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8篇

时间:2023-09-07 09:19:25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1

关键词:无形资产 价值贡献 实证分析

一、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贡献中的作用

无形资产是企业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资源,作为企业筹资和投资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不仅是企业树立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因素,而且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武器。统计资料表明,相对于企业市场价值的增长而言,企业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相对较慢。例如,美国非金融公司研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80-1989年的平均2.2%上升到1990-1997年的平均2.9%,有形资产投资比重从14.1%下降到12.6%。与此同时,反映美国主要公司市场价值的S&P500指数却从1980年的135.76点上升到2000年11月20日的1342.62点。增幅近10倍。如果再考虑在此期间公司发放的现金红利,公司市场价值的增长更是远远超过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增长。上述不平衡现象说明,除了有形资产投资和研发投资之外,企业在其他无形资产的投资在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无形资产与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

为便于数据的统一,实证分析所研究的无形资产仅指上市公司在其财务报表上披露的无形资产。由于各行业的资产结构存在诸多差异,不同行业对无形资产的数量及种类等都有着不同的需求,其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也大小不一。因此本文选取上海证券交易所行业分类中的电子行业28家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其2005-2006年的年报为基础,分析该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在资本结构中的比重,评价与无形资产经营状况相关的指标。从而,分析我国电子行业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对企业经营业绩的贡献。

三、无形资产价值贡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无形资产比重偏低,其结构也不尽合理。无形资产的无实体性决定了其功能不能在感性上直观反映出来,只能存在于观念中,因而无形资产极易被忽视。其次,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意识,管理方法不科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尽管无形资产得到了初步认识。但是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和资产管理经验,缺乏无形资产投资管理意识,不了解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内容,更没有无形资产应用和保护的经验。如何保护无形资产,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无形资产的竞争能力和水平,是每个企业都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再次,对无形资产保值增值认识不足。尽管不少企业已意识到无形资产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但对其采取的措施则并不利于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最后,无形资产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披露方(如管理层、注册会计师等)具有不同的动机,另一方面是由于企业担心不当的披露可能会对竞争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2

关键词:价值评估;无形资产;研究方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F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6-0106-02

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其垄断性上。有些无形资产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禁止非持有人无偿地取得,排斥他人的非法竞争,如专利权等;有些无形资产的独占权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只要能确保秘密不泄露于外界,实际上也能独占,如专有技术、智力资本等;还有些无形资产不能与企业整体分离,除非整个企业产权转让,否则别人无法获得,如商业信誉。前人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研究综述多从价值评估成果出发,而对研究方法综述涉及较少。本文拟对实证研究方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领域应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按照上述所说的专利权、高新技术、商誉、智力资本的分类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研究提供方法借鉴。

一、在商誉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Jenning S & Robinson(1996)利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回归分析1982年至1988年间259个需要对商誉进行摊销的并购样本企业,研究商誉与企业股价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为商誉与企业股价呈正相关关系,同时这一结论也证明商誉是名副其实的一项资产。

钟翰(2012)根据商誉所代表的超额盈利能力与Ohlson剩余收益模型中的剩余收益是可以替换的这一结论,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针对2007年新准则规定的商誉项目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检验[1]。在Ohlson剩余收益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负债和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形成对于股价的截面数据多元回归方程,同时用资产负债表上的商誉项目替换剩余收益形成第二个方程。回归的结果首先满足剩余收益自回归系数介于0~1之间的限制条件,说明所取样本使用Ohlson剩余收益模型是合理的,然后得到的一组两个回归方程的结论中,用商誉(GW)替代了剩余收益后,模型的解释力显著下降,说明面对理想的剩余收益模型,现行准则要求披露的商誉并未完全代表超额收益能力,这与理论分析的现行准则要求披露的商誉是包含着许多“杂质”的“合并价差”账户的结论是一致的。

陈雯(2008)先将所有样本进行线性回归,来检验各个自变量是否对商誉价值有相关性,回归结果可发现投资报酬率ROEt的系数、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及经营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率RPt的系数均大于0,并通过t检验可以得知系数的结果是具有显著性的,说明上市公司的投资报酬率、市场占有率、会计原则的保守程度以及盈余持续程度对上市公司内部商誉价值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在衡量企业的内部商誉价值时,均可以利用上述指标来进行判断。作者将研究数据分为两个部分,成长性高的上市公司和成长性低的上市公司,分别对两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回归结果显示:高成长性上市公司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高于低成长性上市公司的市场占有率Mt的系数,并且其符号均为正。仅从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来看,具有高成长性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商誉价值对市场占有率Mt以及采用的会计估计原则的变化较低成长性上市公司来说反应更为敏感[2]。

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商誉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采用了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二、在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专利价值评估的实证研究包括质性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量性相结合的研究。Sneed K.A.and D.K.N.Johnson(2007)针对不同的拍卖环境探索专利的交易策略,Greenberg G(2008)通过对以色列初创企业的融资情况来预测企业专利交易价值。Bessen J(2008)采用新型价值回归模型对现有上市公司专利价值做量化分析。

曹晨(2012)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构建了专利价值评估模型与专利组合理论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他采用的方法是以在美国上市的82个药品的610项专利为样本,通过整合单项专利的综合专利价值指数(CIPV),进而构成专利组合价值指数(PPVI),并与对应药品的销售额进行相关分析来检验其显著度水平。结果表明(CIPV)值算术平均数分块加和所构成的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模型最适用于对专利组合价值的评估[3]。

因此实证研究方法在专利价值评估研究方面,大部分研究主要采用了实地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使用的主要实证分析方法是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三、在高新技术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刘照德(2013)建立了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分析框架:从价值链视角对高新技术虚拟企业进行分类基础上,分别利用二项式树期权定价方法、B-S模型和Geske复合期权模型构建了虚拟生产型、前向虚拟型和全组合虚拟型高新技术虚拟企业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利用企业实际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研究[4]。

曹月朋(2013)实证的主体部分包括研究假设以及模型的提出,价值评估指标的选取以及样本数据来源的介绍,还有对所研究问题的实证性统计分析的过程。通过实证研究假设,确定影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因素,选出关键因素指标,为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实证部分涉及的研究方法有描述性统计方法、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统计性回归分析。整个实证过程都是通过IBMSPSS Statistics21分析软件进行的,实证研究的数据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及和讯网等财经网站,并通过EXCEL办公软件的数理统计分析和计算功能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5]。

詹学刚(2009)应用拉巴波特模型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价值中现有资产经营能力进行了评估,通过案例来对模型中主要参数的获取提出了解决方法,该模型简单清晰,对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现有获利能力可以方便地应用,但并未对该模型做进一步实证检验[6]。

由上分析可见,实证研究方法在高新技术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运用了文献法、比较法、数理推导、案例研究等方法。采用理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统计性回归分析进行实证研究。

四、在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方面的应用

Pulic(2000)是智力增值系数模型(VAIC)模型的创造者,也是VAIC的积极倡导者。其对30家选自FTSE250指数的上市公司的市场增加值(Market、MVA)与VAIC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其还利用VAIC模型对国家层面的宏观价值创造效率进行分析(Pulic,2004)。其他学者如WilliamS(2001;2003)则分别对VAIC度量的智力资本绩效与会计信息披露行为间的相关性、智力资本与传统绩效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经验分析;Ho等(2003)以VAIC方法测量企业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效率,对南非、瑞典和英国的286家上市公司的物质资本与智力资本的增值效率同董事会结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国际化的比较分析;Tan和Hancock(2007)对新加坡证券交易所的150家上市公司的智力资本与财务回报进行实证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也开始在VAIC的度量框架下,进行智力资本实证研究。我国大陆学者李嘉明等(2005)、万希(2006)、傅传锐(2008)、宁德保等(2008)、刘超等(2008)与台湾地区学者Chen,Cheng和Hwang(2005)、shiu(2006)等分别以两地的企业为样本,就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竞争优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实证检验。

傅传锐(2009)注重运用新近开发的聚类分析方法与计量经济模型作为实证工具:第一,率先在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使用了自组织树聚类算法、基于模型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与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算法等多种现代聚类方法,并使用有效性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的聚类结果,克服了以往聚类分析在评估中较为粗糙的应用;第二,率先将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非参数模型和中位数回归模型应用于企业价值评估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7]。

