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8篇

时间:2023-08-18 09:33:18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1

【关键词】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概述

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是指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的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存在出入,让钢铁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风险。在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的过程中,不管任何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发经营风险的产生。钢铁企业的经营活动通常来说主要有生产活动、投资活动、产品销售活动、客户服务活动、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活动等,在钢铁企业进行这些活动的过程中都会伴随着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指的是借入资金提高之后失去偿债能力的风险;投资风险指的是因为某些不确定因素造成投资回报率无法满足预期目标的风险;原材料价格风险指的是因为市场变化而导致生产原材料价格波动而带来经济损失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指的是当钢材销售出去之后货币资金回收时间与回收金额具有不稳定性的风险;收益分配风险指的是因为收益分配而影响到钢铁企业未来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总之,企业的经营风险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流程都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

二、钢铁企业经营风险控制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钢铁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流程展开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和预算考核,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收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努力做到精打细算、严格考核。现阶段,在钢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预算松弛,这就给预算的执行者提供了一个掩饰错误的漏洞,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业绩评价的客观性产生影响,无法达成全面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另外,因为外部经济环境以及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状况处于变化之中,常常会有很多情况与问题是无法事先预料的,因此预算管理工作不能够一成不变,在工作实践之中,我们必须要随机应变,以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全面的预算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弹性与柔性。这对于钢铁企业面对经营风险非常重要。从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来看,钢铁市场已经产能过剩,但是部分钢铁企业依旧在盲目发展,如果我们不能够严格的监管和控制,必然会导致重复建设,重复投资,这样不但会造成资金的损失,还会给钢铁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二)资金风险控制措施

首先,必须要建立完善钢铁企业财务信息评估机制,力求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真实准确,评估科学。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控制,为了让钢铁企业中的全部员工都能够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信息应该要做到真实客观、全面透明,钢铁企业应该对内部财务信息评估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比如说流程优化、控制点执行、岗位责任优化、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的优化等,提高企业在面临资金风险时的判断力,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控制措施和处理方法,同时要对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其次,要制定科学的收账制度,钢铁企业在制定收账制度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采取多元化的手段来催收账款,同时要和客户保持较好的业务关系。最后是一些资信较好,付款及时并且资金雄厚的客户,企业销售人员应该进行集体决策审批,对于这些客户可以适当的延长还款期限,而一些信用评价较低的客户则应该严格坚持现款现货的原则,避免产生烂账坏账。

(三)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一是要构建全面的企业风险防范机制,要着力于钢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保证企业内控制度全面有效,构建控制和化解钢铁企业经营风险的首道防线。可以通过开展月份流动性分析、资产质量以及企业负债率分析、年度分析、审计报告等措施来对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二是钢铁企业应该构建动态化、实时化的生产经营预警机制,对于钢铁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要进行实时的监控。风险预警工作应该贯穿于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的始终,通过企业财会数据、资金情况分析、市场分析等措施,运用比例分析方法以及数学模型分析方法来对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判定并对企业管理者进行警示;三是钢铁企业客服部门应该做好客户管理工作,第一时间跟进客户的需求变化;企业物流部门应该对原材料市场动向进行实时的观察分析;生产组织部门应该要时刻监控企业产品合格率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如果发现其中存在异常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减少风险。

(四)坚持授权审批制度

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大进步,现阶段很多钢铁企业内控管理过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便是人治大于法制,将人情放在了企业利益上。很多钢铁企业虽然已经制定了内部规章制度,但是无法做到贯彻落实,也缺乏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导致内控管理失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让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独立,坚持授权批准制,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仅仅保留了董事会,其权力在于确定企业兼并和重组决策,企业的董事会仅仅拥有聘用或者解聘总经理以及企业其他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控制权利;而对于钢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的内部管理权力授予了企业的经理层。这就是标准的股份制企业内部管理设置,在股份制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一般来说都属于实质性操作层与权力层。要对钢铁企业经营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我们就必须要让钢铁企业内部拥有清晰的层次管理,力求做到职责分明,按章办事。

三、结语

总之,在钢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不能及时的对这些风险进行处理,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导致钢铁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失去稳定性,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科学有效的经营风险控制措施能够让企业充分的了解自身所面对的各种风险,及时的采取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所造成的损失,从而确保钢铁企业能够快速的恢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卓.探讨钢铁企业面临的责任风险问题及对策[J].金属世界,2013(04):19.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2

Abstract: Fundamentally, the core problem of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is to find the best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benefits and risks. Through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s of city power equipment companies to study, forecast and determine the operational risks can guard against operational risks. Accordingly,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operating risk of an enterprise, it can help enterprise grasp and control general strategy of the operational risks, as well as specific methods to control operating risks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s development status.

关键词: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控制

Key words: enterprise;operational risk;cause;control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4-0154-02

0 引言

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只要是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其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面临着各种风险。由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未来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经营上的高风险总是和高利润如影随形,使得经营风险作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可能、也无必要予以彻底消除。如果说获取利润是企业经营的动机和目的,那么经营风险之于企业,既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又是一种强大的鞭策力量。本文旨在剖析企业经营风险的成因,并提出控制经营风险的建议,以供企业经营者参考和借鉴。

1 经营风险的含义及测算方法

学界对于经营风险的概念,历来有着诸多不同的解释,笔者在此仅提出最新见到且深为认同的一种解释:它是企业的经营活动因为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面临的一种潜在威胁,这种潜在威胁随时会引发经营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或某一方面出现问题,由此造成一定的财务风险,并且有可能演变为较大的经济损失直至将企业拖入资金链断裂的财务危机[1]。研究和控制经营风险的目的,是为了设法减少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阻止可能的经济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效益损失,从而预防企业消亡的潜在可能性转变为不可逆转的现实性。

用来测算经营风险的一些指标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利润表中获得,为此,先要概括了解公司的整体经营情况,包括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带来的盈利、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及利润总额各是多少,以及当年和前一年、前两年比较得出的变化趋势如何,等等,这些是衡量企业经营风险最基本、最直接的指标。然而问题并非如此简单,有很多的财务比率被用于财务危机预警,包括销售利润率、资本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市场占有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等。这些财务比率的计算公式,比如“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早已为业内学者和从业人员所熟知,实无必要在这里一一列出。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不同的财务比率,对同一企业的预测常常是相互矛盾的,容易导致测算结果和实际状况不一致。笔者认为,根据传统的测算经营风险的方法不易得出结论,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特点,重点评估它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以及采用功效系数评分法对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

功效系数评分法是指根据多目标规划原理,把所要评价的各项指标分别对照各自的标准,并根据各项指标的权数,通过功效系数函数转化为可以度量的评价分数,再对各项指标的单项评价分数进行加总,据以对评价对象进行总体评价记分的一种方法。具体函数模型如下:

财务风险预警为:G=∑Gi×Wi

其中,G为该企业的综合功效系数,Gi为单项功效系数变量,Wi为权数。

2 企业经营风险成因的实证分析

分析经营风险的成因,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实质,并通过对其进行预测和衡量,采取相应对策加以防范。不同企业的经营风险各有其不尽相同的成因,就其一般性因素来看,可分为企业外部因素和企业内在因素两方面。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各种不可抗力引发的自然灾害如海啸、地震等,都是构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外部因素,它可以细分为政策因素、市场因素、社会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因素等[2]。仅以政策因素为例,国家信贷、银行利率等,就很可能使企业的正常经营遭遇风险而深受影响,这是众所周知的。外部因素几乎是企业无法控制的,更何况任何外因都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尤为重要的是对企业内在因素的研究。企业内在因素包括经营决策失误、管理不善、资本结构不合理、财务工作出现失误等。尤其是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和全面清晰把握风险的能力,凭借主观判断和以往经验进行生产经营管理,致使风险管理呈现出间歇性特点。[3]只有当企业管理者对经营风险予以高度重视并且了然于胸,才能在日常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从而有效预测、识别、判断和控制经营风险。

现实中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财务因素的分析,常见的有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但是往往忽视了导致经营风险的最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三个方面对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作出评估。下面就以某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为例,对其经营风险的成因进行实证分析。

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经营风险的实证分析:

①偿债能力。为了在满足公司成长需要的同时,使财务政策不至于太激进而引发过度的经营风险,就需要维持一个合理的负债比率。下面运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和资产负债率,来分析某市电力设备公司的偿债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基本处于平稳状态,没有较大的波动,而现金比率有了较大的波动,2010年是一个拐点的年份,主要是2010年的货币资金的增加导致的。

②运营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就是用企业各项资产的周转速度来衡量企业资产利用的效率,而公司的经营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资产管理的效率。下面从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来衡量该公司的资金运营能力。

从表2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都有下降趋势,说明企业没有合理配置经济资源,资产因其投入结构不合理而未发挥应有作用。2009年-2011年的企业存货活跃程度较高,说明经营风险处在可控的范围内。

③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反映出公司获取利润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公司未来的成长性,也使经营风险能够从根本上受到控制。下面从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该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2009年-2011年的盈利能力总体趋势处于上升状态,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经营风险,但是不足以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盈利能力指标反映的是企业的发展状况,盈利能力越高,说明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越大。

3 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

3.1 北京市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控制的实证分析 北京市某中小型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从事锅炉生产、销售和服务为一体的公司,注册资本7 600万元,总资产8 000多万元,现有员工130多人,年生产能力达到50 000多台,年营业额5 000万元~1亿元。目前已在我国部分地区投入运行使用的壁挂锅炉约有20 000多台,运行状况及用户反馈意见良好。

3.1.1 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以公式“G=∑Gi×Wi”计算该企业近五年的综合功效系数:

G=0.1X1 0.08X2 0.06X3 0.06X4 0.08X5 0.04X6 0.04X7 0.04X8 0.075X9 0.075X10 0.05X11 0.05X12 0.075X13 0.075X14 0.04X15 0.03X16 0.03X17=72.5298

由此可得,该公司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

3.1.2 判断该公司的财务预警警度 该企业2007年~2011年的综合功效系数为72.5298,可据此判断出该企业的经营风险处于中警状态,从单项功效系数中也能看出,整体功效系数不高,企业主要存在投资和资金周转方面的风险。

3.2 控制经营风险的一般策略 首先,企业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风险意识,要树立并坚持全员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高效的风险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指标体系。企业高管人员应将风险管理提高到企业管理的突出地位,在企业管理中善于运用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财务危机预警系统能将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预先告诉企业管理当局,使企业通过对预警指标的分析与研究,对处于预警区和危险区的业务实施重点监控,并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以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法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小。

其次,企业要认真分析研究不断变化的经营管理宏观环境,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结合金融环境、本行业特点、市场情况等宏观因素,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管理思路、改变管理方法,合理地规避不利风险因素,从而提高企业对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将不利可控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以此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综上所述,经营风险有可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产生致命性影响,故此,企业不仅要善于识别和评估经营风险,还要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将经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进而把潜藏着的效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王霆钧.财务风险与控制.中国证券期货,2012(02):103.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3

在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前提下,阐述了经营预警的基本思想及构想,提出了经营预警指标体系,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非财务因素及财务因素分析的结合与应用。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分析和预测企业的经营风险,有着借鉴和参考价值。虽然是以个体为例,但是对其他类型的企业也将有启示性的作用。

关键词: 经营风险 预警 指标体系 行业风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and size, a company’s risky element becomes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his paper chooses managing risk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a company’s risk, and I’ll choose GuangMing to be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probes into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s, expounds the basic idea of operation risk forecast and warning, proposes its indicator system and finally points out the necessity of stressing 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f operation risk as well a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forecast and warning.

This conclusion is helpful for the prediction of risk problem. Although it’s just an example, it will also be a caution for other companies.

Key words: Enterprise operation risk Forecast and warning Indicator system Measurement standard

目 录

一、序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风险的定义2

(一)风险2

(二)经营风险2

四、经营风险的分析2

(一)非财务因素2

(二)财务因素3

五、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分析3

(一)综述3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分析4

(三)经营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财务因素分析5

六、结论9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10

一、序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很多企业的规模也日益壮大。同时,企业也随之面临着各种风险,而经营风险会对企业的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企业的经营风险,每个行业有每个行业不同的特质,由于生产方式,经营规模等原因,企业间的经营风险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本文试图以一个企业个体为例进行分析,剖析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其预警防范。

企业的经营风险的分析可以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来进行。作者认为,非财务因素可以对经营风险的成因做出解释;而财务因素对企业经营风险的控制有很好的预警作用。作者将以光明乳业为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在分析和探讨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前提下,论述了经营预警的基本思想及构想,提出了经营预警指标体系,指出应当重视和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非财务因素及财务因素分析的结合与应用。这两方面的综合运用,对企业防范风险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赵新节在《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中认为:经营风险的衡量可以用经营杠杆系数进行量化。

作者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诸多因素的不确定性变化是引起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经营杠杆本身并不是利润不稳定的根源,但经营杠杆效应扩大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程度,且经营杠杆系数越高,利润变动越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就越大。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和经营杠杆有着重要关系,因此,经营风险可用经营杠杆系数予以量化进行衡量分析。经营杠杆系数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对产销量变动率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经营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

经营杠杆系数的公式告诉我们,息税前利润变动率是产销量变动率的倍数。即当产销量增加时,息税前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的幅度增加,当产销量减少时,息税前利润将以经营杠杆系数的倍数的幅度减少。通常情况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越高,经营杠杆系数就越大,经营风险就越大。为了组织经营生产,企业的固定成本不可能为零,因此,经营杠杆系数必然大于1,所以说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必然存在的。

阮平南、王塑源在《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中揭示了经营风险防范的四个关键因素。

息税前利润是指扣除所得税和利息费用之前的利润,用公式表示为:

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从这个公式中分析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品销售量的增加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降低,从而使单位产品的利润提高,会进一步使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大于产销量的增长幅度。反之,产品销售量的减少会使单位产品负担的固定成本增加,降低单位产品利润,从而使息税前利润的下降幅度也大于产销量的下降幅度。假如不存在固定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那么边际贡献就是息税前利润,这时息税前利润变动幅度就同产品销售量变动幅度完全一致。正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产生了经营杠杆效应,使得息税前利润变动呈现倍数增加或较少,同时也给企业经营带来成倍的收益或风险。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谢获宝在《企业经营风险及其来源分析——基于财务数据的分析》中提出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不仅与其自身的经营有关,并且与企业的生存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受到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个客观环境既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机会,又给企业带来了各种挑战和风险;同时,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特点和管理水平也是促进或者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风险无法回避的情况下,企业必须认清风险的来源,从而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

