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8篇

时间:2023-09-24 15:44:22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1

【关键词】 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影响因素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要途径且与营养不良相关的慢性传染病,它需要长期规范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肺结核仍存在一定的新发病率,结核病患者的病情控制预后也不尽如人意,因此进行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 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1 肺结核疾病知识普及差 作为一个结核大国,中国并没有对肺结核疾病知识做到全面宣传和普及。研究表明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普遍不了解结核病相关知识;即使结核病患者对其也缺乏客观认识。正是认识的缺乏,使人们难以认识到预防肺结核的必要性。结核杆菌主要经空气传播,因此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均能传播结核杆菌,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通过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预防意识。

1.2 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差 由于肺结核患者慢性传染的特点,因此治疗服从“早期、足量、联合、全程、规范”原则。长期规律服药是治疗结核病的关键。然而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在症状缓解后私自停药或症状不改善擅自换药,病情恶化。

1.3 患者不良生活习惯 肺结核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与营养不良存在一定的关系。研究显示营养干预能明显缩短肺结核患者痰菌转阴天数和症状改善,因此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有助于病情控制和恢复。此外,由于患者的病变在肺、支气管,主要症状在咳嗽,咳痰,而烟酒中的有害成分可刺激支气管黏膜,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加重症状和病情,因此监督患者戒烟戒酒。

1.4 心理状态消极 肺结核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患者易对治疗失去耐心和信心,不遵从医嘱,或者态度消极,导致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从而加重心理负担,形成恶性循环。2 健康教育的形式

2.1 群体教育与个性化教育结合 肺结核患者的病情大同小异,在治疗原则上一致,因此对肺结核病人进行群体教育,一则使患者感到群体温暖,减轻孤独感、被排斥感;二则通过群体教育为患者之间沟通交流提供平台,使患者之间相互鼓励,促进恢复;患者的个体差异导致疾病表现个性化,因此在治疗护理上应该讲究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化教育,不仅使患者清楚认识到自身疾病,而且拉近医护患距离,为医患合作战胜病魔打下坚实基础。研究表明96.4%患者需要医务人员个别指导。

2.2 文字教育与图像教育相结合 传统健康教育多采用宣传册、板报等书面形式宣传健康教育知识,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对于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却没有起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要对健康教育方式进行改革,在文字与口头宣教的基础上,采用视频图像的形式,使宣教内容直观化、具体化,使患者易于接受。比如PPT、宣传视频、或者医护患合作制作宣传视频,通过患者的亲身体验,加深印象与理解。

2.3 电话义诊与现场义诊相结合 肺结核病程的长期性决定患者大部分的治疗与康复治疗在院外,患者治疗依从性将直接决定疾病的康复和预后。因此定期的电话义诊尤为重要,不仅可以及时获得患者病情情况,而且对患者加强监督;在“3.24”“无烟日”等特殊日子,组织一支医疗小组,通过设立结合门诊、展览壁纸、疾病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对肺结核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疾病相关知识普及 肺结核属于以空气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传染病,因此肺结核患者要做到隔离措施,调查研究显示85.9%的肺结核患者需要给予消毒隔离措施。对于痰菌阳性的患者,要认识到自身痰液的传染性,要将痰吐于盛有消毒液的专用痰杯中。患者尽量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谈话时戴口罩等基本防护措施,避免将结核杆菌传染给健康人。此外正常人要认识到肺结核早期症状,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3.2 生活习惯指导 饮食方面要营养,营养不良不利于病情恢复;此外牛奶会影响利福平的药效,含糖食品会影响异烟肼的吸收,因此在服用这两种药物的同时尽量不要同时服用牛奶、含糖食品;有报道称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中食用海鱼和茄子会引起过敏反应。此外肺结核患者不建议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由于烟酒有害成分会刺激支气管黏膜,加重咳嗽咯痰症状,因此肺结核患者应该戒烟酒。

3.3 用药指导 肺结核患者治疗坚持“早期、联合、足量、规范、全程”五大原则,因此用药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疾病的发展转归。患者应正确掌握服药时间、用药剂量和药物使用禁忌以及了解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对药物副作用的了解,使患者理解身体不适症状的产生,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从而缓解不安情绪。并且要求患者及时向医生反映服药情况,以便医生处理和调整治疗方案。坚决不能自行停药或换药,防止人为因素造成耐药现象的发生。

3.4 心理干预 首先,护理人员要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和患者的心理活动,设身处地,针对问题本质进行交流沟通,以消除或减轻患者不良情绪反应。第二,即“认知-行为干预”通过使患者正确认识到疾病,了解自身病情和疾病的发展变化规律,才能使患者做好充分的长期准备,通过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的认识,更易接受身体的不适,坚持治疗;第三“支持-表达干预”在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和疾病的客观认识的基础上,为患者搭建表达情感想法的平台,让患者表述出自己的焦虑、疑惑等复杂多变的情绪。医护和家属针对性进行心理干预,消除患者消极的心理状态。通过以上措施,为患者创造一个轻松明晰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在治疗长征中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4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4.1 近期评价

