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8篇

时间:2023-09-12 17:01:47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1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43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2-0119-01

我国是世界上农业生物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常年发生的农作物病虫鼠草害达1 700多种,其中可造成严重损失的有100多种,有53种属于最具危害性的有害生物,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小麦属于第二大粮食作物,生长周期长,病虫害种类多,发生频繁,对小麦生产影响很大。现介绍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以供小麦种植者参考。

1小麦锈病

1.1发生特点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3种,其主要症状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小麦返青后,有2个多月的时间环境比较适合锈病的发生发展,早春条锈病侵染小麦后要经过单片病叶、发病中心和全田普遍发病3个阶段或发病中心和普遍发病2个阶段,然后扩展流行。

1.2防治对策

小麦锈病的防治要采取积极消灭早期菌源,推迟锈病流行期;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要及早施药控制,集中进行杀灭,切实控制其蔓延。在大田内病叶率达0.5%~1.0%时立即进行全田普治。

1.2.1农业防治。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磷肥,合理施用氮肥,适时浇水等农业措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锈病的发生。

1.2.2药剂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禾果利、粉锈宁、立克秀均匀拌种,拌完的种子当日播完,而且要注意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发生药害;二是大田喷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50~525 g/hm2、25%丙环唑乳油(科惠)120~135 g/hm2、20%粉锈宁乳油675~900 mL/hm2,或三唑酮、烯唑醇类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其防治效果可达95%左右,而且能使千粒重提高10%左右[1-2]。

2小麦纹枯病

2.1发生特点

小麦纹枯病是小麦常见病害之一,近年来随着小麦产量的提高,其发生呈逐渐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和茎秆上,拔节后进入发病盛期。发病初期在近地表的叶鞘上产生周围褐色、中央淡褐色至灰白色的梭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并由叶鞘发展到茎秆上,且颜色变深,重病株茎基1~2节间变黑甚至腐烂,常早期死亡或导致后期小麦倒伏。小麦生长中后期,叶鞘上的病斑常形成云纹状的花纹[3]。

2.2防治对策

小麦纹枯病的防治要抓住返青至拔节期病株率达15%的防治关键期,特别需要注意3月底前的防治。

2.2.1农业防治。早春要及时中耕,促使麦苗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2.2.2药剂防治。一是药剂拌种。用立克秀、纹霉清按要求用量拌种,以免影响种子发芽;二是大田喷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80~960 g/hm2、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4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750~1 500 g/hm2等对水750 kg/hm2在小麦分蘖末期进行喷雾。为确保防治效果,用水量要足,使植株中下部分充分着药。

3小麦腥黑穗病与麦散黑穗病

3.1发生特点

散黑穗病仅破坏穗部各器官的正常发育,而对麦株其他部位的生长发育影响不甚明显,小麦腥黑穗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较多,区别这2种病害的关键是病穗能否散出黑粉和是否有腥味,能自然散出黑粉和没有腥味的是散黑穗病,不能散出黑粉和具有腥味的是腥黑穗病。

小麦腥黑穗病也属系统侵染型的病害,即苗期侵染、后期呈现,1年只侵染1次,没有再侵染。种子带菌是导致小麦腥黑穗病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

3.2防治对策

小麦腥黑穗病是重要的检疫对象,其防治除搞好种子处理、土壤处理、种植抗病良种外,还要加强植物检疫。

4小麦叶枯病

4.1发生特点

小麦叶枯病是近几年河南省明显加重的病害之一,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该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在叶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或梭形淡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并互相连接成规则形淡褐色斑块,天气干燥时呈灰黄色。发病的顺序是先下部叶片,后上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条件适宜时发展很快。4—5月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多雨潮湿及变化无常的气候条件下发病重。

4.2防治对策

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注意栽培管理;三是药剂拌种;四是田间施药。在发病初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喷施药剂,无论使用哪种药剂,均以在发病初期均匀叶面喷施为宜。药剂拌种和田间施药同小麦条锈病。

(下转第123页)

(上接第119页)

5小麦赤霉病

5.1发生特点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如果在小麦扬花期遇到潮湿降雨天气则会造成病害的流行。

5.2防治对策

一是选用抗耐病品种;二是进行种子处理;三是进行田间施药。在小麦扬花株率达10%以上,且温湿度条件有利于赤霉病发生时即可进行第1次施药,药剂可选用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2 250 mL/hm2、80%多菌灵超微粉450 g/hm2+15%粉锈宁750 g/hm2,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1周后补喷1次,注意喷药时重点对准小麦穗部进行均匀喷雾,对水量不少于600 kg/hm2,若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4-6]。

6麦蚜

6.1发生特点

麦蚜又称腻虫,小麦不同生育期其危害特点有所不同,苗期多集中在麦叶背面、叶鞘及心叶处危害,拔节抽穗后,则多集中在茎叶及穗部进行危害。植株受害部位呈现浅黄色斑点,严重时叶片发黄,甚至整株枯死,且其所排出的蜜露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2防治对策

用10%吡虫啉1 000倍液、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或菊酯类农药对水于百株虫量超过500头时喷雾。穗期可用粉锈宁90 g/hm2+抗蚜威90 g/hm2+灭幼脲30 g/hm2混用,可兼治小麦锈病及白粉病和黏虫等,防效可达85%~90%以上。

7参考文献

[1] 韦伟,许业全,孙善教.无为县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142.

[2] 刘海霞,朱丽君.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1(6):180,182.

[3] 王霞,梁小平,李碧霞.“十一五”期间宁夏小麦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情况浅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3):89-91.

