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8篇

时间:2023-09-07 09:19:02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1

关键词:非石油工程专业 石油工程概论 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a)-0160-01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油藏渗流物理基础、钻井工程基础、油田开发设计基础与分析方法、采油工艺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等,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1],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有些概念抽象,加之学生知识储备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难度大,甚至在教学中产生了脱节情况。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2~3]。

1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近几年来,我校加快了各专业教学进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集中精力学习基础课程,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较多接触到了跟石油工程领域相关的知识,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在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无视这种差异,对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法,这会出现学习好的而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想了解更多,学习能力差或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跟不上而失去兴趣。这是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课程,要求在理论学习中及时应用和实践。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自己去应用或解释问题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实践应用出现脱节。当要求学生用理解的语言解释或描述说明一些石油工程方面的问题、机理时,学生就脑袋空白了。

(3)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造成了不相匹配的情况,如果面面俱到,教师们感觉课程内容讲得不够深入或部分内容讲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如果教师讲课内容多,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4)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到地质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矿场机械及计算机软件等,所涵学科领域多,专业知识理论也多,需要的理解的概念更多,而且像注水方式、油气渗流、完井方法等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钻井、采油、提高采收率等这些原理也比较复杂,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有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有意讲解,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感觉像“无字天书”。这样的话,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

2.1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的设立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石油钻井工程基础理论、油田开发、采油工艺、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讲授,使之与地球化学专业的地质知识理论相衔接,形成“在哪找油、如何找油、如何采油、如何调整、如何提高采收率”连贯思路,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教学方法及效果

(1)模块一“理论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式讲授、师生互动的授课模式。这个模块结束后,使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增强。

(2)模块二“专题研讨教学”。针对重点部分,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重点专题的搜集调研,加之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在课堂中,由教师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这个模块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回馈反映在专题研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了些许科研思路和方向,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3)模块三“参观和操作室内实验室,参观露天设备实物教学”。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所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觉得陌生,抽象很难理解,甚至乏味。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和操作内容。比如:如何把埋藏在油层中的油采到地面,如果让学生进实验室和参观露天采油设备,亲身体会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模型、流程模拟设备、钻井采油工具设备、现场施工图,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的原理,这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和口头、书面调研反馈,所有学生,无一例外一致表示通过参观和操作实验室设备、原理,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加深了理解。

2.3 改革考试方法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石油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学会使用和应用石油工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考试既要检阅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笔试和平时测试。两者都及格这才视为考试合格。而且我们改变了一下考试的时间,在平时上课我们随机进行阶段性测试,如描述钻井工艺流程、绘制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到期末集中突击,这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3 结论

通过上述措施实施,有效地解决了非石油工程专业概论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等问题。相信在以后教学中,教师会更加自信,通过教学带科研,科研促教学,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能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景春,范森.准确定位两专业结合点提高石油工业概论课程教学效果[J].科技创新导报,2009(5):137.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2

关键词:石油工程 课程教学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87-01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针对石油高校中一些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课程,涉及的专业可以是经济、建工、机械、化工、自动化等,这些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岗位有可能进入石油企业,接触石油领域,为了提高人才的综合性,特此开设了这门课程。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石油地质、测井、钻井、完井、油田开发、采油工艺、提高采收率原理、油田地面生产系统、油气储运与石油加工等方面,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为重点[1],涉及的学科有地质工程、石油工程、储运工程、石油化工等,知识点零散,教学难度大。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实践教学,以生动的图画、设备展示、生产模拟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质量。

1 提高教学效果研究

1.1?优化教学内容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涉及学科领域较为广泛的技术基础课,是加强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对石油行业相关知识深入了解的有效途径。课程的设立目的是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能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环节,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介绍,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都借助计算机相关软件和设备完成,有了计算原理和思路,对计算手段的认识和调整都会有针对性,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环节中的能力培养。

1.2?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如果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讲解,就会让学生觉得陌生、难以理解。如何把埋藏在地层深处的石油找到、采到地面、进行加工,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是学生最为直观的想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主干专业,它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以我校为例,除了实验室,还有校园内矗立的井架、抽油机这些实物作为讲解对象,安排学生来到实物面前,针对抽油机上的各个部件形状,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运转的原理,以直观的感悟了解相关知识。