在价值创造函数的估计与评估流程构建等规范性研究的基础上,傅传锐以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多种聚类分析方法、聚类结果有效性评价方法、参数与非参数回归计量经济模型等实证工具对所提出的基于智力资本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思路进行实证检验,以期提供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注重将多种评估方法、模型和价值内涵进行比较,并评价其长处与不足。在实证检验中,分别就各种聚类分析结果、回归模型估计结果的统计拟合能力和经济意义、价值创造函数与市场法的评估精确度进行对比。

值得一提的是,迈克尔・波特(Porter)也对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检验(McGahan和Porter,1997)。其在Rumelt(1991)的研究基础上将样本拓展到美国所有的经济部门,时间跨度更长,使用能全面考虑行业、年份、母公司和企业因素的短暂效应的更加稳健的统计模型。然而,其结果显示:企业因素和行业因素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子为19%,这表明企业因素要比行业影响来得更为重要。

不难看出,实证研究方法在智力资本价值评估研究方面,主要利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检验、参数与非参数回归计量经济模型等实证工具,结果更具说服力。

五、结论

综上所述,我国实证研究方法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专有技术、专利技术和工业版权等为代表的技术型无形资产的评估和以商誉、智力资本为代表的潜在价值型无形资产的评估。从研究现状看,使用的主要分析工具是相关性分析、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并大量运用文献法、数理推导、案例研究等方法。就目前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应用的主要情况看,倘若评估实践中的待评估企业可用于模型估计的同类企业样本较少,那么就需要扩大总体样本,重新寻找待评估企业的可比企业样本,直至可比企业数量达到模型有效性估计的要求。因此由于受到量化困难或者数据取得不易以及样本量的约束,我国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面的实证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缺乏规范和体系。另外,无形资产本身较难衡量,有些学者通过无形资产与其所处活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进行价值评估,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也会存在同类无形资产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即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钟翰.商誉性质、超额盈利与Ohlson剩余收益模型[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2]陈雯.企业内部商誉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3]曹晨,胡元佳.专利组合价值评估探讨――以药品专利组合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3):174-177.

[4]刘照德.基于产品的高新技术虚拟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5]曹月朋.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3.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3

文章编号:1005-913X(2016)01-0092-02

一、会计经济的发展状态

(一)对会计目标的影响

受经济发展的影响,会计目标主要研究决策标准派、知识流派之间的关系。我国的会计基本理论主要是区别会计目标标准完成的。通过区分向前性、可靠性标准,对未来的重要标准性问题进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最大局限性问题,确定知识性经济是否满足现有知识水平。根据企业经济信息使用标准,对企业的资本知识进行创新研究,分析企业财务报告标准内容,分析满足企业的资本物资资源增长标准,提高复合企业综合经济资源发展的信息要求,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经济发展建设。

(二)影响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

可靠性、谨慎性的会计特点,适合企业综合经济的发展,可理解、及时性、实质性是应用会计技术的主体标准。通过分析企业可持续性经营发展标准,确定货币的基本计量,对提前虚拟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改变传统知识经济发展变化可能产生的信息质量模式冲击问题,提高会计信息的综合质量。一是加强货币标准时间和经济价值体系的研究,通过分析历史会计信息标准价值,分析会计成本可能产生的缺陷,对比价值差异,分析企业经济现有的价值水平。二是对企业的知识经济资产进行产业发展分析,按照企业信息量进行计量,分析可能存在的各种竞争问题,目前,主要采用的计量货币标准较为单一,影响会计信息对知识经济的分析。

(三)与传统财务数据报表的冲突

传统财务数据是以会计基础理论为前提,通过对实际的经济事项的判断,对重要的经济资本货币、固定产值进行分析,确定会计信息服务的可用量标准,分析人力资源、商务名誉等多种无形资产的信息内容,确定货币时间价值标准,是否具有价值风险问题,是否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性。为了有效更新知识,采用信息决策的方法,提高财务报告数据的研发性,对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分析可用时间价值标准,确定风险价值水平,确定财务报告内容,降低与传统财务数据之间的冲突问题。

(四)对资本的影响

企业的资本是一种可计量可控制的数据,是可以为企业的经济带来利益的。企业经营通过工业、农业物资资源分析企业的综合经济资本。通过分析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确定企业知识经济类型,确定企业最优价值的资源。知识资本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主体资本,企业的无形资本一般占据企业综合知识经济的一半以上,知识经济利益远高于物资经济。将人力资源、知识经济的发展列入到企业资本资产范围内,对企业的会计概念进行调整,拓展企业的资产范围,实现会计核心资产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创新的知识经济构思

(一)会计信息的创新研究

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健全的会计基础,会计的发展需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环境,逐步提高企业变化架设标准。利用全面的概念标准,将传统的会计成本进行原则化分析,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会计企业的可靠性和及时性。依附会计实际发生的基本交易事项,对会计记录、会计内容进行综合总结分析,确定可评价、决策的标准范围。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现实意义。树立良好的会计动态标准观念,不断完善企业的变化时间,充分利用企业事件标准,对企业的经济风险进行分析,深入了解企业的会计风险、机会标准,从客观动态的角度对企业的环境要素进行评判,建立会计信息理论体系,实施合理的动态会计管理体系。采用网络系统的发展标准,对企业网络会计管理方式进行沟通。网络是企业知识经济发展的标准,利用会计系统设计、会计方法搭建合理的网络系统,完善会计企业的网络结构化标准,改善会计信息的基本内容,提高会计假设标准。利用会计主体思想,加强可持续经营分期管理,假设会计的动态实体标准,分析会计的风险问题,对新派报酬进行假设,完成新会计概念的突破。

1.科学技术与生产能力的快速发展

随着我国企业的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了企业从劳动型生产产业发展为技术型科技企业,保证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促使企业人力资源的成本会计核算问题越来越重要。通过采用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的方法,对企业中人力资源的成本进行合理的确定,完成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不断合理化,促使人力资源信息管理使用效果更佳的准确。

2.国家对人力资源成本会计的宏观调控

通过国家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上的宏观调控,保证了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合理方法,提高我国企业成本会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形式下的合理运行,最大限度的实现我国企业综合经济能力的合理化发展。例如:国家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消耗的要求,分析人力资源成本会计标准,对会计成本进行合理的宏观调控,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宏观标准,致力于加强人力资源的福利控制管理,保证人力资源各项福利的控制,提升人力资源对企业会计的管理水平,企业员工可以享受到合理的社会福利,企业的综合发展可以受到更好的宏观调整影响。

3.会计经济下企业效益的快速发展

随着现代企业经济效益的需求不断增加,快速的发展才能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机制下的实力,提高企业人才的培训和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人才素质和企业整体实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化管理的合力分析,判断出企业在整体发展经营上的合理管理方向,确定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成本规划,加速企业经济效益的快速发展,提升会计经济企业的稳定发展水平,保证企业在人力资源成本的核算问题上的有效发展。

(二)会计模式发展的创新研究

1.对无形资产的核算管理

依照知识经济发展标准,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析,确定企业综合经济发展标准范围。知识经济是无形的,又是具有主导意义的。企业的经济创新主要依赖无形知识资产。针对会计模式下,企业的无形资产,分析高收益经济发展特点,确定企业的实际经济价值,对企业的投资、负债水平进行分析,从全面的无形资产范围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的资产识别。无形资产需要进行合理的披露,分析企业知识无形标准,确定企业无形资产价值水平,确定可获利能力,突出无形资产的重要地位。在信息披露中,要尽量减少企业会计信息的投资风险,根据企业综合经营特点,对企业的不等距制度进行报告分析,及时分析企业无形资产的更新范围,确定企业可开发的新无形资产范围。

2.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

企业在信息科技发展的影响和带动下,企业内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成本的管理。每一个人员都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企业通过制定合理的成本会计管理制度,加强企业会计的维护管理环境,逐步建立适合企业会计管理发展的基本标准,提升企业会计保护水平,加深企业综合成本控制管理,保证成本管理规定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加强企业成本管理中员工的管理和培训,加强员工对于工作技能和工作素养的培养,保证员工的整体素质符合企业的成本管理,这样可以建立良好的企业会计技术人才储备能量,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功能性标准,制定合理的人才分配管理过程,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执行力度和管理力度,加深企业会计管理的准确性,确保企业会计管理环境的合理性,实现企业会计内部人才的有效发展,建立良好的会计管理环境,加深企业综合经济发展。

