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发展的痛点8篇

时间:2023-09-04 09:28:54

农业发展的痛点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1

【规模农业难以保障稳定收益,需要政府配套支持】近日在河南原阳调查一家庭农场,从2005年开始通过流转土地经营规模达800多亩,种水稻和小麦。地租、农资、人工等投入每年超过200万,正常年份纯收益每年30-40万不等,遇到干旱、水涝等灾害,就会赔本。入不敷出的年份占60%。感慨:规模农业难以保障稳定收益,需要政府配套支持。

生命时报

【吃樱桃能减少痛风】现在正是樱桃上市的季节,美国《关节炎与风湿病》杂志刊登波士顿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樱桃跟别嘌醇(防治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病的常用药物)一起食用,可以使痛风危险降低75%。此外,樱桃中的抗氧化成分可以在人体内发挥抗炎镇痛功效,吃樱桃可以起到每天服用镇痛药的效果。

新京报

【统计局:4月CPI同比上涨2.4% 食品涨4%】统计局消息,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4%。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0%,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约1.33个百分点。4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0.2%。

广州日报

【广东应对禽流感:副省长林少春带头吃鸡】近日,广东副省长林少春在汕尾市督导检查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并且在汕尾市政府机关食堂进工作餐时带头吃鸡。

观点联播

【中乳协秘书长:进口奶粉不按中国标准 就不合格】 中乳协抽检称国产奶粉质量好于进口引发质疑。秘书长刘美菊称,进入中国的产品都要符合中国产品标准,就必须按中国标准生产,否则就是不合格。日本婴幼儿奶粉不加碘,可能不适合中国人体质。

人民日报

【国务院:严厉打击肉类掺假售假等行为】国务院总理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抓好当前农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平稳等工作。要求要严格食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肉类产品掺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将支持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并抓紧建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机制。

北京农庄

【12种能吸脂的食物】1.燕麦;2.玉米;3.葱、蒜;4.山药;5.海藻;6.银耳;7.土豆;8.芹菜;9.红枣;10.山楂;11.;12.苹果。点评:以上的12种食物可以狂吸走你身体的多余脂肪,不仅减肥,还能降血压、血脂、胆固醇,不妨都试试哦。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2

一要

扛得起经济增长“减速之痛”

银行也高利润的宏观格局正悄然发生改变,经济增速减缓,就业形势严峻,后危机金融时代所带来的农民工返乡潮较为明显,其直接后果是劳务收入减少,存款减少,小微企业经营恶化,大量不良贷款逐步暴露。导致农村金融面临存款难上、不良难控、贷款难放的困境,业务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应深入推进战略转型和业务调整,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改进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延伸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深度、扩大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广度、强化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粘度。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低资本消耗领域的信贷投入,不断培植信贷支持经济板块新的亮点。

二要

经得住利差空间“收窄之痛”

农村金融长期靠吃利差的政策优势,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推进而荡然无存,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不可避免,存贷款利差逐步缩小,银行利润空间逐步萎缩。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盈利增速持续放缓,另一方面开启了我国中小金融机构加大转型的帷幕。从过度依赖规模转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同步并举,从主要依靠对公转向对公、对私、中间业务多元发展,实现从存量管理向流量经营,从持有资产向交易型资产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性向内涵型转变,做到基础客户保存量、拓展优质客户扩增量、淘汰劣质客户保质量的总要求,才能在激烈金融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先机。

三要

经得起资本管理“抽丝之痛”

新的《商业银行准备管理办法》已于今年元月1日正式执行,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农村金融机构必须从资产规模、资本结构、风险计量、资本补充、流动性等方面综合考量,按照新监管标准有关风险计量的要求加大风险计量工作,实现风险加权资产的精确计算,确保资本充足率达标。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改变以规模增长为主的传统思维模式,确定以规模、效益、风险控制齐头并进的经营理念,加大对低资本消耗领域的信贷投入,坚持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立足支农支小,突出扶优,做到船小好调头,守住风险底线,服务实体经济,推动转型发展,实施精细化的管理。

四要

经得住金融市场“竞争之痛”

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金融机构特别银行业出现的高歌猛进势头,及其丰厚的准备回报,使民营企业家本能地将金融视为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伴随民营银行的加入,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脱媒化,都可能使银行从金融宠儿成为昔日黄花。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要未雨绸缪,转型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永恒主题,转型势在必行,深耕县域突出特色,要差异化的定位、特色化的服务,农村做实、城区做优、企业做活,在创新中求变,在创新中求进。

五要

经得起经营模式“转型之痛”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3

关键词:社会发展;群众生活;幸福感;痛苦感;调查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1-0141-04

渝北区位于重庆市北大门,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大开放、大开发于一体。近年来,随着重庆两江新区、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的到来,渝北区经济发展快速,2011年经济总量跃居重庆第一,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21 954元和8 319元,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贡献奖”,成功创建并以高分保持了西部第一个“全国文明城区”荣誉称号。那么,渝北区城乡群众的生活感到幸福还是痛苦?对此,2012年上半年,专题进行了正向的幸福感调查与逆向的痛苦感调查。

生活的幸福感和痛苦感,都是一种主观感受。参照中外部分专家有关居民幸福感调查的资料,结合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正向调查的幸福感调查卷与逆向调查的痛苦感调查卷,其中的调查项完全一样,涉及到家庭生活、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三大类25个小项。每个小项分为“你自家情况、你身边居民情况、你了解的农村居民情况”三个方面,每个方面有幸福或者痛苦、比较幸福或者比较痛苦、不幸福或者不痛苦三个档次。