此外,可以模拟实际案例,调动学生探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为例,在编制开发方案时要完成经济指标评价,通过模拟计算,让学生深入了解开发过程中成本支出与技术指标、收益的关系,确定开发方案。

实践教学的实质,就是让学生从空洞的讲解中跳出来,让自己明确石油是怎样的液体?油井是怎么打的?采油是如何完成的?石油炼制环节用到的设备都有什么?有了这些基本认知,在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时候就不再摸不着头脑,感觉学习乏味。

如何保证实践教学能进入课程,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通过教务相关人员进行协调,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参观等环节的畅通。

2 结语

通过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带领学生参观相关实验室,见到实物模型等手段,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开展的很顺利,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知识沉闷、枯燥,学生对石油工程等相关知识也产生了兴趣,起到了拓宽学生专业知识的目的。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3

关键词:知识服务;本体;石油地质;语义检索

引言

目前的信息服务主要是依靠检索词匹配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查询与利用,因而检索词匹配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资源的利用率和信息服务的效果。依靠检索词匹配方式的检索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忽略了知识资源的语义层面,因而造成了大量语义知识资源的确缺失,无法准确地反映知识资源与用户检索需求之间的相似度[1]。特别是面对海量、异构的地质资料数据,传统的信息服务系统很难满足用户的检索需求。具有语义匹配功能和本体知识技术的知识服务系统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

1地质服务的知识框架

随着信息服务系统的不断发展,地质资料已从传统的借阅服务转变为知识服务,即按照知识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资料的组织、共享与服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本体能够构建出清晰的领域知识框架及脉络,继承已有的知识资源,避免重复工作,使得知识资源的高效快捷的重用及共享成为可能。在本体的基础上将行业内的标准规范、统计数据、学科知识脉络、研究进展和资源索引库等资源进行多元融合,就可以形成较为丰富完善的领域产品,以产品层作为数据支撑,就可以构建出个性化的领域知识服务系统。结合石油领域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本体的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服务框架,具体如图1所示。资源层:石油地质领域的原始资源来自于书籍、研究报告、各类原始数据和统计数据、地质图库、油藏模型以及网页上的资源等各种形式的已有工作成果。知识层:要实现地质领域的知识服务,首先要建立领域知识架构。地质本体能够提供包括石油地质领域、构造地质领域、古生物领域等各类地质领域知识的结构化描述、定义及属性[2]。产品层:知识服务需要有丰富多样的产品作为支撑,包括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脉络、数据产品、统计数据产品、研究进展报告及资源索引库等。这些知识产品一方面提高用户检索资源的命中率,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用户提供可能与检索需求相关的参考概念,以及相应的资源。服务层:学科知识服务的主要途径是用户主动检索。这种检索可以在机构内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知识检索的对象可以是结构化的领域本体,可以是基于知识网络索引的一般资源,服务层的目标就是为各种类型用户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最终提供个性化服务。知识服务的根本目的就是能够直截了当的为用户提供真正需要的知识和资源,省去用户自己归纳总结筛选排除的过程。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本体的地质领域知识服务框架,能够把松散地存放于各处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将构建成的领域本体进一步开发形成知识产品,最后实现知识服务。结合石油地质领域的特点,本文构建了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并基于开源的全文搜索工具包Lucene等技术实现了石油地质领域知识检索系统试验[3]。

