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班级管理意义8篇

时间:2023-09-24 10:36:31

班级管理意义

班级管理意义篇1

关键词:班级管理;全员参与;相应措施

一、班级管理常出现的问题

班级管理是从学生学习和日常生活各方面进行的。要求老师能够带领班干部对学生进行这两方面的管理,班干部人数有限往往不能做到对全班学生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同时班级学生会因为不了解班级管理的意义,不配合班干部的管理,认为自己被管理是受到束缚,总是有抵触的心理存在,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错误,使得班干部管理起不到真正作用,使班干部的设置成为虚设,需要老师的介入才能处理问题,这样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就要付出更多精力。老师一个人也不能完全处理过来一个班学生的问题,而组织班级全员参与班级管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班级管理中还因为班干部的管理不当和失误造成班级管理问题的出现,因为仅仅只是老师管理班干部,班干部的行为往往得不到细督促和管理,出现的错误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容易破坏班级和谐的氛围,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团结,容易造成误解。而全员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对班干部进行有力监督,及时发现并反馈问题。

二、组织全员参与管理的具体意义

建立全员共同管理班级的机制,目的是让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民主化。这样,班级学习方面、班级生活方面的管理不再仅仅是老师领导班干部进行班集体管理,而是使全班学生加入班级的管理,全班学生辅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使班级管理中的大小事务和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受到重视。同时,全员参与到管理中,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接触,学生能够理解老师和班干部的辛苦,学习方面有利于班级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学习,生活方面有利于带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与体会可以改善学生心智模式,即学生的德行和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和改善,学生在参与中会转变思想,不再仅仅是被管教被督促,而是学会自律,在自我管理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自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使学生更加自信,爱学习,共同管理也是相互管理,因此,也有利于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勉励,达到共同进步。最终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不断自我激励、不断成长。建立共同管理理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老师不断地和学生交流,老师要及时处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待积极参与管理的学生进行表扬,老师起监督和领导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管理的主体,是管理方也是被管理方,因此老师要注意共同管理的措施是有的放矢,就是要有针对性。管理人员应该安排好,不应该出现一个问题谁都来管的现象,管理的民主化并不是管理的全员化,全员要有秩序、有原则地参与管理,来保证顺利进行。共同管理时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并懂得良好的班级秩序和班级管理意义所在。

三、组织全员参与管理的措施

组织全员参与管理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完成,首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制度,就是将班级成员分多个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每个人的性格、能力、爱好、成绩以及意愿等去分组,这样才能了解每个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擅长什么,使其在班级管理中找好自己的位置,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使其得到归属感和满足感。小组组长可以从每周在班级管理中表现好的学生中挑选,争取做到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组长,并且都能为参与班级管理并作出相应贡献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建立共同管理班级的理念,要求学生都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参与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机制,例如设立劳动模范奖项,来鼓励学生积极劳动,重视劳动的意义并热爱劳动。设立纪律模范,有利于学生增强自律性,还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互相监督,从而帮助老师建立良好的课堂纪律。奖项可以起激励作用,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出的模范可以起带头作用。对于成为为班级做出贡献的模范学生,都会因相应的表扬和奖励而受到极大鼓舞,使其在学习中更加自律,在生活中积极进取,最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自律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学生能够更加自信,更加热爱班集体。通过学生一对一的管理措施,可以在课堂上学生之间一对一进行相互督促,相互勉励,保证课堂纪律,因此可以大大减轻老师的课堂纪律管理压力。同时,通过设立共同目标发挥建立共同管理班级理念的作用,即设立共同的学习目标或日常班级生活要求方面的目标,有了目标,以上措施就有了可行性。

总之,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习方面有利于学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要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热爱学习。生活纪律方面有利于学生德行和能力的培养,建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理念,可以进一步使全员参与其中,有利于班级的管理,从而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飞.引领与自主:学校变革中的教师领导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毕业论文,2011(8).

