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农业经济研究8篇

时间:2023-09-26 09:17:19

农业经济研究

农业经济研究篇1

1.1信息化方向

先进技术的引导以及市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农业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作为农业经济而言,应该积极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加强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和完善的力度,在信息化资源与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市场变化的情况,才能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不受影响。

1.2现代化发展方向

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展的步伐,严格地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加强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力度,通过建立多样化农业经营模式的方式,将农业经济体系融入新农村建设中,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1.3生产化发展方向

政府部门在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必须充分发挥先进农业合作经营模式的优势,提升农村与农民的经济收益。比如,大型企业在积极参与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农产品标准化的生产与加工作为企业发展的方向。严格地按照企业制定的标准进行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促进农民经济收入稳步提升的同时,为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新农村建设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2.1工农结合,避免人口外流

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方式,鼓励各个行业的企业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加工中。这种农产品生产与加工有机融合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有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而且对于农村劳动力留存率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经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分为农忙与农闲两部分,之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城里打工,就是希望能够在农闲的时候,为自己的家庭创造一些额外的收入。然而,外出务工造成了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的出现,而且外出务工农民回家的费用也较高。因此,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的是引导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地直接建厂进行农产品深加工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彻底地解决了农民农闲时节的就业问题,促进了农民经济收入的提升,而且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2优化农业经济的管理制度

政府部门在积极地创新和优化农业经济制度的过程中,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首先,将农业经济管理指导意见作为依据,做好国家有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纲领的落实工作。其次,严格地按照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农业经济管理策略与制度,确保农业经济管理的有序发展。最后,相关部门必须以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同时合理地进行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为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提升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与人才培养体系,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为了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的全面提升,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组织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学习农业经济管理政策与相关知识的方式,增强其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4合理实现土地流转

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小户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由于这种经营模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且无法借助大型设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所以,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必须在充分考虑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要求,加大集约化农业经济发展的力度,为农产品的深加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结束语

我国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理念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优势,积极地进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步伐,通过增强我国农业经济实力的方式,确保我国农业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经济研究篇2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孙景超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人民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农业经济研究篇3

【关键词】农业管理;创新政策;信息化应用

1.农业专业知识的范围日益扩大

随着农业产业的扩大,我国的农业经济管理也开始扩大其研究领域,同时,为了适应目前农业发展的新形势,人们对相关管理做了一定的调整与规划,在日益丰富的知识领域,各学科不断加强联系,引入新的农业经济管理概念,提出更强有力的理论和方法。

农业经济管理体系不断趋于国际化。近几年,我国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是有目共睹的,世界格局的改变以及全球竞争的加大,使我国必须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而我国既是发展中国家又是农业大国,各国与我国农业的差异,让我国意识到当局的情形之紧迫。所以对农业方面的管理理论还有实践,都有待我国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地研究。使我国农业步入世界的国际化轨道上去。

农业经济管理知识逐渐外延。现如今,绿色食品已经是人们生活意识当中的高质量食品要求,绿色食品的来源首先就是农业产品。在我国,已经从保障性的农业发展跨越到促进性的农业发展,因为在传统的社会中,农业部门不断缩小,并且有关农业的问题日益改变。就像现在,最突出的就是农产品的各个加工环节,尤其是农产品产后阶段,高度重视食品的加工问题,保证食品安全。高质量是当今最为关注的农业产后工作,所以,目前的农业经济管理已经开始向食品等其他领域扩延。

2.农业经济管理的新政策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的进步,一些专家分析推测,我国的小规模农业用户,也就是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的经营方式在未来的长时期中将保持现状,产业模式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农业经济的大范围环境将会发生明显的突出的变化。尤其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于农业经济的重视程度更加深刻,为了满足全球市场的供需,也为了适应当今的知识经济体系,对农业产业的研究和一些农业经济策略的提出将是我国发展的趋势。所以农业经济管理政策是根据我国国情而提出的有效策略,是解决农业问题的基本措施。