[4] 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20.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2

一、小麦杂草苗期统一化防技术

小麦3叶后(苗期)是防治麦田杂草的最佳时期,小麦返青期是补充防治时期。其中小麦苗期施药效果最佳,此时杂草已基本出土,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气温较高(日平均温度在10℃以上),药剂能充分发挥药效;麦苗覆盖度小,喷洒的药液与杂草接触面大,有利于杂草吸收更多的药剂,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且对后茬作物影响小。

麦田化学除草要根据作物及杂草的生育期,兼顾前后茬作物,科学选用对口、有效的除草剂品种。对以猪殃殃、泽漆、繁缕等较难防除的阔叶杂草为主的田块,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使它隆)每亩50~60毫升,或72%2,4~D丁酯乳油亩用50毫升,5.8%麦喜悬浮剂每亩10毫升。对以野燕麦、看麦娘、早熟禾、黑麦草为主的麦田,应用3%世玛30~50毫升/亩或6.9%唑禾灵(骠马)50~60毫升/亩,或20%溴苯腈100~150毫升等药剂在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择机进行防除。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以麦蒿、荠菜为主要杂草的麦田,施用苯磺隆除草剂为主。75%苯磺隆每亩1~1.5克或10%苯磺隆每亩用10~15克或施用40%快灭灵,每亩30~40克,击倒速度较快。

但化学除草技术性很强,因此在防治时要特别注意:一是严格掌握用药量、施药时期和用水量,确保喷雾均匀周到。二是小麦拔节后(进入生殖生长期)后对药剂十分敏感,绝对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以防药害。三是极端天气,气温过高或寒潮来临时,一般不要用药;大风天气不能施药,以免药液漂移,对邻近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四是尽量使用手动喷雾器及扇形雾喷头施药,以保证防效。

二、春季病虫统一防治技术

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草害的危害盛期,是小麦综合防治的第二个关键环节。小麦纹枯病在我市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易造成穗粒数减少、籽粒灌浆不足和千粒重降低,损失一般10%左右,严重者达30~40%。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即播种期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喷药。在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的喷雾防治,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防治适期要掌握在拔节期纹枯病纵向侵染时喷药,当平均病株率达10~15%时开始防治。每亩用20%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75~1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兑水50公斤喷雾。小麦根腐病要用立克秀、烯唑醇、粉锈宁、敌力脱等杀菌剂防治小麦根腐病。防治麦蜘蛛可用O,9%的虫螨克3000倍液喷雾防治。

在防治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混合施药达到多种病虫一次防治。

三、穗期一次施药兼治多种病虫技术

穗期是小麦最终形成产量的时期,也是麦蚜、一代粘虫、灰飞虱、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多种病虫及干热风集中危害盛期。穗期降雨多,特别是花期,赤霉病和颖枯病易于发生,引起小麦减产和穗腐。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空全部麦粒,造成绝产。一代粘虫密度大时,可食光小麦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灰飞虱一般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但是会给下茬玉米造成严重的影响。穗期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的最后的一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

防治小麦条锈病,要选用抗病品种和药剂防治相结合,做到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等多项措施综合运用。大田喷药要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集中进行围歼防治,切实控制其蔓延。大田病叶率达O.5~1%时,立即进行普治,可用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30~35克/亩,25%丙环唑乳油(科惠)8~9克/亩或20%粉锈宁乳油45~60毫升/亩,并及时查漏补喷。

小麦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是抓好抽穗扬花期的喷药预防。一是要掌握好防治适期,于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第一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再喷施一次;二是选用优质防治药剂,每亩用80%多菌灵超微粉50克,或40%多菌灵胶悬剂150毫升兑水40公斤,或选用使百功喷雾;三是掌握好用药方法,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

防治穗蚜可用50%辟蚜雾每亩8~10克或10%吡虫啉药剂10~15克喷雾防治兼治灰飞虱;防治白粉病可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50~75毫升喷雾防治;防治叶枯病和颖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75~100克喷雾防治。如兼治一代棉铃虫可亩加入200~250毫升Bt乳剂或50克Bt可湿性粉剂。专业化统一防治根据病虫情况,科学选择农药品种,合理混用,如遇干热风,还可加入叶面微肥同时喷雾。

四、秋播期主要病虫防治技术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3

1. 纹枯病 小麦幼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达50%以上。小麦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表现为花秆烂茎(眼斑)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形成枯白穗。

①重发生条件。病害发生适温是20℃左右。冬季偏暖,早春气温回升快,光照不足的年份发病重;小麦播种过早,病菌越冬基数大,返青后病势扩展快的地块春季发病重;氮肥过多的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株率达到2%的地块应及时喷药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毫升或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75~100克,对水50~60千克喷洒茎部,用药间隔期7~10天,连喷2~3次。

2. 条锈病 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茎秆、穗部,颖壳及麦芒上也有发生。病害流行年份小麦一般减产10%~20%,严重流行年份可减产6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该病是由气流传播的病害,在降雨多,田间湿度大、结露、有雾滴的天气条件下容易重发生。

②防治方法。春季小麦病叶率达0.5%~1%时及时防治。防治关键在于治早,当发现发病中心时应立即防治。亩用20%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3.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一般发病后可使小麦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水多,田间湿度大、雾多的年份发病重;施用氮肥过多,种植密度大、田间湿度大的地块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春季病株率达10%以上时及时用药。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40克,对水50千克喷雾。

4. 全蚀病 主要以土壤中的病残体或带病粪肥、作物秸秆和种子传播。一般在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点片或成片发生白穗,病根变黑,形成“黑脚”。一般发病田小麦减产20%~35%,严重发生时可减产50%以上。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降雨多,湿度大,土壤潮湿的气候有利于病害发生和传播;水浇地块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②防治方法。拔除小麦全蚀病白穗株,带出田间烧毁;在病穴内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在小麦返青至灌浆期用硅噻菌胺(全蚀净)可湿性粉剂20~25克,对水15千克喷雾,10~15天喷1次,连喷2~3次。

