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骨折后康复护理8篇

时间:2023-10-15 10:06:46

骨折后康复护理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1

【关键词】跟骨骨折;依从性;护理干预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损伤,占跗骨骨折的60%,较难处理,长期以来临床对手术治疗持谨慎态度,近几年来对于移位较重、形状变化较大的跟骨骨折倾向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一般都能获得理想的疗效。为此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而长时间的关节和肌肉活动被限制,局部血液和淋巴淤滞,会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关节的活动度和牢固性的改变,甚至残废,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术后早期康复可以促进骨折处的愈合,预防失用性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已被临床接受,但对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依丛性了解偏少。笔者将跟骨骨折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开展护理干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期康复的影响及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院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共收治跟骨骨折并行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术的患者共52例(9例是双侧)。按Sanders分型,III型41例,IV型2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骨折分型、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予以跟骨骨折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针对患者和家属实施联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指加强健康宣教及督促,内容包括:制动对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抬高患肢小腿使后跟悬空禁负重的意义,早期康复锻炼对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的作用,早期康复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心理指导、饮食指导、精神调节和自我放松方法,正确用药、定期复诊指导。观察组除常规健康宣教,还由专人负责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设立档案,由临床工作经验丰富、较高健康教育能力的护士负责实施整体护理及全程用药督导。具体措施:实施就医环节管理,由专科护士接诊;患者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每月1次)或督促及时复诊(早期1次/周,1个月后改为1次/2周,3个月后改为1次/月,直至痊愈,不适时随诊);发放病情记录卡、健康教育卡,以方便复诊,强化患者及家属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1.3评价标准参照有关文献设计依从性评价标准:①了解康复知识;②掌握锻炼方法;③每日完成康复计划;④保持心情愉快;⑤进食和休息正常;⑥正确用药;⑦按时复查。达到以上前3项者为依从性好,反之为依从性不好。疗效评定标准: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优:步行及活动时患足无疼痛,足外观正常,贝累角>30°;良:患足行走较好,跟距关节轻微疼痛,能坚持正常工作,足外观大致正常,贝累角>20°;差:步行及活动时跟骨及跟距关节、跟骰关节均有不同程度疼痛,足弓明显减小,贝累角

1.4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

2结果

2.1治疗1年后2组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情况,(见表1)。

2.2治疗1年后2组患者的X线检测,调查自我症状,按马元璋的疗效评定标准评定结果比较,(见表2)。

3讨论

3.1依从性由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与对照组比较(P

本次研究发现,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差的原因主要有康复知识缺乏、康复方法不正确、沟通不够、害怕疼痛、怕麻烦、耐力不够、内固定的影响,缺乏社会支持,复查就诊不方便,经济拮据等。

3.2依从性与疗效纵观表1及表2,2组患者术后早期康复依从性程度不同,疗效也是不同的,由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术后治疗的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3.3提高依从性的措施针对本次研究发现的原因,一方面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沟通工作,发挥联合护理干预潜能。医生、护士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乐于接受医生、护士的术后早期康复指导。再根据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沟通、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患者痛苦,术后早期疼痛仍明显,使患者不敢活动患肢,害怕牵拉伤口加重疼痛及增加出血,影响内固定效果。所以早期减轻患者痛苦,做好沟通工作,循序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及运动量,以不引起疲劳为度,达到早日康复效果。部分患者因麻醉反应及卧床等影响,肠蠕动减慢,营养吸收稍差,故应加强饮食指导,减少对病情康复的影响。另有部分患者复查不方便,可就近复查,及时汇报结果给医师,便于随时指导康复。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2

【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病人的康复护理。方法:对2009年8月-2012年9月收集的51例髌骨骨折患者内固术后在医护人员的科学指导和协助下进行康复锻炼。结果:51例病人随访46例。膝关节功能恢复:优39例,良10例,差2例。结论:髌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及时正确的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髌骨骨折内固定康复护理

髌骨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多由直接暴力引起,其发病率约占全身各部骨折的1%-2%[1]。据骨折类型及患者的不同情况,可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2009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骨科应用张力带钢丝和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51例。术后采取科学系统的康复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51例,男24例,女27例,年龄26-71岁,平均年龄48.5岁。致伤原因:跪、跌伤46例,交通事故致伤5例,全部为单侧髌骨骨折。闭合型骨折48例,开放型骨折3例,全部为新鲜骨折。横型骨折30例,粉碎性骨折21例。张力带钢丝组38例,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组13例。

