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经济学的重点8篇

时间:2023-09-03 15:18:17

经济学的重点

经济学的重点篇1

改革政府服务,激发民营资本活力

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五年翻番,2010年底占经济总量的42%,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数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一位。广东省在优化民营资本的政府服务方面措施实、力度大。主要做法有:

进一步放开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权限。2003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广东省社会投资基本建设项目登记备案暂行办法》,规定社会资本投资国家鼓励的产业和建设项目只需备案不作审批;2010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投资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缩小核准范围,下放备案权限。同时,对于需要审批的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服务大厅有着不成文的规定,只要项目不违反法律原则,不属于国家明令禁止的,就不能不批准。在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只要社会资本有兴趣投资的,坚持优先考虑社会资本进入,在土地使用方面享受公办相同政策。这些一以贯之的鼓励政策为社会资本投资扫清了障碍,有力推动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比如,在我们看来市场化推进比较困难的医疗领域,深圳的民营医院数量占总量的80%,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投资渠道的通畅。

开展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在企业服务上抓重点,这是广东省企业服务的一大特点。2008年,广东省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建立了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联席会议制度,收到良好效果,并坚持延续了下来。每年制定《广东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工作方案》,在全省选取1000家重点企业加强服务,重点企业的选取标准和服务措施不断完善。2011年又出台了《广东省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信息员备案办法(暂行)》,在重点企业和有关政府部门选配信息员,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完善服务通报机制,实现省、市、县联动机制,一方面便于监测企业运行情况、掌握经济运行数据,另一方面有利于摸清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项工作在市、县一级也得到了很好地贯彻落实。

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服务能力。由于接近港澳地区,广东省在社会组织发展上受港澳影响较多,观念比较超前,改革力度也比较大。比如,创新社会组织的管理模式,对社会组织实行无行政级别、无行政事业编制、无业务主管单位、无现职国家工作人员等“五无”管理,下大力气去“行政化”,减少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制约。同时,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力度,从过去的“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通过“让渡”实现权力下放,把一些以前由政府管的,但管不好或成本高的职能,按照法定的程序让渡给社会组织进行管理,通过购买服务发挥社会组织作用,政府主要集中精力设立标准、做好服务、抓好监管。比如,深圳市投资25亿元建设滨海医院,建成后将医院的整体运营交给香港大学医学院,借助外来优质资源提升本地公共服务品质。同时,广东省正着手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目录,并要求各地市参照省的做法,建立本地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制度。此外,还将成立第三方咨询机构,作为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和购买服务的咨询服务平台。

对北京工作的启示:一是改进政府服务管理理念,在制定面向企业的产业政策时,要尽量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作用。二是亟需扩大政府服务外包力度,鼓励社会组织、中介服务业发展,在事务型行政职能领域尝试开展更多的政府购买服务。三是在现有央企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建议建立各行业在京重点企业100强名录,增强特定重点企业服务的针对性。并且抓大也不放小,结合中关村建设,对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性好、爆发力强的科技型拟上市企业,出台相关扶持服务政策。四是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领域建设方面,关键在于落实,要让政策措施落地,要像广东、深圳那样真正拿出优质的项目,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且让社会资本享受与国有资本等同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

推动收入同步增长,更加重视改善民生

在全国更加重视发展民生事业,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的大环境下,总体感觉,天津市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内部结构数字清、情况明,推动同步增长方面的措施实,成效也很显著。主要措施有:

大幅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近年来,天津市机关事业单位工资调整力度较大。“十一五”期间,天津市事业和机关单位从业人员工资年均增长分别为20.7%和21.6%,每年比企业快5.5个和6.4个百分点。从年均增加额看,事业和机关单位每年分别增加7540元和8617元,每年比企业多增3122元和4198元。从人均劳动报酬水平看,2010年事业和机关单位分别为61883元和69008元,分别比企业高18412元和25537元。

经济学的重点篇2

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特别要求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以增加有效供给。而且,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在全面摸清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xx市政府在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xx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防止产业空心化,让企业扎根xx,安心发展。”

