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8篇

时间:2023-08-12 08:24:33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1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发病率越来越高,而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后果[1]。具有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健康,且其治疗和康复复杂繁重棘手,因此重视加强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心里干预、基础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是骨质疏松骨折治疗和康复的重要一环。

1临床资料

本组69例中,男19例,女50例,年龄65-100岁,平均年龄78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0例,脊柱骨折24例,其他骨折6例。其中切口感染1例,合并肺炎3例,下肢静脉炎3例。

2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骨质疏松症高发于老年人,本组病人平均年龄78岁,老年患者机能衰退对周围事物反应迟缓,容易受伤发生骨折,甚至多次受伤多次骨折,心里压力大,情绪沮丧低落,易激发偏执固执,不愿意配合治疗,所以护理人员尤其要具有耐心,掌握病人心里,提前沟通,积极干预,做好耐心细致解释,舒解病人心里压力,保持心情舒畅,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得每项医疗护理工作均能得到病人理解和配合,从而顺利进行,以使医疗护理效果最大化。

2.2基础护理

2.2.1皮肤护理: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本组病人69例,下肢及脊柱骨折63例,占绝对多数,此类骨折病人都需要卧床,且时间较长,再加上血运差,皮肤营养差,极易发生褥疮,因此皮肤护理尤为重要。定时为病人翻身,按摩受压皮肤,每日清洁皮肤,按时更换被单,尤其是我科应用糜垫子对预防褥疮更是效果显著[2],显著减低褥疮发生率,本组病人无一例发生褥疮。

2.2.2饮食护理:骨质疏松是慢性骨代谢疾病,治疗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骨折的必要治疗基础,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饮食上富含易吸收优质钙的奶制品外,也要补充维生素D3及含维生素C丰富的蔬菜水果,鼓励病人少量多餐,合理饮食,丰富饮食搭配,促进吸收,增强营养,增加免疫力,减少胃肠负担,避免胃肠功能紊乱,可以有效帮助病人伤后恢复,促进骨折及伤口愈合。本组一例病人出现切口感染主因病人饮食极差,主要靠静脉营养支持,且并发低蛋白血症,再加上病人合并糖尿病,皮肤愈合能力差,切口经久不愈造成感染,所以积极加强饮食护理不仅可以减少切口及骨骼不愈合,还可以预防胃肠功能紊乱,减少创伤应激溃疡发生。

2.2.3睡眠护理:良好睡眠有利于病人身心康复,一定要为病人创造良好休息环境,保持室内安静,定时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证室内温湿度适宜,及时了解病人睡眠情况,及时干预,解除影响因素,及时向医生汇报,必要时辅以药物帮助入睡。

3并发症护理

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平均年龄大,基础疾病多,骨折愈合慢,病程长,因此并发症多,且多会危及病人生命,所以对并发症的护理尤为重要,要以预防为主,主动干预,力争将并发症消灭在萌芽中。

首先就是在做好基础护理前提下,加强翻身叩背,鼓励病人咳痰,必要时口服或雾化吸入化痰剂等预防肺内感染。本组一例肺内感染病人主因病人长时间卧床,主动配合咳痰较差,造成坠积性肺炎增加了病人康复风险。

骨质疏松老年人患者血运差,创伤及卧床后易发生静脉炎,静脉血栓,栓子脱落是重要脏器栓塞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病人生命,所以除了药物预防血栓外,鼓励病人多饮水,抬高患肢,特别是鼓励病人主动功能锻炼更为积极有效,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骨折部位帮助病人制定个性化锻炼计划,在旁保护锻炼安全,督促按时完成,详细记录锻炼情况,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计划,避免意外发生。本组69例中,下肢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39例,为最多骨折部位。在抬高患肢,维持最佳体位同时积极帮助病人锻炼。术前即进行功能锻炼教育,术后麻醉清醒即可以开始锻炼,从被动逐渐到主动锻炼,从下肢等长肌肉收缩锻炼过渡到足趾、踝、膝关节屈伸锻炼,促进血液回流,锻炼强度以无疼痛不适,可耐受为度,也可以辅以CPM等器械,帮助病人早日下地。此外帮助病人锻炼一定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锻炼时一定要在旁保护,防止受伤。

总之,骨质疏松骨折病人不同于一般骨折病人,具有自己典型的特点和特殊性。掌握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护理,有利于此类骨折病人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中华骨科杂志,2008,28(10):875-878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2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5-271-01

