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养猪市场研究8篇

时间:2023-09-25 11:19:37

养猪市场研究

养猪市场研究篇1

近年来,市畜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畜牧兽医局的指导支持下,立足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以科技为支撑,通过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培育双向机制,创新先期开发、与企嫁接两步走的开发机制,深入挖掘地方猪种的科技文化内涵,走出了一条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产业开发和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十一五”期间,累计出栏特色品牌肉猪10万头,生产加工特色猪肉产品4500吨;加工、销售黑山羊100万只、黑鸡150万只、黑兔10万只。特色畜禽资源的保护、培育及开发取得初步成效。

一、建立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双向机制,奠定发展特色品牌畜牧业的种质资源基础

(一)强化科技支撑,着力实施保种工程,地方特色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一是实施猪保种工程。猪是我国华北型优良地方猪种,具有五千多年的饲养历史。几十年来,为保护好这一种质资源,各级各部门围绕猪保纯、选育和利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先后组织了七次猪种调查、三次大规模的猪种普查。1973年和1978年相继建立了两个保种场,并先后两次组建了含6个血统、36个母祖系的保种群体。组织科研人员实施猪保种选育、性能测定与利用等研究,先后完成了61项有关猪种质资源研究课题。通过30多年的保纯选育,猪的遗传性能更加稳定,其肉质和繁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肌内脂肪含量11.6%,经产产仔数15.1头;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现存栏核心群400头、扩繁群1000头,社会生产群10000头。成为我国繁育优质商品肉猪的宝贵种质资源和生产特色高档猪肉的首选猪种。2005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重点保护畜禽种质资源,2006年被农业部列为部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09年“黑猪”获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内权威专家赞誉为“华北第一猪”。

二是实施黑山羊保种工程。畜牧部门围绕黑山羊的保护和利用,组织组建了黑山羊育种研究所。依托该所从保纯、选育入手先后完成了“黑山羊保纯选育”、“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及配套技术研究”等15项课题。通过工作,有效保纯了黑山羊这一优良种质资源。2009年,黑山羊通过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鉴定。在抓好保种选育的同时,研究了圈牧饲养条件下肥羔生产技术,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规避了放牧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技术推广和示范引导,黑山羊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产水平与养殖效益大幅提高,全市存栏常年保持在30多万只,年出栏20多万只。

(二)强化科技创新,着力实施育种工程,为特色畜牧业增添良种资源

在做好地方畜禽品种保护的同时,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新种质的培育,为特色畜牧业发展增添了良种资源。一,以猪为基础,通过导入国外猪血缘、定向培育等手段,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肉质好、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质肉猪新品种--鲁莱黑猪。2005年,鲁莱黑猪通过国家畜禽品种审定,2006年被省局确定为全省“十一五”期间主推畜禽品种。二,以猪、鲁莱黑猪和国外猪种为基础,通过品系选育,培育出了优质肉猪配套系--欧得莱猪配套系和鲁农I号猪配套系,并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通过省级鉴定和国家品种审定。三,运用现代动物遗传育种理论和生物技术培育出了具有全身被毛白色,耳尖、鼻尖“三点黑”标记外貌特征的鲁莱黑耳长毛兔,2004年通过省级鉴定。四,利用黑山羊品种资源,引入国外品种,运用常规育种技术和现代选种手段培育的山羊新种质--鲁波山羊已呈现出显著的优良品种特性。五,以培育高档特色品牌肉鸡、满足高端市场需求为目的,利用我国优良地方鸡种,定向培育的肉质香醇的优质肉鸡专门化品系---吉山黑鸡,目前已完成三个世代的选育。六,以肉质特性为主选目标,定向选育的雪野黑兔,其明显的黑色外貌特征和优良的肉质、繁殖、抗病特性成为我市新的优良种兔资源。这些品种都具有耐粗、抗病和优良的繁殖、肉质特性,是全市加快高效特色畜牧业发展的优势畜禽资源。

(三)强化产研结合,着力打造地方畜禽种质资源共享平台,为特色畜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探索地方畜禽资源共享机制,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是发挥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优势,加快特色畜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市充分发挥在畜牧技术研究特别是地方猪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优势,组织市种猪繁育场,联合农业大学、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六润食品有限公司等24家科研、企事业单位,于今年3月在成立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对猪、大蒲莲猪、烟台黑猪、沂蒙黑猪、里岔黑猪、五莲黑猪等重点地方猪种的种质进行联合研究,挖掘遗传基因资源,为种质资源科学利用创造条件,也为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突破在地方猪资源保纯、选育及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瓶颈,解决产业化开发的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和引领地方猪产业技术创新,搭建了高位平台。同时,依托黑山羊育种研究所的技术优势,成立开泰山羊资源研究中心,先后引进川中黑山羊、简阳大耳羊、辽宁绒山羊、济宁青山羊、鲁北白山羊、文登奶山羊、波尔山羊等国内外优良品种,初步建立起了全省首个山羊种质资源库,为培育优质山羊新品种、推广商品肉用山羊优秀组合提供了种质资源保障。

二、创新地方特色畜禽利用两步走的产业化开发机制,努力打造特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

(一)探索产业开发机制,特色品牌肉猪产业实现新突破

一是先期开发,打造品牌。为加快猪产业化开发进程,市畜牧兽医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猪产业化开发方案》,组织成立了“市鲁莱黑猪研究开发中心”,注册了“黑猪”、“鲁莱黑猪”动物商标和“莱黑”牌猪肉产品商标。形成了以“三个体系”为基础的特色品牌肉猪开发机制。一,通过扩建猪、鲁莱黑猪核心场、建立18个二级扩繁场和36个生产场(户),形成了400头的一级核心群、1000头的二级扩繁群和10000头生产群的特色品牌肉猪繁育体系。为特色品牌肉猪生产提供了资源保障。二,采取“公司+基地”的养殖模式,以生产绿色、无公害特色品牌猪肉为目标,发展林下、山场等自然放牧和无公害圈养,保证了猪肉产品质量,建立起了特色品牌优质肉猪自然生态养殖体系。三,研制特色加工工艺,聘请国内肉质研究权威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的屠宰、分割、剥离、加工、包装、运输、销售规程。自主开发出了黑猪冷鲜肉、烤肉、风味香肠三大系列20多个品种的产品。同时通过宣传推介、节日礼品销售、建立专卖店等形式组织经营销售,建立起了成熟的加工销售体系,取得了良好的市场品牌基础。

