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8篇

时间:2023-09-17 14:51:25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将建立、使用和管理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体制的重要举措,促进公共卫生基本服务均等化。

二、基本原则

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要坚持循序渐进、动态管理、客观准确、严格保密和知情自愿的原则。通过入户调查、门诊就诊、健康体检、信息调查、数据录入、动态维护等方法和途径,为全县城乡居民建立完善的健康状况数据库,逐步建立从健康档案到电子病历、从健康保健到诊疗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三、工作目标

从年起,为全县所有重点人群(包括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预防接种重点人群、高血压、Ⅱ期糖尿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逐步扩大到一般人群。到年底,全县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0%,并逐步实现信息动态管理。到2015年,全县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建立、使用和管理体系。以健康档案为载体,更好地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综合、适宜、经济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组织实施

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县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组织实施。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任副组长,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广播电视台等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卫生局,县卫生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的组织实施。要通过建立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共同做好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和管理工作。

各相关单位职责:

(一)县卫生局:负责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参与建档人员的业务培训;督促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开展建档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建档工作进展情况。

(二)县财政局:及时足额下拨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落实配套资金,加强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监督。

(三)县广播电视台: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群众参与建档工作的积极性。

(四)县政府督查室:组织对县直各单位、乡镇(区)建档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组织不力的单位及时予以通报。

(五)乡镇(区):各乡镇(区)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六)乡镇卫生院:各乡镇卫生院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实施单位,承担本乡镇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具体实施工作要具体落实好以下工作:

1.要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相关健康档案资料,多渠道采集居民健康信息并及时记录在案。

2.要加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应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调取、阅读、记录、存放等管理制度,明确专人负责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工作,确保居民健康信息安全。

3.按月汇总上报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进度,定期分析评估辖区居民健康状况以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协助公共卫生机构有针对性制订疾病谱干预方案。

(七)行政村、居委会:负责本村(居)居民建档对象基本信息的采集工作;配合乡镇卫生院开展对辖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随访、干预;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其他工作。

(八)其他医疗卫生保健机构职责:积极协助配合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做好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工作。

五、工作方法

(一)多种渠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对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

1.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派员完成该项工作。调查时要按照统一的调查内容和要求进行,讲究工作方法,询问要详细认真,并做好记录。

2.结合日常门诊和住院,建立重点人群健康档案。重点人群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中逐步开展首诊建档工作,并实行跟踪记录;对35岁以上就诊首诊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并制定随访计划;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应与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相结合;对60岁以上老年人应全部建档。

3.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以村民小组为单元,依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在居民自愿基础上,开展居民健康检查,筛选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二)建立电子档案,实现信息共享

在入户调查原始资料基础上,归纳整理纸质档案,从年8月10日起将原始健康资料录入到微机系统,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在年11月30日前完成全县50%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工作任务,实现农民健康档案的动态管理。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调取并查阅居民健康档案,及时记录、补充和完善健康档案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做好宣传发动。各乡镇(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组织由乡、村有关人员和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参加的调查队,做好入户调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入户调查前各项准备工作。

(二)准确收集信息。各相关责任单位要按照卫生部门确定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全面细致的入户调查,认真填写入户各种表格。纸质档案建立后,适时组织辖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并将体检表存入健康档案。

(三)科学整理数据。以乡镇(区)为单位,对入户调查登记表和体检表统一编号,科学分类,存在疑问的信息要认真澄清,确保资料全面、真实、可靠。录入电子档案的数据必须与登记表一致,确保各项信息准确无误。

(四)加强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是一项长期、动态、连续的工作,要根据人群看病治疗等具体情况,与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体检等工作相结合,及时更新补充有关资料,真实反映居民健康状况。要把健康档案作为居民就医、医疗诊疗的基础性依据,方便各级医疗机构的查询和使用。要对所有建档居民的就医看病、用药治疗、健康生活给予指导。

1.档案的存放:各乡镇卫生院要设立专门的居民健康档案保管室,档案室设施要齐全,要防潮、防火、防蛀、防盗,确保档案安全。

2.档案的管理:居民健康档案要明确专人管理,严格保密制度。居民健康档案一经建立,要为居民终身保存,不得随意损毁,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的居民个人信息和隐私。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2

