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学影像解读8篇

时间:2023-10-02 08:55:31

医学影像解读

医学影像解读篇1

关键词:PACS-RIS教学系统;医学影像学;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2-0209-02

随着影像学设备和技术的迅猛发展,影像医学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医疗机构对影像医学人才的需求亦进一步增加。如何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成为高校教育者亟待解决的课题。医学影像学内容抽象,涉及学科广泛,检查方法多,疾病表现多种多样,学生理解和记忆困难。因此,探索出适应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尤为重要了。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于2004年筹建了专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的PACS实验室,2011年改造升级成PACS-RIS实验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强化学生在校期间临床工作环境模拟与技能水平的训练,形成了PACS数字化影像教学模式。

一、构建PACS-RIS教学系统的意义

影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RIS)主要应用在医院的影像科,它以计算机设备存储式硬盘为基础,保存医院影像资料,通过DICOM、网络等多种接口将影像设备连接起来,以高速网络传输并显示影像设备产生的数字化图像[1]。传统的影像教学手段主要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讲解基本病变的原理、概念,通过附加图片、图像、文字说明等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有效的学习。但多媒体教学系统中的图像存在分辨率低、窗宽/窗位不可调、单个病例图像数量少、图像畸变和无图像后处理功能等缺点,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院医学影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等方面工作,具备临床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使本科毕业生在毕业时具备良好的医学影像学理论与实践能力,在就业以后很快能适应临床工作,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构建了PACS-RIS教学系统,并在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中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PACS-RIS进行影像学教学的优势

1.缩小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的差距。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学生都是学习教科书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病例缺少系统的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具备系统知识,很多的知识依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而现在的二级以上医院一般都具有局域网或各种类型的PACS系统,影像学诊断都是通过PACS系统阅读分析图像、书写报告,这就造成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之间具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学生开始实习或毕业工作之后,很长时间不能适应临床工作方式,影响了他们的工作和学习[2,3]。PACS-RIS系统恰恰就是模拟临床工作模式,学生在实验课学习中就学习在系统中调取图像,可以进行图像的窗宽窗位的调节,可以进行病灶的测量和图像的后处理;学生能在电脑上模拟书写诊断报告,其程序和模式与临床工作一致,这样就可以体现学生“早接触临床,多接触临床”的目的,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通过模拟临床工作,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他们开始实习或者毕业工作之后,很快就可以熟悉临床工作程序,尽快融入临床实际工作中,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的顺利转变。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理论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从某种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影像学表现、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方面去讲述,再附上疾病的几幅典型影像表现,内容都是这种疾病最典型、最普遍的东西,内容较为枯燥,学生很难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有共性的认识。实验课一般是教师提前准备典型病例的胶片,学生分组轮换使用观片灯读片。这样的实验课,一是教师要反复讲解费时;二是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读片量少;三是环境差,学生容易相互干扰,影响实验课的质量。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其在校期间阅读分析病例的数量和能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临床工作能力,要培养具有较高临床能力的应用型医学影像学人才,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阅读大量、系统的医学影像学图像,这样他们才能积累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工作后很快适应临床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受课时的限制,课堂上学生只能看到为数不多的图像,课后为了避免胶片污损或丢失,一般都要求胶片入库,这样学生实际接触胶片的时间很少,很难把疾病的图像读懂读透。PACS-RIS系统的建立,所有的影像资料都储存于服务器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尽可能的多阅读图像,遇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带教教师,课后利用课余时间访问服务器,调阅图像反复阅读,更好的消化教师所授的知识,还可以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到有关的解剖、病理、实验室检查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某种疾病从临床表现到影像诊断有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概念,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4,5]。

3.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由于某些疾病表现复杂,且存在“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现象,单纯使用一种影像检查方法很难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这就需要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互相验证,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检查图像上表现各异,学生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采用多媒体授课,幻片灯教学,先由教师逐一讲解,学生再轮换读片,分组讨论,由于课时和胶片数量的限制,学生实际读片数少,且由于读片环境影响,使很多人不能看清图像,不能认识和完全理解图片,造成学生一知半解或糊涂,从而丧失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学习质量不高,效率低下[6]。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病例发给学生,教师只需对典型病例稍加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各自的终端电脑前进行阅片,还可以利用PACS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进行图像的处理,如调节窗宽/窗位、分辨率与对比度、缩放、旋转、测量、二维及三维重建等,学生可将图像调整至最佳状态,还可以分屏显示,亲自感受并书写诊断报告[7],并且输入一次检查号,该患者所做的所有影像学检查图像都可以显示出来。学生一方面可以比较同一种疾病在不同检查方法图像上的特点,通过比较加深印象;另一方面可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优劣,从而有助于学生了解比较影像学。如果对图像理解不充分,可以查阅高年资医师审核后的诊断报告,包括图像描述和诊断结果,与自己书写的报告相对比,不仅能够学到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熟悉诊断报告的书写规律,提高自己的临床工作能力[8]。利用PACS-RIS系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疾病的异同点,也可以观察某种疾病的影像学动态变化,还可以了解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影像学变化,这样就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为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提供良好资源。在PACS-RIS系统建立之前,教师在讲课中所需要的图像资源都是在工作中通过不断及时的积累所获得的,所以记录、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漫长而烦琐。而在应用PACS-RIS系统之后,教师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轻松检索到相关的病例资料,而且包括相关的病史、病理、各种影像检查的结果等。PACS-RIS系统图片存储量大、种类全且及时更新,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不但可以在PACS-RIS系统中直接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分析、演示影像图像,还可以把典型的图像进行编辑,输出到移动硬盘等存储设备中,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制作成优美的多媒体课件,供学生拷贝,让他们随时随地学习。

总之,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影像专业的学生需要反复大量的阅读相关的病例图像,才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并能够融会贯通。PACS-RIS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有助于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从而为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玉梅.PACS系统及构建医院PACS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0):271.

[2]田芳,祝乐群,鲍虹,等.基于RIS/PAC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3):85-86.