二是创新运营机制,与企“嫁”接,做大做强品牌肉猪产业。为做大猪产业,2008年将猪和鲁莱黑猪的繁育、生产,猪、鲁莱黑猪的动物及产品名称、商标的使用权和繁育、饲养、加工控制技术转让给六润食品有限公司。六润食品有限公司投巨资加快猪的产业化开发。目前,建设养殖基地37个,在济南等大中城市进入银座连锁超市,并开设专卖店8家,年出栏、屠宰猪、鲁莱黑猪2万头,加工、销售特色猪肉产品1000吨,猪的产业开发形成规模。

(二)借鉴特色肉猪开发模式,加快黑山羊等其它优势畜禽的产业开发

市畜牧兽医局借鉴先期特色肉猪开发的经验,组织成立了“市三黑一花特色畜禽研发中心”。中心按照先期开发,打造品牌,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发展思路,加快肉羊、肉鸡、肉兔特色产业开发。先后制定了黑山羊开发方案和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及产业化开发方案。注册了“三黑”、“吉山”黑鸡、“雪野”黑兔等动物商标和产品商标,建立起了黑山羊、吉山黑鸡、雪野黑兔育种场和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并通过研究饲养、屠宰、加工质量控制技术规程,实施全方位市场宣传推介等措施,推进了产业开发。预计今年屠宰、加工黑山羊2万只、吉山黑鸡5万只。鲁色品牌畜牧业研发生产基地初具规模。

(三)研究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提高特色畜禽产品质量

特色畜禽只有在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饲养才能最好的表现出其优良的品质特性。近年来,市在开拓优势品种资源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出了生物发酵床养殖、林下养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放牧养殖5种生态养殖模式,并在全市应用推广。目前已发展和改造生态养殖场(基地)1600个,生态养殖畜禽比重达40%。为进一步提高肉质品质,对其饲养标准、日粮组成、管理规程开展深层次研究与应用,特色畜禽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三、探索和建立地方畜禽科技文化保护体系,障显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一个产业如果缺乏文化内涵,就没有发展力和创新力。在加快地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同时,畜牧部门积极挖掘以猪为代表的种质资源所体现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并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畜禽资源文化保护体系。去年,市畜牧兽医局在各级各部门支持下,投资建设了猪科技文化馆。文化馆总面积340平方米,布置展板100多幅,馆藏猪工艺品和实物、标本、骨骼、模型、传统饲养设备100余件;搜集保存有关文献记录、历史资料、育种档案等2000多份。同时制作完成了《猪》及《特色畜禽品种资源介绍》专题片。是目前全省唯一科学、系统展示猪品种文化的形象展馆和科普基地,为猪特色产业的持久发展注入了活力。

四、强化产业发展保障机制,为特色品牌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

养猪市场研究篇2

关键词:生猪 产业风险 金融

“猪粮安天下”。生猪养殖业是我国传统产业,猪肉是我国的主要的副食品。

但目前生猪产业受自然灾害、疫病、市场波动的影响大,投融资体制发育不全、产业集中度低,生猪交易受地域限制、交易效率低下,导致多年来我国生猪价格一直处于“发散型蛛网”波动状态,猪肉供应剧增剧减,农户损失惨重。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就是配置风险,[1]生猪产业模式亟待金融改造,借助金融工具体系来发现价格、分散风险,重构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体系,保障生猪有效供给、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1.国内研究现状

1.1关于生猪价格变动的研究

綦颖,吕杰,宋连喜(2007)认为生猪价格波动既受内部因素影响,如饲料成本,生猪生产周期,生产与加工销售环节利润分配等;也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如饮食习惯、疫情、宏观调控政策等[2]。李秉龙、何秋红(2007)分析了我国猪肉价格短期波动的特点与波动周期,总体趋势、从政府宏观调控、猪肉供给和需求三个方面解析了肉价格波动的原因。[3]战立强(2014)通过对生猪价格时间序列的观察,发现我国生猪价格成规律性的波形。[4]

1.2关于生猪投融资的研究

生猪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在银行与养殖户的关系上,王九龙、谭静(2010)建立了生猪贷款博弈模型,分析了银行提供金融支持所面临的问题,具体阐述了金融机构面临逆选择的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国家政策的研究上,熊启泉、邓家琼(2008)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财政支农总量不足、力度减弱、结构不合理、且稳定性差,存在错位和低效率。

完善生猪投融资体系的建议:对于政策支持上,潘俊澍(2012)提出扶持生猪的规模化生产,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程度,给规模化生猪养殖户贷款政策等方面的政策优惠,满足规模和资金需求,从而拉动生猪产业的发展。在银行主体方面,积极打造合格承贷主体,拉动生猪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探索多种信贷担保模式,支持生猪产业发展。

1.3关于生猪保险市场研究

罗巧、肖承蔚(2012)认为生猪养殖户对生猪保险认知程度、保险期限的满意程度、保险公司的信任程是影响小规模购买决策的主要因素。周伟娜(2009)认为,政策性生猪保险对农户而言成本低收益高,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有效途径。肖承蔚、李子涵、李璐伊(2012)认为完善农业保险法律体制以及参保组织体系机制,能更有效地发挥农业保险转移风险的作用,有助猪肉价格稳定。

1.4关于生猪电子交易市场研究

杨枝煌(2008)提出生猪产业风险需要通过金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易法敏、周双德(2010)代激扬(2011)等学者认为远期交易具有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5]杨林(2010)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有助于我国在国家交易中获得增强生猪贸易话语权及定价权。刘斌(2010)、贾国华(2011)对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进行研究,发现目前主要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监管不到位、市场定位不确定、交易管理制度不规范等四方面的问题,导致交易风险加大。

1.5关于生猪期货市场研究

王千六等(2009)认为建立在分散的屠宰场交易模式之上的落后的生猪现货市场是已经成为发展生猪期货交易的主要阻碍,必须构建专门的区域性生猪集中交易市场,完善生猪产业市场机制。付芳华(2010)认为猪肉的价格和供应量波幅过大导致供应链形成瓶颈,并对猪肉供应链中现有的优化方式进行归纳并分析其不足,并对以生猪期货为工具对猪肉供应链进行优化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张立中等(2013)对生猪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城镇居民收入、国家猪肉储备等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通过建立生猪期货市场、优化生猪补贴政策、完善生猪价格预警机制等调控对策。罗巧玲等(2009)认为我国需要尽快推出生猪期货,完善避险投资工具,使广大养殖户在价格大幅波动中提前锁定利润,防范价格大幅波动风险,为我国生猪行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陶一山(2006)通过对生猪产量的分析和预测,以及影响生猪产量波动的因素,对推出生猪期货必要性进行论证,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证性研究。

2.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2.1生猪市场风险及其治理

Ezekiel(1938)最早使用蛛网理论动态分析生猪周期。Futrell(1989)研究发现,1950年~1986 年美国生猪生产周期为4.5年,较长的周期中同时可能存在几个短周期。Darcy& Storey(2000)探讨了我国生猪价格周期的运行规律及生猪价格波动的形成机理。