关键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 意义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033-01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的各种健康相关信息,满足个人健康管理需要建立的健康信息资源库,具体内容包括每个人的生活习惯、既往疾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这项工作已经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展开,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 50%[1],到2020 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健康档案制度。本文通过对咸宁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工作的探讨,从而为其他各县市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积极意义

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在于增进基层医生与居民的沟通交流,促进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全面评价居民的健康问题,制定准确、合理、实用的卫生保健计划。

居民健康档案是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切入点,有利于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科学制定卫生政策,对于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和转变基层卫生服务模式具有重要意义[2]。这项举措将对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完善服务功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地卫生资源,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发挥重要作用。

2咸宁各县市2011年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情况

近年来,咸宁市积极探索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努力实现健康档案与临床信息系统的整合,并推进健康管理由传统型向信息化发展。2009年4月7日国家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提出,将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我市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正在迅速发展(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咸宁各县市的居民建档率均达到国家要求的建档标准(到2011年,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将达到30%,城市地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50%)而且崇阳县的建档率几近达到了95%。除通山外其它各县市的居民电子建档率也超过了50%。而各县市的居民建档情况又有所不同,并且在对各县市建档情况的督导检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制约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因素。

3目前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1建档前,建档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基层卫生机构排除的工作人员入村前未做好建档宣传工作,从而使得广大居民对国家惠民政策不理解[3]。对各项调查内容持有防备心理,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从而影响基本信息的可信度,降低了工作效率。

3.2建档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3.2.1专业人才匮乏:一方面乡镇卫生医务人员文化层次较低,专业知识不够全面,严重缺乏全科医学知识,档案建立后不能够及时综合评估居民健康状况和进行健康指导。另外,乡镇医务人员数量不足,一个建档工作人员平均一年需完成 500~9 00 份个人档案,很难保证质量。另一方面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很多乡镇医务人员计算机知识缺乏,无力承担乡镇信息化服务。

3.2.2档案建立无连续性。由于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 而服务对象则是庞大的居民群体。在这种情况下, 则还很难实现及时上门诊断、走访、动态存档和跟踪服务,档案建立后对个人产生的动态信息未进行及时补充,均以“死档”存放。另外,流动人口变化和社区常往人群增多造成档案建立更不易,管理没有连续性。

3.3建档后存在的一些难题。乡镇卫生院目前只注重建档工作,档案利用率极低。在病人就医时没有形成提档就医的工作流程,健康档案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居民到社区以外的医院看病,健康档案不可能让带走,导致其在其他医院的就诊情况无法记录,检查结果更是无法共享[4]。

4关于建好城乡居民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4.1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意识。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在进行档案建立工作前1-2周应到建档地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张贴或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画、悬挂大幅的宣传标语、展出图文茂的黑板报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滚动播放相关内的视频,还可以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

4.2加强人员培训,扩大服务队伍。做好基层卫生服务,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卫生工作岗位的全科医师将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中坚力量,所以必须加强全科医师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充实新的知识,努力造就一批高素质地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结合本地区卫生工作的实际,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比如动员村卫生室、村委会人员等参与收集个人基本信息、通知体检或随访工作等,推动健康档案工作走向科学化轨道。

4.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方案,使健康档案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各级卫生和档案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确定工作目标,发挥专家技术指导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使动态管理和完善家庭与个人健康档案相结合。要完善健康档案,必须由全科医师或相关责任医生分片包干落实[5],进行动态的综合管理,并每年进行一次回访调查(上门、电话、门诊),及时记录更新个人健康档案。

4.4充分利用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把健康档案用活,使其能最大限度为居民健康服务,因此要充分利用健康档案的数据和相关资料,做好汇总、整理和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平台,对发现的健康隐患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和医疗康复等便捷有效的服务。

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对完善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等工作具有重义。只有在健康档案建立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决措施,随时补充工作中需要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包括人、财、物力的补充并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才能把我市的基本卫生服务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

参考文献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 ~ 2011 年)

[2]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2009~2011年)

[3]孙丽萍. 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社会医学杂志, 2012,10(1):31-32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3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医疗卫生

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形成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

