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教学反思与建议8篇

时间:2023-08-14 09:25:32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教学反思与建议,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教学反思与建议

篇1

一、 我县农村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县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立足教育实际,借鉴其他地方学校的成功经验,推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理念,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活动,组织了全县中小学的优质课、教学设计与反思评选活动等。结合平时的教研活动及教学反思评选活动,笔者发现我县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教学反思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上有偏差

在日常的教研活动中,教师已认识到教学反思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重要性,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进行教学反思,但是教师们对于如何反思及反思形式的认识是不明确的。尤其是农村教师,自觉反思意识不强,反思的能力低,即便是写了教学反思,往往是应付检查或完成上级的要求,也有的是为了评选、评优才开始写教学反思,我们的反思停留在被动反思的阶段;还有的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涵认识不清,认为教学反思就是写工作总结,把周总结、月总结、月考、期末考试总结作为教学反思。这些对教学反思的错误认识必然导致教学反思的行为错位。

(二)教学反思视角单一

教学活动是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是多方面的,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但现实中,大部分教师只进行结果反思,侧重点放在教学的失败之处和亮点部分,而没有对整个教学环节进行反思;也有的教师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而没有对教学观念进行反思。这些只从单一视角进行反思的活动,容易受自己思维定势的束缚,缺乏深度,起不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只有多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客观真实地了解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多角度来审视分析,才能开阔自己的视野,改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的目的。

(三)重教学现象描述,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把其应用在教学上,然而由于认识上的不足及反思水平有限、方法不正确,导致大量的教学反思只停留在对一些教学现象的描述上,而对于教学理念、学生的发展、目标的落实等方面的思考相对缺乏,导致了教学反思形而上。比如,某位小学英语教师只是把教学内容罗列出来,然后就开始进行教学反思,根本看不到学生从对话中学到了什么,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这就是一种无效的反思。其实,教学反思的过程就是教师将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行为的过程,是一种自我知识建构的过程。

二、 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建议

要解决农村教师教学反思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清楚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认识对象,以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扬弃的态度,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我县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同样需要教学理论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反思无法挖掘深层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因为缺乏理论知识或对理论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把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高度,将外部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教学实践展示出来。

农村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一个教师同时任两门学科或两个班的现象比较普遍。好多教师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其实,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总是会找时间、挤时间来进行反思,把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亮点、课堂上的想法以及生成的教学信息记录下来,以便日后分析总结。实践证明,凡是善于进行教学反思的教师都是学科领域的优秀教师、名师。就如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讲的那样:“如果一个教师每天都能用一小时来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么五年后,他不能成为全国特级教师可以由我负责。”

(二)创设良好的反思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前提条件。学校作为教师工作和学习的地方,其管理理念和校园文化对教师的成长至关重要。要想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和能力,学校要在制度上要为教师的教学反思作保障,如学校定期为教师开展“请进来”或“走出去”的经验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定期开展教学反思评选活动等活动,形成机制。同时,学校要为教师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推行集体备课、点评,实现个人反思到集体反思再到共同成长的教学氛围。

篇2

反思我们的教学,笔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相对过时的教学观念制约了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在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教学的情况。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关注“教”而忽视“学”,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过程仍然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而很少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进行的教学创新,也大多集中在“如何讲”的层次上,而极少有人会注意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创新。这些事实的存在或许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们暴露出来的正是我们教学观念普遍滞后的严酷现实,而这才是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认为教学观念的问题都很虚不实在,对指导具体的教学工作没有多大意义,其实这种理解是十分片面的。笔者认为,只有在先进的教学观念指导下,教师才能具备进行教学创新的内在动力,教学创新才会有存在的土壤和空间,教学水平才可能获得整体的跨越式提高。没有先进的教学观念,推动教学水平提高必定举步维艰。

第二,相对陈旧的知识结构限制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表面上看,过去形成的知识结构好像完全能胜任现有的教学要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就笔者自身而言,大学时代教师的授课模式以及当年的学习经验就对笔者现在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教学设计到习题布置,处处都能看到这种影响的存在。这种建立在相对过时的知识结构上的教学活动其实已经不太适应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时代要求了。例如,当笔者继续用“求圆的面积”这一经典例题讲解编程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学生的兴奋感与当年的笔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一类的“继承”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还可能造成学生的反感和抵触,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当我们固守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时,我们的教学也必然会被限制在一个过时的年代与相对狭小的空间里面。只有及时更新我们的知识结构,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符合时展的需要。

