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8篇

时间:2023-09-06 09:30:44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手段的大量开发和使用,是一场复杂的变革,是企业适应现代化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而它涉及的范围又十分的广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面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问题,运用项目管理的手段和观念,来对企业的全局进行控制和管理,必然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使企业更加适应现代化的,多变的市场环境。

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中,分析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研究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深远影响,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应用,可以满足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需求,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企业实现规范化管理、成本优化管理,同时,可以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个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方面所应当起到的积极、有利的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与项目管理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内涵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是针对企业生产、产品流通以及售前、售后服务等各项企业生产经营、产服监管的活动中,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现有资源和周围环境,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的科学化程度,以满足变化无常的市场环境、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完成企业管理和企业生产自动化的过程。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制定的目标和计划一定要合理、明确,各项建设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内容之间,既要相互独立,也要相互联系,要求企业在变化的市场环境条件下,做出及时、正确的响应。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一般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企业所处宏观环境分析

企业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规划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想要做好企业信息化建设,就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形势、国际形势、国家政策,甚至还要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总结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威胁和企业所具有的优势和挑战。

2.企业战略与企业现状比较

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各个部门发挥关键职能,明确企业各个部门潜在关系,使企业目标在各个部门之间得到融合。同时,要结合企业现状,总结企业目标与企业现实状态之间的差距,并得出最佳解决办法。

3.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信息化战略制定

企业要根据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制定可实现的企业信息化目标,明确企业信息化需求,根据信息化需求,指明企业信息化发展方向,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

4.信息化总体框架确定和信息化项目分解

在战略目标制定好之后,首先确定企业新的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架构,然后定义单个项目的范围、成本、收益、技术手段等。

5.信息化保障过程

所有准备工作完成之后,针对每个项目,制定保障计划,由其重要性排列先后次序,制定评分标准,监督项目完成情况。

(二)项目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的本质是,贯穿于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在特定的时间、成本预算和质量保证的前提下,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准确的工具,以保证各项工作顺利、高效完成的一种管理技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要求企业在成本、时间和范围三个方面做出约束和权衡,从而在合理利用资源和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满足用户需求,实现企业最终目标。它是在指定资源限定条件下,按照项目的要求以及规定,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设计合理的计划、组织安排行动的一项管理活动。项目管理一般由以下几个过程构成:

1.项目启动过程

是一个项目的起始阶段,是否将一个项目开始实施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阶段,确定项目实施团队,确定技术指标和项目目标。

2.项目策划阶段

拟定项目目标,编制项目计划方案,进行成本预算,配置人力资源,进行项目风险评估,制定项目风险预防措施。

3.项目执行过程

协调所有资源,组织完成计划中的各项工作,激励全体成员共同完成企业目标,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项目监控过程

制定项目评审标准,监控项目实际完成情况,分析总结项目偏差产生原因并及时更正,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5.项目完成过程

是项目管理的收尾阶段,是项目管理完成成果的移交阶段。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1.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项目管理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项目管理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基本框架,同时,企业的信息系统也要依靠项目管理的支持。两者拥有共同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统一目标而经历的不同阶段。企业信息化过程的实现,就是对项目管理的改造过程,企业处于不同的时期,为满足管理的需求,必须细分出许多的具体流程,在同一个信息化系统之中,组织有明晰统一的构架和定位,各个流程之间不存在重复和盲点,也就是说,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过程,其实就是进行细分项目管理的过程。此外,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会决定项目管理水平。总之,企业信息化建设和项目管理都是为了更科学地实现企业的宏观目标而应运而生的。

2.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企业中各个细分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管理各个项目之间的关系,确保项目顺利进行。此外,项目管理可以控制企业的投资成本,协调企业现有所有资源的优化配置,及时响应市场需求变化,从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实现企业成本最小、效率最高的目标。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良好的项目管理团队,拥有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过硬,降低企业无用的投入,减少时间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从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二、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分析

项目本身就拥有从概念形成到最终落实的完整的生命周期,项目的自身特征要求项目在限定时间之内完成既定目标。从项目本身的生命周期来看,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需求分析和目标确立

这是项目经历的生命周期的最初阶段,要求企业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对宏观市场有准确的定位,对企业自身状况仔细总结,对新产品或新系统的可行性进行认真分析,并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从成本、时间、效率等方面分析各个分阶段的进程,总结出项目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实施计划的制订

若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的项目计划切实可行,接下来就要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要组织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团队进行项目讨论,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合作,资源共享,共同讨论出合理的计划,力求无项目重复和资源浪费。制定的计划要与企业的宏观战略保持一致,同时要兼具灵活性和可执行性。

3.计划的执行

这是项目的成熟阶段,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要根据项目执行计划,实践新项目现实化所需要的所有活动,测试、分析和总结计划项目的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及时有效的沟通,建立阶段性评估体制,识别新项目运行结果与项目管理目标的差距,进行调试,弥补不足,提升企业的运行功能和效率,以充分提高项目的实际价值。

4.收尾阶段

是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和收尾阶段,在这个阶段,应更加提防松懈的态度导致项目的失败。在这个阶段,团队领导者应组织团队成员保持一贯持续的状态,及时评估项目运营的阶段状况,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修改,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质量。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可具体划分为四个阶段:

1.计划阶段

在这个阶段,分析客户需求,提出项目计划,并论证该计划是否可行,认真分析讨论,筛选有价值的需求、及时终止价值不大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编制项目计划。收集信息,调查数据,提出可能发生的风险。只有对客户需求做出充分详细的分析,才能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计划。灵活的计划和提前分析好的风险预测,可以有效减少成本的浪费和不必要的时间耽搁,以免造成延误。

