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印刷技术知识8篇

时间:2023-09-28 09:07:58

印刷技术知识

印刷技术知识篇1

论文关键词: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突出能力本位,开发设计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程。笔者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的视野,对高职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进行探讨。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主要经历了四个较为明显的阶段:一是“三段式”学科本位的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主要是借鉴国内本专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课程模式并进行压缩复制,此时虽然已经明确了能力本位的高职课程理念,但仍沿用学科本位的形式。二是理论与实践分立的“二元”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在完善理论课程体系的同时,以廓清技能体系为特征,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学时,尤其是集中实训环节,但课程体系的变革仍停留在简单的课程组合,没有实现能力本位的深层重构,学科本位痕迹依然很重。三是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的典型特征是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设计课程,实施能力本位的课程方案,即在课程设计方法上,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为起点的课程。这次课改可以说真正显示了高职课程从学科本位课程突围的姿态,但由于没能形成成熟的课程开发模式与技术,岗位职业能力分析流于形式,在能力分析与课程设置上,一些专业课程甚至出现“两张皮”现象。四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该课程模式以职业工作过程系统化分析为特征,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进行课程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方向。

(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职业教育课程的能力本位,目前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界的共识。然而,由于急于摆脱知识本位的束缚,对“能力”这一泊来概念的理解不免矫枉过正,很多情况下将“能力”单纯地理解为“岗位能力”,即满足学生当下就业需要的能力,以此作为课程建设的唯一出发点和立足点。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通过系统化、整体性思维观照,从更高层次上体现了对高职课程能力本位的独特理解。

对知识的重新审视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认为,高职课程反对复制知识,但不等于消灭知识、不要知识,而是重构知识。“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对“学科知识系统化”进行“有距离观察”,以解放与扩展传统的知识序列课程的视野,寻求知识关联与分离的路线,确立新的课程内容定位与支点。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知识解构与重构,高度融合知识与技能,从知识与技能如何互动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技术的理性认识不可否认,正是技术的独立性使高等职业教育成为一个独立的高等教育类型,也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独特品格和形态。但当把技术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推向极致时,就可能走向“技术主义”,变成“物的技术”,人成为技术的“奴隶”和职业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是借助“人的技术”将“物的技术”转换为对社会财富过程的系统把握,以强调技术与技能的不可分性,寻求工作中“物的技术”与“人的技术”的关联。工作过程系统化是过程性技术,即以个体自身经验和策略等形式存在的技术——技能或所谓“人的技术”。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关注技术存在向技术价值的转换,从技术与技能如何转换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对职业发展的人性关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反对复制技能,反对单纯技能训练,强调综合,强调思维训练,以避免单纯通过拷贝工作步骤进行课程设计的弊病,寻求职业工作的变动与应对的策略。一是通过对现实具体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把握具备具体职业特征的工作过程六要素,即工作的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进而掌握指导完成工作过程的思维过程的六步骤,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训练,也就是从具体的个性去获取普适的共性。二是通过对完整的思维过程的掌握与迁移,去应对未来变化了的具体工作过程。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通过同一范畴载体的设计,在“重复”中掌握“同”的工作程序,在“类比”中习得“异”的工作特质,从行动与思维如何跃迁的角度更高层次地体现了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开辟了高职课程开发与设计的新途径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在继承和创新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能力本位”的基础上,其工作过程系统化方法,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职业行动”这一复杂活动进行系统化分析,克服了职业能力系统化分析抽象、虚化的弊端,开辟了高职课程体系构建的新途径:一是通过对知识与技能、技术与技能、行动与思维等高职课程重要概念的厘清与界定,实现了高职课程知识观、能力观、教学观、质量观等课程观在高职课程理论上的内在统一,并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方法与程序,具化为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实现高职课程理论与高职课程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通过对实际工作过程的分析,确立课程的职业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模式,在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将职业行动领域转换为职业学习领域,再进行学习情境的具体化设计,实现课程体系与具体课程的内在统一。三是通过系统化的课程项目、课程学习领域、课程情境等课程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四是通过仿真或真实工作情境的整体化、体验式设计,解决行动导向教学中学生主体性、评价多元化问题。可以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理论是高职课程改革的一次“颠覆性革命”。

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在印刷技术专业课程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一)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模式的构建