这次调查选取了典型的地区与对象,共收回幸福感调查卷300份,痛苦感调查卷332份,共632份,其中北部农村地区有210份,两路城区有220份,龙溪城区有202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状况。这种对城乡群众的生活情况同时开展正向的幸福感调查与逆向的痛苦感调查,在全国属于首例。

一、总体幸福:家庭温暖,社会和谐,认同度高

幸福调查卷显示,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强,自家的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在96%以上,邻居家在95%,以自己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参照,观察农村居民,其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也在88%以上。在逆向痛苦感的调查中,认为不痛苦度和比较痛苦度之和仍达80%。痛苦感调查可能会引导调查对象更多的关注痛苦层面问题,痛苦度比幸福度仅低10个左右的百分点,仍显示出城乡群众普遍感受到生活幸福(见表1)。由此表明,渝北区民生导向的发展之路,增进了城乡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得到群众认可;自家幸福感与邻居家的幸福感差异不大,自家幸福感略高于邻居家的幸福感,说明家庭健康,有温暖;并且城乡群众的总体幸福感差异不大,反映出城乡统筹发展,缩差共富不断取得新进展,新农村建设让城乡群众看到了新希望。

(一)家庭物质生活有保障,精神生活比较充实

调查数据显示,渝北区城乡群众普遍感到家庭生活幸福,自己家庭的幸福度和比较幸福度之和为96%,不痛苦度和比较痛苦度之和占到84%,表明城乡群众吃、穿、用等基本物质生活有保障;大力推进城乡基层文化建设、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服务,缓解了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学习难,进一步充实了家庭精神生活(见表2)。

(二)人际关系和谐,相处融洽

调查中涉及到家庭人际关系和社会人际关系,有子女教育、与子女、与父母、与邻居、与亲戚、与外出务工农民、与干部、与同事的关系等方面,自家的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达到96%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达到84%,表明家庭内外各方面人员之间相互尊重与理解,和睦相处,人际关系的安全感强(见表3)。

(三)社会生活幸福感强,增添发展动力

社会生活环境直接关联到群众生活的幸福与痛苦状况。在对于城乡群众现有的社会生活和预期的社会生活调查中,涉及到交通道路、日常购物、工作职业、治安秩序、目前社会发展、预期社会发展、现在生活情况、预期生活情况、年老以后生活、城乡统筹发展等方面。统计显示,城乡群众对自己周边社会环境的幸福感强,自家的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达到96%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在82%以上,说近年来全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仅增进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而且在促进科学发展中看到了新希望,增添了发展的新动力(见表4)。

(四)城乡统筹发展群众得实惠,受到普遍认可

近年来,强化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缩差共富,增进了城乡群众生活的幸福感。调查显示,无论是自家情况,还是邻居情况,乃至农村居民,幸福度与比较幸福度之和均达在90%以上,不痛苦度与比较痛苦度之和也在80%左右,说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让城乡群众普遍得到实惠,受到群众广泛认可(见表5)。

(五)未来生活最幸福,同事相处最不痛苦

在25个调查项中,以自家情况为准的幸福度为41%,其中前5项为:将来的生活情况(57.2%)、将来的年老生活展望(55.2%)、子女与父母关系(50.8%)、与农村亲戚相处(49.8%)、将来的社会发展(49.1%);而不痛苦度为27.9%,其中处于前5项的分别是:与同事相处(34%)、与农村亲戚相处(33.4%)、子女与父母关系(32.8%)、将来的社会发展(31.6%)、家庭通讯(31.3%)。可见,子女与父母关系、与农村亲戚相处、将来的社会发展是幸福度最集中的调查项,其中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最幸福,表明对未来发展满怀希望,前景看好;与同事相处感到最不痛苦,反映出同事之间能够合作共事,齐心协力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尽职尽责(见表6)。

二、突出问题:工作、就医、住房最感痛苦

调查发现,渝北区城乡群众生活幸福感普遍高的同时,也存在程度不同的不幸福的情形。调查中可能存在幸福感调查会增强幸福度,痛苦感感调查会强化痛苦度,从而出现不幸福度降低和痛苦度增高的情形,痛苦度相差在8~12个百分点之间,数据仍然显示城乡群众生活存在不同程度的痛苦情况(见表7)。在幸福感调查中,自家感到不幸福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从事的工作(9.7%)、家庭住房(7.7%)、家人生病就医(6.7%)、家庭精神娱乐(6%)、统筹城乡发展(5.7)等方面。自家痛苦度超过10%的有14项,占25个调查项的56%,其中前5项分别是:家人生病就医(18.9%)、从事的工作(17.5%)、家庭住房(16.5)、子女学习与成长(16.3%)、生活周围环境(14.7%)。不管是正向的幸福感调查,还是逆向的痛苦感调查,这些民生困难中,从事的工作、家庭住房、家人生病就医是比较突出的三个问题,教育、文化、生活环境等问题,则显示出民生问题的发展性。

(一)北部农村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最差

从统计看,按照调查对象自家的不幸福度排序,渝北区北部农村地区群众的不幸福度为7.2%,突出的前5项目分别是:家庭住房(14.5%)、从事的工作(13.6%)、家庭精神娱乐(11.8%)、家庭通讯(10.9%)、出门行走的道路(10.9%)。在痛苦感调查中,北部农村地区群众的痛苦度为18.7%,超过20%的达到11项,占调查项的44%;其中痛苦度处于前5项的分别是:从事的工作(29.1%)、家庭住房(28.1%)、出门行走的道路(25.2%)、生活周围环境(23.3%)、家人生病就医(22.3%)。不论是不幸福度,还是痛苦度,北部农村地区主要集中在从事的工作、家庭住房、出门行走的道路三个方面,都高于全区水平和南部城区水平,说明群众生活的幸福感最差。