[3]张松,张镭,丁毅,等.PACS/RI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优势[J].中国病案,2011,12(6):65-66.

[4]中宝忠,王可铮,赵东亮,等.PACS辅助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3-525.

[5]李浩,李睿,袁远.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6]龙金凤,蹇兆成,董鹏,等.基于PACS的PBL自主学习模式对影像研究生专业知识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130-131.

医学影像解读篇2

关键词:骨科学教学;影像资料管理库;教育模式

doi:10.3969/j.issn.1009-6469.2015.12.056

骨科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由于其内容丰富,且抽象、复杂,因此骨科临床教学一直是学科的难点。其中,尤其是解剖学和影像学与骨科关系较为紧密,骨科以运动系统解剖为基础,以其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面解剖的形态结构为依据,通过医学影像学的有机结合,对疾病进行定位和定性的诊断,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干预方法的实施。只有熟练掌握运动系统组织结构的正常生理与病理解剖形态及其对应的影像学表现,进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预后[1]。影像学教学是骨科临床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数码X线片到多排高精度CT平扫、CT三维重建、高精度磁共振等,影像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临床中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这些影像学设备。近年来,许多医院将骨科学教学与影像学知识巧妙结合,将骨科影像学的资料(X线,CT及MRI等)保存,并与手术录像结合制作成动态的骨科影像资料库,学生和临床医生普遍反映教学效果有了较大提高。吴少科等[2]将骨科影像学教学课程设计成三部分:影像学种类和各种检查方法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培养医学生掌握正确的的阅片技能;介绍骨科常见骨骼、肌疾病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三部分教学法应用于骨科临床教学多年,培养出大量临床技能过硬,阅片和诊断能力较高的临床医学生,而且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三部分教学的效果满意,学习兴趣较高。王瑞等[3]根据骨科临床教学的特点,训练学生将合理的临床思维与选用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准确的影像学读片相结合,广泛用于临床教学中,使学生的临床诊断水平有了质的提高。

1骨外科教学与医学影像学的关系

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包含炎症、外伤以及肿瘤等实质性疾病,而且涵盖了人体基本力学知识以及骨骼,临近组织的生理,病理,解剖学方面的基础信息,专业知识强,基础知识量大,临床学生掌握常规的诊疗手段十分不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多使用影像学资料融合并渗透实际教学工作中。普通X线片,三维CT矢状面重建,CT平扫,B超,MRI,血管造影等通过不同方式人体成像来发现疾病,恰恰是骨科学教学所必需的。由于骨科传统教学的枯燥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将骨科学的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与影像学资料结合,通过多媒体的视听效果,使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起来,使学生们有图可看,有音可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理论的接受能力得到增强。教师们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更多的感官意识,促进学生在临床理论和影像学资料间产生关联,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并且在逐步的知识积累中使临床思维能力得到升华[4]。

2我院骨科影像学资料管理现状及反思

我院近年来随在骨科影像学资料库建立上做出了一定探索,但这些资料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统一的分类标准,并未最大程度发挥其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临床医学生,实习生大多反映临床理论知识缺乏,对影像学缺乏了解,阅片和临床诊断能力不足,这都是由于在临床教学和实习过程中上级医生只注重一味讲解理论知识,忽视对影像学的教学,究其原因:(1)缺乏先进观念的引导:我们大多数教师对骨科影像学资料的使用仍停留在一种比较随意的阶段,往往只把影像资料作为一般教学方法的补充或附带。课堂教学主要以灌输书本知识为主,很难激发学生兴趣;(2)缺乏现代化的管理:影像学资料珍贵性同保存的完整性形成了很大反差,管理标准不规范,没有对骨科影像学资料库提出探索性方案及改进维护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资料库形同虚设,浪费了学校的教学资源[5]。

3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的必要性及优点

3.1有助于提高骨科诊断,诊疗及教学水平

我院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拥有先进医疗检查设备和医学影像学技术。医学影像学具有较强的真实感,所传达的信息形象而直观,结合影像学的教学是骨科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我们可以将骨科疾病的病理生理、解剖基础、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资料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到骨外科教学课件中,提供形象而直观的病例案列,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影像学图片可以使骨科疾病变得形象,加强了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被学生理解掌握[6]。另外,运用一定准确的医学影像学检查方法,能使医生获得更多的疾病资料,减少了对疾病的盲目猜测,使临床治疗方法更加科学,疗效更加显著,同时也有助于医生对临床专业知识的积累,最大程度减少漏诊和误诊的几率。因此骨科医学影像教学资料建立可以使医院的资料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既能使患者获得最佳诊断和治疗,也能使骨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得到更加直观理解[7]。

3.2影像学与骨科互动式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的骨科教学属于“填鸭”式教学,知识枯燥,学生缺乏兴趣,如果将枯燥的书本知识转换成文字、图像以及X线片形式描述出来,制成骨科影像学数据库,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使学生更加容易、直观理解骨科学理论。因此诞生了很多结合影像学的骨科临床教学法,如运用对比方法、基于影像学资料的案例中心教学法(CBL)[8-9]。近年来,互动式读片成为大型综合医院多学科交流的一种新的模式,对提高读片质量,扩大学科间交流,促进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方式是骨科与影像学科互动,包括主持人读片,参与人讨论,回顾并总结等,这样做提高了读片的互动性,增进学科间的交流,也使得学生对骨科疾病有了更充分深入的认识。目前国内大型教学医院普遍采用临床互动式读片,要求所属学科的医生,护士,硕博士研究生及临床实习生参加,轮流担任主讲人,将平时工作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临床病例,影像学资料与书本知识相结合做为读书心得介绍给参加者。最常用的方式就是组织影像学阅片会,主讲人汇报临床疑难病例的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说明理由并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治疗方法等。参加人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提出疑问,主讲人答复,参加人可予以适当反驳,最后由高年资医师和相关专家教授进行点评,纠正学生的错误,是单一的“示教式”方法变为“讨论式”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及早融入临床医生的角色,获得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方法[10]。朱剑华[11]研究提示,骨科临床教学中,只要将神经根的走行特点,结合腰椎间盘突出症影像学表现和临床分型以及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向学生讲授清楚,学生记忆深刻且会灵活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4如何建立资料库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