2.组织阶段

在项目开始具体实施之前,做好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的准备工作,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分析策划。将整个项目进行细分,将细分项目下发到不同的工作小组手中。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提出解决方案。团队的合作和沟通,是缩短企业目标实现时间的必要条件。

3.领导阶段

是在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要整合公司所有的资源力量完成项目,对各个项目小组的完成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组织协调,确保项目准时、高效地完成。

4.控制阶段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项目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个过程进行细分,每个阶段要有严格的控制,以保证项目计划的顺利完成。企业要有严格的控制体系,及时比较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及时改正,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由此可知,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即启动过程、策划过程、执行过程、监控过程、完成过程,是对项目实施生命周期的细化和分解,其目的是使目标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之中,得到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两者相比较而言,项目管理的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固有生命周期,是固有模式,对于不同的项目,其生命周期可以归纳为同样的四个阶段;项目管理的五个过程,不同的项目,可能有不同的管理模式。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的实施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过程,是为了达到企业目标和达到企业预期结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或行动合理分化过程,有利于提高企业效率,提高企业成功的可能性,一般而言,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项目组织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首先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企业的现状进行仔细分析,这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数据的重要来源,有了这些重要的数据,企业要以这些数据作为依据,对各个细分项目进行组织,这就形成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第一阶段,即信息化项目的起始筹备过程,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是否完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在这个阶段企业做好需求分析,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组织人员,做好内部沟通。企业的需求分析,是企业对自身的发展需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和资源进行分析,以便做出企业信息化项目目标。明确项目目标,确定组织大致方向,是要依据需求分析和自身条件提出明确的项目期望,明确的项目目标可以促使工作人员明确自身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缩短企业项目成功所需要的时间。做好内部沟通,是企业项目管理活动成功的内部保障,内部沟通到位,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调合作关系。

(二)项目计划

根据企业信息化需求分析和企业的战略需要,制定可实现的项目目标和项目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将企业的项目目标进行细化,并将细化目标下派到合适的人力资源手中,分清主次关系;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众多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出最佳方案,并在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力求做到成本最小,利润最大。画出工作流程图,充分分析每一个细分项目,认真考虑每一个项目,考虑到每个项目和每个阶段可能要遇到的问题,提前提出对策,分析其实际可能性,做好流程的记录,在每个细节做到优化处理。项目计划是项目实施的前提,计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项目目标实现的质量,所以,良好的项目计划,是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三)项目实施和控制

将整体的项目计划进行分解,核算单个项目的成本。建立保障措施,确定先后次序,逐步实现项目。企业项目的实施,是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调整好人员配置,在仔细规划过后,开始执行细分项目,确保资源合理的利用。在合同达成之后,企业根据详细的项目计划,开始执行项目。它包括项目的实施和项目的监控两个过程,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企业领导者带领专业团队,按照项目计完成项目;项目的监控是指,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或者单个项目完成之后,将项目完成结果与项目计划相对比,发现计划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并想办法进行修改。监控过程对于保障项目结果质量和确保项目实施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项目监控,关键在于定期地对项目实际进程进行测量,及时与项目计划进行比较,若发现差距,及时采取措施,越早发现问题,越有利于项目质量的保障。

(四)项目收尾

在按秩序结束各个阶段后,将阶段成果融合在一起,正式移交项目成果、服务或者产品,项目管理过程结束。在项目管理过程结束之后,企业可以从中总结出许多的经验教训,在企业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将这些经验加以利用,可以大大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这四个阶段相互衔接,有明确的依存关系,共同推动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要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充分的专业知识,将项目管理的知识融会到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覆盖到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企业的项目管理,才能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结论

企业为了适应现代市场多样性的变化,必须实行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公司全员的专业素质,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在全球经济自由化的大背景之下,我国经济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从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运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使企业竞争力不断加强,最终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总之,信息化建设时企业适应现代市场变化的必经之路,而项目管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春荣.IT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信息科学,2008(6)

[2]王学卿.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问题[J].2003

[3]宋亚静.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双项目管理[J]经济师,2009(6)

[4]杨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项目管理方法研究[J].市场周刊,2009(1-2)

[5]李俊.企业信息化建设中项目管理的谈论与研究[J].软件导刊,2008(10)

[6]王磊.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3(2)

[7]贾军军.关于中央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探讨[J].信息技术,2010(12)

[8]郑中武.目标管理在制造企业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应用.时代金融,2011(30)

[9]李燕.软件质量保证方法的研究及在同行评审改进项目的运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2

【关键词】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业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电力设计企业要如何做才能搞好设计、搞活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了。现在是信息化的时代,电力设计企业也应积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建设信息化管理制度,增加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率、提升企业效能,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规范化运作、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集约化发展,在使企业管控力增强的同时,使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一、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我国国内多数的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还是比较早的,电力设计企业一般生产任务较多、技术要求也比较强、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比较高,信息化建设也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发展。

(一)从无到有

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计算机应用技术开始出现,这在企业之间引起了不小的波动,电力设计企业也开始尝试将简单的编程应用与计算利用PC机操作,到了八十年代,电力设计企业就开始实行企业生产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利用CAD制图,实行财务电算化。

(二)从模块到系统

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力设计企业对实现信息化管理更是迫切,电力设计企业开始根据不同部门的实际情况建设该部门的业务管理应用系统,使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由以往简单的功能应用模块渐渐向部门级的信息系统模式转变,使电力设计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升。

(三)从分散到集中

近年来,为大力推进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电力设计企业制定了“整合信息孤岛、提升管理效能”的目标,按照统一应用、统一设计、统一组织的工作思路,推动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朝着优化整合、集中统一的方向发展。