目前xx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省级标准不符合的问题,对于符合国家和省级标准的企业,并不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让企业不能安心发展的问题,比如,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

xx2016年8月3日了《关于做好“十三五”xx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通知》(珠科工信[2016]659号),将全市综合能源消耗量1000吨(含本数)的企业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列入重点监管单位则需要自行聘请第三方机构编制企业年度能源审计报告,以及作出企业节能规划,还需要安排呢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等等,二对应财政支持为“对年节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奖励标准为450元/吨标准煤”。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起始标准是1万吨标准煤,广东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对象是5000吨至1万吨标准煤,且《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第三十三条“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对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五千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故此,xx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起始标准远高于国家和广东省要求,亦不符合《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法定授权范围。对于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实体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比如,xx某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度总能耗仅为1621吨标准煤,公司年产值16.4亿元,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仅0.009段标准煤,已属于优异水平。但是按照xx的标准,将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必须花重金请第三方公司做审计、做节能规划;一年能耗只有1621吨标准煤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行业性质、产值、规模,本来就是一个低耗能企业了,按照要求,必须去花重金做审计、规划、改造,去节省1000吨标准煤,整么可能?企业还能不能正常生产经营了,就为了拿到45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吗?

据悉在xx市重点用能单位名单中,有国家高新企业,且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准煤至3000吨标准煤不等,但若以产值贡献予以更科学的分析,则其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低于10公斤标准煤。这一类的企业按照《关于做好“十三五”xx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通知》被列为重点监管能耗企业,不仅增加政府监管不必要的工作量,更重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阻力,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和人员,不符合供给侧改革所要求的给企业减负的要求。

综上,我们提议:

1.xx市在依据国家、省级文件要求指定xx市标准时,应该更加科学、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的结合xx市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他们所处的行业、工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收入、万元产值等综合指标进行判断,指导企业进行各种合理化的改造和运营,切实为企业减负。

经济学的重点篇3

2016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特别要求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企业活力、降低企业成本以增加有效供给。而且,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实施行政权力清单制度,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要求各级政府在全面摸清正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真正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

xx市政府在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振兴实体经济。xx抓实体经济,核心是抓制造业,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不动摇,防止产业空心化,让企业扎根xx,安心发展。”

目前xx存在几个比较突出的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省级标准不符合的问题,对于符合国家和省级标准的企业,并不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实际情况,存在一刀切的问题,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营,让企业不能安心发展的问题,比如,关于节能减排的问题:

xx2016年8月3日了《关于做好“十三五”xx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通知》(珠科工信[2016]659号),将全市综合能源消耗量1000吨(含本数)的企业纳入重点用能单位监管,列入重点监管单位则需要自行聘请第三方机构编制企业年度能源审计报告,以及作出企业节能规划,还需要安排呢一定的节能奖励资金等等,二对应财政支持为“对年节能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奖励标准为450元/吨标准煤”。国家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起始标准是1万吨标准煤,广东省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对象是5000吨至1万吨标准煤,且《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第三十三条“市、县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实际,对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三千吨标准煤以上五千吨标准煤以下的用能单位,可以参照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管理”。

故此,xx市级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的起始标准远高于国家和广东省要求,亦不符合《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的法定授权范围。对于一些高科技行业的实体制造业造成了很大的困惑,比如,xx某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度总能耗仅为1621吨标准煤,公司年产值16.4亿元,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仅0.009段标准煤,已属于优异水平。但是按照xx的标准,将纳入重点监管企业,必须花重金请第三方公司做审计、做节能规划;一年能耗只有1621吨标准煤的高新技术企业,按照行业性质、产值、规模,本来就是一个低耗能企业了,按照要求,必须去花重金做审计、规划、改造,去节省1000吨标准煤,整么可能?企业还能不能正常生产经营了,就为了拿到450元/吨标准煤的奖励吗?

据悉在xx市重点用能单位名单中,有国家高新企业,且综合能耗在1000吨标准煤至3000吨标准煤不等,但若以产值贡献予以更科学的分析,则其万元总产值综合能耗低于10公斤标准煤。这一类的企业按照《关于做好“十三五”xx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通知》被列为重点监管能耗企业,不仅增加政府监管不必要的工作量,更重要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带来阻力,增加企业不必要的费用和人员,不符合供给侧改革所要求的给企业减负的要求。

综上,我们提议:

1.xx市在依据国家、省级文件要求指定xx市标准时,应该更加科学、客观、实际,因地制宜的结合xx市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特别是他们所处的行业、工艺、企业自身管理水平、收入、万元产值等综合指标进行判断,指导企业进行各种合理化的改造和运营,切实为企业减负。