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25例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报道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本次研究的25例样本来源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纳入诊治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将不同护理管理方法作为分组依据,参照组纳入12例患者中女性6例,男性6例,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40岁,中位年龄(63.54±4.87)岁;实验组纳入13例患者中女性7例,男性6例,最大年龄861岁,最小年龄411岁,中位年龄(64.21±5.21)岁。比较研究两组患者基础资料,P>0.05,统计学无分析意义。

1.2 方法 参照组开展常规管理,实验组开展护理管理和感染管理,(1)护理管理:医院定期培训医护人员相关知识,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让护理人员遵守可行的计划开展学习,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水平,让其充分认识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完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依据护理细节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采取分级管理护士的工作,将护士各项工作和责任完全落实,让护士长高度重视领导管理的作用,及时详细阐述管理工作的要求和制度,提升认识医院感染的危害,完全执行相关措施和规定。定期监督和控制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1]。(2)感染管理:构建完善的全管理制度,遵守相关规范要求的规定,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设置重点科室实施消毒和隔离管理制度。建立合理的手卫生管理制度,避免引发感染。并且感染预防对比避免医院感染具有显著作用,所以,需要依据相关标准定期考核重点科室和区域感染防控情况,长效化、规范化感染管理的相关工作:严格且认真执行消毒管理制度,定期监测无菌物品、空气、常用物体的消毒灭菌和情况,重点消毒处理手术室和手术器械。了解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应用特点、药理作用、禁忌等,对抗生素类药物合理使用,详细记录用药适应症。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正确的宣传教育,提醒患者如发生不适,需要及时告知主治医师。详细告知患者和家属需要对自身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如发生感冒等情况需要降低探视次数。如发生感染事件,需要聘请专人开展讨论,如发生医院感染事件,及时汇报到关管理部门,采取合理的隔离检查制度,防止进一步扩散感染。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诊治的25例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涉及的所有数据资料,对两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以率(%)的形式表示,采取X2检验,对两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研究参照组和实验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感染发生率7.69%低于参照组的50.00%,P

2.2 比较研究参照组和实验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和满意度评分 实验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7.21±1.04)、满意度评分(98.54±4.21),参照组腰椎病理性骨折和股骨颈骨折患者住院时间(14.55±0.98)、满意度评分(72.54±5.55),t=18.1224/20.8463,P

3 讨论

医院感染是常见的临床工作的感染类疾病,一般来说是患者入院治疗直到出院的过程中出现的感染疾病[2],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定广泛性。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和技术的进步,临床医疗系统中越来越注重各类新技术,尤其是不规范的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以及微创治疗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医院感染率不断增加,希望广大医师予以重视[3]。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3

【关键词】骨折;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2-231-1

骨折大多由意外伤害所致,由于突然遭到伤害,且对愈后不了解,以及骨折需要手术或整复治疗,给患者肉体上带来疼痛,所以骨折患者易出现紧张、恐惧和忧虑心理,这时就需要对骨折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出其特有的能动性。现将对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骨折病人的心理问题

1.1孤独与焦虑骨折病人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事故,预感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形象将受到破坏以及陌生的住院环境和人群,使自己的生活习惯都要接受新的环境的要求与约束,生活感到非常不便产生一种孤独感与焦虑感,自觉苦恼和不安全。

1.2恐惧由于陌生环境的刺激,不理解特殊检查、手术治疗等,对疾病预后的担忧,甚至面临着残疾或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和烦躁不安的表现,感到恐惧不安。

1.3失眠骨折病人中,绝大多数病人存在着严重的失眠症状,其主要是突发的意外伤害,突然遭受疾病的折磨和病痛的刺激,担心疾病的预后等,使病人不可避免地考虑很多问题,尤其疼痛是大多数病人失眠的主要问题。

2骨折病人的心理特点

2.1害怕由于意外伤害,从一个健康的人突然改变为病人角色,病人表现出害怕陌生的就医环境、害怕疼痛、害怕治疗和害怕孤独等。

2.2悲观抑郁骨折病人绝大多数是由于突发事件而突然入院,对入院缺乏心理上的准备,从而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

2.3情绪不稳定和易冲动由于不能忍受突然的伤害给患者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诸多因素使多数病人情绪变得不稳定,遇事易激动。

3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3.1骨折初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3.1.1多深入病室接近患者,与患者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消除患者的陌生感。

3.1.2向患者介绍病情及其愈后,让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初步了解,然后再讲解同类患者治愈情况,使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1.3做好入院宣教和全程优质护理,让患者了解住院环境和规章制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3.2骨折中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3.2.1首先要给患者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室内安静,阳光温暖,在可行的情况下让患者听音乐或读一些健康的书籍,有益于舒缓情绪。