创新农业和土地经营制度。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农业结构是以小规模的农户为主。我国地域辽阔,各个地理位置有其独特性,所以,在制定农业管理政策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土地经营的管理制度,经过实地考察,分析研究相关法律,可以证实我国在今后的农业管理中仍将以土地经营为主。创新我国的农业制度,关键在政府的决策是否得到合理的改善。但绝不能忽视的是对农业和土地的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

“三农”政策的提出。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有四分之三的人口是农民。相应的出现了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即“三农”问题,它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和突出的问题。通过解决人民内需,同时满足对外应求,这是我国的重要解决方案之一。通过一定的政策减轻农民的沉重负担,调整我国的农业结构,这是国家的重要责任。“三农”政策的提出是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核心研究问题,以解决有关农业产业的困难,最终确保粮食安全,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3.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建议和相关政策的分析

3.1高度体现中国特色

我国目前的农业局势既面临着市场化的挑战,又受到国际化的威胁,在日益复杂化的现实社会中,要想改革农业经济管理制度,一定要体现我国的特色,认真研究农业知识,科学创新相关理论,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把各个环节的工作细致得做好,合理处理农业生产的市场化与专业化以及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特色的多元化农业经营模式,和生产经营的组织制度。使农业得到有效的发展。

3.2加强团队合作建设

提高科研水平,深化教学改革以及要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学科队伍水平,拥有一支强大而有质的学术团队和人才队伍。因为建设和发展农业经济管理是需要学术团队的支撑。目前这样一个知识结构的学术团队首先有一个知识相互借鉴、中西融合、前后贯通的问题,应该有意识、有步骤、分层次地对这个学术团队进行培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理论体系,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农业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向上发展。

3.3提高新的农业增长方式

培育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的新增长点,学科融合是建立在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科的升级和发展。学科交叉是当今科学技术向高度综合化和整体化发展的产物,它呈现出各学科联合攻关、学科思想相互补充、学科边缘的拓展、产生横断学科态势的现象。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从其学科渊源而言,本身就具有交叉融合的性质,它是由农学、经济学、管理学复合、交叉、融合而成的一个边缘性学科,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角度讲,它属于部门经济学和分支管理学。

4.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活动之一,与广大人民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并且已成为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我国的农业资源在类型上比较多,且在种植经营中的差异较大,因此,了解我国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特征,才能更好地借助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力量,推进新农业农村在经济方面的发展。

要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经济管理中政府对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职能作用,充分利用政府的主导地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实行统一规划和合理分工,增加资金的投入和政府统筹性的管理。其次对农业经济管理实行资源的整合,加强不同类型的农业经济合作,提升农业经济中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建立农业信息以及农业经济管理的交流共享机制,规范农业经济信息的标准化,逐步来推进农业信息系统化和资源共享化的集成整合平台,实现农业经济数据的共享。重视对农民的知识培训和农业信息服务队伍的建设。尤其对广大农民的知识培训以及现代化高新技术手段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在农村进行知识信息教育的普及,对于提高农村经济的科技发展和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当然,加快建设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也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做好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统媒体在农业经济等方面的结合也尤为重要。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综合性工程,需要政府和农民之间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和产业化的大力发展,我们应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技术,与时俱进地发展信息化农业经济,与国际农贸经济接轨,提高农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5.结语

通过分析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可以发现,对于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和策略的高质量提出,既是对我国政府的要求,也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高度要求。只有从上到下共同团结工作,才能做好这一重要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农业经济互联网建设、信息化基地建设和信息化服务团队建设是农业经济管理实现信息化的关键。