4.1.1 患者满意度 通过交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患者极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进行测评,吸收家属和患者满意的经验和不满的教训,为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健康教育计划奠定基础。

4.1.2 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知识小竞赛或者侧面询问患者的方式,及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掌握良好的患者给予鼓励,对于掌握不好的知识,采取别样方式进行宣教,加深患者印象。同时在测评过程中要了解患者对知识的需求,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丰富健康教育内容。

4.1.3 对待疾病的心态 患者的心态对疾病的发展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因此要分外重视患者心态的改变。合理的心理干预将有效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问题,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因此,要及时追踪患者心理状态,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2

1.公主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公主岭 136100;2.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吉林长春 130021;3.白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吉林白城 137000

[摘要] 目的 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吉林省学生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并探讨其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2009—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 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结论 秩和比法用于评价不同年度不同县区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的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可以进行多重比较,值得推广应用。

[

关键词 ] 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教育效果;学生;秩和比;可信区间;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 R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31-02

[作者简介] 刘建丽(1972-),女,吉林公主岭人,大专,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地方性氟中毒是吉林省重点防治的一种化学性地方病,健康教育尤其是对学生群体开展相应活动是该病第一级预防的重要措施。为了更好地防控地方性氟中毒在人群中的传播和流行,笔者应用秩和比法综合评价2009—2012年吉林省三个不同健康教育项目县区的健康教育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病第一防治研究所抽取镇赉县、前郭县和宁江区3个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项目县(区),每个项目县(区)每年抽取3个健康教育干预乡(镇),每个干预乡(镇)对4~6年级小学生开展既定的健康教育活动,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对抽中的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的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见表1[1]。

1.2统计方法

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2]综合评价200—2012年和3个项目县(区)健康教育前后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不同年度和不同县(区)健康教育效果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按bonferroni法[3]进行校正。

2结果

2.1秩和比的计算

将表1中不同年度不同项目县(区)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混合按大小顺序编秩,数值相同者编以平均秩次R(见表1实际观测值后括号内的数字)。行和列秩和比的计算公式分别为RSRr=ΣR/mnp和RSRc=ΣR/mn2(式中m表示列数,n表示年度数量,p表示项目县数量,下同),分别计算得到不同年度基线调查秩和比RSR1和效果评价秩和比RSR2,计算得到不同项目县(区)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的秩和比,见表1。

2.2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将反映不同年度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1和RSR2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r95%CI(调整检验水准α=0.05/28≈0.002,u0.002=3.09[4])见表2。

由表2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2)。

2.3不同项目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的比较

将反映不同项目县(区)健康教育效果的秩和比RSRc进行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其代换值yc95%CI(调整检验水准?=0.05/15≈0.00333,u0.00333=2.94[5])见表3。

由表3看出,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3)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0333)。

3讨论

地方性氟中毒既是环境地球化学性疾病,又是与行为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健康教育是地方性氟中毒防制的主要干预措施之一。通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病区群众自愿地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实践证明,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实施以改水降氟等能够切断氟源的综合措施,能够取得较好效果。

本文应用基于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综合分析吉林省学生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情况。从不同年度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年度之间、健康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之间的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年度之间均无差异,说明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学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的知识和技能,且基线调查随着年度的增加,教育效果有一定的提高,教育有一定的后效应。教育前后效果均有一定的提高,以2010年提高幅度最大。由于教育后2010年和2012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2012年教育效果最差,应引起项目实施单位和监督机构的注意和重视,找出效果下降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改进健康教育工作。从不同县区学生健康教育效果看,除了教育前和教育后两两县区之间、教育前镇赉县和宁江区之间、教育后宁江区与镇赉县和前郭县之间有差异外,其余两两县区之间均无差异。说明通过4个年度的健康教育,3个县区健康教育效果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教育后宁江区效果最好。但是,由于编秩只看指标数值的相对排序,出现镇赉县和前郭县教育效果相同的现象,此时可通过改变编秩方法、计算加权秩和比等方法[6]校正,以客观反映其教育效果。可见,秩和比法原理自明,操作简单可行,值得在疾病健康教育前后效果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是一项长期任务,仍需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广泛、深入地渗透于思想意识之中,形成并促使家庭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断提高病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病能力,有效预防地方性氟中毒,杜绝氟斑牙和氟骨症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

参考文献]

[1] 张海涛,黄长青,姜爽,等.2009-2012年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3):354.

[2] 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地区人体蛔虫感染现状调查结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226-227.

[3] 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与电脑实验[M].第4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4] 董艳,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三类特定人群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率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9(36):117.