(二)南部城区群众生活倾向于提升中的转变问题

渝北区的南部城区,包括两路城区和龙溪城区。对比调查统计,南部城区群众自家的不幸福度为2.7%,居于前5项的为:从事的工作(7.2%)、家人生病就医(5.2%)、统筹城乡发展(5.1%)、与干部相处(4.6%)、生活周围环境(4.1%)。从痛苦感调查看,南部城区群众的痛苦度为8.6%,痛苦度超过10%的有8项,占调查项的32%,处于前5项的是:家人生病就医(17.6%)、子女学习与成长(14.1%)、从事的工作(12.3%)、将来的年老生活展望(11.9%)、家庭住房(11.5%)。家人生病就医、从事的工作是南部城区群众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其他方面的问题则显示出发展中逐步向提升转变的特点。

(三)农村居民生活比城区居民幸福是假象

由于城乡统筹发展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日常生活中不少人认为,农村居民的生活比城市居民更幸福。但调查统计显示,这种认识是一种假象,城市居民的生活仍然比农村居民幸福,相差1倍以上。就不幸福度而言,农村居民要比城区居民多1倍多,达4.1个百分点;就痛苦度来看,农村居民要比城区居民高出1倍,达到9.5个百分点。从表7可以看出,渝北区农村居民的不幸福度为11.8%,痛苦度为20.9%,分别比较全区水平高出7.7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不幸福度超过10%的有10项,占调查项的40%,其中前5项分别是:从事的工作(16.5%)、家人生病就医(15.5%)、出门行走的道路(15.5%)、家庭住房(15.1%)、日常生产生活购物(13.8%)。在痛苦感调查中,痛苦度有15项超过15%,占到调查项的60%,其中前5项分别为:家人生病就医(24.1%)、家庭住房(23.2%)、从事的工作(22%)、日常生产生活购物(21.7%)、家庭精神娱乐生活(20.2%)。尽管幸福感调查和痛苦感调查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对农村群众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却有广泛的共识,其程度远高于城区,说明城市群众生活的幸福感仍然高于农村,城乡差别的格局没有发生改变。(下转146页)

(上接143页)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4

曾经井喷发展 如今多半亏损

购买优质生鲜农产品是消费者的刚性需求,生鲜电商曾被业界预测为电商行业的“最后一块肥肉”。当年,不少生鲜企业纷纷投入巨资“触网”,生鲜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3年以来,重庆也涌现了每日鲜、田园优选、奇易网、九颗米等各具特色的生鲜电商平台。

例如,每日鲜网依托物联网技术布局线下“电子菜箱”,成为线上线下结合的典范;田园优选则整合了西南地区数百家农业合作社,号称价格比实体店便宜20%以上。

然而,调查发现,“最后一块肥肉”却成了“最难啃的硬骨头”。曾风光无限的生鲜电商平台中,有的重金投入却持续亏损,有的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早已销声匿迹。

走访渝北鲁能星城、九龙坡云湖天都等高档小区发现,每日鲜网曾斥巨资投放的“电子菜箱”已不见踪影。董事长吴限证实,每日鲜虽还保有线上平台,但线下业务已经停了一年多。

曾被誉为“重庆生鲜电商第一平台”的田园优选,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笔者登录其网站发现,虽有数百种产品在线销售,但购买者屈指可数。总经理杨代超说,平台正在调整升级,目前已亏损几百万元,生鲜电商曾发展得如火如荼,如今却多是举步维艰。

去年,重庆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重庆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对全市涉农电商平台随机抽取3个月日均访问量调查发现,只有两家平台达到万级,40余家平台只有数百人,10余家平台几乎为零,而智慧的餐桌、九颗米、憨熊小区等平台则早已退市。

全国生鲜电商平台的生存状态也是如此。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去年的数据显示,在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4%持平,95%亏损或巨额亏损。其中,顺丰嘿客、爱鲜蜂、天天果园等风靡一时的平台相继关店。

物流短板、用户黏度成致命痛点

春节前,重庆渝北区的向晴网购5斤芒果。下单第二天,芒果就从广西发出,第五天上午才到达重庆,向晴多次催促快递送货,却被告知春节放假不予配送。

下单19天后,向晴终于收到了网购的芒果,芒果却早已腐败变质。“再也不敢在网上买水果了,明知道水果容易坏,物流还这么慢。”向晴说。

向晴网购水果的遭遇折射出,物流短板是生鲜电商发展的致命痛点。

不同于普通商品,多数生鲜产品需要冷藏或冷冻存储,配送也需专门的冷链物流。杨代超估算,生鲜产品的配送成本因此比普通商品至少高30%。

“更要命的是,当前国内冷链物流体系并不成熟,借助第三方物流必然影响用户体验,自建冷链物流成本太高,企业无法承受。”杨代超说。

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平台普遍面临订单少、复购率低的问题。杨代超说,生鲜产品具有多样性,标准化程度低,消费者的评价有较强的主观性,极易无法满足心理期待而放弃二次购买。

重庆白领张玲曾网购过一次香蕉,但她认为香蕉口感不错,但个头太小,不打算再次网购。“在市场上可以看大小、颜色,还能捏一捏,买着更放心。”

不仅如此,用户很难短期内改变购买生鲜产品的消费习惯。吴限说,相比北、上、广等大城市,重庆等地的消费者普遍时间成本不高,购买生鲜产品也比较方便,电商平台尚无法刺激用户改变消费习惯。

“物流跟不上,用户引不来,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吴限说,网购生鲜产品的人群无法形成足够的订单,订单量难以支撑用于平台建设、物流配送等方面的成本投入,必然导致电商平台亏损。

路在何方?

