    3  护理体会

    加强动态巡视,强化对病情观察的意识,尤其是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当前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过敏性休克病人一般最早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高热惊厥病人的先兆表现为翻眼、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小抽等;晕针病人的早期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恶心欲吐、四肢无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紧急情况下护士应争分夺秒进行治疗及处理。同时必要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对于患者及家属也是必须的。可多向病人讲解有关自身疾病的知识,使病人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护理措施有全面的了解,并对极有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有充分的认识,能够识别病情突变的先兆表现,发生时的注意事项及简单处理方法[3]。

【参考文献】

  [1] 吕园仙.门诊治疗中心护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东医学,2004,254(1):107-108.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5

【关键词】白血病;化疗;护理

【中途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349―02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由于在造血组织内白细胞无限制地恶性增生,并侵犯和弥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急性恶性疾病,具有起病急骤、进展快、病程短、预后差的特点。因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以及浸润四大症状。治疗除做骨髓移植可能完全治愈外,主要靠化疗来达到病情缓解,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白血病已不再是通常认为的绝症,及时发现、正确治疗及科学的护理给了白血病患者生存的希望。现将近年来我科收治的8例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护理措施:

1 心理护理

除了对患者进行常规入院教育外,首先让患者懂得化疗是急性白血病缓解或治愈的主要措施 因此,治疗前耐心向其讲解化疗的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解决措施,治疗中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杨晓敏[1]通过给予舒适护理,如安静的环境,热情的服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有良好的心情,充分调动病人的抗病能力,化疗前针对个体情况,全面评估并掌握病人生理、心理、社会状况,与医生沟通合作,制订化疗方案,讲解化疗药物的使用方法、作用、目的、效果及注意事项等并取得家属的支持,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配合化疗。

2 化疗护理

2.1掌握给药剂量时间及方法 化疗需要在一定时限内准确给药,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正确掌握静脉注射的时间和剂量。

2.2 血管护理 先远端后近端,选择弹性好、较粗的血管,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化疗药物对患者血管、组织损伤大,在静脉注射时会刺激局部血管出现静脉炎,或渗漏至皮下组织引起皮肤红肿疼痛、起泡及组织坏死。因此, 对化疗的患者要有计划选择血管,注意静脉的保护。输注时疑有或发生外渗,立即停止注入,不要拔针,由原部位抽取血液以除去一部分药液,局部注入碳酸氢钠,拔掉注射针,局部冷敷后再用硫酸镁湿敷。

3 对症护理

3.1 发热的护理 白血病化疗后,机体抵抗力下降, 极易因感染而发热。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嘱咐其卧床休息,补充热量和水分,减少损耗; 轻中度发热不做特殊处理,如有高热病人可予以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实行降温,禁用乙醇擦浴,保持皮肤衣服被褥床单清洁干燥,防止受凉。

3.2 消化道反应的护理 许多化疗药物可引起恶心呕吐纳差等反应,化疗期间饮食要清淡,少量多餐,必要时,遵医嘱在治疗前给予止吐药物,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

3.3 贫血的护理 (1)评估贫血程度。(2)重度贫血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

轻中度贫血或贫血进展速度缓慢病人可下床活动,避免劳累及骤起骤立。(3)给予高蛋白,糖类,脂肪及足够的热量。

3.4 出血的护理 化疗后由于血小板减少,常有出血症状,因此,要注意观察有无新鲜出血点、鼻出血等。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伴视模糊等颅内压升高的表现。尽量避免肌内注射,若不可避免,一定要用干棉球压迫针眼3~5min,当血小板低于20×109/L或有出血症状,应遵医嘱输血小板。

3.5口腔护理 程度评估和制定护理方案,保持口腔清洁,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防止口腔黏膜外伤,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溃疡早期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2]。

3.6骨髓抑制的护理 多数化疗药具有抑制骨髓作用,应加强预防出血和感染的护理,并根据病情给予及时对症营养支持治疗。

4 提高病患生活质量

采取黄杰等[3]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如患者第一次化疗出院后家庭随访、电话随访,每月1次门诊复诊访谈,每月1次举办健康知识讲座等对随机抽取的白血病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家庭护理干预,让家属与患者参与整个治疗过程,自觉的采取防护措施,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等,从而改善病患的身心健康。白血病的护理需通过严格执行化疗计划,严密的病情观察,采取有效措施,有效地预防或减轻毒性反应,保证化疗顺利进行,进一步的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晓敏,50 例白血病病人舒适护理的临床分析.全科护理[J]。2009,7(4) :1035-1036.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6

郑州人民医院,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 目的 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发热患儿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患儿父母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http://