2.2关于生猪投融资研究

Vercammen(2003)构造了一个随机动态模型,比较政府直接补贴与价格补贴对促进生产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接支付可以引致农民增加投资。完善生猪投融资体系方面的研究:Navajas和Gonzalez-Vega(2006)研究了萨尔瓦多的Financiera Calpia金融机构创新农村借贷的方法,他们的研究指出FinancieraCalpia的主要贡献在于将被证明成功的城市贷款技术转移和适用到农村金融的发展。[6]

2.3关于生猪期货研究

19世纪末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模型己隐约地提到了期货市场价格的形成等问题(Carter,1999),但对期货市场价格系统深入的研究始于凯恩斯,大多学者还是认可期货市场具有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的功能,有助于平抑缓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Kenard等对美国大豆、活牛、活猪等大宗商品进行了期货市场效率检验,发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而大部分期货市场在短期内则是缺乏效率的。1958 年美国著名的期货研究专家沃金撰文《期货交易的价格效应》,认为套期保值的期货交易机制有利于合理调整库存结构,避免了价格季节性剧烈波动。

3.述评

总结国内外学者对于生猪产业风险的金融治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融资,期货,电子交易,保险四个方面,虽然有涉及运用金融工具进行治理,但对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依据中国的国情,推进生猪产业金融风险治理体系的构建不仅有其紧迫性,必要性,更有其可行性。重构生猪产业风险金融治理体系的研究,为生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可行性、操作性的治理模式,从生猪产业的投融资、保险、期货、电子交易四个维度形成综合治理,实现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吴晓求.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配置风险.经济经纬[J].2008(4)

[2]吕杰、宋连喜.生猪价格波动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畜牧杂志[J].2007(2)

[3]李秉龙、何秋红.肉价格短期波动及其原因分析.农业经济问题[J].2007(10)

[4]战立强.生猪价格时间序列的规律性波形和成因及调控.农业现代化研究[J].2014(1)

养猪市场研究篇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偏好高品质猪肉,这使得从国外引进的瘦肉型三元生猪品种在我国更受欢迎。但近几年来,“双汇瘦肉精事件”等猪肉安全事件的频发引起了人们猪肉安全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催生了土猪肉市场的兴起。“土猪”这个概念也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催生了一个亿元市场。不少企业开始发展生态养殖,或者是发展国内土猪品种的养殖。为了研究宜昌市土猪肉的市场,我们与宜昌市农牧业龙头企业东鑫牧业有限公司取得联系,课题组开展了关于宜昌市土猪肉市场的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当前宜昌市土猪肉市场的现状,并给出调查分析后的建议。

1.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首先走访了宜昌市东鑫牧业实地养殖基地,参观了实地养殖情况,对猪肉的品种、来源、养殖方式、供货渠道等进行了了解,对企业的规模以及市场前景进行了调查询问,在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的同时,也对后期的问卷调查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在问卷设计上,参考了大量国内已有的相关资料,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采用自编问卷的形式。在调查中我们采用随机的方法,在大明菜市场、北山便利超市,国贸大厦,儿童公园和滨江公园等地投放问卷450份,收回有效问卷412份,确保问卷的普及性、广泛性、公平性,最终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6%。

我们用得到的数据算出各个选项的百分比,画出对应的饼图、柱形图。

2.分析结果及建议对策

2.1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土猪肉市场的因素:

(1)虽然土猪肉相比于普通猪肉,更加环保,健康,口感更好,更受消费者喜爱,而且现在的消费群体都有健康饮食,绿色饮食的理念,但是土猪肉的市场价格过高,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说,不能够长期承受这样的消费,这导致普通猪肉仍然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主要市场,消费群体购买能力不强,需求量跟不上,难以大批量的消费,这就直接导致了土猪肉消费市场难以扩大。

(2)猪肉价格不稳定,土猪肉市场的价格缺少规范性。土猪肉价格是随市场波动的,而且变化幅度很大。市场需求量变大,则猪肉的价格急速上升;市场需求量变小,则猪肉的价格迅速下跌,,价格变化巨大波动让很多投资者望而却步。

(3)对于土猪肉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猪肉的质量得不到保障。目前土猪养殖还停留在小散乱的的无序发展阶段,土猪肉市场较为混乱,消费者只能从价格上进行区分,在未辨别清楚的情况下为求购买到放心土猪肉,高价买进,给土猪肉市场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4)对土猪肉的宣传不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对高质量的土猪肉需求也将越来越大,但是在市场调查走访中我们很难在宜昌一般的超市中看到土猪肉的身影,并且还发现未购买土猪肉的群体还是占绝大部分,甚至没有听说过土猪肉,这个概念,缺少消费土猪肉的根本动力。

2.2建议对策

(1)加大对土猪肉的社会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社会上的媒体对土猪肉消费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对土猪肉有更充分地了解,提升土猪肉消费群体的数量,扩大土猪肉销售市场份额。

(2)相关部门加强对土猪肉市场的监督。对土猪肉市场进行全面的整顿,规范土猪肉市场,在此基础上,帮助研制出能够有效辨别普通猪肉与土猪肉之间区别的方法,提升广大消费者的辨别能力。

(3)加强企业养殖环境的监管,实现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优化土猪的喂养环境,利用微生物发酵床养殖等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全方位科学地,绿色地养殖土猪,减少猪的发病率,做到零排放无污染猪,同时不断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土猪养殖经验,通过先进技术的不断融合,摸索出优中更优的土猪养殖技术。为了增加消费群体对土猪肉的信赖,土猪养殖企业可以为每一头土猪制定相应的档案,在市场上销售时,可以通过猪肉了解猪生前的所有信息,建立一套完善的体制,对于出现的问题猪肉也能够快速找到问题的根源,及时将出现的问题解决。

(4)强化市场营销,打造土猪肉市场大品牌。将一些小规模的养殖业主逐步融合起来,利用各自的优势互补,扩大土猪养殖规模,打造出一些令消费群体信得过的土猪肉品牌,增加土猪养殖业主对土猪肉市场风险的抵抗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对土猪肉的市场营销,在调查中发现还有大量的有购买力的人群还没有购买过土猪肉,而土猪肉消费又是符合时展,人民群众需求的一种商品,强化土猪肉市场营销,扩大土猪肉消费群体的数量,无疑将对土猪养殖增加一个无比巨大的动力,将对土猪肉的品牌打造产生很大的影响。

3.展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猪肉,消费趋势开始不断转变,猪肉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土猪肉将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基于此,只要能有机地结合养殖基地、市场两者之间的联系,处理好供求关系,完善好监管市场体制,才能使企业最大程度地从中获取利润,也能更好地促进土猪肉乃至绿色食品市场体系的完善。由于此次调查只限于湖北省宜昌市这个区域,研究结果难免存在区域的局限性,有待更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余德谦.土猪生产发展现状与展望[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2012,05:13-14.