调查发现,在“哀鸿遍野”的形势下,也有个别生鲜电商平台另辟蹊径,开拓出全新的发展道路。

例如,重庆本土生鲜电商平台香满园依托重庆菜园坝水果市场和重庆公路运输集团,破解货源和物流难题。总经理杨廷松介绍,香满园走的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之路,才实现收支基本持平。“不能为了电商而电商,而要形成线上线下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5

关键词:对农广播 传统优势 新挑战 责任与担当

现时地方台坚持做对农广播的,恐怕已屈指可数。对农广播作为地方台的支柱节目和“三贴近”服务的主阵地,如何延续为“三农”服务的优良传统,重新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天地,不能不引起广播人深深的思考。

一、新农村建设强烈呼唤对农广播

新农村建设无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爱民、为民、惠民的依托和重点,广播应该特别倾斜和关照。在宣讲解读党的好政策,为农民群众提供各种信息和周到服务,为乡村文明营造良好氛围方面,对农广播可以发挥它与其他媒体或载体相比所不能替代的优势。虽然报纸、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都能涉足“三农”,提供服务,但它们的大众性、灵活性和方便程度,并不优于广播。而广播的新闻节目、热线节目、互动节目虽然也涉足“三农”,但它们的集中性、针对性和亲切程度,也不能与专门的对农广播相提并论。笔者下乡采访时,电台的老听众就曾直言不讳地批评我们说:“你们的农民信箱、致富信息到哪里去了?俺们听广播听惯了,俺们所需要的,你们都没有了!”面对批评,我们真的是无言以对。有句话叫“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现在科学发展、科技进步了,广播电视的传输手段更加先进,传输效果更加清晰,传输范围不断扩大,可喜爱广播的农民兄弟抱着收音机却听不到他们喜爱的“对农节目”了,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有个党的政策义务宣讲员叫李坤池,这位被称为“农民活喇叭”的老党员,多年来把党的政策(特别是“中央一号文件”)抄在小本子上,再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发挥,编成顺口溜、诗歌等实用宣讲材料,向周围群众宣讲,方法很“土”,但感情却最真挚。2011年夏天,中央媒体和国内多家媒体集中宣传报道了李坤池的事迹,报道主题就是:“新时期需要像李坤池这样的党的政策的宣讲员,党的好政策需要通过宣讲深入人心。”一个普通农民,不为名利,不讲报酬,对宣传党的政策能如此的热情和执著,令参与采访报道的编辑记者深感惭愧。扪心自问,我们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手段,为什么对农宣传却做不好?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理由和借口,但比比李坤池,我们究竟缺少点什么?

二、地方台的对农广播难在哪里

应当说,历史上的地方广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对农广播起家和发展起来的。阜阳广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县广播站起步,新闻节目和对农广播是两大支点。从广播站到广播电台,对农节目的名称虽然先后更换为《农村广播》、《农民之友》、《农村大世界》、《颍淮天地》等,但整体节目构架一直延续到上世纪末。新世纪之初,在广播赢得新机遇、可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农广播却停播了,而且至今没有恢复。对农广播难在哪里?分析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矛盾。广播要发展,首先要有先进的传输设备和经费投入。钱是刚性的,国家支持有限,主要靠自己挣;其次是人员经费开支,文化体制改革后,在编人员减少,用人靠招聘,工资加社会保障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这些都给地方台带来沉重的压力。就我们阜阳广播来说,多年来一直在安徽省北部和沿淮同级地市台中位于新闻宣传和经营创收的前列,2007年投资100多万元重建了新技术中心机房,使传输质量明显改善。为了创收,采取了多种灵活策略,包括节目赞助、全员发动申报、创收指标与奖金福利挂钩等,但对农广播几经尝试增加创收都没能成功。电台新闻宣传任务重,经营创收任务重,加上各种社会性、事务性工作的冲击,对农广播在几度的节目改革和改版中终未能摆上位置。这种局面可以说是重视不够,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归根结底还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矛盾导致一时拿不出较好的应对措施与两全其美之策。

(2)节目格局的方向与倾向的矛盾。地方台广播节目的整体格局有了对农节目才合情合理、匀称平衡,但现实往往出现节目策划和节目倾向上的反差。具体到每一档节目,要紧的、明显的、好做的、立马有经济效益回报的往往是“近水楼台”,而对农广播这种费力费时又不讨好的节目,往往被自觉不自觉地搁置在了一边。阜阳广播这些年的节目格局,从内容上说是新闻、热线、法制、消费、文艺等占据主要地位和黄金时间段,从形式上说是直播、连线、互动贯穿全天节目之中。不少节目很受听众欢迎。像新闻广播的《新闻早报》、交通广播的《交通一小时》、经济广播的《916资讯快车》,都成了电台的品牌节目并曾被评为省“十佳栏目”,广播新闻、广播专题和广播节目也屡屡在省级、部级节目评选中获奖。可在新闻、交通、经济三套广播频率每天总共50多个小时的节目构成中,在地方广播蓬蓬勃勃的小小百花园里,明显就少了一档对农节目,对于阜阳市这个农业大市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缺憾。

