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加强财政监管8篇

时间:2023-09-01 09:18:28

加强财政监管

加强财政监管篇1

为维护我县财政经济秩序,规范财政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财政检查工作办法》(财政部令第32号)及《安徽省财政监督暂行办法》(省政府令142号)的规定,现就加强我县财政监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认识

财政监督工作是国家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法律赋予财政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财政职能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财政监督,对于推进依法理财、规范财政分配秩序、保证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从政治、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重视和支持财政监督工作,保证我县财政监督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财政监督检查工作重点

(一)加强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监督检查。严格审查各单位上报的部门预算编制依据和标准是否符合规定,核实人员编制与经济供给方式是否完整、真实,审查各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可行。认真开展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检查用款单位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年度计划和资金用途使用资金,有无挤占、挪用、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对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的大额项目资金进行专项检查,跟踪问效。

(二)加强财政收入的监督检查。对财政预算收入征缴、划转、报解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预算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对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检查,防止擅自设立项目、提高标准、使用非法票据、应收不收、应罚不罚、应缴不缴及隐瞒、截留、坐支,甚至私分政府非税收入等行为发生。

(三)加强财政专项支出检查。建立财政专项资金从申报、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对关系国计民生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申报是否真实可行,项目资金拨付是否及时,配套资金是否及时到位,资金使用是否符合财务制度规定,有无挤占挪用、虚报冒领及铺张浪费等现象的发生。对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客观评价,提出加强财政管理的政策建议,切实提高财政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四)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检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活动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五)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检查。加大会计监督检查力度,对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会计信息真实性进行专项审查,严厉打击会计信息失真行为,规范会计工作秩序,营造诚实守信的会计工作氛围。财政系统内部也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内部检查工作。

三、加大财政监督检查执法力度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要严格依法进行,要依法检查、依法定性、依法处理。财政部门要加强与审计部门的信息沟通,凡有审计结论的事项,原则上不再进行财政监督检查,提高经济监督部门的整体合力。对违反财政法规的重大事项,监察、审计、公安等部门要给予支持和协助,增强查处的力度和效果。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威慑力,更加有效地维护财政秩序,促进改革、发展、稳定和廉政建设。

四、加强财政监督干部队伍建设

财政监督干部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真正做到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坚持原则、公正廉洁。对于在工作中、的,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加强财政监管篇2

一、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确保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一年来我局把抓财政收入作为财政工作重中之重,根据区财政收入预算和市下达考核我区的财政收入任务,及时分解下达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收入任务,促进了各乡镇(街道)抓财政收入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与税务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税收管征,逐月分析财政收入进度和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收入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解决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持依法治税,加大税收监控力度,进一步挖掘税收潜力,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继续清理各种漏征漏管户,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区直各行政执法、执收单位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基金收入的征收管理,促进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年全区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5.92亿元,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0.32亿元。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妥善调度预算资金。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分配原则以及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坚持依法理财,进一步强化支出预算的约束,通过不断完善和规范支出标准和支出程序,提高合理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水平。在确保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的正常发放和社会保障资金及时拨付的情况下,积极支持各项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的资金需要,并注重向民生项目、支农惠农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较好地支持了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三、根据市对区财政体制改革精神,认真做好财政体制调整有关数据的测算,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一致的原则,做好区对乡(镇)街道的财政体制调整衔接工作,合理确定了区、乡(镇)街道间的收支分配。

四、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管理,促进财政改革工作落实到位。

1、进一步加强“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实行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采取“电子开票,自动核销、全程跟踪、源头控制”,以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以票管收、以票促收”,规范了单位财务票据使用管理。

2、认真做好农村综合改革。核实乡村两级债务,及时发放种粮农民补贴,全区种粮农民通过农村信用社“一折通”领取到了种粮农民综合补贴。

3、继续加强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积极开展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对支农、惠农、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专项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专项资金及时到位,专项专用,充分发挥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4、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稳妥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全区共组织政府采购1166万元,其中: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公开招标355万元,节约资金40万元。

5、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布置,对区教育局和*农场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针对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意见,限期整改,促进行政企事业单位严格按《会计法》和财经制度办事。

6、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区、乡(镇)街173个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自查自清,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17个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开展专项审计,基本摸清家底,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7、认真组织全区会计人员参加全国会计知识大赛和全省财政法律知识网络竞赛,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