[2]张蓓,黄志平,文晓巍.农产品质量安全危机下的无公害猪肉购买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13,07:143-150.

[3]舒安丽.高品质土猪肉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提高[J].农业知识,2012,15:13.

[4]长沙高端猪肉供不应求[J].乡村科技,2012,07:9.

[5]采访专家.华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李楚华,博士,采写,本报记者,郭静,实习生,贾亚敏.“似土非土”关键靠“慧眼食肉”[N].广东科技报,2008-08-01007.

[6]我国规模化土猪养殖出栏量大幅增加[J].北方牧业,2013,03:10.

养猪市场研究篇4

荣昌是一个养猪大县,养猪产业在荣昌县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2年荣昌县农业总产值为14.6亿元,而生猪业产值就达4.5亿元,占整个农业总产值的30.8%。其中外销仔猪162万头,产值近亿元;种猪巧万头,产值2400余万元;肥猪60万头,产值4000万元;出口猪肉产品3600吨,产值3800万元。在农民人均纯收人2556元中,畜牧业占了1100元。如何做大盘强生猪产业,提高养猪效益,是困扰荣昌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经过几年的探索,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发展外向型生猪产业,是提高养猪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传统优势

荣昌是全国三大优良地方猪种和世界优良地方猪种一一荣昌猪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是全国最大的仔猪生产基地和外向型仔猪销售市场。县境内有驰名中外的西南农业大学荣昌校区;有祖国大陆唯一的国办养猪科学研究院一一重庆市养猪科学研究院;有部级重点种畜场一一重庆市种猪场;有中国农大饲料研究所猪营养研究中心等畜牧教学、科研、生严单位。1998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这些传统资源和技术优势,是荣昌生猪产业发展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荣昌县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两院一场”畜牧科技和人才优势,加大科研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地方优良生猪品种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产品,鼓励科研人员进入市场,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利用畜牧科技城的影响力,建好科技示范区,做好先进适用科学技术的示范、推广和利用工作,提高生猪产业的科技含量,努力形成农科教、产学研、贸工农一体化,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科技与产业相结合的特色经济之路。

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培育和壮大以开发猪肉为原料的产品,培育和发展一批像渝兴食品公司一样的猪肉加工、食品制造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生产适销对路的生猪产品,进一步提高生猪的商品率,以此带动生猪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农民增收。在发展方向上,突出大(规模大)、高(科技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市场导向向外)、强(带动力强、辐射力强)。在经济主体上,不拘一格,不拘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国有、民营、个体、合营、股份合作、中外合资、外资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并举。在经营模式上,探索和实践“办工企业+农户”、“流通企业+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模式。在经营机制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处理生产、加工、经营等几者的关系,采取合同契约、股份合作、资产参与以及联产、联营、合股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在投资渠道上,政府可在项目资助、科技风险投资等方面予以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通过银行信贷作为资金来源渠道。改革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食品加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装新型产业化企业。

三、搞好产业基地建设

进一步搞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在益众公司和昌元良种猪繁殖场两个洋二元杂交母猪制种场现有规模的基础上,尽快完善制种场的有关设施、设备,增强制种能力,在巩固现有种群数量的同时,加大引种力度,扩大优质瘦肉型母猪的规模;根据发展布局,改建、扩建一批人工授精站,积极引进、饲养杜洛克等外种公猪;在抓好荣昌猪保种选育的同时,大力推广“仁洋二元”杂交母猪的饲养,开展“上洋二元”商品猪生产,进一步扩大PIC优质肉猪生产基地。进一步搞好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鉴于农户传统的养猪习惯规模小、布局乱、效益低的实际,在全县现在的盘龙PIC优质猪养殖基地、土二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土三元生猪基地的基础上;努力扩大优质瘦肉型杂交母猪养殖基地,加强发展专业养殖大户的力度,加强对疾病、药残、毒残的监控,建立起一批与现代集约养殖、大流通和大市场的要求相适应的规模养殖基地,加大发展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大户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搞好饲料和兽药基地建设。新建、改建、扩建一批饲料生产企业,扩大饲料生产的规模;力争突破20万吨的单班生产能力;加大研究、开发饲料添加剂和兽药新品种的力度,进一步提高饲料和兽药的科技含量;力争现有的13家兽药生产企业在2005年前全都达到cMP要求;进一步规范饲料兽药市场业主和商的营销行为,充分挖掘饲料兽药市场的潜力;以投资1.5亿元的西南地区最大的“渝西饲料兽药批发交易中心市场”为载体,把荣昌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饲料兽药批发市场

四、努力创新利益机制

一是建立价格引导机制。收集周边县市乃至重庆市内外的仔猪价格信息,每天在县电视台和《荣昌报》上公布,及时通报仔猪价格;挂牌公布当天周边仔猪价格及本地交易价格,农户可根据公布的信息自由选择交易点。二是成立专业生产合作社,加强对生猪生产的指导,承担种猪配种、组织饲料供应和仔猪收购等社会服务性工作三是发展企业与农户订单养殖,使企业与养殖农户之间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四是推进社会化服务,健全畜牧生产体系,切实搞好生猪的基础防疫、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的指导和服务工作。

养猪市场研究篇5

这次会议的任务是落实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刚才,有关同志讲了可繁二元母猪的补贴原则和办法,下面,有些事情我再讲一下。不周到的地方请洪本、建林等同志讲。

一、高度重视生猪生产

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生猪和猪肉价格明显上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对此广泛关注,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控猪肉市场,促进生猪生产。

5月26日,总理到陕西调研生猪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情况,指出: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事关群众生活,影响全局,不能掉以轻心。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做好这项工作。

5月底,农业部孙政才部长来我省就生猪生产等农业问题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调研。

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猪肉等副食品生产供应保持市场稳定工作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成立了应对猪肉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应急领导小组,每周碰头一次,对市场反映的情况及时分析、研究对策。

省委、省政府对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高度重视。孙政才部长在我省调研期间,省委、省政府领导李建国、韩寓群、姜大明、高新亭、王敏、贾万志分头和共同接见了孙部长一行。省委书记李建国介绍了省生猪及农业情况,听取了孙部长调研情况的通报。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姜大明两次就生猪生产做出重要批示。常务副省长王仁元专门给我打电话询问有关情况。副省长贾万志陪同孙部长调研一周,并于6月12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生猪生产问题。

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经贸委、物价局、质检局和工商局等有关厅局也对此非常重视,多次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政策措施。