工作过程系统化作为高职课程设计总的思路与方法,具体到某一门课程,主要应考虑三方面的层次与逻辑:一是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课程模式,如学习情境课程、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案例课程等;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之间的组合关系,如并行式、包容式、递进式等;三是根据技能与知识的有效整合方式组织和序化学习情境(或项目、任务、案例等)内容。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印刷技术专业可设计多种多样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下面以印刷技术专业部分主干课程为例,探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模式选择与内容设计。

以任务为载体的印刷工艺类课程印前工艺、平版印刷工艺、包装印刷工艺、印后加工等印刷工艺类课程是印刷技术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该类课程可根据印刷工艺的明确印刷任务、印刷准备、实施印刷、印刷质量检验等实际工作来选择和编排课程内容。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精品课程《平版印刷工艺》,以“精装书印刷” 单个典型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递进方式,并结合国家平版印刷工职业资格标准,将知识解构与重构,实现了技能与知识在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上的高度融合。

以项目为载体的印刷综合实训类课程如印前综合实训、印刷机操作综合等实训课程。该类课程可以选择印刷企业实际生产项目,按照项目类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课程内容安排,学生经过具体项目的反复学习训练,即可较全面地掌握图像制作与处理、菲林输出、印版制作、印刷品印刷、印刷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以模块组合为主的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课程印刷机结构与调节这门课,可以说既是印刷工艺等综合类课程的基础课,其自身又具有很强的独立性。该课程可以印刷机的典型构造为基础,按照印刷机结构组成序列、难易程度、操作顺序等综合考虑,系统提取学习模块,使学生在学完各模块后整体把握印刷机结构,并能结合印刷工艺等课程的学习,掌握印刷机调节的步骤、方法和技巧。

以问题为中心的印刷故障排除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涉及印刷质量故障和印刷设备故障两个类别。如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可根据故障性质、类别,以一个或几个故障问题为主线设置学习情境,将课程实施演变为一个连贯的实务操作过程。每个学习情境以解决、处理一个或一类故障为目标,学生完成所有学习情境的学习训练后,获得印刷质量检验与控制的系统化能力。

以案例为载体的印刷业务与管理类课程如印刷成本核算、印刷企业管理等课程。该类课程在开发设计中可根据实际工作类别、工作环节等设置教学单元,以典型案例贯穿单元内容,并且在每个教学单元后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案例供学生深入分析和讨论。课程实施建议进行小组或团队教学,将个人能力与团队精神培养相结合。

(二)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注意“系统化适度”系统化是一个组织构造范畴的概念,本身含有科学化、合理化、优质化、高效化等价值取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目的并不是要想方设法减少专业课程数量,而是在有利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原则下进行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优化。如果不考虑课程之间的有机关系、技能与知识间的结合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的概念过于通俗化,让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包容一切基础理论,如将印刷材料、印刷设备、印刷色彩等全部整合进印刷工艺,就将导致印刷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的“系统化泛化”,这样的课程设计实际上也是无法进行的。

印刷技术知识篇2

论文关键词: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影响

1 数字技术概述

数字技术主要就是指借助多种信息,例如声、像、图、文等进行信息的加工、传送、还原以及存储。数字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速度快捷。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化印刷出版行业的需求[1]。

2)保密性强。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对一些重要信息资源进行保密,避免重要信息被窃取等问题的发生。3)效率高。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印刷出版行业中还能够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数字化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方面,主要涉及到对出版媒介的影响、对出版观念的影响、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等等,下面结合具体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数字技术对出版媒介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中,印刷出版的媒介主要为纸质,例如报刊、报纸等,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媒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出版市场已经全面形成,很多现代化的数字读物相继诞生,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出版文化[2]。具体如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建立印刷出版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将出版媒介进一步扩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出版媒介,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信息的存储,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2 数字技术对出版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观念中,主要是利用实物传播渠道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扩散,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不断的应用,出版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知识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在实物,而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以数字化信息为渠道进行传播,如各种互联网渠道、各种移动终端等,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2.3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方面,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出版产品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在数字技术未出现之前,出版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农业论文主要以图书、报刊的形式出现,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产品、网络出版产品以多形态的形式出现,扩大了出版产品的传播范围以及社会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出版产品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会出现更多的形式,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及使用需求,同时对印刷出版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4]。

2.4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

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文化及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也具有盈利的目的。印刷出版行业结合社会的需求,出版相应的产品,并进行出版产品的营销。在传统的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面,主要以纸质出版市场为主,通过不断的占领纸质出版市场的份额,获得相应的利润[5]。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与印刷出版行业的有效融合,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互联网营销、利用数字化广告获利等等,在此种营销模式下,印刷出版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对整个印刷出版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立足当下,结合目前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将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以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

3 结论

实际上,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知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印刷出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出版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数字化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的融合最为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

升级。

参考文献

[1]董中锋.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J].出版科学,2016,13(1):154-155.