2典型病例

陈换凤女43岁因不慎跌伤致右膝疼痛、肿胀、活动功能障碍两小时而入院,CR片示右髌骨中段横行骨折。伤后1日在腰麻下行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术后第2天开始功能锻炼,辅以适当的心理指导,合理的营养膳食。

4周后拍片复查:骨折线已完全消失,关节面平整,右膝关节活动范围超过100°。8周后随访患者膝关节已能主动屈伸,活动范围超过130°。

3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许多患者因关节损伤疼痛而产生恐惧感。术后对于早期功能锻炼有诸多顾虑。作为医护人员首先,要向患者讲解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早期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及其意义,甚至关节长期不活动极易导致的不良后果。还可列举相似病例以解除患者心理障碍。其次,还应认真分清患者锻炼过程中的疼痛原因,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缓解其疼痛,好让患者持之以恒坚持锻炼。此外,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让其监督和积极配合患者坚持锻炼。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2术后功能锻炼

3.2.1术后早期(术后1周)

术后抬高患肢,保持中立位,膝关节屈曲10-15°。待麻醉消失后即进行踝趾关节的趾屈、背伸锻炼,每日5-6回,每回10次左右。从术后第2天开始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练习,以防止股四头肌粘连、萎缩、伸膝无力。让患者仰卧位,足尖朝上绷紧腿部肌肉,协助其直腿抬高,足跟距床面20厘米,然后在保护下逐渐向下放平肢体,一般每日3次,每次30min。术后第3天可以开始使用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机进行被动锻炼。方法:病人取仰卧位,将患肢伸直放在活动器的架子上并给予固定,调节膝关节活动范围至病人能忍受屈膝的最大限度为宜,多在30-50°,每日2次,每次1小时。可以每日增加屈膝5-10°,循序渐进。所有练习应量力而行,以不疲劳为限度。护理人员在康复训练前告知病人康复训练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病人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3.2.2术后中期(术后2-3周)

通过早期的功能锻炼后,患肢疼痛逐渐消失,切口基本愈合。此期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最佳时期,因为此时期切口周围的软组织开始粘连、机化。正确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膝关节的主动伸屈锻炼:嘱病人坐起,两手置于膝关节两侧协助膝关节缓慢屈伸,逐渐增加强度,严禁使用暴力,以免伤口缝线裂开。同时,巡视病房或做治疗时可经常上下推移患肢髌骨,防止髌骨关节面粘连,避免髌骨关节炎的发生[2]。术后2周,手术切口已愈合,肌力、关节运动均有一定程度恢复,可进行轻负重锻炼。护士在场指导病人健肢先下床着地,然后患肢再下床着地,足部平均用力,平衡身体后先轻后重逐步负重站立与行走。

3.2.3术后晚期(术后3周)

此时期髌骨的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患肢疼痛消失,患者自信心增强。可鼓励病人扶拐下地试负重行走,练习时需要医护人员保护下,负重应循序渐进。从健侧肢体单足站立逐渐过渡到双足站立(约需5-7天),再逐渐过渡到患肢单足负重(约需5-7天)。也即身体重心逐渐从健侧转移到患侧。

4出院指导

术后2周拆线,患者大多出院,嘱病人继续进行肌力与膝关节的活动训练,4-6周骨折已近临床愈合期,膝关节功能大多在屈伸80-100°范围内,一般指导病人利用床栏杆进行膝关节的下蹲锻炼,如此反复维持1min,活动量的大小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术后第6-8周X线复查有明显骨痴形成后弃拐行走。骨折完全愈合后在腰麻下取出内固定物。

5讨论

5.1护理人员实施科学、系统的护理及处理,使患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消除紧张恐惧心理,自觉主动地配合治疗,并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对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2膝关节是下肢主要关节,在下肢承重、运动等多种功能中起主要作用。良好的稳定性、正常的活动度及无痛是膝关节发挥正常功能的决定性因素[3]。髌骨骨折行内固定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比较常见,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不便,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由于伸膝装置受损,原始创伤造成关节面损伤,而骨折后的制动则使上述因素更加恶化[4]。内固定后膝关节制动,亦可导致膝关节僵硬,早期进行功能训练可促进局部血肿及渗出物的吸收,减轻水肿,促进关节内滑液的分泌和循环,防止粘连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有规律运动和负重有利于维持骨质代谢平衡,使骨皮质增厚,减轻骨组织脱钙,增强骨的支撑的承重能力,预防骨质疏松[5]。应用CPM机装置长期持续被动活动膝关节,有助于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及膝关节周围组织的修复,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因此我们制定了包制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等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康复计划,使膝关节功能得到良好康复,术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膝关节运动不但可以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和提高肌力,还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消肿止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钟梅艳,金先跃等。关节镜下经皮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36。

