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软环境建设8篇

时间:2023-01-20 04:55:18

软环境建设

软环境建设篇1

近年来,xx市xx区纪委监察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充分发挥“三种作用”,着力建立“三项机制”,在夯实软环境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考评机制,让软环境有“硬”约束。

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牵头单位,该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促进了软环境建设上档升级。

一是坚持“以评促考”,合理确定考评目标。在确定涉软单位的年度考评目标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等参评主体的现实要求为参照,以民主测评的“满意度”为标准。年初,纪委监察局组织全区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委员、特邀监察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机关干部等数百名代表,对全区公安、教育、税务、卫生、国土、建设等共39个重点职能部门等涉软单位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内容主要为岗位责任落实、执法收费、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每项内容再设置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确定相应分值,参评代表还可对这些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总时,把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与相关单位“面对面”,然后按给定分值对每个参评单位进行量化打分,并按得分多少排序,确定重点监察对象和重点监察问题,再由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xx区ⅹⅹⅹ年度涉软单位年度考评目标》,并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二是坚持“以管促考”,强化完善考核依据。把涉软问题实行台帐化管理作为“以管促考”的重要内容。为增强考评时效性,区监察局通过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察,对超时办件、违规办件、违规收费、违规审批等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并作出绩效考评;对全区行政执法单位的处罚和执法案卷不定期抽查,剖析行政行为的整个流程,全面掌握涉软单位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明查暗访、预约走访,查找涉软单位在执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查找、收集到的涉软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建立起《xx区ⅹⅹⅹ年度涉软单位考评台帐》,把什么时间、什么问题、谁负责、如何改等具体内容一并纳入台帐管理,做到让绩效说话,确保考评有据。

三是坚持“以评促治”,切实注重源头治理。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注重从源头上治理。针对个别单位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先后开展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服务方式革新、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和作风纪律大整顿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加大了对区政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运行监管力度,规范了“一站式”服务,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了招引企业入驻“绿色通道”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制约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性问题。

二、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作用,建立问效机制,使软环境问题能“硬着陆”。

为使涉软问题能迅速“着陆”,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问效机制,形成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压力。

一是坚持畅通渠道,查找问题突出“准”。 为找准涉软问题,一方面是强力打造涉软信息收集平台,设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中心”和“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中心”,通过实行有奖举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检举破坏软环境的行为,调动人人参与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查找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并以“双问”、“十查”、“民评”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时、准确掌握重点涉软部门的服务、执法、廉洁、效率等现实问题,增强了相关单位和部门自查自纠的主动性。

二是坚持跟踪问效,整改问题突出“实”。为使涉软问题能有效解决,效能监察机构对在民主评议中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单位(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责令限期整改;对反映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涉软单位考评情况台帐》所明确的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进行督促检查;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提出整改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软环境整治会商会”,共同协调解决,促进整改工作尽快落实,并先后解决了区政务中心进驻部门不齐、工商税务办证效率低、潆华工业区因业主纠纷阻工等涉软问题,全年涉软问题整改率达98%以上。

三是坚持形式多样,考核评比突出“细”。为促进各单位自觉参与软环境建设,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xx区软环境建设考评细则》,开展了软环境建设“十佳”评比活动,坚持做到“周报、月评、年奖”,形成了涉软单位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局面和竞争态势。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十多个涉软单位获得了软环境建设“十佳”称号,区委政府对此进行了大力表彰。在评比活动中,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打造了以区政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联合审批”为特色的亮点工程,并推广到全区各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促进了全区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近期的全区软环境建设满意度评议中,满意率上升到97%。

三、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建立惩诫机制,给涉软问题安上“硬钉子”。

软环境建设篇2

近年来,xx市xx区纪委监察局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标,充分发挥“三种作用”,着力建立“三项机制”,在夯实软环境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考评机制,让软环境有“硬”约束。

作为软环境建设的牵头单位,该区纪委监察局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促进了软环境建设上档升级。

