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9-22 09:30:08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生品德教育;课堂教学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注重小学生的品德教育,制订合适的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对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及重要性

1.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后天的基础教育,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错误心理,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充分利用相关的教材去引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身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此同时,教师应该严于律己,充分发挥自身榜样的力量,举止大方,这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

2.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品德的关键环节。很多学生正是由于家长言行举止没有顾忌,逐渐受到影响才养成了说脏话、打架等坏毛病。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娇生惯养是十分常见的现象,这样一来,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由此可见,家长必须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用优良的品质来熏陶孩子。

3.社会教育

社会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课堂,电视、网络、新闻、报纸等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媒体必须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引导,多为学生着想,多去关爱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小养成感恩的心。

二、加强小学生品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开放式教学,渗透教育

教师应该适当地改变教学方式,实行开放式教学,不能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这样会让学生很难理解,逐渐产生反感心理。教师应以理服人,以情服人,帮助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讲解“怎样与性情淡漠、个性内向的孤立型的同学相处”的时候,由于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不是很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不要只注重表面现象,要学会使用谈心的方式,用热情去融化冰川,不能因为一点小缺点、小错误就彻底否定一个人,让学生能够时刻做到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2.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对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因此,品德教育的基本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设定,贴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观察社会,发现美,发现爱。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问题,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例如在讲解“请你相信我”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通过真实角色的代入,让学生明白诚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要做言而无信的人,使学生从根本上懂得失信于人对别人造成的伤害。表演完毕后,引导学生去思考谁是自己最信赖的人,自己为什么信任他,然后向大家讲述自己信任他人的原因,并展开全班讨论。学生通过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懂得如何信任别人,以及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懂得待人诚信才是赢得别人信任的真理,为今后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如传统节日或是纪念日活动等等,要知道“实践是最好的教育”。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讲解“快乐的少先队员”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班级里组织专门的活动,如学习关于革命的红歌,观看革命纪录片,让学生为大家讲解自己知道的关于革命先辈的光荣事迹,使学生了解红领巾的由来,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时刻提醒学生不能忘记国耻,无论何时也不能忘了革命先辈们的流血与牺牲。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为少先队员的骄傲与自豪。

小学生品德教育课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综合性课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必须高度关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同时要不断改进品德教育方法,为祖国培养更多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有爱心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卫花岗.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探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

[2]金莉红.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组织的重要性[J].时代教育,2013(10).

[3]徐莺歌.通情动情,智慧课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加强情感教育的探索[J].考试周刊,2011(9).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2

摘 要: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初中生处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也比较活跃,更加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在这个阶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同时,落在教师肩上的责任也异常艰巨。主要围绕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分为四个部分来探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第二部分主要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主要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国家培养四有青年的重要意义。最后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并且提出几点个人见解。

关键词:优秀品质;社会化;四有青年

一、培养学生内在优秀品质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这告诉我们人的本性都是美好的,都是向善的,初中生也是如此。尽管对于“性善论”与“性恶论”的争论从未得出过定论,但是作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坚信共产主义理想的公民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志青年,我们还是应该相信人性本善,而且经过日后的学习,人的品行与道德修养是会逐渐提升的,大多数人会朝着善的方向前行。作为初中生,经过小学阶段的教育,已形成了最基本的概念,也就是要做一个好人,对社会有用的人,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无上的光荣。年纪小的初中生,内心还非常纯净,想法也非常简单,有着对于真诚、善良以及美好的向往,但是学生仅仅通过自己的感觉却很难发现,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而引导的最好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和平时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学习、了解进而去发掘自己内心的向往。这个阶段的学生是很容易受到影响的,所以,老师的首要任务是以先进的思想、优秀的品德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不断改进自我,提升自我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和层次。老师要提防那些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的思想或事物,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学生进行沟通,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发展正确的思想,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同时,这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所能达到的效果。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不可或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

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社会化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持续的过程,对于每个个体来讲,社会化是人生的全部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分为很多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在不同阶段,社会对于个人的期望也有所不同。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是学习社会规范、学习文化知识的关键时期。所以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会传授给学生知识文化,充实学生的头脑,让学生学会判断和思考;另一方面,也逐渐教学生适应社会,学习社会规范,培养规则意识,以顺利融入和尽快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以及在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因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健全学生的性格和人格,规范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在该阶段社会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平稳过渡,以达成该阶段社会化的目标。

