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中医药基础笔记8篇

时间:2023-08-20 14:39:15

中医药基础笔记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1

在处理本院本科生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药功效的讲解上。因为每味中药的功效理解透彻以后,学生可以根据之前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诊断学的知识推导该药的主治证,同时,也可以根据之前在中药学总论中学过的中药性能知识反推该药的性能,如麻黄的功效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发汗是一种祛除外感六淫之邪的途径,表是指表寒之邪,宣肺是指宣发肺气,利水指利尿,对麻黄功效的讲解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去推导麻黄的主治证,反推麻黄的性能,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又如笔者在处理本院函授班使用的中药学教材的教学内容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中药的应用上。函授班使用的中药学教材在每一章都有目的要求和自学指导,学生在集中学习之前都自学过。同时,函授班的学生大多是在乡镇卫生院上班的成年人,对中药有一定了解,也使用过一定数量的中药,因此,笔者采用了讨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他们在工作中用药的经验和体会说出来,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2因人才施教

高校学生的生源有文科背景和理科背景的不同。一般来讲,文科学生具有记忆力好、想象力丰富、人文知识丰富等特点,理科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较强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笔者会通常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讲授。

(1)讲故事,中药名的来源有很多传说,如益精补肾菟丝子、治疗鼻渊的辛夷、治疗黄疸的茵陈蒿、妇科常用药益母草……等。通过讲故事,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记住很多中药的功效及应用。

(2)编成歌诀,方便学生记忆。如发散风热药,笔者与学生一起归纳为"发散风热药辛凉,利咽透疹薄(荷)牛(蒡子)蝉(蜕),清肝明目用桑(叶)菊(花),发表升阳柴(胡)葛(根)升(麻),牛蒡(子)蔓荆(子)用果实。"

(3)从文学著作谈中药,如清代《红楼梦》是一部举世闻名的文学巨著,同时也蕴含有丰富的医药学知识,包括从中医基础理论到临床诊疗、方药知识、针灸推拿、四时保健,以及与中国传统养生有关的风俗习惯等,几乎涉及中医药领域的各个方面。其中方药的内容记载颇多,足见曹雪芹深谙医药之道。据粗略统计,《红楼梦》涉及方剂四十多个,药物一百多种。如解表药麻黄、紫苏、防风、荆芥;清热药石膏、地黄;温里药肉桂、附子;宣肺祛痰药桔梗,安神药朱砂、茯神;平肝息风药牛黄、珍珠母、钩藤;开窍药冰片;补益药人参(上等人参、人形带叶参)、头胎紫河车、当归、何首乌、麦冬、玉竹、鳖甲;理气药枳实;……等临床常用中药,在书中均有辨证用药的记载。在第二十八回中,王夫人问及黛玉的病症,商量吃何药凑效时,宝玉分析林妹妹所患之病是先天不足的虚证,从吃煎药以发散风寒和吃丸药以调理虚损两个不同侧面,说明先吃汤药以治急,再吃丸药以治本的道理。

(4)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介绍"取象比类"是一种界定中药作用常用的中医思维方法,在中药中大量运用,如以皮治皮,即用大腹皮、生姜皮、茯苓皮治皮下积水;以心治心,即用连翘心、莲子心清心火;以核治核(圆形肿块),即用荔枝核、橘核善治肿痛……等等。通过这种思维方法的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学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导出药物的某些作用。

3因专业培养目标施教

学生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不相同。中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五年的学习,最终能运用理、法、方、药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中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最终能从事中药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工作。由于培养目标对中医学专业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求不一样,使得教师在备课时内容上应有所侧重。对于中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中药的性能、功效及临床应用是该专业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及临床实习的一个必备条件。因此,在备课时,详细介绍中药所治疗的病证,包括对某些病证作简要的分析,分析病因病机,讲清该药的作用机理。同时,也要重点介绍该药在使用时的常用配伍。这样才能为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方剂学及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讲解桂枝时,在学生明确桂枝具有发汗解表功效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桂枝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和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时的区别:即风寒表实证乃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所致,宜配麻黄用;风寒表虚证乃外感风寒,营卫失和所致,宜配芍药用。

而中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备课时,侧重点有所不同,主要让学生掌握中药的性能、功效、中药七情配伍和用药禁忌和常用剂量。这样才能为中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打下良好基础。例如:讲解附子时,在学生明确附子具有回阳救逆作用,主治亡阳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附子在发挥这一作用时的物质基础--多种生物碱及其强心、抗休克等作用。同时,强调附子中含的多种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由此提醒同学高度关注该药的用法用量,特别是附子入汤剂宜先煎的用法。总之,根据培养目标,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用他们最容易接受的信息输入中药的相关内容,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结语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2