三、风险的定义

(一)、风险

首先,要对风险进行一个定义:

第一、风险是以一定的发生概率的潜在危机形式存在的可能性,而不是已经存在的客观结果或既定事实;

第二、风险只计算其可能的损失,不计算其可能的附带收益,所以从直接意义上说,风险的效果是净负面的,为风险的承担者、相关者所不需要的,它具有程度不等的危害性,即可能给当事人造成一定的损失,这种威胁是现实的;

第三、风险具有一定的可度量性,测定风险应立足于风险转化为现实的危害和损失之前,而不是在其之后,否则便毫无意义;

由以上三点:风险就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发生的后果的可能性。研究和控制风险的目标应是设法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阻止风险的可能潜在性转变为现实性,阻止可能的危机转化为现实的损失。

股份制企业所有的经营风险都可以认为是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经营风险的货币化的表现形态。在当今高度货币化的社会中,股份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组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面对和承受的各种风险,其发生、发展和危害都集中地反映为企业的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各种非经济损失也可以一定方式折算为经济损失。经营风险的大小及损失都能够直接和清楚地表现于股份制企业财务收支的变化之中,表现为经济利益的减少。由此可以看出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属同义,只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本文涉及的仅仅是企业运行过程中所要面对的经营风险,而对投融资等方面的财务风险不做研究。

(二)、经营风险

那么,有必要对本文的经营风险做一个明确的定义,这是本文的立论前提。

经营风险——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所导致企业资金运动的迟滞,产生企业价值的变动。另有一种说法:企业由于战略选择、产品价格、销售手段等经营决策引起的未来收益不确定性,特别是企业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息前税前利润变动形成的风险叫做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企业必须防患于未然,对企业经营风险进行较为准确的计算和衡量,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说来,经营风险主要包括采购风险、生产风险、存货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等。

企业存在一天,风险也必然跟随一天,每一个经营环节都有风险的发生。要对一个企业进行经营风险的成因分析以及提出预警机制并不是为了要完全消除企业的风险,(并且要想完全消除也是不可能的)而是对企业的风险有一个明确的识别和评估,以至于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将其有可能产生的危害控制在一定的可接受的范围内,尽力把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四、经营风险的分析

笔者认为,经营风险分析可以分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财务因素分析一般比较注重定量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则比较注重定性分析。在日常的工作中,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是同时使用的,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一)、非财务因素

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划归为非财务因素:无法取得经营所需资金;发生灾难性危机事件影响生存能力及经营状况;市场竞争及其替代性产品或服务的影响;金融市场波动;行业特定风险;无法获得所需人力资源;法律风险;法规及特殊监管的风险;对环境变化的容忍度低,即过于敏感;无法达到股东期望而引致股票价格下跌及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社会或文化背景差异而产生的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还有内部组织体系和工作事务流程的风险、信息技术产生的风险、员工诚信等方面的风险、科技进步所带来的风险等。

生产风险:生产风险是指由于信息、能源、技术及人员的变动而导致生产工艺流程的变化,以及由于库存不足所导致的停工待料或销售迟滞的可能。

产品风险: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对产品的替代品估计不足;新产品开发研究的风险。

(二)、财务因素

而常见的财务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采购风险:采购风险是指企业由于采购原材料而产生的风险,比如供货商存货不足,采购市场价格变化剧烈等。由于原材料市场供应商的变动而产生的供应不足的可能,以及由于信用条件与付款方式的变动而导致实际付款期限与平均付款期的偏离。

应收账款变现风险:应收账款变现风险是指由于赊销业务过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增大的可能性,以及由于赊销政策的改变导致实际回收期与预期回收的偏离等。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由于我国市场已成为买方市场,企业普遍存在产品滞销现象。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

存货变现风险:存货变现风险是指由于产品市场变动而导致产品销售受阻的可能。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风险。

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企业由于举债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在现今的企业中,零负债经营的企业可以说是非常少见的,企业的经营依靠自有资本或者外债,而资本的组成结构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举债规模很大,那么将会承担很大的利息负担,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

笔者认为,不能光凭几个简单的财务比率就推断出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而是要结合自身特点进行分析。

当今有很多企业非常注重财务因素的分析,常见的有报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等,却往往忽视了非财务因素导致的经营风险。其实,笔者认为,财务因素分析和非财务因素分析是同样重要的,非财务因素比较注重宏观环境的分析,而这种宏观环境恰恰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

五、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分析

本文将以光明乳业为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

(一)、综述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国资、外资、民营资本组成的产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上市公司,主要从事乳和乳制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奶牛和公牛的饲养、培育,物流配送,营养保健食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拥有世界一流的乳品研发中心、乳品加工设备以及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形成了消毒奶、保鲜奶、酸奶、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黄油干酪、果汁饮料等系列产品,是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乳制品生产、销售企业之一。(摘自光明乳业网站简介)

要对企业进行风险风险分析不仅要考虑微观因素,更要考虑宏观因素。

首先,笔者想对光明乳业的经营的宏观环境进行一个分析。

根据企业的风险强弱因素,我们可以把企业划分为经营风险明显型企业和经营风险不明显型企业。

(二)、非财务因素分析——行业分析

在现阶段的中国,乳制品行业面临着这样一个现状:行业的进入者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人均消费量却依然很低。乳制品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存在着高经营风险的行业,一方面,我国的国民状况表明:奶制品尤其是牛奶的消费还和世界发达国家消费水平相差很多,这就导致行业收入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奶源以及运输的因素,乳制品企业加大了成本的投入,致使盈利不足,企业面临风险。

在对企业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做一分析,行业的风险对单个企业的风险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简单来说,从一个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可以大致推断出企业的风险可能落在哪一个部份,也可以大致猜测风险范围的广度。但是,正如这样的一句话,每一片树叶都是不同的,每一个企业也不能一概而论。在进行行业风险分析的时候,不能单凭整个行业的风险就推算出个别企业的风险状况。打一个比方,某个行业在国民经济的整体中被列为高风险的行业,但这个行业中的某个企业经营有方,理智投资,采取科学管理方法,降低企业的风险,那么这个企业就不能算作高经营风险的企业。

乳制品制造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供、产、销方面有其很多的特殊性。

第一、奶源问题。随着乳制品制造业的发展,进入的行业越来越多,竞争也接近白热化。每一家企业为了争夺奶源,纷纷进行了“圈地运动”。即便如此,我国还是有相当大一部分的乳制品企业采用的模式是小规模分散饲养奶牛,这样完全不能适应大规模现代化的乳制品加工。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鲜奶市场年增长量为36万吨,而原奶的市场增长量仅为12万吨,供应远远小于需求。乳制品行业的增长使得奶源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如果这两个增长指标过于脱节的话,将极有可能出现机器闲置、产品质量不高的状况。据了解,包括光明在内的中国乳制品制造企业与奶牛饲养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合同买卖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体,于是就导致了原料奶的质量认定不一的纠纷,各有各的标准,缺乏客观的定价机制。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昆冈建议,我国的乳业可以借鉴国外加工企业与奶牛饲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使奶牛农场成为乳制品厂的股东,就像丹麦、新西兰等国家,他们不仅向企业出售原奶,而且年终还有乳制品厂的分红。这种紧密的经济关系,改变了工厂与奶农之间的单纯的买卖关系,把两者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不仅解决了因牛奶价格高低所带来的利益分配矛盾,而且又解决了奶源数量和质量的问题。

