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河道生态防护8篇

时间:2023-09-28 15:27:20

河道生态防护

河道生态防护篇1

【关键词】河道生态护岸 综合治理 美观 人水和谐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基础上,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生态城市一词渐渐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畅谈话题。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成为了当今我国大多数城市追求的目标。城市河道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了城市治理的重点。然而在传统的河道治理过程中,由于过分注重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等功能而忽视了河道护岸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忽略了护岸设计的美观性以及人们对于生态护岸的主观情感。为此,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建设生态护岸,重视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本文针对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个人看法。

2.河道生态护岸的含义

河道生态护岸是指将原有河道进行治理,使恢复后的河道不仅具有防洪、排涝、储蓄水源等作用,而且整体提高河道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促进河道环境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提高河道的美观性,促进人水和谐。[1]

3.河道生态护岸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3.1河道生态护岸的必要性

传统的河道护岸过分重视护岸的防洪、排涝功能,将护岸的治理重心放在提高河道的蓄水能力与水资源调度能力上,不仅忽视了河道护岸的美观性,而且忽视了河道治理后的生态环境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破坏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长此以往,传统的河道护岸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在人们与自然水之间设立了一个高大的屏障,让人们失去了娱乐、休闲的好去处。[2]同时,传统河道护岸所使用的材料中往往使用过多的外加剂,这些外加剂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后不仅会影响水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周围的水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审视传统河道护岸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关专家学者呼吁建设河道生态护岸,加强对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

3.2河道生态护岸的优越性

3.2.1有利于防洪排涝,提高蓄水能力

河道生态护岸的建设,采用的是具有较强渗透能力的界面,它可以有效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循环交换。在丰水期的时候,地面水位较高,河道生态护岸可以将地面水渗透到地下水层,可以起到暂时缓解地面水位过高带来的危险的作用;在枯水期的时候,地面水位较低,河岸生态护岸可以将地下水反渗透到地上层面,可以暂时缓解地面水位紧缺的情况。总之,河道生态护岸的建立有利于防洪排涝,提高水资源的调度能力,加强河道蓄水能力。

3.2.2有利于维护河道生态环境

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植被有利于调节空气中的水分,起到涵蓄水源的作用,有利于调节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其次,河道生态护岸中的植物,种类繁多,可以与河道周围的绿地、森林等有机统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不仅有利于维护河道的生态环境,而且有利于改善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

3.2.3有利于促进人水和谐

河道生态护岸的建立,除了具有以上两点优越性之外,还具有促进人水和谐的重要作用。生态护岸更加注重河道护岸的美观性,在防洪排涝、维护生态环境的同时,突出河道的整体美感,让河道的护岸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愉悦人们身心。同时,生态护岸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人们可以通过台阶、水边亭台、河中小岛等近距离地与大自然接触,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有利于促进人水和谐。

4.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措施

4.1以提高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

河道护岸的治理首要目标是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护岸的生态植物不仅有利于保持地面水与地下水的平衡,而且有利于防止河道水土流失,涵蓄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在对河道的生态护岸进行综合治理时,要以提高护岸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为前提。在满足此前提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河道生态护岸的工程成本,争取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4.2促进河道生态护岸的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

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注意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首先,河道生态护岸的材料尽量避免使用人工合成材料,以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在使用自然材料进行河道治理时,要注意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因外在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次污染。第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要更加注重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护岸的生态植物要与周围的森林、绿地等协调,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统一。

4.3注重河道生态护岸的美观性

在进行河道生态护岸的综合治理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刚性结构的构造,在进行河道护岸设计时要注重护岸的风格多样性,以形式多样的“软效果”提高河道生态护岸的视角效果,在发挥河道护岸的防洪排涝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人们的美感,在造福人类生活的同时,愉悦人们的身心,增加人们生活的乐趣。除此之外,具有较强美观性的河道生态护岸还可以发展成为旅游景点,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这不仅节约了河岸生态护岸的治理成本,而且可以有效运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4设计亲水空间,促进人水协调

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要更加考虑人们的亲水情感,可以设立专门的亲水空间拉近人们与自然水的距离,例如在河道护岸治理时可以设计台阶、水中亭台、河中小岛等,供人们在水中赏景。河道生态护岸的治理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河道护岸的蓄水、调节水资源能力,更重要的在于拉近人们与大自然的距离,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的统一,促进人水和谐,促进人类与自然的统一。[3]

5.结语

河道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不仅有利于提高河道的防洪排涝、调节水资源能力,而且有利于促进河道生态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河道生态护岸更加注重护岸的美观性,给人们以视觉美感。河道生态护岸的亲水性设计,满足了人们的亲水需求,有利于促进人水协调。

【参考文献】

[1]马玲,王凤雪,孙小丹.河道生态护岸型式的探讨[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0,(07):2-3.