[2]丁心镜.新形势下出版文化的历史创新与时代担当[J].中国出版,2013,11(15):109-110.

[3]馨闻.西藏出版文化产业园及八瓣格桑花推介会召开[J].出版参考,2012,15(25):190-191.

印刷技术知识篇3

论文关键词:数字技术,印刷出版,影响

1 数字技术概述

数字技术主要就是指借助多种信息,例如声、像、图、文等进行信息的加工、传送、还原以及存储。数字技术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速度快捷。通过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速度快,具有实时性的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化印刷出版行业的需求[1]。

2)保密性强。利用现代化数字技术能够对一些重要信息资源进行保密,避免重要信息被窃取等问题的发生。3)效率高。将数字技术应用到印刷出版行业中还能够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促进整个行业的优化升级,实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 数字化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出版文化的影响方面,主要涉及到对出版媒介的影响、对出版观念的影响、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等等,下面结合具体的影响进行详细的分析。

2.1 数字技术对出版媒介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行业中,印刷出版的媒介主要为纸质,例如报刊、报纸等,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印刷出版媒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网络出版市场已经全面形成,很多现代化的数字读物相继诞生,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改变了出版文化[2]。具体如下:利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建立印刷出版现代化信息系统,提高了印刷出版的效率,将出版媒介进一步扩展,形成了多样化的出版媒介,适应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此外,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出版信息的存储,能够实现大量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2 数字技术对出版观念的影响

在传统的印刷出版观念中,主要是利用实物传播渠道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扩散,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及数字技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不断的应用,出版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知识的传播渠道不再局限在实物,而是在印刷出版行业中,以数字化信息为渠道进行传播,如各种互联网渠道、各种移动终端等,在传播文化的同时,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人们在知识和信息获取方面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化,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2.3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的影响

在数字技术对印刷出版产品的影响方面,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出版产品的形式变得多样化,在数字技术未出现之前,出版产品的形式较为单一,农业论文主要以图书、报刊的形式出现,而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产品、网络出版产品以多形态的形式出现,扩大了出版产品的传播范围以及社会的影响,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出版产品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会出现更多的形式,能够满足读者的阅读及使用需求,同时对印刷出版社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4]。

2.4 数字技术对出版产品营销方式的影响

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实现了文化及信息的传播,推动了社会文化的进步,另外一方面也具有盈利的目的。印刷出版行业结合社会的需求,出版相应的产品,并进行出版产品的营销。在传统的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面,主要以纸质出版市场为主,通过不断的占领纸质出版市场的份额,获得相应的利润[5]。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与印刷出版行业的有效融合,印刷出版产品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例如,互联网营销、利用数字化广告获利等等,在此种营销模式下,印刷出版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升级,对整个印刷出版行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立足当下,结合目前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现状,将现代化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的应用,以提高整个印刷出版行业的生产效率。

3 结论

实际上,印刷出版行业的发展代表着我国知识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印刷出版主要是作为知识的载体进行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出版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以数字化技术与印刷出版行业的融合最为典型,形成了独特的出版文化,推动了印刷出版行业的优化

升级。

参考文献

[1]董中锋.论出版文化的亚文化[J].出版科学,2016,13(1):154-155.

[2]丁心镜.新形势下出版文化的历史创新与时代担当[J].中国出版,2013,11(15):109-110.

[3]馨闻.西藏出版文化产业园及八瓣格桑花推介会召开[J].出版参考,2012,15(25):190-191.

印刷技术知识篇4

关键词:高职印刷包装师资队伍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印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3258

一、高职印刷包装专业教师队伍现状

高职院校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是:为印刷包装行业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能承担企业行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认证。这就务必要求承担人才培养重任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扎实的实践操作技能。但就目前开来,高职院校印刷包装类师资力量,主要由以下3类教师组成:

(一)印刷包装类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

为充实印刷包装类专业师资教学力量,各高职院校都引进了一批印刷包装类专业及相关专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他们的优点是学历高,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特别是在最新的印刷包装技术方面优势明显。缺点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的实践经验,更缺乏教学经验的积累。而高职印刷包装类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中应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因此,刚出校门的本科生、研究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再企业实践锻炼和学习,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