第二、消费不足问题。我国液态奶的人均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均年消费量只有27公斤,中小城市更是仅有19公斤,很多人没有消费乳制品的习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消费不起。虽然乳制品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但是可以称得上具有规模的乳制品消费市场还远远没有形成。由于消费市场的不成规模,光明乳业旗下的郑州光明山盟乳业有限公司曾经在2005年爆发了还原奶事件,这是光明乳业面临的最大危机。在郑州鲜奶市场仅占有不到40%的光明乳业,在“回奶事件”之初就丧失了90%的市场份额,整个生产几乎停滞。而目前光明在郑州市场已经流失了一部分经销商,想要完全恢复并不是朝夕的事情。而此次事件所引起的连锁反应也导致光明乳品的销售量在全国各地急剧下滑,纷纷被挤占出前三的地位。虽然“回奶事件”的矛头指向的是光明乳业一家企业,但是在这个行业中到底还有多少家企业有相似的生产状况,我们不得而知,而乳业产品的消费不足的确是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之一。

第三、从消费不足产生的风险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乳制品行业的产品质量风险的问题。乳品的生产必定依赖于奶牛的产奶质量,而奶牛也会发生疫病问题,这一因素也会对企业产生负面影响。奶牛的疫病在世界范围中是多发的,一旦发生,波及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如果一家乳制品企业不能对疫病(比如疯牛病、口蹄疫等)进行控制那么将会对企业的生产造成巨大的经营风险。另外一方面,奶制品作为食品的一种,是直接被消费者食用和吸收的,与消费者的健康休戚相关。一旦在这个环节出现问题,从小处来说,企业的生产受到影响;从大环境来考虑,行业的信誉也将会受到考验。

第四、依赖冷链销售端的市场风险。乳品行业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来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乳制品的流通渠道需要具备低温冷链物流销售条件。而冷链产品的销售终端又依赖于社会现代零售业态,但是社会现代零售业态在全国发展很不平衡,所以给公司产品的市场拓展和深度分销带来困难。对于光明乳业来说,公司冷链产品的主要市场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广州、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和地区。而公司拓展的新的市场受冷藏条件的制约,发展必然是不平衡的,公司应该考虑通过合理布局生产基地建设,适度投放冷柜,提高运输质量,弥补新市场冷藏条件不足的情况来避免这一风险的扩大。

从这几点可以看出,乳制品业确是一个高风险存在的行业,也是一个产业链相当脆弱的行业。在供、产、销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保持市场份额以及获取利润增长将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现实的问题。 (三)、经营风险的早期发现和控制——财务因素分析

从个别企业来说,应该尽早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经营风险,从而能够尽早对这些可能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避免损失的造成。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最直观的就是通过报表上的数值进行分析,而在实践中,通常使用的是指标分析法。

单个财务比率的分析,通常状况下,根据以下几方面的财务情况进行判断:

客户现金状况的恶化;应收账款数额或比率的急剧上升或收取过程的显著放慢,造成资金沉淀于结算领域,甚至形成坏账损失;存货周转率的放慢;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的下降或资产结构的变化;流动负债或长期负债的异常增加,短期和即期偿债能力不足;较低的权益与负债比;不断降低的销售额;存货过量,周转不畅;销售收入总额与销售收入净额之间的巨大差异;不断增加的成本或不断上升的损失,造成盈利下降;日常开支相对于销售额的不成比例的增长;资产总额相对于销售额或利润的不断增加;销售不力,形成产品积压等等。

单个财务比率分析法在实际操作中比较简便也很直观,在实践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可以用于财务危机预警的财务比率很多,不同的财务比率可能对同一企业有相互矛盾的预测,也可能会和实际的状况有出入。同时,企业的各种财务比率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比如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资产负债率比同类企业高可能不会影响偿债能力,单个财务比率也很难对一个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描述。所以,必须全面地根据财务比率进行分析,并且结合整个行业的情形来作出判断,而不能根据单个指标就轻易下结论。

关于经营风险,有些指标是可以直接从资产负债表或者利润表中得到的。也就是说,先要对公司整体的经营情况做一个概括的了解,比如公司的盈利究竟是由什么业务带来的,是主营业务还是非主营业务;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和利润总额是多少,以及当年和前一年比较,或者前两年比较来看,它们的变动趋势是怎样的。这些是一个企业经营状况最基本也最直接的考察指标。比如:

1、产品销售数量。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对企业的产品需求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小;反之,经营风险就越大。稳定的产品销售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2、产品销售单价。企业的产品销售价格稳定,销售收入就越稳定,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稳定。产品价格受市场供需、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稳定的销售价格会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

3、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单位变动成本越不稳定,经营风险就越大。单位变动成本的稳定性决定产品成本的稳定性,从而影响着企业未来经营收益的稳定性。

4、固定成本总额。当产品销售量发生变动时,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大,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就越大,企业未来的经营收益就越少,经营风险就越大。反之,固定成本总额占成本的比重越小,经营风险就越小。

这四个指标额总结起来可以用企业息税前利润来表示。

息税前利润=售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不含利税的固定费用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应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及时对风险影响程度做出准确的判断,重新调整设计方案和生产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增加销售量、降低产品单位成本,或调整固定成本比重等措施来降低经营风险。

除了上述可以直接获得数据的指标以外,有些指标需要通过比对和间接的计算得出结论,我们可以选择如下的几个指标进行详细分析:

1、销售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收入*100%

指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利润与产品销售收入之比,反映产品销售利润的实现程度。

产品销售收入是扣除销售折让、销售折扣和销售退回之后的销售净额。对于销售有盈利的企业来说,可将其分析期销售利润率水平与前几期水平进行比较,如果呈现连续下滑或者波动很大的趋势时,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受到阻碍或者不稳定,从而也可以知道,企业的经营状况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如果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大于销售利润的增长,也可以寻找生产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一般来说,销售利润率越大,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安全,反之,销售利润率越小,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危险。

从这张对光明乳业近三年以来的经营情况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这家企业的经营收入按季节来比较的话,是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趋势,但是这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同时也能看到,企业的成本也是逐年递增。进而发现企业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这一项,每年的同期水平是呈现出逐年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虽然光明乳业单单从报表上的经营收入这一项显示出可喜的增长趋势,但是实际上,企业的利润率却是在走下坡路的。所以,从这一个指标就可以认为企业应该对经营状况引起足够的重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必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出更进一步的分析。 2、资本收益率=利润总额/实收资本总额*100%

资本收益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一般为正值,如果为零或者负值,说明企业处于高风险区域,如果虽为正值,但与前期相比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时,也可以认为企业处于一般风险区域。

3、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衡量企业负债水平的高低。如果指标过高,企业很有可能产生债务风险,但有些企业是举债经营,不能一概而论,每个企业应有其自身的标准范围,只要在此范围中就不能认定为风险过高。这个比率对于债权人来说越低越好。因为公司的所有者(股东)一般只承担有限责任,而一旦公司破产清算时,资产变现所得很可能低于其账面价值。所以如果此指标过高,债权人可能遭受损失。当资产负债率大于100%,表明公司已经资不抵债,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非常大。