网络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医疗领域的今天,传统影像学资料库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国内多个大学开发和研究的基于医学影像计算机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12]的电子化教学资源库对推动骨科影像学教学有着突破的意义。教师利用PACS系统可以建立一套资源丰富,信息覆盖面大的电子化骨科影像教学资料库,其中涵盖了教学教案,临床病案及相关影像学资料,临床治疗方法,疾病愈后等,这种高科技的信息教学资源的建立,可以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知识资源,使教学的互动性得到显著加强,学生们边理解变记忆,改变了“填鸭”式教学的瓶颈。高绪仁等[13]采用对照试验研究表明在实习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PACS系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方便和主动,学生们掌握影像学读片和骨科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大的飞跃,培养出了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临床技能突出的医学生。具体操作方法为:首先,建立电子教案,补充和丰富教科书内容。教师根据临床教学和课本大纲的要求,从资料库中选择合适的病例,并详细标注出病例的相关信息,并附上最后的治疗结果包括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的具体过程以及病例,影像等资料,做成WORD文档,按教材章节和教学要求分类。其次,建立电子化的病案追踪系统,由教员负责将收集的病例资料的愈后,随访资料一一登记在案,并定期更新。定期召开病案追踪读片会,让学生模拟实际工作,通过读片及骨科基础理论的学习来理解病例的影像学特征,学生可以充分理解疾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鉴别诊断非常有帮助。对我院来说,建立影像资料库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经费、人员、硬件、观念等方面都有限制,但我们必须体现特色教学的路子,根据我院的实情及国内各兄弟院校的发展状况,一步一脚印,使我院的骨科教学走在国内前列,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

参考文献:

[1]王永丰,常巍,王达义.等.结合解剖学和影像学知识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6):639-641.

[2]吴少科,曾荣,钟环.等.在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259-260.

[3]王瑞,郭子城,洪刚.提高骨科临床教学质量的实践探讨[J].中国病案,2012,11(18):64-65.

[4]唐龙轩.有关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在骨科的应用及其发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9,17(11):875-877.

[5]吴兴旺,王乐,刘斌.等.非影像专业的影像学教学体会与探讨[J].安徽医药,2013,17(3):534-535.

[6]赵波,白富梁.骨科临床教学中进行专科影像学教学的探索[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4):193-194.

[7]孙永强,艾进伟,和艳红.骨科影像学数据库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38.

[8]王东,孙彤.运用对比法学习骨科影像学[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增刊):368-370.

[9]王浩.基于影像学资料的CBL教学法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增刊):349-351.

[10]张劲松,葛雅丽,宦怡.放射影像互动读片新模式[J].现代医用影像学,2002,11(3):109.

[11]朱剑华.影像学资料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6):61,89.

[12]邓晓娟,张伟国,陈蓉,等.建立电子教学资料库革新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J].重庆医学,2012,41(4):509-510.

医学影像解读篇3

【关键词】PACS RIS 网络 医学影像学 教学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s of application of PACS/RIS in medical imaging teaching.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PACS/RIS. Methods The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 、MRI 、超声、核医学及介入医学在内的多个亚学科,医学影像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就是学量影像图片资料,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影像图片资料的阅读、分析、对比,逐步完成依据影像资料进行疾病的诊断[1]。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比学量正常图像与疾病图像,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2]。影像学实践课作为理论课必不可少的补充,其教学模式决定最终教学效果[3]。随着PACS/RIS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学教学方式已由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式或PPT单向传授变成了以现代网络为中心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成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教育方式。

一、教学实施

我们对2013年2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实习的临床医学专业、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学生采用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网络教学。本课程建设初期教师在临床阅片的同时,实现教学资料归档,以简化备课过程。将教学图像归档于PACS 系统自带的收藏夹中,区分归纳分出“典型”、“教学”、“科研”等不同类别,备课时直接拷贝相应系统和章节的图像做成教学PPT。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复课理论之后将教学PPT到学生机,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及同学的不同观点进行重点启发、解惑、引导,形成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导・学・练”模式[4],在“学”的过程中强化“练”,练出读片基础,练出读片感觉,练出读片技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学习和讨论,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不足,促使学生在知识薄弱的环节进行自学,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导・学・练”新模式实现了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质量的双重管理,有效解决了医学影像学读片教学的自主学习问题,解决了影像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为什么?”的问题,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效果评价

我们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随机进行读片考试和问卷调查。读片考试考题选择临床的常见多发病,亦是教学的重点疾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两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收回50接受调查率为100% ,每份调查问卷均符合填写要求,调查有效。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充分肯定了这样的教学方式,认为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高效、自主、灵活,有利于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加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92%的学生认为对培养自学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很有帮助。学生读片考核平均成绩4.8分(满分5分)。学生自学和讨论积极,学习主动性提高。

三、讨论

传统医学影像学的教学采用“影像胶片+观片灯”的方式进行[5]。先由教师选择医学影像胶片,然后在观片灯下进行现场讲解。这种教学模式每组学生人数少则分组过多,使得教师教学任务加重,且医院临床实际也难以达到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学习;每组人数过多时则难以看清胶片上的图像,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同时,胶片的反复使用必然会造成损坏、污染、错放、甚至丢失等现象,由于胶片的成本相对较高以及存放较为困难等原因,使得近年来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已很少使用。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Radiology Information System ,RIS) 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发展而迅速发展,而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Communicating System ,PACS) 是实现医学图像信息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实现对医学图像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是一个涉及影像医学、数字图像技术、计算机与通讯和图形图像后处理等技术的实践性很强的高新技术系统。PACS系统的出现,为教学图片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方式,极大地方便了图像管理及教学[6]。数字图像具有高分辨率、高清晰度,明显提高了影像实验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未用PACS/RIS之前,教师在教学中所应用的病例图像是在长期工作中不断地积累记录获得的。而记录、收集、整理、获取图像资料的过程是繁复漫长的,应用PACS/RIS后,只要在系统中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查询到所有这方面的信息,大大的节约了时间。例如在系统中输入“房间隔缺损”、“肺癌”、“强直性脊柱炎”等关键词进行查询,即可将系统中与之相关的病人资料全部调出。不仅可以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病情的动态变化,还可以精确到具体检查方法的使用,如是C T、MRI、 还是X线检查等。