8、按照省、市财政的布署,认真做好“小金库”清理检查专项工作,规范财务管理。

9、按照区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的布署,继续认真做好由我局牵头的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促进了各单位政府采购行为的规范化。

五、加强财政干部队伍管理,努力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1、自觉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注意吸纳代表和委员对财政工作提出的建议、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的提案,并做好反馈工作。

加强财政监管篇3

关键词:落实法律 推进改革 建立长效机制 内部监督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财政法律法规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以公共财政框架为主体的财政管理新格局正在形成,建立科学有效的财政监督运行机制,提高财政监督检查质量,不但可以提高财政资金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高财政经济的运行质量,而且可以在许多领域和党风廉政建设搞好结合,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把《预算法》、《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的落实作为切入点,是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和关键

落实《预算法》,加大对本级财政收入的监督检查力度,将截留、隐瞒、坐支、延解、占压预算收入的情况控制在萌芽状态,对于加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党风廉政建设都是堵源治本之策。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通过对本级预算收入征管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看有无应征不征、越权减免等违纪问题;对预算收入征收部门解缴预算收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看是否及时足额入库,有无截留、隐瞒、坐支、延解、占压预算收入和擅自开设收入过渡户等现象;对本级预算收入体制结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看有无采取调整税种、改变级次等手法截留、挖挤县级收入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着力提高本级财政收入质量的同时,也可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起到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

财政部门作为管理会计和会计业务的主管部门,全面贯彻《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既是增强财政职能的需要,是财政部门代表国家行使会计管理职能,规范财政行为的重要法律武器,也是规范和整顿会计管理工作秩序的重要手段。因此,全面贯彻《会计法》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加大会计管理工作秩序的规范和整顿力度,必须重点以落实“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为突破口,加大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以编制单位预算、部门预算、项目工程预算等财政改革为契机,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力度,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以审核批复预算单位和企业决算为手段,建立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制度,重点对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期抽查,并向社会公告;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动力,对社会中介服务机构的执业质量,履行社会监督职能的公开性、公正性、合法性进行监督检查,监督和督促单位领导和财务会计做到诚信为本,不做假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而打牢拒腐防变的基础,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再设一条警戒线。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一个治本之策。财政监督部门在准确理解和掌握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硬化财政支出的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支出质量。一是要加大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的监督力度。财政监督部门要积极参与制定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准确核定政府采购项目计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确保政府采购预算计划科学合理。二是要加大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的监督力度。在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执行过程中,对政府采购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是监督各部门、单位是否严格按照预算计划按要求进行采购,有无超计划、超预算和无计划、无预算,擅自扩大支出规模和不按政府采购目录规定的范围进行政府采购的现象,杜绝不合理的额外支出。三是要加大政府采购效益的监督力度。重点监督各部门、单位在执行经批准的年度政府采购预算计划时,或在实行政府采购过程中,是否存在采购过程不透明,采购程序不到位,采购质量不高、服务质量不高和浪费采购资金的现象,通过监督有效提高政府采购质量,确保财政支出的合理高效。

二、加快推进财政改革步伐,用更加科学的财政监督管理手段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积极推进财政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财政部门制定了《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规范财政收支行为,加强财政收支管理监督,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有关规定,明确“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全面推行新的非税收入征收“票款分离”制度。是从源头上解决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问题,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制度保证。根据当地实际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对于加强财政监督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是全面提高财务工作水平,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方法

监督检查对于纠正偏差,更正错误无异是非常有效的,但由于监督检查力量薄弱等原因,财政监督检查面还不够宽,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得到一劳永逸的解决。建立一种财政部门各科室联动,并与日常工作紧密结合的,寓监督于管理之中的长效机制,对于巩固监督成效,规范财政工作,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就显得尤其必要。利津县针对几年前对乡镇检查审计中发现,乡镇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收入管理混乱,多头开户,多头管理;支出未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支出透明度不高;债权、债务不清,财产物质管理混乱;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实际。为提高乡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加强乡镇财务管理的若干规定》,从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财产物质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票据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内部制度建设、监督检查制度等八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按36个小项,规定分值,实行百分制考核,并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印发各乡镇,每年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联合对乡镇执行财经法纪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检查前合理确定考核指标体系,完善考核程序,坚持考核与法规宣传、业务指导、经验推广相结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肯定乡镇财务综合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并将检查考核情况以县政府办公室的文件通报全县,督促乡镇抓好整改,努力使考核成为推动工作上台阶的助推器,调动起了乡镇加强财务管理的积极性。经过连续几年的检查考核帮扶,利津县乡镇财务管理工作每个都迈上一个较大台阶,促进了乡镇财务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也为乡镇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起到了较大促进作用,近几年利津县9个乡镇没有发生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问题。