关键词 发热患儿;护理措施;护理效果;手足口病

[中图分类号] R73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3(c)-0138-02

发热是各种疾病的常见症状,正常的发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在一定范围内的体温升高有利于发挥防御功能,但如果超过了正常范围且发热持续不退就会使心脏负担增加,机体内部的耗氧量也大大增长,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可能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从而引起脑缺氧、脑水肿和神经细胞的坏死[1]。由此可见,发热并不可小觑,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降温将对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小儿患儿又不同于成人,尤其是年龄很小的患儿往往主诉能力较差,在持续发烧的时候只表现出简单的哭闹,这就需家长或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积极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为了进一步分析发热患儿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现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进行分组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热的90例为研究对象,患儿最高体温均超过了38.5 ℃,患儿入院时由于部分家庭采取了一些自助降温措施,因此部分患儿的温度有较小程度的降低。有30例患者家长在家自行物理降温,44例患者服用退烧剂,另外16例患者没有采取任何降温措施。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中有23例为男孩,22例为女孩,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3个月,平均年龄(4.56±3.11)岁;对照组中有25例为男性,20例为女性,最大年龄为12岁,最小年龄为2个月,平均年龄(4.43±3.09)岁。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具体内容包括:初步判断患儿的发热原因,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热时间、持续时间判定患儿的发热原因。然后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由于小儿还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各组织结构的发育不够成熟,其体温调节中枢不够健全,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受到影响,比如季节气候变化、年龄、饮食、哭闹、以及衣被等,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因素,根据气温的变化增减小儿的衣物,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变化,不可忽冷忽热,为患儿提供充足的食物摄入,为小儿提供安静的休息环境,保证充足的睡眠[2]。如果是在天气冷的冬季尤其要注意患儿保温,防治感冒发生,保温过程中要注意着重四肢等末梢部位的保温,摄入的食物应为加热的,不吃冷饮。在手足口病、流感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注意防治感染,必要的时候进行疫苗接种。在温度高的时候,小儿机体代谢会增快、各种养分、能量的消耗也就比较多,而患儿的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影响消化和吸收,加之体质虚弱,应注意患儿休息,多饮水,同时进易消化、清淡、流质饮食和液体补充[3]。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析患儿发热情况,并根据其发热程度实施降温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病情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2.2.1 体温上升期 这个阶段也是发热的初始阶段,及时有效的措施对于发热的控制有着良好的效果。同时,体温的上升往往与病情和患儿的体质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发烧是缓慢的过程,可能需要长达几天的时间才会上升到峰值,而有一些发热则非常迅速,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就达到了峰值。其症状主要是皮肤血流减少而汗腺并没有分泌汗液,身体散热情况非常差[4]。患儿往往表现出面色苍白、发冷、皮肤干燥、或者寒颤及抖动。对于此时期的患儿,其护理措施主要是让患儿卧床休息,适当的增减盖被和衣物,保持环境的安静,不要让患儿受到惊吓及其他外界刺激;如果患儿发冷或者颤抖则可以适当增加衣物或者在足部放置热水袋,待患儿体温逐渐升高的时候拿开。注意在这个时期不适宜采用冷毛巾敷额头。应多让患儿饮水,使体内保持充足的水分,患儿的饮食不宜选择干燥的食物,应多为其摄入流食,比如稀饭、蛋汤、绿豆汤等等,多食新鲜蔬菜以及水果[5]。

1.2.2.2 高热持续期高热持续期 顾名思义,这一时期也就是患儿的体温达到了高峰值的时候,并且这一高热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降温措施将持续保持。在这一时期,患儿的皮肤血管便逐渐开始扩张散热,患儿的体表血流量慢慢的增多,患儿初始表现出呼吸急促、面色潮红、脉搏加速等症状,这时候应积极的为患儿测量体温,当体温超过38 ℃的时候可以给予适量的退热剂,如果温度得不到控制并持续上升的话,患儿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比如呓语、胡言乱语、行为障碍、神志不清,并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嗜睡、不安等并发症,还有一些情况严重的患儿可能出现呕吐、浑身无力、虚弱及食欲不振等[6]。

这一时期的患儿应及时送往医院,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量解除由于高热带来的痛苦。一般的护理措施为:取温水擦浴、酒精擦浴、冷敷头部、冰水灌肠等,通过这些强制的手段降低体温,以免体温过高对患儿的脑、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造成影响或伤害。同时,这一时期的绝大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对孩子的担心而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就相关的知识、治疗情况等信息及时的告知家长,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解除患儿家长的紧张心理。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护理措施的相关健康教育,使家长能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给患儿进行降温,以减少高热惊厥等并发症的发生[7]。