班级管理意义篇2

1.1存在的问题

(1)违背人性化的“管制”。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形成管天管地、管头管尾的习惯,“守则”“规范”里充满着“严禁”“不许”“不准”之类的词。有些班主任把学生因年龄特征、心理特点等导致的行为,统统视为“违纪”,加以指责或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一些不良表现明明是个体心理问题,需要予以理解和治疗,却被认为是思想道德问题,加以批评和惩罚;明明是学生天性和潜能的自然表现,应予以引导和鼓励,却被认为是不务正业加以阻止、压抑;明明是幼稚性的错误和偶发的失误,应予以教育和宽容,却被认为是恶习不改,加以指责……这些都严重影响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2)过多的“量化”管理。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举措,但是制度的制订与实施需要因班而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注重养成,而不是以检查、纠偏、惩罚为目的。教育一旦数字化,往往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为了文明班级评比能够多一点分数,有的班主任默许学生弄虚作假,好人好事造假,这实际上是损害学生的心灵。过分强调管理科学,强调量化考评,以严格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学生,会挫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种管理本质上是一种非人性的管理,是见物不见人的表现。太多、太明显的监督气氛使学生有不受尊重的不悦之感,不利于教育、教学的进行。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才能释放个性潜能。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迫在眉睫。

1.2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意义

(1)时代要求。以人为本,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学校也不能被排除。况且家长、学生也会以此来衡量学校、班级的管理质量。

(2)管理科学的要求。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符合管理科学的要求。首先,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木原因,在教育中只有关注学生心灵,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健康成长。其次,班主任和学生,一方是管理者,一方是被管理者,双方地位是对立的。然而共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师生在管理过程中合作的可能性大大超过他们之间的排斥与对立,学生完全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人,前提是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并采取良好的教育策略。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不能只做学生活动的监护人与严厉的执法者。

然而现实中不少学校的班级管理受各种因素(如应试教育、评价标准、班主任水平不高等)的影响,远离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失去了个人精神、情感、行为等自由,个性被压抑。

2班级管理及其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内涵

人本主义是西方现代教育中比较重要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强调以自我为核心,自我实现的教育理论。它追求的教育目标不是知识渊博的人,而是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独特个性的人。这种思想与我国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人本主义教育学生观认为,应当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具有他或她自己的感情的独特的人看待,而不是作为授予某些东西的物体。在班级管理中运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都十分有益。

人本主义强调既要看到人的本能,更要看到人的潜能;提倡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出发点,从整体上理解人的认识和个性,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动性和选择性;主张社会成员之间彼此尊重对方的价值和需要,从而共同创建理想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来促进人类潜能的发挥。

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也就是管理以学生为本,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为适应终身学习做好一切准备。具体做法是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人格独立和个性自由,创造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作为班主任要明确: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才会有真正的班级管理。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就是把每一位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自律及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切管理活动。人本化班级管理追求的正是把学生放在发展的中心地位,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班级管理走向人格化、人性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3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和途径

3.1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

每一个人都有尊严和广阔发展空间的可能性。这就要求班级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管理理念,高举弘扬人文精神、培育健全人格的大旗。

3.2培养得力助手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班级的各项制度等在确定之前都要有一个商量的过程,学生先分别提出自己的意见,然后集体表决。具体做法:在班、团干部的选拔上实行选举制和监督制,即通过全班选举产生班、团干部。班、团干部应该是班集体的中坚力量和支柱,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作风正派、心理状态佳、学习态度端正、责任心强、能搞好群众关系的积极分子。监督制即全班学生监督班、团干部职权的行使,每2周在班上公布情况,经过班级学生民主评议,等级不及格的班、团干部要自动退职,以便班、团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班干部负责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团干部负责班级团务工作,制订轮流值日制度,记载班级日志。班主任作为班级的一员参与班级活动并给予指导。评先评优,要经全班民主选举产生。这样就使学生人人都参与班级管理,学会换位思考,人人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

3.3民主决策,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育决策是现代教育组织及其领导者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也要运用教育决策,对班级实施有效管理。民主决策是人人参与的决策,借助班级这一组织及组织内外的人共同参与,把决策权交给全班学生。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做班级的主人,积极主动地为争创文明班、先进集体出谋划策,多做实事、好事。如开学初组织学生开展“几个一”活动:每人为搞好班风学风建设出一个好点子,每人设计一套课外集体活动的好方案,每人给任课教师提一条好建议等。此外,诸如班级的出勤、纪律、文体等各方面的管理,班规的制订等权利都交给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规,具体可分为学习、课堂纪律、行为规范、日常规范、劳动等几个方面,对不同性格、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将班内事务安排给每一位学生,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如热水壶、录音机、扫帚等都由专人管理。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其管理能力,实行每周一小记、每月一评比的综合考评制度。如月评中被评为优秀者,在重精神轻物质的宗旨下给予一定的奖励,还可与操行分挂钩,在公示栏内张榜。同时还可成立有教师参与的督察小组,对各项管理情况随时抽查,通过教师意见箱或周记向教师反映情况,让教师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最准确的信息,形成层层管理体制。

