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进口贸易的流程8篇

时间:2023-08-10 09:23:03

进口贸易的流程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1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应用,将深刻地改变传统的贸易模式,通过货物流程再造可以产生分工细致、流程简化、信息传递快捷的高效贸易模式。基于国际物流、全球供应链、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全球采购系统和外包的相互融合与渗透的流程再造,将减少贸易公司人员配备并使得企业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即贸易公司无需再成立如运输部,仓储部,单证部等相关部门,人员配备也相应减少,从而节省了大量公司的人力及运行成本,使得贸易公司全身心的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国际市场开拓与营销。这种流程再造必将增强外贸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外贸流程再造的影响因素

什么因素促使外贸流程再造,从而形成崭新、高效的贸易模式呢?既有关键性的因素,也有其它内在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外贸流程再造中是一种关键因素。在人类历史上信息技术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对企业的生产方式、贸易方式、组织架构,乃至整个社会结构将产生深远影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从而实现人类行为及组织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信息成本的重要性已经被前沿经济学的机制设计理论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如此,当信息技术应用于国际贸易时就有了B2B、B2C等商务方式,就有了网络认证、电子银行、网络招标、远程质检、电子口岸等电子化的现象,这对外贸公司传统的运作模式和组织架构产生强大的冲击。

2.国际企业间外包。所谓外包,是指企业将一些非核心的,次要的或辅助的业务外包给一些专业服务性机构,利用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来提高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而自身专注于那些核心的,主要的功能或业务。基于这样的理念,国际贸易企业同样可以将自己的一些非核心和次要的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从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例如外贸企业可以将储运、订舱、商检、报关及制单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相关服务性企业,以节约企业人力和运行成本。目前,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迅速发展就受益于这种外包模式。

3.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是商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因此,快速发展起来的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流程的重要性和影响是显而易见。所谓国际物流,是指按照客户的要求,在国际间将货物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是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的结合。因此,国际物流企业必然是进出口企业将储运、仓储等非核心业务外包的必然对象。物流企业的不断扩张的规模及垄断地位,决定了它在整个外贸流程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对外贸流程中其他服务性的中小企业必然实施整合和“收编”,使得物流企业可以对进出口企业做到“一站式服务”。这给国际贸易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二、外贸流程再造的两种形式及其特点

基于上述因素,如何对传统外贸流程进行再造呢?目前,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和从事国际采购的企业(或打造全球供应链的企业),它们的外贸流程再造颇具代表性。

1.一般贸易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外贸流程的再造创造了条件,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可以对图1-1的流程作如下再造(图1)。

这一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如下:出口商在国外设立公司,并根据当地市场情况,及时向国内的办事处下达出口计划,收到计划后,国内办事处迅速联系国内供货商并签订合同。根据合同的规定,供货商将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出口环节外包给国际贸易中介组织,供货商在约定的时间内交货并接受款项。

相对于传统外贸流程而言,基于一般贸易的外贸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出口属于公司内贸易。因为完成产品出口的主体是同一家贸易公司,即企业在国内设立办事处,在国外设立贸易公司。

其次,企业没有任何出口风险。因为出口产品一直掌握在公司自己的手中,因此不可能出现货、款两空的现象。

第三,将非核心出口业务外包。由供货商或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将图2小方框中的订舱、储运、商检、保险、报关等业务外包给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在我国的实践中通常由供货商负责外包,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供货商而言,贸易商更处于垄断地位。

第四,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市场营销与产品开发。由于繁琐的、非核心的出口环节全部外包出去了,因此为出口商国外公司专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创造了条件。另外,由于在这种流程中出口商处于国外市场的最前沿,因此能有效地开拓市场。

目前,台湾商人和浙江商人较成功地应用这一高效的流程进行产品出口。

2.国际采购和全球供应链型的外贸流程再造及其特点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在实质上就是一种外贸流程再造。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外贸流程再造。其具体的形式见图2。

这一模式的基本流程如下:进口商在全球各地寻找供货商,经考察合格后签订长期供货合同并建立合作关系。进口商同时和某一国际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将进口运输等相关事宜外包给它。进口商根据生产和销售情况向供货商和进口商办事处下达进口计划,并由后者对前者进行生产监督与指导。在规定的时间内,供货商将货物交给国际物流企业,并由后者将货交给进口商。

图3是基于全球采购和供应链的外贸流程再造图,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的通用公司,以及在全球范围内建立采购系统的沃尔玛公司等,都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流程进行再造。从上述流程可知,这一新流程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进口企业与供货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进口企业会对供货商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甚至提供技术指导,同时监督生产。考察合格之后才列入供货名单并签订长期的供货合同,早期的供货量往往比较小,关系稳定之后再逐渐增加。

其次,进口企业会在全球各地广泛的派驻专业人员,协助当地供货商的生产和采购,以形成有效的供应链和采购网络。因此,进口企业通过外派人员可以直接帮助供货商进行产品生产和质量控制,以符合顾客的需求,双方之间形成战略协作关系和利益共同体。

第三,进口企业将储运等环节外包给国际物流企业。物流企业将根据进口企业的生产和销售计划,准时并保质保量的将货物交给进口企业。

第四,进口企业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这也是流程再造带给企业的一大优势。

综合来看,两种形式的流程再造具有以下的共同点:

(1)主体合并,利润提高。在传统的外贸流程当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两个不同的独立法人实体,而在两种改造后的外贸流程中,出口商和进口商是同一家公司。在基于一般贸易流程的改造中是出口商合并进口商,实行前向控制,在后一种流程改造中则相反,由进口商合并出口商,实行后向控制。由于减少了中间环节,因此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

(2)有效地规避了贸易风险。阻碍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由于欺诈等风险的存在,贸易双方都互不信任。再造后的贸易流程,由于实行了贸易主体的一体化,产品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因此风险大大降低了。

(3)通过外包专注于自己的优势。这正是外包核心思想在外贸领域的体现。

三、外贸流程再造的进一步创新方向

基于规模效应可以对以上两种基本的外贸流程再造进行创新。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规模效应可以进一步降低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的效率。

1. 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创新的理论基础是规模经济,那么如何创新以获取规模经济呢?方法是将图1中的出口商国内办事处与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合并(通常是后者对前者的取代),即外贸公司把国内的办事处功能进一步外包给国际贸易综合公司。不仅如此,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合并起来,甚至可以将不同行业的多家出口商国内办事处统一起来,从而形成更大规模经济以节约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这将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

在图1中,出口商国内办事处和国外公司是同一家公司,因此是一对一,而流程再造创新后,一家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对多家出口商国外公司。

2.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

国际采购或全球供应链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理论基础也是规模经济。其创新的方法和一般贸易型相类似,但也存在不同。首先,由一家国际贸易中介组织将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合并,以设立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即图2中的进口商办事处的功能由国际贸易中介组织承担,这样进口商公司就节省了在海外设立进口办事处的成本。在此基础上,国际贸易综合公司可以将同行业许多家进口商办事处合并起来。国际贸易服务性公司还可以在国内重要的港口、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工业园区、商品集散地等地设立机构及仓库分拨、配送中心,再通过信息技术将各机构联络起来,形成庞大的贸易网络,规模再次扩大。和一般贸易型外贸流程再造后的创新一样,从一对一向一对多转变,原因同上。