5. 赤霉病 是随气候变化发生的一种偶发性病害,主要在穗期发生,引起穗腐,一般导致小麦减产10%~20%,严重发生时减产达80%~90%。另外,人、畜食用病粒后可导致中毒。

①重发生条件。春季雨水多,田间湿度大时发病重。特别是小麦在开花期遇雨,常常造成病害流行。

②防治方法。小麦扬花期喷药预防病害发生。可在始花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菌灵悬浮剂500~6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小麦春季主要虫害

1. 蚜虫 主要集中为害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吸食小麦汁液,使叶片变黄白。蚜虫的排泄物还会污染小麦叶片,阻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灌浆,使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有蚜株率达25%以上时,要及时防治。

②防治方法。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克,对水50~75千克喷雾。

2. 红蜘蛛 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生。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吸食汁液,被害叶片表面布满黄白色斑点,逐渐扩大成斑块,叶片发黄,严重时植株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①防治指标。在小麦单行33厘米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用73%炔螨特(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3. 吸浆虫 以幼虫为害花器和吸食麦粒浆液,造成瘪粒,导致小麦减产。

①防治指标。4月底至5月初1个样方(10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蛹2头,或在灌浆期扒开麦垄一眼可见2~3头成虫时,应及时用药。

②防治方法。蛹期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600~900克拌细土20~25千克,或40%辛硫磷乳油300毫升对水1~2千克并拌细土20千克,顺麦垄均匀撒施,撒毒土后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4. 麦叶蜂 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缺刻状,严重时仅留主脉。

①防治指标。每平方米麦田有40头幼虫时用药。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4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措施;河南泌阳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112-01

泌阳县是小麦生产大县,常年种植面积7.33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及机械化联合收割、秸秆还田、种植制度、气候和小麦抗性的增加,泌阳县小麦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改变,利于有害生物的繁殖和积累,麦田病虫害呈逐年加重态势。病害发生种类主要演化为纹枯病、锈病、全蚀病、赤霉病等混合发生的趋势;虫害以蚜虫、麦蜘蛛为主,还有部分土传虫害;草害则以野燕麦、猪秧秧等为主,对小麦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小麦病虫草害一旦发生即很难控制,常造成严重损失,但小麦主要病虫草害的发生也有明显的阶段性,因此控制小麦病虫害要大力推广分期治理、混合施药兼治多种病虫草害技术,即在小麦生长的关键时期,综合治理,全面有效地控制病虫草的危害,确保小麦安全优质丰产。

1 整地播种期防治

泌阳县山岗丘陵薄地较多,土壤保水能力差,灌溉条件落后。每年小麦播种期间,时常高温干旱,土壤墒情差,农民整地质量差,又认为“有苗不愁长”,播量普遍偏大,甚至达300~375 kg/hm2。近年来,通过农技人员的大力宣传,播量大幅下降,但一般仍在150 kg/hm2左右。如此大的播量虽然干旱年份能保存一部分麦苗,但一般年景都会造成田间群体过大,个体生长弱,易感染病虫害。此外,泌阳县麦田氮肥施用量大,易造成田间郁蔽严重,引发各类病虫害。同时,泌阳县小麦全部实现机械收割,麦秸高留茬为小麦根病、赤霉病和叶枯病等弱寄生性病害的菌源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小麦根病发生日趋严重,特别是纹枯病对高产优质小麦危害更重,小麦纹枯病已上升为主要病害;小麦全蚀病、黑穗病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小麦条锈病连年流行。另外,农民出外多,劳动力少,土壤处理、化除不到位,土传虫害也在不断增多。因此,整地播种期是预防小麦多种病虫草害的关键时期[1-2]。

1.1 播前整地

尽量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播种前将残留在田间地头的杂草、自生麦苗清除,深翻土壤,平整土地,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推行精量半精量播种,适当晚播,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1.2 土壤处理

一是野燕麦防治:用40%燕麦畏3 L/hm2对水600~900 kg/hm2在犁后耙前均匀喷洒垡头,尽快犁耙使药剂混入10 cm土层中,整好地即可播种;二是地下害虫防治:用3%辛硫磷颗粒剂、3%甲基异柳磷30~45 kg/hm2,或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4.5~6.0 L/hm2拌细土375~450 kg/hm2制成毒土,充分搅拌均匀,于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或耕后撒垡头,随后随耙地混入土中。

1.3 种子处理

1.3.1 虫害防治。没有进行土壤处理的麦田,防治地下害虫和吸浆虫可采取药剂拌种。以金针虫为主的,用40%甲基异柳磷100 mL加清水稀释拌100 kg种子;以蛴螬为主的地区,用50%辛硫磷100 mL加清水稀释拌100 kg种子,充分拌匀后,堆闷2~3 h后播种。

1.3.2 病害防治。全蚀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纹枯病等可选用2.5%适乐时20 mL拌种10 kg进行小麦种子包衣,或用2%立克秀10 g拌种10 kg,或3%敌萎丹30 mL拌种10 kg,同时可兼治苗期锈病、白粉病[3-4]。

注意:多种病害和害虫混合发生区,以上杀菌剂和杀虫剂可以混合拌种,起到病虫兼治的作用。

2 苗期防治

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的小麦苗期一般进行化学除草,此时杂草幼嫩,药液可与杂草充分接触,有利于杂草吸收。因此,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3 返青拔节期防治

小麦返青期是补充防治杂草的时期。此时杂草已深、大、壮,抗药性强,药剂使用量小杀伤力减弱,使用量大则会伤及麦苗,但此时是防治杂草的最后时期,苗期没有进行化除的麦田,一定要赶在小麦拔节前化除1遍,否则麦田一旦封垄,化除就失去意义。