(3)广播人才需求与断档断层的矛盾。事业发展靠人才,对农广播更是如此。当下一个严竣的现实是,对农广播的人才队伍已出现明显的断档断层,优秀的广播人才由于种种原因或去做新闻和专题节目,或去搞经营创收,少有和难有全身心做对农广播的队伍。加上现时的广播人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不少记者、主持人本来对农村工作就不熟悉,对农村报道、农村节目这些费力吃苦的差事乐得避而远之,甚至有些人对农村节目表现出明显的漠然、不屑一顾。阜阳广播这些年虽然不断培养造就一批批业务骨干和优秀人才,但随着对新型媒体的人才输出和人才流动,随着广播电视合并后优秀人才对电视的应急倾斜,广播人才不断缺失的矛盾更加突出。不热心对农广播,不了解对农广播,我们或许不应加以批评和责备,但这一现象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却绝不可以等闲视之。

三、关键是责任与担当

对农广播是一面镜子,是一把尺子,它给媒体人的直面课题也是一个新的考验。宣传党的政策、引导小康建设需要对农广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综合服务需要对农广播,农民群众要过上现代文明的生活更是迫切需要对农广播,我们能无动于衷吗?媒体越是发展进步,越是要给农村广播留下一块天地,媒体无论怎么创新也不能把对农广播给“创”没了。社会效益、长远利益、农民群众的利益,一切落脚在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上。这是经济转型、体制改革新形势下新的问题、新的挑战。媒体的生命力在哪里?在服务。媒体的根在哪里?在基层、在生活、在群众。最是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地方台,做不好、或不去做对农广播,实在是有愧于我们的职业操守。对农广播的思与痛,痛就痛在利益与责任的交错纠葛,痛在利益与感情的折磨碰撞。痛点就是改点,就是拐点,就是切入点。以党的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以未来为重,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把准航向。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6

医院护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一:

从心做起,听似简单,其实不简单,如何才能够从心出发把工作做得更好呢?好,即完美,完美的工作就要求我们全心投入,真诚相待。

记得在我的孩提时代有着这样的记忆:因为生病,心急如焚的父母把我送进了医院,本来就对医院有恐惧感,刚一进医院大门,就一直哭嚷着要回家,医生还说需要打针,于是在爸爸妈妈软硬兼施的诱逼下,来到了打针的地方,就见有位阿姨穿立脚点白大褂,戴着白口罩,头上还戴着一顶白色的帽子,全身上下都是白色,一手举着针,一手拿着棉签,面无表情地来到了我的面前,我越发害怕,吓得一直往后退,虽然被父母强行按住身体,但还是不停地扭动,就这样,折腾了老半天,那阿姨急了,大嚷道:“你再动,再动就给你多打几针!”还边责令母亲将我按得动弹不得,现在想来,如果当时那个护士不是那么隐,而是微笑症鼓励我,也许我就不会那么害怕了吧!

随着时光的推移,我慢慢地长大了,面对人生选择时竟然也戏剧化地做了一名护士,成了人们眼中的“白衣天使”,当我成为儿科护士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说:既然我也是一名儿科护士,就一定要用我的微笑来面对生病的孩子,改变我孩提时脑海中那咱面无表情,看上去让人生畏的护士形象。前不久,有一位6~7岁的小男孩的一句话让我更坚信我这样做是对的。第一次给这个小男孩做治疗的时候,我就像平时一样面带微笑一样走进病房,他就总是盯着我看,到了第二年,他哭吵着奶奶要找我给他打针,听他奶奶说本来有护士准备给他打针的,可他硬是不肯,握着小拳头不让人碰,偏要找我,于是我就去了,他看到我之后竟然不器了,只是乖乖地伸出两只小手由我挑选,我很诧异,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会有这样的举动,但当时没有问,只是在思考,接下来几天的治疗都由我为他进行的,可由于工作忙,打完了他的针,我便忙着我自己班上的事儿去了,好久没看到我,他就说打针的部位很痛,要奶奶找我去看他,我去了之后,边微笑着轻轻抚摸,边细声问道:还痛吗?他眨眨眼望着我说:不痛,其实一点都不痛。到了他出院的时候,我就问他,为什么每次打针都找我,而他说了句让我非常感动的话,阿姨,因为我想看见你对我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必。曾经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是啊,在人的一生当中有谁会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和悉心照顾呢?“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世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新形象的护士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圣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温馨与微笑。”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在加入wto以后,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面临着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想要塑造新时代护士的新形象就应该从心开始,从心做起!

人们常说:“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人类情绪中的喜怒误用东都可以从眼神中表现出来,而人们更希望看到的是医务工作者炽热的眼神和那张被蒙在白色口罩后面真诚的笑脸,要塑造一个城市的新形象,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形象建设,更离不开一个个行业的新变化,卫生部门作为“窗口”行业影响和反映了一个地方的新形象,要塑造医务人员新形象,离不开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必须要以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敏的观察力,弃旧图新,锐意进取,并要有顽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奋力拼搏,不断地完善自己,充实自己,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善于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实践着护理模式由个案护理,小组护理到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及现在的系统化整体护理,不再是像以前那么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将病当作一个整体的人来进行护理。这每一个新的工作方式都是在原有护理工作方式的继承,者是为了让病人得到更全面,更整体,更系统化的服务!