3.2.2让患者了解不良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根据个人所处的情况、神经型、文化程度及等选择适宜的语言方式,多用解释性、暗示性语言,切忌用简单化、伤害性语言。

3.3骨折后期患者的心理护理

骨折后期易出现关节强直,功能锻炼幅度加大,所以要耐心讲解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认真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如实的做好解答,使患者既不盲目乐观,又有信心积极、勇敢、科学的锻炼。用真诚驱散患者心头的疑虑,使其建立自信。让患者感觉到大家庭的温暖。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越来越体现了其特有的作用。护士要根据病情,与病人进行真切、体贴的对话交流,排除骨折病人的思想顾虑,排除可能导致心因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由于病人伤势还未得到有效控制,这时病人是很敏感的,如果护理过程上护士表现紧张、慌乱、不沉着,会使病人更加紧张、恐惧,甚至对医务人员的医术产生怀疑,变的悲观、绝望、丧失治疗信心。因此,护士在工作中一定要沉着、冷静,熟练操作,让病人感到在这儿做治疗很放心,精神放松、心情愉快地接受治疗。目前,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向我们每一个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专业技术,良好的医风医德,还要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充分掌握言谈技巧的方法,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面对每一位病人,使病人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4

关键词:老年病人骨折;并发症护理

目前伴随着老年人口逐渐增加,老年人因骨关节病、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理功能衰退、反应迟钝等,易受到外伤,发生各种类型骨折。由于年老体弱,多数患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有赖于他人帮助,所以如何做好对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尽快让患者恢复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是我们做好护理工作的首要问题。

本文选择安徽淮北矿工总医院32例老年骨折患者进行了护理干预,有效地提高手术质量及护理质量,减少了患者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达到尽早康复之目的,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骨折住院手术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50—80岁。根据病种分类;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9例,腰椎骨折、椎间盘脱出13例,肋骨、锁骨骨折3例;病人中长期卧床占35%,有12%合并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慢支炎、肺气肿、糖尿病等。

2、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正确执行医嘱、指导适量运动、饮宦护理等是贯穿骨折老年住院患者始终的,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为患者减轻病痛.进而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尊重。

2、1术后护理:患者一般在手术后24h内伤口疼痛最剧烈,凡是增加切口张力的任何动作,如翻身、咳嗽都会使疼痛加剧。操作时动作要轻柔,给病人一种安全感、亲切感,使之容易接受。必要时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病人体质及身体状况,使用适当的镇痛剂,并密切观察用药后情况;观察患肢皮肤血液循环、温度、感觉、肢体肿胀、运动情况,对石膏固定或绷带过紧包扎,要立即检查松解,必要时将患肢抬高15—30度。放置负压引流管的病人,要观察引流量、颜色、伤口流血情况,术后第一天伤口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2、2 治疗观察:病情观察对药物作用的观察,任何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及变化过程。对治疗中的患者,要掌握此药物的疗效及副作应以便观察治疗效果或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骨折老年住院患者,通常病情变化不确定、身体素质差或病程长,易致并发症。因此针对病情发展向患者及时交待、强调危害性或意外情况重要。

2.3正确医嘱:强化查对意识,层层把关,保证安全。按医嘱执行是护士的职责,对医嘱质疑和把关是护士的义务和人道本职。由于工作繁忙、重复性强等特点导致思维的晕轮效应及定势作用,医生不易发现自己的缺陷或失误,尤其是关键字、用药量。遇有质疑护士须经医生核实后执行。了解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避免盲目执行医嘱。遇特殊、贵重药换批号,若与医嘱剂量不符,及时通知医生,供调整用量之参考,为一些患者保证用量节约开支。口头医嘱除急救、手术时外不予执行。执行时须复述强化或反问一遍以提醒查对、避免口误。

2.4活动指导:适量运动老年患者运动较少或长期卧床造成肌肉萎缩,需要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适量运动。同时老年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这需要在运动过程中尤其注意安全问题。做到行走、运动前充分做好准备工作,尽量减少可能障碍物,加用防护栏,防跌交及坠床,鼓励使用拐杖,以避免意外伤害。帮助并指导患者其学会轻揉按摩面部、四肢、腹部肌肉及足底,手掌穴位;锻炼呼吸,如每日练习深呼吸4-6次,每次5 min;提肛法锻炼会肌肉等。