医学影像学是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显示人体解剖、生理、生化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阅读少量教学片,信息量不够,不容易记忆。我教研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套“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狭隘的课堂空间拓展,把教学和临床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了积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相关的医学网站学习,以拓展知识面。目前,互联网上已有不少医学影像网站。国内比较著名的论坛有丁香园、小木虫、医学影像技术园地、china radiology,以及我科创办的云南医学影像网等,上面有大量专题讲座、典型病例或少见病例分析,常常激起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发贴人最后会公布病理结果,揭晓谜底。这种模式在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彰显价值,一方面适合专业人员进行探讨提高技术水平[7],另一方面,对于在校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不强求分析和诊断都十分专业和到位,但却可以拓宽眼界,不做“井底之蛙”。

综上所述,基于PACS/RIS的医学影像学临床网络教学,颠覆了原有的影像学教学模式。通过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化网络管理方式,便捷的信息查询显示方式,展示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像,丰富了教学内容,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使教学双方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PACS/RIS系统的普及和应用,必将为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带来更具冲击力的变革[8]。

参考文献:

[1]蒋蕾.关于提高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 : 1232-1233.

[2]贾景磊,赫章英,纪强,等.医学影像专业数字仿真教学的实践与调查分析[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5) : 469-471.

[3]彭鹏,邱维加,唐海民,等.基于PACS的网络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用[J].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 :193-194.

[4]胡俊峰,武斌,唐鹤云,等.基于网络的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1):62-64.

[5]李拔森,朱涤朝,邓明.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27(2):77-79.

[6]杨小庆,杨 明,刘 斌,等.PACS在构建医学影像学教学图片资源库与电子图片试题库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8 ,16(1):169-171.

医学影像解读篇4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医学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060(2016)02-0221-01

由于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的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医学影像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基础,在以往的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主要采用器官系统中心教学模式,但其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太令人满意。近年来,PBL教学模式在各大医学院校开展,并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1]。基于此,本次研究以我校2009级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中40名医学生实施PBL教学,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校2009级8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所有人员均为五年制本科医学生。根据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采取教学模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4名男性,16名女性,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7±0.5)岁;对照组22名男性,18名女性,年龄22~24岁,平均年龄(22.5±0.4)岁。两组医学生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两组医学生总学时、学习内容、授课进度均相同,由同一授课教师团队对其进行教学。对照组:采取器官系统中心教学模式。将器官系统作为教学线索,由授课老师逐一讲解影像学检查方法、病变表现、疾病影像学特点。课堂内容以讲授为主,对医学生存在疑问的地方下课后再解答。实验组:采取PBL教学模式,包括:①向学生提供辅助教材及相关知识搜索网站,让医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章节内容。②授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备课,设置问题,并在课堂上向医学生提出。③对医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大家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并将所提观点汇总由一名代表回答、提问。④授课老师针对主要问题进行重点讲解。⑤最后由授课老师对章节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医学生的讨论作出点评,告知学生做好下一课时学习内容的预习。1.3评价方法[2]考试成绩:包括理论考试成绩与读片考试成绩。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课堂气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每项总得分为20分。1.4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19.0软件,所有数据输入SPSS系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偏态分布的数据表示为中位数,组间比较运用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理论考试成绩与读片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课堂气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结论

创造力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天赋,而创造力来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人们从出生便具有的本能;老师属于“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只是授予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而PBL教学模式正是基于此,以问题作为基础,并将问题带入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有趣,更易于学生融入其中。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医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与读片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经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课堂气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柏亚等[4]研究报道一致。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发现在临床教学中,医学生与授课老师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课前授课老师应做好备课工作,而医学生应做好相关章节的预习,将遇到的问题带入课堂中,这样才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医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获取更多的知识。②授课老师应针对教学内容设置相关问题,且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代表性。③课堂上,授课老师应尽量调动医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尽量多给医学生一些提问、讨论的时间,鼓励医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点。④临床见习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强化影像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医学生也可将问题带入见习中,由各个岗位的医师来解答,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向医学生提出新的问题。综上所述,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对医学生采取PBL教学模式,可提高医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与读片考试成绩。

参考文献

[1]沈娟.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10,11(6):51-52.

[2]向贤宏,刘明娟,李子平等.PBL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45-648.

[3]关丽明,李雪丹,张立娜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2):188-190.

医学影像解读篇5

(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ACS)在影像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方法:从我科室承担教学任务的班级中随机抽选出4个班,分为2组,1组为PACS系统教学组,1组为对比组.2组分别采用PACS系统教学和传统教学方式,最后以问卷及考核来评价.结果:PACS组学生读片测验及卷面考试中,成绩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PACS组学生绝大多数认可该教学方法.结论:将PACS系统应用影像教学中,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并是学生欢迎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PACS;教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85-02

医学影像学包括X线、CT、MR、超声、介入放射学等专业知识和技术,该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大量的影像图片.影像学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习课,如何上好实习课,让学生将抽象的书本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读片能力尤为重要.而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采用依靠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习理论教学,课后让学生分组看教学片、病例片,如果信息量不够多,学生学习的难度就加大.