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求

电力设计企业具有生产过程参与人数多、工程周期长、电力设计设计专业广、电力设计数据资料及其内容多、电力设计过程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多、企业管理需细化到各部门等特点,电力设计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都具有标准化的模式要求,因此实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需要遵循以下要求:

第一,实行信息平台统一架构。电力设计企业应将企业的信息门户、数据中心、信息网络、应用集成平台等进行统一架构,使各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内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能够通过统一的标准的接口,实现电力设计企业的工作流程整合、信息数据共享与利用以及系统应用的无缝接入集成,使电力设计企业能够很好的适应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第二,横向应用集成。目前,我国电力设计企业中存在着多个应用系统服务统一业务的现象,每个应用系统都保留着同一业务的信息数据情况,造成信息堆积。为了保证企业信息数据的全面、准确、真实、一致以及可追溯,使企业业务流程得到优化发展,使企业信息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使企业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信息数据的整理与分析,电力设计企业应将各部门的相关信息数据进行横向应用集成。

第三,纵向数据贯通。电力设计企业在设计与管理的过程中应将业务信息数据进行纵向交换,使信息数据进行上下贯通,使信息平台建设得到推广使用。实现企业纵向数据的贯通,需要规范传输协议、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

第四,开放标准。进行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包含许多的模块,要使各部分的内部系统与各部分之间的系统都达到高度的一致,实现统一、协调,这就要求将各部分的设计方案以及产品选型必须符合业界的开放条件和开放标准,使电力设计企业不仅能够独立运行,又能使企业之间互通互联。

三、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目标

电力设计企业实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主要有以下目标:

首先,企业信息数据得到交流、交换,拓宽企业信息渠道。电力设计企业进行统一组织,建立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统一平台,使企业内部的生产与管理业务数据信息实现纵向交换,使企业信息上下畅通。

其次,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共利用。企业生产部门进行统一协调,实施开展企业生产流程设计活动,建设企业的数据管理中心。建设数据中心,使企业数据交换体系得到完善,使企业的数据点播与数据交换目标逐步实现。

再次,推进集成应用,优化业务流程。电力设计企业要制定业务标准,设计架构,开展集成应用试点,先易后难,梳理业务流程。实行“三流合一”计划,将企业的信息流、管理流与生产流进行整合,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企业管理效能得到提升,促进电力设计企业的信息化发展。

最后,搭建企业门户,展示企业内容。建成企业的统一主页系统,规范企业业务应用界面风格,统一管理用户身份,确保企业的信息数据系统安全,将企业的信息资源综合展现出来。

四、电力设计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点

(一)原型试用

电力设计企业应积极创新,抛弃传统的将需求分析透彻后再展开试用的方式,采用原型试用模式,让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系统软件进行试用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试用,使企业对信息平台的工作方式以及功能模式等产生直观的印象,再联系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提出规划需求,对信息软件进行修改。

(二)边搭建边使用

电力设计企业要搭建一个信息平台是需要时间的,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因此,可以实行“滚动搭建、分布实施”,边搭建边使用的方法,一个信息模块搭建、测试完成,就可以将其进行推广使用。针对不同的模块,还可以进行同时搭建,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企业信息平台的建设。

(三)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电力设计企业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实现企业的设计流程规范化,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因此企业在进行信息平台建设时必须遵循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3

[关键词]油田企业;计算机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40-01

0 引言

随着油田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健全完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企业生产运行和经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对提高油田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油田生产经营实际,对油田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进行探究,更好地发挥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作用,推动油田企业的快速发展。

1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应用的必要性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是指综合利用计算机软件管理技术、信息通讯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对企业生产经营信息进行管理,实现企业信息自动化管理的应用技术。油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涉及环节众多、信息量较大,通过利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精确、直观的进行油田企业信息管理,并对各种信息进行汇总、梳理,是提高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借助各类管理软件和油耗界面设计,可以直观的展现各类石油操作事项,并可以便捷、快速的进行信息分析处理,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和绩效考核人员提供直观的数据图形和模型,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随着油田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完善,借助企业原有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硬件设备,对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改造提升,就可以搭建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平台,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 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分析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需求,提升油田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升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首先要结合企业的生产运行和发展需求对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分析,主要是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现状、信息管理内容和发展规划等对信息化建设需求进行论证分析,提升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的针对性,为油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明确方向,为后期的信息化开发应用奠定基础。要结合油田企业发展战略,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为重点,以构建具备针对性、科学性、可拓展性和安全性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系统为目标,综合提升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管理水平。

2.2 调研论证企业信息建设现状,为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奠定基础

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需要借助大量的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来实现,这就需要对油田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进行调研论证,增强油田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经济实用性。具体工作中,要对企业现有的信息网络平台及基础设施、硬件设施和操作人员信息应用能力进行研究分析,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情况,以企业的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需求为导向,进行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建设规划设计,尽量采用现有的硬件设施,减少信息化建设投入。同时,要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科学研判分析,确保计算机硬件设施满足后期功能扩充的需要,科学高效的使用油田企业现有的信息设施和网络基础,为提升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奠定基础。

2.3 优化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设计,促进信息自动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规划设计专业性强,要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规划设计,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和现有软件及硬件设施调研情况,在分析油田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科学进行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设计,并对设计方案多次论证和征求意见,提高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信息系统设计单位选择中,要综合多方面信息对设计单位的资质进行考察,并对设计出的方案进行性能、投资等多方面的考核,提升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2.4 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的质量监控,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在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经过招投标等多种方式,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硬件设备选型、线缆铺设、材料控制等方面强化质量管理,确保选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并严格规范信息系统的组建、安装和施工,为保障信息化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2.5 注重信息化系统调试运行,完善信息自动化系统