农业经济研究篇4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农业经济;发展路径;优势

农业经济的发展包括很多方面,涉及的领域多种多样,与其他领域的关系也十分密切。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经济发展地区,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深远的影响。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其他社会经济领域的辅助,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认识齐齐哈尔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根据当前社会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利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1齐齐哈尔市发展农业经济的自身优势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第二大城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松嫩平原,被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包围。海拔高度为200~500米,土地面积约为42289平方千米,主要以平原为主,地域广阔而平坦,土壤肥沃,多为黑土、暗棕壤、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草甸碱土、砂土,大部分土壤具有热量高、质地轻、透性好、地势平的优点。同时拥有“一江九河”作为水源补给,河流纵横交错,总体水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1]。齐齐哈尔市农业经济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经历了几代的传统应用和发展,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农业,是继承历史的耕作方式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源消耗、低污染的特征,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齐齐哈尔市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的优势特征也深刻影响着如今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2.1效益最大化原则

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所以需要坚持效益最大化原则。只有坚持最根本的效益最大化原则,才能够促进农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但是不能片面地理解效益这层表面定义,所谓效益最大化是指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协调社会、经济以及生态多方面而得出的效益,需要农业经营者从多角度理解效益,确保所得效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样才能发挥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积极作用。

2.2操作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是推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生产活动的可操作性,即生产活动可行性。通过保证可行性,能够使农业经济达到经营目标,有效实现农业技术整体应用水平的提高,这不仅符合齐齐哈尔市农业发展的标准和实际需求,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2.3协调发展原则

所谓协调发展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与绿色环保的协调,要求始终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有效协调经济快速增长与绿色低碳同步;二是指发展主体之间的协调,即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政府机构与科研单位之间的协调。这样一来,直接保证了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保证农业经济的顺利可持续发展[2]。

2.4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农业经济发展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实现农业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要在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提高效率的路径,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同时也要注重质量的提升,不能只追求效率的提高而使质量水平不断下降。效率原则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强调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注意技术的研发、技术成果的推广周期以及与效益的关系。

3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

3.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律的支持,法制化的发展能够为推动农业经济提供保障。通过相关法律条例的规定,能够进一步将农机装备分布作为农业推广的原则之一,保证农业特色化发展。同时条例规定能够明确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保证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专业性。除此之外,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能够进一步确保农业技术发展与推广专项资金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切实地为农业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

3.2政府放宽政策,提供政策支持

农业经济的发展首先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不仅需要政府多元化的支持,还要求政府不局限于财政支持,政策的放宽与支持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一大驱动力。农业技术的发展较其他技术发展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难以保证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或者是否实现超额回报,这需要一个周期性、阶段性的支持,政府需要建立针对农业技术提供者的激励机制,保证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3实现以政府为主导,农业教育、科研机构的有机结合

政府是农业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只有政府机构的相关技术机构才能推动农业技术的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这就要求政府做主导,负责资源调度,提供政策及财政方面的支持,涉农企业通过建立相关农业研发机构,为三者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相关农业教育机构,农业教育机构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的相关途径。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各个主体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激发农业经济发展的最大活力,才能够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导,不断为农业的发展指引方向[3]。

3.4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与绿色农产品的开发

土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因此加强对农业中土地资源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土地资源直接与农业经济挂钩,只有注重土地资源的保养,才能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空间。农业机械化导致土地资源被破坏,同时过度依赖以及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农业化学产品等,加重了土地的负担、削弱了土地的肥沃程度,长此以往,只会竭泽而渔。因此需要将土地资源保护作为农业生产发展的首要改革步骤,推动土壤保护相关项目的研究,推广实现秸秆还田,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4]。推进绿色农业产业开发也有利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绿色农产品的开发能够直接影响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践行绿色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部级原料基地种植面积达到93万公顷,占播种面积的40.7%,为绿色食品产业提供了600万吨原料,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306个,有1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参加“哈洽会”“海峡两岸农博会”“北京农博会”,进一步提升齐齐哈尔市绿色食品发展水平和“绿色食品之都”的知名度[1]。因此,齐齐哈尔市应该创新农业经济发展新模式,以实践为基础发展绿色农业产品。