第三,会考制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的积极性。会考作为一项重大考试,它不仅有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的作用,甚至还关系到学生的高考资格。任何一个教师都不敢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当我们看到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必须承认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积极性。首先,会考挤占了教学课时。备考和考试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课时,这无形中挤压了正常教学课时。其次,会考的指挥棒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要求。会考的难度较低,考查的大多是知识性内容,对能力的考查较弱,这无形中为教师降低教学要求提供了借口,降低了教学难度。第三,会考制度和评价制度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教师创新的积极性。会考的成绩经常成为学校之间评比和教师考核的标准,无论从学生还是老师都不愿意出现补考的情况。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舍本求末,以全员通过会考为目标,用应试的方式进行教学而不注重教学的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的现状应该从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过程两大方面入手。

一、就教师自身素质而言,教师教学观念和知识结构的更新是当前最主要的问题

只有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方式和方法才有可能取得大的突破,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才有可能达到新的高度。而更新教学观念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研读课程标准。课标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更高层次上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还提供了认识教学过程的全新视野。即便是课标中提供的活动建议也有助于我们突破传统的定势思维,打开教学思路。课标虽然很简练,但每次阅读课标总能有所收获。读的多了,思想就解放了,思路就打开了。第二,多交流,多学习。比如,可以多参加一些培训活动,多听一些讲座,特别是专家的讲座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解读往往是十分详细和到位的,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更新观念。另一方面就是要多听课。不管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要创造机会多听课,看看别人是怎么上课的。不仅要听本专业的课还要听其它专业的课。以笔者的经验来看,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更容易受到启发获得对新课程理念的领悟,同时还能发现不少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第三,要改变对会考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平时多做些功课,深入了解会考,掌握其考试规律和复习规律,从对会考的过分担心甚至恐惧中解脱出来,洒脱地面对教学与考试的关系。要相信,只要扎扎实实地搞好教学,通过会考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就知识结构的更新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及时阅读并收集有关程序设计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今程序设计的最新潮流和发展方向,为知识结构的更新指明方向并为丰富课堂教学准备素材。笔者建议,教师应经常去大型图书城和图书馆看一看。图书的上架情况和借阅情况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除此之外,经常上网并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也非常重要。第二,有必要掌握一门其它的程序设计语言。就目前的情况,掌握一门其它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格外必要。虽然VB是教材指定的教学语言,但在现实中它已经不是当前的主流语言了,它所体现的程序设计的思想也日渐被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所取代。作为教师应该紧跟时代和发展变化,及时做好知识的更新与储备。就当前的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可以从、C#、JAVA、C++等这些语言中选择一二进行学习。学习它们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本模块内容的理解,让我们在教学中做到既以VB为主又能突破VB的限制,这对开阔学生视野以及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非常有好处的。第三,了解其它学科特别是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在新课程体系下,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十分丰富,信息技术在各学科的涉透也越来越深入。就本模块的内容而言,它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其中,数学必修3中关于算法的内容就直接与本模块的内容相关。而数学课程中的其它内容,如函数图像的绘制、求方程的近性解、概率与统计中的相关计算、函数图像作图、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等均为程序设计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就本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而言,笔者亦认为应当有所改进

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认为应该认真研究一下数学必修3中算法部分的教学内容,将部分算法知识转移到数学课的教学中去,而让本模块的教学能够更好地专注于学生编程能力的提高。否则,很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的重复,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本模块的教学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借鉴数学课程中的特别是数学必修3中算法部分的例题、习题。两方面结合,使两个学科的教学各取所长,互相促进,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这一想法,笔者曾做过一些尝试。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曾尝试着压缩了算法基本概念和VB语句教学的课时,结果发现并未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又比如,笔者在教学引入“秦九韶算法”,“割圆术算法”等作为示例进行编程示范,学生对此十分感兴趣。虽然笔者进行的这类研究还不够深入,但笔者相信还是有一定意义的。(需特别提醒的是,做这类尝试之前一定要多与数学教师进行沟通,在教学进度上做好衔接。)关于教学内容的第二条建议是,注意在教学中贯穿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虽然教材对这一点体现得并不充分,但是课标中却明确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与方法,熟悉对象、属性、事件、事件驱动等概念并学会运用” [2 ]。所以,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强调这些概念。有了这些知识后,学生对VB的学习也就不会局限于VB,而是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关于这一点,笔者甚至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能适当引入JAVA或C++的示范,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体会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笔者的第三条教学建议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的养成。在VB中,变量的定义较为随意,数据类型也不严格。这让初学者可以忽略编程形式上的问题而将注意力集中到编程的过程上来,在短时间内获得初步的编程体验和知识,这是VB这种处理方式的优越性之所在。但是,随着所编写的程序越来越复杂,VB的这些特性就会日益成为编程的障碍。正因为如此,绝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都不具备这些特性,就连VB6.0的升级版本也放弃了这些特性。所以,从长远来看,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成为教学中常抓不懈的内容。这里,所谓的养好的编程习惯主要是指:1.变量的先声明后使用;2.变量命名时“见名识意”的原则;3.数据类型的明确定义;4.缩进式的书写风格等等。