一是坚持“以评促考”,合理确定考评目标。在确定涉软单位的年度考评目标时,坚持以企业和群众等参评主体的现实要求为参照,以民主测评的“满意度”为标准。年初,纪委监察局组织全区的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委委员、特邀监察员、企业代表、群众代表、机关干部等数百名代表,对全区公安、教育、税务、卫生、国土、建设等共39个重点职能部门等涉软单位进行民主测评。测评内容主要为岗位责任落实、执法收费、服务质量等五个方面,每项内容再设置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选项,并确定相应分值,参评代表还可对这些职能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汇总时,把收集到的问题和建议与相关单位“面对面”,然后按给定分值对每个参评单位进行量化打分,并按得分多少排序,确定重点监察对象和重点监察问题,再由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制定《xx区ⅹⅹⅹ年度涉软单位年度考评目标》,并纳入单位年度目标进行考核。

二是坚持“以管促考”,强化完善考核依据。把涉软问题实行台帐化管理作为“以管促考”的重要内容。为增强考评时效性,区监察局通过拓展电子监察系统功能,以区政务服务中心为平台,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办理过程进行全程监察,对超时办件、违规办件、违规收费、违规审批等行为进行预警和处理,并作出绩效考评;对全区行政执法单位的处罚和执法案卷不定期抽查,剖析行政行为的整个流程,全面掌握涉软单位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全区重点企业进行明查暗访、预约走访,查找涉软单位在执法、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查找、收集到的涉软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并建立起《xx区ⅹⅹⅹ年度涉软单位考评台帐》,把什么时间、什么问题、谁负责、如何改等具体内容一并纳入台帐管理,做到让绩效说话,确保考评有据。

三是坚持“以评促治”,切实注重源头治理。对考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客观、深入的分析,注重从源头上治理。针对个别单位行政审批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先后开展了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服务方式革新、完善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和作风纪律大整顿等专项整治工作,同时加大了对区政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运行监管力度,规范了“一站式”服务,落实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完善了招引企业入驻“绿色通道”运作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制约软环境建设的制度性问题。

二、充分发挥行政效能督查作用,建立问效机制,使软环境问题能“硬着陆”。

为使涉软问题能迅速“着陆”,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问效机制,形成解决问题的动力和压力。

一是坚持畅通渠道,查找问题突出“准”。 为找准涉软问题,一方面是强力打造涉软信息收集平台,设立“软环境建设投诉举报中心”和“机关行政效能监察中心”,通过实行有奖举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检举破坏软环境的行为,调动人人参与软环境建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突出工作重点,着力查找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软环境建设集中整治活动”,并以“双问”、“十查”、“民评”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及时、准确掌握重点涉软部门的服务、执法、廉洁、效率等现实问题,增强了相关单位和部门自查自纠的主动性。

二是坚持跟踪问效,整改问题突出“实”。为使涉软问题能有效解决,效能监察机构对在民主评议中排名靠后、问题突出的单位(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责令限期整改;对反映出的问题,严格按照《涉软单位考评情况台帐》所明确的整改时间、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进行督促检查;对涉及面广、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提出整改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召开“软环境整治会商会”,共同协调解决,促进整改工作尽快落实,并先后解决了区政务中心进驻部门不齐、工商税务办证效率低、潆华工业区因业主纠纷阻工等涉软问题,全年涉软问题整改率达98%以上。

三是坚持形式多样,考核评比突出“细”。为促进各单位自觉参与软环境建设,纪委监察局会同有关单位制定了《xx区软环境建设考评细则》,开展了软环境建设“十佳”评比活动,坚持做到“周报、月评、年奖”,形成了涉软单位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局面和竞争态势。活动开展以来,先后有十多个涉软单位获得了软环境建设“十佳”称号,区委政府对此进行了大力表彰。在评比活动中,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打造了以区政务中心“一站式服务”和“联合审批”为特色的亮点工程,并推广到全区各街道、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 ,促进了全区软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在近期的全区软环境建设满意度评议中,满意率上升到97%。

三、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建立惩诫机制,给涉软问题安上“硬钉子”。

软环境建设篇3

关键词:软环境;分区

在高职院校中,实训室作为实践教学的平台,影响着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训室在建设时一般前期投资较大,专业性较强,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因此,实训室在前期建设时,应进行充分的论证,保证其前期设备购置的正确性与生产实际的跟随性以及为后期良好的管理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保证实训室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良性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1实训室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于实训室建设来说,主要分为两部分:硬环境建设、软环境建设。硬环境和软环境共同决定了实训室的发展水平。实训室的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主要指的是实训室的硬件设备、实训场所、实训器材等,而软环境主要指的是教学团队、教学理念以及教学对象的素质以及学习态度、管理方法等文化建设。