三、为国家培育四有青年

“四有青年”,简而言之,就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这也是中国所有青少年共同的奋斗目标。而这“四有”都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首先,有理想。我们信仰马克思主义,有着共产主义理想,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树立信仰,并结合我们的社会理想去构建自己的个人理想。第二,有道德。思想品德教育的最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学生遵守道德,提高自我道德操守。第三,有文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文化、各项制度以及最基本的法律概念,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第四,有纪律。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帮助学生顺利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规则意识,健全法律概念等等,让学生懂得遵守纪律。

总之,初中阶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培养学生内在的优秀品质,让学生逐渐向善。第二,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各项要求,并且逐渐完善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第三,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还可以在培养四有青年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让学生逐渐朝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目标前进。

参考文献:

[1]吕h.微课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昆明市某中学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15.

[2]李娇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3

作为学校应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职能,把学校作为良好品德形成的主课堂,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抓起,那么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抓起:

一、学校的课堂教育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图片、故事、实地参观等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教师应严以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等。老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有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语等坏毛病,就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典故:“孟母三迁”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注重自我。同时,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 、做课外练习、辅导资料。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孩子成了“高分低能”。所以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孩子从多方位去发展,成为正真优秀的有用之才。

三、社会的影响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思想;教育;方式

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一个人按社会规定的行为准则行事,主要是指个人在矛盾冲突的道德情境中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从而作出缜密的决策行动,而不是指那种对社会道德准则单纯的顺从行动。所以,个人的道德品质,从其本质上说,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评价的、受自己观念指使的人格倾向。这种人格倾向是在社会道德气氛熏陶下和学校教育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个体对社会道德标准的反应。但是由于各种特定的原因、多种因素,例如:学生身体素质、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所以在任何学校和班级都会有品德不良学生,包括一些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都很差的特殊学生。这些学生人数虽少,但活动能量却很大,不但自身的成长极成问题,更重要的是还会严重影响班级和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造成教育中极大内耗。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仅关系到培养祖国未来的建设人才,而且也是为社会消除犯罪的隐患。从上述目的来说,教育和转化品德不良学生是每个学校和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教育的研究是每个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新时期,经济改革的飞速发展,带来德育教育上的新问题。学生常常会以来自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各种色彩出现在班级体中,品德不良学生尤为明显。随着教改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感到德育教育方法的改革是思品教育的重要课题。因为它能使我们的德育工作更有效、更合理。我通过自身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案例中的品德不良学生形成性因素的分析,并在实际操作中注意把理论知识原理与平时的工作实践巧妙结合在一起研究、运用,经过一段时间地探索,我认为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特别是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实施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更为科学、势在必行的。

实践证明,儿童是正在处于发展中的完整的人,这种发展是其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而实现个性化向社会化的过渡,

其最有效的载体是生活。生活化的教育方式是以实际生活为载体,以实际体验为途径,以主体发挥为主导,以情感培养为核心,以学会正确处理自然、人、社会关系,并积极主动生活为目标的,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的一种新观念的教育方法。

以往的教育重说教,轻体验,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使教育只停留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而没能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把道理内化为学生健康的心理品格,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能力,使得知行不统一,从而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从观念上更新换代,而且最为至关重要的是在思想教育过程中实施生活化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生活为切入点,把社会“搬入”课堂,再让课堂“融入”社会,拓展教学空间,让课堂成为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的联线,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引导自我,发现自我,改造自我和完善自我,在体验中涿步培养完美的人格。那如何通过体验教学将社会“搬入”课堂,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之中呢?

1说服教育中坚持灌输与渗透的统一,实行开放式教学

教师经常通过言语说服学生改变态度。着眼于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在说服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灌输,而是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对其原有态度的支持性和非支持性的论据,使学生获得与教师要求的态度有关的事实和信息,慢慢地渗透,以改变他们原有的态度。有效的说服技巧主要有:

(1)提供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

(2)以理服人与以情服人。

(3)逐步提高要求。

根据我案例中小何的个性情况(从外乡转入、留级、学习基础差、个性内向、属孤立型、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差,还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在家是棍棒教育等)的分析,我想他的童心未,对他只能用谈心的方式,循循善诱地正面教育为主,用满腔热情去融化他这块薄冰。我多次找他个别谈话,利用班会、晨会,有意识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让他认识到小偷小摸是走上犯罪道路的前奏,如果小时候不下决心改正,那就会葬送自己的前途。“大堤决口,毁于蚁穴”。因此,小错误、小缺点决不放过,我把走进铁窗的人的事例讲给他听,说明他们不是从小就是坏人,而是在不知不觉的错误中走上了歧途,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让他从这些人身上吸取教训。从思想上根本重视起来,在生活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价值辩析从心理定势上为学生创设自我体验情境