[5] 战扬,孙爱峰.秩和比法在不同灭鼠剂灭鼠前后鸟类数量变化比较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26):44-45.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3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1】。尽管医学保健知识日益普及,公众获知保健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多,老年人对疾病的认识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老年人在健康信息的接收及将健康知识转化为健康行为的过程都相对中青年人群效果较差,所以,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不能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不能坚持科学服药等原因而导致的疾病反复发作现象时有发生。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在护理专业已经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护士针对患者心理、生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而进行的教育【2】。它通过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调动患者及家属人群积极参与,主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以消除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促进和恢复健康的目的。如何正确有效地做好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对防止该病发生,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有重要意义【3】。本文主要就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方法及效果进行综述。

1健康教育

1.1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进一步改变不良行为【4】。实施健康教育,一般研究认为可以达到以下目标:①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工作;②教会患者如何预防心绞痛发作,并在发生心绞痛时,能够简单自救及告诉医护人员及时处理;③了解药物的主要作用及常见的不良反应,了解疾病的病因、诱因,并配合医护人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④出院后能继续遵医嘱服药,不擅自增减药量,并能定时来院复查【5】。

1.2健康教育的途径

健康教育过程应通过对每个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学习兴趣等情况分析, 根据患者的意愿、需要、情感来制定出相应的目标, 根据健康教育步骤所定的内容循序渐进, 突出重点, 强调自我的方法来完成健康教育过程。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6】

1.2.1传统的健康教育途径

专题讲座教育法、病区疾病宣传栏教育法、书面教育法、个别会谈教育法、示范教育法等已在病区广泛实施。

1.2.2胡容等【7】在这方面亦作了大胆尝试,创立了“优势健康教育内容递增教育法(APIE)”

通过从患者最希望获取的知识教起,不断激发患者学习愿望,不断递增健康教育内容。他们在实践中应用APIE程序对临床健康教育实施改革和管理, 取得较好效果。李自琼等【8】将统筹法应用于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较大程度地改善了护士人力和时间的不足。

1.2.3社区健康教育

冠心病二级预防网( Heart Care Net2work) 在欧美国家广泛开展多年,王贵芝等【9】也在国内开展了“生命网”活动,通过定期组织授课,以及电话、书信等方法,对出院的冠心病患者特别是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跟踪随访。Nguyen 等【10】进行了以网路为基础的健康教育研究,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育方法,但是目前情况下难以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此方法。

1.3健康教育的内容

1.3.1饮食指导

饮食是冠心病的一个可以纠正的主要危险因素【11】。2004年全美胆固醇教育计划【12】强调了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仍然是临床治疗的最基本步骤,是药物发挥有益作用的基础,合理的饮食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冠心病的饮食健康教育内容【13】包括: ①控制肥胖:控制每日的饮食总热量,维持热量的平衡,保持适当体重;②控制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冠心病的一级预防要求脂肪的摄入总量应占总热量的30%以下,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9%左右,胆固醇的摄入应控制在300mg/ d 以下;二级预防则要求饱和脂肪酸占总热量的7 %以下,胆固醇的摄入减少到200mg/ d 以下;③蛋白质的量和质: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 %左右,其中优质蛋白质占40 %~50 %;④增加水果、蔬菜的摄入:水果、蔬菜中含丰富的维生素、钾、镁,其中的纤维素不但能减少胆固醇的摄入,且能防治便秘,从而减少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⑤低盐饮食: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低盐饮食,每日的食盐量< 6g ,不吃或少吃咸菜及腌制品;⑥低糖饮食:高糖饮食可引起肥胖和高血糖,而这两者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1.3.2运动指导

运动锻炼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康复计划的基石,而且对大多数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而言是安全的。Blu2menthal 等【14】的研究表明运动还能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死亡率。冠心病患者的运动方案应结合心脏功能测试,特别是老年患者需要在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师、护士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制定,运动训练要注意个体化和循序渐进;运动强度应高于日常的活动水平,通常将个体所到达的最大功能的60 %~70 %的心率作为训练目标心率;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步行、慢跑、骑自行车简单易行;运动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min ,或者行间歇运动;运动频率通常每周3~5 次,根据个体的需要、兴趣和功能状态而定。

1.3.3心理指导

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随年龄增长,各脏器机能的衰退,加上冠心病的频繁发作,会出现各种情绪障碍, 如抑郁、恐惧、焦虑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因此,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郭克锋等【15】进行的冠心病心理干预对照研究发现,干预组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他们的措施主要包括:①和患者建立理解和沟通,了解其心理问题,并采取疏导、支持、安慰、帮助、鼓励等措施,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②采用缓解负性情绪的方法和措施,包括放松训练和音乐疗法等。教给患者各种情绪调节方法,如自我教育法、言语暗示法、活动转移法、沟通交流法及适当发泄法等进行心理调适;③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给患者提供心理支持。总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支持就是要让其更多了解心理健康对疾病的重要性,加强自我的心理调节能力。