2构建石油地质领域本体

手工构建本体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巨大工程,自动化构建本体技术尚不成熟[1,4],鉴于已有完善的《地质叙词表》和《石油主题词表》,因而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叙词表的半自动化本体构建方法,具体方法如图2所示。地质叙词表又称为地质主题词表,包含了地质学科的词汇和词汇之间的各种关系。叙词表的语义关系分为“用、代、分、属、参”,分别用来表示词汇之间的等同、等级、相关等语义关系。叙词表包含较全面和权威的领域概念和重要的语义关系,为本体提供了较好的概念基础。很多研究尝试基于叙词表进行构建本体,研究重点在于叙词表向本体转换的方法。由叙词表构建本体的方法将叙词表的叙词作为本体中概念的来源,在叙词表概念关系的基础上,修改完善概念的属性、关系,并添加公理和函数。叙词表的相关关系没有更细的划分,包含了本体一般定义中除了层次关系和等同关系外的所有关系。所以要想建立更精确的领域本体,除了叙词的注释,还需要参考其他知识来源,如《石油地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百科全书》等,为本体的类添加需要的关系[4]。最终通过概念和概念层级的确定、定义概念的属性、对汉语拼音、叙词编号、英文译名、范畴号、注释项的处理及为概念添加实例等工作[5],构建了轻量级的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完成的面向知识服务的石油地质领域本体包含18278个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达到16487个,概念的实例4137个。关系分为等同关系、等级关系和相关关系,其中相关关系除包含叙词表中固有的相关关系,还增加了相关领域学科,如信息技术及数学地质。实例涵盖了石油人物、书籍、机构以及重点区域等,具体如图3所示。

3石油地质语义检索原型系统设计与实现

3.1系统原型设计与实现

如图4所示,石油地质语义检索原型系统主要由解析模块、索引模块、检索模块、语义标引和本体模块五部分组成[6],其中索引模块中的语义标引、本体模块以及检索模块中本体搜索为本文在Lucene开源包基础上新增的部分,并且对原有的排序模块进行完善优化,形成新的基于权重的排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介绍如下。(1)解析模块:主要对各种类型的电子文档进行,目前能够解析的文档类型包括Doc、PDF、Xml和Html,在未来工作中将进一步扩展可解析的文档类型。(2)索引模块:基于Lucene已有的分词器进行文档预处理,去除停顿词,保留主题词。一方面将高频主题导入形成石油地质领域概念词库,另一方面将高频主题词作为每个文档的标引词汇,形成语义标引文档集。(3)本体模块:利用Jena实现了本体的解析与推理[7],将本体中的等级、等同和相关关系解析处理,并利用概念扩展算法实现了对检索词的语义扩展[8-9],形成新的检索词列表。(4)检索模块:将经过本体扩展后的全新检索词列表重新作为输入条件,在本体库和资源库中进行查询,匹配相应数据资源并返回至排序模块。(5)排序模块:根据本体中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距离,对匹配到数据资源进行重新排序,并将最终权重计算后的结果作为最终的系统检索结果返回给用户[10]。当用户输入检索词后,整个原型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5所示,Lucene基础层完成对文档的索引和标注,应用层通过Jena本体解析工具和语义扩展算法完成对用户输入查询词的扩展[1,11-13],并返回新的检索列表对应的结果,使用应用排序规则实现资源的综合排序,最终为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服务[14,15]。

3.2检索试验

地质知识检索系统实现了基于石油地质领域本体的语义查询,图6显示了输入“油气田”关键词并检索石油地质本体的查询结果页面[1]。(1)“油气田”相关概念:油气区、油气藏、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等,其属性有“定义”,其实例有中原油田、长庆油田等。(2)通过扩展“油气田”的相关概念,可检索出标引为“油气藏”、“油气田勘探”、“油气田开发”、“油气田管理”等文档。(3)还可以对检索结果进行深一步的概念查找,如“油气生成”。

4总结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4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油藏渗流物理基础、钻井工程基础、油田开发设计基础与分析方法、采油工艺原理、提高石油采收率等,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重点[1],旨在培养复合型人才。但课程涉及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有些概念抽象,加之学生知识储备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难度大,甚至在教学中产生了脱节情况。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2~3]。

1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近几年来,我校加快了各专业教学进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主要是集中精力学习基础课程,有些学生在大学阶段较多接触到了跟石油工程领域相关的知识,而有些学生连基本的石油工程专业知识都不了解,所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表现出较大差异。在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无视这种差异,对学生采用“一刀切”的授课方法,这会出现学习好的而对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想了解更多,学习能力差或对专业知识不感兴趣的学生跟不上而失去兴趣。这是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较强的课程,要求在理论学习中及时应用和实践。很多学生存在这样的情况,上课听老师讲授的内容都能听懂,但是当自己去应用或解释问题时就无所适从,即课堂授课理解和自己实践应用出现脱节。当要求学生用理解的语言解释或描述说明一些石油工程方面的问题、机理时,学生就脑袋空白了。