对于教学过程,我们一贯的做法是“统一的进度,统一的要求”。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来说,这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而对于另一部分同学来说,又让他们觉得十分吃力。这样的做法获得的是相对整齐的教学效果,却也是一种整体平庸的结果,难以培养和造就真正优秀的人才。事实上,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该尊重这种差异性。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有必要打破单一的“演示+上机”的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力性和学习潜能。而程序设计最重要的特点是可以上机实践,通过不断调试、修改程序来学习,这就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提供了条件。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一定天分和强烈学习兴趣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更有利于他们成才。笔者相信,多种学习方式的引入是达到课标中关于“教师要注意发现对程序设计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根据具体情况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 [3 ]的必然要求。

笔者认为,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课是信息技术课程中具有鲜明课程特点同时又符合高中学生思维发展规律,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门课程。然而,真正要教好这门课程却并不容易。以上所述就是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本模块教学的反思与建议,希望能与广大同行共同分享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篇3

关键词: 高三英语 写作教学 建议

一、高三学生英语写作中的问题

当前,从高三学生的英语考试看,在写作上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对词未能明确掌握;be动词及动词原形连用的情况的较多;动词短语固定搭配在应用上不够熟练;句型应用不熟;未能掌握好英语固有表达方式,绝大多数是采取中文思维来表达的;未能准确把握住文章结构及表达顺序;缺乏应有的写作策略,在逻辑处理上不到位。以上问题直接影响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提升,进而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高三英语写作教学反思

(一)强化英语基础

英语基础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英语属于结构性语言,有其固定搭配、基础句型及习惯用语。写作者应围绕话题或主题,通过相应的句型、词汇等逻辑有序地表达自身感受或看法。对于高三学生而言,在英语写作中出错是难免的。在高三复习中,应特别重视最基本、最简单的五个句型的教学,如此可有效避免中式英语的出现,避免写作思维的生硬迁移[1]。只有严格合理应用这五个基本句型,才能够保证作文的意义完整性。特别是对于英语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基础词汇的记忆,全面掌握并能灵活应用五个基本英语句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加强书写练习

书写、卷面整洁性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绩。语言的合理性和准确性是英语写作中的重要内容,语法和词汇的应用准确度性是写作评价的重要参考,拼写、标点符号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同样会影响到整个写作水平。具体而言,一是书写方面,即字母、词汇、语句及标点符号等的正确书写。二是写作方面,也就是表达。写作的第一侧重点是写作的技能及技巧,第二侧重点就是思想情感上的表达,写作中这两点是统一协调的[2]。书写技巧不强,字迹潦草,会让读者无法看清内容或产生厌烦感,如此直接影响到思想内涵、情感的有效表达。同样,只追求书写质量,而写作内容贫乏,语法、词汇应用错误,同样也会影响到写作质量。所以,书写不佳会影响最终的写作成绩。

(三)加强释义训练

在高三阶段,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学生开展paraphrase训练,不但要充分抓好写作课训练,在听力课、阅读课乃至口语课教学中也要进行此项训练[3]。比如:当前英语阅读细节题大多数要求学生不但能准确识别某一个信息点,而且应系统有些的理解,这就是paraphrase,原因在于正确答案并非原文中某一句原话,大多数是对原文某一句话的一个paraphrase。

三、提高高三英语写作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灵活应用基础词汇

在初步练习写作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常用词汇,即以往学习的词汇及常用句型,包括初中阶段学过的词汇及句型。比如:Suddenly,a good idea hit me.该句中的“hit”一词将灵光一现之感充分全面地描绘出来。当达到一定阶段,再运用新颖词汇和复杂句子结构,但是复杂句式应慎重应用。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将简单句转变为定语从句,将其变为强调句,或应用非谓语动词短语,即应用复杂句子结构。

(二)写作练习内容应贴近生活实际

在高三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倘若可从社会热点中找寻到和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点并充分利用,就有助于学生了解社会、形成价值观。比如:在模拟考中关于“光盘行动”的话题写作,这有助于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节约的习惯。但是如片面追求话题的“新”和“热”,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会让学生去胡编乱造,直接影响培养学生良好正确的写作习惯。比如:关于奥运会自愿者感受的写作,学生未能直接参与奥运自愿者工作,因而谈不上发表奥运自愿者的感受,所以学生整篇习作都是拼凑、编造的,个人的内心感受如口号一样毫无实际意义。实际上,教师进行作文练习题材选择时,可尝试选取和高三学生生活贴近的话题,如此学生有直接体验后,就能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写作训练应多样化

高三英语写作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可指导学生写随笔,让学生自由表达和发挥,如此可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所要表达的问题,让作文教学更具针对性;也可进行带答案写作练习,使学生先自我修改,再让教师改,如此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性,还可减轻教师负担。同时可让学生开展模仿性写作练习,原因在于语言基础学习阶段要重视模仿,模仿写作能在短期内提升学生写作水平,使学生开展真实交际的写作训练,这样可充分激发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和热情,也可以提升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李钰.高三英语写作教学反思及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2,9,(05):247-249.