四、加强财政内部监督,是全面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促进财政部门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措施

加强财政监管篇4

关键词: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思考

在我国,尽管国家在平衡城乡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乡镇仍处于弱势地位,如何进一步平衡城乡发展,造福最基层的群众组织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若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首要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的经济水平,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提高我国乡镇居民经济水平最基础的措施。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乡镇财政部门是最基层的政府财政部门,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中处于最末端。乡镇财政资金管理的好坏,影响着我国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好坏。本段主要通过介绍乡镇财政资金的概念,阐述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所谓乡镇财政资金监督,从广义上来说,指的是国家通过监控、检查、稽核、制裁、督促和反映等活动对乡镇财政资金进行管理,从而保证国家财政政策的贯彻落实和财政管理的有序有效性。实际意义上的监管,则是指监管各级政府安排和分配用于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各种财政资金,以及乡镇组织的集体经济收人等,包括:对人员和家庭的补资金,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乡镇财政本级安排的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日常资金监管由县(市、区)财政局及其派出机构乡镇财政所、分局具体负责实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将所有的财政资金纳人监管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从而达到更加合理地利用资金、更好地造福乡镇居民的目的。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仅仅是提高乡镇基层群众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平衡国家城乡发展的重要措施。

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如果要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手段进行优化,则必须从问题的根源着手,从我国现阶段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出发,寻找解决并优化这些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加强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目的。

(一)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

尽管我国的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对于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仍不完美,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仍然科学合理、规范严谨。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断推进体制改革。“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等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给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不断注人新鲜血液,不仅提高了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力度,更强化了我国乡镇财政部门对居民的服务功能。

(2)形成“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所谓“四位一体”,即是指人大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行政监察四大监督手段对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行监督,从而防止财政资金被私自挪用、滥用等,最终使乡镇财政资金能够被最高程度地使用于乡镇居民的日常生活中。

(3)加强上级财政监管系统对于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程度。我国的财政监管系统自上而下对乡镇部门财政监管手段采取推进措施这一举措,不仅体现出我国政府对于乡镇部门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视,更是凸显了乡镇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管的职能。2010年3月,《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的下发,不仅引导乡镇基层政府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作为一项重要的日常性工作来管理,更是确定了新形势下我国乡镇财政监管部门的工作方向和重点。

(二)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不断朝着科学合理、规范严谨的道路上发展,但是由于其发展并不够成熟,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不少问题:

(1)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由于我国乡镇财政部门的基层领导缺乏对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意识,导致财政资金在分配和申报阶段足够合理,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私自挪用财政资金和虚报财政资金使用量等现象,基层领导对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疏忽,导致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低下。

(2)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不合理。财政扶持作为我国乡镇部门财政资金支出的一大重点,不仅关系到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跟我国乡镇发展水平的高低紧密相连。但是在我国乡镇部门进行财政扶持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一方面由于扶持面广,很多乡镇部门重视短期成效,前期资金投人量大,但收效甚微,导致我国乡镇部门在资金扶持方面压力增大;另一方面,扶持政策与税收挂钩,一些大型企业由于其成长趋于稳定,税收较多,其得到的扶持资金也多,反而那些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由于税收低,得到的扶持资金也少,但是处于成长初期的企业却比相对趋于成熟的企业更需要扶持;最后,为了能够招商引资,各政府部门相互比较,导致招商引资成本高于一般水平。

(3)我国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我国乡镇部门往往只注重财政拨款环节,缺乏对于所拨款项的使用效益的关注,从而导致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

(4)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信息闭塞。一方面由于中央财政部门的一些政策公开和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之间有很大的时间差,导致信息公开不同步;另一方面由于政府部门不完全公开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导致信息公开不全面,使得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信息闭塞。

三、如何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通过上文的介绍和分析对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现状已经有了深刻了解,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将依据上述问题对我国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进一步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1)以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作为对领导干部的评价标准。仅仅以分配和申报的合理性来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不仅会造成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更会导致我国乡镇财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的监管混乱,不利于合理使用乡镇财政资金的目标。