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院校通常只重视与教学相配套的各种仪器设施的硬环境建设,而忽视软环境建设,体现在重视设备采买的先进性而忽视设备后期的维护管理以及实训室整体文化环境的建设,实际上实训室的软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觑的。这就好比木桶效应,而软环境就好比木桶中最短的木板,木桶所能承载的水永远不能逾越最短的木板,要想承载更多的水则应从短板上下工夫,加长短板。对软环境的忽视,这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教师思想意识的滞后性以及实训室软环境建设带来成果的长期性和隐蔽性常被忽略。因此,在实验环境不断改善和实验设备投资不断增加的今天,要注重实训室软环境建设,保障设备正常运行。

2如何进行实训室软环境建设

下面来谈一下我校在实训室软环境建设时,主要考虑的几方面:

1)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实训室的“软环境”建设,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通过特定的实践场所环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一走进实训室就仿佛进入科学的殿堂,受到科学气氛对自己的熏陶和感染;仿佛走进企业的工作现场,感受工作的热情与认真。例如,在墙上张贴行业里的大国工匠人物,鼓励学生们学习这些人的先进事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为实训室奠定浓厚的思想文化氛围。再者,在实训室放置设备使用流程的纸质文件和设备上放置电子视频文件的二维码。这样感兴趣的学生可以通过翻看纸质文件或者拿手机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制度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能方圆。良好的工作制度是做好软环境建设工作的保证,实训室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制度。邓小平同志曾精辟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体系是软环境建设的基础所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格的制度,强化制度对权力的硬约束,使制度真正成为不可触犯的“高压线”。目前实训室设立了实训室工作日志、设备维护记录,卫生巡查记录等多种记录,来落实实训室制度化管理,可以把卫生清扫和设备维护责任落实到上课教师和学生。另外,由于现在9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个性都比较强,可能会存在清扫不及时问题,实训课的实验成绩和实训室的卫生维护的好坏挂钩,可以更好的监督学生进行卫生清扫。

3)分区管理

对整个实训室进行功能分区划分,分为实验操作区,工具存放区、清扫工具存放区,实验器材存放区等,并张贴设备标签。在实验后,工具放在指定区域,方便实验以及管理,这样可以使得学生注意细节,按照流程进行实验操作,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也符合“6s”管理的内涵。

4)管理人员配置

教师是实训教学任务的承担者,实训师资队伍的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不管硬件实训设备多么先进,如果没有实践能力强以及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强的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学设置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操作,那么实训室也发挥不出相应的功能。因此,要不遗余力地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室队伍建设,改变实训室教师工程项目经验不足的现状,建设一支职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有丰富工程项目经验的实训师资队伍。

我院结合学校具体师资具体情况,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为教师打造进修培训平台,量身制定培训进修计划,通过分批次、分层次地到企业下厂实践提高其实践技能。同时教师还要做好内部业务培训工作,通过安排业务能力强的老师组建教学管理指导中心,对教师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授课技能。各个系部每年组织创新观摩课,相互听课等教学活动进行沟通交流,促进教师掌握教学新理念及教学方法,提高仪器设备使和故障排除能力,保证实训教学高质量完成。

5)6S管理

为规范实训室管理,提升实训管理水平,建设整洁、规范、有序、高效、安全的实训环境,规范师生实训行为,培养学生综合业素养,学校决定全面推行实训室6S管理。通过实施6S管理,落实“整理、整顿、清洁、节约、安全、素养”的基本要求,建立长效机制,养成行为习惯,最终达到“环境整洁、物品整齐、素养提高、形象一流”的良好效果,实现育人环境与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实训室的教学管理

1)课程资源的开发

教师大力进行实训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实训设备考试规范、电子课件、微课、实训指导书、任务单等。在课程资源开发的同时,重视网络的使用,将资源传播至各种学生常用的沟通交流工具,极大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无处无刻都能学习。

2)实训耗材管理

加强网络实训室设备及材料管理,建立《仪表检定实训室设备及材料管理办法》制度文件,将设备编号,建档人账,由实训室管理员和兼职学生管理员管理,随时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发现设备故障及时维修,提高设备完好率;对于实训材料作好领料控制,根据实训项目情况,提前领用,剩余课后归还等。