2、5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疼痛的原因,改变患者以为“术后伤口疼痛是正常反应,应当忍受疼痛”的旧观念,告知患者术后疼痛虽然是手术的一种必然反应,但术后疼痛与焦虑、抑郁、恐惧、失眠成止相关,可影响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良好的术后镇痛可以改善切口组织的氧分压和液供应。

2.6心理护理:由于老年人各自的家庭环境、经济条件不同,社会经历、性格、文化程度也不一样,因此,心理变化也不相同。所以要掌据老年骨折患者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首先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给病人心理上的安慰,积极与患者沟通,搞好护患关系,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7营养护理:患者年龄较大,脏腑功能低下,骨质疏松,局部血运差,骨折愈合较慢。加强饮食护理十分重要。患者骨折后,饮食宜适量,定时进餐,清洁,软硬、冷热相宜。老年患者多有心血管、糖尿病等基础疾病,饮食指导应嘱患者低盐、低脂,多食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老年人又因牙齿脱落,咀嚼困难,食物应细软。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l5.o软件,所有数据以(X土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Y检验,等级资料采用和检验,以P

通过护理干预,32例老年人骨折病人护理质量优良,无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除2例由于原发病加重,自动放弃抢救外,30例均治愈、好转出院。

5 讨论

我们通过对本组老年骨折患者护理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老年骨科患者的康复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护理、预防并发症,促使骨折早日康复、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通过对老年骨科患者护理干预,重点加强基础护理、生活护理、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护理。提高了骨折患者护理的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范侠晖,老年骨折患者护理体会,《基层医学论坛》2012年05期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5

【关键词】 股骨骨折;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髓内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84-0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35例中,男30例,女5例,年龄18到61岁,平均35.42岁,股骨干骨折28例,胫骨骨折7例。

1.2 手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股骨骨折取平卧位患臀抬高或侧卧位,21例股骨骨折均采用开放性穿针。取大腿后外侧入路,骨折处作小切口,显露骨折端试行复位达解剖复位后,由骨折近端逆行扩髓至比所选用髓内针大1 mm,逆行用钻头及扩髓器沿髓腔近端在股骨粗隆顶梨状窝内侧打出骨皮质,由臀部顶出。臀部做小切口,复位后将合适直径、长度的髓内针沿导针插入骨折远端,按瞄准器锁好锁钉。胫骨骨折均在跟骨牵引下进行,3例闭合性骨折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闭合性穿针,2例开放性骨折在彻底清创后开放性穿针,屈髋50°、屈膝90°取胫骨结节上方2 cm髌韧带内侧用骨锥开孔,髓腔扩大器扩髓,插入导针,C臂X光机引导下导针及扩髓器顺利通过远端。牵引复位后,选比扩髓器小1 mm合适长度交锁髓内针置入,按瞄准器定位锁好锁针。

伤肢切口加压包扎,引流管接无菌引流袋,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第3天即开始床上活动患肢,3~4周扶双拐下床部分负重,6周完全负重。粉碎性骨折负重时间应晚3~4周。

1.3 康复护理方法 (1)术前准确评估,做好预见性护理:本组35例中有32例为急诊病人,占92%,护士应全面判断病人的情况,尤其是多处骨折的复合伤病人。①减低疼痛,预防压疮、备好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降低因多处复合骨折引起的疼痛及病人因活动困难而出现压疮的可能。②找出潜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护理:评估焦虑的程度;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觉,耐心倾听,给予恰当的引导;耐心讲解骨折治疗和骨折愈合的有关知识;讲新技术的优点和成功率,介绍救治成功的先例,告知最佳预后并指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不配合治疗对预后可能产生的严重影响。③正确牵引与护理训练:本组35例中,其中23例行骨牵引,时间为5~17d,此期常见的护理问题为:“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护理措施:每日测量下肢长度和力线,以免造成过度牵引和骨折端旋转。有效牵引下指导病人做股四头肌等张舒缩活动,踝泵运动5min/次,3次/ D。(2)正确的康复锻炼,预防术后废用综合征:①合理安排:病人术后回病房,应采取平卧位,用垫枕抬高患肢,以利于肿胀尽快消除。每两三个小时可协助病人抬高臀部和患肢,按摩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发生。②有序的功能锻炼:在麻醉作用完全消失后,即可开始踝关节、足趾的伸屈锻炼,防止足下垂,5次/ D,5-10min/次。对股骨骨折的病人术后1D可使用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首次使用CPM时膝关节活动度应从30°开始,以后每天递增5~10°,7D后膝关节活动度可达90°,此时可停用CPM。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伸屈锻炼于术后!D即可开始,动作要轻柔,不可用力过猛、过快,幅度由小至大,开始10min/次,4次/ D,以后逐渐增加至30min/次。腿抬高运动5~10/次,3次/ D。③加强出院指导避免不良后果:病人一般拆线后即可出院,此时应指导病人正确的负重练习,不稳定骨折的病人一般在30D后拍片复查,如骨折部位有骨痂生长,可下床扶拐行走,稳定性骨折的病人术后2周即可进行扶双拐行走,要注意保护,避免摔倒,更要注意不可过度用力下蹲、扭转等,以免导致固定物的松动,折弯或断裂,负重强度应通过术后每月定期X线了解后制定,要求陪护人员监督执行,以确保疗效满意。

