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8篇

时间:2023-08-31 09:21:10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1

一、口算能力训练的作用

1.20以内的加减法、乘法口诀是口算能力训练的基础

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对于数的学习与计算分为10以内、20以内、100以内逐渐到万以内数,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要进行20以内加减法的训练,从这个角度来看,20以内加减法是十分重要的,是重中之重。20以内加减法主要训练学生的拆分、凑十等基本计算方法,以口算为基础,稳扎稳打逐渐形成完整的计算能力。随着年级的增高,对于将来的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运算,都是离不开20以内数的口算这个基础的。例如,9+8的计算是20以内加法计算,在这里要让学生学会拆分的方法、并运用凑十的方法以最快、最准确的口算得到其结果。无论是拆大补小还是拆小补大还是五五得十的方法,都要训练出孩子更快的口算方法,有了口算,才会真正地计算,才会有准确的结果。

乘法口诀是口算训练的第二个基本基础,我们在学生文具盒、作业本好多用具上都能够看到它,本意就是让小学生用更多的时间随时随地进行乘法口诀的记忆,可见其重要性。乘法口诀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乘除法联系,也就是说每个口诀既包括两个乘法算式又包括两个除法算式;还要让学生注意口诀的方向性,让他们知道“七八五十六”既有“7×8=56”这个式子,又有“8×7=56”这个式子,随着年级的增加,还要能够得到56÷8=7和56÷7=8,在中高年级,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乘法口诀表面理解,对计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口算能力的培养是片面的。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整数运算,还是小数、分数的运算,最后的落脚点都是乘法口诀的运算。巧妙使用各种方法,让各年级段的学生真正地理解乘法口诀,落实在日常数学口算中,循序渐进地提高的口算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学生口算能力训练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开始

我们都知道学生口算的练习是有规律性和逻辑性的,有经验的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经常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有看得准、判断得准,才能口算得准。例如,在出现“7×6=?”这个口算式子后,学生就要仔细观察这个式子是乘除法中的乘法而不是加减法,再反映出这个式子用“六七四十二”这个口诀,并且是反方向,结果是42。这个过程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包含着学生日常精细的训练,如果学生口算迅速,就证明观察能力的训练比较到位。往往说,小学生的有效数学经验都是从学生日常观察活动中得到的,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从习惯中培养让学生善于观察、有效捕捉数学信息,更好、更准确地进行相应的数学计算。

3.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口算是要求有速度的,这就要求学生有快速的反应能力,也就是说要对口算做出准确的判断,进而采取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得到相应的结果。学生快速反应是十分重要的,这是学生速算、准确算的前提保障。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还能够有效帮助其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比较重要的要求,学生的学习不是唯一的路径,要多管齐下,让学生从诸多的方法选择最优化的方法,使学生口算更快、更准确。

二、口算能力训练的方法

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作用不容忽视,那么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训练的方法有哪些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口算能力训练的形式要多样

在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今天,课堂对于学生的口算能力训练方法很多。例如,用好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是系统训练的一种有效方法;合理安排好前置性作业,让前置学习更有效,从而在课堂复习环节中出现口算,既完成计算训练,又完成新旧知识的有效衔接;老师出题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老师对于口算理解是系统科学的,由此教师一定要找好分类,把握好、运用好。学生间相互出题方法也很好,学生间的距离是最近的,也是训练点最有效的。

2.对于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要定期强化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2

关键词:中职二年级;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有效性

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实验

1.实验目的

为进一步检验在中职二年级进行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的有效性,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实验设计

(1)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来自M学校10电商班班。该班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参加南京职教教研室的数学统考,二年级的时候没有数学课,开设了计算能力训练的选修课。

(2)实验材料。

教学材料为教师自编计算器训练教材.测试材料由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计算器运用成绩测试组成。

(3)实验方式。

开设计算能力训练选修课,将学生前测和期中、期末成绩进行比较,通过访问任课教师的方式了解计算能力的训练队学习专业课的影响。

3.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时半年,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