各市市委、市政府也对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潍坊市委书记张新起,泰安市委书记耿文清、市长李洪峰,济宁市委副书记赵树国,临沂市副市长刘彦祥等领导同志积极参与了调研。

自5月中旬以来,省畜牧办公室组织人员开展了一系列生猪生产调研活动,积极向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促进生猪生产的意见和建议。

我省是畜牧业大省,也是生猪生产大省。2006年全省生猪存栏2706万头,居全国第四位;出栏5160万头,居全国第五位;猪肉产量376万吨,占全省肉类总产量的45%,居全国第三位。猪肉除满足本省需要外,约1/3销往省外国外,是供应北京、上海、杭州等国内大中城市的重要基地。我省生猪生产对农民增收、食品市场供应具有重要影响,对全国的猪肉市场供应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各级畜牧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生猪生产,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和新年春节前后生猪供应对城乡市场的影响。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及时掌握生猪生产和市场动态,采取得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

二、认真落实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

目前,我省猪肉供求和养猪业的形势是:1.生猪及猪肉价格涨至近年来最高点;2.生猪存栏总量下滑,特别是育肥猪存栏明显减少;3.中小规模饲养场,特别是散养农户,补栏积极性不高,可繁二元母猪补栏缓慢,母猪、仔猪销售困难;4.加工企业亏本经营;5.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发展良好,分散户处境艰难;6.6月下旬以来,预留母猪、购买仔猪的农户逐步增加。

解决当前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问题的关键措施是,对可繁二元母猪进行补贴。实行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对推动可繁母猪及时补栏,扩大商品猪生产能力,缓解种猪场压力,保障猪肉市场供应是非常必要的。各有关市、项目县,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日常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8月底前补贴到位。

(一)正确对待可繁二元母猪补贴政策。省政府确定,拿出1500万元资金,对60个生猪饲养重点县的农户,新购买可繁二元母猪5头以上,每头补贴50元,每个县补贴25万元。新购买可繁二元母猪必须从符合条件的省内种猪场购买。

每头可繁二元母猪补贴50元,确实不多,但是,省财政已经尽了努力,这也是参照财政部对中西部地区母猪饲养补贴标准制定的。这一补贴标准,可能对一些地方养猪农户的积极性拉动不大,但是,有补贴总比没有补贴好。我们也希望有条件的市、县,能够在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再投入部分资金进行补助。希望各有关市、项目县认真对待补贴工作,用两个月的时间做好全省新购买30万头可繁二元母猪的补贴工作,争取8月底补贴到位。

(二)切实加强项目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市要严格按照省畜牧办公室、省财政厅《省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意见》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到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省畜牧办公室、省财政厅成立了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补贴工作的组织、指导和协调。各有关市、项目县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加强对补贴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各市在补贴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补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典型,确保补贴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提高补贴的透明度。各市、项目县要加强补贴资金的管理,坚决杜绝挪用、贪污等违规、违法行为。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县畜牧、财政部门要在县级媒体上及时公布补贴的乡镇和村,并组织补贴乡镇张榜公示拟补贴农户和实际补贴农户的姓名和补贴数量等,公示期限不少于7天,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四是加强对补贴母猪的后续管理。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建立补贴户养殖档案,对补贴的可繁二元母猪进行登记,统一佩戴具有补贴分辨标志的耳标。母猪养殖户要建立健全防疫、配种、产仔等相关信息记录档案。享受补贴购买的可繁二元母猪1年内不得买卖或处理,确需买卖或处理的,须报经县级畜牧部门同意后,办理相关手续。否则,将收回财政补贴资金或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五是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补贴可繁二元母猪的质量和价格监控,对存在提供不合格母猪、虚开发票、随意提高母猪价格等行为的种猪场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取消供种资格。补贴工作结束后,各市畜牧、财政部门要成立监督检查小组,组织对项目县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及时对项目县补贴实施情况进行验收。省畜牧办公室将会同省财政厅组织对各市验收结果进行抽查,对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显的项目县,进行通报批评。

(三)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针对目前我省生猪生产严峻的形势,为促进生猪生产,保证市场有效供给,各市除搞好可繁二元母猪补贴外,要积极引导生猪加工销售企业与中小生猪饲养场、散养户签定生产合同,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搞好产销衔接。引导和鼓励生猪加工销售龙头企业、种猪场采取分期付款购买饲料、良种等形式扶持养殖户,提高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四)发展畜牧合作社。今年4月以来的生猪和猪肉价格上涨,去年5、6月份的生猪价格暴跌,与生猪生产信息不畅有关,但是,更重要的是饲养者处于无组织状态,彼此无法约束,对信息反应失灵。生产与市场脱节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

一是要积极发展养猪合作社、养猪行业协会,提高中小规模饲养场和散养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提高生猪饲养者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养猪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生猪价格;周期波动;CPI

中图分类号: 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3)07-0036-05

猪肉作为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类来源,其价格是构成CPI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生猪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同时价格波动幅度也在增大,先后经历了2007年的暴涨、2009年的暴跌、2010年下半年的再度高涨和2013年春节后的持续下跌。生猪价格频繁的暴涨暴跌给我国物价的整体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我们需要分析生猪价格波动的规律,寻找影响生猪价格波动的原因,以期跳出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循环,实现生猪市场平稳发展的目标。

一、我国生猪价格波动的现状研究

国内有关生猪价格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学者才开始关注生猪价格问题。这主要是因为1985年以前,我国生猪市场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定价制度,生猪及猪肉价格一直相对稳定。从1985年开始,国家逐步取消了生猪派购政策,我国生猪价格也开始出现反复波动的现象,尤其是2007年以来,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之大,为历史罕见。学者们逐渐意识到生猪价格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纷纷对该领域展开系统的研究。