4、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

流动比率表示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作为偿还的保证,反映企业可用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该指标值越大,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企业因无法偿还到期的流动负债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越小。但是,该指标过高则表示企业流动资产占用过多,可能降低资金的获利能力。该指标值,一般以2为宜,如果小于2,说明企业存在债务风险。

从图表可以看出,光明乳业的流动比率整体来说还是比较平稳的,但是其值是在1.2至1.6之间,说明企业存在着债务风险,需要适时控制。

5、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资产*100%

衡量企业在某一时点动用随时可变现资产立即偿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即可折为现金抵债的资产。(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短期偿债能力亦越强。速动比率若小于1,就有可能产生企业资产无法抵债的财务风险。当然,不同行业经营情况不同,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正常标准会有所不同。速动比率过高,即速动资产相对于流动负债太多,说明现金持有太多。

光明乳业近三年来的速动比率呈现的波动比较大,并且还是逐年递减,企业的变现能力下降,企业的资产对债务风险的抵抗能力也是呈下降趋势的。

6、应收账款周转率=赊销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100%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赊销收入净额与平均应收账款的比率。它可以测定企业某特定期间收回赊销账款的能力和速度,衡量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一年内收回的账款次数越多,意味着平均收回账款的时间越短,应收账款收回的越快。否则,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地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的资金周转。此项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经营收入越能够及时到位,资金周转比较流畅,财务风险也就相对来说比较低。

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体表现还是平稳的,说明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的,那么企业就能对应收账款有较好的控制。从资产负债表来看,光明乳业的应收账款虽然数额较大,但其回收周期有90%是在半年之内的。但是,图表也显示出,企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似乎还是有下降趋势,那么就应该引起重视,对应收企业进行测评和考察。

7、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平均存货成本*100%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此项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在供、产、销方面越是运营自如,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因此,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那么企业的经营风险也就相应越小。

光明乳业近三年来的存货周转率处于不断下降的趋势,企业对存货的占用水平越来越高,流动性变差,从而变现能力也有所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存在的,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存货周转率的变慢常常是企业经营 面临困难的信号。

8、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行业销售收入*100%

反映了企业的规模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率越大,说明企业的实力越雄厚,抗击风险的能力也越强,企业的财务也就越安全。

9、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反映企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的经济效益,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生产要素投入效率的核心指标,也是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的主要体现。

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从企业支出方面评价企业的收益能力。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收益所付出的代价越小,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越好,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能够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的收益,那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好。

光明乳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年来,由于乳制品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行业内普遍利润率,厂家为了要争夺市场份额,采取降价销售的办法,从而造成企业利润率的不断下降,企业参与竞争,不可避免地会使得经营风险加大。

10、流动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的速度,即企业运营能力。是从流动资产角度对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揭示影响企业资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周转速度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等于相对扩大资产投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要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金浪费,降低企业盈利能力。流动资产周转率越大说明企业财务越安全,反之则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越危险。

企业的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有波动的,但是也是稳步增长的,说明企业在这方面的风险是较低的。

11、主营业务毛利率=(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毛利率指标反映了主营业务收入的获利能力。通常,这个指标越高越好。

12、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

主营业务利润率反映主营业务收入带来净利润的能力。这个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每一元的金融业务收入所能创造的净利润越高。这个指标通常越高越好。

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乳品企业重视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效益;重视市场占有率,而忽视销售利润率,造成产量增加,销售收入提高,而企业的盈利水平在降低。

那么通过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乳品制造行业的竞争关键演变为提高资金周转率、加快市场响应速度、降低经营风险和严格成本控制的信息化大战。企业可以考虑增加非乳制品产品的研发上市,开发新的增值服务,降低单品经营风险。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及早发现经营风险是否存在,具体存在于哪个环节,这也是企业经营风险早期防范的一个比较直观的方法。也为企业的经营风险的控制方向提出了一个大致的指导意见。可以这么说,对财务因素的计量,是具有前瞻性的作用的。

在实际工作中,经营风险的控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有效和严谨的组织机构;

2、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

3、根据企业的行业特征和本企业的经营特点,列出风险清单;

4、做好风险因素的控制工作,对企业的风险临界点做到时时监控;

六、结论

通过对光明乳业的经营风险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的经营风险是时刻都存在的,有时候不能仅仅通过报表上的数字就得出经营状况好坏的结论,而是要通过更深入的分析,比如指标法,对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才能下定论,才能对企业存在风险的环节做出判断和整改,避免更进一步的损失。

财务分析作为企业抵御风险,规划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能有效地避免企业因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企业防范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研究经营风险对企业经营收益的影响,能够从根本上找出企业风险产生的根源,促使企业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决策,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一方面,企业经营风险的产生原因应该与企业的具体生产情况结合,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经营风险,甚至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由于其生产情况的区别,经营风险也有很大的差异。在非财务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在结合财务分析手段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综合分析,是会计工作参与决策、发挥经济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所以,作者得出的结论就是,要对一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做出成因分析和控制预警,必须要结合非财务因素和财务因素,而非财务因素可以用来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的形成原因,财务因素主要用来起到预警机制的作用。两者的结合运用,对企业的风险控制有很大的意义。

资料来源和参考文献

1、《公司财务危机论》:彭韶兵 邢精平,清华大学出版社,96~98页

2、《股份制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庄恩岳 尹平,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33~37页

3、《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赵新节,《会计之友》 5~6页

4、《企业经营风险及预警研究》,阮平南 王塑源,《决策借鉴》,1999年 第3期,10~15页

5、《光明乳业2006年年度报告》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4

关键词:经营风险 财务风险 分析 管路与控制

企业经济风险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种,是由企业某些不合理的失误或者缺陷造成的,但都会使企业创收下降、财产损失,严重地甚至迫使企业破产。企业经济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产生的原因也是极不确定的,而企业只能防范风险和降低风险的危害程度,是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的。市场经济下的企业面临的风险几率增加,因此现代企业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实现长久发展的战略目标,务必要将控制和降低风险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一、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分析

(一)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

经营风险是指公司的决策人员和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导致企业盈利水平变化、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或者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的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的主要体现在企业盈利水平的变化,其中产品需求的变动、产品售价的变动、单位产品成本的变动等因素都是影响企业经营风险的因素,其中最综合的是由于经营杠杆而导致息税前利润变动的风险。经济杠杆的高低可以放映企业的经营风险大小,经营杠杆率越高,利润变动愈加剧烈,企业的经营风就险越大。反之,经营杠杆率越低,利润变动愈加平稳,企业的经营风险越小。

我国企业的经营风险现状较差,当前大部分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管理水平严重滞后于企业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对经营风险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导致防范和处理风险的能力较差。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财务风险主要是由于公司财务结构不合理或者融资不当使公司可能丧失偿债能力从而导致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做好财务收支的计划决策、控制、记录和考核工作,维护财务资金安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执行力度较低等现实情况,严重阻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容易出现企业财务漏洞,促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

2、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是指企业自有资金和举债资金的占比不合理,企业资本结构的不合理极易让企业遭受财务风险。当自有资金占比为零或者较小时,企业可能会因为可使用的资金较少,影响企业运营;另外当企业举债资金比例过大时,企业可能会无法偿还债务,加剧企业债务负担。企业资本结构的不科学降低了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促进财务风险的发生。