河道生态防护篇2

关键词: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岸坡的防护

中图分类号: TV147 文献标识码: A

生态水利工程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只有认识到水利河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河道治理中充分的应用到生态水利。

一、生态堤防建设概述

1生态堤防的含义

生态堤防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水土循环的人工堤防。主要是通过扩大水面积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设置水边景观设施,采用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等措施来实现河道生态堤防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河道实际情况,根据河岸原生态状况,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稍加“生态加固”,不要作过多的人为建设。

2生态堤防建设的必要性

原来河道堤防建设,仅是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大坝等工程,满足了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的多种经济要求。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

3生态堤防的作用

生态堤防在生态的动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表现在:

成为通道,具有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作用。堤防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传统上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阻隔了这个系统的通道,就会使水质下降;

过滤的作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生态河堤采用种植水中植物,从水中吸取无机盐类营养物,利于水质净化。

能形成水生态特有的景观。堤防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和环境特征,是各种生态物种的栖息地。

4生态堤防建设效益

生态堤防建设改善了水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河道生态、水资源和居住条件,并强化了文化、体育、休闲设施,使河道交通功能、河道防洪等再上新的台阶,对于优化河道环境,提升河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二、堤防建设的生态理由

堤防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以往堤防建设大多采用人工混凝土河堤或浆砌石垂直断面型式河堤,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考虑生态功能,为保护河道安全,河堤逐年加高,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比例不协调。从而伴随着堤防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理由也不断出现。

1对天然河道裁弯取直

天然河流是蜿蜒弯曲、分叉不规则的,宽窄不一、深浅各异,在以往的堤防建设中,过多地强调“裁弯取直”,堤线布置平直单一,使河道的形态不断趋于直线化,岸坡坡脚附近的河床深潭一般也被填平,深潭、浅滩不复存在,导致整个河道断面变为规则的矩形或组合梯形断面,使河道断面失去了天然的不规则化形态,从而转变了原有河道的水流流态,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2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以往的堤防设计追求最大的保护面积,堤线紧靠岸坡坡顶布置,导致河槽变窄,河漫滩不复存在,从而失去了原有天然河道的开放性,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失去了栖息环境。

3现场施工无序

堤防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施工时对施工现场、料场、弃渣场的简单处理。工程竣工后,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没有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道路边坡、陡坎未能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引起岸坡冲刷失稳。护岸施工时修筑的围堰没能及时清除,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料场、弃渣场使用后,缺少必要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导致场地沟壑纵横、土壤、杂乱无章,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4对岸坡的硬质化处理

对岸坡的处理,以往一般多采用“硬处理”,也就是采用大片的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忽视生态防护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护岸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阻隔了这个系统的通道,就会使水质下降。岸坡防护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因为水陆过渡地带是水生植物的发育地,是水生动物的栖息、产卵、觅食地,所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三、解决堤防生态理由的策略

要彻底解决目前堤防建设中的生态理由,重视生态堤防的设计和施工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从设计、施工等角度谈几点解决生态理由的策略。

1堤线和堤型的选择

堤线的布置要因地制宜,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使堤线离开岸坡坡顶,一方面可保证足够的行洪断面和堤身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岸坡的天然形态并保护岸坡的天然植被。

选择堤型时,要结合场地及周围环境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筑堤材料宜优先选用当地材料,一般多采用比较生态的土堤堤型,以便于堤坡的植草绿化,使堤内外生态环境协调,避开过多地采用直立的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堤型,这些堤型与周围环境欠协调,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影响堤内外的空气交换。

2河流断面设计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设计时应做到浅滩与深潭相间。

3岸坡的防护

尽可能保持岸坡的原来形态,尽量不破坏岸坡的原生植被,局部不稳定的岸坡可局部采用工程措施加以处理,避开大面积削坡,导致全堤段岸坡断面统一化;尽可能少用单纯的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宜采用植物护坡,在坡面种植适宜的植物,达到防冲固坡的目的,河道坡岸植物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持土壤,即固土护坡。在河岸坡面上的侵蚀一般包括3个基本过程:

(1)坡面土壤表层被雨水溅蚀、动物踩踏或机械耕作后疏松和破坏。(2)疏松土壤被坡面径流冲刷和搬运。

(3)滑坡或崩塌导致的块体运动。从上游侵蚀到下游沉积,不同的立地条件表现不同的侵蚀方式。最终土壤流失是侵蚀力和土壤抗侵蚀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坡岸植物通过机械效用和水文效用减弱侵蚀力或增强抗侵蚀力而保持土壤;尽可能保护岸坡坡脚附近的深潭和浅滩,这是河床多样化的表现,为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增加与生物的和谐性。

4对已建堤防作必要的生态修复

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往修筑的一些堤防,尤其是河道堤防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可以采用必要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修”复为主,杜绝“整改”,尽量不破坏河岸原有的植被。

参考文献

河道生态防护篇3

中关键词:河道堤防工程;生态治理;岸坡的防护

中图分类号: E271 文献标识码: A

生态水利工程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只有认识到水利河道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在河道治理中充分的应用到生态水利。

一、生态堤防建设概述

1生态堤防的含义

生态堤防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水土循环的人工堤防。主要是通过扩大水面积和绿地,设置生物的生长区域,设置水边景观设施,采用天然材料的多孔性构造等措施来实现河道生态堤防建设。在实施过程中要尊重河道实际情况,根据河岸原生态状况,因地制宜,在此基础上稍加“生态加固”,不要作过多的人为建设。