篇4

[关键词] 英语 教学反思 情感教学

一、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现状

现如今,英语课程发展的速度很快,成绩和进步也很明显。可是,虽说我国己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但目前我国总体英语水平还是较低。在基础英语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状况令人担忧。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下:

1.教师缺乏必要的情感修养,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

有的教师虽然对教学工作非常认真,也花费许多心思备课,但他们上课时过于严肃、古板的表情使学生觉得心理上非常压抑,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还有部分教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时间长了,学生心里对老师有抵触感,渐渐地对英语失去了兴趣。

2.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沉闷

知识成为师生间交流的唯一媒介,教学中师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情感交流。这种机械地传授语言知识、片面强调知识和智力的教学方式,忽视了与学习活动及创造潜能发展相联系的情感因素。学生上课不积极参与,对学习英语缺乏兴趣,学习显得被动和盲从,因此课堂气氛往往显得过于沉闷并毫无生气。

3.教学中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英语的工具性价值,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学习一门外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一门信息、开展对外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获取一种文化素养。这种素养有利于学生在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获取相应的人文精神的陶冶,既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又在文化交际技能等方面得以培养和提高。

二、初中英语教学反思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种种差异,这是自然现象,也是教师处理情感因素的立足点。一些学生因基础没打牢而掉队,从而产生厌学、惧怕的心理;一些学生因自卑而不敢和老师或其他成绩好的同学交流沟通,从而对英语失去了信心。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一味地讲授、拔高,大搞题海战术,这部分学生会对英语更没有兴趣。在这个关键的时段,教师注重情感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入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这种心灵的接触需要通过情感因素的共同作用来达成。因此,我们应努力做到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了解他们不同的个性、学习程度,以便因材施教;努力减少负评价带来的威胁以降低外语学习的焦虑。同时要适当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外语的交际性,恰当地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初中英语情感教学建议

1.注重课上、课后的情感投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而不单单是师生间的知识的传授。爱生尊师,融洽、和谐的师生感情必然反映在课堂教学上。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个宽松的人际环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以积极的合作态度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用自己的教态,包括语言、情感、动作引导和激励学生;用信任二期望的语言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用肯定、赞扬的语言,形成学生稳定的动力机制;用谅解、引导性的语言促进学生养成反省的习惯并不断进取。

2.注重课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

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姿势流露出来,一定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往往表达了一定的信息。教师授课时要尽量微笑,避免总是板起面孔。教师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运用得体的眼神会使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教师的授课中去。教师幽雅,自然的身体姿势有利于师生间的互动。教师的手势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而且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增强记忆效果。有时教师的声音和语调甚至会比说话所用的词语本身更有意义。一声不经意的咳嗽可能没有任何意义,但对一位做小动作的学生来说,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停止小动作来专心听课。在教学中运用种种身体语言的使用,其弦外之音有时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及时反馈、进行教学反思

按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如果学生能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包括作业的正确或错误,成绩的好或坏,就可以强化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及时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使学生求知的欲望得到满足,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缺点,也会激起上进心,树立克服缺点的决心,继续前进。

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借鉴反馈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反思不仅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情感,还有利于改进教学,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察自己的课堂行为,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备课时注重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教师并非完人,也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提高自己,以适应教学的需要。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反省自己的行为呢?janeAmold在主编的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一书中,提出的以下建议对教师有一定借鉴作用:

(1)反省自己在课堂听学生发言时的方式、方法和态度;

(2)反省自己在课堂上讲话的方式、方法和态度;

(3)反省自己在课堂上的权利分配方法;

(4)关注课堂活动(尤其是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

(5)反省自己的态度和观念;

(6)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7)调控自己内在的情感状态。

总之,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尽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了解学生的需要和情感,并据此因材施教,改进教学,反思则是了解情况和改进教学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1).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反思;建议

做好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随着体育新课程的推进,小学生的体育教学已经大有改进,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广大体育工作者深思,本人反思自己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简要总结了部分自己的经验,与众多同行交流学习,望携手致力于小学体育教学,共同进步。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反思

1.体育课不受重视,体育老师备课不充分

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体育是一门游戏课,所以他们普遍很喜欢这门课。但是大多数时候,校方、体育老师们和小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小学体育的真正意义。所以对小学体育教学没有足够重视。很多时候,体育老师们弱化了自己的教学作用和价值,上课之前没有认真研究体育课的教学标准,导致许多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不明确,老师上课漫无目的,完全是让学生自由活动,大家爱玩什么就玩什么,整个体育课上,老师没有存在感,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价值和作用,更没有把体育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显而易见,如果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那么上课的时候只有放任学生自己散漫的玩耍,肯定不能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所以,体育课也是需要备课的。没有足够精心准备的体育课,学生学得煎熬,教师教得也很煎熬,导致目前的小学体育课存在S多困惑,通过整体的了解与分析,我对备课工作的疏忽进行了反思,希望能引起众多小学体育从教者的共鸣。