3、企业收益分配政策不科学

收益分配政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的投资决策,科学的收益分配政策有利于梳理企业的良好形象。一旦出现企业的收益分配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现象,企业提出的发展决策将会出现差错,再加上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必然会形成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4、企业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

财务人员是处理企业财务业务的主体,对企业财务工作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因而财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必定会引起企业财务风险。财务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对企业财务风险认识不足,就不会对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实现预警;而在当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时,又缺少应变处理能力,无法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二、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一)企业要分散、转移风险

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定要考虑现代市场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的经营规模、可用资金以及创收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决策出最佳的企业筹资方案,确保企业有足够的能力来筹集资金。还应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宜的投资和产品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另外,有时候企业遭遇的风险会超出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让企业无力抵抗。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在遭遇经营风险时获得保险公司一定数额的保险金,以便减轻经营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建立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项合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将有效地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安排,将企业整个的管理层、工作员工约束在内控制度之下,保证任何人不会脱离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管理,独立工作。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监督,监督将会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以及工作人员的行为,发挥风险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的作用。因而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以预防为主监督机制,对企业上、下层部门实行有效的监督。对管理层人员要监督其权限,防止个人权利过大,凌驾于内控制度之上;对下层工作员工要监督其工作行为,把工作行为限制在企业规章制度之中。可见,企业要建立适应全面风险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

企业要有成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必须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企业风险防范制度。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还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风险,完善的企业风险预防制度可以再企业各项经营过程中进行具体风险预测,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可以设立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是实施风险识别、风险预测,最大程度提高企业应对经营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还要强化企业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令其认识到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提高风险应变能力。

(四)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企业筹资、投资和运营资本管理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主要的目的是保持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在企业向外筹资时,首先要了解企业目前的资本结构,计算出适度的负债率。然后加强企业资金的防范和控制,适度筹集资金,保证企业自有资金与负债资金占比的合适;在对外投资时,也要基于企业资本机构的合理性,预测未来投资收益,适度投资,防止企业外部应收款额过于庞大。

(五)提高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企业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风险到达准确的预测,有些经济风险会突然降临,如果企业来不及提出措施解决,肯定会对企业的财产资金等造成严重损失。企业要着急管理层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一同商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分析和商讨出企业在经济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每一个风险,并结合这些经济风险制定出一整套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应急管理措施必须要做到详细、具体,而且还要拥有较高地可操作性。最后将应急措施以书面的形式告知企业每一个部门和工作人员,提升全员风险应急能力。

三、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的市场环境中充满了太多难以预料的风险因素,这些都会让企业时刻遇见各种经济风险。而且大部分的企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与应急措施,致使企业破产、弱小企业被兼并等现象屡屡发生,众多的企业无法在新的市场经济体系下生存与竞争。强化企业经济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已成为企业实现未来发展前景的重要手段,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需要企业大力加强对经济风险的控制和管理,降低企业经济风险,减少风险损失程度,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赵新节.试用财务分析手段来控制企业经营风险[J].会计之友,2013,(6)

[2]刘士光.论如何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J].商场现代化,2011,(07)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5

【关键词】多元化 风险 防范

近年来。多元化经营战略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公司迅速扩张的重要方式。不少企业家已经把多元化经营战略当成是市场竞争中扩大规模、挤压对手、克敌制胜的法宝。很多人甚至把“大而不倒”(Too big tofall)当成是企业经营的座右铭。但实际上,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导致企业经营过程中各因素的不确定性,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本质上也是有风险的。在一个战略决胜的时代,如果忽视企业发展战略中蕴含的风险,将极有可能导致“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严重后果。

一、多元化风险的来源

为了更好的控制风险,首先就得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的来源。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系统性风险主要是指国家的宏观经济市场环境和产业环境两个方面,在这里我们不作进一步探讨,现主要分析企业多元化经营时的一些非系统性风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不同产品或产业市场的非系统风险关系,而且取决于多元化进入后,企业战略的调整、企业资源的整合、组织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等方面。

1 企业家与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作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决策者,企业家的决策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西蒙的决策理论认为,人具有知识的不完备性、个人自身能力的限制带来预见的困难性和因为人的行动范围的有限性所导致的组织或个人决策过程只能是有限理性等特点。这种决策的有限性会使一些企业实施不适当的多元化经营。导致企业过度多元化经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中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中,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不一致,企业经理作为投资者的人,实际上控制了企业资源的使用,在使用企业的资源过程中,经理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趋向于将企业扩大和经营范围拓展,寻求企业的短期利益,从而造成投资的不合理。虽然,现在的董事会对经理层有了一定的监督,但往往由于他们对市场和企业情况不太了解而使得监督流于形式。

(2)企业家过于自信

企业经理对自身驾驭企业的能力和把握市场前景过于乐观,过高地估计了企业最优多元化经营水平。这种现象在原有业务经营成功的企业家中更加常见,由于多元化投资的正确性往往要2-3年才能看出,而这时,由于退出壁垒等原因,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已经难以纠正。

企业家对待风险的态度,对企业的多元化也有较大的影响。通常,敢于承担风险的企业家,所经营的企业多元化程度比较高,企业风险也大。

(3)外部资本市场的变化

外部资本市场日趋完善,使得企业多元化经营利用内部资本市场的优势不断被削弱,从而使得企业多元化经营的边际收益曲线左移,企业最优多元化水平下降,原来处于最优多元化经营的企业即使内部条件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出现了过度多元化。

2 多元化进入方式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多元化经营时,有些企业采取自主投资新建方式进入,有些企业采取外部兼并或收购的方式进人,这些不同的进入方式。产生的企业多元化经营风险也不同。彭罗斯指出:“有证据表明,如果一个企业能够收购另一个运行中的企业。其进入新领域的支出成本和技术的困难能够大大降低。收购一个工厂的成本要比重新建设低得多。且能够获得一个要花几年才能建立的市场位置,还能大大减少来自竞争的压力。特别重要的是,企业能够获得一支有经验的管理队伍和有经验的技术和劳动力队伍。因此,收购可以作为一种获取企业在新产业中所需要的生产服务和知识手段。提供内部企业生产所需的管理和技术,常常比减少竞争和降低进入成本更为重要。因此,收购常常是一种适当了解企业进入新领域和减少问题的特别适当的手段,以及决定是否在那个领域扩展以适当利用自己的资源。更进一步说,收购常常不需要现金流出,对于那些金融地位不够强大,但某一产品的管理和技术特别专业化的企业来说,收购可能是多样化活动的主要而唯一方法”。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采用收购和兼并等资本运作方式进入其他领域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采用这样一种方式进入,尤其需要考虑新业务与旧业务的整合风险,不同业务主体的企业文化整合也是多元化企业所需要事先考虑的问题。采用内部方式进入的企业,则着重需要考虑新业务的产品周期、不同的市场拓展方法等方面的风险。

3 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企业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包括产业的市场相关性和运作过程的相关性。贝蒂斯等研究认为,相关型多元化导致负的风险一收益关系,而不相关的多元化显示出正的风险一收益关系。可见,企业的多元化经营的相关性较大程度的影响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从投资组合理论来看,产业市场的相关性与企业经营风险成反向关系。产业的运作相关性是不同产业运作中对企业资源或能力的共享程度,它是与风险成正比的。