(二)聘请或引进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印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从企业外聘或直接引进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印刷包装类相关人员扩大教师队伍,也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法宝,这类人才的优点是长期在企业工作,熟悉本行业、本地区一线人才需求情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能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和科研成果给学生讲授本专业实用性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他们的缺点是学历低、对新的前沿科学技术知识接受慢,在授课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及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计算机类教师或艺术设计类教师转型

由于印刷包装类很多课程都直接与计算机或者艺术设计类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很多的计算机类教师或艺术设计类教师开始转型去做包装。他们的优点是能综合其学科专业知识系统地、深入地讲授专业内容,同时能将印刷包装行业综合叉体现出来,缺点是缺乏印刷专业整体知识结构积累,不能将计算机或艺术设计与印刷行业应用很好地接轨,缺乏行业敏锐度。

二、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指定专业带头人,制定师资队伍建设3年规划

根据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综合分析和预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市场需求和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由教师推荐和自荐、教研室指定专业带头人,在教研室的指导和督促下,由专业负责人牵头,制定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3年规划:在一届学生的教学周期内,统一讨论制定本专业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根据每个教师的专业特点、技术特长、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确定发展和研究方向;根据每个专业教师教学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分期组织培养,培养方式有课程进修、学历提高、短期培训、校企合作、挂职锻炼等。同时要求每个专业教师拟定各自的3年发展规划,重点提高自己的综合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及综合管理能力。

(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与实训室建设

高职院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励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建设,每个专业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基础和业务特长,在一个教学周期内,着重进行2一3门专业课程的教学研究,并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课程设计等有完整的认识,同时精通印前、印刷、印后专业实践技能其中的l项或2项,做到在整个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学中“专而精”,而不是“大而全”,以此促进专业教师理论知识体系结构的完善;同时高职院校应加大力度进行实训室建设,鼓励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实行承包责任制,从实训室建设方案投标到最终实训室安装调配测试,实行包干到个人,管理到个人,以此促进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的增强。

(三)核心课程理论实践课教师同时授课,双方互相学习促进

印刷包装类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可分开由不同的教师授课,其中理论课,可由学历较高、理论研究能力较强的本科生、研究生承担,而实践课的教学过程,则由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技术人员主导。在理论课的传授过程中,实践课教师必须全程参与,一来方便对学生的课堂知识内容有所了解,好安排实践课内容,二来促进自身理论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在实践课进行过程中,理论课教师也应充当“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练,一起学,达到实践能力的增强。

(四)深入印刷包装类企业挂职,提高教师职业技能

对于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而言,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除了自身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外,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的,而提高专业技能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深入到印刷包装行业和企业中。鼓励教师从学校走进企业、从理论深入到实践,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实质性改变。教师定期到印刷包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一线,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在教师个人能力向“双师型”转化的同时,还能把专业教学与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紧密地联系起来,将现代生产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实际。另一方面,也加强了校企合作,为“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实现了人才和市场的对接。

(五)寻求高职对口示范院校师资建设帮助

近年来,国家通过建立高职示范校,拨专项资金支持其建设,使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其中高职示范校都有一项任务,就是体现示范的作用,要实现对口支援。对于师资力量教薄弱的普通高职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完全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可以寻求示范校的对口支援,直接将专职教师送入对口示范校进行学习,通过学习,可使专业教师本身的理论教学水平综合得到提高,同时可以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等方面进行借鉴,再结合本地区对印刷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改革,最终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教育模式。

面对印刷包装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社会对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要求的日益提高,高职院校必须把本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当做一项长期、艰巨而紧迫的任务来抓。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勇敢地探索,尽快把印刷包装类专业教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能真正地全面适应社会对印刷包装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余节约.关于印刷工程高等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思考.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1,(8).