[2]胡银华,杨博宇。髌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护理[J]医学信息,2008,01(3):121。

[3]朱红军,杨卫新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膝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7(21):634-635。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3

【关键词】肱骨骨折;康复护理;临床效果

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组成肩关节,下端连接肘关节,对整个手臂的运动起关键作用。肱骨骨折之后,不仅会影响到肩关节的活动,也会影响肘关节的活动,对人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困扰[1]。为了探讨肱骨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文章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5月至2014年7月30例肱骨骨折术后患者,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大小不等,平均年龄50岁。

1.2护理方法

按照精心设计好的精细护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康复护理,三个月后查看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康复护理

(1)在术前同患者交谈,介绍肱骨骨折手术的一般情况和康复效果,对患者进行心理疏通,避免患者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导致的紧张、焦虑和恐惧情绪,从而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手术以及术后的康复治疗。

(2)向患者讲解术后康复护理的重要性,让患者了解康复护理的常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肱骨骨折的方法和细节,让患者清楚注意事项,以便在之后的术后康复护理中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1.2.2术后康复护理

(1)在患者的术后1-10天,派医护人员随时关注患者状况,安置好患者,将床头抬高,将患臂用枕头垫起,放置好肘关节和肩关节的位置,具体标准为:肩关节置于前屈外展位,肘关节屈90度。严密观察患者的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术后麻醉消失,患部异常疼痛的现象,对有此现象的患者使用止痛剂,缓解疼痛感。对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患者起身应当帮忙扶起,患者如厕应当给予帮助。在患者身体有知觉之后,应对患者患部手臂进行手指和手心的按摩活动,保证患者手臂其他位置血液畅通。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患臂肩部肌肉等长收缩运动、腕关节和肘关节的运动,就具体操作方法为:患臂侧手握拳,伸指及肱二头肌的等长收缩,减轻手部水肿,握拳以8s左右为一次,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20组左右,情况好转,可增加练习量。

(2)在术后10-25天,开始练习肩部活动,如肩部前后屈伸活动。具体操作方法为:护理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固定患者肩部,一手托住肘关节,以一定幅度轻微活动,重复5-10次为一组,每天坚持5-8组。在这一过程中,禁止患者患臂外展,以造成二度骨折。也可以教患者健臂扶住床架,身体下弯进行自我锻炼,以辅助治疗。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况。

(3)术后25-50天,在没有不良反应的前提下,指导患者进行全面关节练习。如身体向前弯曲,使患臂在重力作用下下垂;患臂前后摆动后左右摆动。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患者运动量仍不宜过大,以每次50-80下即可,运动的幅度以患者自身情况而定,以无不适感为佳。在这一阶段后期,患者可以用健全的手臂托住患臂,放松肩关节,还可进行缓慢的下蹲运动,让肩部跟随身体运动而得到活动。在无不适感之后,可由健全的手臂将患臂向外推送,以达到矫正之目的。此阶段是患者恢复的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会有患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再次骨折的问题,因此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和动作的纠正,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

(4)术后50-90天,在第三阶段活动顺利完成之后,可让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等日常生活训练。

1.2.3出院指导

(1)运动指导

鉴于患者的住院时间不长,患臂并没有完全康复,不宜进行负荷较大的运动,在出院后,患者应坚持康复训练,巩固治疗效果。

(2)饮食指导

在饮食方面,应当注意相关营养元素的摄入,在骨头愈合期,需要大量钙质,适时补充钙元素。不宜饮酒、抽烟等。

(3)生活指导

注意休息,保持生活的规律性。

2.结果

经过为期3个月的护理,本次治疗30例患者中,肩部、肘部关节能正常活动的有28人,恢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康复率达到95%。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骨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跟康复密切相关,骨科治疗中,恢复功能是永恒主题,也是手术成功的标志。因而,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情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有的医疗手段中,骨折手术前期一般是打石膏进行固定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局部按摩十分重要。由于患者患部进行了石膏固定,无法得到有效的活动,血液流速缓慢,身体中的废弃物不能有效排出,严重者,会造成血管拥堵从而造成肌体坏死[2]。所以康复过程中的局部按摩是康复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从功能恢复来讲,患者想要实现比较理想的功能恢复,在康复治疗中进行功能训练必不可少,在训练中听从护理人员的建议,积极配合治疗,争取完美恢复。