目前,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和肆虐,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正处于大幅下挫阶段。在需求萎缩的情况下,外贸企业流程再造对于稳定、扩大我国的出口市场份额有着重要意义。因为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等都是远水不解近渴的长远之计,而外贸流程再造是属于外贸企业的经营创新方式,所以能够在短期内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不仅如此,从长远来说,外贸流程再造对增强我国企业竞争优势同样有深远意义。为此,国家的有关职能部门可以协助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以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这是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加强港口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港口的运输条件和吞吐能力;加强公路,铁路,航空,邮政等基础运输设施的建设;加强通信,银行,税务,信息中心等软件方面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牛鱼龙.《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运作》,海天出版社,2003年.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2

[关键词]:中韩贸易 出入境旅游 旅游与贸易互动 推拉方程

纵观历史进程,国际旅游和国际贸易具有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亦是如此。而数据间的趋同性是否代表着两者有着一定的联系,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国外的相关研究较少,2001年Jordan Shan和Wilson以中国等为样本,得出旅游与贸易的关系是互动的。Khalid以伊斯兰国家的旅游与贸易为对象,细分了贸易方式,得出旅游与贸易间存在长期的平衡。国内旅游与贸易间关系的研究凤毛麟角,而多是将旅游作为国际服务贸易的组成加以研究,如高静等对于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评估等。这些研究并未跳出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从更宽泛的视角分析国际旅游与贸易的关系。从中韩两国出入境旅游发展看,我国逐渐成为韩国主要的入境客源国,在进出口贸易关系上,中韩贸易国规模大,经济互补性强。

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两个层面分析中韩旅游与贸易的互动关系:(1)根据推拉模式,建立中韩出入境旅游客流量与中韩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2)从中韩层面出发,分析占入境旅游比和贸易依存度之间的相关性,为从时间轴上分析旅游和贸易的互动关系提供参考。

1模型假设和数据来源

1.1旅游和贸易互动的模型假设

马可波罗假设。早期的国际贸易始于商务旅游。早在300多年之前,马可波罗怀着买卖商品的目的,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作为早期的商务旅行者确实引发了两国间的贸易。通常来讲,商务者出境其他国家始发动机是买卖货物,从而引起进出口贸易,一经成功还会产生反馈效应,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商务旅游与国际贸易。

兴趣和关注假设。商务旅游者的成功会因人员与经济的国家性和社会性而引发广泛的效仿和尝试。先锋商务旅行者作为所在国商品与文化的载物,会引起入境国居民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发更大的旅游流与贸易流,这是其商务旅游的外部效应。

发现与扩大商机假设。国际旅游对国际贸易的贡献作用不止于商务旅行者,非商务旅行者的海外探亲,求学或者休闲都有助于国际贸易的繁荣。因此,国际旅游诱发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提高了旅游地的兴趣与关注,从而引发更大的国际旅游流。

本文以“商务旅游引起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提高了居民的关注与兴趣”“关注和兴趣促进非商务旅游”“非商务旅游促进双边贸易”的循环模式诠释旅游与贸易的关系。立足从更广阔的视角探析国际旅游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为科学了解中韩双向旅游和进出口贸易提供依据。

1.2数据来源和变量定义

本文搜集的统计数据主要包含中韩出入境旅游人次和中韩进出口贸易额两个序列:(1)中韩出入境旅游数据,包括韩国入境中国国旅游人次,中国接待人次,中国出境韩国旅游人次,韩国接待人次。(2)中韩进出口贸易额,包括中韩进口贸易额,中韩出口贸易额,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韩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商务部,国家旅游局,全球经济数据以及韩国观光旅游局网站。

由于中韩在政策,人口,土地面积,发展阶段,经济模式,国际旅游等方面的不同。本文着眼于出入境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间的推拉模式,还定义了两组变量(表1),为从更广阔的视角分析旅游和贸易依存度提供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国际旅游与贸易均易受到国际宏观环境的影响。受2007年到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旅游与贸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为了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探析旅游与贸易的关系,本文采用趋势线理论对经济危机时期的统计数据进行模拟。

2出入境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相关性的分析

2.1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自2005年来,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进出口贸易增长缓慢。2005-2014年,韩国入境客流量从3.55百万次增加为4.18百万次,向中国出口贸易由768.2亿美元增加为1453.4亿美元,由中国进口贸易从351.08亿美元增加为900.7亿美元,而受2007年-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韩出入境旅游与贸易额都出现了严重的下滑。为了定量地探析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中韩双边贸易的影响,本文选用200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绘制如下两条增长曲线(图1、图2)。

2.1.1韩国入境中国的客流量和中韩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商务出游者的最初目的是销售产品,这对于开拓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利润额都是有益的。从图1可见,10年间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出口贸易的发展进程可分为三个时期:2005年-2007年韩国入境流和出口贸易增长显著,入境客流量由3.55百万次增加为4.78百万次,增速为134.7%,出口贸易从768.2亿美元增加为1037.5亿美元,增速为135.06%。2007-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入境客流量与出口贸易同步快速下滑,入境旅游减少到3.2百万人次,下降速率为66.93%,出口贸易减少到1025.5亿美元,下降速率为98.84%。2009-2014年,全球经济回暖,入境客流量和出口贸易同步上升,入境客流量从3.2百万人次增加为4.18百万人次,出口贸易从1025.5亿美元增加为1453.3亿美元,增速为141.72%。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0TKC=-6.8972IQKC2+183.9IQKC+537.27R2=0.8319 (1) 式中,0TKC为韩国出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1.2 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口贸易的相关性

商务客国际旅游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公司和国家需要而选择性的购进商品。10年来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口贸易有着较强的时间同步性,处在微妙的平衡中(图2)。从2005年到2007年,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与中韩进口贸易增长显著,入境客流量从3.55百万次上升为4.78百万次,增速为134.7%,进口贸易从351.08亿美元增加为560.99亿美元,增速为135.06%。2007到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同步快速下滑,入境旅游减少为3.2百万人次,下降速率为66.93%,进口贸易减少到536.7亿美元,降速为98.84%。2009年到2014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尾音中,各国经济复苏,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与进口中国贸易在经过09年到11年的较快增长后,趋于平稳增长。截止2014年入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分别达到4.18百万人次和900.7亿美元。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对进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KC=-3.0923IQKC2+95.901IQKC+275.53R2=0.88 (2)

式中,ITKC为韩国进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韩国入境中国的客流量相对于其对出口贸易的拉力而言,其对进口贸易的作用更强。在中韩出入境旅游中,中国由旅游顺差变为旅游逆差,韩国反之;在中韩进出口贸易中,中国处于贸易逆差,韩国反之。这种由入境旅游的顺差而引起的进出口贸易的逆差,在贸易和旅游的关系之中是值得广泛验证和重视的。

2.1.3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马可波罗假设:商务客出境旅游,其目的是买卖商品,进而引发进出口贸易。本文通过将2005年-2014年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加总,得到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将其与韩国入境客流量进行分析,得到入境流量对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KC=-9.99IQKC2+279.8IQKC+812.8 R2=0.8765 (3)

式中,ITKC为韩国进出口中国贸易额(亿美元),IQKC为韩国入境中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2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间的相关性