(2)优化我国乡镇部门的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一方面,要注重企业扶持的长期效果,不应该着眼于短期效果,缓解扶持压力;另一方面,要解除扶持与税收挂钩的政策,对需要扶持的企业进行综合考虑,不能只顾着眼前的税收,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些,扶持更有潜力的企业,这样才能促进乡镇的发展水平;最后,国家应该严格控制城镇之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不良竞争,保持招商引资有序进行。

(3)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监管。如果想要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则必须将每一分钱都落到实处,使乡镇财政资金得到最大效益的使用。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跟踪问效制度,了解投资的资金是否得到完全的使用,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便采取下一步措施。

(4)规范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关联的信息形式、内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使用相关的信息的透明化和及时性,及时的让乡镇居民了解到政府是如何执行中央的相关文件、了解到政府是如何利用这些财政资金,不仅可以让乡镇居民更加了解乡镇财政部门的工作,更能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促进政府工作的进步。

(5)制定完善的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方面的法律。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律体制,才能使得在使用财政资金时能够有法可循,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通过法律去约束一些肆意使用、私自挪用乡镇财政资金的行为。

(6)最后,在做到以上几点以后,更应该经常进行详细的总结分析,前期不管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总结,都将成为以后成功的基石。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介绍了解到乡镇作为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层组织,乡镇财政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财政,也是最贴近民生的财政,其处于整个财政管理体系的末端,能否充分刊用乡镇财政资金,关系到我国乡镇居民的切身利益。只有加强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使乡镇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于民生,促进我国乡镇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只有加强国家对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平衡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本文通过分析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现有的优势和问题,寻找进一步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水平的方法,最终得到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希望在以后的发展中,乡镇财政资金能够得到最大化的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丁琳.对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财政研究,2013,12:72一74

[2]宋丽静.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11,21:178一179

[]奚建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几点思考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05:33一34

加强财政监管篇5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一、财政专项资金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预算执行刚性不足,挤占现象普遍。财政专项资金不按规定使用,没有实行专款专用。执行过程中大量的人员工资福利支出挤占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经费,而属于基本支出中大量的差旅费、车辆运行维护费、会议费、公务接待费、水电费、物业管理费等商品和服务支出挤进专项支出。原因是专项资金预算有指标数,没有列支会议费、招待费、培训费、交通费等等明细支出的控制数。尽管专项资金实行单项核算,但大量专项项目还是以会议、招待、车辆运行、培训、考察等名目列报支出。

2.专项资金执行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有部分上年结转使用的财政专项资金要么没有及时拨付,要么拨入单位没有及时使用。原因一是省市补助资金滞后,地方配套资金已全额安排;二是当时存在虚报项目资金;三是该专项已在其他专项资金中列支。

3.重拨轻管现象仍然存在,缺乏项目动态监控。“重分配,轻管理”的观念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在专项资金的分配和审核以及资金拨付上虽然有财政部门把关,但在具体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4.财政监督薄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目前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监督环节薄弱仍然存在,在专项资金支出过程中,缺乏对其绩效进行有效跟踪和评价,致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低下。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管方式比较单一,突击性、专项性检查多,事前、事中监督少。另外,在财政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违规事项,缺乏应有的处置力度,直接影响了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财政专项资金刚性认识不深。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拨付本行政区域和本级人民政府安排的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经济建设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具有指定用途的资金。预算的安排,项目的执行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任何单位部门不得任意变动更改,实际执行中往往有些单位忽视这一点,主观认识上存在着偏差,致使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出现不合理,甚至出现预算追加,使财政部门工作处于非常被动;另外,由于上级部门或本级财政的政策的不稳定性,有关新的政策不断出台,相应的地方政府也要随着政策的变动而调整或追加财政专项资金的安排。

2.包干经费不足挤占专项经费。包干经费是按各单位人员定额标准予以安排的,仅能维持政府机关的日常工作运转。财政专项资金安排下拨后,随之而来要接受多次多层面的检查,而这些检查是需要一定的接待和工作经费的,财政预算没有安排这些专门接待和工作经费,使公用经费紧张的单位挪用财政专项资金。

3.财政监督与预算、执行配合不够密切。目前财政内部预算局、执行局、与监督局尚未建立规范、畅通的方式和制度,监督局无法准确掌握各项财政资金的编制、执行情况及不断更新的文件和会议精神,监督远远落后财政管理,无法对整个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监督的方式单一,事后监督为主,难以建立事前、事中的全程监督。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的监督力度不到位,存在着重分配轻监督的思想,没有把财政监督的职能贯穿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一方面财政资金严重短缺;另一方面资金使用过程中浪费、挪用现象严重,造成单位部门之间不平衡。在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督过程中往往只注重量的核对,忽视质的分析,缺乏对专项资金的绩效跟踪和评价,导致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严重影响了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