3.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会计核算的方法多种多样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的方法加强企业目标化管理,保证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企业在每一个会计核算和解锁流程中完成对于企业整个资产折算的评估。企业通过对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处理,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所得税额分析,保证企业的成本化费用得有结余,保证固定资产的基本价值份额得以保证,降低企业的基础利润,保证企业的应收税额,企业可以较好的利用资金的时间分配比例进行资金成本分析,从而使企业在成本会计管理中得到结余。例如:工业中企业的管理方法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加大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应用效果,使得传统的成本化会计不单单局限为寄存的方法,而是扩大为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具有加强固定化资产的递进型折线型方法。灵活多变的会计核算管理,对企业的会计的经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会计核算的灵活性核算标准,分析会计核算的准确多变意义,从会计核算运用下实现对会计核算的合理管理。

4.对会计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管理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4

关键词: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减值 减值准备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状况进行了统计性描述,进而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进行了差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从财务报告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影响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因素。

一、无形资产减值的统计性描述

(一)样本选择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限定在2001年~2005年在沪、深两市主板市场交易的有无形资产披露的A股公司,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有效样本情况分别为:2001年1100家,2002年1063家,2003年1191家,2004年1226家,2005年1231家。我们采用证监会颁布的行业分类标准(CSRC),共分12个大类行业(一级行业)。采集的数据为2001~2005年的年度财务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系统。

(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状况的统计性描述从(表1)可以看出,“有无形资产的公司数”占上市公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2005达到近90%,说明上市公司在这五年间通过外购或自创形成了更多的无形资产。上市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总额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从2001年的757亿元到2005年的1197亿元,增长幅度为58.12%,表明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披露已经趋于普遍化,并且价值量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长较快。说明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无形资产的地位和作用在上市公司中也显得愈发突出。

(三)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状况的统计性描述从(表2)可以看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公司所占比例较低。2001年~2005年每年计提无形资产减值的公司数占当年有无形资产披露的公司数(样本数)的比例最高只有17.6%,并略有下降趋势,表明绝大多数的上市公司都没有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这是否意味着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质量是好的,并没有发生无形资产的减值。通过分析2001-2005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率的分布情况,发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在上市公司中存在计提不足的现象,即可能存在有些上市公司应该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而没有计提。

(表3)显示,2001年~2005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都是偏度大于零的右偏分布,即大部分上市公司五年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都低于平均水平,意味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着计提不足的现象。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无形资产减值占八项资产减值的比例在2002年达到最大,以后各年呈现下降趋势。从2001年到2002年计提比例上升,在2002年达到最大的原因可能是许多公司在2001年并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准备计提,等到2002年熟悉了制度和规则及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后,上市公司对其拥有的无形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因此计提比例上升且在2002年达到最大。从2003年开始计提比例出现下降的趋势,可能原因有一是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监管趋严和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更加理性化,使计提比例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二是在2001年和2002年已经对无形资产提取了足够的减值准备,因此计提比例开始下降。从(表2)还可以发现,2001年~2005年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无形资产减值占八项减值的比例却呈下降的趋势,说明上市公司计提了更多的其它资产减值准备。

(四)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类型我们从Wind数据库查询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减值的信息类型发现,上市公司披露的无形资产减值的信息类型有专利权、商标权、职工住房使用权和土地使用权。对这四个信息类型的披露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2001年~2005年间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减值的计提主要是专利权和土地使用权,而对商标权和职工住房使用权计提的比例较低。特别是从2003年开始,对土地使用权提取减值的公司比例逐年上升,而且在四个信息类型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最高,而近年我国的土地价格呈现上升的趋势。在土地价格上升的背景下计提了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减值准备,其原因可能是2003年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房地产和土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使得许多上市公司本着谨慎的原则,计提了大量的土地使用权的减值准备。

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状况的差异性分析

(一)样本选择本研究选取的样本限定在2001年~2005年在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且在主板市场交易的有无形资产减值披露的A股公司,剔除了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有效样本分别为:2001年165家,2002年187家,2003年172家,2004年178家,2005年174家。我们采用证监会颁布的行业分类标准(CSRC),共分12个大类行业(一级行业)。采集的数据为2001~2005年的年度财务数据,时间序列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系统。

(二)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行业差异分析从(表5)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在建筑业、采掘业、制造业、信息技术业计提的比例在某些年份相对较高,但从5年的整体情况来看,各行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SPSS的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点。

从五年行业差异的kruskal-wallis的检验结果来看,无论是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还是计提公司比例在每年的概率P值均大于显著性水平(005),可以认为各行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和计提公司比例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上述分析表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多少是各个上市公司的个体行为,而与上市公司所处的行业特征没有显著的关系。

(三)盈利与亏损公司间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差异分析从(表7)可以看出,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在盈利公司与亏损公司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2001年~2005年的五年间,每年都是亏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高于盈利公司,表明亏损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论,我们对盈利与亏损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用SPSS的kmskal-wallis非参数检验方法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见(表8)所示。

从(表8)可以看出,除2002年外,其余四年的kmskal-walhs检验的概率P值均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表明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比例在盈利与亏损公司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验证了前述的结论。亏损上市公司更倾向于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一是公司亏损意味着经营绩效较差,这会给公司在广大公众中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本身就会带来一些无形资产(如商誉)

的贬值,因此亏损公司发生无形资产减值的可能性较大;二是不排除某些亏损公司利用无形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通过亏损年计提大量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来年的业绩表现做好铺垫。

(四)无形资产的规模与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差异分析我们假设无形资产的规模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呈负相关,即无形资产规模越小的上市公司计提比例相对较高。将样本按照无形资产规模进行分组,进一步研究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与无形资产规模之间是否存在上述假设。将样本分为4组,各组的划分标准依次为无形资产小于3000万元,3000~6000万元,6000~9000万元,9000万元以上,按照这一标准分组后,各组的简单统计特征如(表9)所示。

从(表9)可以看出,无形资产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三组,而且2001年和2003年的数据显示,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比例与无形资产规模呈负相关趋势。而(表10)则显示出,无形资产规模不同的各组公司之间无形资产减值计提的比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因为概率P值在每年都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这种差异在2001~2005年间都存在,可以认为该差异是稳定的。

为了进一步说明差异的来源,我们对各组样本进行了两两之间的最小显著性差异检验(LSD检验),检验结果见(表11)所示。从这5年的LSD检验结果可以看出,第一组与其它三组之间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确实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其它三组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之间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无形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之所以减值准备计提比例较高,可能的原因是无形资产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对无形资产风险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差。我们对无形资产规模低于3000万元的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了考察,发现规模小的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类型比较单一,通常只有一种或两种类型的无形资产,故其风险相对较高。因此公司管理层比较谨慎,从而提取的减值准备比例较高。

三、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研究假设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目的是挤出企业无形资产中的水分,使企业报表中的无形资产余额更加接近实际。但由于会计准则并未对计提的具体范围、比例等进行明确的规定,而是由企业财务人员自行决定,这给了企业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考虑,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对企业收益信息进行的调整。从我国证券市场的情况看,由于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发行融资的实际成本较低,发行股票的权利是上市公司极具价值的资源,而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配股、新股发行等都要求净资产收益率达到一定的比例。因此,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首要动机即保证净资产收益率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当前期的净资产收益率较低的时候,有可能在当期少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以增加当期利润。由此提出:

假设1:上市公司前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与当期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正相关

上市公司的绩效不仅受到监管部门的监督,也受到股东(投资者)的监督。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当上市公司的绩效较差时,他们或者售出手中的股票;或者要求更换管理层。无论哪一种情况出现,对企业管理者都是不利的。当企业绩效较差时,管理者的盈余管理动机会更强烈。基于上述分析,提出:

假设2:上市公司当期绩效与其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呈正相关

无形资产规模的大小反映了上市公司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抗风险能力的高低,基于此,提出:

假设3:无形资产规模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呈负相关

审计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起到威慑作用,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出具的审计意见类型反映了财务报告的质量。由此提出:

假设4:审计意见的严厉程度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呈正相关

(二)模型设定、变量选择及样本数据本文的基本模型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Y=a+b1x1+b2x2+…+ε

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a为截距项,x为相应的解释变量向量,b为其系数向量,ε为残差项。由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标准并不明确,对“少”或“多”无法明确计量,因此,在模型中只能直接讨论各因素对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比例的影响。模型中选取的变量见(表12)所示。