2.体育教学内容不合理,教法简单粗暴

体育新课标比较开放,没有规定限制过于具体的教学内容,给了体育老师充分的选择空间,这样其实有利有弊,好的方面就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体育教育者会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选择教学内容,这样对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肯定有很深远的积极意义。但是另一方面,许多本来就不够重视的学校和老师就会更加散漫,常见的体育课流程变成了首先上课集合,让体育委员带着大家慢跑几圈,然后再集合散开三分钟的热身活动,接着就自由活动,体育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再集合,甚至最后这个环节也没有。这些体育教学仅仅浮于表面,难免会有些不足。可想而知,这样的体育课有何意义?完全谈不上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老师没有存在的意义,学生根本不能准确地把握体育课的要点,无法在体育课上得到应有的素质收获,只是白白浪费时间,渐渐地把体育课变得为了上课而上课,学生也会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

3.课后的时间没有被开发利用

传统的体育教学始于体育课的上课铃声,止于体育课的下课铃声。往往一声“解散”,整个体育课堂就结束了。其实是大家的思想过于根深蒂固了,或许从来没有人这样认为:体育课也是可以布置课后作业的,体育课后的时间也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加以开发利用的。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建议

1.体育课前充分准备

许多体育老师认为,备课这些字眼在体育课中是不存在的,其实不然,体育课是一门深刻的课程,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利用体育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活动,还可以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知识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等人格品质。所以体育课不仅需要备课,还需要认真投入,精心备课。体育备课可以通过研究各类体育教学资料,根据自己的上课经验、认真写教案、多参考其他的上课视频等与体育课或体育训练有关教学资源来充分准备。

2.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体育老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研究教学内容,再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学法,充分利用体育器材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备课的时候,尤其是备学生的时候发现学生希望学习打篮球的技巧和方法,就可以在教学中选择篮球教学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运用讲授法、演示法,老师先讲解和演示篮球的活动技巧和方法,再运用练习法让学生自己练习,还可以分组以竞争的形式展开友谊赛,在实践中提高篮球活动的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意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既符合学生兴趣、吸引学生,又能丰富课堂内容。

3.开发利用体育课后时间

其实,体育课也是可以布置课后任务的,通过课后任务,让学生利用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体育学习,他们会更期待下次的体育课,老师也能轻松地和学生一起进入体育学习中。

总而言之,要不断推进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必须扎实基础,深入分析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抓住课前、课上和课后的时间,做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反思;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22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46

当代中小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不断发挥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道德素养,还在规范着学生的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健康的身心和饱满的学习激情。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后备力量。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既关系到学生个人成长,也关系到祖国和民族的发展。而中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和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所以教师必须要发挥引导作用,积极完善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中小学生养成健康的德育观,成为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根据德育教育方面的教学经验及反思,提出有效的德育教育策略,以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

一、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德育与各学科衔接不紧密,德育工作流于形式

德育教育应该是渗透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但是,当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却并非如此,许多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只关注自己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使德育工作进展缓慢,无法发挥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导致德育缺乏完整性。甚至有的教师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发号施令,不顾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构建的道德底线瞬间被冲破,从而对学生造成极大的影响,也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要想切实改变德育教育的现状,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观念,能够给德育教育留出时间和空间。

(二) 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规定

从目前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进展情况分析,教师和学生都存在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这也是导致德育教育受挫的主要原因。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德育是可有可无的,完全靠学生自己的约束能力,即使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导,也不见得能够发挥作用,这样错误的想法使德育陷入僵局。同时,有些学生不重视德育,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认为只有取得好成绩才是最重要的,自己的思想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就形成了“高分低能”的现象。中小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上缺乏有效的规定和指导方案,使德育工作完全被扭曲,远远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三) 德育方式不科学,只注重对学生的严格管理

目前,很多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都是在集体活动中进行的,因为这样便于教师管理和总结,也容易让领导和家长看到德育的效果,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给学生带来的只是表面的现象,无法真正引导学生掌握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无法在实际生活中正确地指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真正的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检查,需要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也需要教师的情感感化。现在有一些学校依旧认为德育就是严格管理学生,约束学生的行为,限制学生的个性,阻碍学生的发展,这样不但没有发挥作用,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中小学生需要有自由发挥的空间,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 提高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策略