印刷技术知识篇5

为此研究所科技研发中心专门成立了“产学研”服务组,为印刷企业特别是中国印刷百强企业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评估、知识产权培训、项目调研等服务。研究所与永发印务(东莞)有限公司、中闻集团等公司的合作也已成为国内印刷界探索产学研合作的经典案例。

通过长期的学习、摸索和总结,研究所积累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方面的经验,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有条件的印刷企业及早准备、少走弯路,以最少的投入、最低的风险顺利获得认定。

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的优惠政策及认定条件

高新技术不仅是构成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而且能够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他因素,充分渗透到各个领域,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正是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上述的重要战略意义,国家给予获得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也规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必须具备的资质条件。

优惠政策

1.企业所得税减免10%,即从非高新技术企业的25%减至15%;

2.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优先申报其他政府专项资金的支持;

3.高新技术企业是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能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对于加大企业宣传有重要作用;

4.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可以进行研发费用确认享受所得税加计扣除优惠;

5.企业经过技术合同登记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合同可以享受免征营业税的优惠。

认定资质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08]172号)第十条,明确了对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条件的六条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同时具备如下资质,缺一不可:

1.在中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的企业,近3年内通过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等方式,或通过5年以上的独占许可方式,对其主要产品(服务)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产品(服务)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

3.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4.企业为获得科学技术(不包括人文、社会科学)新知识,创造性运用科学技术新知识,或实质性改进技术、产品(服务)而持续进行了研究开发活动,且近3个会计年度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6%;

(2)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至20000万元的企业,比例不低于4%;

(3)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比例不低于3%。

5.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60%以上;

6.企业研究开发组织管理水平、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自主知识产权数量、销售与总资产成长性等指标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另行制定)的要求。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资质解读

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了众多印刷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的激烈角逐中,同时国家相关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审查的相关要求也越来越明确,程序更严格。

资质一:自主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的概念很广,包括专利、商标、技术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以及版权,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主要是对专利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实行打分制,其中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是首要指标,所占分值高达30分。一个发明专利或其他六个知识产权(比如六项实用新型专利)可以获得A档(即24~30分),而企业只有总分70分以上(不含70分)才算达标。

在同众多企业的接触、交流中,我们发现不少决策层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这项指标的认识具有局限性:有些企业决策者认为随便从私人或者企业那里购买个专利就可以蒙混过关,其实随着认定审查工作越来越严格,部分地区如广东,已经出台文件明确规定经受让、受赠、并购方式获得的专利一律无效,只有企业自主研发过程中所申报的专利才能满足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要求。有些企业决策者则认为专利就是花钱买一纸文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其实申报专利是一本万利的事,往大处说,跨国企业往往是专利大户,它们设置雷区、谋划壁垒、打专利战,为的就是利用专利这个无形的利器压制对手,使自身的商业价值最大化;往小处说,企业自身可以利用专利开辟新市场、形成产品溢价、获得产品定价权等。

专利授权是需要一定年限的,因此对于专利这项硬指标我们的建议是:

1.在企业开始研发投入的初期,可以借助外部力量共同申请专利以降低成本,申请3~5个发明专利,保证在2~3年后至少有一个发明专利授权;

2.设立情报处以及知识产权专员,专门负责专利的申请、跟踪、情报收集等工作,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情报处的人员还将涉及专利撰写、专利布局、专利诉讼等工作;

3.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员工进行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形成专利意识、养成申报习惯。

资质二:研发人员及投入

研发是一个让印刷企业爱恨交加的课题,印刷企业大多是生产型企业,销售额是用海量的产品堆积出来的,利润是从成本中挤压出来的,企业老总一般不太愿意拿员工的血汗钱投入到高投资、高风险的研发中,因此国内印刷业也呈现出一个很尴尬的局面——高学历的研发人员在印刷企业无用武之地,印刷企业基本上没有研发队伍。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形下,研发人员占企业员工总数的10%基本上是无法达到的。

近年来,随着国家陆续出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研发活动,一些印刷企业相继与科研院所、高校成立联合研发中心,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同时又积极培育、锻炼自己的科研队伍。这样做,一方面能较好地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中对研发实力方面的审查;另一方面能降低企业对研发的投入、降低风险,最为关键的是能够依靠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这种深度产学研的思路值得推崇。

资质三:高新领域

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共分项,以下罗列了较适合印刷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三个方向:绿色印刷、数字印刷、印刷电子。

绿色印刷

绿色印刷是《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公布的“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的振兴工程之一,也是国家支持高新技术领域中资源与环境技术的重要分支。对如集中供气、集中供墨、循环供暖、废酸回收、润版液循环利用、免化学处理版、再生纸、环保型胶黏剂等绿色印刷的课题,企业均可以在其上大做文章。