(1)实验前测。

选修课的第一节课对该班学生进行计算器能力测试,其测试成绩和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前测。

(2)实验中测。

该班学生的期中计算器能力测试成绩作为中测。

(3)实验后测。

该班学生的期末计算能力测试成绩以及实验后学生再次关于计算器使用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的问卷调查作为后测。

4.实验结果分析

(1)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计算能力测验成绩的影响。

经过一学期的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验以后,笔者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测验成绩做了一下对比,如下表:

由表1的数据信息显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实施后,学生的平均分在逐步提高,及格率从原来的59提高到了100,优分率从7.5提高到了68.6,而学生的差分率从6.8下降到了0。

事实说明,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对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对专业课学习的影响。

连燕玲老师在《职业学校学生数学学习准备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职业教育的数学应具备三大功能:其一为基础功能,它是为生存需要所必备的实用功能;其二为服务功能,它是为自然科学及专业化学习服务的支撑;其三为思辨功能,它是为培养学生素养,提高学生智力水平的高级功能。那么从现行职教走向和生源现状看,职校数学的关注点应落在一般实用性和相对狭窄的支撑上,数学学习轨迹要依从弱理论、重方法、强运算的发展途径。

而在南京市,所有的中职学生只上一年的数学课,在一年级即将结束的时候参加南京市的统考,在二年级将不再开设数学课.而对于二年级的中职学生来说,数学仍然是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是必要的.希望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中职二年级的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心和逻辑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从而更好的学习专业课。

①学生对提高计算能力的需求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有所提高。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将学生所接受的任务放在他面前,以使他能获得成绩,由于成绩,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能架起通往以肯定态度对待学习的桥梁。”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它的成功率成正比;成功越多,期望越高,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越多,期望越低,自信心越弱。

②学生通过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

奥苏伯尔认为:在一般的课堂学习中,并不存在孤立的课题A和课题B的学习。学习A是学习B的准备和前提,学习B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同A的联系中学习.在学校学习中的迁移,很少有像在实验室条件下严格意义的迁移.学习迁移的效果主要不是指运用一般原理于特殊事例的能力(下位学习的能力),而是指提高上位学习和并列学习的能力.通过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让中职二年级的学生在没有数学课的情况下,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专业课学习的信心和能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计算能力训练后,认为计算器的运用对专业课的学习很有帮助的同学从原来的27.3上升到了68。同时通过和专业课老师的访谈,了解到学生在碰到需要计算的知识时,掌握速度和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在校商贸实训基地实践时效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实验证明,数学运算能力的训练能促使学生在专业课中很好的利用计算器,提高专业课的成绩,促进专业课的学习。

5.个别访谈

期中测试成绩出来后,我从计算能力测试一直保持好成绩、成绩提高较快、成绩提高不明显等不同层次中分别抽取2名学生进行个别访谈,通过访谈,了解到学生普遍对数学运算能力训练感到满意,他们觉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得以不同层度的提高,学习相关的专业课时有了更好的自信心,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同时增强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在中职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

6.实验的反思

(1)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它能很好的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课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训练,很大程度上考虑到了中职二年级学生没有数学课的原因。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较好地帮助了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2)我对本次实验进行了认真地定量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学习专业课的自信心。

(3)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本实验主要进行了计算器的使用训练,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实验时间比较短,有些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论证,对本实验效果的测量标准不够严谨、科学,这一方面是由于笔者的理论水平尚待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待于有关理论的进一步取得进展。

结论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确能大幅度地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2.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中职二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知识迁徙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愉快、积极地学习专业课,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提高方法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质量。现在,关于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著述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这说明在计算辅助设备(如:计算器、电脑等)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人”的计算能力已经感到不满意,并期望改善学生对外部设备的依赖。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告诉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知道: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趣味练习,激发计算兴趣