3.4开展让学生广泛参与的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为了充实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增强集体凝聚力,可以利用班会和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一些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趋向、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的交流会、学习兴趣小组、系列讲座和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演讲会、辩论赛和体育竞技比赛。使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积极性,培养思维能力,增强体质,形成团队精神,减少违纪行为,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3.5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班级管理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实践证明,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人才。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童年学习成绩不好,也不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孩子。智慧的班级教育和管理,不只是改变、塑造、训练学生,而应是通过班主任营造自由开放的发展空间、领域,唤醒学生自身的自然沉睡的力量,开发其潜能,引发灵魂深处的变化。任何个体优异成绩的取得和个性的充分发展,除了勤奋外还要有灵感(一种情致的指引),这种氛围有利于学生个体心灵的舒展、开放、和谐。可事实上,班主任往往袒护优等生,漠视和歧视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学生,斥责他们不积极、不进步等。

这是因为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中的学生个体,其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智力、性格、反应能力、生活经验、思维水平、原有基础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开展工作,必须尊重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首先,要有个别差异的意识;其次,要了解学生个别差异的程度和情形,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要求;再次,应允许学生在达到管理目标和管理要求的时间上有先后、程度水平上有高低;最后,应努力做到对学生不偏激、不歧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空间。

“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每一位学生都有某方面的潜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势,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维护其尊严,关注他们的成长。

3.6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表扬。在日常管理中,不要放过任何可以表扬学生的机会,使他们发觉自己被关怀,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继续努力。渐进法、及时信息反馈和个人需要的满足是主要方法。对于学生,精神奖励是主要的,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

3.7启发学生自我教育,培养班级自觉纪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启发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以制度管理的同时,注意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培养班级自觉纪律。自觉纪律是指班级成员在履行纪律规范、规则方面的自觉,不仅指学生对纪律的认识,还包括学生执行纪律的积极体验及遵守纪律的行动意向。表现为对纪律的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对纪律信念和正确的外部表现的统一,这应是班级管理不懈的理想与追求。自觉纪律的形成是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经历过渡阶段,第一阶段是纪律教育。纪律实施带有一定的强制性,重在落实、严格要求,学生受纪律的约束也处于较为被动、勉强的状态,这是最困难的阶段。班主任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纪律实践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防止产生消极、怠慢心理。前面的“民主决策”“全面参与”都是为了启发学生自觉性。接下来是学生比较习惯纪律约束的阶段,也是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学习引导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把搞好学习和遵守纪律联系起来,认识到遵守纪律是保证学习效果的前提,特别要防止学生表面遵守的两面态度。第二阶段是纪律向班级健康舆论和作风发展阶段,此时班主任要抓好时机,不断予以支持、鼓励,保证班级自觉纪律形成。

最好的班级管理不是经验管理和制度管理,而是学生从一个被管理者变为管理者,从不自觉到形成自觉的习惯。自我管理的主要形式是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引导他们不仅学会做学校、班级的主人,还要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分有一定工作,承担一定责任。

3.8探索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方法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和多元化的。应试教育更看重学生的分数而忽略其他方面,这是不科学的评价方法,严重扭曲了价值导向。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因此,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长,评出学生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充分体验成功的决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4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4.1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在班级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还必须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民主平等、亦师亦友、充满信任的和睦关系。作为班主任必须统揽全局,为班级的发展制定必要的规划和目标,任课教师的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班级发展。班主任应该做好任课教师的工作,使其有归属感,真正把自己当成班级一员。

任何教育的结果都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导致不同的教育结果。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建立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融洽,学生在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会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育活动。反之,若是专制型、放任型的师生关系,则会给学生带来情绪上的紧张或放任,造成其内心烦躁、恐惧,教育效果差。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揭示的:“儿童从导师方面受了无情的言语和鞭策,他的心里就充满了恐饰,恐怖立刻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使他再也没有容纳别种印象的空隙了。”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关怀和爱护学生,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4.2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班主任素质的提高