经济学的重点篇4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面向学生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宽,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当前,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基础薄弱,对课程认识不足,教师教学方法传统、陈旧。因此,在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经济法教学内容,不断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经济法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特点

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懂经济、懂管理、懂法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上。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之间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如两门课程在名称上相同,在内容上也存在一致性和共通之处,而且往往都是由法学专业的教师教授。但是,与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相比,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学生所涉专业广泛,课程内容涉及面较宽应用型本科高校吻合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财务会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金融及电子商务等经济类专业都开设了经济法课程,开设该门课程的专业非常广泛。经济法课程体系本身比较庞杂,涉及到法学基础理论、民法、商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知识,虽然从理论深度上讲要求不高,但其所涉及到的内容甚至超过了法学专业的经济法课程。

(二)与法学专业相比教学目标具有差异性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主要是将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能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而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从事法学研究或法律实务工作,决定了两个专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首先要培养经济类专业学生的经济法律意识,在具体的经济实务工作中增强守法、用法意识,牢固树立“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理念;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要注重增加知识面的宽度,降低理论深度,将课程目标定位为使学生“懂”法“、用”法而不是“精于”法“、研究”法。

(三)要求教师具有法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复合型知识体系授课教师应在扎实法学理论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熟悉经济、管理等经济学领域的知识,将经济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融入经济类专业学生所熟悉的经济专业知识体系内,既可以解决学生学习经济法入门难、缺乏学习兴趣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经济类专业培养通经济懂法律的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对课程认识不足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学习经济法课程时存在着一些问题:从客观层面来看,经济类专业学生欠缺法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背景,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内容理解起来相当吃力,结果使部分学生逐渐失去了对经济法课程的学习兴趣;从主观方面来看,有些经济类专业学生并没有把经济法当作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看待,缺乏学习热情和动力。

(二)教学内容缺乏专业针对性不同的经济专业对经济法知识的内容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应该各有侧重。如市场营销专业,除了要重点学习市场规制法方面的重点内容外,还需要着重介绍民事制度、合同法、广告法等法律制度;财务管理或会计专业,则应当着重介绍财政法、税法、会计审计法、票据法等法律制度。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校及教师却忽视了不同经济类专业学生对经济法知识需求的差异性。

(三)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实效性理论传授是传统经济法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只注重对现行法律规定的解释和阐述,只注重教材上的理论内容,不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教师的“满堂灌”使得教学过程沉闷乏味,即使偶尔组织一些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也是教师分析为主,经济类专业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法律思维而无法参与,不能形成良性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正确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使经济类专业学生在通晓经济法律的基础上,具有分析和处理经济活动中法律事务的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上教师对经济法知识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在经济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教”“学”并重,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其次,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经济类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思考能力和探索实践能力,最具实效的途径是案例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案例素材的选择,同时考虑到经济类专业学生贫于法律知识和法律思维,要对案例的内容和难易程度作一定的处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展开讨论,寓理论于案例之中,通过讨论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根据专业特点恰当选取和处理教材,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在经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的选择,选择教材的时侯,要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同时,要根据专业特点合理构建课程教学内容。经济法课程涉及的法律、法规众多,教师必须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有选择、有重点地设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专业对经济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性。授课教师要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要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安排,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内容。这样的课程设计与专业结合紧密,能够在有限的课时里将最需要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增加教学的有效性。

(三)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讲授教学法中,教师应善于置疑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掌握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授,为学生系统地获取知识提供保障。教师在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设备,将有关经济法的新知识、新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学生。在经济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要合理安排内容,科学把握每节课的课程容量,给学生留出思考和接受知识的时间。

经济学的重点篇5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引领着人类的发展与进步。经历了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后,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地位与作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要面对的一大问题。这两种经济学各自都存在着不同的聚焦点与不同的研究领域,如果在发展中,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者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而否定了西方经济学,这都是不正确的做法,更加会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不正确的理论思想,从而影响社会快速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解放,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

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资源的配置问题是其主要聚焦点的所在,从本质上看,西方经济学属于一种生产力经济学;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劳动解放是其主要的聚焦点,它的本质是指生产关系的存在。由于双方在聚焦点上存在着这样的差异,使得双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质。