小麦越冬进入返青拔节期时,也进入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时期,此时重点是防治纹枯病、麦蚜、麦蜘蛛。预防纹枯病,在年后气温回升,病株率达15%时即开始防治,可用本锈宁、三唑酮,每隔7~10 d喷药1次,连防3次;蚜虫防治分为苗蚜和穗蚜2个阶段,主要防治措施是“挑治苗蚜、主治穗蚜”,若年前干旱,4―5月温度平稳上升又没有大暴雨冲刷,将有利于麦蚜暴发危害。当每1 m的小麦行麦蚜数量达1 500头时,即达到防治标准,可用阿美菌素防治;麦蜘蛛数量达200头/百株时,即达到防治标准,可用1.8%虫螨克150 mL/hm2对水600 kg/hm2喷防。

4 抽穗开花期防治

4.1 病害

一是条锈病。大力推广以烯唑类、三唑类为主的高效低毒内吸杀菌剂进行喷药防治,如用25%烯唑醇粉剂450~600 g/hm2、15%三唑酮粉剂1 200~1 500 g/hm2、12.5%烯唑醇悬浮剂600 mL/hm2喷雾防治,防效可达90%以上。二是白粉病、叶枯病。要采取“发现一点,保护一片,点片防治与普治相结合,群防群治与统防统治相结合”的原则,对早期出现的发病中心集中进行围歼防治,控制其蔓延。三是赤霉病。小麦赤霉病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流行年份可引起5%~15%的产量损失,严重时甚至可导致绝收。应在10%小麦抽穗扬花初期喷施80%多菌灵超微粉750 g/hm2、40%多菌灵胶悬剂2 250 mL/hm2对水600 kg/hm2,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7 d后再喷1次,注意对准小麦穗部均匀喷雾,若在喷后24 h内遇雨,应补喷1次。

4.2 虫害(吸浆虫)

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空全部麦粒,造成绝产。1代吸浆虫密度大时,可食光小麦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用手扒开麦垄,1个视野内看见2~3个成虫即可开始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750 mL/hm2+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750 mL/hm2对水450 kg/hm2喷雾防治。视发生轻重,隔3~5 d喷1次,共喷1~3次。喷药时间应选择无风或策风晴天,在7:00―10:00或16:00―19:00成虫活动盛期进行,无雨无风阴天可全天喷药。

5 灌浆期

灌浆期是小麦全生育期中病害发生最多的时期,是防治病害的重要时期,此时为多种病虫害高发混合期,要根据防治标准,主攻一种,兼治并防其他,可采取“一喷三防”措施。“一喷三防”技术是指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微肥、抗旱剂等)混配,一次喷药可以达到防病、防虫、防倒伏(防干热风、防早衰)效果。各类杀虫剂、杀菌剂可各计各量,混合喷药。也可在药剂中加入磷酸二氢钾补肥,但应现配现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注意粘虫调查。中后期注意防治时机,听取农业部门病情通报,在正规门店按产品说明书配药,忌随意加大或减少用药量。灌浆后期忌使用高毒农药。

6 参考文献

[1] 满红.小麦病虫害防治要抓好播前的处理[J].新农村,2012(11):22.

[2] 王青松,王红梅,李传红,等.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2):82.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5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江苏大丰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141-01

大丰市地处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常年种植小麦面积达4万hm2以上,通过近几年来的监测,大丰地区小麦上的病害主要有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等,虫害主要有麦蚜、小麦吸浆虫、小麦黏虫等。如果这些病虫害得不到有效的防治,必将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影响。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及蔓延,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优质小麦的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大丰地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小麦白粉病

在小麦各生育期均可发生该病,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茎秆、叶鞘和穗部[1]。茎秆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5%~10%,重病田减产达20%以上。种植易感病品种[2],偏施氮肥,过早、过量播种,田间植株密度大,湿度高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一是实施配方施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二是种植抗病品种。秋种时要适期、适量播种。三是在孕穗末期至抽穗初期施药,用12.5%烯唑醇300~735 g/hm2,或15%三唑酮750~1 050 g/hm2,对水450 kg均匀喷施,可兼治小麦锈病。四是播种时用2%立克秀按种子重量的0.1%~0.2%拌种,可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的发生[3]。

2 小麦纹枯病

近年来,该病逐年加重,严重地块可达30%~40%以上,一般减产10%左右。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均可受害,主要危害小麦基部的叶鞘和茎秆。多雨潮湿、播种过密、过早,施用氮肥过多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小麦纹枯病防治的关键技术是“一拌一喷”。一是药剂拌种。用3%戊唑醇湿拌剂或20%三唑酮乳油拌种,用量为干种子量的0.02%~0.03%(有效成分)。二是喷雾。在小麦拔节初期用20%三唑酮乳油600~700 mL/hm2,或80%多菌灵1.2 kg/hm2,或70%甲基托布津1.2 kg/hm2对水喷雾,同时可兼治小麦锈病和白粉病[4]。

3 小麦赤霉病

该病主要危害小麦穗部,造成穗腐。气候潮湿时,感病小穗的基部出现粉红色胶黏霉层,后期产生煤屑状黑色颗粒。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病菌侵染并引起发病的最适时期,这时一旦雨湿条件满足,小麦赤霉病便暴发。

防治方法:一是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可以避免和减轻病害的发生及流行。二是把握关键防治时期,赤霉病防治效果不取决于施药次数,而取决于首次施药的时间。通常首次最佳施药时间为扬花期。在10%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喷药,用40%多菌灵胶悬剂600~900 mL/hm2,或50%甲基硫菌灵450~750 mL/hm2进行喷雾,间隔5~7 d,喷第2次药[5]。

4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为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条锈病主要危害叶片[6],叶锈病主要危害叶片,秆锈病主要危害茎秆和叶鞘。区别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