(3)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造成了不相匹配的情况,如果面面俱到,教师们感觉课程内容讲得不够深入或部分内容讲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如果教师讲课内容多,学生又觉得老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4)概念抽象、原理复杂。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涉及到地质工程、油层物理、渗流力学、油气田开发工程、油田矿场机械及计算机软件等,所涵学科领域多,专业知识理论也多,需要的理解的概念更多,而且像注水方式、油气渗流、完井方法等等这些概念比较抽象,钻井、采油、提高采收率等这些原理也比较复杂,面对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很难理解和接受,有的情况下,即使教师有意讲解,但也不能面面俱到,因此,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知识感觉像“无字天书”。这样的话,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2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及效果

2.1 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课程的设立为学生今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石油工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起到了技术支持的作用。在教学中就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专业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完成专业知识的衔接,如地球化学专业的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对石油钻井工程基础理论、油田开发、采油工艺、动态分析理论进行重点讲授,使之与地球化学专业的地质知识理论相衔接,形成“在哪找油、如何找油、如何采油、如何调整、如何提高采收率”连贯思路,这有助于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的培养。

2.2 改革教学方法及效果

(1)模块一“理论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们在理论教学中优化教学内容,教学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引导式讲授、师生互动的授课模式。这个模块结束后,使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增强。

(2)模块二“专题研讨教学”。针对重点部分,要求学生课前通过各种渠道进行重点专题的搜集调研,加之学生自己的分析理解,在课堂中,由教师组织所有学生进行专题研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这个模块结束后,大部分学生回馈反映在专题研讨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了解了些许科研思路和方向,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

(3)模块三“参观和操作室内实验室,参观露天设备实物教学”。如果单纯采用板书、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教室完成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所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觉得陌生,抽象很难理解,甚至乏味。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和操作内容。比如:如何把埋藏在油层中的油采到地面,如果让学生进实验室和参观露天采油设备,亲身体会能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模型、流程模拟设备、钻井采油工具设备、现场施工图,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工作的原理,这就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经过实践和口头、书面调研反馈,所有学生,无一例外一致表示通过参观和操作实验室设备、原理,学到了很多知识,感性认识很快上升到理性认识,大大加深了理解。

2.3 改革考试方法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石油工程方面基础知识,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学生掌握石油工程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的同时,学会使用和应用石油工程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不仅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应当体现在考试方式上。考试既要检阅学生的理论水平也要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所以考试由两部分组成:笔试和平时测试。两者都及格这才视为考试合格。而且我们改变了一下考试的时间,在平时上课我们随机进行阶段性测试,如描述钻井工艺流程、绘制采收率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不是到期末集中突击,这有利于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5

关键词:就业热门;专业嫁接;课程整合;电子课程;整体就业质量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能力型和就业型教育,就是俗称的“专才教育”[1]。这种专才教育对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也具一定的操作性。但在当今社会更开放、发展更迅速的情形下,这种目标定位呈现出了极大的局限性。首先,从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看,这种目标下培养出的“专才”极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和转岗难的问题。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通过市场调节的合理配置实现的,竞争就业和双向选择是人才市场的基本法则。一个知识面狭窄、技能单一的人,即使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但因缺乏专业间的横向渗透和伸张,在竞争中也难以占据有利位置[2]。其次,知识经济日渐凸显,高科技促使传统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发生重大变革。技术含量日益提升,产业岗位轮换频繁。越来越快的岗位变动和职业流动,需要从业者对不同岗位有更强的适应性,进而需要教育不仅要有结构性的嫁接,更应有功能的整合。如果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多样多变的社会需求面前无动于衷或束手无策,那么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生存发展空间就会渐显萎缩[3]。