目前,此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那么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哪里?又如何加强此项工作的规范化,将好事办好?笔者结合本单位三年来的实践,对此作些思考。

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

(一)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居民健康档案是自我保健不可缺少的医学资料,居民可以通过身份安全认证、授权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居民通过对一段时间内相关医学检查及接受卫生服务效果的数据比较,可发现自身健康状况的变化及疾病发展趋向等,能提高自我预防保健意识和识别健康危险因素的能力,主动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二)提供辅助诊断依据。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生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通过长期管理和照顾病人,医生有更多的机会及时发现、辨识病人现存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恰当地诊断疾病,开展个体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针对性地提供预防、保健、医疗服务。

(三)提供科研教学资源。居民健康档案收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其健康状况的发展变化以及所接受的各项卫生服务记录,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还可以为各种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提供良好素材,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全科医疗思维能力。

(四)满足健康决策需要。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健康档案客观评价居民健康水平、医疗费用负担以及卫生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为区域卫生规划、卫生政策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等四个方面:

(一)个人基本情况信息。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二)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病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四)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与使用

(一)健康档案的管理分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首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更新信息、保存档案。同时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将相关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及时汇总,更新健康档案。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监督与管理。

(二)健康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居民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人员编制情况而定,可以单独设立档案室,也可以根据机构实际情况确定专职档案管理人员或由责任医务人员兼职管理。健康档案原则上应长期保存,对有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档案,要及时更新有关资料,确保健康档案完整、安全。

(三)健康档案的使用。在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的同时,应为其填写和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告知在复诊或随访时使用。当已建档居民复诊或随访时,应持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由医护人员调取居民健康档案。入户服务或随访重点管理人群时,在确定入户服务或随访对象后,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居民健康档案,并当日交回健康档案存放室。

四、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作条件不完善。健康档案管理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普遍比较薄弱。二是制度不健全。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中的收集范围、管理业务、利用权限等还缺乏健全、配套的业务制度,一定程度上存在随意性。三是信息采集难。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前提是需要深入居民家庭,逐项核实,逐一登记,采集健康信息和收集相关材料。但居民的居住情况十分复杂,如人户分离,留守老人居多等,对信息采集中涉及的问题只能得到模糊的解答,准确性欠缺;对精神病疾患等健康信息,很多居民更是讳莫如深,有的还存在抵触情绪。

五、加强居民健康档案建设的几点想法

(一)加强领导,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应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为健康档案工作提供人、财、物条件。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作为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区各单位实际制订行之有效的工作目标、实施方案和评价考核机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依法发挥对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作用,与卫生部门既有分工又形成合力,积极推动居民健康档案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加强宣传,广泛参与。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居民享有均等化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提高居民的建档意识,引导居民自觉参与建档工作,努力提高建档质量。

(三)严格要求,加强监督。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已是国家统一部署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7月,卫生部制定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将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列为首要任务,明确指出要加快组织实施。同年,《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中也明确要求。到2011年,农村将达到30%,城市达到50%;到2020年,全国将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符合基层实际的统一、科学、规范的健康档案及其使用和管理制度。

为此,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严格实施居民健康档案工作与医疗机构经济利益挂钩的机制,将健康档案的建档质量同医疗机构的业绩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有效督促医疗机构落实在健康档案工作中的重要职责。

(四)健全制度,加强规范。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建设须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制定档案管理的约束性制度,将健康档案的建档管理工作纳入与之相关的部门、单位及人员的职责范围,明确相应的工作责任和监督、考核办法,形成健康档案管理的有效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有关调取、查阅、记录、存放等制度,明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保证方便使用和安全保管。二是制定档案管理业务制度,主要明确健康档案的内容构成、归档范围、分类整理方法、保管利用要求等,用以满足档案管理的具体操作需求。

(五)完善存储,保障安全。应当加快建设网络技术平台,建立分级存储结构,实现自动归档和海量存储。为了实现健康档案便于医疗机构间信息交换的优势,需要制订标准,统一信息交换格式,提供转换手段,将信息标准的交换格式通过网络传输或存入可移动载体。