鉴于经济发展水平与政策的约束,中国出境游起步较晚。1990年中国最先开放的赴新马泰旅游,开启了中国出境观光旅游的先河。此后,随着对外开放的逐步扩大,中国居民出境旅游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已与全球上百个国家签订旅游协定,成为出境旅游增长最快的国家。从2005-2014年,中国出境韩国的客流量从31百万次增加为109百万次,向韩国出口贸易由351亿美元,增速为189.18%。本文选用2005-2014年的有关统计数据绘制如下两条增长曲线(图3,图4)。

2.2.1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由图3可见,中国出境客流量和出口韩国的贸易额有较强的时间趋同性。从2005年到2007年底,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与出国贸易增幅很大,分别为147.76%与210.59%;2007年底到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对韩国出口贸易显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跌落为537亿美元。2009年到2014年出境客流量与出口贸易同步稳定发展,呈现双旺发展格局。利用相关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出境客流量对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0TCK=254.18ln(0QKC)+300.01 R2=0.8565 (4)

式中,0TCK为中国出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2.2.2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贸易的相关性

由图4可见,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韩国的贸易额自2005-2013年同步增长,而2014年的进口韩国贸易额有所下降。自2005-2007年低,中国出境客流量与进口贸易同步快速增长,增速分别为103.95%与145.97%。2007年底到2009年,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下降到1025.5亿美元,增长幅度骤降72.59%。2009年到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次由47.7百万上升为109百万,增速为228.72%,进口贸易额从1025.5亿美元上升为1453.3亿美元,增速为141.72%。除2014年中国进口韩国贸易额有所下降外,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进口贸易均快速增长。而从2014年进口贸易额的下降可以预测到在今后的几年,中国出境人数与进出口贸易额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利用统计数据,采用趋势线模拟出境客流量对进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CK=435.86ln(0QCK)+624.84 R2=0.7736 (5)

式中,ITCK为中国进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相对于进口贸易而言,其对进出口贸易的拉动作用强于进口贸易。

2.2.3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和中韩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

将2005年-2014年的中国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加总,得出中韩进出口贸易总额,再将其与中国出境客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出境客流量对进出口贸易的推拉方程:ITCK=690.03ln(0QCK)+924.85 R2=0.829 (6)

式中,ITCK为中国进出口韩国贸易额(亿美元),0QCK为中国出境韩国客流量(百万人次)。

3两个断面旅游互动和贸易依存度的关系

3.1韩国断面

图5是2005-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以及韩国对中国贸易依存度。从图中可见,2005-2014年中国出境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从14%上升为43%,中韩旅游在韩国的旅游业中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除2014年有所下降外,一直处于缓慢增加中。大致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2005-2013年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从14%增加到35%,而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从05年的21%上升到13年的26%,而14年又回落到21%。第二阶段为2013-2014年,对华贸易依存度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缓慢增加,仅为8个百分比。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的迅猛势头会有所减慢。为了从韩国断面定量地分析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占韩国入境旅游比和对中国贸易依存度的联动关系,本文采用的直线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其关联带动方程:TRIK-C=0.3195RITK-C+20.742 R2=0.4236 (7)

其中,TRIK-C为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RITK-C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依据边际弹性,当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旅游比上升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就会上升0.3195个百分点。

3.2中国断面

图6是2005-2014年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和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由图可见,10年来韩国占华入境旅游比在波动中逐渐下降,中国对韩国贸易依存度伴随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下降。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从2007年的18%下降为2009年的15%。中国对韩国贸易依存度和韩国游客占华入境旅游比两组指标的纵向波动显现较强的时间趋同性及相关性。为了从中国断面定量地分析韩国占中国入境旅游比和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的联动关系,本文采用的直线方程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其关联带动方程:TRIC-K=-0.2066RITC-K+8.0942 R2=0.8709 (8)式中,TRIC-K为中国对韩贸易依存度,RITC-K为韩国游客占中国入境旅游比。依据边际弹性,当中国占韩国入境旅游比每上升1个百分点,韩国对华贸易依存度会减少0.2066个百分点。

参考文献:

[1]Jordan Shan&Ken Wilson. Causality between trade and tourism: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hina[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1(8):

279-283.

[2]Russell Ronstadt. Does Tourism Remote Cross-b order Trade[J].2003,85(3):569-579.

[3]李小牧.中国旅游服务贸易发展:1985-2004 年的国际收支分析[J].国际贸易,2006(10):46-49.

[4]高静.我国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分析:加入WTO后的比较分析[J].国际贸易,2006,9:20-22.

[5]John Seabrook, Susan Homer著.程尽能,卢涤非等译.商务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27.

[6]Susan Horner著.程尽能,卢涤非等译.商务旅游[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3-27.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3

关键词:新疆;区域物流;进出口贸易

F25927A

王新娥(1980-),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物流,贸易经济;王学剑(1980-),男,湖北襄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基金项目]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硕士项目(项目编号:TDSKZD1201);塔里木大学高教研究项目(TDGJ1219);塔里木大学校长基金硕士项目(项目编号:TDSKSS1313)

一、引言

关于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很多学者从国家或地区层面分析了不同时期物流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徐茜等(2011)以浙江省为例选取1978―2008年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并对浙江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据此提出促进浙江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1]。王领(2010)借助协整理论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上海市1978―2008年的物流及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对外贸易增加值、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并据此提出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2]。张宝友(2009)借助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对我国1995―2004年的物流及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物流每变动1%则进出口贸易变动219%[3]。侯方淼(2008)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物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反馈性的因果关系,而物流对贸易的促进作用比贸易对物流的促进作用稍大一些,并据此提出促进物流效率提升从而推动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建议[4]。

以上文献采用方法、从不同层次对物流业发展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都得出了物流发展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发展这一结论。但从现有研究来看,目前专门针对区域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区域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的文献较少,实证研究更为欠缺。

区域物流是区域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也是进出口贸易特别是边疆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有力保障。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历史上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和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共同边境线达3300公里,沿线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巴克图等12个二类口岸开放,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的地缘优势明显。随着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贯通及喀什经济特区的成立,新疆已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开拓中西亚和欧洲市场的前沿阵地,具有扩大经贸合作的区位优势。在新疆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进出口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二、研究方法及变量选择

(一)研究方法

1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衡量两个或多个具备相关性的变量因素之间的相关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学方法,通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当相关系数大于095时说明变量之间显著相关,当相关系数大于08时说明变量之间高度相关。物流与进出口贸易相关性分析主要是判断物流对进出口贸易是否有影响,影响是否明显,分析中使用Spss软件计算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以此衡量其相关程度[7]。

2弹性分析

当两个变量存在相关关系时,用弹性来衡量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弹性是两个变量变化率的比值、是一个相对数,可以分析相互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一般以EYX表示变量Y变量X在X点的弹性,即当X变动1%时Y变动的百分比,ΔY和ΔX表示变量 Y和X 的变动量,通常表示为EYX=(ΔY/Y)/(ΔX/X),以下将用贸易物流弹性来表示物流对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反应程度[8]。

(二)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由于目前尚缺乏直接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具体指标,所以,本文选取物流需求、物流供给能力和物流发展成效这三个指标来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物流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对物品在空间、时间方面的需求,包括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和配送等多方面的物流活动,物流需求目前尚缺乏统一指标来准确衡量,为了便于分析,选取常用的货运周转量来反映物流需求。物流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向市场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或资源,包括数量和质量,物流供给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能力及物流信息系统运行情况,这里只选取物流网络里程作为物流供给的衡量指标。物流业属于第三产业,众多学者在研究中用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来表示物流业,所以本文选取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业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物流发展成效的指标。进出口贸易水平用同期进出口总额来衡量[9]。选择将公路、铁路和航空线路里程总和作为物流网络里程。