1.3.4疾病知识指导

让患者知道:①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和吸烟,易患因素是超重、肥胖、体力活动少、脑力活动紧张、精神过度紧张、常食高热量和含较多动物脂肪及胆固醇或盐和糖的食物等;②讲解冠心病的常见症状,如疼痛的性质、部位、时间及有无诱因等;③ 疾病的简单自我处理方法: 由于老年人病情变化快,常在休息或夜间发生,所以急救药要随身携带,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活动,保持冷静,坐下或躺下,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或服速效救心丸6~10粒,如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1.3.5治疗指导

欧美国家冠心病预防指南一直在不断发展,但最近的调查表明这些指南在临床的实施不尽如人意,针对重要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的治疗有半数的患者未达到目标。瑞典【16】开展的全国冠心病二级预防质量控制项目就是针对如何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的,他们发给患者日记本,上面记载着患者存在的不同的健康危险因素、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目标、出院后及随访过程中实际测得的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的指标达标率较前显著提高。

2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的指标

2.1血脂、血压指标达标率

它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指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2.2知信行水平

以知信行理论为基础,常采用自行设计的冠心病知识问卷、行为调查问卷等来评价患者教育前后的变化。

2.3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指标,能全面评价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生活方面的情况,评价的主体是被测量者。在张伟嫦等【5】进行的冠心病患者康复教育模式的探讨研究中,主要使用的评价指标就是康复教育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她们使用的是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还有心肌梗死生活质量量表(QL2MI) 、简短表格236 (SF236) 、诺丁汉健康问卷(N HP)等。

2.4成本和效益分析

在Raftery 等【17】进行的以护士为主导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干预研究中,主要把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医疗费用、保健服务费用、每人年花费以及质量调整生命年(将不同生活质量的生存年数换算成生活质量相当于完全健康的人的生存年数,QLAY)作为主要的结果评价指标。

3老年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一项主要护理内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患者对冠心病预防的了解不充分,当然也有许多障碍阻止了老年患者有效地预防冠心病,因此特别需要将更多的信息提供给患者【18】;②目前健康教育研究多面向城市,城市人口集中,健康教育易于开展,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患者受教育机会少;③教育资料不能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需求【19】;④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以致于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冠心病健康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护士需要加强学习冠心病的相关知识、健康教育理论、统计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以期更好地促进公众健康,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正仪主编.内科护理学[M]第一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98.

[2]易有荣、汪艳、崔冶建.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2):210-211.

[3]赵琳.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学文摘老年医学,2006,15(2):73-75.

[4]石引娣、贾彩虹.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6,7(13):2546-2547.

[5]张伟嫦、张健华、焦淑燕等.冠心病患者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4,6(3):16-18.

[6]李小妹主编.护理学导论[M]第一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2-176.

[7]胡容.运用APIE程序进行临床健康教育质量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4,2(11):194-196.

[8]李自琼、赵庆华.运用统筹方法安排住院病人健康教育中的时间[J].现代护理,2002,3(8):219-220.

[9]王贵芝、高鹤南、熊薇等.护士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7):515-516.

[10]Nguyen HQ、Carrieri-Kohlman V、Rankin SH,et al.Supporting cardiac recovery through health technology[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04,19(3):200-208.

[11]曹松梅、赵庆华.冠心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3):262-264.

[12]Grundy SM、Cleeman JI、Merz CNB.Implications of recent clinical trials for the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programtreatment parel,guidelines Circulation.2004,110(2):227-239.

[13]刘健、韩雅君、王伟民.冠心病的饮食和运动[J].中国医药导刊,2004,6(4):311-312.

[14]Blumenthal JA、Babyak MA、Carney RM.Exercise,depression and mortality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ENRICHD trial.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2004,36(5).

[15]郭克锋、苏景宽、朱银星等.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J].中国临床康复,2003,7(9):1384-1385.

[16]Stagmo M、Israelsson B、Brand H et al.The Swedish national programme for quality control of second prevention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sults after one year.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2004,11(1):18-24.

[17]Raftery JP、Yao GL、Murchie P,et al.Cost effectiveness of nurse led secondary prevention clinic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primary care:follow up of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BMJ,2005,330(7493):707.

[18]Van SB、Van der WT、Timmermans D,et al.Patients’ideas fears and expectations of their coronary risk:Barriers for primary prevention.Patient Educ Couns,2004,55(2):301-307.