定势,就是对当前感知事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准备状态。利用“心理定势”的作用,做品德不良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感悟,自觉接受教育。

品德不良学生犯了错误一般不肯马上承认,非经过一番周折不可,这是不难理解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易表露,心理变化较学龄逐步变得复杂,针对学生心理,利用“定势”的作用,能有效地做好品德不良学生转化工作。

上述小何,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在学校随便拿同学的文具用品,在校外偷骑别人的自行车,甚至撬锁偷自行车。我找他谈话,他一口否定,生怕讲出来挨父亲一顿打。我说:“只要你承认,可以做你父亲的工作,不打你。”他似乎有些触动,但仍吞吞吐吐地说:“我――我没偷,只是想骑一骑。”从他的眼神里可以看出有改正的愿望,但害怕心理表现得很顽固,怎么能使他承认呢?我抓住了他愿改的心理准备,肯定地说:“何**,我相信你一定会改的!是吗?”我故意在“改”字上加重了语气,这下他立即点头表示愿改。“点头”这是他内心世界的表露,要是没做,怎么谈得上改呢?这是不承认的承认。这就是“心理定势”起了作用。

紧接着我与他父亲联系,谈清事情的来由,并要求他改变粗暴的打骂教育方法,他父亲检查到自己在这件事上有责任,因为他曾答应过给孩子买自行车,而没有实行诺言造成孩子“偷”的后果。从此家长改变了对孩子的态度,配合学校共同教育,使该生迅速改掉小偷小摸的行为。

3角色转换中进行自我教育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

小学生普遍存在爱管别人却管不了自己的弱点,品德不良学生更是如此。许多道理,强行灌输十遍八遍未必有效,让学生“体验”一下,他们不但明白了道理,还能掌握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验是最有效的教育。如何对小学生实行角色转换自我教育,主要途径是“活动”。因为活动是多功能的,人们说:“活动之外不存在发展”、“没有活动便没有教育”。这都是对活动的重要价值的确切判断。对品德不良学生的转化,可以通过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教育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把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一些社会角色引入校园,让学生进入不同角色,身临其境,去感受、体验、鉴别和评议各种社会角色的善恶美丑,以培养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其形成未来公民的现代道德素质与良好行为打下基础。角色转换是对学生未来所承担社会角色的提前预演,是对他人社会角色的尝试,是一种虚拟情境下的体验教育。品德不良学生一般在班内属孤立型,处于从属地位,对集体不关心。如何改变角色地位,让他们在班级中有良好表露自己的机会。如,可以让他们在班内承担某些工作,最好根据他们自身特点(即闪光点)开展工作。这样,他们获得良好表露的情绪可以更高涨,工作可能做得更好些,从而他们可能获得全体同学好评的可能性也大。

我班实行“人人有岗位制”每人包管一样公物,个人自认,结果剩下一只痰盂无人包管。我说:痰盂最脏,要最不怕脏的同学来包管!品德不良学生小何自告奋勇愿意包管。我及时表扬他,在家能学做家务,在校能挑脏活干。事后他工作十分负责,凡事冲厕所,倒垃圾等重活都抢着干,还主动把家里新扎的拖把送到班级里。他关心集体,并受到老师同学的表扬,角色地位提高了,同学也愿意和他交朋友,学习上帮助他,使他感到集体的温暖。

可见“角色转换自我教育”以它特有的德育教育功能显示出永恒的生命力。

4反复训练巩固成效

品德不良学生行为习惯较差,要转变不良行为习惯不是容易的。因为小学生常犯言行不一致的毛病,只有通过反复训练,激发了积极兴趣,改掉了自身的不良行为,才能有成效。

5奖励与惩罚促发积极情感

奖励是指施于行为之后以增加该行为再次出现可能性的事物,它包括外部奖励和内部奖励。惩罚是指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再此行为发生后跟随的不愉快事件。在实施过程中以正面教育为主,奖励教育为主,教师用一切肯定的方式对待他们的言行,用表扬、赞许、微笑、鼓励、授奖等,加强正确行为导向,促成良好行为定型,促使愉快的积极情感形成。