防治方法:用12.5%烯唑醇60~80 g拌麦种50 kg,或15%三唑酮60~100 g拌麦种50 kg。按每10 kg麦种加1 kg水(10∶1)的数量拌种,然后闷种4~6 h播种。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喷施80%多菌灵1.2 kg/hm2或12.5%烯唑醇1 000~2 000倍液[7]。

5 麦蚜

麦蚜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8]。麦蚜以刺吸口器吮吸麦株茎、叶和嫩穗的汁液为害。麦蚜分泌的蜜露黏在小麦叶片上能影响小麦的光合、呼吸作用。麦蚜还能传播黄矮病。麦蚜繁殖能力强,扩散速度快。通常,冬暖、春旱有猖獗发生的可能。

防治方法:用40%乐果750~1 125 g/hm2或5%蚜虱净600 g/hm2对水喷雾防治。在小麦扬花后至灌浆期间,蚜量上升迅速时防治,应提倡适期早治。

6 小麦吸浆虫

小麦吸浆虫主要有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2种,其中以麦红吸浆虫的危害最为严重。一般情况下,雨水多常会引起该虫的大发生,土壤团粒结构好,土质松软,也有利于其发生。

防治方法:卵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750~900 mL/hm2,或毒死蜱颗粒剂30.0~37.5 kg/hm2喷施地表;成虫期用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喷施[9]。

7 小麦黏虫

黏虫是迁飞性害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黏虫取食小麦叶片,产量损失达4%~20%,若咬断穗子,则损失更重。黏虫幼虫在每年4月上、中旬孵化,5月上、中旬进入暴食期,此时正值小麦抽穗之后。若温度较常年偏高,多阴雨则有利于黏虫的发生。

防治方法:用40%乐果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600~900 mL/hm2,或高效氯氟氰菊酯900 mL/hm2对水喷施。幼虫数高于225万头/hm2的条田列为防治对象,防治适期应掌握在2~3龄幼虫盛期[10]。

8 参考文献

[1] 崔春华,杨济蔚.浅谈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311.

[2] 崔晓卉,赵艳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2):97-99.

[3] 盛宝钦,周益林.河北省和北京地区小麦白粉病菌寄主范围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4,9(1):101-107.

[4] 王文桥,韩秀英,张小风,等.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华北农学报,2007,22(S1):230-234.

[5] 宋凤仙,张匀华.小麦赤霉病危害损伯与防治指标研究[J].华北农学报,1993,8(2):21-27.

[6] 高应奇,张建立,袁智兴,等.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1):85-86.

[7] 夏松年.南陵县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种业导刊,2006(6):33-34.

[8] 昊崇行,侯平军,冯青军,等.不同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效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5):65-67.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6

关键词:春小麦;栽培;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932013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小麦已经成为我国粮食中的主要作物,在影响小麦安全生产的因素中,病虫害是最主要的原因,如果小麦出现病虫害会影响小麦的生产和收成。所以,需要加强春季小麦的栽培技术,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出现,提高我国小麦生产的收益。

1 春小麦栽培管理概述

1.1 春小麦栽培处理

1.1.1 对春小麦栽培的秋翻整地处理

在土地封冻之前,需要将土地深翻,对于土地深松的地块需要进行及时的耕耢处理,将土块进行耙碎处理,要求耙透的耕层没有垃圾,并且保证地表面平整,使得土地达到要播种的要求,对于豆茬地块的处理,要保证在每个方位超深松的情况下,先进行破垅,之后再进行耙耢处理,一般对耙地深度的要求控制8~10cm之间,这样就可以给小麦的长势整齐创造比较优势的耕层环境。

1.1.2 对春小麦栽培的种子处理

对于种子的处理,可以使用种衣剂进行拌种,要求使用的用药量是种子量的1%~1.5%,可以有效防止病虫害,并且对种子增加一定的微量元素;此外,还可以使用40%的拌种或者双拌种来有效防治黑穗病,对于用药量的要求是种子量的0.2%,或者可以使用50%多菌灵拌种进行闷种,要求用药量是种子量的0.3%,闷种的时间需要达到20-24小时之间[1]。

1.2 春小麦栽培的播种技术分析

播种的日期要求在3月25日~4月5日之间播种完毕。

要求播种的播量为300kg/hm2,并且保证保苗在650万株/hm2左右,在播种中可以运用交叉播种的方法。

播种镇压的工作采用连续的方式,保持一样的播种深度,严格进行复土处理,要求播种的深度在3~5cm之间。

1.3 春小麦栽培的田间管理

1.3.1 压青苗

在小麦处于3叶期的时候进行压青苗处理,根据田间的土壤墒情以及苗情使用镇压器进行镇压,次数为一到两次。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顺垄压法,但是不能进行高速作业。

1.3.2 化学除草

对杂草的处理,可以在小麦处于3叶期时,对每hm2田地使用72%的4-D丁酯乳油900mL进行除杂处理,或者可以利用75%巨星干悬浮剂对10.05g~19.5g/hm2范围内的小麦进行除草处理,在天气比较晴朗,没有风和露水的时候,可以在田间均匀喷施除草剂,比如针对单子叶杂草野燕麦,对稗草利用750mL/hm2的田地使用6.9%骠马浓乳剂,或者对1.5kg/hm2使用65%野燕枯,进行兑水之后喷施[2]。

1.3.3 施足底肥

如果需要对田间冬季之前进行准备,那么就要对每亩土地进行施肥,为了达到足够的底肥,可以施2000kg有机肥、15kg磷铵以及15kg尿素,将这些有机肥均匀地撒入土地中,之后立即耕翻,做到土地“胎里富”的效果,并且要求耕深在20~25cm之间。如果冬季之前没有对土地进行准备,那就要求对每亩土地实施30~50kg之间的标准氮肥,可以根据土地力的不同进行增减,同时实施30~50kg范围的磷肥,还有适量的钾肥和微肥。