贯穿西方经济学的轴心与主线是资源配置的稀缺性与最大化问题的研究。尽管在近些年来西方经济学的学派纷纷建立,各大学派中对西方经济学中各自观点与见解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但是,各个学派在西方经济学方面却都存在着相同的观点。曾有英国经济学家指出:“经济学是一种将人类行为当做目的和拥有不相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存在的一种关系研究科学。”为此,有人将西方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手段配置的一种科学。

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问题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宗旨所在,这就决定了西方经济学拥有一定价值中的特性,在这方面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认为:“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利用稀缺手段去实现既定目的的一种行为。为此,对于各种所要实现的目的而言,经济学所处的地位都是中立的;如果要实现某一种目的,那么稀缺手段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现象。要知道,经济学更加注重的稀缺手段的应用,并不考虑目的的本身,但是它的理念也有很多人认可。

将二者比较起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存在着相反的理念。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当中,研究的重点问题是探索劳动解放的根本途径的研究。实现劳动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经济中最为根本性目的。为此,在现代社会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其社会体系所要围绕的重要的旋转中心。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的存在,劳动关系成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所要重点关注的一种关系。这个问题之所以得到马克思与恩格斯的重视,其原因在于:首先,资源配置工作仅仅是一种手段,劳动解放即对人的解放以及人的发展才是最终所要实现的目的所在;其次,要消灭阶级剥削、更好的去实现劳动解放,才能够将生产力发展中的束缚因素真正的消除,从而真正的实现资源配置。如果生产力中的一些束缚无法被真正的消除,那么必然无法达到资源配置的既定目标,社会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事实上,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关注目的的实现情况,还重视手段的应用情况。如果没有手,目的必将不会完美的实现,在实现的过程中必将会有重重的困难,也正是由于这一点,马克思主义才给予了资本主义所存留的历史作用一定的肯定。如:在谈到只有资本家作为人格化资本的时候,肯定其具备一定的历史价值。

二、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难题

伴随冷战的结束以及两大阵营的终结等等,意识形态的交锋情况得到了一定缓解,为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融合已经成为发展的必要性所在。但是,两者都面临着一定的理论难题。

怎样去更加科学的论证公有制的经济效率等方面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面临的理论难题。尽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够暂时的抛开传统理论以及一些传统的观念,坚持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效率,但是依旧无法克服经验事实中存在的矛盾与张力;虽然在价值方面按劳分配原则比较完美,并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但是,问题也接踵而来,如:理论原则要怎样转化为客观经验事实等?

怎样克服私有制经济与自由市场竞争的破坏力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题。西方经济学对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某些理论并不赞同。但是,对于自身的理论中存在的一些无法与实际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相符合的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却无法解释。

三、总结

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两种经济学的存在,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本文旨在对西方经济学的聚焦点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聚焦点内容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二者聚焦点的对比,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发展中并没有忽视西方经济学,它不仅重视目的的实现,也关注方法与手段的使用。从理论上看,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各自都存在着一定的难题,还需要在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莹,林金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与借鉴――欧美、日本和中国的经验[J].江苏社会科学,2012(6).

经济学的重点篇6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创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经济学院和原北京财贸学院于1995年6月合并、组建的北京市市属重点大学,现已成长为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和工学6大学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为重要特色和突出优势,各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多科性财经类大学。

本科教育设有35个专业,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下设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拥有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30个硕士点。学校现有教职工1625人,专职教师7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3.6%,其中教授、教研员等正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24人。

天津财经大学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财经大学之一,是一所以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主干,兼有文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等7大学科门类,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学校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我国最早设立国际贸易、企业管理、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硕士点和会计学、统计学博士点的院校之一。学校现设有商学院、经济学院、理工学院等12个教学系部,并设有现代经济管理研究院、房地产研究所、金融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学科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文学、理学、法学、工学、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统计学为天津市13个重中之重发展学科之一,金融学、会计学、国际贸易学、财政学为天津市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为天津市重点发展学科;拥有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博士点、24个硕士点和工商管理(MBA)、会计硕士(MPAcc)、公共管理硕士(MPA)等专业硕士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包括教授117人、副教授226人。