在进行肱骨骨折手术后,患部经常会出现僵硬的状况,在咨询护理人员的前提下进行适量的活动,有益于患者的康复。在护理过程中,注意早期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和中期的功能恢复,对于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有着重大意义。总之,在肱骨骨折术后,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能达到很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4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意识的不断完善,我国人均寿命不断提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高龄股骨颈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该骨折部位特殊,病程长,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护理的要求高,难度大。我科自2005—2007年共收治46例高龄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及术后康复锻炼,取得了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72~90岁。其中摔伤32例,车祸9例,自发骨折2例,其他3例。骨折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10例,肺部感染5例,心脏病3例。入院时有褥疮1例。

1.2 治疗及结果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伤肢皮牵引或骨牵引,其中经牵引3~5天内行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25例,行股骨头置换8例,保守治疗6例,所有病例出院后随访2年半,股骨头置换的患者术后功能满意,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基本愈合,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 护理体会

老年人身体差异很大,有的老年人还伴有各种老年性疾病,因此要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护理人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不同患者、不同时期制订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做有针对性的护理和康复指导以改善患者的预后。尽早的护理干预及手术干预,能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2.1 术前护理 指导患者进行术前排便练习,嘱患者在床上练习使用大小便器。备同型血以便术中用血,术前一天给患者备皮;同时洗澡、剪脚趾甲,术前半小时遵医嘱予抗生素静脉滴注,预防术后感染。

鉴于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骨折后患肢疼痛,不能活动,卧床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便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给治疗带来困难,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必须及时了解老年人的特殊心理和患者在各治疗阶段的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老年人心理负担重,对预后缺乏信心,因此做好心理护理保持乐观的态度尤为重要。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2.2.1.1 生命体征的观察 因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疾病,经历手术后易发生脉搏、呼吸、血压、体温的变化,应及时检测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同时注意液体滴数,不可过快以防肺水肿的发生。

2.2.1.2 饮食指导 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易发生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食高蛋白、高热量含钙丰富食物以利骨折愈合。

2.2.1.3 导管护理 伤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时要保持通畅,防止扭曲、压迫、脱出,一般放置48~72h拔除。另外还需特别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温湿度及足背搏动等情况。

2.2.2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 常规卧床采用牵引法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后脱位10~14天。抬高患肢15°~30°,以利静脉回流,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一周内屈髋不能超过60°,2~3周后可坐卧位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关节过度内收或前屈防止脱位,需要严密观察手术切口渗血情况(按照卫生部髋部骨折手术抗栓指导方案,临床工作中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如出血较多时应更换敷料,监测出血倾向[1,2]。

2.2.3 并发症的护理

2.2.3.1 防止褥疮 (术后常规使用气垫床)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定时在患肢适当保护下翻身或抬臀一次,对尾骶部及受压部位进行按摩,避免局部皮肤潮湿。摩擦等物理刺激,若有破溃用2%的碘酊每2h涂搽一次至表皮老化脱落为止。本组发生褥疮1例护理后痊愈。

2.2.3.2 肺部感染的护理 老年人呼吸机能低下,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因此鼓励患者加强呼吸练习,多做深呼吸、咳嗽动作,协助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如分泌物较多难以咳出时可给予雾化吸入,并定期做痰培养,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保持口腔清洁。

2.2.3.3 泌尿系感染的护理 有留置导尿的患者鼓励其多饮水,以达到间接冲洗尿路的作用,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尿道口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洗2次和更换引流袋1次,还可用0.02%的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早晚各一次,每两周更换导尿管一次。患者恢复自主排尿后拔除尿管。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加强泌尿道护理。

2.2.3.4 保持大便通畅 既往有便秘的应尽早给予排便药物,必要时灌肠,术后多食用粗纤维食物。

2.3 功能康复护理

2.3.1 及早进行等长收缩锻炼 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主动或被动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辅以被动按摩促进静脉血回流。

2.3.2 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被动活动 术后第二天,除了肌肉收缩锻炼外,协助患者或使用CPM关节康复机辅助进行关节被动活动,先从0°到30°缓慢锻炼,逐渐加大角度,一周左右可达到功能位角度(90°),每次1h,每日3~4次。

2.3.3 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要指导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 术后第1天从最简单的动作开始练习,如深呼吸、上肢外展、扩胸,上身可抬起45°,由被动开始逐步过渡到小关节的主动运动,做收缩股四头肌训练时先做健侧练习,再移向患侧;此后不断增加下肢伸展。术后1周在医务人员指导下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加强髋关节周围肌肉力量为下地负重做准备。术后2~3周可扶拐杖下地进行部分负重功能锻炼,同时注意保护患者,防止摔倒。