在经过设计、调研、组建后,油田企业可建立信息化应用系统,系统建成后企业要根据实际生产运行情况对信息化系统进行调试和试运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人员都要参与,以信息管理部门人员为重点,指导企业生产运行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调试,信息管理部门要在调试结束后征求信息系统使用人员的意见建议,并对各类意见建议进行汇总整理,改进提升信息系统,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不断优化企业信息通道,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水平。

2.6 强化管理维护人员培训,提升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

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对技术方面要求较高,信息化系统建设对信息岗位职工计算机和信息操作技能提出了新要求。要结合油田实际和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计算机自动化操作技术水平,并对自动化技术应用注意事项进行重点解读和培训,有效避免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中的误操作,避免各类生产运行事故的发生,并保障信息数据的安全,确保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系统安全有效运行。同时,油田企业要建立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管理维护部门和岗位,做好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系统的日常维护,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3 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在油田企业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可以提高油田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通过科学分析论证、严格设计建设及规范有序的调试,必将会全面提高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技术应用水平,保障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军.油田企业计算机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探讨[J].计算机科技,2011(6).

[2] 马秋英.计算机数据的管理、维护与恢复[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1).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4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不够充分

目前,企业早已普遍采用计算机等电子储存设备对文件资料进行保存,但这仅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初级阶段。缺少专业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不能实现远程网络查看和借阅,以及文档一体化程度不高等因素,都会制约企业档案工作的高效管理和高水平发展,这将直接影响档案利用的效果。

(二)传统档案管理手段亟需变革

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档案来源日益广泛,数量剧增,形式多样,如仍然“按照生成、积累、立卷、鉴定、归档、分类、著录等顺序按部就班地管理电子文件,那么结果很可能是很多工作还未来得及开展之前,电子文件就被更改甚至删除了,导致文件流失、失真等现象的发生。并且,还会造成重复劳动”。所以,面对电子文件便捷的形成和转移特性,传统档案管理手段日渐捉襟见肘,企业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内容

档案信息化,是指应用信息技术管理和开发利用档案的过程,它是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前提,并且动态发展的。以下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系统硬件、软件、安全保障系统以及适合工作实际的终端、辅助设备。企业首先应搭建适合电子档案系统正常运行的环境。包括建立与企业规模、发展相适宜的中心机房,布局合适的安全保障体系,购置适合电子档案系统的服务器、存储设备、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终端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设备。

(二)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1、档案信息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的基础档案信息数字化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化办公直接生成的电子文件。二是指将以前“摸的着”的档案输进计算机,即“库存档案电子化”。2、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档案数字信息资源形式多样,包含文书、声像、科技、电子邮件、网页等,但不管任何形式的电子文件,其基本要求是齐全完整、标准规范。电子文件在保存时应采用唯一标识符、统一的命名规则,并设置、捕获元数据。3、具体建设内容文书档案电子文件应保存正本、定稿、公文处理单和彩色修改留痕稿,版面格式应符合《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要求,文件格式可采用OFD、PDF、PDF/A等格式归档。有条件的可对电子档案与元数据进行封装。声像档案应注意品质质量,照片类以TIFF、JPEG格式,像素不低于300万,录像类以MPEG2、MPEG4格式保存,比特率不低于8Mbps、录音类以WAV、MP3格式保存,音频采样率不低于44.1kHz。科技和专业类电子档案的图形类应以DWG格式归档,其它档案类型参照文书、声像类。

(三)应用软件建设

企业使用应用软件一般分为自行开发与购买,两者各有利弊。自身开发软件可能更适合企业需求,但对企业信息实力等各方面要求较高,普通企业无法实现。购买软件方便快捷,但一般需针对企业实际修改,进行二次开发,对档案和信息管理人员要求较高。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档案管理软件首先应能集成管理各门类数字档案资源,具备分类、编目、用户管理等基本功能。特别关注以下三点:一是系统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琐;二是充分考虑档案室特点,区别于档案馆要求;三是考虑系统对数据真实性辨别,避免篡改。适用软件功能架构可参考基于OAIS(ISO14721-2012)模型设计,具体功能需求可参见《电子文件管理系统通用功能要求》(GB/T29194-2012)。

(四)保障体系建设

1、经费保障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从长远考虑,纳入企业信息化整体建设的规划,从而保证有适当的经费预算。2、制度保障包括各门类电子文件归档制度,人才配备、经费预算、系统运行管理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机关档案管理部门、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和信息化部门职责分工及奖惩制度。3、人才保障配备具有专业素养的专职人员,注重信息化培训,打通档案管理人员发展和进步渠道。4、安全保障参照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有关要求,从系统安全、人员配备、信息技术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建立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和管理体制。

三、数字档案室是目前档案信息化解决方案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系统性的过程,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建立标准的数字档案馆相当困难。中办、国办《意见》中提出的“数字档案室”,是适合目前信息化条件下管理电子档案的形式。它的管理对象是以电子文件为主,重在规范,着眼于现实,可将其定位于信息化条件下档案室的先进形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应以此为重要节点,作为企业办公自动化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中继站”。四、企业档案信息化与企业文化企业档案客观记录下企业每个历史阶段的经营生产活动,具有担负弘扬企业文化,传承企业精神内涵的重要责任。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特点促进企业文化

传统企业文化形式体现企业文化活力方面缺乏自身个性,员工主动参与企业文化机会有限。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提供多方位企业文化展示,为员工建立多渠道企业文化感受。员工远程查阅档案,便捷高效,提高了工作效率,缓解了工作压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同时提升了企业办事效率;信息传播快速,焕发内部蓬勃朝气,有助于形成团结、有效的企业文化。另外,远程档案查询系统可供随时查阅信息,提高了管理透明度;利用档案影像资料制作内容翔实的企业宣传片,利用企业门户网站、档案管理平台企业管理实时状态,有助于展现企业软实力。因此,充分利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特色,将企业档案所承载的企业文化浸润到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为企业文化提升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