我们所选择的解释变量首先包括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也属于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志之一。但考虑到监管部门对其的特定要求,本文将其单独列出。由于监管部门的规定往往要求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达到某一水平,上市公司才有发行新股、配股等资格,因此,净资产收益率指标很可能成为影响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仅从2001年开始,结合样本数据的实际情况,我们对2004年和200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对假设1进行检验。选择的其它绩效指标包括每股净资产和每股盈余,以体现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同时也是对假设1和假设2的检验。

我们选择的其它控制变量包括:无形资产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分析显示,不同无形资产规模间的企业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存在显著差异。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本身是从稳健性原则出发,对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的调整,其计提比例必然与企业无形资产的规模有关。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计是对公司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衡量。尽管上市公司的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有理由认为审计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也会对公司某些无形资产的价值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响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因此,本文将无形资产规模和审计意见类型作为虚拟变量,纳入控制变量。对无形资产规模的取值同前文的分析一样,而对审计意见类型的取值为:审计意见为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公司该变量取值为1,有解释性说明无保留意见取2,有解释性说明保留意见取值为3,拒绝表示意见取值为4,否定意见取值为5。

最终的回归方程为:

IMR=a+b1×NAR1+b2×NAP1×EPStt+b4xISIZEt+b5xAUDITt+ε

我们所用的数据均取自Wind资讯数据库,只对2004年和2005年的数据采用上述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剔除了部分数据不全的上市公司后,样本中2004年有167家,2005年有149家。

(三)回归分析的结果在上述样本的基础上,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3)所示。模型的F值在2004年和2005年分别为7.185和8.104,相伴概率均为0.000,回归方程在9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2004年和2005年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和调整的拟

合优度(调整的R2)分别为0182和0.222以及0651和0.695,说明回归方程的解释力较好,并且回归方程的解释力逐年增强。(1)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表13)和(表14)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前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比例显著负相关,而当期的每股净资产和以主营业务利润计算的每股盈余均不显著,显示出当期绩效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无关。假设1和假设2均未得到验证。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是对业无形资产质量的反映,因此,减值准备本身应与企业的当期盈利能力关系不大。从这一角度说,当期绩效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无关是容易理解的。然而,前三年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提取比例负相关则显示出,前期绩效较差的公司倾向于下期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可能的解释是上市公司利用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操纵。(2)无形资产规模的影响。无形资产的规模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显著负相关,这与差异分析的结果类似。这可能是由于无形资产规模较大的公司所拥有的无形资产类型相应较多,形成了无形资产组合,抗风险的能力较强,因此准备计提比例反而下降,从而验证了假设3。(3)审计意见类型的影响。审计意见类型与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比例显著正相关。按照本文虚拟变量取值,审计意见类型的取值越大,说明报表中存在的问题可能越严重,这隐含中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可能越差。因此,这一正相关关系显示出绩效差的公司倾向于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从而验证了假设4。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5

2、无形资产延伸策略。与有形资产相比,无形资产对企业增值的最大贡献在于其巨大的延伸价值。以实施品牌延伸战略为例,企业可以利用现有的品牌生产其他相关的产品,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新产品顺利进入市场,另一方面减少了新产品的促销费用,同时提升了原有产品的价值。

3、无形资产融资策略。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利用不同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是一种新的融资手段。在企业初创阶段,可以利用一个很好的“概念”或“方案”吸收风险投资取得创业资本;在持续经营阶段,可以将无形资产进行抵押取得贷款;若是以特许经营权方式接受投资,对受资方来讲前期只投入少量资金就可以取得特许方的先进管理经验、配方、商标权等无形资产。

4、无形资产扩张策略。企业利用名牌效应、技术优势、管理优势等无形资产可以盘活有形资产,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企业扩张,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5、无形资产分配策略。在现代企业中,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劳动不仅要按照他们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按劳分配,而且要把他们的劳动成果资本化,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参与利润分配。近年来,高科技企业专用人力资本参与利润分配已成为一大趋势。

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降低无形资产运营中的内在风险,就必须开展无形资产运营的审计,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认、考察和了解无形资产运营的现状,编写无形资产运营状况报告,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运营达到最佳状态。审计则是在无形资产运营中通过发挥监督、评价和咨询的功能,起到事前的战略导向作用、事中的监督纠偏作用和事后的评价预测作用。

专业判断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基础

(一)无形资产运营中的审计立项判断

如何确定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审计对象是该项审计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至目前为止,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尚无统一的认识。对无形资产运营审计产生直接影响的问题是,无论无形资产如何定义,无形资产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已得到普遍认可,但会计确认的内容相对狭窄。会计确认是会计核算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只有确认一项业务和事项可以进入会计运行系统,才有可能根据其特点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运营审计的审计对象才可具体确定。传统会计侧重于确认和反映物质资产,无形资产在财务会计中没有得到全面反映。据统计,经济学中涉及的无形资产多达29项,特别是自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后,经济资源已由物质形态的“一元资源”转变为物力和人力的“二元资源”。但会计中的资产观念一直没有得到突破,目前我国运用单项和整体评估的无形资产有12项,列入财务会计系统的只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几项,以知识、信息等形态独立存在的无形资源多数没有在无形资产会计中显示出来,其中商誉在企业合并或向外购入时才可以作价入账;人力资源也一直游离于财务会计之外,不能真实反映各经济主体的资产规模,对收益的分配造成了障碍。

(二)无形资产运营审计中的价值量判断

无形资产价值动态变化频繁,而且其自身价值的形成与其可为企业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的价值量是不配等的。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经指出:经济学可以被视做人们创造和使用财富的许多不同且通常会有抵触的理论中归纳综合而产生的一套学说,它的中心是财富。而财富是以自然资源为象征的,这是由它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所决定的,有用性决定了人们对它的占有欲望,而稀缺性决定了他们可用于交易的条件。自然资源构成了工业社会有形资产的主体,因此,传统的会计模式正是建立在以有形资产计量为核心的基础之上的,在现有的会计计量模式上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原则,在企业的资产形态中,物质资产是静态的,可以用原始凭证为依据加以计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会计计量方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知识经济形态中,会计重点反映的无形资产是动态变化的,增值性大,稳定性小,而这些特征以历史成本原则是难以准确计量的。审计是对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再认定,无形资产价值量的合理判断将直接影响无形资产运营策略的效率和效果。

综合以上两方面的分析,能够进行运营审计立项的无形资产可以参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

1、无形资产取得的交易渠道具有可辨认性。即无形资产的交易渠道可以是单独获得的,也可以是作为企业合并的一部分或以政府补助的形式获得。

2、无形资产的交易成本能够可靠计量。按照国际惯例,对无形资产应以初始成本进行计量,且对该成本能够进行可靠的计量。无形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格(包含进口税不能退还购进税)、可直接归属于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支出,如支付的法律费等。在进行具体的审计判断时应认定:内部形成的无形资产成本是否要包括可直接归属或以合理、一致为基础分摊于该资产,并使其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所有支出,如形成该资产时使用或消耗的材料及劳务费支出,直接参与无形资产生成的人员的薪金,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注册费,固定资产折旧、保险费和租金的分摊和利息等。但不能直接归属于使无形资产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其他一般性间接费用,以及可清晰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不得构成无形资产的成本。

3、研究开发中的无形资产。处于研究开发阶段的无形资产必须符合以下几项标准才能作为审计项目予以确认,第一,虽然处于开发阶段,但目的是为了使用、销售,且在技术上已经有保证,企业持有输出或销售该种资产的证据;第二,有能够证明企业内部使用的有用性的证据;第三,有能够表明该项资产已经得到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保证与支持的证据。

除具备上述条件的无形资产外,企业内部产生的商誉、与商誉相同的企业内部生成商标、客户名单和销售网等项目,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运营审计的审计项目。

分析评价寻求进一步提高业绩的可能

无形资产的运营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欲对其进行监督和评价,审计方法必须有所创新。无形资产运营的审计重视的是无形资产的价值潜力和创造过程,即从市场、法律、经济、技术等多角度开展审计工作。所适用的审计程序是根据审计目标,制定审计计划,借助于预定的审计评价标准,分析评价无形资产运营活动的合理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和风险性,以及有关无形资产运营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

针对所掌握的数据、信息等资料进行对比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比率分析、系统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确定无形资产运营中各环节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通过要点评价、综合评价、系统评价等方法,对无形资产运营效益的实现程度进行确认,并寻求可能进一步提高业绩的途径和方法。分析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