3 出院指导

加强营养,注意补钙。可以多吃虾皮、鲜牛奶、骨头汤、芝麻酱、鱼等含钙较多的食品。以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容易缺少维生素D,不利于钙质吸收和骨折或骨裂处的愈合,可以给病人注射一针维生素D 1500~3000U,每1~2个月注射1次,阿仑膦酸盐70mg,每周一次。指导患者继续进行功能锻炼,同时告知患者股骨颈愈合需要4~8个月,为预防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嘱患者不能过早负重,3个月以后至一年内扶单拐轻度负重行走,一年后弃拐行走。对于股骨头置换术后的患者嘱其不要盘腿,不宜下蹲,不要爬坡,3~6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时逐渐加大活动量直至正常行走。

参考文献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5

关键词:髋骨折;老年人;康复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越来越倾向于手术治疗,相较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也引起国内外护理界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1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现状

调查显示,手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如能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则能早期活动,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但25%~75%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术后4~12个月髋关节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不能恢复到骨折前水平[1]。有研究者[2]采用自制问卷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对术后防脱位知识的知晓率为62%,正确掌握功能锻炼方法者仅为56%,能做到主动功能锻炼者仅为26%。因此,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与术后康复锻炼效果不佳密切相关。

2 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康复的因素

2.1年龄 老年人记忆力下降,领悟能力差,且文化水平较低,对疾病知识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均较差。加之身体系统功能退化,全身各脏器机能下降,这些均对术后康复造成影响。有研究者[3]调查了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评估患者术后3个月的手术疗效,发现年龄较轻患者的术后恢复较快。

2.2手术方式 目前临床多主张手术治疗,而近年来伴随着内固定物和置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内固定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

国内研究[4]发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髋部骨折上可有效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使患者尽早进行负重行走,且其近期疗效也明显优于内固定术,因此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老年髋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目前大多数医师认为在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康复可起到促进作用[5]。

2.3基础疾病 有研究者[6]统计了321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基础疾病的数量、病种和分布,分析并发症与健康状况、功能康复、生命留存的关系。结果显示,80%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心、肺、脑、糖尿病等共计469例,发生率最高为心血管系统疾病;49例因术后并发症而无法下地,52例患者在1年内死亡,肺炎是高龄患者的首位死因。

Tarazona-Santabalbina等[7]对1363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提示:性别、Barthel指数、心脏衰竭及认知损害与死亡风险增加相关。功能恢复不良的相关因素为认知损害、体力状态、年龄、脑卒中、Charlson合并症指数以及在住院期间发生谵妄。

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生理特点,且术前常伴有较多的内科系统疾病,使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疾病的康复。

2.4疼痛管理 髋部骨折患者在受伤至创伤愈合的整个过程中,均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疼痛不能有效缓解,将严重制约患者的康复锻炼、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

有研究显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法,不仅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还可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提高早期康复训练效果[9]。

2.5抑郁情绪 国外报道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9%~47%,平均29%[10]。研究发现,抑郁症状评分高的老年患者行走功能、生活自理和移动功能的评分较低,说明抑郁是影响老年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11]。文献表明,存在抑郁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功能锻炼,易导致关节僵硬、肌无力、无法行走,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12]。

有研究者[13]通过对照研究发现,经过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后,心理抑郁程度得到缓解,可提升患者康复锻炼的依从性,帮助其更快恢复健康。

3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的康复护理干预

3.1干预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康复干预的重点已由单一的肢体功能训练转向全面康复,强调康复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连续性。通过多学科的康复团队协作不断提高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治疗、护理和康复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再住院率,恢复功能的独立性,增强日常生活活动的能力,加强社会支持,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干预模式有多学科协作模式、老年骨科医疗模式、综合护理模式、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连续护理是以护士为核心,使患者在住院期间至出院后得到经过精心设计的、多方团队支持的、连续性护理活动。

3.2干预内容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个性化的制定基础疾病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康复宣教、术后随访内容。多因素干预治疗,例如准确监测基础疾病、对症治疗、增加营养、完善术前治疗、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案和时机、多模式镇痛、早期功能锻炼等。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恢复有良好的作用,优于常规护理。康复护理贯彻整个疾病过程,包括术前、术后的功能锻炼。由于关节结构异常和疼痛,术前功能锻炼主要围绕关节周围肌来展开,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锻炼。有研究者[14]对60例老年髋部手术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研究,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个性化护理干预,有利于老年患者平安度过围手术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术后正确的功能康复锻炼指导,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