数字印刷

数字印刷包括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数字化管理流程等,属于印刷技术的最前沿。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采用数字化工作流程,将文字、图像转变为数字,采用激光扫描成像,通过显影、定影直接生成印版,省去了胶片、人工拼版的过程、半自动或全自动的晒版工序,节省时间、提升效率、优化品质、更趋环保;可变数据印刷系统是印刷全过程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涵盖了数字打样、按需印刷、快速印刷等技术,是印刷行业适应信息时展的必然,它改变了传统印刷方式,具有环保节约、灵活高效、无需限定起印量的优点;数字化管理流程是利用计算机将生产的所有环节组成一个网络,从印前到印刷再到印后加工,并将管理和生产结合起来,实现横向和纵向过程的连接,实现将所有活件的资料都集中到一个中心系统,促成管理、生产乃至监控过程的密切配合,弥补了在过去,印前、印刷、印后各生产环节、工序之间色彩控制、印刷前期准备、材料消耗、质量保证以及成本估算都比较难以处理和完成的不足。数字印刷属于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范畴,同样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印刷电子

印刷电子技术是基于印刷原理低成本制造电子产品的一项新兴技术,是电子制造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应用此项技术,可以将导电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发光体等材料直接印制在基材上,制作诸如印刷电路板(PCB)、透明电极、OEL柔性显示器、电子纸、射频电子标签(RFID)天线、薄膜键盘与开关、电磁波屏蔽材料以及OEL照明灯等新一代电子产品。印刷电子的产品服务于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行业,也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之一。

印刷技术知识篇6

在众多的参观人群中,印刷专业的大学生是最富有朝气的一族,带着对印刷的向往与懵懂,带着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待,他们走出课堂,来到展会现场,亲眼见识各种印刷设备,亲身经历一场场精彩的现场演示,仿佛是回归大海的鱼儿,徜徉在印刷的海洋中,“震撼”、“神奇”、“给力”……或许是这次展会听他们说得最多的词语。

收获与感悟

在参观过程中,每一次与学生相遇,都会看到一张张欣喜的笑脸以及大包小包的资料与样张,很多学生还会充满成就感地向我讲述如何和工程师交流,如何被赠予了特别精美的印刷品,厂商如何细致地询问了他的专业课程等。

参观归来,很多同学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与感受,笔者现就其中的一部分作了摘录与整理,或许能代为表达众多印刷专业学生的收获与心声。

“走进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的现场,许多公司的印刷设备和印刷解决方案都让我倍感新奇。全自动化的高效率印刷机、极富创意的印刷解决方案都让我对印刷这个行业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全程的参观开拓了我的视野,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要努力学习的思想意识。”――段翔议(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本次参观,我最关注的那就是印刷行业的工作环境,因为这关系到我未来的工作环境。一天的参观中,我主要集中在了E区,在北大方正、大韩油墨、富士等展位前,我都来来回回地看了好久。参观结束后,我坚定了将来走印前处理的方向,色彩管理在印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恰巧色彩方面的知识也是我的兴趣所在。在将来的学习和实践等方面,我的方向更加明确,会以更大的热情投身未来的印刷事业!” ――李练仑(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进入展会现场那一刻,我瞬间就被震撼了,偌大的展会现场、琳琅满目的参展公司,从传统到数字,从印前到印后,真可谓是一场完美的视觉盛宴。在前期准备的基础上,我直接来到感兴趣的公司展台,在分别与GMG、柯尼卡美能达、北大方正等销售代表进行一番交流之后,第一次感觉走出了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偏狭理解。当自己亲手操作EyeOne体验色彩管理时,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体会。此次参观,增强了我对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看到印刷行业蒸蒸日上的前景,特别是数字印刷的迅猛发展,我会更加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更加坚定地走下去。”――李豹(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说真的,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我的专业,也是第一次实实在在地看到印刷机与印刷工作的过程。看到惠普的‘印刷你的未来’,还有爱克发的‘印刷的力量’等都让我见识到印刷的魅力。我不禁地想,真的是三原色印出了这些令人惊叹的作品么?如果没有印刷,这个世界又会变成怎样?这次去参观,看到了印刷行业的现状和未来,也看到了印刷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有点迫不及待地想加入这个群体,来壮大印刷人的队伍。”――李婷婷(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展会参观期间,我深刻地体会到印刷行业最需要的是综合型人才,从色彩管理技术应用甚至到最后出版整个流程都要掌握。惠普作为综合性特点最突出的企业,也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心理感受方面,我觉得任何对自己专业知之甚少的同学,都不该轻易说不喜欢,走出去看看,会发现很多比课本更有意思的东西。”――韩冰(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我见到了当今最新、最专业、最优质、最高效的印刷企业以及印刷设备,见到了引领世界印刷潮流的印刷技术。通过这次参观我感到自己学到的知识与实际操作和现实企业等方面有着一定差距,这也是我更加坚定要学习专业知识的信念,这次印刷展也是给我们这些大学生开拓了眼界,增长了专业知识,对自己专业的各个方面都有认识和提高。”――李霖(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走进场馆,一件件色彩绚丽的印刷品冲击着我的视觉,一台台庞大的机器让我感觉到了印刷行业的伟大,也对我们的专业也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感兴趣。看到美轮美奂的印品,我有种想法:能印出这么成功的印品,得多么有成就感!只为这种感觉,我愿意沿着这条道路一直走下去。――张德森(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可以说这一次的经历,很大程度上让我对自己专业前景有了更深的展望。展品的范围很广,包含了印前、印刷、印后及纸加工设备、纸张和承印物……在展会现场,我对数字印刷非常感兴趣,全程观看了技术人员的操作以及作品的完成,真的很棒!感觉很神奇,画面的效果非常出彩,展区内有很多先进的机器,带来了超前的技术,极大地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充满了期待。”――李先宝(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参观了第八届北京国际印刷技术博览会让我看到了印前、印后及制加工设备还有油墨耗材等,也让我了解了我们这个专业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让我记忆尤为深刻的是E1展馆的HP,偌大的HP宣传海报赚足了眼球,与此同时惠普的展台在E1馆中足可以说是占据了“半壁江山”,它公布了一系列全新的数字印刷产品组合和升级产品,使商业印刷行业拓展了其服务能力,展示着印刷业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郭强(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进入展会会场,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包装印刷企业,为各式各样的印刷机械设备所折服。我亲身目睹了大型纸质展品整个生产流程,当我手捧由惠普公司一台价值200万的UV喷墨打印机生产的纪念品时,心里倍增喜悦。此次参加展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让我真正明白实践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王冬(2011级数字出版专业)