一、专业嫁接的思路

(一)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近几年来,随着石化行业的振兴,以及机构重组、人员调整的结果,各大石化单位急需补充大量人员,尤其是成本低、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类院校毕业的高技能人才[4]。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的特色专业是已有57年历史的石油化工专业,近几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且就业的质量非常高,学生应该在校学习三年,一般情况下,在两学年还未结束时,几乎一半的学生已经签订了就业单位。就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导向,学院内一些非石化类专业纷纷与石化专业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合嫁接,比如人文社会科学系和计算机应用科学系,专业嫁接为这些专业学生的就业确实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学生既掌握了共同的专业理论,又能在这些专业理论基础上把已形成的能力在相应的石化类职业岗位范围内发生转移,达到上岗无须过渡,转岗不必培训之目的。即专业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5]。

(二)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必备知识体系

专业嫁接的效果应该达到嫁接专业(比如文科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被嫁接专业(如石化专业)学生应有的必备知识体系,而嫁接专业又有其自身专业的要求,如何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高质地实现专业嫁接,必须要对嫁接专业的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整合,嫁接课程基本包括被嫁接专业的基础、必须、实用、够用的理论实践知识。为了将文科类专业与石化专业进行嫁接,开设的嫁接课程有《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设备》、《石化专业认识实习》。理科类非石化专业与石化专业的嫁接时开设的嫁接课程有《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化工技能取证》。

高职教育提倡理论教学“课件化”、实践教学“现场化”,尤其在专业嫁接过程中,为提高效率并保证嫁接的目的,更应该做到这点。我们已经为《实用化学基础》、《石油化工工艺基础》开发了适宜的电子课件,根据编写的《石化中试装置实训教程》校内讲义在学院的中试实训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现场化教学实习,完全达到了上述要求。

二、文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开设嫁接的专业课程时,必须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基础知识的差别,必须将嫁接的课程以恰当的形式组织,以达到扩大知识面而又能够有效克服因专业性过强导致的生僻难懂,确实使非石化专业的学生通过课程的嫁接掌握石化类专业的基础知识,实现学生“以一技之长为主,兼顾多种能力”的“通才”教育目标[6]。

(一)化学课程整合

人文系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非常有限,文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往往不感兴趣或学习时不得要领,《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涵盖了高中阶段化学中的所有重要知识点,并且对化学与材料、化学与环境、化学与健康部分进行了扩展,既是对三年高中化学的浓缩与简化,又能承接部分石化系学生所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俗称四大化学)基础知识。这门综合性的课程开设一学期,40课时。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40课时内还要理解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如果两个专业在地理位置上相距太远,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人文系、石化系分别位于东、西两个校区,学生做一次实验非常不方便,在这样的教学条件下,我们开发了一套适合文科专业的《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件,该课件有445MB,刻成一张光盘,《实用化学基础》共分九章,每章包含有:

powerpoint演示文稿。演示讲课的提纲、重要知识点、例题、习题,并将与课程有关的动画、视频进行了相应链接;

flas。模拟有机物分子构型、有机反应历程、模拟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易懂,可以节约用于实验的财力、人力、时间的投入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视频。课件中有40余个精心收集、制作的视频文件,比如乙醇的生产过程、有机物的性质、石油的用途等电视片、真实录像将教学与生产过程紧密相连,除了该光盘中所含的视频,我们还有另外两张有机化学操作、无机化学实验、玻璃仪器的洗涤等教学录像改制的光盘;

图片。几百幅图片展示了环境污染、化学污染造成的可怕疾病,展示了工业生产的相关图片;展示了高分子、高科技材料,有利于建立起直观的印象,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拉近;

例题、习题。每章都有与之配套的例题、习题,制作成word文档。已经链接到powerpoint演示文稿,独立放置可以更方便查找。

(二)工艺课程整合

文科类专业在学习一定的化学知识后,更重要的是理解并掌握一些石化产品、石化工艺、石化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工艺设备的基础知识,比如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

应用英语(石化方向)三个专业,就开设了一门《石油化工设备》的课程,主要讲解一些石油产品、石化原料、化工单元操作及设备等知识,主要是石化专业一些应知的知识点,30课时左右就能够对石化行业有基本的了解。