数字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计算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调动学生改正错题的积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抓特务”等寻找错题的游戏活动,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练习改正错题,提高纠正错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果不懂算理,仅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达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持之以恒,不懈地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有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降低出错的几率,有效提高计算准确性。

六、重视计算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能力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一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二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三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七、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小学的每个年级段都要强调学生对口算知识的掌握。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要求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在现实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得最多的计算。如买东西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红岩.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要持之以恒[J].内蒙古教育,2011(23).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4

【关键词】口算训练;方法;材料

一、现状:不容乐观

口算是我们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不少教师往往会淡化口算的训练。我对四年级学生的口算现状进行了简单调查。两个班共有84名学生,题目总数是1764题(每生21题),错题数共114题,正确率为92.5%,平均每人要错1.4题。最快完成题目的学生用了2分32秒,最慢的用了5分10秒。在3分钟内完成的学生大约是学生总数的一半。根据四年级的口算要求,学生的口算水平优秀应达到每分钟做对13题,合格为每分钟做对10题。从标准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学生没有达到合格水平。对其他班级的口算情况也稍做了解,从老师的叙述来看,情况不是很理想。

二、地位:不可小觑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应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数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计算又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粗略统计,小学数学总课时数1000左右,计算约占700课时。计算是教学中的基础性训练,也是计算中基本数学方法的训练。计算技能的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加强口算和重视基本功训练两个方面。口算是估算和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差,势必会影响到估算、笔算的正确和速度,影响计算技能的形成。学生口算时,既要耳听,又要眼看,既要口说,又要心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耳、眼、心、口四种感官的有机结合。口算不仅促发学生的思维,还发展学生的注意力、理解力、记忆力及表达能力。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这个基础。

在小学阶段,口算的重点就是低年级的基本口算。它包括: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表内有余数的除法。因此要加强对学生的口算训练必须从低年级抓起。

三、实践:提高计算能力

(一)口算源于实际生活,让学生意识到口算的重要性

口算,源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一天不用到口算,尤其是一些简单的小数目的计算。用口算方便易行,灵活快速。因此,口算教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吸取其丰富的营养。教学时安排合适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口算就是生活的需要,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启动学生学习口算的动力之源。把学生置身于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兴致盎然,感受口算实用性。教学的设计也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机会进行口算,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

让学生认识口算的重要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小学阶段是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首先让学生明确口算的重要性,加强训练,从而使学生自觉形成口算时要认真、仔细、迅速、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二)弄清算理,培养学生口算能力

口算方法都是从实际运算中总结出来的,要想达到口算正确与迅速,不仅要掌握口算方法,还必须懂得算理和思路。

1.弄清算理

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因此,应重视抓好算理教学,例如教学8+5=13时,要从实际操作入手,让学生理解:8比10少2,求8与5之和,应把5分成2和3,8与2组成10,10加3得13。并画出口算8+5=13的思维过程图。在学生充分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简缩思维过程,抽象出进位加法的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10,再加几。”最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5+8”怎样算。这样,学生理解了算理,亦就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2.说理训练

弄清算理后,抓好说理训练,促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基本口算,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上课一开始先出示“13-8=?”,问学生“13-8等于几呢?”“等于5。”又问:“是怎样想出来的?”“做减法,想加法。”再鼓励学生:“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口算方法呢?”在学生说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归纳出不同的退位减法,并要求学生就不同的方法加强说理训练,以提高口算的速度。

3.找方法,用规律

当学生都能熟练基本口算之后,就应转入拔高训练,即教给学生口算方法和规律:根据题目的特征,有这样一些方法可以借鉴:

(1)应用定律和性质使运算数据“凑整”。如:用“凑十法”口算:加数“凑整”;运用减法性质“凑整”。到高年级时,计算时出现小数、分数等,就可以应用连乘中因数“凑整”;运用“分解法”口算。