6思想政治工作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 小学生 思想品德 素质教育

一、小学生思想品德问题不容忽视

近年来,从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中小学生离家出走,甚至因为和家长怄气动辄就跳楼自杀的极端个案分析,发现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一方面源于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潜在的应试教育理念对一些家长和老师的影响,给孩子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形成的“唯我独尊”的潜在意识,使孩子们受不了一点委屈。同时,在众多老师和家长的观念中,对思想品德高尚小学生的鼓励仍然不够,而对考试成绩优异的孩子却报以各种各样表象和潜在的鼓励,甚至家长以金钱奖励孩子,使一些孩子越来越变得自私、冷漠、怯懦……在一些学校的统计结果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问题的严重性,相当多的小学教师反映,“现在的学生越大越自私”、“现在的学生越大越不愿做好事”、“现在的学生越大思想越混乱”、“现在的学生越大越难教”。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变得相当复杂,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观察发现,及时予以纠正。对于一些学校学生品德得分不容乐观等现象,需要从学生自身原因探讨,更需要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进行客观分析。据报道,在沿海开放地区,一些小学生比内地孩子受环境影响冲击时间较早,但由于身心发展水平所限,思想道德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受到消极因素影响时,有可能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导致错误行为。所以,现阶段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促进素质教育发展是时展的必然要求。

二、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强化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法多种多样,无论采取哪种教育方法,都必须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一方面要进行理论指导,纳入教学考核范围,作为素质教育中最基本的任务和要求,引起全校师生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树立身边的榜样,把那些经常“关心集体”、“助人为乐”的好学生培养成骨干力量,让他们以实际行动把大家带动起来。对于“刻苦学习”、“拾金不昧”等各种优秀学生,作为思想道德楷模进行宣传,发挥身边模范作用。广泛联系社会团体,请有特殊贡献的优秀青年、老同志向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思想教育。把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榜样,从细小心灵里孕育为祖国繁荣而发奋进取的良好品质。另外,还需要家庭与学校结合,把小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需要与家长密切配合,使德育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与家长谈话在充分肯定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和上进心。德育老师要与班主任及时沟通,对品德较差的学生定期与家长联系,不断变换教育方法,做到因人施教,尽可能做到每学期中间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况,进行学生操行返家,广泛征求家长意见。这样家庭与学校密切配合,就能达到共同的教育目的,虽然这样做学校德育工作有些麻烦,但往往在繁琐过程中挽救思想品德即将落伍的孩子。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结合,让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实时与生活中的事件联系起来,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小学德育老师肩负着既教知识又造就人才的双重任务,因而需要与其他科任老师密切联系,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加强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要注重显型教育与隐型教育结合,不要变成单纯的说教,要把思想教育隐藏在愉快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故事、游戏等多种方法,把思想品德教育巧妙融合其中。德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共同思想品德问题,通过正面引导、说服教育,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解决问题;对学生中偷东西、看黄色书刊、沉溺于网络游戏等问题,一定要以个别谈话为主,了解其思想形成根源,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及辨别是非的能力。思想品德教育要注重言传与身教相结合,教师要以自身魅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德育老师要以身作则,在言谈举止方面成为小学生的表率,从生活到学习,处处关心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不仅能消除对教师的恐惧心理,而且能培养小学生爱老师、爱学校、爱祖国的健康心理。

三、构建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43-02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为他们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来讲足可见一斑。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以及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的学习持敷衍了事的态度,总认为:“思想品德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对于这一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试想,如此状态之下,又怎么能保证学习效率及质量呢?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教学处境。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促进农村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心里的阴影,受到年龄及环境因素的制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父母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更有甚者产生了厌恶、憎恨父母的错误想法。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几位学生亲自阅读了他们外出的父母写给他们的信件,之后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读完父母信件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如此一来,不但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而且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特有心理特点,又促使他们深刻感悟与领略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而这显然正好是本节内容的思想主旨之所在,从而为学生实现对于这节内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针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尽可能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开展走出校门、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黄黄的油菜花,沉甸甸的麦穗,弯弯的河水,都蕴含着情愫!有那么多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既然农村儿童较早参与了家庭的生活生产劳动,那么,这就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但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或者是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开发这种资源,就必须在取得农村学生家长的配合上下功夫。利用假期对农村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儿童健康心理、儿童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取得他们实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上的支持。这样,许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动,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农村品德课来。