2 结果

随访3~12个月,平均8个月。根据膝关节评定标准,优:29例(82.85%);良:4例(11.43%);可:1例(2.85%);差:1例(2.85%)。

3 讨论

交锁髓内针固定是一种轴向型固定,它在保持肢体长度的同时控制旋转功能,增加了断端之间的稳定性;负重时应力遮挡作用小,骨折端的应力得以传导而刺激骨痂生长,促进了骨折的愈合。闭合穿针技术创伤小、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共识。但闭合穿针操作复杂,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必须在C臂X光机的引导下进行。我们对病人的全程护理提出了6点措施:(1)护理人员对此类疾病必须高度的重视,在病人未进病房时先将气垫床置入床上,以免因多处骨折导致翻身困难而引起压疮的发生。(2)这类病人的搬动要注意全面兼顾、重点保护,尤其是对骨折远端的肢体在翻身移动时应由专人保护,避免骨折处因活动时再损伤。(3)多处骨折病人心理反应较强烈,对自已的疾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今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担心自已是否能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护理人员要重视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同类手术治愈的范例,消除病人的顾焦,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工作。(5)此类病人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功能锻炼上,早期、循序渐进的正确锻炼方法,可有效防止肌肉萎缩,关节粘连和强直,才能体现出交锁髓内针轴心固定的优越性,防止旋转、短缩,利于早期活动。(6)出院指导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病人出院后仍需进行功能锻炼,因此,必须让病人定期复查,同进应强调的是:因个体差异不同,必须根据X线片的骨痂生长情况来决定负重的时间和强度,不能按时间来决定是否负重。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6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1(c)-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so a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115 patients with fracture of lower limb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to August 2014.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ursing method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were analyzed. Results Of the 115 cases, 6 cases had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the incidence was 5.2%.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lower limb pneumatic pump nursing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compared with the nursing effect of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t. Conclusion For long-term bedridden fracture patients,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lower limb pneumatic pump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and the pain of the patients.

[Key words] Fracture patients; Deep venous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Prevention; Nursing

下肢DVT 是骨科卧床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下肢深静脉系统内不正常凝结,堵塞管腔,导致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一种疾病,血栓形成大多发生在制动状态,尤其是下肢骨折需要长期卧床的患者[3-4]。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减少骨折患者长期卧床而引起并发症,成为了骨科护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将2014年6月―2014年8月该院骨科的115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如何更加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115例下肢骨折需长期卧床患者,男78例,女37例,年龄18-80岁,平均年龄55岁,小于55岁的例有71例,大于等于55岁的例有44例。其中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21例,未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有94例。患有高血压患者有20例,未患有高血压的患者有95例。59例患有胫腓骨骨折。36例患有多发骨折。62人患有骨盆骨折。所有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均未发生下肢DVT。

1.2 分组及护理方法

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组,常规护理为54例,给予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为61人。比较两组年龄,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病情况,骨折部位均无差别。常规护理方法为:①对于年龄>60岁,小腿骨折尤其并外伤者,以及吸烟、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人群,给予严密的病情观察,以及相应的基础护理。②遵医嘱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日一次或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4100U以预防DVT。③对于高危人群做好病情宣教和功能指导。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护理为患者除常规护理方法外,另加患者下肢气压泵治疗2~3次/d,10~15 min/次,压力值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对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进行包括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进行分析。分析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与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症的关系。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不同护理方式两组数据进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各个影响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1)不同护理方式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比较,常规护理组,54例,5例发生静脉血栓;常规护理加下肢气压泵组61例,1例发生静脉血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对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素比较:115例骨折患者手术后,共有6名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比较发生静脉血栓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等情况,可知男、女比较无差别,年龄、是否患有糖尿病、是否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骨折部位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骨科手术并发症,外伤骨折患者下肢DVT形成的报道较多,患者创伤骨折后,由于血管内膜损伤,炎性介质释放,促使凝血激活酶的形成和血小板凝聚,这三种问题是深静脉血栓在病理学上的主要发生因素[5-6]。患者骨折后卧床、制动等因素均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流减慢,血液淤积,更促使下肢DVT形成,尤其手术后的特殊体位要求,局部肿胀加上疼痛,四肢活动减少,且术后恢复时间长,长期卧床导致血液速度减慢,更容易形成下肢DVT[7-8]。