(一) 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德育营造良好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具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是一所学校“活的灵魂”。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集体意识,让校园文化感染学生,从而促进学生行为健康地发展。中小学生的可塑性强,学校可以在教室、教学楼、校园等醒目的位置张贴名人名言或者道德故事等,以此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在学校的食堂里摆放珍惜粮食和节约用水的警示牌,告诫学生要从自身做起,珍惜身边的资源;还可以在学校的草坪上做出禁止践踏的提示,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地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德育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德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 加强德育与各学科的联系,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德育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要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理念,加强德育与各学科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在语文课堂,教师可以用“孔融让梨”“铁杵磨针”等故事教育学生重视中华传统美德,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在音乐课堂,教师可以通过音乐节奏和音符等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让学生学会团结友爱、尊重师长。在体育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在德育教育上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德育情况记入学生的个人档案,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不放过每一名德育上的“差生”。

(三)改变传统的德育教育观念,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实践活动,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在新时期,教师要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鼓励中小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将德育与活动相结合,寓教于乐。比如,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纪念日,教师可以组织中小学生到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感受先烈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的精神。还可以号召学生到敬老院去帮忙打扫卫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劳动的乐趣,还让学生学会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为学生走入社会铺平道路。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和探索,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做出调整,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将德育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中,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教学;学校;家长;学生;教师;沟通;研究

正文:

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重视美育,学校、家庭、教师、学生等对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提高。可我们的美术教育发展却仍然相对迟缓,存在种种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是什么让我们的美术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美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速度?

追根溯源,笔者认为应从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诸多方面探究。

一、关于学校――部分学校已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但仍有个少数学校不够重视

“美术课程”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已在较发达地区学校教学中凸显成效,每当我们走进这些艺术氛围浓厚的校园,常常被情不自禁地感染和感动。想想这些身在其中,且为校园艺术建设添墨加彩的孩子必是饱尝艺术熏陶,在这种浓郁艺术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定是幸福和快乐的。

相反,在调研过程中,我也听到了不和谐的声音。不少学校的老师反映:在“考试科目”面前,我们“小学科”必须靠边让路。在大家的印象里已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主科”可以占用 “小科”的时间。现在依旧不乏“学科歧视”现象。一次某教师谈及他们校长:“某校长在开会时说‘是个老师就能教美术’......”。若说前者是个例外,那么不少学校愿意出资出力培训语数外等考试科目的任课老师,却不愿意提供让音体美老师出去学习的机会,到目前为止,仍是一个普遍现象。由此也反映出美术在某些学校的定位。

针对于以上现象,我们东营区教研室近年来,边实践边探索,逐步出台一些整改措施,每学期除了到各校深入课堂听课,与一线教师共同教研,还在每学期对各校美术术教学效果抽检,以督促美术教育开展实施。在与我区教研员孙老师交流时,他鼓励我们通过努力“自寻出路”,为学校争取荣誉,为学校建设多做贡献,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美术课,当学校能“以我为荣”的时候,我们距离找到光明的出口就不远了。

二、关于家庭――家长观念没有转变好,原因是缺乏沟通和交流

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家长观念在转变。许多家长已经意识到“美术也很重要”,他们深知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所以肯在校外花几百甚至上千元给孩子报“画画特长班”,但与之相悖的是――他们却“不舍得”花几块几十块给孩子买点上美术课用的材料。这种“不舍得”是家长的真心吗,是不是家长在义务教育范畴就“吝啬”了?

我敢断言,不是家长吝啬,而是家长不知道该怎样配合美术课进行投入。什么原因导致这种怪现象?原因是我们和家长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家长不知道一堂美术课上下来,孩子能学到什么,有怎样的成效,有的甚至觉得上美术课就是消磨时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与大家探讨:

1、利用家长会时间,向家长传达我们美术的教学思想,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家长会不应只是班主任和家长交流的专属,我们美术教师也可借用,让家长看到“美术的存在”,听到“美术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我们美术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进而取得家长朋友的支持和帮助。

2、利用网络平台,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每到学期初,我会对本学期美术课所需材料归类整理,然后发到网络“三人行”平台,学生即可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好这学期的美术材料了。

3、今年我们东营区第一中学,又利用手机开通了家校联系的“知校平台”,我就把美术课上孩子们的优秀表现及作品拍成照片上传到各班“平台”,这样做不但让家长看到了孩子在校的优秀表现,了解孩子在美术课上的动态和进展,也给孩子们学习鼓足了劲儿,加上了油!