4 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

产业特点与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关系。我们主要从产业的发展状况来分析,当然,不同产业类型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也有较大影响,比如风险投资业,由于其产业同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性,进入这样的产业,不管该产业处于什么发展状况。其风险会比较大。从产业的发展周期理论来看,任何产业发展都将经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处于幼年期的产业,其风险大收益小,成长期的产业其风险大但是其收益也相应较大,而成熟期产业内的企业,其经营风险小,收益也比较稳定,衰退期的产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潜力小,风险较大。

5 财务能力与多元化经营的风险

在企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实行多元化投资。必须充分考虑并合理解决企业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盈利性与流动性有机协调等财务问题。资产结构性管理的目的,在于确定一个即能维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又能在不减少风险的前提下,给企业带来尽可能多的利润或流动资金水平。

二、多元化经营风险防范

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根据资产组合理论,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经营的市场风险。但是,其运行风险可能会大大增加,多元化经营风险的存在是任何企业所不可回避的,如何在一定经营绩效水平的前提下把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控制到最小,是理论界和企业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1 企业家能力的缺乏

当市场发展处于初步阶段的时候,一个企业的快速壮大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方面。各种短缺经济,诱使了短期高利润行业的出现,而有些企业可能把握了这样的一次机会。从而能快速成长。有些企业可能是得益于与政府的关系,从而享受如垄断等政策效益,使其获得成功等。这些领域的成功,可能使得企业家们过高的估计自己的管理经营能力(但实际上其经营管理能力并没有达到多元化经营所需的要求),其成功经验会诱使企业进入新的领域进行经营,从而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阱”。即使有些企业在原有领域内是由于其企业家的出色管理所取得较大成功,但多元化经营时对企业的经营要求与其在专业化经营时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果企业家不能适应这样的一种变化,会对多元化后的企业经营造成很大风险。所以实行多元化经营首先就要求企业家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看其是否具备了多元化经营的能力。

2 企业不具备核心能力

理论界的分析和企业界经验表明,如果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是建立在其核心能力基础之上,其经营成功的可能性会比较大。核心能力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企业在新的领域中成功的关键。企业多元化之前,得分析其是否具有核心能力,以及新的业务是否是围绕其核心能力展开或是否有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

3 企业的资源能力限制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6

关键词:资产结构;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一、资产结构不均衡的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在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或由于汇率的变动而导致未来收益下降和成本增加。对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比例很高的企业选择退出竞争的策略需要付出高昂的机会成本。这类企业只好选择继续参与竞争,结果往往是承担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却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回报。

二、中石化简介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0年2月25日独家发起成立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产品和主要石化产品生产商和供应商,也是中国第二大原油生产商。

三、资产结构分析

可以看出,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2016年货币资金在资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由4.75%上升至9.51%,增长幅度较大。应收账款所占比例有所减少,存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略有增长,从2015年的10.08%上升至2016年的10.44%。固定资产所占比重虽有所减少,但所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然是最大的,2015年固定资产所占比重为50.76%,2016年为46.08%。无形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略有增加,由5.62%增加至5.67%。下面我们再来比较一下中石油的资产结构。中石油也是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存货。但中石油的这几项资产所占总资产的比重均比中石化的要低。其固定资产2015年占比28.47%,2016年有所降低,占27.99%。中石油的存货占比有所增长,由5.3%增长至6.13%。中石油的货币资金占比也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从2015年的3.08%增至4.11%。同中石化一样,2016年中石油的应收账款金额也有所减少,且其所占总资产的比例也有所减少,从2.18%降至1.97%。2016年中石油的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几乎没有变动,仅增长了0.01%,由2.97%变为2.98%。

四、基于资产结构的经营风险分析

通过与中石油相比,我们可以得知,中石化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过大,这两者合起来超过了企业总资产的50%。而中石油的资产结构就比中石化合理的多。这就说明中石化的退出壁垒很高,那么中石化将只好选择继续参与竞争,这会使企业承担巨大的经营风险。中石化的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均比中石油高。这也说明中石化的经营风险较高。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入,延迟了资金流入时间,影响了企业的财务实际能力。因此,企业需要对应收账款进行积极的管理,减少因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中石化的存货较多,影响存货周转速度,而存货周转速度直接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效率,加大企业经营风险。一个企业的资产结构是否合理对经营风险的影响很大。中石化公司应适当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降低退出壁垒。还应加强应收账款管理,降低坏账风险。中石化还要加强存货管理意识,建立健存货内部控制制度,减少资金占用,降低经营风险。

作者:苏雅楠 单位: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7

关键词:建筑企业;经营风险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1

在建筑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无序竞争的建筑市场和建筑企业内部制度的不健全,将导致建筑企业面临债权债务风险、合同管理风险、建设项目竞标风险等很多风险。然而企业的生产经营与效益都与这些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无法严加防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经济效益都会受到波及,甚至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研究和分析企业的经营风险,并且针对风险而制定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对建筑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一、常见的建筑企业管理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当或者决策失误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危险。对于建筑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现。

1.建筑项目的投标风险――在投标过程中企业由于操作失误或者技术原因所造成的项目投标失效或项目低价中标。

2.合同管理风险――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与质量、技术、安全、工期、价格等合同的相关条款,企业没有及时发现缺点和问题,以及在发现后未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而发生的风险。

3.实际施工进展时管理风险――因为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工程项目造价增大风险、违约风险、安全责任风险。

4.债权风险――因为债务人资金的减少以及无法联系到债务人,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企业债权的失败,债权不能收回,致使企业债务权力不能得到维护,企业资金减少的风险。

5.债务风险――企业因为无法周转现金,有关债务不能得到及时清偿,导致被债务人告上法庭、法院查封、实施的风险。[1]

二、对常见建筑企业管理风险的相关防范措施

最大限度的给企业制造更多的价值――利润,是企业运营的目标所在。只有充分的发挥企业的运营和治理队伍以及他们的商业头脑,通过掌握和运用企业存在的一切资源,使风险得到化解、更好地抓住商机,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从而使企业目标得到实现。同样的,我们也清楚的了解:要想追求商机,就要承担企业随时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成功、避免失败的关键就在于运用一切有效措施对企业采取风险管理。

1.明确市场定位,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建筑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施工资质、人员构成、资金状况选择进入目标市场,企业的领导人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承揽超出施工能力的工程项目,不轻易涉足不熟悉的施工领域。建筑企业应合理控制每年承揽工程量的增速,从而避免因战线过长而导致资金和人员无法满足施工进度、避免因层层转包工程而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证引起的声誉风险。

2.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防火墙就是正确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制度没有有效执行,那么企业经营的风险就会产生。监督和授权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所在。这个组织授予并且有效的监督公司所有人的权限。内控制度有效的防范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防范经营风险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根据内控制度的实行,使企业人员的相关责任得到落实,企业人员的权利得到了监督和限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处于可控制和监督状态。[2]

3.企业进行依法治企、依法防范经营风险、依法维权的重要方式就是优化法制服务机构,使法律服务职能得到强化。在建筑市场中,与工程甲方相比,建筑企业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工程甲方通过设置不合理的合同条款、恶意拖延付款期限迫使建筑企业垫资施工,产生大量不合理的应收账款。因此施工企业要熟练使用法制手段来打击和抵制不法侵害,让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企业的经营得到法律的保障,真正做到依法经营、正确决策,使企业的经营风险得到避免或解决。