关键词:《药理学》 教学 方法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221-01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是运用基础医学的知识来研究,解释药物与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然后应用于临床实践,又根据临床实践经验,需要和线索来研究和发展药物。故学好《药理学》对一名医务工作者至关重要。但由于药理学牵涉广泛,内容繁多,学生往往反映难学,难记,难理解,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体会。

1 重视医学基础知识的复习

药物的基本作用是对机体生理功能和生化反应的影响,基础知识的复习对学好药理学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药物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易学、易懂、易记。所以,在学习药物之前必须复习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如:讲授利尿药时,首先复习尿液形成的生理学基础,再介绍药物的作用原理、部位、用途、不良反应,这样一环套一环,生动有趣,容易学习,便于记忆。

2 注意介绍临床医学的相关内容

《药理学》是一门基础课,又是一门应用学科,在医疗活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在介绍药物的作用、用途时必然涉及到临床医学知识,所以,非常有必要介绍临床医学知识的内容,这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记忆《药理学》知识必不可少,如讲授利尿药治疗各型水肿时,将各型水肿发生的病理生理知识予以分析、介绍,使单纯的叙述变得生动活泼,便于掌握和记忆。

3 进行病案讨论

病案讨论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灵活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在讨论治疗方案时,不仅能对某一药物加深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对各药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达到复习和巩固课堂理论知识的目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比较、综合、判断、归纳等能力。如:在讲授了糖皮质激素药后,出一病例:患者,女,74周岁。发作性哮喘10年,近一年发作频繁,一周来加重入院。患者常用氨茶碱、强的松或地塞米松治疗,近2年来服用舒喘灵、强的松,用量为10mg,每日3次。入院查体:体温38℃,血压16.00∕10.67Kpa,心率94次∕分。脸圆,向心性肥胖,轻度水牛背,精神差,表情痛苦,中度呼吸困难,音调较高,心音弱,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未扪及。四肢末梢轻度发绀,无杵状指。检查: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13000∕mm3,中性86%,淋巴14%,X线胸片报告:慢支,肺气肿。入院后给与抗生素、平喘药、激素等药物治疗,呼吸困难减轻,1月后发现病人口腔黏膜多处溃疡,创面培养出白色念珠菌。请考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医生决定停用激素和抗生素,服用制霉菌素。停用激素的第二天晚上8点钟患者突然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心悸,心率110次∕分,血压6.67∕4.00Kpa,神志模糊,继之呈嗜睡状态,小便失禁。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以上症状?当即吸氧,补液,用升压药。抢救12小时后,病人仍嗜睡。停用升压药后,血压即很快下降。理由是什么?你认为停用抗生素是否妥当?说明理由。通过对此病案的讨论,学生对糖皮质激素药,有了更加深刻地认识,由于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能够把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加强实践教学

《药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之内容繁多,单纯的课堂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兴趣渐淡。故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做到:①认真做好大纲要求的基本实验。②充分利用网络及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③与医院结成对子,使学生能够不定期地去药房和相应的科室见习,对于提高兴趣,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④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多去医院,多问、多听、多看、多思。

5 做好课后答疑,注意信息反馈

课后安排好答疑时间,通过答疑,了解学生有哪些问题没有搞懂,还渴求什么?这些问题反馈给教师,教师在以后的讲解中可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6 引导学生注意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可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药理学虽内容繁多,但有规可循,教师可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药理学的学习主要是理解记忆,重点掌握,比较记忆,及时复习,理论联系实际。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3

【关键词】功效;教学法

《中药学》是一门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及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灯知识的学科,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课。作为中医学“理、法、方、药”四大框架的支撑之一,《中药学》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因此《中药学》的讲授方法也至关重要。学生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到日后《方剂学》及其他临床学科知识的学习。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为了提高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功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供同仁探讨。

1.功效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应教学法

在讲授《中药学》课程之初,我们都会去强调“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脱离了中医基础理论,就非我们所讲之中药。中医基础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中药学的功效就对应地有祛风、散寒、解暑、化湿、润燥、泻火;中医基础理论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中药的功效就对应的有解表、温里、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滋阴、壮阳。[1]

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药学的功效紧密的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对于药物的理解,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功效而未能达到活学活用、服务临床的宗旨。如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善治无汗之风寒表实证。因患者以寒邪袭表为主,寒主收引,故无汗。桂枝功效“发汗解肌”,善治有汗之风寒表虚证,虽称为风寒表虚证,实则并非虚证,而为实证。患者以风邪袭表为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有汗。两药功效同为“发汗”,主治证却有所不同,如不详细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势必容易误解或混淆应用。