班级管理的总设计师是班主任,班主任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班级管理的成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注重提高班主任素质。

(1)班主任的个体发展关键是教育教学水平、教育科研能力以及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个人基本素质的提高。因此,要重视班主任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其内容首先应包括职业道德,驾驭课堂、管理学生的方法,教育法规等;其次是转变观念,形成具有前瞻性的新教育理念;再次通过外出学习、参加讲座,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等,如计算机技能。

(2)学校要为班主任提供教育科研平台,建立激励科研的机制。要为班主任提供展示成果的舞台,总结先进典型经验,肯定其劳动成果和工作业绩。学校要建立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让班主任充分认识自我潜能和价值,以发展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班级管理意义篇3

1营造与家庭相似型安全、温馨、愉快的教室、休息室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保教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以安全、常规为首,注意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目的通过环境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有效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环境育人的目的,让孩子们感到幼儿园就是我的家。刚上幼儿的小朋友,对于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大小面孔,大都会有恐惧,排斥心理。所以当父母将孩子送到幼儿园后,部分孩子除了哭闹就是打小朋友,踢老师、咬老师,甚至偷偷溜出教室。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事先与家长和小朋友进行沟通,利用假期进行小家访,孩子有什么爱好,记下他们的乳名,然后在开学入园时老师见到小朋友,摸摸他们的小脑袋,叫叫他们的乳名,这样幼儿很快就会融入到集体,在适当的时候,参与教室环境布置,帮老师擦擦小椅子、小桌子,互相系鞋带、小纽扣,这样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更让他们觉得幼儿园就是我的家,老师是妈妈。

2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幼儿都担当班级管理员的角色

在我多年带班的生涯中,我认为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并不是两位老师精诚合作就能做到的,合理利用班级资源,讓班里所有成员共同协作加入班级管理角色是非常必要的。上学期我带学前班,班内44人,男孩居多,由于这个班人较多,老师更换过于频繁,学生一盘散沙,上课吵,下课闹,那个老师都不愿意带,接了这样的班,的确是劳心劳肺。通过两天的观察,我制定了一个小计划。一摸底:看看孩子们到底有什么特长,例如识字、阅读能力较强的孩子有多少。二查看:哪些孩子的关系比较好,哪些孩子爱闹腾,哪些孩子爱打小报告,哪些孩子上课不听讲、不午休、不遵守常规。三分组游戏:每天课间操下了将孩子们分成六组,把组织能力强的孩子每组分一个,担任小领头。一周下来,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抓住这个契机,我让孩子们自己选了大班长,然后又分组选了小组长,管理区域的负责人,孩子们热情很高,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选上的孩子欢蹦乱跳,没选上的孩子看起来非常失落,看到他们期待和失落的那一幕,我告诉孩子如果继续努力,下次就选他们做小组长,因为我们实行的是轮流制呀,两周下来,班级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3将校信通平台与幼儿家长资源合理、优化利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在真正意义做到家园互动。每月定期召开一次家长会,班级半天开放日,邀请在医院、警所、消防、个体工作者各行人员在班内讲课,因为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要想管理好幼儿,就应该调动家长积极性,参与班级管理,不仅使家长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班主任工作也变得轻松了很多,另外,合理利用多媒体工具和校信通平台,及时将园内及班内的信息反馈给家长。

4认同幼儿园管理工作,时刻做到尊家重幼

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教师只有尊重家长和幼儿才能让幼儿喜欢自己。他们才会配合教师的工作。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在代班期间,上课时要求整齐划一,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常规,下课后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融入到他们的环境,变成大小孩儿,参与孩子们跳舞、画画、情景剧表演。总之,只要他们想做的游戏在合理安全的前提下我都会满足这帮孩子的小胃口,所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信任、依赖我,亲切的称呼我:“邬妈妈、邬老妈”,同时,我也赢得了家长的支持、认可、与尊重。

5幼儿院班级管理在常规管理中的意义

5.1常规管理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常规就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幼儿的健康直接取决于班级管理的成效,对于幼儿园来说,班级常规是幼儿园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证,也直接反映了幼儿园的管理水平。一般常规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生活常规、幼儿入园一日活动、及离园时的常规管理。活动常规、有兴趣参与班内的各项活动。学习常规、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做好每一节课。