(三)实践课程整合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石化系有着雄厚的实践教学条件,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理论课时,对于嫁接石化专业的文科专业,我们专门划出一周的时间为其安排一门《石化专业认识实习》,主要内容包括:

观看安全教育录像,对石化企业生产特点、事故预防等有了直观、感性认识;

参观石化中试装置,加深理解所学的工艺知识,亲眼看到石油化工生产中的设备、装置,现场认识管线、仪表、阀门等,能够在现场摸清工艺流程;

进入化学实验室亲手做1~2个实验,认识大量现代化分析仪器、小型设备。

三、理科专业适宜的嫁接课程

(一)工艺课程整合

理科专业的学生在高中阶段有比较扎实的化学基础,在学习石化类课程时就应该扩展课程,并且适当加深深度,我们针对学院内的理科非石化专业编写了《石油化工工艺基础》教材,内容涵盖石化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化工原理》、《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和《高分子化学》,按照石化类专业教学计划,以上前三门课程每门需要讲授两学期,《高分子化学》讲一学期。对于非石化类的理科专业,在进行专业嫁接时,不可能按石化类专业的教学课时进行,这样就必须在教学的内容上提炼出每门课程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知识,除了在教材的编写上下功夫,开发与之匹配的电子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化工原理》部分的单元过程和设备,需要通过模型、照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常规教学中还需要实验、仿真、实训,在不足20课时情况下,大致将《化工原理》主要的精髓学完,必须借助于多媒体的电子课件,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收集了有关泵、换热器、精馏塔、吸收塔等大量的动画、视频、照片,用于教学的效果非常突出。《石油加工工艺学》、《石油化工工艺学》要讲解很多装置的工艺流程,常规教学利用布质或纸质挂图,在《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中,流程以动画或图片实现,教和学的过程变得轻松,教和学的内容也得到极大的扩充。

(二)职业技能取证

非石化类理科专业,比如我院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专门开设了《化工总控工技能取证》课程,课程标准与石化专业学生一样,参加统一的取证培训和考试,通过2周(60学时)的强化训练,让其掌握化工总控工中级工应知应会的理论实践知识,通过理论考试和上机仿真操作。

四、专业嫁接的效果

(一)嫁接课程教学效果

《实用化学基础》电子课程于2004年秋季用于教学,连续使用了7年,在教学过程中经多位老师的不断补充、完善,教学效果与常规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中丰富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写出有价值的小论文,并且在化学专题演讲中表现出较高的水平,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难以达到的。

《石油化工工艺基础》课件于2005年秋季用于教学,多个教师在开设该门课程的10余个班内试用,从老师的反馈和课堂上同学的反应来看,采用电子课件授课与常规的教学相比,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讲课的容量得到极大的扩充,而没有给学生带来负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许多石化专业的知识,使学生既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真正达到了专业嫁接的目的。

(二)嫁接专业就业效果

根据本校招生就业办公网显示的石化专业以及嫁接石化类课程专业的就业情况,可以看出嫁接石化类课程的理科专业有油气储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过程控制),文科专业有市场开发与营销(油料储运)、市场开发与营销(石化产品)、工商企业管理(石化物流管理)、应用英语(石化方向),越来越多的专业开始与学院的特色专业进行嫁接,且嫁接的程度越来越大。这些专业尤其是文科类专业,在嫁接石化类课程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嫁接后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

学,2006.

[2] 裴建平.有关高职课程设置问题的几点看法[J].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版),2006,27(2):26-27.

[3] 李晓.浅议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南方论刊,2009,

(10):95-97.

[4] 荣志远.区域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D].兰州大学,2007.