清华大学是中国著名高等学府,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成立于1911年,当初是清政府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 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 年设立大学部,同年开办研究院,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1978年以来,清华大学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逐步恢复了理科、经济、管理和文科类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在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的实施,清华大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以及整体办学条件等方面均跃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清华大学设有14个学院,56个系,已成为一所具有理学、工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吉林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全部12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85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9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220人,其中教授1604人,博士生指导教师1032人。学校拥有221个具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985工程”二期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5个,“985工程”二期建设科技创新平台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14个。

华侨大学是1960年创建的综合性大学。学校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是国家重点建设大学,是面向海外开展华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华侨大学现有21个学院,9个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6个硕士点,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建筑学硕士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62个本科专业;1个国家重点学科,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科涉及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哲学、历史学、农学、教育学10大门类,形成了理工结合、文理渗透、工管相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

华侨大学有教职员工2115人,其中专任教师1186人,正、副教授569人。

中国人民国防大学是中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高级合同指挥院校,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担负着培养陆、海、空军军以上指挥干部,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部以上负责干部,并从事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的研究,为国务院、中央军委和各总部的决策起咨询作用的任务。

国防大学是1985年12月24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成立的。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人民创建初期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该校后改编为红军大学。抗日战争时期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全国解放后,为适应和平时期培养高级军事人才的需要,于50年代先后成立了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和高等军事学院,后于1969年同时撤销成立了军政大学。1985年12月,军事、政治、后勤学院合并成立国防大学。

国防大学设置有合同的战役指挥、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国防研究、院校教育管理、军事与政治理论和研究生教育等十余个专业。其中“国防研究系”国防研究专业主要培训军队正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和地方省级领导干部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正司局级以上负责干部,学制半年以内。

军事经济学院是一所具有光荣传统的高等军事技术院校,成立于1946年10月,是中国人民创立较早的院校之一。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逐步建立起了与部队建设相适应的军事经济学科群,其中军队财务、国防经济、军需勤务、军队审计、军队物资等专业学科处于全军领先水平,军队审计、基建财务等专业是全军独有的专业。这些学科具有宏观、中观、微观理论相衔接,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军事与经济相统一的特点。

经济学的重点篇7

经济法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经济法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必修课。基础课是指某一专业的学生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有关能力打下坚实基础。经济法教学内容体系现状。经济法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据了解,各高职院校一般根据自身的情况确定经济法课程内容、安排学时,大体上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法、合同法、工业产权法、证券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济仲裁与经济诉讼法等,但对这些内容的详与略、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的认识在各个学校以及不同经济法教师之间是各不相同的。经济法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状。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方法较为单调、枯燥,老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将老师与学生之间定格为主角与配角的关系。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墨守成规,通常都是从理论到理论,缺乏实践性教学环节。经济法课程本身具有比较抽象的特点,理解起来不如其他专业课那么容易,如果没有实践性教学,授课效果会很不理想。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立足于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上述对目前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该课程目前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经济法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其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它缺乏鲜明的专业特色,各专业教学团队和学生对其重视度都不够,夸张一点说,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了。这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得原定的课程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受到影响。

课程内容体系杂乱。尽管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课程内容大体相同,但是对这些内容的详略安排、重点与非重点、难点与非难点的认识在各个学校以及不同经济法教师之间是各不相同的,这不但造成了教学体系杂乱,同时各章前后顺序安排混乱,这就增加了教师备课、教学和学生学习、理解的难度。而且,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很少考虑与经管专业知识之间的契合点,使得学生把经济法作为一门孤立的学科,而不去考虑它在未来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这方面的弊端主要表现在:首先是教学方法陈旧。经济法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当前教学中不少院校仍采用单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难以提高学生运用经济法律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是教学手段单一。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在高职院校普及,它也被广泛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自身也存在着不足,加之教师理念上的误区,所以其教学手段通常不够多样,比如,有些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把书本上的内容照搬到PPT中来,严重忽视了师生互动、交流;再比如,因为少了板书等环节,课程教学进度得以增快,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却随之减少。以上弊端,都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充分发挥,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对改进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的思考针对高职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教改理念和一些院校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应从以下方面改进、提高该课程的教学。

明确经济法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地位。长期以来,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经济法课程由于缺乏鲜明的专业色彩而在课程体系中被边缘化,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被边缘化。然而,市场经济本身是一种法制经济,所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法律知识、熟知市场经济规则,未来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中生存、发展。从现实社会生活来看,因为缺乏法律知识而断送职业生涯的企业经管人员不在少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经济法律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同等重要,这两方面的知识在他们将来的工作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所以,必须确立经济法课程在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地位,将这门课开设在第三学期或者第四学期,提高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同时还要在教学中高度重视对学生处理经济法律问题能力的培养。