2生态堤防建设的必要性

原来河道堤防建设,仅是加固堤岸、裁弯取直、修筑大坝等工程,满足了人们对于供水、防洪、航运的多种经济要求。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一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包括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河床材料的硬质化;二是自然河流的非连续化,包括筑坝导致顺水流方向的河流非连续化,筑堤引起侧向的水流联通性的破坏。

3生态堤防的作用

生态堤防在生态的动态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主要表现在:

成为通道,具有调节水量、滞洪补枯的作用。堤防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丰水期水向堤中渗透储存,减少洪灾;枯水期储水反渗入河或蒸发,起着滞洪补枯、调节气候的作用。传统上用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阻隔了这个系统的通道,就会使水质下降;

过滤的作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生态河堤采用种植水中植物,从水中吸取无机盐类营养物,利于水质净化。

能形成水生态特有的景观。堤防有自己特有的生物和环境特征,是各种生态物种的栖息地。

4生态堤防建设效益

生态堤防建设改善了水环境的同时,也改善了河道生态、水资源和居住条件,并强化了文化、体育、休闲设施,使河道交通功能、河道防洪等再上新的台阶,对于优化河道环境,提升河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对外开放,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二、堤防建设的生态理由

堤防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以往堤防建设大多采用人工混凝土河堤或浆砌石垂直断面型式河堤,只考虑了泄洪排水功能,基本没考虑生态功能,为保护河道安全,河堤逐年加高,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人工与自然比例不协调。从而伴随着堤防建设的不断推进,生态理由也不断出现。

1对天然河道裁弯取直

天然河流是蜿蜒弯曲、分叉不规则的,宽窄不一、深浅各异,在以往的堤防建设中,过多地强调“裁弯取直”,堤线布置平直单一,使河道的形态不断趋于直线化,岸坡坡脚附近的河床深潭一般也被填平,深潭、浅滩不复存在,导致整个河道断面变为规则的矩形或组合梯形断面,使河道断面失去了天然的不规则化形态,从而转变了原有河道的水流流态,对水生生物产生不良影响。

2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以往的堤防设计追求最大的保护面积,堤线紧靠岸坡坡顶布置,导致河槽变窄,河漫滩不复存在,从而失去了原有天然河道的开放性,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失去了栖息环境。

3现场施工无序

堤防施工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施工时对施工现场、料场、弃渣场的简单处理。工程竣工后,施工现场的施工道路没有恢复到施工前的状态,道路边坡、陡坎未能进行必要的防护处理,引起岸坡冲刷失稳。护岸施工时修筑的围堰没能及时清除,导致水土流失,河床淤积。料场、弃渣场使用后,缺少必要的整治和生态修复,导致场地沟壑纵横、土壤、杂乱无章,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

4对岸坡的硬质化处理

对岸坡的处理,以往一般多采用“硬处理”,也就是采用大片的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忽视生态防护措施的研究和应用。护岸是水陆生态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生态流流动的通道,阻隔了这个系统的通道,就会使水质下降。岸坡防护工程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因为水陆过渡地带是水生植物的发育地,是水生动物的栖息、产卵、觅食地,所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三、解决堤防生态理由的策略

要彻底解决目前堤防建设中的生态理由,重视生态堤防的设计和施工是极其重要的。下面从设计、施工等角度谈几点解决生态理由的策略。

1堤线和堤型的选择

堤线的布置要因地制宜,应尽可能保留江河湖泊的自然形态,保留或恢复其蜿蜒性或分汊散乱状态,即保留或恢复湿地、河湾、急流和浅滩。在有条件的地方尽可能使堤线离开岸坡坡顶,一方面可保证足够的行洪断面和堤身的稳定,另一方面也可保持岸坡的天然形态并保护岸坡的天然植被。

选择堤型时,要结合场地及周围环境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堤型的选择原则除满足工程渗透稳定和滑动稳定等安全条件外,还应结合生态保护或恢复技术要求,尽量采用当地材料和缓坡,为植被生长创造条件,保持河流的侧向联通性。筑堤材料宜优先选用当地材料,一般多采用比较生态的土堤堤型,以便于堤坡的植草绿化,使堤内外生态环境协调,避开过多地采用直立的钢筋混凝土和浆砌石堤型,这些堤型与周围环境欠协调,同时在一定程度也影响堤内外的空气交换。

2河流断面设计

自然河流的纵、横断面显示出多样性的变化,设计时应做到浅滩与深潭相间。

3岸坡的防护

尽可能保持岸坡的原来形态,尽量不破坏岸坡的原生植被,局部不稳定的岸坡可局部采用工程措施加以处理,避开大面积削坡,导致全堤段岸坡断面统一化;尽可能少用单纯的干砌石、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宜采用植物护坡,在坡面种植适宜的植物,达到防冲固坡的目的,河道坡岸植物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保持土壤,即固土护坡。在河岸坡面上的侵蚀一般包括3个基本过程:

(1)坡面土壤表层被雨水溅蚀、动物踩踏或机械耕作后疏松和破坏。(2)疏松土壤被坡面径流冲刷和搬运。

(3)滑坡或崩塌导致的块体运动。从上游侵蚀到下游沉积,不同的立地条件表现不同的侵蚀方式。最终土壤流失是侵蚀力和土壤抗侵蚀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坡岸植物通过机械效用和水文效用减弱侵蚀力或增强抗侵蚀力而保持土壤;尽可能保护岸坡坡脚附近的深潭和浅滩,这是河床多样化的表现,为生物的生长提供栖息场所,增加与生物的和谐性。