2.药性、功效、应用的推理教学法

中药药性和功效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具有寒凉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清热的功效,具有温热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温通祛寒的功效。因此,由中药的寒凉性可以推导出清热功效,由温热药性又可推导出温通祛寒功效。又如,从五味角度讲,具有辛味作用的药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因此,由中药的性味可以推导出相应的功效。

功效对应应用则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麻黄三大功效对应三大应用。麻黄发汗解表之功效,对应风寒感冒之应用;宣肺平喘之功效对应实证喘咳证之应用。[2]

通过药性、功效、应用的推导过程,可使难记的中药学变成了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的知识,而逻辑推导反过来又使学生因为找到了学习的规律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章可循。

3.重视中药经典古籍,拓展教材功效

《中药学》教材的编写来源于中药经典古籍,但由于学时等因素的限制,教材内容无法全面详实。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中未载入而经典中所记载的功效。如桔梗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为“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主惊恐悸气”。在一些著名的方剂中也载入此药,如治疗心痛的“活血逐瘀汤”,治疗泄泻的“参苓白术散”,治疗心悸的“天王补心丹”等。[3]而教材中对于这些功效并没有记载,《方剂学》中对于桔梗在此三方中的解释多为“舟楫之官”,“载药上行”,过于笼统。因此回归经典,对于中药潜在功效的挖掘和应用更有意义。

4.重视功效名词的层次分析

很多中药功效的名词存在层次性,因此,在教授时不能只谈笼统的功效,要进一步分化,讲解具体的功效内容。

如“收敛固涩”这一功效就是笼统的,一定要将其具体化,分解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咳、止血,不同收敛固涩药物的具体功效是有所不同的,如龙骨、牡蛎的收敛固涩可以化分为敛汗、固精、缩尿、止带。[4]

如具有“补气”这一功效的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等,然后它们的主治病证是不尽相同的,或者是有所侧重的,当进一步结合归经来具体解析:人参、甘草可补心气,党参、黄芪可补脾气,山药可补肺肾之气,以此来分别适应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证。

又如具有“补阴”这一功效的药物有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女贞子等,然后结合脏腑定位,阴虚证当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之不同,对于用药来讲,用以上“补阴”药大方向正确,而准确度不够。[5]

因此,对于功效含糊的药物,要具体细化分析,才有利于学生知识掌握的准确性,正确的应用于临床实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功效是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准确掌握功效是今后临床中正确用药的基础,如何讲授好功效是提高《中药学》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

【参考文献】

[1]谢崇源.谈谈怎样教授《中药学》[J].高等中医教育研究,1987,7:15~17.

[2]王君明,贾玉梅,崔瑛,冯志毅.基于“药性-功效-应用”三位一体的中药学教学方法[J].中国西部科技,2012,11(3):84~85.

[3]宋永刚.《本经》桔梗功效释义[J].中国中医药报,2011,9:1~2.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4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笔者在一学期的教学周期中分别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2008级本科班253人设定为实验组,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级本科班169人设定为对照组,两班学生在入学时均为随机分班。

1.2教材及教学内容

实验班和对照班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黄兆胜主编的《中药学》教材,此次开展“PBL”教学法,笔者选取了6个章节共计20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PBL教学。

1.3方法

实验班采用PBL教学法进行教学,对照班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保证统计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班及对照班均由中药学教研室同一位有多年授课经验的教师任教,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3.1PBL教学实施

(1)授课前准备:在实施PBL教学法之前组织本教研室5位中药学课程的主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中药学知识体系的特点以及章节的内容安排,查阅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讨论整理出实验教学的章节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并把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的形式,重点突出每一章节药物的共性特点以及每一味药物在共性的基础上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问题中同时也涉及到与学习章节内容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和中医诊断的内容。根据各章节设计的问题制作相关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

(2)分组和讨论“:PBL”教学法采用小组讨论形式,在上一次课结束时将下一次课学生应掌握的主要内容和讨论的问题提前发给他们,便于课后进行预习,查阅相关的资料和进行讨论。由于每班人数较多,加之授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讨论,将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分组,每小组有一位小组长负责,自行确定讨论时间。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充分的预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讨论,每位学生都要求发言,有争议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加以解答,小组负责记录并在课前交给教师。

(3)课堂实施:在开展PBL教学的课堂上,由各小组组长就本小组讨论过程中存在分歧的问题以及讨论的结果发言,教师对于学生意见一致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记忆;对于学生存在意见分歧和疑问的内容以及难点、重点内容,教师要做详细重点的讲解,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本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原则,教师只起引导作用,逐步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1.3.2传统教学实施

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准备教案和讲稿,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堂上主要以讲授法为主,每章节在结束前作归纳总结。