[19]Johnson JL、Stern EB.Readability of patient education materials:A comparison of rural and urba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sites in Minnesota.Journal of Cardiopulmonary Rehabilitation,2004,24(2):121-127.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4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 教学评价 实施策略

一、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体育与健康课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重点建设的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

因为应试教育的深远影响,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还处于初级阶段,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在这种背景下,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受到负面影响,促使众多教师对评价实施策略进行研究。

基于此,本文在此针对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施策略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有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进一步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的发展与进步。

二、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基本原则

(一)时效性原则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武器。因此,教师大多明白评价的时效性原则。

具体说,教师必须在一定时间内对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将其延后,否则将丧失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中,教师必须遵循时效性原则。

例如,当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突出却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可与肯定时,学生通常会认为教师对自己不重视,或者认为教师对体育教学不重视。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将降低,导致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降低。即使教师在一段时间后重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削弱了评价效果。

(二)准确性原则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中,教师需要遵循准确性原则。具体地说,教师在对学生或者教学情况进行总结时需要注意准确性,需要对学生的表现、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准确评价。

首先,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辞,需要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评价。反之,一旦教师的言辞模糊,不但容易在教学评价中出现歧义,而且容易让学生对教学评价产生怀疑,对教师产生质疑,失去对教师的信任。

其次,教师在评价中必须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不能根据自己的推断与想象进行评价。

三、体育与健康课评价实施的策略

(一)利用多元性的评价提高有效性

在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忽视了多元性的评价策略,即只针对个别方面进行评价。特别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只针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价,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无法发挥评价的有效性,无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从本质上看,体育与健康课的主要目标在于推动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并在体育运动中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做人与做事。由此可以看出,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是多样性的,学生发展的方向是多样性的。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元性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体地说,教师要针对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获得的成绩进行评价,也要针对学生在其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的评价才能够发挥相应的效力,才能够在体育与健康课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注意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中,教师应该注意使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在传统的体育与健康课中,教师往往将期末综合的成绩作为评价方法。

这种评价方法过于局限,只看到学生部分的表现,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教学表现,也无法针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因此,教师应该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中改变传统的评价模式,使用测验以外的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在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中穿插访谈评价、问卷评价、表现性评价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通过不同的评价方法,教师才能够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够真实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三)评价应激励和奖惩制度相结合

在体育与健康课评价的实践中,教师发现评价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实现预期目标,这是让众多教师感到头痛的问题。

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单纯的评价虽然能够受到一定的刺激,但无法有效激发动力,调动积极性。进一步说,学生需要在受到评价后获得一定的激励,才能够切实发挥评价的真实效力,从而受到激励,调动主动性与积极性。

教师需要使用一定的激励和奖惩制度配合评价策略,针对评价较高的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奖励,通过给学生颁发奖状或者当众表扬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有效激励,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努力。

教师需要对评价较低的学生进行适当惩处,以罚做劳动等方式进行惩处,这将带给学生一定的压力,迫使学生更认真地面对体育与健康课,并且在评价中获得更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使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量化。通过有效评价,教师不但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的评价机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总结和完善,发挥评价有效性,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的质量。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5

(1)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的关系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运用科学可行的评价方法,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成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的信息和科学依据。教学评价是按照教学目标进行的,明确教学目标是搞好教学评价的前提。教学目标总是带有某些程度的原则性、抽象性和笼统性。为了教学评价顺利进行,必须把教学目标分解为教学指标,建立教学指标体系。

(2)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在课程标准里心理健康教学培养的领域目标如下:①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体验体育活动中的心理感受;体验身体健康状况变化时的心理感受;了解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意义;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②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正确对待生长发育和运动能力弱可能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和自信;在体育活动中努力获得成功感。③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说出自己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观察并说出同伴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表现;知道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节情绪;学会其他调节情绪的方法;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调控情绪的意愿与行为。④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该领域目标的水平目标:在体育活动中适应陌生的环境;在一定的困难条件下进行体育活动;敢于进行难度较大的体育活动;根据自己的运动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体验战胜困难带来的喜悦。

(3)有关体育学习的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研究现状张旺认为:评价中注重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和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的果断性、坚忍性、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主动独立等精神。新课程心理健康领域对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提出了具体现象并给予评价,还将评价记入学生的成长卡中,作为学期结束学生体育成绩总体评价的一部分。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及时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水平。

(4)有关体育学习的心理健康评价方法研究现状体育对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已越来越凸显,心理健康目标也被列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把对学生的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知、情、意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价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纵观教育学各学科,唯有体育教育,以其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以其对培养形式良好的心理状态、塑造学生心理健康环境的显著功能,成为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优载体。体育课程教学心理健康目标的设定对体育课程改革起到关键性作用。

(5)学习领域目标与心理健康评价的关系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确定心理健康目标是确定心理健康评价指标的前提,只有通过心理健康目标才能确定出评价指标,而学习评价是针对于目标而言的,目标实施的如何只有通过评价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说,目标和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密切联系,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看出课程的实施情况。

(6)学习评价的分析学习评价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更直观地体现教学活动的成效。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学习成绩评价建议1~2年级采用评语制,3年级至高中三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生成长记录袋可以收录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有关资料。