在小儿发热患儿护理中,往往会在患儿实施了降温30 min后再次进行体温测定,一者是检查患儿的高热是否得到控制,另外是由于家长习惯于以这次体温来衡量退热措施是否有效。但大量的临床统计资料表明,绝大部分高热患儿在采取降温措施30 min其体温并没有非常明显的下降或者没有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继续增长的势态。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降温措施、不同病情的患儿其降温效果也各不相同,而很多患儿家长由于对其中内情不够了解因而更加紧张,认为护理人员没有采取正确的方式或者没有积极的降温。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的为家长解释,安抚其焦虑心理,避免引起医疗纠纷等事故发生。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护理,由于患儿处于高热状态,其唾液的分泌也就相对减少,降低了口腔的自我清洁能力,如果存在食物残渣就很容易引起细菌大量繁殖最终导致口腔炎、齿龈炎等口腔疾病的发生。可以用消毒棉签擦拭也可以用淡盐水含漱[8]。

1.2.2.3 体温下降期 这一时期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体温逐渐下降并恢复至正常水平,患儿的皮肤逐渐红润,并可能大量出汗,因为家长要及时为患儿更换衣物,并积极的鼓励患儿多进食蔬菜、水果及易消化的食物。查看外界温度,可让患儿适当的外出散步及简单的活动,吸收新鲜空气。

1.3 效果判定标准

显效:患儿体温处于正常水平,皮肤恢复红润,无头晕、头痛等现象;有效:患儿体温有下降现象但没有恢复至正常水平,皮肤略显干燥;无效:患儿体温无下降或上升,皮肤干燥、头痛、头晕等症状未得到减缓。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c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77.78%,有效9例,占总数的20.0%,无效1例,占总数的2.22%,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中显效25例,占总数的55.56%,有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无效10例,占总数的22.22%,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小儿发热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如果得到了及时的处理并不会有较大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则可能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因此,及时的观察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了解和掌握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降低发热患儿体温、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该次研究可以看出,对于发热患儿除了要进行常规的护理,还要从体温开始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等各个时期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从皮肤、口腔、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护理干预,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儿及患儿父母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儿早日恢复。

http://

参考文献

[1]白雁荣,范国义.100例手足口病留观患儿护理体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9):1137-1138.

[2]陈立华,李清华,王婕,等.发热患儿肛温与腋温测量值差异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9(10):42+44.

[3]陈艳.发热患儿家属相关知识水平与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及分析[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0(11):116-118.

[4]闫红.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手足口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5]朱艳君.多频振动排痰机应用于危重患儿的护理体会[C]//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

[6]杨关芬,陈静,蓝琴,等.发热患儿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C]//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北京:中华护理学会,2012.

[7]王林中.210例发热患儿EV71筛查及临床分析[C]//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2012.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7

摘 要 目的:研究并分析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实施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治愈出院。患者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住院时间(31.5±2.6)天。痊愈4例(20.00%),显效10例(50.00%),有效6例(30.00%),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用皮肤、饮食、高热、口腔、眼部以及心理在内的全面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疾病治疗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红皮病型银屑病 护理 全面性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皮肤的弥漫性潮红为主,皮肤表面往往分布有大量的糠秕样鳞屑[1]。细致且全面的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治愈与康复[2]。为进一步研究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本院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证实全面护理对于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有良好的价值,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20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25~53岁,平均(43.5±2.8)岁。致病原因方面,7例因药物使用不当引发,6例因普通银屑病加重引发,7例因长期服用激素药物后骤停引发。

方法:对患者实施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性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皮肤护理:要求患者穿着绵柔舒适的棉质衣物,若皮肤瘙痒,切不可直接用手指甲或其他坚硬物品进行抓挠,防止患者皮肤受再次刺激。同时,需要注意环境的护理,做好对床单、衣物等贴身物品的消毒工作;②饮食护理:由于患者皮屑大量脱落,导致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流失尤为严重,因此需要注意从饮食方面补充以上营养物质,禁食辛辣、辛热以及海产品;③高热护理:对患者的发热症状进行密切观测,若出现高热,则需要通过温水擦洗、冰敷等物理降温方式进行护理,严禁以酒精擦拭皮肤,防止对患者皮肤产生刺激;④口腔及眼部护理: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制剂以及免疫制剂,可能于口腔部位滋生念珠菌感染,因此需要做好对口腔的护理,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针对出现结膜充血症状的患者,以地塞米松滴眼液干预治疗;⑤心理护理:由于患者长期带病,难免产生负面、消极的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做好与患者的情感沟通,通过讲座等方面,集中宣教,解决患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增强信心。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皮肤损伤改善程度对患者疗效进行判定。①痊愈:改善>90%;②显效:改善60%~90%;③有效:改善30%~60%;④无效:改善