1.4评价方法

为客观的评价PBL教学法的效果笔者采用了成绩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1.4.1成绩考核

学期结束,由教务处统一安排从题库抽取试题,题库试题均是按照学校统一要求由本教研室教师出题,各章节题量符合学时的比例要求。题型及内容是客观性试题(选择、填空)占60%,主要考核学生基本概念、中药的功效的理解与记忆以及中药的典型个性特征。主观性试题(简答、论述题)占40%,测试学生对药物的理解、应用的能力以及相似药物的异同分析与比较。由教研室人员按照评分标准统一进行阅卷。同一试题由同一位教师评阅。阅卷及评分:得分占题量总分90%以上为优秀,80%~89%为良好,60%~79%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1.4.2问卷调查

为了客观评价PBL的教学效果,笔者设计了学生反馈意见表,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成绩分析

对实验班及对照班的考试成绩用t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见表1。218

2.2问卷调查

共发放调查问卷253份,回收253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2。

3讨论

PBL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每一个问题都要求经过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课程内容被严谨地安排在这些问题之中。教师必须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及方式,用自己渊博的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3.1成绩结果分析

成绩结果显示实验班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特别是主观题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由此说明PBL教学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记忆,更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反映出学生对中药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同时也对既往学过的中医基础理论以及中医诊断学的知识进行强化与系统掌握;还能看出学生对中药学中的某些相似药物的能够在掌握其共性特点的基础上对各自的个性特征把握的很好,充分显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2调查问卷分析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同学对教学效果满意,认为此法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增强学习兴趣,增强对枯燥的中药学功效的记忆与理解,增强了实际的应用能力,很多同学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表示,通过自主的学习,能对自己或家人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进行自我诊断和治疗,有的还收到的很好的效果,不仅更加深了对某些或某一类的中药的理解认识,还巩固了专业思想,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3.3体会

通过PBL与传统教学法相比,笔者体会到:(1)对于教师来说,PBL教学法能够促使教师不断的充实自己,不断的需要阅读大量的现代与古代的文献资料,对教学内容理解更加深刻,对每一味中药从渊源到现代研究以及临床的实际应用都有很好的把控,具有更好的知识的驾驭能力,改变了传统教学法机械、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学水平提高明显。(2)对于学生来说,多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获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提高;同时还培养了学习兴趣,转变了学习观念,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5

为了培养优秀的中医药人才,为了提高中药学的教学效果,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功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供同仁探讨。

1.功效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对应教学法

在讲授《中药学》课程之初,我们都会去强调“什么是中药”。

中药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脱离了中医基础理论,就非我们所讲之中药。中医基础理论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中药学的功效就对应地有祛风、散寒、解暑、化湿、润燥、泻火;中医基础理论中有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中药的功效就对应的有解表、温里、散寒、清热、补虚、泻实、滋阴、壮阳。[1]

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与中药学的功效紧密的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对于药物的理解,又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功效而未能达到活学活用、服务临床的宗旨。如麻黄功效“发汗解表”,发汗力强,善治无汗之风寒表实证。因患者以寒邪袭表为主,寒主收引,故无汗。桂枝功效“发汗解肌”,善治有汗之风寒表虚证,虽称为风寒表虚证,实则并非虚证,而为实证。患者以风邪袭表为主,风性开泄,腠理疏松,故有汗。两药功效同为“发汗”,主治证却有所不同,如不详细联系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势必容易误解或混淆应用。

2.药性、功效、应用的推理教学法

中药药性和功效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如具有寒凉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清热的功效,具有温热药性的中药多具有温通祛寒的功效。因此,由中药的寒凉性可以推导出清热功效,由温热药性又可推导出温通祛寒功效。又如,从五味角度讲,具有辛味作用的药物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功效。因此,由中药的性味可以推导出相应的功效。

功效对应应用则贯穿于中药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如麻黄三大功效对应三大应用。麻黄发汗解表之功效,对应风寒感冒之应用;宣肺平喘之功效对应实证喘咳证之应用。[2]

通过药性、功效、应用的推导过程,可使难记的中药学变成了可以通过逻辑推导的知识,而逻辑推导反过来又使学生因为找到了学习的规律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有章可循。

3.重视中药经典古籍,拓展教材功效

《中药学》教材的编写来源于中药经典古籍,但由于学时等因素的限制,教材内容无法全面详实。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应适当拓展教材中未载入而经典中所记载的功效。如桔梗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其为“主胸胁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主惊恐悸气”。在一些著名的方剂中也载入此药,如治疗心痛的“活血逐瘀汤”,治疗泄泻的“参苓白术散”,治疗心悸的“天王补心丹”等。[3]而教材中对于这些功效并没有记载,《方剂学》中对于桔梗在此三方中的解释多为“舟楫之官”,“载药上行”,过于笼统。因此回归经典,对于中药潜在功效的挖掘和应用更有意义。