(2)运用一些速算技巧进行口算。如:采用“基准数”速算;首同尾补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乘法速算:用其中一个十位上的数加1的和乘以另一个数的十位数再乘以100,再加上两数个位上数的乘积。如84×86=8×(8+1)×100+4×6=7224;首补尾同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用两个数十位上数的积加上个位数的和乘以100再加上两个数个位上数的乘积。如48×68=(4×6+8)×100+8×8=3264;一般的两个两位数相乘的速算:十位乘十位,个位乘个位,将两个乘积写成四位数(不够补零),然后把两数个位和十位交叉相乘的积放在百位和十位,与刚才那个四位数相加。如32×53; 3 2

5 3

1 5 0 6

1 9

1 6 9 6

(三)口算形式多样化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训练,我们在进行口算练习时,形式要符合儿童特点。灵活多样,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练习时的积极性。

(1)运用口算簿。教师指定时间,让学生在口算簿上算题,或把得数按顺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交换改、对得数。这种速算比赛的形式,效果比较显著。

(2)运用口算卡视算。指名口算,可以按座位顺序算、小组算、横排算、竖排算,像开火车似的一个接一个很快说出得数。

(3)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课堂上注重口算训练。教师在授课之前,结合本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口算训练,是提高学生口算水平的重要手段。

(4)家校结合,和家长参加家庭购物活动。譬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口算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懂理、会算、熟练、灵活的过程。懂理,就是使学生懂得口算的算理;会算,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口算的方法;熟练,就是经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对基本口算能够算得又对又快;灵活,就是使学生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灵活地解决问题。

加强口算,不等于机械重复做口算题,而要做到口算训练的科学化,做到适时、适量、。有效的提供训练材料,选择训练时机,注意训练方法,考虑训练周期。口算能力的培养,不只是低年级的事情,应当贯穿于小学(乃至中学)数学教学全过程。而且要与估算、笔算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根据教材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训练。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5

关键词:数学运算 培养方法 计算能力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运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之一,不仅在计算求解中有决定性作用,在推理论证中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体现。运算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 ,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

2.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四、培养口算能力,注重训练质量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在教学中,主要做到:1、每堂课上安排口算训练。在授课之前,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3至5分钟时间,进行口算练习。这样长期进行,持之以恒,能收到良好的效果。2、变换方式训练。

五、 提倡算法多样化,激发学生潜能

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它能使学生在计算中得到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层次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

六、在教学中,要加强练习,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法宝

子曰:“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了练习的必要性。只有在掌握了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练习,才能够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才能够悟出计算的诀窍,从而全面提升计算的能力。当然,应该讲究训练策略和训练方法的多样性,以免造成学生的枯燥情绪。例如:训练内容要有层次:基本训练(目的是掌握法则、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计算公式等);针对性训练(目的是纠正学生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特殊训练(目的是通过强化记忆牢记常用计算数值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七、在教学中,要加强口算训练,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捷径

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的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的进行口算训练,我相信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八、鼓励学生把口算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必不可少的途径

我们要鼓励学生把计算知识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学有所用,使学生产生成就感,获得愉悦,这样,会促使学生更加重视计算,重视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知道:计算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最广泛,教师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经常让学生有意识的参与购物、坐车、旅游等费用的计算,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口算应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真是一举双得。

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只要认真钻研教材,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领悟《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挖掘计算题中的能力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一定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6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心算训练

口算、心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口算训练首先应讲清算理,其次要坚持经常。这就是说,口算练习要贯穿整个小学阶段,以逐步达到熟练的目的。