4对已建堤防作必要的生态修复

由于认识和技术的局限性,以往修筑的一些堤防,尤其是河道堤防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存在的,可以采用必要的补救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修”复为主,杜绝“整改”,尽量不破坏河岸原有的植被。

参考文献

河道生态防护篇4

关键词:城镇建设;护岸类型;生态河道

Abstract:There are many kinds of ecological-type revetment,including types of natural vegetation、masonry、eco-concreteand so on,and engineering characteristic、economic cost、suit condition of which are all different.the paper overviews the progress of ecological-type revetment rectification measures,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cological-type revetment are introduced,and selection principle of economics、security、aesthetics and choose suitable types of ecological-type.

Keywords:townconstruction;types of revetment;ecological-typeriver channel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镇河道是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多数河道承担着防洪排涝和供水功能,影响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因此,应不断加大对城镇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按照符合当地实际、生态美化、造价合理新思路进行城镇生态化河道的建设。

1国内外生态河道建设及发展

所谓生态河道.是指具备某些自然状态要素与人为要求相融合的河道。城镇生态河道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要经济合理,并同时满足防洪、排涝、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岸坡树木繁茂、水草丛生;水中鱼虾游荡、水鸟栖戏;水体清澈达标,水中和岸坡(滩地)具有多种水生动物、植物、生物互相依存、繁衍、生长的整体系统。同时,能对水质进行自我净化和水环境修复。

国外对生态河道的认识和实践,最早始于德国,1965年在莱茵河上进行了用芦苇和柳树生物护岸实验,获得较好的效果。后来,Sehlueter认为河流近自然治理要在满足人类对河流合理利用的前提下,保护或促进河流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Holzmann从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的角度,认为河流生态要整个系统平衡,在河流生态建设中,使河道系统具有自然环境多样性、水生物种多样性及河流生态系统整体平衡性。当前,世界各国注重生态河道建设与其周围环境和居民的风俗等自然的和谐统一。

国内开展生态河道治理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近十几年中。建设了大量不同类型的生态河道,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研究和探索。例如始于1986年的江苏南通壕河综合整治工程,通过引水、生态河道建设、截污等综合措施,已收到良好效果,形成了“水包城,城包水”的特有景观,2005年荣获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以“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为指导思想,是一个尊重自然、尊重历史、人水和谐生态河道建设的典范。萧山北塘河治理一期工程,通过水生态治理、生态护坡、岸上绿化、景观设置等建设,将城镇河道的防洪排水、发展航运、休闲娱乐等功能集于一身,整治后的北塘河流水潺潺、碧波荡漾,沿岸绿草青青、杨柳依依,取得了良好的美化城市、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等效果。目前,我国各地中小城镇都在广泛开展城镇河道生态建设,在生态护岸型式、选用原则和方法、设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这些为我国生态河道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2生态河道护坡的类型

2.1植草、树木等护岸

2.1.1自然生长木、草护坡

生长木草皮护岸是利用水生植物或耐水树种的根系固土,防止岸坡坍塌。这种护岸既可绿化美观岸坡环境,又可保障河道自然属性及堤岸安全。一般栽种喜水垂杨柳树、挺拔的水杉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树木.利用其比较发达的根系稳固土壤颗粒,特别是树木较大后,根系可以有效增加岸坡的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抗冲刷能力。这种护坡绿化效果好,方便易行,工程造价合理。但一般在种植初期,抵抗冲刷的能力差,应进行必要的辅助加固措施,如用土工织物固坡等。随着树木水草生成长壮大,其对护坡的保护能力逐步加强。因此,在城镇河道生态护岸工程中应优先考虑利用柳树、杨树、水杉、芦苇、菖蒲等固土效果好的植物。各地应根据本地的河道防冲要求、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及当地民众的风俗习惯等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周边流量小、流速低的小型河道。

2.1.2松木桩、树根桩及插柳护岸

对流速较大的河道.既要进行护坡又需增加岸坡的稳定性时,可采用人工插柳枝或直接将松木桩、树根桩等打入河底。形成人工木桩(插柳)护岸。这些柳枝可以成活生长,起到很好的绿化作用,松木桩护岸具有抗冲刷能力强、占地较少、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生态自然方面,这种护岸可保证河流水体与地下水之间正常交换,有利于水生动植物的繁殖、生长,且施工简单。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的公园、湿地中的流量小、流速低的景观河道。

2.2石材护岸

2.2.1干砌块石护岸

砌石护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河护坡方法,一般是利用当地河卵石、块石.采用人工干砌形成直立或具有一定坡度的护岸。这种护岸的最大特点是:结构型式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工程造价低廉。干砌石护岸具有一定抗冲刷能力,适用于流量较大但流速不大的河道。如在石料缝隙中浆砌粘土或水泥土等,并种植草木等植物.可进一步美化堤岸。实际工程中,多在常水位以下干砌直立挡土墙,用以挡土和防水冲刷,在常年水位以上做成较缓的土坡,并种植喜水的本地草皮和树木。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周边流量较大、有一定防冲要求的中小型河道。