1、合作协议的分析和评价。如果开发知识产权的目的是通过授权其他企业或组织进行经营来获取收益的话,那么这些协议的执行就必须受到审计监督,同时必须发现和消除“信任鸿沟”。在实践中,必须让第三方在授权者所在之处审计所有的协议、检查核对所有的文件,而不只是销售数额。除此之外,为了避免被授权的公司擅自改变协议内容,超越协议规定的权限进行经营,就必须对协议的执行进行定期核查。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 企业决策 投资 影响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5-0115-03

一、引言

二十一世纪是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外部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时间不断推移,让我国现有对外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意味着未来企业必然会在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发,需要面对更多的外部竞争压力。这些都需要我国现有企业能够不断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而进行针对性资产核算模式的介入。对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而言,他们在发展过程中无疑无形资产占到了企业整体资产中很重要的一部分[1]。所谓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其包括了企业自身的专利、人力资源、技术等等,这些在现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相对于一般制造业而言,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本身往往难以量化,由此就造成其在实际价格计算以及自身的自称账目反应的不完整性,进而影响到了现有企业管理制度决策。企业管理者必须要充分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实际数量以及其本身在未来可能产生的一系列的影响与价值,进而作出合理的决定,实现与促进企业自身可持续性发展。但是,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给予企业的无形资产足够的重视,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应的会计人员并没有真正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核算方式以及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探讨与分析,没有有效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内容而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也就制约了现有无形资产实际核算效果,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核算效能的下降,无法切实有效的满足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要求,进而影响到了后续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造成的是企业竞争力的下降。由此可以看到,在信息时代下无形资产的核算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要充分重视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需要通过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而更好的保证现有核算效能。由此,本研究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深入探究企业投资决策与无形资产二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现代企业如何借助于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策略,更好的进行资产核算的同时,保证现有实际项目投资以及决策的合理性,让企业能够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内容

(一) 我国准则中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第一,公司要对所获得的无形资产归纳整理,然后根据各方面的信息总结出其使用年限。企业首先要对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寿命进行评估,要对其未来对于企业自身的价值贡献进行分析,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对其实际的价值进行平摊[3]。由于我国现有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并没有一个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其中的计量模式以及策略依然相对简单,其更多是结合现有资产自身的价值以及其本身的寿命进行分析。这些造成的是无形资产没有办法真正发挥其自身的实际作用,特别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办法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反应,这些都会造成未来企业发展过程中无法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进行分析,制约了无形资产效用的发挥。同时,无形资产本身现代企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缺乏合理的计量方式,由此必然会直接制约未来企业整体的决策[4]。

总体而言,国内公司会计规范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可分为:外部引入类;自身开创类;股东投资类;利用物质交换获得类;债务合并类;国家扶持类;公司兼并获得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5]。

(二)国外关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相关内容

相对于国内较为粗放型的无形资产计量而言,显然在国外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更加的细致,并且已经有一系列的政策以及规章制度对无形资产后续剂量进行了明确,从而也就大大保障了现有无形资产计量的有效性,可以让每一个企业都在一个合理的框架之下进行计量,切实有效的保证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的明确,让其可以更好的与企业发展以及后续的投资要求相契合。从现有的规章制度而言,其包括了国际准则第38 号、美国会计准等等,这些准则都从不同角度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了评估以及计量模式的明确[6]。

具体而言,世界会计规范也对无形资产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即独自取得类、公司内部产生类;物质交易类等多种类型无形资产[7]。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方法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基础

无形资产的计量是研究无形资产的重要环节,其本必然是需要基于一定基础之上的,需要的是合理的价值评估以及其实际的成本,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后续无形资产计量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才可以提升现有计量的准确性。从现有相应准则而言,其主要的基础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8]:

1.成本基础。其是对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进行一个初步的评估,通过合理的成本评估,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价值,让其能够更好的得到合理的价值评估需求,切实有效的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评估。一般而言,成本基础下重置成本的基本公式为: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 完全重置成本×成新率×(1- 无形资形资产实际利用/无形资形资产设计利用)×(现行价值重置价值×100%)[9]。这一计量模式本身相对较为简单,其本身能够较为有效的满足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计量需求,并且相应的数据获得较为的便捷,从而也就能够更加合理的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计量效能,让其更好的帮助许多企业对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

2.市价基础。市价又称变现价格,指资产在公开市场上的销售价格。这一方式能够从现有的市场需求出发,通过市场价格的了解以及分析,从而保证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价值的确定,其可以更好的从一个相对客观地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大大保障了无形资产自身计量的合理性,能够更好的从利润以及实际的收益方面帮助企业对其进行计算。虽然其本身的优点非常的明显,但是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明显的缺点,就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无形资产由于具有独占性、排它性,由此也就意味着他们本身并不会在实际的市场中进行销售,人们也不会去出价,市场上也没有同类的商品,由此也就不具有比较性,没有办法有一个合理的参照物进行参考,这些都意味着现有的无形资产的市价基础往往会出现 “有价无市”的情况,因此也就意味着其价值评估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考量[10]。

3.经济基础。其本身就是就现有的无形资产实际的亲进行分析,对于其实际的价值进行评估,从而能够获得未来某一段时间内无形资产所能偶创造出的价值,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衡量的超前性以及合理性。这一核算方式能够真正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价,更好的从其实际的价值以及产出进行分析,也就能够保证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对于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的评估以及了解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能够切实有效的保证以及提升现有无形资产自身的实际价值[11]。

(二)经济基础下未来收益的确认

1.增量收益贴现法。这一方式主要是就现有无形资产在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做出的实际贡献进行评估,判断以及分析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多少贡献,由此去评价现有无形资产所带来的对于企业的发展促进作用[12]。

2.增量现金流贴现法。其主要是就现有企业自身的现金流以及其所带来的后续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讨现有的无形资产可以在未来为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多少收益。通过这一方法能够切实有效的帮助企业不断就现有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变现有一个充分的认知以及了解[13]。

3.加权报酬法。这一方法是通过不同的收益以及其所占的比重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的比重内容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并且由此进一步寻求合理的发展策略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这些都能够更好的促进以及实现现有企业后续的无形资产衡量效果[14]。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显然合理的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能够更好的提升其后续投资决策性。因此,本章主要是探讨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在企业未来投资过程中的影响以及两者的关系。

(一)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是企业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企业自身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其不仅仅要求企业能够就现有的发展模式进行转变,同样也需要能够就现有的核算内容进行创新。以现代公司的角度来看,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是企业对其他公司界定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了解了企业自身的实际无形资产情况,从而才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合理的决策投资方式。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显然有非常积极地作用,可以帮助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从一个宏观层面了解现有企业自身的实际价值,并非是借助于传统的固定资产这样直观的方式,而是通过多层次的管理模式以及界定策略,去了解现有企业实际的收益情况,对于现有的企业而言,他们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未来发展收益,而这些都需要将现有的无形资产纳入其中,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核算以及判定,从而保证未来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15]。

(二)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决定企业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就现代企业的成长角度来看,显然其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兑现偶遇的无形资产进行衡量,而在衡量以及核算过程中,其实际的计量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只有在有效的质量保证之下,才能够让企业自身拥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让企业本身获得良好的支持,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这就要求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本身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核算模式的介入,保证企业管理者以及经营者的投资决策的准确性,让其可以真正有效的服务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整体的决策。特别是在一系列的资产重组以及大型项目的投资、兼并等等方面,显然良好的无形资产质量显得至关重要。其可以切实有效的降低企业管理者错误的决策,让其在一个相对客观的环境下进行相应投资决策以及内容的选择。

(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帮助监控企业投资决策的执行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不仅仅是就直观性的固定资产的计量以及比拼,更为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无形资产的较量。而无形资产本身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其会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对于现有无形资产的利用程度而进行对应的改变。因此,通过对现有无形资产实际价值的衡量以及核算,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现有企业管理者自身的决策,了解其决策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是否可以真正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帮助,从而保证企业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发展模式下成长,这些都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以及其实际的核算有着积极的帮助。借助于实际的监控,保证了企业每一次决策的合理性,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健康成长。

四、制约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的四大因素

评定现代公司的无形资产也面临一系列的制约因素,只有切实有效的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克服以及规避,才可以保证未来企业自身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才能够向最终保证企业决策投资的合理性。具体而言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会计政策的选择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本身的无形资产的核算必然会受到现有会计政策的影响。其会从实际的核算方式、原则以及程序等等各方面直接影响到现有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显然现有的会计政策的选择必然会造成对于最终无形资产价值衡量的影响,这些都需要企业本身能够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而选择一个合理的评估模式以及方案,通过有序的策略以及手段,去更好的就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评估,以保证后续企业决策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