二、加强笔算训练

笔算的内容是较大数的计算或是较复杂的混合运算等,笔算使用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重要性。为此,一要讲清算理,掌握法则。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使学生弄清算理、准确掌握法则,这样才能在计算过程中少出错、不出错。如:在计算“3636÷36”时,有的学生试商11,这种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对“商的最高位确定后,不够商1的就商0”的法则没有掌握。针对这种错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试商方法,使学生牢记商的最高位确定后后面的各个数位都必须有数字(包括0),否则商的数值就会发生变化。另外,影响计算能力形成的因素还有不能正确掌握运算顺序等等,必须针对每一种情况加强练习和训练。二是宽时训练,先准为主。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算对是第一重要的。如何才能使学生能算对呢?除了正确掌握算理外,还要注重计算以后的检查和验算。因此,在训练之初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做一些计算题,要求学生必须做正确。这样,学生在计算完后就能认真验算核对。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准确率会明显提高,这时可以马上转入下一步训练――“限时训练”。三是限时训练,提高速度。在小学课本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要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这说明光对还不行,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在训练计算速度时,可以采取限时的办法,即出示较多的计算题,限时完成,看谁算对的多。然后再把宽时和限时综合在一起,也就是给出适当的时间、适当的题量进行训练,这样的训练要坚持经常。四是简算巧算,形成技能。简算和巧算在提高计算速度、提高准确率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认真观察,有很多题都能找出简算或巧算的方法。如:计算“0.35×99”,可转变成“0.35×(100-1)”进行计算,这样算起来就简便多了,准确性也会提高。再如:15×15,25×25,35×35……都可以用巧算的方法进行计算,即用(5×5)25作为积的后两位,用高位上的一个数字加1再和本数字相乘所得的数做积的高位,即:(1+1)×1,(2+1)×2,(3+1)×3……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7

关键词:计算 习惯 训练 能力

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知识之一,计算素质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在小学阶段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小学生计算素质的培养。我们平时的课堂作业、课后作业、试卷上,最让老师头疼的就是计算错误,把学生叫到身边问问错在哪儿、应怎么做,学生对答如流,可到下次还会出现类似的错误。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根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改革理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我认为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

一、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计算素养,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千万不能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看准题。不少学生在计算时出现的错误,往往都是错看数字或运算符号。

2、规范写。小学生初学计算时,不管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必须要求规范训练,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如减法中被减数的对位、差的对位,乘法中积的定位,除法中商的定位等等,都必须要求学生规范书写。

3、细心算。计算时要看清数字,弄清运算顺序,合理选择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看准题、规范写、细心算是提高计算效率的第一步,是计算正确的保证。

二、培养口算能力的训练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正确率高,计算才会正确率高。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年级主要是一、二位数的加法、减法。高年级可以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具体训练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

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的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

三、进行记忆性的训练。

高年级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有的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

四、 进行运用定律计算的训练

计算不但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合理运用运算定律,可提高计算速度。运算定律指“五大定律”,即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合理运用就是指用得恰到好处。例如104×12+84÷7×96,解答这道题大部分同学都把104×12先算出来,然后按题目顺序解答结果,但也有个别同学在算出结果等于2400后,才发现这题先把84÷7算出来,就能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五、进行验算、估算能力的训练

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把计算器带进课堂,所以可以借助计算器既方便又迅速地验算结果是否正确;也可用笔算进行验算,但学生平时在作业中除了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这就需要培养他们的兴趣,养成验算、估算的习惯。首先要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一些方法。例如教四年级多位数乘法时,就让他们掌握看积的位数及尾数,如三位数乘三位数,一般可采用看首位两个数字相乘,如果进位积一般是六位数,不进位则是五位数,有的情况下看尾数。到了五年级在小数运算当中,就要看小数点的定位。另外还可以介绍弃九验算等方法。其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学生做完题后,要养成对答案有个粗略的估计,发现低级的错误就及时改正的习惯。

数学计算能力训练篇8

一、注重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提高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会有成果吧,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坚持每天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四、重视口算训练

推荐期刊
  • 数学
    刊号:42-1163/O1
    级别:北大期刊
  • 数学研究
    刊号:35-1177/O1
    级别:省级期刊
  • 数学进展
    刊号:11-2312/O1
    级别:北大期刊
  • 中等数学
    刊号:12-1121/O1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