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早期主动、因人施教、循序渐进和全面锻炼四大原则。对于髋部骨折内固定术后的患者可在术后第1 d开始鼓励患者做小腿、踝部的自主活动,锻炼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活动,遵医嘱3 d左右在床上活动(如膝关节伸屈),4~6 w后试做伸屈髋、膝关节、抬腿活动。为了防止术后过早负重导致骨断端移位,于术后至术后1个月内其主要的锻炼方式是在床上进行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术后1~3个月的访视中才开始部分负重锻炼直至行走锻炼。对于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可于手术当天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肌肉舒缩运动;术后1~2 d可主动屈髋、直腿抬高、伸髋;术后3~5 d进一步主动屈髋、屈膝。遵医嘱于术后第6 d、第7 d开始站立训练,术后第7 d~第9 d开始步行训练。

有研究表明[15],术后立即开始关节运动可使胶原纤维沿应力沉积,从而将瘢痕对关节活动的限制降到最低。规律的功能锻炼可增加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保持髋部正常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并逐渐恢复日常活动能力,这对于老年患者的完全康复非常重要。

3.3出院后康复指导 髋部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系统的康复训练长达1年之久。在英美国家,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出院之后,医院会为其提供服务,转向康复机构和护理院进行康复;或是联合医院、各专业人员及患者家属,共同解决持续性照顾问题。

我国康复机构的发展尚不成熟,面对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的需求大等问题,髋部骨折术后主要通过居家康复完成,家庭护理仍存在较多问题,因此对患者要加强出院健康指导如下。

3.3.1嘱患者及家属坚持正确的功能锻炼,循序渐进地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和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术后康复应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全面性三大原则,由弱至强。因患者个体差异,需根据医嘱,确定扶拐下床时间、完全负重行走时间。

3.3.2术后注意事项 ①正确使用助行器及拐杖,预防在家时意外跌倒;②避免摔倒、剧烈跳跃和急转急停;③扶单拐时需置于健侧;④避免快速行走、避免进行剧烈的竞技体育运动;⑤避免过多负重;⑥控制体重;⑦预防骨质疏松。

3.3.3术后注意预防和控制全身部位炎症的发生,防止造成人工关节感染;拔牙、发热、出血或有局部炎症时要使用抗生素;术后功能恢复期间,需要服用消炎止痛药,减少功能锻炼期间关节的肿胀疼痛。

3.3.4预防关节脱位 ①根据医嘱避免坐小板凳及蹲便;②避免跷二郎腿或两叉;③不侧身弯腰或过度向前屈曲;④避免术侧髋关节内收、内旋位等不良姿势。

3.3.5上下楼梯练习 上楼时健肢在前,患肢跟上;下楼时则患肢在前,健肢跟上。

综上所述,老年髋部骨折的康复护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性的过程,有效的康复护理,不仅能帮助恢复肢体的功能,而且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冯晓兰,邹叶芳,陈利勤,等.预见性护理在透析合并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3):1611-1612.

[2]王玲,郭礼涛.针对性术前访视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3(2)246-247

[3]卢柳霞,刘卓红.持续性护理干预对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23):3672-3673.

[4]陈述祥,陈彦东,刘红光,等.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术危险性的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737-1739.

[5]张秀果,丁俊琴,井永敏,等.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危险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单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5-877.

[6]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 A,Eduardo Rovira-Daudi E,et al.Early interdisciplinary hospital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hip fractures-functional outcome and mortality[J].Clinics,2012,67(6):547-556.

[7]王晓伟,孙天胜,刘树清,等.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时机选择与术后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2010,30(12):1171-1174.

[8]何丽红,魏素兰.高龄髋部骨折伴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29-30.

[9]Holmes JD,House AO.Psychiatric illness in hip fracture[J].Age and ageing,2000,29(6):537-546.

[10]Kamholz B,Arbor A.Depression after hip fracture[J].JAGS,2007,55(1):126-127.

[11]Tarazona-Santabalbina FJ,Belenguer-Varea,Rovira Daudi E,et al.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s aprognostic factor for mortality and recovery of geriatric patients with hip fracture[J].Geriatr Gerontol Int.2015,15(3):289-95.

[12]刘冰,白颖.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57例的护理体会[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48-50.