三、实证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从表1可知,2002―2011年新疆货物周转量、物流网络里程与进出口总额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且三者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虽然增加幅度不同,但总体都呈增长趋势,受国际金融危机进出口总额出现拐点影响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减弱,特别是新疆工作会议的召开,进出口总额呈逆势上扬态势,总体而言,新疆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

本文借助SPSS软件,对进出口总额与货物周转量及物流网络里程相关系数进行计算。

从表2可知,货物周转量与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904,属于正相关关系,显著性结果为0000小于001;物流网络里程与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为0852,属于正相关关系,显著性结果为0000小于001。这说明新疆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具备相关性,即新疆物流业的发展能够带动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弹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表明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有很明显的正面影响,但无法确定其影响程度。为量化物流业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选择用贸易物流弹性来衡量。根据表1数据和弹性公式,分别计算出贸易弹性需求值和贸易弹性供给值(见表3和表4)。

从表3和表4可知,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平均值为269,表明当货运周转量变动1%时,进出口总额变动269%,贸易物流供给弹性平均值为34,表明当物流网络里程变动1%时,进出口总额变动34%,贸易物流需求与供给弹性共同说明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2009年贸易物流弹性需求值和贸易物流弹性供给值均为负值主要是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新疆进出口贸易额呈负增长。

2002―2006年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平均值为371,2007―2011年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平均值为187,后者小于前者,点弹性有逐渐减弱的趋势,说明物流需求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在减弱;2002―2006年贸易物流供给弹性平均值为3226,2007―2011年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平均值为354,后者大于前者,点弹性有不断增大的趋势,说明物流供给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贸易需求弹性和贸易供给弹性结果表现不一致,可能是由于新疆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运输需求,运输线路总长增长速度相对下降,但随着道路运输效率大幅提升,物流网络里程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幅度不断增大。

2002―2006年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及供给弹性的标准差分别为298和4882,2007―2011年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及供给弹性的标准差分别为354和5185,后者大于前者,说明新疆2007―2011年物流弹性比2002―2006年物流弹性分散、波动性较大,原因在于随着国家对新疆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疆进出口贸易的其他影响因素增多且更为复杂,而物流的影响作用不太稳定。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货物周转量、物流网络里程与进出口总额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4和0852,新疆的物流业与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新疆的贸易物流需求弹性和贸易物流供给弹性分别为269和34,也就是说,物流需求变动1%时,进出口总额变动269%;而物流供给变动1%时,进出口总额变动高达34%。相关性分析和弹性分析结果均显示新疆物流业发展能够有效推动进出口贸易发展[10]。因此,新疆应抓住援疆的大好时机,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和进出口贸易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引导物流需求从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从而进一步提升新疆进出口贸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茜,黄祖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11(3):116-119

[2]王领对外贸易与现代物流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0(1):59-65

[3]张宝友,达庆利物流业对华东地区进出口贸易影响的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1):87-92

[4]侯方淼现代物流:国际贸易的加速器[J]财经科学,2008(4):108-112

[5]戎梅我国单位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2011(1):34-36

[6]张群、程肖冰现代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J]统计与决策,2005(12):97-98

[7]俞雅乖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1986―2009年的数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2(1):99-107

[8]金芳芳现代物流业对江、浙、沪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2000―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江苏商论,2011(7):51-53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4

实证分析

(一)引力模型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侧重于解释贸易产生的原因、模式和福利效果,而忽视了现实中贸易流量的决定问题。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引力模型为诠释双边贸易流量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贸易引力模型是由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演化而来的,万有引力定律认为两物体间的相互引力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间距离成反比,而贸易引力模型正是借鉴了万有引力定律,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丁伯根(Tinbergen)和波伊豪宁(Poyhonen)在20世纪60年代分别开始对国际贸易的双边贸易流量进行计量研究。该模型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同其经济规模正相关,与实际距离负相关。虽然当时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始终无法对双边贸易进行实证研究的情况下,贸易引力模型无疑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得出引力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量取决于其经济量以及其相互间的距离。引力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略)。随后,众多解释变量被加入到模型中用来解释双边贸易量,这使引力模型得以更好地解释现实中的经济现象。人口、汇率、人均收入、消费者价格指数以及诸如一国是否是一个区域贸易协定的协约国,是否有共同边界和共同语言,是否为发达国家等虚拟变量被逐步加入到引力模型中。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标准国际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得到如下扩展引力模型方程:(略)。(2)式中因变量Xjt为第t期中国向贸易伙伴j国的出口额,β0为常数项,β1…β4为待估计参数,εjt为随机误差项,解释变量的含义、预期符号详见表1。

(二)选取样本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2000—2008年中国对OECD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流量和货物贸易出口流量进行实证分析,并比较引力模型对二者的解释程度;进一步确定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促进的效应。由于对OECD国家的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绝大部分,因此回归结果具有较强说服力。由于OECD中部分国家与中国的服务贸易数据缺失或者不全面,因此本文最终只选取了25个OECD成员国,分别为: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爱沙尼亚、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葡萄牙、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选取2000—2008年中国对25个OECD成员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数据来源于OECD数据库中的TRADEINSERVICESBYPARTNERCOUNTRY统计部分中各国对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数据;而2000—2008年中国对25个OECD成员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由于统计口径不一致可能带来的问题。中国与25个OECD成员国2000—2008年的GDP和人口总数均来源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WDI)数据库。中国与25个OECD成员国之间的距离数据通过网站中的“距离计算器”计算得到。25个OECD成员国的经济自由度指标(EFW)则来源于加拿大费雷泽研究院出版的“EconomicFreedomoftheWorld”。

实证结果及分析

首先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对25个OECD国家的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运用相同的模型分析货物贸易出口,并与服务贸易出口相比较;第三步分析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之间是否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

(一)服务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首先运用标准引力模型进行分析,表2的回归结果显示,在标准回归模型(1)中,3个解释变量都达到了较高的显著性水平。这表明引力模型的基本原理同样也能解释服务贸易流量。其次,扩展后的回归结果(2)显示,各解释变量的检验统计量都较理想,除了人口只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其他的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而且方程拟合效果较好,调整后的R2值为0.88。从表2的回归结果中,可以得出:1.中国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自由程度促进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但比较而言,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流量更取决于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如表2中结果(2)所示,ln(YctYjt)的系数为1.17,而EFWj的系数稍小为0.64。这表明若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伙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加1%,则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1.17%,而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自由程度若增加1%,则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64%。2.中国和贸易伙伴国的人口对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为负。若其他条件不变,贸易伙伴国的人口增加1%,则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减少0.17%。3.中国和贸易伙伴国之间的距离对服务贸易起到阻碍的作用。