4、有些课也可邀请家长一起参与。这里的参与包括了课前预习、准备材料;邀请家长进课堂;以及课后与家长一起分享收获等。例,湘版美术教材四年级上册《纸品乐陶陶》一课,涉及到“搓纸绳”环节,现在孩子多不会“搓绳”技能,考虑到家里老人都熟练掌握这项 “生活技能”,我就建议学生向长辈“拜师”,上课伊始,我们先举行“搓绳大赛”。此类活动中,学生既学会新技能,又增进与家人之间的感情。

三、关于学生――他们喜欢美术,有没有只是“图热闹”

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常把“美术课”当成“娱乐休闲课”。

分析原因有二:

一是,学生不了解美术和生活的关系,通俗地讲,就是不知道学了美术干什么用。

二是,美术课上材料准备复杂。美术课上常有学生准备不全或者不准备材料情况。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制作材料的美术课能否上好,是可想而知的。

近年,我的美术课上缺材料现象已寥寥无几,具体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了解美术与生活密切相关,认识美术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列举生活中的“美术现象”,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衣食住行都与美术息息相关。其次,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杂玩箱”(普通纸箱、鞋盒等加以装饰即可),可用来存放一些平日收集来的废弃泡塑制品、纽扣、瓶盖等;以及购买来的纸张、彩笔和其它材料。我们知道,美术课上用到的媒材十分广泛,“现抓”往往出现前面提到的“无米之炊”现象,这样就影响了我们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实践证明,建立“美术杂玩箱”的做法,大大改善了美术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四、关于老师――自身不够重视,需加强自身修养

谈到自身原因,一代伟人同志曾提出“自我批评”,扪心自问:我们自身是怎么对待自己所教的美术课的?

美术一般不对学生做考试要求,也少有作业,所以美术教学在我们心理上是比较轻松的,在这个要求相对宽松的环境下,我们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试问,我们平日几回钻研了美术教育教学理论?有几人在坚持不懈地钻研业务?有几次在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答案是屈指可数。

篇8

【关键词】高中女生 体育课 交谊舞教学 实践及反思

交谊舞(也称社交舞蹈)是世界各国流行很广的一种社会交往、自娱性质的舞蹈艺术。交谊舞比国标舞要求要低,特别是现在流行在人民群众之间的广场交谊舞,它对舞者的舞姿、舞步可以说要求很低,所以喜欢它的人很多,包括我们的高中生。适合高中女生学的舞步有慢三、中三、快三、慢四、恰恰舞、探戈舞、牛仔舞等。

1 问题的提出背景

适逢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时间,测试立定跳远,我安排的准备活动是健美操的跑跳步练习,班里竟有5位以上同学提出宁可跑800m也不要跳操,问其原因却说在操场上跳健美操会不好意思,放松活动我教了交谊舞中的慢三,接着下课。第二节课测实心球,也是室外课,上课前该班的张同学说:“老师,我们跳慢三好吗,这个好玩。”“真的要跳?”想起上次准备活动不愿跳健美操,我不相信地问到。我半信半疑地拿来放音机,我想总有几个不要跳的。但令我吃惊的是学生练习得相当投入,每个学生都能大大方方的在操场上练习,很多同学还主动要与我合舞,完全不顾及边上篮球班男生的眼神。本来安排8分钟左右的准备活动练习了15分钟竟还有不少同学意犹未尽。在以后的时间里,我安排了恰恰舞,也深受学生欢迎,不少其他选项班的同学也主动要求转到我班来上课。看到交谊舞如此受学生欢迎,去年和今年我又尝试性的对我校高一、高二排球选项班和篮球选项班的女学生进行了交谊舞的教学,发现学生很喜欢学,学得也快。在学了6课时交谊舞后,我对我校部分同学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高一134人,高二67人。

2 交谊舞教学体现了《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2.1交谊舞教学可以增进情感交流,加强人际关系

选择“会教家庭成员或与他们一起练习课堂上学的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49.25%,高二年级占55.22%;选择“会教同学、朋友或与他们一起练习课堂上学的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64.18%,高二年级占83.58%。从两项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高二年级在经过高一的交谊舞教学以后,与家庭成员和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都有了极其显著的提高。交谊舞给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架起了沟通桥梁,这对于学生处理好个人与家庭成员、个人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减少隔阂有极其深刻的意义。

2.2交谊舞的教学可以开放学生思想,提高审美能力

选择“在开设交谊舞课前,希望老师在课堂上教授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76.12%,高二年级占100%;选择“希望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教交谊舞”的比例,高一年级占 87.31%,高二年级占100%;可以看出,高二年级同学在经过高一的交谊舞学习后,已经喜欢上它,并主动要求学。对我校高一不希望上交谊舞教学的同学进行回访,发觉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①自身协调性差,总觉得自己跳不好,怕被同学笑话;②认为不能接受髋部的大幅度摆动,觉得很不好意思。但随着教学的深入,这样的想法会随着交谊舞教学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会查找相关的视频教学去欣赏和模仿,学生喜欢看的节目有“舞林大会”。拉丁舞的美和精髓在于髋部的灵活摆动,在高一的恰恰舞教学中,多数学生喜欢学舞步,但不愿意加上摆髋动作,而在高二的恰恰舞课上,学生却主动咨询如何使髋部摆动得更漂亮、更灵活,如何增加美感,并能在教师指导下刻苦学习髋部摆动。