研究表明血栓形成与年龄,骨折部位,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冠心病有关,与性别无关。55岁以上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55以下患者的发病率。多发骨折、盆骨骨折及胫腓骨骨折发生率分别为14%、6.5%和1.7%。其中,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胫腓骨骨折患者的发病率。合有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糖尿病患者发病率的2倍,合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发病率是没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5倍。年龄较大者、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多发骨折和盆骨骨折的患者易发生下肢静脉血栓。骨折患者中,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应重点预防,加强护理;多发骨折、鹏骨骨折的患者,也是静脉血栓发生的重点,也应重点预防。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7

[关键词]老年骨折;特点; 原因; 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7-114-01

随着社会老年化日渐明显,研究老年人健康问题、满足他们健康需求、提供优质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护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据国外资料,美国每年约有120万人由于骨质疏松而导致骨折,而且骨折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老年骨折病人153例,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53例,男57例,女96例;年龄60~85岁,平均73岁。脊柱骨折5例,上肢骨折32例,下肢骨折116例,受伤原因以摔伤车祸为多。

1.2 结果130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除1例因合并严重心脏病转他科治疗后死亡外,其余全部好转出院。

2 老年人特点及护理对策

2.1 生理特点各系统功能特点退化,其感觉器官、神经肌肉系统的反应能力和稳定性都开始下降,出现反应慢、感觉迟钝、骨质疏松、接受能力差等。为此,在喂药、喝水时注意温度、速度,避免硬、块、难消化食物;床旁设置护栏,床头呼叫器随手可及,走廊、洗手间设置扶手,外出检查有人护送。

2.2 心理特点变化大且个体差异明显。由于骨折多为突发使其心理准备不足,出现惊恐,随后的疼痛、住院、自理缺陷、医疗费用、是否成了家庭负担等又会使老人产生焦虑、悲伤等心理上的变化。再者老人受教育程度、生活习惯、职业、阅历等不同,性格特点、身体疾病状况存在差别,因此心理改变上有着十分显著的差别[2]。护理中主动接近病人,有效沟通,掌握其思想动态,解除其顾虑,满足其合理要求。在病人意见不正确或对医务人员有误解时,抱以宽容的态度,耐心倾听他们的叙述,不厌其烦的回答问题,反复认真的解释说明。对其病情变化、治疗、住院费做到心中有数,做到多问候,令病人有被尊重的感觉;多帮助,主动给其生活细节的帮助,使其感到温暖;多与家属沟通,使家属密切配合。

2.3 身体伴随疾病多,容易诱发危象由于组织老化,各种慢性疾病的积累,使老年骨科病人往往同时患有其他多种急慢性疾病。一旦受到外伤,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容易遭到破坏引起病理变化,而且还容易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连锁性病变[3]。老年人对疾病的反应与年轻人不一样,即使在患病严重时,自觉症状也常轻微。对疼痛反应也较差,有剧烈疼痛的疾病也可能仅有轻微不适或全无主诉。本组1例患者在手术当晚烦躁不安,请他科会诊用药后效果不佳,加上家属诉说病人平时话就多,所以未引起重视。等次日头颅CT检查提示脑出血才转入专科治疗。因此老年人护理中要十分认真、仔细,除了骨科专科外,其重点还应放在全身的观察护理上,要主动关心与询问,警惕危重情况的发生。

2.4 营养不足合理的营养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骨折愈合、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条件之一。本组患者各项指标检查均提示有一定的营养不足,老年人要合理补钙,除遵医嘱用药外,还要注意从食物中补取,日常生活中要合理膳食,少食多餐,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乳类、豆类及高蛋白食物。