(二)档案信息化建设应随企业文化动态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5

首先,企业会计信息化改进传统财务管理的工作效率。会计信息化将会计信息同网络结合起来,从而提升了会计工作的效率,缩短了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很多的工作内容可以由电脑和网络独立完成。财务人员只要将会计原始信息输入后,点击相关的功能,则可以实现财务分析等,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同时,由于网络传输的便利性,企业的会计处理实现了远程处理和移动办公,在做好授权的前提下,企业人员可以实现家庭办公,电子处理的方式也提升对各环节的监控效率。其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将导致内部控制更加复杂。企业会计信息化带来的新变化对企业的整体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考验。企业会计信息化使用的计算机系统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新要求。在计算机操作的环境下,一旦原始的数据输入出错,则后续的所有的数据都会出错,这种错误传输的速度和连锁的效应会比原有的会计系统更快,因此要加强这方面的控制。同时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对存储介质及系统依赖更大,很多的数据更加集中,一旦没有良好的授权控制,很多的数据将丢失,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再次,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管理和人员要求更高。企业会计信息化对会计目标也有新的要求,要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也要加强与外部的供应商、客户、加工商、合作伙伴等的数据共享,实现管理的升级,而这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对管理的升级对企业的人才要求也加大,企业要有必要的人员储备,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供保障。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足,管理理念不满足企业的需要

企业会计信息化不同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很多的业务需要重新整合,部门之间的协同也成为了企业会计信息化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一些企业单纯的把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认定为技术的问题,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是企业内部流程的重组、部门职责的划分、管理制度的制定等相关工作的组合,简单的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做形式上的改变,没有落实到实处,这样的变化自然无法满足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企业的管理层也没有足够的支持和重视。企业的高层未能够意识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在管理上也没有进行改变,没有通过优化自身的管理模式,这样导致会计信息化没有足够的管理支持,难以获得真正的成功。

(二)企业没有储备相应的人员,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结合了会计、网络和计算机等相关的专业和功能,一方面会计准则的不断变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要能够熟悉并理解运用相关的准则,另外一方面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也对企业会计人员的计算机功底提出新的要求。这样子的变化要求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仅仅要熟练掌握并更新自己的会计知识结构,同时要能够掌握并运用好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考虑到很多的会计人员年龄较大,一些会计人员并没有能够真正掌握好这些相关的知识,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提出了不小的要求。

(三)企业内部的控制不完善,安全保障不健全

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集中度提升,而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都是企业的机密信息,一旦受到外界的侵入将导致巨大的损失。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在一般的企业内部是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很多的病毒一旦进入都将导致企业的数据丢失或篡改等风险。同时,在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下,修改都是容易被发现,而电子化手段中一些改动容易被掩盖,导致新的风险。同时,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会计、软件、网络的结合,也需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很多的软件需要良好的授权机制保障,不然容易出现问题。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出现内部控制不足的问题,导致企业的会计数据缺乏安全。

三、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转变管理理念,提升领导重视

企业要能够树立起重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念,领导要充分意识到推动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管理的意义。企业要引导全员提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转变人员的意识,成立由各个部门领导和骨干组成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推动小组,高层作为协调和组织人员,带领小组一起制定相关的计划,共同应对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相关的资源进行解决。企业要划拨专项资金进行购置相关的软硬件,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该小组还要负责组织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监督相关部门的协同,做好制度的建设等工作。

(二)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鼓励并提供机会让会计人员与计算机人员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学习,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学习让企业的人员可以相互理解对方的需求,在平台的开发时也充分结合财务会计人员的要求。企业同时需要在招聘的时候引入一些计算机和网络功底较好的会计人员,让部门内部可以相互学习,提升原有员工的计算机处理能力,在企业内部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同时加强会计人员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内部的控制制度建设,强化相关的流程管理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系统;SaaS;LaaS;PaaS

1.引言

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99%以上,为我国创造了大量财富和就业机会,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有如下特点:信息基础设施较少;业务结构简单;数据的复杂性和安全性要求比大型企业低。中小企业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上需要综合考虑初始投资成本,后续维护费用,灵活性和适应性等因素。所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非常重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近年兴起的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和商业模式,在应用层面可视为ASP模式的延伸和拓展。其中,公共云是一种由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位于企业防火墙之外的云服务。这种服务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所有软件、硬件、基础设施等都是由云服务提供商负责安装、维护、管理和供给,企业客户只需要按功能使用付费即可。公共云的个性化配置能够满足我国存在差异性的中小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根据自己的业务需要有针对性的配置云服务应用。

综上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采用公共云更符合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在IT投资成本上的节约收效明显,企业应用云服务开展信息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目前来说,云计算模式已经成功应用于CRM、办公协作等领域。

2.需求分析

2.1 总体需求分析

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需求的分析。对于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分析,中小企业可以采用第三方咨询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参与相结合的方式。云计算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析包括战略层、运作层和技术层三个层面的需求分析。

(1)战略层需求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公司治理和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需求也是企业战略规划中总体需求的一部分,所以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特别是从传统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迁移到云计算模式下,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战略规划,对正在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尤为重要。

(2)运作层需求分析

在战略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对企业整体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需求分析。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的交付实现运作方式与传统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云计算模式的应用将在便捷性、共享性等方面极大改变业务运作方式,所以有必要对企业运作层面进行需求分析。

(3)技术层需求分析

企业信息技术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环境,对于已经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企业而言面临着现有信息系统的各个模块功能的转换和迁移,而对于尚未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小型企业,则需要根据发展现状和业务需求分析使用何种技术,这些都需要进行企业技术层面的需求分析,特别是后续的系统维护、升级、整合等方面都要做系统的规划。