3.5加强“一主多元”的农业技术推广

全面实现以齐齐哈尔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以科研机构、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及相关农业协会为辅的“一主多元”发展模式,实现各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正确认识“一主多元”的含义,通过对其中各个关系的深刻认识,创造农业经济的更大效益。农业经济发展涉及的领域相对多元化,既会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又受到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发展“一主多元”既能够实现主体的引导作用,又能够实现多元主体的辅助及补充作用。不仅能够清晰地解释农业经济发展与其他领域的关系,还能够很大程度上发挥各个领域的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生产发展的效率和效益[5]。

4齐齐哈尔市农业经济发展新思路

4.1发展齐齐哈尔市观光农业

探索齐齐哈尔市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可以通过一些新的思路得以实现。可以将观光农业融入齐齐哈尔市的农业经济发展中,观光农业的发展能够将齐齐哈尔市单一的农业发展模式调整为多功能发展模式,将农业生产向生态旅游、文化教育方面拓展,开辟了农业经济发展新道路,充分并且科学地利用农业资源践行生态旅游、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观,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动力。目前现代旅游农业还处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划,对道路、灌溉设施、水资源等基础设施增加投入,加大扶持[2]。除此之外,齐齐哈尔市发展观光农业既能够有效缓解齐齐哈尔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又能够帮助齐齐哈尔市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同时还有利于齐齐哈尔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

4.2贯彻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而是要求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要转变为现代农业,结合时代的特征、顺应时代的潮流,不断改革传统模式中不利于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影响着传统农业,从计划、生产、销售、服务和金融等模式进行改造、优化、升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把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转变为新型的生产方式,改变农业发展的落后状态,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3]。只有将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与“互联网+”模式结合,才能够在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大部分地区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农业经济研究篇5

1.1农业经济制度管理不完善

农村经济的有效发展依赖于廉洁高效的政府管理,廉洁的政府可以促进干群关系的良好发展,高效的政府管理可以为农村社会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我国农业经济当前在政府管理方面还非常不足,农业经济在现代化的发展中基础比较薄弱,需要政府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的现状。但农业管理部门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尤其是农村地区的不作为和无作为现象较为严重,农业设施年久失修、功能缺失,有的农业地区洪涝灾害频发,面对这一系列的发展情况,我国农业经济迫切地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管理制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政府的政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这才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之道。

1.2农业投入不足,科技发展落后

我国的农业多元化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大,但其只管投资,很少问津回报率,经营过程中缺乏风险意识,造成许多开发项目只见投入不见收益。农业的发展方式比较传统,还存在单纯追求发展速度的现象,将重点放在农业产值的提高上,忽视了农业产品的生产质量问题及经济效益的健康增长。此外,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比如我国农业中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水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中主要应用于农业灌溉,但由于人们观念意识及科技技术水平的落后,传统的漫灌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不利于我国农业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引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当前我国每年大约有5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研发成功,但得到实际推广使用的却只有总数的25%左右,多数的科研成果得不到有效应用,阻碍了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2改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对策

2.1完善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农业综合开发改造着眼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首先需要进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造,增加政府的农业投入,提高农业种植者的现代化认识,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经济中的发展,将适合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成果运用到农业种植中去,比如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灌溉方式浪费水资源的现象,提高了农业水源的利用率,节约农业开支,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通过加强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的条件,发展对环保有利的绿色农业,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农业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建设农产品的市场发展体制

农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与交易,农业市场主要有农贸市场、期货市场等几种运行模式,其在运行方式、规模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在农业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注重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农贸市场,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活跃经济状态。另外,还应加强城乡结合处农业市场的建设,对农业市场的发展形式进行科学化、有步骤的规划。为了配合农业市场经济形式的发展,政府也应对个体经营农户提供积极的支持,加快对传统农产品供销模式的改革,建设一个成熟的市场发展机制,不断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化发展。

3结语

农业经济研究篇6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4]朱涛.河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与中部六省对比评价[J].市场研究,2012(10).