2.5 易发并发症常见为压疮、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与深静脉栓塞。护理中首先教会他们利用健肢、借助牵引床学会引体抬臀,受压部位垫入冲水软枕,每2小时更换一次。护士做到“勤翻身、勤检查、勤换洗、勤整理、勤督促”,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定时翻身拍背,饮水每天至少1500ml,以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为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教会病人在不影响骨折治疗的前提下行踝关节及肌肉的舒缩等运动,循序渐进,量力而行,以不产生疲劳感为度,并加以督促。避免在患肢输液,重视病人的主诉,防止牵引带移位导致皮肤受压。

2.6 康复训练的理解偏差及易忘性康复训练对老年人具有康复意义,只有帮助他们回复生活自理,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才能增强他们生活的信心。老年人骨折后长期卧床,缺少功能锻炼,会造成骨质疏松和骨组织修复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或挛缩[4]。故应使病人认识到积极而正确的功能锻炼是康复的关键、是以后进行日常活动的必要条件,否则即使骨折愈合,也会因功能丧失而致残。正确的锻炼方法会使骨折端产生机械刺激,利于骨痂生长[5]。调动病人积极性,根据病情、体力、耐力制定锻炼计划。掌握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逐渐从被动向主动过渡。如果功能锻炼需要支撑物如:拐杖、轮椅、步行器等,最好在手术前教会并运用。根据老年人记忆及理解下降特点,教育内容应实用具体,每次讲解内容不能太多,时间在20min内,突出重点。本组2例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怕疼、担心骨折再移位而不肯行患肢功能锻炼一度出现膝关节的僵硬,活动度小于30度。通过解释、同类病人的现身讲解后观念改变了,出院时患肢膝关节活动度达到了80度。

2.7 忽视出院指导骨折愈合周期长。病人的恢复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进行的,因此出院指导尤为重要。很多人以为手术后出院就是治疗的结束而忽视出院指导。所以必须要从思想上重视,根据骨折部位的不同而强调不同的注意点,如肢体骨折在愈合前禁止负重、脊柱骨折2月内禁止起床等,强调增加营养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交代定期复查及随诊的时间和重要性。注重宣传自我锻炼的长远意识,鼓励病人树立独立生活能力的信心,为提高自身生活质量而坚持锻炼。

3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老年人的骨折问题将越来越引人注目,其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常见的原因有跌倒、骨质疏松、车祸,我国在老年人骨折预防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应尽早探索我国老年人骨折发生的流行规律和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骨折的发生,这将促进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件

[1] Chung KC,Spilson SV.The freguency and epidemiology of hand and forearm fractares in the Lnitied states[J].J Hand Surg,2001;26(50):908-915.

[2] 马渝根.医学老年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88.

[3]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3.

骨折病人护理要点篇8

【关键词】多发性;骨折;整理护理

高能量创伤引起多发开放性骨折常合并其他器官损伤及严重并发症,目前仍是骨折中较难治疗的一种创伤。我们对32例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例中实施了整体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为我院2012~2015年收治的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例。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5岁。受伤原因:机动车车祸伤20例,坠落伤7例,碾压伤3例,其他2例。32例均存在开放性骨折,12例股骨、胫骨同时为开放性骨折,7例存在多段骨折,5例为多段粉碎性骨折,存在骨盆骨折者9例,存在上肢骨折18例,肋骨骨折4例,伴腰椎骨折5例,伴有脑外伤者10例,伴胸外伤者4例,伴腹部外伤者3例。29例入院时已出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2、抢救及护理

本组32例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例实施整体护理,对伤后患者全身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处理主要问题,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治疗及处理并发症。术后系统的指导功能练习,与病人沟通给病人以人文关怀。

本组病例显示,患者严重创伤出现不同程度的合并症,我们接诊病人后,迅速评估病人情况,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时查清患者的神志、呼吸、脉搏、血压、瞳孔变化。按时测量生命体征;对有贫血、电解质紊乱、凝血功能差,均应纠正。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估计失血量(如:骨盆骨折失血约1000~5000ml,股骨干骨折失血约500~2000ml,胫腓骨骨折失血约500~2000ml,胸部损伤多发肋骨骨折失血约1000~4000ml,肱骨干骨折失血约300~1000ml),扩容、快速输血,同时给予心电监护、吸氧、CVP、保留尿管记录每小时尿量,全面评估病人全身情况,制定出有效的抢救和护理措施。