二、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心理健康内涵和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的释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定义都是比较抽象和泛化地介绍心理健康,没有对心理健康得出一个可行性概念,这就使教师在认识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上模糊不清,难以实施,更无从谈起准确的评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的内涵偏于简单而仅仅侧重于一般心理过程的把握,缺乏体现心理健康本身的简练、可操作的准确界定。(2)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收集文献中各学者对心理健康评价指标和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评价的指标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学者在对心理健康评价指标上的研究和课程标准中是高度匹配的。(3)通过查找参考文献,发现学者对课程标准中心理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文章很少,这可能是由于现在这方面体育课程的实施还不是很好,再就是实施过程中不是很好把握。

2.建议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6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高校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1]要求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为此,各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积极推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既然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高校课程,那么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如何建设呢?这个问题都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才能回答。教学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方法及技术对教学过程及预期的一切效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以提供信息改进教学和对被评价对象作出某种资格证明。布卢姆认为评价是确定学生水平和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也就是作为一种反馈机制。[2]它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更趋向合理,实施更加有效。下面笔者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方法的角度探析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评价内容。

一、评价教学目标

目标是教学起点,也是教学终点。一方面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另一方面教学目标是检验教学实施效果的依据。评价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知目标

任何教学的高级目标都是建立在认知目标的基础上,没有认知目标的目标体系是不属于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要确定为是否能够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否能促进其认知的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之时选择合适的心理应对策略。比如,学生掌握一些行为心理学的知识,对于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能够根据行为主义的疗法进行自我矫治。

2.非智力性目标

除了关注认知目标,我们还应该发展学生的非智力性目标。非智力品质是指人的智力行为之外的一些个性品质,如意志品质、合作态度、生命热情、创新精神等,它对一个人的智力行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只是简单的认知教育,而是夹杂着很多非智力性品质的教育。例如,在挫折教育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分析挫折的原因和学习应对挫折的方法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树立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发展性目标

一般地说,课堂教学既要制订基础性目标,又要制订发展性目标,两者要密切配合。基础性目标是大学生明确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和处理危机的一些方法等等,而发展性目标是对学生心理成长起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是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上三类目标并不是简单的独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关系。评价目标包括五个方面,一方面看该教学目标是否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相一致;二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三要看该教学目标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现有水平;四要看教学目标是否具有可评估性;五要看该教学目标的表述是否准确。[3]认知目标、非智力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符合以上五个方面才是有价值和有意义的目标。

二、评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其选择得恰当与否以及是否与目标一致,将直接关系到心理健康教学的成效。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设计不能等同心理学的内容设计,其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非结构性、非学术性、非结论性的特点[4],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设计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是否是贴近学生需要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内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问题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好的教材。

2.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教学要想对心理的发展发挥主导和促进的作用,就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为此,教师必须首先确立个体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个体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一是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个体在他人帮助下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与其已经达到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一段差距,维果斯基将这一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也在经历一些细微的变化,从最初对学校的迷茫,专业学习的困惑,到最后对自己的学业清楚认识和未来发展的准确定位。这之间的落差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作用。

3.教学内容具有生命意义

如何选择贴近学生心理需求又能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促进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呢?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命,使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直接的关联,能够激发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现象、意义以及价值。二是必须克服以心理知识为中心的倾向,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文性质,促进个体对自己人生价值、生命意义、人的尊严的关怀。因此,在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否具有生命意义的元素,例如,我们在人际关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应付人际冲突,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对于他人或者整个人类具有尊重的情怀。

三、评价教学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教育指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紧密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网络体系。那么在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评估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1.课堂心理氛围是否融洽

心理氛围是心理教学过程中相对稳定的集体情绪状态,它是集体心理动态结构的特点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在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会进行频繁的交往,交往时每个个体本身都带有一定的感彩,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个体之间的情绪互相交流,互相感染,才会造成认知上的共鸣,情绪上的共鸣,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从而形成某个时刻的集体心理气氛。学生只有在轻松的环境下,才能加快思维进程,所学知识才能加以巩固并快速转化为能力。合谐的心理氛围是教学任务顺畅完成的有力保障。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心理氛围融洽呢?其指标是教师积极投入,学生全神贯注,师生之间交流融洽,学生思维活跃,知识接受愉快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等。

2.师与生、生与生是否充分沟通互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也是人与人之间发生相互联系的最主要形式。课堂教学活动也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特定沟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应该是有效课堂教学的保证。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分享和倾诉的巨大功效,而分享和倾诉来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教师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背景,尤其是沟通者之间心理交往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吸引。

3.活动是否具有深入性和分享过程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心理活动带来快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要求师生和生生之间要有充分分享的过程。我们总是强调倾诉在心理咨询中的重要性,然后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同样需要有倾诉的过程,但是这个心理教学中的倾诉往往称之为分享。生活中的许多快乐,都是互相分享得来的。如果心理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没有分享的过程,只是一味由老师的引导,那么心理教学教育也只是单一影响过程,而不是一个多面影响状态。当然分享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由浅到深的过程,再由深到浅的过程,只一味停留于表面的分享无法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四、构建质化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