启迪与思索

印刷技术知识篇7

那么在新媒体技术领域,适合印刷工程的内容是什么?笔者认为,在目前阶段,应定位于新媒体内容的设计与。这里的内容不妨狭隘地理解成多媒体信息,不包含众多新奇的APP应用。课程逻辑如下:新媒体的主要内容由文字、图像、视频和音频构成,其中文字和图像是平面版面编排所熟知的内容,视频和音频的编辑在目前大多数印刷工程选修课中都有安排。总体而言,大家对这些内容并不陌生,但如何将这些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恰当的形式顺畅地到手机以及其他电子阅读设备中,则是新媒体技术课程在印刷这个学科里所要学习的主流内容。

新媒体技术的知识衔接

要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等要素有机整合在一起,并且被新媒体所识别和保证良好的用户体验,所用到的技术从现在来看应包含PDF、XML、CSS、JavaScript和HTML5等。除PDF外,其他各部分如果独立讲授给印刷专业的学生,其内容和传统印刷课程的联系较少,理解难度大,相应的训练还非常不足。在现阶段,新媒体内容生产和制作的市场远不完善,供需双方都还在摸索,学生以此作为职业方向的市场成熟度还非常不够。

在这种情况下,找到一个将上述新技术和传统印刷课程结合的平台就非常有必要,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能深入接触新技术、新问题,同时所学内容在当前印刷业中也有用武之地。基于这个分析,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可以充当这个平台。因为数字印刷的印前工艺和传统印前总体相似,且数字印刷也包含了不少新媒体内容制作所必须掌握的IT技术。比如版式编排、字体、图像处理等方面和传统印前是一致的,PDF文件整理、色彩管理等既与传统印前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部分则正好是新媒体内容所必须了解的。除此之外,数字印刷的核心特色是数据的可变性。数据整理离不开数据库技术,这是印刷工程之前较少接触的信息技术,同时也是向新媒体技术转型绕不开的内容。因此,针对可变数据印刷,可以在印刷工艺应用的基础上,逐渐熟悉和掌握数据库技术。

在这个问题上总结出“XML+InDesign”可变数据印刷教学内容。该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版面设计基础,也加入了必要的信息技术内容,如XML单纯提供数据(内容),InDesign则提供版式,二者的完美结合实现了可变信息的版式化。该部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ML基础、多种文件导出XML数据、XML修改与验证、InDesign样式、InDesign与XML、XML导入InDesign、标签映射、样式与标签映射、输出PDF等。从实践效果看,InDesign作为专业排版软件为广大学生所熟知,而XML作为数据存储工具相比于其他专业数据库更易于被大家所接受,尤其是在学生学了一部分网络知识之后,对HTML的认知会迁移到XML上来。