[13]曹虹,赵岳.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康复干预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3,27(7-上旬):1929-1933.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6

[关键词]骨折;关节活动障碍;康复护理

老年骨折后活动障碍在临床上常见,因老年人骨质疏松且骨折后愈合慢,又因活动不便,卧床时间长,常多病共存,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功能不全,从而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也易引起心理问题发生,制约伤后康复。因此,做好康复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骨科根据老年骨折后关节活动障碍患者的特点,制订了一套护理方案,经临床运用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87岁,手术治疗14例,保守治疗28例,以股骨颈骨折多见,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关节活动障碍。

2 康复护理

2.1心理康复护理

2.1.1心理疏导:不良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患者舒适及生活质量,而且同时也有碍于骨折的康复。老年人由于意外致伤,骨折后愈合较慢且活动也不方便必造成心理问题发生。因此护士应及时全面了解病人伤情,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我科采取的措施是采取问卷调查法,谈心法及临床观察法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了解,判断出患者现存的或以后预测的心理问题,制定一套完整的心理治疗计划,并根据病情予以适当修改,补充完善。经验证明,只要耐心地加以疏导,患者均能以自然、安静的良好心理状态接受治疗。

2.1.2消除焦虑与抑郁心理:由于老年人生理特点,骨折后愈合较慢,从而产生焦虑与抑郁心理,患者主要表现为唉声叹气,不断触摸伤肢,锻炼不主动或放弃,严重者可导致失眠,不思饮食。为了消除患者焦虑与抑郁心理,我们主要采取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减少训练次数,调整锻炼方法。从而增加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焦虑与抑郁心理。

2.1.3增强自我护理能力:有些老年人过分依赖于医生护士的治疗与护理以及家属的照顾,对功能锻炼中所遇到的困难失去了自我护理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热情、耐心和细致的护理中,尽可能地启发和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同时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另外,在护士的指导下,让患者本人与家属共同制定心理护理计划,进行相应的自我调适训练,让患者处于最佳的情绪状态。

2.2功能康复护理:功能康复是促进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我们主要按骨折愈合各期进行相应锻炼。

2.2.1骨折早期:伤后2周内,骨折部形成肉芽组织,骨痂尚未形成。锻炼的原则是关节不活动,主要是收缩或舒张肌肉,如屈伸指(趾),教会患者做股四头肌锻炼等。

2.2.2骨折中期:伤后3~8周,局部疼痛消失,骨痂已形成,骨折部日趋稳定。此期应鼓励积极活动,逐渐活动上、下关节。但动作应缓慢,活动范围由小到大,逐渐增加活动幅度和力量。

2.2.3骨折后期:伤后9周左右,骨折部已临床愈合。功能锻炼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要活动。如在医生与护士的指导下,弃掉外固定或支具锻炼,进行举物或下蹲活动,逐渐恢复肢体功能。另外,还要根据病情,拟定锻炼计划和程序,及时评价指标,进行定时复查和定期随访。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7

【关键词】 骨折术后;康复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39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65-01

1 临床资料

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86例下肢骨折病人,其中男性、53例,女、33例。按骨折类型,有股骨骨折32例、髌骨骨折25例、胫腓骨骨折16例、踝骨骨折13例。均进行康复期健康指导,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2 心理护理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容易紧张烦躁,护理人员应该态度和蔼,耐心地与其沟通,向患者讲解骨折的预后转归,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增强患者战胜疼痛的自信心。对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使其对病人的思想转变和生活方式有准备、能够细心细致地照顾病人,避免烦燥不安或不耐烦的情绪在病人面前出现。

3 饮食护理

骨折后由于骨折组织的修复是需要合理的营养,应及时给予高热量、以及高蛋白食物。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活血化淤、促进骨折愈合[1]。同时应注意便秘的发生,由于骨折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应指导患者干稀搭配、精细搭配、荤素搭配。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粗纤维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4 并发症合并症的护理

注意观察患者末梢血运,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伤口渗血,减轻患肢肿胀疼痛。注意观察皮肤温度、感觉运动,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干预,对骨折转归十分关键。

5 功能锻炼的护理

功能锻炼对骨折术后的护理至关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强直,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强的影响,可以舒筋活络,益气活血,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应告知注意事项,解除思想顾虑,充分调动能动性,克服疼痛。使其自觉的进行功能锻炼,教会患者做踝关节的背伸,趾屈活动,绷腿动作,教会患者掌握免负重,部分负重,完全负重的锻炼[2]。活动应循序渐进,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部分患者结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电疗、磁疗等物理疗法,增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功能锻炼时医护人员结合个人特点制定,肌肉收缩次数、关节屈伸角度、负重时间及强度等具体指标,并要求家属监督。

6 疼痛的护理

加强疼痛的护理,与患者交谈,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恰当应用疼痛的心理疗法,可以通过听音乐谈心等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放松,缓解病人疼痛。疼痛病人一般是夜间疼痛加剧,鼓励病人白天多与家人沟通,应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尤其是减少午睡时间,延长夜间睡眠时间[3],增进夜间睡眠质量。