农业经济研究篇7

关键词:新三农;科技;人才;保障体系

传统农业模式存在诸多弊端: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化、产业化程度低等。面对这些发展问题,从国家到个人也是做出很多努力,提出诸多对策,然而中国新农业的发展依然缓慢。农业改革之所以走得艰难,是因为在过去一段时间有些人过分强调了GDP的增长,有的人固守不动指望城市带动农村,殊不知想要实现新时代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就要树立新农业科学的经济发展理念。

1新定位,新三农

1.1新农业——加强现代化发展

虽然当今农业已经初步实现了一定的现代化,比如播种、收割都是机器来操作,比起先前手动播种、收割实在是方便多了,但是当一提到农业,还是有许多人觉得是个脏活累活。如今要发展新农业,就要转变农业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看法。现如今市场经济占据主体地位,农业的发展也要市场经济的规律,要提高农业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增强农业的集约化,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当然,也要重视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总之,就是要提高新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1.2新农村——全面城镇化

随着国家政策的颁布,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村落实,现如今的农村面貌已经焕然一新,城镇化得到很大提高。不过农村的城镇化依旧存有较大不足,发展不全面,不彻底。政府及相关部门一定要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差距不是说让城市放慢速度等着农村来追赶,而是鼓励、帮助农村加快速度来发展。农村要想实现全面城镇化,除了加快农业的发展速度,还要促进农村商业、服务业等的发展。就像一个木桶里的水,当木桶所有的木板都提高,里面的水才能装的多。有一块木板是短的,那么水就装不满。所以当农村其它产业都发展好了,整个农村的城镇化水平上来了,那么新农业反受其利,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1.3新农民——助你幸福

当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规模化程度越来越大,所需要的劳动力会逐渐减少。因此政府及相关组织可以引导一部分农民外出就业,也可鼓励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创业。一部分农民进城就业,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帮助下在许多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如医疗保险、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这既可以为城镇提供劳动力,促进城市化发展,又可以缓解农村土地压力,还可以激励农业现代化水平、机械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相互促进,两全其美。最重要的就是农民能够很大程度上受益,成为新时代幸福农民。

2新农三宝——科技、人才、保障体系

2.1新农业,科技也是第一生产力

资源是有限的,人的需求是无限的。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开发出无限的价值,并且不破坏生态环境系统,这很大程度上就要靠科学技术的力量了。我国建设有农业科研院所,又有专门的农业教育机构,但是关于农业的高端科学技术很难得到普及,一些农业产业技术很难得到广泛的推广。想要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可以建立科技开发与成果应用的市场机制。要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其一定的自由,比如知识产权更多的受益于开发员自己。科技成果得不到广泛推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大。成本大这个问题并非不可解决,政府要加大引进外资外力,中外科学研究者共同合作,进一步改善科技产品。政府也可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科技产品的推广,真正使这些科技产品得到广泛的应用。

2.2新农业的推动者——农业人才

我国有许多农业专业技术学校,每年从这些学校毕业的人数并不少,可是有许多大学生,学习的虽是农业技术专业,但是就业时却没有跨入农业行业。这有几个比较明显的原因,那就是相关就业岗位少,就业门槛高,待遇不理想。这就造成许多农业技术人才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地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就要想办法留住这些人才,让他们所学知识与技术应用在新农业经济发展上,尤其是农村本地人才,因其地缘关系,本地人才往往更有精神去做有利于本地农业发展的事情。除了高等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农民职业培训,也就是说,农民也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地区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农民创业者、农业企业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鼓励和扶持,也可以委派相关专家学者对其进行培养与指导。

2.3新农业的安心丸——农村保障体系

想让农民听从政策安排,放手大干,政府及相关部门就要建立健全农村保障体系。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落实,农民们看到了“物”的实惠自然心里就高兴。农村医疗保障,就是给农民吃了安心丸。对于收入不算高的农民来说,小病不怕,就怕大病大灾。有了农村合作医疗,治病报销有了希望。原先有病不愿治的,都转变了做法。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农业上才能更加尽心尽力。农作物到底是脆弱,风灾雨涝旱灾大冻,都会使农民的收成受到很大影响。以前种地要交税,而现在不但不用交税,政府还发放各种补贴。当农作物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后,政府也会根据受损情况对农民进行相应的补贴。农业政策和相关法律体系不断得到改革,为的都是让新时代新农业得到健康发展。