影像存档及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是数字化差图像技术、影像医学、通信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以计算机数字形式转化医学图像资料,对图像信息进行存储、管理、采集、处理及传输等.我院2008年引进运用PACS系统后,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很大优越性,也成为医学影像学临床教学的先进手段.笔者将随机选取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影像学教学的改革提供了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级五年制中的4个班,分为2组,共144人.1组编为PACS系统教学实验组,共72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37人.余下72人为另一组,传统课堂教学组,其中男生33人,女生39人.参加此项实验的任课教师共10人.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平均年龄、性别分布、入学成绩比较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在传统的医学影像课程中,教师在上课之前,必须先准备好讲课所需要的教学胶片,并以多媒体格式做成课件,上课时教师先讲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再对PPT课件中典型的影像特征和病例胶片进行讲解.下课前,学生们会有一些分组讨论和轮流阅片的时间,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在PACS教学课程中,老师首先由电脑终端进入本校PACS系统,并对所要教授的内容进行搜索和查询.在看病例图片前,首先在电脑上查看由医生开出的申请单,对该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检查目的有所了解,然后在专用的显示屏上调片、读片.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影像胶片的亮度、对比度进行调节,并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比如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组、三维重建及容积、CT值测量等方法,全方位地进行阅片.这样不仅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使学生经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过程,对影像设备的操作方法及机器后处理功能的作用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学生还可以通过PACS系统调出相关临床病例,起到协助读片推断的作用.此外,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局域网功能实现远程教学,通过图像或文字相互交流,学生提出的学术问题可以在网上得到老师的解答.学生带着问题阅览图片,或将图片导出到移动设备上,用于课后复习,有助于巩固和消化知识点.

2 结果

2.1 问卷调查

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借助问卷调查和课程考试的成绩来衡量.问卷调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内容主要为PACS教学是否能提高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是否适应PACS教学等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144份,收回144份.调查情况见表1:

2.2 考核成绩

考核成绩以理论成绩和实践读片成绩相互结合方式进行评分,总分为100.两组考试内容一样,所有试卷均由同一老师评分.考核情况见表2:

3 讨论

PACS是指医学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是数字化影像与现代通讯及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对医学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传输和重现的重要平台,它在提高医疗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的同时,也为医学影像教学改革、创新、完善提供了更为先进的载体.

在本次的调查中,从两组的考试成绩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结论,PACS组的学生读片测验及闭卷考试的成绩都比传统教学组有明显的优势.由此可以看出,医学影像学应用新的PACS教学能够明显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如果简单从应试教育的角度来看,传统的读片教学法也许能够满足学生对书本知识的初步掌握需求,同样也能够让学生考出高成绩,但是现在的大学教育,特别是医学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基本知识的灌输,更应该让医学生学会正确高效的医学临床学习方法、思维,并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医学中,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这种更高层次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PACS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思路、模型.而且从问卷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应用PACS能够使他们的兴趣明显提高,这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临床分析思维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医学影像学是一门以解剖知识为基础,并以各种疾病的影像特征表现为教学主线的课程,涉及大量的影像图片和抽象的概念,比如高低密度,高低信号,各种不同扫描程序及其意义,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特别是在以往实习课中,病例胶片的单一教学方式所承载的信息量不够,而教师在每年的教学过程中,所展示的典型图片都是反复的,因此很多年来学生看到的、学到的都是同一张图片,没有更新.在这种传统的授课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资料有一定局限性,并且没有条件调出相同病例图片或鉴别诊断图片辅助理解,这样对于学生拓展临床分析疾病及诊断疾病的思维是不利的.另外图片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分辨伪影较多或灰度亮度不在正常范围内的图片,这可能会使他们得出错误的结论,也不利于培养有效的疾病鉴别诊断的思维.所以不能引导正确的临床思考思维.而PACS系统则可以通过电脑调阅大量的图片信息,具有图像疾病的查询功能,操作方便、简捷快速,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如放大与缩小、测量与标记、调节对比度、亮度、窗宽、窗位、同屏多幅图像对比显示等等,这些功能都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对图片的全面分析,更加清楚地显示细节病灶,并可以调出相似病例及该疾病的鉴别诊断,这样对学生来说形式新颖、图片丰富、信息量大、可操作性强,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使一向较为无聊的的医学影像教学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老师的工作热情,让学生对相对难理解的影像解剖知识有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并正确地区分正常结构、正常变异及异常的影像表现,可高效率地培养学生的分析疾病、思考疾病和读片的能力.

其次,PACS影像教学更加贴近实际临床需要,并为培养学生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思维提供了极大帮助.在本次研究中,不论是学生的考核成绩还是学生的问卷调查反馈,都可以得出PACS的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优于传统教学的结论.在传统的教学中,对于临床疾病细节显示不足,仅局限于影像疾病的教学;PACS教学能提供临床疾病影像和完整的病例资料,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系统的临床诊断观提供了帮助.在PACS教学组中,老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病人ID号发给学生,学生可以自行操作PACS系统,然后对病例图片进行分析讨论,再结合病例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模拟医师阅片,书写初级诊断报告.老师在审核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们出现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常见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老师在电脑上的审阅修改痕迹,学生们都可以在工作站内清楚的看到,便于分析、对比自己在阅片和书写报告过程中的不足,及时发现遗漏,这样使学习的印象更加深刻,不易忘记.最后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们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及统一解答、总结,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这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但促进了学生对影像学理性的认识,养成自己会发现问题、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最后,PACS亦在考试中有特殊的优越性.读片考试主要用来考察学生对老师讲授课本上典型病例的掌握程度,也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的一种检测.同时老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总结出在教学中的薄弱不足环节,有针对性地对教学进行改进.合理地利用医院PACS 系统,可以实行无纸化考试,随机电脑出题,从每日海量的病例中任意选取,电脑图像质量高,也极大地缩短了考核时问,提高了考核的公平性和可信度,可以如实反映真实的教学情况,对老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

参考文献:

〔1〕李刚荣,李桂祥,李晴辉,等.浅谈PACS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5,20(7):30-31.

〔2〕江传海,余粱,胡正宇.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医学,2011(10):l778-1779.

〔3〕李萍,岳凤莲,张在人,等.PBL教学法在医学影像学实习中的应[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7):106—107.