4.重视功效名词的层次分析

很多中药功效的名词存在层次性,因此,在教授时不能只谈笼统的功效,要进一步分化,讲解具体的功效内容。

如“收敛固涩”这一功效就是笼统的,一定要将其具体化,分解为敛汗、止泻、固精、缩尿、止带、止咳、止血,不同收敛固涩药物的具体功效是有所不同的,如龙骨、牡蛎的收敛固涩可以化分为敛汗、固精、缩尿、止带。[4]

如具有“补气”这一功效的药物有人参、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甘草等,然后它们的主治病证是不尽相同的,或者是有所侧重的,当进一步结合归经来具体解析:人参、甘草可补心气,党参、黄芪可补脾气,山药可补肺肾之气,以此来分别适应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证。

又如具有“补阴”这一功效的药物有沙参、百合、麦冬、石斛、玉竹、黄精、枸杞、女贞子等,然后结合脏腑定位,阴虚证当分为心阴虚、肺阴虚、胃阴虚、肝阴虚、肾阴虚等之不同,对于用药来讲,用以上“补阴”药大方向正确,而准确度不够。[5]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6

关键词:临床药学;中医医院;工作方法

我院自成立临床药学部以来,临床药学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中医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应结合中医的特点,现就临床药学的工作思路及方法作几点探讨。

1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

1.1临床药学的政策环境2002年《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颁布,明确了各级医疗机构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2007年12月卫生部发文《关于开展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42家医院作为试点单位,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药师准入标准、配备标准、管理制度、工作模式、岗位职责及临床药师工作的评价体系。

1.2实际工作中的难点虽然国家为临床药学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由于国内临床药学与药学实践的发展不均衡,药师在融入临床、参与用药决策这一核心工作中,举步维艰,进展缓慢[1]。笔者开展工作之初,也碰到不少困难,首先是自身知识背景不足,知识结构中以化学为主,缺乏必要的医学与治疗学方面的知识,从而缺乏与临床医师的共同语言,难以与医师与患者沟通;其次,临床医生对临床药师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性质也存在一定的误解,医生往往认为药师是来监督用药的,从心理上抵触,从思想上轻视。再者,医院在初始阶段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资料匮乏,信息来源不足,都是工作进展困难的原因。

2临床药学工作思路及方法

2.1分层次工作重在临床临床药学工作是一个内涵丰富、边缘学科涉及面广、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工作,对于不同级别的医院,也有不同的要求。临床药学工作系统由基础、中级、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构成,基础工作包括处方点评;按照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理论,审核处方的合理性;收集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编写药学通讯;提供药物咨询等。中级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要求临床药师要走进临床,与医护结合,参与临床用药实践,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最高层次的临床药学内容是根据前两个层次的信息反馈和临床实践要求进行工作,并为前两个层次提供技术服务与支持[2]。

根据笔者的经验,中医医院临床药学的开展尤其先要把基础工作做实,药师从最基本的工作中可以掌握更多有价值的药物信息资料,为后续的工作奠定理论基础。药师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临床中,深入病房,参与查房、会诊、病历讨论等,并结合临床实际参与患者用药。与医师、护士密切合作,共同发现、解决、预防潜在的或实际存在的用药问题,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尽力保护患者免受或减轻、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害。要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从事与临床药物治疗相关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不断积累临床用药实践经验。

2.2书写药历扩展知识面笔者在从事临床药学工作中,坚持书写药历,深感药历的书写在临床药师工作学习之初的重要。药历是药师通过查房、询问、阅读医师书写的病历获得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系统的关于药物治疗过程的记录,记载药师对药物治疗过程的干预、评估以及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和教育过程。由于其涵盖内容较广,几乎囊括了药师工作的所有内容,体现了药师的知识价值。书写药历是药师短期内掌握本专业临床知识及药学知识的一种工具和手段,可以有效地扩展临床药师的知识面。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7

[关键词] 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理论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R642.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6(a)-0165-03

《中药学》是祖国医学理论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重要环节,阐述、研究中药的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1]。中药学在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专业。目前,全国各中医药大学都设有中药学专业,这些院校的中药学专业大都只侧重于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如:中药的药化、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研究,很少涉及中药材如何规范化栽培、药用植物育种、中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等方面[2]。长期以来,由于对合理开发和利用药用植物资源的认识不足,致使许多药用植物资源过渡采收,一些物种出现濒危,甚至濒临灭绝[3]。为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提高中药在世界上的地位,药用植物资源的栽培、育种、中药资源的开发等工作势在必行,而这些恰恰是农业院校的优势。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需求,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逐渐成为农业中的特殊部分,甚至有专家提出了“中药农业”的概念[4]。因此,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了中药学专业。