[5]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

大学,2004.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6

关键词:石油工程概论 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177-01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是对东北石油大学勘查资源工程、地球化学、经济管理等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设置的一门扩宽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色课程。石油工程课程是为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开设的主干专业课之一,主要讲授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内容。作为石油院校的学生可以通过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了解石油开采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我校人才培养定位,秉承“植根大庆,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突出石油,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通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将理论学习和实验参观等结合,利用石油院校自身优势,以石油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为平台,构建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生产的联系,为学生在石油领域的工作衔接做好铺垫,提升知识储备。

1 教学现状

非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选修石油工程课程主要以概论的形式学习,内容主要涉及油层物理、钻井工程、采油工程等,旨在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石油开采各工艺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对整个油田的开发过程有一定的了解。教学环节多以课堂教授为主,利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学生在学习中对知识点的认识枯燥,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多而散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学生缺乏联系实际、理解上有困难,不能将知识点做好衔接和归纳,学习效果不佳。

目前,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为四个方面: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概念抽象与原理复杂的矛盾。

通过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形成完整而相适应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整合学校现有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资源、搭建参观和简易操作实验平台的三方面进行阐述,只有不断地探索新方法,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的水平,首先要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升级教学理念,加强和扩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这将成为构建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综上所述,如何将零散、陌生的专业知识进行生动讲授是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石油工程课程的关键,所以采用教学模式改革,将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利用该校现有专业实验室等教学资源改变授课环境是一次探索研究。

针对课程设置的内容,既要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要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改革,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项目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引入实验教学环节,完善相关理论教学内容的实体化,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课件多媒体内容的设计,加强多媒体的展示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制定非石油工程专业学生石油工程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2)制定课程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等内容,落实不同环节教学重点和衔接点。(3)完善多媒体制作,进一步加强多媒体展示效果。(4)加强和实验中心合作,制定实验室参观安排、讲解内容设置和实验展示等。(5)制定校内实体模型讲解内容。

3 采取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3.1 根据授课学生特点,编制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学生前期课程内容,架构学生对石油工程相关知识的衔接,以保证学生了解石油开采中的基本过程和工程现象,对石油工程中涉及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等知识有所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教学为教学目标,编制教学内容。

3.2 实验室调研,考察实验内容、制定实验教学

结合教学内容,考察实验室研究类别、实验室教学计划,通过和实验中心老师沟通,确立可开放的实验室、实验室展示的教学内容和实验计划。

3.3 完善多媒体制作

在现有多媒体的基础上,细化教学内容,采取专人负责完善多媒体制作,增加多媒体动画展示。

3.4 组织学生校内实体模型参观

组织学生参观特种实验室和石油工程馆钻井实验室现场,由专人教师进行讲解,将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通过教学改革,可以有针对性解决非石油工程专业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差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学时少与授课内容多的矛盾、部分概念抽象、原理复杂、教学脱节的问题。

石油高校的石油工程、地质勘探、储运、化工这些专业都属于学校的骨干专业,他们的实验室、展示厅都非常有专业特色,既有实物模型、又有流程模拟、还有现场施工图片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环节中的手段,通过教学相关单位的协调,安排参观时间,针对授课学生特点组织安排学生参观内容。

4 结语

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是东北石油大学培养非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的一门特色课程,课程涉及的学科领域多,内容专业性强,教学难度大,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满足目前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石油高校应重视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建设,积极探索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结合石油高校自身优势,构建和完善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教学体系,这对提高学生的从业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7

【关键词】石油院校 石油精神 培养 社会实践 尝试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089-02

自1980年清华大学学生开创大学生社会实践这一活动以来,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成为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课堂,同时也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个有效平台。[1、2]以“传承石油精神,培育石油精英”为使命的西南石油大学十分重视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将其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计划,从保障活动经费、保障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基地建设入手,鼓励学生在明确实践目的与主题的条件下自主组团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笔者所在的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经过精心策划、认真实践,实现了西南石油大学石油精神培养示范教育基地的延伸,其活动经验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精心策划,悉心指导。

为了更好的发挥暑期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学习成长中的作用,也为了加强新一代石油大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其对自己即将走向的职业岗位有更为直观的认识,2012年暑期,由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团委、学生会支持油气储运专业2010级志同道合的10名同学组成该院赴遂宁、南充实践队,并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进行了精心策划,使队员深入西南油气田涉及油气储运专业的尽量多的一线岗位进行参观学习,邀请该油气田的优秀校友介绍成长成才经验,力图通过这种现场参观学习和师兄、师姐成才的经验交流,使同学们在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真切地“认知石油”、“体悟石油”,从而培养学生“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石油情怀,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埋头苦干”的优良品质,[3]让石油精神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内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终至“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造就具有开拓创新精神与国际化视野的石油人才。