三、财政专项资金监督和管理的对策

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理财是财政法制化的根本要求,加强制度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细化管理办法。将财政专项资金的范围、预算编制与执行、支出标准、预算绩效管理、监督机制、奖惩措施等有关专项资金问题以制度化的形式确定下来。根据特定项目资金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保证专项资金监督、管理有制度可依。

2.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首先,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界定,根据专项资金的定义及内涵,确定哪些项目属于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管理。其次,在预算编制过程中,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并与资金需求测算相结合,做到方向明确、具体细化,合理可行。再次,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要逐步建立起“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跟踪、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的预算绩效管理运行机制。最后,健全内控制度,规范管理。明确规定各项专项资金的审批权限,健全财政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专项资金的专款专用。

加强财政监管篇6

摘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国家对“三农”支出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新,只有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才能使惠农资金发挥作用,防止腐败。本文从提高监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财务监管和队伍建设几方面提出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乡镇财政资金;监管问题

引言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脚步不断加快和公共财政职能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使得乡镇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作用,达到透明、安全、高效,这是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必要性

近几年国家对“三农”支出投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新。据统计,目前,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资金项目约上百项,省一级普遍在100 项左右,个别省份甚至多达数百项。中央财政“三农”投入到2013 年已达1.3 万亿元,其中仅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等基础支农补贴就增长近10 倍,从2004 年的145 亿元增加至2013 年的近1700 亿元,年均增加近百亿元。惠农政策由原来的几项已经扩展到涉及粮食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新农合、新农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等等几十项财政拨款。如何保证这些资金切实惠民惠农,不被挪用、骗取、截留、贪污确实是个关乎民意、关乎政府形象的大问题。

总体上说,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运行、使用情况是好的。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乡镇对财政资金监管重视程度不足,有些补贴资金发放存在虚假问题;二是财政资金监管信息传递不畅通,各乡镇因为缺乏信息公开意识,加之公开场地、形式不足,资金审批和下拨需要时间,造成很多政策在县、乡镇、村贯彻落实中拖时延后,老百姓有意见;三是信息公开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没有从群众需要和政策落实的需要从发,造成信息公开不主动,不全面,不及时,百姓知晓政策、了解情况时间滞后,失去了信息公开的实际意义;四是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不健全,内控机制不完善。这些都是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中存在的问题,由此造成的一些典型违规违法的情况让人触目惊心。2011 年重庆检察机关挖出农机补助领域职务犯罪案39 件61 人,涉案金额竟达3396 万余元,农机具大到插秧机,小到秧盘,都能“贪”出花样。2012 年年初云南审计厅发现祥云、昌宁等11 县(区)截留挪用财政支农专项资金922.3万元,并将其用于建房、购车、弥补行政经费及其他非农项目支出。这些案件,究其原因主要是制度缺失、监管意识不足、内部控制不严密、公开公示力度不够使得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工作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所以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已经成为了现实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更是我们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课题。

二、如何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

(一)掌握各项政策,积极宣传,为加强资金监管打下基础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包括:

(1)对人员和家庭的补助性资金。(2)支农惠农的项目建设资金。(3)乡镇财政本级安排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下达到乡镇的资金等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资金的安排政策,才能在制度执行、监督、使用中政策不走样、资金不流失。掌握政策要知晓政策出台背景,明确每项政策要达到的目标,掌握政策补贴对象和补贴的标准,明晰各种财政补贴发放的方式。从主观上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视,做好政策的宣传,建议在政策落实前对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村干部、补贴对象代表进行集中宣讲和培训,为落实政策以及加强资金的监管打好基础。

(二)加强乡镇财政基础设施建设,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硬件保障

目前铁岭市已经在90 多个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从硬件设施上改善了办公环境,同时开通了县、乡网络平台,为加强乡镇资金的监管工作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建议各乡镇充分利用好这些硬件设施,利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办法,把涉及农户农民的相关工作全部移至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一站式办公形式,方便百姓,强化监督。

(三)建立各项制度,为强化资金监管提供制度保障要按上级要求建立起信息通达制度、资金公开公示制度、资金抽查巡查制度。搭建县、乡两级财政类资金监管平台。有效地解决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三个关键环节的协调运行问题。