5.2安全管理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安全管理是一所幼儿园的命脉所在,安全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教育和掌握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现在由于幼儿园安全问题不断发生,安全事件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幼儿在园安全防范幼儿在园发生安全事故,这是我们每一位一线教师刻不容缓的重要难题及课题。在班内,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安全管理:一是孩子入园时,严格进行晨检,每天随时检查并排除班内可能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例孩子们使用的小剪刀、铅笔、等等。二是户外活动时,要注意大型活动组合的器械,及上下楼梯踏空、及孩子们在玩滑梯时互相推搡,造成头颅损害等。

班级管理意义篇4

关键词:学生管理 班主任 四进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差,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班主任需要勤于观察、勤于督促,从平时入手,从点滴抓起。近些年来淄博市技师学院推行的班主任管理“四进”制度,即进头脑、进宿舍、进教室、进家庭,不失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一、进头脑解决的是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首先,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填写一次《个人周报告手册》,及时了解班级和学生状况;其次是要与学生当面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地进行,争取每两个月能和每名学生交流一次;同时,在谈话期间可以侧面打听其他同学的状况,以便获得更真实的情况。谈话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掉学习生活中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顽强拼搏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进宿舍解决的是学生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的通知》第一条中指出:“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据统计,技工院校的学生们每天在宿舍度过的时间约为13~17小时,远大于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因此管理好学生宿舍是对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班主任每天至少进宿舍一次,检查宿舍安全隐患;查看宿舍内务卫生情况,指导学生按照温馨雅室的标准整理宿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搞好宿舍人际关系,和舍友和睦相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周末探望交流也很关键。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家在外地生活,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时,班主任要理解他们思乡的心情,时不时地到学校看望他们。笔者带给他们的一些自制小咸菜,或者是小零食,就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亲情;有时干脆把他们叫回家来改善伙食,一起包水饺、做点风味小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三、进教室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室是学生学习战斗的最前线。知识学习方面,班主任要勤与任课老师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纪律方面,班主任可以按照学院和各系的学生综合测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的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出勤方面,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做到本人请假,通知家长,事后销假,并将每周的请假学生人数统计张榜公示,与学生学期末综合测评挂钩。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执行力”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执行力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班级软硬件建设,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四、进家庭解决的是学生家庭和家长方面的问题

技校学生入学时年龄大多十五六岁,在此之前他们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和方法我们不得而知,这就需要班主任和家长沟通交流。针对不同家庭情况,我们可采取以下途径:一是家访,即老师亲自登门拜访,到学生的家里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二是校访,即在学校接待家长;三是电访,给家长打电话、发QQ或微信等,在开学之初建立QQ群或微信群,便于老师和家长们沟通。

班级管理意义篇5

关键词:学生管理;班主任;四进

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差,要想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班主任需要勤于观察、勤于督促,从平时入手,从点滴抓起。近些年来淄博市技师学院推行的班主任管理“四进”制度,即进头脑、进宿舍、进教室、进家庭,不失为促进学生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的好方法,值得借鉴。

一、进头脑解决的是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首先,班主任每周组织学生填写一次《个人周报告手册》,及时了解班级和学生状况;其次是要与学生当面谈心,利用课余时间不定期地进行,争取每两个月能和每名学生交流一次;同时,在谈话期间可以侧面打听其他同学的状况,以便获得更真实的情况。谈话时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恰当、适时、有效的教育,遵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科学原理,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改掉学习生活中的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顽强拼搏的意志,从而培养学生健康完善的人格。

二、进宿舍解决的是学生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学生宿舍住宿管理的通知》第一条中指出:“学生宿舍管理事关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关系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据统计,技工院校的学生们每天在宿舍度过的时间约为13~17小时,远大于在教室学习的时间,因此管理好学生宿舍是对学生学习的有力保障。班主任每天至少进宿舍一次,检查宿舍安全隐患;查看宿舍内务卫生情况,指导学生按照温馨雅室的标准整理宿舍,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问题,提高学生们的自理能力;同时指导学生搞好宿舍人际关系,和舍友和睦相处,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除了正常上课时间,周末探望交流也很关键。有些学生是第一次离家在外地生活,尤其是在周末和节假日时,班主任要理解他们思乡的心情,时不时地到学校看望他们。笔者带给他们的一些自制小咸菜,或者是小零食,就能使他们感受到温暖与亲情;有时干脆把他们叫回家来改善伙食,一起包水饺、做点风味小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便于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三、进教室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方面的问题