3.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调查了解自己从教地方开展活动的内容,结合新课程要求,筛选出能为教学所用的“精华”部分,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正确认识养育自己的这个社会环境,养成良好的中华美德,为长大后迈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越感兴趣,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要做到不脱离课标,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议

1.农村小学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小学思想品德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思想品德工作的认识,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团结奋发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学校或班级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集体意识,例如,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益智类活动等。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友谊。

2.要创新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7

        (1)农村初中生的德育现状

        现在的农民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就着“三农”政策的好时机,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开始向小康迈进。但与此相反的是:近年来,这里的部分中学生,却出现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空虚”的尴尬的局面。“普九”后,经常听到一些一线教师抱怨 ,现在的中学生太难教了:不仅仅是学习基础差,更主要的是学生的道德似乎已丧失。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责任心、感恩的心,他们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边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一些学生厌学,他们时常抽烟、酗酒;聚众斗殴,敲诈、勒索、校园盗窃及师生冲突时有发生,造成在校生的不断流失。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撒谎、不爱护公物和公共卫生。他们对班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同学因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对教师的教诲不怀感恩之情,反而耿耿于怀,甚至有报复教师的心理。

        (2 )原因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之所以在德育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原因有多种:

        第一、是家长的纵容。现在的农民家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家长对他们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孩子上不上学他们并不关心,有时还帮孩子撒谎。当教师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的不良习惯时,有的反而替孩子说话,甚至抬孩子的头。个别家长送孩子到校的第一天,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能骂,否则的话我和你们没完。”试想,有这样的家长撑腰,这个学生就不会把教师放在眼里,在学校自然就难教育。

        第二、家庭不和谐,无法给学生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天天在子女面前打麻将,赢了一高兴给孩子钱让其任意花,输了则拿孩子出气,或者夫妻大打出手,完全不顾及孩子在自己的身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第三,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游戏室给学生的逃课提供了温床。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近四成的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很容易传播。这个年龄的初中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行,无法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里边的暴力、色情给学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受社会大潮流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支持学生外出打工。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它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优势。政治学科的学习,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在于借助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认为,政治学科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教育学生学会勤劳节俭,常怀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至少不愁吃穿,加上父母从小的溺爱,形成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 

在校园内,他们平时洗手、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让水─直流;不爱护学校财产,乱扔教室内的粉笔;周末到校,父母给的钱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威胁父母不来上课;平时乱倒饭菜;劳动不积极。而在教学中,关于名人、伟人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灌输这类思想。

如节俭方面,可结合历史知识讲《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时,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他曾给自己的儿子写过《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并把他的名言“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讲解给学生听;讲到毛泽东、周恩来等伟人时,告诉学生虽然他们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如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周恩来在工作时,总是在自己的右手上套上一个袖套,,目的是为了不让袖子坏得快。像这样一些生动真实的材料,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休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感受教育。关于学生乱扔教室内的粉笔的情况,可以给他们讲一讲毛主席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徐特立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谆谆告诫他们要崇尚节俭;针对学生不理解父母、不懂感恩的情况,可以用中国二十四孝图、陈毅元帅回家给母亲冼脚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2)让学生学会礼让,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初中生,15、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牛不马的时期”。动不动就爱发火,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事就争吵或打架,不懂得礼让;对班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班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一个学生心中如果连集体观念都没有,你就不可能指望他会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校园,更不要对他会在爱家乡、爱自己的祖国方面抱有幻想。可以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礼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介绍陆游、屈原、岳飞、林则徐的故事,教育学生一个人只有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包括爱班级、校园,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

        (3)让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近几年对课程目标的改革,在教学中,明确提出课堂的三维目标,在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学到评价历史人物,此时可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功是功,过是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 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4)教育学生学会诚实守信,学会做人。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篇8