2.3交谊舞教学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做好与大学的接轨,促进终身体育发展

舞蹈是令人放松和减缓压力的一种手段。各届毕业生的交谊舞教学得到了广大同学的欢迎,同时也得到了学校领导、班主任和家长的肯定。一个毕业生在寄给我的教师节贺卡上写道:“老师,节日快乐!谢谢您教我学跳舞,我觉得那些日子好开心,可以忘掉好多烦恼,可以让我更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现在上大学了,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舞厅跳舞,同伴都说我的舞跳得很好,我和她们说在高中时老师教过,她们羡慕死了……”跳交谊舞已成为很多人大学生活的重要部分,从已经步入大学的部分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她们能指导同寝室或同班同学练习交谊舞,去舞厅也能大大方方接受邀请,不像其他同学那样缩手缩脚,能较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势必影响她们今后的锻炼习惯,养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 适合高中女生的交谊舞的内容及其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由于交谊舞种类丰富多样,因此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审美习惯,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3.1适合高中女生的交谊舞的内容

3.1.1基本常识的指导。包括跳舞礼仪,学会说“对不起”;衣着要整洁、手要洗干净;逆时针方向运行是约定成俗的走舞程线,不能反道而行,不然会发生碰撞;高雅的气质来自于挺拔的体态,在学舞是要时时刻刻注意身体姿态;音乐是舞的灵魂,要学会踩着节奏跳舞等等。

3.1.2三步舞,包括慢三、中三、快三。慢三和中三学起来很快,快三因为旋转太多、速度太快,学生会一时难以掌握,从课堂气氛中看学生更喜欢中三一些。教学从基本步开始,先从前进后退步开始,然后是侧身步、左转步、右转步,最后可以加单手转花步。

3.1.3慢四。它的节奏慢,主要指导学生的找到跳舞的感觉,可以用一拍走一步的等间隔、四步为四拍循环的跳法;也可以用“慢慢快快”、四步成六拍循环的跳法。

3.1.4恰恰恰。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舞,它的音乐自由奔放、振奋人心。步伐主要有恰恰基本步、前进锁步、追步、定点转、纽约步、扇形步。

3.1.5牛仔舞。节奏快,能提高学生心血管功能。舞步主要有牛仔基本步、背后换手、环接步、美国式快转。

3.1.6探戈、伦巴等其他舞种,可以在高三学生中教学。

4 交谊舞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注意点

4.1.1交谊舞的教学方法:①讲解示范法,以边示范边讲解的效果最佳。②完整和分解法,要注意两者的结合。③重复练习法,合着音乐节奏重复练习,提高动作技术和乐感。④带领法,学生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动作和姿态,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⑤提示法,用口令和肢体来提示动作,特别是在转动方向和改变路线的时候。

4.1.2交谊舞教学注意点①教师要男步、女步都会,及时转换角色讲解示范并带领学生练习。②先教男步动作,后教女步动作,要求学生都要学,因为是女生班,有一半的女生将要承担男伴的作用。③注意学生的身体姿态,首先姿态美,舞才美,在练习中要不断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体态。④注意节奏感的培养,音乐的选择要考虑具有强烈的重音。⑤适当降低动作的难度,先培养学习兴趣,如拉丁舞系列不要强调加入胯部的摆动,让学生先能跟着音乐跳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对胯部会有意的模仿和学习。

5 反思与建议

从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上交谊舞课前,有84.79%的女同学希望在体育课中教交谊舞,而从我市五所普高和三所职高调查现状看,开展情况却并不好。除了一所职高、一所普高略有教过,其他学校体育教学中从未涉及。为什么不加交谊舞教学,被调查的教师主要有两种担忧:第一种担忧学生本身不要学,或没有专门的场地,在外面那么多学生看着,怕学生不敢学;第二种担忧则是教师觉得没有舞伴或认为自身水平不够。

第一种担忧,从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是完全可以忽略的。对于第二种担忧“没有舞伴或认为自身水平不够”。体育教师的柔韧性、灵活性和对动作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都高于一般人,对学会基本的四步、恰恰、华尔兹等舞蹈不成问题,可以看视频也可以向有基础的同事、朋友请教,更何况一些基本舞步本身就是大学的学习内容。至于舞伴则完全可以选择班内有基础或协调性较好的同学,利用课间时间把她教会,上课时当你的舞伴,而且教师与学生共舞,更能带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加强了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和学习。

综上所述,交谊舞教学在健身、娱乐的同时对增进感情交流、加强人际关系,促进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学习效率、促进终身体育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各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女生的愿望,在体育课中适当增设交谊舞教学。教师在交谊舞的教学中,应降低难度,充分体现交谊舞的自娱功效,以广场交谊舞的要求进行教学,而非国标的规格来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教师要有耐心和恒心,做好引导,让学生掌握一种身心放松的锻炼方法,让学生学会在紧张的学习或今后的工作中放松、自娱身心,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