3)强化过程考核

强化教学过程考核,形成设备操作规程。每台设备上有纸质文件和电子资源对设备的使用予以充分说明。学生在操作时,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严格和考试成绩挂钩,形成考核过程量化管理,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对学习积极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平时成绩予以奖励,做到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形式多样化、考核过程全程化,考试内容由原来重视理论知识改为重视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理论知识根据完成工作任务够用为度。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应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实训室进行管理,实现教学资源、教学文件及教学管理的网络化共享。

软环境建设篇4

通过这次“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学习,使我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熏陶、认识得到升华、觉悟得到了实质性提高,触动很大,收获很多,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软环境是社会制度、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经济体制、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人文环境、社会治安、行政效能等组成。同时,软环境也是一个地区市场发育程度、经济竞争能力、对外开放程度、政府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体现。就经济发展而言,它是法制环境、政务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

“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在组织机关干部集中学习、讨论和交流心得体会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本部门实际,通过制定和采取得力措施,把学习成果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有效提高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廉政意识、法制观念、效率观念,为建设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优惠宽松的政策环境、公正严明的法制环境、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我更能感受到全市软环境建设的热潮,更能体会到软环境建设对服务于全市经济发展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软环境建设事关全市发展大局,事关长远,事关关心敦化市发展的每一个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高度认识、组织措施得力,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支持和维护,维护我们良好的发展氛围,维护我们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维护我们良好的机关干部形象,营造一个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大环境。

“人人都是软环境”大讨论活动学习,对我们做好工作是很有意义的,我要将学习贯穿于今后的工作中,上述是自己的初步学习体会,今后还要反复学习,深刻领会,联系实际,取得更大成效。提高工作能力,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积极努力工作,把工作做的更好。

软环境建设篇5

一、城市软环境是城市的综合形象

所谓城市软环境是相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环境,包括一个城市的卫生环境、诚信环境、服务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文明环境等在内的综合条件。

1、城市卫生环境是城市形象、城市精神最直观的外在展示。从另一方面讲,一个城市的卫生状况直接反映了城市管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城市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往往在城市的清洁方面得到最大的体现。

2、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良好的诚信环境是一个城市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它包括政府部门在投资者、企业和市民中的诚信形象,企业与市民的诚信行为等。一个不讲信用、不守承诺,假冒伪劣、坑蒙拐骗行为泛滥的城市是难以吸引大批投资者、经营者进入的。

3、投资者在某地投资建厂,需要来自政府各部门、城市各方面的真诚、高效、优质的服务和帮助,因此良好服务环境的建立与形成是城市投资环境建设的又一重要环节。

4、与投资有关的制度环境主要包括有利于投资的创业环境,有利于发展成长的人才环境等。一个政府是否对本市市民有凝聚力、对外部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和企业有吸引力,关键的因素在于体现政府开放意识、开阔胸怀以及服务导向的各种政策和制度。

5、一个城市的科技、教育与文化的发展状况和水平,是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决定着城市有无吸引力以及能否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城市投资环境不能忽视科技教育的发展、文学艺术的繁荣、文体设施的建设以及历史文化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城市的档次、品位与魅力,增加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

6、城市文明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两者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对前者有巨大的反作用,作为城市投资软环境的“文明环境”主要是指后者。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从时间上看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与城市的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密不可分,指标上可用城市秩序、社会环境、市民素质、政府行为等进行衡量;现实中体现在市民的文明行为、企业的诚信行为、政府的廉政高效行为等方面。因此城市文明环境也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因为城市的综合竞争,最终体现为人的竞争、文明程度的竞争。

二、城市软环境理念为先

投资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政府各部门自身工作方式与思想观念的转变,也需要企业和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努力。但是,由于政府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投资者,是城市发展的领导者,是政策制度的制定者与创新主体,担负着城市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重任,这就决定了政府在城市投资环境建设中必然处于规划、领导、指挥、协调的主导地位,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政府首先要确定先进的理念。

1、用“亲商、安商、富商”的引资理念,指导投资软环境建设。我们要变“招商引资近视症”为放眼全局、着眼未来的大招商观念;坚持以诚信为本,以环境优势取代政策优势;健全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彻底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官僚现象;改变只爱凤凰不栽树,只爱外资不服务,只想让外商养牛,又不为外商种草的以我为主思想;进行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实实在在地为外商做实事,用我们的热情热心给外商“家”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情招商引资、以商招商引资、环境招商引资,使招商引资工作富有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2、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都关城市形象”的观念。