目前,国内已有大量学者针对生猪价格波动规律、影响因素和对策建议做出了研究。如吕杰、綦颖(2007)对1984—2005年我国生猪市场价格数据的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呈现年度间规律和年度内规律。毛学峰、曾寅初(2008)采用时间序列分解方法对1995—2008年生猪月度价格数据进行分析。赵瑞莹(2008)、贾会玲(2010)、高嵘(2010)、杨瑢(2011)、刘全(2011)分别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支持向量机(SVM)、向量自回归(VAR)和结构方程建立了生猪价格风险预警模型。陈蓉(2009)对我国生猪供给调整的时滞期进行了测定,得出我国生猪供给时滞期在19—21个月左右,其中包含近6个月的观望期和13—15个月的滞后期。殷传麟、周兵兵(1997)认为,散养为主的养殖模式、低科技含量的饲养技术以及小生产者的盲目行为是生猪价格波动的重要原因。谭莹(2010)认为,价格预期对猪肉供给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滞后,国家宜采用逆周期补贴政策对生猪的生产进行宏观调控。辛翔飞(2011)从实施价格干预政策以稳定农民收入、实施收入补贴以提高生猪养殖积极性、实施稳定能繁母猪数量政策以调控供需均衡三方面,对我国生猪补贴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生猪价格波动的研究,包括生猪价格波动表现和特征、生猪价格波动原因及缓解生猪价格波动对策等,已初步形成体系。有关生猪价格波动周期方面,由于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分析指标以及选取的研究时限不同,对价格波动经历的周期次数、周期长度等问题尚未形成一致结论。在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从生猪生产成本、生产方式、生猪疫情和供给调整的时滞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稳定生猪价格对策研究包括生产者价格预期、生猪价格补贴等方面,但鲜有从金融角度进行论述。本文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采用HP滤波法对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波动进行研究,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现场调研等方式,从生猪生产方式、金融信贷等多角度,对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成因及对CPI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稳定生猪价格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更好地指导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基于HP滤波法的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周期

(一)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经历了3轮完整的涨跌期,生猪价格波动的一个周期约为3年半

HP滤波方法是霍德里克和普雷斯科特(Hodrick和Prescott)提出的一种滤波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分析经济变量的长期趋势,它是时间序列消除趋势的一个基准方法。HP滤波法将时间序列视为趋势成分和波动成分两部分,长期趋势反映了生产系统内生性的特征,较为稳定且可用于预测方面;波动成分则体现周期性的变动成分,可用于波动分析,表达式为[Pt=PTt+PCt],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筛选出长期趋势部分。一般地,时间序列[Pt]中可观测部分趋势[PTt]常被定义为下面最小化问题的解:

[PT=PTt+PCtmint=1T(Pt-PTt)2+λt=1T[(PTt-PTt-1)(PTt-PTt-2)]]

通过Eviews软件求得时间序列的趋势部分,然后由公式RV=[PCt]/[PTt]计算出变异率作为波动周期划分的依据,可反映我国生猪变量的波动情况(见图1)。

按照“峰—峰”法划分波动周期,从图1可以明显地看出,2000年以来我国生猪价格变动经历了3轮完整的涨落周期。综观这3个周期,上涨期平均为24个月,下跌期平均为19个月,一个完整的涨落周期(简称大周期)为43个月,约为3年半。当前猪肉价格正处于第4轮的下跌阶段,从2011年10月份开始,我国生猪价格一路下滑,由2011年9月份的19.68元/公斤的高点下滑至2013年4月份的13.8元/公斤,累计下滑幅度达29.9%,下跌时间达19个月。

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价格上涨。与以往不同的是,本轮生猪价格波动周期除了受猪存栏量高的影响外,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性因素(如黄浦江死猪事件等),导致猪肉需求锐减,散养户退出,生猪出栏短期加快,从而供求失衡加剧,猪肉价格猛跌。

(二)年内价格变化一般呈先高后低再高的“U”型走势

以一年为一个时间段,气温变化和我国传统节日决定了年内猪肉价格呈先高后低再高的“U”型走势(简称小周期)。一般1、2 月份,天气寒冷加上春节效应,猪肉价格多处于当年高位;从春季开始,随着气温升高,猪肉消费需求减少,猪肉价格开始下降,5、6月份降到当年最低点;中秋节、国庆节两节来临使猪肉价格进入一年中的另一个高峰;到第4季度,随着气温走低,居民对猪肉需求逐渐增加,猪肉价格稳步上涨。从两个周期关系看,小周期服从大周期,当两个周期重叠时,就会加速猪肉价格的上涨或下跌,达到峰值或谷底。如:近3个周期生猪价格低点分别出现在2003年5月、2006年5月和2010年4月,价格分别为5.78元/公斤、5.96元/公斤和9.53元/公斤,高点分别出现在2004年9月、2008年3月和2011年9月,价格分别为9.66元/公斤、16.83元/公斤和19.68元/公斤,均符合大周期叠加小周期的规律。

三、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宏微观经济的影响

(一)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从月度同比走势看,2001年以来生猪价格和CPI变动趋势基本一致(见图2)。在猪肉价格同比上涨的时间段内(如2006年6月—2007年7月),带动CPI一路走高;在猪肉价格同比下跌的时间段内(如2008年2月—2009年2月),促使CPI一路下行。运用相关性分析,2001年以来两者相关系数达0.8,处于高度相关的临界范畴,表明猪肉价格对当月CPI有较大影响。

从过去十年经验看,若猪肉价格累计涨幅不大甚至下跌,当年CPI涨幅就不高;一旦猪肉价格涨幅过高,就会撬动CPI上涨,形成一轮新的通胀。猪肉价格之所以对CPI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权重高。在构成CPI的所有规格品中,猪肉所占权重最高,约为3%;同时,猪肉价格的涨跌对相关肉禽及其制成品带动作用较强。二是波动幅度比其他商品都大。因此,猪肉价格的大起大落给我国物价的平稳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宏观经济频频受到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恶化了央行货币调控的环境。

(二)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当猪肉价格飞涨时,会明显加剧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影响较大;当猪肉价格快速下滑时,则会加大养猪业的风险。以本轮猪肉价格下跌为例,按照传统的猪粮比6:1计算,当前玉米价格为2.32元/公斤,生猪出栏价至少要在14元/公斤才能保本。截至2013年5月15日,全国平均生猪出场价格为12.79元/公斤,猪粮比价为5.33∶1,自繁自养出栏生猪头均亏损192元。根据对全省86家散养户和74家养殖场调查显示,目前散养户基本处于亏损或保本的边缘状态。74家养殖场中有48家出现亏损、占比64.9%,5家养殖场处于保本的边缘,仅有21家养殖场实现微小利润。

四、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关键成因分析

养殖成本是生猪价格的主要部分,但其并非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的关键成因。从生猪生产的核心成本——饲料、人工工资和运输价格近十年来的情况看,均呈上升态势,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生猪养殖成本的上升,出栏价格逐步上涨,并没有出现与生猪价格波动周期相近的波动起伏。因此,我们认为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形成的关键成因,在于生猪养殖的散户占比较高而规模养殖占比较低。