2.2.2浆砌块石整体护岸

对于流量较大城镇河道.防止洪水冲刷保障堤防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保证河道堤防不决口,适宜采用相对坚固的浆砌石护岸。在砌石的胶结材料选择时,可根据河道最大流速选择水泥砂浆或白灰砂浆。浆砌石护岸具有结构稳定性较好、整体性好、强度较高、抗冲能力强等特点,可用于大江大河或流速大的堤防护岸。该护岸型式适用于城镇周边流量较大、有较强防冲要求的河道。

2.2.3石笼护岸

运用一种经特殊处理后既具有一定强度,又具有不生锈,防静电、耐腐蚀功能的涂膜钢丝,经机械编制成蜂窝格网箱后,填充石料,垒砌成挡墙。在常水位以上,可在石料空隙中掺人种植土及耐水植物种子,待其生长后形成生态绿色护岸,使挡墙不仅能挡土、挡水,又能形成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石笼护岸抗水流冲刷能力强、整体性好,其最大特点是有利于水草、鱼类及两栖水生动物的繁殖和栖息生长。

2.3人工材料护岸

河道生态防护篇5

关键词:河道修防整治;生态系统;治理;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91

河道修防整治不仅在城市而且在乡镇建设中具重要意义,河道作为一个城市生存与发展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助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持以及功能完整,具备恢复和抵抗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服务,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河道修防整治通过对流域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可持续治理方案,营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河道流域水环境,使得经济、生态、社会和人文效益平衡。

1 河道修防整治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提升,河道娱乐、休闲、生态和景观等功能重视程度逐步增加,但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对河流过度开发,造成一系列问题。河道修防整治通过促进水环境和谐健康,维护河流流域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经济发展。

(1)水体污染。由于城市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河道,造成河流污染加重,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污水排入,致使河道水质变差,富营养化加重,水生植物过于茂盛,环境负荷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农田污染源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管理措施。而且各种污水治理措施严重滞后,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根源上预防工作不足,加之生产生活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河流污染加剧。

(2)护岸建设。目前许多城镇主干河道的防护堤过于单薄,与防洪标准不符,有些甚至没有建设防护工程,而防护坡过低或不坚固,容易造成汛期两岸居民居住区和农田被淹。由于防护坡建设不够良好,导致河流不断侵蚀冲刷两岸土壤,或者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上游人为因素影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从而造成河道底部泥沙淤积,使得河床抬高,出现河道拥堵问题,严重时造成水面抬高导致洪水隐患。以往河道防护坡建设时考虑主要问题是防洪,侧重水土保持和河道冲刷侵蚀,多利用水泥混凝土建设,使得河岸水体和土壤之间自然交换分离,造成河流中微生物和鱼类等水体环境无法更新,长此与往导致河水变黑和发臭,影响着城市环境。

(3)水面面积。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房屋修建、工厂建设等对河道挤占十分严重,从而导致河道水面缩窄,抗洪能力减弱,人类受到洪水威胁增大。而且人们对于河道保护意识淡薄,各种废弃物的堆放、违章设置等导致水流不畅,水质破坏的同时也使水面面积减少,河道横截面缩小变窄,水面运输能力锐减。

2 河道修防有效治理方案

河道和滨河地带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提供大量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传统河道整治主要侧重于水土保持、除涝泄洪和航运等功能,对于人和水环境和谐、河流自然清洁功能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产生负面作用。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面对河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可持续治疗方案。

(1)合理规划护岸工程。护岸工程应充分考虑水面线和堤内自然条件,选择更加有助于创造和保持生物生息环境与自然景观方案,河道防护堤堤身型式与结构应按照当地交通条件、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地制宜,在保持经济合理的同时保证安全可靠性。此外,还应注重生态平衡问题,不过度改变河道的自然特性,充分遵循河道自然规律,少用混凝土和石护坡,从而实现保护天然河道目的。慎重进行扩宽河道堵口和截弯取直,扩宽河道堵口在增加下泄的流量同时还会增大下游淹没损失;而河道进行截弯取直能够改变洪水的流向,增加河槽比降、水动能和流速,同时对于水流冲刷河岸以及河槽下切现象加剧。因此,进行扩宽河道堵口和截弯取直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损失和下泄流量,多方案进行比较,采取更加科学方案。

(2)增强河道社会服务功能。首先要进行污染源控制来保证水安全,对发黑发臭河道段采用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水生花草建立小型生态链,通过植物吸取河流过度营养,从而达到水流自净功能恢复;而且水生植物在减少水流冲刷侵蚀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还能形成城市独特河流景观,有助于城市环境美化。对于农业污染面源比重较大现象,可利用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等进行治理,同时对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指导,从而促进传统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达到经济和环境和谐共处目的。其次加强防洪功能,除原有水利工程之外,还可设置水系形态,通过对河道结构调整来减少防洪压力;利用河湖水位升降和采取合理河床断面来控制城市滨水景观。此外,对河岸带设计合理景观,需满足整体优化和自然优先原则,对河流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实现河流周围和河岸带景观自然相连。而且景观建设要特别关注亲水岸线和防洪水位线协调,河流流速和水生生态的协调,使得城市景观和河流景观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3 结束语

现代河道修防整治生态河道建设为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治理方案应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制定为主要理念,细致分析河道两岸特点以及河流走向、水文特征,在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同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河道修防整治方案将环境科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美学、园林学等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河道水流自净能力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增强,维护河道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朱伟,姜谋余,蔡勇等.倡导“亲自然河道”治理模式―对我国农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水资源保护,2015,32(01):1-7.