医院护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二:

在工作的几年中,慢慢体会到需要不断的累积自己的护理经验,这样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自然可以得心应手。其实护士作为一个帮助者,有责任使其护理工作达到积极的、建设性的效果,而起到治疗的作用,护患关系也就成为治疗性的关系。治疗性的护患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关系,它是一种有目标的、需要谨慎执行、认真促成的关系。由于治疗性关系是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除了一般生活经验等上列因素有影响外,护士的素质、专业知识和技术也将影响到治疗护理过程与患者良好的护患关系上。

如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我觉得应该多注重一些细节方面的服务,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我认为细节主要表现在:爱心多点,耐心好点,责任心强点,对病人热心点,护理精心点,动作轻点,考虑周到点,态度认真点,表情丰富点以及对人尊重些、体贴些、理解些、礼貌些、真诚些、关心些、大度些、原则些。

近几年,我们手术室将整体化、人性化的观念融入了护理工作,收到了可喜的成效。 我们开展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访视和心理疏导工作。手术前一天,我作为手术室护士兼手术中的巡回护士要到病房了解病人的病情、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告知病人术前、术中的注意事项,了解病人的特殊需求。 手术前访视工作开展以后,病人提前有了思想准备,通过自我克制及术中镇静药物的合理应用,基本都能情绪平静、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 术前访视还能满足病人的一些特殊要求,排除了病人对手术的顾虑和心理压力。

总之,上述事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来看,手术室的温度凉或不凉我们健康的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体会是不同的,有时病人会因心理因素和情绪上的过度紧张、忧虑而产生一系列的神经官能症样的、非病理改变的临床表现,最终给手术正常进行造成了障碍,我们为病人准备这一块纱布的作用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关怀和心理暗示,通过我们的护理活动与病人建立起一种很人性化的、亲密的、信赖的关系。术前访视不仅达成了护患沟通,同时我们还提前查看了病人将在手术中需要穿刺的静脉血管,并记录在访视单上备案,这样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就能很顺利地进行静脉套管针穿刺,大大提高了护理操作的便利、效率和质量,保证了手术中液体、药品和血液通过静脉通道的及时补给。总之,术前访视对顺利手术进行良好铺垫,而坚持术后访视制度则有利于我们总结和改进工作。通过术后访视,病人对我们的术中护理工作都很满意 。

我欣赏这样一段话:“什么叫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叫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是不容易。”我们的护理工作就是这样平凡而“简单”,每天都做好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那么一定是不简单的人,我们的队伍一定是一个不简单的群体和团队。

医院护士工作心得体会范文三:

孩提时在农村生活长大,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参加工作,小时候对农村生活很熟悉,长大后对农村工作很陌生。回忆往日,对比今朝,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都已发生巨变;观天天蓝,看地地绿,人民的生活环境日新月异。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在悄悄地发生着巨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技能、价值观念等等都在随之而变,所以在农村中的工作方法也得随之而改,得与时俱进。工作过程有快乐的时候,也有艰苦的时刻。就个人感觉来说,本人对农村工作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的内容丰富,意义重大,影响长远,为此应时刻得高度关注,认真对待,妥善处理。所以我们要认准形势,把住脉源,守住根基。

(一)、农村是革命的根据地。大量工作要从这里开始着手,农村工作关系到其它方面的具体工作;农村工作牵连到其它方面的具体问题,所以说农村是锻炼人才的舞台,同时也是表演的平台,很多年轻人会在这里茁壮成长,或将成为有用之才,备用之才;农村是历练人的品行宝地,磨砺意志,砥烈品行,农村是各种矛盾集中表现的地方,基于此在农村里工作应该是:具体问题得具体分析,特殊情况得特殊处理。真诚地对待,踏实地工作,不断学习,不懈奋斗。唯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农的进步才是我们国家真正的进步。

(二)、农民是基层工作的力量源泉。脱离了农民,农村工作也就没有法开展,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农村工作过程上要联系农民,依靠农民,服务农民,以人民的满意度来衡量自己的成绩。以人民的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踏实工作,求真务实,敬业奉献。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

(三)、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命之本。是国家重要经济命脉,是国家稳定长治久安的保证,是一个国家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农业的发展关系重大。因此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着力发展农业,大力实施各项补足,以此来提高农业劳动才的积极性,提高农业产品的质量与效益。

二、我们在态度上要端正,品行上需严谨,业务上得熟练,学习上应抓紧。

(一)、切实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快速把自己从学生角色转变过来,投身到农村工作中去,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工作和生活,对工作踏实负责,对人诚实有信,对事客观冷静。

(二)、品行上一定得严谨,特别是要做人低调,处理事情前做请示,处理后要汇报,礼貌对待领导、同事、朋友。做一个谦逊之人,踏实之人,求真之人,务实之人。不邀功,不抱怨。

(三)、业务上要多向老同志学习和请教。他们在农村工作的经验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对具体工作的处理以及看法都上独到的一面。

(四)、学习上应抓紧抓早,时间不等人,利用空闲时间多给自己“充电”,学习专业,学习技能,学习经验,学习沟通,学习处世。加强写作能力,突出专业水平,提高组织技能,优化沟通技巧。懂礼、懂法、懂科学;知人、知世、知事实。

三、牢记宗旨,不辱使命;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自己负责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牢记我们的宗旨,所以应该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策法规的宣传员,在农村,涉及农民利益的政策法规很多,比如说有惠民强民政策,有计划生育的政策,有土地山林、水利设施建设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有关于婚姻家庭方面的政策法规,有村民委员会的组织法、选举法等。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7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权利不平等;三农问题

中图分类号:F0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018-03

周其仁教授在《收入、财富与权利》一文中指出:尽管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全球名列前茅,也尽管政府年年总是将增加农民收入列于经济政策的首位,可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数年来平均收入基本没有什么增加。这种趋势长期延续的后果之一是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农民在社会发展中被远远地抛到了后面。用农民们的话来说,就是“待在城市里面,变条狗都比待在农村里要强”。本文在概要分析我国已居世界之最的城乡差距基础上,指出造成城乡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权利不平等,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必须在扭转城乡居民权利不平等方面下工夫,才可真正取得实效。