3结论

传统农业的弊端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新农业经济发展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新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要进一步提高现代化,逐步实现机械化生产,农业产品逐步集约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农村是农业发展的依托,新农村的建设有利于帮助新农村发展。而农民是新农业的建设者,农民的权益得保障,农业经济也会得到快速发展。新农业经济必须注重科技的投入力度,农业人才要得到尊重与利用,农村各方面的保障体系要得到建立健全。相信在多方面努力下,新农业经济发展会迎来自己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张长青,景韬.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山西农经,2017(2).

农业经济研究篇8

1农业经济效益的内涵

人类所有的活动都有一定目的,而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往往需要通过消耗或投入相应的成本才能实现,而有了这些成本的付出,人们便能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收益,而成本和收益之间的比例则是所谓的经济效益。农业中的经济效益也一样,即通过一定量的农业劳动,投入人力和原材料,来获取农业收成,得到相应的经济效益。然而,经济效益有高低之分,高效益意味着低成本、高收入,事半功倍;而低效益则是高成本、低收入,事倍功半。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低效益是目前所面临的现状,深入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目标就是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实现农业的经济创收。

2我国新形势下农业经济收益现状及原因

2.1农产品生产的单位利润相对较低

在我国,农产品的销售价格一直以来都很低,使农民从农业生产中获取的经济收入非常少。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多数农产品单位利润都微乎其微,有些甚至是亏本销售,且每年的市场环境也不稳定,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便大大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也十分不利于农业进行大规模生产,造成了我国农业低收益的现状。

2.2农产品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近年来,我国物价相对走高,然而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却并不明显,这无疑是对农业生产的又一重大打击。在生产中,例如化肥、浇灌、农药等各种生产成本的大幅度提升,挤压了原本就薄弱的利润。此外,随着我国整体需求的上升,也引发了销售环节的胡乱涨价,使得农业生产成本飞速提高,严重影响农业发展。

2.3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相对较低

我国农业发展中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农民的科技素质较低,他们没有获得相应的田间作业和管理技术的支持,只能凭借自己的劳作经验,这无疑降低了农产品的商品率。调查发现,农民大多根据农产品的经济收益来决定自己的生产结构,但是大多高收益的农产品都需要更高端的技术支撑,农民无法获得这些支撑,进而导致所生产的农产品因管理不到位而质量不达标。

2.4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

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不对称也是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创收的重要原因。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供求信息不能通畅传递,大多农民只能在家等着客户找上门,缺乏销售渠道,给销售带来极大不便,即使是能销售出去,由于信息不对称,农民大多也只能被动接受客户提出的价格,利润极低。此外,由于他们缺少对农产品进行储藏的技术,尤其一些瓜果蔬菜,不方便长时间存放,加上没有销售途径,这便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3新形势下实现农业经济创收的途径

3.1多管齐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要实现农业创收,必须从多方面入手。第一,要保障农业的生产安全,设立健全的农业保险体系,由于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然环境,给农民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规避风险,而由国家统一进行政策性保险无疑是对其巨大的支持。第二,相关政府部门要落实工作,加大农业的执法力度,还农民一个良好的环境。第三,应提供信息服务,实现销售信息的对称。

3.2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管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法已经不再适用,然而,农民因教育的欠缺,并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使其能够拥有先进的农业知识,使农业生产符合市场要求,切实提升农民的生产管理素质。

3.3崇尚科学,加大农业科技支撑力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力量不容忽视,农业生产同样如此。但目前,我国用于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并不发达,一些基本的农业科技也并未普及,因此,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研究力度,并将其推广到广大的农业生产中。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备层出不穷,如何有选择性地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提高生产的效益,也需要农民转变观念,与时代同步。

4结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