此次实践活动的策划是在学院举办的实践培训班结束后进行的,得到了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学院团委和辅导员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加强活动的针对性,在活动安排上,同学们还安排来自油田的学生对西南油气田与油气储运有关的单位和岗位进行了调研,对在西南油气田工作的本校历届油气储运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研活动完成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策划本次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能让同学们对今后的工作及其环境有所了解,也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课前对专业前景有所认识,为同学们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是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模式的新尝试。

二、实践成果评价

1.深入现场,认知石油。

对于实践队的大多数同学而言,此次实践都是他们第一次走进油田。通过射洪作业区石油青年培训基地柳9井、磨溪气田联合站、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等作业现场参观学习,使同学们对油气从生产到处理、集输、储藏、销售的全过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油气储运专业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对油气生产、处理、集输、储藏、销售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有了初步认识。如安全管理,不管是在磨溪气田联合站还是在中油燃气南充有限公司储配一站,任何人在进工作场所前,都要将打火机、火柴等物品放在火种收集箱中、都要穿防静电的工衣工帽工鞋,还必须到静电释放装置释放身上的静电、签署安全责任书,在工作期间需要严格遵守有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这种近乎严酷的安全要求在学校是无法想象的。再如,对石油工人生活、生产环境的认识也是全新的:生活基地和油气生产井、联合站等工作场所都在偏远的乡村,油气产品中还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既加深了同学们对歌词“天不怕,地不怕,风雪雷电任随它,我为祖国献石油,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明确地告诉同学们:要想在石油行业生存、发展,从现在开始,就必须做好吃苦的准备!另外,通过参观学习和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接触,石油也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就是那样一群人——一群穿着劳保服装在艰苦的环境下也能乐观工作的石油工人,他们身上那种甘于奉献、苦中寻乐的精神让同学们对这个行业充满了憧憬。

2.激发热情,学习石油。

石油化工基本知识篇8

随着海上油气开发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全世界已有2300多套水下生产设施、204座深水平台运行在全世界各大海域。目前,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启动深水钻井、铺管装备等方面的前期研究;我国的FPSO建造速度和建造质量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深水油气田开发方面已实现了零的突破。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深水油气田开发公用技术平台正在建设中。

2.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海洋深水区域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我国海洋石油工程自主开发能力和实践经验仅限于200m水深之内,与国外深水海洋石油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尚有很大距离。我校石油工程、机械工程、安全工程、海洋工程等专业均开设有“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对海洋石油开发工程进行系统的介绍,能够全面地讲述海洋石油从勘探到开发的整个过程。但如今海洋石油开发技术日新月异,目前使用的教材缺乏最前沿的技术介绍,这就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有更前沿的科普知识。在实验教学方面,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实验学时较少。对于最常用的海洋石油钻采工具,学生也缺乏直观的认识。受限于各种因素,我校对于海洋石油工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还相对缓慢,因此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进行教学体系改革迫在眉睫。

3.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3.1以前沿知识介绍为主,优化课堂内容

减少枯燥的理论知识讲解,增加科普性知识介绍,优化课堂教授内容,构建课程新体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对海洋石油工业的热情,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渗透海洋石油开发相关技术的发展动态。制作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技术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2以工程培养为本,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课时量,动画演示海洋石油钻采工艺流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引入科研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科研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

3.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直观的描述实际海洋环境与海洋石油开发的特点,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实验平台,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海洋石油工程概论课程的兴趣,加深理解。建立海洋石油装备模型展厅,以模型展示、多媒体演示及展板介绍等方式对多种主要的海洋石油钻采、生产、运输装备进行展示与介绍。目前已有的海洋石油工程实验模型与装备,其中深水防喷器模拟样机由我校机电工程学院老师自主研制开发。海洋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是当代石油开发工程技术方面的前沿性技术之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并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海洋油气开发工程是一门跨学科、跨部门、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工程,我国海洋石油开发工程领域当务之急就是尽快缩短与国外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使我们的海洋石油开发技术达到或超过国外同类技术水平,也是海洋石油工业与相关工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