7 褥疮的预防和护理

由于骨折病人术后卧床时间长,易发生褥疮,因此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及时采取翻身护理,仔细检查患者是否出现红肿或者颜色的改变,指导家属合理得按摩经常受压部位,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予患者气垫床,及时更换床单,保持床铺清洁,特别是女性患者卧床时间长,小便后要及时清理会阴及骶尾部,保持骶尾部干燥。

8 尿路感染的护理

由于骨折病人长期卧床且病人为了减少陪护的麻烦,饮水量少,容易出现尿路结石及尿路感染,所以针对此保持患者的每日饮水量达到标准,如有留置尿管应保持尿路清洁,进行尿路冲洗,预防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颜淑要.健康教育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中国社区医师,2012年第21期279页.

骨折后康复护理篇8

【关键词】癫痫;骨折;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415―01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癜风”,是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其发作具有不确定性,加之老年癫痫患者病程长,长期服药,自知力差,身体机能减退,若合并骨折后,护理难度加大。本例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得以满意康复,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7岁时因惊吓等精神因素患癫痫,终年服用苯妥英钠等抗痫药维持,常年与其母同住,生活由其母照料。2002年5月其母去世,发作频繁,经住院治疗,病情缓解后由其弟送入养老院养老。入院后仍给予抗痫、止痉、对症治疗,期间癫痫发作数次,均对症处置。2012年10月31日因癫痫发作时摔倒,致左股骨下段骨折,给予复位,石膏固定,口服骨折挫伤胶囊,患肢制动,卧床三个月,经精心护理,患者得以康复,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2 护理

2.1 生活护理 因骨折需卧床3个月,且患肢石膏固定制动,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活护理尤其重要。饮食需增加蛋白质及钙质的营养,并富含高维生素及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保持床单位的整洁、平整无渣屑,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防止压疮的形成。做好二便的管理,及时清理污物。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温湿度适宜,减少刺激。

2.2 患肢的护理 在骨折石膏封闭固定期间,严格观察末梢血运情况,保持患肢功能位,每日按情况做功能锻炼,预防肢体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孪缩,卧床期间要保持适当的床上运动锻炼。护理人员每天要为患者进行肢体被动按摩,避免肌肉萎缩,导致以后难以行走。帮助患者每天做股四头肌和踝关节背伸运动,对患者健肢功能进行适当运动,避免其功能的退化[1]。

2.3 心理护理 老人常年居住养老院,缺乏亲人关怀,又因为疾病因素,性格内向,骨折后需卧床休养,患者会有孤独、寂寞、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多关心老人,多与之沟通交流,多疏导鼓励,让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工作中才能得到患者的良好配合。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聊天,倾听患者的感受,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让患者有亲切感,多给予老人积极的正面的引导与鼓励,最重要的是让患者保持情绪的稳定,减少刺激,避免诱发癫痫发作。

2.4 安全的护理

2.4.1 环境的安全 癫痫发作不确定,发作时患者意识不清,其所处环境若存在安全隐患,势必造成患者的伤害,要使物品及设施的边角尽量远离患者或经过处理,防止发作时受伤。为防止患者坠床,必要时加用床档。病室保持安静,防止吵闹及不良声光刺激,与其交流时注意语气语调,对那些情绪暴躁者调离病室,避免与之接触,减少不良刺激及他伤事件发生。

2.4.2 护理安全 对患者进行处置时手法轻柔,更换床单,衣物时勿生拉硬拽,注意皮肤的护理。冬季为给患者保暖,经常使用热水袋,特别注意使用前的检查,勿使患者烫伤。按时服药到口,根据药物的特点,选择合理的服药时间,注意查对制度,勿发生护理差错。

2.4.3 防止癫痫发作时再次摔伤 相关研究表明疾病和药物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危险性[2],抗癫痫药是与跌倒最相关的药物之一[3]。该患癫痫50余年,并长期服用抗癫痫药,更增加了摔伤的危险性,应加强防护。

3 健康宣教

选择适当的场合及时机与患者讲解疾病的知识,简单介绍癫痫及骨折的康复知识,该患言语表达较少,但能听懂领会,尽量直接告之他如何去做,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什么后果。做好情绪的调整,让其积极配合治疗,懂得康复锻炼的重要性。

4 结果

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已康复,骨痂形成,可下床行走,期间未有癫痫再次发作,情绪稳定,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 火静兰,张佳音,马爱兰.1例老年精神病患者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中国民康医学.2013.5(25):12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