(1)农村初中生的德育现状

现在的农民已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就着“三农”政策的好时机,大部分已摆脱了贫困,开始向小康迈进。但与此相反的是:近年来,这里的部分中学生,却出现了“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空虚”的尴尬的局面。“普九”后,经常听到一些一线教师抱怨 ,现在的中学生太难教了:不仅仅是学习基础差,更主要的是学生的道德似乎已丧失。不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礼让心、孝敬心、责任心、感恩的心,他们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以自我为中心,对周边的一切事物漠不关心。一些学生无故旷课,出入自由;随时光临网吧,打网络游戏,上网聊天;谈情说爱,课堂哄闹,一些学生厌学,他们时常抽烟、酗酒;聚众斗殴,敲诈、勒索、校园盗窃及师生冲突时有发生,造成在校生的不断流失。生活中大肆铺张,奢侈浪费;撒谎、不爱护公物和公共卫生。他们对班集体的荣誉漠不关心,对自己的同学因一点小事而大打出手;对教师的教诲不怀感恩之情,反而耿耿于怀,甚至有报复教师的心理。

(2 )原因分析

现在的初中生之所以在德育方面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原因有多种:

第一、是家长的纵容。现在的农民家庭大多只有两个孩子,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一些家长对子女放纵护短,娇生惯养,使之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称王称霸的个性品质。家长对他们舍不得骂更舍不得打,孩子上不上学他们并不关心,有时还帮孩子撒谎。当教师向他们反映孩子在校的不良习惯时,有的反而替孩子说话,甚至抬孩子的头。个别家长送孩子到校的第一天,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的孩子不能骂,否则的话我和你们没完。”试想,有这样的家长撑腰,这个学生就不会把教师放在眼里,在学校自然就难教育。

第二、家庭不和谐,无法给学生一个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环境,父母是子女的榜样,有的家长天天在子女面前打麻将,赢了一高兴给孩子钱让其任意花,输了则拿孩子出气,或者夫妻大打出手,完全不顾及孩子在自己的身边,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

第三,学校周围的黑网吧、游戏室给学生的逃课提供了温床。据有关调查,互联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近四成的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很容易传播。这个年龄的初中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行,无法抵御网络上的不良诱惑,里边的暴力、色情给学生巨大的冲击。

第四,部分家长目光短浅,受社会大潮流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支持学生外出打工。

政治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德育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其它学科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优势。政治学科的学习,其重点不在于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本知识,而在于借助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我认为,政治学科的德育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1)教育学生学会勤劳节俭,常怀感恩之心。

现在的中学生,一般家庭条件优越,至少不愁吃穿,加上父母从小的溺爱,形成花钱大手大脚、互相攀比的风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劳动观念淡薄。

在校园内,他们平时洗手、洗脸、刷牙时,不关水龙头,让水─直流;不爱护学校财产,乱扔教室内的粉笔;周末到校,父母给的钱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就威胁父母不来上课;平时乱倒饭菜;劳动不积极。而在教学中,关于名人、伟人在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在上课时可以给学生灌输这类思想。

如节俭方面,可结合历史知识讲《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时,可以给学生讲一讲他曾给自己的儿子写过《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并把他的名言“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讲解给学生听;讲到、等伟人时,告诉学生虽然他们身居高位,却一生过着俭朴生活。如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在工作时,总是在自己的右手上套上一个袖套,,目的是为了不让袖子坏得快。像这样一些生动真实的材料,教师在上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休放映给学生观看,让学生从中感受教育。关于学生乱扔教室内的粉笔的情况,可以给他们讲一讲的老师徐特立的故事。徐特立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让学生知道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中学生应具有的美德。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勤俭节约做很多事,养成良好的节俭习惯,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谆谆告诫他们要崇尚节俭;针对学生不理解父母、不懂感恩的情况,可以用中国二十四孝图、元帅回家给母亲冼脚的事例,教育学生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有感恩之心。

(2)让学生学会礼让,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初中生,15、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叛逆时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牛不马的时期”。动不动就爱发火,同学之间发生一点小事就争吵或打架,不懂得礼让;对班集体的事不闻不问,对班集体的利益漠不关心,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观念。一个学生心中如果连集体观念都没有,你就不可能指望他会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校园,更不要对他会在爱家乡、爱自己的祖国方面抱有幻想。可以结合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学生明白,礼让是一种美德,体现了一种胸怀。只有人人学会谦让,人人学会宽容,这个社会才能真正和谐。介绍陆游、屈原、岳飞、林则徐的故事,教育学生一个人只有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始,包括爱班级、校园,才会热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

(3)让学生学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通过近几年对课程目标的改革,在教学中,明确提出课堂的三维目标,在原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也就是德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要学到评价历史人物,此时可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评价人物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功是功,过是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 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和说法,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

(4)教育学生学会诚实守信,学会做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