一、中国农民,大痛无声

偶尔看到题为《中国农民,大痛无声》的短文,便马上引起了本人的强烈共鸣,以为“大痛无声”这四个字,真实地写出了农民们的处境。本来,痛,自然而然会发声的,比如“哎哟”一声,这是人的本能,条件反射使然;大痛,那就更加不用说了,理应大哭、大闹、大叫、大喊才是。更何况如文章所说,农民们的这种痛,尽管自己说不清楚,无法表达,却至心至肺,没有哪一个阶层的人比农民还痛,没有哪一种痛比农民忍受的痛还要痛;更何况这痛的人数之多、时间之久、程度之烈,实为罕见?可对农民们而言,大痛的结果,却竟然是“无声”!用作者的原话来说,就是“广大的农民在这个世界上哑然失声,这个丰富的世界却成了最为安静的群体,我们几乎听不到他们发自心底的声音。”根据作者的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民认为有些事情不必说,所以没说。难道现在当官的都是瞎子!这句话所指是,老百姓的事情一看就清楚,用不着说,可官员们就是看不着。

二是农民想说,而不知道怎么说。农民深刻地感受着苦难,却拙于言词,除了谩骂和感叹之外,说不出言词凿凿,咄咄逼人的话来。也就是说,农民自身的文化限制了他的表达。比如常听到“老百姓苦死了”这样悲凉的感慨,但是听不到为什么“苦死了”的深入分析。

三是农民没有地方说话。官员在会上说,记者在媒体上说,学者在学术刊物上说,教师在讲堂上说,时评家可以到网络上说,农民却没有自己说话的阵地!没有发表自己的阵地,只好去天安门前“秀”一把,结果被捉。在被捉被劝被恫吓之后,农民失去了最后的阵地,就连塔掉之上也不行。

四是不准农民说话。不准说话,就象阿Q不准革命一样。这是利用一种话语权力对另一话语权封杀的结果。封杀农民的话语权不单凭借主流话语,或者中心话语,还凭借各种威严的被叫做法律的手法。从一方来说是不准说,从另一方来说是不敢说。从此农民便失去了话语权,万民齐喑的局面就这样形成。

二、城乡收入差距:并不光彩的世界之最

邓小平同志在谈到为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时,指出:“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问题。而坚持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再过二十年、三十年,我国生产力发展起来了,也不会两极分化。如果按资本主义的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状态,按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

但实际情况表明,中国的收入分配状况与邓小平的上述“设想”相距实在太远。单以城乡差距为例,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美元~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据世界银行有关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为1.5倍,这一比率超过2倍的极为罕见。而我国这一比率自1978年以来,除1982~1985年分别为1.98、1.82、1.84和1.86倍外,其他年份始终在2倍以上,并且不断扩大,到2004年已达3.21倍。但实际上在城市居民收入中还有一部分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比如,各种各样的隐利、住房、教育、卫生,甚至用电都比农民有更多的优惠。如果把城市居民的一些隐利、优惠折算成收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6倍。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的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2,中国便是其中之一。完全可以说,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大的。

这样的“世界之最”,对于将“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来宣传、对于提出要“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的我国而言,委实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三农问题是我国走向现代国家道路上的最难逾越的堡垒之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十分悬殊,已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更多地体现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所以,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报告中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两会上的代表委员们,也异口同声地呼吁,“要增加农民收入,要鼓励农民有序流动,要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

三、城乡收入差距缘于权利差距

尽管无数的建议和许多正在实施的政策,但总体上看,依然是从分配后果上考虑问题,而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的发生机制上来。事实上,收入来自于权利,城乡收入差距直接源于城乡权利不平等。

(一)政治权利不平等

学者胡鞍钢指出,目前在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分配上存在严重歧视农村人口的现象――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代表,而每26万城镇人口就选举1名代表,前者是后者的4倍。这直接违反了宪法第33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规定,而且造成各地区代表比例的差异――如天津、北京、上海,人口中的人大代表比例就高,而河南、河北等12省的人大代表比例就低。

政治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显然会影响到国家在经济资源分配方面的不平等。在不同阶层的利益代言人角逐两会的时候,谁来为处于明显弱势地位的农民发出更强大的声音?在这种4:1的权力格局中,我们在三农问题上的努力,就变成一种城里人“关心”乡下人、“改变”乡下人的举动,这与

当年所谓“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说法其实并无二致。这个4:1提醒我们,三农问题的根源并不仅仅在农村本身,“就农言农”不可能最终解决三农问题。

(二)教育权利不平等

城乡居民之间和不同地区居民之间,存在着在教育资源分配、教学机会享有、人口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首先,从教育的经费投入来看,直辖市市区的平均生均教育事业性经费都在一般农村县的3倍以上。在教育可及性、教育质量和就学机会上,城乡之间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到2002年,没有达到中国政府提出的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目标的431个县,全部集中在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人口为10761万,占全国人口的8.8%,占全国总县数的15.1%。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比城市的10.2年低2.9年,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只有8.5%,比城市整整低了35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的文盲人口主要集中在农村。2000年15岁及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城市为4.57%,县镇为6.45%,乡村则达到11.55%。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4倍、6.1倍、13.3倍、43.8倍、68.1倍。另外,从高等教育来看,培养一个大学生一年大约需要1万元左右。按现有的农民现金收入水平,农村孩子要上大学约需要一个农民40年的现金收入。这对许多农民子弟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三)医疗卫生不平等