构建系统的经济法课程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杂乱的现状,我们应下大力气构建系统的经济法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确定教程的内容及各章节的顺序;确定各专业教学的详略安排和重难点;找出经济法和各专业知识的契合点,以此作为主线来贯穿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

1.确定教程的内容及各章节的顺序。确定教程的内容及各章节的顺序要以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为依据。经济法的调整对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主体的组织管理关系,经济主体在经济行为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协作关系,国家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此为依据,经济法课程的内容分为:经济法基础理论、经济主体法、市场秩序法、宏观调控法,各章节的顺序可顺应安排为:经济法基础理论、企业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财税法、金融法、经济纠纷解决法律理论等。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又反映了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的顺序,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更适合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进行理解和接受。

2.确定各专业教学的详略安排和重难点。在确定各专业教学的详略安排和重难点时,要考虑经管类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例如,将财会专业的教学重点安排为财税法,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重点安排为公司法、合同法、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将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学重点安排为金融法、保险法。

3.寻找经济法和各专业知识的契合点。寻找经济法和各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要结合经济法律的内容以及各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领域,要预判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经济法律问题,这样就容易把经济法的内容和各专业的专业知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学习经济法的积极性和目的性。例如,市场营销专业的经济法教学可以以小组为单位成立模拟公司,以模拟公司的运作过程中遇到的经济法律问题为主线,把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和模拟公司的运作结合起来,以经济法的理论知识解决模拟公司运作过程中遇到的经济法律问题。

经济学的重点篇8

经济学的教学目的是什么?凯恩斯说过“:经济理论并未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导出正确的结论”。显然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与一般课程不同,不是简单地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后面所体现出的思考方法或者分析工具。学了经济学就要达到这样一种目的,用经济学家的话来说就是要“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这是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的。正是因为经济学整个内容所体现出来的方法性或者工具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学内容所体现的思考方法和分析工具揭示出来,讲授也应该始终围绕着对方法和工具的介绍和运用来进行,以便学生掌握经济分析这种“天下之公器”,形成一种被称为“魔术师头上的帽子”的经济性思考。因此,教师切不可局限于对教材内容的陈述介绍上,介绍内容只是手段,目的还是要向学生传输一种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

掌握了这些分析工具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或者说培养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明确了教学目的之后,那么经济学的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到底体现在何处呢?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不同,作为一门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它专注于因果关系和行为反应的揭示,使其具有极强原理性。经济学的整个分析工具或方法也正是通过一个个经济学原理展现出来的,所以国外教师非常注重经济学原理的教学,一般都会在教科书的开编或者新学期的第一次授课中将重点经济学原理列举出来。例如,Mankiw的教材将《经济学》原理分为十大类,Case和Fall的教科书将经济分析方法分为三种,而Rhoads则在他的著作里将思考方法分为四种,Baumol则在他的作品中强调了六种学生必须掌握的分析工具。尽管这些学者对原理的列举范围或重点不同,但有一点他们是共同的,就是强调《经济学》教学的重点,就是经济原理中体现出来的一种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

所以经济学教什么,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经济学原理的讲授,揭示出一种种思考方法或分析工具,以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其实还有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教学还肩负着一种重要使命,即传输一种自由开放的理念。如高希均、熊秉元、Marshallhe和Samuelson等中外学者均在他们的教材和教学中对此有特别强调,其实一种自由开放的理念对于社会稳定、和谐、繁荣有着非常长久深远的影响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带来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就是最好的印证。因此经济学教师理应承担培养学生自由开放的理念重任,这也是教书育人的要求。为此教师应当在整个讲授过程中,注重将蕴涵在经济学大量内容中的自由开放理念展现出来,同时向学生强调这种理念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以使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自由开放,社会才能进步,经济才能发展。这恐怕也是经济学在教学上不同于其它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教师如何教