(二)会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任何一个核算本身最终都会落实到具体的人,每一个核算人员自身的严谨性以及综合素养决定了最终核算的准确性。特别是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而言,其本身的核算方式自己内容相对复杂。正如之前所述,需要考虑不同的外部因素,这些都会要求现有的核算过程中每一个会计人员拥有非常良好的综合素养,他们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现有的实际核算内容以及方案制定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措施。由此,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对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从而保证核算结果的同时,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为企业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三)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的核算方法而言,如前所述其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核算方法他们考虑的是无形资产在不同阶段对于企业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因此,这就意味着企业选择不同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会带来不同的结果。而且由于无形资产内容相对较多,这些都意味着不同的无形资产内容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核算结果。其需要的是现有的企业管理者以及会计人员能够切实有效的结合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通过合理的核算策略以及内容的选择,帮助企业更好的形成有序的核算模式,满足企业未来决策需求的同时,更加准确的评定现有的核算结果,提升无形资产核算质量。

(四)企业高层管理者的个人认知

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除了涉及到上述三个因素之外,显然现有管理者自身的认知以及重视程度也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核算质量。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最终作出决策的是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企业的管理者给予了重视也就能够保证后续的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会计人员都会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领导者没有真正意识到其重要性,没有从相对客观公平的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无疑就会造成最终核算结果的大打折扣。

五、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分析

(一)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方法

目前,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成本基础法,这是现代大部分企业,特别是科技企业所普遍采用的一种计量方法。如表5-1所示,其中的无形资产就是通过对其过去腾讯公司的无形资产的累积计算,并且结合其在过去5年内的平均产值以及对于企业相应产业发展的附加值而产生的一个最终数值,从而保证了现有计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

(二)腾讯公司无形资产计量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从表5-1的腾讯公司无形资产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到,现有企业整体无形资产规模不断提升,从2010年391,994万元提升至2014年3779976万元,这也让我们看到了现有的腾讯公司自身的无形资产数量不断提升,超过了10倍的增长,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本身的文化以及外在的价值的提高。因此,基于这样一个无形资产的提升。腾讯公司近年来积极寻求合理的投资模式,包括动漫产业、游戏产业等等需要基于无形资产影响力的产业,更好的提升企业影响力的同时,保证其本身发展的多元化以及可持续性,更好的促进自身未来有序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而现有的无形资产的计算,让企业看到了未来在无形资产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前景。由此,也就能够让腾讯企业可以在后续的投资过程中尽可能的就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的发展以及规划,不断满足未来企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企业形象以及相应的专利权等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投入,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效能以及研发能力,从而切实有效的满足企业未来的实际发展需求以及规划满足。

(三)腾讯公司无形资产后续计量存在问题

为了能够充分阐述以及分析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与企业投资决策的关系,以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为例,分析其现有无形资产处理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无形资产的计量过于简单且不合理的问题

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无形资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尽管如此现有许多公司依然没有对于其实际的核算内容以及方法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腾讯公司对于自创无形资产,其本身并没有对其进行非常系统性的分析,仅仅是对现有的实际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确认,计入当期损益。例如微信、QQ电影、QQ钱包等等进行当期损益的计入。其主要是以时间价值的现值作为计量基础,没有很好的对现有无形资产未来所能够产生的收益进行分析,这些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本身带来的是一种无效的资本流入,造成的是一种价值的降低,从而也就造成了现有无形资产自身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衡量。

2.计量单位过于单一

虽然国家已经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在无形资产核算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寻求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计量方法。但是,在现有的实际无形资产核算过程中,仍采用单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由此造成现有腾讯公司其在无形资产的计量过程中依然是以单一性的人民币作为货币,这直接造成了未来腾讯公司本身对于海外投资者的财务报告阅读以及投资带来了影响。

3.后续计量中减值准备的核算

我国现有无形资产在实际的减值核算过程中,因为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也就造成了现有腾讯公司自身无形资产的计算以及减值准备核算与其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背离,无法充分显示现有企业实际的无形资产情况,造成管理者以及决策者对于企业未来价值判断的偏差。

六、提高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和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的措施

无形资产核算以及计量对于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未来需要结合现有企业无形资产计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实际的核算制约因素出发,采取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以更好的提高现有无形资产后续计量质量,从而保证企业自身决策的而合理性以及有效性。未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以及优化:

(一)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

健全公司会计体系和会计规范,结合现有无形资产的实际特点,并且积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寻找合理的核算模式以及策略,更好的提升现有核算针对性以及合理性,满足未来的核算需求,其具体包括:

1.建立有多方利益关系人参加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制定机构

对于现有的会计准则制定而言,其不仅仅是需要从某一层面出发,而是需要综合性的考量各方意见,要能够切实有效的从一个全方位、多元化层面出发,更好的将不同人群的意见共同纳入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无形资产实际核算准则指定的合理性。因而,再实际的人员构成中,有专业学者也有公司管理者,有国家机关也有社会团体,有审计部门也有会计从业者。由此也就可以保证制定的准则能够保证各方权益,彼此之间都可以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核算模式进行相应的无形资产核算规则以及政策的制定,保证了后续无形资产合算的合理性以及有序性。

2.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应具有适当的超前性

对于无形资产的核算,其需要能够不断考虑到未来无形资产所创造的收益,要可以从一个前瞻性的层面去考虑实际的核算价值。同样,对于现有的核算准则而言亦是如此,也需要可以从一个长期的发展性的眼光进行核算以及了解,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现有无形资产核算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从业素质

对于现有的无形资产核算而言,其本身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核算人员。因此,在核算过程中需要的是能够不断进行相应会计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一方面是对于他们自身观念的改变,让每一个会计人员真正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巨大作用,清楚无形资产计量质量对于企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意义,从而进一步提升无形资产核算效能,保证其最终的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可以通过一系列培训手段以及激励措施,提升每一个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让他们真正可以从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核算,保证其最终核算结果符合企业发展以及决策需求。

(三)加强对会计工作监督

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核算,其本身依然需要合理的外部监督模式的介入,同过合理的工作监督方式,保证每一次的核算都能够在一个相对合理而且符合实际核算准则的环境下进行的。因此,无形资产本身的核算关系到未来决策的有效性,所以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监督模式,对相应的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进行合理的审核以及奖惩措施的构建,以保证现有核算效能,提升整体核算准确性以及有序性。

(四)企业管理者应不断增强自身认知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者,他们必须要从自我做起,首先对现有无形资产核算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真正从企业高层,从现有的顶层设计给予了重视,才能够保证后续核算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未来可以通过合理的企业文化以及内部核算制度的构建,形成一种良性的内部无形资产核算氛围的形成,进而保证现有核算准确性,为后续的企业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让企业能够在一个良性的发展轨道成长,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展现无形资产的特色,为公司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能够使企业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邓亦文.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 :89-90

[2] 周江燕.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 :11-15

[3] 李晓宁.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 :4-8

[4] 姜英.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 :56-58

[5] 程秀华.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 :98-99

[6] 梁利红.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 :135-136

[7] 薛贵仁.浅谈新会计准则中的无形资产[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48-51

[8] 张秀云,张绪成,修峰.浅论无形资产评估[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4) :6-8

[9] 孙树繁.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费用化与资本化问题浅探[J]. 财会通讯. 2011(34):58-60

[10] 邓亦文.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处理[J]. 会计之友. 2011(09):77-78

[11] 周江燕. 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比较研究[J]. 财会通讯. 2011(10):93-94

[12] 李晓宁. 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研究中的问题与改进――我国新准则下无形资产价值相关性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30):136-137

[13] 姜英. 新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问题探讨[J]. 会计之友. 2011(25):25-26

[14] 程秀华. 浅谈无形资产初始确认计量[J]. 农场经济管理. 2011(12):48-50

[15] 梁利红. 企业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4):36-38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7