医学影像解读篇6

[关键词]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实验课教学; 网络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 互动媒体

[中图分类号] R 81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6.007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学是以口腔颌面骨性解剖及其组织病理的密度变化为影像解释基础,以医学影像学、放射物理学、计算机图像处理等技术为支持,与口腔临床各学科密切相关的桥梁学科[1]。在其教学中,基于影像图片判读的实验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巩固理论知识,也能训练其影像图片判读的临床诊断技能,在口腔医学生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于医学影像诊断学的教学中。Scherer等[2]报道了关于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的教学应用,dos-Santos等[3]报道了基于医学影像资源中心(medical image resource center,MIRC)开发的互动放射影像学教学文件系统(interactive radiology teaching file system)。这些研究在方便高质量教学图片的搜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升教学互动等方面卓有成效。如今,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多媒体教学软件已经具有高清图片浏览、图片分类查询等功能,但该系统缺少图片标注交流功能仍是一大缺憾。具体而言,在实验课中,尤其对于初学者,尽管已熟悉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临床经验,仍会存在一系列共性问题,若由带习教师多次重复解答,往往不能在有限时间内解决所有学生的提问,教学效率会有所降低。如果能利用图片标注实现共性问题的共享,使学生更快地了解各种影像特征,同时鼓励学生将实验课图片相关提问通过图片标注功能进行分享,是否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基于此,本研究利用福昕阅读器(Foxit Rea-der)和局域网共享文件夹,实现图片注释、图片标注提问等的总结和传输,构建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并研究该资源库对实习课教学的改进效果,以便开发更为高效的读片实习教学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服务器方面,笔者将便携文件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ormat,PDF)的影像图片以及利用Foxit Reader“注释”功能制作的表单数据格式(forms data format,FDF)标注文件分别存储至“图片”、“注释”两类文件夹中,并建立“交流”文件夹以存储标注提问等文件,利用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实现文件共享。客户端方面,在Windows XP操作系统下安装Foxit Reader(版本号5.1.0.1117),并事先教会学生其使用方法。

在实验课自由读片阶段,学生既能浏览局域网共享文件夹中的图片、注释文件及其他同学的标注提问,又能自由上传自己的标注提问,实现标注文件的实时共享。每次课后,相关人员对教学笔记资源库进行整理,以便下次使用。

1.2 资源库试用相关调查

选取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本科2009级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学生76人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试用该资源库;参考相关文献[4-7]设计试用感受调查问卷,选取12个问题,从学生识别影像图片的困难度、对该资源库的接受度、试用效果等方面开展调查。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

在局域网建立了包括“正常口腔颌面影像”等10个图片文件夹,包含542张PDF教学图片,以及对应的“注释”、“交流”文件夹,实现40台客户端计算机同时访问服务器,即注释文件(FDF文件)、标注提问文件(FDF文件)及教学图片(PDF文件)的传输,整个资源库稳定运行。

2.2 资源库试用效果调查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6份,有效回收64份(有效回收率84.21%)。使用秩和检验分析第1至7题,调查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试用该资源库后,87.50%的学生认为其较之前的联合图像专家小组(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JPEG)格式浏览软件更有优势,12.50%不认为更有优势。17.19%的学生认为该资源库学习效果很好,56.25%认为较好,25.00%认为一般,1.56%认为不好。使用该资源库能否帮助解决识别影像图片的困难时,4.68%的学生认为都能解决,59.38%认为基本能解决,29.69%认为只能解决小部分问题,6.25%认为基本不能解决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该资源库的优势和不足,本研究采用多项选择题与主观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其结果见表2。

对该资源库的可推广性进行调查,85.94%的学生认为该资源库可以用于口腔组织病理学实验课的教学,超过50%的学生认为可用于医学影像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口腔解剖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其人数比例分别为57.81%、51.56%、50.00%、50.00%、56.25%。对该资源库的意见和建议方面,同学们希望操作能更便捷,能附带文字归纳的详细注解和动态图,能连接互联网,并能对标注进行分类检索。

3 讨论

3.1 本资源库与现有相关教学系统的比较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等是实现数字化医学教学的重点。目前国内外各大医学院校逐步引进或自主开发先进的医学教学系统以实现医学数字化教学。南方医科大学引进MOTIC数字化切片教学平台以提升病理学教学效果[8],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引进PACS用于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的教学[9],第四军医大学自主研制教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并将其用于医学影像学教学[10],Weaker等[11]将数字化切片用于口腔组织学教学。事实证明,该类系统可在一定程度上协助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交流。除此以外,相关图片浏览软件已经相当成熟,如数字化切片浏览软件Aperio Scanscope的注释、测量、截图等功能已相当完善,主要用于PDF文件浏览的Foxit Reader功能强大。但是,具体到其学习功能,尤其是对于初学者,仍需大量改进。本资源库在应用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有效地辅助解决初学者存在的共性问题,帮助老师同时解决多个学生的相似问题,提高教学效率;第二,实现其他问题的共享,即对提问的课堂实时横向共享和跨年级纵向共享,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第三,利于指导性学习,通过在影像图片中添加提问类标注,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和加深其对影像的判读,如在显示根尖周炎的根尖片中提出“如何区别根尖周囊肿、脓肿、肉芽肿”等;第四,标注文件传输对网络要求不高,其占用空间小,通常为几千字节,在局域网交流过程中,传输量小,速度快;第五,可推广性强,可应用于其他形态学课程,如医学影像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其他实验课的教学。

3.2 本资源库的发展方向

经过教学试验的实际应用,可以发现该资源库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集中在使用便捷化和资源处理准确化两方面。前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添加和加载标注时操作过于烦琐,后者则为标注的准确性无法得到保证。操作烦琐的问题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解决:1)局域网设置方面,可开发基于数据库的数据传输终端软件[12],协助标注文件的传输,通过数据管理软件,加强数据的分类及后处理;2)图片浏览器方面,可以通过设置快捷键等方式简化现有软件的操作,也可以图片标注为核心功能开发浏览软件,并配以各种人性化学习功能,如分别设置师生标注提问解答板块,学生可通过解答提问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可通过浏览和解答学生提问了解其学习状况。对于标注的准确性问题,除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对资源进行修订外,建立标注管理机制或许更为重要,一方面设置纠错板块,通过选取课代表、轮流值日等形式组织师生在课后对课堂产生的各种标注进行审阅、修订,另一方面加强对师生在该资源库使用前的培训,避免误操作造成数据不准确。

口腔颌面放射影像标注互动交流资源库的建立有效弥补了医学影像学相关系统标注交流方面的空缺,其实用性强,既丰富了学习功能,如有效解决共性问题、及时分享个性问题、有利于指导性学习,也提高了实验课师生互动以及教学效率。为进一步完善其教学功能,实现操作便捷性、资源处理有效性等,仍需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郑广宁. 前进中的中国口腔颌面影像学[J]. 中国口腔医学信息, 2005, 14(1):10-11.