[2]赵天义,王昊,姬瀚达等.黄河下游畸形河势治理研究[J].人民黄河,2014,36(01):1-2,5.

[3]侯婷.义合河集镇防洪工程方案探析[J].陕西水利,2014(04):67-68.

河道生态防护篇6

【关键词】河道堤防 护坡形式 研究

我国传统河道护坡形式较多,其主要功能是为了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这些功能虽然是河道护坡最基本的功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河道护坡的要求更高,比如要求其融入到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方面中来,这就要求这些新型护坡应该具有创新发展,来真正实现护坡这些功能。

1 传统河道堤防护坡形式概况

1.1传统河道堤防护坡形式概况

我国传统的河道护坡形式主要有浆砌和干砌块石护坡、丁坝护坡、沉排护坡、土工编织布沙袋护坡、平顺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框格水下护坡、混凝土块护坡及现浇 混凝土护坡、粉煤灰水泥土护坡等形式。这些传统护坡的功能主要表现是保持岸坡的结构稳定性,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防洪排涝等,并且效果比较好。但是这些传统的护坡的造价比较高,施工难度也较大,维护也较难,对景观、环境和生态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1.2传统河道堤防护坡对环境的影响

(1)对景观环境的影响。虽然我国传统河道护坡也是一道景观,但是其基本上没有一草一木,缺乏生机,与现代人们追求的自然生态是不相一致的,与周围环境也是极不协调的。另外,待到这些护坡结构老化或者遭到破损,往往就形成建筑垃圾,环境景观也就受到影响。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护坡主要是封闭护坡型式,这使得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都会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因此,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同时,各种水生植物也很难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这样就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对生态环境就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 新型生态型护坡形式介绍

2.1植物护坡

所谓植物护坡就是采用发达根系植物进行护坡固土的一种护坡形式。植物护坡既可以达到固土保沙,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还可以优化环境,进行景观造景。植物护坡中所使用的固土植物可以采用耐碱、耐寒、耐旱和抗虫害植物品种。但是,城市河道采用植物护坡形式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护坡容易被雨冲刷形成深沟,不利于护坡防洪功能,还会影响景观。

2.2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

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主要由聚丙烯等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网垫和种植土、籽等组成,有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多种形式。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形式虽然比单纯植物护坡抗雨水冲刷的能力要强一些,但是在堤防迎水坡方面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3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坡

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坡的柔性较好,主要表现在其能够有水流动力牵拽,还能适应地基沉降变形。另外,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坡还有利于自然植被的生长,这样就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总的来说,石笼结构生态型护坡的基础处理较为简,施工方便,工程总费用底。

2.4多孔质护坡

多孔质护坡主要是指由混凝土预制件构成的各种带有孔状的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护坡结构。多孔质护坡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其施工简单快捷,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小生物繁殖,耐冲刷,防止泥土流失的功能较强,以及对于水质污染有一定的天然地净化作用。

2.5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

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值得说明的是,其中的固体物质主要包括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肥料、有机质以及低碱性的水泥、河砂等。

3 河道堤防的护坡形式的创新性研究

3.1重视科技创新

当前,我国众多种护坡形式中,已经改变了传统那种技术含量较低的护坡形式。但是,当前我国护坡中的科技技术水平还不高,导致护坡的总体功能还不强。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科技创新,积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经验,充分调动和激发水利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能力,开发出新一代的河道护坡产品。在创新护坡时,材料的创新是关键。由于河道堤防护坡工程建设中,材料是体现护坡性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因此,该应该认识到材料对于护坡的重要性,在创新护坡形式时,应该重视从护坡的原材料、半成品生产的技术创新,加快开采、加工、运输各环节等方面配套升级,其中最好将护坡形式创新定在半成品的生产与创新上面。

3.2体现出资源节约型

由于当前我国资源匮乏,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用于河道护坡工程中的一些主要材料、能源、水以及土地等纷纷告缺,因此,在护坡形式的设计和建设中,应该充分体现出资源节约的原理。在具体的设计和建设中,应该注意减少硬化河道护坡。应该尽量避免河道混凝土护坡建后再拆,对于一些地段不好的,就尽量不要建河道堤防,避免浪费,比如河岸凸凹不平,边坡土质抗冲刷能力强的河段,河岸滩较岸边坡平缓、植被生长良好的河段,土堤迎水坡在特大洪水年份也未发生浪坎等险情的河段。因此,在权衡如何对河道建设护坡时,应该对河道护坡工程进行科学、严谨的可行性研究,从而实现资源节约。

3.3开阔工程技术设计思路

我国所采用任何一种河道护坡形式,已经逐渐将其融入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多种内容,而这些形式靠传统的思想和理念进行优化,其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必须进行开拓新的设计思路,将城市园林景观、生态环保、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设计理念融入到河道护坡形式的设计中去,在实现护坡满足河道岸坡的稳定性和河道行洪排涝的基础功能上,使其更符合现代生态的要求。