4.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关键方式就是识别和控制风险。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层必须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让企业的有效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有效的识别和监控经营风险,运用相应的解决措施来使随时都可能发生甚至不能规避的风险得到化解。例如:在建设项目的竞标阶段,建筑企业要全面的搜集到建设方和建设项目的所有信息,仔细的研究有关的招标文件,真正的了解合同中相应条约和建筑方的想法,并且根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决策和评估,从而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合同签署阶段,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对合同的专用条款进行研究,从中找出合同的缺点和瑕疵,并运用相应的措施来纠正和解决,坚决抵制不公平合同协议的签署;在施工过程中,要使有效的企业管理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使操作和精细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并且根据合同规定的质量和时间来监督施工,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顺利的完成施工项目,如技术措施、质量安全措施、施工组织措施等;在项目结算竣工阶段,不仅要保证有效的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提供竣工结算报告,还要在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法来维护债权,迅速采用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建设方拒绝付款的无理要求和有意拖延的情况,维护企业的正当利益。[3]

三、总结

内在和外在的原因都存在于一切事情的成长变化之中,内在因素是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在因素是发展变化的重要方面,外在因素通过内在因素而产生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国内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建筑企业要认清经营环境对自身的影响,明确自身具备的优势和劣势,提高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分析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社会因素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扬长避短,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减少企业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郑金华.基于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控制[J].2011(07).

分析企业经营风险篇8

关键词:房地产;经营风险;管理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各行业都出现了新的增长,其中房地产行业的进步显得尤为明显。房地产经营风险是房地产企业首先关注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企业是高风险行业,虽然高收益,但也有着高风险。房地产企业如果无法做好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则会为企业经营发展埋下巨大隐患,同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与管理便成为了房地产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点。

一、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

(一)房地产项目选择阶段面临的经营风险。房地产企业进行地产项目的选择是房地产企业进行项目开发过程中具有不确定性最强、风险最大的阶段,如果房地产企业项目选择出现问题,那么将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企业资金链断裂、企业无法获得预期利润甚至亏本;房地产项目区位选择出现问题,房屋最后出售出现困难等。因此,企业在项目选择确定前,进行周密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详细了解投资项目所处区位环境,预估房地产未来售卖能力;通过对公司现有资金状况及未来可能的融资渠道及融资金额,科学合理预测资金流入流出,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通过现有企业财务会计数据预估企业在该项目的财务杠杆等数据,预判投资该项目存在的收益等。例如,HD房地产开发公司试图打造HS市最大的商业购物休闲中心,该项目选址在人流量大,地段成熟的老城区,但是项目开盘后2个月内,原租户都退租关门。后分析原因:该地段虽然人流量大,且地段成熟,但是该地区主要居住人群消费水平较低,没有较强的购买力。该处房地产的开发最终失败,对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财务压力,投资几乎完全没有收回。

(二)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面临的经营风险。房地产项目选址确定后,经过繁杂的前期准备工作,便进入了房地产项目的建设施工阶段。此时,房地产企业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如资金链条断裂风险;原材料采购质量不合格风险;工程质量把关不严风险;工程进度停滞不前风险等等。

(三)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面临的经营风险。当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建设完工后,经过验收交付即进入房地产项目的租售阶段。在房地产租售阶段,房地产企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经营风险。此时,房地产商的目的是实现房地产的商品转化,尽快收回投资获得企业利润。如果已经建造完工的房地产项目因为各种原因而无法租售,则会导致企业完成的房地产项目中的房产积压,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出现财务危机。此时,市场对房地产项目的影响极大,如果市场上需求者持续处于观望态度,则房地产企业将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如果贸然降价将带来巨大的财务损失,但如果持价待售,企业的财务压力也将越来越大,很容易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

二、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的管理措施

(一)房地产项目选择阶段的经营风险管理。(1)注重对房地产所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了解。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与外部环境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企业的经营环境也会从多方面影响企业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选择前,需要完整把握房地产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减小投资失败的风险。企业管理者需要将企业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将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制定适合本企业持续有效发展的目标及方式,针对每一个项目均应认真进行可行性研究,出具可行性报告,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房地产项目投资成功率。(2)运用变通的开发组合理论。俗语“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企业在进行经营投资时也需要注意这样一个开发组合理论。房地产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可通过选择处于不同区位、不同开发类型、不同租售组合的项目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达到分散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收益的目的,防止因为某类项目的失败造成企业无法继续经营的情况出现。房地产企业的管理者在综合考察多个投资项目时,可最终选择符合本企业基本生产条件,但是与其他在建项目共性较弱的项目进行投资。

(二)房地产项目建设阶段的经营风险管理。(1)聘请具有良好资质及信誉的监理公司及专业人士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管,确保资金顺畅。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其主要进行的就是房地产的建设开发,而对于这种事关民众人身安全的商品,民众也比较关注其安全性。因此房地产企业如果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需要在进行开发时需严格把控房产质量。同时,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因此需要聘请专业的、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对项目进行监管,减小项目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同时公司财务必须按资金预算筹集和使用资金,严格按照监理公司等专业部门核定的产值支付工程进度款,严格按合同及资金预算支付各项款项,防止资金链断裂。(2)根据市场行情与销售状况决定开发进度与销售策略。鉴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与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各地的房地产市场都出现了价量齐跌的普遍状况。虽然目前大多数地区取消了“限贷”等相关政策,国家也对首套房的优惠政策做出了调整,但大多数购房者还处于观望心态。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必须根据本地市场行情,作出合适的开发进度决策与合理的销售策略判断。如当前情况下,对于项目的进度可以考虑稳健性,确保交房即可,用不着提前或赶工期,增大资金支出,占用大量资金,同时保证足够的销售费用预算,加大对销售广告费效比的考核,但必须考虑投入与产出比例,总体提高企业利润。

(三)房地产项目租售阶段的经营风险管理。(1)选择业务管理水平较高的物业公司。对于现代购房或者租房者而言,考虑的不仅仅是房屋面积、房屋版型等硬性条件,还会认真考虑物业管理水平等软条件。一个优秀的房地产项目只有配备了高质量的物业管理,才算是完整的成熟的房地产项目。而同时,良好的物业管理能力也会提高房产的竞争力,增大对于该房产项目的需求。当外部环境对房地产项目的租售并不有利时,房地产项目的内部条件优化将明显促进企业租售实现,提高企业资金周转速度、减小企业财务压力,增强企业内部控制能力,同时也会促进企业的形象提升,在同行业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2)加强销售控制,减少坏账损失。由于房地产项目的租售是资金回笼阶段,此时如果出现久欠房款或租金的情况,将会大大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需要加强销售控制,减少坏账的出现概率,防止出现财务恶化等状况。因此,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需要严格把控购房者首付比例及余款支付期限,租房者支付押金数额及租金缴纳期限。当购房者财务信用情况较差时,需要考虑提高其首付款额度,不能只盲目考虑销售,如果后期按揭办不下来将会导致长期未达账项。因此,只有通过合理有效的销售控制管理,才能将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

结论:近些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保持着发展的态势,同时房地产业的发展事关国计民生。房地产业实质上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企业在投资房产项目时需要占用较大规模的资金,同时由于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因此资金周转期也较长,如何有效把握房地产企业的经营风险便成为了房地产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房地产业经营风险大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存及发展。房地产企业经营风险的分析现已经成为房地产企业减小风险、制定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为确保房地产企业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地位,必须首先分析各项目经营风险及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