1.3.4 早管理

在春小麦达到3叶期的胚乳养分消耗完后,又是小麦的穗分化和分蘖时期,这个时期就需要很多的养分。由于春季的雨水量比较少,麦苗不能全部覆盖地面。所以要想进行良好的春小麦管理,可以早点进行追肥和灌水,这样就能有效促进小麦的早分蘖。对二叶一心的小麦进行灌头水处理,一些地力比较差的可以在浇水之后施加35~40kg范围内的碳铵,或者施加15kg的尿素,对于一些地力比较好的情况,可以在小麦起身拔节的时期进行施肥。但是需要按照原则进行实施,比如在头水之后要紧跟二水,一般间隔的时间在10~15d之间。进行二水之后,再缓慢进行三水,尽量控制在第二节处于间定型,并且无效分蘖死亡之后再进行三水。

2 探究春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技术

2.1 小麦蚜虫的防治技术

可以使用生物农药集琦虫螨克进行蚜虫的处理,因为此药液在喷洒之后就可以立即进入植物薄壁组织之内,并且能够长期的保留,而在植物的表面,此药液的残留量非常少,对天敌的伤害特别小;同时因为虫螨克没有抗微生物的活性,所以对于微生物来说使用非常安全。一般使用的方法是:1.8%集琦虫螨克乳油3000倍液,喷射一次之后相距5~7d再进行第2次喷射,喷射两次即可,防治的效果一般在95%以上。

2.2 小麦腥、散黑穗病的防治技术

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小麦腥黑穗病,为了有效防止这种病害,可以使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但是需要种子重量0.3%才能进行使用。在一些地区经常出现小麦腥黑穗病和散黑穗病的混合发生,这样的情况下可以使用种子量0.2%的粉锈宁进行拌种。

2.3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技术

在小麦达到齐穗和开花初期的时候,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病害处理,对每hm2田地的药剂用量为1.5kg,兑水450kg之后进行喷雾处理,有效防治病害。

2.4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技术

一般出现小麦白粉病,都是由于小麦的密度比较高,而且温度很大的情况下。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有两种方法,一是进行合理的密植和施肥灌水处理。另外一次种是进行药剂对病害进行处理,比如使用23%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雾实施,还可以使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喷雾实施[3]。

2.5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技术

2.5.1 蛹期防治

蛹期的防治,可以首先分析小麦吸浆虫的发育情况,如果是在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每667m2 2.5%的拌撒宁绿色颗粒剂进行处理,或者使用辛硫磷颗粒剂2.5~3kg进行处理等等。在这些药剂中选择一种与30kg的细干土进行均匀拌合,在4月中旬左右进行顺麦垄撤施,就可以有效处理地表上的幼虫和蛹。等到药剂撤施之后再进行浇水,就可以有效防止蛹出土羽化,同时还能防止多种害虫的出现。

2.5.2 成虫期防治

成虫期的防治条件是,在错过蛹期防治的最佳时期可以进行成虫期的有效补治,一般在4月20日~4月25日之间进行施药。可以使用2.5%德辉丰菊酯25mL,再加入40kg的水实行喷施,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以兼治黏虫和麦叶蜂等病害。除此之外,还可以结合防病处理吸浆虫,比如每亩加入禾果利30g进行防治,或者每亩加入20%的三唑酮75~100mL进行防治,同时还能兼治白粉病和叶枯病等病害。

3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粮食中的主要作物,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具体的小麦试验田中对春小麦的栽培技术进行不断改进,探索春小麦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寻求简单的栽培技术,挖掘春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能不断提高我国春小麦的产量,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德臣.冬小麦种植管理及主要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4):294.

[2]陈万权.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植物保护,2013(05):16-24.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7

关键词 春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青海大通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139-01

春小麦在大通县粮食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各种病虫害的危害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将病虫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根据大通县各生态区病虫发生规律及天气预报,结合农作物病虫发生实际情况、作物布局等因素,大通县近年来加强了春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

1 小麦锈病

1.1 危害症状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上黄”,是依靠气流传播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受害后,体内的大量养分和水分被消耗,叶绿素被破坏,使小麦籽粒干瘪,造成减产。小麦发生锈病,起初叶上和秆上出现褪绿的斑,后产生大量铁锈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形态小,狭长形至长椭圆形,在成株叶片上排列成条状和叶脉平行,在幼苗叶片上则不成条,初期从原侵染点以同心圈式向四周扩散,以后密集成片;后期又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成条状的孢斑,即冬孢子堆[2]。

1.2 防治方法

1.2.1 选用抗性品种。选用通麦1号、通麦2号、青春38号、青春39号等抗病品种。

1.2.2 加强田间管理。适期播种,合理密植,保苗450万株/hm2左右,合理配方施肥,增施磷肥、钾肥,消灭田间杂草,增强通风透光作用。

1.2.3 药剂防治。播前用25%粉锈宁进行药剂拌种,可推迟或减轻发病2个月左右;发病初期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25 g/hm2,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对水225 kg/hm2进行喷施。

2 小麦白秆病

2.1 危害症状

小麦白秆病是以种子带菌的真菌性病害。小麦受白秆病危害后,轻者千粒重下降5%~20%,重者千粒重下降50%~70%,对产量影响很大;在受害特别严重的情况下,甚至造成绝收。小麦受害后,其叶、叶鞘、茎秆产生1~4条棕黄色条斑。抽穗后病株基部叶片和叶鞘变成灰褐色而凋枯。叶片丝裂,茎秆病斑最后变成白色,在田间很快出现白穗,形成“青死”症状。

2.2 防治方法

2.2.1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建立无病种子田;严重发病地区要进行异地换无病种,加强植物检疫,控制疫区。实行轮作倒茬,消灭土壤中的病残体。