此外,健康档案记录了大量的居民基本信息和隐私信息,它的安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除法律规定或出于保护居民健康目的,居民健康档案不得转让、出卖给其他人员或机构,不得擅自泄露健康档案中涉及居民健康的隐私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六)统一管理,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应当贯彻集中统一的原则,由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保存,确保档案的完整、齐全。做好数据和相关资料的汇总、整理、分析等信息统计工作,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辖区内居民的健康动态变化情况。对发现的卫生问题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服务,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变服务模式,实现对城乡居民的健康管理。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4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

本文主要对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

1 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现状及问题

夷陵区2011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三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截止目前,全区已有26万多人参保,其中享受养老待遇的有6.5万人,待遇社会化发放率100%。我区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在努力抓好城乡居民参保扩面的同时,也注重做好参保人员业务档案的整理归档工作,从基础工作做起,加强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我区强化参保资料审核,确保信息录入准确完整,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纸质业务资料进行科学化分类、标准化存储、规范化装订,2012年8月份为积极配合我区城乡居保信息管理系统的上线,更好地发挥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我局要求所有参保人填报的纸质档案资料条目与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条目相吻合,确保居保电子信息系统数据录入不缺项。经办人员严审核,细录入,做到合格一批录入一批,录入一批管理一批,对资料残缺不全的,严格进行补缺补差,确保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一年多来,我区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一)缺乏规范统一的业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随着我区城乡居民参保人数的逐渐增多以及社会养老保险的全覆盖,迫切需要建立健全适合我区特点的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从一定程度上减除广大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目前,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安排本身的缺失使居保档案管理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依据。因缺乏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我区各级居保经办机构往往按照《湖北省城乡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来管理档案,个别乡镇人社中心甚至没有真正在档案管理中落实,致使居保档案管理政策环境较差。例如有的乡镇人社中心一些参保人档案填写不规范,姓名和身份信息等数据填写不准确,导致人员数据导入不了省居保电子信息管理系统,还有大多数乡镇纸质档案为16K纸,而省居保档案管理办法要求纸质档案是A4纸等等。我区居保档案管理制度的不规范导致养老保险档案内容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整个参保过程,导致一些纠纷,影响了城乡居民参保的信心,也损害了政府的诚信度。

(二)基础设施建设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作为负责全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的集中保管机构,虽然设置了"退管股"来负责居保业务档案的管理,但受我局办公场地和经费的制约,我局还没有专门的档案室来保管居保业务档案。根据《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应设置规范标准的业务档案专用库房,能够容纳和接受全部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库房内应配置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等设施设备,并配备专用的铁制档案柜或者密集架,办公室、库房、查阅室按要求分设,以确保档案的安全[1]。而目前我局业务档案库房和业务人员办公室并没有分开,去湿机、温湿度计等设施设备更是缺乏,档案库房、办公区、查阅室与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各乡镇人社中心作为档案资料的归集上报机构,虽然对档案室没有明确的要求,但要有合格的档案柜或档案架,不少乡镇档案资料随意存放,受条件的制约,有的乡镇部分档案没有装订成盒,档案装订也没有做到一人一盒,在档案保管设施方面无法达到标准。我区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无法与现代农村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发展需要相适应,进而影响了我区居保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业务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有待提高

受人员编制短缺、工作任务较重等实际情况的制约,各乡镇人社中心兼职档案员的配备及档案管理学习培训方面还有欠缺,各乡镇现有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没有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学历,缺乏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与技能,其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2]。同时,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时间短,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尚不能完全适应档案工作的需要,影响了我区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