1.建立信息通达制度

目的是为保证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及时传递,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督管理,提高乡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信息通达是指乡镇财政资金信息在乡镇财政所与上级财政部门之间的双向传递。乡财政要做好以下工作,确保信息通达。一要确定信息联络员,二要建立台账,三要建立信息通达管理档案。

(1)确定专人负责信息通达工作,指定信息联络员。负责归集整理乡镇财政资金相关信息及传递工作。及时登录县乡联网内部网络,浏览监管信息专用文件夹,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接收,定期报送信息回执。(2)建立资金和项目台账,详细反映资金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台账要专人负责,及时记录,定期查核,归档管理。(3)建立信息通达管理档案。将各财政政策、公开情况、落实情况等信息按时间、类别、部门等分设档案,以便及时查询及时监管。特别是对开通的便民服务网络,要加强信息网络档案的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明确责任。

2.建立乡镇和村级两级公示制度

目的是为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监管力度,保证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政策惠及百姓,政策信息的公开公示是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关键。

(1)公开公示乡镇财政监管的资金,必须按照政策相关要求,把用于乡村基层组织由各级各部门安排所有财政资金,如补助性资金、基本支出资金、项目资金等有关情况全部进行公开公示。(2)明确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的主体,由资金管理的主体部门负责资金的公开和公示;并按照“谁分配、谁公开,分配到哪里、公开到哪里”的原则进行公开公示。(3)资金公开公示的内容,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一定要将国家强农惠农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乡村基本支出情况、补助性资金的资金名称、政策依据、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数量及金额、联系电话等进行公示。(4)对乡镇财政资金公开公示的形式、地点和时限等按规定执行,公开公示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必须在基础信息采集后、补贴发放前,将补助性资金相关内容进行公开公示;在资金发放后,把补贴到户的具体情况要再次进行公开公示。

3.建立资金抽查巡查制度

对于财政补助性资金应采取抽查办法,乡镇财政所主要对乡镇财政监管范围的资金发放标准、补助对象、公开公示、发放程序、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抽样检查。对使用于项目建设资金应采用巡查办法,乡镇财政所组织人员到项目所在地的村组、农户或者项目建设施工现场等地,对资金或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视。

对补助性财政资金在抽查时主要查资金发放是否符合政策规定,如程序、补助对象、发放标准等。对项目资金主要巡查项目是否真实、是否可行,招投标公开情况,工程是否及时验收,公开的内容是否全面,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是否形成新债务等。

财政补助性资金抽查中要注重点面结合,必须由2人以上的工作小组完成,很多项目已经纳入“一卡通”,要在在各种数据录入补贴系统之前进行核实;没有纳入“一卡通”发放的项目,要根据县级财政局确定抽查时间进行抽查核实。

(四)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强化财务监督工作

加强乡镇财务管理,是强化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重要内容。在市财政局的指导下编制好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组织好班级预算的执行。按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逐步实行市乡财政“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支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的县乡财政管理方式。

建立资产管理办法、负债管理办法、收入管理办法、支出管理办法。

(五)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

一是扩大队伍。随着国家财政对三农支出数额的增加和惠农范围的扩大,乡镇财政人手明显不足,特别是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后,要充实人员,做好分工,承担起财政资金的监管责任。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对临时人员也要采取逢进必考的原则。二是加强培训。目前各乡镇财政队伍人员思想素质、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良莠不齐,有些人员缺乏对新知识、新思想、新政策的学习主动性,难以应对新的工作任务,因此要对乡镇财政干部及村级财会人员加强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为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提供人才保证。除上级安排的培训外,各乡镇要自主进行培训。三是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加强考核,增加工作的透明度。

总之,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的监管必须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监督机制上三管齐下,才能使乡镇的各项财政资金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才能克服财政资金发放弊端,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才能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促进财政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兰洲.强化资金管理优化投入效益[J].金融与经济,1989年05期.