[2] Scherer A, Kr?pil P, Heusch P, et al. Case-based interactive PACS learning: introduction of a new concept for radi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J]. Radiologe, 2011, 51(11):969-970, 973-977.

[3] dos-Santos M, Fujino A. Interactive radiology teaching fil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a MIRC-compliant and user-centered e-learning resource[J]. Conf Proc IEEE Eng Med Biol Soc, 2012, 2012:5871-5874.

[4] McCann AL, Schneiderman ED, Hinton RJ. E-teaching and learning preferences of dental and dental hygiene students

[J]. J Dent Educ, 2010, 74(1):65-78.

[5] Rosas C, Rubí R, Donoso M, et al. Dent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an interactive histology software[J]. J Dent Educ, 2012, 76(11):1491-1496.

[6] 曾良成. 多媒体课件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3):419-420.

[7] 曾东林, 崔敏毅, 吴志玲. Blackboard网络课程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8):82-83.

[8] 陈英华, 董为人, 俞新华, 等. 基于网络的数字组织切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09, 18(4):454-458.

[9] 沙晓雁, 祁森荣, 王昊. PACS系统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J]. 北京口腔医学, 2012, 20(1):52-53.

[10] 贺延莉, 王亚蓉, 殷茜, 等. T-PACS在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和优势[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1, 25(6):657-659.

医学影像解读篇7

【关键词】远程医疗 会诊 质量

远程医疗会诊的工作特征是人机交流。这种会诊形势与传统的临床会诊不同之处在于,会诊专家不能直接接触到患者,从而限制了会诊专家直接获取患者症状、体征等第一手信息。因此,申请会诊方所提供的患者病史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会诊专家对病情的思考、分析与判断。远程医疗会诊通常受在线时间限制,不可能在询问病史上占用较多时间。基于上述情况,为使远程医疗会诊能够达到与面对面会诊相同的效果,提供远程医疗会诊用的病历资料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国际上较为一致的意见为:“只有当申请方所提供的病历资料与会诊者的理解在专业标准上达到一致时,远程医疗会诊质量才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由此可见,重视并不断提高远程会诊病历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远程病历质量

目前国际上对远程会诊病历格式及内容,尚无统一的标准。我国远程医疗法规规定:“医疗机构只有在能够获得清楚的影像资料条件下方可开展远程医疗会诊工作”。从这个角度理解,远程会诊病历的准备至少应由病史摘要和影像资料两部分文件组成。

病史摘要是客观反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围绕病情演变所进行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验、影像学检查以及临床治疗等情况的综合。参照《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中院外会诊的病史摘要内容的要求,远程会诊病史摘要应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诉、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目前治疗、初步诊断及会诊目的等8 项内容。由于军队远程医学网是以自行研发的专用会诊软件作为病历传递的载体,患者一般情况及会诊目的等项目已经被表格化,只要按照栏目要求直接输人即可。对现病史和有关的过去史、所发现的阳性体征、重要的阴性体征以及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应详实叙述。所列出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应注明计量单位,并应能反映与治疗的关系,必要时注明正常值,否则无法判断它的实际意义。一份好的远程会诊病史摘要要求申请医师预先全面复习病史,经过填密思考整理归纳而成,并非简单地摘录病史或转抄化验结果。凡直接参与远程医疗会诊工作的人员都有必要了解病史摘要的基本形式与内涵,以便在对病历预审中掌握应用。

大多数情况下,影像资料是远程会诊中专家阅读的重要文件,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如果仅将当地医院的检查报告列人病史摘要而不传送影像资料,远程医疗会诊做出的诊断或咨询意见是欠完整的。影像资料应选择与本次会诊有关的部分,不必将所有的影像资料不加选择地全部传送。其他临床常用的检查资料,如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视野图、病理片、骨髓图像、超声图等等,应将其结果陈述于病史摘要辅助检查部分。对有意义的图像、图片和需进一步会诊明确检查的资料,同样需要制作成图像文件在会诊前一并传送给专家参考。所有需要传递的图像应注意文件命名;文件命名要注明检查部位、检查性质、检查日期,以便会诊者有目的地提取。

2 重建医学数字图像质量

从胶片影像获取数字图像,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扫描仪。若要得到比较好的扫描品质,首先要了解自己所使用的扫描仪的性能,其次,还得掌握一定的扫描技巧。医学影像的扫描技巧或图像处理技巧与普通图像不同,主要包括扫描分辨率、扫描类型与模式、文件格式、修正扫描图像等基本扫描概念。只有熟练掌握各种技术要领,才能提高重建数字图像的质量与可阅读性。医疗中对静态图像的数字化采集,可以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以及PACS@取。医疗环境下图像文件的存贮格式,既要考虑能够支持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存贮,又必须考虑对图像的压缩作用,以及网络中能够支持的图像处理软件或图像读取环境。而JPEG格式是最常使用的图像格式。

3 医学图文资料重建数字图像制作

远程医疗会诊中的传送的常见医学图文资料种类较多,涉及临床各科的常规检查及特殊检查的结果或记录资料,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心电图、脑电图、肌电图、病理、内镜检查、眼底或视野图、皮肤照片以及各种特殊检查报告单等。根据医学图文资料的临床应用特点,结合使用平板扫描仪扫描重建数字图像的制作要求,常见医学图文资料可归纳为五类图像制作类型。