纵观评价方法的发展历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由以量化评价为主,质化评价为辅,发展到质化评价为主,量化为辅。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两个不同侧重点进行评价时,又各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在这些方法中,量表法、随堂听课评价法、情境式评价法等是主要的方法。量表法是指通过编制评价量表来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评价中使用量表评价法时,量表中的指标或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基础。指标是指具体的、行为化的、可测量或可观察的评价内容,即根据可测或可观察的要求而确定的评价内容。但是,量表法往往在指标范围内进行,对于一些不在指标内的因素无法纳入考核范围之内。随堂听课评价法可以弥补量表法的缺陷。评价者抓住任何一个细节,对一些特殊行为保持高度的敏感,并对这些行为进行及时的记录和分析。通常这种方法要求观察者有熟练的观察技能和丰富的观察经验。这种方法的难度较大,为了简化难度。教师有计划在课堂上创设某些片段,也就是创设某些情景来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应对这个情景。最后,教师要对学生在情景中做出的反应做出客观地评价。

总而言之,教学质量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以评促建,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过程以及评价方法及时反馈给心理健康教育者。这对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Z].北京:教育部,2001.

[2]布卢姆等著、邱渊等译:《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人学出版社,1987.

[3]董晓星,陈家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评价的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04,6:24-26.

[4]陈家麟,郭享杰主编:高中心理教育指导[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8-19页.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7

[论文摘要]体育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体能、知识与技能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新一轮课改,体育与健康课程就评什么,怎样评,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探究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话题。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评价内容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水平五或水平六)改变了过去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教学实数的框架。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对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综合评价,强调在评价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同时,要重视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以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理念,真正体现评价的公平性和教育功能。具体评价内容如下:

1.体能的评价。体能主要包括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和健康有关的体能,《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可以从学习目标中选择几项体能进行评定。在对学生的体能成绩进行评定时,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基础与进步幅度进行体能成绩评定。另外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考核项目。

2.知识与技能的评价。高中体育教学评价强调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情况。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实行的选项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运动爱好在学校确定的范围内选择运动项目作为学习的内容。

3.学习态度的评价。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目标就是要树立学生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把这种学习的态度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重要内容。那么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课上的出勤与表现、学生在课外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活动的行为表现等。可从能否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参与体育活动、能否积极投入健康教育活动、等几方面进行学习态度的评价。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体育与健康课中,学生的情意表现主要为: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客观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体育与健康活动;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趣等。学生的合作精神则主要表现为:能否理解和尊重他人;能否遵守规则、尊重裁判;能否在学校和社会的体育与健康活动中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表现出负责任的社会行为等。

5.健康行为的评价。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健康行为也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学生的健康行为评价内容主要有:是否有不良生活习惯,是否学会制订并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是否注意个人的卫生,是否为维护公共卫生而努力等。

(二)怎样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

1.评价时运用好两个标准。

(1)由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评价标准转变。依据《课程标准》评定学生学习成绩的内容,可以将学习成绩评定标准分为绝对性标准、相对性标准、个体差异标准。这三种评价标准各自都存在着优点和缺点,如果单一地使用任何一种评价标准,都难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效果,应将多种评价标准结合起来使用,即评价标准多元化。

(2)允许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课程标准》把制订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标准的权利下放给体育教师,由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各评价指标制订相应的评价标准。这不仅有利于体育教师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还有利于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其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2.评价时选择好几种方法。

(1)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定量的评价方法比较适合于对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但很难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锻炼习惯、意志品质、健康行为等。这样就要求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一是在对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以后再对那些不能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评价,二是对某些因素进行量化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定性分析,这样就使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实践中,学习目标主要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其中许多目标如果不在“过程”中进行评价,放到学期末再终结性评价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必须多元化,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位于一体。这样既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又调动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学习评价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课程标准》提出,在确定体育学习评价内容时,除了要注意其评价内容

的全面性以外,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学生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项目参与评价,既体验成功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可能因有运动天赋而体育学习成绩好,在体育学习中的优点就多些,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这是个体差异的反映,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正确对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随着体育的发展,学生可通过不同渠道和不同层面获得体育的知识与体育技能。如果单单以体育教师的评价来对待学生,是很片面的,是不合理的。因此既要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外部评价,也要强调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学生互相之间的评价,还可让家长参与评价。

4.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学习评价过程中,体育教师绝不能以一次成败论英雄,而是要从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采取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促进其主动全面地发展。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价与传统的体育学习评价相比,更为强调评价体系的多元化,教师应突出评价的反馈与激励作用,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为每个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

参考文献:

健康教育评价方法篇8

关键词: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0-0013-03

一、引言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实施到今天已经12个年头了,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以前体育教学大纲有很大的差别。总结这12年实施的效果,可谓是有得有失。2011年1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评价等方面与2001年《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有一定的差异。