(二)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对比分析

同分析服务贸易流量的方法一样,本文使用相同的引力模型对货物贸易进行分析,并与服务贸易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表3中关于货物贸易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回归结果非常类似,除了人口变量不显著外,其他的变量也都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通过对货物贸易方程和服务贸易方程中各解释变量系数大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服务贸易方程中各系数的绝对值都比货物贸易方程中的大,这说明当解释变量发生变化时,由此影响服务贸易出口额的变化比影响货物贸易出口额的变化更大。学者FukunariKimura和HyunHoonLee利用10个OECD成员国和其他经济体1999—2000年的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数据,并用引力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因素对于双边服务贸易的影响,并与双边货物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中得到了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更能够用引力模型来加以解释的结论;他们通过比较二者方程调整后的R2值得出上述结论,而从表3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从服务贸易方程中获得的调整后的R2值为0.88,从货物贸易方程中获得的调整后的R2值为0.89,二者相差甚微,这说明引力模型并不能更好地解释服务贸易,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任何有关国际贸易的理论和模型都可以适用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

一国的对外贸易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两个方面,并且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货物贸易会产生各项服务需求,如运输、保险和金融服务等,从而带来服务贸易额的增加;服务贸易的很多部门则是货物贸易的支撑。如果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效应,那么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将出现相互促进的局面,即货物贸易会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则会促进货物贸易的技术进步和结构优化,进而促进货物贸易的发展(王英,2010)。本文借鉴王英的方法对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把货物贸易的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服务贸易流量,同样将服务贸易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来分析货物贸易流量,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回归结果都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可以得出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之间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货物贸易出口额增加1%,则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0.19%;同样,若服务贸易出口额增加1%,则货物贸易出口额增加0.13%。这说明相比于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的促进作用,货物贸易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更大。但也可以看出,相比于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自由程度,二者之间的促进作用显得比较有限。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推广

中图分类号:F 4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216-02

一、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并与全球经济接轨,与国外接触的越来越频繁,尤其是贸易间的往来,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俨然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然而,我国的外销员,报检员、报关员等还是很缺少,大多高校都已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但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仅限于理论阶段,学生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因此,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立就显得很必要。现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一下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为了普及教育,高校不断扩招,大学生的数量在不断上升,致使出现了一种学生多而不精的现象,缺少实用价值。通过在国际贸易实验室进行实训,学生可以模拟具体的国际贸易操作流程:如买卖合同的签订、信用证的审核、修改、出口托运订舱、出口货物投保、出口货物报验、出口货物报关、出口制单结汇等。学生也可通过角色互换,依次完成出口商、进口商、银行、船运公司、保险公司、报关公司等各自承担的业务,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实现了将课上所学知识真正应用于实践中,不仅仅在于纸上谈兵,为学生提供了国际贸易实践的平台。

(二)辅助教师进行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实验室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辅助老师的教学。现在的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大多枯燥无味,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些国际贸易操作难于理解和掌握,学生无法直观而具体的学习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惯例及国际贸易中各个具体的环节的运行流程,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在教学条件上强化了实践教学,更新了教学手段,创造高仿真的国际间贸易,辅助教师授课,加强授课质量,同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乐于主动学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锻炼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经济、政治、科学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创新一直是伴随中国发展的大问题,国人只注重继承而不在乎创新,尤其是目前大学生的的创新能力很低。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是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室的建设,锻炼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在建立国际贸易实验室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现在的学生,找实习单位实习都很困难,学生不能真正的接触到国际贸易环节中的谈判、报关、报检、码头等真实场景,国际贸易实验室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这一难题。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进行贸易的实际模拟,让学生在其中亲身实践,学生可以在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银行等角色,进行广告、搜索信息、同业务伙伴建立合作关系、模拟交易磋商的全过程、办理进出口货物的运输等过程,更深一步的了解国际贸易的具体操作,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不用去企业也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在学校就可掌握国际贸易的操作能力,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习难、就业难的问题;同时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技能水平,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二、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方法

设计将国际贸易流程用于教学方面,实验室模型由本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研发而成,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由于国际贸易中极具代表性的是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流程,包括进出口业务函电商谈、报价核算、合同签订及履行、报关、报验、保险运输、外汇结算等,以这些业务流程中所需设施为主要建设对象对各环节的工作内容进行仿真建设,同时具备业务税中所有单据及表册的仿真填制。

(一)市场调研

首先从基础做起,让学生参加外贸公司的实习,了解外贸公司经营范围、外贸业务流程,外贸业务流程是每个需要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必须要了解的知识,因为只有清楚的了解外贸工作流程,才能在交易过程中进行熟悉的外贸流程。如何提高外贸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如何掌握利用报纸网络媒体,尽快地获取与本单位业务相关联的国内外最新政策的改变,及时获取有利信息,为单位谋取最大收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了解正确做出单证的方法、付款方式、安排拖车及订舱等。单证制作完毕之后,掌握如何安排商检、报关、付款、退税等的流程。

(二)硬件建设

实验室的建立首先要添置一些基础设施,包括:(1)实验室基础材料购买,如硬质塑料、有机玻璃板、塑钢材料、钢材、沙子、泡沫、纸盒等;(2)业务流程展示板;(3) 进行国际贸易所需单证缮制完成的样板;(4)办公桌椅、电脑、传真机和电话等模型;(5)进口企业、出口企业、银行、报关企业、海关、货代公司、商检局、货车、仓库等实体模型。

国际贸易流程包括:寻找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报价核算,交易磋商,签订进出口合同,审核信用证,租船订舱,报关报检,办理保险,缮制结汇单,核销,出口退税。根据业务流程,在实物沙盘上进行规划,对国际贸易流程的各个环节所需设备进行初步设计,具体规划出洽谈区、商检区、货物运输区、信用证结汇区等。其次,安排基础设施摆放位置,测量标注各种模型设施所需规模的大小,并进一步计算各种运作参数及经济数据。在沙盘上进行实战演练,亲自动手制作各种可手工建造的设施,并将事先购买的模型摆放适当的位置,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对国际贸易流程的认识和理解。我们根据外贸流程将涉及的实体紧密的结合起来,完全呈现于实验室之中。

(三)软件设计

在强调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虽然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实验室硬件方面的建设,但很多学校的实验室环境维护、实验仪器保养和某些实验资料完善等软件方面的建设却存在很大的不足,甚至少数学校把这方面的工作当成了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时的一项突击性任务。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应有效发挥实验室的功能,规范实验室工作的程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实验室的外贸辅助软件按照正规报关流程设计,从申报、查验到放行中每一步都是真实模拟相关报关流程,尽可能地采用3D效果给人更加真实的体验。在报关教学软件中,我们针对不同的人群,在不同的等级上设置不同的操作技巧,并且进行多角色的互动式教育。

学生自己动手建设实验室,又能在教室指导下,亲自编制程序软件,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具备了一些计算机编程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产生了对软件的设计和开发的很浓厚兴趣。学生通过仿真国际贸易环境,把整个业务流程中涉及的角色,如出口商、进口商、生产商、仲裁机构等有机的联系联系,并熟悉和体会客户、银行、保险公司、海关等机构互动关系,从而掌握国际贸易中的全部流程。

最后,要认真总结所获取的理论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为自己将来就业积累经验。

三、实验室建设推广的建议

目前,国际贸易教学虽然受到多数高校和职业院校的重视,但由于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实际动手能力比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鉴于国际贸易专业环节多、系统性强、科技含量高、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学校的国际贸易教学既要注重国际贸易理论的传授、把握国际贸易发展的脉搏,更需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务必建立面向市场的、可操作性强的国际贸易实验室,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尤其是进行特色国际贸易教学的学校,需要根据自身教学特点选择建设符合教学方向的实验室。所以,对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推广,提出以下建议。