加强财政监管篇7

一、当前区县财政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由于受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有些区县政府或财政部门领导缺乏对财政监督重要性的认识,对财政监督工作的认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爱以老眼光看待新问题,监督意识不强,总把财政监督工作当成可有可无、可大可小的软性任务,装装门面,走走过场,应付了事,甚至从主观上给财政监督工作设置障碍,没有从思想上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更没有确立“大监督”理念,从而造成财政监督工作的缺位。

(二)监督机构力量薄弱

区县财政监督机构与其他经济监督的关系未完全理顺,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与监督职能不匹配,人员配备空缺大。机构建设是开展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载体,干部队伍建设是做好财政监督工作的重要保证,部分区县对财政监督机构设置上不很重视,少数地方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者虽设有专门的监督机构,但也只是一个“空壳”,职能不清,设备不全,力量单薄。有的地方只配一名干部做监督工作,并且往往还是兼职,即使配置了几人,也是一些综合素质偏低的人员,而对一些学历较高、综合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干部则舍不得放到财监岗位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财政监督检查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三)财政监督方式单一

长期以来,区县财政管理在监督方面存在重收轻支,重拨轻管的倾向,日常监督工作松懈。因制度建设、人员数量、素质和机构等因素的制约,以日常监督为主,将监督寓于财政运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起来,监督与管理相脱节。监督机构无法对财政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同步监察督导,致使很多监督检查流于形式,缺乏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四)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应付日益繁重的监督任务

近几年来,区县财政监督普遍存在监督人手不足,但列入监督范围的事项越来越多,检查任务很重,依靠自身力量去检查就象大海捞针,很难发现财政违法违规行为,或者只能是青蜓点水,发现一些表面性的问题,无法深入。财政监督部门对预算单位和监督对象的基础资料掌握不全,尚未建立有效的监督决策辅助系统和监督信息支持系统,影响了财政监督的及时性、针对性、严密性和有效性。

二、对区县财政监督工作的建议

(一)转换思想,更新观念

要强化“大监督”意识,区县财政系统内部上至领导、下至每名工作人员,无论是财政监督检查专职机构还是财政业务管理机构都要牢固树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监督理念,确立“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覆盖、全部关联”的“大监督”格局。

(二)加强制度建设,为财政监督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从实现财政监督新机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的要求出发,根据国家颁布制订实施的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财政监督检查办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办法》等,对财政监督的工作程序、具体行为、具体事项等进行规范,建立健全区县级财政部门切实可行的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财政监督管理制度,确保财政“大监督”格局工作机制的实施。

(三)理顺财政监督专门机构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建立起区县财政内部监督与再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专职机构和财政业务部门都是财政运转流转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二者的紧密配合,是确保财政活动运行平稳、安全的重要保障。建立相应的工作责任制度,专职监督机构要真正起到牵头组织的作用,业务管理机构要真正重视监督职责,积极组织监督,参与监督,理解监督,配合监督,共同搞好监督检查,形成监督合力。

(四)转变监管方式,提升财政监督工作层次

一是由对外监督为主向内外并重转变。要对财政部门内部机构预算资金、专项资金、以及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定期的监督检查,加强自我约束,规范行政行为,通过对财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监督,加强财政部门内部监督,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活动。二是由注重事后检查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转变。要将财政监督关口前移,以财政资金为主线,实行全程跟踪监督。三是由突击性检查向日常性监督转变。要立足财政管理,着眼于财政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事前调查审核与事中监控,实现经常性的日常监督,形成监管并重、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的财政监督工作新格局。

加强财政监管篇8

[关键词] 财政资金;监管;加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7. 022

[中图分类号] F8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7- 0038- 02

1 我国财政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正处于财政改革过渡时期,在财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监管过程中的问题

自分税制改革之后,为了能够将财政溢出效应转变为公共服务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逐渐产生,成为我国财政体制中的一个修正机制。但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投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从现状来看,转移支付制度更像是一种应急机制,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和分税制相违背的问题。一般性的转移支付是为公平公共服务提供保证的,相对来讲比较规范、透明,但是专项性转移支付却缺少相关的法制规定与约束,且立项以领导决策作为依据,项目与投资的分配并不透明。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国目前财政资金管理中的问题主要为:①预算的公开透明性较差;②资金分配的公平公正性较差;③管理制度的规范性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教育、卫生等需要用钱的地方无法得到充足的资金,整体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1.2 资金分配组织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的分配组织与协调的力度不足。由于财政发展资金多为分口管理和分配,较难进行整合使用,这样的分散决策机制,必然会导致我国财政资金的分散分配。在财政分配组织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为专项资金的问题,一般专项资金多是由多头进行分散式管理,例如科技三项费用、农业资金等,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进行共同管理,而这些同类性质的专项资金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中的情况,必然会导致财政资金无法统筹使用。另外,我国尚无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核和评价机制,在资金使用时,并没有突出保障基本的公共性追求、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追求等,使用纳税人资金的观念和责任感并不强烈,且在事后对一些资金使用失误等情况也没有责任追究的相关制度,这必然会造成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不足。