以上三个层次的需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信息化需求是信息化建设中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需要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作综合的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2.2 需求特征分析

云计算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效益因不同的企业类型而不同。虽然中小企业更适合云计算,但是哪些中小企业更适合采用云计算平台开展信息化建设,还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特征有针对性的采用云计算模式。

(1)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云计算的需求不同。对目前还处于手工管理阶段的企业是较适合采用云计算模式,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企业的IT建设、几乎从零起步,采用软硬件租用模式后,可以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享受财务管理信息化服务。

(2)业务和销售区域的分布特点也是中小企业选择云计算的重要因素。如果中小企业的业务范围是多点分布和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求数据能够在不同公司之间共享,云计算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可以低成本高效的实现异地信息的快速共享和使用。

(3)企业内部IT管理能力是影响云计算选择的重要因素。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起步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外包就需要考虑自身的IT系统和IT管理人员的素质,结合内部系统的灵活性和完整性进行选择,而对于IT管理能力较差的企业可以采用云计算,交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统一规范管理。

(4)相互协作的工作性质。如果经常需要与他人在项目组上进行协作,那么采用云计算模式比较合适。在多个用户之间实时共享和编辑文档的能力是基于认web的应用的主要优势之一,如可以在项目中与工作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或向公司管理人员异地汇报工作,应用云计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建设模式分析

由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不够充裕,希望尽可能节省成本的情况,因此,中小企业应该选择由服务提供商提供的专业服务而并非在自己企业内部构建专门服务于自己企业的云计算服务。另外由于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应该在涉及大量普通数据计算、大量与外部交互的系统模块上寻求公有云的服务,而对于财务管理核心的数据计算和存储以及内部业务的处理上应该寻求私有云的服务。

云计算的三层服务架构中提供的基础设施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对应IaaS,PaaS和SaaS,本文将其统称为“IT即服务”,企业信息化建设使用IT作为服务,也包括三种基本模式,即IaaS,PaaS和SaaS。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7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管理水平;企业竞争力

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不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形式层面,只注重传统的电脑、网络硬件的配备,并没有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来建设信息化系统,企业实际的管理效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现阶段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相关人员应当积极的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尝试探究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方案,继而为企业的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一、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能够直接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通过互联网与智能设备的结合,企业内部信息的交流,企业与社会部门或者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可以即时完成,工作时间从传统的2到3个工作日缩短为短短的几分钟甚至几秒。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更为稳定的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的运作。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总体的信息化建设,将企业各个部门相连接起来;二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如:会计信息化建设,物流仓储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市场部门的信息化分析手段等,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不断的完善内部工作,而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将传统孤立的部门融合为一个整体,企业不简单运营,部门无缝对接,真正形成一个系统。第三,信息化建设有助于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的参考。传统观念认为,信息化建设仅仅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便捷性,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实际上,通过智能设备,企业的数据得到了有效的存储,再借助相关的数据分析软件,企业某一阶段实际运营的效果的就能得到更加客观的评价。同时借助企业的历史数据,通过现代数据挖掘软件,企业负责人能够观察到企业运营的规律,结合下一阶段环境的变化,企业未来的规划也拥有了更加客观的参考。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方面,领导不重视,员工参与意识不高。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只重视业务开拓不重视内部管理,认为信息化系统可有可无,从而导致公司管理漏洞存在、舞弊风险的出现,如:财务一套账,业务一套账,存货、应收、应付的真实准确性无法核实,产供销脱节等;而员工习惯了一种固有的工作方式,推行一套新的信息化系统软件,就会需要一个适应与磨合的过程,再加上领导不重视的话,员工很容易对新鲜事物出现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企业把流程设计过于理想化,而自身管理水平跟不上。推行信息化系统软件定位不准确,想把软件里的所有功能都用上,但最终因自身管理水平受限,而导致对系统的利用率很低,使用情况很差,造成资源的白白浪费。第三,操作不规范。上软件之前,没对基础档案资料进行统一规范,操作人员没有进行培训,录入数据不规范,使得数据的利用分析价值不高。第四,缺乏信息系统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推行信息化建设必须具备既要熟悉公司业务、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第五,存在多个信息系统软件。财务一套系统,业务一套系统,办公管理一套系统,各系统间数据未能很好地对接,形成“信息孤岛”。第六,硬件设施不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从硬件建设来看,不少企业虽然配备的相关的设备,通过互联网与外界对接,但是很多设备的购买并没有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去制定,不少企业谈起信息化建设就一味的强调购买电脑,而实际上信息传输数据对于硬件的需求不一,设备的配备应当结合企业实际情况。

(三)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以及市场环境,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现阶段企业建设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有着显著的必要性,不少企业也的确开展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而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并没有发挥出其实际的功能。因此企业应当更加积极的探究企业管理的实际需求,结合市场环境开展信息化建设。

二、以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探究

(一)明确企业定位,积极开展学习调研,制定完善的建设方案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企业本身,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继而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之前或开展的过程中,企业负责人首先应当结合企业内部员工的反馈以及行业中兄弟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来明确自身企业的定位,挖掘企业管理工作真正的需求,在明确自身需求的同时互相交流建设经验,对信息化软件购买、实施与售后运行维护的成本费用以及软件提供商与实施团队的质量高低等综合因素做好充分地调研,选择适合于企业自己的软件。其次,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哪些系统功能是企业现阶段所必需的,并全力专注于这些功能的先期推进,而次要功能可以边使用边添加,以点带面,逐步来推进信息化建设,避免将公司流程设计过于理想化,避免出现追求系统所有功能的实现而最终导致系统实施失败的现象。再次,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手册,对系统的操作进行统一的规范,实现资源共享,最大程度上体现信息化为经营和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然后,要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坚持“高层领导高度重视,财务部门全力推进,业务部门专业牵头,信息部门技术支持”的管理模式,并且把信息化建设程度的好坏直接与企业管理层的绩效挂钩,保证系统应用目标和预期效果的实现。在这一前提下,企业才不会盲目的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随时能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配备相关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关的软件系统,把企业构建成一个完整而高效的体系。