2.2.2 种子处理。用种子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进行药剂拌种。具体方法:用多菌灵或托布津药剂150 g,对水1.00~1.25 kg,喷洒在50 kg种子上,充分搅匀,堆放2~5 d即可播种。

3 麦蚜

3.1 发生规律

麦蚜属同翅目蚜科,俗称蜜虫、腻虫等,是世界性害虫,分布广,危害大。蚜虫群集麦穗和麦叶上,吸食麦体养分,排泄粪便,招引腐生菌类腐生,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影响品质,并能传播黄矮病等病毒病害,大通县发生的麦蚜主要为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麦蚜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春暖后,越冬卵孵化成母蚜,先在杂草上危害,麦类作物拔节前后,迁入麦田危害[3]。气温高,降雨少,蚜虫繁殖快,危害重。

3.2 防治方法

3.2.1 农业防治。早春和深秋季节铲除田边地头田埂等处杂草,消灭越冬虫卵。

3.2.2 化学防治。小麦孕穗期开始进行麦田检查,当有蚜株率达15%~20%,每株平均有蚜虫5头以上时,应进行防治,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300 mL/hm2、50%抗蚜威乳油2 000~2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15%保丰乳油1 500~3 000倍液、19%氯氰菊酯乳油225~300 mL/hm2、11%蚜粉克星乳油750 mL/hm2喷雾[4]。

4 麦茎蜂

4.1 发生规律

麦茎蜂属膜翅目茎蜂科,是春小麦主要的蛀茎害虫之一。小麦一般被害率为10%~20%,严重地区高达30%~50%。以幼虫为害茎秆内壁,影响茎内养分及水分的传导,造成白穗,籽粒瘦秕、千粒重降低,粮食和麦草的产量和品质均下降。麦茎蜂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小麦等寄主植物的根茬内结茧越夏越冬。越冬幼虫于4月下旬至5月中旬在根茬中化蛹,蛹期42 d;成虫5月中旬始见,6月底终见;卵于5月中旬初见,7月初绝迹;幼虫5月下旬孵出,7月中旬老熟后相继钻入根茬内结茧越冬,到翌年春季化蛹,整个幼虫期超过300 d。成虫于小麦抽穗初期出现后,大多在穗下第2节近节间处产卵,以产卵器锯开麦茎将卵产在茎的内壁上。幼虫孵出后,先向下爬至节间处取食幼嫩组织,随虫期增大,向上危害,咬穿节间,直吃到穗颈部,老熟时抵达根部。

4.2 防治方法

4.2.1 农业防治。种植抗虫、耐寒品种;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培育壮苗,提高作物抗害能力和自身补偿能力;适时收割,低割麦茬;收割后机械碾茬;深翻,将虫茬翻到15 cm以下;翻地后用铁耙将麦茬耧到一块集中烧毁[5]。

4.2.2 化学防治。主要针对麦茎蜂成虫喷药防治,第1次喷药在成虫羽化始盛期。即川水地区在6月上旬,浅山地区在6月中旬,脑山地区在6月下旬,药剂可选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杀菊酯乳油、48%乐斯本乳油、11%蚜粉克星乳油。

5 结语

总之,应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发挥大通县不同生态区病虫监测点的职能作用,及时病虫情报。及时开展防控工作,根据不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挥植保服务队作用,及时组织群众进行防治。积极试验示范高效低毒农药,引进先进实用植保器械,开展安全防治高效病虫工作,以提高大通县春小麦生产水平。

6 参考文献

[1] 郑春惠.麦田病虫害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8):20.

[2] 郭春强,靳文奎,廖平安,等.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及其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5(4):737.

[3] 2011年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J].种业导刊,2011(4):10,12.

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篇8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防治方法;江苏连云港;赣榆区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6-0134-02

小麦是连云港市赣榆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3.7万hm2。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小麦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但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给小麦高产稳产造成直接影响。现将赣榆区小麦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介B如下,以供种植户参考。

1 病害

1.1 赤霉病

1.1.1 发生特点。赤霉病属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小麦抽穗、扬花期的天气情况及小麦生育进程和品种抗性。每年赣榆区山区小麦扬花早,错过降雨期,没有发生赤霉病;其他区域由于预测预报及时、宣传力度加大、省小麦“一喷三防”政策好、防治措施得力,统防统治面积加大;加上全区大面积种植烟农19(种植面积占75%以上),故全区小麦赤霉病发生较轻。

1.1.2 防治方法。坚持“预防为主,药肥混喷”的防治策略。赣榆区小麦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是用药防治的最佳时期。“适期防治,见花喷药”,首次施药应掌握在小麦扬花初期,第1次用药防治后,间隔5 d(盛花期)再用药防治1次。坚持用药2次,如施药后6 h内遇雨要重喷[1]。使用50%多・ 酮1 875~2 250 g/hm2(或42%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1 200 g/hm2)+兴安利素叶面肥750 g/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 kg/hm2弥雾防治。

1.2 纹枯病

1.2.1 发生特点。小麦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主要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越夏,是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播种以后,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轻则芽鞘变褐,重则腐烂枯死。小麦拔节期是纹枯病侵染高峰期,小麦孕穗抽穗期是病情快速发展期;扬花灌浆期是危害高峰期,这时病斑扩大,相互连成一片,形成典型的云纹状花斑,后期侵入茎秆造成烂茎,形成枯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2]。在赣榆区播种过早、群体密度大、氮肥偏多、麦苗徒长地块发生重;春季低温、多雨潮湿和麦苗受冻害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危害。