现实中人人实际参与招商引资虽然不可能,但是人人可以参与城市的对外宣传,人人可以影响城市形象、形成投资环境。为了真正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形成人人关注城市环境,人人自觉为本地环境改善,做贡献的局面,除了要加强宣传和号召之外,还应运用具体政策和制度建立必要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三、运用营销思想建设良好投资环境

1、树立“顾客”意识,突出“顾客”导向

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真正变管理为服务。实际上市场经济政府职能部门与投资商的关系,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商家”与“顾客”的关系。来自国内外的投资商就是一个城市的顾客和上帝,作为城市主体利益代表的政府职部门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顾客意识,变管理为服务,尤其是与外商直接打交道的职能部门更应率先实现角色和位置的转换。

2、切实出台方便客商投资办企业的政策措施

运用营销思想建设城市投资环境,还必须想投资商所想、急投资商所急,只有充分满足投资商的需求,才能实现招商引资目标。这就需要城市有关部门不断根据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不断制定和出台切实方便客商投资办企业的政策措施,以优化自己的投资环境。

3、树立沟通也是生产力的观念,积极开展对外宣传

软环境建设篇6

近年来,XXXXX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软环境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软环境建设摆到重要位置,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断完善内部管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为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强组织,工作责任分解落实到位

为更好的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促进软环境建设工作常态化,我局成立了以党委书记、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全体股级干部为成员的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软环境建设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软环境相关会议,广泛动员,自查自纠软环境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成因,制定整改措施。2011年,共计召开“软环境建设整改专题会议”5次,自查存在问题12个,制定并实施整改措施23条,取得良好成效,软环境整改工作全面完成。

为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我局将软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全年工作目标,从队伍建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角度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科室,党委书记、局长负总责,副局长负责监管分管科室的软环境建设工作,科股长是所在科室软环境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管理,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还把软环境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各科室在软环境建设中出现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

二、出实招,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切实加强软环境建设,我局出实招、下真功夫,不断强化服务措施,增强企业抵制各类风险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是灵活行使“环保第一审批权”。畅通环保“绿色通道”,对满足环境准入要求的建设项目,实行主动服务、快捷审批,对一些好项目采取边报边审边批方式,对无权审批的项目安排专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跟踪服务,直至审批终结。2011年,我县亿元项目“大德生物有机肥开发有限公司”,从准备立项开始,我局就提早介入、落实专人、全力协调,促进项目提前审批、顺利开工,截止到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今年可正式投产。为进一步提高审批工作“透明度”,环保局实施成立项目审批领导小组,坚持集体把关,实施民主决策,减少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产生的腐败空间,公开环评公司名录,供建设单位自主选择,杜绝指定环评公司现象。2011年共计审批建设项目93个,全部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关系。坚持“处罚不是目的,重点在整改”的原则,对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一般环境违法行为,首先给予批评教育,其次帮助其进行整改,最终达到遵法守法的目的。2011年8月,我局执法人员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天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有超标排放现象,在下达停产通知的同时,局长亲自召集相关业务人员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废水超标的原因,经确认是由于企业新上治污设备操作不当造成的,停产一天将给企业造成数万元的经济损失,技术人员一时又找不到解决问题办法。得知此情况后,环保局污控科工作人员主动请教上级业务部门,联系设备厂家,走进车间与工人一起动手,连夜抢修,帮助企业将问题彻底解决。

三是认真开展大走访活动。多年来,环保局坚持开展大走访活动。局长亲自带队,全局上下参与,深入企业与企业的经营者面对面座谈,听取企业对环保部门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和解决企业经营中遇到的困难,仅2011年开展走访活动4次,填写“走访登记表”500余份。2011年9月,在走访县污水处理场时了解到,企业检修后设备调试期间,污泥活性大幅降低,污水不能得到正常处理,由于企业投产时间不长,技术和经验不足,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县污水处理场是我县减排的重点工程,承担着全县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一旦处于瘫痪状况,影响极大。针对此问题,环保局及时及时召开研论会,决定从监察大队抽调4名业务人员24小时驻场,随时观察设备运转情况,监测站对企业进行高密度监测,掌握水质变化,并由局领导协调从其他企业厂借用一名技术人员,现场帮助解决问题。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污水处理设备正常运转,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执法人员学习会,主要以业务知识和廉洁自律相关要求为主,结合警示教育和典型案例教育,使环保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制定乾安环保执法人员“八杜绝”,要求执法人员举止文明、语言礼貌、亮证执法、程序合法,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认真开展加强廉政风险防控规范权力运行工作,通过自查、互查活动,共梳理廉政风险点69个,制定对应的防控措施74条,促进广大干部职工对“廉政风险”的认识,有效提高了环保系统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三、重管理,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