(一)面向大专院校

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应用是各大高校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把枯燥的文字描述用形象的模型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学习国际贸易,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因而,可以把成型的、适用的、形象的国际贸易实验室软硬件推销给各大专院校,是整个社会的国际贸易教学水平都有所提高。

(二)面向出口企业

推荐给进出口企业,以实验室为跳板加强各高校间及其他培训机构或企业间的相互合作。国际贸易实验室的建设,不仅建立了模型,还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编制了国际进出口业务流程,这对于从事进出口贸易的公司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可以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其次,工作流程标准化,公司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聘用有一定的弹性,可适当减少经营成本。

综上阐述了国际贸易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及实用性,为了培育更多更优秀的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更应该注重它的推广使用,实现它的社会价值,使从事外贸工作的人员,能增强自身的能力,为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矫萍.国际贸易[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6

1推进贸易便利化的意义

贸易便利化的目标是要降低国际商贸合同的复杂性,消除繁琐手续带来的重复工作、资金、时间的消耗,减少各方的交易成本,改善贸易环境。对政府而言,贸易便利化可以改善包括海关等各有关政府部门在内的管理水平,增加政策透明度和可预测性,增加政府与海关的沟通与合作,节约政府管理成本;对企业而言,贸易便利化有助于降低并消除由于通关时的盲目性所带来的损失,减少了名目繁多的文件与形式各异的标准带来的延误,大大节省了通关、清关、物流等相关环节的流转时间,不但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增加了贸易机会;对于消费者而言,贸易便利化有助于降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扩大选择的服务,提高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此外,贸易便利化有利于营造宽松开放的贸易环境,促进商品和市场要素的自由流动,增加国家贸易规模,进而使经济收益激增。

2当前我国在各个贸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2.1现行口岸通关模式及问题

通关,即结关、清关,是指进口货物、出口货物和转运货物进入一国海关关境或国境必须向海关进行申报,办理海关规定的各项手续,履行各项法规规定的义务。其基本环节包括企业申报、海关审单、现场交单、海关放行、提取货物及转关运输。当前,我国的所有通关手续需在货物到达后办理,经常造成报检、报关通道的堵塞现象。而且,所有的通关手续办理是“串联式”的,即只有在前道手续办好后,才能办理后一道手续。由于这种“串联式”的程序,企业往往为了提取一票货物,要在检验检疫、外轮理货、船公司、陆上管理处等部门来回奔跑忙碌。同时,企业还需分别通过检验检疫局和海关现场电子申报系统录入报检、报关信息。上述操作往往会造成信息重复录入,不但增加了工作量,易出差错;而且通关成本高,通关效率低。

2.2货物检验检疫制度及问题

自2001年1月1日起,我国建立了新的检验检疫货物通关制度。试行“先报检,后报关”的通关模式。其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工作流程一般包括检验/申报、计/收费、抽样/采样、检验检疫、卫生除害处理以及签证放行六个环节。根据《商检法》,我国对于出入境货物实行必要的检验检疫,由主管部门制定必须进行检验的进出口商品目录并加以实施。目前,我国列入进出口法检目录的商品共有8913种,占全部进出口商品种类的一半左右,占进出口贸易批次和金额的60%左右。据测算,我国企业每年支付商检费超过300亿元,大大增加了成本,降低了贸易效率,削弱了出口竞争力,每年减少出口约400亿—600亿美元。

2.3贸易融资及汇率情况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柴海涛曾在“经济每月谈”活动中指出,受金融危机影响,境外进口商和经销商融资难度增大,我国出口企业收款周期延长,预收货款减少,出口坏账增多,收汇风险上升,资金紧张问题比较突出。另外,汇率对贸易的影响不容低估。自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保持波动上升的趋势。在国际市场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超过一定幅度将会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意味着企业出口收入及利润减少,削弱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从而阻碍我国对贸易伙伴的总体出口发展,而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进口的发展。此外,人民币升值也会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造成一定的影响。

3我国贸易便利化的对策研究

国务院总理在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指出,当前我国经贸环境复杂严峻,进出口增速均明显放缓。要通过制度创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此外,从以下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贸易便利化推动进出口稳定发展的措施。其中包括:一是制定便利通关办法,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改革方案,分步在全国口岸实行。二是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原则上工业制成品不再实行出口法检。抓紧研究法定检验体制改革方案。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对有订单、有效益的企业及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发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扩大保险规模。四是支持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融资、通关、退税等服务。创造条件对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逐步扩大服务进口。五是积极扩大商品进口,增加进扣贴息资金规模。完善多种贸易方式,促进边境贸易。六是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3.1改进原有通关模式,实行“大通关”方案

“大通关”是大流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的简称“。大通关”可以理顺货物流、单证流、信息流、资金流,规范经济活动。不仅有利于改善口岸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现代物流发展,也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近年来,各地区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加强口岸建设、提高口岸工作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天津港为例,不仅从认识上高度重视,树立“以港兴市”和大口岸、大通关、大物流的观念。而且,在物流及通关环节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1)物流环节:积极推行海铁多式联运,减少进出口货物的装卸、搬倒、仓储环节,通过加快货物周转,降低成本损耗。积极推行“一条龙”服务,减少环节,节省费用。2)通关环节:简化程序,缩短流程。口岸各部门要进一步推行“一站式”“、一条龙”办公服务模式,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减少内部流转程序,加快运转速度。此外,加快电子通关步伐,大力推行直通式电子报关报检。采用高科技手段对无证、无税和免检货物推行无纸贸易通关,提高对人流、物流、交通工具通关作业和实际监管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切实做到减量增效。

3.2整顿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

各口岸规范并公示收费标准。港务、航务、铁路等单位应根据国家规定和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价格。各项收费标准需向社会公示,同时设立各口岸服务举报中心,加大监管力度。另外,国务院明确提出应调减法定检验检疫目录,并取消了第四季度的法检收费,2013年减半征收。而暂免出口商品法定检验费用等举措无疑减轻了外贸企业的负担。

3.3加强与国际组织及周边国际贸易便利化合作

贸易便利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受到本国、也受到贸易伙伴国便利化措施的影响。因此,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关于贸易便利化这一领域的合作,参与并推动贸易便利化谈判。与此同时,应加强与贸易伙伴大国及周边国家关于贸易便利化进程与标准的沟通,从而使贸易便利化成为切实有效的推动各国外贸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力武器。

4结束语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7

[关键词]广东省;现代物流;对外贸易;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024-04

一、文献综述

(一)关于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研究

关于定性方面的研究主要有:李永生、张丽芳(2006)认为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具有直接影响;陈世军(2012)从物流成本(国际贸易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库存成本、运输成本和管理成本)角度研究了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促进机制的影响。张艳丽(2012)通过对我国国际物流以及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阐述了国际物流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及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于定量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孔原(2010)选取了我国2002―2008年进出口总值、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两个指标;林青(2009)选取了1991―2008年间的货物运输周转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三个指标;黄正松(2011)选取了1992―2008年间的铁路货物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运货物周转量、民用航空货物周转量、管道输油(气)量以及进出口贸易总额6个指标,研究了中国对外贸易与物流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而国际物流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二)以省市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