中国城乡之间和不同地区之间的卫生服务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体现在卫生健康投入、卫生服务可及性和人民健康水平等多个维度,而且这种差异有日趋加大的趋势。卫生健康投入方面,城市和农村人均卫生费用的绝对差距自1990年以来不断增大,由1990年的相差120元增加到2002年的相差664元;而城乡人均卫生费用的相对差距到2002年比值为接近3.5倍,城乡之间的健康投入显著的差异性也是导致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城乡居民在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程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2001年,城市每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2人,而农村只有2.4人;农村卫生技术人才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这两级医疗机构中非常匮乏。同时,卫生资源向大中城市不合理地过度集中,根据2003年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总调查,城市10分钟之内可到达最近医疗单位的住户占81.6%,农村仅占66.9%;农村住户到最近医疗单位需30分钟以上的占6.8%。这种不合理的资源配置直接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得性,加剧了城乡之间资源拥有的不平等现象。

(四)社会保障不平等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逐步建立起覆盖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就业安置、住房福利分配、医疗保障、退休养老制度,等等。可以说,城里人一落地就受到特别的呵护,生、老、病、死样样被国家包揽下来。但农村居民却没有这些权利和待遇。社会保障权利分配的不平等在中国较为突出。中国的社会保障的不平等具有显著的制度因素。政府针对保障对象设立了两个条件:申领者的身份条件和资格条件。居住地、工作单位的所有制和户口登记身份都可能影响人们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社会保障项目在需要保障的人群中的覆盖率不同,而在同样符合待遇享受资格条件的人口群体中,得到的社会保障项目和待遇高低不同。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和户籍制度,以及所有制和产业偏向,导致了社会保障资源在不同的社会保障项目之间的不公平分配,以及获取社会保障的权利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分配。

中国的社会保障支出严重向社会保险方面倾斜,而针对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支出只占很小的比例,对农村贫困人口的救济支出比例更是微小。2002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达到了3471.5亿元,占当年GDP的3.3%,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支出占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的81.9%,医疗保险其次,占11.8%。社会救济支出则处于较低的水平,2004年民政用于社会救济抚恤的事业费577.4亿元,仅占当年GDP的0.42%。其中,用于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支出为172.7亿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和农村定期救济支出之和仅30.7亿元,仅占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的17.8%,更仅是200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1.1%。不仅如此,占中国劳动力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乡镇企业工人和农民却几乎与社会保障制度无缘。

(五)公共投入不平等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由1978年的13.43%,下降到2003年的7.12%。2003年,主要针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粮、棉、油、肉等各项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2003年,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50%。2000年,我国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129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大致维持在8%左右,比1990年的10%约低2个百分点,比1980年的12%约低4个百分点,没有达到《农业法》规定“国家财政每年对农业总投入的增长幅度应当高于国家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如果把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财政支出、粮棉油糖价格补贴计算在内,1996-2000年,我国农业支持总量分别为l 083亿元、1267亿元、1826亿元、1709亿元和2200亿元,分别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4.9%、5.3%、7.4%、7%和8.8%。而按照相同的口径,发达国家的支持水平约为30%~50%,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约为10%~20%。

四、矫正权利不平等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治本之策

(一)改革人大代表选举办法,实现政治权利平等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权利指的是“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由此可见,权利具有两个特征,一是由法律规定,二是一种权力和利益。由此派出生权利的第三个重要特征,那就是权利平等。因为既然这种权力或利益是由法律规定的,那么正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权利必须是平等分配的。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已明确指出,“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笔者认为,倘若上述建议被真正付诸实施,那么农民的政治权利的保障程度无疑会大大增强,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利以及因这些而产生的城乡收入差距等,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二)推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权利平等

为缩小城乡居民受教育权利的差距。国家要制定相关政策,明确各级政府在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上的责任,实施“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使农村教育由“农民办”转为“政府办”。同时,要增加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对农村困难大学生实行助学贷款或政府补助等,使农村的孩子能享受到较为平等的教育权利。

(三)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保障权利平等

要缩小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权利的差距,必须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失业有所助。另外,针对现在城乡居民享受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的情况,可适当减少对城市的转移支付,增加中央财政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用于农业补贴及为农业、农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通电、修路、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等。

农业发展的痛点篇8

>> 借鉴国外农产品流通经验构建中牟大蒜物流系统 农产品流通之痛 基于国外经验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分析及建议 提升企业农产品流通效率之探究 农产品流通国际经验及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渠道权力的国际农产品流通渠道模式分析及经验借鉴 菜贱伤农再次考问农产品流通之痛 国家全面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 加快推进鲜活农产品流通创新 国外农产品物流系统的建设与经验 “法律信仰”之再审视 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其借鉴 我国将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的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 鲜活农产品流通链条关键节点及政府支持研究 基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 我国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存在问题及建议 河北省果蔬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问题及对策 物联网条件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研究 城镇化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9]安玉发.中国农产品流通面临的问题对策及发展趋势展望[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6):62-67.

[10]王晓红.我国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4):73-76.

[11]徐振宇,赵烨.我国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演进趋势――以北京为例[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17-21,40.

[12]Christien J M,等.农产食品供应链定量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13]樊亢,戎殿新.美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兼论农业合作社[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4.

[14]胡定寰.微观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及其应用――我国现代农业产业组织理论的初探[J].中国农村观察,1997,(6):21-26.

[15]洪银兴,郑江淮.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基于农产品价值链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9,(5):67-79.

[16]MacDonald J, Penni Korb.Agricultural Contracting Update,2005,Economic Information Bulletin Nunber 35,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April,ers.usda.gov,20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