2 对规范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问题的一些建议

(一)规范制度,加强领导管理

为了让各项工作能顺利展开,确保居保档案管理的范围化和标准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我们要根据工作实际和工作特点,迅速制定出《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程序及注意事项》《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安全保密制度》等制度,对养老保险档案立卷归档的范围、标准、质量、保管和利用要做出明确的标准和要求,细化工作职责,简化操作流程,从制度上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目前我区档案制度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各种档案制度有望年底出台。构建完善的、符合我区实情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制度,也是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期盼,通过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管理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档案管理工作职责,使档案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面对全区202个行政村(居委会)和25万人参保群体,面广、人多、工作量大,我们还要加强档案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分管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健全业务档案工作流程,加强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区居保局要负责全区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检查、考核、归档和保管,各乡镇人社中心具体负责本辖区、村居保档案材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乡镇人社中心应协助区居保局做好纸质档案相关材料的归集上报和电子档案信息录入等基础工作,村(社区)应建立参保人员基础信息台帐并妥善保存。区人社局应加强养老保险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纳入年度目标任务、工作计划,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工作制度,把养老保险档案材料形成、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各项工作纳入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工作职责范围,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年初有安排、年底有考核。全面提升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居保档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二)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区城乡居保档案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确保我区居保档案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区财政部门要积极筹集资金,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按照省一级档案管理标准,专门建立居保档案室。安装档案密集架或档案柜,配备温湿度计、空调、去湿机、消毒灭菌机、灭火器、吸尘器、窗帘等设施设备,必须做到防火、防盗、防磁、防高温、防潮湿、防光、防尘、防虫、防鼠,不断改善档案管理条件,从"经费上"确保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乡镇居保经办机构要从保障档案管理基础用房、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加强居保业务档案基础建设,以实现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办公室、库房、查阅室要按要求分设,确保档案的安全,并根据需要配备计算机、扫描仪、办公软件和业务软件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推动档案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以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要求。通过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提高我区的档案管理水平。只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完善居保业务档案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我区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地长远发展。

(三) 加强培训,确保档案管理服务水平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涉及参保人员信息从收集、分类、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到档案内容进行补充更正、保管、鉴定、利用的全过程,这就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和高素质的档案人才管理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档案管理人员。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局负责全区居保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目前并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各乡镇人社中心档案管理人员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因此我局和各乡镇人社中心的档案人员管理队伍急切需要专门教育、培训。我区各级居保经办机构应积极加强与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当地档案部门的联系,主动争取业务上的协助和指导。一方面要组织大家学习《档案法》《湖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夷陵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办法》等文件法规,另一方面,要采用请进来的办法学习,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动手能力。可邀请档案局的专业人员对我区的专兼职档案员进行培训,提高大家的档案意识,掌握如何分类、归档、管理等一系列方法。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干净整洁、统一规范、查找方便"的基本要求,尽职尽责做好基础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和档案的保管、保密工作,提高我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水平。

我们要根据居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开展对现有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与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例如举办居保档案整理培训班、召开档案整理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讲解、实物操作等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使其适应业务档案工作的需要。在做好档案入库的同时,各级居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还要提高档案服务水平,认真接待业务档案查询人员,做到耐心解答,及时、准确。通过定期参加档案业务学习和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全区居保档案管理服务质量。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5

20*年,基层卫生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和卫生强市建设的战略部署,紧扣“发展、改革、和谐”三大主题,围绕让渔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加强预防少生病”的目标,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全面实施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渔农村建设提供健康保障。

二、基本思路

根据《*市卫生强市建设与“*”卫生发展规划纲要》和《20*年全市卫生工作要点》,20*年全市基层卫生工作的主基本思路是“两个一、二、三”:

(一)两个一,一是制定好县(区)人民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指标;二是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二)两个二,一是实施两大工程,即渔农民健康工程和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二是健全两大网络,即县(区)、乡镇、社区(村)三级卫生管理网络和县(区)、乡镇、社区(村)三级新型卫生服务网络。

(三)两个三,一是做好三个项目,即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渔农民健康体检;二是制定好三个政策性文件,即《*市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渔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

三、工作目标

以县(区)为单位,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钟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城区及新城90%以上居民出行15分钟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全市每一个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均配备有社区责任医生,平均每千城乡居民拥有0.5名以上社区责任医生;

以县(区)为单位,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巩固在85%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80元以上;

以县(区)为单位,参合渔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达70%以上,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达95%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

以县(区)为单位,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80%以上;

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四、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进一步健全县(区)、乡镇、社区三级渔农村卫生管理体制