王领(2010)基于上海市1978―2008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与进出口相关数据研究了上海市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的关系;肖慧慧(2011)选取了云南省1989―2008年间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路线长度与进出口贸易总额三个指标;俞雅乖(2012)选取了浙江省1986―2009年间货物运输量、港口货物吞吐量、进出口总额和地区生产总值4个指标,还有学者对北京、辽宁等区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区域物流产业的拉动效应非常微弱,而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学者对广东省区域物流的研究则主要侧重于对广东省经济增长与其他行业的互动关系研究。如李松庆(2010)对广东省物流产业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曹建新、黄尔妮(2009)从广东省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角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吴冬玲(2010)对广东省物流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关联度进行了研究;杨勇(2012)研究了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而对于广东省物流业对对外贸易的影响方面研究比较缺乏。本文基于广东省1991―2011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广东省物流与对外贸易之间的长期和短期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发展广东省现代物流和对外贸易提供理论依据。

二、广东省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确定及模型

为了研究广东省现代物流与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必须要选取合适的变量并建立模型。本文选取地区生产总值(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选择进出口总额(XM)作为对外贸易的衡量指标,而衡量现代物流的指标,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统计口径,本文选取港口货物吞吐量 (TTL) 和货物运输量 (YSL) 作为衡量现代物流的指标。为了减少数据的波动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化的处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结合市场化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LNXM=α1LNYSL+α2LNGDP+α3LNTTL+C+μ

C为常数,μ为随机误差项。

本文的样本区间为1991―2011年,数据根据 《广东统计年鉴》整理所得。

(二)模型的时间序列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问题,在对LNGDP、LNTTL、LNYSL、LNXM进行分析以前,需要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以判断各序列是否具有平稳性及单整阶数。首先,使用Eviews软件对变量LNGDP、LNTTL、LNYSL、LNXM绘制时序图以确定该时间序列是否含有截距和趋势项。

从表4可以看出存在协整关系,在给定 5%的显著性水平下,无论是迹检验还是特征值检验都表明LNXM与LNGDP、LNTTL、LNYSL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

LNXM=0.787492*LNGDP+0.468016*LNYSL+0.406238*LNTTL+1.265086

从协整方程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与GDP对数值是正向的,与预期是一致的,GDP对数值影响着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GDP对数值弹性为0.787492,GDP对数值每增1%,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将增加0.787492%,对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显著。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弹性为0.406238,表明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上升1%,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将增加0.406238%,对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显著。LNYSL弹性为0.468016,表明LNTTL上升1%, 进出口贸易总额对数值将增加0.468016%,对应的P值小于0.05,结果显著。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

以上检验显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以上的VAR模型中存在协整关系,但是其中存在着某些误差项,为了避免“伪回归”和“异方差”,更好反映经济的运行以及波动状况,需要进行误差修正。

通过表5可以看出误差修正项(ECM)对于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各个变量的影响力度。从估计结果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总额方程的 ECM 系数是0.256672,说明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实际值与均衡值大约25%的差距能够得到清除或者修正,当方程发生波动和偏离时,误差修正模型中的误差修正项会用0.256672的调整力度将误差项调整到长期均衡状态下,研究发现误差修正项的系数较小,表明调整力度较弱,本文中的自变量的变动受到其自身滞后项中滞后一年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显著的,表明和误差修正项对于变量的影响是长期稳定和均衡的。

误差协整后的可决定系数为0.259187,F值为0.909657,最大似然值为20.60587,可知误差修正模型拟合良好。

4.变量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通过以上的协整方程可知:LNGDP、LNTTL、LNYSL与LNXM存在着协整关系,也即说明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关系且关系稳定。为了检验各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Granger的因果分析法对以上变量进行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6。

三、结论及建议

(一)强大的物流产业是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

协整分析表明,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货物运输量、GDP均会对进出口贸易总额产生显著影响,且影响为正。即当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货物运输量、GDP增加时,进出口贸易总额均会增加,且呈长期稳定状态;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货物运输量、GDP均是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格兰杰原因,即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货物运输量、GDP增加时,进出口贸易总额也会增加。但是,港口货物吞吐量总额、货物运输量、GDP对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影响不是立即显现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由此可见,大力发展广东省现代物流业能够为其对外贸易提供良好的物流环境,从而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广东省外贸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广东省物流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步伐,从而促进广东省物流与进出口企业的互动发展。

(二)广东省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与进出口总额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

进出口额增加会在长期内促进广东省货物运输量和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但港口货物吞吐量和货物运输量的增加并不一定对广东省进出口贸易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物流的拉动效应表现不显著,即快速发展的进出口贸易并没有有效提升国际物流产业水平。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省已经成为世界级的加工制造中心,但其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形式仍为加工贸易。2012年广东省外贸进出口总值为9838.2亿美元,同比增长7.7%,高于全国增幅1.5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外贸总值的25.4%。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5298.6亿美元,同比增长4.4%,占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53.9%。在加工贸易的各项环节中,国内企业往往只从事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业务。而现代物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仓储、运输服务,而是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因此,广东省物流企业要加强与进出口企业的对接,充分了解进出口企业的物流需求;加强与外资物流企业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物流业务,加快提升国际物流服务水平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林青.中国对外贸易与物流关系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9.

[2]魏君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7.

[3]肖慧慧.现代物流与云南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D].云南大学,2011.

[4]刘南,李燕.中国对外贸易与物流关系的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7(1):151-152.

[5]魏君英.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3-117.

[6]林吉双,陈娜娜.广东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9):113-117.

[7]赵莉,宋国宇.物流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及理论解释[J].技术经济,2012(1):53-54.

[8]陈世军.国际物流对国际贸易促进机制研究――基于物流成本的视角[J].物流商论,2012(5):155-156.

[9]高秀丽,王爱虎,房兴超.广东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2012(9):60-65.

[10]孔原.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关系的实证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35-338.

[11]李永生,张丽芳.国际物流成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特区经济,2006(5):141-142.

[12]黄正松. 我国物流业对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1(1):156-157.

[13]曹建新,黄尔妮.广东物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用统计分析[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9(10):24-27.

进口贸易的流程篇8

【关键词】贸易便利化通关便利化通关壁垒

一、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及其经济效应

(一)WTO议题下的贸易便利化精神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1998年)的定义,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程序(包括国际货物贸易流动所需要的收集、提供、沟通及处理数据的活动、做法和手续)的简化和协调。概括起来说,贸易便利化是指国际贸易合作中所涉及的手续、数据要求和管理简化、协调和标准化,其基本精神是简化和协调贸易程序,加快货物的跨境流通。从上述WTO相关的协定可见,WTO框架下的贸易便利化主要内容是指在贸易货物过境中的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程序简化,也就是所谓的通关环节的便利化。

货物通关是国际贸易的关键环节, 可以说货物能否顺利快捷地通关,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贸易流程所需用的时间和成本。因为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货物进出境全部需要经过海关的管理。其中包括: 向海关报关; 海关对货物进行检验;海关对单据的审核; 货物放行以及交纳相关税费等。这些都涉及到时间和成本的问题, 这就要求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 推动贸易便利化的进程。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在贸易便利化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贸易便利化的顺利实现, 海关及相关通关部门必须实施相关的措施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二)贸易便利化背景下通关便利化的经济效应