一、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的必要性

(一)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创新能力的增强促使无形资产成为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工业经济时代,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其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十分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和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企业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无形资产逐渐代替有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资本密集型和纵向一体化是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两大基本特征,适应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和开放的大背景下,这种传统的、基于制造过程的规模经济很快达到了极限,规模扩张的正反馈效应被组织庞大臃肿带来的负反馈效应所取代。与此相对应,基于有形资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迅速实现商品化,使得有形资产的投资回报率趋同于社会平均报酬率,不能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与增长。由于经济全球化、管制解除和技术发展等因素导致竞争加剧,企业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组织的重构和持续的创新。同时伴随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与不断发展。组织重构导致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创新活动则通过无形资产投资来实现,并且两者都依赖于人力资本的作用,从而使无形资产成为企业价值创造及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二)高新技术企业对其无形资产的垄断性和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取得竞争优势无形资产能够获得超额盈利是无形资产存在的前提,反映无形资产最本质的特征,而超额盈利是由其垄断优势带来的。垄断性是由于独占某项无形资产而取得的获利优势,能够在同行业中形成垄断优势是无形资产的共同特征。无形资产价值存在是以超额利润为前提,形成该盈利条件是企业拥有其他企业所没有的特权和优势,这种权利和优势必然形成垄断。倘若这些权利和优势公开化,其盈利能力将消失,无形资产本身无任何价值,所以企业无形资产价值存在与否取决于企业拥有某种权力和优势在同行业中是否形成垄断,垄断程度越高,获利能力越强,无形资产价值越大。收益报酬的递增性是如果市场范围空间足够大,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其收益报酬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固定资产等竞争性资产其产生的收益往往受限于产量规模,遵循规模报酬递减规律,而无形资产具有收益报酬上的递增性。

二、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价值链视角

价值链是企业向顾客提品过程中一系列互相关联的价值活动的集合,不是一些独立活动的集合,而是相互依存的活动构成的一个系统,其内在联系是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价值链在该系统中,各项活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体现某一价值活动进行的方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或者与另一活动之间的关系。价值活动的联系不仅存在于企业价值链内部,而且存在于企业与企业的价值链之间。其中,最典型的是纵向联系,即企业价值链与供应商和销售渠道价值链之间的联系。后者往往对企业活动的成本和效益产生影响,反之亦然。价值链理论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价值驱动因素分析、识别和构建一条具有独特性的、能够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最大化,并持续创造价值的价值链。价值链的解构与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打造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企业所参与的价值链活动,并不是每一环节都能创造或持续创造价值,实际上只有某些特定的价值活动才创造价值,这些真正创造价值的经营活动就是价值链上的战略环节,即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环节。企业要保持竞争优势,就是要保持价值链上某些特定战略环节上的优势。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确定核心能力,要求企业密切关注所掌握的资源状态,高新技术企业特别要关注和培育价值链关键环节上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和巩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

在一个竞争充分的有效市场中,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性和竞争均衡性,决定了有形资产只能获得市场平均利润率,企业的超额收益来源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创造,如企业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卓越的管理能力、独特的专有技术等。价值链视角的企业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都对企业的相对成本地位有所贡献,并且奠定了企业标新立异的基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价值链相关,都可以用价值链将其连接起来。而在整个价值链中。品牌、商标、专利、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能力、客户关系、社会形象等都可以形成无形资产,影响甚至决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从而使企业通过成本领先或标新立异来实现其竞争优势。因此基于价值链对无形资产进行价值管理,可得出无形资产是企业竞争优势实现的基础和关键。

三、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创新:价值链改进

(一)价值链横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识别分析现代高新技术企业的突出特点在于高度分化(分工的不断细化)同时又高度集成,各部分之间关系十分紧密。由于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各个组成部分呈现分离和集聚并存的趋势,存在着技术层次、增值与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导致价值链横向维度上关键环节和一般环节之分。高新技术企业是否拥有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的多少,不在于企业投入多少资金去购买或自行开发无形资产,而在于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拥有多少比较优势。无形资产的显著特征在于能给高新技术企业创造较竞争对手更多的超额收益。因此,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价值链与竞争对手相比,发现企业竞争优势是识别企业无形资产最有效的方式。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可能在极短时间内被竞争对手采用或模仿,当大多数竞争对手都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模式或专利技术后,企业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会计账簿上的无形资产数字将失去意义,如果把整个行业放在全球视野分析,横向价值链的维度分析就更为必要。而设置分析框架可以及时将企业价值链与竞争对手价值链进行比较,从而有助于企业识别自身的无形资产,并随着企业在行业中战略的

转变不断构筑新的无形资产,建立对竞争对手新的比较优势。该阶段的分析是对整个行业水平的分析,以行业水平为基准,可以确认每个环节的无形资产价值。假设在某一价值链环节上,某企业有形资产价值等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行业平均水平,但该环节创造的总收益高于价值链横向维度的平均水平,则企业会获得超额收益,将这种超额收益折现,即可确认该环节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价值链纵向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通过纵向价值链分析,从研发、供应、生产、销售、服务、创新等环节分析投入产出效益,通过整个流程中的无形资产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每个环节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增值,进而整合企业无形资产创造的价值。将高新技术企业放在价值链纵向维度来整合,既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环节的价值传递链,也包括与上下游之间的价值传递链。高新技术企业的获利在财务上可表现为价值链最终环节的收益与成本费用的差额,但这实际上是价值在整个价值链中的传递过程,在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价上,不能单一考虑某一个环节,要从整个价值链的纵向纬度定位分析,从而完整、系统、科学地反映高新技术企业状况。无形资产的价值渗透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使每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无形资产价值评价可以通过由于无形资产的作用使价值链中各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的部分,有些可以直接定量,有些是非定量度量。因此,衡量无形资产对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的部分应该划分为可定量的部分和不可定量度量的部分,可通过在价值链上实施收益管理技术来实现,即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价格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出售给合适的顾客以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收益管理适用于具有以下特点的产品:服务明显的时效性,产品需求多样,波动较大,供求平衡难以实现,可针对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进行市场分割,而这些正是高技术产品的主要特征。运用收益管理技术时应充分考虑价值链内部协同所带来的正效用,即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内部进行系统性协调,协调后产生的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各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

协调各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最大化。高新技术企业价值活动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尤其是研发活动对后续生产、营销、服务等活动的价值和成本产生着直接影响,而营销、服务中的信息又反过来影响着研发活动的效果。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应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协调好研发与其他各项价值活动之间的联系,实现企业内部业务的流程化,使价值活动整体功能远远超出单个价值活动的功能之和,同时也使企业具有长期竞争优势。

(三)价值链环境维度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在宏观环境背景下所面临的经济、科技、文化、法律、政治环境,在此引入风险分析机理,基于价值链视角对高新技术企业中无形资产进行风险管理,将系统性风险纳入到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分析和评价之中。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除受到竞争对手以及企业所处的产业价值链的影响外,环境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更是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风险管理主要包括:(1)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识别。即根据因果分析原则,采用筛选、监察和诊断的方法,对可能引起不利后果或重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风险因子)加以识别的过程。为了全面进行风险度量和评估,所选的风险因子应当符合彼此相关度量小的原则。(2)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度量。即对于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强度涉及范围和持续时间等特征进行测定。概率表示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不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一般可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调查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在信息或数据匮乏时,可用对比、模拟参照的方法进行概率估计。强度是指无形资产开发中不确定性事件爆发或发生的强烈程度,可以根据不同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加以推断。(3)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评估。即根据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强度及时空范围等特征,结合风险承受对象的状况,采用一定的方法如多因素线性模型分析法度量无形资产开发风险概率损失的过程。可以先分别评估无形资产开发将会导致的经济财产风险、人身安全与人体健康风险、企业声誉损失风险等,再汇总确定无形资产开发综合风险。(4)价值链环境维度的无形资产风险控制。即根据风险分析与评估结果,结合成本效益分析,确定风险是否接受,如果接受将采用何种措施如经济上、技术上以及责任上的措施等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李寿文:《知识经济与成本核算》,《财务与会计》2000年第7期。

[2]赵文娟:《对改进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的思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3]张梅良、唐代喜:《对无形资产价值实现的再认识》,《求索》2007年第9期。

[4]梁莱歆、韩米晓:《论高新技术企业价值链管理》,《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10期。

[5]宋常、郭天明:《价值链模式下的公司价值创造研究》,《科学・经济・社会》2007年第l期。

[6]Prahalad CK,Hamel Gary.The Core Competence 0f theCorporatiort.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0.