新媒体技术教学体系

印刷技术知识篇8

【关键词】技能目标 印刷课程 现状分析 思考与实践

我校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设置于2000年,经过了十多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成为了系内热门的专业之一。该专业在刚刚成立的时候,其课程体系深受传统的专科艺术院校平面广告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影响,其课程设置上基本上都是生搬硬套的把一般院校原有的课程罗列出来,学习一些常用基础软件,并没有实际解决中职学生的就业问题,通过不断实践教学研究。深化调整,我校引进印刷工艺等项目资源。我们在不断的调研和调整专业课程。其中相关的印刷课程课程已有了较好的改进,这大大促进了本专业学生就业及择业。

一、首先确定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人才的标准

我们首先要培养人才的标准是以行业认证为标准,以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专业技能大比武、项目教学、工学交替为教学手段和措施,实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质量提升,加强岗位实训、强化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其行业技能目标是:

学生要取得Adobe产品认证专家,高新技术图形图像高级操作员、方正印刷系统操作师等资证。其中我们是以培养平面设计与印刷行业基础技术人才为目标,并大力推进改革设计与印刷课程的教学。

二、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现状分析

在如今社会发展趋势下,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已经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全面革新。

课程改革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其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方向,强调以学生为主动学习的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虚拟性、”向现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转变过程。

三、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我系专业课教师在多年的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教学中课程改革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在数字化印刷发展的大趋势下,学校的专业培养一直缺少针对我们这类学生与之相应的教材。因此,我系教师根据课程实训编写了《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实训教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

内容一:印前技术。内容包括数字化图像选取、印前图文处理:即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处理;Illsturator等矢量软件的运用及印刷输出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图文编排、文字处理、拼版知识、文件格式、电子制版等知识内容。

内容二:印中和印刷基本知识。其中有印刷原理和印刷工艺、印刷材料等知识内容,印刷数字控制与流程、新的印刷材料。

内容三:印刷后期工艺。即印刷后期的覆膜、UV、烫金、装订工艺等相关要求。

内容四:直接制版系统。我们这类课程教学要具备本行业发展的前瞻性,CTP技术所关于平面设计的知识作为授课内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当今印刷业已经不断发展并形成“大印刷”的概念。其打样、数码喷绘、数码写真都成为新的印刷形式,同时也因这部分新媒介在广泛的应用并成为设计职业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

因此在教学中应全面而具体的把握与教授。现代数字技术发展使平面设计的输出形式多种多样,电子刊物、互动媒体、网页设计等媒介出现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同时新的媒介所具有的数字技术也对平面设计有着诸多相关知识与技能要求,这些也同样应成为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教学中的扩展性内容。

从上面四部分内容来看,其课程教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我们也注意到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印刷范畴,这些新生媒介在未来的平面设计中将拥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的课程教学不要淡视这些新媒介的崛起与应用。由于印刷时至今日仍是平面设计中最主要的输出形式,也是课程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还是把印刷课程列为平面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2)以项目课题为中心进行实践教学。平面设计与印刷课程的教学改革为了突出实践教学。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课程教师根据学生情况与课程要求,确立可执行的设计印刷项目,围绕项目进行教学,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将企业环境引入课堂,摹仿企业真实的生产运作过程,在教师指导下要求学生从印前设计到印刷生产再到印后工艺直至成品完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过程。

把任务作业带到假设的企业实践中,从项目的设计、工艺的编制甚至设备的布置都让学生尽早熟悉,如信息化对接处理,色彩的控制、专板、印前设置等。由于课程的课时一般都在二至三周,课时的限制对于新媒介知识的学习可以进行部分重点的介绍。我们也在学校构建的平面设计与印刷工艺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学生可以模拟设计、上传,尝试较为真实的练习效果,这大大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新媒介运用的基本知识。

(3)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专业学校不可能购置投资较大的专业数字印刷设备,而现场实践在课程教学中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我们要以学生就业为目的,实行“教学工厂”式的教学模式。

推荐期刊
  • 印刷
    刊号:31-1402/TS
    级别:省级期刊
  • 广东印刷
    刊号:44-1222/TS
    级别:省级期刊
  • 今日印刷
    刊号:11-2696/TS
    级别:部级期刊
  • 中国印刷
    刊号:11-1701/TS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