会同发改、财政等部门制定出台《*市渔农民健康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员、联络员培训,落实工作任务和职责,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员、管理员工作目标考核。提请政府出台20*年市政府对县(区)人民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指标,层层落实,加强考核。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1.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机制建设。基本建成以公有制为主体,落实公共卫生工作和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覆盖全市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筹资渠道畅通、保障较为合理、人员全员聘任、考核监督有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平台,实行“五个转变”(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知识结构、运行机制、投入机制),加强“四化建设”(服务网络化、责任网格化、管理一体化、信息现代化)。开展新版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应用试点工作,加快建立社区基本健康信息平台,提高信息使用效率和效益。

2.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合理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县(区)为单位,90%以上居民出行20分钟可以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即按照“20分钟服务圈”的目标,建立覆盖全市所有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其中*、*城区及新城90%以上居民出行15分钟能达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同时完善渔农民流动医院和巡回医疗服务机制,作为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为边缘小岛群众提供服务。

3.普遍建立社区责任医生(团队)制度,全市每一个社区(包括渔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配备有社区责任医生,争取平均每千城乡居民拥有0.5名以上社区责任医生。本着“责任分区、团队协作、综合服务”的原则,在充分发挥社区责任医生主要作用的前提下,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供主动的、上门服务,深化社区卫生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切实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开展社区责任医生(护士)基本知识培训,提高社区责任医生(护士)的服务能力。

4.普遍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符合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积极推荐省级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建单位。

5.配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结合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6.推进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标准,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逐步规范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标准,启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7.制定出台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相关政策。提请市政府出台《*市关于加快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会同发改、财政、民政等部门出台《*市城乡社区健康促进工程实施方案》。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建立健全领导组织,在社区居委会确定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联络员;农村继续落实人均15元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城市社区建立人均20元以上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管理试点;继续实施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全科医学岗位培训。

(三)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1.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试行)》和《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要求(试行)》的要求,注重工作内涵和质量,深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县为单位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达标率达到80%以上。

2.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指导。强化市与县(区)级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作用,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的指导,协助健全和完善乡镇、社区(村)两级公共卫生组织,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村卫生室)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和渔农民健康体检后预防保健服务的跟踪指导,认真做好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进社区工作,全面落实“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

3.完善公共卫生工作指导和支援工作机制。指导机构统筹协调处理好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工作与社区卫生服务之间的关系,实行“五个转变”(服务理念转变、工作重点转变、指导方式转变、评价标准转变、考核手段转变),加强“四个建设”(建设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单位、建设信息网络化、建设责任制团队)。市直单位的工作指导职能纳入市直单位工作目标考核内容。

(四)扎实做好渔农民健康体检

1.如期完成渔农民健康体检目标。按照《浙江省农民健康体检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健康体检工作的通知》要求,指导和督促各县(区)制定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20*、20*两个年度,参合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达70%以上,重点人群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80%以上。渔农民健康体检建档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2.提高和整合体检资源,方便群众体检。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建设,落实渔农民健康体检各项保障措施。整合各类体检资源,充分利用海岛流动医院,结合城市医生支援农村制度和城市医疗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力度,通过人才培训、设备援助、下乡巡回服务等方式,协助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渔农民提供优质的健康体检服务,保证服务质量。

3.加强渔农民健康体检后续服务。结合体检结果,整合现有免疫规划、妇幼保健、学生体检等专项工作的有关信息,建立完整的渔农民家庭健康档案和个人健康档案,健康档案计算机管理率95%以上,认真做好服务对象的健康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健康档案管理软件,加强信息化建设,要结合新型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日常诊疗等信息,在平时社区卫生服务中用活用好健康档案,做到信息共享,实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

(五)巩固完善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1.进一步提高筹资水平。建立稳步增长的筹资机制和政府筹资的制度保证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政府出资水平随财政收入增加而逐年递增,政府出资总数应高于个人出资额。20*年,人均筹资水平达到人均80元以上(不包括省新增10元)。

2.进一步提高和稳定合作医疗参加率,要求20*年达到85%(以20*年度当地农业人口数计)。

3.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提高保障水平。继续实行“住院统筹为主、兼顾门诊统筹”的补偿方式,实行门诊总量控制,用于门诊统筹的资金一般占合作医疗资金总额的10?15%。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补偿水平,降低住院起报线,提高住院封顶线,努力将参保人员大病住院实际补偿率达到25%左右,年度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左右。适当减少住院补偿分段,降低高额费用段的补偿比例,实行分段补偿比例先递增后递减的补偿方案,补偿比例设置要向基层医疗机构倾斜,合理拉开乡镇、县(区)及县(区)外医疗机构报销比例,起报线和个人自负比例随医疗机构等级的提高而相应提高,引导渔农民和医疗机构避免“小病大看”。