[7]陈洁:《价值链成本管理之优势及在作业会计中的应用》,《现代财经》2006年第6期。

[8]张家伦:《论无形资产效果评价》,《四川会计》2002年第12期。

无形资产保值性分析篇8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主导着价值两万亿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交易市场。根据2006年6月的数据,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置了11 692亿元的金融不良资产,但至2008年5月,我国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不良资产总额仍存有1.2万亿元。

目前,中国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本息清收、诉讼追偿、破产清算、债权重组、债权转让等。其中,在债权转让处置中,对于大量的金额较小的债权,在很多情况下是批量打包进行处置的。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特殊性是,评估对象难以鉴定、评估依据资料不完整和评估程序受到较多的限制。

目前,批量打包出售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分析,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经验。金融不良资产包,通常是大量的债权,同时也涉及企业股权与实物等。其特点是包内涉及的债务人户数很多,银行及相关机构所掌握的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又较少,大多不具备履行正常资产评估程序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良资产包是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分析,但在这样的分析工作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往往可能过大,从而导致价值分析的结果偏离客观的价值。为了减少主观臆测产生的差错率,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应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产包科学合理的价值分析。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对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

2.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的分析模型

为了分析金融不良资产包的价值,需要建立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输入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如图1所示。

2.1 输入模块

输入模块有指标数值确定和数据采集系统两个程序组成。

确定模块的指标数值

影响金融不良资产回收价值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与还贷意愿、当地的经济环境、债权交易市场的情况、债权形态、抵押情况、担保情况、债务企业及债务责任关联方的性质、行业特点、剥离时的资产状况、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及债务企业的信誉情况、债务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借款时间、借款金额、借款用途、还款来源、逾期时间、银行贷款形态、诉讼前景和诉讼结果执行前景等。我们根据对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研究成果和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特征,并考虑所需求信息资料的可获取性,圈定影响因素的范围,构成输入模块初步的指标体系,见表1。根据指标体系,我们将进行数据采集。

2.2 分析计算模块。

分析计算模块是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核心。它由3个子模块组成。

数据分类处理模块

由于该指标体系中既存在定性指标,又存在定量指标,这就需要在正式运算前对指标进行分类。

特征变量选择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在数据分类处理模块中,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且特征性强的变量作为特征变量。

价值分析模块

根据运筹学的决策分析原理,通过判别分析数据分类处理模块的样本数据与特征变量选择模块确定的样本数据,进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预测。

2.3 输出模块

综合判别函数计算出每一债权的回收概率,确定债权包的综合回收率,并将计算结果按指定格式输出。

3. 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3.1 数据的处理

相关资料存在着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需要进行酌情处理。

如贷款本金、表内外利息和孳生利息占本金的比例、贷款时间三个变量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对其取以10为底的对数。

还款记录、剥离形态、经济与地理区域、债务企业性质、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等定性变量,我们采取对样本不同特征的频率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影响因素(特征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认识样本的分布特征。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回收率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处理。

3.2 建立模型实例中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的数字化处理

本模型建立实例中,采集了国内287家企业金融不良贷款案例作为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各个行业、地区和各种特质的借款人。经过挖掘与研究,数据集中包含了影响偿债能力和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众多因素。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处于半关停、关停和破产状况,只有42家企业(占全部样本的14.63%)维持正常经营。随着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贷款回收率必然会逐步减低,但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贷款回收率是很高的,能达到39%。表2为不同状态企业回收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该结果表明,经营状况变量的不同状态对回收率会产生显著影响。

经以上分析,我们将债务企业分为破产、关停、半关停和正常经营四类状况,在数字化处理时分别设定为1,2,3,4。

3.2.1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分析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简介

在人们设定的各类指标体系中,可以发现指标间经常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促使人们希望用较少的依然能反映原体系全部基本信息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于是就产生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各类以较少指标替代原体系中较多指标的方法。本次建模中,我们选择采取因子分析法对体系中的变量进行筛选,以达到浓缩变量数量,但又能够保证信息量损失达到最少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求出因子载荷矩阵A。依据载荷矩阵A,建立起新的指标数量更为浓缩的指标体系。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见文末图2)

分析过程

对样本做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经过SPSS软件计算后得到上述12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见文末表3)。由矩阵看到某些指标间高度相关。通过计算巴氏的球形检验统计量的数值(342.527)并利用正态分布的可加性和林德贝格――勒维定理将巴氏球形检验,据此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存在着系统变异,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为了尽可能不丢失信息,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主轴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共性因子结构模型。如果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其表征含义,则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采用Kaiser1958年提出的最大方差之正交旋转法(Varimax)将因子4次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

表4中金融不良资产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得到以下信息:如因企业大多存在还款记录,公因子f1与X3呈正相关,载荷系数为0.873;因样本中贷款时间都较短,所以f1与X4呈负相关,载荷系数为-0.363;因样本中贷款本金较少,载荷系数为-0.525;债务企业经营状况、有无保证人、保证人经营状况载荷系数分别为0.562、0.878与0.647, 载荷系数的变化与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一致。

而f2、f3两个因子,与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方向一致性较差,故确定f1为“回收因子”,f2、f3则舍弃。

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不良资产打包价值分析中6个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3、贷款时间长度X4、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9、有无保证人X10与保证人经营状况X11。

3.2.2 应用判别分析法建模

判别分析方法的选择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是一种根据变量观测,判断研究样本分类的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法是在一个p维空间R中,确定样本点X(X1,X2,…,Xp),应该属于哪一个Gj(j=1,…,k)总体。

进行判别分析时,通常是根据已掌握的一批分类明确的样品,建立判别函数和分类规则,然后将待分类的样品的实测值代入该函数,求出其函数值,并据此作出判断。

判别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D(j)=a0(j)+a1(j)X1+a2(j)X2+…+ap(j)Xp, j=1,…k

其中,j是组编号,D(j)是判别得分,ai(j)是判别系数,Xi(j)是预测变量。

判别分析有多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有距离判别、Bayes判别和Fisher判别。距离判别是基于样品到总体间的距离所进行的判别。这种判别较为直观,适应面广。距离判别的缺陷是不考虑各总体的分布和由错判造成的问题。而在Bayes判别中,当两个总体都是正态分布,而在其协方差相同时,可导出一个线性判别式。Fisher判别利用方差分析导出一种线性判别函数,从而解决了距离判别和Bayes判别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Fisher判别确定各样本点的预测类别归属。

建模过程

1.对金融不良债权有无可能回收进行判别

首先,对金融不良债权是否有回收可能建立判别模型,这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有回收和无回收两种情形。利用这个模型首先筛选出预期零回收的债权。

2.对金融不良债权能否全部回收进行判别

这同样也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100%本金回收和非100%本金回收两种情形。

3.一般债权回收情况判别

在进行上述两种情形的判别之后,我们对回收率在0-100%之间的情况进行建模。首先将回收率区间分成10组,每一组作为判别分析的一个总体(或类别),再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建立一系列判别规则,最后确定判别函数。

我们仍以这287家样本企业为基础,演绎建模过程。

首先对债权回收情况进行特殊与一般性的判别,其中,有23家为零回收的债权,9家为100%本金回收债权,剩余255家为一般性债权,故将这255家一般性债权纳入到判别分析范围内。

其次,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体系,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2、贷款时间长度X3、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4、有无保证人X5、保证人经营状况X6,作为判别分析的预测变量,在对255家样本企业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后,作为预测变量样本值。

再次,采取Fisher判别建立判别规则,进行判别分析后得到了10组判别系数:

最后,根据显示的非标准化判别方程系数,得到判别函数为:

D(1)=-24.435+7.528X1+0.200X2+…+2.287X6

D(2)=-25.479+7.013X1-0.784X2+…+3.201X6

D(10)=-35.390+4.927X1-0.204X2+…+4.144X6

回收率计算

将所评估不良资产包中的新样本代入各个判别函数就可得到相应的判别得分D(j)(j=1,…,k),然后计算样本落在各组的概率。即:Pj=exp(D(j))/Σkj=1exp(D(j))

我们可以用每组的平均值或中间值来表示该组内的平均回收率。用上述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概率对各组平均回收率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最终的回收率。

在此基础上计算所评估不良资产包的综合回收率。即:

Y=∑YiLi/L

其中,Y为综合回收率,L为全部债权金额,Yi为单户债权回收率,Li为单户债权金额。

4.结语

运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和判别原理,分析确定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包,特别是对于产权关系复杂的信用债权资产包和无抵(质)押的担保债权资产包的回收价值,相对比专家判断法或交易案例比较法而言更为科学和严谨,且节约成本。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