1.2.2 防治方法。预防小麦纹枯病主要以加强栽培管理和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在发病重的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以加强栽培管理、选用抗病品种为基础,同时采取药剂拌种和喷药防治。①药剂拌种。选用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30 mL兑水100~150 mL,拌麦种10~15 kg;或6%戊唑醇(立克秀)种衣剂10 mL加300 mL水拌25 kg麦种,搅拌均匀堆闷3~5 h,晾干后播种。也可用专用种衣剂拌种。②喷药防治。在春季小麦返青后,对于发病比较重的地块,当麦田平均病株率达到15%时,开始第1次用药防治。要强调喷匀喷透,药液尽量喷洒到麦苗基部病斑上。用12.5%烯唑醇225~450 g/hm2+50%多菌灵1 200~1 500 g/hm2,或20%三唑酮750 mL/hm2+50%多菌灵1 200~1 500 g/hm2,或5%井冈霉素1 500~2 250 g/hm2,兑水675~750 kg/hm2,喷雾防治。

1.3 白粉病

1.3.1 发生特点。该病从幼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小麦叶片为主要危害部位,严重时可危及叶茎、叶鞘。以稻茬麦为主,见病早,中后期发展快,后期局部田块发病较重。赣榆区在3月上中旬开始点片发生,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入流行盛期。发病部位首先在底部叶片,然后升至上部叶片和旗叶甚至穗部。在群体密度较大、品种抗性差、小麦播种较迟的田块发病重[3]。

1.3.2 防治方法。达标田块的小麦白粉病病株率达10%~20%或病叶率达5%~10%。防治白粉病,可选用20%三唑酮乳油900~1 200 mL/hm2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200~1 500 g/hm2。对白粉病、蚜虫混发田块,可用以上药剂加上25%吡呀酮悬浮剂300 mL/hm2或20%烯啶虫胺水剂375 mL/hm2防治。

2 虫害

2.1 麦蚜虫

2.1.1 发生特点。麦蚜是赣榆区麦区主要害虫之一,主要种类是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小麦从苗期到穗期都可受害,以穗期受害对产量的影响最大。麦长管蚜主要危害穗部,苗期蚜量少,以成若蚜在麦苗基部越冬;春暖后向上移动,小麦返青至乳熟期种群数量最大,扩散到上部叶片危害,最喜在嫩穗上吸食,故也称为穗蚜[4]。麦二叉蚜常在麦类叶片正、反两面或茎部叶鞘内吸食汁液,致麦苗黄枯或伏地不能拔节,严重的麦株不能正常抽穗,直接影响产量。

2.1.2 防治方法。重点是小麦穗期防治。防治指标:苗期平均每株有蚜4~5头;扬花至灌浆初期有蚜穗率10%左右或百株蚜量超过500头。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75 g/hm2或20%烯啶虫胺可溶性水剂375~450 mL/hm2或+兴安利素叶面肥750 g/hm2,有粘虫的田块另加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200~1 500 mL/hm2,兑水600~750 kg/hm2均匀喷雾或兑水300 kg/hm2弥雾防治。

2.2 麦蜘蛛

2.2.1 发生特点。麦蜘蛛在赣榆区主要有麦园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山区旱查麦以麦长腿蜘蛛为主,中午活动强,早、晚活动少;在稻麦轮作区以麦园蜘蛛为主,多在早晚出来活动。中午活动少,一般在4月上中旬危害重,4月中旬后随温度升高,虫量减少。

2.2.2 防治方法。每33.3 cm长麦垄有虫200头,上部叶片10%以上有被害斑点时进行防治。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 mL/hm2,或25%达螨酮乳油600 mL/hm2防治。

3 杂草

3.1 发生特点

稻茬麦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多花黑麦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旱茬麦以猪殃殃、牛繁缕、荠菜、播娘蒿、野老鹳、泥胡菜、大巢菜等阔叶类杂草为主。

3.2 防治方法

麦田化W除草分为麦田冬前化学除草和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个时期。

3.2.1 麦田冬前化学除草。①农业措施。抓好秋播种子关,狠抓麦种精选工作;提高耕种水平,优化农田生态,促进小麦壮苗早发,发挥以苗压草,以苗控草的作用[5]。②化学防治。以看麦娘、硬草、罔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用50 g/L大能唑啉草酯・炔草酸900~1 200 mL/hm2兑水600 kg/hm2于杂草齐苗后均匀喷雾,或用50%异丙隆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兑水600 kg/hm2于杂草一叶一心期均匀喷雾,或用6.9%精恶唑禾草灵(骠马)水乳剂1 350~1 650 mL/hm2于冬前杂草齐苗后兑水600 kg/hm2均匀喷雾。以荠菜、播娘蒿、麦家公、猪殃殃、婆婆纳、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75.0~112.5 g/hm2于冬前杂草出齐后兑水450~600 kg/hm2均匀喷雾,或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与2-甲-4-氯混配或苯达松与2-甲-4-氯混配防治。杂草混生田块,可按以上方法分2次进行。于秋播前后防除禾本科杂草,初冬或早春再防除阔叶杂草,或将以上有关药剂进行混配使用,达到一次性防除2类杂草的效果。

3.2.2 春季麦田杂草化除。2月下旬至3月初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以上用药。小麦拔节后要慎重用药,以防出现药害。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罔草、野燕麦等为主的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1 500~1 800 mL/hm2或15%炔草酯(麦极)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以泽漆、猪殃殃、野老鹳等阔叶类杂草为主的麦田,用20%氟氯吡氧乙酸(使它隆)750 mL/hm2或36%唑草・苯磺隆(奔腾)可湿性粉剂112.5~150.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对于单双子叶混生田块,可用精恶唑禾草灵+氟氯吡氧乙酸防除。

4 参考文献

[1] 牛秀芹,马会利.河北省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5):147-148.

[2] 蒋山,孙友武,高矿.小麦病虫草害全程防控技术示范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3):114-115.

[3] 吴风香.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J].北京农业,2014(27):1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