2.1、止血、快速容量复苏。四肢血管损伤主要指征:如肱骨髁上骨折、肘关节脱位、股骨双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脱位、股骨双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脱位和骨盆骨折、脱位等。这些部位的骨折和脱位易造成血管损伤的原因为骨折部位与血管临近,造成骨折的暴力可直接作用于血管,且断端往往能直接损伤这些伴行血管。另一原因这些部位的血管比较固定,受伤时容易被拉断或撕裂。大动脉走行部位的开放性损伤,伤口有搏动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动脉损伤后远端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减慢或消失,远端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消失;静脉损伤,远端肢体肿胀、青紫、动脉搏动减弱,毛细血管充盈快。局部有大血肿或逐渐增大的血肿,张力高或伴有休克。局部止血的方法有:指压与包扎止血、局部压迫止血、填塞止血、止血带止血及穿抗休克裤。骨折给予简单外固定。局部止血同时给予扩容治疗、快速输血补液可选平衡液,其特点是成分接近细胞外液、大量输入不会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可有效补充功能性细胞外液,含乳酸钠或碳酸氢钠有缓解酸中毒的作用,粘滞度低能冲释毛细血管内的血球凝集,疏通微循环,含钠离子,对休克时的肾小管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肾功能的衰竭。经过以上处理有效地纠正血容量,血压平稳。

2.2、监测代谢指标,预防肺、脑水肿的发生。1例伤后68h出现脂肪栓塞昏迷,严重的多发性、粉碎性、开放性骨折。脂肪栓塞的发生率达9.4%~20%,有5%~15%的死亡率 [1] 。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正压给氧,加用血浆、白蛋白、速尿、甘露醇脱水减轻肺水肿,监测内环境酸碱平衡、补液、支持等治疗,整体的护理,患者昏迷8天后逐渐苏醒。

2.3、加强危重病人整体护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 效的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首先是血液动力学紊乱,发生组织的低灌流及缺氧,继而出现代谢紊乱、凝血功能紊乱及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因而,对这些病理环节的监测,可以判断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对治疗的反映情况,从而对予后作出估计,对护理、治疗措施作出调整。1例休克病人,输同型红细胞2000ml,血浆800ml,病情无改善,全面评估病人烦躁不安,尿量每小时少于25ml,心电监护显示P130次/min,R28次/min,即查BCA结果血小板6.0g/L,考虑凝血功能差仍有隐性出血存在,即按医嘱输血小板2U,经处理后出血得到控制,血压渐平稳,休克得到改善。经过精心治疗和整体护理,患者康复出院。

2.4、运用护理程序全面评估病人心理状态。发生骨折时,不但引起皮内、筋骨、脏腑的创伤,而且还会导致精神及心理上的创伤 [2] 。如果不能及时地发现和处理好这种精神、心理上的负担,将会影响骨折的愈合。护士要针对病人的复杂心理,及时做好解释、安慰工作。解除病人思想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全身多发性骨折患者,失血性休克改善后,为确保病人有效地翻身预防褥疮,我们做每一项护理操作,包括基础护理,均作详细的解释和安慰病人,取得病人的合作。鼓励伤者要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展示既往成功救治病例的图片资料、实物模型等,消除其紧张焦虑忐忑不安的心理,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4例病人均康复出院。

3、结果

32例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均治愈出院,出院时有2例出现膝关节活动受限20°~40°,1例踝关节活动受限15°,按Katlstrom和Olerud标准:优良率91%。抢救成功率97%,并且对我们的整体护理满意度达95%以上。

4、讨论

多发性开放性骨折病人的处理概括起来就是抢救生命、防残、恢复受伤器官的功能。对受伤部位的局部处理主要是:(1)止血,减少血容量的丢失。(2)清创,清除异物及失活或将要失活组织,减少毒素吸收和感染的发生。(3)复位和固定骨折,恢复解剖关系,最大限度保留功能。(4)修复和闭合伤口,恢复软组织及皮肤的解剖完整性最大程度保留或再建原有的功能。(初期急救处理后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进一步处理。使整个处理过程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创造过程为病人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多发开放性骨折不是几种骨折的叠加,而是一种对全身影响大,病理生理变化极为显著的合并伤,可以是一种直接威胁生命的创伤,早期对病情正确评估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是治疗骨折的关键[3]。在紧急抢救中往往需要医护人员的紧密合作,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人的护理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通过整体护理全面评估多发开放性骨折病人的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及以患者为中心,有目标、有计划、有分工,系统地进行护理工作,也就是设有专人负责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实施全面地、系统地、整体地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同时提高抢救成功率及医疗服务质量。把高超的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完美的结合起来,推进整体护理的发展,达到真正满足患者要求,让患者受益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