解决了教学目的问题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教师如何教?也就是如何将确定下来的教学重点,以一种更易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对于原理性极强的经济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讲授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对原理的介绍。教师通过对教材上原理的详细介绍和讲解,使学生对经济学原理有个基本认识和理解,为理解例子打下一个基础。其次是对事例的分析。教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讲授要从抽象到具体。事例分析最好地体现了经济学作为一种分析工具或思考方法是如何来分析具体问题的。最后是对原理的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对所讲的原理进行一个归纳和小结,包括对疑点、难点、重点的强调,包括对原理的高度概括。例如,对于机会成本这个原理,教师可简洁的概括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但不能两样都得;对于边际分析方法也可概括为多一点如何,少一点怎样。教师还可以利用汉语词典里丰富的成语来概括原理,例如勤能补拙、朝三暮四、覆水难收等等蕴涵的经济学原理,通过这种上口、易记、通俗的口诀般概括,使学生更容易记忆和理解。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教学,学生对原理的认识相应也经历了一个了解—理解—深化的过程,老师这种带有一定层次递进性的重复讲授,很有助于学生将原理内化到自己的脑海中,提高教学效果。美国经济学家Sharp认为“: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如果对经济学课程有了兴趣,自己便又多了热爱这位最好的老师。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还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教师又可利用经济学“得天独厚”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教师应强调经济学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知道,西方经济学就是现代经济学,也就是常称的经济学。一般说来,作为一名现代人,掌握一门事关“柴米油盐”的现代学问,无疑会让人生活的更幸福,正如大文豪肖伯纳所言“,经济学是一门让人幸福的艺术”。更重要得是,经济学是所有财经学科的基础,因此对于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果没有经济学基础,就无法进入以后的专业课学习。所以经济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仅要学而且要学好。教师也可介绍经济学在国外的重要地位来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重要性。如在美国经济学是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开设的课程,并且所有大学都有经济学系,所有大公司都有经济学家,所有总统都不得不依赖于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经济学之所以如此重要,就是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会在工作中或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遇到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即使你与世隔绝像鲁滨逊那般,一个人漂落到荒岛上,不存在任何法律、政治、社会等等涉及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但一定会存在稀缺资源分配的经济问题。

第二,教学要体现经济学的趣味性。与其它许多枯燥的学科不同,研究人类行为选择的经济学按照Samuelson的说法,天生就是一个有着无穷魅力的“睡美人”,它吸引着无数人来探索和研究。原因除了它的重要性以外,还有一个就如Pindych所言,“经济学是所有学科里面最生动,最有趣的学科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在授课过程中,去展现经济学的无穷魅力和引人入胜之处,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经济学不仅不是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为此教师应将经济学理论和身边的生活联系起来,去找寻蕴涵在食堂、课堂、寝室、图书馆和运动场等等学习生活场合中的大量经济学事例,向学生讲授身边的经济学,使学生感到经济学可亲可爱、可触可感。教师甚至还可以利用沉没成本与选择的关系,说明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不要让小错变大错,结果错上加错之道理,来诠释人生之路如何走。如此这般,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经济理论的理解和记忆。

第三,教师要强调经济学的应用性。按照Marshall的观点,“个人行为的基础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宗教,一个是经济”。经济原因是行为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现实中的各种现象背后,我们都可以找出其经济原因,因此经济理论对现实世界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如果学生掌握了经济理论,就会更好地理解生活中的世界。美国学者D.Friedman就认为:“经济学像一把锤子,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其它的所有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把锤子来钉社会中的各种“钉子”,例如,歧视、犯罪、婚姻、医疗、教育等等“钉子”,以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的广泛应用性和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强大势力。如果教师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会明白经济学在经邦济世中的大学问,在衣食住行中的小道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学生如何学

教的问题解决后,随后的问题就是如何学?经济学与其它课程不同,由于学生在中学阶段从未接触过现代经济学,而且往往对属于社会科学的经济学中充满大量的数学和图形分析感到非常陌生和不适应,甚至会出现畏难和胆怯的心理,那么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这门课程,就需要教师能在学习方法上给予一个很好的引导。为此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理论结构。根据经济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的特点,教师要整理出一个主线,揭示出不同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便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结构和理论框架,让学生通过居高临下般的鸟瞰,对经济学的来龙去脉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以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一点对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Case和Fall就说过,“一门学科如果没有清晰的框架,内容根本就无法维系,并且它们很快就会被学生遗忘”。显然学生如果掌握了经济学清晰的结构和完整的理论框架,就不会像有些课程(如历史和语言)那样死记硬背了,通过理解性的掌握,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