吉林农业大学发挥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在全国最早创建药用植物专业,培养了大批的药用植物栽培方面的优秀人才。同时,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在其他高等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的中药学专业侧重中药化学、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的研究,缺少了中药资源、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中药材的育种、中药生物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的时候,吉林农业大学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基础上,不断完善不足,形成了完备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和科研的体系和思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第一个创办了中药学专业。在教学中,始终秉承以《中药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等中医药基础理论课程作为知识体系主线为载体传授给学生。而《中药学》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农业院校的中药专业的学生来说,学好《中药学》对学好后记的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方剂学、中药制剂学等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亦是从基础过渡到药学实践的桥梁课程。《中药学》课程组的老师,在查阅国内外有关精品课及《中药学》精品课的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和完善已有的《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经验,提炼出高等农业院校《中药学》精品课模式。

1 高等农业院校的《中药学》精品课的特点

高等农业院校是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培养和输送多层次农业所需人才的重要基地,更是农业科研成果的主要发源和创新之地。目前,我国的农业从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环保型大农业迈进,这对高等农业院校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承担着为农业培养优秀人才、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功能,为农业技术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前提[3]。吉林农业大学根据国家的发展需要,在药用植物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中创办了第一个中药学专业,在实践中使中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比药用植物专业更全面、更符合中医药发展的规律,同时凸显了高等农业院校中的中药学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即学生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够获得从中药资源、中药材的种植和养殖、采收加工和炮制、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药理活性的研究、不同剂型的制备、制剂分析、质量标准的制定及新产品的研制等从上游到下游的整个知识体系,知识链比较系统和完整,贯穿整个知识体系的红线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

《中药学》精品课是列入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专业和中药资源开发利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在整个中药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指导性作用。《中药学》课讲授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药专业学生对整个中医药知识体系的理解;也影响到将来学生毕业后能否按着中医药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去从事研究、开发、应用中药的工作。

2 《中药学》精品课建设的意义

通过《中药学》精品课建设,使本科生在学完基础课后,向专业课过渡时通过《中药学》课程得到良好的衔接,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习不仅从药材的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掌握鉴别特征,而且也从功效上进行分类,牢固各类药的功效与应用等方面理论知识,在讲授传统中药理论基础上,也与现代中药的保健功能等相结合和简要讲授主要有效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这样使中药学的讲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而且也为后续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和中药药理学等多门课程进行了铺垫和较好的衔接,还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药学》精品课为本科生传授了中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按着传统的中医药特色的思维方式,同时也为中药生药学科输送后备力量提供基础。

3 建立《中药学》精品课的富有创新性和特色的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3.1 启发式教学

传统《中药学》课程的教学手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单一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的是“填鸭式”教学[5],通过课程组的改革,《中药学》课的课堂讲授特点是灵活应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得到了知识。课堂教学上,激励学生提问题,并对提问题的同学采取奖励制度,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内容在生动活跃的教与学的互动中进行,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到了融会贯通。

3.2 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6],没有立体感的图片帮助进行教学,仅凭听觉信息是非常抽象的, 学生常常感觉难以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能将既往的教学媒体,如:投影、幻灯、录像、挂图、板书等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充分结合起来,图片、动画、录像及解说等媒体被广泛采用形成教学软件,使单调乏味的中药学课程,尤其是中药基础理论知识内容形象地体现在声音、图像、影视和动画中,使其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内容形象化。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的显现,把繁杂的语句变成直观易记的视窗,使中药学的内容变得有趣、多样和实用化。

3.3 课外活动小组辅助教学

结合课外科研小组的活动,把课堂内容付诸实践。笔者指导了1999级、2000级和2001级三个年级的本科生的中药学科研小组的创新发明活动,都获得学校的“优秀指导教师奖”。在学生的创新发明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所学的《中药学》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不偏离中药特点的小型的中药现代化研究。三个小组的研究成果“三棵针口腔溃疡散”、“鹿角女性保健酒的研制”和“鹿角果冻的研制”都得到了有关专家的好评。同时,笔者为全校学生开设全校选修课,达到了对不同专业学生普及《中药学》基本理论和常识的目的,得到好评。