教室是学生学习战斗的最前线。知识学习方面,班主任要勤与任课老师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完善的监督、激励机制,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风;纪律方面,班主任可以按照学院和各系的学生综合测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检查、评比制度,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和学生的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班风;出勤方面,班主任要严格执行《学生请销假制度》,做到本人请假,通知家长,事后销假,并将每周的请假学生人数统计张榜公示,与学生学期末综合测评挂钩。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团队观念”和“执行力”的教育,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执行力拓展训练”,增加学生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自豪感,增强班级凝聚力。也可通过一系列举措,完善班级软硬件建设,创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

四、进家庭解决的是学生家庭和家长方面的问题

班级管理意义篇6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教育管理;高职院校

0 引言

当代的学生普遍缺少集体主义精神,个人主义泛滥,导致班级的凝聚力、归属感淡薄,致使高职院校的管理功能、德育功能与教育功能日渐淡化,所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班级的团体概念就显得日渐重要。正确的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后,能够帮助学生和班级共同成长,强化班级的功能与地位,而且对班级的各种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1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起源于欧美国家,主要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慢慢扩大自己的队伍,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应用范围有教育发展到培训,管理各个领域,团体的类型也由咨询治疗发展为训练、教育、任务成长、讨论、支持、自助等。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在团体的情况下,通过人际交往,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观察、体验,探索自我、认识自我、学会改善与同学老师以及身边人的关系,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与人生态度,以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一种方法。团体心理辅导的规模随着辅导目标的变化而不同,可以使三四人,可以是几十人或者是十几人。在每一次的团体辅导活动中,成员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话题,相互分享,共同支持,鼓励大家努力了解自己的心理,了解别人的想法,从而慢慢改善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帮助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国学者正逐渐认识和研究团体心理辅导,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所以应用领域也只限于心里咨询和治疗,其潜能与发挥价值有待于研究者进一步讨论。

2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诺研究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氛围生理需求、交往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自尊的需要,其中人的基本心理是交往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这些需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用一定的方式帮助学生满足这些需求。

(2)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任感和归属感,这种信任感和归属感会扩展到整个学校,整个社会以致整个国家,参加集体活动,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投入到更大的一个集体中去,加强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的个体成长,也有助于团体的成长。所以,在班级中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会通过有针对性的团体活动发扬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班级的团结和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3)有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对于班主任来说,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可以降低学生心里的防御,有助于教师更加容易的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更深一层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年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的开展不同主体的团体活动,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做到因材施教。

3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班级教育管理的应用

团体心理辅导应该以班级的共同目标为主要内容,按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开展不同的班级团体活动。

首先,构建团体心理辅导要以班主任为根本。班主任作为高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人员,扮演着学校与学生之间沟通者的重要角色。因此,班主任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作息规律和学习动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心理联系。在高职教育期间,与学生联系较为密切的就是班主任,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高职院校应该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接受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以提高班主任的心理辅导水平,进而弥补高职学生个体咨询不足的情况。

其次,构建团体心理辅导要以学生干部为依托。推动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可以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辅导者,建立团体心理辅导咨询室或者是学生自愿组织志愿活动。最后,要将团体心理辅导引入课堂教学。为了提高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引入团体心理辅导,教授学生实践技能,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4 结语

高职班级的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学校中或是社会中常常与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所以在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上,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在团体的活动中能够相互交往,共同进步,使学生能够改变自我的一些不良行为,探讨自我,努力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宋飞."9S"在高职班级目标管理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6).

班级管理意义篇7

一. 正确认识“创新”的本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

在不少教育者眼中,“创新”是与班级管理无关的,只是和教学有点关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它一方面漠视了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导致根本不会采取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潜能。