4.进一步加强管理机构建设,理顺市、县(区)二级管理体制,县(区)要根据工作需要积极争取适当增加人员编制。进一步加强经办机构的能力建设,继续推进经办机构的规范化建设。

5.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方便群众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实时报销,也有利于基金的“封闭运行、钱帐分离”。完善县级信息中心建设,实现市内住院联网,并逐步扩大普通门诊报销联网,实现计算机管理。

6.严格管理好基金,定期向社会公布合作医疗资金的具体收支、使用情况,保证渔农民知情、参与、监督的权利。

7.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努力降低渔农民医疗负担,加强对管理人员和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做好合作医疗管理工作的职责纳入市直属单位综合目标考核指标。

8.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筹资水平、住院补偿率、资金结余率、基金年度和会计年度统一等5项指标纳入政府考核指标体系。

(六)加强项目管理督查考核和培训指导

1.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新型渔农村合作医疗、渔农民健康体检、渔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工作的指导和督查,认真做好省卫生厅组织的农民健康工程阶段性绩效评估工作。配合市政府做好对县(区)政府渔农村卫生工作考核。配合市财政做好市级渔农村基层工作经费、渔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督促县(区)落实渔农村基层工作经费、渔农村卫生技术人员培训经费等,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管理。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6

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规模的日益扩大,内容的日益丰富,信息载体的日益多元,管理手段的日益先进,新形势下的档案管理,对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打造一支综合素质优良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对于推动档案事业的科学、和谐、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档案管理是一项严肃的政治工作,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严守国家秘密的政治素质。必须具备一定的综合文化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熟悉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各项法规、方针政策等,能把档案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

一、充分认识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国家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各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科研、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机构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维护公民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权益的基础性工作。做好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是各医疗卫生机构依法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是加强各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建设、客观评价其管理水平的内容和指标之一;同时也是建立服务型政府和社会公共事业、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的需要,是政府信息公开和公共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内容之一。要从严格执行《档案法》、规范管理卫生档案、主动实行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公开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卫生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保证卫生档案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必备条件的落实,将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有关人员的职责考核范围。

二、保障卫生档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本单位档案工作管理办法,文书、基建、会计、科技、医疗卫生专业、声像、电子等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湖限,各类档案整理规则、质量标准、鉴定办法等。依法对卫生档案管理体制与工作机制、档案管理责任与绩效评估、档案工作保障捎施与队伍建设、文件材料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等重点问题做出规定;已经建立工作制度的卫生机构,要对各项卫生档案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和清理,进一步完善各项卫生档案管理制度。

三、加强各种门类和载体卫生档案管理

要加强声像材料、电子文件的收集、管理,建立健全声像材料、电子文件归档制度,对声像档案、电子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特别是已实行办公自动化和文档一体化管理的单位要开展电子文件归档工作,实施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双轨制"管理,并逐步完成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四、规范卫生专业档案管理

要依据卫生档案管理制度、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加强对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血站、妇幼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等卫生专业档案的管理。要加强和完善病历档案管理工作。病历档案是各医疗机构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医疗机构应把病历档案纳入单位档案管理体系,实行统一领导、独立保管,或建立档案信息中心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必须建立病历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专(兼)职人员,具体负责病历档案管理工作;要按照"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住院病历的保存期不得少于30年"的规定,年底以前组织对已到保管期限的病历档案进行存毁鉴定;要加快病历档案信息化工作,建立病历档案数据库,逐步实现病历档案管理信息化、服务网络化。

要逐步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县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是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责任主体,要加强领导。把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作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建设、实现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的重要内容纳入议事日程;要积极宣传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争取支持,引导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建档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目标、实施计划,2010年开展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试点,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要落实好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机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保障措施,并加强对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的监督管理。

五、提高档案人员履职能力

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档案管理,把档案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工作规划,强化组织领导,不断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投入力度,关心爱护档案工作人员,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7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的民生工程领导小组,落实了分管领导、业务股室和具体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和指导实施民生工程。