结 果

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性的护理,均出院。患者住院时间20~42天,平均(31.5±2.6)天。痊愈4例(20.00%),显效10例(50.00%),有效6例(30.00%),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

讨 论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发生率虽然较低,但病情危重,且病程具有反复性的特征,因而会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与工作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同时,由于红皮病型银屑病病程较长,患者长时间处于带病状态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一方面会导致病情的加重,另一方面会无法积极且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4]。因此,为了提高对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诊治效果,就需要从护理角度入手,通过落实全面护理措施的方法,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的个体化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在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进行全面护理的过程当中,具体的护理要点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及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这几个方面,以上护理要点共同作用于患者,形成一套完整且全面的护理体系,因而对于促进患者遵医嘱行为效果显著。

本次针对20例红皮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20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均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1.5±2.6)天。无一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100.00%。住院期间,无一例患者出现护理并发症。以上数据充分说明,针对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应用包括皮肤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口腔及眼部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在内的全面护理措施,具有良好的效果,对于疾病治疗以及促进患者恢复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泽春,涂春,张璇,等.泛发性脓疱性银屑病的治疗和护理体会[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2):167-168.

2 宁花兰,方梅,缪畅,等.临床循证护理与阿维A联合窄谱UVB银屑病疗效的关系[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2-54.

发热病人护理措施篇8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方法 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急救与护理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儿科常见病,临床研究显示有3-4%的儿童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小儿发生惊厥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对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较差,弱刺激即可导致大脑的运动神经元异常放电,引发惊厥[1]。一旦患儿发生高热惊厥,医生应及时给予准确的诊断,并进行对症治疗,采取急救处理,并给予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改善患儿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研究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我院选取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均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丧失、体温升高、口吐白沫、四肢肌群呈强直性以及呼吸节律不整等症状。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5±0.7)岁,惊厥时间为0-5min,平均为(2.4±0.7)min,发病原因:46例因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致高热惊厥,34例肠道感染致高热惊厥。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急救措施

惊厥发病比较急骤,进行抢救时需要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解开患儿的衣领,保持患儿平卧,将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中的分泌物,在患儿牙齿中放入压舌板,以免发生唇舌咬破和窒息。若患儿的脸色发绀明显,医护人员要及时给予患者面罩吸氧治疗。使用温水或35%-45%乙醇擦浴进行降温,或者采用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冰敷降温,应放置冰袋在患儿的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进行降温。治疗时首选安定针以控制患儿的临床症状,给予0.3-0.5mg/kg地西泮静脉注射治疗,或者采用肌内注射10-15mg/kg苯巴比妥,若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应及时停止治疗,并给予对症治疗。

1.3 临床护理

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积极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交流,取得其信任,缓解其焦虑烦躁心理,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注意对患儿皮肤的护理,温度上升时由于全身皮肤紫绀,四肢冰冷,因此需要注意保暖。温度下降时通常患儿会大量出汗,因此需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注意保持病房内安静,以免导致患儿烦躁。及时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饮食护理时需要为患儿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以补充机体的能力消耗,提高机体免疫力。

1.4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有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体温。无效: 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改善,体温仍处于高热状态。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有效38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32例,总有效率8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由于较长时间的惊厥或者不正常的处理均可加重患儿脑损伤,引发脑缺氧和脑水肿等症状,时间越长所造成的缺氧性脑损伤越重,甚至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安全[3]。因此一旦患儿惊厥发作,医护人员必须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实施抢救,确保呼吸道通畅,快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给予吸氧,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降温,给予有效的治疗。同时给予全方位的护理措施,保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以保证后续治疗的有效。密切监护患儿的生命体征,详细记录患儿发生惊厥的实践和症状,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治疗。叮嘱患儿家属给患儿提供高热量和高营养的食物,合理搭配食物,以引起患儿的食欲,使其尽快补充能量,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治疗过程中多鼓励和安慰患儿,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其信任,缓解其内心的焦躁情绪,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医护人员要向患儿家长宣传有关高热惊厥疾病的相关医学知识,便于家长及早确定患儿的病情,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经过急救与护理后,给予全方位护理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儿,与文献报道[5]情况相符,由此可见,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并采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患儿病情,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少患儿痛苦,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吕春.小儿高热惊厥 168 例急救与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95( 6) : 89-90.

[2] 邢晓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0,74(3):78-7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