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这种创新和独创表现为他们自己提出某一问题,并想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创新教育正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对于中等教育来说,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中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明确以上认识,教育者就应适当调整班级管理思路,在管理措施上予以正确的导向,这将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二、班级管理理念的转变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传统教育与创新教育在社会需求和对受教育者的认识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班级管理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一是在教育目标上。传统教育旨在强调行动的统一性,使学生的在校生活停留在遵守纪律的层次,使管住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而创新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潜能,着重培养他们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自我发展,使引导学生发展成为班级管理的主要任务。二是在管理方法上。传统教育是学生听从老师的安排,学生的思维和行动自始至终都在教育者的事先确定的轨道上运行。以行动的整齐划一为管理得法的唯一标准。而创新教育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设有利于自主管理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被管理中逐步学会管理和自我管理。三是在教育评价上。传统教育强调“唯师是从”,学生如练兵场上的战士,时刻等待着命令。学生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是否听话及“执行命令”的快速程度和准确程度。而创新教育视学生为主体,是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创造者。针对教育对象起点、基础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评价机制迥异。创新教育着重个人对过去的超越,关注的是教育对象的创造潜能有无得到发挥,人文精神是否确立,健全的人格是否得以塑造,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有无得到培养等。

总之,创新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有着较大差异的崭新的教育。我们只有在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理念、把握创新教育的内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指导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的教育行为,落实创新教育。

三、遵循基本原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确保创新教育的实施

对教育而言,在班级管理中落实创新教育本身就是一次创新 。因此我们切不可操之过急,应该遵循创新教育的基本原则,逐步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学过程 一样,在班级管理中学生也是主体,我们就应充分体现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条件和最终目的这一教育目标。就是要一切措施、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而选择设计的。还要让学生能够与教师一起选择、设计和完成多种教育活动,做到主动参与、全体参与和全程参与,提倡学生做班级的主人,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

(二)积极创设创新氛围 。创新教育不是竞争性教育,而是合作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的不断优化教育环境的民主型教育。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风,以平等、宽容、友善、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让学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现和舒展开来。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心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积极鼓励学生去探索,选择新途径和新方法处理问题,善于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不断追求创新的“临界”状态。

班级管理意义篇8

关键词:学业规划;班级建设;班级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价值取向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目的性不明确,集体荣誉感和集体意识淡薄,人生发展方向迷茫。组织大学生的最根本方式就是班级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目前,大学生中的主力军是95后,帮助他们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制订良好的发展规划,度过一段生气勃勃的大学时光。

一、学业规划的内涵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主要是以人生目标和职业理想为依托,规划和设计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在学习期间和毕业后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学业规划对于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和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都有深远的影响。

高校管理的主要方式就是班级建设,班级是实践教学目标和学校管理的主要场所。高校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班级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所以,大学辅导员一定要研究班级管理和建设,同时,它也是学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规划建设

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自2005年建校以来,坚持在新生入校时进行英语摸底考试,根据英语成绩和高考成绩进行分班教学、小班化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避免了教学过程中造成的成绩差的学生跟不上、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的弊端。同时,学院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进行分流教学。所谓的分流教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规划,根据学生自身专业课、英文成绩和发展方向进行分类教学。学院在参考学生成绩的基础上,根据学生毕业后是继续出国深造还是直接就业两个大方向,将课堂教学分为以全英文教学为主、学士学位课程辅助的核心副学士课程(AD课程)和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就业为导向、与国际专业资格相衔接的大专课程(DZ课程)两大类。

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培养,英语分班教学和专业课分流教学模式明确了学生的学业发展方向,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目标清晰,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班级荣誉感,这对班级的建设和管理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在学院,每位辅导员平均带210名学生,将近六七个班级,同时还兼任着学生会、社团、团委、宿舍管理科、教育管理科等部门负责人,工作繁杂,但是辅导员仍能游刃有余地掌握每个班级和学生的各项信息,正是得益于辅导员分阶段给学生制订了符合自己的学业发展规划,使大多数学生能主动学习、自我管理,这既减轻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量,又大大推动了班级的建设和管理,增强了班风、学风的建设。

三、学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学业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激发个人潜能和兴趣,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使新生可以平稳度过适应期。制订一份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学业规划,能够指导大学生圆满地完成大学学业。有了学业规划,学生可以主动学习知识,掌握各项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储备能量,实现厚积薄发。

1.学业规划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通过学业生涯规划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潜能进行深层次挖掘,使学习目标不断明确,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踊跃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都得到全面的提高。

2.学业规划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

辅导员不仅是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同时也是班级建设的领军人物。因此,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提升对自身的要求,宽以待人,并且充分发挥模范作用,与学生构建起沟通的桥梁,真正意义上与其成为朋友,为班级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