(二)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对民生工程实行目标管理,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和相关医疗卫生计生机构,制定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考核办法,逗硬考核和奖惩。

(三)强化监督,确保质量。对各医疗卫生计生单位民生工程实施情况经常性开展监督检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督促指导责任单位进一步强化措施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民生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二、民生工程实施情况

(一)扶贫解困工程。一是加大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贫困患者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平均达56%。二是计划生育“两奖两扶”制度全面落实。今年共落实计生家庭奖扶3362人,其中:国奖2986人,省奖376人,每人每年享受奖扶资金960元。截止目前国奖已到位资金182万元、省奖到位资金23万元。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82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家庭62人,每人每年补助4200万元;独生子女伤残家庭20人,每人每年补助3360元。截止目前已到位特别扶助资金17万元。

(二)社会保障工程。2015年全区新农合参合率达99%,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人均提高60元,达到380元。各级财政配套新农合资金共6743万元,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到位4016万元,省级财政到位资金1053万元。1—4月,新农合住院补偿4592人,补偿总额1059.8万元,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为75.02%,实际补偿率为65.15%。

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篇8

关键词:居民健康档案;临床治疗;指导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是指居民身心健康过程的规范、科学的记录,首先由美国Weed等于1968年提出,目前已经在许多国家和地区试行。2009年12月3日卫生部公布了《卫生部关于规范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指导意见》。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了病例记录,健康检查记录,保健卡片及个人、家庭一般情况记录,是医疗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的规范记录,对临床诊疗工作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在我就我在临床工作中所遇到的患者情况及居民健康档案所起到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急诊科患者6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在10~70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有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2例,无慢性疾病记录患者18例。

1.2方法 依照当时急诊记录情况随机抽取病例,其中30例患者调阅过健康档案,随机抽取30例无调阅健康档案记录的患者作为对照。

2结果

30例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中患慢性疾病患者12例,其中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6例、心脏病3例,由于调阅居民健康档案,诊断及时准确,无1例误诊,无死亡病例出现;30例未调阅居民健康档案的实例患者,当时未能及时作出准确诊断9例,误诊2例,转诊3例,无死亡病例。

3讨论

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是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居民健康档案内容主要由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记录、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及其他卫生服务记录组成。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目的在于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为全科医生提供比较详细的信息,其意义重大深远。居民健康档案不仅是临床治疗的参考,还能对临床教学和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同时对改善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有关居民健康信息的系统化文件,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收集、记录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工具;是社区顺利开展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满足社区居民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需求及提供经济、有效、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的重要保证[1]。通过建立个人、家庭和社区健康档案,能够了解和掌握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构成,了解社区居民主要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筛选高危人群,开展疾病管理,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建立完善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并严格管理和有效利用,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社区卫生服务。

由于居民健康档案详细记录了居民个人的病历信息,可为医生提供患者详细的既往病史资料,因而在患者就诊时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缩短诊断时间,争取到更大的救治机会。居民健康档案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尤其是在老年患者、慢性疾病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尤为突出和重要[2]。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体现,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必然成为今后医疗发展的一种思路和趋势。

参考资料:

[1]周一帆,画宝勇,田庆丰.健康档案在高血压社区管理中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1:121-124.

[2]鲁玲.健康档案对慢性病防控的作用[J].档案管理,2011,05:18-19.

[3]李新伟,黄薇,郭珉江.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1(10).

[4]王新才,陈划生.东莞市农村档案管理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档案学通讯,2011(04).

[5]张静,刘晓丹,彭宇阁,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调查[J]. 护理研究,2011(17).

[6]邓宝瑚.农村居民健康档案死档现象思考[J].兰台世界,2011(04).

[7]谢素菊.档案人员要重视居民健康档案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6).

[8]潘炳凯,蔡桂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开发与利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02).

[9]张进,王月强.电子健康档案的法律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0(01).

[10]李晓伟.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和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08).

[11]张家齐,李琳,姜斌,等.某大型企业职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7(11).

[12]沈清,刘钟明,陈定湾,等.浙江省农民健康体检实施情况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08).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