(二)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智能化,真正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对接

信息化社会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企业管理的相关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中也在逐步的完善。但现阶段,企业管理工作的优化滞后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少企业虽然建设了完善了智能管理体系,信息的交流、存储、应用具备的明显的便利性,但是企业负责人仍然延续着传统的交流方法,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器,这样不仅企业管理的效率没有提升,企业管理的工作量还在不断的加强。因此企业负责人要逐步的完善自身企业的管理工作,从财务制度的改变与完善、物流系统的建设以及物联网的应用、市场信息的电子化处理与分析等多个方面提升企业管理的专业化水平,继而与现阶段信息系统相对接,充分的发挥信息系统建设所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企业管理的现代化人才,实现员工的有效参与

信息化建设为企业管理带来了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智能设备使得企业管理工作更加简单化、智能化。但是信息系统的运行、信息的应用、企业实际的管理工作仍然需要人才在背后的实际操作。因此伴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企业应当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既要求熟悉公司业务,又具备专业化的企业管理知识与经验,又能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方法,随时将高效率智能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带入到实际工作中来。除此之外,还需要加强全员培训,全员配合参与。

三、结束语

从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现阶段,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企业管理的效率,完善企业管理的实际工作,但企业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着系统闲置、人员配备不到位等问题。因此现阶段,企业应该积极的开展调研工作,结合企业实际需求,在提升企业自身工作方式的前期下建设符合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系统,并不断加强员工培训,以现有员工素质的提升结合新员工的补充来充实企业管理队伍,最终从多个方面支持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真正发挥信息化给企业管理带来的便利性,提升企业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杰.浅析提升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策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5:94.

[2]杨真真,王昕. 电力企业物力资源集约化信息化体系建设[J]. 经营与管理,2014,01:75-77.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篇8

一、中小企业认可信息化的作用

1、认识到位

调查结果显示,60.8%的中小企业设置有专职信息化建设和运行部门,说明信息化建设工作已经在企业中提高到了一个重要的高度。而且其中有31%的企业由首席信息官或副总经理主管信息化工作,39%的中小企业专门设置了信息化部门的部门经理专职管理企业中的信息化工作。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已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有32.5%的中小企业对实施信息化的成果表示满意,而12%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不满意,5.5%的中小企业对信息化成果没有达到满意的程度,但基本认可信息化对企业发展有益。仅有2。8%的企业认为信息化没有明显的应用效果。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2、人才缺乏

调查结果显示,80.9%的中小企业只配有5名以下IT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较为薄弱。IT技术人员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水平,技术力量缺乏可能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企业中信息化程度越高则越需要较多的熟练应用计算机的员工,可以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员工只占总数的38.1%,一半员工停留在一般应用计算机的水平。

二、中小企业伯患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1、硬件设备情况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中小企业都配备了电脑,其中拥有10台以上电脑的中小企业占47.9%,有6.2%的中小企业甚至已经拥有100台以上的规模。有18.7%的中小企业还拥有5台以上的笔记本,71.9%的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而且有21.5%的中小企业拥有3台以上的服务器。可见,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2、网络设备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网络设备。26.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网络设备。所有受调查企业都拥有至少一台专业存储设备。21.2%的企业拥有5台以上存储设备。

由于中小企业整体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打印机产品在受访企业中的配备率很高,91.6%的中小企业配有打印机,甚至有57%的企业配有3台以上的打印机。

3、网络平台建设情况

企业内部网的建设为实现企业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基础网络。各企业虽然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一样,但多数企业都利用已有的IT资源,建成了完善程度不同的内部网络。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仅有17.3%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大多数企业已经意识到局域网的价值,并且建设了本单位的局域网。在被调查企业中,82.7%的企业拥有局域网,而且有50.6%的企业局域网已覆盖了全单位的所有部门。

4、主干网带宽

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大多数企业通过宽带主干网接人互联网。12.7%的受访企业通过10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48.3%的企业通过100M以下、10M以上宽带接入互联网,通过10M以下带宽接人互联网的企业仅占39%。对于具有较多上网需求的企业来说,互联网接入带宽直接影响数据传输的速率,也影响着企业信息化的实施效果,因此,加强接入服务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仍具有重大的意义。

5、联网率

全面实施信息化需要将企业中的计算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即全面实现互联。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越高说明企业信息化实施覆盖范围越广,员工参与程度越高。从调查结果看,34.8%的中小企业计算机联网率超过90%,42.5%的企业内部计算机联网率低于70%。中小企业中计算计联网率总体水平较高,但还需要继续加强,以便在企业内部全面实施信息化。

在被调查企业中,只有23.9%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网站,51.4%的被调查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顶级域名。此外,还有24.7%的企业表示正在建设或将要建设独立的网站,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6、电子商务

四成中小企业已开展电子商务应用,近一半中小企业尚未开展电子商务应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相对竞争力的变化影响,要从B2C和B2B两个层面来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不能以中大企业的系统架构来建设其电子商务系统,应有自己的一套建设原则,否则容易遭遇人才不足、系统不相容、导入经费过高、组织不适应等问题。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

技术人才缺乏、资金匮乏、内部业务流程不规范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三大阻力。值得欣喜的是,中国中小企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已基本达成一致,只有不到15%的被访者认为企业领导是信息化建设的阻力。