(一)散养户盲目进出是生猪价格剧烈波动的关键

数据显示,我国70%以上的生猪由散养户供应。山东省生猪养殖规模程度较高,70%以上的生猪来自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但养殖场户规模多数较小,50%的生猪来自年出栏50—300头的小养殖场户。小养殖场户在收益好的时候进入养猪行业,收益不好的时候就选择退出,盲目扩大或压缩生产规模极易加剧供求矛盾,造成生猪价格的周期性剧烈波动。如在本轮猪肉价格下跌过程中,散户生猪出栏以及淘汰母猪速度明显快于规模养殖户。调查显示,2013年4月末,86家散养户生猪存栏数较年初下降15.9%,同比下降12.2%。其中,能繁母猪数较年初下降11.7%,同比下降4.5%;与之相反,74家规模养猪户生猪存栏数较年初仅下降0.71%,同比则增长4.1%,能繁母猪不降反增,较年初增长4.4%,同比增长4.3%。可见,规模养殖户预期下半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并没有大量压缩生猪存栏及淘汰能繁母猪。

(二)散养户处于产业链低端易加剧波动

养猪产业链由种猪养殖、生猪养殖、屠宰、销售、猪肉深加工、饲料加工以及养猪科研等多个环节组成,一头生猪从出场到猪肉零售要经过中间商、屠宰检疫、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中间环节,而产业链内的风险收益分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调查显示,目前生猪养猪户平均每头猪亏损220元,而1头活猪流通屠宰检疫的费用大概为200元,经屠宰分割,可产生80公斤左右猪肉,收入1496元,猪副产品400元左右,总共1896元,减掉生猪收购费用1320元和200元检疫流通费用,剩余376元全部为活猪收购商、批发商、零售商的利润。面对亏损,规模养殖场靠卖种猪、仔猪获利以弥补出栏生猪的损失;散养户由于产业链条短、缺少风险分担机制,遭遇市场风险就会大幅缩减市场供给,从而加剧价格波动。

(三)散养户易受疫病冲击而加速价格波动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还很脆弱。小规模养殖户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下游,缺乏统一的防疫指导和防治措施,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进行疫病防治,疾病防控能力非常薄弱,因此疫病对其冲击最大。相比而言,规模养殖场具有规范化的病毒预防技术和防治措施,对生猪疫病的防控能力明显强于散养户。疫病一旦爆发,最大问题是造成养猪户的心理恐慌,以致部分小规模户出栏不补栏,散户则干脆退出,由此造成市场供给快速下降,拉动价格攀升。如:2007年全国范围内大面积爆发高致命性猪蓝耳病,导致生猪的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锐减,生猪出栏量下降了7.7%、猪肉产量下降了7.8%,生猪价格由当年5月份的10.2元/公斤快速飙升至年末的15.46元/公斤,累计涨幅达51.6%。

(四)做强做大规模化养殖面临诸多障碍

业界认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份额的80%以上时,猪肉价格才会趋于稳定。因此,提高养猪业规模化水平是熨平价格波动的根本所在。但当前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融资难。根据对74家规模化养殖场调查显示,融资难是所有生猪养殖场近年来面临比较集中的问题。目前,规模化养殖场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76.5%的资金为自有资金,仅有17.4%的资金来源于贷款。规模化养殖场的贷款需求主要是搭建猪舍和购买饲料。目前,由于养殖场土地大都系租用性质,抵、质押不合格,难以获得足额的信贷支持。二是畜禽养殖用地矛盾突出。畜禽养殖用地本身是一种农业生产活动,但国家政策一直未明确其“农业用地”性质。自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后,部分地方加大了对畜禽养殖用地的控制,新建和扩建用地批复困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规模养猪业的做大做强。

五、猪肉价格未来走势预测及对CPI的影响

(一)本轮猪肉价格探底已近尾声,恢复性上涨已成定局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影响因素分析,当前猪肉价格企稳回升的条件已经具备。一是从价格涨落的大周期看,本轮猪肉价格下跌已持续19个月,达到了近十年来生猪价格下跌周期的平均值,这表明猪肉价格筑底基本完成,将进入价格爬升期。二是目前国家已经启动生猪市场价格调控,主要内容包括预警信息和开展冻猪肉收储。近期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已止跌回升,也证明猪肉价格的探底已近尾声。三是伴随着中秋节、国庆节等节日拉动作用的显现,周期性上行通道或将于下半年开启。

(二)业界对年内猪肉市场前景相对乐观,U型拐点或将于9月形成

根据对全省86家散养户和74家养殖场调查显示,省内养殖场(户)对后市价格相对乐观。有72.5%的受访者认为与上半年相比,预计下半年生猪、猪肉价格走势会出现上涨,另有22.5%的受访者认为年内价格将保持基本稳定。关于拐点形成时间,预计拐点将在8—9月形成的受访者最多,总体平均落于9月份附近。

(三)年内猪肉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温和,对CPI影响不大

截至2013年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5013万头,同比增长2.2%,环比仅下降0.4%;调查的160家养殖场户当前能繁母猪分别较年初和去年同期上涨了3.15%和3.66%,并未出现如2007年的急剧下降,预计下半年猪肉供应仍比较充足。总体来看,今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将呈现温和上涨态势,对CPI影响有限。

六、熨平生猪价格波幅的政策建议

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是熨平生猪价格、稳定物价的重要路径。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也明确提出,要将年出栏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50%以上。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养殖场户、政府相关部门和涉农金融机构共同努力。

(一)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提高集约化水平

各级政府应重点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要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或合作组织建设,通过种猪统一培育、饲料统一生产、药品统一调配、联合办屠宰场等方式,提高养殖组织化程度,增强抗风险能力。要加快生猪加工园区建设,实行园区企业养殖基地化,明确畜禽养殖用地的土地性质,克服用地瓶颈,鼓励生猪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二)建立有效的信息预警机制

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对生猪养殖、市场价格的信息监测和制度,建立与生猪养殖园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实时信息共享机制,实时生猪存栏、调出、市场价格、疫情防控等信息,引导养殖场户减少盲目性,避免生猪价格大起大落。

(三)建立健全逆周期错峰调节机制

进一步完善猪肉储备吞吐调控机制,提高政策逆周期操作水平,努力维护生猪市场稳定,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适时启动消费者补贴,在猪肉价格涨幅过高时,对低收入者给予一定的补贴。建立经营者补贴机制。在猪肉涨幅过高时,对大型超市补贴,供应平价猪肉等。

(四)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一是创新信贷方式。通过产业链融资、农村土地产权证抵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订单融资等新模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加快发展生猪农业保险。在做实能繁母猪保险的同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拓市场,试点并拓展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等业务。三是推动符合条件的规模养殖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拓宽直接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吕杰,綦颖.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经济学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7).

[2]毛学峰,曾寅初.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生猪价格周期识别[J].中国农村经济,2008,(12).

[3]陈蓉,陈俊安.我国生猪市场波动规律及平稳供给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9,(10).

[4]岳冬冬,王征兵.我国生猪生产波动周期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0).

[5]殷传麟,周兵兵.生猪价格:波动与抗波动[J].价格理论与实践,1997,(4).

[6]刘芳,江占民.生猪养殖业成本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2,(1).