4 结语

总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堤防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要进行有机结合,确保河道护坡在满足岸坡稳定的前提下,可以维持物种的多样性,促进景观发展,从而改善人居环境。

参考文献:

河道生态防护篇7

河道生态护岸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 河道; 生态护岸; 形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TV86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2306-1499(2013)07-(页码)-页数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河道在保障经济生活与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我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河道功能退化、水质恶化。水多为患,水少为愁,水脏为忧,此类突出问题集中反映在河道。生态护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将护岸由过去的混凝土结构改造成为能使水体和土体、水和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命栖息和繁殖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岸。它拥有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

1.河道护岸工程的发展历史

长期以来,传统的河道护岸工程往往局限于防洪、排涝、引水和航运等基本功能。在护岸工程设计中,特别是城市河道,为了控制河势和确保河道的防洪安全,着力于运用块石、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结构设计,使得许多河道被人为渠化。这样一来,对河道和人类造成了诸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1.1河岸衬砌硬化

土体与水体的关系相割裂,隔断了河道水域中的生物、微生物与陆域的接触,并引起其自然生存环境恶化,河流的天然自净能力下降;

1.2河道两岸修筑防洪堤岸

实施硬化护坡之后,河流从前的滨水环境发生了改变,人与河流原本的和谐关系被破坏,人们失去了往昔那种自然野趣的亲水、休闲和娱乐场所;

1.3按传统方法整治后的河道

河槽渠化,河岸硬化,边界整齐,走向笔直,与现代人追求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观需求和心理期待完全相背。到20世纪中叶,随着回归自然、景观文化、亲水等新理念的不断涌现,生物护岸技术开始得到了重视,其应用也逐渐广泛起来。现代生物护岸技术是结合工程、生物与生态的理论,有意识地尽量利用天然材料作为河岸保护的素材,进行生物护岸建设,不再仅仅强调护岸的抗冲刷力、行洪能力等,而是强调安全性、稳定性、景观性、生态性、自然性和亲水性的完美结合。

2.生态护岸的防护原理

在水域相对开阔,水流较缓,河道水位变化不大的河段可以采用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作为生态护岸结构的主体元素对河岸进行防护。这种防护方式将植物的根、茎(枝)或整体按一定方式和方向排列插扦、种植或掩埋在边坡的不同位置,在植物群落生长和建群过程中,植物的根系在土中错综盘结,使边坡土体在其延伸范围内成为土与根系的复合材料,加固和稳定边坡。然而,在水流较急、岸坡坡度较陡的河段,植物根系无法控制土体深层滑动,若植物根系延伸范围内无稳定的岩土层,则其防护作用便不明显,需结合圬工进行河岸防护。采取圬工防护措施对减轻护岸修建初期的不稳定性效果很好,其深层锚固措施对边坡的加固作用非常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的老化,钢筋的腐蚀,材料强度会降低,圬工防护与加固效果也越来越差。而随着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生物量的增加,植物措施在减轻坡面不稳定性和防治侵蚀方面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因此,植物措施与圬工措施相结合,发挥二者各自的优点,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同时,起到生态修复作用,达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目的。

3.生态护岸的主要技术措施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被用于国内外河道生态护岸中。主要有以下措施:

3.1固土植物护坡

即利用根系发达的植物进行固土护坡,既可起到防止水土流失作用,又可以满足生态环境修复需要,同时还可以人造景观。

3.2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

网石笼结构生态护岸,可以构造铁丝网与碎石复合种植基。即由镀锌或喷塑铁丝网笼装碎石、肥料及种植士组成。在河道护坡中,一般选用耐锈蚀的喷塑铁丝网笼。

3.3土工材料复合种植技术

该项技术又分:土工网复合植被,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等技术。其中,土工网复合植被技术,又称草皮加筋技术。土工网垫固土种植基,主要由网垫和种植土、草籽等组成。网垫质地疏松、柔韧,有合适的空间,可充填土壤和沙粒。植物的根系可以穿过网孔生长,长成后的草皮可使网垫、草皮、泥土表层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土工格栅固土种植基,是利用土工格栅进行土体加固,并在边坡上植草固土。土工单元固土种植基,是利用聚丙烯等片状材料经热熔粘接成蜂窝状的网片整体,在蜂窝状单元中填土植草,起固土护坡作用。

3.4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亦称绿化混凝土,由多孔混凝土、保水材料、缓释肥料和表层土组成。在城市河道护坡结构中,可利用生态混凝土预制块进行铺设,或直接作为护坡结构,既实现了混凝土护坡,又能在坡上种植花草,美化环境,使江河防洪与城市绿化完美结合。

3.5水泥生态种植基

水泥生态种植基,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孔性材料。固体物质包括适合于植被生长的土壤、肥料、有机质及由低碱性的水泥、河砂组成的胶结材料等。在种植基固体物质间,由稻草、秸秆等成孔材料形成孔隙,以便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空气。在种植基内还可填充保水剂,保持植物在日照下能很好生长。

3.6多孔质结构护岸

所谓多孔质护岸,是指用自然石、混凝土预制件等材料,构成的带有孔状的适合动植物生存的护岸结构形式。其施工简单,不仅能抗冲刷,还为动植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还可净化水质。这种形式的护岸,可同时兼顾生态型护岸和景观型护岸的要求。