放射影像类图像主要指CT,MRI,DSA,SPECT和普通X线检查等放射胶片图像。这类资料属于透明胶片图像,扫描重建数字图像时要求清晰度高,有可供调节灰阶亮度及放大图像的条件。扫描应选取正片透射类型,灰度模式,注意图像非线性亮度修正。对子大规格胶片应采用图层拼合方法制作,以恢复源胶片面貌,方便会诊者阅读与讨论。

灰度图片类主要指打印输出的B超图像、超声血流图像以及其他各种打印输出的灰度图片等。此类资料因输出在打印纸上,故成为灰度反光图片。扫描时应选取反射类型,灰度模式,扫描前同样应注意图像非线性亮度修正。

彩色图形类主要指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肌电图、视野图等使用专用记录纸描记的曲线图形资料。该类资料属于彩色反光图片,临床阅读时,除了分析波形外,还要测量各波所占据的时间、波幅,由于记录纸上的网格通常都带有淡色彩,选择RGB模式扫描比灰度模式更能得到满意效果。

彩色图片类主要指骨髓片、病理片、外周血涂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各种内镜检查图像、以彩色照片或打印输出的彩色图片、皮肤或人体外形彩色照片等。这类资料属于彩色反光图片,临床阅读时主要是辨认细胞形态、组织结构、血流方向、病灶损害、皮疹损害等。扫描重建数字图像要求清晰度高,捕捉细节丰富,色彩逼真。扫描时应选取反光扫描和RGB 模式,适当提高扫描分辨率,校准显示器色彩也很重要。

文字报告类主要指各种文字资料,如远程医疗会诊意见单、特殊检查报告单以及各种原始医疗记录等。此类资料属印刷品反光图片,扫描重建数字图像只要文字数据能清晰辨认即可。扫描时应选取反光类型,灰度模式。由于各种化验单的色彩并无实际意义,故选择灰度模式比RGB 模式更能节省磁盘空间。

参考文献

[1]韩素芳,刘文强,姜昕明.云模式远程医疗服务平台设计[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4(04):21-24.

[2]高红旗,韩素芳,黎安明.远程医疗系统建设中的组网设计[J].中国数字医学,2014(04):111-113.

医学影像解读篇8

规范化的骨科临床教学

骨科体格检查的特殊性骨科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触、动、量四个主要部分,与5诊断学6学习的望、触、叩、听四部检查方法有许多不同,学生们往往对体格检查方法的特殊性感到困惑。带教老师详细说明望、触、动、量体格检查在骨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骨科疾病多对机体结构和功能影响,通过望、触、动、量体格检查可以初步诊断疾病、评估疾病对机体功能的影响。因此骨科体格检查是学习骨科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化骨科体格检查训练首先要规范骨科体格检查的方法,需要老师正确示范,耐心引导、反复示教、重复训练,使学生正确的掌握望、触、动、量检查方法。在检查时注意以下几点:(1)按照从上到下,从躯干到四肢体格检查顺序,进行望、触、动、量、反射、特殊试验的检查。(2)注意左右肢体对比,上下对比。(3)检查动作要轻柔、准确,减少病人痛苦或避免二次组织损伤。(4)病人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评估肢体功能。(5)掌握各种体格检查特殊试验原理、操作方法和临床意义。(6)对于一些对于诊断帮助较大的体征,反复多次的检查。对于特殊的试验检查,根据疾病诊断需要,正确选择相应的骨科特殊的试验检查。老师根据其原理,反复示范和训练检查手法,解释对于诊断疾病的临床意义,方便同学们掌握和临床应用。病历的重要性良好的病历源于及时、细致的采集病史、正确的体格检查,结合相关辅助检查资料书写。病历能准确、及时反映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正确判断和处理过程进行记录。病历的书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反映了临床医师的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水平。对于每一个临床医师要做好临床医疗工作,书写好病历是必须要做的基本功。加强病历书写的训练病历的书写是临床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3]。实习生在骨科实习期间,均按照要求书写2~3份完整病历。带教老师及时对病历进行修改和点评。充分利用床边教学途径验证实习同学书写的病历不恰当或错误之处。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和体征,结合学生掌握的疾病病理生理知识,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基础理论知识同实际病例结合起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书写病历,进一步锻炼了实习生采集病史。通过床边教学老师引导学生应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的辅助检查等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和判断,将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临床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

骨科影像学教学

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影像学在骨科疾病的诊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有些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疾病甚至决定性作用。X线片是骨科疾病必须要做的常规检查,CT、MR检查在骨科疾病上检查也越来越常态化。如何正确地应用影像学检查帮助临床诊断疾病,首先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的成像原理、特点和适应症。根据骨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需要,选择合理、有效X线、CT或MR检查等影像学检查,节约医疗资源和减轻病人负担。加强阅读影像学资料培训正确地阅读影像学检查成为每一位骨科医师的基本技能。在骨科实习中,骨科疾病需要许多影像学检查,为疾病诊断的定性定位提供重要帮助。因此通过阅读影像学资料培训,加强阅读影像学资料教学尤为重要。首先科室要收集常见骨科疾病典型的影像学资料,建立影像学资料库。在见习带教中,应将每种疾病的相应的影像资料从影像学资料库中提取出来,针对疾病的影像学资料特点,与其相关的疾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例如:阅读一名脊柱骨折病人的X线片,需要鉴别引起脊柱骨折的原因不同,如暴力或骨质疏松病因引起脊柱骨折影像学特点不同。脊柱骨折或松质骨骨折往往是骨的形态变化与长骨干骨折或皮质骨骨折进行对比,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通过影像学的教学,强化学生对骨折的理解和掌握。在影像学资料教学中,将片库中的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使见习既紧张又有趣[4],并且更加直观、易于理解和记忆。

推荐期刊