3.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双语教学

大胆尝试双语教学,课题组已经进行了六个年级的《中药学》双语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找到适合吉林农大特色的双语教学方法。在《中药学》双语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用汉语讲授每章的内容,之后用英语总结,课件中尽力做到英汉两种文字,使得一些专业术语重复出现,加深印象,使英语授课学时达到50%以上。另外,每轮《中药学》的双语教学过程中,都有1个学生用英语演讲的环节,每班分5组,每组做英文中药学课件,派1名代表讲,其他同学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经过6轮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团队精神和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适合农大学生英语水平的双语教学值得进一步提倡,这不仅是一个课程问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将来的进一步深造、就业、出国等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尤其在中医药已被发达国家民众广泛认可的今天,国家需要大批的能够用英语讲解中医药的人才。《中药学》课程的双语教学为中医药走向世界提供优秀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4 开展《中药学》精品课的实践教学

首先有1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理论课结束后的第二学期,在中药鉴定实习的前一周,让学生综合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的知识,从基源、性状、显微、理化、尤其是性味归经、功效、应用、剂量及有毒无毒等方面,通过观察具体中药,复习、巩固、强化、记忆所学的知识,使中药学课程内容融会贯通,真正成为学生头脑中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和大学生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等相结合,通过开放中药鉴定与中药实验室、邀请专家做中医药知识讲座等途径使学生的中药学知识以扩展和延伸。

5 考核方式方法体系改革

成绩的考核包括:平时成绩(作业成绩、考勤情况、提出问题的奖励成绩)和终结性考试成绩(笔试、以小组为单位的演讲口试)。通过考核方式的改革,使《中药学》这门课程在整个中药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指导性作用。不仅为学生传授传统的中医药学知识,而且为学生提供一个中医药学特色的思维方式,即使中药专业的学生能更好的将中国传统中医药辨证施治的理论与现代医药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

6 结论

通过吉林农业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的建设,笔者建立了高等农业院校开设“中药学”精品课的模式,即在大学二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此课程,理论教学学时数:40~50学时;在大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一周的中药学实习,是在中药鉴定学实习的前一周,目的是强化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进一步认知。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启发式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和创新思路;开设双语教学课,英文授课达到30%以上,加强学生对专业英语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多样化,既要考核每位同学的客观成绩,又要考核团队合作成绩,灵活多样;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使课程知识得以延伸。注重中药学传统理论的讲授与中药资源、中药栽培与养殖、采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药药剂等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农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系统和全面。通过精品课模式的建立,希望为中药学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于佳宁.《中药学》三位一体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J].江苏中医药,2010,42(9):69-70.

[2] 于涛,张磊,付雪松.《中药学》教学方法的浅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8):73-74.

[3] 马春英,李雁鸣,杨建肖.农业院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指导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9,11(2):165-167,171.

[4] 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等.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06,22(1):9-11.

[5] 高汝杰,常惟智,赵文静.多媒体技术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信息,2008,25(2):76-77.

中医药基础笔记篇8

    1单体药店店员药学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根据徐娟(43等人的调查发现,目前北京地区县级以下的零售药店有33%的非药学专业人员从事药品销售,而北京石景山地区的也有47.2%是非药学相关专业人员[.据调查。不同地区的非药学专业从业人员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小城市,未经医药专业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在药店从业人员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L6],使得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无法得到提高。笔者对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的单体药店的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和专业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从上表可以看出,单体药店占药店总数的85.38%,在单体药店中非医、药学及高中以下的店员比例高达56.00%。其中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占比达到47.11%,可见非专业人员在单体药店中占大多数,这使得药店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以及整体素质偏低,药学服务质量无法保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不熟悉药事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的法规不熟悉,同时对法规知识的了解深度不够,如对麻黄碱复方制剂的单次销售量限制店员大多知道,但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如果在被问到同一个人一天多次购买含麻黄碱制剂的同一药品是否可以的时候,大多数店员都表示,只要单次量不超过5盒就可以。这就说明对法规的立法原意不领会,仅是机械的执行,单纯只是规避药店的风险,而没有考虑到药品使用过程中的更加深层次的安全问题。

    1.2不熟悉药品相关知识主要表现在对药品的功效熟悉程度不够,以及不能介绍常见药品中典型的使用注意事项、禁忌及毒副作用。如很多店员对红色与蓝色新康泰克的功效区别不明确,认为二者都是治疗感冒,无法明确区别,说明对二种药品的治疗症状不够熟悉。还有的对药品的商品名或商标所对应的通用名不熟悉,如“快克”、“感克”和“盖克”,这几种商标的对应的通用名称都是“复方氨酚烷胺胶囊”,当其中某种缺货时许多店员不知道向消费者介绍治疗感冒的同类品种药品。

    1.3缺乏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相当部分顾客会到药店寻求帮助解决疾病治疗问题的,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和乡镇的药店这样的顾客占多数。所以店员必须具备常见疾病的诊疗知识,如感冒、常见胃肠疾病、皮肤疾病等。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中发现很多店员无法分清风寒与风热、肾阳虚与肾阴虚,这样就无法为顾客进行诊疗方面的服务。