3.7自然形护岸

自然形护岸,即以天然的植被、原石、木材等材料来替代混凝土护岸,尽量创造接近自然型的河道。自然形护岸工程的形式,可分为自然原型形、自然形和多自然形3种:自然原型形护岸,只种植被保护河岸,以保持河流的原生态特性,但这种形式的护岸,抵抗洪水的能力较差。自然形护岸,除种植植被外,还采用石材、木材等天然材料,以增强护岸工程的抗洪能力。多自然形护岸,即在自然形护岸的基础上,再巧妙地使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硬质材料,既不改河岸的自然特性,又确保了护岸工程的稳定性。

4.结语

河道生态防护篇8

1河道护岸型式

1.1浆砌块石挡墙崇明河道浆砌块石挡墙护岸常采用桩基础。这是因为崇明地下水位较高,基坑无法完全晾干,河道冲刷比较严重,挡墙前沿的淤泥阻滑效果很差,没有桩基的浆砌块石挡墙护岸结构在施工时有滑动和倾覆的危险。桩基础一般采用双排钢筋混凝土方桩,与方桩连接的是钢筋混凝土底板,在常水位和设计低水位之间的水位变动区设置浆砌块石挡墙(重力式),在挡墙顶设置钢筋混凝土压顶。最后压顶以上设置草皮护坡。浆砌块石挡墙护岸主要应用于部分通航的河道,如环岛运河南河中段部分河段,界河部分河段,堡镇港部分河段等。浆砌块石挡墙典型断面如图3所示。

1.2绿化混凝土位于设计低水位(1.70m)至河底(-0.5m)之间不做护砌,为自然突破,在设计低水位(1.70m)至设计常水位(2.50m)之间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在水位变动区(2.50~3.20m)之间采用绿化混凝土护坡,坡面上种植水葱等水生植物,起到消浪防冲作用。在高程3.20m以上河坡种植绿化固土护岸。绿化混凝土应用于三沙洪、老效港、六效港等县级河道的部分河段。绿化混凝土典型断面如图4所示。

1.3生态石笼生态石笼工艺,又叫生态双绞格网工艺。是将抗腐蚀、耐磨损、高强度的低碳高镀锌钢丝,外表涂塑料高分子优化树脂模(PVC),用六角网捻网机编织成不同规格矩形笼子,笼子内充填石头的结构。通过人为和自然因素,石块之间缝隙不断被泥土充填,植物根系深深扎入石块之间的泥土中,从而使工程措施和植被措施相结合,形成一个柔性整体护面。与传统的浆(灌)砌块石、混凝土等防护结构相比,它既能满足山体、岸滩稳定的防护要求,又有利于水体与土体间水源的循环,同时达到绿化环境的效果,可保持、改善原有的生态平衡。生态石笼护岸结构目前在崇明部分河道上已有应用,有直立式挡墙结构,如环岛运河南河中段的部分河段;也有斜坡结构,如庙港延伸段。生态石笼典型断面如图5。

1.4生态袋生态袋是由聚丙烯人造纤维材料针刺而成,这种特殊配置的聚丙烯材料可以抵抗紫外线的侵蚀,不受土壤中化学物质的影响,不会发生变质或腐烂,不可降解并可抵抗虫害的侵蚀,聚丙烯的pH值稳定在2~13之间。工程生态袋之间采用STD、END连接口连接。STD、ENG连接口100%由聚丙烯支撑,性能稳定。工程生态袋为永久植被提供一种理想的种植块,透水不透土,植物可以从里面长出来,也可以由表面向袋内扎根。生态袋护岸目前主要在崇明河道生态治理试验中采用,如:瀛东村中心河、万平河等。生态袋典型断面如图6所示。

1.5其他结构其他护岸型式主要有连锁块、景观叠石、钢筋混凝土挡墙、杉木桩、干砌块石护坡、树根桩护岸、防冲刷纤维布护岸等。连锁块护岸和桩板护岸结构类似,区别是将压顶的高程定为2.60m,位于常水位下方,压顶上用混凝土连锁块铺砌,连锁块中间有孔洞,可以种植水生植物;景观叠石结构较为简单,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底板,底板上部采用景观叠石,叠石水平面间以砂浆砌筑,C20细石混凝土灌缝,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竖直向留有空隙,有利于河道的生态链,堆石墙顶高程≥3.00m,墙后1∶3护坡植草至堤顶高程。景观叠石常应用于有景观要求的河道段。钢筋混凝土挡墙结构与浆砌块石挡墙结构类似;杉木桩护岸是在河岸边打一排密排杉木桩,这种结构型式生态性较好,但由于消耗大量木材,还需要有防腐措施,所以只在公园、旅游区等较窄的河道处应用。干砌块石护坡适用于河道全断面需要防护的情况,如:码头处。树根桩护岸防护效果好,但是造价高,适用于河岸近距离有建筑物的情况。防冲刷纤维布护岸应用较少,只在崇明老南横引河东段疏拓工程中做过实验。

2护岸型式的比较

崇明常见河道护岸的比较分析如下表所列。

3建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