1.3 财政支出制度中的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家财力的增长速度,导致收支矛盾凸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为我国财政支出的管理制度改革无法适应我国整体财政制度的改革。例如财政职能的作用无法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要求,财政支出既存在着缺位的情况,又存在着越位的情况,总体的财政支出结构不够合理;再如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进程十分缓慢,许多方法都不够科学,并且缺乏约束力和严肃性;另外,我国财政支出的效益较低,存在许多浪费的现象;我国的理财思想和思路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和变化形势。

1.4 监督检查工作中的问题

虽然我国财政监督工作较以前来讲,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财政监督和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没有对各个财政监督主体之间的关系进行理顺;现行的财政监督方式和手段十分落后;财政监督队伍的建设无法满足实际需求;没有良好的财政监督执法内外部环境等。

2 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的建议

我国目前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较以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逐步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的监管。

2.1 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

加强我国的财政资金监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有顺序、有层次地进行。通过加强各个项目的财政资金管理工作,能够保障每笔项目资金都能够用到实处,从而实现对整体财政资金的监管。加强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可以通过建立专门的项目资金管理小组来实现,让企业中使用项目资金的部门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让企业的财务人员、管理人员等担任小组组员,共同实现对项目资金的管理。

2.2 完善监管制度

我国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便是我国资金监管制度、体系的不健全,导致许多资金在下发之后,便无人过问,让一些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要建立健全资金监管规章制度,让监管制度能够落实到资金使用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内部可以制定相关的制度和办法,如《行政事业单位公务接待管理办法》、《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方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议管理》等。通过完善财政资金的监管制度,能够让企业内部各项资金活动有据可依,例如在财政资金使用时,能够严格按照各项制度来进行,资金的使用用途、使用效果、使用效益等都要通过书面报告的方式提交到企业内部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手中。另外,要建立财政资金使用监督机制,让财务人员能够实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监督和控制。

2.3 推行公开制度

要逐步建立财政管理事项的公开制度,保证科学、民主、依法理财,要对财政管理中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宏观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政资金使用之后带来的效益问题等进行公开,并要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经过专业分析论证之后,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和修改,让财政政务工作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符,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工作内容、方法、机制等,真正实现民主、科学的理财,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群众的口碑,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促发展,构和谐。另外,要注重各项制度的落实,提升服务的质量,建立并健全财政规范体系,规范服务的行为,在保证提高服务质量的基础之上,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力度。相关单位要提高服务意识,规范业务管理流程,营造良好的行业风气,明确责任,建立起相应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自身服务质量。另外,要建立健全财政政务公开监督机制,将财政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和年度考核制度中,与各个机关的作风建设以及测评活动相结合,形成长效的检查监督机制。

2.4 完善协调机制

由于资金的分配管理涉及部门较多,因此需要高规格的机构对此进行组织和协调,防止多头安排和腐败等情况的发生,为财政资金的整合提供保证。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①建立健全资金分配组织协调机制,让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牵头与相关部门共同组建领导小组,对一些需要整合资金的工程或是项目,召开会议进行集体讨论,组织并协调好相关工作;②明确资金整合的目标及范围,要围绕目前发展中的重点项目进行整合,统一进行项目计划以及分配方案的编制,让资金能够发挥综合效益;③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对资金进行整合,例如地方的安排和中央的补助、跨部门的资金等。

2.5 深化制度改革

要按照公共财政中的各项要求,实现我国财政发展目标,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转变理财观念,强化财政管理手段,深化制度改革,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财政资金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的改革进程;其次,要深化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再次,要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改革;另外,要深化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除此之外,要推进公用支出的改革,推进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

2.6 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树立财政监督的意识,通过对目前财政监督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建立起正确的财政监督意识。通过对财政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进行完善,能够健全制度,规范管理,防微杜渐,堵塞漏洞,保障资金安全,同时也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之一。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的要求,各地区的财政部门要将内部监督检查作为重点工作,将业务部门作为主要对象,将下属单位作为次要对象,健全监督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笔者对目前我国财政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加强我国财政资金监管提出相关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秀芝.人大对政府预算监督的五大问题[J].财政监督,2009(7).

[2]张杭平,王林尧.加强财政资金监管的对策探讨[J].理论探讨,2007(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