[7]綦颖,宋连喜.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分析与缓解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16).

[8]陈蓉,任大廷.生猪供给调整的时滞分析[J].农村经济,2010,(1).

[9]赵瑞莹,陈会英,杨学成.生猪价格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运筹与管理,2008,(4).

[10]贾会玲,杨晓光,邓若鸿.基于数据的生猪价格风险分析模型研究与实证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0,(12).

[11]高嵘.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0.

[12]杨瑢.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生猪价格预警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18).

[13]刘全,程彬,郑广宇.辽宁省生猪生产周期性分析及预测预警模型研究[J].中国畜牧杂志,2011,(10).

养猪市场研究篇7

与高校联手 培育新品系

新五丰以生猪产业经营及出口业务为主业,涵盖活猪养殖出口、种猪、饲料、兽药及生物制品、肉食加工等项目。

2002年10月,新五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申报成功。2004年6月9日,新五丰正式上市,提出“安全优质猪”概念。此后,新五丰从国外引进原种猪,进而与中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合作,运用国家一流育种技术,开始培育自己的新品系,以高质量产品适应市场需求。

为研究新品系,新五丰非常注重市场调研。新五丰技术总监周庆华说:“每个区域市场需求不一样,针对香港这一块市场,消费者不喜欢肥厚肉质,许多生猪的肥肉在屠宰就丢掉了,造成浪费。因此,我们就要明确区域消费者需求,提高生猪养殖瘦肉率,但不能使用瘦肉精,这就必须靠技术,培育瘦肉型新品系,比如大白猪、长白猪等。”

研究饲料 降低成本

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对饲料的要求与本土猪种不一样,它需要的是玉米、豆粕、鱼粉,而国内市场缺乏这些原料,饲料原料必须从国外进口。

据周庆华介绍,新五丰在引进新品系时就开始对饲料进行研究,通过公司科研人员不断努力,取得了新成果――低蛋白饲料,它的好处是对大豆的需求降低,饲料配制的成本下降。能量蛋白通过氨基酸来平衡,蛋白的使用量下降,低蛋白排出来的物质含氮、磷比较少,排出的粪水容易处理,对环境的污染也比较小。

周庆华告诉记者,每年一头母猪消耗300公斤饲料,40万头母猪一年要消耗12万吨饲料,每吨饲料降低成本20至50元左右,利润空间就有几百万,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利润空间。

创新养殖方式

原先一家一户的饲养方式,生猪患病的概率低,而现在规模化养殖,出现了新问题,疾病防控难度加大。对此,新五丰对整个生产模式和工艺进行了技术创新。

从2007年开始,建立专门的母猪场,母猪、仔猪分开饲养,成功率大大提升,这种饲养方式被称作为“分胎多点批进批出”。

加大品种推广力度

在新品成果转化上,新五丰加大力度进行示范推广。2009年3月,公司在耒阳地区首批实行“公司+农户”经营项目,新品种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周庆华算了一笔账:“饲养一头猪得到的优惠有100多块,农户一年养两批,大约500头,一年可以挣到5万块,这比去外面打工强得多,大大提高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新品种推广,农户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周庆华说:“农户对技术不了解,我们派出技术员,一个技术员管15至20个农户,现场服务,防治疾病,解决技术难题。所有生产资料由公司投入,包括猪苗、服务、饲料、疫苗,农户养殖风险降低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打响生态农业攻坚战

目前环境污染是制约整个畜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也是技术研发的重点。走生态农业发展道路十分必要,如果环保问题不解决,企业则难以生存。

2009年6月,新五丰牵头承担“适度规模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两年时间,公司把环保放在重要位置,在清洁养殖技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针对养殖环保问题,新五丰在国内外进行调研,凝聚技术力量,成立合资公司专门处理生猪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对污水、粪便、死猪、臭气进行处理,形成有效、专业的运作,猪粪运用技术转化成有机肥,废弃物再利用。新建的猪场着重考虑环保因素,未雨绸缪,减轻后续环保压力。

新五丰采取典型示范的形式,一个村发展多家示范户,派驻技术人员去指导、服务。新猪舍修建要进行地域选择和环保设计,使排放的猪粪水有消化的地方,确保没有污染,排出来的猪粪水作为菜地、果园、鱼塘的肥料。对农户而言,资源循环利用,经济效益提高了;对企业而言,环保的压力也减轻了。

严把食品安全关

养猪市场研究篇8

作为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自2003年当选以来,我连续四年向大会提交了如何通过资本市场让农民增收的一系列议案,目的是希望借此提高农民参与市场、驾驭市场、利用市场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

这些议案提交后,相关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都给予了重视和落实,大商所也积极配合,并进行了有益而深入的探索和尝试。2003年,以期货价格信息引导农民卖粮,帮助黑龙江豆农增收10多亿元;2004年,向国务院建议并积极推动在黑龙江大豆主产区开展“先卖后种”试验,促使豆农增收数亿元。2005年,开展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在东北粮食主产区大规模免费培训农民期货知识、大范围免费送市场信息下乡、大力推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粮食产业化经营试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年“两会”上,我提交了三个议案,主题依然是围绕如何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并建议在大商所推出稻谷期货和生猪期货交易。

我国是生猪生产、消费和贸易大国,2004年底生猪存栏4.82亿头,年生猪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猪肉是我国最大的肉类消费品,生猪养殖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广大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我国生猪生产与消费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价格起落较大,给生猪养殖者、相关企业以及消费者带来较大风险,影响了农户生猪生产积极性。从1999――2003年生猪价格一直处于疲软状态。

从2003年7月开始,猪价开始全面回升,经过大约15个月的恢复性上涨之后,于2004年10月开始回落,到2005年底生猪价格更是大幅下跌。据调查,2005年底,河北许多地区生猪收购价跌到了每市斤2.5元,与2004年同期生猪价格5元相比下跌了50%;四川资阳地区生猪价格在每市斤2.7元左右,与2004年同期相比,每市斤低了1.2元。当地许多养猪户无奈地说:“买猪时仔猪贵,出栏时生猪贱!该出栏的猪卖了赔钱,养着光吃不长更赔钱,不知道这猪该咋养!”据了解,当前玉米价格每市斤0.6元左右,按料肉比5.5:1计算,生猪价格维持在每市斤3.3元,养殖户才能保本,低于这个价格,就会赔本。

生猪期货上市后,将带来整个生猪市场各方主体的共赢和产业链条的稳定。一是有助于增加养猪农民收入,二是为相关企业提供价格风险管理工具,三是有效提高我国生猪产业化程度。开展生猪期货后,可以通过推行“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新模式,有助于引导我国生猪产业转换生产、流通和销售模式,切实提高生猪产业化程度。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