在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面,两个版本的《课程标准》从评价的内容、方法、标准等方面都有不一样的地方。从2005年起,新疆伊宁市初级中学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到现在7年的时间里,可谓是经历了2次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改革。了解伊宁市初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现状,能够对今后实施《课程标准》(修订稿)起到借鉴作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从新疆伊宁市20个初级中学中随机抽取8个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方面的专著以及相关论文,对相关资料进行内容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新疆伊宁市8个初级中学共发放教师问卷16份(每校两份),学生问卷400份,共回收教师问卷16份,学生问卷400份,其中废卷2份,有效问卷398份;运用数据统计法,对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常规统计处理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形式讨论的是谁对学生进行学习成绩评定的问题,即评价的主体。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主体主要有体育教师、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医生、家长、社区等。

由表1可以看出,37.5%的教师评价占学生体育总评成绩的91~100%,50%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81~90%,12.5%的教师占总评成绩的71~80%。体育教师在整个评价主体中占绝对性的优势,至少占70%,这个比例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的相差较远。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要充分发挥学生评价这个主体的作用,培养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对自己在体能、技能、态度、行为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可能由于体育教师害怕麻烦,工作任务重,直接代替学生和其他主体进行评价,这种做法严重背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标和作用。

由表2可以看出8所学校都让学生参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的评定,分为自评和互评两种形式。有5所学校学生评价占总成绩的0~10%,2所占11~20%,只有1所占21~30%。反映了学生在整个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定方面的地位比较低,没有充分发挥学生这个评价主体的作用,不能有效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仅仅靠体育教师一个人的即时评价是不够的,大多数评价都应该依靠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互相评价,因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一切学习行为、所有伴随行为而发生的心理现象,都要受到自我意识水平的影响。自我评价能帮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上,而不是结果上。学生互评,能引起同伴对某种关键部分的注意,强化他们自己的学习。

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社区、医生这3个评价主体所占的比重甚小,全部8所学校所占总成绩比重都在10%以内,这和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求建立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不符。

家长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促使家长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增强家庭体育氛围,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医生通过每年的体检,会客观的对学生的身体各方面做出评价,有利于学生判断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社区是学生最基本的生活场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社区的工作人员的评价也会反映学生在社区的体育锻炼情况。

多元化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形式可以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教育的能力。

2.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方法的调查与分析。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有5所学校一学期只在学期末考一次试,3所学校期中和期末考两次试,4所学校在学期初和学期末考两次试。但是在学习每节体育与健康课上,8所学校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都做出了及时反馈,都比较重视过程性评价,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相比过程性评价而言,体育教师更喜欢终结性评价,因为它更方便、简单。

在调查的8所学校中,所有的学校都采用定量的方法评定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成绩,只有2所学校采用定性的方法评定,评价方法还是比较单一。我们认为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采用多元的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体能和运动技能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定,学习态度、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定性为主的方法评定。

8所学校都采用了绝对性的评价方法,只有1所学校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可能是由于体育教师认为直接参考制定好的标准比较简单,而采用相对性评价方法比较复杂。

评定方法的选用将关系到能否调动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积极性、关系到能否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是否注重学生的进步幅度等。

3.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内容的调查与分析。

伊宁市初中目前对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主要有身体健康、运动技术、心理健康、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7个方面,但是大多数体育教师把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4个内容合为一个,即体育态度。

由表5可以看出,伊宁市的8所初级中学在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的学习成绩时,都以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为主。这也是一个可喜之处,全国大部分初级中学在评价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过程中都出现各种各样的偏差和误解,从而扭曲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本质属性,而伊宁市初级中学评价时则体现出其本质属性,这也是《课程标准》(修订稿)在评价方面明确表明了评价的理念之一。

这8所初级中学在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方面所占的比例只有20%,显然比例是比较低的。这也与我国在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时缺少规范性的指导有关,出现了随意的现象。部分学校用出勤率代替了这3者,可能是由于教师认为比较麻烦或者没有掌握这3者评价的方法,根本没有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的目的。

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只占总成绩的5%,反映了长期以来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中的地位,这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在评价方面总体要求不相符。《课程标准》(修订稿)特别强调要重视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方法、锻炼方法,让学生获得终身体育锻炼的技能、意识和方法。

四、结论

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的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医生和社区这些评价主体所占比例较少;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以定量、终结性和绝对性为主,对定性、过程性和相对性重视不够;伊宁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内容中身体健康和运动技术所占比例较高,而运动参与、心理健康、情意表现和合作精神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知识所占比例与《课程标准》要求不符。

参考文献:

[1]汪晓赞等.我国中小学体育学习评价改革发展对策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4):4-7.

推荐期刊
  • 健康
    刊号:11-2185/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之友
    刊号:11-1460/R
    级别:部级期刊
  • 特别健康
    刊号:42-1852/R
    级别:省级期刊
  • 健康研究
    刊号:33-1359/R
    级别:省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