中小企业由于行业分布广泛,薪资水平稍欠竞争力,对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人才吸引和保持人才队伍的稳定造成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信息化促使企业营销、采购等管理环节更加透明,这必然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经济利益,降低他们用信息化手段梳理业务流程的积极性。

四、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

1、信息化持续投入状况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买,到网络的构建和大型管理软件的上马,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尤其是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更需要稳定的资金投入,否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就只能原地踏步,甚至后退。统计结果表明,35.9%企业的信息化没有稳定、持续的信息化投入。

2、近两年信息化投入与销售收入比重

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逐年升高。从2003年、2004年这两年信息化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来看,该比重均值呈上升趋势,2003年该比重均值为1.16%,

2004年则为1.35%,比2003年增长16.4%。与国外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通常在2%--3%之间相比,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存在较大差距。这表明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3、信息化投入结构

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结构来看,本次调查结果并不支持“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重硬轻软现象”的结论,中小企业硬件、软件、服务三部分投入的比重均值依次为49.7%、30.2%、25.5%。这个投入结构比例表明,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趋于合理,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度过硬件投入的大规模初期阶段,今后的硬件投入会朝着升级、换代方向发展。

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

1、软件系统需求

2006年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安全将是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两大热点,财务管理系统的新建、完善、与其他系统的互联互通成为44.6%企业的重点,信息安全也是近四成企业的建设重点。另外,30%左右的企业将计划建设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

2、硬件产品需求

2006年中小企业对IT硬件保持较高的购买热情。台式电脑有64.2%的企业意向购买,打印机、笔记本电脑、PC服务器、网络产品有40%以上的企业打算购买;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带动安全产品的需求,35.8%企业计划购买安全产品。

3、信息服务需求

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指导咨询、新技术讲座,需求比例分别高达63.3%、57.3%,对信息化建设评估、项目监理的需求比例也在20%以上。

4、对IT产品的选购因素

从台式PC机的主要品牌提及率看,性价比较高的国产品牌在中小企业中大受欢迎。调查结果表明,联想遥遥领先,其次是方正,兼容机排名第三。国外晶牌DELL、HP、IBM的提及率明显较低。

在PCJ艮务器领域,品牌集中度低于台式电脑领域。IBM和联想差距不大,二者共同占据中小企业PC服务器的半边天:DELL提及率第三,HP第四,二者提及率近30%。在打印机领域,HP、联想、EPSON是中小企业打印机的三大晶牌,提及率分别为28.5%、17.7%、14.9%。不论企业规模如何,互联网均是用户获取相关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中小企业在产品购买时比较谨慎。59.2%的企业在决策前会从互联网上查询相关信息,货比三家,努力寻找最优选择,还有44.7%的企业会直接到市场上询问比较。当然,厂商或经销商的推介作用也不容忽视,它能对44.9%的企业购买IT产品产生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中小企业对价格敏感性降低,采购时“性能比”成为最关注的因素。此外,应用案例参考、技术趋势分析、厂商/经销商信息对三成企业的采购过程有影响。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信息化在现实应用中给企业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中小企业对硬件、软件、服务的投入日趋成熟和合理。几乎所有中小企业或多或少地配备有电脑,大多数中小企业配备有专用的服务器及建设有局域网,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上网需求正在迅速上升。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及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低是当前信息化面临的三大突出问题,也是与国外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差距所在。

以上三大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竞争压力加大,利润空间低,导致无力投入,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迅猛,技术更新快,企业人员培训严重滞后于信息化的发展速度。电子商务的应用,将造成管理方式的改变,传统型中小企业无法适应内部的自我变革,从而带来信息化深度应用的阻力。

(二)建议

国家已把企业信息化作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摆到突出的地位,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逐步建立由政府、中介服务体系和IT厂商参与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服务与保障体系,形成一个完善、诚信、高效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社会信息服务体系,是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中小企业

在信息化进程中,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应分阶段、分目标、有层次地推进。根据企业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企业发展战略,在充分了解总体需求的基础上,对哪些问题需要调整管理解决的,哪些可以由实施信息化解决的,进行业务流程分析,制订信息化规划和选型方案,决定是外购、定制、租用还是自主开发,这样可以减小盲目性,提高中小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

信息化建设应遵循“财务――物流――生产和成本――电子商务――全面信息化”的应用路径,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初期企业可采用虚拟主机方式建立自己的网站,通过自己的网站可向用户提供企业信息、产品信息、服务信息等服务,把自己的网站建成企业的专门宣传频道,向用户推广企业的产品。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可以购买一台服务器由专业部门托管。当企业真正发展壮大之后,网络已不仅是简单的商务应用,而是涉及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在线交易、企业管理、远程通信等诸多领域,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建设企业自己的信息化系统。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方案已很成熟,企业可以利用专业服务商的技术和设备,也可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系统。

面对调查中发现的信息化人才短缺问题,建议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信息化人才机制,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信息化实施是“一把手工程”,重视人员培训,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进行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培训和项目管理培训,分别对高层人员和参与的业务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与方案,以便企业各层次人员掌握不同程度的技术知识与业务知识。

2、政府主管部门

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应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信贷、税收、培训等方面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政府应充分利用各行业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构造公共信息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信息查询,而且能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交易成本。帮助中小企业利用“信息高速公路”进入国际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等。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及地方网站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3、行业协会

研发具有自主产权和行业业务特点的信息系统,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中介组织应组织编制本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做好各信息系统的整合工作,建立行业系统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可以利用现有的生产力促进中心、IT企业、专家组等共同组成的制造业为主体的信息化技术支持和中介服务体系:根据行业的特点,集中开发一批特色软件产品:培训一批高水平、符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快速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