为了杜绝执法不严、办事不公、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以及“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环保局不断规范内部管理体制,取得一定实效。

一是明确执法主体。为进一步规范执法权力,局机关明确仅委托两个科室(即:环境监察大队、固废科)行使环境执法权力,其他科室不得擅自行使环境执法权力或参与环境执法检查,一经发现给予科室负责人调离原岗位处理。

二是合并职能重叠机构。经过认真梳理局内各机构职能,我局原油田管理科和监察大队部门职能有重叠现象,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撤销原油田管理科,并将其职能全部划入监察大队,从根源上杜绝“多头执法”现象发生。

三是实行“查处分离”。为进一步规范环境处罚工作,环保局实行“查处分离”制度,局内具有环境执法权力的部门负责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和取证,将调查和取证资料转交局法制科,由法制科审核后报法制委员会,根据环境违法行为的情节及违反环保法律、法规情况进行定罪量刑,有效的维护了环境处罚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四是推进制度创新。在坚持首办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的同时,制定并实施《涉企检查报告制度》,局内各部门凡是涉及到企业检查的,必须填写报告单,内容包括去企业检查的具体内容和时间等,报局长批准后,办公室统一派车,严格限制到企业检查次数,未经批准擅自到企业检查工作的,一经发现一律就地免职。

四、促公开,推进工作阳光运行

为进一步促进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减少权力运行中腐败问题发生,2011年共计投资10万余元,购置LED电子显示屏、公开栏等设施,将环保各部门工作职责、行政审批项目、办事程序、办理时限、特别是阶段性工作成果、“三重一大”事项等向社会公开。推行“问需公开”,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座谈会等形式,深入了解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一步拉近了同群众间的距离,确保公开的内容便于企业和群众办事,公开的方式便于企业和群众知晓。

软环境建设篇7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工作,我局成立了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副组长:*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

成员:*发展和改革局办公室主任

*发展和改革局项目审批科科长

二、优化各项审批流程,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一)审批类项目

只要是在县级审批权限内,要件齐全的政府性投资项目,2个工作日内免费办结。

(二)核准、备案类项目

只要是在县级核准、备案权限内,要件齐全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关规定的非政府性投资项目,即日免费办结。

三、创新审批服务模式,进一步完善“一站式”审批

按照“科学、合理、依法行政”的原则,全面优化审批和办事流程,简化手续,缩短时限。对要件不全且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要提供耐心细致的指导服务。实行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服务。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做到不越权、不违规审批,为群众提供最方便、最快捷、最满意的政策咨询服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做到零投诉。

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新形象

对于前来窗口办理事情的项目单位,做到“送一张笑脸,说一句问候,给一个满意。”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做到服务及时到位,为建设辽吉蒙结合部区域中心县提供保障。

软环境建设篇8

1.1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

旅游行政管理体制无法适应目前旅游行政管理现状,管理工作条块分割严重,还存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沟通渠道协调不畅等体制障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在分割管理的状况下对很多问题的解决都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1.2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国家仍未有旅游业的专门法律,很多法规都是暂行条例,在基本法空白的现实条件下,旅游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并不完善,依法治旅工作开展困难。对于武汉市来说,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跟不上旅游发展形势的客观需要,存在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一方面是对现有旅游法规、政策的研究不够、利用不够、执行力不够的问题。

1.3行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武汉市旅游企业中也不断涌现出一些高素质、具有开拓精神、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但由于历史原因,早期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也由于游客激增和旅游服务人员地位下降、旅游业薪酬制度不合理等原因,使得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水平、服务技能、职业道德水平普遍偏低。

1.4社会人文环境不佳

武汉人虽热情好客,善款待四海宾朋,但武汉人“火炉”似的的辣脾性使得旅游服务缺少了一份宽容、理解和细腻。作为社会人文环境的载体,武汉人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客对武汉和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降低了武汉旅游吸引力。