韩国近年来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的进程,2012年韩国在海关通关服务中已经全面启动电子呈交单据系统,简化了贸易流程,节约了物流成本达300亿韩元,折合美元近2600万元,其中包括劳动力成本的大幅节约。

新加坡通过实施“贸易网”(Trade Net)系统实现贸易通关便利化,被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连接了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军控、安全、经济发展局、企业发展局等35个政府部门,与进口、出口(包括转口)贸易有关的申请、申报、审核、许可、管制等全部手续均通过贸易网进行。该网24小时运行,自动接收、处理、批准和返还企业申报的电子数据,使贸易商从申报到获得批准的全部时间从原来的17-22天缩短到几分钟。对外经贸大学博士刘岩在“对进口贸易便利化对进口贸易增长影响的实证检验”一文中得出“控制了其他双边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后,进口国的进口时间每降低1%,平均而言,进口贸易将增长0.51个百分点,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的实证结论。由此可见,通关便利化带给贸易的潜在利益是巨大的,其经济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中韩在通关便利化合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中韩贸易便利化程度和水平差距明显

APEC的一项研究对19个成员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除了韩国在标准协调方面达到先进水平外,中国和韩国在大多数指标上都只是接近或刚刚达到APEC的平均水平。

尽管中韩两国都在积极推进本国的贸易便利化,但两国目前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世界银行将2010年中韩两国从事商业活动的难易度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尽管韩国从事贸易与投资活动的平均水平高于中国,但是韩国从事商业活动所需的时间与手续方面的便利程度要高于中国,也就是说,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大低于韩国。

在对中国企业的关于对韩贸易障碍调查问卷结果中,目前中国对韩贸易的主要问题除了高关税、配额管理限制等贸易壁垒之外,还存在着检疫检验、商务人员往来、海关估价、海关贸易管理等通关便利化方面的障碍,其障碍比重依次为高关税、配额数量限制、检验检疫、海关估价、商务人员往来、技术壁垒、许可证、境内分销、海关贸易管理。

而在对韩国企业对中国政府改善投资环境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中,“提高贸易通关效率”和“简化进入和退出审批程序”分别占全部比重的26.9%和23.1%,可见推进中韩两国通关便利化合作进程任重而道远。

(二)贸易壁垒因素引发通关壁垒

韩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实施的非关税措施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这不仅造成了中韩双方贸易摩擦、贸易失衡的升级,也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中韩通关环节的障碍。同时韩国对部分中国产品设置的通关障碍也严重影响了两国贸易商的贸易积极性。

1、韩国对中方进口商品的限制措施引发通关障碍

以两国贸易摩擦最为严重的农产品为例,在通关障碍方面,农产品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如从2012年,韩国海关进一步提高了部分进口农产品的抽检率。目前农产品抽检率达20%,远远高于3%-5%的进口商品平均抽检率,其中冷冻辣椒和混合调料甚至要求达到100%。这些措施明显延长了中国农产品的通关时间,增加了企业成本。韩国实施通关前税额审查的大豆、芝麻、洋葱、生姜、大蒜、荞麦、胡萝卜、辣椒和花生等产品,大多数进口主要来自于中国。这些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但延长了受审商品的通关时间,而且限制了配额外产品进口,打击了韩国进口商的积极性,客观上形成对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障碍。

2、韩国对招标农产品的进口管理措施增加了中方出口成本

韩国对大部分农产品实施较为严格的、强制性进口招标制度。中国企业的投标常常遇到以下问题:一是韩国指定国营公司的垄断经营产品,中国企业无权直接投标,必须通过韩国企业或第三国企业投标;二是中国企业可以直接投标的部分产品,按照规定,中标的中国出口商出货前需要在7个工作日内预先向韩国指定银行交纳货款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三是保证金比例提高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同时返还没有保障;四是随意性较强。检验条款不符合国际惯例,不断增加要求苛刻或歧视性的招标条款,导致企业蒙受损失。

3、韩国技术标准和动植物卫生管理措施影响中方正常出口

韩国几乎把所有农产品都置于各种质量安全和检疫法规的保护之下,并对农产品进口实施通关强制性申报制度。其中关于疫病区域的确定、畜产品生产企业注册制度、检疫标准与措施中的不合理问题。虽然中方企业反映强烈,政府也几经交涉,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明显的改善。中国受影响较大的商品

主要包括谷物、水产品、畜产品、食品及食品添加剂、医药及医药原料等,其中,新鲜水果、猪和牛等蹄类肉产品、药品等无法对韩正常出口。

通关环节壁垒使得韩国与其他贸易伙伴的签订的双边自由贸易区协定增多,而各个协定下的原产地要求不完全相同,导致韩国通关日趋复杂。韩国进口通关程序阻碍了中国产品对韩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和水产品。韩国农林部、海关等各政府部门采取的各类农产品抽验、通关前税额审查等措施延长了通关时间,措施本身及其实施也缺乏透明度。

三、贸易便利化背景下中韩通关便利化合作方略

(一)中韩双方应共同制定贸易便利化目标。

贸易便利化带给国际贸易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未来的中韩经贸合作框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推进两国间贸易便利化,深化中韩贸易便利化合作和提高双边贸易便利化水平将会使得中韩经贸合作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中韩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双方应共同制定实现贸易便利化的阶段性目标,争取进一步降低双边贸易的交易成本,包括提高通关效率,减少办理海关手续所需时间等。同时通过建立双边贸易信息平台,促进双方有关贸易法规、法律及其相关政策信息的交流宣传来大力推动贸易便利化的进程。

(二)中韩双方应共同制定通关便利化合作措施

首先在两国对口的货物进出口管理部门(包括海关、检验检疫、食品安全、标准化与合格评定)之间建立互派常驻官员制度,这对于双方加强沟通和协调、增进了解、及时解决具体问题十分有利。同时应及时交流双方与贸易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程序及相关统计资料,特别是技术性措施(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的信息。另外双方应加强海关与商界的对话机制,促进双方海关与商界的沟通,及时通报有关信息,解决商界关注的问题。在检验检疫政策、食品安全、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检疫处理技术方法、动植物疫情通报等方面也应该开展合作与交流,解决双方关注的检验检疫问题。同时在卫生检疫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

(三)共同发展通关过程中电子商务领域的合作

电子商务作为国际贸易的新方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效果,中韩之间在经贸合作中发展电子商务合作,将会大大提高双方的经贸合作层次和加速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看,目前制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网上支付问题、现行税制问题和物流体系的制约。随着中韩双边贸易的不断增长,中韩两国如果在推进电子交易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将会为企业提供更为宽松的贸易环境,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减少风险因素。

四、结论

中韩经贸合作是中韩两国经济交流的重要内容。中韩经贸合作也是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双边关系发展的强大动力。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经贸关系越来越紧密,双边贸易与投资发展迅速,中韩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在双方的经贸合作道路上还存在着诸多的摩擦和问题亟待解决。本文试图从通关便利化的角度探讨发展中韩经贸合作的新思路,以期从新的视点为中韩经贸各领域合作提出全面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姚翠玲.海关推动贸易便利化的措施与效果[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5):148.

[2]APEC’s 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terim Assessment September 2012,APEC Economic Policy Report 2012.

[3]韩露.中国、新加坡通关模式比较及启示[J].物流科技,2010(6):78.

[4]赵晋平.后危机时代的中韩经济关系[M].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