    1.4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据张春玲等人对药店营销中的职业道德建设进行研究,得出一些店员为了获取利润,唯利是图,向消费者过度推销药品,甚至在药品的销售价格上做文章;在适应证或功能与主治相同的药品中.热衷于向消费者推荐价格高、利润高的品种;也有些管理不规范药店的店员无视抗生素需凭医生处方购买的相关规定,随意向患者出售甚至推荐抗生素,不顾患者的用药安全。形成很大的社会隐患;片面夸大药品的治疗作用,隐瞒或回避告知药品不良反应、禁忌症等的道德缺失问题,严重影响了药学服务质量的提高。

    1.5原因分析

    1.5.1我国职业准入门槛低,店员的总体素质较低:在医药零售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店员供不应求。《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药店营业员的文化程度为高中即可,具有5年以上从事药品经营工作的初中文化亦可。有调查发现[8],参加社会化职业资格鉴定的人员当中,其中8O%以上属于非医药相关专业,其中一部分人没有医药行业的从业经历,是由其它行业转行过来的。可见现行法律对药店营业员准入门槛较低,导致了店员的总体素质不高,影响了药店药学服务质量。

    1.5.2大学生就业观念问题,客观上存在无法招到专业人才:在面对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很多大中专学生不能很好的给自己的工作定位,大多数医、药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没有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依然热衷于在大城市工作,不愿到不发达地区的药店特别是县级及以下药店就业,这是导致一些县级及以下的药店招不到医药专业人才的客观因素,药店只能通过招聘非专业甚至低学历人员进行补充。

    2探究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绝大多数药店的店员在实际工作中,在销售方面,与药师没有明显的分工,直接销售药品和推荐用药,而非药师的店员在药店中占绝对多数,因而药店店员对药学服务质量的影响比较大,提高店员的专业服务水平是药店药学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药学服务质量的方式很多,如吴幼萍【9】等人对零售药店如何提高药学服务水平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提升药师的法律地位的方式来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同样有研究表明【],店员培训是提高药店药学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不但效果好,而且见效快。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体会到店员培训可以有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因而笔者结合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如何通过店员培训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进行探讨。

    2.1培训方式

    2.1.1聘请专业的讲师培训:连锁药店与大型的单体药店经营状况较好,可以聘请专业的培训讲师对药店店员进行培训。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效果要优于本店的药师,但因为培训费用等问题,不可能由专业培训讲师作所有的培训。因而请专业培训讲师在对店员进行培训的同时,可以让本店药师学习专业培训讲师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提高本店药师的培训效果。聘请专业讲师培训时因为时间较短,最好采取集中面授的方式。以笔者的经验,这样的培训重点针对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的店员,这些店员学习的效果较好,对培训的知识容易掌握较多。

    2.1.2本药店的执业药师培训:执业药师是经过系统化学习参加全国执业药师考试合格的专业型中高级人才,同时每年还有一定课程的继续再教育,在药店若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验也可以’承担店员培训的任务。由于不是专业的培训讲师,本店的执业药师培训的方式一般用现场交流或者直接以问答的方式效果要比集中面授好,这样只要求执业药师针对在销售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每次的培训要注意把握主题,因为店员的问题比较多不要跑题,否则培训的效果就较差。同时要让新、老员工分别提问题,不要过于集中在老员工。法规类的培训可以用集中授课的方式进行讲授,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2.2店员培训内容

    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为目的的培训,主要针对店员薄弱环节和平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培训,以笔者的经验。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

    2.2.1药事法规培训:对于初入药店的店员,上岗培训时虽然已经培训了基础的法规知识,但由于非医药专业店员一次性初学很多课程,无法完全掌握相关知识,所以需要针对在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再次培训,培训的要点就是以容易发生安全用药方面问题的知识为主。对部分法规还应讲解相关的立法原意。如抗生素的使用限制、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的限制销售,要强调抗生素滥用的危害性,并以实例和换位角度来进行讲解,销售过程中凭处方销售的目的不是仅为规避检查。更多的是从患者用药安全角度出发;含麻黄碱复方制剂每次限售5盒,其主要目的是防止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非法用途。所以若是发现非治疗性的经常购买应该不卖,同时跟顾客解释,发现可疑情况还应当向当地的药监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由于店员不断更换,应定期反复进行相关的法规培训,防止出现重大用药安全问题。

推荐期刊
  • 中医
    刊号:11-2166/R
    级别:北大期刊
  • 陕西中医
    刊号:61-1105/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正骨
    刊号:41-1162/R
    级别:统计源期刊
  • 中医文献
    刊号:31-1682/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