1.5市场环境不理想

旅游市场缺乏自由公平竞争意识、拼搏意识和守法意识。“宁****头,不当凤尾”的小农思想以及“小富即安”观念,使得旅游企业间缺少分工与合作,很难走重组和兼并壮大之路,也难以建立强有力的旅游企业集群,没有办法形成合力来推动武汉旅游业的发展。

2武汉旅游发展软环境的对武汉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2.1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

尽管武汉旅游业不断发展,但始终未能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中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除了黄鹤楼这个特殊的标志性景点外,武汉也始终未能打出响亮的旅游品牌,树立鲜明的旅游形象,创造可人的经济效益。是自然资源匮乏嘛?并不是!但武汉的旅游资源并不具备排他性和独特性,知名度和美誉度暂且不高,所以武汉市旅游发展也不同于桂林、杭州、张家界等资源驱动型城市,其吸引力并不能单纯依靠资源,武汉旅游业的发展应该是旅游资源、设施等硬环境因素和城市社会人文环境、政府管理、执行力、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力、行业服务水平和亲和力等软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武汉旅游软环境能有效的促进武汉旅游形象的提升,突破武汉旅游发展的瓶颈。

2.2促进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发展

良好的行业管理环境、制度环境、融资环境、政策环境、信用环境和人才环境是打造武汉旅游产业集群品牌的重要保障。武汉旅游软环境的提高能促使旅游产业价值链相关的信息服务、文化、教育、会展、中介服务业、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旅游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结合、交流和合作,以搭建强大、高效的旅游产业集群品牌。

2.3提升武汉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

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精神的活动,在旅游消费过程中,旅游者更加注重的是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是建立在物质需求基础上的高层次和深层次的东西,而文化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与软环境息息相关,旅游软环境的建设能够提升旅游资源的品味和文化内涵。3.1行政环境

旅游产品大多为公共产品,因此旅游软环境的建设首先必须依赖政府、旅游管理等公共管理部门的运作,加快行政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

第一,政府需要有个全局观来发展旅游。可以试图设立一个凌驾于各部门之上的旅游发展委员会,由政府主要领导人牵头,对武汉旅游发展工作进行协调和统筹管理,改善解决旅游管理和资源管理一体化的问题,加快旅游事业单位体制改革步伐,改善整体经营管理环境。

第二,完善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调控和引导作用,赋予行业协会和企业力量,

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促使形成一个开放的、跨部门的,具有广泛深系的旅游行政管理模式。

第三,加强旅游业方针、政策、法规的建设和落实,制定适应武汉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并监督实施,提高依法治旅能力。在法规政策制定的基础上,要加大力度培育政府的执行力。同时发挥行业、协会、技术委员会的作用,全面启动并落实城市旅游功能、旅游服务规范、旅游信息系统、旅游资源开发,包括旅游产品的评价的一系列标准。

3.2市场环境

第一,对于政府来说,要积极的研究制定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开发战略,组织全市旅游企业参与武汉市旅游形象的对外宣传和促销活动。要加强对旅游相关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引导和支持,培育大型旅游集团,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要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对旅游企业进行扶持。要鼓励外商进驻旅游业,大力扶持国营资本参与旅游产业集群的发展,以提高武汉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大对于企业的信用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旅游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建设,综合治理旅游业信用缺失行为。

第二、对于企业来说,要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变化趋势,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能力,磨砺对旅游者需求的满足能力,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第三、对于消费者来说,需要培育理性旅游消费观念,不断扭转低价导向的产品选择观念,通过宣传和监督,从道德和法律角度约束消费者的不良行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3.3人才环境

一是要充分发挥武汉科教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支撑体系和人才激励机制,为旅游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旅游人才。二是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旅游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另外,要注重对一线员工素质的培养,让他们真正发挥“城市文明使者”的作用。

3.4服务环境

对于政府来说,改善服务环境需要健全旅游企业服务质量监督机制,进一步提高武汉市旅游诚信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旅游监管和规范市场的作用,建立并完善武汉市旅游质量监督、公示制度。建立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类旅游质量投诉,以保障游客利益。另外,可以在全市旅游行业开展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培育以游客利益为第一追求、以游客满意为第一标准,“游客至上”、“服务为王”、“管理就是服务”的服务理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